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

2016-01-21 10:26:5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篇一《文人书斋名趣》 ...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篇一
《文人书斋名趣》

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刘禹锡--陋室 诸葛亮--茅庐

杨 雄--玄亭 陆 游--老学庵

蒲松龄--聊斋 张 溥--七焚斋

刘 鹗--抱残守缺斋 梁启超--饮冰室

鲁 迅--绿林书屋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柳亚子--羿楼

梁实秋--雅斋 孙 梨--耕堂

姚雪恨--无止境斋 杨树达--积微居

丰子恺--缘缘堂 梅兰芳--梅花诗屋

冯友半--三松堂 王 力--龙虫并雕斋

阮章竞--苦噪楼 陈 恒--励耕堂

历代文坛“四大家”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代赵孟页?

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晋?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王 、王鉴、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冒襄、侯方域。

“扬州八怪”与“秦淮八艳”

“扬州八怪”是指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在扬州卖画的一批“怪画家”。他们的绘画风格与当时的正统画家有所不同,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当时的习俗也不大一样。他们是:李渔、郑燮、金农、高凤翰、李方膺、黄慎、边寿民、杨法、汪士慎、高翔、陈撰、罗聘、闵贞、李勉?。

“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生活在古城金陵的八位名妓。“八艳”是:卞玉京、陈圆圆、马湘兰、柳如是、寇白门、李香君、顾横波、董小宛。

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与补充。名与字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名与字意思相同,战国诗人屈平,字原,平与原是同义词。三国时大将周瑜,字公瑾,瑜与瑾都是美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字子固,巩与固也是同义词。(2)名与字意思相反。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字子

明,蒙与明意思正好相反。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语义相反。(3)名与字语义相关联。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字笠鸿,有渔翁戴笠的意思。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而大鹏展翅就是飞。(4)名与字取自古书古典。三国时曹操,字孟德,是丛《荀子》中“夫是之谓德操”中而来的。古代在男子“字”的前面加个“子”,表对男子的尊称,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用“元,公,德,文”等褒义词起字,表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例如:桃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刘备,字玄德。在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往往加上“姓”。 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们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的作为,给予的一种称号。(1)用“文武昭景宣惠元平康明”表褒扬;(2)用“灵厉炀”表批评:历史上的周厉王,暴力且多疑,“防民之口,甚与防川”,故谥号“厉”;(3)用“怀慰哀”表哀怜,《屈原列传》中的楚王,屡次被张仪等欺骗,客死于秦。令人哀怜,故谥号怀。(4)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也给谥,称私谥。注·给人谥号,一般在下葬之时,也有死后一段时间才追赠的。例如《五人墓碑记》中的周顺昌,死后“赠谥美显,荣与身后”,周顺昌死于明熹宗之时,崇祯皇帝即位后才追赠谥号。

书院 书房 古代 戏曲

我国十大古典悲剧和喜剧

十大古典悲剧是:《窦娥冤》(杂剧),元代关流卿作;《赵氏孤儿》(杂剧),元代纪君祥作;《精忠旗》(传奇),明代冯梦龙作;《清忠谱》(传奇),清代李玉作;《桃花扇》(传奇),清初孔尚传作;《汉宫秋》(杂剧),元代马致远作;《琵琶记》(南戏),元末高则诚作;《娇红记》(杂剧),明代孟称舜作;《长生殿》(传奇),清初洪升作;《雷峰塔》(传奇),清代方成培作。

十大古典喜剧是:《救风尘》(杂剧),元代关汉卿作;《西厢记》(杂剧),元代王实甫作;《看钱奴》(杂剧),元代郑廷玉作;《墙头马上》(杂剧),元代白朴作;《李逵负荆(杂剧),元代康进之作;《绿牡丹》(传奇),明代吴炳作;《幽闺记》(传记),元代施君美作;《中山狼》(杂剧),明代康海作;《玉簪记》(传奇),明代高濂作;《风筝误》(传奇),清代李渔作。 代表中国文化的四十种书

文学十种:《诗经》、《楚辞》、《李太白诗集》、《杜工部诗集》、《白香山诗集》、《韩昌黎文集》、《宋元戏曲史》、《水浒》、《红楼梦》、《鲁迅杂感选集》。

史学六种:《左传》、《史记》、《史通》、《徐霞客游记》、《二十二史札记》、《帝王春秋》。 哲学思想二十种:《论语》、《墨子》、《孙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论衡》、《金钢经》、《化书》、《李氏焚书》、《明夷待访录》、《续四书大全说》、《四百篇》、《太平天国文选》、《清代学术概论》、《天演论》、《孙中山选集》、《五四运动文选》。 科学四种:《梦溪笔谈》、《农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二十四史》来历

《二十四史》之称有一段逐步演变的过程。晋朝时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到了唐代,又出现了《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因此,加上原来四史,称为十三史。到了宋代,又增加了《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连原来的十三史,称为十七史。到清代,新添了《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再加了原来的十七史,称为二十二史。后又把宋朝人民的《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加进去,一并叫做《二十四史》。

我国有哪些主要地方剧种

广东:粤剧、潮剧、琼剧、广东汉剧;广西:桂剧、壮剧、彩剧;湖南:湘剧、湖南花鼓戏;湖北:汉剧、楚剧、湖北花鼓戏;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河北:河北梆子;山东:吕剧、柳子戏;山西:晋剧;江西:赣剧、江西采茶戏;陕西:秦腔、眉雩剧、碗碗腔;浙江:越剧、绍剧、婺剧;江苏:锡剧、淮剧、扬剧、昆剧;安徽:黄梅戏、庐剧、泗州戏;

四川:川剧;云南:滇剧、云南花灯;福建:闽剧、梨园剧、高甲戏、蒲仙戏;贵州:黔剧;青海:青海平弦戏;甘肃:陇剧;宁夏:秦腔;西藏:藏戏;新疆:维吾尔族歌剧;吉林:吉剧;黑龙江;龙江剧;辽宁:评剧;内蒙古:满族戏;台湾:芗剧、台湾歌仔戏;北京:评剧、曲剧、京剧;上海:沪剧、越剧;天津:河北梆子、评剧。

001 孙子兵法春秋末孙武著。全书共十三篇,总结了古代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重要规律,历代视为“兵经“

002吴子兵法,战国吴起著。原作四十八篇已,今本六篇系后人伪托。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003《司马法》,是战国时齐国诸臣论述古代兵法时的汇编,力主战争中政略和战略不可偏废的军事思想。

004《六韬》,是后人假托姜太公吕尚之名所著。通过君臣问答的形式,阐述了指挥、策略、配合作战等方面的问题。

005《尉繚子》,战国中期尉繚著。原著三十一篇,今天二十四篇,宣扬“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的军事思想。

006《三略》,俗称《黄石公三略》。它强调了战争中将帅要贤能,治军要严明的军事思想, 007《李卫公问对》,系唐太宗李世世与卫国公李靖多次谈兵的言论录。论述了奇正、虚实、攻守、战阵及军制等问题。

我国十大古曲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广陵散:它的题材源于《聂政刺韩王曲》,讲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其子聂远以泥瓦匠身份刺韩王失败,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练成绝技,再次入宫利用弹琴之机刺死韩王,以了心愿,但他也因此而被杀。

平沙落雁:曲高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梅花三弄: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药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时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十面埋伏: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汉字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了楚军,项羽自刎乌江。

夕阳箫鼓: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渔樵问答: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胡茄十八拍: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它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原为琴曲,唐代显庆二年,吕才以此曲配上了歌调。古时每以“阳春白雪”连称,故常被认为一曲,后世琴谱则均分为两曲。“阳春”取万物取春、和风澹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古书第一部

00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002 第一部词典《尔雅》。

003 第一部韵书《切韵》。

004 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005 第一部字书《字通》。

006 第一部诗集《诗经》。

007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00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009 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010 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011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

0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013 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

014 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015 第一部兵书《孙子》。

016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17 第一部学术论争集《白虎通》。

018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019 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

020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021 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022 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

023 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024 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

025 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026 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

027 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028 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

029 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己占》。

030 第一部栽培学名著《荔枝谱》。

031 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

032 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033 第一部矿物学专著《山海经五藏山经》。

034 第一部教育史专著《学记》。

035 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036 第一部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

037 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038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039 第一部图书总目录《七略》。

古书合称

001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002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003 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 孟子

004 四梦: 南柯记 还魂记 紫钗记 邯郸记

005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006 五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石头记 金瓶梅

007 十通: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 续通典 续通志续文献通考 清通典 清通志清文献通考 清续文献通考

008 十才子书: 三国演义 好逑转 玉娇梨 平山冷燕 水浒传 西厢记 琵琶记 白圭志 斩鬼传 驻春园小史

009 十三经:易 书 诗 周礼 仪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古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京剧

戏曲舞台上的服装并无朝代之分,除“清装戏”之外,各朝代均穿明代服装。由于封建社会服饰等级制度森严,所以戏剧服饰并不是以历史时代实际面貌的反映,而是从历史生活实际中归纳出来的特殊形制的“绘画之服”。戏衣的色彩主要有黄、红、绿、白、黑的上五色(即正五色)和紫、蓝、粉、红、湖色、香色的下五色(即副五色),而实际上副色的运用已远不止此五色。传统戏衣的质料以绸、缎、绉为主,并绣有镶金错银的精美图案,如龙、凤、兽、鱼、虫、花卉、云、水及水旱八宝、暗八仙和各种民间吉祥纹样。京剧传统戏衣按不同形制发属“大衣箱”和“二衣箱”。“大衣箱”主要有:富贵衣、加官蟒、官衣、男女帔、花素褶子等五十余种,“二衣箱”主要包括了:男女靠、大铠、兵卒坎、茶坊衣等四十余种。另外,通常所说的“三衣箱”则主要指内衣、彩裤和靴鞋。脸谱主要是指净角和丑角的脸部装扮。丑角的化妆较为简单,在“本色脸”的面部中心部位抹一块形状各异的白粉,再以墨笔点戳画出眉眼等。净角的脸谱则可堪称京剧的“子品牌”。净角“花脸”始于宋、元杂剧,明清时形成了以点、线、形、色的绘画方法,既整体美观又具体细腻地塑造人物的骨相面貌、肌肉纹理和五官部位的新风格。京剧行才人辈出。“开山大师”程长庚、“伶界大王”谭鑫培、“武生泰斗”杨小楼,“通天教主”王瑶卿,个个身怀绝技。到二三十年代,流派渐成体系。余叔岩、言菊明、高庆奎、马连良,史称前“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位争辉戏坛,史称后“四大须生”,其中谭富英为谭鑫培之孙,是继马连良之后,成就最显著、舞台生涯最长的须生名宿之一。继四大须生后,戏坛上又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这四位以男演女的大师开创了京剧的新世纪,而且成了京剧走向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这四位爷虽为男人,演女性却十分出彩儿,梅兰芳的翩翩舞姿、程砚秋的哀婉凄楚、荀慧生的活泼俏皮、尚小云的英姿飒爽,让多少后人叹为观止。尚小云属文武昆乱不挡的全材,而且率先把“苏格兰舞”和“呼拉舞”等西方舞蹈引入京剧。“四大名旦”虽有竞争,却恪守艺德,彼此礼让互不创抢,他们先后争排新戏,曾出现有一定影响的“四妃”: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尚小云的《汉明妃》、程砚秋的《梅妃》、荀慧生的《鱼藻宫》。“四红”:《红线盗盒》、《盗红绡》、《红拂传》、《红娘》。“四剑”:《一口剑》、《峨嵋剑》、《青霜剑》、《鸳鸯剑》。“四大反串”:《木兰从军》、《珍珠扇》、《赚文绢》、《荀灌娘》。旦行继“四大名旦”之后,又出现了“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这四位也曾称雄一时,其中尤以张君秋的最为出众。

