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蒿里行翻译

蒿里行翻译

2016-01-22 09:50:0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蒿里行翻译篇一《龟虽寿原文及字词翻译》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蒿里行翻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蒿里行翻译篇一
《龟虽寿原文及字词翻译》

龟虽寿原文及字词翻译

龟虽寿

[东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介绍】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外貌:身长七尺余,约合现今1.68米,细眼长髯

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

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官至太尉。

【文学成就】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写作风格】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创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重点词句解释】

骥:良马。枥:马槽。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已:停止。竟:终结。永年:长寿。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千里马虽然老了,仍抱着驰骋千里的志向。同样,英雄虽已老去,他建工立业的壮志却永不停止。在这四句诗中,曹操以千里马自喻,表现了人老志不衰的的精神,抒发了一统天下的壮志和豪情。

【注释】

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

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竟,尽,完。

③"腾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④骥(jì):千里马。枥(lì):马槽。

⑤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暮年:晚年。 ⑥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短。

⑦但:仅,只。

⑧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⑨永:长久。

⑩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

11.永年:长寿.

【译文】

神龟虽然长寿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品评】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 “ 老骥伏枥 ”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

蒿里行翻译篇二
《第18课 三国鼎立》

课题: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二、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人物、结果及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通过对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区分,增强学生辨别历史真伪的能力;通过对曹操进行评价,提高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智慧;通过对历史真相的探究,培养学生客观实际,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课件视频《三国演义》片头,或听杨洪基老师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

水》把学生带入情景,爱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演出或听完歌曲后。 教师:这部电视剧叫什么?其中的三国时哪三个国家?你知道三国有哪些历史人

物? 学生1:《三国演义》,魏、 蜀、吴。

学生2:诸葛亮、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等。

教师: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们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他们在

历史上有什么作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烽火连不休: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教师:曹操所处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学生:军阀混战。

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教师:当时存在着哪些军阀势力?

学生:公孙度、袁绍、曹操、韩遂、马超、孙策、袁术、刘表、张鲁、刘璋。 教师:军阀之间的混战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学生:民不聊生,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展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现代文翻译: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没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的,想到这里就令人极度哀伤。 教师:面对这种社会状况曹操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积极发展生产,解决了当时最紧

要的粮食问题,同时也赢得了民心。曹操的实力不断增强。 教师:在北方除了曹操外,还有一个军阀势力也很强大,他是谁? 学生:袁绍。

二、时势造英雄:曹操统一北方

教师: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袁绍带兵南下,想一举消灭曹操,双方展开

了一次较量。袁绍和曹操之间的战争是?

学生:官渡之战。 展示:

历史再现情景剧——曹操战前心忧

情节一 (曹操走来走去,心绪不宁。谋士甲、乙从两边上) 谋士甲:丞相为何如此烦躁? 谋士乙:可是为了袁绍大军来犯? 曹 操:正是为此忧心。

谋士甲:丞相尽可放心,天子在许都,袁绍来犯,是为大逆不道,丞相奉天子之命

抗袁,天下人必拥护丞相, 而唾弃袁绍。民心所向,丞相胜券在握呀. 曹 操:可袁绍大军精兵十万,我军不足四万,胜负实难预料。

谋士乙:虽然如此,丞相亦不必忧虑。丞相礼贤下士,多少英雄豪杰天下智士来

投奔,这是袁绍万万不可相比的,而且丞相多年来募(mù)民垦荒屯田,积蓄军粮,深固根本,又怎知袁绍必胜呢?

曹 操:如此说来,我方当胜券在握了。全赖各位鼎立相助,曹操感激不尽。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曹操的优势:

小组一: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2)重用人才,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

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小组二:经济上:重视农业,奖励农耕。 历史再现情景剧——袁绍战前轻敌

情节二 (袁绍高坐堂前,饮酒作乐,谋士上场) 谋士:主公,大敌当前,这样做怕不合适吧。 袁绍:小小曹操,算什么大敌,你们多虑了。

谋士:主公,曹操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再加上近几年来募民屯田,势力大增,

不可小看啊。

袁绍:什么不可小看?我袁绍十万精兵,骑万匹,他曹操不过三万余人,他要和

我对抗,真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谋士:主公,大战将至,万万不可轻敌呀。

袁绍:你这厮,尚未开战,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乱我军心,给我拉出去,

斩了。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从袁绍与谋士的对话可以看出什么?

