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黄庭坚南乡子

黄庭坚南乡子

2016-01-16 09:22:1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黄庭坚南乡子篇一《南乡子黄庭坚》 南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黄庭坚南乡子》,供大家学习参考。

黄庭坚南乡子篇一
《南乡子黄庭坚》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1)词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3分)

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众将热议功名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作了鲜明对比,(1分)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1分),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1分)。(手法 1分。作用2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关键:

1、在短笛前加主语“我”,2、注解一即是暗示,3、“诸将”“独倚楼”等都可以引导读者。

2、有据注释一说(1)表现黄庭坚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这是脱离诗歌的分析。A、手法除了对比外,还可以答反衬(衬托)。但答了拟人、借景抒情的不得分。 B、第一题的情感方面:凡是答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的给 1 分,但答了壮志未酬、思乡、年华易逝的不给分。

(2)本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 分)

①诸将在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②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对人事(盛衰)无常的感慨。

③词人举杯劝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词人兴致勃发,插花于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豁达乐观)。 (任答两点,答对一点得2分)

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

除了原答案的情感外,答到下列情感的也给两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壮志未酬;时光易逝,年华易老。“复杂”一词看似复杂,结合具体诗句可以逐一得到解释。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中对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雨坎坷,表达了无限深沉的感慨,对功名富贵予以鄙弃,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世的旷达之情。

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本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

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作受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这首词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黄庭坚南乡子篇二
《我来解读黄庭坚的南乡子》

【我来解读】

有人说本词中的抒情主人公鄙视功名,豁达直快,在我看来,他其实是个比较失意孤独、内心悲慨的文职官员形象。就诗说诗,理由如下:

1、在满座短笛轻盈长歌慷慨的时候,在大家都高谈阔论立功封侯之事的时候,他却离开喧闹的酒宴,独自一人走到栏杆傍边向远处眺望,这分明是一个不合喧闹的孤独之人,何来豁达、何来直快?设身处地想,其实越孤独的人,越不愿意说自己孤独,或者说他的言行越与众不同。极有可能是大家的话题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他已年纪老迈,功名无望,且又受到排挤打击,想自己风雨一生,却遭此贬谪,不禁悲从中来,就像当年的赵倚楼一样,只好用离开座位退出众人的视线来掩盖自己的孤独伤感之情。

2、主人公的内心其实根本没有鄙弃功名,反而是时时在心,难以挥去。表面上说当年刘裕戏马台大宴同僚的盛会随着光阴风雨一去不回,很无所谓,实际内心深处是极想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只是自己实在没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反而败下阵来,郁居偏僻荒蛮的宜州地界。既然得不到,何不看淡些?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归宿——一切都要过去,唯有时光永恒,煊赫和默默都要归于同一条时光长河难以再分辨,所以我没有建立功业也无所谓了。

3、下阕他又催促大家快点喝酒,并且说好像今年的酒就比去年的酒要好喝,这

几根本不是真正的豁达之举了。真正的豁达是没有什么能影响我的情绪的,要有什么能影响情绪,绝对不是真正的豁达。这个细节的背后,其实是想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是想扭转大家热议的话题,不要再提什么功名利禄了,我不喜欢。越是不喜欢,内心越在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性情结。

4、末层用白发戴花的老顽童形象来写欢乐,其实是一种自我解脱:你看,我是如此高兴,我哪有什么忧愁啊——纯粹是转移情绪,做样子给大家看,其实内心是非常的无奈感慨,只是不愿意表露在众人面前罢了。有资料说本词是作者的绝命词,作此词之后不久,词人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若此,何来豪放旷达?

5、多方资料互相佐证,黄庭坚先生是一位仕途上被调来调去的文职官员,不是头脑简单的赳赳武夫。

6、真正的鄙弃功名豪阔旷达,还是要数孟子先生。在孟子先生看来,所有的享受都比不过生命,但在他看来还有比生命更值得追求的,那么所有的功名得失就太无所谓了,所以他的内心才“至大至刚”,所以他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才是真正的鄙弃功名豪阔旷达。其他人谁要是老说自己不在意不在乎,越说明他其实很在乎很在意。

