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

2016-01-17 04:15:2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篇一《天平山中》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杨基的是天平山中》,希望能帮助到你。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篇一
《天平山中》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篇二
《古诗鉴赏--《天平山中》》

天平山中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释

①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顶正平,称望湖台,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万笏林等名胜,杨基家在赤山,离天平山很近。

作品概况

②茸茸: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楝:植物名称,春夏之间开淡紫色的小花。 ③枇杷: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④徐行:慢慢地走。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⑤楝: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译文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赏析

天平山是吴中名胜之一,林木秀润,奇石纵横,诗人自幼生活在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对他来说,都十分熟悉,十分亲切。这首诗剪取了他闲居时的一个生活片段,写得自然典雅,情深意重。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

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令人感到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令人感到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杨基的作品以写景状物见长,在这首诗中,他牢牢地把握了情与景两条线索,由景生情,情中寓景,情与景,人与物,紧紧地交织在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充满了清新芬芳的田园气息,令人神往。

本文链接:

作者:古诗词学习网 更多古诗,文言文,诗句,古文 网站地址: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篇三
《4诗词鉴赏》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说明】•这首诗写得清峻雄奇,展现了古代凉州一带旷阔悲凉的景象。诗的后两名巧妙地运用暗喻手法,批评朝廷对边防士兵的不闻不问。

【解释】①凉州词--唐乐府《凉州歌》的唱词。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威县,②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③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后常用作军乐。杨柳--即《折杨柳》,古代一种歌曲。④度--越过。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这两句说:羌笛何必去吹《折杨柳》,埋怨春光来迟呢?要知道?要知道,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外的啊!诗人以,此暗喻地远戌者的冷漠。

韦应物:滁州西涧①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约789),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少年时做过唐玄宗的侍卫。后来考中进士,曾任 滁州、江州和苏州刺史。他是中唐初期诗人,作品主要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

【说明】•这首诗描绘滁州西涧的自然景物,静态和动态巧妙结合,相映成趣。

【解释】•①滁州--今安徽省滁县。西涧--上马河,在滁州城西。②怜--爱。③黄鹂--黄莺。深树--枝叶茂密的树。④渡--渡口。

韦应物:故人重九日求橘①

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

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说明】•友人因病想吃橘子,可惜橘子还未成熟,•不能满足友人愿望。诗中描绘了因橘子将熟未熟、自己要送而不能送的心情,写得细腻别致。

【解释】•①故人--老友。重九--农历九月九日。•②怜--怜爱、关怀的意思。③试摘--因为当时橘子尚未成熟,但为了朋友的要求,所以去“试摘”。犹--还。④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以产橘闻名,这两名说:我真想象晋朝王羲之那样,在给您送橘子的信未也写上“三百颗”的数字,可惜现在还办不到,只好等到霜降以后再给您 送去了。

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作者介绍】•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9今 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唐昭宗乾宁元年(894)进士。唐亡后,任前蜀王建宰相。他能诗善词,写有不少感时伤世的作品。诗的风格凄婉轻丽。

【说明】•隋唐时,日本曾多次向中国派遣友好使者,并朋学问僧随行。这些学问僧在中国留住的时间,少则数年,长则达二、三十年。他们在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方面作过贡献。诗中的敬龙和尚,也就是其中的一位。

【解释】•①扶桑--指东方极远的地方。日本在中国的东方,•所以也把日本称作扶桑。②师--这里指敬龙和尚。•③这两句说:这次回国,谁和您做伴呢?但愿皎洁的月光照亮您航程,一帆顺风送您回到日本。

温庭筠: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作者介绍】•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由于得罪权贵。在政治上一生不得志,晚年做过县尉和国子监助教。他的诗,大多写闺情,风格浓艳,也有一些清丽作品。

【说明】•秋夜,天空澄碧,云轻月明,一派静谧。然而秋夜的寒凉,远去的雁声,却使得有着怨情的人辗转不能入寐。

【解释】•①冰簟--凉席。②潇湘--潇水和湘江,在今湖南省。③十二楼--传说昆仑山上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这句写幻想中的天空景象。

文天祥:纪事二首(1)

英雄未肯死前休,风起云飞不自由。

杀我混同江外去,岂无曹翰守幽州!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做过一些地方官。恭帝德佑二年(1276)任右丞相,奉命去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来脱险南归,一直坚持抗击元军,•公元一二七八年兵败被俘,第二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在狱中坚持了三年多英勇斗争,最后在柴市从容就义。文天祥写过一些表现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的诗篇,悲壮苍郁,铿锵有力,和一般书生文士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风貌。

