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有时间聚聚

有时间聚聚

2016-01-22 09:29:5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有时间聚聚篇一《第1课 聚聚散散》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有时间聚聚》,供大家学习参考。

有时间聚聚篇一
《第1课 聚聚散散》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内容:聚聚散散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

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教学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

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

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

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

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

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

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

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

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

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

作方法

四、教师讲解: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六、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七、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

行制作。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内容:小圆点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

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

图案。

教学用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

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

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

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

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

老师,圆该怎么画呢?学生来一个画圆,

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

量而已!

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

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

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 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

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

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

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

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 下落感 (悬空的感觉)

2. 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 安定感 (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

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

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

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

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一)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 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

同的感受)

( 二).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

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

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

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 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

影呢!你们看!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

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

生认识俄国莫斯科画家康定斯基、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

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重点介绍点彩画派

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五)、 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

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

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

无规则之分等。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

三、布置作业 :小圆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

是小圆点还有几句话要给我们交代,它要和我们说什么呢?展示课件图片

和播放声音: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

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

2.要美观。

3.更需要创意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点结合使用,也可以直接点出作品,或

点出作品轮廓后再填充彩点,还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

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

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第3课 黑与白

教学时间:第二周

教学内容:黑与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

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

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

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展示美术作品

教学时间:第二周

教学内容: 展示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

通过两个星期的学习,我们对班里的一些作品进行展示,同学们有兴趣吗?

二、发展阶段:

对作品进行展评。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论,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互评。

三、作业要求:

尽自己的想象,创作一些作品

四、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创作,

有时间聚聚篇二
《第1课 聚聚散散》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执教时间:2月20日——2月22日

札记: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浏览了吴冠中作品的网站,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

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

1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执教时间:2月23日——2月24日

札记:在用喷洒的方法进行作业时,很容易溅在身上,一定要提前嘱咐好学生避让,喷洒时动作幅度小一些,尽量保持好卫生。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的美术课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上这一堂美术课,大家用掌声表示欢迎。其二、就是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同学们肯定会喜欢上它的,大家看,它来了--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2

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新 课 标 第 一网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

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 (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 (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你们看!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生认识俄国莫斯科画家康定斯基、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重点介绍点彩画派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3

(五)、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

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圆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是小圆点还有几句话要给我们交代,它要和我们说什么呢?展示课件图片和播放声音: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

2.要美观。

3.更需要创意。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点结合使用,也可以直接点出作品,或点出作品轮廓后再填充彩点,还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彩绘圆点的方法完成美术作品,小圆点的魅力还远远不仅仅在于此呢!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材料,如布、色卡、圆的小物件等等,都可以展示小圆点的魅力所在,在下一课时中我们会继续学习,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再次显示小圆点的魅力。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札记: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课前的精心准备,换来了学生学习的欢乐,老师也感到了身心的愉悦。一堂课,只要学生学的开心、画的顺利,老师教的实在,我认为就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

教学伊始,学生首先就被老师设计的课件动画小圆点吸引住了,通过认识新朋友---小圆点的自我介绍,抓住了学生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了起来。老师顺势而导,自然而然的学生就进入了教学当中,再对小圆点进行分析、比较,以及对小圆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运用,让孩子们对小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并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本课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比较合理,由少到多、由看到做、由简到杂,学生容易接受,可操作性很强,从学生完成的作品情况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作业都很投入,可以很好的完成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在教学中学生的求知识欲和表现欲很强,占用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整堂课在时间安排上非常紧凑,最后学生作业的时间不是很充足,部分孩子虽然还在努力,但也只有在课后继续完成了。

4

在课堂教学设计当初,并没有讲到小圆点的聚散、规则以及作品欣赏做到归类等问题,给这堂美术课留下了少许遗憾。 课虽结束了,但思考仍在继续着。

第3课 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执教时间:3月1日——3月3日

札记: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业过程中,许多孩子惊奇的发现:从 5

有时间聚聚篇三
《1、聚聚散散》

临 邑 县 小 学 当 堂 达 标 教 学 课 时 教 案

有时间聚聚篇四
《聚聚散散》

[人美版] 第一课《聚聚散散》教案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新课标美术

关于“聚聚散散教案”的内容

本站搜索更多关于“聚聚散散教案”的内容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课题:聚聚散散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小圆点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

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的美术课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上这一堂美术课,大家用掌声表示欢迎。其二、就是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同学们肯定会喜欢上它的,大家看,它来了-------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

