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放下 放下忧虑,迎来快乐

放下 放下忧虑,迎来快乐

2016-01-22 11:09: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放下篇一《放下》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放下 放下忧虑,迎来快乐》,希望能帮助到你。

放下篇一
《放下》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攥在手里、挂在心里的东西是该放下的!可往往就是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和思想,使我们无法获得自由,无法感受幸福。一个人若一直放不下自己的执念,任凭欲望和贪念无限膨胀,最终会使自己不堪重负,人生也会变成一场痛苦而无聊的游戏。

为了获得幸福的人生,我们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本书就如一位循循善诱的心灵导师,教你找到让自己痛苦的根源,放下那些早已失去、从不曾拥有,却在心里挂怀不忘的东西,解脱心灵、释放自我,在尘世的喧嚣中聆听生命的真谛。

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

既然黑夜给了我们一双眼睛,那我们就用它来寻找光明。

如果人生没有荒芜与悲怆,就定有长征般的考验。在这个无尽的轮回中,正上演着一场生存的抗争。路,从我们脚下渐渐流过,如火焰般跳动,坚定不移地踩下去,还是失败了,于是你潇洒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勿以成败论英雄,你不是胜者,但你是强者。 泰戈尔说:“不要让我祈求免遭危难,而是让我能大胆地面对它们。”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公平的经历,而且许多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也是无从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会使自己的精神崩溃,因此,在我们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教堂遗迹,里面有这样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题词:“事必如此,别无选择。”命运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那当然是很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如果这时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反而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我们的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琼妮小姐是新西兰一位建筑商的女儿,移居美国后,曾在休斯敦一家电视台工作,1990年起任CNN摄影记者。1992年6月,她被派往萨拉热窝进行战地采访,在那里,曾有多名记者丧生。

琼妮在萨拉热窝逗留六个星期后,已经习惯了周围的流弹。一天清早,一颗子弹穿透了她的车玻璃,正好击中她的脸部,几乎掀掉了她的半边脸,她的颧骨被打得粉碎,牙齿没有了,舌头也被打断了。她被送到诊所后,大夫们直摇头,认为她不行了,然而经过了二十多次手术,她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时的她,下颌仍无感觉,脸部还留着弹片,体重也减轻了八千克。令大家吃惊的是,她要求重返萨拉热窝。她幽默地说:“说不定我还能在那里找回我的牙齿。”她甚至想认识一下当初袭击她的枪手。有人问:“你见到那个枪手后怎么办?”她说:“我会请他喝一杯,问他几个问题,比方说当时距离有多远。”

琼妮面对厄运的乐观态度证明她是一个具有坚韧毅力的女孩,正是这种乐观的性格让她迅速地摆脱了挫折的阴影,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威廉·詹姆斯说:“完全接受已经发生的事,这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哲人说:“太阳底下所有的痛苦,有的可以解救,有的则不能,若有就去寻找;若无,就忘掉它。”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血、泪、汗浸泡的人生土壤里怒放的生命之花,正如惠特曼所说:“只有受过寒冷的人才感觉得到阳光的温暖,也只有在人生战场上受过挫败、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贵,才可以感受到生活之中的真正快乐。”

托尔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忏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因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他在跌落过程中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他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有两只老鼠正在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摘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生命进程中,当痛苦、绝

望、不幸和危难向你逼近的时候,你是否还能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尘世永远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乐”是禁欲主义编撰的用以蛊惑人心的谎言,苦中求乐才是快乐的真谛。 当你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请再等待三天,希望便会出现。

应邀访美的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见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很虚弱,但脸上却满是喜悦。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你很能承担烦恼。”女作家又说。然而,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3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3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英格兰的妇女运动名人格丽·富勒曾将一句话奉为真理,这句话是:“我接受整个宇宙。”是的,你我也应该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使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也说:“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情况。我像个蠢蛋,不断作无谓的反抗,结果带来无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惨。终于,经过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

面对现实,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我们最好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人生虽没有彩排,但失败也绝非注定,既然黑夜给了我们一双眼睛,那我们就用它来寻找光明。

放下是一种解脱、一种顿悟,放下是心态的选择,是生活的智慧。学会放下,压力、烦恼、敌人、痛苦等自会减少很多。从容是一种气度,一种风范,从容是智慧的沉淀,是理性的选择。如何放下以让自己更加轻松和快乐,怎样从容才能超脱自我和自在生活是关系人生成败的问题。《学会放下懂得从容(珍藏版)》以隽永的文字阐述了放下和从容的哲理、应用、联系以及它们对人生发展的重要影响,让你学会放下的艺术,懂得从容的哲理,从而把握精彩的人生。 《学会放下懂得从容(珍藏版)》:

会放下:坦然面对世事,提起来千斤重,放得下二两轻。知从容:潇洒驰骋人生,事从容有余味,人从容有余年

佛经上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烦恼如手中气球,放开知,其自由和奔放;人生就如一杯清茶,放下才能品出其清甜和香郁。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从容的人面对生活的诸多变故,心灵总是云淡风清;即使生活总是风生水起,内心也依然波澜不惊。

放下的过程,也是得到的过程。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当你松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这便是放下的智慧。

心灵的内存有限,只好放下过去。释放新的空间,才能装下更多新的美好的东西。放下时的割舍是疼痛的,疼痛过后却是轻松!

平凡的我们,有从容的心境,就如石子一粒,仰高山之巍峨,但不自惭形愧;若小草一棵,慕白杨之伟岸,却不妄自菲薄。

云从容,才能亦雨亦雪,自由俯仰天地;松柏从容,才能不改初衷,听任四季变幻;花从容,才能满室清香,无憾香消玉殒;人从容,才能惬意生活,时刻拥有快乐。 放下的境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容的胸怀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放下忧虑,迎来快乐

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疙瘩,学业无成、恋爱失意、家庭变故、事业挫折、经济拮据、人际是非以及命运乖戾等等,这些都会给人们带来烦恼、苦闷、忧虑和沮丧。特别是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使人更加紧张烦躁、以至于有些人感叹身心疲惫,人生绝望。其实这都是由于人们的患得患失心理造成的,生活中太多的人在没有得到的时候,担心得不到,得到之后又害怕会失去,他们的心就像钟摆一样在得失之间摇来摆去,非常痛苦。其实,在得失之间,我们完全可以淡泊一些,何必要用得失做一个囚笼将自己的心囚禁于其中呢!

《列子·天瑞》里有一个寓言:杞国有个人,不怕天寒地冻,只担心天塌下来,他没有地方躲藏。为了这件事,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天苦思冥想,以求一旦天真的塌下来好有个安身的地方。后来有人告诉他,天空是由大气组成的,绝对不会塌下来,即使天真的塌下来,对人也不会有什么伤害,你放心好了。杞人听了别人这样的解释,这才放宽了心。你看,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英国哲学家兼作家邱斯顿也说过:“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他们有着轻盈的人生态度。”很多人的忧虑来自于名利心太重,心胸过于狭隘,他们由于过分害怕失败,于是就忧心忡忡,心头像压着一块沉重的铅块,使人感到窒息,感到束手无策。这些人由于忧虑失败,所以往往把现实中的困难估计过高,什么事做起来都感到十分吃力,觉得没有成功的把握,以至于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一旦感到生命无助时,这些人便心灰意冷,甚至于自暴自弃。

我国早期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韩玉珍,在国内是真正的高手,多次比赛都战胜了对手。有一次,她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锦标赛。临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她紧张得要命,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失败的忧虑使她无法入眠,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她再也承受不住了,于是自己割破了自己的手腕,却谎称有人行刺她。这件事的真相被查出之后,成为国际上的一大丑闻,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乒乓球队的形象,为此国家队将她的赛事取消。但在随后的国内比赛中,她又屡战屡胜,为了给她机会,国家队又重新把她召回。在接下来的国际重大比赛中,她的对手是从未赢过她的日本队的运动员,开始韩玉珍连赢两局,第三局对手赶上了几分之后,韩玉珍的信心开始动摇了,结果连输三局。就连外电评论都认为,她不是输在技术和能力上,而是输在心理上,输在忧虑、不自信上。

要知道,失败固然是一种可怕的事情,没有人喜欢失败,但实际上世上没有永远的成功者,惟有从失败中爬起来,才有战胜失败,获得成功的可能。真正的智者从来就不惧怕失败,而是善于在烦恼中找寻智慧,从忧患中激发出生存的力量,他们不会让失败的忧虑动摇自己的信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失败不仅能成为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能增强人的信心,而且还能教会人重新估计自己的目标,改进进攻的方式。生活中,我们一旦经历了失败,应当迅速从愤怒和沮丧中清醒过来,把这次失败视为一次学习经验的机会,通过失败来重新估计自己。 忧虑的人大多不敢涉足未知领域,他们害怕冒险。人类对安全感的追求是人之常情,但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什么绝对安全可言的。当我们自认为生活很安稳时,其实只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觉。当我们向前踏进未知领域时,我们就必须有勇气面对失败,失败在悲观者看来是灾难,在乐观者看来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有经历了失败的痛苦,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只有经历了失败的考验,才有做人的成熟。失败不可怕,只要保持一颗乐观的、顽强的上进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著名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说:“我从来不去预料结果,因为每当你考虑结果,你总会想到一个糟糕的结局。无论我陷入何种处境,我都会想,自己一定能成功——而不去想如果失败了会怎

样。有些人一想到会有一个糟糕的结局,便会忧虑得浑身发冷,也许他们是害怕面子上下不来,或者遭人奚落。我认为,如果我想在一生中有所成就,就必须积极进取。我必须主动出击,我相信,畏畏缩缩是成不了什么大器的。”

