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江楼月 白居易《江楼月》赏析

江楼月 白居易《江楼月》赏析

2016-01-21 10:31: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江楼月篇一《白居易《江楼月》赏析》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江楼月 白居易《江楼月》赏析》,希望能帮助到你。

江楼月篇一
《白居易《江楼月》赏析》

白居易《江楼月》赏析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这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元和四年(809)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开京都,离别正在京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他独自在嘉陵江岸驿楼中,见月圆明亮,波光荡漾,遂浮想联翩,作七律《江楼月》寄乐天,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后来,乐天作《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在题下注云:“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唯予与元知之耳。”这首七律《江楼月》是其中第五首。

诗的前半是“追忆旧事”,写离别后彼此深切思念的情景。“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明月之夜,清辉照人,最能逗引离人幽思:月儿这样圆满,人却相反,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虽是一般明

月,却不能聚在一起共同观赏,见月伤别,顷刻间往日欢聚步月的情景浮现眼前,涌上心头。“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以“一宵”言“相忆”时间之长;以“潜”表深思的神态。由于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便从人的悲欢离合又想到月的阴晴圆缺,嘉陵江岸与曲江池畔相距甚远,能否都是“明月”之夜呢?离情别绪说得多么动人。“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堪称别具机杼。第一联里离人虽在两地还可以共赏一轮团“明月”,而在第二联里却担心着连这点联系也难于存在,从而表现出更朴实真挚的情谊。

诗的后半则是处于“新境”,叙述对“旧事”的看法。“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正当”表现出元白推心置腹的情谊。以“谁料”冠全联,言懊恼之意,进一层表现出体贴入微的感情:若知如此,就该早寄诗抒怀,免得尝望月幽思之苦。“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以“今朝”、“方”表示悔寄诗之迟,暗写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和“同悔”又表示出双方思念的情思是一样的深沉。

这首诗,虽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却通篇都道双方的

思念之情,别具一格。诗在意境创造上有它独特成功之处,主要是情与景的高度融合,看起来全诗句句抒情,实际上景已寓于情中,每一句诗都会在读者脑海中浮现出动人的景色,而且产生联想。当你读了前四句,不禁眼前闪现江楼、圆月,诗人在凝视吟赏的情景,这较之实写景色更丰富、更动人。

江楼月篇二
《赏析白居易和元稹的《江楼月》》

赏析白居易和元稹的《江楼月》

白居易《江楼月》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白居易和元稹同在京城为官,不期元稹被贬。 这是白居易与元稹在京城分别之后,终日陷入思念之中,无法表达。不想与他怀有同感的元慎率先赋《江楼月》诗一首寄上。大意是江岸驿楼,明月在天,倘若帝乡天朗,你会独自在曲江岸边杏园东,对月思我吧。写得情迁神徃,仔细入微。白居易深爱感动和启发,便依原题也赋了一首《江楼月》。大叹:明月虽同人別离,当君怀我夜,我亦断肠时。

元稹与白居易是诗道好友,他们的诗风格相近,时世称元白体。在元和四年(809年)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开京都,离别正在京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白居易非常想念元稹。元稹一日独自在嘉陵江岸驿楼中,见月圆明亮,波光荡漾,遂浮想联翩,便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白居易收到后,非常感动,面对密友的诗句,久久不能平静,也写了十二首诗寄无稹,也写了一首《江楼月》。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当元稹在嘉陵江畔月下思念自已时,自已也在曲江池边遥望元稹,对月怀远。(曲池是当时长安景区,诗人常在这里吟唱)。今朝见书如面,知道寄诗可以舒情,同时也后悔不早寄诗于元稹。白居易用“悔”字,一方面对“后寄诗”的道欠,二是表示以后多酬和。

元稹 《江楼月》,原诗如下:

嘉陵江岸驿中楼,江在楼前月在空。

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

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

万一帝乡还洁白,江人潜傍杏园东。 唐代诗人之间经常相聚,游览山水,吟答和唱,舒怀纵情,形成一种风气。如韩愈有诗《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白二十二舎人即是白居易。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就是邀请白居易同游曲江的诗。

唐代文人们的文章雅事,为优美的古典文化增加风彩。

江楼月篇三
《21.江楼月 元稹 白居易》

江楼月篇四
《恨君不似江楼月》

《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不亏,待得团圆是几时?——采桑子这阙《采桑子》,浑然天成,不事雕琢,是江西派诗人吕本中的佳作。每读之,总觉其婉丽而质朴,细腻而悠远。一抹相思,一份无奈,涓涓流淌在字里行间。且脑海中总屡屡浮现出一位深情款款、凝眸期盼的佳人。思念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静谧的夜晚,那一轮皓月悬挂在辽阔的苍穹之上,袅袅清辉倾洒人间,薄雾似轻纱,笼着未眠人的梦。独依翠楼,皓月当空,她多情的眸光里,闪烁着一个人影子,挥之不去。思念如飞絮,铺天盖地般飘舞着,落满心田。咫尺天涯,万水千山,那纤长而柔韧的思念牵系在心间,他走多远,思念就有多长。如若,他能似江楼上那一轮温情脉脉的明月该有多好,她走到哪里,月亮就紧追到哪里,或南,或北,或东,或西,夜夜相随,深深相依,“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可今夜,她唯有一个人徘徊在江楼上,任清风拂过如玉的面庞,任明月流泻皎洁的清辉,任花香弥漫寂静的江楼。可“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再美的景色,若无相爱的人分享,也黯淡无色。昔日的情景,历历在目,彼时,浓情蜜意,你侬我侬;此时,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她柔软而细腻的心底,已泛起丝丝缕缕剪不断的悲凉,无边无际的思念早已缠绵成殇。君可记得共剪西窗烛时的脉脉温情?君可记得“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缕缕温馨?君可记得“彩袖殷勤捧玉盅”丝丝柔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刻骨的思念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心头。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夜深了,人静了,她在内心深处反反复复地默念着一个人的名字,一个让她心疼的名字,一个让她心暖的名字,一个让她心醉的名字。仰起早已挂满泪痕的面庞,她心思渺渺,柔肠寸断:狠心的人,你为什么如这轮皎月般,暂满还亏。如果月亮总是如一轮银白的玉盘,如果君能时时陪伴在我的身边,我愿在流光飞舞的岁月里,和君一起看尽世间繁华,和君一起共度细水长流。虽然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可月圆时令人欢愉,月缺时岂不令人心碎?君可知,你多情的眸光,你俊朗的微笑,你温柔的话语,还有如莲的往事,早已深深地镌刻在她的心扉间。千里之遥的你,可知她眉黛紧锁为哪般?可听到她心湖深处一声声痴情的呼唤?谁人能明白“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凄楚和孤

寂?谁人能懂得“玉漏声残人不眠”的寂寥和心酸?谁人能知晓“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落与惆怅?虽然,有花开,就会有花落;有缘起,就会有缘灭;有别离,就会有重逢;有沧海,就会有桑田。可是,谁会不期许“只有相随无别离”的甜蜜?谁会不渴盼“此情绵绵无绝期”的久远?谁会不梦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纵千言万语,难诉尽绵绵如丝雨的幽幽相思。天涯海角,此世今生,她已经把他的名字深深烙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请君谨记芙蓉帐中深情的期盼,请君谨记夕阳日暮下久久伫立的身影,请君谨记杏花疏影里的琴瑟相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捻一瓣心香,携一缕清风,把如莲的心事放逐在群星闪烁的夜空下,千里之外的人哦,请为想你念你盼你的人珍重千万千万。任岁月流,只愿相爱的人把彼此滚烫的誓言握在手心里,只让相守时最美的一抹微笑在岁月深处婆娑,只让相拥时最深情的眸光在红尘烟雨中妖娆。

