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身不由己的意思

身不由己的意思

2016-01-16 11:09:2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身不由己的意思篇一《身不由己》 身不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身不由己的意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身不由己的意思篇一
《身不由己》

身不由己:身体不能听从自己支配

急中生智: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生活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设法引诱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清规戒律:①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②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傅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

进退两难: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只看到近处浅处,看不到远处深处

孤假虎威:比喻仗着别人的威力欺压人

铁树开花:比喻事情难成、不可能实现或极少见的奇闻异事。

轻描淡写:说话或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有时也有轻易、不费力的意思

求之不得:形容迫切地希望得到

千军万马:成千上万的兵马,形容兵马很多或是声势浩大。

如法炮制:依照老法,炮制药剂,比喻照已有的样子或现成的方法做。

一气呵成:一口气把事情做完,比喻工作安排紧凑,中间不松懈、不间断,直至最后完成也可用以形容诗文或书画作品首尾贯通,气势流畅。

不卑不亢:形容待人处事态度适当,或者辞有分寸

望梅止渴:心里想着梅子,嘴里也就不觉得渴了,比喻用不切实际但能使人产生快感的空想来安慰自己。

斧底抽薪:从锅底下抽指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事情。

夸文逐日:出自《列子·汤问》

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贬义:自不量力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仁人志士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贬议成语,比喻不懂事情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拘泥不知变通,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

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及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

负荆请罪: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破釜沉舟:出自《孙子兵法》

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底。

老骥伏枥:出自《龟虽寿》老的十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有志之士,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青出于蓝:出自《荀子·劝学》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功德无量:出自《汉书》

原为佛教语,后亦用以称颂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

火中取票:出自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锋芒毕露:指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受显露自己的才能。

汗流浃背:指汗水很多,满身都是,形容非常恐常恐惧或渐愧,现也形容汗水多而衣服温透了。

虚与委蛇(yí):对人假意敷衍应酬

大腹便便(pián pián):肚子肥大的样子(含贬义)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飞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粗茶淡饭:指简单的饮食。形容生活简朴

叶公好龙:比喻含义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却害怕,甚至反对。

不胫而走:形容消息传播很快。

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起来显得远远不好。

病入膏盲: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

人才济济(jǐjǐ):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众多。

乳臭(xiù)未干:本意奶腥气没有消失。常用认指年幼无知(含轻蔑道)

草菅人命: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指任意残余人民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少

想入非非:比喻想法脱脑实际或胡思乱想入了迷。

落井下石:本义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往里扔石并没有,比喻乘人这危,加以陷害的恶劣行径。

中流砥柱:本又像砥柱山屹立在黄河激流之中,比喻坚强的,能够起到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可歌可泣:形容行为英勇,事迹悲壮,使人非常感动。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百感交集: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之前所犯下的错误比喻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

画饼充饥:在纸上画一个饼,然后一点一点撕掉,想象自己一口一口吃下,画上的饼达到自我安慰,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词或过火的行为,迎合众人心理,以博得众人的夸奖和欢心。 战无不胜:百战百胜,无往而不利,也比喻力量强大做事没有不成功的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也指脱离群众,自命不凡,孤芳:孤独的一枝香花。 居心叵测:存心险恶,不可推测,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推测放虎归山:比喻放走坏人,留下祸根。

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恨铁不成钢:比喻对人要求严格,希望他/她变得更好。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期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语重心长:语言恳切而有份量,情意深长。

水深火热:比喻极其艰难困苦的处境。

举棋不定:拿起棋子不知走哪步好,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本事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于自谦。

烈火见真金: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炎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

狐假虎威:比喻倚杖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异曲同工:曲调不同但同样美妙,比喻不同的人文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不同做好收到不同的效果。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有眼不识泰山: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的人。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妄自惊慌。

春风化雨:适宜于万物复苏,生长的和风细雨,比喻良好教育,也用作对老师教诲的称颂,用于描绘人或自然。

飞沙走石:沙子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很大。

气贯长虹:气势贯穿天际,形容气势极其旺盛,多用于形容英雄气概。

树大招风:比喻地位高或名声大容易引人嫉妒,用比喻义

下里巴人:古指楚国通俗歌曲,现指通俗文化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石破天惊:原指石头破裂时惊天动地,现指使人震惊的意外事件或文章。

鲜为人知:很少人知道的事情。

不折不扣:一点也不打折扣,表示如实的,十足的。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收获。

流芳百世:流传美名

放虎归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寥若晨星:稀少的好像早晨的星星

牛郞织牛:指牛郞星和织女星,现多指分居两地的夫妻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

青天白日:白天(含强调意)

人定胜天:人定:人谋:人为力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自然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情投意合:彼此思想感情整治,心意相合。

三番五次:番:次,形容次数多。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占一半,也比喻势力相当

大显身手:充分显露自己的身手。

世外桃源: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后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一盘散沙:比喻分散的,不团结的状态

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喻死得不值得。

遗臭万年:坏名声永远流传下去,认人唾骂。

马到成功:比喻极其迅速地获得胜利或成功。

不约而同:事情没有商量,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得陇望蜀: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命给岑彭:“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教他平定陇右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宁死不屈:宁可死去,也不屈服。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取得成功。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守狭 经验,不知变通。又比命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有闻必录:凡是听到的,必定都记录下来。

插翅难飞:形容被围或受困而难以逃脱,也说插翅难逃。

胡说八道:随意乱来,胡说

大大咧咧:状态词,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意。

画龙点睛:比喻在文章的关键之处添加的词句,使文章更加生动出彩。

图穷匕现:穷:尽;现,指暴露,比喻事物发展到最后,真现就暴露

三顾茅庐:表示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不耻下问: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而类推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由此知彼,触类旁勇。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途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褒义)

春风得意:在春风轻拂中洋洋得意,旧指考中进士后的得意心情,后形容官运亨通或事情办成后的得意心情。

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兵法,比喻只会空谈理论而不会解决实验问题。

朝三暮四:原指以只换名目而不变实质的手段愚弄人,后比喻经常变封,反复无常。 空中楼阁:建筑中空中的楼阁,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和虚构的事物。

集思广益:集中大家的建议,吸收群众的意见、使之收到更好的效果。

逃之夭夭:原为“桃之夭夭”,形容桃树枝叶繁茂、桃花盛开,后将“桃”改为“逃”意为逃得远远的。

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东西更加美好。

在路上

【升学】

当西西伯利亚的寒风呼啸而过的时候。我已成为高中炼狱中的一员。并不觉得高中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只不过紧凑些和激烈些。在通往高考的路途中,我仿佛是站在一个青黄不接的路口,失去的是招摇撞骗的痛快诉说;未曾获得的,是笔走天涯的洗练谈定。但《荆棘鸟》中曾说过“最美好的东西要用最深创的巨痛来换取。”

在路上,我已不再抱怨青春不再伤感过去不再细诉生活不再且听风琴。

我学会了在书的夹缝中生存,哪怕羽毛落满一地。

【父母】

晚自习回家;总能看到父母亲等在电视机的身影。桌子上放着削好的洋苏,很甜。妈妈说是外婆自己种得托人带过来,心里便暖洋洋的一片。消晨起来,母亲早已在厨房忙碌,脸盆里是放好的热水,有着贴心的温度。门口处撰在最前列的是我的鞋子,脏污被擦得很干净。中午回来,母亲在房门外等我午睡醒来,怕我睡过头耽误课程。

在路上,我已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爱,我们应该多体贴、关心父母。

【朋友】

人总是分开,为着我们不可妥协的前途,和所谓的明媚希望。朋友像酒越老珍贵。可匿藏的时间过长,什么时间才能揭开瓶盖。再也听不到别人肆无忌惮喊我外号的声音,很少按下那一串串熟悉的号码,害怕在电话里只有尴尬的沉默我们像蒲公英被时间冲散得七零八落。在原地驻足了半天,才明白人生总是要自己一个人风雨无阻,单枪匹马的走下去。 《青春无悔》里面这样唱道:

