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

2016-01-17 03:40:0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篇一《关于兄弟姐妹间扶养关系的研究》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供大家学习参考。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篇一
《关于兄弟姐妹间扶养关系的研究》

关于兄弟姐妹间扶养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利霞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3年第07期

摘 要:我国《婚姻法》对兄弟姐妹间扶养进行了规定。本文将介绍兄弟姐妹间扶养的法律规定、法条演变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才适用兄弟姐妹间的扶养。

关键词:兄弟姐妹;扶养关系;婚姻法;条件

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该条是关于兄弟姐妹间扶养的规定。

一、兄弟姐妹间的扶养关系在法律规定上的发展变化

我国1950年婚姻法没有对兄弟姐妹间的扶养关系作出规定,但在实际生活中,兄、姐扶养教育弟、妹却是常见的现象。1980年的婚姻法,结合我国家庭成员间关系较为密切的实际,从爱小育幼的社会主义家庭关系的角度出发,将兄、姐在特定条件和特定情况下扶养弟、妹的内容纳入了法律的调整范围。1980年婚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抚养的义务。”使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的扶养成为一项法定义务。此后,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十六条作出解释:“由兄、姐抚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丧失劳动能力、孤独无依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根据这一司法解释,由兄、姐抚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与丧失劳动能力、孤独无依的兄、姐间也产生了有条件的扶养义务。

现行的《婚姻法》将弟、妹在特定条件和特定情况下负有扶养兄、姐的义务上升为法律内容,取得了各方面广泛的共识。有的常委委员在婚姻法审议中说,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兄、姐在扶养弟、妹时,节衣缩食、倾囊而助、全力以赴,有的甚至牺牲了个人的婚姻。而不少弟、妹长大后,生活很好了,对其兄、姐却没有回报的意识。按照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弟、妹理应回报尽了扶养义务的兄、姐。扶养不仅是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不要形成“兄姐照管弟妹小,弟妹不管兄姐老”的后果。

婚姻法把在实际生活中和司法实践中认为是可行的做法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这一规定肯定了尊老爱幼的社会主义家庭关系,符合我国历来近亲属关系密切、相互扶助的传统道德,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的法律精神,使得未成年人能够健康成长,老年人生活有所保障。

二、形成兄弟姐妹间扶养义务的条件

(一)负有扶养义务的兄弟姐妹的范围

兄弟姐妹包括同胞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继兄弟姐妹。在一般情况下,兄弟姐妹应由他们的父母抚养,因而他们相互之间不发生扶养与被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是在特定条件和特定情况下,兄、姐与弟、妹之间会产生有条件的扶养义务。当然,法律对兄弟姐妹间扶养义务的规定,主要是从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因为他们是血缘关系最密切的同辈旁系血亲。对于半血缘的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兄弟姐妹,以及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兄弟姐妹和继兄弟姐妹,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情形,其相互之间也将产生扶养与被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兄弟姐妹形成扶养义务的条件

兄、姐扶养弟、妹,或弟、妹扶养兄、姐不是必然发生的法定义务,而是有条件的。简而言之,就是应尽抚养或赡养义务的父母、子女或者配偶不能尽其抚养或赡养义务时,由有能力的兄弟姐妹来承担扶养义务。兄弟姐妹间的扶养义务是第二顺序的,具有递补性质。但兄弟姐妹间一旦形成扶养义务,那么该义务又是不可推卸的法定义务,义务人应当自觉履行。

1.兄、姐扶养弟、妹需具备的条件。产生兄、姐对弟、妹的扶养义务,应当同时具备下述三个条件:第一,弟、妹须为未成年人,即不满18周岁。如果弟、妹已经成年,虽无独立生活能力,兄、姐亦无法定扶养义务。第二,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这里包含了两种情况,一是父母均已经死亡,没有了父母这一第一顺序的抚养义务人。如果父母一方尚在且有抚养能力,仍应由尚在的父或母承担抚养义务。二是父母均尚在或一方尚在但没有抚养能力,比如父母在意外事故中致残没有了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便产生了由有负担能力的兄、姐扶养弟、妹的义务。第三,兄、姐有负担能力。在前述两项条件具备时,兄、姐对弟、妹的扶养义务并不必然发生,只有这项条件也具备时,即兄、姐有负担能力时,才产生扶养弟、妹的义务。

