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

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

2016-01-14 10:40:1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篇一《蒲海清-我所知道的重庆成立直辖市经过》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希望能帮助到你。

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篇一
《蒲海清-我所知道的重庆成立直辖市经过》

我所知道的重庆成立直辖市经过

蒲海清口述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成立。在此之前,我作为四川省委常务副书记、重庆

代市长,参与了有关筹备工作。虽然市委副书记、

时间已过去了十多年,但我对此仍然记忆犹新,不能忘怀。

汪文庆刘一丁整理

知道重庆成立直辖市,我经历了三部曲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其实是一种“回归”,因为历史上重庆曾两次直辖:国民政府时期,重庆为陪都,也是特别市(后改为行政院院辖市),同时也称为直辖市;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4年,重庆先为中央直辖市,后改为西南行政大区直辖市。

20世纪60年代的重庆,虽然不再是直辖市,但仍然是四川省甚至整个西部地区最好、最大的一个城市。当时重庆人口有400多万,而成都还不

但从1961年在重到200万。我是四川南部县人,

庆上大学开始,就长期在重庆学习、工作、生活,对重庆感情很深。

改革开放初期,重庆也是朝气蓬勃,给人印象

1983年,重庆在全国第一深刻的事情很多。比如,

个被列为计划单列城市,在试点过程中有很多改革。当时,我在重庆钢铁公司任总经理,率先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有很多创新。那个时候大家普

很累,但心情很好,积极性很高。遍工作很忙、

20世纪90年代,重庆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又是军工企业比较多的城市,进入改革的困难磨合期,一下子出现几十万下岗职工。与沿海地区甚

经济至成都相比,重庆落后了。当时重庆很困难,

发展上不去,老百姓生活水平降低,社会不稳定。当时,我已经调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我爱人娘家在重庆。春节去重庆探亲的时候,我目

城市环境又是脏乱差,实在是看睹重庆交通拥堵、

不过了,就主动找当时的重庆市市长刘志忠同志。我说:“志忠,重庆现在这个样子,你们要不顾其他任何事情,想想办法。你现在是市长,就得把这个责任担起来,把所有副市长召集到一起,找一个没有人上访的安静地方开个会,研究一下该怎么办。”可以说,当时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在探究解决办法,普遍希望重庆成为直辖市。

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当时不知道的是,早在80年代中期,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把重庆从四川分出来、单独建省的设想。1985年1月19日,小平同志在参加了广东大亚湾核电厂有关合同签

三峡工程筹备领字仪式后,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

导小组组长的李鹏同志,详细询问了三峡工程的情况。当李鹏说“正在考虑成立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力量来支持三峡建设,做好移民工作”时,小平

“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同志提出,

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

中央正式酝酿设立重庆直辖市是1994年。1995年中央派人到四川进行调研工作。1996年6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

这一阶段的会,通过了重庆市改为直辖市的方案。

筹备工作,李鹏写的三峡日记《众志绘宏图》里有所反映,我不是很清楚。

我知道重庆成立直辖市,已经是1996年了。对此,我可以说是经历了三部曲,开始是不相信,然后是高兴,再后来就是直接参与筹备工作,到重庆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先说说“不相信”。1996年1月,具体哪天记不清楚了,我找了时任四川省省长的肖秧,他以前

我说:“肖秧同志,我向你报告一是重庆市委书记。

下重庆经济发展情况,请你考虑。”我提出是不是

10

专题研究一次重庆的工作,研究重庆如何深化改革?如何扩大开放?如何加快发展?这个时候,肖秧说:“海清,你不要着急。我告诉你个事,你不要

我从李鹏总理那里听到,中央正在研究告诉别人。

重庆成立直辖市,国务院已经研究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重庆要成立直辖市。回来以后,我想了一下,觉得肖秧讲的话很难说一定准确,不大相信。

再说说“高兴”。1996年4月,我作为四川省

书委常务副书记,到北京向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汇报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他对我讲:中央原来准备让你作四川省省长,但是考虑到重庆要成立直辖市,重庆的工作任务

这件事情要更艰巨,中央准备调你到重庆市工作。

绝对保密。我说,能不能告诉一下四川省委书记谢

对谢世杰同志也不要讲。因世杰同志。胡锦涛说,

此,我当时没有向任何人讲,连老婆也没告诉。回到四川以后,我就马上把重庆体改委副主任、党组书记赵公卿(后来曾任重庆市副市长)和社科院廖院长一起请来。我说:现在重庆和成都的差距,我个人体会,一是县域经济发展差,二是体制改革方

社科院院长,帮我面比较差。你们是体改委主任、

做点调查。要有调查报告,同时要理出具体政策措施。我那时候还不敢说重庆成立直辖市。当时我是四川省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还没有免,研究重庆经济发展问题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赵公卿非常高兴,问我什么时候要。我说越快越好。实际上,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考虑重庆的工作了。

不久,我就到重庆,直接参与筹备工作。1996年6月26日下午,李鹏总理在他的办公室开了一个会,参加的中央领导还有胡锦涛、李贵鲜(时任

宋宝瑞国务委员),四川省参加的有谢世杰书记、

省长、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和我。在这个会上,正式宣布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张德邻任组长,我任副组长。

级行政区,是中国管辖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单位最

我在四川当了11年副省长、副书记,还没多的省。

有把所有的县走完。这次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汶川

其次,是县,我只到过县城,其他地方都没有去过。

为了便于三峡工程建设的统筹管理。再者,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成立直辖市可以充分发挥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关于重庆直辖市管辖范围,中央先后共提出了四个方案:一个方案是以三峡库区为中心建立一级行政区,成立省或者直辖市,包括湖北宜昌,

“三峡省”模式差不多。但后来觉也就是和之前的

得牵涉地方太多,不能精简机构,中间管理成本过

即大方高,放弃了,没有怎么讨论。第二个方案,

案,除了把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等划过来

达川、南充等也拿过来。第三个方外,还把广安、

案,即小方案,直接把老重庆地区升格为直辖市,这个办法简单,不过无法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的问

第四个方案,即现行的重庆市区划,题,只能放弃。

老重庆地区、黔江地区、涪陵市、万县市合在一起成立重庆直辖市。

1996年6月26日下午,在李鹏办公室就管辖方案展开了讨论。当时谢世杰、宋宝瑞提出了大方案,建议把广安、南充、达川都纳入重庆直辖市

中央不同意。李鹏说,这是小马拉大车,贫穷范围。

的县太多了,人口也太多了。按照第四个方案,重

广安、南充划过庆市就有3000万人,如果把达川、

来,南充当时800多万人,达川七八百万人,广安600万人,这加起来就是5000多万人。

我将到重庆工作,感觉要是按照谢世杰、宋宝瑞的意见办,压力太大了。当时四川省达川、涪陵、万县都很穷。四川有一句俗话“养儿不用教,涪达万去走一遭”,说明这几个地方的确很穷,妇孺皆知。但是,我想把广安划过来,因为当时广安产粮,而重庆缺粮(现在重庆农业发展了,实现粮食自给

。当时四川省每年调一些粮食给重庆。要是重了)

庆成立直辖市,四川省粮食就不能再按照国家粮价划拨了,必须要给补差。这中间就会有很多争议。因此,我发言提出,不赞成大方案,南充和达川还是由四川省管辖,而黔江地区本来就是从涪陵市分出去的,可以纳入重庆市,同时把广安接收过

李鹏说:广安现在不纳入,以后再研究。后来我来。

管辖范围的四套方案之争

中央考虑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原因,主要是基

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四川省人口过多,1.1亿多人,相当于英国和法国的人口总和;面积大,有

221个县57万平方公里,管辖23个地级行政区、

11

才知道,小平同志多次讲“我是四川人”,广安如归入重庆市,也不合适。

经过讨论,李鹏作结论,意思是就按照现在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和老重庆市组建成立重庆直辖市。因为要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暂时不把涪

黔江、万县直接纳入,而陵、

是交给重庆代管。以后四川

万县市、黔省开会,涪陵市、

江地区还是去参加,重庆市开会,也可以列席,逐渐适1997年6月18日,李鹏等与新成立的重庆直辖市领导班子合影(前排左起:王云龙、

蒲海清、朱琳、李鹏、张德邻、何椿霖、刘志忠、王鸿举)应。

中央最后确定的方案是一个中间方案,从当涪陵市、黔江地区段时间为好,毕竟我们对万县市、时来说,是最好、最可行的一个方案。从目前来看,下属的这些县还不熟悉,但我的看法也不好多说。重庆实际上对广安的辐射很大,广安到重庆不到当时的情况是:这些县坚决要求重庆直管,不要地一个小时路程,而到成都要在高速公路上走两个市级机构这一中间层了;而两市一地干部思想动