所以,我认为,本词当中的抒情主人公,其实是个比较失意孤独、内心悲慨的文职官员形象,而不是豪放阔达的慷慨之人。

黄庭坚南乡子篇三
《黄庭坚《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南乡子》 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布解愁。[注释] 1.本篇徽宗崇宁四年(1105)作于宜州(今广西宜山),为词人绝笔。明陈霆《渚山堂词话》:“崇宁间,山谷贬宜州 。乙酉岁九日登城楼眺望,听边人相语云:‘今岁当鏖战取封侯。’因作《南乡子》云:……词成,倚栏高歌, 若不能堪。是月三十日,遂不起。” 2.诸将句:《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3.休休:犹算了算了。 4.戏马台:又称掠马台,项羽所筑,在今江苏徐州市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 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 此,赋诗为乐, 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故此曰“两谢”。金络头;马笼头的 美称。南朝宋鲍照《络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 5.花向二句:苏轼《吉祥封赏牡丹》诗》:“人老簪花不自羞, 花应羞上老人头。”  6.篸花:簪花。 篸(zān),通“簪”。[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 (1067) 进士。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工诗文,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 (见《诗人玉屑》) 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

黄庭坚南乡子篇四
《黄庭坚词四首系年新证——兼谈《南乡子》(落帽晚风回)、《点绛唇》(几日无书)的作者》

黄庭坚南乡子篇五
《南乡子》

黄庭坚南乡子篇六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2013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测试 2013.1

本试卷共 10页,24 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等要求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 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空处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创建/创伤 亵渎/案牍 裨益/稗官野史

B.隽永/隽秀 剽悍/缥缈 妊娠/莘莘学子

C.呕吐/吐露 胸脯/逮捕 慰藉/浑身解数

D.应届/应酬 虹膜/女红 令嫒/方兴未艾

C。A 项分别读 chuàng /chuāng,dú,bì/bài; B 项分别读 juàn/jùn,piāo,shēn;C 项分别读 tù/tǔ,pú/bǔ,jiè/xiè;D 项分别读yīng/yìng/ hóng/gōng/ài。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在当今的小说作品泥沙俱下的大环境中,一些网络小说错字连篇,内容恶俗,让很多读者斥之为不刊之论。相比之下,当代作家陈忠实的 《白鹿原》不孚众望,凭借着深刻的思想 内涵和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成为了长篇小说中的经典。近期,由《白鹿原》改编的同名电影入围台湾金马奖4项题名,这也是该影片参加柏林电影节后角逐的国内重要电影奖项。

A. 泥沙俱下 B. 不刊之论 C. 不孚众望 D. 题名

A。A.泥沙俱下: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B.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 精准得当,无懈可击。C.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D.题名:题目 名称,写作、印刷品、讲述或影印作品名称;写上姓名作为标记。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 12月7 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 3 点半进入前海深 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B.离CBA 赛季常规赛开战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佛山男篮计划在近两天内试训新的外援,试训情况如果理想,球队将会换掉队中现有的外援。

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党的领导是否正 确,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高校毕业生 “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

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

C。A.搭配不当,“横幅”与“欢迎”不能搭配。 B.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试训情况 理想”前。D.句式杂糅,“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过多方面的考量”与“要经过多方面的 考量,才能作出选择”两句杂糅,只能选一种说法。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放在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学术界应加大力度,深化研究,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新贡献。

①确认伏羲的始祖地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究

③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

④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

⑤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

⑥唤起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A.①⑤③④②⑥ B.②⑤③④①⑥ C.④①③⑥②⑤ D.④②⑥①⑤③ C。④提出观点。①③⑥紧接着谈伏羲文化的作用,注意领起句。②⑤,研究伏羲文化的意义,注意领起句、“中华”“全球”的关系,以及与后面“深化研究”的呼应关系。

本题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

二、本大题7 小题,共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 小题

荀勖传

荀勖,字公曾,汉司空爽曾孙也。父肸(xī),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①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迁中书通事郎。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为安阳令,转骠骑从事中郎。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文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 ‚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勖谏曰:‚孙佑不内 安阳,诚宜深责。而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乃免佑为庶人。

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皓,帝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帝即晋王位,以勖为侍中,封安阳子,邑千户。武帝受禅,封勖济北郡公。 久之,进位光禄大夫。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初,勖于路逢赵贾人牛铎②,识其声。及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 俄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录》,整理记籍。又立书博士,臵弟子教习,以钟繇、胡毋敬为法。

勖性慎密,每有诏令大事,虽已宣布,然终不言,不欲使人知己豫闻也。退而语诸子曰:‚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汝等亦当宦达人间,宜识吾此意。‛久之,以勖守尚书令。其不能决疑处世者,及时遣出。居职月余,以母忧上还印绶,帝不之许。遣常侍周恢喻旨,勖乃奉诏视职。然为人佞,帝将废贾妃,勖不犯颜忤争,时议以勖倾国害时,为佞臣孙资、刘放之伦。