【说明】德佑二年(1276)正月,元军逼近临安,威胁南宋朝廷派使者北去谈判,实际上是迫使投降。当时文天祥刚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毅然受命前往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和元丞相伯颜谈判。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谈判中维护国家尊严、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解释】•①这两句说:一个英雄直到死都不会放弃自己崇高信念的,但是今天形势十分恶劣,我难以行动自由、如愿以偿。②混同江--黑龙江在和松花江会合后的下游,•当时叫混同江。③曹翰--宋初大名(今属河北首)人,曾跟随宋太宗赵光义取太原、征幽州,官至左千牛卫上将军。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周围一带。州原为宋朝辖地,后被元朝占领。这两句说:即使你们(元朝)把我掳到混同江加以杀害。难道我们不会再有曹翰那样的人物出来保卫幽州吗?

文天祥:纪事二首(2)

枭獍何堪共劝酬,衣冠涂炭可胜羞。

袖中若有击贼笏,便使凶渠面血流!

【说明】•文天祥去和伯颜谈判被扣后,伯颜命宋朝的降将吕文焕前来劝降。•这首诗记术作者对吕文焕的斥责,表现了凛然不屈的民族气节。

【解释】•①枭獍--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吃父的恶兽,•比喻忘恩负义的恶人。何堪--怎么能够,怎么配得上。劝酬--劝说、计议。这句说:象你这个忘恩负义的恶徒,哪里配得上来和我淡论军国大事。•②衣冠--朝衣朝冠。涂炭--污秽的地方。•指元军兵营。这句说:我堂堂穴朝的使者困在这种污秽不堪的地方,和你这种坏人说话,实在羞耻了。③击贼笏--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和段秀实商议。段秀实大骂朱泚,并用笏把他打得血流满面,因此此遭一害。笏,也叫手板,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执的一块狭长板子,由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书写事项,便于记忆。④凶渠--罪魁。•这句说:假若我今天袖有一块笏板的话,就要把你这个民族败类打得头破血流!

文天祥:旅怀

昨夜分明梦到家,飘摇依旧客天涯。

故园门掩东风老,天限杜鹃啼落花!

【说明】•公元一二七六年二月,元军进入南宋京城临安,•宋恭帝赵显投降。这时,文天祥从京口脱险南归了。这首诗写诗人南归途中,由于日夜思念故国,晚上做梦回到南宋,看到一片凄惨景象。

【解释】•①天涯--天边,这里指远离故国的地方。•这两句说:昨夜我明明在梦回到了家,其实仍旧在外面飘摇不定。•②门掩--关着门。东风老--春天已尽。•③杜鹃--杜鹃鸟。相传它是古代蜀国皇帝杜宁变的,日夜为故国啼哭。这两句形容南宋完了,到处一片凄凉。

翁卷: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翁卷,字灵舒,永嘉(今属浙江省)人,生活在南宋理宗赵昀时期写诗注重修辞炼字,善用白描手法描绘景色。

【说明】•山川一派翠绿,细雨下个不停,开始了农事繁忙的季节,这正是江南四月特有风光,诗里把这些景色描绘得那么秀丽,又那么生气勃勃。

【解释】•①山原--山地和平原。白--指下句说的“雨如烟”。蒙蒙细雨中,天光河水会呈现出一片白色。②子规--杜鹃鸟。③了--结束。

吴嘉纪:绝句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作者介绍】吴嘉纪9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贫苦,常和盐工、佃农生活在一起。晚年更是贫病交加。他写了一些反映盐民苦难生活的作品,诗风朴素。

【说明】这是一首描写盐民苦难生活的诗:六月烈日下,竟然比草房里熬盐灶前的高温还要阴凉得多!读来使人感到心头沉重。

【解释】①灶户--也叫盐户,旧时负担制盐徭役的人家。②这两句说:离开熬盐灶,到门前烈日下闲散片刻,就算是乘凉了。

萧德藻:樵夫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作者介绍】•萧德藻,生卒年不详,字东夫,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省)人。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做过乌程县官,后便住在那里的屏山边。•他曾跟曾畿学诗,又受到杨万里、姜夔等人的赏识,在当时颇有名气。

【说明】•这首诗写山区樵夫的生活一天辛苦只能勉强维持一家老小过日子。

【解释】•①盘缠--路费,借批开销。优游--悠闲。借指宽裕。这两句说:樵夫从山上把一担柴挑到河边流头卖掉,够得上全家一天的开销了。②涧底--山间溪水边。③谋--筹划。这两句说:卖柴归来到溪边把斧头磨一磨,又要筹划明天一家的生活了。