重庆和广安经济往来频繁,广安的土半小时以上。荡,又特别提出县还要不要他们管,如果不管了,富

我们同特产在重庆销售很好,而重庆很多机械零部件也余的干部怎么安排是个大问题。矛盾之下,

是在广安那边制造的。意中央的意见,作为过渡,地市先保留,县可以到地

市级机构汇报工作,也可以到重庆来汇报。实际上,随着重庆直辖市机构编制的确定,我们很快就把地为什么成立直辖市而不是省

市这级中间机构取消了。地市这一级一大批干部

1996年7月8日,四川省委正式下文件,成怎么办呢?有的提前退休,有的逐渐做巡视员,有的

同一天,李政协,通过10年全消化了。立重庆直辖市问题传达到厅局级干部。去了人大、

鹏同志打电话问我筹备的情况怎么样了。我说:报李贵鲜同志要求我们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告总理,筹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省委已正式下文路,减少编制。当时我的想法是:减少编制是好事,重庆代管涪陵、万县、黔江,并正式向全省地厅级但减下来的干部怎么安排是个问题,所以希望中央

重庆正在抓紧做工作,重点一我提了这个意见,中以上干部作了传达。能多给点编制,不能缩得太小。

是解放思想,做好深化改革的准备;二是计划安排央后来同意了。我还私下悄悄跟张志坚同志讲:你下一步的工作。放我一马,我不一定把编制用完,编制会逐渐减下

7月25日,李贵鲜、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旭实际上,重庆直辖市编制控制得很好,我任职期来。中央编办主任张志坚等领导,到重庆来谈行政东、间,只给重庆市外办增加了30个人,其他的部门都体制问题,正式和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成员交减少了职数。至今重庆市编制还没有用完。

当时大家就提出,重庆成立直辖市以后,行新的重庆直辖市领导干部的配备,以原重庆换意见。

政体制怎么安排,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还要不市干部为主。中央也给我们提了一些建议,李学举要?有的人主张重庆直辖市直接管县,取消两市一(曾任第一届重庆市委常委,现任国家民政部部

、王云龙(曾任第一届重庆市委副书记、人大常地委;有的人不同意,说一下子管四十几个县怎么长)

委会主任)、李德水(曾任重庆市副市长、后任国家能管得了?当时我主张地市级机构还暂时存在一

12

统计局局长)等同志都是中央统一配备的。同时,我们也从涪陵、万县、黔江调了少数干部,安排到市委、市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我在省政府工作过,两市一地干部都熟悉,也不便多谈。我主动出面做工作,逐步调来一些人做适当安排,很快、很好地进行了工作的交接,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性。

可能你们会问,为什么重庆成立直辖市而不

按照我国是省?我觉得中央决策的英明就在这儿。

现在的行政体制,省下面是市,市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镇,这就是四级体制;而直辖市不同,可以直接管县,是市、县、乡镇三级体制。从四川省来讲,要直接管221个县确实有困难;而重庆就可以,当时是管42个县。这样一来,重庆直辖市就没有地市级机构这一中间层了。地市这一级五套班子都是齐全的,公务人员不少,撤销了以后,整个直辖市的编制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样就初步形成

大社会的格局。当然我只能说是初步形了小政府、

成,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我个人体会,设立直辖市而不是省有几大好处:一是去掉中间层,

二是公务人员少了,现在重庆市公务效率提高了。

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全国最低的,比北京都低。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可以把钱更多地

三是干部责任感增强了,工作积极性用在建设上。

提高。重庆成立直辖市十多年来发展很快,中央和全国各地给了很大的支持,但从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来看,行政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很大的,甚至更加重要。

9月18日,我被选举为重庆市代市长。9月20日至21日,胡锦涛同志视察重庆,主要是研究考虑重庆直辖市班子建设问题。他对我们的做法表示认可。这样,重庆直辖市行政体制就确定下来了。

国首批计划单列市以后形成的,简单来讲就是:上缴四川省1.8亿,上缴财政部13亿。

10月19日,李鹏把张德邻和我叫到船上,同陈锦华、刘仲藜等领导一起研究重庆财政李贵鲜、

体制。李鹏说,既然重庆要设立直辖市了,财政体制直接和中央挂钩,交四川省的1.8亿就算了,给中央的13亿减1.5亿,一共减五年。我表示不能同意:重庆现在财政收入一年才74亿,人均财政

交收入在全国来讲是很低的,确实困难。我提出,

四川省的1.8亿就算了,由中央财政补给四川省;交中央财政的13亿减6亿。说着说着,我就和刘

李鹏一下子生气了,批评了我一仲藜争论了起来。

顿,他说:蒲海清,你不要讲了。你老讲困难,现在中央这么支持你,你还叫穷。给你每年减少1.5亿,减五年,你还不同意。李鹏的意思是这个方案

我说:总理息是集体先行研究过的。听完批评后,

怒。今天总理在,财政部长在,计委主任在,李贵鲜同志在,这是我最好的发言机会。现在我不说,等到哪个时候说呢?我感谢中央的支持,但我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叫穷,希望中央多支持一点。这时,陈锦华悄悄跟李鹏说了一句:再加个“倒板”吧?我在旁边听到了。李鹏对刘仲藜说:算了,这个不研究了,散会。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到李鹏那诚恳地说:总理请您批评我,我太冲动,话说得多了一点,不过实在是困难,现在也确实是一个机会,

表示理解我的困难。请您谅解。李鹏当时很客气,

后来他们又研究了一下,告诉我重庆每年上缴中央财政减少3亿。同时,李鹏还答应从总理预备费中拨给重庆1亿元,作为建直辖市的开办费。

12月13日至22日,吴邦国副总理受中央委托,带领19个部委的同志,到重庆调研解决工业

我跟吴邦国说,上次李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

鹏总理来,决定我们每年财政减少上缴3亿,但重庆实在太困难,我们建议全部减下来,不再上缴中

回去研究。后央财政了。吴邦国说做不了这个主,

来财政部研究决定重庆上缴中央财政再减少3亿,就是重庆上缴中央财政总的减少6亿,还要上缴7亿。

后来,重庆市又一再向中央反映,同时这一时期的国家财政大为好转。最后,中央同意重庆免予上缴中央财政,开始时说免上缴5年,后来财政体

财政体制的调整

1996年10月14日到20日,李鹏总理带领

李贵鲜、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财政部长刘仲藜等,到重庆和三峡库区视察,同我们一起研究了重庆财政体制问题。

当时重庆市的财政体制,是1983年被列为全

13

市委书记期间,曾找我了解情况。我说,你要掌握重庆人的特点。重庆古代属于民风彪悍的巴国,又是一个水码头,水上运输比较发达,所以重庆人比较彪悍,敢于做弄潮儿,创新能力

你要是愚很强,感情非常真挚。

弄他们,他们可以造反;你要是真心对他们好,他们可以自己

总之,重不吃饭把饭让给你吃。

庆人彪悍、富有智慧和创造性、纯朴,交朋友是可靠的。

重庆人也没有忘记我。现在我有时候回去,碰到重庆人,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现场大家都非常热情,常常拉着我

制改革,到现在一直没有上缴。重庆成立直辖市10多年来发合影。他们告诉我,

1996年10月底,三峡工程四川库区移民工1997年重庆城市化率只有29.5%,比全国展很快。作顺利移交重庆市接管,到同年12月底,我们把平均水平低三四个百分点;2007年重庆城市化率

副市长,1997四川省副省长甘宇平调到重庆任副书记、达到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四个百分点。

继续分管移民工作。年重庆GDP才1400亿多一点,2007年是4200多

亿。重庆财政收入1997年是74.5亿,2007年是

农村和城市788.5亿。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很多,实践证明,成立重庆直辖市的

年人均收入10年间都增长了2.1倍以上。决策是正确的

重庆10多年的发展,老百姓是亲身感受到

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工作以后,重庆直辖市的了,所以他们真心拥护党中央、国务院,拥护改革

过去,重庆人出门,不敢说自己是重庆人,说成立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1997年3月14开放。

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投票通过国务院提出自己是四川人;现在,他们出去都说自己是重庆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方案。人,不说是四川人了。我是全国人大代表,当时就在现场,现在还清楚地记得,2720个代表投重庆设立直辖市10多年的发展,不仅使自身票,赞成的2403票,反对的148票,弃权的133的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台阶,而且对长江上

