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

2016-01-20 09:46:5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篇一《梦见和你在一起》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梦见和总统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篇一
《梦见和你在一起》

梦见和你在一起

我和你才分别两天,昨晚我又梦见了你。梦见和你在一起;梦见和你侃侃而谈,梦见和你又说又笑,梦见和你牵手漫步,漫步在鲜花盛开的僻静小路,小路上的小鸟在枝头欢歌,小路旁的小溪流也在偷笑。我揽着你的纤纤细腰,用我温暖的手紧紧攥着你的纤纤细手,就这样相依相偎、慢慢边走边交流,就这样一直走着----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篇二
《自由》

自由

全文目录

一、自由的本质

二、自由的特性

三、自由的真谛

一、自由的本质 页首

神是创造者,而在被造界中间,唯独人具有被造的创造性;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而被造的,所以神生命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成为我们里面所有一切的根源,神里面所有的一切就成为我们形象样式的样本。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怎样探讨自由这个大的题目呢?神是自主的,所以人才有自由,这样说来,人的自由是神的自主的一个影子、一个表彰。在我们生命里面,我们有自由,而这个自由这么伟大、这么深入、这么超越,以至于连康德都不敢随便谈论自由。

康德认为一般人对自由的了解,其实是非常糊涂、非常鲁莽、自以为是的了解。康德把自由、上帝与不朽这三件事放在那个本质界(Ding An Sich)的范围里面,不把自由放在现象界,而是放在本体界(the noumenal world)那是纯理性的范围所不能构到的地方。在本体界只有三样,那就是"上帝、不朽、自由"。自由是本体界的东西,所以这不是人的纯理性有办法去探讨去明白的事情。如果连大哲学家康德都把自由看得这么深入,这么超越的话,我不知道今天这么多的人,口里讲着自由,他们到底对自由了解多少?

纽约有个自由女神像,这女神像是法国一个小自由女神像的放大,然后从法国送到美国去,就竖立在纽约港口的一个小岛上。这个自由女神像的构想,曾经透过艺术表彰出来,法国有一个大美术家叫Delacroix,他曾画一幅画,描写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有位女神正在向前走,引导整个革命的动向,那些士兵为争取自由,即使流血、牺牲、受伤、死亡,都不惧怕也不退缩。那个自由女神向前冲,把整个人类带到更自由的地步。那时法国正产生一种叫"自由思想者"(Free thinker)的运动,而那时代的这些自由思想家都站在一个反信仰、反宗教的立场来讨论自由。所以盼望基督徒谈自由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尊重自由,一方面要真正明白圣经中所说的自由是什么,一方面我们要很严肃,不随便藉自由之名而犯罪。罗曼罗兰曾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自由!自由!不自由母宁死!"如果没有自由宁可死,但是当他年老断气以前却说:"自由!自由!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所以我们今天不是从自由思想者(Free thinker)的架构里面讨论自由,我们是从神的道来看什么叫自由。回到"自由的本质"与"自由与神自主之间的关系"来说。人是按着上帝的形象造的,因为神是自主的上帝,所以他创造了一个有他形象的人,使人也有自主性。上帝说:"我是主"!上帝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因他是真理的自显,也是真理的自体,这位有位格的真理本体的自启,就使我们明白他是谁。(The self-manifestation, self-revelation of the subjectivity of personal truth, God Himself, introduces and reveals Himself to man. That is the reas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man's knowing who God is.)

上帝说:"我是主"!因为他是主,所以他能说他是主,他讲的话与他的本质是一样的。神的启示和神的本体中间根本没有距离,否则的话,神是说谎者,吹牛者。神是真理的本体,所以神的自启就把他自己的事实和他自己实体的本质讲出来,所以神说:"我是主"。而人像上帝,因有他的形象和样式,但人若像神那样说"我是主",便是与上帝主权冲突的开始。当上帝决定按照自己形象造人的时候,已经把造物界与被造界之间的这一个危机放在那里了。换句话说,神做了一个很冒险的行动,他创造了那些也要做主的人,懂吗?如果你不懂,等你有了孩子以后,当你发现:岂有此理!小子怎么可以反老子!那时候你就会懂了。当神决定创造一个有自由的人的时候,他真是冒很大的险,当然,这是用人的名词讲的,其实圣经并没有这句话。

上帝说:"我是主",而人像上帝,所以人最多只能说:"我像主",不能说:"我是主"。当我像主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自由形象而不是自由的本体,我们有真理的追求,但我们不是真理的本体;我们有良善的向往,但不是良善的本体;我们有圣洁的目标,但不是圣洁的本体。这是在别的宗教没有办法谈也没办法明白的,只有在基督教的道理之中才可以看见这种关系,今天许多非基督徒根本没有摸到什么是基督教,就随便攻击基督教,而更可怕的是连基督徒自己也不明白基督教是什么,随便见证。

我应当像主,但我不是主;因为我像主,所以,我像神的自主一样有某一些的自由,但这自由和神的自由是不一样的,因为在受造与创造者之间有一个本质上的差异(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reature and the creator)。因着我与神之间本质上的差异,所以我不能站在神的地位,如同神一样讲话,因为那是冒犯、那是亵渎、那也是堕落。"像上帝"是伟大的一句话,也是很危险的一句话,"我要像上帝"这句话应当是人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柏拉图说:"人生最高的目标就是要像上帝。"这是普遍启示当中,哲学家、思想家所说最伟大的一句有关人生目标的话,那是向至高者的向往。我们一切追求、奋斗的意志以及我们所有的牺牲,其总目标,就是"像上帝"。柏拉图不是基督徒却能讲出这句话来,真是很难得。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像上帝"也变成撒但堕落的原因,从圣经来看,撒但堕落的起点就是在于他说:"我要与至高者同等"。这岂不是非常矛盾吗?其实,神要我们像他,这个"像"是在神安排的旨意里,本质相异之中的像,而不是跳到神位置的那个像。"像"不等于"是",这两者之间有本质性的差异,本质的差异是个绝对存在而不可忽略的事情,据此我们才能正统的思考一切有关于人性里隐藏的丰盛。人的自由与神的自由既然有本质上的差异,那么人的自由到底是怎样的自由?人很自由吗?是的,人比万物都自由,人藉着理性可以超越他在肉身里的物质限制,而去思想许许多多超越肉体限制的事情,这是思想的自由。人藉想象可以超越那现实界的世界,去架构一个很奇妙的、很特别的世界,在其中享受想象界的自由。我小时候很遗憾没有一种自由,就是没有作梦的自由。如果我们有作梦的自由,我们的生命就有三分之一很好过了,今天晚上作梦梦见自己当总统,明天晚上梦见自己当太空人……。但是我们连作梦的自由都没有,明明想要作好梦,却梦见被老虎追。到底人有没有自由?我们醒起来的时候,藉着想象,藉着理性,藉着诗意的表达、哲学的思考、文学的描写、实际的运用,我们可以很自由的发挥里面还没有达到的东西,但这不能带到梦中去,这是一种白日梦。