小组一:袁绍、曹操双方的力量对比:我袁绍十万精兵,骑万匹,他曹操不过三

万余人。

小组二:袁绍对曹操的轻视,骄傲轻敌。 小组三:袁绍拒绝接受谋士的建议。

教师:下面看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个小动画,演示完之后,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完

整地讲述官渡之战。

学生:200年,袁绍带领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曹操,两军在官渡相遇,曹操只有三

四万人,两军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许攸的建议,火烧袁军屯积粮草的地方乌巢,袁军军心动摇,曹操趁机发动进攻,结果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几百人仓皇逃回河北。

小组讨论:你认为谁最终能够统一北方 ,为什么?

学生:曹操善于用人,虚心接纳意见,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袁绍骄傲自大,不

能虚心接受意见,骄傲轻敌。

教师:曹操前期所采取的发展生产的措施,也为其能在战争中取胜奠定了基础。

因此,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和其他一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

三、赤壁怀古:三国鼎立终形成

展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曹操

教师:官渡之战后,曹操在北方再无敌手,又过了七年,曹操就基本统一了北方。

在班师回朝途中,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诗歌——《龟虽寿》。曹操当年已经53岁了,在当时年纪已不小了,他不在家享受荣华富贵,还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呢? 学生:向南进攻或统一全国

教师:曹操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精神?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1:抒发了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老当益壮的精神。

学生2:表现了曹操为统一国家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师:那他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他们之间又爆发了什么战役? 学生:孙权、刘备;赤壁之战。

展示:三顾茅庐

教师:说出图中人物都有谁?他们去干什么? 学生:刘备、关羽、张飞。

学生:去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打天下。

教师:面对强大的曹操,孙权和刘备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学生:孙刘联合,共同抗曹。

教师:孙刘组成五万军队在赤壁与曹操展开了大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目“赤

壁之战”,找出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经过、结果。

教师: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什么方法打败了曹操?

蒿里行翻译篇三
《《大学国文》模拟试题六》

《大学国文》模拟试题六

(试卷共5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关于《诗经》的产生有很多说法,主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是_________,提倡“兼爱”

、“非攻”的是_________。

4、东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_________《潜夫论》,_________的《昌言》。

5、汉赋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_________的赋作《_________》竭力铺陈音乐、美味、车马、宴游、狩猎、观涛等六个方面的情况,富丽堂皇,规模空前。

6、南北朝时期,开创山水诗派的先驱是

_________,运用新体写山水诗的是_________。

7、“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_________》,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大体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的《_________》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片系统阐述文学创作的文章。

二、名词解释 (每题 4 分,共 16 分)

1、诸子散文

2、《古诗十九首》

3、建安七子

4、左思风力

三、默写题(第1题 6分,第2题4分,共 10 分)

1、《湘君》

2、《蒿里行》

四、翻译题(第1题 6分,第2题4分,共 10 分)

1、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

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2、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五、简答题(每题 5分,共 20 分)

1、简析什么是赋、比、兴?

2、《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3、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4、曹植前后期的诗歌创作有什么不同特点?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 24 分)