勖久管机密,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太康十年卒,谥曰成。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岐嶷:幼年聪慧。②牛铎:牛铃。亦指牛铃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余岁能属文 属:连缀,写

B.孙佑不内安阳 内:同 “纳”,接纳

C.以母忧上还印绶 忧:忧虑

D.时议以勖倾国害时 倾:颠覆

C.忧:父母的丧事。

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本次测试涉及文化常识,但此点已在《伤仲永》《记承天寺夜游》学过,可使用排除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众乃从之 勖乃奉诏视职。

B.而事有逆顺 退而语诸子曰

C.得赵之牛铎则谐矣 孙资、刘放之伦

D. 以母忧上还印绶 时议以勖倾国害时

A.才,连词。B.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C.助词,译为“的”; 之伦:这(类人),与“之属”“之徒”等相同,代词。 // D. 以:因为,介词。//以:认 为,动词。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7.下列句子中,全部能表现荀勖“有才思”的一组是

①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 ②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 ③每有诏令大事,虽已宣布,然终不言 ④帝将废贾妃,勖不犯颜忤争

⑤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 ⑥及掌乐,音韵未调

A.③④⑥ B.①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⑤

C。③说明荀勖慎密,④为人奸佞,⑥只是说明有音调不能协调的事实。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全部,直接间接,表现 “***”:注意这几个内容项。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时荀勖和中书令张华一起按照汉刘向的《别录》整理古籍,后又设置博士弟子, 教习书法,以钟繇、胡毋敬为典范。

B.荀勖有治理之才,因下令罢除不称职的官吏,所以只做了一个多月任尚书令,就上缴印绶辞职了。

C.荀勖为人耿直,曾极力劝谏皇上不要废除贾妃,不要根据自己的心情决定用刑的轻重,当时的人极力赞美他的正直。

D.荀勖做事小心谨慎, 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参与了诏令大事,又能揣摩皇帝心思,始终受到皇帝的宠信。 D。A.应是武帝时。 B.上缴印绶辞职是因为母亲去世了。 C.荀勖为人奸佞,不敢抗颜忤旨,当时的人把他比作佞臣孙资、刘放。

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

9.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

(1)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3分)

(1)曹爽被杀,他的学生原来的属吏没有敢去收尸办丧的,唯独荀勖去了。

“诛”被动句1分。“独”1分。句意 1分。

(2)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4 分)

(2)等到司马干(文帝之弟安阳侯司马干)赶到,文帝认为他来得太晚了,司马干将来迟的原因 告诉了他,文帝想将孙佑处以灭族之罪。

“迟”,意动用法1分;“白”1分;“族诛”1分,句意 1分)

(3)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3分)

(3)作为人臣不保守秘密就会丧失生命,产生私心就会违背朝廷,这是应该深为警戒的。

(“密”1分,“是”1分,句意 1分)。

翻译 3句是否主流,不可断言。断句、翻译应该还是予以高度重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1)词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3分)

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众将热议功名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作了鲜明对比,(1分)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 (1分),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1分)。(手法 1分。作用2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关键:1、在短笛前加主语“我”,2、注解一即是暗示,3、“诸将”“独倚楼”等都可以引导读者。2、有据注释一说(1)表现黄庭坚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这是脱离诗歌的分 析。A、手法除了对比外,还可以答反衬(衬托)。但答了拟人、借景抒情的不得分。 B、第一题的情感方面:凡是答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的给 1 分,但答了壮志未酬、 思乡、年华易逝的不给分。

(2)本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 分)

①诸将在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②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 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对人事(盛衰)无常的感慨。

③词人举杯劝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词人兴致勃发,插花于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豁达乐观)。 (任答两点,答对一点得2分)

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

除了原答案的情感外,答到下列情感的也给两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壮志未酬;时光易逝,年华易老。“复杂”一词看似复杂,结合具体诗句可以逐一得到解释。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 3题计分)(6 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____________。(陶渊明 《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 《兰亭集序》)

(4)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 ___________。(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1)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4)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答对一空给 1分,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空不给分。多选只按前 3题给分。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