戏曲脸谱的色彩

红色:一般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

紫色:表现骁勇、刚毅、正直、坚强、胆大。

黑色:表现公正、无私,如包公;表现暴躁、鲁莽、耿直,如张飞、李逵、项羽。

白色:大多现阴险、狡诈、居心叵测。如曹操、赵高。也有脸谱中保留一定肉色的部分,表现不像大白脸那么坏。

蓝色:表示勇猛、粗犷,较黑色更有强烈性格。

黄色:一般表现性格猛烈。

赭色和粉红色: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

金色与银色:用于佛祖和神仙一类人物。

我国历史上的十大禁书

《诗经》,儒家经典代表作。先被秦孝公查禁,后又遭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浩劫。 《左传》,史书的代表作:先后在先秦、秦、宋、清被查禁。

《孙子兵法》,兵书的代表作。曾在先秦和唐、宋先后三次被查禁。

《春秋元命苞》,纬书代表作。纬是指假托神意解释经典。在西晋、后赵、前秦、北魏、南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篇二
《中国文人的传统》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篇三
《文人自古爱梅花》

文人自古爱梅花。文人喜欢的环境,既要有翠竹,又要有几树梅花。王安石《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凌寒傲霜、清高出尘的风骨,是自古以来文人最欣赏的风骨,也是自古以来文人追求的风骨。 自古文人写过多少梅花诗,填过多少梅花词,谱过多少梅花曲,写过多少梅花字,画过多少梅花画,谁也说不清了。

《诗经·召南》里有《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倾筐堲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梅在古人心里是美丽爱情和美丽青春的象征。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

宋词里有词牌“一剪梅(腊梅香)”,很多人填过词。比如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梅花成为女词人笔下自己青春流逝和闲愁的象征。爱国大诗人陆游,也有写梅花的名词《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成为他高洁品格的化身。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可谓是爱梅爱到极致的文人,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如《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曲牌里有“落梅风”“思梅”“小白梅”„„

余光中《乡愁四韵》里有“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在余光中笔下,腊梅成了母爱和乡愁的象征„„

整个华夏民族都离不开花,文人及其作品更是与花有着难解的渊源。

文人之中,几乎没有不爱花的。

屈原及孔子都爱兰,屈原在《离骚》称自己是种植兰花的大户:“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一篇《离骚》七次写兰,六次写蕙。孔子称兰有“王者之香”,把兰的地位升到花之首位,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以至于今天有人说书房如果没有兰花,就只能称资料室。

陆游对梅花的占有欲,一点也不亚于那位以“梅妻鹤子”著名的林逋先生。陆游“插瓶直欲连全树”,一般人折梅插瓶,最多不过数枝而已,他却恨不得把整棵树上的梅花都装到瓶子里。他还曾经冒着亵渎朝廷的罪名,把梅花插在官帽之上,像一个天真的孩子手舞足蹈,惹得路人大瞧热闹。

至于周敦颐赞“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苏东坡担心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黄庭坚将水仙视为“凌波微步”的美妙仙子等等,都可看出文人爱花,正像对待知己与红颜,欣赏与己习性相投者。

爱花的文人,对比一般文人,情更真,也更深。

以曹雪芹为例,他的大观园,既是女儿国,又是百花园,很多地方花是人的象征,人是花的替身。大观园里的诗社名叫“海棠诗社”,宝玉房间摆放海棠花;描写林黛玉是“闲静时如娇花照水”,林黛玉感叹身世飘零,唱的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的《葬花吟》;史湘云醉饮之后,睡于青板石凳上,四面芍药花撒一地,她又用纱巾把芍药花包起来做枕头,憨态可掬,刘心武称这是《红楼梦》里面最美丽的画面之一。

记得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一篇演讲中提到一种沙漠玫瑰,与此类似。龙应台说她的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她带了一朵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如同死掉的枯草,很难看。但是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就会完全复活;而把水倒掉,它又会渐渐干掉,枯干如沙,如果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由此,我想到某些文人,比如张爱玲,正如一朵沙漠玫瑰,50年代初她悄然离开大陆,她的名字和作品在大陆沉寂无声,不见于中国文学史,就像暂时干枯的玫瑰搁置在无人的角落,可如今,她的作品又在内地红火了,就像遇到水,复活了从前的丰润饱满和娇艳青春,多么奇妙。

致有“六品”。 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多寄情花草,爱与山水花草为友,其赏花方式随时代风尚变化而异,大

曲赏,赏花咏歌为唐代所好,人们以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使视觉和听觉都尽情享受,相得益彰。

图赏,所谓“古来书画一家”,书画讲求笔墨情趣与文人灵性之美,用以衬托生意盎然的插花,雅趣交融,在宋代极为流行。但配插花的书画以素雅为限,忌色彩浓丽。

茶赏,品茗赏花,茶性简朴,可爽神醒思;手持杯茗,静观插花之美,其乐无穷。 酒赏,多为宫廷、富贵所为。酒可激情,可爽神,借酒赏花,意兴风发,陶醉花间,别有神会。

琴赏,琴为古代文人四艺之首,用以怡情养性。对花抚琴要与花配。

谭赏,就是谈论品花。品花如同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二三人品,重在品论花木形态之美及插作结构与心得体会之趣。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篇四
《语文古诗》

1、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 。

2、杜牧《泊秦淮》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

是: , 。

3、《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

是: , 。

4、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 ”。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

是: , 。

6、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

7、《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8、李商隐《无题》的 , 是诗中的警句,现常用来赞誉那些为事业,为他人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人。

9、《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

是: , 。

1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

是: , 。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1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13、《爱莲说》中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

1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

是: , 。

15、《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 是: “退亦忧”指的是: 。

1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意思一致。

1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18、《出师表》中用对比方法论述汉室兴亡原因的句子

是: , 。 , , 。 。

19、《捕蛇者说》中描写凶暴的小吏来到蒋氏家乡的情形的语句

是: , 。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

2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

是 , , 。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22、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 , 。”

23、在《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4、《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25、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 , 。

2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27、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 , ”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2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 ”。

29、默写:《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月夜”景色的几

句: , 。 , 。

30、《醉翁亭记》中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是: 。

31、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长丞相》中的“ , ”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32、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

“ ,

”岑参的诗说明北方地区八月份就草木凋零,大雪纷飞了„„

33、《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3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 。

35、《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 。

36、《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持有偏见的语句

是: 。

37、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担重担,可用

“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38、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 ”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39、《论语》十则中有关待人处世的一句名言警句是 , 。

40、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 ,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

41、《捕蛇者说》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点明写作此文目的的句子是 。

4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诗

是: , 。

43、辛弃疾决心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卑躬屈膝,《菩萨蛮》中有 , 为证。

44、赵薇的“太阳旗事件”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这让我们联想起杜牧《泊秦淮》中的 , 。

45、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特点的比喻句是:

, , , 。

4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以四个瞬间即过的地名来表达诗人归心似箭心境的句子是 , 。

47、《陋室铭》这篇短文中的核心句是: , 。

48、朱自清的散文《春》中,作者从触觉方面描写春风时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是: 。

49、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

是 , 。

5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51、《过零丁洋》中最能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

是: , 。

52、《春》一文结尾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天“美”的特点的句子是: 。

53、《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 , 。

54、“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来源于《曹刿论战》。请根据提示默写。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 。 ,故克之。

55、请默写《出师表》中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

56、《出师表》中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应该广开言路,其原句是:

57、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话是 , 。

58、《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59、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是“ ”,意在干涉他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

60、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 。

61、《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

子 , 。

62、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

63、《陋室铭》一文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

6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

是 。

6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作者想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 , 。

6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

67、《蒹葭》写清秋萧瑟景象的诗句是 , 。

68、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 。

69、《陋室铭》中写主人公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 , 。

70、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

“ , 。”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71、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句子

是 ,

72、《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描绘山间朝暮晦明变化的句子

是: 。

73、《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 , 。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篇五
《论晚明审美观念中的文人情怀》

论晚明审美观念中的文人情怀

吴衍发

摘要:在晚明政治腐朽、经济繁荣、思想解放的特定语境下,晚明文人的审美观念发生重大变异,其审美情感始终逡行于雅与俗之间,大众审美趣味渐成主流,社会审美转向感官享乐,文人们在关注当下社会和当下世俗生活的同时,亦保留了文人所特有高雅情致和趣味。特定时代语境下文人的审美情怀可概括为富有时代色彩的隐逸超脱之情、彰显时代特色的闲适逸趣之情、标举君子情怀的风雅高洁之情、饱含时代审美趣味的世俗之情等四个方面。与前代相比,晚明文人情怀呈现出世俗化、娱乐化和人性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让晚明文人情怀更具时代性、现实性和现代性,闪耀着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的光辉。

关键词:文人情怀;审美观念;时代特性;晚明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文人因其对文化上的特殊占有,故而在心理上、风度上和趣味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异于他人,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与其他社会阶层有着明显的差别。钱穆先生指出:“文人之文之特征,在其无意于施用。其至者,则仅以个人自我作为中心,以日常生活为题材,抒泄心灵,歌唱情感,不复以世用撄怀。”