谢榛:古意

青山无大小,总隔郎行路。

远近生寒云,愁恨不知数。

【说明】诗中的女子,由于久盼情郎不来,因而埋怨青山阻路,望见寒云添愁。情真意切,写法别致。

【解释】①这两句说:大大小小的青山,重重叠叠,总是阻隔着情郎的行路。(使他不能快到来。)②这两句说:看到远近生出的寒云,惹起我无数的忧愁和怨恨。

谢榛:塞下曲

暝色满西山,将军猎骑还。

隔河见烽火,骄虏夜监关。 _

【作者介绍】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临清(今属山东省)人。一生没有做官,长期漫游各地。写有不少描述西北边疆风物的诗篇。五绝写得较有工力。

【说明】这首诗写的是明代西北边疆经常发生战事的情景:守边的将军傍晚刚刚打猎归来,又有了战斗警报:敌军晚间来到关前了。

【解释】①暝色--暮色。这句说:西山暮色已经浓了。②烽火--边塞上的报警烟火。③骄虏--强悍的敌人。这两句说:傍晚看到隔河燃起烽火,报告强敌今晚来攻关子。

徐俯: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作者介绍】•徐俯(1075-1141),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他是黄庭坚的外甥。曾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能诗,诗风平易自然。

【说明】这首诗把春天湖边景色写得明媚可人。第三、•四句描写春江雨后水势高涨,把石桥都给淹没了,•行人只好坐船摆渡过去。景致虽小,颇见情趣。这首诗很受人传诵,甚至一想到“春雨断桥”,就联想到了徐师川的名字。

【解释】•①这句意思是:转眼之间春意已经很浓了。•②夹岸--两岸。蘸水--碰到了湖水。这句形容湖水高涨,使岸上低垂的桃花轻轻贴着水面开放。③断桥--把桥面淹没了。度--同“渡”。

严武: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马还。

【作者介绍】•严武(726-765),华州华阴(今属陕西省)人。曾任剑南节度使等职,以军功封郑国公。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曾受到他的照应。

【说明】•作者在四川任节度使期间,曾于代宗广德二年(764)率部击败内犯的吐蕃军队。这首诗,•反映了唐军将士在作战时的英精神和豪迈气概。

【解释】•①汉关--指唐军驻守的关塞。②朔云边月--北方昏暗的云层,边关寒冷的月光。这是渲染战战斗时的气氛。西山--指岷山,在今四川省西北部。③催--催促、命令。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这里指作战勇猛的唐军将领。骄虏--指吐蕃军队。•④这句说:要全歼敌军,一个也不让他们逃回去。

杨基:天平山中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作者介绍】杨基(1332-?),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定州(今四川省乐山县),生于吴县(今属江苏省)。明洪武时,做过湖广使和山西按察使。•有诗名,诗风清俊纤巧。和高启、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

【说明】•这首诗描绘了天平山中的迷人景色,诗人一路沉醉在鸟语花香中。

【解释】•①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风景秀丽,•是游览胜地。②茸茸--形容浓密。楝花--楝树的花,•春天开,淡紫色。楝村在江南山野间常见。•③徐行--慢慢走。这句说:悠闲自在地慢慢走,不知道走了多少路。

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选一首]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说明】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十二月,作者任秘书监,•奉命到淮河接件金朝使节到南宋祝贺正旦(因为1190年改光宗绍熙元年)•,在途中写了一组绝句,•沉痛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篇四
《黄鹂》

黄 鹂

语文组 隋常玉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的结构及内容,探讨文章蕴含的哲理,以及现实意义。

品味课文的精彩语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

1、 投影⑴:课题

2、 投影⑵:你认识黄鹂,了解黄鹂吗?

3、 投影⑶:你读过有关黄鹂的诗吗?

4、 投影出示关于“黄鹂”的四首古诗词。学生默读以后齐声朗读一遍。出示投影片一。

5、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还有: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宋?晏殊《破阵子》)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明?杨基《天平山中》)

4、投影⑷:现代诗人徐志摩也写有《黄鹂》一诗

很显然,形态清丽、叫声婉转的黄鹂很受古代诗词大家的青睐,它几乎约定俗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那么,黄鹂在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先生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投影片二。

5、投影⑸:学习重点

分析、揭示并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习方法及步骤

解析结构——把握整体——抓关键句段——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

整体把握文章,重点分析文章结构

对于长篇文章来说,解析结构,从整体上观照文章可以说是获取文章主旨的一把钥匙。我们先听录音朗读,并将文章的1~23段按时地变化分成四大块,然后对照投影片中表格的要求,选择文中的关键语词填空。

6、投影⑹:表格——放录音朗读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可以适当作一些点拨,填表。

7、投影⑺:

问题讨论:

课文为什么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

第四部分与前三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联系?

第四部分的语言表达什么特点?