忧虑是人类的天敌,它剥夺人的快乐,使人遭受失败,或陷入自卑的境地。忧虑还使人缺乏生命的活力,破坏人的志向,瓦解人的勇气,使人缺乏创造力。从古到今,忧虑毁坏了无数人的事业。 忧虑者整天坐在屋里,忧心忡忡,魂不守舍,似乎总在期待着灾难的降临,而不能充分享受今天的生活。他们总带着一种不安揣测明天,比如:“得了不治之症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等等。如此推想下去,不安的心绪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最后逼得人走投无路。实际上这些事情能否发生,天晓得,即使真让你遇上了,到时再想也为时不晚,所以应该及早从这种杞人忧天的苦思中解脱出来,否则当这种不良情绪反复在你头脑中出现时,你就会被烦恼紧紧缠绕,一事无成。

《尚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意思是:“对待各种事情,心中总怀着忧患、危惧之感,就像踩着老虎尾巴,像走在春天即将融化的冰面上一样,令人战战兢兢。”这正是忧虑者的写照。而对于勇敢者来说,即使不幸的命运像恶魔一样追逐着他,他也能用双手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被命运的恶魔所吞噬。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丧失金钱是小事,丧失名誉是大事,但如果丧失勇气,你便一无所有。”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使他消极退却,形形色色迷惑人的心灵的魔鬼也会在坚定的灵魂面前无影无踪。

一个人如果缺少勇气,那么他就会失去一切成功的机会,也不可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如果一个人总是患得患失,那么忧虑自然就会找上门来,使其优柔寡断,坐失良机。要知道忧虑对生活毫无意义,生活不会因为你的忧虑而有所改变。更要认识到自己所持的那些忧虑的荒谬之处,为此可反复追问自己:“我忧虑有什么用?”一旦把畏惧和担忧分解后,你就该问问自己:“最好的结果会是什么?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采用“接受最坏结果”的方法。这样你会发现你原来的忧虑并不是不可征服。你常常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你必须接受这个结果的话,就准备接受它,最后镇定地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曾有一个企业家工作不顺利,所以他非常焦虑,但是一段时间后,他问自己:“最坏又能怎么样?我会死吗?当然不会,至多也就是负债累累,公司倒闭而已,我还可以活着,还有机会东山再起。”于是他的忧虑减轻了,他以轻松的心态工作,半年后他的公司扭亏为盈了。

因此,设想自己处在最糟糕的境地,你会发现,一切不过如此而已。法国剧作家贝尔纳是犹太人,二次大战中巴黎被德军占领,他被捕了,但他说:“在此之前,我每天都生活在忧虑和恐惧之中,可是今后我就可以怀着希望生存下去了。”

卡尔·道格拉斯说得好:“别把生命看得太严肃,反正你不可能活着离开。”倘若一个人敢于用自信的姿态迎接一切厄运,用坦然的心境承受一切苦难,纵然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幸福和快乐照样盈满心间。

能飞长程的鸟,都善于滑翔,它们多半有着宽大的翅膀和轻盈的身体,能够在奋力振翅之后,舒展双翼,慢慢地滑向远方。这些善飞的鸟,在它们迁徙的过程中,看似不断地振翅翱翔,实际许多时间都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前进。这样一 方面可以消除紧张,另一方面可以养精蓄锐,以准备另一次的振翅。同样的道理:能成大事业的人,都善于舒散心情,他们多半有着豁达的胸怀和开朗的性格,能够在得失之间,放松自己,享受生命中的宁静和快乐。

《放下就是幸福》:做人要当提起时提得起,当放下时放得下。对于功名富贵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贵里耗费,对于悲欢离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欢离合里挣扎,对于金钱、名

位、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钱、名位、人情里打滚,对是非、得失、善恶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得失、善恶里不得安宁。发现幸福的秘密,摆脱“人生抑郁症”。原来幸福是个最简单的东西,只要你把一切不属于它的全部放下,它就来了。

放下自卑,懂得自信;放下犹豫,懂得坚定;放下执著,懂得变通;放下执念,懂得解脱;放下嫉妒,懂得欣赏;放下憎恨,懂得宽容;放下狭隘,懂得豁达;放下成见,懂得创新……这是一个有关心态、选择、婚恋、思维、性格、人生定位等全方位心理安抚与调整的课堂。以故事透析哲理,以哲理贯穿人生,引领读者探索何为幸福,如何拥有自己的幸福。如一缕春日暖阳,缓解挫折带给你的精神苦痛,安顿你创伤躁动的心灵,助你全方位重新认识自己、剖析过往,以一个最健全的人格、最优质的心态、最健康的人生观去叩启幸福的大门。

放下篇二
《放下》

放下顾虑

能够让自己放下顾虑,是一个优秀者不可缺少的定力。

人生在世,我们放不下的顾虑也着实不少。正如材料中的“我”,担心摔倒,弄脏衣服,畏缩不前,按照妈妈所说的,“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我们也一样,生活中总是被一些东西所牵绊,那些关于金钱利益、关于名声成就、关于感情琐事等等的顾虑,总是轻而易举地挡住我们前方的道路。这些障碍使我们压力重重,这些顾虑使我们心力交瘁,这样的状况使我们不知所措。不禁自问:我该怎么办? 要我说,学学先贤前辈们吧,放下你的顾虑,剩下的都是动力。

你看那无人山谷间的平地上,落日余晖,茅屋一间,独影一人,在那“悠然见南山”处,与鸟儿虫儿为友,与菊花山涧相伴。失意何惧,失败何惧,即使不被重用,就算不能为百姓苍生造福,也并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仰,没有改变他那高洁的灵魂。当他已经放下了那些尘世纷争的顾虑,所有的失意和不满已然沉寂,而那一颗为苍生的心早已幻化成不朽的文字,谱成了千古诗篇,永世流传。是因为放下顾虑,才成就了陶渊明自己,也是因为放下顾虑,才有了那么多流传于世的陶翁佳作。

你看那无人问津的草原中央,寒风凛冽,哀草丛生,失去光芒的大地上,小草依傍着泥土,酷寒何惧,孤独何惧,再多的困难也掩盖不住苏武心中珍藏的那一缕曙光。十多年的艰苦并没有磨灭他心中的坚守,当他的心结打开之时,顾虑早已灰飞烟灭,心中的难过都已随风飘散,而那一颗充满动力的心早已越过长城,飞向中原,为了民族,也为了生命的意义。因为放下顾虑,让所有的困难退却;因为放下顾虑,他成就了自己,背上历史的伤疤,也披上民族勋章中永不磨灭的光辉。

你看那通往塞外的大漠深处,黄沙漫漫,驼铃声声,满目萧瑟的荒原上,沙尘追逐着夕阳,但沙海何惧,溯风何惧,再大的风沙也阻挡不住昭君前行的脚步,因为她的心中早已没有任何顾虑,为了国家安宁,她带着放空了的那颗心,迎向大漠。长途跋涉又如何,离家遥遥又如何,因为放下了顾虑,一切都不再是障碍;也是因为放下了顾虑,才成就了历史上昭君的刚烈形象,才使自己名垂青史,并为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安宁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从看完这些文字开始吧,学习这些前辈们,敞开你的心扉,放下你的顾虑,用你全部的心力成就一个崭新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点评: 文章恰当地选用了历史上的先贤,如陶渊明、苏武、王昭君等典型事例,剪裁精当,并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头头是道,井井有条,将历史名人写得很鲜活,如在眼前一般,产生了让人折服的效果。构思新颖巧妙,能够在气氛紧张、时间短暂的

考场上,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在难得。

舍弃的智慧

潺潺流水,绕过高山,穿峡人海方可不涸;青青松柏,弯枝覆雪,方可不折;谦谦君子,懂得舍弃一方可立世修身,平治天下。

故事中的母亲无疑是智慧的,因为她懂得舍弃的智慧,舍弃的是多余的顾虑、沉重的牵挂,而收获的则是舍得之得。

舍弃是一种智慧,愚蠢的人不懂得舍弃。不懂舍弃的人总是用手将一捧沙死死攥住,待沙子一点一点漏尽之时才感到后悔;不懂舍弃的人总幻想十全十美,他们瞻前顾后,劳心费神,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先哲却用智慧之光引领我们学会舍弃:范蠡懂得舍弃,他深知兔死狗烹的定律,舍弃了官场权贵,收获了陶朱之富、天伦之乐;柳永懂得舍弃,他不愿迷失于科举,舍弃了人仕之路,而收获了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快乐。舍弃之智中,纵使暗流涌动,举世皆浊,依旧可以明哲保身,避利避害,享受生活之乐。舍弃并不是放弃追逐幸福的权利,而是以牺牲暂时的幸福为代价,获取更大的幸福。高瞻远瞩,权衡利弊,一时的舍弃又有何不可?