[1]同时,中国古代文人往往是“儒道互补”精神在个人身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全解·泰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注疏·尽心章句上》),在中国古代文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成为终身追求的目标。在晚明这个异常复杂而独特的历史时期尤是如此。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复杂的一个时代。政治的腐朽衰微与商业经济的繁荣共存,专制统治的强化与个性解放思潮的兴盛同在,其间复裹挟着心学的广泛流行和虚浮空疏的时代风尚,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文化的淘洗激荡和思想文化界的骤然转捩,导致晚明文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发生重大变异。大众审美趣味渐成主流,社会审美转向感官享乐,时代审美亦由艺术审美转向生活审美。晚明文人的审美情怀始终逡行于雅与俗之间,与儒家“天下为公”的社会性情感相比,情感的个体性与世俗性被提到非常突出的地位,然而文人们在关注当下社会,关注当下世俗生活的同时,也保留了文人所特有高雅情致和趣味。尤其是心学时代精神的影响和商业经济逻辑的渗透,晚明文人情怀更有其时代特色,并赋予其新的意蕴和新的时代内涵。晚明文人雅士在重视精神闲适自由的同时,也重视物质需求和生理需求的满足。他们既要物质,又要精神;既要超越,又要享乐。与前代相比,文人情怀呈现出世俗化、娱乐化和人性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让晚明文人情怀更具现实性和现代性,闪耀着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的光辉。

一、富有时代个性的隐逸超脱之情

晚明人有着挥之不去的隐逸情结。晚明国政败坏,官场黑暗混乱,许多正直的文人士子失去了对朝廷的信心和对科举仕途的热情,或不仕,或致仕求退,转而寻找个人的生活空间,选择隐逸和超脱现实的生活方式。尽管明初朝廷颁布不为君用之律,隐逸之士不再以此相标榜,然至晚明,隐逸之风盛行,文人们以不仕为清高,竞相标榜,公然炫耀。

晚明文人大多个性张扬,自娱放达。他们不避弃世俗,亦求声名,所以对他们来说,其所向往的隐逸无非就是精神的超脱和狂放式的自由。袁宏道令吴时,一心向往田园的闲适与自在。待其“乍脱宦网,如游鳞纵壑,倦鸟归山”[2]P.303,以致袁氏在与友人聂化南信中竟而连呼“快活不可言”:“败却铁网,打破铜枷,走出刀山剑树,跳入清凉佛土,快活不可言!不可言!”[2]P.222屠隆官场受挫,对政治极为厌倦,如其《渔阳鼓》所唱:“今日里,是天涯风波饱尝,心儿灰冷鬓儿苍,因此上撒漫文章,卷起锋芒,结束田庄。急收回一斗英雄泪,打叠起千秋烈士肠”[3]。陈继儒也道出了对末世凄凉的感伤和对退隐后的神往:“献策金门苦未收,归心日夜水长流,扁舟载得愁千斛,闻说君主不说愁”;“世事不堪评,拔卷神游千古上;尘氛应可却,闭门心在万山中”[4]。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苦闷中,他们最终只好选择隐逸求退,寄情山水,甚至纵情声色之中,终老于莫厘缥渺之间。

显然,晚明文人对隐逸超脱的向往成了一种浓厚的风习,隐逸生活在他们看来是那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逍遥快活。而实际上,晚明文人一旦得脱,可以“作世间大自在人。”[2]P.222他们可以冠冕堂皇地由官场而踏入商场,出入歌坊妓院,进出梨园,优游山林,出佛入道„„这些正是晚明文人在政纲不振而风物繁华的社会环境下追求灵魂栖息与精神安顿的必然。这也恰恰反映了晚明文人对个性自由和思想解放的要求,成为他们丰富而真实的生命表达,具有明显的时代个性。与晚明这种超脱精神和自适个性相表里,以自我为中心的享乐主义精神对晚明文人来说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晚明文人隐逸超脱之审美情感灌注于艺术中,则使晚明艺术别开生面、大放异彩。他们退出政治中心,也就疏离了正统思想和主流意识,于是他们任情适性,个性张扬,自娱放达。他们敢于评说孔孟,讥讽程朱,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乐趣。他们以“童心”为美,独抒性灵,文以自娱,“本色”、“意趣”和“性灵”成为文学艺术批评的重要标准,世俗人性成为文学艺术普遍叙说的话题,“极摹人情世态,备写悲欢离合”,艺术形式的美感逊位于生活内容的感受,高雅的趣味让位于世俗的真实,这正充分说明了晚明时代审美由艺术审美向生活审美转移,世俗大众的审美趣味成为文人和艺术关注的重要对象。正如蒋孔阳所说:“中国封

建宗法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一般是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他达的时候,讲究礼乐教化,要当忠臣,‘致君尧舜上’。当他穷的时候,他就混迹江湖,过着隐逸自适的生活,与渔樵为伍,崇奉老庄。这时,他要自由和自然。各门艺术,不再是‘经国之大业’,而只是他个人消闲遣兴的玩艺。闲情诗、山水诗是这样,山水画、花鸟画也是这样。”[5]

二、彰显时代特色的闲适逸趣之情

在隐逸风潮影响下,晚明文人崇尚闲情逸趣,追求世俗享乐,成为与之亦步亦趋的社会潮流。他们“以耽情诗酒为高致,以书画弹琴为闲雅,以禽鱼竹石为清逸,以噱谈声伎为放达,以淡寂参究为静证”。[6]晚明文士的闲情逸趣主要体现在生活和艺术两个方面,生活上追求闲逸,艺术上追求以文自娱。而这恰是晚明文人生活与艺术的时代特色。晚明文人的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在以往时代却极少见。举凡饮食男女,声色犬马,看戏听曲,收藏古玩字画,养殖花鸟虫鱼,观赏民间百戏,参加游艺活动,营建宅第园林,游山玩水,参禅论道,读书下棋,美食养生,等等,凡是能给他们带来闲情逸趣的,他们无不乐在其中。

1、结社雅集

文人雅集,是古代文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晚明雅集之风尤甚。据郭绍虞先生《明代的文人集团》中记载,当时社会上可考的一百七十余家社团经常组织文人雅集活动。[7]而且,晚明史料和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文人雅集情形的记载。譬如,汪道昆与谢陛、吴守淮等人聚于丰南“高士楼”的诗酒之会;袁宏道三兄弟等人创建的“蒲桃社”;屠隆、汪道昆等建立的“西冷社”;瞿纯仁创建的“拂水山房社”;山阴名士张岱曾结“斗鸡社”、“蟹会”、“丝社”;张瀚晚年回归故里,结“怡老会”,“徜徉山水间,筋咏谈啸”等,可谓不胜枚举,尤其是“江左风流”、“吴中尽多风雅之士,所在结社”。吴县人李士达的《西园雅集图》卷(今藏苏州博物馆),以传统的雅集题材,描写文人士子在山林野外自在逍遥而又高雅适意的生活,抒发了画家自身的高旷情怀。

对于晚明文人雅士而言,这些活动既是文人鸿集一起诗文唱酬、抚琴弈棋、品茗弄画的一种形式,亦是世俗享乐的一种方式,更是艺林雅举、名士风流的象征和标榜高雅、崇尚闲情雅致的真实写照。但是,晚明诗酒雅聚与前代和后代相比,均表现出相异的特色,其最大特点和区别在于纵情恣肆。晚明文人“借了以文会友的题目,而集团生活却是文酒之宴,声伎之好;品书评画,此唱彼酬,成为一时风气。”[7]他们醉翁之意不只在煮酒论诗、评书品画,瀹茗焚香,而更在纵情适性,在“水木佳胜,宾友翕集,声伎杂进”中,极尽声色感官之娱。

2、恣情山水

晚明文人有着极深的山水情怀。山水之美,妙在“态穷百物,体具七情”,

其繁富之山形犹如“神设鬼施,千态万状,而莫有同者”[8],其美备之水形竟至

[9]“天下之至文孰有加于水乎”,故而晚明文人对山水一往情深,以至嗜水成性,

爱山如命,“以性灵游,以躯命游”。晚明文人的这种痴迷,可谓是前所未有。陈继儒尝自称:“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4]P.60卓明卿也说:“余性癖好名山大川,两浙形胜,车辙马迹且遍。”屠隆罢官后遨游吴越间,啸傲赋诗,晚年出旴江,登武夷,穷八闽之胜,情寄山林,谈禅论道,与游客过从。王士性尝自述“少怀尚子平之志,足迹欲遍五岳”,“极意冒险,攀跻为快”(《五岳游草·自序》),一生游历,除福建外,足迹遍及当时的两京十二省。袁宏道认为“登山临水,终是我辈行径”[2],大胆发出了“若夫世乐可得,即享世间之乐,世乐必不可得,因寻世外之乐”[10]的呐喊,其所谓“世外之乐”就是有别于“繁华烟粉”的山水之乐,所以他一辞吴令,就“抛却进贤冠,做西湖荡子”(《与张幼于》),“自春徂夏,游殆三月,由越返吴,山行殆二千余里”(《吴敦之》)。宋懋澄称自己是“宜山宜水一道人”,“平生雅好游,兴之所至,辄竟千里,虽于陆风雨,于水波涛,靡间昼夜”。[11]晚明中游踪最广的当然是“以身许之山水”的徐霞客,他非一般文人所能及,除峨眉山外,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

然而,晚明人登山临水,不惟如此,更着眼于山水对个体生命的超越,“借山水一丘一壑,以自写胸中块垒奇倔之思,非游之大观也”[12]。这正是晚明“山水清音”的根本原因。晚明文人在对人情世态之“真”的探索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的体味、狂热的追求;在与山水的往复交流中感受到了的山水的一颦一笑;在纵恣、谐趣和自我超越中获得了“山水之精神”[13]。与晚明山水清音、隐逸思潮、结社雅集相为表里,晚明文人山水诗画十分繁盛。正如论者所云,“山水画和具有山林性格的画家最为相同。每当政治失控,国运不祚,文人学子心情不适时,山水画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14]

3、放浪曲蘖

填词谱曲成为晚明文人雅士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从万历年间开始,制曲作乐、狎妓听曲,便成为文人雅士的日常功课了。操曲也好,观戏也罢,醇酒美人为伴,可谓“一曲一杯花下醉”,极尽声色耳目之娱。与明初“祖宗开国,尊崇儒术,士大夫耻留心辞曲,杂剧与旧戏文本皆不传”[15]相比,晚明戏曲则是“曲海词山,于今为烈”[16]。文人士子放浪曲蘖,他们或是教妆着几个戏子,或是室中蓄三四个侍姬,或是家中自蓄戏班,风流放诞,太祖皇帝朱元璋为《琵琶记》有关风化而拍手叫好的赞歌,早已淹没在上下成风的哀丝豪竹声中。