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

不仓皇的眼等岁月改变

最熟悉你我的街已是人去夕阳斜

人和人在街边道再见

你走以后的街有着青春依旧的歌

总是有人不断重演我们的事。

【相信未来】

有时生活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目的,只化约到还活着这么个简章的念头。窝在家中独处,并不觉得寂寞,并不觉得禁语了一天一夜。心里十分平静,有对梦想的执著和期待。用食指的诗结尾:当蜘蛛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墨西哥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却道天凉好个秋

没有一朵花,不是在秋天凋落,它残余的馨香在空气中流淌;没有一片叶子,不是在秋天飘零,它关于未来的梦想随风轻飏。没有一个人,不在秋天感到悲伤,肆无忌惮的忧郁。

秋天一个伤感的季节,没夏的炎热,冬的寒冷,看的明媚。独留一树未饱满的果实,给大地铺上一道金黄。在这微凉的天气里,穿着一算厚重的衣裳,人也变得安静慵懒了许多,总是很容易慢下步调,去感受秋的静谧,风的轻柔,凉凉的,柔柔的,像轻纱一样碰触着肌肤。

秋天是给人以思考的,它像儒雅的学士,总有一双温和的眼睛注视着你成长。很喜欢校园教学楼里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她们醺红了脸颊,像少女酡红的醉颜,有着令人惊诧而不经意的美丽。她们跌跌撞撞地挤着,挨着,好不热闹。又像缀在墙上的红灯笼,洋溢着喜庆和浑然天成的美。可那是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无关。操场上的一些树,我叫不出名字却分外喜欢。特别是到了秋天,她们就像波斯的舞娘穿着镶金边有着繁古花纹的绿绸衣裳,风一吹便摇摆柔韧的腰肢,划出一道道圆润的弧度。那修长有力的枝干向上冒着,并不十分突兀,让人感到那是一个个端庄娴雅的贵妇人,昂起优美洁白的脖颈。

站在走廊里,总会感到秋天赋予自己收获的同时,却夹杂一丝对未来的和、彷徨与不安,很喜欢那个在秋天吟唱:“明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人,那样的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即使是在盛行”却道天凉好个秋“”萧瑟秋风今又是“等诸如此类诗词的秋天。

树叶传来揉叶子的声音,那是秋天的手指。阳光把墙壁刷暖和了,夜将它吹凉。秋天把旧叶子揉掉了,你要听新故事吗?

秋韵

秋,没有春的妩媚,没有夏的激情,也没有冬的圣洁。但若你静下心来仔细品秋,便能发现秋天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感受。

秋天的树是落寞的,一层淡黄的色彩从绿叶的边缘向中间蔓延,一点点吞噬着最后一抹绿色。接着,在秋风的撕扯下,泛黄的叶片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树枝,在空中打了几个旋儿后

身不由己的意思篇二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身不由己的意思篇三
《阅读复习方法指导》

身不由己的意思篇四
《偏沉则随》

“偏沉则随”(上)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名言探释

作者 魏坤梁

(一)近现代太极拳家们对“偏沉则随”的解释

“偏沉则随”这一太极拳界脍炙人口的成语在现存的古代太极拳经典文献中最早出现于《王宗岳太极拳论》。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里既有一些词语与不少词语同义,这些词语都是对同一个太极拳法则各自着眼于不同角度的表述。也有一些词语没有同义的其它词语,某一个太极拳法则仅仅是由这样的一个词语来表述的。“偏沉则随”正是这样的语句,而且在《王宗岳太极拳论》中仅仅出现了一次,因此弥足珍贵。《王宗岳太极拳论》紧接“偏沉则随”之后的是“双重则滞”,再紧接着就是“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自为人所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指出“双重”是太极拳弊端严重的大忌。从这种行文中可以发觉拳谱作者是以“偏沉则随”与“双重则滞”相互衬托出了各自对于太极拳分量同等的至关重要。

中国近代有不少太极拳家都在各自的著作中对“偏沉则随”这一经典成语作过阐释。杨健侯先生的学生许禹生先生在1921年出版的《太极拳势图解》里解释道:“偏指一端也。如吸水机、如撤酒器,使一端常虚,故能引水,如欹器之不堪满,满则自覆矣。”所谓“欹器”是古代一种盛水的器具,水盛得少的时候会倾斜,当水盛得不多不少的时候也就是容器内一半空一半有水时就中正不偏,而当容器内盛满了水它就会倾覆。因此被古代的一些君子置于座右以作为应该常常保持虚心的警戒。这就反映了许禹生先生认为“偏沉则随”是太极拳一则必须遵循的特征为一虚一实的法则。杨澄甫先生早期弟子陈微明先生在1925年出版的《太极拳术》里解释道:“我若能偏沉,则彼虽有力者亦不得力,而我可以走化矣。”反映了“偏沉”是太极拳“沾粘连随”的重要基础。杨澄甫先生早期弟子李雅轩先生在现代将“偏沉则随”记忆为了“单重则随”,在他的随手笔记中这样写道:“‘单重则随,双重则滞’,这两句话是练习推手最重要的,最应注意的,必须时刻用实际行动去体验它。若不认识这个理论,根本谈不上会太极拳。所以太极拳论上说过‘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因有缺陷凹凸便不能圆,不圆就双重了。圆轮着地哪有两个重点,若有两个便行动不了。”杨澄甫先生在1930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里则是这样解释的:“前说有车轮之比,犹如用一脚蹬轮偏,自然随之而下;何为双重?犹如右脚蹬上右方,左脚蹬上左方,两力平均,自滞而不转动。此理甚明,勿须细说。”这些解释都指出“偏沉”是与“双重”刚好相反的行为,而太极拳只有能够“偏沉”才能成功地实施“沾粘连随”;但究竟什么是“偏沉”他们都没有明白地说明,似乎有指步法的意味。姜容樵与姚馥春两先生是1930年出版的首次收载有著名的《乾隆抄本》的《太极拳讲义》的作者,他们不认为他们的太极拳源于杨氏,而是源于许占鳌先生以友谊传授得自河南的陈姓,而他们的拳架却基本上与许禹生先生在《太极拳势图解》介绍的拳架相同。他们在《太极拳讲义》中对“偏沉则随”的解释是:“敌用力我松劲,敌虽力大而我可化走,是为偏沉则随;敌用力我亦用力,二人互相抵抗,卒为力大者胜,是为双重则滞,乃太极之最忌。”顾留馨先生是现代初期太极拳发展的领导者,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定居于上海的杨澄甫先生弟子,听到他们尚未形成文字记载的一些太极拳要点,他将很多这样的太极拳要点收载于他的著作中。他对“偏沉则随”的解释是:“不但不受来力,还能把来力抛出去,无论来力多么重大,要粘着走化,不要顶抗。如果粘着处放松走化不受力,这叫做‘偏沉’。能做到‘偏沉’,就能顺随,使对方有力也不得力,用力无处用。推手时要避免两力相抗。如果两力相抗,不能‘偏沉则随’,动作就会滞钝,结果还是力大者胜力小者。”姜容樵、姚馥春与顾留馨先生这种解释显然是将“偏沉”与“沾粘连随”的上肢反应当作一回事了。撇开这一点,这些解释与杨澄甫先生以及杨氏弟子们一样,都肯定“偏沉”是与太极拳的大忌“双重”相对抗的,是太极拳必须遵循的根本性的重大法则。