舍弃需要勇气,懦弱的人不懂舍弃。这勇气不是匹夫之勇,不是急功近利,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是急流勇退。韩信受胯下之辱,司马迁惨遭宫刑,勾践举国为奴。他们受辱之后选择苟活于世,舍弃了世人看重的尊严,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他们用外表的漠然诠释内心的无畏,用饱含血泪的舍弃撑起了未来的风帆,青涩少年成了一代名将,卑微的史官成了无韵之离骚的吟唱者,而举国受辱的越国东山再起,王者归来。

舍弃需要博大的胸怀,狭隘的人不懂得舍弃,因为他们名缰利锁,贪得无厌,因为他们眼中只有一己之私,因为他们狭窄的心胸容不得“舍弃”二字。路易十四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于是,他用枯瘦的魔爪死死抓住权杖与享乐不放,却不知道这魔爪断送了法国人民的生路,更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在不懂舍弃的狭隘之中,执政者会变为剥削者,服务者会变成唯利是图的奸商,贤士谋臣也会变成乱臣贼子。

老子没有博大的胸怀,怎能抛下官场,寄情山水,参悟世事?昭君没有博大的胸怀,怎能舍弃锦衣玉食,远嫁边塞,换得汉匈和平?没有博大的胸怀,邓稼先又怎能舍小家顾大家,扎根戈壁,献身国防?博大的胸怀使人摒弃私欲与平庸,舍弃名利与安逸,换得了人生无悔与轰轰烈烈,苦难与舍弃之中沉淀的是灵魂的纯净与澄澈,生命的真谛与快乐。

舍弃的智慧是朴实无华的石子中最闪烁迷人的一块宝石,它就藏在我们每个人心

中。让我们用勇敢与博大去挖掘它,用舍弃装点生活,平凡的生命才不乏智慧的美丽、快乐的馨香。

点评:文章开头便以富有诗意的句子导入,显得典雅而有意蕴。文章将“舍弃”的必要性说得十分透彻,引人深思,让读者在文学享受中获得人生启迪。

甩掉多余的顾虑

甩掉多余的顾虑,便会觉得脚下稳了,担子轻了。这是劳动的经验,也是人生的智慧。

什么是多余的顾虑呢?挑着沉重的担子,走在泥泞的田埂上,干净漂亮的衣服和鞋袜就成了多余的顾虑;山火在熊熊燃烧,临近的树木就是多余的顾虑,砍掉他们,开辟一条火道,火灾的损失就能降到最低;国民经济停滞不前的时候,排除条条框框就是多余的顾虑,实事求是地搞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就有了新的生帆。所谓多余的顾虑,就是那些在你奔向目标的时候,让你分心,妨碍你前进的东西。

甩掉多余的顾虑,才能轻装前进。这个道哩似乎人人都懂,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我想起柳宗元讲的“永之氓”的故事。永州的一个小伙子擅长游泳,可处在滔滔洪水之中,却显得身手笨拙,岸上的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腰上拴着的钱太重了,人们劝他扔掉金钱,他就是不听,结果葬身于滔滔洪水之中。

我又想到楚霸王项羽,如果他甩掉面子这个顾虑,接受渔夫的帮助,不是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是回到江东卷土重来,历史也许就得改写了。

多余的顾虑,可以使人一失足成千古恨,也可能铸成一生的悲哀。

我们时常听到一些人抱怨:累呀!累呀!然而,抱怨过后还要一如既往地参加那些不必要的应酬,说一些毫无意义的废话,许下或接受一些根本不可能兑现的诺言。而在这些毫无意义的应酬中,却把自己该做的事情搁在一边,不但浪费了自己的生命,也给事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这种累为什么会周而复始地延续着,像流行性感冒一样蔓延着?说白了,无非是甩不掉多余的顾虑——面子上或利益上的顾虑。你也甩不掉,我也甩不掉,多余的顾虑一层层地包裹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造成了我们今天人人都累,人人都没有成就感的生活。

其实,甩掉多余的顾虑人人都能做到,就像把衣服鞋袜脱下来放在田埂上一样。认清了你有哪些多余的顾虑,就把它甩掉吧,你的生活将会更精彩!

点评: 这是一篇从内容选择到形式构思都充满了创新意识的好作文。文章内容充实,古今事例的选用,厚实了文章的说服力。一连串的事例,加之流畅的语言,使文章自然进入一类文档次。

甩掉顾虑——张卓娅

“三思而后行”的教诲深入人心,但三思之后必然带来许多顾虑。人的潜能有时会被各种顾虑所阻挡。让我们甩掉顾虑,只留心中最坚定的信念,向着目标前进。

甩掉顾虑,让随性主宰人生。扛着锄头,陶渊明吟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茵稀。”悠悠走进田间,他不要功名不要利禄,他看淡人生甩掉顾虑,用自己的方式惬意地生活在田野之中。端着酒杯,李白俑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豪气地表达内心。他放荡不羁随心所欲,他甩掉顾虑,用自己的毫迈和大气谱写盛唐最华丽的篇章,他们做着内心想做的事,他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们的随性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甩掉顾虑,让信念给予力量。危险裹扶着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大手容不得刹那摇摆。那一刻,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向下落的孩子冲去,用自己瘦弱的手臂给于了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内心的挣扎一定是有的:我接住了孩子,我会有危险吗?我不接住孩子,孩子会有多大的危险?然而最终,吴菊萍放下了所有的顾虑,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全力以赴地冲向那个脆弱的小生命。心中的信念给了她力量,没有了顾虑,她只知道自己必须拯救那个可爱的孩子!

甩掉顾虑,用坚定支撑理想。她废寝忘食,把实验室当作家,单薄的背影透露出倔强与坚定,她屡试屡败,把失败当作经验,清澈的眼眸流露出淡定与从容。没有资金,就省吃俭用,过着检素的生活;没有材料,便用一吨废煤,提取出一克镭。居里夫人从未想过要用这一克镭得到什么,甚至放弃了专利权。她甩掉了所有人性的贪婪和不满足,甩掉了所有对吃穿用住的要求。甩掉所有的顾虑,只为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坚定支撑着她的理想,困难阻挡不了她的步伐。让顾虑一边去,让内心更坚定。

顾虑如严密的屋顶,遮住了你望见蓝天的视线,顾虑如交错的道路,挠乱了你内心想去的方向;顾虑如横亘山路的溪水,阻遏了你向前迈进的脚步。但甩掉顾虑,我们不仅能仰望蓝天,还能感受阳光;不仅能找准方向,还能到达终点;不仅能翻过大山,还能看见山那边不一样的风景。让顾虑随风而去吧!只留下内心的执着,只留下不变的信心。

放下篇三
《放下与执著》

放下与执著

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继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我发现我有点狡猾,明知那是句佛经经常地教诲。却佯装不知。佯装不知没事因为我姓李着实有些不快,何致不快呢?从那些劝导中我听出一个逆推理:你所以多病,就是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包含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可谁料,一晚上,主张放下的那几位始终没放下几十年前的文革旧怨。那时谁把谁怎样了吧,谁和谁是一派的吧,谁表面如何其实不然呀等等。就不说这“谁”字具体指谁吧,总归不是“他”或“他们”就是“我”或“我们”。

所以放不下什么才是真问题,比如说:放下烦恼,也放下责任吗?f放下怨恨,也放下爱愿吗?放下差别心,难道连美丑,善恶也也都不要分吗?总不会指着什么都潇洒的说一声“放下”吧。当然万事都不往心里去可以使你的选择,你的自由。单人间的的事绝不可以是这样,也从来 这样过。

错的不是执着,是执迷。何致如此呢?无非“名利”二字。温饱甚至富足之后,价值感倒常把人弄得不知所归,其实也是在谋名了。价值感错了吗?人要活得有价值,不对吗?问题是,在这个一切都可以卖得的时代,价值的解释权通常是属于价格的;价值感自也是亦步亦趋。

而“执着”与“执迷”不分。本身就是迷途,这世界上有爱财的,有恋权的,有图名的,有什么都不为单是争强好胜的,人们常管这些叫欲壑难填,叫执迷不悟,都是贬义。但爱财的,也有比尔盖茨;恋权的,也有毛遂自荐的敢于担当,也有种种“举贤不避亲”的言与行。图名的呢?雷锋,雷锋及一切好人,他们不图名?谁说他没干好事,不是好人,不过是不图虚名,假名,争强好胜也就未必不对,阿姆斯特朗怎么样,那个身患癌症还六次夺得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的人?对这些人,大家怎么说?当然不,相反人们会赞美他们的执着—坚持不懈,矢志不渝,都是褒奖。

老实说,我此一姓史铁生的有限之在。确实个贪心充沛的家伙,天底下的每名,美事,美物没有他没想过的,虽然卧病认为这是他多病的原因。不过,二十一岁那年,命运让这家伙不得不把那些充沛的东西—绝不敢说都放下,只敢说—暂时放一放,特别要强调的是。“暂时放一放”绝非觉悟使然,实在不得已而为之,先哲有言:“愿意的命运领着你走,不愿意的,命运拖着你走,”我就是那不愿意。而被拖着走的,被拖了二十几年,一日忽有所悟:那二十一岁的遭遇以及其后的二十几年的被拖,未必不是神恩—此一史铁生并未经受多少选择之苦,便被放在了“不得放一放”的地位,真是何等幸运的事情。

虽则此一铁生生性愚顽,方一方又拿起来,拿起来由不得不再放一放,至今也不能了段尘根,也还是得了一些恩宠的。我把这感想说给某位朋友,那朋友忒善良,只说我是谦虚。我谦虚?更因为智慧的朋友说我:他谦虚?他骨子里了不得!这“了不得”估计是“贪心充沛”的意思。前以为是爱我这,后一位是知我者。不过 ,从那时起,我有点儿背“领着走”的意思了。

如今已是年近花甲。也读了些书,也想了些事,由衷感到,尼采那一句“爱命运”真是对人生态度之最英明的指引。大凡能人,都嫌弃宿命,反对宿命。可有谁是能力无限的人吗?

