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爱比克泰德

爱比克泰德

2016-01-23 10:13:5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爱比克泰德篇一《爱比克泰德》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爱比克泰德》,供大家学习参考。

爱比克泰德篇一
《爱比克泰德》

爱比克泰德篇二
《试论爱比克泰德的伦理思想》

第26卷第10期  2007年10月   

 

 

      怀化学院学报    JOURNALOFHUAIHUAUNIVERSITY        Vol1261No110    Oct.2007

试论爱比克泰德的伦理思想

刘亦明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晚期斯多亚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好(善)”,是一种道德本体论的哲学。但同时,他也很好的处理了个体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把它们辨证统一起来。他认为,神赋予了人类神性(即理性)。因此可以说,爱比克泰德思想中的宗教色彩很突出,他用这样的方式使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原则进一步趋向宗教的神的观念,在具体的实践中亦展示了这种宗教热诚。

关键词:爱比克泰德; 好(善); 神性; 宗教色彩

中图分类号:B8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7)10-0031-02

TryDiscussingEpictetusπsEthicThought

LIUYi-ming

(TheShoolofHistory,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

Abstract:ThecoreofthelateAndeanStoicsphilosopherEpictetusEthicsis“gwhichisatheoryofphilosophy.However,atthesametime,hehasalsohandledwell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unifiedthem.HebelievedthatGodendowedthehumanspirit(thatisthereas.Ecolorisquiteconspicuous.HeusedthiswaywhichofGod,andthereligiouszealwasdisplayedinKeywords:E g;; religiouscolor

  古代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在思考的角

度上几乎完全转向了伦理学,他思想中表现出了对主神崇拜的宗教热诚。由于历史过去的时间已经很久远,又加上爱比克泰德本人也未曾留下自己的专著,所以只能从他的学生阿里安的记载来分析爱比克泰德的伦理思想。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一对人类生活和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爱比克

泰德就是其中的一个。虽然他谈不上名垂千史,但

是对研究伦理学的思想家们和早期基督教的影响却难以估量。爱比克泰德是晚期斯多亚学派哲学家,生平不详,大约生于公元55年罗马帝国东部赫拉波斯的一个奴隶家庭,幼小为奴,父母早亡。所谓“爱比克泰德”其实只是他那奴役身份的表示,在希腊文中的原义就是“买来的”、“获得的”意思。他的老师,在尼禄政府中当差的埃法弗洛迪修斯非常器重他,使他能够跟随当时非常著名的斯多亚学派哲学家鲁弗斯学习深造,并从奴役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成为自由民,其后一直在罗马任教。

罗马皇帝多米利安统治期间,斯多亚派因为卷入反对的政治活动而被逐出罗马。约公元89年(或者公元92年),爱比克泰德被驱逐到希腊西北山区的尼科波利斯,并一直在那里生活,直到公元135年(有些观点说是公元120年)离开人世。爱比克泰德与其他许多“斯多亚主义者”不同,他一生中都在真正地践行着自己的伦理道德思想,可谓达到了一种“知行合一”的境界。他虽然在当时已经闻名于世,但一生清贫,一直住在一所简陋的小屋子中,他的整个“财产”除了一张床、一盏油灯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并且他的身体一直不好,腿终身都有残疾。

爱比克泰德自己未留下任何著作,他的学生阿里安根据

收稿日期:2007-07-25

他平时讲课和谈话的内容编辑成《爱比克泰德论说集》和《道德手册》。这才得以给后人留下一个古罗马生动、鲜明、丰富的人格形象和高尚的思想境界的美好景象,才使得爱比克泰德的思想能够流传下来。

爱比克泰德是斯多亚学派最著名的伦理哲学家,他用通俗且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其伦理思想深入人心。因为他自己本身是奴隶的原因,故十分强调个人的存在,同时他也协调了个人与集体、生活和道德、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关系,使他自己的思想成为一个既重视个体,又重视共同体的伦理道德哲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了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哲学思想。那么,爱比克泰德的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从好(善)、神性和宗教色彩来简单的论述。