“偏沉则随”(中)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名言探释

作者 魏坤梁

(二)现代个别人认为“偏沉则随”是拳病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无可置疑,中国近代的所有太极拳家都认为“偏沉则随”是太极拳必须遵循的重要法则。然而,约九十年代后,有一名家提出“‘偏沉则随’是拳病”之说,太极拳界也有一个群体赞同这一观点,在一些杂志上宣传这一说法,也因此在一些杂志上出现过针锋相对的辩论文章。客观地说,近代太极拳家们距离《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古拳谱的问世有一个遥远的历史。他们对于这些古拳谱里词语的理解主要是秉承代代的口口相传;而口口相传也是有可能会失真的。尽管他们的解释都是与有血有肉的太极拳亲身实践相联系因而是正确的,然而毕竟文字语言与实际不同,有可能虽然解释是正确的,但古拳谱作者的原意被改变了。应该认识到,按照语言学家的观点,语言无非是符号,各人是可以赋予不同概念的。甚至在一定范围与一定历史内已经形成某个概念的语言也是可以改变其概念使用的。例如“管中窥豹”一语,文献中最早约出自南朝刘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方正》。文中有“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之语,意思是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到全貌,相当于与“见微知著”是同义的,是一褒义之语。然而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有些人应用这一成语时概念被改变了,变成了现代大多所使用的只见局部,不见全体的片面看问题了。显然与《世说新语》的概念是不同的一种贬义的使用了。而现代,“管中窥豹”这一成语仍然按照《世说新语》中的概念使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应该认为这两种使用法都是没有错误的。因为古今同一词语不同概念与不同概念同时使用的现象是各国各民族的语言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武术中的很多词语在自古以来的发展中也是存在这种情况的。这就像尽管“管中窥豹”在现代的应用有两个正确的不同概念,但这种现象不等于说可以用片面看问题这一“管中窥豹”现代许多人所使用的概念去解释《世说新语·方正》中的“管中窥豹”。《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偏沉则随”一语代表了太极拳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概念。因此,“偏沉则随”是必须根据其在《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原意来解释的,是不应该见仁见智地改变其原意的。因此,近代太极拳家们根据他们的传承与拳术实践对于《王宗岳太极拳论》中一词一语的解释虽然都是正确的,然而就拳谱作者的原意而言,有可能不是十分恰中肯綮,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否定近代太极拳家们对“偏沉则随”的解释,重新考究《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偏沉则随”究竟原意是什么也是无可厚非的。

现在的事实是无论近代太极拳家还是现代认为“偏沉则随”是拳病的人都认为他们对“偏沉则随”的理解是符合《王宗岳太极拳论》作者原意的。正是基于这一点,“偏沉则随”原意究竟为何在现代是完全可以通过分析各自的理由,从而弃非取是来统一认识的了。下面先将认为“偏沉则随”为拳病的理由来分析一下:

①因为“偏”字为贬义而认为“偏沉则随”是拳病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认为“偏沉则随是拳病”者的一个理由是与“偏”字所组成的词都是表示错误、不妥等贬义的,依此推论《王宗岳太极拳论》原意的“偏沉则随”就是拳病的意思。

应该知道:任何民族的许多词都是多义的,往往同一个字是既可以为褒义也可以为贬义的。例如“负心”、“辜负”里的“负”都是贬义的,而“负责”、“抱负”里的“负”又都是褒义的。“偏”字也是如此,“偏”常常表示不公正、片面等贬义,但是也表示辅佐这样的褒义,也可以表示部属、旁边、最、特别等中义。仅在《汉语大词典》中这样有“偏”组成的中义的与褒义的词就可以找到二、三十个以上。比如前蜀《浣溪纱》中的“偏宜”是指最相宜;《颜氏家训·书证》中的“偏精”是指特别精通;《宋书·王僧达传》中的“偏鉴”是指特

别的明察;南朝《侯司空宅咏妓》中的“偏照”是指特地照耀;元《救孝子》中的“偏生”是指格外;清《豫省试策一》中的“偏胜”是指某一方的过人之处,相当于是特长;《人物志·英雄》中的“偏至”是指某一方面的最高成就;《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的“偏将”,是指辅佐主将、能独挡一面的骨干将军。可见因为有部分与“偏”字组成的词为贬义,就认为与“偏”字所组成的词全都是贬义的,那是由于文化阅历不广犯了将部分当作全部的错误了。所以,这一理由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②因为“随”有“身不由己”之义而认为“偏沉则随”是拳病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认为“偏沉则随是拳病”者的又一个理由是“随”有“身不由己”的意思,依此推论《王宗岳太极拳论》原意的“偏沉则随”就是拳病的意思。

确实,“随”的跟从、追逐、附和、依从、听任、依据等义中,可以有“身不由己”被动的意思,但也可以是主动的意思。人类语言中有许多词都是可以引申应用的,这些引申应用的意思不是全部都可以记载于词典中的。太极拳古拳谱里有“随”的词语都是表示借人之力、随人而动、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之太极拳的根本“沾粘连随”,或者就是表示“沾粘连随”所必需的法则,这些“随”确实都具有“被动”的含义,但却是一种“从心所欲”的特殊的“被动”;正是因为这种“被动”可以使得自己时时处处居于掌控对方的优势中。因此哪一个“随”字也没有“身不由己”的意思。这样特殊的词义现有的词典都是还没有收载的。这种“随”有相似于现代导弹跟踪追击的意思,“跟踪追击”怎么可以理解为“身不由己”呢?如果《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作者认为“偏沉则随”的“随”是“身不由己”而属于拳病应该被否定,那么,“随曲就伸”、“缓应急随”、“步随身换”、“步履要轻随”、“上下相随”、“沾粘连随”等等不都应该认为是拳病而否定了?显然,《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作者对“偏沉则随”的“随”是肯定而不是否定。认为“偏沉则随”因为有“随”就是拳病的理由也是不能成立的。

③因为《杨氏老谱·太极轻重浮沉解》而认为“偏沉则随”是拳病是不能成立的

认为“偏沉则随是拳病”者的又一个理由是《杨氏老谱·太极轻重浮沉解》中有“偏浮偏沉,失于太过也”、“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与“偏者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之语,他们据此推论《王宗岳太极拳论》里的“偏沉则随”就是拳病的意思。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明白《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古拳谱与《杨氏老谱》各篇都是杨氏由于传承所得的作为经典的文献。《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古拳谱明显是属于明代中叶之前古代的作品,《杨氏老谱》各篇明显存在文化素养相差悬殊的情况,有的表现为文化阅历较高,有的则反映文化阅历较低,还反映其中各篇很可能是明清至民国多位作者的作品,其中有的作品明显受到清末京城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可能是杨露禅、杨班侯父子的作品;而《太极轻重浮沉解》很可能是杨氏传承所得的。因此,《王宗岳太极拳论》与《太极轻重浮沉解》虽然拳术思想是同出一源,但并不是同一人的作品,各作者也不是同代时人,即使《杨氏老谱》某篇目作者与用王宗岳同时代也不一定曾经见过面有过交流,因此所用词语的概念不一定是一样的。《王宗岳太极拳论》里有的词语在《杨氏老谱》中出现,而许多重要词语都没有在《杨氏老谱》中被引用出现。这种现象至少反映《杨氏老谱》中有些篇目成文时作者没有看到过《王宗岳太极拳论》。而《太极轻重浮沉解》很可能就是属于这样的篇目。《太极轻重浮沉解》确实有“偏”是贬义的陈述。然上文已述:“偏”是不能都认为贬义的。而且《太极轻重浮沉解》明白指出“偏浮偏沉”和“半沉偏沉”之所以为“病手”的各自原因一是“失于太过”,一是“虚而不正”。显然“失于太过”不同于“虚而不正”,两者的概念显然是不同的,并不是近代太极拳家们所认为的一虚一实的“偏沉”概念。“偏浮偏沉”和“半沉偏沉”究竟是什么意思,当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偏浮偏沉”和“半沉偏沉”都是与“偏沉”不同的;《太极轻重浮沉解》中始终没有出现过“偏沉”。应该认识到《太极轻重浮沉解》中的各种称谓都是一家术语;其“偏沉”的概念与《王宗岳太极拳论》“偏沉”的概

念明显是不同的。由此可见,依据《太极轻重浮沉解》而认为“偏沉则随是拳病”也是不能成立的。

另外,《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行文遣词也证明“偏沉则随”不是拳病。因为如果《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作者认为“偏沉则随”与“双重则滞”都是拳病,那么紧接下来的一句就应该是“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自为人所制,偏沉、双重之病未悟耳”了;但是,显然这后一句是“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自为人所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句中所说的“病”明明白白地没有“偏沉”,这也明白反映“偏沉则随”不是拳病。因此,综上所述:认为“偏沉则随”是拳病那是错误的。