2.弟、妹扶养兄、姐需具备的条件。产生弟、妹对兄、姐的扶养义务,亦应当具备下述三个条件:第一,兄、姐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如果兄、姐虽缺乏劳动能力但并不缺少经济来源,比如受到他人经济上的捐助或自己有可供生活的积蓄的,则不产生弟、妹的扶养义务。同时,如果兄、姐虽缺少生活来源,但有劳动能力,兄、姐可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来源,在此情况下,弟、妹亦无扶养兄、姐的义务。婚姻法规定的是“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首先,“缺乏劳动能力”使兄、姐更容易获得被扶养的机会。其次,缺乏生活来源的涵盖面大。而且“缺乏生活来源”使得兄、姐的配偶尚在但缺少生活来源时,也能得到弟、妹的扶养。第二,兄、姐没有第一顺序的扶养义务人,或第一顺序的扶养义务人没有扶养能力。比如兄、姐没有配偶、子女,或兄、姐的配偶、子女已经死亡或配偶、子女没有扶养能力。如果兄、姐的配偶尚在或有子女且有扶养能力,应由这些第一顺序的扶养义务人承担扶养义务。第三,弟、妹由兄、姐扶养长大且有负担能力。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弟、妹是由兄、姐

扶养长大的。这表明在弟、妹未成年时,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抚养能力,兄、姐对弟、妹的成长尽了扶养义务。按照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弟、妹应承担兄、姐的扶养责任。二是弟、妹有负担能力。若无负担能力则不负扶养义务。

参考文献:

[1]陈明侠.关于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制度的完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

[2]黎嫦娟.收养中的兄弟姐妹法律关系探讨[D].贵州大学,2007.

[3]陈节.我国未成年人受抚养权基本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2013(03).

[4]高留志.于志强.扶养制度的伦理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04).

[5]刘宏渭.我国扶养制度的法律文化解读[J].齐鲁学刊,2009(05).

[6]何政泉.完善我国亲属扶养制度的几点思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7]王瑞红.家庭扶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3).

[8]高留志.扶养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9]王歌雅.扶养与监护纠纷的法律救济[M].法律出版社,2001.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篇二
《关于兄弟姐妹的新学问》

关于兄弟姐妹的新学问

是谁塑造了我们的人生,或者说对我们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谁?这是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想解开的一个迷。在过去的研究中,他们锁定过很多目标。首先是我们的父母,特别是母亲;然后是基因;接下来是我们的配偶——他或她出现得最晚,但对我们影响很大。是的,这些因素都对我们有很大影响,但不是最大的。

事实上,最新研究表明,这种影响我们一生的神秘力量正是来自我们的兄弟姐妹。在我们的一生中,配偶出现得相对较晚,父母最终会离开我们,兄弟姐妹可能是唯一称得上是我们终生伙伴的人。 在学术领域内,科学家并没有完全忽视兄弟姐妹对人一生的影响,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局限在讨论出生先后顺序上:年长的哥哥或姐姐趋向于靠自身努力奋斗,年幼的弟弟或妹妹有叛逆倾向,处于两者之间的兄弟姐妹往往会感到迷惘失落。

但现在这种状况有所改变。美国、加拿大、欧洲和其他地方的科学家正在进行大量新的研究,调查兄弟姐妹怎样诱使或阻止我们做出危险行为;如何在家庭剧变中保护我们免受伤害;怎样传授我们关于异型的知识;以及兄弟姐妹们如何在家里相互竞争以获得长辈认可,但最后在一些无法改变的问题(譬如说父母宠爱某个孩子)面前让步等等。

加利福尼亚大学家庭社会学家凯瑟琳〃康格表示:‚直到最近,研究人员才注意到兄弟姐妹的作用,现在大量研究工作正在揭示兄弟姐妹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的。

解决争端

科学家发现,童年时期我们有很多时间是在兄弟姐妹的陪伴下度过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不少社交技巧。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1996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1岁之前,孩子们33%的空闲时间是和兄弟姐妹在一起,比他们和朋友、父母、老师在一起甚至独处的时间都多。去年公布的调查发现,即便是已经开始独立生活的青少年也会花不少时间(每周至少10小时)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活动——考虑到上学、运动、约会和睡觉的时间,他们剩下的空闲时间并不多。 匹兹堡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肖说:‚打个比方说,父母就像医院里的医生,兄弟姐妹就像病房里的护士。他们每天都在你身边。‛朝夕相处是孩子们更亲密,也滋生了很多摩擦。