杨明伟

①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保守主义的理解有许多的歧义,将它与‚保守‛一词视为一体,因而‚守旧‛‚反动‛‚悲观‛‚顽固‛‚僵化‛等都和保守主义发生联系,保守主义则被曲解为拒绝变革、无条件的集权与树立政治权威,甚至认为保守主义就是主张原封不动的保守旧的文化传统。其实,保守主义与保守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保守是一种守旧拒新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愿看到任何形式的剧变,无论急速前进还是大步倒退。而保守主义中的‚保守‛是与‚激进‛相对应的,而不是‚进步‛,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本身,只是反对以激进方式来取得进步,面对进步,它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

②保守主义应被称为‚守成主义‛——把人类历史上已经取得的成就牢牢守住,‚保‛就是保持现状与稳定,‚守‛就是守住传统和秩序。因历史背景的不同以及策略的需要,保守主义有着种种不同的历史面相,但是其基本主张是要求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同时反对社会的重大变革。

③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如下:

④社会连续性原则。保守主义视域中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因此,保守主义主张人类社会要同过去保持连续性,面对社会的变革,它采取的是逐步进行的审慎态度并且尽可能不去打乱原来社会的正常秩序。从一般意义上说,保守主义总是坚持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坚持传统文化可以转化为现代因素,主张传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底版,反对激进的变革。认为 ‚所有伟大的民族都是保守的,他们缓慢地相信新鲜的事物,在实际当中对于错误极具耐心,深深地而且永远地确信,一度建立起来并长期被看作是公正和终极之物的法则与习俗是伟大的。‛因而,保守主义始终相信‚人在历史中,人是历史的,人就是历史‛。对于人类历史上所取得的经验以及人的尊严和价值应该保持尊重,任何有关人类社会的变革只能是渐进而审 慎的进行。认为‚制度和道德,语言和法律,是通过一个累积的过程进化而来的。只有在这个自我意识的历史框架内,人类社会才能成功地运转。‛

⑤传统原则。保守主义认为,传统的基本含义是指过去流传下来的东西,是历史的一种‚积淀‛,并在时间向度上能够重复出现。认为‚传统指的是从过去传达到现在的惯例和礼 仪。‛相信‚传统总是有连续性的,而且一定有连续性……这些连续性应该描述得像一条流动的河。‛主张尊重传统就是对人类整体的文明成果和群体长期积淀下来的习俗的尊重。认为对传统的敬重并非是盲目守旧,不思进取,而是人们通过经验感悟到,传统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是人类多少代祖先智慧的结晶。保守主义认为‚传统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是各种类型革命的对象,是所谓‘进步’的障碍。‛‚不管人们是否喜欢,传统总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波普尔相信,传统强调我们的信仰在任何时候都主要来自继承,而不是自己的创造。

⑥审慎原则。最为保守主义所厌恶和痛恨的就是以激进方式进行的社会改革,因为激进的改革最容易使社会走向崩溃,故保守主义主张谨慎的改革,特别强调谨慎是政治家的首要美德。柏克在《自由与传统》一书中写到:审慎,在所有事物中都堪称美德,在政治领域中则是首要的美德;审慎将引导我们去默许某些有限的计划,而不会引导我们去大力推行无限完美的计划。在国家发生的所有变革中,中庸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不仅和平友善,并且强大有力。这是一种精心选择、调停纷争、妥协互让、促进和谐的美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审慎之所以成为社会变革的一种必要美德和态度是与保守主义对人的认识有关的。在保守主义看来,人的理性是不完善的,有着无法避免的局限性,因而通过人的理性获得的知识同样无法避免其局限性,人的知识不仅具有局限性而且会出错,甚至会经常出错。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 “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保守主义源自保守,它是与 “激进”相对应的,它并不反对进步本身。

B.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是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不主张以激进的方式取得进步。

C.尊重人类历史上所取得的经验以及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类社会的变革就能渐进而审慎的进行。

D. 保守主义认为传统是各种类型革命的对象,是进步的障碍,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E.审慎之所以成为社会变革的一种必要美德和态度,是因为人的理性是不完善的,有着无法避免的局限性。

BE。A 保守主义与保守没有必然联系。C 误将并列关系理解为因果关系。D 不是保守主义认为,而是人们

黄庭坚南乡子篇七
《五美鉴赏》

黄庭坚南乡子篇八
《2013-2014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新密市青屏高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张松峰 张慧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母亲吗?