(1)齐读第四部分,分析语言表达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情感。

(2)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排比、长短错杂的句式,拟人、对偶的修辞,恰切地表现了黄鹂在平和优美环境中自由生活的极致之美,也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在朝思暮想之后终于看到黄鹂获得理想的生活之地后难以抑制的愉悦、兴奋和激动。

[重点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 ]

以上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体描写部分。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本文就只有前面23段文字,那么,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情况和对比的结构,我们可以归结出本文怎样的主旨呢?

8、投影⑻: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启发]

(1)很显然,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渲泻了如此充沛的激情,绝不可能是仅仅为了一个鸟类,应该有其更多更深的寓意。

(2)齐读第24段和第25段的第1句。

9、投影⑼:

联系前面的描写部分思考,第五部分的议论是如何深化文章的本篇写作主旨的?

10、投影⑽: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乃至各种美好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启发]

接着再看文章最末的两句话。从这两句话是否可以推断出作者另外的寓意呢?

11、投影⑾: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归结:原来,借助黄鹂的故事,作者或许也还想演绎一条艺术创作的规律——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小结]

以上我们按照阅读的一般规律和过程,通过把握文章整体,揣摩关键句段等方法已经获得了本文寄寓的几方面的主旨。

12、投影⑿:

除了第一点,由于未曾联系到结尾语段,把握上有所局限外,其余两点概括,应该是正确的。有同学要问,一篇文章,怎么会有几个主题呢?实际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很多都是多主题、多寓意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主题多元化(板书)。

13、投影⒀:

[启发]

而且,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们刚才的分析自始至终是扣住作品本身的,几乎没有考虑联系作品之外的因素。比如就没有提及孙犁先生写作本文时的背景材料。我们把这种只重文学作品本身,基本不考虑作品之外因素的阅读,称为主观性阅读(投影),而把那种既考虑作品又特别注重作品写作背景因素的阅读叫做实证性阅读(投影)。

我们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主观性阅读,大家一定有兴趣乘胜前进,再作一次实证性阅读的旅行。请看孙犁先生写作本文的有关背景材料。

14、投影⒁:作者肖像

15、投影⒂:关于作者

16、投影⒃:《黄鹂》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60年前后,其时孙犁先生49岁。自从1956年写完小说《铁木前传》之后,他再也不写小说了。这固然与一场大病有关,但可能还有更深的时代社会政治原因。

17、投影⒄:

他在后来的《说赵树理》一文中描述那个年代赵树理的处境与心境:“政治斗争的形势,也有变化。上层建筑领域,进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来。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业业,唯恐有什么过失,引来大的灾难。”这说的更多的恰恰也是孙犁自己。

18、投影⒅:

他在《文虑》一文中说:“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环境越来越‘宽松’,人对人越来越‘宽容’,创作越来越‘自由’,周围的呼声越高,我却对写东西越来越感到困难,没有意思,甚至有些厌倦了。”

19、投影⒆:

大家联系文章的整体描写和议论再来看看,文章还应该有着怎样的寄寓呢?

交流回答:呼唤为作家等一切人才(人)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全、平和、自由的环境,以使他们充分尽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聪明才智。

稍作小结,点一点这种环境从哪里来。

20、投影⒇:

主题概括比较:

(1)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呼唤为各种美好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3)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与之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4)呼唤为人(人才)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定、平和、自由的环境。

21、投影21:

读了本文,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根据今天的阅读活动,请你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总结]

从我们以上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出,阅读是一项充满个性色彩充满创意的心智活动。不同的作品,我们自然可以获得不同的感悟,即使是同一篇作品,也同样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还可以获得不同的感悟。这就启发我们,遵循科学的阅读规律,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聚精会神地读进文章中去,思考揣摩、体味感悟,就一定会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长此以往,就定会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阅读、欣赏、创新能力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篇五
《9、黄鹂》

黄 鹂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结构及内容,探讨文章蕴含的哲理。

品味课文的精彩语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

1、 投影⑴:课题

2、投影⑵:你认识黄鹂,了解黄鹂吗?

3、投影⑶:你读过有关黄鹂的诗吗?

投影出示关于“黄鹂”的四首古诗词。学生默读以后齐声朗读一遍。出示投影片一。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还有: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宋·晏殊《破阵子》)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明·杨基《天平山中》)

4、投影⑷:现代诗人徐志摩也写有《黄鹂》一诗

很显然,形态清丽、叫声婉转的黄鹂很受古代诗词大家的青睐,它几乎约定俗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那么,黄鹂在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先生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投影片二。

5、投影⑸:学习重点

分析、揭示并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习方法及步骤

解析结构——把握整体——抓关键句段——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 整体把握文章,重点分析文章结构

对于长篇文章来说,解析结构,从整体上观照文章可以说是获取文章主旨的一把钥匙。我们先听录音朗读,并将文章的1~23段按时地变化分成四大块,然后对照投影片中表格的要求,选择文中的关键语词填空。

6、投影⑹:表格——放录音朗读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可以适当作一些点拨,填表。

7、投影⑺:

问题讨论:

课文为什么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

第四部分与前三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联系?

