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忆江南的作者

忆江南的作者

2016-01-19 09:39: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忆江南的作者篇一《忆江南全文和作者简介》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忆江南的作者》,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忆江南的作者篇一
《忆江南全文和作者简介》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当年白居易去长安,贺知章听说有个人叫白居易,就说:“在长安,想白居可不易!”

后来贺知章看到了白居易的诗文,叹服道:“有如此才华,白居也易!”

白居易的小故事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父白锽以文章传名于世。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个月,就能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十几岁时在家乡已很有名气。

大概在他十五六岁

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顾况是长安的一位名士,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白居易虽然诗才过人,但由于没有诗作传播在外,父亲又只是一个州县小吏,所以在长安只算一个无名小卒。白居易也早已听说顾况的大名,于是使拿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谒顾况。

顾况的门人把白居易领入府中,他呈上自己的诗作。顾况一见白居易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接过诗集一看署名“白居易”,便取笑说:

“长安的什么东西都贵,想居住在长安可是不容易哟!” 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但一言不发。

顾况掀开诗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于是又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

从此,白居易便名噪京师。尤其他那首被顾况赞叹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是千古传诵,全诗是这样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诗中的名句,诗句通俗浅显,但含蕴极为深刻,给全诗增添了活力,使之如古原春草一样,生命不衰,成为千古绝唱。

忆江南的作者篇二
《忆江南诗意》

忆江南诗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晨光照映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烈火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怎能叫人不怀恋江南。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作者】

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

忆江南的作者篇三
《忆江南》

忆江南的作者篇四
《忆江南》

忆江南的作者篇五
《忆江南赏析》

动画介绍: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源流

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忆江南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本调遂改名为《忆江南》。《金奁集》入"南吕宫"。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本调二十七字。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为平起平韵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调三、四两句,其句法全与平起七言诗中之颔联无异;是以作者多用对偶,以求工整,历来词家,正多其例也。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

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

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

今译 :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忆江南的作者篇六
《忆江南》

《忆江南》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两首》中的一首,为诗人白居易回忆江南景物之名作,艺术上很有特色。语言瑰丽、情景交融。 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

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谙”“塞”、“笠”、“蓑”、四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二)能力训练点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二)疑点

1、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作者为什么“忆江南”?

3、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解决办法

1、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读、多想。

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或一两首歌来描绘。

学生可能会回答:

词语类: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诗词类:《咏柳》(贺知章的七言绝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晓》(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江南春》(杜牧的七言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歌曲类:《嘀哩嘀哩》(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忆江南》。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这首词,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你对词又有多少了解?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维情感,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忆江南》《渔歌子》《卜算子》等等都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二、整体感知:

1.俗话说,艺术都是相通的,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着朗诵,放松下来,在脑子里勾画出这幅江南美景图。(播放配乐词朗诵)

2.这么美的词,大家伴着音乐齐读一遍,注意“谙”的读音。(播放背景乐)

3.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读完课文,能说说你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吗? 教师解答:我们之前有说过“忆江南”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这里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67岁的他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或许这正是作者选这个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好,现在带着这些理解,自由朗读全词,借助注释,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词的意思,边读边思考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是在“忆”江南? “谙”,熟悉。一切那么熟悉,白居易仅在杭州为官时,修白沙堤,与百姓交朋友,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人民扶老携幼,提酒壶洒泪送别。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过的,体验过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白居易眼中的江南好在哪里。

2、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 a:江南“好”在“江花”。(读“日出江花红胜火”)你看,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红火红的,胜过了燃烧的火焰。(多媒体展示这一画面。)

b:江南“好”在“江水”。出示“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多媒体展示这一画面。)

c:江南“好”在“红日”。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花朵更耀人眼目,江水也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一切看起来熠熠生辉充满希望。

d:正由于江南好,所以作者才发出“能不忆江南?”的感叹。这是因为作者曾经生活在江南,亲身体验过江南之美,对江南风光的迷恋,使他久久不忘江南。“能不忆江南”一句从侧面烘托出了“江南好”。

三、总结全文

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作者悲伤,感怀,深情,然而,他又十分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因此,他在阔别了江南12年之后仍然在忆江南,江南好--(齐诵全文)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四、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忆江南》。继续赏读白居易的其他两首《忆江南》。

2. 预习下一首词《渔歌子》

3.课外收集有关描写山水风光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字面上的含义为江的南面。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南方水乡。有着“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美誉的南京自然是江南的代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确是江南独具特色的城市。

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江南忆,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其次忆吴宫。

山寺月中寻桂子, 吴酒一杯春竹叶,

郡亭枕上看潮头。 吴娃双舞醉芙蓉。

何日更重游? 早晚复相逢?

【板书设计】

忆江南的作者篇七
《《忆江南》》

忆江南的作者篇八
《忆江南》

忆江南的作者篇九
《忆江南》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忆江南的作者》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忆江南 忆江南的诗意 忆江南的作者是谁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忆江南的作者”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忆江南的作者"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514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