尽管兄弟姐妹间的吵架打闹让父母感到头疼,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学到不少东西,特别是一旦发生冲突后如何解决争端。经过长达数年的跟踪调查,科学家发现,在家能顺利解决兄弟姐妹间摩擦的孩子也会把这种技巧带进教室。

研究人员相信,正是这种伴随终生的影响使兄弟姐妹间的相处成为我们日后生活的一次预演。毕竟成年后我们的生活由种种关系组成——工作关系、婚姻关系、朋友关系等。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 心理学教授苏珊麦克黑尔说:‚你在和兄弟姐妹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所有这些沟通技巧。这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关系。‛

不得宠时

如果一个家里有好几个孩子,那么这个家就像宫廷一样充满了

明争暗斗,有盟友、仇敌,也有嫉恨和忠诚,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或许在大多数这样的家庭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父母偏心。

在家里的几个孩子中,父母往往会特别宠爱其中的某一个。虽然表现得很明显,但他们常常不愿承认自己偏心。

科学家发现,从表面上看孩子们似乎都能调整心态去适应父母偏心的事实,甚至会利用这一点。康格说:‚他们会对最得宠的孩子说,‘你去问问妈妈我们能不能逛商场吧,她从来不拒绝你的要求。’‛但在内心深处,不得宠的孩子会因此而蒙上一层阴影。康格说:‚他们往往很悲伤,会感到自尊心受挫。他们觉得自己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有价值,也很想弄明白这是为什么。‛

想想在工作中,这样的场景是否也很熟悉?员工们本能地知道谁适合向上司报告坏消息或提出危险的建议,这并非偶然。当得宠的同事在上司的赞扬声中拿着获准的提议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有受伤的感觉,还伴随着几分羡慕和嫉妒。但儿时的经历告诉你,最聪明的战略是不要争宠,而是和他(她)结盟,利用上司对他(或她)的宠爱扭转局面,为自己争取利益。或许你在此刻才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但早在孩提时代你就学会了这种战略。

分歧选择

兄弟姐妹间会相互模仿,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年幼的孩子会模仿哥哥或姐姐表现出来的技能和长处,年长的孩子则不愿去学新东西,因为他们害怕被自己的弟弟或妹妹比下去。更复

杂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同胞兄弟或姐妹不愿以对方为榜样,而是想和他们区别开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为了自我认同的分歧选择‛。

亚力杭德拉和索非娅是一对在纽约市长大的双胞胎。她们几乎在同一时刻降临这个世界,但从那以后两个人就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至少从性格上看是如此。亚力杭德拉更善于自律,做事循规蹈矩。索非娅观察到这一点,然后就把自己定位成两人中更叛逆和放任自流的一个。两个孩子中,索非娅似乎更健谈一些,结果亚力杭德拉变得越来也沉默寡言。这对双胞胎姐妹的母亲、39岁的利萨德雷尔说:‚索非娅是她们俩的代言人,亚力杭德拉也很乐意让她这么做。‛

研究人员指出,为了自我认同而作出分歧选择至少有一个重要作用:它能让一些孩子远离危险行为。总的来说,同胞兄弟姐妹常常会把危险的习惯带进家,传播给其他人。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的儿童发育心理学家帕特里夏〃伊斯特说,如果姐姐是未婚妈妈,那么妹妹也走上这条路的可能性是其他孩子的4到6倍。酗酒、吸烟等其他不良习惯也是如此。

但一些孩子却打破了这种固有模式。调查发现,在很多家庭中,妹妹没有像姐姐那样走上未婚妈妈的道路仅仅是因为她们想和姐姐有所不同,而不是认为姐姐的做法不明智。

这种行为也体现在吸烟上。3年前,俄克拉何马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瑟夫〃罗杰斯公布了一份对青少年吸烟的调查。他发现在

多子女家庭中,哥哥或姐姐通常会介绍弟妹吸烟,但这种‚好意‛不一定会被接受。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的年龄差距越小,后者约有可能抵制吸烟。显然他们认为年龄相仿已经使自己和哥哥姐姐太相似了,要显示出自己的不同就必须在吸烟这件事上和哥哥姐姐相反。