晚明文人大多兼擅诗文与绘事,他们纷纷参与到戏曲创作中来,群芳竞艳,明星荟萃。臧懋循《元曲选序二》中开篇即云:“今南曲盛行于世,无不人人自谓作者。”[17]沈德符亦谓:“年来俚儒之稍通音律者,伶人之稍习文墨者,动辄编一传奇。”[18]王骥德亦云:“今则自缙绅、青襟,以迨山人、墨客,染翰为新

声者,不可胜记”(《曲律》)。而晚明戏曲之盛,江南为最,尤其是在吴越一带,“鼓弄淫曲”,搬演戏文,“不问贵游子弟,庠序名流,甘与徘优下贱为伍,群饮酣歌,俾昼作夜,此吴越间极浇极陋之俗也。而士大夫恬不为怪,以为此魏晋之遗风耳”。[19]江南演事之盛,即如吕天成所云:“博观传奇,近时为盛。大江左右,骚雅沸腾;吴浙之间,风流掩映。”[20]确不失为“江左风流”。文人士夫醉心戏曲成癖。据张岱《陶庵梦忆》卷四“祁止祥癖”记载,祁豸佳精于音律,于自家“柯园”中教授家乐,“咬钉嚼铁,一字百磨,口口亲授”;又据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三《广陵散》记载,汪季玄“招曲师,教吴儿十余辈。竭其心力,自为按拍协调。举步发音,一钗横,一带扬,无不曲尽其致”。而且,只要新剧一出,即付之红牙,所谓“花晨月夕,征歌按拍,一词脱稿,即令优人习之,刻日呈伎”(清·焦循《剧说》)。由此可见文人士夫对戏曲的痴迷与热情,以及他们将这门艺术纳入一己空间之努力。

4、园林幽居

明中期以来,兴建宅第园林之风盛行,江南尤甚。文人园林是晚明文人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艺术追求的集中体现,成为晚明文人寄情遣兴的理想方式,能够很好地满足晚明文人雅士的隐逸癖、林泉癖、闲适癖,而且更能体现晚明文人雅士的个体生命和自我价值。因此,在富庶的江南,自嘉靖末年,文人竞筑园林蔚然成风。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嘉靖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隙,间及古玩。”[18]P654何良俊亦云:“凡家累千金,垣屋稍治,必欲营治一园。若士大夫之家,其力稍赢,尤以此相胜。”[21]

晚明文人士子厌倦了城市喧嚣的生活,欲置身于闲旷之野,娱情于山水之间,追求一种“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精神世界。晚明文人普遍向往这种清幽的生活和情趣,享受与自然幽居的幽情别致,比如谢肇淛将自己的理想居所描述为:“竹楼数间,负山临水,疏松修竹,诘屈委蛇,怪石落落,不拘位置。藏书万卷其中。长几软榻,一香一茗,同心良友闲日过从,坐卧谈笑随意所适,不营衣食,不问米盐,不叙寒暄,不言朝市,丘壑涯分,于斯极矣。”[22]在晚明文人看来,林泉幽栖、虚堂静寄的恬静安逸而又闲乐自适的闲居幽雅的生活,才是他们真正想要拥有的。而且富有诗情画意之境的园林,自然也是征歌选妓、蓄养家乐和观戏演戏的最佳之所,正所谓“园林成后教歌舞,子弟两班工按谱。”

[23]在那些粉墙黛瓦、雕梁画栋、花木扶疏的江南文人园林中,丝竹之声日夜抑

5、文物玩赏

晚明文人对绘画等艺术的审美扩大到园林、居室、器用等造物艺术,一时文扬绵延而不绝于耳者,实属司空见惯。 物玩赏蔚然成风。明中期沈仕的《林下盟》中就曾提到当时文人日常生活的十供,即“读义理书,学法帖子,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醛,浇花种竹,听琴玩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篇六
《从文人之雅走向学人之雅》

从文人之雅走向学人之雅

———朱彝尊与姜夔、张炎“雅词”之辨

苏利海*

文章分析了清初朱彝尊开创的学人化“雅”词与宋人姜夔、张炎文人化“雅”词的区别,  提要:

着重从“清空骚雅”与“厚实博雅”上比较了宋、清两代“雅”词的各自异质。本文认为朱的雅词以

学问和诗教为核心,分别在形式和内容上指导、规范词体,进而达到“尊体”的目的。由于清代学

术发达,儒生经师充斥词坛,此种学人味词风的出现立即吸引了大批学人模仿、追随,从而形成

———这一清代词坛重大亮点,学人词”清词中兴由此拉开序幕。朱彝尊开创的学人化的“雅”了“

词并非是某个时期、某个群体的共同选择,而是作为清词发展的底色和主要特征,代表了清词的

亦是清词中兴的重要表象。异质,

关键词: 朱彝尊  姜夔  张炎  雅词  学人化

)作者苏利海,文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成都 610041

——浙西词派的创始人,朱彝尊以姜、张的雅词为大纛,掀起了清代词  作为清初词坛第一大流派—

坛浩浩荡荡的醇雅风尚。然而朱彝尊虽学习姜、张,但其尚雅的词风与前者差异甚大,这一点自清以

张之雅,朱的“雅”词与宋人“雅”词有何区别和联系?造来已被一些著名学者揭示过①。然而既非姜、

于此有憾,故成其雅词变异的根源是什么?这种变异在词史上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前辈所述,

一抛浅见,愿就教于方家。不揣浅陋,

众所周知,朱彝尊学识渊博,为清初卓著的经学家,向来与顾炎武、黄宗羲、阎若璩等经学大师并称,被赞为“邃于经,淹于史,贯穿于诸子百家。凡天下有字之书,无弗披览;坠闻逸事,无弗记忆。蕴

②。蓄宏深,搜罗繁富,析理论事,考古证今,元元本本,精详确当,发前人所未见之隐,剖千古不决之疑”

其著名的《经义考》更是《四库全书》编纂前对经学典籍的一次大规模的集中梳理,在经学史上具有举

清代经学与词学》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西南民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71;*本文为2

——S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位点建设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013XWD—0501。

“‘’莲子居词话》卷二:竹垞自云:倚新声、玉田差近。其实玉田词疏,竹垞谨严;玉田词淡,竹垞精致,殊①如清代的吴衡照《

”(《,“‘’不相类。词话丛编》又钱斐仲云:吾乡朱竹垞先生自题其词曰: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余窃以为未2426页)

”(《,《,),,然。玉田词清高灵变,先生富于典籍,未免堆砌。雨华庵词话》词话丛编》页现代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亦曾指出见3013

《,天风阁学词日记》浙江古籍出版社,第41984年,64页。

[]:《》,《》,《,清潘耒朱竹垞文集序遂初堂文集卷八,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2002年,20页。②

——

从文人之雅走向学人之雅

①。这种经足轻重的地位,此书被著名理学家陈廷敬赞为“诸儒必将以竹垞为大师而正经学以淑人才”

学大师与词学大家的双重身份正应和了清代经学与词学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正因此,我们有理由认

深厚的经学修养极大影响了他对词体的认知和创作,并自觉改造着姜、张以来雅词的传统,从而形为,

成了清代独特的“学人味”雅词,建构了清词的异质。所以,朱彝尊虽上承姜、张,同举大雅,但时代不

文化环境各异,尤其是词人素养有别,前后“雅”的内涵自然有出入,倘若朱完全模仿前人,那么有同,

、“,清一代,其词也只能是“假古董”瞎宋词”正因为有了变,才有了清词的中兴,进而让我们看到了词

体老树着花般的蓬勃生命力。所以透过朱与姜、张在雅词上的对比,我们可管窥清词“中兴”的深刻动因以及宋以后词体的变迁轨迹。

总体来看,朱与姜、张均追求词的雅化,两者雅的核心要素包括审音正律、字雕句琢以及主题上的温柔敦厚;区别则在于,姜张之雅源于文人士大夫高雅的情怀,强调对字、词、句、境“雅”的追求,倾向

;于“美”的维度,其对立面是市井歌楼的“俗”而朱的雅则源于经师的博雅学识,具有浓厚的翰林味,它

———包括内容上学”为特色,力图将词体改造成符合学者身份的文体,其对立面则是明词的“淫哇”以“

,。同是立雅去俗,淫”词律上的粗疏及语辞的鄙俗、油滑,即“哇哩”如果说前者尚是宋人违背礼教的“

试图通过对市井俗文学的排斥与否定,进而维护文人词高雅的审美特性;后者则是清代学人对明代文人词的否定与替代,其目标就不再拘囿于美学体系内的高雅、低俗之争,而是彻底结束词体的小道地

“为词体争名份,争正统。如其所说:念倚声虽小道,当其为之,必崇尔雅,斥淫哇,极其能事,则亦位,

②结合朱的词作可以明晰看出,”足以宣昭六义,鼓吹元音。往者明三百禩,词学失传。其雅词观正是通

,过词体的儒家诗教化与浓厚的学问化,高高树立尊体的大纛。其所谓的“淫哇”不仅是在否定宋人所

更进一步连明代文人词的粗疏、艳丽亦一并否定,达到愈转愈精的程度。弃却的柳词的市井尘俗味,

虽然姜、张的雅词观中亦潜藏有尊体意识,但其方法手段仍局限于词体内部文学趣味之争,而朱彝尊

通过融入诗教、学问新因素,直接登堂入室,让清代“雅词”堂堂正正地出现则是在貌似复古的口号下,

、“、“获得与诗、文同等的地位,彻底摆脱词为“诗余”艳曲”小道”的不入流的卑下地位。在文坛上,

宋、清两代“雅”词的差异通过作品的比较可得到更细微明晰的体悟。如果说姜、张的词风是“清空骚雅”的话,朱彝尊的词风则可用“厚实博雅”来概括,他在继承了姜、张雅词的某些因素同时亦进行

例如,长于引经据典,好发议论,意境深沉博大。姜、张之雅擅以“虚”取胜,这里的“虚”了变通与创新,

表现为用典的融化无迹,语言的洁净明朗,以及审美意境的空灵含蓄,而朱则擅以“实”取胜,这里的“实”一面是主题上倾向于理学思想的纯正,一面是在艺术手法、意境、风格上均倾向于学者化的厚实典重。

