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跟山水相关

跟山水相关

2016-01-15 09:53:1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跟山水相关篇一《与山水相关的案名》 ...

跟山水相关篇一
《与山水相关的案名》

林月花溪

释义: 按园区规划,有林有花,更有溪水环绕,林月花溪,更详尽勾勒诗意生活,满足小资生活情调。案名更强调自然,让人心生向往。

采薇新宿

释义:“薇”者,野菜也。伯夷、叔齐耻食周粟而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说的是一种高洁。《诗经》中的《小雅•采薇》也提到“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归曰归,岁亦莫止。”采薇指采摘野菜,现代都市人向往田园生活,采摘野菜不失为一种生活的回归。案名提倡田园生活的理念,在山间溪畔的园区对此生活态度是最好的诠释。

岸上公馆

释义:依水之畔,在水一方。公馆人家,书香雅地,客俱鸿儒,往来亲厚。公馆生活,尊贵的幽居体验,傍晚时分,闲敲棋子。岸上人家,让远水的人羡慕。案名不显山露水,优雅恬淡却在不经意之间展现。

又见江南

释义: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又见江南,在北国。人人羡慕江南好,却不得人人均住在江南。案名说出愿望,更给人希望,打造塞北江南,水乡灯影,又见江南。

山水流园 释义:山水,见字生情,闻听生意,流园与苏州著名的留园谐音,有暗喻之意。水流,更为生动和形象地展现园区风貌,突出山水田园特色。更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案名更具人文气息。

写意森林

释义:写意,中国画中属于纵放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故名。写意是一种人生态度,随心随性,自然洒脱。森林代表无尽的树木和新鲜的空气以及清晨喧闹的鸟鸣。案名透露隐居山林的生活情趣。

水云间

释义:云在天,水在地,栖于云水之间,既有高高在上的山林居所,又有弱水依依的河畔港湾,逍遥自在与神仙无二。水云间更为琼瑶作品名,已然声明在外,更利于宣传推广。案名朗朗上口。

山上人家

释义:山上,高瞻远瞩,人家,恬淡生活。山上人家让人联想古诗中的意境,云烟深处,三

五人家的室外桃源般的生活。案名人家不常在命名中出现,更为亲切和平易近人。

水岸书香 水岸不言而明,临水而居。书香翰墨,强调了楼盘所在区域与文化的契合,二中、育才、枫叶学校这些翰墨名门,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案名尽显楼盘所在地的两大优势,一即环境,二即教育配套。

枫情水岸

枫字让人联想到满山的红叶,在一片红的山林之间,自然体会到的是枫情万种。枫字更显现出楼盘所在的空间位置,即在山林之间。水岸则把靠水而居,回归自然的原生态生活勾勒得淋漓尽致。

墨香茗筑

在住居周围有书声朗朗,墨香悠远,只有文人才能领会。更兼在鸟语花香的境界里,或邀三五好友,或独自一人,品茗观风望月,何等惬意。这不仅仅是小资,这更是恬淡,更是归隐山林的豪情雅愿。筑为屋,案名古色古香。

碧水香邻 一池碧水,涟漪点点。花朵比邻,香飘四野。不是诗意迷醉了自己,是惬意的生活改变了喧嚣。香邻也可理解为友好的让人亲切的邻居。改变见面不识的尴尬,重新体会友邻生活的乐趣。案名平抑得当,恰到好处。

山言水语 山有情则言其声,水有情则语其意。自在山水之间,体会自然的语言。山水,更为直观地展现自然风貌,突出山水田园特色。更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案名更具人文气息。

山水倾城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下•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山水之美,堪比一见倾城的美人。山水对于蜗居在闹市中的芸芸众生,希望得到的是幽居山林的快意人生。

佳境陶然

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陶然”是形容舒畅快乐的样子。在山水诗画一样的佳境中生活,怎能不陶然忘我。案名让悠然南山的生活情

跟山水相关篇二
《中国的园林与山水》

中国的园林与山水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中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中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2、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一蓬莱、方丈、瀛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流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3、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晏”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的思想。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了“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4、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岫嵔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的意境。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楹联匾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5、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感。中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问。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感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6、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接下来就是运用借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实际上中国古代的造园师除了进行图纸设计工作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建园的工地具体指导施工,从而保证设计意图的贯彻执行,并有利于即兴创作。

元明清时期(1271年一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造、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颐和园这一北山南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园林在仿创南方西