“偏沉则随”(下)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名言探释

作者 魏坤梁

(三)“偏沉则随”是太极拳必须遵循的“沾粘连随”的基础步法

近代所有太极拳家所认为的“偏沉则随”是太极拳必须遵循的重要法则,有什么理由能够支持呢?首先,从文学的角度分析,《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很多的对偶句,从“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到“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就远”,绝大多数反映为一正一反,一肯定一否定。“偏沉则随”与“双重则滞”两句除了虚词“则”外,前后工仗相对的词都是两两相反的,依次是“偏”为奇数、“双”为偶数;“沉”为褒义、“重”为贬义;“随”为褒义、“滞”为贬义,明显反映“偏沉则随”为作者所肯定、“双重则滞”为作者所否定。既然后一句的“双重则滞”是太极拳必须避免的大忌,这也就反映了前一句的“偏沉则随”是太极拳必须遵循的重大法则。而且,《王宗岳太极拳论》文中的绝大多数措辞,从“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直到“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都是从不同角度对“随曲就伸”(也就是《打手歌》里出现的“沾粘连随”)的阐述;反映了“随曲就伸”是太极拳的精髓核心。而文中所有的“随”明显就是“随曲就伸”的简称。因此,近代所有太极拳家认为“偏沉则随”是太极拳必须遵循的重要法则显然是正确的。

那么,会对“沾粘连随”发生重大影响的“偏沉”究竟是指什么呢?无论何种武术各种攻防技法施展的基础都是步法,在央视武林大会擂台赛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能够使得自己打得着对手而对手打不着自己,步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任何武术如果步法“双重”而不灵活,劲力再强悍、身体某一部位抗击打能力再强、身体手足的技法再凌厉和灵活、迅速、巧妙,也是难免受制于人的。太极拳同样如此。步法在《杨氏老谱》中被称为“五行”。《杨氏老谱·太极指掌捶手解》说:“只要无五行之舛错,身形脚势出于自然,又何虑些须之病也。”这与《王宗岳太极拳论》所说的“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自为人所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完全是一脉相承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述,强调的都是步法对于实施化解与发劲攻击能够成功的基础性的十分重要。“偏沉则随”的措辞正是反映了“偏沉”步法对于“沾粘连随”(也就是“随曲就伸”)的基础性重要。也反映了“偏沉”既与“随”关系密切,可以将“偏沉”看作是“随”的一个要素,而“偏沉”与“随”又是有所区别的。根据这样的分析,应该认为“偏沉”就是“沾粘连随”之所以能够实施的、特征为一虚一实的步法。

那么,“偏沉”是怎样的一虚一实的步法呢?可以横向参考形意拳的步法。形意拳的步法有“双重”和“单重”之分。其实“偏沉”与“单重”是可以作为同义的。因为“偏”可以表示“一方面”,比如“偏才”就是表示具有某一方面才能的人,如《文心雕龙·书记》里的“斯又尺牍之偏才也”中的“偏”就是这样的意思。这种意思的“偏”与“单”就是同义的。而“沉”与“重”也是具有同义的。所以,李雅轩先生将“偏沉”说成“单重”了。形意拳的“单重”是化劲锻炼阶段三体式步型的步法,形意拳的“单重”是怎样的呢?孙禄堂先生

《拳意述真》记载了他的形意拳前辈们对该拳三体式之“双重”与“单重”的说明,说“双重”是“形式沉重、力气极大,惟是阴阳不分、乾坤不辨、奇偶不显、刚柔不判、虚实不分、内开外合不清、进退起落动作不灵活”,而“单重”则是“得其中和之起点、动作灵活、形式一气、无有间断耳”。显然,太极拳的“偏沉”在性质上也是属于这样的步法。

那么,太极拳的“偏沉”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得其中和之起点、动作灵活、形式一气、无有间断耳”的步法呢?郑曼青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披露了杨澄甫先生祖辈几代所传授下来的太极拳步法要诀就是体重始终只能由一脚来承担,并尤其多次反复地提及这个要诀。这个要诀其实与孙禄堂先生著作中所记述的他的老师郭云深先生对于“单重”步法“单重者非一足着地一足悬起,不过前足可虚可实,着重在于后足耳”的说明是相似的。其实遵循这一步法法则的武术并不仅仅是太极拳和形意拳,张肇平先生等所著《论太极拳》一书有这样的一则记载:“抗战初期,曼师主湖南国术馆事,曾与杜心五大师往来,甚仰杜大师功力,欲拜为师,曼师于表演一套太极拳后,杜大师说:‘不必拜了。’曼师问:‘为什么?’杜大师说:‘看你刚才表演拳架,自始至终,都是一足着地,不必再跟我浪费时间了。’”太极拳独立的拳式并不多,所以,杜心五先生所说的“一足着地”其实是指实际体重始终由一脚承担的、两脚着地的这种“单重”或称为“偏沉”的步法。所以,应该认为“偏沉”就是杨澄甫先生代代相传的体重始终由一脚来承担这样的步法。

这种体重始终由一脚承担的步法可能实现吗?可以肯定的是:物体的内力变化是会使得其重心位置发生变化的。人是有内力活动的,人在站立形态相同的情况下是可以由于内力变化使实际体重落于任何一脚的,所以其实际等效重心垂线落于何处是不能完全以外形几何分析的方法来认定的。因此李雅轩先生在解释“单重则随”时就说:“单重双重不在形式在内容”。以弓步为例,人不仅可以利用内力使得体重完全移于前脚而使后脚提起,而且也可以利用内力使得体重完全移于后脚而使得前脚提起。例如功力拳的三环套月势向前上步劈砸之前就是在弓步状态中意图为避开前方的下面攻击而将前脚提起的。这种体重可以实际由一脚承担的步法显然尤其可以使得步法轻灵。比如推手中,同样的坐步,应该既可以体重完全由后脚承担,因而前脚可以不失时机地迅速向前进步,使得对方“退之则愈促”;也可以体重完全由前脚承担,因而在前脚来不及撤步时,后脚可以迅速向后撤步,使得对方“进之则愈长”。如果不能这样,在某种情况下就会形成两脚都不能灵活移动的“双重”了。当然太极拳“步随身移”的“偏沉”是必须具有“沾粘连随”的特性、与形意拳主动的“单重”是有一定区别的。而“沾粘连随”是必需要这样步法的。既然这种“偏沉”步法对于太极拳的“沾粘连随”如此重要,可以推想在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肯定是应该有表述的。《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偏沉则随”显然就是这一表述。可见近代太极拳家们认为《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偏沉则随”是太极拳的重要法则是完全正确的。学练太极拳是必须遵循与追求“偏沉则随”的。

身不由己的意思篇五
《高一语文知识点》

失魂落魄--- [释义]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用法] 用作贬义。用于人。

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专心致志---[释义]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用法] 含褒义。

急于求成---[释义] 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

[用法] 用作贬义。

一筹莫展----[释义]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

法也想不出来。

[用法] 用作贬义。用来表示遇到困难或问题没有办法。

身临其境----[释义] 身:亲身;临:到;其:那个;境:环境;地方。亲身到过那个地方。

[用法] 用作褒义。

设身处地-----[释义] 设:假设;处: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用法] 用作褒义。常跟“将心比心”连用。

[辨析] ~指处于别人的境地中;多含有假设性;而“将心比心”指也像别人那样的心情或想法。

感同身受----[释义] 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理所当然----[释义]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用法] 含褒义。表示合情合理;不容置疑的事。