方案通过以后,很多重庆游、整个西南地区的辐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了。票,没有摁按钮的36票。

的人大代表跟我拥抱,还有外省的代表跟我握手。现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赋予重大家都非常高兴。重庆整个城市沸腾了,老百姓到可以说,重庆市的发展前景一庆市新的重大任务。

—“我们直辖了”。我也很兴中央处放鞭炮、喊口号——片光明。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回过头来看,

英明的。小平同志是最早提出把重奋,但相比较而言,我更大的感受是肩上的担子重的决策是伟大、

压力大了。庆从四川独立出来的,他不愧是改革开放的总设了、

1999年,我离开重庆到北京工作,至今已经望得远。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认真计师,站得高、10年。但我对重庆的感情还是很深,重庆哪怕有贯彻执行,给重庆市各个方面大力支持,功不可一点没。“伤风感冒”或者有一点什么天灾,我就和重全国人民给予重庆极大的支持,充分体现了社庆人一样着急,想帮重庆解决好。我觉得,凡是在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责任编辑汪文庆刘一丁)重庆工作过的人都对重庆有感情。汪洋担任重庆

14

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篇二
《重庆直辖之路 (绝对真实)》

破解1996年谜团——原市长蒲海清

口述重庆直辖经过

重庆直辖市管辖范围,中央先后共提出了四个方案:一个方案是以三峡库区为中心建立一级行政区,成立省或者直辖市,包括湖北宜昌,也就是和之前的“三峡省”模式差不多。第二个方案,即大方案,除了把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等划过来外,还把广安、达川(达州前身——编者注)、南充等也拿过来。第三个方案,即小方案,直接把老重庆地区升格为直辖市。第四个方案,即现行的重庆市区划,老重庆地区、黔江地区、涪陵市、万县市合在一起成立重庆直辖市。1996年6月26日下午,在李鹏办公室就管辖方案展开了讨论时,当时的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宋宝瑞提出了大方案,建议把广安、南充、达川都纳入重庆直辖市范围。中央不同意。李鹏说,这是小马拉大车,贫穷的县太多了,人口也太多了。

蒲海清,1941年12月生,四川省南部县人。在1985年1月至1996年9月,先后担任四川省计经委主任、副省长、常务副省长、常务副书记等职。1996年10月,任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1999年6月至2001年2月,任国家冶金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2001年2月,任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2003年10月至今,任国务院三峡建委副主任,三峡办党组书记、主任。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其实是一种“回归”,因为历史上重庆曾两次直辖:国民政府时期,重庆为陪都,也是特别市(后改为行政院院辖市),同时也称为直辖市;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4年,重庆先为中央直辖市,后改为西南行政大区直辖市。

20世纪60年代的重庆,虽然不再是直辖市,但仍然是四川省甚至整个西部地区最好、最大的一个城市。当时重庆人口有400多万,而成都还不到200万。

改革开放初期,重庆也是朝气蓬勃。但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当时不知道的是,早在80年代中期,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把重庆从四川分出来、单独建省的设想。1985年1月19日,小平同志在参加了广东大亚湾核电厂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的李鹏同志,详细询问了三峡工程的情况。当李鹏说“正在考虑成立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力量来支持三峡建设,做好移民工作”时,小平同志提出,“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

中央正式酝酿设立重庆直辖市是1994年。1995年中央派人到四川进行调研工作。1996年6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通过了重庆市改为直辖市的方案。我知道重庆成立直辖市,已经是1996年了。对此,我可以说是经历了三部曲,开始是不相信,然后是高兴,再后来就是直接参与筹备工作,到重庆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先说说“不相信”。1996年1月,具体哪天记不清楚了,我找到时任四川省省长的肖秧,他以前是重庆市委书记。我说:“肖秧同志,我向你报告一下重庆经济发展情况,请你考虑。”这个时候,肖秧说:“海清,你不要着急。我告诉你个事,你不要告诉别人。我从李鹏总理那里听到,中央正在研究重庆成立直辖市,国务院已经研究了。”这是我第一次听

说重庆要成立直辖市。回来以后,我想了一下,觉得肖秧讲的话很难说一定准确,不大相信。

再说说“高兴”。1996年4月,我作为四川省委常务副书记,到北京向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汇报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他对我讲:中央原来准备让你作四川省省长,但是考虑到重庆要成立直辖市,重庆的工作任务更艰巨,中央准备调你到重庆市工作。这件事情要绝对保密。我说,能不能告诉一下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胡锦涛说,对谢世杰同志也不要讲。因此,我当时没有向任何人讲,连老婆也没告诉。

不久,我就到重庆,直接参与筹备工作。1996年6月26日下午,李鹏总理在他的办公室开了一个会,参加的中央领导还有胡锦涛、李贵鲜(时任国务委员),四川省参加的有谢世杰书记、宋宝瑞省长、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和我。在这个会上,正式宣布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张德邻任组长,我任副组长。

管辖范围的四套方案之争

关于重庆直辖市管辖范围,中央先后共提出了四个方案:一个方案是以三峡库区为中心建立一级行政区,成立省或者直辖市,包括湖北宜昌,也就是和之前的“三峡省”模式差不多。但后来觉得牵涉地方太多,不能精简机构,中间管理成本过高,放弃了,没有怎么讨论。第二个方案,即大方案,除了把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等划过来外,还把广安、达川、南充等也拿过来。第三个方案,即小方案,直接把老重庆地区升格为直辖市,这个办法简单,不过无法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的问题,只能放弃。第四个方案,即现行的重庆市区划,老重庆地区、黔江地区、涪陵市、万县市合在一起成立重庆直辖市。

1996年6月26日下午,在李鹏办公室就管辖方案展开了讨论。当时谢世杰、宋宝瑞提出了大方案,建议把广安、南充、达川都纳入重庆直辖市范围。中央不同意。李鹏说,这是小马拉大车,贫穷的县太多了,人口也太多了。

我将到重庆工作,感觉要是按照谢世杰、宋宝瑞的意见办,压力太大了。当时四川省达川、涪陵、万县都很穷。但是,我想把广安划过来,因为当时广安产粮,而重庆缺粮(现在重庆农业发展了,实现粮食自给了)。当时四川省每年调一些粮食给重庆。要是重庆成立直辖市,四川省的粮食就不能再按照国家粮价划拨了,必须要给补差。这中间就会有很多争议。因此,我发言提出,不赞成大方案;南充和达川还是由四川省管辖,而黔江地区本来就是从涪陵市分出去的,可以纳入重庆市,同时把广安接收过来。李鹏说:广安现在不纳入,以后再研究。后来我才知道,小平同志多次讲:“我是四川人”,广安如归入重庆市,也不合适。

经过讨论,李鹏作结论,意思是就按照现在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和老重庆市组建成立重庆直辖市。因为要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暂时不把涪陵、黔江、万县直接纳入,而是交给重庆代管。以后四川省开会,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还是去参加,重庆市开会,也可以列席,逐渐适应。

为什么成立直辖市而不是省

为什么重庆成立直辖市而不是省?我觉得中央决策的英明就在这儿。按照我国现在

的行政体制,省下面是市,市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镇,这就是四级体制;而直辖市不同,可以直接管县,是市、县、乡镇三级体制。从四川省来讲,要直接管221个县确实有困难;而重庆就可以,当时是管42个县。这样一来,重庆直辖市就没有地市级机构这一中间层了。地市这一级五套班子都是齐全的,公务人员不少,撤销了以后,整个直辖市的编制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样就初步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当然我只能说是初步形成,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我个人体会,设立直辖市而不是省有几大好处:一是去掉中间层,效率提高了。二是公务人员少了,现在重庆市公务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全国最低的,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三是干部责任感增强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

9月18日,我被选举为重庆市代市长。9月20日至21日,胡锦涛同志视察重庆,主要是研究考虑重庆直辖市班子建设问题。他对我们的做法表示认可。这样,重庆直辖市行政体制就确定下来了。

财政体制的调整

1996年10月14日到20日,李鹏总理带领李贵鲜、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财政部长刘仲藜等,到重庆和三峡库区视察,同我们一起研究了重庆财政体制问题。