希腊文中的agathos,英文中的good是整个希腊伦理二思想中的核心概念,翻译成“好”或者“善”都可

以,但又都不是完全恰当。从爱比克泰德的伦理道

德思想的角度上看,翻译成为“好”可能会更加妥帖。相对应地,我们可以把bad翻译成“坏”而不是“恶”。在事物之中,有些东西是好的,其他的是坏的,还有一些是不好不坏

[1](P145)的。“好”存在于自由意志之中,“坏”也存在于自由意志之中,只有“不好不坏”的东西存在于自由意志领域之外的事物之中。

什么是“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爱比克泰德思想内涵的中心概念,在希腊的原文中是“选择”的意思。当人被迫带上脚镣,被流放的时候,他可以选择微笑着、愉快地、安静地被流放;当人被迫说出自己心中鲜为人知的秘密时,他可以选择一个字都不说。因为这在其控制之下,其自由意志就是神(宙斯)本人也无法征服的。但是,人生来只能选择去做我们能够控制之下的事情(也就是说,自由意志之内

作者简介:刘亦明(1984-),女,湖南新化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从事世界史方面的研究。

・32・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10月

着为人所用。而人拥有思考自然的安排以及神圣事物当中各

个不同事物的能力;拥有思考人类事务的能力;拥有在感官和理智两方面同时被成千上万的事物所感动的能力;拥有赞美事物,反对事物,或者悬置自己对它们判断的能力。在人自己的灵魂内部,看守着如此多来自纷繁多样事物的表象,正因为受到这些表象的感动,人的心思才落在了和早先形成的相一致的观念上,结果就这样从成千上万的事物当中一个

()

接一个地获得并保持了各种各样的技艺和记忆[1]P40。而这些理性的东西,植物和动物不曾拥有过,也不可能拥有。它们是神灵的作品,不过不是头等的存在,也不是神灵的一部

[8](P193)分。因此,我们可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存在,只有人才是神灵本质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部分,只有在人的身上,才能看到包含着神的那一部分。在人的一切权能中,唯有理性的能力才能既对它自身又对其他一切进行思考、认识、审查和评判。这是灵魂中其他能力做不到的。理性有治理和支配一切其他能力的能力,因为惟有它具有自我反思的能

[9](P659)力。

人的本性是神赐予的神性,即一种超越性的道德的好。在爱比克泰德眼里,品德是比其他一切都要重要得多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品德就是自由。按照希腊人的传统,爱比克泰德把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道德品质,作为自由

[9](P637)

的定义。这是他道德哲学的中心概念。也就是说,自由,在爱自己的同时,才,。,统计,“自由”一

[10](P666)

次。他对自由精神的前所,是对斯多亚哲学乃至整个希腊哲学的伟大贡献。

虽然爱比克泰德思想中的神依然还是属于他自己所生活的年代,罗马时期固有的宗教。但是,从他的这种思想与早期基督教经典《旧约》中“创世纪”一章上帝创造万物的比较中,我们依稀可以看见,在创造人这一点上似乎存在着某种相似性。爱比克泰德在论证理性为人类所独有时,运用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生活经验,却是似真实而又无法验证的。爱比克泰德是用思维的方式、思想的方法加以论证的,在其伦理原则上有着明显的宗教倾向,给神注入了一种强烈的道德、宗教色彩。

爱比克泰德的伦理哲学具有相当的宗教色彩,因此他的学说吸引了早期许多的基督教思想家,对他们日后的基督教思想产生了深远而不可估量的影响。爱比克泰德把道德观念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它简单、平凡,表现于人们每天的行

[10](P666)

为举止中。他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仅是理性的、逻辑的论证,而且更是普天之下所有人都应该学习的一种生活哲学。对我们当代人来说,其高尚的道德思想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参考文献:

[1]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2]爱比克泰德.言谈集(2卷8章24至28节)[M].赵郭华.西

方哲学通史(第一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王文华.好和善———爱比克泰德伦理观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

学报,2002,(4).

[4]赵郭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张传开等.西方哲学通论(上卷)[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

社,2003.

[6]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7]尹星凡等.西方哲学经典命题[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6.