[辨析] ~和“天经地义”都表示按照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但~偏重在

应当如此;适用范围广;“天经地义”偏重在合乎道理;语气重;色彩庄重;并且还可指非常正确的;不可变更的道理。

向死而生---意指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也可理解为:为绝望所生,为希望所遗弃

不由自主---[释义] 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

[用法] 可用于整个人;也可用于人体的某一部分。

[辨析] ~和“身不由己”;都有“不由自己”的意思。但~偏重在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不知不觉地做某事情;“身不由己”偏重在自己的行动完全由别人支配;自己不能做主。

心惊胆战---[释义]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古色古香---[释义]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用法] 多用来形容艺术作品、器物或服装等。

不速之客---[释义] 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天作之合---[释义]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用法] 用作褒义。

小心翼翼---[释义]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辨析] ~和“战战兢兢”;都具有“小心谨慎”的意思;但~含有崇敬的

意思;“战战兢兢”含有害怕的意思。

蹑手蹑脚---[释义]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

或偷偷地跟随。

[用法] 多用来形容走路的为了避免惊动别人或被别人察觉而把脚

步放得很轻。

不速之客----[释义] 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用法] 有时用作贬义。借指突然到来的暴徒、盗贼或特务等。

臭名昭著---[释义]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近义] 声名狼藉 臭名远扬

[用法] 含贬义。指名声很坏的人。

声名狼藉---[释义] 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用法] 用作贬义。

千姿百态---[释义]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明目张胆---[释义] 张胆:放大胆量。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

[用法] 含贬义。

扶弱济困--- 释义 :扶:帮助。济:救济。扶助弱小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 拐弯抹角---mò

[释义] 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地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接了当。

不以为然---[释义]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辨析] ~与“嗤之以鼻”有别:~偏重于心理活动;语意较轻;“嗤之

以鼻”偏重于不满的轻蔑的表情、举动;语意较重。

不以为意---[释义]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莫名其妙---[释义]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辨析] ~和“莫明其妙”有别:~侧重在“不知道”其中奥妙;“莫明其

妙”侧重在“说不出”其中奥妙。

芸芸众生---[释义]芸芸: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一切生灵。后多指世上那群无知的人。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生命。也特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用法] 含贬义。

郑重其事--[释义] 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

[用法] 含褒义。

深居简出---【释义] 简:少。指人呆在家里;不常出门。

不可一世----[释义]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用法] 含贬义。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辨析] ~和“目空一切”;都形容狂妄自大;瞧不起别人。但~语义

重。

曾几何时---[释义] 曾:曾经;几何:多少;时:时间。才过了多少时间。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想入非非---[释义] 非:出于佛经;指虚幻的境界。①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②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宽宏大量----[释义] 宽宏:度量大。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也

作“宽洪大量”。

[用法] 用作褒义。

走投无路----[释义] 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

[用法] 含贬义。

花枝招展---[释义]

扮得十分漂亮。

惟妙惟肖---[释义] 形容描写或摹仿得非常逼真、传神。惟:语气助词。

[用法] 用作褒义。

[辨析] ~和“活灵活现”都含有非常逼真的意思。但~偏重于非常传神逼真;也可用于日常生活;“活灵活现”常用于口语。

身不由己的意思篇六
《情态动词》

一.概况: 情态动词

1. 情态动词是一种本身有一定的词义,表示说话人的情绪,态度或语气的动词,但不能单独作谓语, 只能和其他动词原形构成谓语。

2. 情态动词数量不多,但用途广泛,主要有下列: can (could), may (might), must, need, ought to, dare (dared), shall (should), will (would) .

3.情态动词的位置:

情态动词在句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谓语动词前若有助动词,则在助动词之前,疑问句中, 情态动词则在主语之前。

4.情态动词的特点:

情态动词无人称和数的变化, 情态动词后面跟的动词需用原形,否定式构成是在情态动词后面加 "not"。 个别情态动词有现在式和过去式两种形式, 过去式用来表达更加客气, 委婉的语气, 时态性不强, 可用于过去,现在或将来。

二. 情态动词的用法:

1)can (could) 表示说话人能,可以,同意,准许,以及客观条件许可,could 为 can 的过去式。

can (could) 表能力、允许、(从理论上或逻辑上判断)可能性以及表惊异、怀疑、不相信等态度(主要用于否定句、疑问句或感叹句中)。could指过去或表示语气委婉。例如:

The boy can speak three languages.

Can I borrow the book from the library? Yes, I can/No, I can’t

I could swim when I was eight.

2) may (might) 表允许、可能性、祝愿等。might可以指过去,也可指现在,语气更委婉。例如:

May (Might) I ask for a photo of your baby?

She may be still waiting for us.

May you have a happy holiday! May everything go well!

3) Must 必须,应该,一定,准是, 表示说话人认为有必要做某事, 命令, 要求别人

做某事以及对事物的推测。must 表命令、推测(现在、过去或将来的猜测)、偏偏等含义。例如:

We must do everything step by step.

He must be ill. He looks so pale.---He can’t be ill, he looks extremely energetic.

He must have been ill. He looked so pale.---He might not have been ill. He looked extremely energetic.

It can’t help. He must go with me.

must 和have to的用法:

must 用来指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 过去式可用 have to 的过去式代替。 must + have + 过去分词,表示现在对过去事物的推测。

must 和 have to 的区别: must 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思想, have to 表示客观需要。例如:

那“我弟弟生病了,我要照顾他”用have to 还是must这个选must ,have to的意识较为强,既是“不得不”有身不由己的意思,语气比must强其实你也可以选用have to看情况而定

4) need 是一个情态动词, 他的用法完全和其他情态动词一样, 但 need 还可当作实义动词使用, 这时 need 就象其他动词一样,有第三人称,单复数, 后面加带 to 的动词等特性。

The car needs repairing. Want +doing

These solutions can help solve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needn't + have + 过去分词 表示过去做了没必要做的事情。

5) dare 除用作情态动词外,更多的是当实义动词使用, 用法同实义动词一样,要考虑人称,单复数,时态等。

6) ought to 应当,应该 后面跟带有 to 的动词不定式。 ought + to have done 句型。指过去动作,表示一件事情该做而未做。ought not to have done 句型。表示一件不该做的事情却做了。

7)will (would)决心,愿望。 would 为 will 的过去式

will, would用于疑问句表示说话人向对方提出请求或询问,用 would 比 will 更婉转,客气。will (would) 表意愿(用于各种人称的陈述句)、请求(用于疑问句)、

某种倾向或习惯性动作等。would指过去或表示语气委婉。例如:

Will you come this way, please? 请走这边,好吗?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window?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I go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Fish will die without water.

Every time she was in trouble, she would go to him for help.

8) Shall, should表示命令,警告,允诺,征求,劝告,建议惊奇。

should / ought to 表义务(因责任、义务等该做)、推测、建议等。ought to 的口气比should稍重。例如:

You should be polite to your teachers.

You are his father so you ought to take care of him.

I have bought three boxes. That should / ought to be enough.

三、部分情态动词的回答方式

四、辨析

1. can (could) 与be able to

can表示“能力”时,和be able to相当,许多场合都可以互换。但当叙述过去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或前面有特殊说明时,只能用be able to,且be able to

可以用于各种时态。例如:

I can / am able to stand on my head.

I talked with her for a long time, and eventually I was able to make her believe me. I’m sorry I haven’t been able to answer your letter in time.

2. must与have to

must与have to都含有“必须”之意,must含有说话者的强烈决心 (表示主观的看法),have to则表示外部因素或习惯使然 (即表示客观的必要,作“不得不”解),且have to 有更多的时态形式。例如:

He said that he must work hard. (主观)

My brother was very ill, so I had to call the doctor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客观) We’ll have to help them as much as we can.

3. would 与used to

would表示过去的习惯性动作时,只表示过去的情况,与现在无关,往往要带有一个特定的时间状语;used to可表示过去的习惯动作或状态,强调“现在已无此习惯”。例如:I used to smoke.

Whenever we were in the country, we would play hide-and-seek in the fields. We used to play hide-and-seek in the fields.

4. mustn’t与needn’t

mustn’t表示“禁止”,用于告诉别人不要做某事,而needn’t则表示没有必要做某事(= don’t have to)。例如:

You must keep it a secret. You mustn’t tell anyone.