第四部分的语言表达什么特点?

(1)齐读第四部分,分析语言表达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情感。

(2)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排比、长短错杂的句式,拟人、对偶的修辞,恰切地表现了黄鹂在平和优美环境中自由生活的极致之美,也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在朝思暮想之后终于看到黄鹂获得理想的生活之地后难以抑制的愉悦、兴奋和激动。

[重点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 ]

以上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体描写部分。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本文就只有前面23段文字,那么,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情况和对比的结构,我们可以归结出本文怎样的主旨呢?

8、投影⑻: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启发]

(1)很显然,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渲泻了如此充沛的激情,绝不可能是仅仅为了一个鸟类,应该有其更多更深的寓意。

(2)齐读第24段和第25段的第1句。

9、投影⑼:

联系前面的描写部分思考,第五部分的议论是如何深化文章的本篇写作主旨的?

10、投影⑽: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乃至各种美好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启发]

接着再看文章最末的两句话。从这两句话是否可以推断出作者另外的寓意呢?

11、投影⑾: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归结:原来,借助黄鹂的故事,作者或许也还想演绎一条艺术创作的规律——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小结]

以上我们按照阅读的一般规律和过程,通过把握文章整体,揣摩关键句段等方法已经获得了本文寄寓的几方面的主旨。

12、投影⑿:

除了第一点,由于未曾联系到结尾语段,把握上有所局限外,其余两点概括,应该是正确的。有同学要问,一篇文章,怎么会有几个主题呢?实际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很多都是多主题、多寓意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主题多元化(板书)。

13、投影⒀:

[启发]

而且,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们刚才的分析自始至终是扣住作品本身的,几乎没有考虑联系作品之外的因素。比如就没有提及孙犁先生写作本文时的背景材料。我们把这种只重文学作品本身,基本不考虑作品之外因素的阅读,称为主观性阅读(投影),而把那种既考虑作品又特别注重作品写作背景因素的阅读叫做实证性阅读(投影)。

我们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主观性阅读,大家一定有兴趣乘胜前进,再作一次实证性

阅读的旅行。请看孙犁先生写作本文的有关背景材料。

14、投影⒁:作者肖像

15、投影⒂:关于作者

16、投影⒃:《黄鹂》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60年前后,其时孙犁先生49岁。自从1956年写完小说《铁木前传》之后,他再也不写小说了。这固然与一场大病有关,但可能还有更深的时代社会政治原因。

17、投影⒄:

他在后来的《说赵树理》一文中描述那个年代赵树理的处境与心境:“政治斗争的形势,也有变化。上层建筑领域,进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来。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业业,唯恐有什么过失,引来大的灾难。”这说的更多的恰恰也是孙犁自己。

18、投影⒅:

他在《文虑》一文中说:“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环境越来越‘宽松’,人对人越来越‘宽容’,创作越来越‘自由’,周围的呼声越高,我却对写东西越来越感到困难,没有意思,甚至有些厌倦了。”

19、投影⒆:

大家联系文章的整体描写和议论再来看看,文章还应该有着怎样的寄寓呢?

交流回答:呼唤为作家等一切人才(人)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全、平和、自由的环境,以使他们充分尽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聪明才智。

稍作小结,点一点这种环境从哪里来。

20、投影⒇:

主题概括比较:

(1)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呼唤为各种美好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3)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与之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4)呼唤为人(人才)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定、平和、自由的环境。

21、投影21:

读了本文,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根据今天的阅读活动,请你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总结]

从我们以上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出,阅读是一项充满个性色彩充满创意的心智活动。不同的作品,我们自然可以获得不同的感悟,即使是同一篇作品,也同样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还可以获得不同的感悟。这就启发我们,遵循科学的阅读规律,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聚精会神地读进文章中去,思考揣摩、体味感悟,就一定会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长此以往,就定会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阅读、欣赏、创新能力。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篇六
《《黄鹂》(教案)》

黄鹂(教案)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结构及内容,探讨文章蕴含的哲理。

品味课文的精彩语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

1、 投影⑴:课题

2、 投影⑵:你认识黄鹂,了解黄鹂吗?