1、论述《离骚》的艺术成就。

2、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蒿里行翻译篇四
《问题》

1下列对白居易《长恨歌》的说法不妥的一项是答案:D2不属于司马迁《管晏列传》一文的主要特点的一项是 答案:B3列作品都是沈从文的一项是( )答案:A4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答案:D5老舍的小说代表作是 答案:B6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答案:B7白居易诗歌创作总体具有的风格特点是 答案:B8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诗句中借助通感手法的是 答案:C9茅盾《子夜》描写的内容是 答案:A10沈从文《箱子岩》中叙写了15年前后两次返乡的所见所闻这两次的关系是 答案:D11柳永《望海潮》一词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答案:B12鲁迅《狂人日记》中主要的艺术特点是 答案:B1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名句出自 答案:B14下列对白居易《长恨歌》的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答案:D15我国小说史上第一篇部长篇章回小说是 答案:B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风)上片词的抒情特点的一项是 答案:D17诗经.采薇》诗最后一章的最大抒情特点是 答案:C18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所写的"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让人联想到作者坎坷的 人生和面对不幸人生的坚强意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答案:D19称誉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作家是 答案:C20鲁迅《阿Q正传》中着力刻画了阿Q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 答案:B2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引是 答案 D22下列作品不属于史铁生的一部是答案:D23下列诗句不属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一句是() 答案:C2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晏列传》中所写管仲的治政特点的一项是( )答案:C 25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建的文学社团是( )答案:B 26对曹操《蒿里行》的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答案:B 27北宋第一个专业的词作家是()答案:A 28提出过"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笔下之竹”创作理论的人是()答案:A 29诗经.蒹葭》诗的意境特点是()答案:C 30《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三处写曹操"大喜”,表现了曹操()答案:C 31<<渔家傲》是()答案:B32被东汉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称其具有"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的历史散文著作是( )答案:B33 19、鲁迅的散文诗集是 ( ) 答案:A34《孔孟语录八则》的"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答案:C35 郭沫若所创作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诗集是( )答案:C36从《燕昭王求士》中概括的"千金市骨”典故的意义是( )答案:B37司马迁《管晏列传》中贯串始终的线索

是( )答案:C38柳宗元《寓言二则》中的《??传》的前后两部分(写??与今世之嗜取者)构成的关系是( ) 答案:A39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中表示第二境界对目标执著的追求,忘**的诗句是( )答案:A40曹操父子三人在文学上都有贡献,被誉称为"三曹”,其中文学成就最大的曾获 "建安之杰”的誉称的是( ) 答案:B41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诗的艺术上的最大特点( )答案:A 42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的是 ( )答案:A43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答案:B 44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是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将其称为《诗经》的时间是答案:C 45钱钟书《围城》是一部讽刺杰作,它的讽刺对象是 ( )答案:B46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是( )答案:D47庄子《逍遥游》中表现的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答案:A48贯串《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线索是 ( ) 答案:D49不属于细节描写要求的一项是( )答案:B 50曹操《蒿里行》中"关东义士”"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的原因是()答案:B 51 单项选择题"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 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这几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答案:A第二次52下列各句的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有 ( )答案:ACD 53史铁生《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描写的母爱的手法有()答案:BCD 54下列各句的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有 答案:ABC 55下列诗句属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有()答案:ABD 56下列作品属于史铁生的有()答案:ABC 57柳永在词坛上的贡献有 ( )答案:ABC 58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有 ( )答案:ABD 59李白的诗歌特点有( )答案:ACD60《战国策》的主要艺术特点有( )答案:ACD 61建安文学的主要内容的有( )答案:ABC 62李贺的诗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诗歌特点有( )答案:ABD 63老舍《想北平》是写北平的,文中写到欧洲四大历史名城的用意是()答案:AB 64《牡丹亭》的主要思想包括 ( )答案:ABC 65《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有( )答案:ABC 66创造诗歌意境的主要方式有 ( )答案:ABD 67小说的基本特征有()答案:ABC 68下列作品属于曹禺的戏剧的有 ( )答案:ABC 69柳宗元《寓言二则》描写的??的特点有()答案:CD 70对孔子介绍的各项中正确的有 ( )答案:ACD 71景物描写的基本要求有 ( )答案

:ABD 72老舍《想北平》一文的艺术特点有 ( )答案:ABD 73文学史上被称作"临川四梦”的作品是指汤显祖的四部戏剧作品,它们是()答案:BD 74《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一文与袁绍相比,曹操处于劣势,但反而战胜了袁绍,其取胜的原因归纳起来有()答案:ABD75二、多项选择题沈从文《箱子岩》的艺术手法上有"三个统一”,它们是( )答案:BCD 收藏 分享 5859 1 好 差