定向交友

更微妙的是,异性同胞会对人们长大后择偶产生很大影响。研究人员对宾夕法尼亚州中部地区的青春期男孩和女孩进行调查发现,男孩在独立、有竞争性之类的特征上得分较高,女孩则更多的表现出敏感和乐于助人等特征。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与异性兄弟姐妹一起长大的孩子往往在这些和性别有关的特征上表现得更突出,而不是更中性化。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和女孩对异性有固定的看法,甚至在交友时会刻意寻找符合这些标准的异性。亚历桑那州立大学的家庭和人类发展学教授金伯利〃厄普德格拉夫说:‚这叫做定向交友。‛虽然孩子们在幼年时会疏远异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逐渐消失。这也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在这个方面,有异性兄弟姐妹的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去年得克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伊克斯公布了一份调查,他发现有姐姐的男孩和有哥哥的女孩在和异性交往时表现得更自然,更应付自如。

伊克斯说:‚在沟通过程中,有姐姐的男孩和对方有更多互动交流,也更容易赢得女性朋友的青睐。有哥哥的女孩更可能和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篇三
《关于《我的兄弟姐妹》中四位兄弟姐妹的性格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分析》

关于《我的兄弟姐妹》中四位兄弟姐妹的性格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分析 齐思甜:排行老二,从小就对家庭和亲情十分渴望,缺乏安全感,喜欢依赖身边的人;因为那时候她已经具备了在父母的无私关爱下体会温暖与幸福的感觉的能力,再加上幼小的弟弟妹妹从小就需要她这位懂事较早的姐姐的照顾。父母的骤然离世,让她忽然失去了父母那温暖的怀抱,再加上随之与众兄弟妹的分离,让她再也感觉不到亲情的呵护,所以就格外的对亲情渴望,习惯依赖自己的男朋友,以至于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寻找失散的亲人,和那失落的亲情。

齐忆苦:排行老大,对家庭的责任感极强。因为父母从小就培养他是哥哥,他在任何时候都要照顾好弟弟妹妹的这种意识。

齐妙:排行第三,从小就比较娇气,喜欢依赖自己的哥哥姐姐,长大后叛逆、敢爱敢恨。因为那时候自己的父母还没有教会她怎样去爱别人,让他还不知道怎样去体谅和关爱身边的人。

齐天:从小就表现出一定的智慧与聪明,他也十分渴望被关爱的感觉,但有时候不善于表达这份对亲情的渴望与依赖。因为毕竟当时的他实在是太小了,书本的知识好像已经让他不懂的对现实中那种亲情的表达。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篇四
《关于婚姻只有“亲生的”姐妹才会说的》

关于婚姻只有“亲生的”闺蜜才会说的

----------群闺蜜们马上做一个排列的游戏——丈夫、孩子、自己、父母,怎么排列?要不要来看看一致答案是否是你心中所想?

闺蜜要嫁人了,她特地组织了一个婚前饭局,目的倒不是看裸男跳舞,而是和已婚的姐妹们聊聊关于婚姻的一切。席间大家借着酒劲儿说了很多,未婚少女们听得目瞪口呆,又连连点头,是的,很多话如果不是“亲生的闺蜜”,是不会冒着被“雷劈”的风险说出来的。

1. 婚姻不是让两个家庭变成一个家庭,而是让两个家庭变成三个家庭

曾经一个弟弟犹豫要不要婚后和父母住一起(父母并非年迈、体弱要照顾),被反问,你是希望婚后成为家里的男主人,还是继续当儿子?他听到“男主人”仨字两眼放光,是的,只有独立的家庭,才能让男孩从儿子的角色变成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那个嫁过去的姑娘也不是这个家庭中一个“新的孩子”或“入侵者”的身份,从而变成真正可以主宰生活的女主人。

很多人都习惯把“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挂在嘴边,这句话对,但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当考虑婚姻的时候,不仅是爱情,也要看两个家庭的背景是否能够融合,因为这里面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相处模式和我们常说的三观,都是直接影响婚后生活的重要条件。但这句话的“对”并不意味着婚后要把两个家庭变成一个家庭,而正确的是,变成三个各自独立的家庭。人在婚姻中的成长和承担正在于这种独立和界限。

2. 女主人心情愉悦,才可能让一家人和谐美满

好多已婚男人不愿意回家,都源于家里有一个“永远不高兴的老婆”。她们有一万个理由不高兴——因为没完没了的家务琐事,或者自己或丈夫工作上的不如意,或者孩子不听话、婆婆难缠、邻居讨厌、丈夫冷漠,甚至有时候因为菜市场的菜价又贵了几块……但俗话说,