3、投影⑶:你读过有关黄鹂的诗吗?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还有:

(宋·晏殊《破阵子》)

(明·杨基《天平山中》)

4、投影⑷:现代诗人徐志摩也写有《黄鹂》一诗

事物的象征。那么,黄鹂在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先生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投影片二。

5、投影⑸:学习重点

——把握整体——抓关键句段——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

整体把握文章,重点分析文章结构

我们先听录音朗读,并将文章的1~23段按时地变化分成四大块,然后对照投影片中表格的要求,选择文中的关键语词填空。

6、投影⑹:表格——放录音朗读

7、投影⑺:

问题讨论:

课文为什么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

第四部分与前三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联系?

第四部分的语言表达什么特点?

(1)齐读第四部分,分析语言表达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情感。

(2)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排比、长短错杂的句式,拟人、对偶的修辞,恰切地表现了黄鹂在平和优美环境中自由生活的极致之美,也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在朝思暮想之后终于看到黄鹂获得理想的生活之地后难以抑制的愉悦、兴奋和激动。

[重点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 ]

以上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体描写部分。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本文就只有前面23段文字,那么,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情况和对比的结构,我们可以归结出本文怎样的主旨呢

?

8、投影⑻: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启发]

(1)很显然,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渲泻了如此充沛的激情,绝不可能是仅仅为了一个鸟类,应该有其更多更深的寓意。

(2)齐读第24段和第25段的第1句。

9、投影⑼:

联系前面的描写部分思考,第五部分的议论是如何深化文章的本篇写作主旨的?

10、投影⑽: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乃至各种美好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启发]

接着再看文章最末的两句话。从这两句话是否可以推断出作者另外的寓意呢?

11、投影⑾: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归结:原来,借助黄鹂的故事,作者或许也还想演绎一条艺术创作的规律——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小结]

以上我们按照阅读的一般规律和过程,通过把握文章整体,揣摩关键句段等方法已经获得了本文寄寓的几方面的主旨。

12、投影⑿:

除了第一点,由于未曾联系到结尾语段,把握上有所局限外,其余两点概括,应该是正确的。有同学要问,一篇文章,怎么会有几个主题呢?实际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很多都是多主题、多寓意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主题多元化(板书)。

13、投影⒀:

[启发]

而且,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们刚才的分析自始至终是扣住作品本身的,几乎没有考虑联系作品之外的因素。比如就没有提及孙犁先生写作本文时的背景材料。我们把这种只重文学作品本身,基本不考虑作品之外因素的阅读,称为主观性阅读(投影),而把那种既考虑作品又特别注重作品写作背景因素的阅读叫做实证性阅读(投影)。

读的旅行。请看孙犁先生写作本文的有关背景材料。

14、投影⒁:作者肖像

15、投影⒂:关于作者

16、投影⒃:《黄鹂》写作背景:

1960年前后,其时孙犁先生49岁。自从1956年写完小说《铁木前传》之后,

他再也不写小说了。这固然与一场大病有关,但可能还有更深的时代社会政治原因。

17、投影⒄:

他在后来的《说赵树理》一文中描述那个年代赵树理的处境与心境:“政治斗争的形势,也有变化。上层建筑领域,进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来。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业业,唯恐有什么过失,引来大的灾难。”这说的更多的恰恰也是孙犁自己。

18、投影⒅:

他在《文虑》一文中说:“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环境越来越‘宽松’,人对人越来越‘宽容’,创作越来越‘自由’,周围的呼声越高,我却对写东西越来越感到困难,没有意思,甚至有些厌倦了。”

19、投影⒆:

大家联系文章的整体描写和议论再来看看,文章还应该有着怎样的寄寓呢?

(人)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全、平和、自由的环境,以

使他们充分尽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聪明才智。

20、投影⒇:

主题概括比较:

(1)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呼唤为各种美好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3)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与之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4)呼唤为人(人才)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定、平和、自由的环境。

21、投影21:

读了本文,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根据今天的阅读活动,请你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总结]

从我们以上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出,阅读是一项充满个性色彩充满创意的心智活动。不同的作品,我们自然可以获得不同的感悟,即使是同一篇作品,也同样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还可以获得不同的感悟。这就启发我们,遵循科学的阅读规律,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聚精会神地读进文章中去,思考揣摩、体味感悟,就一定会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长此以往,就定会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阅读、欣赏、创新能力。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篇七
《四川省成都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2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4页,第II卷(非选择 题)5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 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炮.烙/鞭炮. 恫.吓/胴.体 审.视/不省.人事

B. 熨.斗/熨.贴 刍.议/胡诌. 横亘./耿.耿.于怀

C. 哽咽./咽.气 糟粕./停泊. 倏.忽/毁家纾.难

D. 夹.道/夹.杂 溯.源./朔.风 盥.洗/鳏.寡孤独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掣肘

B. 荫蔽

C. 惠赠

D. 布署 一柱擎天 民生凋弊 拾人牙慧 按部就班 额手称庆 真知卓见 高潮迭起 融会贯通 闲情逸致 既往不咎 所向披靡 浮想联翩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民营企业家呼吁社会各界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并表