湖、寄畅园和苏州水乡风貌的基础上,以大体量的建筑佛香阁及其主轴线控制全园,突出表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志。北海是继承“一池三山”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北海的琼华岛作为“蓬莱”仿建,所以,晨雾中的琼华岛时常给人以仙境之感受。避暑山庄是利用天然形胜,并以此为基础改建而成。因此,整个山庄的风格朴素典雅而没有华丽夺目的色彩,其中山区部分的十多组园林建筑当属因山构室的典范。圆明园是在平地上,利用丰富的水源,挖池堆山,形成的复层山水结构的、集锦式皇家园林。此外在中国造园史上圆明园还首次引进了西方造园艺术与技术。

皇家园林的鼎盛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这时的封建帝王全面接受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趣味和造园理论,而它本来多少带有与主流文化相分离的出世倾向。清代有若干皇帝不仅常年在园林或行宫中料理朝政,甚至还美其名曰:“避喧听政”。

另一方面,皇家造园追求宏大的气派和皇权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就导致了“园中园”格局的定型。所有的皇家园林内部的几十乃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有对某些江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同时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势必要求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这样也往往将比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条轴线关系带入到原本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法中来了,这也就也使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判然有别。

私家园林

中国私家园林很可能与皇家园林起源于同一时代。但是从已知的历史文献中,人们了解到在汉代有梁孝王的免园,大富豪袁广汉的私园。这类私家园林均是仿皇家园林而建,只是规模较小,内容朴实。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陷入大动荡,社会生产力严重下降,人口锐减,人民对前途感到失望与不安。于是就寻求精神方面的解脱,道家与佛家的思想深入人心。此时士大夫知识分子转而逃避现实,隐逸山林。这种时尚必然体现在当时的私家园林之中,其中的代表作有位于中国北方洛阳的西晋大官僚石崇的金谷园和中国南方会稽的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山居。两者均是在自然山水形基础上稍加经营而成的山水园。

唐宋时期,社会富庶安定,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诗书画艺术达到了巅峰时期。文人造园更多地将诗情画意溶入到他们自己的小小天地之中。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和作家司马光的独乐园。

明清时期,私家造园之风兴盛、尽管此时私家园林多为城市宅园,面积不大,但是就是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却营造出了无限的境界。正如清代造园家李渔总结的那样:“一勺则江湖万里”。此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私家园林,其共同特点在于选址得当,以假山水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木花草,朴实自然,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充满诗情画意。这壶中天地,既是园主生活场所,更是园主梦想之所在。这时期著名的南方私家园林有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狮子林等。北方私家园林则有萃锦园、勺园、半亩园等。

从现今留下来的明清时期的宅园布局来看,北方的私家园林受四合院形制的影响较大,显得较为拘谨;南方的私家园林则在空间布局上更加自然大方。从水池大小来看,北方私家园林中通常水面较小,而南方私家园林因基地水源丰富而水面较大。从假山材料来看,北方私家园林选用的是北方产的石头为多。南方私家园林选用的是太湖石;从园林建筑外观造型来讲,北方园林建筑显得稳重大度,屋角起翘较平;而南方园林建筑则空灵、飘逸,屋角起翘很大。从植物材料上来看,北方私家园林中,油松、桧柏、白皮松、国槐、核桃,柿子、榆树、海棠较为常见,而南方私家园林中常以梅花、王兰、牡丹、竹子、榆树、芭蕉、梧桐等为主要树种。从色彩构图上讲北方园林是灰瓦、灰墙。红柱、红门窗、绿树、黄石、青石为特点。色彩艳丽、跳动。南方园林则是以灰瓦。粉墙、棕柱、棕门窗、灰白石、绿树为特点,色彩清雅,柔和。

私家园林的成熟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与封建权力之间持久的冲突与融合。文人士大夫私家园林原也是受到皇家园林的启发,希望造山理水以配大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腐败总令信奉礼教的中国知识分子失望,于是一部分士大夫受老庄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形成与儒家五行学说比较形式化的天地观相对立的,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地观念,因此园林中的山水不再局限于茫茫九派、东海三山;又由于封建权力和礼制的打压,私家园林的规模与建筑样式受到诸多限制,这正好又与庄子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相吻合。于是从南北朝时期起,私家园林就自觉地尚小巧而贵情趣。一些知识分子甚至借