我们不太自由,但也很自由。上帝造人连身体体态的结构、重心的安排、人行走的姿

态、手脚的发挥……等,其自由的地步,是没有任何别的动物可以相比的。单单研究人体这个艺术、人体的可能性,你就可以写几百本几千本书,从建筑学一直到芭蕾舞,从马戏团一直到弹钢琴,我们里面的可能性、潜在能,我们自由发挥的可能性是多么高,连我们的性生活都比任何动物自由,因神造了一个特别的体态,非常特别的功能在我们里面,我们要感谢上帝把人造成一个这么自由的活物。人在肉身中间受物理的限制,人在肉体中间受地区的限制,人在时间中间受历史的限制,人有许多许多的限制是无可否认的,但在肉身中间有这些限制的人,仍然可以享受超过物理界、自然界里面所有动物所有的限制,来自由自在地发挥许多人性里面潜在的东西,这是神的恩典。但是,我们的自由却不是绝对的;那么,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和放纵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以下就来思考自由的几个性质:

二、自由的特性 页首

第一、自由的限制性--为什么叫自由的限制性呢?因为自由的本身一定要保存自己自由的本质,而它的本质中间不能与非自由的其他东西混杂,这叫作自由的限制性。当火车在轨道上跑的时候,它可以尽量发挥它机器的功能,它可以自由自在的快慢,但是它不能有越过轨道的自由,越过轨道的自由就是违背自由的自由、就是危害自由的自由、就是结束自由的自由,那不是自由,那是自杀,自杀的人都用了自由,因为没有人杀他,但当他杀完了自己以后,他的自由就跟他的自杀同归于尽了,因为他已经没有不自杀的自由了,这叫自由的限制性。

有人说自由就是无拘无束,不应该有所限制,如果自由是毫无限制,那叫野蛮、放纵、糊涂,那不是自由,那是没有方向的乱来。自由是有限制的,因为自由到了某一个阶段就与责任发生关系,所以自由就在责任里面找到了它的限制。圣经从来没有随便剥夺人的自由,神也不随便轻看人间的主义,但是神也很清楚的给自由画了一个界限、一个篱芭,让你走到那边的时候,发现自己不过是人。我们是人,表示我们比万物都高超,"我们不过是人"则表示人上有神;当我们真正体会到自己不过是人时,我们便在神与物之间,在天与地之间,找到我们的本位,也欣赏我们的本位;而这个本位有向上看和向下看的两个方面。

当我向下看,看见原来我在万物之上,感谢主!我是人。当我向上看,看见我要向神负责,原来我不过是人。如果你不懂向下看,只是向上看,可能产生一个错误的、堕落以后的误解,那叫作自卑感、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如果你不懂向上看,只懂向下看,由于堕落以后的罪性,你可能产生一个自高感,或叫自傲情结(superiority complex);无论自高或自卑,从你原位中间出去,在神的眼光看,都叫作堕落。堕落不一定是向下,堕落也可以向上,当你夜郎自大,不与神相比,你可能会把自己当作上帝;当你没有正统的真理来启示你当怎样相比,你也可能把自己当作万物中间一个非常卑微的虫一样,这样就变成自卑、自暴自弃。在正确的人论中你能真正明白你是谁,当你与神与物相比,有神的真理引导你,你发现你不过是人,但你却在万物之上,你向神负责,却靠神管理万物,你找到你自由的界限,你也找到你自由的享受。你是自由的,不过你的自由是有限制的。

第二、自由的矛盾性--当你用了自由以后,你就在自由的中间侵犯了你自己的自由,

在自由的中间你就减少了你的自由。现在有两个女孩子,都可能成为你的未婚妻,成为你未来的家庭主妇、你终身的伴侣、你美丽可爱的太太,其中一个很聪明,鼻子却塌了点;另外一个很漂亮,美若天仙,头脑却差一点。你祷告了好久,一直没有答案,你等圣灵来感动,你似乎总是对漂亮的比较有感动,怎么办呢?当你还在彷徨、未决定的时候,你还很自由,却是很痛苦的自由,你盼望把这个人的鼻子换过去,或那个人的头脑换过来就好了。在这个很难作决定的自由选择中间,你是在限制中间、在矛盾中间有自由的,而你的自由就面对了矛盾。自由是很奥妙的东西,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想过这些东西,只是没有把它整理出来。一旦你决定了选择这个鼻子短一点的,除非她说:"我不要",否则你就马上失去了自由,所以为了保有你的自由,最好她拒绝你;那些被拒绝的不要伤心,因为感谢主!这样你还有自由。如果她说:"是啊!我早就等你了,我已经等你很久了,我清楚知道是主引导你来的。"而这个引导就把你和她拉在一起,这时你的自由就结束了。你若再去看看那个美若天仙的,你越看越不自由,因为你已经自由过了,自由过了就不再自由了,这叫作自由的矛盾性。

第三、自由的相对性--为什么自由是相对的呢?因为自由有一天要在神面前受审判,所以自由就不能够逃避神的作为和神最后的权威,所以你的自由不是绝对的,你的自由是相对的,俄国名小说家Dostoevski在"The Brothers Karamazov"(卡拉马助夫兄弟们)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话说:"如果没有上帝,我什么事情都可以做!"这句话表达了一个怒吼,发挥了人里面的野性,这是人犯罪以后拒绝交帐、拒绝负责的一个挣扎。"如果没有上帝,我什么都可以做!如果没有上帝,我就更自由了!"你不要在"如果"里面自狂、自呆、自醉。你不要在"如果"里面自己欺骗自己,说什么:"如果我从前没有跟她结婚……"、"如果没有上帝"……等,上帝不会因为"如果"就不见了!上帝不是因为人推敲他存在才存在,也不是因为人证明他存在才存在;神的存在不是人证明的结果,神的存在是人能证明的原因;神的存在不是人信的结果,神的存在是人能信的基础,神不会因你信他才存在,也不会因你信他就更存在;神也不会因你不信他就不存在,你的变化不能影响他的不变,而他的不变要审判你的变化。照样那永恒的神,他绝对的主权要审判这相对的自由,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一天都要显明在他面前,所以传道书十一章九节告诉我们:"少年人哪!……行你心所愿的,看你眼所爱看的。"这表示神尊重你的自由,最后的总意就是要你敬畏耶和华,因为你为你所做的一切最后都要站在他面前受审问,这表示自由的相对性。

John Stott提到一件事情,起先我吓了一跳,后来我深深思想,觉得有道理,他说:"连上帝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如果连上帝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那到底有没有绝对的自由?他说:"神也不能犯罪。"所以他没有犯罪的自由。那么神的自由是绝对或非绝对的?我不用他那句话,我很尊重他的神学思想,我很尊重他为信仰所作的争战,以及对神的道所作的发挥。但我一定要很严肃的把自己的信仰交待清楚。John Stott说神的自由也不绝对,而在我自己的思想里,我认为神的自由是绝对的,而他在自由的中间也懂得怎样把他的自由和他的本性作了一个绝对的调和;所以神的自由没有违背他的义、爱、圣、善,这些伟大的神性本质,神的自由在神的圣洁里面受圣洁的限制,神的自由在他公义的里面受公义的限制,神的自由在他良善的里面受良善的限制,神的自由在他爱的里面受爱的限制,神如此把自由降服在自己其他的本性里面,这个调和还是神自由的自由,是他绝对的自由,这样人的自由就与神的自由不一样。人的自由是相对的,神的自由是绝对的。