当时重庆市的财政体制,是1983年被列为全国首批计划单列市以后形成的,简单来讲就是:上缴四川省1.8亿,上缴财政部13亿。

10月19日,李鹏把张德邻和我叫到船上,同李贵鲜、陈锦华、刘仲藜等领导一起研究重庆财政体制。李鹏说,既然重庆要设立直辖市了,财政体制直接和中央挂钩,交四川省的1.8亿就算了,给中央的13亿减1.5亿,一共减五年。我表示不能同意:重庆现在财政收入一年才74亿,人均财政收入在全国来讲是很低的,确实困难。我提出,交四川省的1.8亿就算了,由中央财政补给四川省;交中央财政的13亿减6亿。说着说着,我就和刘仲藜争论了起来。李鹏一下子生气了,批评了我一顿,他说:蒲海清,你不要讲了。你老讲困难,现在中央这么支持你,你还叫穷。李鹏的意思是这个方案是集体先行研究过的。听完批评后,我说:总理息怒。今天总理在,财政部长在,计委主任在,李贵鲜同志在,这是我最好的发言机会。现在我不说,等到哪个时候说呢?我感谢中央的支持,但我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叫穷,希望中央多支持一点。这时,陈锦华悄悄跟李鹏说了一句:再加个“倒板”吧?我在旁边听到了。李鹏对刘仲藜说:算了,这个不研究了,散会。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到李鹏那儿诚恳地说:总理请您批评我,我太冲动,话说得多了一点,不过实在是困难,现在也确实是一个机会,请您谅解。李鹏当时很客气,表示理解我的困难。后来他们又研究了一下,告诉我重庆每年上缴中央财政减少3亿。同时,李鹏还答应从总理预备费中拨给重庆1亿元,作为建直辖市的开办费。

12月13日至22日,吴邦国副总理受中央委托,带领19个部委的同志,到重庆调研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我跟吴邦国说,上次李鹏总理来,决定我们每年财政减少上缴3亿,但重庆实在太困难,我们建议全部减下来,不再上缴中央财政了。吴邦国说做不了这个主,回去研究。后来财政部研究决定重庆上缴中央财政再减少3亿,就是重庆上缴中央财政总的减少6亿,还要上缴7亿。

后来,重庆市又一再向中央反映,同时这一时期的国家财政大为好转。最后,中央

同意重庆免予上缴中央财政,开始时说免上缴5年,后来财政体制改革,到现在一直没有上缴。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投票通过国务院提出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方案。我是全国人大代表,方案通过以后,很多重庆的人大代表跟我拥抱,还有外省的代表跟我握手。大家都非常高兴。重庆整个城市沸腾了,但相比较而言,我更大的感受是肩上的担子重了、压力大了

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篇三
《重庆成为直辖市的决策过程》

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篇四
《重庆直辖过程》

重庆市第一任市长蒲海清讲述重庆直辖过程 Post By:2009-1-10 14:44:00 蒲海清,1941年12月生,四川省南部县人。在1985年1月至1996年9月,先后担任四川省计经委主任、副省长、常务副省长等职。1996年10月,任重庆市市长、市委副书记。1999年6月至2001年2月,任国家冶金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2001年2月,任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2003年10月至今,任国务院三峡建委副主任,三峡办党组书记、主任。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其实是一种“回归”,因为历史上重庆曾两次直辖:国民政府时期,重庆为陪都,也是特别市(后改为行政院院辖市),同时也称为直辖市;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4年,重庆先为中央直辖市,后改为西南行政大区直辖市。20世纪60年代的重庆,虽然不再是直辖市,但仍然是四川省甚至整个西部地区最好、最大的一个城市。当时重庆人口有400多万,而成都还不到200万。改革开放初期,重庆也是朝气蓬勃。但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当时不知道的是,早在80年代中期,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把重庆从四川分出来、单独建省的设想。1985年1月19日,小平同志在参加了广东大亚湾核电厂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的李鹏同志,详细询问了三峡工程的情况。当李鹏说“正在考虑成立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力量来支持三峡建设,做好移民工作”时,小平同志提出,“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中央正式酝酿设立重庆直辖市是1994年。1995年中央派人到四川进行调研工作。1996年6月1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通过了重庆市改为直辖市的方案。我知道重庆成立直辖市,已经是1996年了。对此,我可以说是经历了三部曲,开始是不相信,然后是高兴,再后来就是直接参与筹备工作,到重庆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先说说 “不相信”。1996年1月,具体哪天记不清楚了,我找到时任四川省省长的肖秧,他以前是重庆市委书记。我说:“肖秧同志,我向你报告一下重庆经济发展情况,请你考虑。”这个时候,肖秧说:“海清,你不要着急。我告诉你个事,你不要告诉别人。我从李鹏总理那里听到,中央正在研究重庆成立直辖市,国务院已经研究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重庆要成立直辖市。回来以后,我想了一下,觉得肖秧讲的话很难说一定准确,不大相信。再说说 “高兴”。1996年4月,我作为四川省委常务副书记,到北京向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HJT同志汇报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他对我讲

:中央原来准备让你作四川省省长,但是考虑到重庆要成立直辖市,重庆的工作任务更艰巨,中央准备调你到重庆市工作。这件事情要绝对保密。我说,能不能告诉一下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HJT说,对谢世杰同志也不要讲。因此,我当时没有向任何人讲,连老婆也没告诉。不久,我就到重庆,直接参与筹备工作。1996年6月26日下午,李鹏总理在他的办公室开了一个会,参加的中央领导还有HJT、李贵鲜(时任国务委员),四川省参加的有谢世杰书记、宋宝瑞省长、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和我。在这个会上,正式宣布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张德邻任组长,我任副组长。管辖范围的四套方案之争关于重庆直辖市管辖范围,中央先后共提出了四个方案:一个方案是以三峡库区为中心建立一级行政区,成立省或者直辖市,包括湖北宜昌,也就是和之前的“三峡省”模式差不多。但后来觉得牵涉地方太多,不能精简机构,中间管理成本过高,放弃了,没有怎么讨论。第二个方案,即大方案,除了把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等划过来外,还把广安、达川、南充等也拿过来。第三个方案,即小方案,直接把老重庆地区升格为直辖市,这个办法简单,不过无法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的问题,只能放弃。第四个方案,即现行的重庆市区划,老重庆地区、黔江地区、涪陵市、万县市合在一起成立重庆直辖市。1996年6月26日下午,在李鹏办公室就管辖方案展开了讨论。当时谢世杰、宋宝瑞提出了大方案,建议把广安、南充、达川都纳入重庆直辖市范围。中央不同意。李鹏说,这是小马拉大车,贫穷的县太多了,人口也太多了。我将到重庆工作,感觉要是按照谢世杰、宋宝瑞的意见办,压力太大了。当时四川省达川、涪陵、万县都很穷。但是,我想把广安划过来,因为当时广安产粮,而重庆缺粮(现在重庆农业发展了,实现粮食自给了)。当时四川省每年调一些粮食给重庆。要是重庆成立直辖市,四川省的粮食就不能再按照国家粮价划拨了,必须要给补差。这中间就会有很多争议。因此,我发言提出,不赞成大方案;南充和达川还是由四川省管辖,而黔江地区本来就是从涪陵市分出去的,可以纳入重庆市,同时把广安接收过来。李鹏说:广安现在不纳入,以后再研究。后来我才知道,小平同志多次讲:“我是四川人”,广安如归入重庆市,也不合适。经过讨论,李鹏作结论,意思是就按照现在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和老重庆市组建成立重庆直辖市。因为要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暂时不把涪陵、黔江、万县直

接纳入,而是交给重庆代管。以后四川省开会,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还是去参加,重庆市开会,也可以列席,逐渐适应。为什么成立直辖市而不是省为什么重庆成立直辖市而不是省?我觉得中央决策的英明就在这儿。按照我国现在的行政体制,省下面是市,市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镇,这就是四级体制;而直辖市不同,可以直接管县,是市、县、乡镇三级体制。从四川省来讲,要直接管221个县确实有困难;而重庆就可以,当时是管42个县。这样一来,重庆直辖市就没有地市级机构这一中间层了。地市这一级五套班子都是齐全的,公务人员不少,撤销了以后,整个直辖市的编制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样就初步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当然我只能说是初步形成,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我个人体会,设立直辖市而不是省有几大好处:一是去掉中间层,效率提高了。二是公务人员少了,现在重庆市公务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全国最低的,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三是干部责任感增强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9月18日,我被选举为重庆市代市长。9月20日至21日,HJT同志视察重庆,主要是研究考虑重庆直辖市班子建设问题。他对我们的做法表示认可。这样,重庆直辖市行政体制就确定下来了。财政体制的调整1996年10月14日到20日,李鹏总理带领李贵鲜、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财政部长刘仲藜等,到重庆和三峡库区视察,同我们一起研究了重庆财政体制问题。当时重庆市的财政体制,是1983年被列为全国首批计划单列市以后形成的,简单来讲就是:上缴四川省1.8亿,上缴财政部13亿10月19日,李鹏把张德邻和我叫到船上,同李贵鲜、陈锦华、刘仲藜等领导一起研究重庆财政体制。李鹏说,既然重庆要设立直辖市了,财政体制直接和中央挂钩,交四川省的1.8亿就算了,给中央的13亿减1.5亿,一共减五年。我表示不能同意:重庆现在财政收入一年才74亿,人均财政收入在全国来讲是很低的,确实困难。我提出,交四川省的1.8亿就算了,由中央财政补给四川省;交中央财政的13亿减6亿。说着说着,我就和刘仲藜争论了起来。李鹏一下子生气了,批评了我一顿,他说:蒲海清,你不要讲了。你老讲困难,现在中央这么支持你,你还叫穷。李鹏的意思是这个方案是集体先行研究过的。听完批评后,我说:总理息怒。今天总理在,财政部长在,计委主任在,李贵鲜同志在,这是我最好的发言机会。现在我不说,等到哪个时候说呢?我感谢中央的支持,但我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叫穷,希望中央多