王晓冰

寻亲是人类文化和心理依恋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对母亲的追寻可以说是所有人的一种“恋母情结”,当然,与此相应的还有寻亲中的“恋父情结”。在东西方文化中,人们都有各自共同的原始母亲,一位是女娲,一位是夏娃。然而,要把文化或文学中的共同母亲认定为现实生活中的共同母亲,则是一种从文化走向科学的行为,需要多学科的研究才能认定。

在中国文化和传说中,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始母。女娲又称女娲娘娘,风姓,生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女娲首先是抟土造人,用黄土仿照自己,造就了中华民族。同时,她又是拯救中国人的女神。由于上古时代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引发了一场特大灾难,天崩地陷,猛禽恶兽尽出,残害百姓。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还杀死恶兽猛禽,让先民安康幸福。

《风俗通义》记载,女娲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她也被视为婚姻女神。而且,传说中的女娲还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为音乐女神。当然,还有传说认为,女娲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主要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

现在,一些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山西吉县人祖山后形成共识,认为日前在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是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也就是说,女娲终于从传说走到现实生活,中华民族的共同母亲被找到了。

专家的认定有多方面证据,但归纳起来,主要是文化的和科学的两大类证据。文化的证据是,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到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这说明,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等人从2011年8月13日~10月9日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而科学的证据是,考古人员把代表“皇帝遗骨”的成人头骨送到北京大学进行C14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这块成人头骨距今为6200年。

综合这些证据,一些专家认为,这块头骨就是中国人的先母女娲。然而,这一认定引起了争论,相当多的人认为证据不充分,论证不扎实。C14同位素测年只能测出一种生物或器物生活或流行的年代,但不能进行身份认定。而且,专家们也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既然是一代女娲,就不可能确认她就是中国人最原始的母亲。

摘编自《百科知识》2012.7

1. 对文化和传说中“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始母”的原因,陈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女娲造就了中华民族,同时她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杀死恶兽猛禽,拯救中国人,让先民安康幸福。

B. 女娲被视为婚姻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 配,繁衍后代。

C. 女娲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就是女娲(娲皇)的遗骨。

D. 女娲被视为音乐女神。传说中的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使人们在繁重的劳作之余,愉悦身心。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都是人类文化和心理依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而东西方文化中,都有各自的原始母亲。

B. C14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这块成人头骨距今为6200年。这为女娲成为中国人的共同始母的说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C.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吉县人祖庙发现的人头骨、木函残片和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些都可以认定为有利的考古证据。

D. 女娲要实现从传说走到现实生活,也就是对她的中国人共同始母的身份确认,需要用文化和科学两大类的证据来证明。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在文化和传说中,女娲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共同始母,是因为她承担了多重母亲的责任,做了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B. 对女娲是不是中国人的共同始祖的认定是严肃的,由此,考古等专家认定女娲的头骨是参考了文化和科学多方面证据。

C. 传说认为,在山西洪洞县的侯村有她的陵寝,考古专家却在山西吉县发现遗骨,可见传说是不能作为寻找始母依据的。

D. 虽然一些专家认为头骨是先母女娲的头骨,但是还不能最后确切地认定这个女娲头骨就是中国人最原始的母亲的头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成化初,赠谥忠宣。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

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节选自《明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帝察其妄,不问 妄:荒谬 .

B. 皆报可。于是编氓籍 报:上报 .

C. 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 赞:辅助 .

D. 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孚:信服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黄福“关爱百姓”的一组是(3分)

①请酌定,务从轻省 ②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③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 ④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⑤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 ⑥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黄福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起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B. 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C. 黄福为官清廉,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D. 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他们共事。而对侍宠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压制他。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5分)

译文:

(2)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8.词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5分)

9.本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1)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2)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黄土地的困惑

王承磊

爹在电话里一遍遍絮叨着农村的好形势,好政策。好像农村的土地里到处埋着好多的金子。爹的话像挠痒痒的挠子撩拨着海子的心。

“海子,外面的工不好打,干脆回家种地吧。”爹的语气坚定中带些催促。

“爹,我不想种地,种地有啥好,起早贪黑的,一年到头没个安宁。” 海子说这话时带着商量的口气,“爹,我在这边也给你找了个活儿,在工地上看门,一个月六百。”

电话线像根抻直的绳子,一头是爹,一头是海子。渐渐的,海子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爹的劲头很足:“我不去,混小子,你出去打工几年了,家里也没见你挣几分钱回来,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找个媳妇了„„”

这句话点了海子的穴,爹用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把儿子从几千里外的地方拽回了家。