第四、自由的危机性--自由如果没有被真理约束,就变成一个极大的破坏行动,自由同其他所有人性中最高的神形象里的本质,都是含有危机性的。神把创造性放在我们里面,但我们的创造性含有危机;神把自主性放在我们里面,但我们的自主性含有危机;神把理性

放在我们里面,但我们的理性中含有危机;依此类推,所有神形象中人潜在的某些本质都含有危机。当一个人误用自由的时候,他就在自由中成为抵挡神的、与真理隔绝的人,成为放弃长子名份,走到堕落地步的人,所以自由是危机的。为这缘故,我们要很深刻的思想什么叫自由。

康德说:"自由就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吗?"(Is it true? Freedom means: I want to do everything and I can do it?)如果我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如果这就叫做自由,康德说,这种思想就太肤浅了,所以他反过来讲了一句很伟大的话,康德说:"自由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不是自由,乃是野蛮鲁莽,放纵情欲,就如:我要烧国旗就烧国旗,要锯旗竿就锯旗竿,要打你就打你,要杀你就杀你,这一类行为,并不是自由,而是无法无天,是乱来。但是,当你发现你生活中有什么事情你做错了,你说:"我不做了,我不要再做了!"而你果真就能不做了,那才是真正的自由。很微妙,许多自由原先都是在中性的选择中间,可是等到你做了,却发现并非中性的时候,你便没有办法放下,那便是损害自由的自由,不是真正建立自由的自由。你应当懂得分辨那似乎是自由的假自由,和那带到真自由的不大自由,二者之间的分别是什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如果肆无忌惮的吃了一碗又一碗,越吃越多,结果呢?裤带一格一格的往外松,最后连裤带都不要了,难道这就自由了?裤带是自由受限制的记号。你不要受这限制,结果变成大胖子,走路就不自由了,这叫做自由的不自由。你吃得太自由,走路就不自由,为了生活很自由,吃的就不要太自由。康德说,自由不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这就是不受捆绑的自由,不受那些因错误的自由所产生的结果所捆绑,才是真自由,很奇妙。现在很多青年所要的自由,是他将来没有办法挣脱的捆绑,所以他们所说的自由是表面的自由,其实质却是捆绑,那不是真自由。而真自由可能产生反面的果效,表面好像是限制,其实质却是真正的释放。抽烟的时候你很自由,但要戒烟的时候就很难,那就不是真自由;吸毒的时候你很自由,开始抽大麻的时候你很自由,但是当你要丢掉它的时候,它却不让你丢掉,你才知道那不是真自由。凡是你很难挣脱的、损坏你的、玩弄你的那些恶习,起初给你十分自由自在的快乐,那都是假的,在这方面,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耶稣基督论到自由的时候,先把这世界的现象用一句很特别的话讲出来--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这是用真理来谈自由与不自由的问题,耶稣以"实实在在的"这句从真实者、真理者的本体所讲出来的话,对自由作一个很清楚的交待:"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人总以为当他正在犯罪的时候,就在运用他自由,而耶稣基督说,当人犯罪的时刻正是他结束自由的时刻,正是他把自己放在奴役之下的时刻(The time you are enslaving yourself)。

三、自由的真谛 页首

第一样,自由与意志有关,所以自由变成意志的一个动向,也是意志的一个本能的表达。但是,当意志没有被任何力量控制的时候,这个意志就不能保证它的动向都是自由的,这样,那一个控制意志的力量,可能成为意志的拦阻,也可能成为意志自由的一个保障、保证。关于这点,改教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和改教家,这两者便产生了一个很正面的无可避免的冲突。Erasmus这个与马丁路德同时代的人文学者,写过一篇文章叫自由意志,当他写完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篇三
《自由》

首页 IN词 图片 任务 锐人物 WE公益 积分换礼 百科分类 全球最大中文百科词条 图片 自由开放分类:人权哲学哲学术语文化民主词语编辑词条分享新知社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移动说客 网易微博 开心001 天涯 MSN 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自由既有为所欲为的权力又有不损害他人责任义务。英译为:freedom;liberty;latitude。纠错 编辑摘要目录1 概述 2 基本概念 3 释义 4 自由渊源 5 关于自由的诗歌 1 概述 2 基本概念 3 释义 4 自由渊源 5 关于自由的诗歌 6 对自由的阐述 7 名言 自由 - 概述自由的背后是自律,除了自律外自由还要接受他律,他律就是外在的道德和法律规则的约束。自由因此为所欲为的权力只是自由的一部分,很多人一谈到自由就误解成为所欲为,那就以偏概全了;自律和他律是自由的另一部分,两者合在一起才是完整自由。自由的概念多么象太极,一面是为所欲为阳,一面是自律和他律的阴,阴阳结合,相互转化和制约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与平等是对立统一的。自由和平等的统一性表现在:自由增加,平等也会增加,自由减少,平等也会减少;或者平等增加,自由也会增加,平等减少,自由也会减少,即自由与平等正相关。自由与平等对立性表现在:自由与平等负相关。自由 - 基本概念对一个社会的个体人而言,自由是指他(她)希望、要求、争取的生存空间和实现个人意志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及传统的等外部条件,同时也包括个人体质、欲望、财富、世界观价值观及理想观的表达欲望等个人因素和内在因素。自由是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由于存在自然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局限性,这种取向有时是盲目的,甚至是非理性的。自由还是一个非常具有时限性和相对性的概念,因此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体对自由的看法是不同的。从意识形态来讲,自由分为感性的自由和理性的自由,理性的选择和感性的选择往往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可以说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人们更看重感性意义上的自由,而感性的自由更容易和外部世界发生冲突。而理性意义上的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尊重,是人类个体、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走向文明和发展的必然的先决条件。所谓自由,不应该想要寻求谁的施舍,即使被束缚,只要心不被压制,对于自己而言随

时都可称之为自由。自由是:有占有、支配他有和(或)无的多少。自由 - 释义自由1.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北史·尒朱世隆传》:“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 唐刘商 《胡笳十八拍》之七:“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2.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3.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的翻译在晚清开始使用,据熊月之研究,1900年《万国公报》从第136册起连载斯宾寒尔《自由篇)) , 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了约翰·穆勒(John S. Mill)的on Liberty,定名《群己权界论》,同年,马君武将此书翻译定名《自由原理》出版,把西方的自由思想比较完整地介绍到了中国。 各类定义人们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对自由的定义却是如此混乱,以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释,甚至无法沟通。这里我自不量力,尝试着把各种自由的认识进行整理,探索自由的真意。自由 - 自由渊源自由女神中国古代早由庄子的《逍遥游》等名篇为“自由”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汉书?五行志》中就有“自由”一词;汉朝郑玄《周礼》注有“去止不敢自由”之说。到宋朝时,“自由”已成为流行俗语。然而,中国长期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广大人民是少有自由的,中国历史上还不象古希腊、古罗马那样出现过“自由民”阶级。在古拉丁语中,“自由”( Liberta )一词的含义是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自由”与“解放”同义。英语中的 Liberty 即源自拉丁文,出现于14世纪。而 Freedom 则在12世纪之前就已形成,同样包含着不受任何羁束地自然生活和获得解放等意思。在西方,最初意义上的自由,主要是指自主、自立、摆脱强制,意味着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和人格上的独立。在心理学上,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这种决定当然是有条件的,是受到自己本身的能力、掌握的信息、外界环境的制约等限制。但是人的意识可以自己按照各种条件的约束,自主的选择如何行为。如果这种选择是发自内心的选