支持一点。这时,陈锦华悄悄跟李鹏说了一句:再加个“倒板”吧?我在旁边听到了。李鹏对刘仲藜说:算了,这个不研究了,散会。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到李鹏那儿诚恳地说:总理请您批评我,我太冲动,话说得多了一点,不过实在是困难,现在也确实是一个机会,请您谅解。李鹏当时很客气,表示理解我的困难。后来他们又研究了一下,告诉我重庆每年上缴中央财政减少3亿。同时,李鹏还答应从总理预备费中拨给重庆1亿元,作为建直辖市的开办费。12月13日至22日,***副总理受中央委托,带领19个部委的同志,到重庆调研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我跟***说,上次李鹏总理来,决定我们每年财政减少上缴3亿,但重庆实在太困难,我们建议全部减下来,不再上缴中央财政了。***说做不了这个主,回去研究。后来财政部研究决定重庆上缴中央财政再减少3亿,就是重庆上缴中央财政总的减少6亿,还要上缴7亿。后来,重庆市又一再向中央反映,同时这一时期的国家财政大为好转。最后,中央同意重庆免予上缴中央财政,开始时说免上缴5年,后来财政体制改革,到现在一直没有上缴。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投票通过国务院提出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方案。我是全国人大代表,方案通过以后,很多重庆的人大代表跟我拥抱,还有外省的代表跟我握手。大家都非常高兴。重庆整个城市沸腾了,但相比较而言,我更大的感受是肩上的担子重了、压力大了。

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篇五
《重庆市是我国最年青的直辖市1》

重庆市是我国最年青的直辖市,也是面积最大,管辖人口最多、且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直辖市。深入分析研究其直辖前后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探讨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及规律性,对于更好地缩短区域间经济差异,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具的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实现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后续保障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实际需要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1 区域经济差异测度指标的选择与区域分类

1.1指标选择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众多,但由于区域差异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因而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度量指标也可分为绝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差异指标,前者主要包括平均差、极差、标准差等,后者主要包括相对比率、极差系数、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锡尔系数、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集中指数等。

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采用人均GDP(人均GDP均通过年平均户籍人口数计算得到)及其衍生的相对比率、极值差率、标准差系数、集中指数等指标来分析研究。同时,为了保证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在选择对比指标的时间上更注重可比性。

1.2 区域分类

在研究区域划分上采用行政划分法和经济地理划分法,将重庆市划分为40个区县和三大经济区,即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其中都市发达经济圈界于缙云山与明月山之间,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及其附近河谷在带,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等9个行政区;渝西经济走廊位于成渝、渝黔、遂渝及渝合等交通干线地区内,环绕都市发达经济圈的西部,包括万盛区、双桥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壁山县、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等12个区县(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涉及三峡库区和与之具有很强相似性的武陵山区和大巴山区部分地区,位于都市发达经济圈东部,包括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长寿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西阳县、彭水县19个区县(自治县)。

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2.1 区县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表1:各区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及其与重庆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的比值和相对发展率(Nich)

注:表1资料来源根据重庆市统计局统计资料整理而得

从静态指标来看,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1997年经济最发达的大渡口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458元,是同期最低区县巫溪县1323元的12.44倍;到2000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大渡口区是同期最低的酉阳县1573元的12.17倍;2003年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渝中区达25500元,是同期最低的酉阳1986元的12.84倍;到200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渝中区达40157元,是人均最低的酉阳2668元的15.05倍。从相对指标来观察,1997、2000、2003、2005年度各区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全市水平的分别有15个、18个、16个、13个均不足50%。为了进一步反映各区县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动态变化特征,采用Nich这一指标来测度各区县的相对发展速度,即各区县在某一时期内人均GDP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全市人均GDP的变化关系,其计算公式为:Nich=(y2i-y1i)/(y2-y1),式中y2i和y1i分别代表各区县在时间2和时间1内的人均GDP,y2 和y1代表全市在时间2和时间1内的人均GDP,当Nich大于1时表示某区县发展速度比全市平均发展速度快,反之比全市平均发展速度慢。为了考

虑相对可比性和合理性,在资料选取上选择直辖年、直辖前第五年、后五年和2005年4组资料来计算Nich。如表(一)所示,由Nich1、Nich2和Nich3比较可得,从1992年至1997年各区县发展速度达到和超过全市平均发展速度的有16个,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及周边区县。发展最快的大渡口区是相对发展最慢的酉阳县的17.1倍;从1997年至2002年,各区县对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相对发展速度的只有15个,而且相对发展速度最快的九龙坡区是最慢的酉阳县的18.5倍;从2002年至2005年,各区县对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相对发展速度的只有13个,而且相对发展速度最快的渝中区是最慢的酉阳县的19.9倍。相对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县的Nich2比 Nich1值大,而相对发展较慢的区县Nich2比 Nich1还要小,由Nich1到Nich2上升的区县仅有18个,而下降的区县则有22个;由Nich2到Nich3上升的区县仅有16个,而下降的区县则高达24个。这说明直辖后各区县经济发展的差距明显增大了。其中获得较大增长的有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铜梁县、壁山县、永川市、涪陵区、长寿区、武隆县,这些区县要么直接受益于重庆直辖后众多的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要么就是受主城区经济巨大发展的辖射,推动了其经济的较快速度发展。而发展速度相对下降较大的是北碚区、万盛区、綦江县、江津市、合川市、南川市等,这些区县因其主要是农业区县或工业基础相对较弱致使其经济发展相对速度出现了较大福的下降,而经济基础贫弱、地理自然环境恶劣的库区区县因远离主城区,无法享受直辖带来的主城区经济增长的辖射作用,经济发展非常缓慢,故使其相对发展速度比直辖初期更有下降。

2.2 三大经济区域及其内部经济差异分析

从表1的相对发展速Nich指标来看,都市发达经济圈,Nich1中的极差是(3.42-1.18)=2.24,在Nich2中9个区县的Nich2极差为4.26-0.9=3.36,在Nich3中9个区县的Nich3极差为4.58-0.66=3.92,这说明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内部差异在扩大。在渝西经济区内,Nich1的极差是2.02-0.65=1.37,Nich2的极差为1.79-0.25=1.54,Nich上升、下降的各有8个区县,Nich3的极差为1.10-0.60=0.50,且相对发展速度下降的区县达9个,上升的为7个,Nich大于1的区县由Nich1的6个降为Nich2、Nich3 各4个,说明其内部差异在缩小;在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中,Nich1的极差是1.20-0.20=1,Nich2的极差为

1.51-0.23=1.28,Nich3的极差为1.20-0.23=0.97,Nich上升与下降区县基本一致,这意味着本区域的差异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由此可以看出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相对差异在进一步扩大。

为了进一步说明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再根据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域各年人均GDP及比值来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中,都市发达经济区从1992年至2005年各年的人均GDP是渝西经济区的2.3倍左右,渝西经济区的人均GDP是三峡库区经济区的1.6倍左右,都市发达经济区大多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3.5倍以上,三个区域的经济差异极大。从动态来看,1992年至1994年三区差异扩大较快,1994年达到最大差异,以后有所下降,到1996年差异达到最小,以后又有所上升,渝西经济区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在重庆直辖后的前三年差距又有所增大,但在2000年后就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差距。而都市发达经济区在1996年后,伴随重庆直辖市的成立,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与其它两区域的差距相比表现出了稳定的增长扩大趋势,2002年后有加速的态势,这不仅表现在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之间的差距扩大上,也表现在与渝西经济区的差距扩大上。