You needn’t light a match; I can see well enough.

身不由己的意思篇七
《根据意思写词语》

根据意思写词语

1. 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晚年。 (风烛残年)

2. 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招数。 (故弄玄虚)

3. 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经过见解或行动一致。 (不约而同)

4. 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人或物。 (劫后余生)

5. 好像得到最好的宝物一样。 (如获至宝)

6. 有所感触而慨叹,很深刻。 (感慨良深)

7. 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势不可挡)

8.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水天一色)

9. 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岌岌可危)

10.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极难找到。 (大海捞针)

11.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大相径庭)

12. 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

清新爽朗的感觉。 (沁人心脾)

13.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万籁俱寂)

1. 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泰然自若)

2. 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亭亭玉立)

3. 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 (庞然大物)

4. 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有恃无恐)

5. 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小心翼翼)

6. 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滔滔不绝)

7. 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川流不息)

8. 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走投无路)

9.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

10. 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忠心耿耿)

1.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者发急。 (不知所措)

2.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惊心动魄)

3.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山穷水尽)

4.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多用来比喻在困难中看到希望。

(柳暗花明)

5. 没有空着的座位,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座无虚席)

6. 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的地步。 (炉火纯青)

第四单元

1. 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盛气凌人)

2.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目之所及)

3. 使国家兴盛和安定。 (兴国安邦)

4. 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高不可攀)

5. 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不绝于耳)

6.

7.

8.

9.

1.

2. 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连绵不断) 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迥然不同) 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纤尘不染) 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平淡无奇) 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生意葱茏)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不动声色)

3.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爱不释手)

4. 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乐不可支)

5. 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童心未泯)

6. 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形影不离)

7. 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身不由己)

1.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全神贯注)

2.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斩钉截铁)

3.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居高临下)

4.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昂首挺胸)

5. 形容勇敢而有气节,气度宽广,洒脱豪放 。 (壮烈豪迈)

6. 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坚强不屈)

7. 用来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惊天动地)

8. 由于遇到出乎预料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喜出望外)

9. 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奄奄一息)

10.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名副其实)

11.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烟波浩渺)

12. 手臂和双足皆在挥舞跳动的样子。形容情绪高涨到极点。 (手舞足蹈)

13. 形容人或器物的相貌一般的意思。 (其貌不扬)

1. 理由充分,说话很有气势。 (理直气壮)

2.形容性情沉静,不爱多说话。 (沉默寡言)

3.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羞愧或急躁发怒的样子。 (面红耳赤)

4.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高兴的样子或欢乐的情景。 (欢呼雀跃)

5.你看我,我看你,相对而视。形容因惊惧而束手无策。 (面面相觑)

6.画竹子之前心中已有竹子的形象。比喻事前已有成熟的考虑和主意。

(胸有成竹)

7.精神旺盛,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8.形容物品特别珍贵,多少钱也买不到。 (无价之宝)

9.背着荆条向人认错赔罪。 (负荆请罪)

10.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或形容百战百胜。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1. 翠绿的颜色就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翠色欲流)

2.形容非常畅快。 (酣畅淋漓)

身不由己的意思篇八
《专八翻译》

哲学类(1)

人的一生好比马拉松赛跑。人人都有最后一圈,这一圈通常属于人生道路漫长的老人。七老八十的人,穿过艰难的世途,穿过芸芸众生,穿过重重障碍,于是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圈。 这一圈路程有长有短,跑得有快有慢。有的人稳健有力,从容不迫;有的人歪歪扭扭,步子不正;有的人拖拖沓沓,蹒跚不前。也有跑入歪道的人,或跑不快还要挡道的人,或不按竞赛规则乱跑的人,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谁能跑好这最后一圈,谁就是胜利者。

背景介绍

本篇选自著名散文家何为的随笔《最后一圈》。作者把人生的晚年比作马拉松长跑的最后一圈,鼓励老年人保持晚节,跑好最后一圈,力求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文章条理清晰,但翻译上的一些细节做来并非易事,如原文四字格的翻译,便是本篇的难点。

难点解析

1. 好比:be likened to。

2. 人生道路漫长的老人 :意译为 “the aged who have already seen much of life”。

3. 七老八十的人 :译为 “septuagenarian and octogenarians”比 “someone whose age is in the seventies or eighties”更为简洁。

4. “穿过艰难 的世途 ,穿过芸芸众生 ,穿过重重障碍”这三个排 比是此篇 的难点之一 , 不可直译 ,须意译 ,且注意动词 “穿过”的三种不 同表达 。

5. 穿过艰难 的世途 :即 “经历迂 回曲折或艰难 的人生之旅” ,故译为 “experiencing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life’s j ourney” (twists and turns 是成语 ,意为 “迂 回曲折”、 “艰难” )。

6. 穿过芸芸众生:即“遇见各式各样的人”,故译为 “meeting human beings of all descriptions ”。

7.穿过重障碍:即“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险阻碍”,故译为“going through one obstacle after another”。

8. 第二段 四字格翻译较多,是本篇翻译的另一个难点。“稳健有力,从容不迫”译为 “run with firm and steady steps and self-possession (self-possession:the trait of resolutely controlling your own behaviour沉着,泰然自若 )。

9. 歪歪扭扭,步子不正:译为“run very unsteadily and out of step”(out of step作“步调不一致”、“不合拍”解)。

10. 拖拖沓沓 ,蹒跚不前 :译为“be sluggish and run with faltering steps”(sluggish :行动迟缓的、迟钝的;faltering :unsteady in speech or action 蹒跚的、支吾的 )。

11. 跑入歪道:意译为 “resort to dishonest practices”(resort to:依靠,求助于;诉诸 )。

12. 谁能跑好这最后一 圈 :译为 “Whoever acquits himself well on the last lap ”(acquit oneself well :表现 良好 )。

哲学类(2)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就好像水泥搅拌器里的石子一样,运转起来之后,身不由己。使我们感觉到,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而是文化问题。耶稣临死的时候说:“宽容他们!他们做的他们不知道。”年轻时候读这句话,觉得稀松平常,长大之后,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力量。但是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才发现这句话多么深奥,多么痛心。使我想到我们中国人,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我们丑陋。我到爱荷华,我们夫妇的经费是由爱荷华大学出一半,再由私人捐助一半,捐助一半的是爱荷华燕京饭店老板,

一位从没有回过中国的中国人裴竹章先生,我们从前没见过面,捐了一个这么大的数目,使我感动。他和我谈话,他说:“我在没有看你的书之前,我觉得中国人了不起,看了你的书之后,才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说,我想请你当面指教。”

背景介绍

《丑陋的中国人》是台湾作家柏杨先生的著名作品,其实是一部他在各地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演讲的合集。作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这种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这篇杂文虽不如鲁迅先生的杂文来得犀利,但是更为深刻,翻译时要注意用词。

难点解析

1.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 „„”:这里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 ,无需译成 “when people live in this world”, 只需要翻译成“life is like...”,这样更显简练。

2. 运转起来之后:这里用“toss”更好,因为是在水泥搅拌器里,“toss”更能体现出搅拌的意味。

3. 身不由己:这里的意思是身处社会中,人失去对自己的控制 ,所以用 “loses control of its own existence”更为贴切。

4. “使我们感觉到,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而是文化问题。”:在这句话的翻译中,作者增译 “I could cite similar analogies”以此作为强调。“不是 „„而是 „„”可以使用 “not ...but ...”句型 ,中文喜用散句 ,而英文喜用整句 ,故此句可合译为一句话 : “The conclusion I always come to is that the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re not individual but rather social and cultural problems.”。

5. 耶稣临死的时候说:“宽容他们!他们做的他们不知道。”:圣经中多用简单词汇;所以即使没有读过圣经,也可以译出。全句译为:Before he died, Jesus said, “Forgive them, 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ey do”。