择,就可以说是自由了。如果是受到了外界的强制和干涉,就是不自由了。这就是佛法所说的:“你自己求的,你想要的别人不愿干涉。”这个自由的准确称呼是自由意识,这是人的基本权利。自由意识下,无论自由意识会带来什么后果,人都会自愿承担,这就是人的如意选择和尊严。无论基于什么目地,对自由意识的干涉都是违反人的本性的邪恶行为。从社会学说,自由是不要侵害别人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为。对于与他人无关的事情,是人自己的事情,那么人有权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与他人发生关系的事情,就必须服从不侵害的原则。否则,这个行为必然受到反击,至少是思想上的厌恶和不满。没有侵害他人的行为就是善行,就是自由的行为,而侵害他人的行为就是恶行,就是不自由的行为。正常的社会是鼓励善行,惩罚恶行的,并通过赏罚归正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相互侵害的发生,保护人们行善的自由。从法律讲,自由就是不违法。然而实际上更复杂,因为法律有善法和恶法之分,善法是符合社会学的要求,限制侵害他人的行为的。而恶法是限制人们的行为,规定只有按照其规定的行为才是允许的。因此,在实行善法的地方,社会学的自由和法律的自由是基本一致的。而实行恶法的地方,法律是限制自由的行恶的工具了。从政治方面看,自由是人们有权选择自己赞同的执政者,也有权不选择自己不赞同的执政者。就像《道德经》说的,执政者是要“以百姓心为心”,完全按照百姓的意愿管理国家。如果执政者不能做的时候,百姓有权更换,选择能够真正“以百姓心为心”的领导者。现代民主制度的本质就是保护人们的政治自由,尊重人们的自由意识,维护人们行善的自由,并制止侵害他人的恶行。萨特说,人是生而要受自由之苦。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是一种不“自由”,因为人无法逃避选择的宿命。人是社会的动物,因而人无可逃避地会去选择了解,选择去爱周围的人,这是生而为人的天性。但是,每个人生来又都是不同的,就像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况且,人的心灵比树叶上的脉络更复杂,阴暗,所以,这就注定人和人之间永远无法去真正的理解,我就是我,我注定不能用我的思维去理解别人。如果两个人真的硬要了解对方,因为爱或是别的原因,那么当我越是努力去理解,就会发现其实两个人的距离只有越来越遥远。因为越是了解,就越能明白我们之间的距离,心的距离,思维的距离,心的形状是多么的不同,爱会淡去,了解的欲望将会变成疏离的渴望,因而人注定是孤独的

。我们渴望一个大同的世界,可是如果世界真的只有了一个思想,那又将是一个怎样可怕又阴冷的世界,就像EVA里人类补完计划所展示的那样。从1789年至今,全人类都在为自由,为了选择的自由而奋斗,在那样的时代,拥有了自由的人高呼“ every man will be a king"。可是现代,我们却发现我们从不自由到自由,从孤独无助到无助孤独,从一个怪圈进到又一个怪圈,哪里才是出路,或者我们根本无法逃避我们生而为人的宿命?我不要自由,谁要自由!哈佛商学院的《管理与企业未来》一书中提到: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不过是在自由价值观普及的社会里,无数个人活动的副产品。在个人自由得到最大保障的社会,民众的智慧空前活跃,创新的东西也会不断被提出,财富作为副产品也会像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管理则没有这样的功能,管理可以聚拢现有的智慧和力量,会创造一时的强盛,但会使智慧之源枯竭,为强盛的土崩瓦解埋下伏笔,而且无一例外地都导向死亡。”只瞩目科技与财富的繁花,却忽略了它赖以生存的自由土壤,甚至鄙视仇视自由,这是其他文化模仿西方文化屡败屡犯的通病。自由 - 关于自由的诗歌断了线的风筝,自由自在裴多菲? 山陀尔(1823—1849)是匈牙利著名的爱国主义战士和诗人。 而裴多菲的不朽诗作《自由与爱情》,原文为Life is dear, love is dearer. Both can be given up for freedom在1929年由“文联五烈士”之一的中国著名诗人殷夫翻译过来,译文如下: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殷夫的译诗,考虑到中国律诗的特点,把每一句都译成五言,且有韵脚,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最为人们所熟悉。不过,这种译法对原诗的面貌作了较大的改动。 后来,著名翻译家孙用曾对《自由与爱情》进行了重新翻译。译诗刊登在1957年第2期的《读书月报》上: “自由,爱情! 我要的就是这两样。 为了爱情, 我牺牲我的生命; 为了自由, 我又将爱情牺牲。” 当代著名翻译家、作家兴万生,曾翻译出版了《裴多菲抒情诗选》一书,他将这首小诗又作了如下的诠释: “自由与爱情! 我都为之倾心。 为了爱情, 我宁愿牺牲生命, 为了自由, 我宁愿牺牲爱情。”自由 - 对自由的阐述一、自由的本质康德认为一般人对自由的了解,其实是非常糊涂、非常鲁莽、自以为是的了解。康德把自由、上帝与不朽这三件事放在那个本质界(Ding An Sich)的范围里面,不把自由放在现象界,而是放在本体界(the noum

enal world)那是纯理性的范围所不能构到的地方。在本体界只有三样,那就是"上帝、不朽、自由"。自由是本体界的东西,所以这不是人的纯理性有办法去探讨去明白的事情。如果连大哲学家康德都把自由看得这么深入,这么超越的话,我不知道今天这么多的人,口里讲着自由,他们到底对自由了解多少? 纽约有个自由女神像,这女神像是法国一个小自由女神像的放大,然后从法国送到美国去,就竖立在纽约港口的一个小岛上。这个自由女神像的构想,曾经透过艺术表彰出来,法国有一个大美术家叫Delacroix,他曾画一幅画,描写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有位女神正在向前走,引导整个革命的动向,那些士兵为争取自由,即使流血、牺牲、受伤、死亡,都不惧怕也不退缩。那个自由女神向前冲,把整个人类带到更自由的地步。那时法国正产生一种叫"自由思想者"(Free thinker)的运动,而那时代的这些自由思想家都站在一个反信仰、反宗教的立场来讨论自由。所以盼望基督徒谈自由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尊重自由,一方面要真正明白圣经中所说的自由是什么,一方面我们要很严肃,不随便藉自由之名而犯罪。那么人的自由到底是怎样的自由?人很自由吗?是的,人比万物都自由,人藉着理性可以超越他在肉身里的物质限制,而去思想许许多多超越肉体限制的事情,这是思想的自由。人藉想象可以超越那现实界的世界,去架构一个很奇妙的、很特别的世界,在其中享受想象界的自由。我小时候很遗憾没有一种自由,就是没有作梦的自由。如果我们有作梦的自由,我们的生命就有三分之一很好过了,今天晚上作梦梦见自己当总统,明天晚上梦见自己当太空人……。但是我们连作梦的自由都没有,明明想要作好梦,却梦见被老虎追。到底人有没有自由?我们醒起来的时候,藉着想象,藉着理性,藉着诗意的表达、哲学的思考、文学的描写、实际的运用,我们可以很自由的发挥里面还没有达到的东西,但这不能带到梦中去,这是一种白日梦。 我们不太自由,但也很自由。连身体体态的结构、重心的安排、人行走的姿态、手脚的发挥……等,其自由的地步,是没有任何别的动物可以相比的。单单研究人体这个艺术、人体的可能性,就可以写几百本几千本书,从建筑学一直到芭蕾舞,从马戏团一直到弹钢琴,我们里面的可能性、潜在能,我们自由发挥的可能性是多么高,连我们的性生活都比任何动物自由。人在肉身中间受物理的限制,人在肉体中间受地区的限制,人在时间中间受历史的限制,人有许多许多的限制是无可否认的,但在肉身中间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篇四
《阅读与写作课程》