蒿里行翻译篇五
《课内文言文段阅读练习答案》

课内文言文段阅读练习

文段一: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加点词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D.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F.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2.下列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③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④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A.①②句的两个“于”相同,③④句的两个“之”不同。

B.①②句的两个“于”不同,③④句的两个“之”也不同。

C.①②句的两个“于”相同,③④句的两个“之”也相同。

D.①②句的两个“于”不同,③④句的两个“之”相同。

3.翻译句子:

①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4分)

译: 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译:

文段二: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 B 余既耸然异之 ..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粪土当年万户侯” ...

3、说说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文段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山川相缪 通“缭”,环绕 B.酾酒临江 滤酒 ..

C.物各有所主 主宰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享用 ..

2.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侣鱼虾而友糜鹿 .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顺流而东也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 苏子愀然 ②何为其然也 ③ 郁乎苍苍 ④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乎”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乎”字相同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乎"字不同 D.两个“然”字不同,两个“乎”字相同

4.句式与其余三项有不同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 B.而又何羡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而今安在哉?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哪一首诗歌?

A.《蒿里行》 B.《短歌行》 C.《步出夏门行》 D.《兵车行》

文段四: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既为此志 既:既然 B.或凭几学书 或:有时

C.余久卧病无聊 聊:依赖,寄托 D.其制稍异于前 制:形式,规制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然自后余多在此 /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B.且何谓阁子也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C.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其制稍异于前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部分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痛

的感情。

B.妻“时至轩中”“述诸小妹语”等写得如在目前,而“今已亭亭如盖矣”感慨尤深,

让人落泪。

C.根据选段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推知这个补记是作正文13年之后补写的。

D.选段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

文段五: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雨泽下注(流入),每移案(书桌),顾视无可置者 ..

B、又北向,不能得日(太阳晒得到),日过午已昏(昏暗) ..

C、前辟(开)四窗,垣墙(围墙)周庭,以当南日 ...

D、又杂(随意地)植兰桂竹木于(在)庭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B、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

C、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

3、与“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D、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段内容的一项是:

A、本段叙述项脊轩修茸前后的变化,以写景为主

B、本段写景中倾注了作者的深情,亦悲亦喜

C、修茸前的项脊轩的特点是狭小、阴暗、破漏

D、修茸后的项脊轩的特点是明亮、幽雅、安静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杂植兰桂竹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六: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1、下列加点的从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东犬西吠 / 骊山北构而西折 B鸡栖于厅 / 耻学于师 ....

C庭中始为篱 / 为击破沛公军 D娘以指叩门扉曰 / 欲以此驰骋当世 ....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某所,而母立于兹”中的“而”不同的一项是:

A、汝其勿悲 B、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吾儿,久不见若影 ..

3、翻译:某所,而母立于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就这一文段简述母亲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七: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鸡栖于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东犬西吠∕骊山北构而西折 ..

C.已为墙,凡再变矣∕为秦宫人 ..

D.呱呱而泣∕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日,大母过余曰 过:责怪 .

B. 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

C.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乳:喂奶、哺育 .

D. 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朝:上朝 .

3.下列句中的“之”与“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A.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B.顷之,持一象笏至

C.他日汝当用之 D.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4.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2分)

翻译:

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翻译:

文段八: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晏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 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C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D翼若垂天之云 .

2.下列句中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绝云气,负青天 绝:穿越 B朝菌不知晦朔 晦:农历每月第一日 ..

C彼且奚适也 奚:哪里 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穷发: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

2. 与“穷发之北有冥海者”一句中的“之”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蜩与学鸠笑之曰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C.汤之问棘也是已。 D.翼若垂天之云 ..

3.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 .

A.楚之南有冥灵者, 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C.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D.且适南冥也。 ..