6. “年轻时候读这句话 ,觉得稀松平常„„”: “稀松平常”如果翻译成 “common things”则太显平淡,如用两个形容词“bland”和“frivolous”表明“稀松”和 “平常”则更夺人眼球。

7.“„„这句话没有力量” :说 明作者觉得上述所言缺乏实质 ,不能给人力量 ,故可译为 “lacked substance”,如若译成: “statement lacks power.”则显得不地道 。

8.“但是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此句中“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如若译成 “when it comes to my age”略显累赘,只需译为“now”就可以了。

9. “„„才发现这句话多么深奥,多么痛心”: “才发现 „„ ” 可用强调句式“Only...”的倒装句,“发现”一词可以用“appreciate” ,透露出作者随年龄增长能品味出 “Jesus’ statement”的意义。全句译为:“Only now do I appreciate its profundity and bitter irony.”这里用“bitter irony”来表明作者的痛苦,讽刺 。

10. “使我想到我们中国人,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我们丑 陋” :整句话缺少一个主语 ,但是从整个句子可以看出,主语为“Jesus’ statement” , 但因前文已用过 “statement”一词 ,故此处可以用“word”代替。“来自于”可以译成“grow out of”, “out of”有“出于„„”的意思。全句译为:“Jesus’ words taught me that the Chinese people’s ugliness grows out of our own ignorance of the fact that we are ugly.”。

哲学类(3)

这么美丽的玫瑰剪下来,让人心疼。她抓紧我的袖子叮咛:千万不能剪啊,玫瑰是泥土的微笑,谁忍心杀戮美得醉人的微笑?

我的灵魂悚然一惊,丑陋的泥土,卑微的泥土,朴素的泥土,因为玫瑰,露出了惊艳一笑。

因为这一笑,让人爱惜非常。

江南的紫砂壶玲珑剔透,泥人张的彩塑令人拍案叫绝,它们不都是泥土的微笑吗?弥足珍贵。即使曾丑陋,即使曾卑微,即使曾朴素,同样让人肃然起敬。

我懂得了,即使再平凡的人,也没有理由被埋没,只要努力活出色彩,一定叫人刮目相看。

背景介绍

这篇散文语言朴素,比较生活化,却不庸俗。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平凡得如随处可见的泥土。但所有的农作物都要种在土里,再美丽的花也要扎根在土里。那些丰硕的果实,那些美丽的花,都是泥土的成果,泥土的分身。所以,努力地活着,活出属于自己的色彩,就不再是平凡的泥土,平凡的人!翻译时,也应当把握住这一点,原文朴素,却不庸俗,应从语言上体现其特点。

难点解析

1. 千万不能剪啊 ,玫瑰是泥土的微笑 ,谁忍心杀戮美得醉人的微笑 :这一句要注意句子的拆分,译文应当分成两句 ,从意思上来看,“千万不能剪啊”有语气词“啊”在末尾,语气较重,单独处理为一句话。后面的两个“微笑”相互呼应 ,放到一起译为第二句话 。故译为 “She told me that by no means should they be cut. Roses are the smiling face of the earth, and who could be so iron-hearted as to destroy a smile so exhilarating?”。

2. 灵魂悚然一惊: “悚然”意为“由于惊觉、害怕而犹疑”,boggle意为 “to overwhelm with wonder or bewilderment”,故译为 “My mind was thoroughly boggled”。

3. 丑陋的泥土,卑微的泥土,朴素的泥土,因为玫瑰,露出了惊艳一笑:在这句话中,三个“„„的泥土”并列为 “露 出了惊艳一笑”的主语 ,故译为“the ugly earth, the humble earth, the plain earth—it is only because of the roses that it reveals an amazing and bright smile.”。

4. 因为„„因为„„:此处使用了两个强调句。故第二句译为 “it is for the sake of that smile that it wins the care and pity of men.”。

5. 紫砂壶:the boccaro teapots。

6. 令人拍案叫绝的泥塑:the shockingly beautiful sculptures。

7. 弥足珍贵:中文可 以接着上文说 “弥足珍贵”,但英文则必须有主语,且意思上应与后面的句子连在一起,可用such ...that结构译出。全句译为:“They are such exquisite treasures that—even if...”。

8. “无论是谁,都不应 当„„” ,英文中习惯用否定代词no-one...表示,“即使再平凡的人”可译为“however ordinary”。

9. 活出色彩:anyone who adds a dash of colour to life。

10. 刮目相看:意为 “用新 的眼光看待”,故意译为deserve our respect 。

哲学类 (4)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得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的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

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支烟,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我想猎人困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和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因为既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烦恼,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 背景介绍

《下棋》是梁实秋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下棋、观棋和悟棋的独到而深刻的感受。下棋的最大乐趣在于自己局势有利时,静静地欣赏对方痛苦不堪的种种窘态。梁实秋先生一口气用了八个“或”字,把对方的窘态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列举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而在自己处于下风时,也应不动声色,减少对方的乐趣。

难点解析

1. 君子无所争: “君子”即 “gentleman”, “争”即 “竞争”(contest ),下棋也算是两人间的比赛 ,所以这里选用“contest”。全句译为“A real gentleman seldom contests with others.”。

2. “下棋却是要争的”:这里的“争”也有 “竞争”的意思,但更含有一种想赢的心态 ,因此译为“do sb. down”,有“胜过某人”的意思。全句译为“He will, however, seek to do his opponent down in a game of chess.”。

3. “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译为“when you put him on the spot”,词组“put sb. on the spot”意思是“使人为难,使某人陷入窘境”。

4. “头上青筋暴露”:“青筋”即“blue veins”,全句译为“see blue veins standing out on his temples”,“头上”译为“on the temples”,“temple”指“太阳穴”。

5. “黄豆般的汗珠”: “黄豆般的”即“the size of soybean”,故词组译为“drops of cold sweat the size of soybean”。

6. “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一颗颗”并不需要译出 ,因为前面的“drops”一词已经体现出来 了。

7. “哭丧着脸作惨笑”:“哭丧着脸”译为“a long face”,即“闷闷不乐的,不悦的脸色”。 “惨笑”译为“a wan smile”,“wan”原意为“无血色的,苍白的”。全句译为 “...wear a wan smile on his long face”。

8. “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意思是 “涵养低的人落下风时嘟囔着嘴心情不好”,译为 “purse his lips in displeasure”,“purse”指“皱起 ,缩拢”。

9. “抓耳挠腮”:“scratch his head”。

10. “大叫一声”:“let out a sharp cry”。“cry”一般指因恐惧、痛苦、惊奇等而喊叫。“shout”指有意识地高声喊叫 ,常用于提出警告、发出指令或唤起注意等。“exclaim ”多指因高兴、愤怒、痛苦、惊讶等突发感情而高声喊叫。“roar”指发出大而深沉的声音、吼叫或咆哮 。 “scream”指因恐惧、快乐或痛苦而发出的尖叫声。“shriek”指因惊恐 、痛苦等或其他感情而发出比scream更为尖锐、刺耳的叫声。“yell”多指求援 、鼓励时的呼叫,也可指因外界因素刺激而发出尖厉的声音。“call”指大声说话或喊叫,以引起某人 的注意。

11. “长吁短叹” :译为“sigh and groan”。“sigh”即“叹息,叹气 ”,“groan”即 “呻吟 ,抱怨”。

12. “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自怨自艾”译为“bitterly”即可“口中念念有词”译为 “repent his folly”,“repent”指 “后悔、忏悔”,“folly”指“愚蠢 、荒唐事”。

13. “一串串的噎嗝打个不休”: “打嗝译为 “hiccup”,全句译为“keep hiccupping unceasingly”。

14. “红头涨脸如关公” :译为“flush crimson with shame”。“flush”即“发红,发亮”。 “crimson”即 “深红色”。

15. “行有余力”: “feeling carefree”。

16. “啜一碗茶”: “啜”在这里译为名词 “sip” , “sip”有 “啜饮、抿 、小口喝”的意思 ,全句译为 “take a sip from your teacup”。