阅读与写作课程

第四章 儿童文学鉴赏

网上辅导

(5)

主讲教师: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金振邦 教授

主持教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师范部 张瑞麟 副研究员

同学们:

你们好!

这次网上辅导,主要讲第四章儿童文学鉴赏。具体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儿童文学鉴赏” 的章节脉络;

二、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思考与练习的解答要领。

一、 关于“儿童文学鉴赏”的章节脉络

第一节,阐述了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阅读,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审美要求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文学。 其主要特点有:思维的幻想性和想象性;主题的明朗性与目的性;形象性格的鲜明性与可模仿性;情节的故事性与完整性;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第二节,阐述了童话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其本质特征是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他还有情节完整、结构模式化,常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等。

鉴赏方法是,把握童话的幻想本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进入童话情境,主动体验童话世界;对作品进行丰富与补充,创造性地“重建”艺术形象;情理结合,深入开掘作品意义;重视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第三节,阐述了寓言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寓言的本质是以故事的感性形式来表现思想的理性内核。文体特征体现为结构的双体性,比喻的故事性,情节的虚构性与单一性,语言的凝炼性。

鉴赏方法是:凭借喻体,深入本体;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经验,深入思考哲理。

第四节,阐述了历史故事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历史故事是以史实材料为依据,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叙述对象,用通俗口语写成的故事。

其文体特征主要包括:内容的史实性和借鉴意义;采用传统的叙事模式;语言通俗

易懂。

其鉴赏方法是,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把握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运用理性思考,对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和判断。

二、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1.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

关于儿童文学,教材的界定是: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具体范畴。儿童文学的划分标准,是以读者对象来区分的,即划分为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儿童’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文体特征和文学品质。”

首先,儿童文学是文学。

其次,它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儿童,它是为儿童创作、编写,为儿童服务的。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阅读,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审美要求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文学。其中包括部分有益于儿童成长、受儿童喜爱并富有童趣的成人文学作品。”

再明确一点说,儿童文学是用儿童视角,选用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题材,采用适合儿童欣赏趣味和接受心理的文学表现手法而创作的作品。

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儿童文学常常是从儿童的视角和心理去观察和体验现实世界的,它往往采用形象的、直觉的艺术手法,尤其是孩子十分喜欢的拟人、比喻、首尾完整的故事情节等。作品主人公常常是儿童,题材则是儿童们十分熟悉的生活内容。其母题经常是歌颂正义、勇敢、友爱、无私等。而成人文学则是从成人视角去观察社会生活,题材更加广泛,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作品主人公则是成人,作品主题不仅歌颂光明,而且还揭露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有的作品还显示出浓厚的悲剧色彩。

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互渗透。

比如说儿童文学中的精品,像《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伊索寓言》、《格林童话故事集》、《希腊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拉封丹寓言》、《木偶奇遇记》、《世界阿凡提笑话大全》等,也是成人文学欣赏的佳品,为成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世界的方式。

而成人文学中的一些作品,由于采用了儿童熟悉的生活题材,或者运用了儿童十分喜爱的拟人、讲故事的方式,或者作品的艺术趣味十分接近儿童的心理状态,也会受到儿童们的注意,并尝试着进入这个对儿童来说是十分新奇的世界。

比如成人文学中的我国历代笔记故事、传奇小说,以及《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外国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罗宾逊漂流记》、《十日谈》、《白马王子》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文学是儿童们渴望进入的世界,一个十分神奇、今后将生活其中的世界,对不断成熟的儿童来说,它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2.幻想性和想象性:儿童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幻想和想象,有着内在的联系,又有着一定的区别。

想象是在生活中以一定的事实根据为基础,然后进行想象和补充。

而幻想则是更多地依据作者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进行的艺术虚构。

前者带有一定的现实性,后者则体现出浓厚的理想色彩。

比如想象的例子,王春花《女儿与诗》中的一段:

我惊叹女儿的想象。

 有时她会慌慌张张拉我向厨房:“妈妈,快!”

 “怎么了?”

 “你看锅哭了!”

锅里的水开了,水溢出锅外。

 看到天空下雨。她会点点下巴,忧心忡忡地说:“天又出汗了。”月亮没出,她说“月亮吃饭去了。”

 傍晚,我和女儿到野外吹风,女儿在黄昏的背景下,周身镀上了一层眩目的金黄,胭红的月亮高挂西天。

 “快看,红月亮。”我希望看到女儿的惊奇。

 “如果用枪打下来,摸摸一定烧手。”女儿肯定地说。我说“这个问题,妈妈没试过。”

 家里喂了个小狗睡觉呼呼噜噜,女儿给小伙伴认真地介绍说:“这是条男狗,像我爸,睡觉也打呼噜。”

又比如幻想的例子,如谌容的微型小说《总统梦》,全部运用了对话描写,原文如下:

“胖胖,快起来!”

“天还没亮呢!”

“你昨晚保证了,早晨起来把作业做完呀!”

“嗯——嗯,人家刚作了个梦……”

“别说梦话了,快穿衣服,看你爸打你!”

“妈,我真的做了个梦嘛!”

“好,好,好孩子,听妈的话,快着,抬胳膊!”

“我梦见呀,我当了总统了!”

“算术不及格,还当总统呢?伸腿儿!”

“不骗您,我还下了一道命令呢?我……”

“伸脚丫儿!”

“管学校的大臣跪在我面前,我坐在宝座上,可威风啦!我命令:给老师的孩子作业留得多多的!”