前人在论及朱彝尊词时,多强调其善用典故的特点,这里固然缘于其经学大师的身份,但善用典

这种影响在其词中至少还有如下方面的体现,如抒情多滞故只是其经学修养对词风影响的一个方面,

境界厚实博大,而较少姜、张的幽艳冷隽之境。这些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在相似主于物而少空灵之感,

宋、清两代“雅”不同的艺术手法和审美境界来得以领悟。例如在怀古伤今的词中,姜、张题的作品中,

体现出情感的含蓄典雅,意境清空灵动;朱则体现出慷慨激昂,善于议论与说理,充满明末清初一些理

:反思愤慨的不平之气,如其《满江红·吴大帝庙》学家悲歌慷慨、

拜遗像、紫髯如乍。想当日、周郎陆弟,一时声价。乞食肯从张子布?举杯但属甘  玉座苔衣,

兴霸。看寻常谈笑敌曹刘,分区夏。  南北限,长江跨。楼橹动,降旗诈。叹六朝割据,后来谁

春秋未辍鸡豚社。剩山围衰草女墙空,寒潮打。亚?原庙尚存龙虎地,

[《,。清]朱彝尊:经义考》文物出版社,影印光绪二十三年浙江书局刻本,第1册(陈廷敬序)1987年,

[《,《,,。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年第页19961928①②

——

浙江学刊 2013年第2期

该词传达了对一代霸主孙权的仰慕与赞扬,通过对东吴君臣相得,国势日上的赞美,暗含着对建都南京的南明朝的哀悼。词中引用古人颇多,前后有孙权、周瑜、陆逊、张昭、甘兴等诸人,丰富的学养为该

身世家国之感喷薄而出。抒情、议论、说理兼备,声情慷慨激昂,词提供了一幅壮阔波澜的历史画面,

充满不平高亢之音,是一部词史,亦是一部心灵受难史。这里,宋理学家所提倡的华夷之变的正统性

当是其淋漓壮气的来源。总之,在此词中,作者丰富的史实、渊博的学养以及理学家的浩然与孤忠感,

:正气共同张扬了其渊博厚实的雅词特征。对比姜夔的《扬州慢》

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  淮左名都,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木,

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同是怀古伤今词,如果说朱的抒情是建立在对史实的翔瞻把握与理学家的堂堂正气之上,充满博大厚

而姜的词境则建立在文人雅士的俊逸洒脱的胸襟气度上,以虚取胜,一片感慨全在虚处,所谓实之境;

“野云孤飞”正是其独门秘器。例如词人面对扬州遭兵爨之后的描摹,避实就虚,一面以废池乔木,无

——杜牧之魂,另一面则跨越时空,巧借古人—委婉陈述了当下扬州城情之物的伤感来映衬人的苦难;

的凋敝。整首词以抒情为主,空灵纯净,较少议论,用典少而精,杜牧一典的出现更为此词增添了几许

悲慨沉郁之感则冲淡了许多。风流倜傥味,

可见,朱词与姜词在艺术手法、用典、取境上均有明显差异,虽然两者均尚雅词,但在冲淡了词体尘俗味、脂粉味后,姜词充满了魏晋文人的清虚舒缓之美,意境亦向“虚”的言外之境扩展;而朱词则显

无论字句琢炼还是情感的张驰、境界上的熔铸均掷地有声,厚实宏远。这其中,渊博的得梗概而多气,

学识与理学家的堂堂气势为其词增添了浑厚与沧桑感,从而将姜张雅词中的清空之美向“博”与“实”的方向拓展。

(再言艳情体。先看朱彝尊著名的《高阳台》吴江叶元礼,少日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

之,竟至病死。气方绝,适元礼复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友人为作传,

:余记以词)

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  桥影流虹,

传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栏,梦遍罗衾。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

“此艳情体特点有两,一是大量用典,词中之典如“游丝不系羊车住”系晋人卫玠之典、青禽”出自先秦

“、“、“西王母、朝云”出自宋玉《神女赋》明珠佩冷”出自《列仙传·江妃二女》紫玉烟沉”出自《列异传》“、“中紫玉、前度桃花”出自唐代诗人崔护《游城南》草尽红心”出自《博异传》中王生“满路红心草”之

①;“语,碧落黄泉”出自白居易《长恨歌》二是抒情与叙事、议论相结合,充满传奇性与史实性。整首词

紧扣女子的情爱经历,写其从偶遇、相思、哀痛、一恸而亡直至魂回大地的情爱历程,完整贴切、曲折繁复,极具传奇性,尤其以“草尽红心”结尾更具浪漫性与浓郁的神话色彩。整首词用典繁复而得体,叙

更有传统温柔敦厚诗教观的深入传达,盛赞了女子痴情守候的美德,这也是清人所赞“集事精彩曲折,

②的主要原因。可见,中虽多艳曲,然皆一归雅正”虽是艳词,朱写来仍显得严整沓实、博大浩然,书卷

味与诗教味颇为突显。姜词的艳情体正如夏承焘先生所言“以江西诗瘦硬之笔救周邦彦一派的软

②《,参照王镇远:朱彝尊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第91998年,5页。[《,《,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第11996年,941页。

——

从文人之雅走向学人之雅

①,媚”以健笔写柔情,姜词中的艳情抒发得悲凉深挚,传达出苦涩、缠绵之感,且其擅于以清疏之景将

(“)满腹深情淡淡点醒,皴染而出,形成语浅情深的清空之美,如其著名的《踏莎行》燕燕轻盈”中的“淮

、《(“)冥冥归去无人管”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中的“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南皓月冷千山,

啼一春”诸首。

自然,在词境清空上,朱彝尊亦有学习姜张,传其神韵的佳作,其蕴藉含蓄之美不逊于白石,如其《(“)“”摸鱼子》粉墙青、虯檐百尺”结句所云:算只有当时,一丸冷月,犹照夜深路。以景衬情,颇得白石

:清空蕴藉之衣钵。但即如清空之美上,朱亦有改进,而非简单地摹拟前人,如其小令《桂殿秋》

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思往事,

词情凄美,朦胧含蓄,将两情不能相依的苦痛描写得凄婉动人。不过这种美不是缘于一片深情化于虚

,景,而是将这份情感陈述得曲折缠绵、幽深细腻。结句“小簟轻衾各自寒”以朴实轻淡的笔墨将内心

令人惘然不已。可以看出,即如以虚取胜的佳作,这里的虚也非白石的的情感抒发得极其凄凉惆怅,

情景交融,以景化情,而是以情动人,写景、抒情、叙事多方结合,避免了正面抒情的单一与苍白,同时

传达出词人内心的矛盾、冲突与徘徊不舍,让整首词充满吞吐不尽巧借恋人心理流程的隐密与多变,

之余味。抒情离景而不质实,仍留有空虚之妙,这也是朱词学姜张而又能超越的高明之处,这种对叙

技巧的熟练运用正是其作为经学家熟读经史,求真求实的写实观念、叙事意识及对散文手法事方法、

朱的一些艳情词亦存有用典过密的质实之弊,如清人沈的熟谂并成功地运用于词体中的体现。自然,

②“”雄所评:读之如梦窗之丽情幽思,不可睇接,但下语用事处,浅人固不易知。

(又如羁旅行役词,以姜夔的《甘州·正平调近》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

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为例:

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  空城晓角,

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此词抒发了作客他乡旅途漂泊之苦,意境空灵,语意凄凉,但境界优美,结句以盈盈飞燕和碧绿池塘映衬,正是雅派词人追求的一片意思全在结句、以景结情、言外之意全在虚处的常见手法。意境相似的

:尚有张炎的《鹧鸪天》

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  楼上谁将玉笛吹,

不是苏堤也皱眉。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

、“词人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以“劳劳燕子”落落梨花”起兴之笔全盘托出,清空淡雅,将悠悠乡愁刻画

:如其《消息·度雁门关》得美不胜收。而朱在处理此类题材时仍显多变,

凭谁踏遍,雁衔芦处。乱水滹沱,层霄冰雪,鸟道连勾注。画角吹愁,黄沙拂面,犹  千里重关,

有行人来去。问长涂、斜阳瘦马,又穿入,离亭树。  猿臂将军,鸦儿节度,说尽英雄难据。窃国真王,论功醉尉,世事都如许。有限春衣,无多山店,酹酒徒成虚语。垂杨老,东风不管,寸丝烟絮。

该词虽写漂泊之痛,但情的抒发更多借助于典故,达到借古人以消胸中块磊的抒情意图,且用典繁富,

“)、“)、“)其中的典故就有李广(猿臂将军”李克用(鸦儿节度”朱温(窃国真王”等,不难看出朱彝尊正

是以李广、李克用自喻,充满了英雄失志、潦倒不堪之感,而朱温的引用则是对乱世格局的愤慨,或可

“揣测为对当时清廷灭明的愤慨不平。对朱与姜、张词的区别,前人曾有概括:竹垞自云‘倚新声,玉田

②《,夏承焘笺校: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998年,4页。[《,《,清]沈雄:古今词话》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年第11996,047页。

——

浙江学刊 2013年第2期

①这里一疏一严、。其实玉田词疏,”差近’竹垞谨严。玉田词淡,竹垞精致。殊不相类。一淡一精的区

分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疎与淡正是姜、张清空之雅的体现,而严与精则为朱博大厚实之雅的体现,两

“者的差异正体现出不同时代对雅的不同理解和追求。造成这种区别的深层原因,清人即有剖示:竹

垞检讨每拈一调,务为精警,奇思妙句,总不犹人。良由夙昔博洽典籍,以暨平生之周览山川,复得胜

②身世潦倒,”四处漂泊,得力于“山川之胜”是成就朱与姜、张佳词的共因,而“博洽典籍”则是情如此。

朱雅词变异的独特成因,浓浓的“学人味”是其雅词最突显的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典籍”正是理学家的典籍,它对朱彝尊的影响不只是增加几个典故,更对朱的节操与气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朱的词更多投射了清初士人阶层的故国之感以及身处异朝时内心的苦涩,这良由其崇奉程朱理

华夷之变的文化心理在其词中有委曲细微的体现,不然,仅仅博览书籍,学识超人,也难以写出如学,

此慷慨多气的作品。

最后再看看咏物体,姜、张的咏物词着意寻求物中的情趣与美感,强调物我相一,追求恬淡静美的

(“境界。朱的某些咏物佳作意境苍凉,带有张的神韵,如著名的《雁》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