2.3 重庆直辖前后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表3中的极值差率是指重庆市各区县人均GDP的极值差率;加权标准差系数是指重庆市各区县人均GDP的加权标准差系数;集中指数,是指集中重庆市GDP一半的区县的人口占重庆市总人口的比重,反映重庆市的GDP在地域上的集中程度,其计算公式是C=(1-H/T)×100%,其中,C为集中指数,H为按人均GDP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占全重庆GDP半数的前面各区县的人口累计数,T为全市总人口数。从表3的资料来看,极值差率在97年直辖前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且波动较大,但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着说明直辖前各区县的经济差异大,但其差异明显在缩小;而直辖后,极值差率值表现有上下波动情况,但波动极小,

而且明显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到2005年竟达到15.05。这说明直辖以来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差异在稳步扩大。 加权标准差系数是能较准确衡量区域差异的重要经典指标。从重庆市各区县的人均GDP的加权标准差系数来看,1994-1996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到1996年降到最低69.5%,这说明各区域间之差异在缩小。1997年直辖以后,加权标准差系数又有所上升,尽管上升幅度不及96年以前的下降幅度,但上升趋势明显可见,到2005年竟达到80.4%。这说明在直辖前几年中,各区县的差异在较快速的缩小,相反在直辖后,区域差异缩小趋势被打断,转而以稳定的小幅扩大所取代。这种变化也在人均GDP 的集中指数中得到映证。即1992至1996年的集中指数也是较大幅的下降,而1997--2003年则表现出较稳定的增长。 3 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分析

3.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是导致各区域经济差异的客观因素。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仍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开发的难易程度,进而影响到投资效益的大小和区域整体开发水平的高低。环主城区的区县由于受到主城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及带动效应,经济发展较好;而远离主城区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诸多区县,无法受惠于主城区的经济发展,加之众多区县自然环境恶劣,80%以上属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基础薄弱,吸引外部投资能力差,进而与主城区的经济差异愈加扩大。

3.2 区域投资的不均衡

众所周知,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是投资、消费与出口,对地方经济发展而言,投资是地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根本性的重要影响。从社会投资中最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分析,根据重庆市1996-2001年统计年鉴,渝中区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全市最高的,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除1997年居全市第二外,其余各年均居全市首位。经济最发达的都市发达经济区,人口总和仅占全市的17.5%左右,而从1996年以来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到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0%以上,而2004年达到54.3%,2005年更高达54.54%。在利用外资方面,1997年都市发达经济区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53.7%,2000年占76.5%。加之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使其与其它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愈拉愈大。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与渝西经济走廊每年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相当,固其之间的经济差异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3.3 产业结构的差异促进了差异的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即由第一产业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在1992年到1996年期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促进作用,刺激了各地经济的高速发展,重庆市主城区因其主要是历史包袱较重,经营体制落后的重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导致发展速度趋缓,从而使得其与其它区县的经济差异在缩小,从19…… 92年至1996年间重庆市主城区的渝中区、大渡口、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9个区的平均年均增长速度为24.8%,而同期的其它31个区县的平均年均增长速度为27.1%。1996年后,伴随着重庆市的直辖和大规模的投资,企业改制不断深入,工业结构有效调整,重庆市的主城区经济又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年均高于全市平均发展速度的2个百分点,从而与其它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愈拉愈大。另外,在重庆市主城区工业结构进行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其它区县却缺乏资金对企业进行整改,各区县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给本来就严重落后的工业基础雪上加霜。从而与其它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愈拉愈大。从产业结构来看,各地三大产业的演进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指标分析可知,重庆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增长较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从1996年至2005重庆全市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变动分别如下:第一产业比重从24.2%下降到15.1%;第二产业由41.8%下降到41.0%;而第三产业由34.0%高速增长到43.9%。

从表4可知,三大区域中,渝西经济走廊1996年由第一产业占三大产业比重的36.5%居三区域第一位,下降到2005年的22.2%位居第二位,而其第三产业增长迅猛,从28.4%升至2002年占40.7%,到2005年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基本相当,各占39.5%和38.3%;都市发达经济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幅度高达

56%,其第三产业增长较快,由35%上升为51.8%,与第二产业占比相差5.9%;而经济贫穷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则第一产业降幅最低,仅下降了33%,从34.5%降为23.1%,2002年后占比居全市三区域最高,第二、三产业相应有所增长,但非常缓慢,到2005年二、三产业分别占比为38.9%和38.0%,这说明其工业化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与其它区域差异拉大。

3.4 行政体制的调整加速了主城区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与其它区县的经济差距

97年的直辖使重庆市由一个计划单列市变成了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并在诸多方面享有非直辖市不能享受的政策,无论是国家投资和外来投资都大幅上,同时,直辖伴随着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相对向主城区聚集,而这些首当其冲的是主城区。而远离主城的各区县在直辖后并未能获得直辖所带来的相相应正效应,经济发展步伐依旧,增长缓慢。因而在97年后,正如前面分析所言 ,差距又逐渐拉大。

除此之外,主城区人才的积聚以及各地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差异也是导致经济差异的原因。经济发展最终靠的是人,而人的思想观念左右着人们的行动。发达地区人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较强,能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政府的政策相应地也较为开放,在不发达地区,人们的观念相对落后,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较浓,市场意识、商品意识不强,政府部门也较为保守,这导致发达区县更加开放,落后区县更加闭塞92年至1996年间重庆市主城区的渝中区、大渡口、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9个区的平均年均增长速度为24.8%,而同期的其它31个区县的平均年均增长速度为27.1%。1996年后,伴随着重庆市的直辖和大规模的投资,企业改制不断深入,工业结构有效调整,重庆市的主城区经济又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年均高于全市平均发展速度的2个百分点,从而与其它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愈拉愈大。另外,在重庆市主城区工业结构进行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其它区县却缺乏资金对企业进行整改,各区县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给本来就严重落后的工业基础雪上加霜。从而与其它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愈拉愈大。从产业结构来看,各地三大产业的演进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指标分析可知,重庆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增长较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从1996年至2005重庆全市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变动分别如下:第一产业比重从24.2%下降到15.1%;第二产业由41.8%下降到41.0%;而第三产业由34.0%高速增长到43.9%。

从表4可知,三大区域中,渝西经济走廊1996年由第一产业占三大产业比重的36.5%居三区域第一位,下降到2005年的22.2%位居第二位,而其第三产业增长迅猛,从28.4%升至2002年占40.7%,到2005年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基本相当,各占39.5%和38.3%;都市发达经济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幅度高达56%,其第三产业增长较快,由35%上升为51.8%,与第二产业占比相差5.9%;而经济贫穷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则第一产业降幅最低,仅下降了33%,从34.5%降为23.1%,2002年后占比居全市三区域最高,第二、三产业相应有所增长,但非常缓慢,到2005年二、三产业分别占比为38.9%和38.0%,这说明其工业化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与其它区域差异拉大。

3.4 行政体制的调整加速了主城区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与其它区县的经济差距

97年的直辖使重庆市由一个计划单列市变成了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并在诸多方面享有非直辖市不能享受的政策,无论是国家投资和外来投资都大幅上,同时,直辖伴随着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相对向主城区聚集,而这些首当其冲的是主城区。而远离主城的各区县在直辖后并未能获得直辖所带来的相相应正效应,经济发展步伐依旧,增长缓慢。因而在97年后,正如前面分析所言 ,差距又逐渐拉大。

除此之外,主城区人才的积聚以及各地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差异也是导致经济差异的原因。经济发展最终靠的是人,而人的思想观念左右着人们的行动。发达地区人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较强,能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政府的政策相应地也较为开放,在不发达地区,人们的观念相对落后,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较浓,市场意识、商品意识不强,政府部门也较为保守,这导致发达区县更加开放,落后区县更加闭塞

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篇六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

考察报告

在我们美术系多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11级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几个班班全体学生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奔赴重庆,成都,西安九寨沟三地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

外出专业考察,就我个人的理解,一是开拓我们的设计视野,看的东西多了,视野面广了,相应地设计思维就得到了拓展;二是以专业的视野和角度学习和总结外面的优秀设计元素,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加入自己的设计思维和个人情感,把两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三是让我们既亲近自然又与社会接近,许多设计元素需要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许多设计作品需要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被赋予生命 。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重庆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总面积8.2万平方千米,与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接壤。在去重庆的路上我们一路的好奇,一路上讨论个不停,当进到重庆境内开始领略重庆古建筑的魅力!