这段生动、具体的对话描写,传递出了当代少年学生的强烈心声:作业负担太重,我们快要不堪忍受了!作品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出学生对现实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的不满和反抗。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正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光谱折射。

3.儿童式的哲学:儿童文学的深层文化底蕴

儿童文学的深层文化底蕴,常常表现为一种儿童式的哲学理念,一种儿童应该树立的正确价值观。但是,这种哲学理念和价值观的表达,则是借用了儿童乐于接受的文学表现形式。这种儿童式的哲学,是非好恶,倾向鲜明,价值取向十分明了。

比如《拉封丹寓言》中的“农民与蛇”:

伊索寓言里说,有个农民心地善良而不大聪明。冬季的一天里,他在自己的地里走着,看到雪地里有一条冻僵了的蛇,蛇体冰凉,一动不动,好像马上要死了似的。农民把它拣起来带回自己家中,没想到这一善举会有什么结果。

农民把蛇放在火炉旁,给它温暖,让它复苏。冻僵了的蛇稍稍有些温暖,生命的复苏使其邪恶也抬了头。它把头抬起了一些,并吐出舌头发出咝咝声,接着把躯干向后摆动,试图扑跳咬它的救命恩人。

“忘恩负义的东西!”农民说,“原来你就是这样来报答我的!让你去死吧!”说着他满腔怒火,举起斧子,砍向这条可恶的蛇。两斧下去蛇已断成三截,蛇头、蛇尾和躯体早已分离。身首异处的蛇想恢复原状那是枉费心机。

善举固然好,但要选择对象,这是关键。至于忘恩负义之徒,是注定没有好下场的。

作品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作者要传递的哲学理念和价值观。不过它是通过形象的故事来艺术地表达出去的。这是儿童文学主题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已经对原作伊索寓言进行了改变。原作是农夫被蛇咬死,表达了“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道理。

还有《龟兔赛跑》,也是通过一个故事,表达了“跑也不顶用,关键是要及时出发。龟兔赛跑足以说明此理”的道理。

4.童话的艺术表现手法

童话一般不注重人物性格的描写,主人公都是善良的人们,而对手往往是邪恶的化身。主人公需要经过艰苦的历程,完成艰巨的任务,才能得到圆满的结局,而在困难中又常常得到善良的仙子、精灵或小动物的帮助。结尾几乎都是好人得救,邪恶者遭受惩罚。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生动浅显,是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

让我们阅读一段《格林童话》中的《极乐世界里的故事》:

我在极乐时代旅行时,看见一根丝线上挂着罗马城和教皇的宫殿;看见一个

没有腿的人跑得比飞马还快;看见一把锋利的剑切断一座桥;看见一头银鼻子的小毛驴在追赶两只飞奔的兔子;看见一株菩提树上长着熟面包;我看见一头又老又瘦的山羊背上驮着一百桶油,还有六十车盐,还看见过一个周岁的孩子从特里尔飞到了斯特拉斯堡;还看见过一只大鹰在莱茵河上游泳。我听见鱼儿在相互嬉戏,欢叫声直达天空;还听见过一道甜蜂蜜像水一样从一条深谷流到一座高山上;看见过两只乌鸦在割一块草地;我又看见两只蚊子合力建造一座桥,两只鸽子拔一只狼的毛,两个男孩扔了两只羊,两只青蛙在一起打五谷;我还瞧见过两只小老鼠在加封一位大主教,两只猫在把熊的舌头往外拉。那里有蜗牛跑到莱茵河上游泳并打死两只狮子;那里站着理发匠在给一位妇女刮胡子,两个吃奶的小孩叫他们的母亲别作声。我还看见两只猎犬从河里拉出一座磨坊,听见一匹老马站在一边说话,说得很好。还看见院子里立着四匹大马,用尽力气在打谷;看见两只山羊在生火炉子;一头红母马把面包推到炉子里;一只公鸡突然叫起“咯咯咯嘟!故事讲完了!咯咯咯嘟!”

这则故事至少可以体现出儿童文学的两个特点,即一是神奇的幻想。二是采用孩子喜爱的拟人、夸张的文学手法。还有就是情节的离奇和完整。

如《中国童话百篇》中的“月亮掉进烟囱里”:

冬天的夜晚,月亮也冷得受不了啦:突然,他看见不远的地方有个小烟囱。“快去那儿烤烤火吧!”月亮一下趴到小烟囱边上。

这会儿,小烟囱不冒烟了,只冒出暖暖的热气。

月亮鼓着圆圆的身子坐在烟囱边上,这边烤烤,那边烤烤。他觉得比刚才暖和多了。 “我找到了多么好的地方呀!”月亮正在得意,一不留神,掉进烟囱里,把烤火的老奶奶吓了一跳:“哟,该不是雪球掉下来了吧?可别把火压灭了,外面好冷呢!” 老奶奶往灶膛加了一把柴,接着拉起了小风箱。

“呼噜噜,呼噜噜……”

灶膛里吹起了好大的风,火苗儿、火星儿还有星星的烟都被吹了起来。

月亮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一股热气托着升呀,升呀,又跑到了烟囱外面。 月亮没有受伤,可那烟熏火燎的滋味儿也不好受呀!

咕噜噜,咕噜噜!月亮赶紧转着圆圆的身子回家去了。

5.寓言的象征性寓意

寓言大都使用借喻,向读者暗示它所蕴含而未直接表露的思想。其人物和故事是虚构的,往往以动物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角色,使之拟人化,具有讽刺、教谕和劝戒的意味。我国先秦时期的《庄子》、《韩非子》等书中,包含着丰富的寓言,如《画蛇添足》、《守株待免》、《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世界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解读象征性寓意,是我们欣赏寓言的一个重点。我们要通过寓言意象,来开掘其内在的思想寓意。

比如我国《韩非子》中的“买椟还珠”、“狗恶酒酸”,在浅近的文字中就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买椟还珠”,楚人卖珠,精心装饰盛珠子的匣子,结果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它批评有的人舍本求木,以至于喧宾夺主,事与愿违,成了别人的笑话。韩非子借用这个寓言来揭露战国游说之士巧饰辩说,华而不实,讥讽战国时君惑于动听言辞,以至取舍失当的现实,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

“狗恶酒酸”,讲宋人卖酒,质醇量足,待客殷勤,酒旗也挂得很高,就是卖不出去。后经长者指点,方知店外有恶狗咬人,吓退了顾客。韩非子这里渗透出一种深刻的哲理,即好的观点和主张,只有扫除了人为的障碍,才能得到贯彻和实行。

6.关于历史故事的当代性观照

关于历史故事的解读必须强调时代性和现实性,应该着力寻找当代的思想意义。这个教材上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在最后的“历史故事的鉴赏方法”一段写道:

“历史故事的创作目的是通过文学的形式讲述历史,以给人以借鉴和启迪。”“历史故事具有很鲜明的教育功能,其主要作用是借古鉴今,鉴赏的目的是通过阅读从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中获取对现今人事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这里还要强调历史故事的当代性观照。我们也可以说,历史故事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作者在创作历史故事的时候,都是出于现实的某种需求,有着明确的现实功利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篇五
《梦见爱人和别人在一起》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篇六
《大学课程:表述能力》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篇七
《选修三第四单元习题》

选修三第四单元习题

1.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的东欧和西欧虽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但成效和结果却是两重天,导致

这种结果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出现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B.美国和苏联对西欧和东欧产生了绝然不同的政治影响

C.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体制优劣明显

D.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真正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下图①②③④四个地点先后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其中在①

处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

A.德黑兰会议

② ① B.雅尔塔会议

④ C.开罗会议 ③

D.波茨坦会议

3.右图中牙医(赫鲁晓夫)对病人说: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片反映的事情应该发生于

“This hurt me more than it hurts you!”