所以,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放不下前者的,必至贪,嗔,痴。连后者也放下的,难免还是贪,嗔,痴。看一切无意义的人,怎么肯呢个会爱命运。不爱命运,必是心理多有怨。怨,涉及到人是嗔—他人不和我意;涉及到物—世界不可我心。仔细想来,都是一条贪根使然。

放下篇四
《放下例文》

放下

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

所谓放下,大概就是指对那些身外之物,无关的利益纷争置之不理。有时候,适时地放下,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智慧,不是软弱,而是一种超然。(阐述破题,引出观点。)

人生在世,总会有很多羁绊,很多重负。事事在意,事事执着,可能会给自己增加无谓的负担,平添无谓的烦恼。这时候,我们需要放下。放下代表着解脱,它能让我们更加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该放即放,无需眷恋。(简要分析为什么)

曼德拉放下仇恨,把怨恨留在身后,也解放了自己。当年,曼德拉因反对种族压迫而入狱,饱受摧残。当他出狱当上总统之后,在就职典礼上,却恭敬地向当年虐待他的看守致敬,这一举动令所有在场的人为之动容。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放下怨恨,宽容了别人,也释放了自己。(正面举例分析放下的作用)

事事在意,不懂得放下,以冷眼面对冷眼,世界只会变得更加盲目。现在世界上纷争不断,大多出于互相报复,不懂得放下。911事件之后,美国为了报复袭击

者,借打击恐怖组织之名,出兵伊拉克。逞一时之义气,报一时之怨恨,但也使自己陷入了战争的泥潭,难以抽身,更令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到处树敌。所以不懂得放下,可能会令自己得不偿失,作茧自缚。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使大奸大恶之人,只要放下恶念,依然有成佛的可能。但是如果执迷不悟,心中恶念不放,自然也就跌入万劫不复之地。一念菩提,一念地狱,皆因是否懂得放下。(反面举例分析不懂得放下的后果,正面举例分析对比)

但是,有些事情我们却不能轻易放下,而要敢做敢当,坚决拿起。18个路人面对被撞的小悦悦,竟然都没有停下脚步,伸出援手,而是放下了恻隐之心,这是他们的可悲,也是社会的可悲。企业为了逐利,制假贩假、黑心棉、地沟油、毒大米层出不穷,皆因他们放下了企业的良知和责任。因此,道德、良知、责任…..这些人性的光芒,我们万不可放下。(辩证分析)

世界著名的武术家、演员李小龙曾说过: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放下其实也是在清空杯子,它能让我们内心变得更纯粹,而让我们有更大的度量去容纳这个世界。放下那些该放的,拿起那些该拿的,方是真智慧。(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不放下

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

不放下,意昧着坚守,不放弃,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奔跑于自己的方向。欲成大事者,须有不放下的精神。(阐述破题,引出观点)

人生路上,其实我们一直都在行走,有的人走到了理想的终点,但有的人却半途而废,放下了那些最初的梦想,因此兜兜转转,一事无成。轻易地放下,代表着放弃,遇难则退却,遇挫则消沉,这样的人难有一番作为。矢志不渝,迎难而上,不放下,不放弃,才能一路奔跑向前。所以,凡事勿轻言放下。(简要分析为什么)

不放下,坚持到底,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流行歌手周杰伦的成名之路充满艰辛。他写的歌因曲风怪异,多次被人拒绝。但是他没有因他人的拒绝而轻易放下他的音乐追求和创作理念。正是因为这种不放下的执着才令华语乐坛多了一位新天王。正如他所说:“我为这一天,努力了20年,在此期间,我从来不曾放弃。”因不放下而与众不同,因不放下而成功。所以,不放下,再坚持一会,可能会拨得云雾见青天。(正面举例分析需要不放下)

凡事轻易放下,大多一事无成。西楚霸王项羽当年被围垓下,突围至乌江,本可“江南子弟多才俊,卷土

重来未可知。”但他在现实困境面前,却轻易地放下了当年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最终选择了自刎乌江。一代霸王,终成千古遗憾。同为战败者,越王勾践却从来没有放下过复国强国的理想,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反败为胜,成为最后的强者。成功路上有顺境,也有逆境。荆棘满布,坎坷崎岖,我们不应轻易放下最初的梦想。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的,但是度过那段最黑暗的时光,也许就会迎来那灿烂的朝阳。不放下,坚守梦想,执着追求,会离成功更近。(反面举例分析轻易放下的后果,正面举例分析对比)

不放下,代表的是坚守,但是有时候,不放下也有可能代表着盲目固执。当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本应痛定思痛,忏悔改过。但是很遗憾的是,日本有些右翼分子却死不悔改,抱着“大日本帝国”的虚荣心不放下,否定战争,美化战争。近期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令人尊敬的的民族应该是能放下私念、贪念、恶念的民族。盲目的坚守,固执的不放下,只会更加暴露一个民族的丑陋。(辩证分析)

成功总在风雨后,面对风雨,我们需要具备不放下的精神,坚守梦想,不抛弃,不放弃。但对于那些风风雨雨,我们也应坦然面对,俗话说:拿得起,也要放得下。(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后记:高三作文如何训练一直是困扰笔者的问题。笔者作了一些尝试,试图在作文模式上寻找一些突破,根据既定模式进行写作训练。

放 下

握紧拳头,你抓住的只有空气;张开手掌,你便拥有了一切。

很小的时候,我们总会伸手抓住面前的一切,渐渐地,我们发现,要抓住的太多,手却只有一对,要想拥有,必先放手。可是如今,我们仍未学会放下,我们会放不下流逝的时间、缘尽的感情和曾经的爱。它们,如同指触的流沙,指间的轻风和手心的雨丝,你放下,便收获释然;你放不下,却也留不下,只剩下无尽的痛苦与哀婉给你作无用的慰藉。

朋友,学会放下吧。放过它,也放过你自己;安慰自己,也成全了它。

放下,有三境界。

痛后放下乃第一境界。水蛭吸血,你越拔得用劲,它越痛却吸得更紧,最终只能在火中蜷缩自己炽热难熬的身躯,化作一阵云烟,渐远渐散。倘若水蛭痛而后放

放下篇五
《谈放下 如何放下》

徒:佛教是让人什么都放下吗?

师:不是。

徒:可为什么经常说万缘放下?

师:万缘放下作甚么?

徒:是啊,弟子也觉得很困惑啊。感觉佛法好像总是让人趋向一种消极。弟子身边也有一些人说:如果什么都放下了,钱从何来?衣食从何而来?都不工作了,这个世界不就完蛋了吗?

师:什么都放下了会完蛋,什么都放不下也会完蛋。

徒:应当如何是好?

师:替而换之。

徒:···

师:你能让乞丐心甘情愿放下手中的紧攥着的硬币吗?

徒:没把握。

师:你拿一石子能换回乞丐手中的硬币吗?

徒:不能。

师:为什么?

徒:因为硬币更值钱。

师:那你拿金子呢?

徒:那就行了。

师:为什么?

徒:金子更值钱啊。

师:所以,放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替换。

放不下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得到更好的。

用素食去替换肉食时,你就放下了屠刀;

用布施去替换索取时,你就放下了贪婪;

用信仰去替换空虚时,你就放下了寂寞;

用智慧去替换愚痴时,你就放下了执着;

用正念去替换杂念时,你就放下了妄想;

用随喜去替换嫉妒时,你就放下了忧恼;

用忍辱去替换报复时,你就放下了嗔恨;

用慈爱去替换贪爱时,你就放下了心痛;

不懂得提起,就不会明白放下;

想放下什么,先懂得提起什么;

皈依是用信仰去替换空虚的人生;

依止是用导航去替换无知的方向;

闻法是用闻思去替换无义的所作;

学佛是用觉悟去替换无尽的烦恼;

修行是用解脱去替换惑业的系缚;

发心是用慈悲去替换无量的众生;

禅悦是用定力去替换内心的冲动;

法喜是用去微笑替换生死的轮回;

修行不是为了放下,而是为了懂得替换;

放下是为了替换,用一种快乐代替另一种快乐; 舍弃是为了承担,用无尽慈爱去承担无边众苦;

替而换之,无忧无惧。

除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善解脱。

放下篇六
《什么叫放下?》

什么叫放下

古德常讲,“放下万缘、放下身心世界”。这个话很多人听错,以为放下怎么样?我什么事都不要干,这就错了。放下,诸位要明了,不是在事上放下,而是在心上放下,在心理上放下。这个社会上,有许多事情要我们去做,你在事上放下,那就变成消极了。 譬如,你是一个家庭主妇,你放下了,好了,你也不烧饭,你也不管家,你在家里面先生也不顾,儿女也不管,你统统放下了,这个佛教,大概政府决定要取缔,为什么?人人都学佛,会亡国、会灭种,这还得了!什么事情都放下,都不做,哪有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要是在事上放下了,他就不需要讲经说法;他每天讲经八个小时,讲了四十九年,从来没有休息,从来没有放假过,由此可见,他没有在事上放下。就以我来说,我如果说是放下,一切都放下了,我何必到这里来讲经?要是你们都放下了,那又何必到这里来听经?可见我们都没有在事上放下,所以事跟理一定要通达、要明了。 放下是什么?这个一定要搞清楚!放下是心里头不执着,心清净。世间人工作,他求的是报酬;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服务,他不求报酬,他过的是最简单的生活。换句话说,诸佛菩萨是放下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我常常讲的十六个字。显而易见,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积极,不是消极。所以这个“放下”,诸位一定要清楚,不是说什么事情都不做,千万不

要错会了意思。如果说什么事情都不做,那就真的变成消极了!总而言之,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而是在你念头里面放下,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正觉”,所以“放下”这两个字,千万不能误会,不能以为放下,什么事情都不做了,那你就错了,完全错了!

节录自-轻松学佛法

放下篇七
《放下即拥有》

在去沂山参拜法云寺的路上,左脚突然被一根藤蔓绊住了。

习惯性地单腿站立,抬起左脚使劲去甩,以挣脱藤蔓的纠缠。没想到用力过猛,鞋子竟一下子脱了脚,直奔路边的沟谷而去。急忙寻去,发现那鞋子已经悬挂在半山腰崖壁里横空出世的一棵槐树上,沟深且险,要取回来已经没有可能,一下子傻了眼。

怎么办呢?只好赤一脚而行,一脚高一脚低的,简直成了个瘸子。不仅自己觉得滑稽,引得路人纷纷私语窃笑,而且走了不长的路,就感觉特别费劲。有好心的路人建议我干脆把右脚的鞋子扔掉,省去一个累赘,我心里却有些不舍,毕竟它还保护着一只脚不受沙硌之苦嘛。这样又坚持了一会儿,才终于决定把那只鞋子扔掉了。双脚赤裸,脚底不时传来痛楚,于是在心疼了那

双好鞋的同时,愈加怨恨那根肇事的藤蔓,怨恨自己的粗心大意,怨恨老天不遂人愿,本来的好心情完全被满腹的怨恨取代了。

好不容易到了寺里,恰逢一僧人在向游人布道。他说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贵族前来看望他。婆罗门双手各拿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佛陀对婆罗

门说:“放下。”婆罗门就放下了

左手的花瓶。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放下了右手的花瓶。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放下。”婆罗门茫然不解,问:“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呢?”佛陀说:“放下你内心的执著。”婆罗门这才恍然大悟。

僧人继续往下讲着,他说佛语有云: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只有放下一些问题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一些问题其实并不需要放在心里;放下一些负担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一些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放下一些实的东西,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放下一些虚的东西,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放下烦恼,就得到了快乐;放下贪欲,就得到了平和;放下怨恨,就得到了解脱。

我的心不禁重新快活了起来。因为在佛陀的启示下,我已经把对那双鞋子的疼惜,把对那藤蔓、对自己、对老天的怨恨全都放下了。因为放下了内心的疼惜和怨恨,我把赤脚行走当做了免费的足底按摩,微微的疼痛变成了一种享受;把丢失了鞋子当做了佛陀对我的有意教化,原先的怨恨转化成了一种感恩。不仅如此,生活里日积月累下的那些压抑、郁闷,以及那些累啊苦啊,也全都烟消云散了,身体在刹那间飘逸得似乎一张开双臂就会飞起来。

从来没有感到过的空灵和纯粹,生命一下子竟然显得那么舒展而美妙!