传统建筑的材料使用

重庆传统民居多采用抬梁、穿斗等木结构形式。木构部分多为木料本色,柱涂黑色,门窗涂浅褐色或枣红色。建筑墙体 材料多采用木板、竹笆夹泥等夹壁墙体,或版筑土墙,白色外墙,少使用砖石墙体。屋顶多使用小青瓦,出檐以及山墙 出挑深远,不仅使得屋前有回廊,也使得墙体避免雨淋。

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

重庆传统民居建筑,经历了干阑式、寺庙式、园林式、西洋式的多个过程。 重庆普通民居装饰较少,建筑颜色较为暗淡,形式朴素,空间幽深。民国期间,由于抗战所造成的大量内迁,使得重庆 民居中出现了许多西洋式的建筑与园林式的别墅公馆,特别是在市郊地区。重庆地形特殊,无法像平原城市一样统一规划,基本上都是因地制宜、依山而建。虽然乱但也很美,做到依山傍水,层次感强。重庆和香港有一定的类似之处,规划是以实用先行,复杂中透露出简单实用。 由于重庆的特殊地质条件,地基处理容易实现,给高层、超高层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技术条件。 这个城市气候特殊,常年温度普遍较高且较温和,风少雨多,所以重庆建筑对采光通风的要求不高,一般都是以地形决 定朝向,因此规划中也对间距、朝向、采光等要求不太高 知道这些我们对重庆的考察会更加精彩啦! 重庆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城,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形起伏有致,立体感强。

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以丘陵,低山为主,平均海拔为400米。地势从南北两面向长江谷倾斜,起伏较大,多呈现“一山一岭”,“一山一槽二岭”的形貌。地质多为“喀斯特地貌”构造,因而溶洞、温泉,峡谷、关隘多。

重庆市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然而最具特色的,还要数山城的夜色。凭高眺远,万家灯火起伏错落,银霞明灭,与两江粼粼的波光,满天闪烁的星斗交相辉映,其景奇丽醉人。到达重庆已经将近下午六点了。同学们真是又累又饿,真想大吃一顿。然后好好睡上一觉!来到重庆不尝一下这里的火锅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我们安置好住处之后就找到一家火锅老店!嗯 那滋味! 只有自己亲自去了才能之后哟!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洪崖洞

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北临嘉陵江,南接临解放碑沧白路,项目沿江全长约1000米,建筑总面积近60000㎡,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配合建筑的高低错落,依山就势,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和特色文化购物等5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商业格局最具有层次质感。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浓缩了重庆三千年历史,将重庆独特的巴渝民俗文化、山地民居的建筑文化和码头文化糅合于一体,旨在让所有的消费者在消费之余,能在此享受文化、消费文化、体验文化。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建筑群是一个建筑体系,并不是一座单体的建筑,支撑这个体系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而是它所传承的文化。四千多年前,在今天的重庆沿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一个华夏民族的远古族系——巴人。巴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在江岸边悬崖上,“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即《华阳国志》所说“重屋累居”,又有“结舫水居”者,这就是吊脚楼的雏形。而吊脚楼作为重庆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川中名士李调元曾有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

作家张恨水在《说重庆》一书中,将重庆吊脚楼称为“世界上最奇怪的建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齐康赞吊脚楼为“世界一绝”。吊脚楼建筑代表了巴渝文化千年的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是研究巴渝文化、古巴渝历史与文明的活化石。本世纪初期,在巴渝大地上还随处可见原始生态的吊脚楼群。但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吊脚楼因而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绝尘而去。此时,人们才意识到要去保护巴渝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建筑艺术珍品的重要性。

磁器口古镇

磁器口古镇是位于重庆

市区,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

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

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始

建于宋代,磁器口文化底蕴丰

厚,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红

岩文化、宗教文化、各具神采,

被誉为“古镇三宝”的毛血旺、

千张皮、椒盐花生等特色饮食

享誉四方。“一条石板路,千

年磁器口”,其浓郁的民俗风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现磁器口古镇开发了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四古镇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是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古镇景观,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旅游的宾客达300余万人次。现磁器口古镇开发了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四古镇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是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古镇景观,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旅游的宾客达300余万人次。

重庆园博园

重庆园博园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龙景湖公园,现有面积219.6831公顷,四面临街,可远眺缙云山、鸡公山,嘉陵江温塘峡、观音峡等山景、水景、峡景和北碚城市景观,可满足游览休息。耗资近20亿、占地3300亩的重庆园博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超大型城市生态公园。

园博园内设有入口主题展示区、传统园林集锦区、国际园林展示区、现代园林展示区、三峡生态展示区和景观生态体验区等六大展区,建了5.1万平方米景观建筑和26个景区景点,荟萃了国外21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城市以及国内80多个城市的经典园林景观。既体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也充满了异国情调。

园博园按功能设立入口区、景园区、展园区和生态区四大部分。

入口区:主要包括主入口、东次入口、西次入口三个。

景园区:位于平地展园区与山顶生态区之间的风景坡地,具有较好的视觉观赏性和良好的观景视线。按照一轴两星一环”的结构规划,设置候鸟湿地、卧龙石、双亭瀑布、龙景书院、湿地花溪、青山茅庐、枫香秋停、荟萃园、云顶揽胜、悠园、巴渝园、环湖六景、风雨廊桥、莫纹世界等景区、景点。

展园区:根据规划设计的用地要求,充分利用园中较为平坦的区域安排城市展园,其中包括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闽台园林、现代园林、荟萃园、西部园林、港澳园林、国际园林和企业园林等10个展园区,汇集了包括中华不同流派的园林和充满异国情调的国际园林在内的127个展园。

生态区:为维护园区整体优良的山体生态环境而设置的区域,既是园区各园林的绿色大背景,也是维持动植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

第二站成都:

成都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锦里文化,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于二零零四年十月三十一日以三国文化节的名义剪彩开市,2005年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城市商业步行街”之一,与北京王府井、武汉江汉路、重庆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知名街市齐名,号称“西蜀第一街”,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汇聚街面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业态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和“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打造“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窄巷子的特点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成都是天府,窄巷子就是成都的“府”。一为收藏,一为丰富,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这种院落文化代表了一种精英文化,一种传统的雅文化。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通过改造,窄巷子植绿主要以黄金竹和攀爬植物为主,街面以古朴壁灯为装饰照明,临街院落将透过橱窗展示其业态精髓。窄巷子将形成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

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年6月,为期三年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老成都的闲适 、新成都的时尚 、都在巷子里 。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逍遥安逸,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仙源故乡人居环境的神韵;短短的宽窄巷子承载着少城太多的历史信息与历史印记,令人遥想,慨然不已„„耳边回响着省历史学会会长、省中华文化学会副会长谭继和先生极富感情的演讲辞令,本报记者于昨日来到“千年少城”的核心地,采访了参与宽窄巷子规划设计定位的相关负责人王华银,提前揭秘即将开街的宽窄巷子。 宽巷子:老成都的“闲生活” 窄巷子:老成都的“慢生活”井巷子:成都人的“新生活”

第三站九寨沟

九寨沟途经映秀

映秀镇境内有中央、省、州、县属企事业单位18个,汉族与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交错居住,各民族共同合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共谋划策.映秀镇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随后几天多次发生多次强烈余震,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到14日下午,仅有2300多人生还,并且有1000余人伤势严重。救援队全力抢修公路,并空降大批人员进行救助。

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篇七
《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篇八
《重庆:第四直辖市的“加速度”》

60载风雨,60年征程。新中国成立60年来,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城面积由解放初期的30多平方公里扩展到660余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积60年翻了15倍。城市的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人居的变化。从棚户区到筒子楼,从筒子楼到集资建房,再从集资房到商品房,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的人居在不断演进。

经历过两次中央直辖,如今又迎来了党中央“重庆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礼,重庆发展的加速度可谓惊人,变化的不仅是这座城市的“躯体”,还包括其“灵魂”。 60年沧桑

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曾云集了来自全国的政商学精英和生产、商业力量,使得重庆繁荣一时。然而抗战结束之后,这些人才、工厂和商业都如潮水一般退去,使得重庆的工商业一落千丈,城市一时陷入萧条衰败之中。

解放初期,重庆主城面积只有30多平方公里,城市计划范围还仅限于“以半岛为中心,沿江两岸六十平方公里为本体”的狭小空间范围。

尽管在上世纪60~70年代,这里一度是国家“三线建设”的中心,但这种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化并不能给城市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重庆围绕着轻重工业而形成了一个个以工厂为核心的社区,但这个城市的整体建设除了千篇一律的老式住宅之外并没有太多让人惊喜的变化。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重庆的建筑也非常落后,主城区内吊脚楼随处可见,整座城市到处都是破破烂烂,整个城市处在脏乱、破烂、拥挤的状态之中,冬日的天气经常是灰朦朦的,难见阳光。工业化带来的污染非常严重。一到晚上,郊区街道灯光昏暗,许多地方没有路灯。