4.翻译:

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翻译:

②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翻译:

蒿里行翻译篇六
《18古代诗歌四首》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历史上称曹操为“奸雄”,实际上是偏颇之见。说他“奸”是认为

他篡夺了汉家的天下,可事实却是,直到他死去,曹操都一直自称

“宰相”,从未称帝。

除此之外,曹操擅长诗歌,《步出夏门行》与《蒿里行》诸篇,

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我们一定

听说过这样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就是其中的名句。

今天我们要学的《观沧海》就选自于《步出夏门行》组诗。

Ⅰ.《观沧海》

一、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

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

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

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

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

1

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遗着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二、《观沧海》写作背景

1、《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2.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整理字音,划分节奏,朗读课文

碣石(jié) 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sè)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诗句翻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海水多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日月运行好象从浩淼海洋出发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从浩淼海洋产生出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真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吧

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 2 多媒体展示学生朗读 学生介绍相关故事

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3、诗句分析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③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4.基调:

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四、总结

“诗言志”《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 3

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Ⅱ.《次北固山下》

1.解题: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现代的公交车。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不是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类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2.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

3.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翻译: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客路,指旅途。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4.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 4

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5.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6.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找一幅长江下游的图片给学生看看,或者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天门山》,然后指出诗人此刻所在的具体位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7.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

Ⅲ.《钱塘湖春行》

1.作家介绍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今陕西渭南),曾官太子少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2、作品介绍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3.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

七言诗句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5

蒿里行翻译篇七
《北师大对外汉语历年真题汇编1》

2009真题

专业基础一(现代汉语 语言学)

现代汉语(55分)

一.名词解释(5分)

1.普通话;

2.汉语拼音方案

二.填空(15分)

1.中国分____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

2.吴方言的代表话是____,粤方言的代表话是____。

3.汉语拼音有____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____个韵母,音节有____个。*

4.学习辅音容易在____方面犯错,分别是____和____。

5.学习元音容易在____方面犯错,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6.z,zh,j的相同点是____,不同点是____,____。

7.shui(水)有 ____个音素,分别是____。

8.wu(五)有____个音素。

三.修改病句并说明理由(10分 改错0.5分 原因1.5分)

1.这件衣服有点便宜

2.迈克把故宫玩过

3.我骑过自行车去长城。

4.我................,却我..............想不起来了

四、层次分析法划分,划分到词为止(4分)

咱们不要只盯着学生犯错误的地方

五、用简易加线法分析下列句子,划分到成分(告诉了所用的符号)(7分

1.从以前到现在

2.总的说来,这群驻守在北京郊区每天忙于训练的士兵只进过两次城。

六.划分复句

(8分)

1..............................

2.因为....,....,......,所以.......,......

七.分析修辞(6分)

此刻正是落暮时分,我站在采石矶上,期盼着一千二百年前的月光再度升起,愿那古老的月光,苍茫的月光泼我一身诗意。四月的长江没有夏季的浮躁和浑浊,一川浩浩,满江粼粼,夕阳西下,飞金点银,明洸洸的眩目耀眼。江风柔和温馨,岸柳行行,柳丝苒苒,水边荇藻袅娜。又有三两只水鸟,莺语燕喃,翩跹而去,挺诗,挺古典。故垒西边的惊涛已不再唱苏东坡铜钹铁板的大江东韵;周郎赤壁的战火早已熄灭,风烟俱静的江面只闻得渔歌唱晚;曹公横槊赋诗已成为历史的断简残篇。惟有这采石矶下还漂荡着一千二百年前的诗魂。

语言学(90分)

一.分析所给材料填空(8分)

*给的是非洲某部落的语言,从中分析名词变动词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把新给出的词作变换*

二.举例说明格的语法范畴。(很难,我看不懂,没做)(8分)`

三.分析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还是给的是非洲某部落的语言通过加前缀或后缀改变单复数的形式,另外还给了英语foot-feet的例子*

1.分析所给材料中三种语言用来表示“数”的语法手段有什么异同。(10分)

2.为什么汉语没有“数”的语法范畴?为什么同样的语法范畴,却用不同手段表示,用语言学理论加以分析?(12分)

四.从语言发展角度论述世界文字的发展历程。从汉语造字法的角度谈谈汉字的性质。(7分).