佛说的果真是好极了:放下了,就拥有了。

(编辑  辛英)

● 张克

13

放下篇八
《放下 作文范文》

淡泊名利,随心而动

376班 蔡桥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在这尘世喧嚣,灯红酒绿的城市,你是否会想起,那句古人说过的话?你是否能明白作家莫言对诺奖的态度的发言深意?是的,就是这淡泊名利,随心而动的心态让古今无数文人才子别具一格,让他们无限安好的度过一生。

智者之心,淡泊名利,静而隐世。

那年,命运落在你的头上,纷乱为一根风中的发丝,你留下一脸惊讶的官吏和一句流传千古的话语——“吾岂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淡然离去。你唱着《归去来兮辞》返回庐山脚下的故里,所有的花和草,树和溪流都在山谷里举行空前的盛典,掩盖了你来时的道路。从此以后,你带月荷锄归,你悠然见南山你淡然处世的心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士。其实,你我都很清楚,世界很大,总要有一个让自己心灵栖息的家园,而你,陶渊明,在这个百花萧瑟的季节,与菊相约,笑傲天下。是什么让你如此?是心境,是智者之心,淡泊名利,静而隐世!

勇者之为,随心而动,随性而行。

从来没有哪个文人能达到这样的高度:“贵妃研墨,力士脱靴”。可你李白做到了,你以盖世的才华震惊了世人。世俗的牵绊不能阻止你追求诗境的脚步。你“仰天大笑出门去”,从蜀道到长安,从长安到庐山,你一生好入名山游,只隔着一道不可见的门,李白在里面经营诗境,偶尔取出一些,就惊呆了历代骄狂之士的眼睛,一柄寒气逼人的长剑,从诗歌的战场上划过,一步一诗,随心而动,把内心的痛苦和才气,轰轰烈烈地走成一首首绝唱,太白的诗写在天上,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把心灯祭起,把心香焚起,千丘万壑,紫烟茫茫去不还。长风临袖,一扫天下阴霾。是什么让李白的诗流传千古?是勇者之为,不为名利,随心而动,随性而行的处事原则。

长江后浪推前浪,新时代的才子与智者也争先涌现。看看他们的行为:钱钟书拒绝卖字典给牛津大学;丛飞对贫困儿童的捐助;作家莫言的获奖感言。这些让我在迷茫中忽然惊醒,在这个尘世喧嚣,灯红酒绿的城市里,唯有淡泊名利,才能让自己不被利益迷惑,也唯有随心而动,不去刻意地约束自己,才能真正的快乐起来!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句话,品味几千年前古人们的处世心态!

放下,是一种美

376班 周欢

万物皆有所诗,无所诗才是最高境界。

——题记

鹏展翅高空,诗干风。虽是凭借风才能鹏飞万里,但若在它展翅翱翔时,心中无风,而飞与高空,那才是最高境界,人生一世,我们应该学会放下,

放下了身份,却赢得了尊重。

2008年我国灾难频发,汶川地震,冰灾接踵而至,压得我们快喘不过气来。而温家宝却来临灾地,问候灾民,抚慰民心。一句“我们与你们同在”赢得了百姓对他的尊重。放下身份,放下了他是一位国家总理的身份,却赢得了尊重。以为美国政界人士亲自查看美国穷人所居住的地方——暗无天日,潮湿的下水道。当他放下身份走进这样一个地方时,他哭了,他为人民而哭。当他弯下腰,放下身份,走进这样一个狭窄的空间时,他赢得了尊重。联合国会议结束时,各国的国旗则被随意践踏,无人理会。中国主席胡锦涛却捡起了中国国旗,

当他弯下腰那一刻,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中国领导人,而是一个朴实的中国人。弯下腰,放下了身份,直起腰,却赢得了人民的尊重,爱戴。

放下了生命,赢得了美名。

地震英雄“林浩”因在地震中英勇表现,而被称为“地震的英雄”一个小小年纪的人,在灾难中,也能舍己救人,实在是一种大无私精神。而在这一刻,他放下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因为地震人物,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时,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却倾力救学生,结果自己被压在废墟下。那一刻,他放下了生命心中惦记着的却是学生的安慰。放下生命,你或许无私奉献,舍己救人,赢得了不朽的美名。

放下了冷漠,唤回了温情。

震惊一时的“小悦悦”事件,广为人知,小悦悦先后被车辆压,十几位路人却视而不见,冷漠走过。当第十八位路人陈贤妹经过时,却抱起了孩子,并拨打120。试问,那十几位路人留下你们冷漠的身影后,有何感慨?是否会心生愧疚?而一位拾荒者却因她的温情使人们冷漠觉醒,放下了冷漠,人间还有温情!

人生在世,我们应该学会放下。

放下,是一种美,一种境界。

放下,就那么简单

376班 谢德赵

慧能论法,忽然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争执不休,慧能法师说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啊!未能放下自己的心,风和幡才动,正如莫言论诺奖,说诺奖就像老和尚背女人过河。小和尚问为何,老和尚说,他已放下,是他的心已放下,而小和尚的心却没放下。

古人曾说:“心静自然凉。”放下了自己的心,外物就不能加之于身,自然而凉爽。 正如莫言说诺奖其实和作家写作没有多大关系,媒体却拿他作文章,他们不曾放下,这是个虚名,当然于作家写作没有多大之关系。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他们正因放下,才得以开心,得以从中体会真正的乐趣。在山水间流连忘返。

历史的长河中,隐士又何在少数,他们放下权贵,放下奢华,回家种田,自得其乐。在与邻舍的争执之中,在与谷物发愁之中,他们懂得了真乐,体会到从未有过的一面。

我记得我在圣经中的一幅插图上看见一尊回头的石像。上面爬满藤蔓,伫立着。这座充满了罪恶的城市中有一家善良的人,宙斯要毁灭这一座充满罪恶的城市。派人把这一家人接出来。天使对他们说:“别回头,放下它。”她回了头,看一眼这一座城市,结果一回头,变成了一尊石像,伫立着,上面爬满了藤蔓。

他放不下这座城市,变成了石像。

放下,其实很简单。

19世纪30年代,美国最肥胖的影视明星因心衰竭而死。他在临终前说:“人体如此之大,可是只要一颗心脏就够了。”他的这句话成为了这个医院的名言,第二年,美国“石油大王”也因此病来了,他常往返欧美之间,不注意自己的身体,终于病了。他病愈之后把公司卖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人体如此之大,可是一颗心脏就够了。” 他放下了,他活了80岁,放下,就是这么简单。

放下吧,让我们一起回归自然,从中体会这无边的乐趣。

你到底放不放?!

377班 尹飘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社会就像是个大染缸,每个人都被洗去了原本的纯色,最终五彩斑斓。其实,人生本不必如此纠结,问题的关键是看你到底放不放下。

放下嫉妒,你最美丽。

留名古今的“天下第一妒妇”王氏乃五代十国时期人也,最爱计较鸡毛蒜皮之事。某日,他的丈夫见了洛神画像后感慨:“若吾见其真容,死而无憾矣。”王氏听了此话后一回家便与丈夫争吵起来,其夫不得已,无奈道:“子尤善妒!阖不论子洛神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居然真的就跑出家,一头扎进水中见洛神去了。如此胸襟!若是能放下心中那份妒忌呢?王氏啊王氏,你定会是你丈夫心中最美的女子。

放下怨恨,你最高尚。

你本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协和医院外科主任,升职应该一方风顺才是,可惜啊,上天不让你如愿,半路杀出了个方舟子,告你学术造假,致使你未能成为中科院院士。这怎么能让你不对他心生怨恨呢?

于是,你花十万重金情人在北京街头用锤子锤伤他后又泼了辣椒水,这还不算,事成之后本该沉住气的你,在微博上幸灾乐祸地嘲讽了一番。肖传国啊肖传国,犯人作案后都还要销毁证据的呢!你倒好,大谈特谈你做的“肖氏反射弧手术”,那锤子可是会出卖你的心事的。这下好了吧,在家写了篇博文就被抓了,可笑可叹。如果能放下怨恨,反思自己不正当的剽窃行为,重新再来,是否又会有不同呢?你该会是多么高尚啊!