谁家也不缺祖宗啊!没有人永远有责任去负责让另一个人高兴,无论是她的丈夫还是孩子,觉得家里整天乌云盖顶,谁都会想逃走。

是的,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对你的快乐负责。任何的婚姻经营秘籍,都比不过女人要让自己在家庭中是一个快乐的、情绪稳定的、给人带来正能量的角色更重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并不是要强颜欢笑委曲求全,恰恰相反,是要学会更多的“自私”。

我的一个女朋友,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自己独自或和女友结伴外出旅行,也许一天两天,也许一周或更久,她说,在丈夫的生活和孩子的成长中,缺少我这几天的陪伴是无关紧要的,但这几天对我整个人的身心状态调整以及家庭气氛的轻松和谐,却非常重要。

婚前饭局上,闺蜜还忧虑地问我,是不是一定要会做饭才能获得好生活?当然不是!如果你恰好喜欢做饭,觉得做饭很好玩,那它可以让生活很美好,但如果你压根就不擅长也

不希望擅长,那么,为什么不是老公做?你只需要负责赞扬和崇拜他。或者,雇个钟点工做饭,最不济去父母家蹭饭或叫外卖好了,生活的快乐便是不对生活较真儿。

很会“作”的小S说,如果你觉得委屈,那一定是你不够“自私”。绝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为了孩子,个人的一切乐趣都可以牺牲”的苦情妈妈形象。在自己疲惫的时候,不勉强自己去陪女儿玩儿,而是会和女儿说,“乖乖,妈咪好累,不休息就要死了。你一定不希望妈咪死,对不对?那就让妈咪去睡觉,好不好?”女儿不仅听话,反而生出了要保护妈咪的责任感。

说白了,女人如果不疼自己,没有人会替你心疼。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也不要因为婚姻和家庭而轻易放弃自己原来喜欢的生活方式、工作或乐趣。多一点智慧,很多事情可以兼得,少一点观念上的束缚和要求的严苛,也会放自己一马,保持轻松的心境。作为一直受传统教育的中国女性,尤其要学会在家庭中不要光让自己奉献,也要会索取,这才是让自己停止委屈,拥有快乐的根本。

3. 别怕吵架,但吵架要解决问题

夫妻没有不吵架的,但如果能做到“吵完架整个人都神清气爽,家庭气氛也都变得格外和谐”,那便是“正能量”的吵架,做到了给婚姻定期排毒的功效。

实际上,吵架确实有技巧,从情绪表达到语言艺术,从“不揭短儿”到“对事不对人”,从要学会“充分表达感受”而不是“肆意发泄情绪”……这些可以由专家写成论文,但我们闺蜜间传达的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吵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要明确讲要求。

别高估男人的智商,你的心思他真的猜不到的。千万别把你的要求建立在让他体会让他猜的基础上,婚前,那个绷紧所有的神经取悦你的愚钝男人或许还能猜到一二,婚后放松下来,可就完全不去猜了。

要想通过吵架要得出一个答案、明确一个规则,那么你就要直接的告诉他:我要怎样;怎样能让我满意;有什么方法能更好。所谓“直接的告诉”不是“你一点儿都不在乎我了!”,而是“你能不能像以前一样接我下夜班?”;不是“你从来都不管孩子!你永远都不做家务”,而是“你需要每周接送一次孩子,陪他做两次作业,每天负责刷碗”。是的,即使你对他直接说,“我今年就是想要一个LV包包当生日礼物嘛,你快去攒钱呀”,也比你哀怨地唠叨“结婚了我就一文不值,连个老妈子都不如”强百倍。

4. 别绑架自己,不做完美女人

对的,千万别被那些来自远古的和来自现代的各种“女人经”道德绑架。首先自己要在内心承认自己“不完美”,才能让丈夫给你更多的关爱——

我虽然有能力挣钱,但一样需要你对我的呵护和宠爱,需要你不断给我花钱、买礼物示爱;我有私心,我做不到像爱自己父母一样爱你的父母,但我会因为你而给你足够的面子对他们礼貌,善待;我不是被歌功颂德的“好媳妇”,我可以尽量支持你的事业,但你不可以以事业为名而抛弃家庭;即使是老夫老妻,我也是有需求的,包括经济、情感和性三方面的需求;我没有那么多无私奉献的爱,在照顾家庭和孩子的同时,我也需要不断给自己放假,需要有自己的朋友、时间和空间,需要保持自己的爱好和乐趣;我有好多小毛病和不完美,时时刻刻需要你来“兜着”我、“解救”我!