A.北约成立后 B.朝鲜战争后

C.古巴导弹危机后 D.德国分裂后

4.在美苏争霸中,双方互有攻守,决定其攻守策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B.当政者的决策

C.国内人民的政治要求 D.发达国家的立场

5.针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冷战”措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反击措施有:

①成了经互会 ② 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③组织华约 ④ 组织社会主义阵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二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了帷幕。下列与这场“战争”有关的事件

是:①铁幕演说 ②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立 ③美国扶持日本 ④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7.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反映了

①追求和平民主进步的潮流;②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现象;

③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⑤两大国际阵营的对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8.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双方力量对比

A.战略优势在美国 B.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了美国

C.双方力量势均力敌 D.苏联军事实力大于美国

9.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是

A.极度紧张 B. 和平安宁

C.地区冲突不断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10.二战后的美苏争霸不同于一战前的英德争霸的特点有

①争夺的是世界的霸主地位 ②核武器成为争霸力量

③以军事集团为基础④体现了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 )

A.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B.美苏依其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C.重新确立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D.打破了大国操纵世界的局面

12.图反映的信息有 ( )

①美苏关系紧张 ②苏联欲与美国“平起平坐”

③战略优势在美国 ④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有:

A.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并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欧、亚、非、大洋洲等地

B.英国有效地加强了殖民地的统治,使其帝国的基础更加稳固

C.苏联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军事大国

D.战后,亚、非、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14.二战后的美苏争霸不同于一战前英德争霸的特点是

①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 ②核武器作为争霸的威慑力量 ③以军事集团为基础 ④反映出两种不同社

会制度的较量

A.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出现某种缓和,其主要原因是

A、苏联需要美国技术 B、美国需要苏联市场

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D、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16. 图中柏林墙的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德与东德之间战争频繁 B.是反映冷战的著名标志

C.是当年两大集团剑拔弩张的写照 D.是对冷战时期分裂、对抗的反思

17.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今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

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

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世界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大国领袖规划未来世界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英国企图恢复旧日霸主地位 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

18.韩国一离婚调查机构,公布了1950年以来220万离婚个案咨询,发现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

不明为理由,提出离婚的特别多,此时期应该是

A.50-6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2000年以来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 ( )

①体现了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②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④美国以此取得了世界霸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暖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21.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这表明( )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争霸正式开始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22.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

①都带有十分明显的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②都是在大战结束后召开的

③都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④都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3.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是指 ( )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C.防止法西斯势力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24.观察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 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 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C.二战后美苏冷战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25.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于

A.法国大革命中 B.联邦德国境内

C.20世纪中期 D.欧盟东扩过程

26.基辛格的均势理论即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

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

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影响是

A.直接推动了苏联的解体 B.美国逐步放弃其霸权政策

C.美国逐步调整其亚洲政策 D.多极化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27.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B.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C.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 D.在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建立

28.二战结束以来,两极格局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试指出每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和总体表现。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 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 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

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 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 的困难。

请回答:

(1) 材料一,概括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6分)

⑵有人依据材料二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 理由。(6分)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涉及到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各国的改革和东欧社会主义的改革,东欧改革没有解决经济体制的弊端问题,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从根本上去调整或改革,故结果失败。西欧改革则运用了各种手段调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功运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项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理方位问题

3.C

【解析】略

4.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军事实力支配着美苏争霸在各个时期双方的态势。A.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符合要求;B.当政者的决策,决策依靠的还是实力顾不符合要求;C.国内人民的政治要求,说法不符合史实;D.发达国家的立场,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美苏争霸

点评:注意理清美苏争霸的线索;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时刻,优势在美国。 缓和:苏联签订对奥和约;承认西德;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柏林墙”的修筑引起美国等盟国的恼怒;“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勃列日涅夫在欧洲采用“缓和”战略,在亚、非进行扩张;加紧发展军事力量。 经济增长缓慢;尼克松任总统后,对外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御。 第三阶段(80年代) 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转向全面收缩。 戈尔巴乔夫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放弃了70年代的扩张所得。 里根任总统,对苏采取强硬态度;提出“战略防御计划”。

5.C

【解析】略

6.D

【解析】略

7.C

【解析】

本题考查雅尔塔体系的相关内容,解此题可用排除法。雅尔塔体系,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而④是经济领域的内容,与题干明显不符,因此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故C项正 确。

8.A

【解析】略

9.D

【解析】略

10.D

【解析】略

11.B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教材中有明确叙述

12.D

答案第1页,总3页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篇八
《第三单元导学案答案》

《社戏》当堂检测题答案

1.模糊不清 跳跃

2.点 磕 退 上前 出 动作熟练 干净利索

3.比喻 拟人

4.视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触

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听觉: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5.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

船尾跑去了。

6.表现了“我”想看到戏的急切心情。

7.月夜航船

8.开船动作利索,行船动作快从所见所思所感所闻中体现。

《端午日》1.蘸,峒,伶俐,裹

2.D “栩栩如生”描述的是视觉形象,而此句中应是听觉形象。

3.第1题删去“但”,因为前后并没有转折关系;第2题犯了宾语

残缺的毛病,可在句末加上“的称号”或将“授予”换为“评为”。

4.如:①十分抱歉,没能让大家尽兴。我们一定会把精彩的节目奉

献给大家!②这个阿姨怎么啦?③真遗憾,我所崇拜的歌星竟这样没风

度!④现在这些小年轻,没唱几首歌就自以为了不得,太不像话了!

5.赞美哈尔滨人“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

生机勃勃”的精神。

《中秋咏月》参考答案

1.①仲初、唐、《王建诗集》;子瞻、东坡居士、苏辙 ②杜郎中、亲人、艾青、祖国统

一;

2.不知秋思落谁家;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

婵娟;

3.“明月别枝惊鹊”、“月出惊山鸟”、“明月万山头”。

4.C

5.A 苏轼之词感情蕴蓄丰厚,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慰藉,呈现多元化的色彩。

但全词总体上是一种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

6.(1)深秋晚景图(意近即可),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中形象的感受能力和联想能力,并能

对诗中的形象加以概括。

(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心情(意合即可)。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传达的情感

的理解。

童年趣事

每当看见门上那个明亮的猫眼,想起当年我那傻傻的想法,我总会扑

哧一笑。

在我五岁时,一天,我跟小伙伴在开心地玩耍。大家玩累了,便坐下来,有

人提议:每个人要向大家说一件新奇的事情,让大家长长见识。其中,一位朋友

说的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她说,她们家安了一个神奇的猫眼,那猫眼威力可大

了,可以看见门外的人,就像巫婆的水晶球一样,这样,就可以变成先知,一个

人在家也再也不用害怕得缩到被窝里了。我听呆了,心想:猫眼拥有这么大的法

力,只要得到它,就可以像公主一样了,可是,猫眼怎么才能得到呢?我歪着头

想了好一会,喔,猫眼猫眼,不就是小猫的眼睛吗?我得让妈妈给我买一只眼睛

又大又圆的小猫,让我也见识见识猫眼。于是,我二话不说,急急忙忙地跑回家,

对妈妈大喊:“妈妈,快给我买一只猫,眼睛一定要又大又圆的哦!”妈妈却不

搭理我,我急了,便开始撒娇道:“妈妈,妈妈,我的好妈妈,快给我买一只猫

吧!”可妈妈仍然不为所动,只丢给我一句话:“不行,不要胡闹了。”我听后,

垂头丧气的回到房间里,看起了书。

我看着看着,一副可爱的小猫图示我又想到了猫眼,那副图中的猫眼水灵灵

的,好像可以看透一切,我想得到猫眼的欲望更强了。

于是,我想尽各种办法让家人给我买猫,可每次大人们回答我的只有两个字:

不行。哎,怎么才能得到小猫呢?那段时间,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问题。

有时,连做梦我也会梦见自己拥有了猫,猫眼是那样明亮、神奇。这更让我

得到猫的欲望与日俱增,每天,我都会重复问妈妈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我又

叫妈妈给我买猫,妈妈终于不耐烦的问我:“闫麟,你为什么突然要一只猫呢?”