),(“风吹度”此词在意境、用语上均是借鉴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

③但相对姜、),“正如清人所评:窃谓小长芦撮有南宋人之胜,而其圆转浏亮,应得力于乐笑翁耳。”散”

张而言,朱的咏物词大多词藻太富,典故太密,有的已成为炫耀其才华、学识的工具,后人对此尤多指

“责,如清人谢章铤所言:宋词三派,曰婉丽,曰豪宕,曰醇雅,今则又益一派曰饾饤。宋人咏物,高者摹

神,次者赋形,而题中有寄托,题外有感慨,虽词实无愧于六义焉。至国朝小长芦出,始创为征典之作,继之者樊榭山房。长芦腹笥浩博,樊榭又熟于说部,无处展布,借此以抒其丛杂。然实一时游戏,不足

④这里谢章铤提出,”为标准也。宋人雅词的高妙在于能写神寄托,而朱的雅词则大多为学问语,典故过

难免成为文字游戏,此种弱点最明显体现在《茶烟阁体物集》中,除了一些咏叹美人足、眉、胸的无多,

“聊之作外,大多为堆垛典故,学人词之弊至此全盘暴露,饾饤”之讥自是难免。

从以上同类题材的词中可深刻体会到姜、张与朱在雅词上的区别。本质上来说,姜、张雅的核心是士大夫高雅情怀,喜从雕琢组丽中收获自然之美,以轻疏笔墨营造空灵恬淡之境;而朱的雅词则是代表了经学大师的修养和身份,其词带有浓浓的理学家气息,更多体现了思想的正统性和渊博的学

追求的是性情加学问的风范,用笔凝重而精致,尤擅以叙事、议论、抒情、写景相结合的手法营造厚识,

“,实、博大之境。夏承焘先生曾云:阅《曝书亭词》朱氏倡姜张,间有似玉田者,但断非白石。闲情、赠

⑤夏先生称其词非姜张,”妓之作,则是黄九、秦七。体物词,则学梅溪、龙洲,皆宋人第二流。洵为卓识,

但称其为二流有点过苛。平心而论,朱氏词确与宋人不同,但不可以宋人为最高标准而低估清人的价值,要知,这“不似”两字方是清词的精华,亦是其在千年词史上的贡献。宋词浅切流丽,深情绵邈,是其特长,但浅而不深,情长而志短,亦是不可轻忽的弱点。清人则勇于向这个弱点挑战,将词体向深而广的方向拓展,虽然他们的词有时深涩险僻,炫耀学识,枯燥乏味,为后人诟病之口实,但一些佳作意

内涵之丰富,艺术手法之多样亦让词体这个老枝开出了新花,推进了词体的生命进程,促成境之深广,

了“中兴”的局面。在清词体质的整体转变过程中,朱彝尊倡导的“醇雅”无疑是个标志性事件。

朱的雅词以学问和诗教为核心要素,分别在形式和内容上指导、规范词体,由于清代学术发达,儒

———生经师充斥词坛,此种学人味词风的出现立即吸引了大批学人模仿、追随,从而形成了“学人词”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第21996年,426、2426页。①③ [

⑤[《,《,清]沈雄:古今词话》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第11996年,047页。[《,,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第31996年,443页。《,,。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第页1984464

——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篇七
《关于古人熏香》

关于古人熏香 香器是指焚香用的器皿及用具,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薰球、香囊、香盘,及在香粉的香篆、盛香的香盆,都是属于香器的范畴。 这些丰富的香器种类,主要是为了配合各种不同型态的香焚烧或蒸薰的方式而产生。除了实际上的用途之外,基于美观及装饰的考量,香炉的型制、炉身的造型、色彩,更是琳琅满目,配合袅袅香烟,及美好的香味,让用香的情境达到极致。 焚香的器具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 1、香炉:是指可燃点盘香、沈香木块、丸香及香粉的圆形香炉。 2、卧香炉:专门焚烧横式线香,即卧香所用之香炉。 3、香筒:长筒式香薰,为直式线香所用。 4、立香香炉:是指专门焚烧有竹枝为柱脚的立香所用的香炉,大多以金属或石材为炉身材质,用于祭礼时上香之用,避免香炉身温度过高。 5、手炉:即一般所说的柄香炉,以焚烧香丸、沈香木块为主,方便上堂时以手持之。 6、薰球:为镂空圆球,内放香品焚烧,无论球如何转动,球内香品皆能保持水平不会倾倒。 7、香囊:指将各种香料、香品置入囊中,放在身上散发香气的香具。 不同的香料,以不同的方式来散发香气,也会造成特别的效果。一般而言大致可以分为燃烧、薰炙及自然散发等三种方式,而有不同的香器来配合使用。如,香草、沈香木及作成香丸。线香、盘香和香粉的合香,就必须以燃烧的方式,而龙脑之类的树脂性香品,则必须用薰炙的方式;也就是将香品放在炙热的炭块上薰烤。而调和成香油的香品,就用自然挥发的方式来散发香气。此外,各式各样香气浓郁的香草、香花,也被装入花薰、香囊之内,让其自然散发香气。混合数种香的香粉,也常用薄纸包裹,装入香囊。 随着香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香器的样式也不断出奇翻新,从香器开始出现到现今,香器的演变,几乎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让人们无论是在用香或是供香时,在嗅觉及视觉的心灵意境上,都达到了美好的升华。 中国历代香器简介 在佛教传入中国用香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同时大量引进各种重要的香料,及用香的观念和方法,于是,香从生活中的附属用品,一跃而成为皇室贵族,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重要场景。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在室内薰香的习俗,焚烧的香料是以草本植物为主。其实薰香源自古人薰烟以趋灭蚊虫,并消除秽气。 在《周礼》中记载:“剪氏掌除蚕物,以攻攻之,以莽草薰之,凡庶虫之事。”古人燃香也可以说是清净环境,中国在尚

未产生专用的香器之前,先使用一般的铜炭炉来薰香。 中国人在室内焚香自战国时代就已开始了,但是专门为焚香而设计的香具,却迟至汉代才出现。 中国香炉的形制始于战国时期铜炉,以后历代出现各种式样的香炉。材质有陶器、瓷器、铜器、鎏金银器、掐丝瑵珐琅、画珐琅、竹木器及玉石等,种类丰富。 在春秋时期,已出现专供室内取暖的铜炭的“王子婴次炉”。而这类铜炭炉后世仍然沿用。 汉代开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香炉——博山炉。博山,相传是东方海上的仙山。博山炉盖上雕镂的山峦之形,山上有人物、动物等图案。当香炉中飘出袅袅香烟,就宛如神山盘绕终年的云雾。博山炉盛行于神仙之说流行的两汉及魏晋时期。 在汉代,专为焚香而设计的香薰已经出现,大理的薰香器从各地的汉墓出土,可以知道当时薰香习俗已经很普遍。汉代薰香的风气,南方比北方更为盛行。广州地区四百余座汉墓中,共出薰炉一一二件。 在汉代蔡质所著的《汉官仪》中,就有关于香的文献记载:“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 在广州、长沙等地的西汉早期墓葬中已经出土了不少豆形薰炉,而中原地区出现得稍晚。从这种出土不少专为薰香而作的香薰看来,薰香的风气是自南向北逐步推广的,而许多高级香料也是从南海输入中国。根据《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西汉时龙脑香在广州已非罕见之物。 汉通西域后,还从陆路自西方输入苏合香。《班固与弟超书》:“窦侍中令载杂采七OO匹,白素三OO匹,欲以市月氏马、苏合香。”这是汉代以杂丝、白素等布料,要买月氏马及苏合香。《后汉书》“西传传”说大秦国“会合诸香,煎其汁以为苏合。” 汉朝时乐府诗中也说:“行胡从何方,列国持何来,氍毹、(外毛内答)(外毛内登)、五木香、迷迭、艾蒳及都梁。”其中都梁香为古代著名的香草。 汉代的香品中,有干燥的草木植物、树脂类的龙脑香、苏合香。草本植物的茅香干燥之后就是可燃物,为了能充分燃烧,通常在炉身的底下会有通气孔。有的设计炉身较浅,炉盖隆起,而且在炉盖上备有数层镂孔。这类炉具的容积也较大。同时为了容纳自进气孔落下的灰烬,通常也设有承盘。 龙脑及苏合香等树脂类香品,必须放在其他燃料上薰烧,因此这类炉身较深,以便置烧红的炭块,有时加银箔或云母片,再放上树脂之类的香品,使其徐徐薰烧。出土的汉代香薰中就曾留有炭料、香料。 两晋南朝的香具 东晋南朝士大夫中,以香沐浴,以香薰衣的风俗开始盛

行。薰衣的风俗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在河北满城中靖王刘胜墓中,发掘的“铜薰炉”和“提笼”就是用来薰衣的器具,湖南长沙的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为了薰香衣、被特制的薰笼。 三国的荀□好薰香,文献中记载:“荀令至人家,坐幕三日,香气不竭。”由于荀或经常让自己的衣服薰上浓郁的香味,所以当他到别人家中之后,他坐过之处往往留下香气,经过三日还没有散去。在东晋时文人也以白旃檀的芬芳来比喻学养的渊博。 在两晋南朝流行的香薰式样之中,从三国吴到南朝晚期圆罐式及豆式有承盘的香炉式样大略可分为四期: 第一期:孙吴中期至西晋末年(公元二五四——三一六年) 第一期的香薰,造型简单,整体为罐形,侈口鼓腹、圈足,上腹镂刻三排圆形镂孔,没有承柱和底盘。 第二期:东晋前期“东晋立国至穆帝升平以前”(公元三一七——三五七年)第二期的香薰,薰体为短直口圆腹罐形,腹部有大三角形镂孔,承柱亦为上下小大的圆柱体,承盘则为平底钵形器。 第三期:东晋后期至南朝刘宋时期(公元三五七——四七九年)第三期的香薰,酱油,罐形薰体,小口鼓腹,腹部满布密集的长三角形镂孔,圆柱形承柱,粗短而直,承座则为宽沿盘形。 第四期:相当于南朝中晚期“齐、梁、陈”(公元四八O——五八九年)第四期并未发现见香薰等器具。 隋唐的香具 自东汉明帝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焚香礼忏在奉神明或祀天地祖的仪式中,几乎经常可见。甚至,有在行道上以香铺地,使香的需求量更大。在《文昌杂录》卷三中记载:“唐宫中每有行幸,即以龙脑、郁金布地。” 唐代的香具,也开始有新兴的式样。如:多足香薰、薰球、及长柄手炉,质地多为金属器或鎏金银器。唐代流行有提炼的金属香球、香薰。唐代的多足带盖铜香薰十分独特,也有附提炼者。 唐代帝室曾多次迎送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再送回法门寺。法门寺的文物中鎏金银香薰、鎏金银香球,是为皇室迎送舍利真身所专门制造的。 宋元明清的香器 宋人焚香,常同时使用香炉及香盒。这点从宋代绘画取香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来。添香者以食指、大拇指拈出香丸,放入堆满白灰的炉具内。宋代也流行将香料压成“香篆”,将粉末状的香料模子压出固定的形状,然后点燃。 宋代曾大量进口香料,北宋时香药是市舶司收入中最大宗的物品之一。真腊、渤泥、蒲端、安南等地其地盛产乳香、龙脑及栈香,朝贡品中也以香药为主。部分的香品如乳香等列入禁