5. 活出生命的秩序和界限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压轴的,也要关起门聊的话题。因为那些“我是为了你好”、“家就不是讲道理的地方”、“父母的事就是你的事”、“你的事父母怎么能不管”、“没有你我活着有什么意思”、“你听话我才开心”、“你考上好学校我才荣耀“、“我一无所求,只要你好”等等等等如“圣母颂”、“道德经”一样根深蒂固的伦理观念让大家一面深受其害,另一面又随时拎起来当成武器去攻击和胁迫亲人。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婚姻、家庭、育儿里的矛盾,不难发现这三个永远的主旋律: a儿女婚恋受到父母干涉苦不堪言;

b父母给儿女买车买房、看孩子压力山大;

c老人教育第三代的方式作为孩子父母无法接受,引发家庭矛盾;

其实这三个问题所反射的,正是中国家庭没有界限概念的一笔糊涂账。

婚恋是成年子女个人的事,父母要干涉;结婚之后,买房和带孩子本是这对年轻夫妇自己的事,却被他们天然认为就是父母必须尽到的义务;在第三代问题上,老人只是看望和疼爱的角色,但一方面,一些老人强行掠夺作为孩子的父母的养育权利,另一方面一些老人又无奈地被强加了照顾、看管、教育甚至物质上的养育的义务。在这一片混乱中,当第三代教育出现问题,年轻夫妇要捍卫自己的权利时,却通常忽略了自己压根没有承担自己该承担的独立育儿的义务。说到这儿,我想起我在网上关注的几个儿童教育专家,包括陈禾老师和王人平老师,他们每天从早到晚面临最多的一类问题就是“老人如何如何娇惯孩子没有规矩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篇五
《关于清华姐妹花》

关于清华姐妹花

姓名:李文艳

班级:经济管理系信管1101班

近几日,一段清华学生的演讲视频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女主角马冬晗是2011年清华大学本科特等奖得主,与视频中绑着马尾、装扮清秀的外形同样吸引人的是马冬晗的双胞胎妹妹马冬昕多年来的“光辉学史”。姐妹花以超乎常人的计划及执行力,被网友冠以“学吧姐妹花”的称号。在引来无数网友羡慕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对“姐妹花”给予冷嘲热讽,认为她们是应试教育下产生的“女神”。

奇怪的是,成绩如此突出的姐妹,不但没有广受追捧,反而被网友起名为“学霸”,笑说她们“比国家领导还忙,就连呼吸都是在浪费时间”。甚至严肃的学者也质疑她们,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许纪霖教授就在微博评论说:“她交出的超强成绩单中,灵魂和个性在哪里呢?如果清华培养的都是这种达标生的话,离世界一流大学只会渐行渐远。

称清华姐妹花为“学霸”,并不公允,他俩主要是靠超强的近乎自虐的勤奋取得压倒性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什么侵略性举动,谈不上“学霸”,只能算是“学葩”。如果在过去,他们一定会赢得无数赞美,甚至可能作为模范人物被写进小学课本。然而,她们不幸生活在当代,一个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时代。所谓多元价值观,就是尊重个体意愿极其差异,希望个人能够以保有鲜美灵魂的方式,寻求不同途径的自我满足。于是,个性得到推崇,令人发指的刻板勤奋则易被视为缺乏个性。

正因如此,姐妹花以强悍时间表换来的优异成绩单,在你们眼里也许不过是吓唬人的装饰,就像部落楢长要带上挂的头皮,我们看了会发麻,但不会敬重,更不会推崇,我们欣赏的人,已经从拿奖拿到手软的三好学生,转到有血有肉、有灵魂也有创造力的个性学生。我们会不无主观地认为,过于刻苦以致生活变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上的过关游戏的孩子,生活并不幸福。为了赢得外部的各种指标而牺牲掉人性中应有的默契、休闲与游戏本能,不太容易得到旁观者的掌声。如果牺牲自我使得登顶,那么我们会怀疑这个顶峰本身的意义。罗素曾描述一种典型的不幸福的人;他们在青年时期被剥夺了一些正常的满足,于是就仅仅对成功给予不恰当的重视。这种成功的内涵太窄紧,当你得到他的同时,也许意味着你失败了。