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 (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 (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

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你们看!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生认识俄国莫斯科画家康定斯基、中国着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重点介绍点彩画派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五)、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

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有时间聚聚篇五
《有效的时间管理》

有时间聚聚篇六
《1聚聚散散》

课题:聚聚散散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 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有时间聚聚篇七
《第6课 聚聚散散》

第6课 聚聚散散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3、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

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7课 小圆点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 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圆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是小圆点还有几句话要给我们交代,它要和我们说什么呢?示课件图片和播放声音: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

2.要美观。

3.更需要创意。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第8课 黑与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

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9课 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2、讲授新课

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有时间聚聚篇八
《1聚聚散散》

有时间聚聚篇九
《收收心聚聚神主题班会》

“收收心,聚聚神,壮壮胆”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目的:

寒假结束了,由于假期生活相对自由轻松,有的学生会迷恋电视;有的学生会迷恋网络;有的学生还会沉浸在自由散漫的状态中,不能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因此,让学生“收收心,聚聚神,壮壮胆”便成为开学初的当务之急,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收心,摈弃假期中懒散的毛病,摈弃上学期的坏习惯,制定本学期期中目标和实施措施,从而更快的进入新学期的学习和守纪状态。

二、班会内容和过程:

(一)主持人引入班会相关内容:

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能否顺利通过假期过后的下半学期开学过渡期最为关键,只有及时收心并排解开学前的焦虑,才能思想上不掉队、行动上不落伍、学业上不欠账,才能跟上新学期的新进程。因此,学生只有做收心得主动践行者,才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学生代表发言:

我觉得我们要从三个方面主动收心:

1、调解生物钟。 假期里,很多同学因为观看电视剧、玩网络游戏而熬夜,晚睡晚起,生物钟错乱,开学前必须调整,要按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饮食起居,开学前几天,早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正开学以后有旺盛的精力。

2、备齐学习用具。 提前购置工具书、教辅资料等必要的学习用具。

3、转移注意力。 多数学生假期以休息、娱乐为主,以学习为辅,家长没有过多干预,开学前,学生对电视节目和游戏往往意犹未尽,此时,学生要接受家长的意见,主动克制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查一查哪些作业需要完善,哪些知识还模糊,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三)新学期开始,学生们的心都还沉浸在假期生活的回忆与体味中,同学之间很久没有见面,自然要聊一聊。所以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派两个代表谈谈自己寒假的收获。

(四)每组派两个同学谈谈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和目标。

(五)班主任发言

首先老师想跟大家谈谈“三个不容易”。

第一,父母不容易。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自己。不管我们的父母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他们,那就是:不容易!因此,希望同学们在校努力学习,力争上游用优异的成绩来慰藉报答父母;在家多做家务,减轻父母负担,理解父母,多些孝顺,少些叛逆。到父母生日的时候,或者自己做一份礼物送给父母,表示我们不忘父母山高海深的恩情。

第二,自己不容易。听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说,我不知不觉就长这么大了,

无忧无虑,很开心嘛,怎么说不容易呢?其实,细想一下,我们从出生到会爬会走,从咿咿呀呀到会说话,从一字不识到会读书作文,从懵懵懂懂到有理想,从不懂事到学会为人处世,每一步固然是父母付出的结果,但也与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尤其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每天的作业功课,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激烈的学业竞争压力,更是不容易。这样看来,能走到今天,自己的确不容易!因此,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刻苦钻研,不浪费不虚度这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人,只要有目标并朝着目标前进,就能够成功的,我相信我的学生,能做到。 第三,走到一起不容易。四海之大,学生无数。为什么就是这几十位同学聚到了一起?我们来自四面八方,欢聚一堂,实属不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因此,希望同学们心胸开阔,互相团结,和睦相处,把同学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去关心去爱护,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其实我们每个学生能够都有学习的心,只是自制力不够或者动力不足,希望同学们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赶快融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来。新学期要有新气象,每一个同学都要在新的起跑线上有新的突破。

(六)主持人总结发言

(七)课后作业:制定本学期的学业成绩目标,文明礼仪目标,纪律目标,并分别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有时间聚聚篇十
《聚聚散散》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执教时间:2月20日——2月22日

札记: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浏览了吴冠中作品的网站,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

相关热词搜索:以后有时间聚聚 聚集记忆的时间 时间序列聚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时间聚聚”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时间聚聚"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6066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