榷物品,由政府专卖,民间不得私自交易。 宋代香药输入量虽大,但仍供不应求。宋人普遍用香,焚香用量大。祭祀庆典、官府的宴会、文武官考试及第后的同年宴、祝寿等场合,无不用香。 宋人还有所谓的“试香”,于幽室外焚香,有时在庭园内的“诗禅堂”试着燃点新制的合香,品评香的气味、香雾的形状和焚烟的久暂,是宋朝人生活情趣中重要的节目之一。 宋人对于合香的薰烧法特别讲究,香品点燃之后,并不投入火中,香炉内铺厚厚的有保温作用的炉灰,拣一小块烧红的炭块埋于正中央,再薄薄地盖一层,灰只露出一点。用薄银片隔火,香品放在薄银片上薰烤,于是香气自然舒发,没有烟燥气。讲究一点的,炭块就不只是用普通的木炭,而是精制的炭团。 此外,宋人也使用香篆。南宋杭州城的住宅区内的各种服务业中,就有专门为人“供香印盘”的服务业,他们包下固定的“铺席人家”,每天去压印香篆,按月收取香钱。 在宋代的香炉中,有许多特殊的造型,如现藏于芝加哥艺术馆,宋影青鸟形香炉(十一——十二世纪),炉盖有一只似鸳鸯的水鸟蹲伏著,炉身贴了两层莲瓣纹,也有承盘。盘底有如意云头花式足。香炉就从鸟嘴逸出,炉身挖有小气孔,而使香烟从上面的鸟嘴飘出。宋代另外流行一种豆形香炉,形如高足杯。 到了元、明、清代,则流行成套的香具,例如元代流行“一炉两瓶”的成套香具。明代十六世纪的绘画中就已出现“炉、瓶、盒”。这种组合式香具乃是为了方便作为储放香箸、香铲之用。 明朝嘉靖官窑也有所谓的“五供”,五供是一炉、两烛台、两花瓶的成套供器,使用于祭祀及太庙、寺观等正式场合。明代盛行铜制香炉,这与宣德时期大量精制宣德铜炉有关。宣德年间,曾使用泰国进贡的数万斤铜料,铸制三千三百余件的“宣德炉”。明晚期民间大量制作铜香炉,设计精良。铜香炉的盛行与当时盛行燃烧各种品级的沈香木块有关。 香品的类型 香炉 香炉是最常见的燃香薰物器皿,其主要目的不只使香燃后的灰烬能有固定收集的场所,也为供养与祭祀的过程增添了无限灵性美感。 在香炉制作的原料上,大约有陶磁、石头、金属等类。 陶瓷制的香炉,一般而言,由于土的塑性极强,所以造形特多变化,多以圆形为主;或雕镂花纹,或塑莲花衬为底座等,适于使用立香、盘香、香粉。也有陶瓷制卧香炉,造形与色泽变化较少。 此外也有石制香炉,在制作上比陶瓷制的香炉费功夫,由于其雕刻必须一体成形,否则一处刻坏

之后,就有可能前功尽弃。而在石材的选择上,则有大理石、玛瑙石等。 香炉与花瓶、烛台一齐供养于佛前,称为三具足之一,其材质多为金属、鍮石、磁、陶、紫檀等,形状多样化,大约而言可以分为四类: 1、置于桌上的置香炉,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香印盘形等。 2、持于手上的炳香炉,如莲华形、狮子镇形、鹊尾形等。 3、坐禅时所用的钓香炉。 4、灌顶时,受者跨越而以净身之象炉。 古时,于佛前行礼拜供养之时,手擎香炉;后世的柄香炉,就是承袭此遗风而来。在新疆地方所发现的佛教遗迹,其中壁画,可推定为唐朝佛画,图中也有手持香炉,长跪礼拜者。而此香炉下部,附有稍高之台座。 此外,火舍也是香炉之一种,为密教用具之一,后世并列为佛前四具足之一。 焚香的材料和方式原与炉具的设计息息相关。自明朝晚期到清代,流行使用铜香炉,炉壁厚实不惧热焰,而且造型变化多端,有竹节、松干、古铜器及狮象等造型。所使用的香品为沈香木块。木块直接在烛火上引燃,然后插在炉内的炉灰中。炉灰的成分是烧过的香,灰其作用为保温和透气。 其他材质的香炉,也有炉底放置隔热砂如石英砂之类,作用是防热,以免炉壁过热而炸裂。而铜香炉,尤其是厚胎的铜香炉,则较少过热炸裂的顾虑,可以不断地添插点燃的沈香木块。现今所见的铜香炉,大多用来点直立的线香,在众人祈福祝祷,香火鼎盛的场面,铜香炉是较为安全的,而一般居家与书斋所用多为小香炉,一般的铜制香炉,大多作为大型祭祀之用。 博山炉 汉代由于受到神仙方士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博山炉,晋代出现了青瓷薰炉,是室内薰香除秽的器具。博山炉的炉盖装饰着神山、异兽、珍禽和仙人,代表汉代流行神仙思想。 这类博山炉炉顶多半站立了一只凤凰。博山炉中有的设计奇特,例如有设计成一骑异兽的胡人,手托着博山炉炉身,人与兽成为基座,炉身的盖面为仙山、四灵兽“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和其他异兽及仙人等。炉中的香炉就从镂空的孔洞飘逸出来。博出炉的盖面上,一般都有山峰禽兽和神仙故事。 像这种在炉盖上装饰连绵的山峦,异兽与仙人点缀其中的博山炉,逐渐设计成熟、定型,炉盖饰以仙山、飞鸟等,具有浓厚的神仙思想。 隋唐时代的博山炉,和晋代又有不同。 例如云岗第二洞的楼阁式浮图,七、八、九、十洞的龛楣,飞檐、博山炉,做为装饰花纹的蟠龙、饕餮、朱雀、白虎等等。在第十洞有北魏时期所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篇八
《文言文翻译技巧》

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录、释、理、添、删、缩。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

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总之,我们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地译出古文,做到“信”“达”“雅”。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篇九
《高三语文单元测验题》

语文单元测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三道题,每题三分。(共9分)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风俗通》中记载了:“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选自2011年7月15日中国国学网,有删改) 1.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B.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C.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工具,古琴又被人们赋予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1

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文王、武王加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这些在《风俗通》中都有记载。

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是弹奏古琴的好时机。

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它与棋术、书法、绘画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母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而愠,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罢归东都。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零五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 唱:倡导 .

B.贼将史思明来寇郡 寇:侵犯 . C.惟尔所适,苟不乏嗣 适:适应 .

D.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B.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1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2014年,中国电影继续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已经超过9 000多块,这无疑标志着中国电影实力的增强。

B. 山寨文化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自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山寨产品的泛滥则是对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不足的揭露与讽刺。

C. 政府部门要提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并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D. 本着保证校车安全为原则,公安机关将会同教育行政等部门对校车驾驶人进行逐一审查,坚决清退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校车驾驶人。

C.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D.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穆宁之父曾以文学著名,因撰《洪范外传》而受唐玄宗赏赐授官,穆宁则因考中明经科而被调任盐山县尉。

B.安史之乱时,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抗叛军;后与颜真卿并肩作战,因建议未全被采纳致功业未成。

C.穆宁深明大义,恪守传统,在前往平原郡辅佐颜真卿抵抗叛军之前,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安顿照看。

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但当德宗回到京师后,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8、.依此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________,给当时法国思想界带来全新的气息,这本书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②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描述了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歌曲旋律优美,而演唱者阿宝的嗓音________,更让听者印象深刻。

③一位抗战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时只听到一声________般的巨响,身旁火光冲天,前方的战友永远的倒在了血泊中,而我也身受重伤”,说完他黯然。 A.天崩地坼 穿云裂石 发聋振聩 B.天崩地坼 发聋振聩 穿云裂石 C.发聋振聩 穿云裂石 天崩地坼 D.发聋振聩 天崩地坼 穿云裂石

9、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②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③ 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④ 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与北宋争传,中原雄视无他手;看滚滚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A. 孔子 屈原 陶渊明 “三苏” B. 孟子 屈原 陶渊明 “三曹” B. C. 孔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苏” D. 孟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曹”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医生提醒:凡是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打球时强度应________,注意不能激烈对抗,若出现心跳太快或不适时,应休息或适当降低强度、放慢节奏。

②香港《文汇报》认为,政府应汲取港铁工程延误的教训,启动多项铁路项目须________,统筹协调,确保有足够的能力和人手按时完成新铁路工程。

③芭蕾舞剧《小美人鱼》和《爱之圣境》皆改编自文学作品,用现代芭蕾元素和丰富的想象力突破过往东欧芭蕾舞剧所展现的________的风格,展现出崭新活力。 A.循规蹈矩 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 B.循序渐进 按部就班 循规蹈矩 C.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 循规蹈矩 D.循序渐进 循规蹈矩 按部就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防爆电器设备,是一种安全性元件。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防爆电器市场产品混乱,状况堪忧,进行技术创新是改善这一现象的________。

②公车私用,可称之为老百姓意见很大的一种不正之风,为使国人重新看到希望,重树信心,凡一切可行的办法都应迅速拿来使用,抓紧去做,________。

③目前我国临时工养老保险面临着三大问题:社保中断或成普遍现象,决策失误却让民众买单,各地政策不一引分歧。应尽快处理这些问题,以解________。

A.燃眉之急 当务之急 事不宜迟 B.当务之急 燃眉之急 事不宜迟 C.当务之急 事不宜迟 燃眉之急 D.事不宜迟 燃眉之急 当务之急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正所谓虎父无犬子,虽然宫崎骏一直不想让儿子学他走上动画之路;但是幼承庭训,________,功夫想必差不到哪里吧?