五.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两种方法。并从词义角度分析“花”(花费,鲜花)和“门”(屋门,窍门)有什么不同。10分)

六.分析下面三个带病复出的区别,及造成词义区别的原因(20分)

1 美国司法部长带病复出2 全面开工猛捞钱,谢霆峰昨日带病复出3 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就不能带病复出呢?

七.历史上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从词汇学的角度举例说明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0分)

专业基础二(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文学史)

现代汉语(40分)

一.填空(8分)

1.《说文解字》把汉字归为____部,明代梅膺祚重新分为____部,《汉语大词典》分为____部。

2.汉语里笔画最多的字是____。

3.____实现了古文字象形到今的转变。

4.汉字规范化包括____和____。 |5.写出简化汉字的方法:齐____;东____;兴____;尘____;郁____。

6.说明造字法:香____;欢____;朱____;泉____。

二.简答(10分)

1.形声字中形旁的作用和局限是什么?

2.写出部件的分类。.

三.同义词辨析(15分)

1.精致----精细

2.制造----制作

3.更----更为

4.为了----以便

5.欣赏----赏识

四.有的留学生仿照“不少同学认为,这个老师讲课不太好”造出“不多同学认为,这个老师讲课好”这样的句子,试用现代汉语词汇学知识分析其错误。(7分)*第二句话还是不太敢肯定*

古代汉语(60分)

一.简答题(10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什么意思?“说”和“悦”的关系反应了什么现象?

2.“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反应了古代汉语的什么规律?

3.“皆肘之”“秦师遂东”反应了古代汉语的什么规律?

4.古今声调有什么不同?

5.郑玄是哪个朝代的人?他对古书的贡献是什么?

二.解释加点字,翻译句子(25分)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三,国

2.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适,会

3.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什一,已

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举,劝'

蒿里行翻译篇八
《《短歌行》》

蒿里行翻译篇九
《七上第18课 三国鼎立 山亭翼云中学姚永霞》

课题:

第18课 三国鼎立

课型:新授课 年级:七年级

姓名:姚永霞 单位:山亭区翼云中学

手机:15906372181 电子邮箱:yaoyongxia366@163.com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二、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人物、结果及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通过对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区分,增强学生辨别历史真伪的能力;通过对曹操进行评价,提高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智慧;通过对历史真相的探究,培养学生客观实际,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剧照

材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教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你都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 学生: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等

教师:你比较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 自由回答

教师:我们对以上人物的了解,大多通过小说《三国演义》和一些影视作品。但

是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你所了解的东西,有哪些是真实的历史反映,又有哪些和历史不符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三国鼎立》 (设计意图:三国时期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学生并不陌生,像三顾茅庐、火烧赤壁

等事件,但是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学生大多从影视作品中了解到的,对于真实的历史状况,真正知道的同学却很少,尤其是曹操,在影视剧中,他被刻画成心胸狭窄的小人,其实是与历史不相符的,从此点导入的目的,除了想引起学生的兴趣外,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东西还原于历史。)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乱世之中枭雄出现

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材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翻译: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没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的,想到这里就令人极度哀伤。) 教师:通过以上图片和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如何? 学生:政治上群雄割据,常年的战乱导致人烟稀少,经济十分的萧条。 教师:乱世之中枭雄出现,他是谁?

学生:曹操

教师:在群雄之中他是如何强大起来的?

学生: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积极发展生产,解决了当时最紧

要的粮食问题,同时也赢得了民心。曹操的实力不断增强。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群雄割据的战乱年代,曹操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实力不断强大,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二、官渡之战:曹操一统北方定

教师:在北方除了曹操外,还有一个军阀势力也比较强,他是谁?

学生:袁绍

教师:一山难容二虎,袁绍很想消灭曹操。后来双方在官渡展开交战。 展示:

学生:结合地图和课文102页和103页的内容讲述官渡之战的故事。然后完成以

而袁绍却有十万大军,曹操为什么能取胜哪?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曹操: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②经济上:

开荒屯田.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④重用人才。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教师: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

统一了北方。

(设计说明:以上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外,其教师:官渡之战是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曹操只有三四万人,

次是通过分析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善于用人和谦虚谨慎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

三、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终形成

教师:曹操统一了北方,南方的形式怎样哪?