海子向老板辞职,说要回家种地。老板很痛快地答应了,算清了钱。老板留了话,什么时候想回来,随时欢迎。老板看中的是海子的诚实和肯干。

其实,海子在那里也挣不到多少钱,除去吃喝拉撒,所剩无几。但对于没有文凭的民工来说,能按时发钱,不拖不欠就不错了。

爹让海子回去就是想有个帮手,种地可是力气活,爹上年纪了,身体不怎么壮实了,眼看着地里的希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海子扛着铺盖卷儿回家的时候正是秋天。农村的秋天就是地里淘金的日子,像城里开工资的月底,一年的血汗全押在这个时候开盘。

海子和爹起早贪黑,泥里土里忙活了个把月,院子里就像女人怀孕的肚子——鼓鼓的,有了希望。 雨,常在晚上淋湿庄户人的心。当一阵劈哩啪啦的响声鼓荡着耳膜时,海子早就筋疲力尽地打着响鼾进入了梦乡。

院子里响起爹一个人扯塑料布的声音,搅和着全村的狗吠。

海子迷迷糊糊地听见了,却懒得起来,一整天的劳累,浑身像散了架的破车,管它呢,反正有爹。 爹可是老庄户,爹没人靠,他知道忙活了大半年,淋了雨什么都不是,到头来,白忙。所以再苦再累也要盖。

爹一个人扯不过来,就故意弄出点响动,却不见海子起身,也只好作罢。爹早就习惯了,每晚只睡几个钟头,可即使是这样,心里还不踏实。

终于,田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搬回院子里了。爹的脸上绽开了笑的模样。

爹打了一桶酒,和海子就着半生不熟的花生米乐呵呵地滋溜起来,细长的烟袋杆偶尔还会在手心里翻上几个跟头。

等到有商贩举着电动喇叭满大街地吆喝着收购价格时,爹把眼瞪得老大,嘴也张得老大。矮瘦身板的爹愣愣地定格在那里老半天。当然,这个姿势不是爹一个人的专利,全村的人都伸长了脖子打听着、议论着。

大局已定,再等再靠也无回天之力,最后还是一狠心——卖!

看着满院的收成只换取了几张皱巴巴的大票,取下墙壁上种地开支的账本,算算,除了化肥,农药,地膜,种子„„

爹那长长的烟杆里就不停地冒着闷烟,半晌无语。

海子不解地问爹:“种地不是还行吗?”

爹无语,朝鞋底磕一下烟锅恨恨地说:“真是想不到,今年的花生这么不值钱,去年还三块多一斤,怎么今年就„„”

正中八仙桌上的黑白电视里,一个端庄的女人正在播着本地新闻:“本台消息,时下正是农民朋友欢天喜地的季节,我县抓机遇促发展,谋求利益创新篇。下面请听我县种粮大户的发财经„„”

海子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爹伸出一根手指啪地关上了电视。

海子打了个饱隔问:“爹,什么时候再耕地?”

爹又点上一锅烟吸一口,吐出一句话:“化肥那么贵,还种个屁,唉!今年算是白忙活了。” 屋里只有烟丝滋滋地燃烧。

隔天,海子扛了两个铺盖卷儿,脚步坚定地出村。后面跟了拎根烟杆的爹,不时回头望望身后的黄土地,一副眷恋的样子。

选自《天池小小说》2009年第04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海子爹劝海子回到家乡务农,既反映了海子爹对土地的热爱,但更多的是想让海子早日成家,早点生儿育女。

B.海子最终听从爹的劝告,结束打工生涯回到家乡,这说明海子在外打工挣钱不易,同时也包含着海子对爹看法的认可。

C.海子在雨夜不愿起身帮爹去苫盖东西,表明秋收时的农活太多,海子过于疲劳,也说明海子从小就依赖爹,已成习惯。

D.秋后海子爹算账后产生了困惑,引发人们的思考,但电视播放的内容也应该引起农民对传统种田方式的思考。

E.小说口语化的语言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动的细节描写真切的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2)小说取名“黄土地的困惑”,有什么好处? (6分)

(3)文中海子爹这一形象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试作简要概括。(6分)

(4)小说安排了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物,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二十一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的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豪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

黄庭坚南乡子篇九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 题型突破练6 Word版含答案]》

突破练6 古诗鉴赏(10)+压缩语段(5)

1.阅读下面的元词,然后回答(1)~(2)题。

渔 父①

吴 镇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注】 ①本词是吴镇临摹荆浩《渔父图》之后写下的十六首《渔父》词中的一首。