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苏北农村,其间________了当地的一些怪异之事,经历了种种不曾遭遇的事件。

③“绿行中国”是一项公益环保活动,要想让它深入人心,既需要大张旗鼓的昭告,还需要________的影响。

A.潜移默化 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B.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潜移默化 C.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D.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耳闻目睹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读书如果只知道________、死记硬背,即使在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提高自己的思考力。

12131415

②学写文章,固然可以模仿名家写作的手法,但可不能________,否则就难有自己的风格了。 ③目前修校史之风大行,有些大学,为了彰显自己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把自己和本来与该校无直接关系的古代书院________在一起,造成笑话。

A.囫囵吞枣 生拉硬拽 生吞活剥 B.生吞活剥 囫囵吞枣 生拉硬拽 C.生拉硬拽 生吞活剥 囫囵吞枣 D.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生拉硬拽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她是国际有名的模特,身高超过1.75米,身材高挑,容貌美丽,在众人中如________。

②你所有的美德熏陶着我;这些美德使你显得________——慈爱、宽容、诚实、坚毅、体贴;尤其是耐心!

③斯坦利说,平均而言,每一位百万富翁作为一名学生时的考试成绩都达不到许多名牌大学的分数线。另外,他们在大学时的成绩也并不是________的。

A.卓尔不群 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 B.出类拔萃 鹤立鸡群 卓尔不群 C.鹤立鸡群 卓尔不群 出类拔萃 D.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 卓尔不群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乔布斯逝世后,苹果股价并未出现大的波动,说明市场仍看好苹果公司的未来,认识到苹果的创新活动仍可继续下去。

B. 广东佛山两岁多的女孩小悦悦遭遇不幸的事件拷问着我们冷漠的灵魂,“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道德良知再次被唤醒。

C. 温州市正推出申请新的贷款和减免中小企业税负等一揽子计划,避免因融资贷款等问题导致老板逃跑的事件不再发生。

D. 2015年,我省将新增202万亩林地,主要分布在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地方,如高速路或主干道的路边,对尾气削减和扬尘会有很好的作用。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近几年来,我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为出发点,加大资金投入,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C.有人认为:货币的汇率,是由于两国货币在其本国具有的购买力所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

D.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新高考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能够帮助高中生从

寻找分数向寻找自己转变。

19. 将下列各句填入文中空缺处,与上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

走进书房,抬头可见墙上挂着的横幅:友古今善士,____________。翻阅书卷,书中的人物纷至沓来。沉浸于别人的世界比照自己,鞭策自己,你将会不断获取前进的动力。 A. 读中外奇书 B. 聚天地精华 C. 凝笔墨之香 D. 落笔撼五岳 20、下列各句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C.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锨、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 D.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3

答题卡及答题纸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___

共18道选择题,每题3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小题1】B【小题2】C【小题3】B

【小题1】试题分析:原文第一段说“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

【小题2】试题分析:原文为“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小题3】试题分析:“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在《风俗通》中有记载”于文无据。

4.c “适:动词,到,往”。

5.A 先通读文段,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本句中的两个“之”。

6.B “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错,由最后一段可知,“可以行吾志矣“应是实现退隐心愿”。

7.(1)史思明派遣使者劝说诱降,穆宁当即斩杀了使者。郡里的人害怕叛贼怨恨太深,恐怕再派大部队侵犯,就解除了穆宁的兵权和管理东光县的职务。(关键点:说诱,之,夺,摄)

(2)(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设置守备士卒来征收来往商人收税,又放纵士卒抢掠,导致来往行人几乎断绝。(关键点:补充主语,税,剽,殆)

【参考译文】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亲穆元休,以文学著名,撰有《洪范外传》十篇,开元年间进献给朝廷,玄宗赏赐布帛给他,并授予他偃师县丞,安阳县令的官职。

怀宁清廉慎重刚强正直,看重结交朋友,把重视气节看成是自己的职责。年轻时因考中明经科而被朝廷调任盐山县尉。这时,安禄山开始叛乱,伪政权委任刘道玄为景城太守,穆宁首倡大义,起兵对抗,

将刘道玄予以斩首,并传递檄文给各州县,当时响应的人很多。贼将史思明前来侵犯穆宁所在的州县,穆宁便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带领军队抵抗。史思明派遣使者劝说诱降,穆宁当即斩杀了使者。郡县的人害怕叛贼怨恨太深,恐怕再派大部队侵犯,就解除了穆宁的兵权即管理东光县的职务。

起初,穆宁随行采访使到各地考查,曾经路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私下交谈中估计安禄山会叛乱。到这时,颜真卿也倡导大义,发动平原郡士卒抵抗安禄山。正巧穆宁暗中派遣使者送书信给颜真卿说:“您是为了保卫国君吗?”再没有写别的话语。颜真卿接到书信后大喜,因而上奏委任他为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穆宁将长子托付给同母弟说:“任你带我这儿子到哪里去,只要不断绝后嗣就行。我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接着,来到平原对颜真卿说:“祖先已经有继嗣的人了!古人所说的死有轻于鸿毛者,我穆宁就是,希望能帮助您平定危难。”颜真卿郑重地答应了他。在这以后,因穆宁有的谋划未能付诸实施,颜真卿迫于形势严峻,放弃平原郡城,夜里渡过黄河向南溃逃,到达凤翔去拜见唐肃宗。肃宗皇帝询问抵抗叛贼的情况,颜真卿说:“因为没有采纳穆宁的建议,导致功业未能完成。”肃宗惊奇这句话,就派人乘驿马快召穆宁入朝,打算委任他重要的职务。恰巧颜真卿因为直言上奏违背皇帝的旨意,委任穆宁的事就停了下来。

上元二年,穆宁多次升官,做到了殿中侍御史,辅佐盐铁转运使处理事务。副元帅李光弼正因军粮跟不上发愁,有憎恨穆宁的人在李光弼面前诬陷说这与穆宁有关,李光弼便扬言要杀掉穆宁。穆宁直接抵达徐州晋见李光弼,以大义来晓谕,始终也不屈服。李光弼很器重他,穆宁得以继续担任他的官职。广德初年加授户部郎中。此时,水路运输受到阻碍,运输粮饷要由汉水、沔水经商山再抵达京城。朝廷选择镇守夏口的人,下诏让穆宁担任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当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财横暴,不守法规,设置防守士卒来征收来往商人税钱,又放纵士卒抢劫掠夺,导致来往行人几乎断绝。李忠臣的辖地和穆宁只有一条淮河相隔,由于他害怕穆宁的威名,抢劫掠夺之事也就停止了。沔州别驾薛彦伟因事违背了皇帝的旨意,他便用杖责打薛彦伟而致其死亡。穆宁因此获罪被贬职为虔州司马,再被贬职为昭州平集县尉。

4

穆宁性情刚毅,不能侍奉权贵,掌权的人认为他不能依附自己,而且害怕他难以制服,所以将他安置在闲散的官位上,穆宁因不得志而缄默不说话,他认为:“时世不容我,我也不能曲从时世,这不是我进取的时候,就此隐退了吧!”随后以有病为借口,居住在家中,请假好几次都是长达百余日,亲戚朋友强劝他,这才又参加了一次朝会。皇帝在奉天城,穆宁到皇帝所在的处所,被拜受为秘书少监。德宗返回京城,穆宁说:“可以满足我的心愿了。”于是上书称病,请求免去官职返回东都。

8、C成语解析:“天崩地坼”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穿云裂石”指(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发聋振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9、【答案】 A

【解析】 ①上联化用《易》意,赞孔子道德崇高。谓其德行与天地相合,其光辉与日月相等,其进退与四季代谢一样整然有序,其奖罚与鬼神所降的吉凶相应。下联出自《原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②奔腾不息的汨罗江是屈原的化身。③化用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中的语句。④区分“三苏”与“三曹”主要看地域,和作品。“三苏”是四川眉山人,苏轼有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11、【答案】 B【解析】 A超过与多重复C项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加大”。D项句式杂糅,“本着……为原则”杂糅,应改为“本着保证校车安全的原则”。

12、答案 B解析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13、答案 C解析 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事不宜迟:事情不应该拖延,要抓紧时间去做。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非常紧急的情况。根据语境,应选C项。

14、答案 B解析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第①句强调无形中的熏陶和影响,所以用“耳濡目染”;第②句强调亲耳听到,亲眼见到,所以用“耳闻目睹”;第③句根据后面的搭配及语境可知,应用“潜移默化”。

15、答案 D解析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生拉硬拽:比喻把没有关系的事物硬拉在一起。

16、答案 C解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①句题干中有“如”字,意味着此处有比喻,所以只可填“鹤立鸡群”。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②句指人,故用“卓尔不群”。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③句指成绩,故用“出类拔萃”。 17、【答案】 B

【解析】 A项,成分残缺,最后一个分句缺少主语。C项,成分赘余,多重否定不当,“避免”已含有“否定”的意思,后面不能再跟否定词“不”。D项,成分赘余,应将“路边”

18、D(A项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促进”;B项成分残缺,满足缺少相搭配的宾语,在“健身”后加上“需求”;C项句式杂糅,删除“由于”的“于”、“所决定”的“所”即可)改为“旁边”;成分残缺,“扬尘”后应加“抑制”。

19、【答案】 A【解析】 根据对联知识和“书房”的特点确定。

20、选C。这也是一组考"表意不明"的高考题,A项谁"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不确定。B项谁"手上提着一个黑色提包"不确定。D项"在医院工作"的是他本人还是他女儿,表意不明。

10题答案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篇十
《美术鉴赏1.14》

文人雅集与集体作画 1“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这句话是()所说的。

A、白居易B、李白C、辛弃疾D、董其昌 我的答案:D

2汉代时,人们把扇子称为()。

A、扶风B、拂面C、便面D、凉叶 我的答案:C

3明代文人画最兴盛的地区位于()。

A、北方地区B、西南地区C、江南地区D、中原地区 我的答案:C

4“雅集”是指文人雅士在一起进行品茶、写诗、下棋、作画等活动的聚会。() 我的答案:√

5中国古代未成年人需要梳向上的单髻。()

我的答案:×


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相关热词搜索: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形容文人雅士的成语 文人雅士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文人雅士是什么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597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