江楼月篇五
《恨君不似江楼月》

《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不亏,待得团圆是几时?——采桑子这阙《采桑子》,浑然天成,不事雕琢,是江西派诗人吕本中的佳作。每读之,总觉其婉丽而质朴,细腻而悠远。一抹相思,一份无奈,涓涓流淌在字里行间。且脑海中总屡屡浮现出一位深情款款、凝眸期盼的佳人。思念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静谧的夜晚,那一轮皓月悬挂在辽阔的苍穹之上,袅袅清辉倾洒人间,薄雾似轻纱,笼着未眠人的梦。独依翠楼,皓月当空,她多情的眸光里,闪烁着一个人影子,挥之不去。思念如飞絮,铺天盖地般飘舞着,落满心田。咫尺天涯,万水千山,那纤长而柔韧的思念牵系在心间,他走多远,思念就有多长。如若,他能似江楼上那一轮温情脉脉的明月该有多好,她走到哪里,月亮就紧追到哪里,或南,或北,或东,或西,夜夜相随,深深相依,“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可今夜,她唯有一个人徘徊在江楼上,任清风拂过如玉的面庞,任明月流泻皎洁的清辉,任花香弥漫寂静的江楼。可“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再美的景色,若无相爱的人分享,也黯淡无色。昔日的情景,历历在目,彼时,浓情蜜意,你侬我侬;此时,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她柔软而细腻的心底,已泛起丝丝缕缕剪不断的悲凉,无边无际的思念早已缠绵成殇。君可记得共剪西窗烛时的脉脉温情?君可记得“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缕缕温馨?君可记得“彩袖殷勤捧玉盅”丝丝柔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刻骨的思念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心头。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夜深了,人静了,她在内心深处反反复复地默念着一个人的名字,一个让她心疼的名字,一个让她心暖的名字,一个让她心醉的名字。仰起早已挂满泪痕的面庞,她心思渺渺,柔肠寸断:狠心的人,你为什么如这轮皎月般,暂满还亏。如果月亮总是如一轮银白的玉盘,如果君能时时陪伴在我的身边,我愿在流光飞舞的岁月里,和君一起看尽世间繁华,和君一起共度细水长流。虽然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可月圆时令人欢愉,月缺时岂不令人心碎?君可知,你多情的眸光,你俊朗的微笑,你温柔的话语,还有如莲的往事,早已深深地镌刻在她的心扉间。千里之遥的你,可知她眉黛紧锁为哪般?可听到她心湖深处一声声痴情的呼唤?谁人能明白“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凄楚和孤

寂?谁人能懂得“玉漏声残人不眠”的寂寥和心酸?谁人能知晓“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落与惆怅?虽然,有花开,就会有花落;有缘起,就会有缘灭;有别离,就会有重逢;有沧海,就会有桑田。可是,谁会不期许“只有相随无别离”的甜蜜?谁会不渴盼“此情绵绵无绝期”的久远?谁会不梦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纵千言万语,难诉尽绵绵如丝雨的幽幽相思。天涯海角,此世今生,她已经把他的名字深深烙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请君谨记芙蓉帐中深情的期盼,请君谨记夕阳日暮下久久伫立的身影,请君谨记杏花疏影里的琴瑟相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捻一瓣心香,携一缕清风,把如莲的心事放逐在群星闪烁的夜空下,千里之外的人哦,请为想你念你盼你的人珍重千万千万。任岁月流,只愿相爱的人把彼此滚烫的誓言握在手心里,只让相守时最美的一抹微笑在岁月深处婆娑,只让相拥时最深情的眸光在红尘烟雨中妖娆。

江楼月篇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全诗原文及赏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出自宋代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相关翻译 写翻译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注释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注释⑴采桑子:词牌名 ...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鉴赏

这首词是写别情,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 ...