展示:

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备欲伸大义于天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教备治国安邦之策、济世安民之术。”

亮:“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竞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备拱手谢:“先生之言,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愿先生出山相助。” 亮:“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教师:材料中的备和亮指的是谁?

学生:刘备和诸葛亮

教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在曹操统一北方的同时,南方

已被刘备和孙权控制。

展示:

展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教师:我们知道曹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你认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学生:统一天下。

教师:那曹操下一步会怎么做呢?

学生:统一南方。

教师:要统一南方,曹操面对的对手是谁了?

学生:孙权和刘备。

(设计说明: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当时南方的形式,同时让学生明白,在赤壁之战前,三国鼎立的雏形已呈现)

展示: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学生: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与曹操的军队作战,结果曹操战败,周郎指的是周瑜,

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诸葛亮。

学生:用火攻。

展示:

教师:古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老天安排的。因为那时曹军中疾

疫流行,那天晚上恰好又刮东风,这都是天意。你怎么看?那晚恰好又好刮东风是怎么回事?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局哪?

教师: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什么方法打败了曹操?

蒿里行翻译篇十
《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真题》

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真题

专业基础

现代汉语(55分)

一、名词解释(5分);

普通话

《汉语拼音方案》

二、填空(12分)

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北方方言有哪几个次方言,吴方言的代表话,粤方言的代表话

普通话中有多少个声母,多少个韵母,多少个声调,多少个音节

有几个音素,分别是___。wu有几个音素,分别是____-

三、修改病句并说明错误原因(2分*5=10分,其中改错0.5分,说明原因1.5分)

这件衣服有点便宜。

2、迈克把故宫去过。

迈克骑过自行车去故宫。

有关关联词语的,想不起来,大家帮忙补充。

四、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7分)7 m)

咱们不要只盯着学生犯错误的地方。

五、中心词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8分)

六、划分复句结构(7分)

七、运用修辞学的知识说明下面一段话的语言特点。(6分)

语言学纲要(95分)

八、运用(10分)

给出一个表格,里面是三种语言的对比,让你从中找出它们各自的语法形式变化的不同。很简单,只要好好看表,大家都会。

九、“格”的语法范畴(原题记不清,大家帮忙回忆)

十、从造字法的角度论述世界文字的发展历程。从汉语造字法的角度谈谈汉字的性质。

十一、汉字为什么没有“数”的范畴,从中可以看出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10分)

十二、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方式,并分析花(花费,鲜花)和门(屋门,窍门)

十三、分析这三个“带病复出”的区别

并说明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20分)

1 美国前司法部长咋就不能带病复出呢?

2全面开工猛吸金,谢霆峰昨日带病复出。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带病复出,真让我感到意外。

十四、从历史角度看,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请举例从词汇学的角度说明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0分) -

专业综合一

文字词汇(40分)

一,填空(8分)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部首分为___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中部首分为__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分为__部。.

2、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哪两种

3、现代汉语中笔画最多的字是___。

4、 ____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5、下列字的简化方法:齐,欢,尘,东,郁,兴

下列字的造字方法:香,泉,朱,欢

二、简答(10分)

1、形声字形旁的作用及局限性

2、部件的类型有哪几种。

三、请举例辨析下列同义词(15分),

精致——精细

制造——制作 更——更为 欣赏——赏识 为了——以便

四、简析题(7分)

有的留学生仿照“不少同学认为,这个老师讲课不太好”造出“不多同学认为,这个老师讲课非常好”这样的句子。试运用词汇学(有没有“词汇学”这三个字?有点忘了,大家帮忙回忆)的相关知识指出其中的错误。

古代文学(60分)

五、简答(10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写作“说”?

郑玄是哪个朝代的人?他对古书的贡献是什么?