方士们编造的故事,将园林称作“壶中天”。要人们在小中见大。中国知识分子的“壶中天地”给这个民族留下了一整套的审美趣味和构园传统,留下了一大批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儒家知识分子虽不像道家知识分子那样消极遁世。却也有了“道不明则隐”的清醒选择。于是他们也需要一个能与封建权力分庭抗礼的环境,这个环境也无需很大,无需奢侈,无需过多的建筑,而是要在城市的喧闹中造就一种隐居的氛围,使他们在简朴的生活中继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德行,世道一旦清明,明君一旦出现,他们就可即刻复出。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们已可直接与天道相通,而不必假皇权的中介了。这当然也是符合他们的人生社会理想的好去处。他们以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为鉴,在小小的园林(“勺园”、“壶园”、“芥子园”、“残粒园”等)中“一瓢饮,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坚定地等待着。正所谓“身在山林,心存魏阙”,这时的半亩方园就成了“孔颜乐处”。失意的士大夫们便可“文酒聚三楹,晤对间,今今古古;烟霞藏十笏,卧游边,山山水水”了,在这种情况下,园林中不仅建筑面积所占比例很小,单体建筑体量不大,屋面常用灰瓦卷棚顶,装修简洁,不施彩画等,然它们的淡雅精深,其中文学艺术作品(匾额、楹联、勒石、诗词书画)之多和寓意之深刻,是皇家建筑所不能比的。

私家园林的审美趣味后来为皇家所吸纳,一些宗教寺庙,尤其汉传佛教寺庙的营建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而一些儒家知识分子一旦当了地方官。也适时修建一些郊野公共园林或少量园林式建筑,供市民踏青登高赏景之用。这种园林或建筑就更与私家园林气味相投了,例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形成就与著名诗人苏东坡两度在此为官,曾先后疏浚西湖,筑苏堤,修石灯塔,造各种亭台,并留下大量赞美西湖的诗词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了解私家园林之美,可进一步懂得中国园林之妙,并直观地了解传统中国文化中与官方意识形态有所区别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园有水则灵,水因泉而远。

圆明园所处的北京西郊,真可谓要山有山,要水来水,是上风上水之地:西北风从海淀刮起,就是上风,上风将空气中的废物都刮走了;河流的源头从海淀开始,就是上水,源头水质比下游的水质要好得多。古人说“上风上水上海淀”,海淀在北京的风水地位相当于北京在全国的风水地位。海淀是北京的财位,因为海淀在北京西北方,而西北为乾为阳卦,乾为天、为君、为父、为老人、为京都、为官臣、为宫门中人;乾属金,西北因而为金玉珠宝、为五金、为刚健勇武、为高堂、为大厦等。为什么这么说呢?

跟山水相关篇三
《山水与诗歌》

山水与诗歌

山水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解之源。山水养育了文化,文化增添了山水的灵性。没有山水的养育,文化便缺少了根基与源泉;没有文化的滋润,山水便缺少了精神和韵味。山水与文化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诗文使山水变得灵气飞动,绘画使山水变得形象传神,宗教使山水变得深沉含蓄,传说使山水变得温馨浪漫……今天我只谈谈山水和诗歌的关系。

自然界蕴涵着无穷的魅力和深刻的哲理。人们在自然界中辛苦劳作,繁衍生息,领受自然的恩泽,感悟自然界的真谛。许多的文人都会寄情于山水,因为山水的启迪,他们性情清灵,文思泉涌。陶渊明归隐田园,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受;王维夜居山间,才有了“明月山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名句;白居易江边看春日初升,才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千古流传……

我国古代写山水诗歌的诗人很多,而最出名的当属王维和孟浩然。

诗歌中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孟浩然则主要是将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结合在一起描写的。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既写出了空寂之境,也显示了自然界的韵味。

在诗的意境上,王维擅长唯美悠远、似有似无、若即若离、恍恍惚惚境界的创造。

王维的山水诗,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清寂空灵的山林和光景明灭的薄雾,淡淡诗情和浅浅的画意,他的山水诗中的禅意,也是我们当今匆匆社会的值得体味的东西……

关于孟浩然的山水诗歌,我们非常熟悉的就是《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洞庭湖水,浩浩荡荡,湖上水气蒸腾,看去迷茫一片;湖面波涛汹涌,惊涛拍岸。分不出哪是水哪是岸,辨不清哪是地哪是天。面对此情此景,孟浩然想到的是仕途的艰辛,于是写下了此诗。将洞庭湖的浩瀚之景展现的淋漓尽致。

水动,山静;水阴,山阳;水谦逊,山高傲;水依偎大地,山向往天空;水容纳游鱼,山呼唤飞鸟。山与水相互依靠,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正因为山与水永远在一起,才使得文人永远都在对比着它们。在文人眼中水有着阴柔的美,而山则代表着刚强的一面。当你焦躁时,你可以来触摸水的妥帖;当你忧郁时,你可以来汲取山的耿介。山与水都是有灵魂的,而这些灵魂也只有那些靠近它们的文人才懂得。

山与水靠着文人的笔墨,向世人述说它们的感知。从动到静,从有到无,真正的文人似乎都只爱山与水。他们要的是一种清幽,而这种清幽却只能在山与水间寻得。于是许多文人会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结庐居住,只是种花理草,不问世事。也许,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完全融入山水之中,体味其精妙!