放下心结,你最富有。

科技进步使得中国各行各业不断发展,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就开始尝试自己拍电影。于是,阮玲玉,周璇,胡蝶等女星红极一时。就在大家都疯狂爱慕着自己心中在女神时,一则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使大票影迷心碎了一地。

阮玲玉自杀了!!!一时间,各大报社都纷纷都这件事进行了大幅报道,连着三天报着头条,众人算是明白她自杀的原因了。不为亲情不为爱情不为友情,仅仅是报社的一些商业性手段,就是现在所称的“炒作”。这着实令人深思。舆论虽然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主导自己的心情,但如果秉着“清者自清”的想法行事的话还是可以置那些“莫须有”的事不顾的。只可惜,阮玲玉却没有参透这其中的道理,因心结而烦忧,一气之下跳楼自杀,红极一时的电影皇后就这样香消玉殒。因此,人还是要有一颗豁达的心,虽然名节重要,但毕竟只是旁人茶余饭后谈论之资,没必要弄得人影空空。放下自己的心结,有了那颗豁达的心,你定将如此富有,只因你拥有着这笔不易得的财富。就是看你放不放下了。

学会放下,你将更加美丽;学会放下,你将令人尊敬;学会放下,你将如此成功,人生精彩缤纷。

那么,你到底放不放?!

放下“名”与“利”

388班 段芝米

在这个世界上,追名求利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事了。当你追求到名利的时候,你又得到了什么呢?难道“名”与“利”能带给你崇高的品德?难道“名”与“利”又能让你实现自身的价值?不能!失去的往往更多。

多少人因为“名”与“利” ,错过了沿途更好的风景;多少人因为“名”与“利”,失去了身边至亲的爱人;多少人因为“名”与“利”,泯灭了天性良知。“你,过的快乐吗?”当问起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却是使大多数人陷入沉思,他们眼里看到闪过一丝落寞。追求“名”与“利”并不能给你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简简单单的生活。

放下“名”与“利”吧。外边刚下过一场大雨,空气清晰,不如出去走走。 看: 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那样的清静与静谧。

看: 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那样的闲适与安宁。

看!古代有多少名人志士不近名利,这一种崇高的境界不正是最美好的吗?宁静而致远教我们应以一颗淡泊名利的心去生存,只有自身的静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快乐,虽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却能亲近自然而愉快。

听听鸟儿的歌声,看看花朵正绽放笑脸,世上有比“名”与“利”更让人动容的事情。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想得到的永远没有尽头。有欲望是人之常情,但过度贪婪只会使人迷失了自我。穷人和富人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吧。一个身价上亿的富翁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若他脚边有一枚硬币,他不会弯下腰去拾起,因为那一分钟可能让他损失上万的财产,谁会因小失大呢?若是穷人看到了一枚硬币他或许会拿去买上一个馒头。或者给女儿换上一个新玩具... ...富人过的并不比穷人快乐,他们有“名”与“利”,却丧失了快乐与享受的过程。如若让一个穷人变成富人,也会如此,急功近利的心态因人而异。

我愿意做那个弯下腰拾起那一枚不起眼的硬币的穷人,因为我看到的是闪着快乐的光芒。人若不快乐,死又何求?

放下“名”与“利”吧,我们一起去外面吹吹风,散散步。爽朗的笑声会是你一直所向的那份美好!

学会放下

388班 曹镱泷

放下是一种人生态度。就如老和尚背女人过河,小和尚所问与老和尚所答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同样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放不下与放得下。放下是人生中一种更高的境界,只有学会放下,你的人生才会步入另一个新的台阶。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在长河中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他们都名垂青史。

我看见了范蠡,他是一个有勇有谋,忠君爱国之人,他更是一个放得下的人。为越王出谋划策,历经多年,终完成使命,复兴越国,那时的他名满天下,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然而他却放下了一切名利,大隐于市,化名为陶朱公,成为了名垂千古的大商人。因为他放得下。

我看见了司马迁,他是一个饱览群书,通晓古今的人,他更是一个放得下的人。虽惨遭宫刑,但却放下自己心中的耻辱,仇恨和不甘,饱经风霜,最终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为他放得下。

我看见了刘邦,他是一个心怀若谷,任人为贤的人,他更是一个放得下的人。那时尚在沛县的他喜好美色,贪图钱财,可在攻入咸阳之后,他对宫中数之不尽的财宝与美女却丝毫不侵犯,最终,人心所向,他取得了楚汉之战的最后胜利,从一介平民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汉高祖,因为他放得下。

我还看见了德国前总理,他放得下自己的身份,向世界人民下跪,为二战时期的德国给世界人民带来的苦难道歉。

我看见了许多的人,他们流芳百世,功成名就。受到后世许多人的景仰。

长河滚滚而去,我还看见了许多人的名字,他们有的遗臭万年,有的让后人为之叹息。 我看见了魏忠贤,明朝的第一大奸臣,残害忠良,玩弄权术。他的罪行令新登基的皇帝无法忍受,于是被革职,可在还乡时,他还放不下那些收刮而来的金银珠宝,于是带领大批队伍满载金银珠宝珠宝大摇大摆的还乡。他的张狂招来了皇帝的不满,皇帝开始向他发难,追查他的罪行,最终落得个在返乡途中自杀的下场。

我看见了周瑜,一代名将,却放不下心中的妒恨,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吐血而亡。 他们都是因为放不下才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放不下让人愚昧,猜疑与妒恨,最终失败。 人生在世,应该达到老和尚的境界,在心中学会放下,这样你的人生将五彩纷呈。

学会放下

388班 许璐

放下,是一种勇气;放下,是一种智慧;放下,是一种成功。

——题记

他,放下了尊严。

越王勾践,一国的太子。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的太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太子;万人之上的太子。然而,一场战争让他被迫沦为俘虏。给吴王做了三年的奴隶,来换取以后的自由,对于太子的而言的他是多大的侮辱,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答应了。也许大家会觉得他很没有出息;也许大家会觉得他很懦弱;因为他丢了原本属于太子的尊严。

三年的奴隶,三年的侮辱。回国后的勾践,奋发图强,与民同作,与民同耕,勤操军队,每天“卧薪尝胆”,最终创下了“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伟绩。

他,放下了权势。

陶渊明,东晋诗人。因文学造诣很高,在朝廷做官。由于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官场的丑恶,他毅然弃官从民。也许,大家会觉得他很傻,有官不做,有权不要。然而,淡泊名利的陶渊明只是一笑置之,也正因为他的淡泊名利、无拘无束。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她,放下了自卑。

有个小女孩,长的很丑。因此而变得自卑、孤僻。总是低着头走路,做事独来独往,不跟任何人说话,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久了,同学便以为她是个哑巴,对她投与同情怜悯眼光。一天,她去精品店买了个蝴蝶夹子夹在头发上,一个老人不小心把她的蝴蝶夹子撞掉了。正当老人弯腰去捡时,小女孩便扶着老人,自己迅速把夹子捡了起来。低着头走了。这时,老人叫住了她,微笑地说:“美,不仅仅只是外貌,更包括内心。小姑娘,其实,你很美。”或许,是因为老人的一句夸奖;又或许是老人一个暖心的微笑。让原本自卑的女孩,变得活泼开朗,自信积极。

他,放下了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会成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有一个男孩,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老师。成绩却并不理想。尽管他很勤奋很努力,然无济于事。有人对他说:“你很有篮球天赋。”面对这一问题,他再三考虑,他放弃了原本的梦想,一心一意投入篮球事业,终于成为了著名的球员。

放下,并不意味着退缩;放下,并不意味着懦弱;放下,并不意味着失败。

越王勾践放下的尊严,换回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陶渊明放下权势,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她,放下了自卑,拥有了活泼开朗,积极自信的心境;他,放下了坚持,获得了那将要是去的成功。

放下,是一种理智;放下,是一种希冀;放下,是一种成功。

放下篇九
《放下自我》

二、觉察

觉察是通达真我、回归本体的必经之路。觉醒、觉知、觉悟、觉明,从自觉到觉他、直到不觉而觉方可走近真我。人们为什么要觉醒?因为看似清醒、智慧的人类是昏沉的,人类的思想、作为已经偏离了本体。人们为什么要觉知?因为人类不晓得掌控自己的往往是情绪、欲求,更不知道心念灵魂之本质。人们为什么要觉悟?因为人心本佛心,人性本具佛性,人因心魔而偏离了真我,因此要找回我心。人们为什么要觉明?因为我心本空,没有净染,也没有善恶,没有爱也没有恨,世人皆被无明所困。

觉者、智者乃为人佛。

(一)、觉知我心

1、心是空的还是实的

◇ 心是空的

心是身与灵结合后的产物。心思、心情、心念、心结、心锁、心态、心胸„„与心相关联的都是意识形态,随时都可不在。

◇ 心是实的

心的存在是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的。心酸、心碎、爱心、信心、诚心、关心、用心„„心又是无处不在的。 ◇ 心既是空的又是实的

空的心是指心无形无态、无念之时心就不在;实的心是指心从未离开过、心与生命同在。得出这种结论是以相观心。结论者本身带有空与实的概念。

◇ 心即不是空的也不是实的。

空与实是变化无常的,无念则空,念起则实,不同心念是不同的实、无念之空只是状态之空。得出这种结论是以相的动态变化而论,如若离相空态、无有分别也就不存在实与空。

2、心为何物

◇ 心可以是任何物体的影像

心海、心智、心境„„只要心里想到什么,什么就会浮现出来。

◇ 心是幻境情景的母亲

虚妄之心、心想事成„„存在的与不存在的,梦想与幻想都是通过心产生的。

◇ 心是情绪的缔造者

情绪缘自于心,欢心、忧心、伤心、痛心„„情绪表达着心的状态,破涕为笑只因心念的转换。

◇ 心是人之本体

心属于玄元物质,无质无形,可以穿越时空,可以释放能量,可以接收信息,心即是人之本体,也是宇宙本体物质的集合。

◇ 心是意识形态的草原

意识形态存在于心的土地,不同意形态的内容在心的土地上生长,构成了意识形态的草原。人文、艺术、律法、有形与无形的要素造就了草原的特色与风貌。

3、昏厥之心

昏厥是人的一种病态,是由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昏厥之心是指心的病态所体现的失去本真的心的征兆。