17. “静静地欣赏对方 的苦 闷的象征”:“欣赏”译为“savor ” ,因为“savor ”有 “尽情享受”的意思 ,可 以体现出 占上风者 的从容 、惬意 。全句译为 “savor the signs of your opponent’s discomfort”。

18. “我想猎人 困逐一只野兔 的时候 ,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译为“the pleasure is by no means less than...” ,用“by no means less than”表示做强调。“猎人困逐一只野兔”要注意“困”字,可以译为“at one’s mercy” ,表示野兔任其摆布。全句译为“The pleasure you have from it, I believe, is by no means less than that a hunter gets from a deadbeat rabbit at his mercy.”。

文学类(1)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 ,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当然 ,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面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 „„

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 ,多少歌手歌唱过窗子 ,多少情人 的眼睛凝望过窗子„„

窗子的变化 ,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 ,几乎可以说 ,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 ,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

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 ,自动调和射进室 内的光线 ,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 ,窗框上装有循环水 ,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 ,又可以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的芳香和养分„„

有的窗子不需开合 ,便能做到通风透光 ,它还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到外边 ,但是悦耳的琴声 ,它是不会阻拦的„„

打开窗子吧 !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 、空气 ,或者远眺青山的青 、新柳的绿、燕子飞来 的掠影 ,„„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

背景介绍

本段材料选自现代作家端木蕻良的《黎明的眼睛》,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抒情散文。文章的选材从人类最熟悉的事物入手,借窗口见人类文明之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示了窗子和人类文明的同步发展。文章鲜活生动,文笔优美流畅,故而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出原文的文体风格。

难点解析

1. 划线部分第一段是一句排比句,汉译英时注意英语句式的平衡对称和语气的加强 。文中? “赞美”、? “歌唱”、? “凝望”分别译为“sing one’s praises of”、“extol”、“?x one’s dreamy eyes on”。其中dreamy是译文的增译部分,作“出神的”解 。

2. “变化” :在文 中指? “演化”的意思 ,故翻译为? “evolution”。

3. “值得„„” :可用词组? “be worthy of...”翻译 。

4.? 第二段第二句?????? “„„是文 明的眼睛” :译为 “the window? has opened man’s? eyes to civilization ”。译文采用拟人手法 ,更为生动形象 。而 “几乎可以说”是汉语的流水句,可省略不译 。

5. 第三段句子较长 ,翻译时可采用分句法,分译成两个句子 。第一小句? “窗子的玻

身不由己的意思篇九
《《易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醉一先生》

《易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人事衝突自有人類便開始,只可求同存異,短暫和平。對此人間世態,《易經》六十四卦之「同人」卦早有深刻描畫。「同人」卦象見火在天上,普照天下,代表文明之象,理應舉世一視同仁,但卦象卻說「君子以類族辨物」,即指有識之士反而開始有階級觀念,以及類別富貴賢愚和貧賤高低,並且文人相輕,武者相貶,社會群體「各抱地勢,勾心鬥角」。

然則人可否避免級別分類乎?難矣。投胎時身託誰家乃一場造化,背負遺傳因果,沒有選擇。出生門戶便是人生旅途出發點,不同門戶起點致使終點遠近各異,是故有人唾手得功名,卻有人起步艱難和比別人多倍努力,所謂各人因果,怨不得誰。可是毋須認命,行運遲速有序,要知鹿死誰手還看結局如何?正如「同人」卦象開始便言明:「出門同人,又誰咎也。」譬如人初懂事後所遇見的第一個親朋戚友與同學鄰里,可能是影響一生命運元素,這些生命元素不是幼嫩意志為轉移的,只有不知不覺間接受了這個安排。踏入社會做事的第一份工作,對日後轉變和成就如何,都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最理想的是可以任由考慮選擇。 命中貴人

人最開心或最感恩的是,初出茅廬便遇到賞識及提拔自己的朋友或上司,肯定了自己對前途發展的信念,即是自己命中貴人。可是,倘若這朋友或上司正陷入人事鬥爭漩渦,在這個派系分明的社會群體,無形中自己也被標籤,被視為同一路,言行舉止不能踩錯線,否則腹背受敵,粉身碎骨還懵然不知。利益衝突本與自己無關的,旣無獎金也無獎品,但事不關己的恩怨情仇卻有份背負。

倘若這是政治黨派之爭或是帶有民族仇恨的,更殘酷得沒完沒了,就是有靠山也不能長保自己安危,任憑如何忠直亷正,當處於重重陷阱和敵視眈眈底下,勢孤力寡,必然危機四伏,舉步維艱。正如「同人」卦象六二爻說得好:「同人于宗,吝道也。」于宗是限制於宗族黨派隔膜的意思,由於道路崎嶇,即使是親善大使,也難推行世界大同理想。 《易經》「同人」卦本是吉利,只要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齊心可創造奇迹,同心也可世界和平。然而人性優越感會產生分別心和歧視心,由是因主觀而不容納任何人,凡與自己思想理念分歧的,不管善惡好壞,一律指責為敵人,口誅筆伐,罔顧因果。「同人」卦第六二爻乃唯一陰爻,旣中且正,又得尊貴的九五爻相應支援,本可大幹一番。可惜卦象一陰爻處於衆陽爻包圍之下,勢必面對疾妒是非及機關暗算,雖然廣結善緣,也難搣去各種莫須有的標籤,尤其是人與人之間內心芥蒂。

(筆按:答讀者問,關於拙作《易經通識思考》一書,香港的讀者可到油麻地區中華書局分店查詢;美國的讀者請電(415)297-1993 或電郵markslam116@gmail.com 查詢;謝謝。)

放大圖片

身不由己的意思篇十
《有意思的话》

1.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一个人只有一个心脏,却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不要笑得太大声,不然会吵醒旁边的悲伤。

3.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4.我喜欢你,很久了,等你,也很久了, 现在,我要离开,比很久很久还要久...... 5.纯,属虚构 。乱,是佳人。

6.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7.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8.苹果最光辉的一刻就是砸在牛顿头上!

9.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10.分手就是不爱了,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是想让对方好过,而是想让自己好过点! 11.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攀比。

12.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13.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

14.不吃饭的女人这世上也许还有好几个,不吃醋的女人却连一个也没有。

15.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

16.无论多豪华的婚礼都不代表幸福婚姻,两个人终生相处和睦与否和筵开几席、多少首饰全无关联。

17.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18.广告就是告诉别人,钱还可以这么花

19.小三,除法中的余数而已

20.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承诺同义词是束缚,奈何我们向往束缚。

2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除了爱情的力量。

22.许多人在重组自己的偏见时,还以为自己是在思考。

23.生活中有太多无可奈何的选择。社会就像江湖,总是让人身不由己,言不由衷。 24.我们都是远视眼,模糊了离我们最近的幸福。

25.原来那么爱我的你和那么爱你的我都停滞在曾经的时候,爱情就结束了.

26.你若先走了,转身时就不要怪我也在背对着你

27.只要你的脚还在地面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你还生活在地球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大。

28.如果你要考验我的耐心,请先把你的耐心准备好。

29.每个人都是单数...来时是...去时也是.....

30.在我们的爱情里,我一直扮演爱你的角色,分手时别问我为什么分手,问问你自己。 31.人生---下课啦..放学啦..放假啦..毕业啦..混够啦..老啦..后悔啦..死啦...

32.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其实一辈子也没那么长...

33.古时候就有外星人的记载,因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麽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35.很多人,因为寂寞而错爱了一人,但更多的人,因为错爱一人,而寂寞一生

36.你可知 上天是不公平的 你可以選擇 愛我 或者 不愛我 而我卻只能選擇 愛你 或者 更愛你

37.人人都觉得永远会很远 其实它可能短暂得你都看不见

38.妈妈说人最好不要错过两样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深爱你的人 。

38.时间仍在,是我们在飞逝。

39.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不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40.我爱你时,你才那么闪耀,我不爱你时,你什么都不是。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身不由己的意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文不加点的意思 乐不思蜀的意思 身不由己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身不由己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身不由己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4192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