需要指出的是,我并不认为清华姐妹花是失败者,我只是不认为她们成功而已。我也不像一些批评者那样,认为他们失去了个性乃至灵魂。要知道,生活永远有无限可能性,她们毕竟还只在学习阶段,未来她们是否有创造性的成就,或者其生活方式否有颠覆性的改变,谁都不知道。就算是现在她们的生活也未必如人们想的那样缺乏乐趣。乐趣是主观的旁人很难代替当事人做判断。世上就有那些人,能在惨烈的学习和随之而来的不断优胜中获得快乐。你不能说这些人都是傻子,或者没有个性——四年如一日 地执行如此残忍的时间表„„诚然,我们在今天反对“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似的学习、生活方式,但“姐妹花”的事例在当前学风不彰、懒散之风盛行的一些大学校园里,无疑吹入一阵新风,给人以振奋和鼓舞。另外,

有网友认为清华“姐妹花”所有体现出来的优良的自我管理、严格要求的作风不仅值得学生学习,还值得各行各业人们砥砺效仿。我们不应该只是对“姐妹花”一味的膜拜,而要从中得到一些启示。看到马冬晗详细到每个小时的学习、活动的计划表,应该感觉自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对姐妹花把属于自己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每一分钟都有自己该干的事,以至于形成了习惯。她们并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时间的主人。她们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全身心地去做该做的事,心无旁骛,所以效率就高。这对姐妹花的成功,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地珍惜时间的课

其实包括我在内的不少批凭姐妹花的人,只是对她们这种学习方式及生活方式的不欣赏而已,而非否定她们人本身。这是一个带有审视美味的价值判断:她们生活的够苦,但不够美感。我一直认为,青春应该有一部分是用来浪费的,没有浪费过的青春就不是青春。人之所以和一块精准的手表有区别,就在于他会出错,会走神,会不时跌出计划或压根儿据没有计划 。要之,清华姐妹花的勤奋值得佩服,对在大学里混过几天的懒虫们也不失为一种警示,但如果她们的勤奋将个人生活彻底殖民,那就不值得提倡。蒲波说:自然界的所有差异,换来了整个自然界的平静。人生也是如此,每一天电热差异,才使得整个人生充满惊喜。我为清华姐妹花惊讶,但我并不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奇葩。

这神一样的成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羡慕的份儿,但这姐妹俩却因为超轻的理念和付出将其变为自己的荣耀抛开这些评价不说,如果仔细聆听,不难发现她的成绩很好,承担的学习工作很多,她只是一个试图安排好自己时间,把自己各方面度做得很好的大学生而已。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关心,也可以引导,但是他的成长选择,其实也只是一个大学生对高等教育的理解和适应。只要她从中成长得益,我们更应该报以鼓励的目光。“如今,很多学生都很浮躁,容易受外界影响,对日常学习进行详尽规划,这种认真的态度正是 不少学生所缺乏的。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如果仅仅局限于当下我国大学体制的评价体制,这当然意味着成功。而相比于那些在大学里不怎么好好读书又日后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的名人来说,“清华学霸”现在的成功好像又算不得什么。至少,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那些喷血的老掉牙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即便你在大学里拿不到奖学金、不是三好学生、不是优秀团员,甚至是不上课,经常逃课,或是最终休学或是退学,你都可以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士。人生的路向应该是多向的。而并非在大学里向主流体制靠拢这“华山一条路”。

学生阶段,学业仍要放在第一位。但学生毕业以后最终要走人社会,所以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亦不可小视,学生应做好人生的规划,根据专业不同,合理分配学习和实践时间。例如,励志成为科研人才者应注重知识积累,而擅长于社交型的人才则需注重社会交往能力的

锻炼。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我的做法是一种做法,别人那种轻轻松松读大学的也是一种做法,个人爱好不同,我这样挺愉快的就走够了。其实,无论持何种态度,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里实属正常。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就该认真做好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做学生就该把书读好。作为看客,你可以不同意这种生活、学习方式,但没有谁可以去嘲讽一个认真学习的人。不同的个体,应该有不同的选择。成功不可复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篇六
《词语的兄弟姐妹》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篇七
《词语的兄弟姐妹》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篇八
《中国亲属辈分关系及其称呼与家谱总览》

中国亲属辈分关系及其称呼与家谱总览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篇九
《词语的兄弟姐妹(新)》

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篇十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相关热词搜索:形容兄弟姐妹的词语 形容姐妹情深的句子 形容姐妹情深的成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怎么形容姐妹的关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451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