还有一些,原题想不起来,不过涉及到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开头需要宾语前置),名词作状语等知识点。 : 六、解释加点字并翻译整个句子(2.5分*10=25分,括号中是加点字)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

_于是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于是、揭、客)

夫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御、旬)

十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十一、兹、已)

还有五个忘记了,不过考题大多出自王力《古代汉语》的文选部分,而且都是很基础的。但同时也是特别容易记混的或者是原本以为自己理解,但真正答题时就会犯迷糊的一些词和句子。所以大家一定要夯实基础。

七、加标点并翻译(25分))

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打不出来,是骏马的意思,题后注释给出);白圭(白圭:人名)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髌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摺肋折齿于魏卒为应候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中国文学史(50分)

八、名词解释(12分)

5

关汉卿

现代诗派

《故事新编》

九、填空(18分)

风雅颂中哪一种是写祭祀舞曲的

狐假虎威的出处

《吊屈原赋》的作者

刘勰《文心雕龙》中“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是描写谁的

王维的号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描写谁的诗句

杨万里形成什么体(诚斋体)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是谁的诗句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原则是

2

周作人的文学主张(人的文学)

“七月诗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他强调“以主观战斗精神拥抱客观”。

白居易写杨贵妃和唐明皇的叙事诗是

魏连殳是鲁迅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还有五个想不起来,希望大家补充

十、简答(10分)

陶渊明对后代文学家的影响

《子夜》的艺术特色

十一、鉴赏(10分)杜甫的《江村》,500字左右。

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综合考研试题

专业综合 古代汉语&中国文学(899)

古代汉语部分

一、解释术语:

偏义复词 经传释义 本义(举例) 异体字(举例) 36字母

二、解释句中带下划线的字,并翻译全句: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剩,将袭郑

2、师进,次于陉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6、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赫之,以劝事君者

7、苟无岁,何以有民

8、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9、(阳货)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世而往拜之

10、有为神?┲哉咝硇小W猿?

三、简答题:

1、古代汉语中名词做状语的情况有哪些?

2、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素在古代汉语中是否也一定是一个词素?请举例说明

四、断句并翻译整段话:

古者赏不以爵禄邢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以加而不行于爵禄志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仁厚之至也

古代文学部分

一、填空:

1、“ ,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在《离骚》中的句子。

2、班固的 是中国第一步断代史

3、曹操的《蒿里行》中表现了开阔的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4、 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5、摩诘是指唐代的诗人

6、 是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集

7、严羽在《 》中提出“妙悟”说,主张作诗以盛唐为法

8、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倡导建立新文学,强调真实,提出“ ”的口号

9、《 》杂志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

10、爱姑是鲁迅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是“病态社会的不行的人们的”代表

11、1926年,郭沫若在其三部历史剧《聂》《王昭君》《 》中塑造了三个叛逆的女性形象

12、“在雨的夜里,/… …,消散了,… …/丁香般的惆怅”是现代派诗人 的诗作《雨巷》中的诗句 13、1937年后,沦陷区活跃着两位被称作是“南张北梅”的女作家,其中,“梅”是指

14、巴金40年代厂做的长篇小说《 》是其现实主义创作艺术深化的一个新标志

二、名词解释:

《关雎》 《牡丹亭》 “京派”小说 新歌剧

三、简要回答问题:

1、苏轼词的艺术成就

2、简要回答“新月派”的艺术主张

四、读下面一首诗,并作出简要的赏析: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 考研 试题 专业

一、写出下列各字的造字法:

既 豆 室 亦 高

涉 街 取 甘 取

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体字,并说明其简化方法:

塵——( ),其简化方法

書——( ),其简化方法

電——( ),其简化方法

鄧——( ),其简化方法

膽——( ),其简化方法

醜——( ),其简化方法

三、简答:

1、举例说明偏旁有几个类型

2、一位留学生问他的老师说“老师,您是光棍儿么?”结合现代汉语词汇相关知识分析这句话的错误

四、近义词辨析:

1、异常 非常 2、切身 亲身

3、随意 任意 4、参加 参与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蒿里行翻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蒿里行 柳永 蒿里行拼音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蒿里行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蒿里行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6096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