示作 为人大代表,自己必将鼎.力.相.助.。

B. “微博”对语言组织编求都不高,因而得以快速流行,原来的博客 用户也纷纷改弦更张。 ....

C. 在2Ol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师.出.无.名.的农民歌手朱之文以一曲《我要回 家》感动了不少观众,迅速成为又一“草根”明星。

D. 初涉赌博,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甚至置父母、 儿女于不顾,乃至深陷囹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某些文化名城的新城区建设搞得如火如荼,与之相比,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 老街区却显得颓败、冷清,仿佛成了城市建设的弃儿。

B. 成都教师胡忠、谢晓君夫妇荣获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称号,他们献身偏 远地区教育事业的事迹,让人们又一次领略了大爱无私的精神洗礼。

C. 这项治理风沙灾害的新技术,在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相继投入使 用,治沙效果明显,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D. 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成都为创建全国一流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及经 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将有大的调整,市民将过上更有“科技含量”的现代生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灰霾:缠绕城市的梦魇

①近年来,我们早上出门时,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天气:建筑、道路罩上了一层灰色的 薄纱,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人们呼吸起来带着丝丝的不顺畅。这就是缠绕在我们城市身 边的梦魇——灰霾。 ②灰霾也叫霾。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 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O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雾与霾都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但它 们也存在着不同。从感官上看,如果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颜色发白的就是雾。如果没有 湿润的感觉,颜色带点灰黄的就是霾。从内核来看,雾是由水滴构成的,靠近地面则为 雾,悬浮起来就叫云。而形成霾的主要是气溶胶粒子,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数百种大 气颗

粒物。

③当今的霾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成为了灰霾的主要 成分。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气溶胶 细粒子,这种细粒子的直径小于2. 5微米,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④现在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还与静风现象越来越多有关。如今城市里大楼越建越 高、房子越盖越密,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低层大气压中静风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大 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造成高浓度污染。

⑤灰霾的危害不可小视。灰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含大量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其对人体刺激性极大。

⑥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 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 上,容易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近10年来,北 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无关。

⑦要减缓灰霾现象,最根本的是要减少排放,特别是减少机动车的排放,以减少大气 中颗粒物的形成。为加强机动车的排放控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 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时要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并积极发展新 能源汽车。

⑧其次,城市灰霾的治理,不能只靠一个城市的孤立行动,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 控。由于我国正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大,卫星城越来越多,并形成城 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 灰霾,而各个区域的灰霾还呈现出渐渐融合的趋势。比如,以前香港的空气是不错的,但 是现在广州、深圳、珠海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香港也受到 了影响。

⑨此外,动态的调控方法也是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灰霾应对措施。比如说,如果大 气扩散空间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的话,政府可以允许工厂按标准排放。但如果某一时段 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浓度高,则一定要严格减排。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气象 预报明天扩散空间小、污染物浓度高,你就别开车,坐公交。假若每个城市市民都有这个 责

任感,也能大大减轻环境的压力,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5. 根据文意,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霾是大量均匀地浮游在空中的极细微的干尘粒,它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km0

B. 霾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气溶胶粒子、灰尘粒子等在内数百种大气颗 粒物。

C. 霾的形成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同生产生活中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密切 相关。

D. 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是近年来人们罹患肺癌的罪魁 祸首。

6.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那 些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对人体伤害极大。

B. 城市里的静风现象使得大气污染物难以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 积累,这是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

C. 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排放,可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特别 是二次气溶胶细粒子)的形成,以达到减缓灰霾现象的目的。

D. 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能在周围城市间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 灰霾,所以治理城市灰霾,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

7.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雾是由水滴构成的,所以雾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像霾那样危害人们的身体, 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B. 在高层建筑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域,执行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既能缓解交通 压力,也可减轻环境压力。

C. 遇到严重的灰霾天气,人们应少外出活动,在室内多开窗换气,以减少患上 支气管炎等病的可能。

D. 工业生产与灰霾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要使灰霾治理有效,政府应要求工 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纥石烈良弼,本名娄室。年十七,补尚书省令史。簿书过目,辄得其隐奥。天德初, 纳合椿年为参知政事,荐良弼才出己右,用是为刑部尚书。丁父忧,以本官起复。海陵尝 曰:“左丞相张浩练达事务,而颇不卖。刑部尚书娄室言行端正,无所阿谄。”因谓椿年曰:“卿.