(1)在“风触湖心一叶横”这句词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是炼字。分析一个字的妙处,需要理解这个字所运用的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重点分析出这个字表达出事物什么样的特点。如本题中的“触”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的轻柔和细腻。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能知人论世,也要能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另外还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句。如本诗中的关键句就是最后一句,“只钓鲈鱼不钓名”,表达出作者与世无争、隐逸自适的性格和境界。

答案 (1)“触”字用得最好。“触”指的是“触碰”,微风轻轻触动湖水,水中的一只小舟随晚风飘荡,体现了幽清明静的意境。

(2)“风触湖心一叶横”表现词中的渔父稳稳坐在小舟中垂钓,体现了悠然自得的心境,“兰棹稳”意为无论多大风浪仍稳坐钓鱼船,体现了作者与世无争的人生观。“只钓鲈鱼不钓名”表现了渔父不沽名钓誉、隐逸自适的精神境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 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1)词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关键:可在短笛前加主语“我”,注解①即是暗示,“诸将”“独倚楼”等都可以引导读者。有据注释①说画线句表现黄庭坚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这是脱离诗歌的分析。手法除了对比外,还可以答反衬(衬托)。(2)除了原答案的情感外,答到下列情感的也可以: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壮志未酬;时光易逝,年华易老。“复杂”一词看似复杂,结合具体诗句可以逐一得到解释。 答案 (1)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众将热议功名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作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2)①诸将在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②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于时光流逝的波涛中。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对人事(盛衰)无常的感慨。

③词人举杯劝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词人兴致勃发,插花于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豁达乐观)。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 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梅花傲霜雪斗严寒,历来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且多以梅自喻,表达作者的情趣。柳宗元也正是这样,在《早梅》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起笔不凡,笔势突兀。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而“发高树”的“高”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赞颂了梅花傲视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处环境的“朔风”“繁霜”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边远落后蛮荒之地,过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面对腐朽势力接连不断的打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怀抱坚定的自信。(2)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前两句由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这是因为柳宗元作诗的情境与陆凯不同。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更何况“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

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么不忧,怎么不心急如焚呢?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事实上在永州虽然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自强不息,把“闲居”的时间用在访求图书,认真研读和对自己前半生实践的总结上,奋笔疾书,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建树,在文学上取得了光辉成就。这就是他对亲友的告慰。“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辅时及物”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答案 (1)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它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

(2)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袁州解印

南宋·刘克庄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注】 刘克庄,南宋词人,心怀天下却一生仕途曲折。嘉熙元年(1237)春,出任袁州,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于是写下这首词。

(1)上片中“来是春风,去是秋风”一句有何含意?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词人对自己的遭遇持一种超脱的态度;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这是一道诗歌句意理解和情感鉴赏的题目,句意可以结合前面的句子“匆匆”理解,形容从上任到罢官时间的短暂,情感可结合注释和题目“解

印”来考虑,主要就是对仕途沉浮不定的感慨,“春风”本身又有“春风得意”之说,所以二者可以看作是“得意”和“失意”的象征。

(2)这是一道主旨探究的题目,题中给出两种观点,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的解释即可,难度不大。

答案 (1)①“春风”“秋风”指时间,写出了从上任到罢官的时间之短暂,表达了词人对仕途沉浮无常的感慨。②“春风”“秋风”分别寓指得意与失意,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失落之感。

(2)认同第一种观点:下阕作者写出了被罢官后既不带兵又不劝农的清闲,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戏谑、闲适的轻松之感。

认同第二种观点:词中表现出的轻松之感是一种幽默的说法,是用反语发泄牢骚,本质上是一种愤懑不平之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 《宋史·孝宗本纪》载,隆兴二年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一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动,酝酿向金求和。这就是作此词的政治背景。

(1)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问谪仙何处?”这一句蕴含了词人丰富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词的上片,采用以动写静手法。作者随步换景,边走边看。起句“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气势不凡。先是见采石矶矗立前方,作者抬头仰视,只觉峭壁插云,好似倚天挺立一般。实际上,采石矶最高处海拔才一百三十一米,只因横空而来和截江而立,方显得格外奇峻。待作者登上峰顶的蛾眉亭后,低头俯瞰,又是另一幅图景。只觉悬崖千尺,直逼江渚。这开头两句,一仰一俯,一下一上,雄伟壮丽,极富立体感。“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黄庭坚南乡子篇十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突破练6 Word版含解析》