[8]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胡适.古希腊哲学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爱比克泰德.刘树林译.生活的艺术:通往美德、幸福与成功

之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的事情)。如何去选择和拒绝,欲求和回避的能力,就是一个人运用外部表象的能力。比如,当面临女色诱惑时,“不要被表象弄得急不可耐,对自己说:‘表象啊,等一会,让我看一看你是谁,要干什么,让我考验一下。’不要让表象牵着你走,不要把你要做的事想得栩栩如生,否则你就会受它任意支配。需用另外一个美丽、高尚的表象与之相抗衡,把这个卑鄙的表象排除,”它说,这种表象之间、感情之间

[2](P303)

的冲突才是真正的竞技。所以说,只有我们的灵魂和意志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事物。也就是表明,我们真正应该和能够关心与把握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心灵。

“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分为道德的好和非道德的好两种。比较而言,非道德的好是以个体为中心的,而道德的好是以群体为中心的;非道德的好是以生活本身为目的的,而道德的好是以提高生命意义为要义的;非道德的好是生活的、物质的、利己的、个人的,而道德的好是道德的、精神的、利他的、共同体的;非道德的好使人生活快乐,道德的

[3]

好使人灵魂高尚。爱比克泰德认为,人的心灵应该是利他的、道德的、共同体的,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称得上是伟大的、高尚的人的心灵。因而,作为人,就应该始终不变的拥有一颗这样圣洁的心灵,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好(善)”的本质以及“坏(恶)”的本质都在于它对感官表象的运用,而在自由意志范围之外的事物既不属于

()

恶,也不属于善,[1]P85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心灵之外的东西就是心外之物,既非好也非坏,既不是好的东西也不

()

是坏的东西,它们都是无所谓的。材料无关紧要[1]P95,无所谓的态度。因为,之外的东西。的事物那里,。而离开了自己的心灵,。我们人生的意义,不是去追求心外之物,而是在于,以关注自己的作为人的心灵和高尚的道德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忠诚、谦恭、高尚这些优良的特征,才能实现内心的平和,才能最终获得幸福。因为幸福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们既然不能控制外界发生的事件,就应该排除外在事件对心灵的影响,以心灵的不变对付外界的万变。应该做到“虽病而幸福,危险而幸福,被放

[4](P90)

逐而幸福,蒙受羞耻而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与外部状况无关的,人的快乐只能在自己的内心找到,也就是说,好的东西其实质上只能够在我们可以控制的事物之中找到。

爱比克泰德认为,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我们所能控制东西,至于其他的,就顺其自然(理性)三的[1

()

吧]P4!“自然(理性)”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

如神之所愿。在他看来,人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神创造的,人是神灵本质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并且在人自己的身上也包含了神的某一部分。人应该按其本性即理性生活,人

[5](P139)

的美德就是“顺应自然”,也就是“顺应理性”。人的“主要的善是按照健全的理性根据我们本性所选择的事情去

[6](P182)

作”。

怎样做才能使每一件事情都合乎神之所愿呢?比如用餐,在爱比克泰德看来,如果能够举止得体、神态端庄、有礼有节地用餐,就是符合神之所愿。如果奴隶没有按照主人的意愿行事,而主人却能强压怒火,这也是合乎神之所愿的。因为奴隶也与主人一样,是神(宙斯)的后裔,只是被安排在高低不同的位置上而已。

爱比克泰德认为人的本质是具有“健全的理性”。如果人没有理性,不能自由自觉地活动,那么,我们就不仅与动

()

物没有区别,而且与植物也没有区别[7]P95。爱比克泰德直接从宗教的神的观点来解释,在他看来,人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是由神安排,神制作出了一切。他让植物自己开花、抽芽、结果、成熟;让动物拥有吃的、喝的、躺卧用的草垫。但在植物和动物身上,神并没有赋予其本质性的东西,因为它们没有思考人类事物的能力。因为它们是被制作出来为别

()

的东西服务的,它们并不是头等重要的东西,[8]P192随时准备

爱比克泰德篇三
《爱比克泰德的哲学思想(双语)》

爱比克泰德

身为斯多亚主义者,爱比克泰德接纳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倡导依照自然规律生活,追求理想的幸福,并将这门学说发展成为一门指引生活的哲学。他崇尚依照自然秩序过一种自制的生活,一种朴实为家庭和社会服务的生活而非去操纵自然或控制人类。

爱比克泰德认为,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我们所能控制的东西, 至于其他的, 就顺其自然吧。有些东西在我们的控制能力之下,而也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如果你只把自己的东西看做自己的,并非自己的不认作自己的,便没有人能强迫你,阻拦你,你也不会责怪别人或挑剔任何人,不会做有悖于意志的事,不会有敌人,没人会加害于你,有害的东西也无法触及你。