可谓举能矣。常人多嫉胜己者,卿举胜于己者,贤于人远矣。”不逾年,转左丞。 海陵伐.

宋,良弼谏不听。既而诸军往往道亡北归。海陵死,世宗召拜尚书右丞。世宗谓良 弼曰:

当尽言。”良弼顿首谢。

初,山东两路猛安、谋克②与百姓杂居,诏良弼度宜易置,使与百姓异聚,与民田互 相犬牙者,皆以官田对易之,自是无复争诉。左丞完颜守道奏:“近都两猛安,父子兄弟 往.

往析居,其命得之地不能赡,日益困乏。”上以问宰臣,良弼对曰:“必欲父兄聚居,宜 以所分之地与土民相换易。虽暂扰,然经久甚便。”上竞从良弼议。他日,上问曰:“朕观 前.

史,有在卡位而存心国家,直言为民者。今无其人,何也?”良弼曰:“今岂无其人哉。 盖以直道而行,反被谤毁,祸及其身,是以不为也。”上问宰臣曰:“尧有九年之水,汤有 七年之旱,而民不病饥。今一二岁不登,而人民乏食,何也?

少,故一遇凶岁而民已病矣。”上深然之,于是命有司惩戒荒纵不务生业者。 .

大定十七年,以疾辞相位,不许。十八年,表乞致仕归田里,上遣使慰谕之曰:“卿 比以疾在告,朕甚忧之。待疾少间,速令朕知之。”良弼奏曰:“臣去乡岁久,亲识多已亡 没,.

乡土之恋,诚不能忘。臣窃惟自来人臣受知人主,无逾臣者,臣虽粉骨碎身无以图 报。若使一还乡社,得见亲旧,则死无恨矣。”上从之。良弼乃致仕归。是岁,薨。年六十。 良弼性聪敏忠正,善断决,言论器识出人意表。虽起寒素,致位宰相,朝夕惕惕尽心 于国,谋虑深远。居位几二十年,以成太平之功,号贤相焉。

[注释]①正隆:海陵王完颜亮的年号。②猛安、谋克: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猛安 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节选自《金史•纥石烈良弼传》有删改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荐良弼才出己右 .右:居于„„上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篇八
《2012年成都市高三三诊语文与解析》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篇九
《2014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古诗部分)》

2014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古诗部分)

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用卷

古典诗词鉴赏(二)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梅有感

刘因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②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注:①刘因:元初诗人,元世祖称之为“不召之臣”,此诗写于元灭南宋之时。②西湖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古人称像林逋这样的有德才而隐居的不仕者为处士。

(1)“此心元不为梅花”一句,作者说他心里挂念的不是梅花,那么他挂念的是什么? 答:

(2)请指出诗中运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宿浚仪公湖亭

(元)杨载

两两三三白鸟飞,背人斜去落渔矶。

雨余不遣浓云散,犹向山前拥翠微。

(1) 诗中的“斜”与“拥”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2)本诗在抒发情感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指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夜

月落江天黑,长风正怒号。

灵鸡寒失次,别雁瞑呼曹。

击柝征人起,鸣鸡征妇劳。

所思千里隔,十二碧峰高。

(1)诗中展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答: 。

(2)本诗的结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 。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扬州逢李十二衍

(明朝)袁凯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1)诗歌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答: 。

(2)本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 居

(明)刘球

水抱孤村远,山通一径斜。

不知深树里,还住几人家。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2)这首诗在写景上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出 郊

(明)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1)说说“点破秧针绿”中“点破”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 。

(2)诗歌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居庸叠翠

陈孚(元)

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渡苔石裂。

嵯岈枯木无碧柯,六月不阴飘急雪。

塞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风吹草低山月小。

(1)颈联和尾联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 。

(2)请赏析诗中运用的两种表现手法。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1)请简要分析“茸茸”“树树”的作用。

答: 。

(2)本诗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山行图,作者是如何描绘这幅图的?

答: 。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 风 行

[明] 刘基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1)诗中描写边关恶劣天气,起到什么作用?

答: 。

(2) 诗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铁石犹存死后心”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2)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家园早梅盛放时寄迹武塘赋以怀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注]诗歌用于夏完淳故乡为清兵所占,夏完淳在江南组织抗清义军之时。

(1)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思路。

答:

(2)前人评价诗除表层意思之外,还有深层的含义,请对“雪掩寒山径不开”一句加以分析。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 花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兴誉为咏梅佳作。

(1)颈联写了竹和苔,有什么作用?请作简析。

答:

(2)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梅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 书

[明]于谦

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篇十
《基础知识九 诗歌鉴赏用》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天平山中杨基 天平山中杨基阅读答案 天平山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杨基的是天平山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杨基的是天平山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454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