我扑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妈妈说:“妈妈,是不是安全第一呀?”“是呀”

“那我一个人在家,有人敲门,我不知道是谁怎么办呢?”“你说呢?”“我朋

友说可以通过猫眼来看外面,而猫眼不就是小猫的眼睛吗?”妈妈听后笑得前合

后仰,可妈妈的笑声让我莫名其妙,傻愣愣的站在那,心想:我说错了吗?

笑过之后,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傻孩子,猫眼不是小猫的眼睛,而是

防盗门上的一个小孔,人们可以通过小孔看外面敲门的是谁!”我听后,似懂非

懂的点了点头。

正当我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中,好像看到了原来那个幼稚的自己,发出了傻傻的笑声,突然听到妈妈的河东狮吼:“闫麟,别发呆了,快来帮忙!”

留住童年的那片叶 【七年级作文

留住童年的那片叶

儿时的我,总喜欢与同伴们在姥姥家楼下的院子玩耍。我们总是在一起观赏着门前那棵树上的叶子。 春天,看着那嫩嫩的绿芽冒出枝头,再看着那小芽儿又长成叶片。初春时的叶儿是那样的让人怜爱,柔弱的身躯在枝丫上随着春风左右摇摆,时而旋转,时而跳跃„„

夏天,我们感谢那绿绿的叶儿。玩耍后大汗淋漓的我们因为有了那一片片的树荫而心情舒畅。它就像是一把大伞,庇护着我们,让我们不再为天气的炎热而苦恼,让我们毫无顾虑地在草地上奔跑„„

秋天,我总爱问姥姥:“为什么叶子到了秋天会变成红色的啊?”姥姥告诉我:“那是因为叶子生气了!”那时,天真的我相信了姥姥的玩笑话。所以,总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变成一片叶子。因为我也希望自己生气时变得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绚烂„„

冬天,我与伙伴们会因没有叶子的陪伴而变得有些伤感。虽然我们也喜欢那洁白玲珑的雪花,可是我们更喜欢那绿绿的叶儿。我们会怀念那些与绿叶们度过的时光,就像现在会想起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小时候,我们喜欢在楼下观察那树叶的影子,那好像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不同类别的树有着不一样的影子,有的像大海上迎风而起的波澜;有的像那晴空上漂浮的云朵。风儿吹过,叶子们的影子似虚似幻,让人暇想连篇„„可是,为什么这曼妙的影子就像是一个梦,过了夏季就再也不会有这般清澈的影子。我好想留住它们,就像想留住那童年的影子一样,那奔跑着、追逐着的身影就真的再也回不来了吗?

小时候,我们喜欢手拉着手围成一圈,站在树荫下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们喜欢透过那树叶的缝隙去沐浴阳光。我们认为那里的阳光因为有了叶子的遮挡所以显得更加灿烂,好像只有这样,那一个个小小的梦想才会实现。“我要当飞行员”、“我要当联合国首长”、“我要当美国总统” „„那些稚嫩的话语,幼稚的想法仍然会在脑海中激起阵阵涟漪。可是,那些纯真的阳光下的场景,却再也不会重现。

小时候,我们喜欢在下雨天中寻找飘落到地上的叶子。我们会将它轻轻捡起,拿回家晾干,然后小心翼翼地夹进书里。各种各样的叶子,各种各样的心情,记录着童年中那些点点滴滴的时光„„现在,再翻开那本书,里面收集的早已不再是形态各异的叶子,那里是我珍藏的童年时光。

慢慢长大的我们,虽然平日里还可以看到一片片叶儿,可那再也不是童年的样子。如果可以,我愿留住童年的那片叶片;留住那奔跑着、追逐着的身影;留住那天真的、稚嫩的梦想;留住那样的时光,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单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幸福„„

风吹过,叶子飘落,这次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因为树没有挽留;思念划过,悲伤游荡,我们的童年是因为时间的催促,还是因为我们不能够停留?

童年的滋味 【七年级作文

童年的滋味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那童年的滋味就好像家乡糖人的滋味,甜蜜的味道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小时候的生活十分有趣,有时能从爷爷奶奶那里讨来一两个硬币,快乐便升级了。

依稀记得那一天,我的口袋里有两元钱。我一路蹦蹦跳跳地来到小公园,口袋中的钱叮叮当当地唱着歌。在一条小巷子里,我看见了一位卖糖人儿的慈祥的老爷爷,他面前棒柱上插着用糖稀制成的奔腾的骏马、优雅的天鹅、威武的游龙„„

我从口袋中摸出一元钱,递给老爷爷,他接过钱,笑着指着面前的转盘:“转一个吧!”我拨弄着指针,让它转了起来。铁丝做成的针越过游龙,划过凤凰,停在了蝴蝶上。老爷爷望了一眼,又笑了。我嘟着嘴道:“可不可以加一元钱给我做个凤凰?”“小姑娘,自己转的才有意思。”说着,他伸出粗糙的手握起小钢勺舀了一勺黄褐色的冒着热气的糖稀,勺子稍稍倾斜,苍老的手抖着,移动着,勾勒出蝴蝶的翅膀、身体和触须的轮廓。那双手扬着,很快地抖动,便填补了翅膀的花纹。我心中暗暗赞叹那满是皱纹而苍老的手的灵活,同时想着这若是一只凤凰便更好了。

最后,老爷爷左手从抽屉中取出一根竹签儿,又舀了几滴糖稀,涂抹在签儿的顶端,把签儿糊在蝴蝶上,又用一个类似铲子的东西压了压,便取下来递给了我。

我踮起脚尖接过糖人儿,舔了几口糖人儿,又不舍得再吃,再望着黄褐色的糖,又忍不住吮吸了几口。那甜蜜的味道留在口中,久久不散去,那么甜,那么甜„„又不知过了多久,我再一次去了那条小巷,想再转一个糖人儿,却发现做糖人儿的老人已经不在那里了,而巷子里仿佛还回荡着他爽朗的笑声。

后来,爸爸妈妈把我接去了南京,我甜蜜的童年也随着老爷爷一起逝去了。到现在,我在南京城中也吃过糖人儿,但那甜得发腻的味道却再也不能让我找回童年的滋味了。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篇九
《必修二Unit_5_Music》

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篇十
《《老人与海》课件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梦见与美国总统在一起 梦见和名人在一起 梦见和国家主席在一起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梦见和总统在一起”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梦见和总统在一起"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5552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