作者介绍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H56F>绿叶紫裹,丹茎白蒂。 出

自先秦宋玉的《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

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楚,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所处。”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

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厉,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扬踊而相击兮,云兴声之霈霈。猛兽惊而跳骇兮,妄奔走而驰迈。虎豹豺兕,失气恐喙;雕鹗鹰鹞,飞扬伏窜。股战胁息,安敢妄挚。于是水虫尽暴,乘渚之阳,鼋鼍鱣鮪,交积纵横。振鳞奋翼,蜲蜲蜿蜿。

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

江楼月篇七
《吕本中《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高考诗歌精读》

吕本中《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赏析

古诗鉴赏

0104 1051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

注释

①满:指月圆。

②亏:指月缺。

赏析一

这首词是写别情,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象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复叠也往往是这样的。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赏析二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上片写他宦海浮沉,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的生活,经常在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只有月亮来陪伴他。本词中表面上说“恨君 ”,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在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象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 ”、“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例如“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 ’,超妙而不可取也,犹云‘高山仰

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犹云‘甜糖抹在鼻子上,只教他舐不着 ’,是为心痒之恨词。”

同样这首词用水中之月作比喻,一个表达敬仰之意,一个表示不满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称为比喻的二柄。“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譬夫月,形圆而体明,圆若(与也)明之在月,犹《墨经》言坚若白之在石,不相处而相盈。

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 ’,仅取圆之相似,不及于明,‘月眼’、‘月面’均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圆,各傍月性之一边也。”节引自(《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如例子中所讲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又可比明亮,这是比喻的多边。

钱先生在这里讲的二柄和多边,乃是指不同的作品说的。譬如说同样用月作比喻,在这篇作品里是褒赞,而在那篇作品里却是不满;在这篇作品里比圆,而在那篇作品里却比明亮。那么有没有在一篇作品里用的比喻,既具二柄,又有多边呢?其实这首词就是。

这首词用“ 江楼月 ”作比,词人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也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从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 ”,比喻“待得团圆是几时”。在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这词的想象跟后汉徐淑《答夫秦嘉书》的想象颇有相似之妙处。徐淑说:“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能同而不离。”徐淑虽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何能动而辄俱 ”,“何能同而不离”,但与本词想象一致,所以这两人也可以说千载同心了。

江楼月篇八
《古代诗歌鉴赏分类指导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分类指导参考答案

之一

真题示例:

1.(1) 答: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 答: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 (1) 答:“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 答: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3. (1) 答:津亭

(2) 答:D

(3) 答: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强化练习 : 1.(1)属于第一种。(2)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2.(1)相同点: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2)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3.(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那种孤寂心情。(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4.(1)这两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真挚的思念之情。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间多,难得团圆。(2)作者在同一首词中,对同一个比喻的本体“江楼月”,作了“相随”和“团圆”两方面的比喻。上片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永不分离的赞词;下片写“江楼月”“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尽在其中。本

体相同,却命意不同。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叹与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写得真是独具特色。

之二

真题示例

1.(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解析】联想排查《雨霖铃》的句子时只需注意“季节”和“抒发离别之情”的信息。

(2)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析】题干将诗句表达的情感明确交代,实际上就是要考生分析鉴赏所给诗句抒情的手法。“醉别”的“醉”字包含情感信息,有“借酒浇愁”之意;而“江风引雨”是景,属于借景抒情。

(3)【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达技巧和效果的能力。

【解析】题干将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和盘托出,实际上是要考查达到这种效果的手法及其作用。而诗歌最后两句的手法与《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如出一辙,是由实及虚。而这种手法的一个通常的作用就是,拓展意境,丰富内容,便于抒发更深远的感情。

2.(1)【答案】暮春飞花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能力。

【解析】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答案】思念故乡之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两首诗的最后一句话。“今日翻成送故人”是说万里同行,自己到了该到的地方,可是友人还要继续前行,此时此地再送友人上路远行,这情景使诗人想起以前故乡送行的情形,自不免引出思念故乡之情。第二首诗里“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3)【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析】第一首的烘托手法体现在第一句写景与后三句叙事抒情的关系上,但要注意,“花飞”和“尽春”都是从正面描写暮春之景的。第二首的反衬也表现在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上,但描写了一幅清新美好的早春图,这是以乐景衬哀情。