人心之本真乃空心,空而不空;静寂之心如来之佛性,如如不动;空心映照一切净染,随时修正;不动之心有事应事,无事入静。

我们会发现心很多时候处在动荡摇摆之间,没有定力,不知道自己应该是怎样的一颗心,努力验证着、寻找着、辨别着方向,无明之心由无知赐名,善心、恶心、良心、热心„„心之无明着了色彩,在多彩的世界里杂染,因为无知从来就没有告诉心,你是没有良善分别的。无知看不到以恶制恶得到的善果,更不知道善恶乃因果。无知看到的只是手背,而智慧除了看到手背还看到了手心、看到了整个人以及人所处的环境„„

其实心的本体就在原处,要向内、向源头寻找,回到刚刚出生乃至没有出生时的心的状态,那便是如来。如来佛祖、真主、无极母、圣母本为一体,没有分别。

昏厥的心会有是非、分别、色彩、嫉妒、美丑„„这一切构成了距离,远离了本体和母体。

人们习惯于用心、烦心(凡心),却很难做到空心、静心(佛心),从昏厥之心解脱的最好办法就是放心、放下一切着色之心,素颜空本,宁静至心。

4、静心方可修心

那是一个月高云淡的夜晚,有位活佛静坐在寺庙旁的小溪边,一位游客走近他的身旁,问道:“请问活佛,修心的要领是什么?”活佛静默无语,仿佛他没有听到这番问话。游客又开口了:“请问您听到我的问话了吗?”活佛于是说“我

已经听到你的问话,也已经做了回答!宁静就是答案,我的无语就是我的回答。”游客说:“我的悟性还不够,您能不能更具体一点?”活佛只好就着旁边的泥沙地,用手指写了两个字“静心”。游客说“我是很虔诚的向您请教,可不可以讲得更深入一些?活佛又写了一次“静心”。游客看后不知所然,又问道:您就不能为我说得再清楚一些吗?”活佛又一次写下了“静心”两个字。游客依旧有些不甘心,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便对活佛说:“您是不愿教化我,我如此诚心您都不多说一些,看是无缘了!”活佛开口说到:“我已经把全部答案都告诉你了,宁静是我们醒觉的空间;无语可以帮助我们入静;静心是提示我们无念;做到全然的寂静。静心不是看到文字,而是要做到、就在当下做到。游客无语。

5、净心无碍

净心无尘、本体清现,无欲无求、我心自在。

心原本是空的、自然也就是净的;是人们为心添加了无数的内容,使得心越来越沉重。责任心、爱心、善心、慈悲心、包容心、感恩之心„„人们刻意的把这些心贴上标签:这些心是好的、是美德的塑造、是应该培植和具有的„„岂不知有好就有坏、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爱就有恨„„向往、拥有的同时也是矛盾区分的开始,更是偏离本体方向的错位。本体之外的价值体系在左右心念自我纷争,越想静心心越不静,求取净心心难净。

净——圣洁,这是观相理解之表态;净——空无,这是离相回本之转换;净——融合,回归本体,净自然消失。理解了净的不同次第,心也就无碍了。

6、觉察心之喜好

◇ 心之喜好与世界观、价值观的差别有关。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价值观既是个体的选择倾向,又是个体态度、观念的深层结构,它决定了个体生命对外在世界的感知和反应,与此同时,价值观还是群体认同的重要根据——共享的符号系统,因此又是重要的群体社会心理现象。

价值意识顺应了人的本能,主导着人的行为反应。生命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从婴幼期延伸至人的一生。价值观随着个体生命成长过程的条件要素以及心智的成熟而不断改变。其过程中所呈现的不确定性、局限性、独立特性、区分判定性是众多冲突的根源,包括一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社会的冲突。

现实中很多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对价值意识的反思。生命个体是平等的、独立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当了解了其内容、形式、之差异,就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审视价值意识,从而获得开放性、解除自我封闭的束缚。人的感觉范围、认知深度是有限的。

◇ 不同类型的个体生命存在差异。

比如经济型的人具有务实的特点;理论型的人崇尚智慧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审美型的人以美的原则评价事物;社会型的人注重人文精神;政治型的人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价值观不仅意味着个人的选择和个人的意愿,还包括个人对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以及从这种认同中间得到的自我肯定。

◇ 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

一个人置身于一个世界之中,它对这个世界有所领悟就会有所表达,这个人在认知过程中伴随着确立“自我”。每个“我”又通过对象化来呈现对世界的认知。每一个“我”就对应着一个世界的认知。无数的“我”就对应着无数个世界。无数的“我"对世界的认知也就存在着分歧,加上固有的本能化、经验化、以其局限扩展为普遍的认知,人们在虚假中固化观念意识、这就使得人们很难接近宇宙本真。

◇ 每个人都活在自我的世界里

以自我为中心;以意愿为基准;以各自确认的世界观看待事物;自我的世界;唯我的价值形态;分别的客观存在;比照竞争的无明习性;愉悦快感的盲目追求;排他心理的厌恶表现;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情绪构成了自我世界的色彩。世界在自我的心中;在自我的感觉情绪里;自我世界的变化体现于情绪的变化;情绪变成了个体生命的世界主宰;一会是入天堂,一会是下地狱„„天堂与地狱其实都在我们的心理。没有领悟至本体极核的人们甚至描绘出天堂的理想状态,痴想于幻境的逼真,同时也创造了地狱之恐怖„„无知的人们传承着无明的愚昧,无明的愚昧束缚着本真灵气的个体生命„„解脱吧——人们!放下吧——自我!让鲜活的生命在实相的真知里醒来吧!

(二)、觉知情绪

情绪是心之感觉状态的体现,伴随着认知意识过程而产生。是以个体愿望价值体系对应着事物生理反应的心理活动。情绪犹如感觉之流中的朵朵浪花,紧张、愤怒、忧郁、快乐、欣喜„„所有的情绪都是由不同的感觉状态所引发。

1、感觉

感觉是生命本能的应激反应,它以知觉和感受来体现;知觉以人体器官功能为主,感受以心理状态浮现,分别投影到中枢集成,形成思维或情绪。有的人会由思维转入思考;有的人会直接进入情绪状态。感觉是生命存在的客观要素,生命对于感觉过程的体验、以及感觉性质的区分留存于心理感受,形成了不同的记忆。

人们刻意地追求某种感觉,以满足生理或心理的欲求,而这种刻意追求就偏离了生命的本体,贪欲形成。无形的贪欲

左右着有形的生命„„

正是感觉状态的存在,让人们自觉与不自觉间有了方向,比如饥饿直接威胁着生命,所以人们就要解决温饱,并且为了生存不择手段,一切能够维系生命存在的物种都成了人类的盘中餐。人类本身就是动物,只是比普通的动物略显高级,每种动物都有着自身的信息场和能量场,信息场的波动、能量场的聚合、物种与物种间的生灭,这一切都是宇宙本体生发变化的写照和产物。

2、文化

文化的形成源自于生命的感觉。文化的最基本表达就是文字、数字、音波。文字、数字、音乐首先是信息;文字、数字、音波同时也是能量;文字、数字、音波伴随生命物质服务于生命,并且影响着生命;文化传承着历史、有着时间的概念;文化左右着事物在空间里衍生。

文化是宇宙本体五要素的集成,信息、能量、物质、时间、空间都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便是宇宙本体的精灵。

文化为生命之间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方便,文化也为生命套上了枷锁,文化左右着人们的思想,造就了不同文化的奴隶。若想真正解脱只有摆脱文化的束缚,才能掌握文化的精髓。

文化有其科学智慧的层面,但也有其糟粕需要摒弃,觉悟而智慧的人类已经通达本体的智慧宝殿,历代智者、先知、圣贤已经为人类指明了方向,但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真正领悟,有相当一部分人把智者、先知、圣贤等师尊们成长过程的语言当成经典,以至于不能得到真传。人类已经偏离了本体很远很远,在回归的路上有无数的阶段,若要找寻捷径,必须了解本体之真相、方可知其终极目标、并在本体的护佑之下圆融通达。

3、世界观

人类在探索与发现中不断成长,又在反复的论证与验证中不断深化,人们对宇宙自然的认识正在发生改变,伴随着科技的脚步正走向本体归真的文明。

宇宙观价值观是人们认识自我的客观前提,也是指导人们行为意识的核心。不同的宇宙观价值观形成了每个生命个体独有的世界观。而世界观的差别恰是生命个体之间的意识差别,意识的差别构成了生命个体对不同事物的不同反应,思维、情绪、行为„„真正影响个体生命的完全是本能的反应与文化的交互作用,精灵般的无形文化深藏于意识形态,与生理本能的应激反应共同作用构成了情绪状态。

4、情绪

情绪有正情绪、负情绪、零情绪。正情绪是和谐顺畅的生理、心理、环境等综合反应;负情绪是由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所带来的不和谐的情绪状态;零情绪是指有情绪的存在却不参与到情绪的具体状态里面。情绪与生命同在,没有情绪也就失去了生命活性。

情绪管理是指人对情绪的掌控能力,包含着对情绪的觉知与善用。觉知分为自觉和觉他;善用包含着改变和调动。 生活有时晴空万里、有时阴云密布,有时风和日丽,有时大雨滂沱;身边的人,由陌生而相知,由亲密而疏远,有相聚也有分离。世事的变迁,一切信息要素的波动都牵连着我们的心。或许我们会表现为激动、兴奋、快乐、喜悦、感动、满足„„或许我们会表现为愤怒、委屈、懊恼、沮丧、迷茫、痛苦、愧疚、烦躁„„或许我们会冷静观察情绪的生灭,思考情绪的背后将会引发什么?