纵观60年来重庆城市的发展史,其实给重庆带来巨大发展变化的还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特别是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后。

直辖十二年

时间回到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从此,重庆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突飞猛进。 资料显示,直辖之初,重庆城市化率只有2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7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年不足百亿元,销售面积仅有160多万平方米。重庆直辖后,12年过去了,重庆市城镇化率提高21.9个百分点,重庆的城镇化率已接近50%。而到2020年,重庆的城镇化率预计将达到70%。

经过60年的变迁,重庆主城区不仅迅速由渝中半岛向北、向南延伸,而且越过中梁山、铜锣山不断向西、向东扩展,基本形成了中部、北部、南部、西部和东部五大片区的城市发展格局。截至2008年,主城建成区面积已达660平方公里,是解放初期的20多倍。

这个时期,重庆启动了规模浩大的旧城改造工程,从1997年直辖以来一直到2007年,

重庆主城区已完成近千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而自2008年初开始,重庆市更是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旧城改造工程,计划动迁46万余人,拆除1200万平方米危旧房。

仅仅十二年的时间,重庆就从一个满城都是狭窄小巷、高高低低的吊脚楼的老城,变成了一个在大江与山岭环抱中的现代化的新城,来到重庆的客人在江边看着渝中半岛的超现代化的高楼群,看着轻轨飞驰、大桥飞渡、满城园林花团的时候,多会有身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感觉。

1998~2009年,重庆诸多房企走向集团化,龙湖、金科、华宇、协信等实力派开始脱颖而出,掌控着市场相对较大的份额,并确定了其行业领导者地位。此时,重庆的楼盘已经从单纯的“江景房”发展到了“滨江住宅”,真正做到了“亲水性”。拥有充足资金的本地其他行业的大鳄如长安、嘉陵、广厦、隆鑫等,看到房产业的丰厚利润后,纷纷涉足房地产,而众多外地房产企业也开始关注重庆,阳光100、香江国际、鲁能、融科、顺驰、保利、棕榈泉、金融街、中房等全国地产巨头纷纷闯入重庆,出现了本土房地产开发商和外来开发商齐头并进的局面。

这个时期,被称为重庆地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追求从江景房到滨江住宅,再到高品质的滨江精品住宅。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撬动着城市一个个区域板块的财富价值,推动着整个城市的发展进程。

“大礼包”带来新机遇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下,在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关于重庆加快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核心的“314”总体部署下,如今重庆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成为承接沿海经济向内陆转移的“发动机”。 今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重庆发展问题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国家在建国60周年之际,给重庆送来的又一个“大礼包”。

《意见》将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分为两阶段:到2012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到2020年,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它将让重庆成为政策洼地和全球市场热点。”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表示,《意见》将使重庆对外开放战略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撑。

“除此之外,还为重庆建设‘五个重庆’的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杨庆育说。为了改善经济总量靠后的状况,2008年,重庆市政府确立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的“五个重庆”的发展的新战略。

杨庆育认为,虽然《意见》并未直接提及“五个重庆”,但其中有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容,事实上正是对“五个重庆”的建设给予了有力支持。

“重庆江山如此多娇,重庆机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对重庆当前发展机遇最诗意的描述。

他表示,随着重庆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上重庆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较好,这些因素将使重庆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

重庆的发展任重道远。著名策划人王志纲表示,重庆不缺政策,不缺投资,关键在于要理清政策转化成经济发展动力的战略思路。

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篇九
《武汉将成为中国第5个直辖市?!呼声很高!》

武汉将成为中国第5个直辖市?!呼声很高!

2015-03-08

中国以前长期是3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自1967年开始);后来好不容易有了第4个直辖市——重庆(1997年)。现在社会上又在讨论,近几年国家准备设立第5个直辖市了。那么,究竟哪个城市最有幸、最有可能、最合适成为这个新的直辖市呢?

这也向来是网络争议的焦点。网民们并非逞口舌之欢,而是有蛛丝马迹可循。民国时期,中国的直辖市数量是现在的3倍,12个;到了解放后的1950年代,中国的直辖市只多不少,最高峰时有15个。

民国时期直辖市:南京、上海、重庆、天津、广州、汉口(武汉)、青岛、大连、沈阳、哈尔滨、西安、北平(北京)

建国初期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南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西安、武汉、旅大(大连)、长春、哈尔滨

成为直辖市,于官方于民间都是件傲娇的事情。比如,长途区号从4位变成3位(重庆以前是0811,现在是023),高考升学率大幅提高(重庆升直后可以不和四川省内其他城市争抢录取名额),各级干部至少升半级(重庆市长由副省级升至省级,市委书记更是由副国级的政治局委员担任)……这也难怪从上到下对升直充满了幻想。

那么,问题来了。

在中国现有的600多个城市中,谁有可能成为五哥呢?

虽然不排除某些县级市理论上连升3级的可能,但在实际操作中,直辖市只可能从目前的15个副省级城市中诞生。其中,南京、广州、武汉、大连、沈阳、哈尔滨、西安等7个城市拥有解放前后的双重直辖市背景,复辟的念想最浓;深圳是老牌一线城市,经济地位有了,行政上也不甘心长居二线;青岛、宁波、厦门是计划单列市,相当于准直辖市;至于杭州、成都、济南、长春,既是省会,也是所在城市群的龙头。

但是,像南京、苏州、宁波的问题是离上海太近,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的都市太密集;长沙、郑州、厦门、泉州、洛阳的问题是经济总量有限;成都的问题是大西南地区已经有个直辖市重庆了;喀什不但经济总量有限,而且位置太过偏远,建一个内陆经济开放特区就可以了。

其实,我大武汉是最有可能直辖的城市哦!

为嘛?看下图!

武汉绝对具备各种优势!

武汉这些年的发展不容小觑,经济发展的也不错,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成绩斐然。正如西部的重庆一样,逐步与国际接轨,承办各项大型的活动,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近来,武汉各个方位都在进行大型的工程(地铁,大桥),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个地点进行小区规划,积极投资建设标志性的建筑以及市容整改……想一想作为省会,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作为直辖市更不用说。

若成为直辖市,武汉就要重新规划地图。新的武汉直辖市包括汉口区,武昌区,汉阳区,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新洲区。武汉大力规划的半小时经济圈正在积极地建设中,各个迹象表明武汉成为直辖区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武汉,天翻地覆的变化!

武汉本身就是一个东西南北,四面八方交汇的地方,中国以武汉为中心。

【口味】

武汉的口味普遍偏鲜、咸和辣,比如小吃豆皮、煲的莲藕排骨汤、小龙虾等均是以鲜为主;由于武汉夏天比较湿热,外出一直都是汗涔涔的,所以吃的咸味稍重,当然武汉的口味还有辣,比如精武鸭脖、周黑鸭均以辣为主;

【主食】

武汉是中部地区,鱼米之乡,它的饮食也是结合了南北风味,任何一个地方的人来到武汉,都能吃惯武汉的饮食,而且便宜。

【方言】

武汉方言属西南官话,其语音体系比较简单,武汉是一个移民城市,九省通衢,南来北往的人很多,需要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口语作为交流的标准,就这样,以武昌官话为基础,再在汉口与各种语言‘杂交’,武汉方言就产生了。

【气候】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冬较长,春秋较短,气候多变,温差较大。

【优势】

 城市规模大,周边已形成庞大的城市集群; 位居长江流域中心地带; 我国中部地区工商业与金融中心。 高等教育水品名列前茅 华中经济辐射能力强。

武汉市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内,在武汉人的眼里,可谓是翻天覆地,从城市的规划和如今的建筑发展及每年的经济收入,不难看出,在未来的五年内,有可能变成中央直接管理的直辖市,为什么这么说,用当年毛泽东的一句经济发展思路来讲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现在,在中国所有城市当中,已经很少有象武汉市这种以从外区到内区发展的规模了,武汉的建筑发展可以说不亚于任何一个一线城市,只要现在到过武汉的人,我相信,这个都是不难看出,2015年武汉再投1750亿搞城建,决心让城市静下来,到2017年的武汉地铁将有七条线路全部完工,一个城市的高度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刚性需求的交通工具,美丽宜居的环境,从这些种种迹象表明,武汉市成为将来中央管理的直辖市也应该在中央的时间表内。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重庆为什么成为直辖市 重庆成为直辖市的原因 文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重庆哪年成为直辖市"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3572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