简朴的季节,简朴的风物,在充满慧心的诗人手上略加安排,就可以充满灵气,焕发出动人的诗意。山水草木之中,处处不缺诗情画意,关键在于你要有一双发现诗意的眼睛和一颗灵动的心。

跟山水相关篇四
《山水之乐与幸福》

山水之乐与幸福

古人讲究山水之乐,因此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之说。于是有今人说古代学问的精髓即在“游山玩水”。其是耶,其非耶?不错,“登山志向高,观海胸襟阔“,山水泼墨中国画,黑白挥洒才子情。中国的文化离不开山水,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学问的精髓即在“游山玩水”。山水只是寄托了古人的情操,感悟、智慧而已。山即为山,水即为水,山水自在那里,本非山水惹世人,实是世人惹山水。原始自然造化景,却得承寄千百赞。这是山水之荣幸呢?还是不堪其扰呢?我非山水,不知山水之苦乐情怀。

我不在这里谈山水的大智慧,大魅力,我只想将山水合并一处谈谈我不在这里谈山水的大智慧,大魅力,我只想将山水合并一处谈谈山水之乐同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就以我和昕昕游朝阳公园为例吧。我和她都爱游玩,只不过她酷爱商场游玩,其次是山水游玩,而我则更倾向于后者。经过一冬天加初春之寒冷,终于天气晴暖,心情也跟着打开畅怀了。所以我们一行到了朝阳公园。

园中花草虽未盛放,但勃勃然非常有生气。园中有好几个大小的湖,随着晓风舒展着徐波,正如人们脱去一冬的寒气和疲倦。行人纷至沓来,各得其乐。有的来踏春,有的来拔河娱乐,有的来赏景怡情,有的来一展襟怀,有的来一叙天伦,好不快哉!

我与昕昕畅游其间,亦是无限开怀。这也是诸日以来独得这般高兴!欢乐自不必说,多亏了这山水自然之佳景。闲坐稍歇之时我又想到,山水其实就在那里,我不来永远难以感知其魅力,也很难解脱羁旅之怀。但来了就一定能畅达怡然吗?未必,倘若我身体虚弱不堪,来了也难享其乐,既煞风景也煞人啊!反过来说,我心情愉悦舒畅却到了凋敝凌乱之地,那岂不是风景煞人而人羞风景吗?唯有高尚自砺之君子才能在萧索凋零中自修其德,自怡其乐。但其实放达中不过多了一份自嘲和宽慰而已。故而人与山水自然之景,必得相得益彰。常怀畅达怡然心境,多寄情愫山水之间,则人成就山水之名,山水濡润人之性情。虽然山水并不在意人称其名,不过谬赞而引他人来观耳!

那山水之乐与幸福有和关联呢?就像山水本无意得人夸赞,山水只是山水,可人却不只是人。人可化身山水草木,亦可寄心鸟兽虫鱼。杜子美能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商隐可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那幸福便是幸福,与山水又何干呢?这自然也逃不了人的伟大作用。幸福与否,全在于人之一心。心顺则人觉万事皆顺,心不顺则事顺也转不顺。然则草木易受风吹而动,人易受风吹草木之动而动。故外物有小动可引起人之大动。小则大动肝火,大则大动干戈。肝火只伤己身,干戈则波及众人。而山水为草木之大且佳者,有生气有灵动,可使善者循善,恶者去恶存善,心有山水纯然向荣之感。

幸福有诸多定义,也有诸多方法。山水可给人幸福感,也可给人带来灾祸。功过并不在山水,祸福乃自在于个人。正所谓:祸福自处,山水自然。如何得以幸福,又如何看待山水难道还不够明了吗?慎思谨记之!

跟山水相关篇五
《传统山水美学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传统山水美学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雷礼锡

(襄樊学院美术学院,湖北襄樊441053)


跟山水相关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跟山水相关”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跟山水相关"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379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