3.(1)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2)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解析】A与B是否矛盾的一类鉴赏题宜结合诗歌写作技巧,理解诗文意蕴。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景物的美好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辛弃疾《西江月•遣兴》上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词人读书的结论似乎是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把一切古人圣贤都骂倒了,但联系前句可知词人是借醉求欢,以醉后的笑闹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理解要服从整体,便可知,所谓“全无是处”是愤激之语,是反语,是词人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借醉后狂言的反语,清醒地指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统一、不用志士、颠倒是非的行为是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诲的。

4.(

1

(2)【答案】①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

“和春

【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开头“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流水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指鲜花如锦的春天的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5.(1)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

(2)

【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惟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

【解析】起二句,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便觉伤感无限。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

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报国壮志难酬,被迫隐退,被迫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用笔却很浑厚。而且天边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下片前三句中“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作者用反问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居然说离别并不是惟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下文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还有比它更险恶的,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中的无形的“风波”。

七、强化练习

1. (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2.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3. (1)欧阳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

(2)答案有两种。①喜欢前者的结句。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②喜欢后者的结句。结句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替人悲愁。以景物的凄凉衬托人的愁绪。拟物为人,以景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

4.(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之三

真题示例

1.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

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

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李纲是邵武人,本词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一些关键词并不难解题。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第二小题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3. (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4(1)【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

江楼月篇九
《2015界成都高三一诊试卷评析(语文)》

2014-12-29成都高三一诊试卷评析 12.

【补充】

以通览古今,秘隐传记无所不记为贤乎?是则儒者之次也。才高好事,勤学不舍,若专成之苗裔,有世祖遗文,得成其篇业,观览讽诵。若典官文书,若太史公及刘子政之徒,有主领书记之职,则有博览通达之名矣。(王充《论衡》)

【注释】

秘隐传记:指珍贵罕见的历史典

籍文献。

专成:即“专城”,指地方长官

或有封地的人。又“专成”可能是“容

成”之误。容成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

成:通“承”。继承。

刘子政:刘向。

书记:书籍文献。

【译文】

把博览古今图书,对秘隐传记无所不熟记的人称为贤人吗?这不过是与儒者同类的人。才智高对事物有广泛兴趣(对„„感/有兴趣),勤奋学习而不间断,就像容成的后代,有祖上留下来的著作,得以继承祖上的书籍,细心阅览认真诵读。或者掌管图书档案,就像太史公和刘子政这一类人,有主管书籍文献的职位,也就有了博览群书学问通达的名声。

【背景】

《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

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

《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

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本诗为白居易给元稹的赠答诗,时元稹在外任职,曾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

【简析】

诗的前半是“追忆旧事”,写离

别后彼此深切思念的情景。“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明月之夜,清辉照人,最能逗引离人幽思:月儿这样圆满,人却相反,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虽是一般明月,却不能聚在一起共同观赏,见月伤别,顷刻间往日欢聚步月的情景

浮现在诗人眼前,涌上诗人心头。“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以“一宵”言“相忆”时间之长;以“潜”表深思的神态。由于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便从人的悲欢离合又想到月的阴晴圆缺,嘉陵江岸与曲江池畔相距很远,诗人不知道两地是否都是这样的“明月”之夜,这样的诗句将离情别绪说得十分动人。“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别出心裁。第一联里,离人虽在两地还可以共赏一轮“明月”,而在第二联里,诗人却担心着连这点联系也难于存在,从而表现出更朴实真挚的情谊。

诗的后半则是写诗人处于“新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江楼月 白居易《江楼月》赏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恨君不似江楼月 江楼月白居易 江楼月帝九宸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江楼月 白居易《江楼月》赏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江楼月 白居易《江楼月》赏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5993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