5、感受

情绪的起起落落带给我们各种体验和感受,这些感受关联着我们的身心健康。情绪没有好坏,正负情绪都是客观反应,但感受却不同。感受是一种享有,能够满足需求的感受正是人们所追求的感觉。那些能够令身心愉悦、与生命个体需求价值同频的各种感觉极容易被生命个体所接纳,反之则泛起不同形态的负情绪,而负情绪又带来负面的感受,对身心健康构成威胁。

感受是被动的,是感觉和情绪的波动效应;感受也是可以选择的,知晓了感受来自情绪,有效地管理情绪、掌控情绪、就可以避免不良情绪带来的不良感受。

三、放下

有一位外道拿了二个花瓶献给世尊,世尊说:放下,外道放下了手中的一只花瓶;世尊又道:放下,外道又放下另一只手中的花瓶;然而,世尊还是对他说:放下,外道摊开二手说,我现在已二手空空,还让我放下什么,世尊再度说到:我不是让你放下花瓶,而是放下一切烦恼,当这一切都放下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有一位漂亮的女子站在河边,望着湍急的河水正在发愁。刚好有化缘的师徒二人路过,师傅走过去问那女子:“施主,您一定有什么事急着要过河吧?”那女子回答道:“是的,师傅,我母亲病重,我正急着赶回去探望,谁知来这里却被河水阻拦,正在发愁呢。”师傅淡淡地说:“施主,既有急事,那就让我抱你过河吧。”女子看了看眼前的两个和尚,心里犹豫不决,但一想到正卧病在床的母亲,便应允了。见到女子已经应允,师傅走上前去,将那个美丽的女子抱在怀中,淌过湍急的河水,送到了河的对岸。事后,师徒继续赶路。走了半天路程,年轻的徒弟终于忍不住问师傅:“师傅,不是说出家人是不应该接近女色的吗?刚才你为什么还要抱那个年轻漂亮的女子过河呢?”“哦,你是说那个过不了河需要帮助的女人吗?”师傅不经意地说,“我早已经把她放下了,你为什么一直在紧‘抱’着她不放呢?”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没有回程的单程旅行。鲜花和荆棘,阳光和风雨,喜悦与悲伤,失败与成功,都是我们路上可能遇到的风景。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烦乱起来。学会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能够放下,是一门心灵的学问。放下压力,活得轻松;放下烦恼,活得幸福;放下自卑,活得自信;放下懒惰,活得充实;放下消极,活得成功;放下抱怨,活得舒坦;放下犹豫,活得潇洒;放下狭隘,活得自在„„ 只有该放下时放下,我们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说到布袋和尚也许没有人不知道的,他背着一个布袋,笑口常开,走遍大江南北,但是却没有人知道他从何而来,往哪而去?关于他,有一首很有意思的小诗: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有一次,保福遇到布袋和尚,听说布袋和尚修行很高,于是上前请教。保福和尚问布袋和尚:“什么是佛法大意?”布袋和尚并不回答,只是放下布袋,双手叉腰站着。保福又追问:“就只是这样吗?或者还有更深层的意境?” 布袋和尚背起布袋就走了。 先要放得下自身的障碍与执着,才能背负起更大的责任与重担。

一)、放下自我:

1、自我是什么?

自我是小我的感觉。小我已经形成了独有的人格。小我是一切都以个人为中心,以自我的感觉和需求为满足。小我自以为是,小我会以自我的文化判定事物。小我始终都有一个我存在,有我的存在就摆脱不了文化的束缚;有我的存在就不能够与其他生命高度融合;有我的存在就永远生活在自我的世界„„

2、自我会在意什么?

通常人们在意的是有没有人爱我、关心我、尊重我,我有没有生存的基本保障,在他人眼中我是怎样的人,这样简单的想法就会伴随着比较、竟争、努力、情绪、痛苦、快乐„„有所在意,就会有得意和失意;有所在意就会格外关注;有所在意就会刻意打造;有所在意就会被其牵引和控制;有所在意就会聚焦、夸大并令其凸显;有所在意就会走入偏执„„

3、无我之我

无我包含着静寂;包含着融合;包含着空无。无我是真性,有我是本体。

无我之静寂——无念;无我之融合——顺应;无我之空无——无态。

(二)、放下自我追求

人们有意无意的都在追求,只是追求的方向不同:有人追求身外之物的拥有和占有;有人追求心理状态之感受;有人追求生命状态之长生不老„„追求本无过,体现的是因果。身外之物是生命存在的基本保障;心理感受是生命活性之需求体现;期望长生不老是因为恐惧死亡;追求与不追求都会有因果体现。刻意的追求就会以目标结果形成价值取向,或许我们会实现目标,得到我们想要的,或许我们的目标难以实现,而追求的过程就是我们的人生,占据了我们的全部。

1、追求中的自我

我们所追求的,或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透过我们所要追求的来观照追求中的自我。追求的目的是什么?在结果中会产生一个怎样的我?当下的我与未来的我会有什么不同?当下的我与未来的我又有着怎样的相同?在变与不变的结果中我们增加的是什么?减少的又是什么?追求中的自我是转动了金钱的游戏还是被金钱的游戏所转动?以静态的空我来看追求中的自我,就会看到现实社会中的假我。这个假我与真性本体的我同属一个我,真我与假我是否统一,分别在哪里?观照到这一层面也就知道了追求的真正含义,同时也认清了自我。

2、放下

放下了,我们的神经才不会紧绷,放下了,我们才能把相关联的问题看清,放下了,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过程,放下了,我们才可以获得洒脱的人生。放下不等于放弃,放下是不要背着包袱前进,放下是不让自我蒙蔽心灵的眼睛。

(三)、放下虚妄

虚妄是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虚妄又是真实存在的,常常存在于人们的脑海心间、存在于事物衍化的过程,事事本无常。虚妄是意识范畴的幻境影象;虚妄是主观意识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连锁反应;虚妄有时是人们理想化的精神向往,虚妄有时也会衍变成可触及感知的现实。更为深层的虚妄是指真性本体之外的一切皆为虚妄。

1、观照心念

心念是虚妄的发源地,心念的起起落落有回忆、有展望、有遐思、有梦想、有„„,禅宗有一句话说:‘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影。’意思告诉我们,当境界显现时,不要受境界的影响,一切的幻象都不要留在心中;必须保持如如不动的定境,心不要被境转。禅宗还有句话:‘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在这里的‘百花’是比喻社会的‘万花筒’,象征五欲六尘,谓之‘百花’。在世间打转时,有许多污染的东西存在,‘片叶不沾身’也就是说,不要去执著万花筒中的花花世界。

2、世间之我

世间之我包含着真我和假我,真我是真性本体,与宇宙本体同为一体,空寂、如如不动。假我是本体要素变化的呈相,

无常。真我超是非、超善恶、超有无;假我便是看到、感知到、真实存在且变化着的物态。世间之假我是着相的,着相就会有分别、比较;着相就会有善恶是非;着相就会有他人眼中的你和自我感知的我;着相就要面对环境要素;着相就会有情绪和感觉;着相就会有生死病老;着相就是真我与假我的分离;着相的假我最终要回归真我„„

佛陀说:‘这个世间,本来就是无我。’我们常把肉体当成真的,当然就会追求、分别,强烈地希望。禅师有句话说:‘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因为我们一切的缘,都只是一种外相,这些外相都是虚假的;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但我们总是对这个环境相当执著,不能离开虚妄的外缘。能离妄缘即如如佛。如此一来,我们了解了虚妄的世界,世界还有什么值得眷恋,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3、天堂存在于假想之中

有天堂的存在吗?有!那是在人类的假想之中。假想的天堂充满了神话,给人以无限向往,给人以向善向上的追求。 承认天堂的存在和否认天堂的存在都是无知。天堂即无又有,无是天堂的本真,有是天堂的幻境和文化信仰,天堂学说早已刻画在人们的脑海心间,人们在迷茫矛盾之中往往走入片面、极端乃至偏执。

有的人寄希望于死后进入天堂,有的人希望得到天堂之神的护佑,有的人害怕神灵的惩罚,有的人当下就在享受天堂之乐„„寄希望死后入天堂者是对生死无明,崇尚神灵护佑或怕其惩罚是缺少对宇宙物质世界的认知,能够做到身心灵健康和谐的本身就是生活在人间天堂。

4、生命轮回的是什么

人体是由显、暗、玄三元物质组成,当生命体的神经中枢功能丧失、呼吸停止、肌体的新陈代谢也相继废止,生命个体的显物质便伴随着生命体征的结束而结束。而生命的暗物质依然存在于能量引力空间;生命的玄元物质或许进入下一个生命体的轮回,或许回归无极母体。珍惜生命,活在当下。生是物质能量信息合和,死是生命个体物质能量信息的分解;生趋向于死,死又带来新的生。了解了与生命相关的生与死,还有什么看不淡、放不下的呢?

四、观念与态度

观念与态度就象人的手心和手背,存在、相关联、听命于大脑的支配、是物质形态过程的呈相。

观念的产生与所处的客观环境关系密切,态度的表现受观念的影响;观念包含了由知觉而来的感性形象,包含了意识形态的思想、理智和文化,包含了生命个体与环境要素的综合反应。观念决定态度,观念是人格的一部分,态度是观念的一部分。

(一)、认识观念

1、观念所处的位置(图)

人(佛)—— 真性、本体(静寂、空无)

| ↑↓

自我 —— 真我 + 假我

↑↓

思维 → 思考 → 人格——(文化、思想、本能)

↑ ↓ ∣ ↑↓

∣ 心智—— 心念 —— 观念 ——(文化思想的表达)

∣ 心情—— 心态 ← ↑↓

感受 ← 情绪 ← 行动 ←→ 态度 ——(身心行为表现)

↑ ↓ ↓ ↓↑

← 果 ← ———————— 环境 ——(本体五要素的演化)

2、观念在不同领域所处的角度

宇宙观——人们对宇宙自然的认知。人生观——生命个体对人生的态度。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价值观——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放下 放下忧虑,迎来快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放下胡夏 放下难舍的缘 放下佛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放下 放下忧虑,迎来快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放下 放下忧虑,迎来快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6239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