突破练6 古诗鉴赏(10)+压缩语段(5)

1.阅读下面的元词,然后回答(1)~(2)题。

渔 父①

吴 镇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注】 ①本词是吴镇临摹荆浩《渔父图》之后写下的十六首《渔父》词中的一首。

(1)在“风触湖心一叶横”这句词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是炼字。分析一个字的妙处,需要理解这个字所运用的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重点分析出这个字表达出事物什么样的特点。如本题中的“触”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的轻柔和细腻。(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能知人论世,也要能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另外还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句。如本诗中的关键句就是最后一句,“只钓鲈鱼不钓名”,表达出作者与世无争、隐逸自适的性格和境界。

答案 (1)“触”字用得最好。“触”指的是“触碰”,微风轻轻触动湖水,水中的一只小舟随晚风飘荡,体现了幽清明静的意境。

(2)“风触湖心一叶横”表现词中的渔父稳稳坐在小舟中垂钓,体现了悠然自得的心境,“兰棹稳”意为无论多大风浪仍稳坐钓鱼船,体现了作者与世无争的人生观。“只钓鲈鱼不钓名”表现了渔父不沽名钓誉、隐逸自适的精神境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 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1)词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关键:可在短笛前加主语“我”,注解①即是暗示,“诸将”“独倚楼”等都可以引导读者。有据注释①说画线句表现黄庭坚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这是脱离诗歌的分析。手法除了对比外,还可以答反衬(衬托)。(2)除了原答案的情感外,答到下列情感的也可以: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壮志未酬;时光易逝,年华易老。“复杂”一词看似复杂,结合具体诗句可以逐一得到解释。

答案 (1)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众将热议功名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作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2)①诸将在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②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于时光流逝的波涛中。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对人事(盛衰)无常的感慨。

③词人举杯劝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词人兴致勃发,插花于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豁达乐观)。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 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梅花傲霜雪斗严寒,历来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且多以梅自喻,表达作者的情趣。柳宗元也正是这样,在《早梅》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起笔不凡,笔势突兀。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而“发高树”的“高”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赞颂了梅花傲视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处环境的“朔风”“繁霜”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边远落后蛮荒之地,过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面对腐朽势力接连不断的打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怀抱坚定的自信。(2)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前两句由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这是因为柳宗元作诗的情境与陆凯不同。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

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更何况“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么不忧,怎么不心急如焚呢?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事实上在永州虽然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自强不息,把“闲居”的时间用在访求图书,认真研读和对自己前半生实践的总结上,奋笔疾书,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建树,在文学上取得了光辉成就。这就是他对亲友的告慰。“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辅时及物”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答案 (1)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它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

(2)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袁州解印

南宋·刘克庄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注】 刘克庄,南宋词人,心怀天下却一生仕途曲折。嘉熙元年(1237)春,出任袁州,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于是写下这首词。

(1)上片中“来是春风,去是秋风”一句有何含意?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词人对自己的遭遇持一种超脱的态度;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这是一道诗歌句意理解和情感鉴赏的题目,句意可以结合前面的句子“匆匆”理解,形容从上任到罢官时间的短暂,情感可结合注释和题目“解印”来考虑,主要就是对仕途沉浮不定的感慨,“春风”本身又有“春风得意”之说,所以二者可以看作是“得意”和“失意”的象征。

(2)这是一道主旨探究的题目,题中给出两种观点,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的解释即可,难度不大。

答案 (1)①“春风”“秋风”指时间,写出了从上任到罢官的时间之短暂,表达了词人对仕途沉浮无常的感慨。②“春风”“秋风”分别寓指得意与失意,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失落之感。

(2)认同第一种观点:下阕作者写出了被罢官后既不带兵又不劝农的清闲,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戏谑、闲适的轻松之感。

认同第二种观点:词中表现出的轻松之感是一种幽默的说法,是用反语发泄牢骚,本质上是一种愤懑不平之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 《宋史·孝宗本纪》载,隆兴二年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一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动,酝酿向金求和。这就是作此词的政治背景。

(1)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问谪仙何处?”这一句蕴含了词人丰富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词的上片,采用以动写静手法。作者随步换景,边走边看。起句“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气势不凡。先是见采石矶矗立前方,作者抬头仰视,

相关热词搜索:南乡子①黄庭坚 南乡子黄庭坚赏析 南乡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黄庭坚南乡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黄庭坚南乡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4048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