在爱比克泰德看来,美好人生并非把诸多规则一一列出来,然后机械地去遵守它们,而是很自然的让我们的行动与愿望保持和谐。善良是一个平等的机会,它的大门在任何时候都向每一个人敞开着:无论他贫穷或富有,也无论他受过良好教育或文化不高。

爱比克泰德把道德观念推进到一个简单平凡的境界,表现于人们日常的行为举止中。他为收获美好人生开出的处方围绕以下三个要点克制你的欲望,履行你的义务,学会清楚的考虑你自己以及在人类这个大的群体中你的各种关系。这些思想观念对于现世的我们来说,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跟他的斯多亚先辈一样,爱比克泰德对宇宙的本质、物质或者精神没有兴趣。他最关心的是要找到一条忍受人生的办法。“永远不要说什么‘我已经失去它了’这类的话,而只说:‘我已经把它还回去了。’你的孩子死了吗?它是已经被送回去了。你的妻子死了吗?她被还回去了„„”当造物主将其赐予你的时候,你要好好善待他,就像善待宾馆中不属于你的物品一样。

Epictetus

As a Stoic, Epictetus accepted Aristotle’s theory who advocated living under the nature law and pursuit the ideal happiness, so as to develop this doctrine into a guiding philosophy for life. He believes man should live in a way of self-restraint, which is a simple life, serving social and family rather than to manipulate the nature or controlled humans.

Epictetus claims that we must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things those are under our control, and the others, let them go. Some things are under our control, while others are not under our control. If you think only what is your own to be your own, and what is not your own to be, as it really is, not your own, then no one will ever be able to exert compulsion upon you, no one will hinder you, you will blame no one, will find fault with no one, will do absolutely nothing against your will, you will have no personal enemy, no one will harm you, for neither is there any harm that can touch you.

In Epictetus’s opinion, a good life is not comply with the mechanically rules, but maintain our actions and desires harmonious naturally. Good is an equal opportunity, opening its door to everyone at all time; no matter he is rich or poor, and whether he received a high-level education or not.

Epictetus promotes his moral idea to a mundane level, in people’s daily behavior. He has three prescriptions for harvest a better life:control your desire, fulfill your obligations, and consider your relationships in groups. Up to now, these ideas still have a strong inspiring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Epictetus, the same as his predecessors, has no interest in the material, mind or the nature of universe. His main concern is to find a way enduring life. “Never say about anything, ‘I have lost it,’ but only ‘I have given it back,’ Is your child dead? It has been given back. Is your wife dead? She has been given back. So long as the Giver gives it to you, take care of it as of a thing that is not your own, as travelers treat their inn.”

爱比克泰德篇四
《人生如赴宴——爱比克泰德》

(2011-04-17 21:38:21)转载▼标签: 杂谈 将人生视如赴宴,在其中你的举止应当优雅得体。当菜肴递到你面前时,可伸手取一份,但分量要合适;如果菜肴只是从你眼前经过,就享用你盘中已有的食物;如果菜肴还未传到你这里,就应该耐心等待。  对子女、伴侣、职业和财富,你应当同样保持优雅、克制和感激的态度。渴望、嫉妒和强夺都是无用的。轮到你,你自然会得到适当的一份。  第欧根尼和赫拉克利特是依照这个原则生活的完美典范,他们绝不受原始冲动的支配。这些榜样值得追随、效仿。  你的举止要体面。不论发现自己身在何处,你的举止都要像一个高贵的人那样。  许多人都是让当下的环境决定他们的行为,而你应当有更高的标准。要尽力避免这样的聚会或游戏——在其中,没有思想的狂欢和痛饮是司空见惯的。如果你参与公共活动,也不要迷失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行为得体与合乎逻辑是两回事,两者都有其适合的场所。  命题“或者是白天,或者是黑夜”在选言判断中是恰当的,但在友好的交谈中却不是这样。同样,在宴会上,如果你真的饿了,吃最大的一份还说得过去,但这样做并不得体。  你与别人一起用餐时,要意识到不仅要用你的身体表示你多么欣赏桌上的美食,还要意识到举止优雅得体、礼貌周到有多么重要。  言谈要有高尚的动机。人们对行为及其影响的道德重要性,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而那些追求更高尚的生活的人们,还认识到了我们的言辞所常被忽略的道德力量。  合乎道德的生活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言辞得当。真正的精神修行的要旨之一,就是追求言辞的完美。  首先,说话之前,一定要确保你的言辞是出于良好的动机。油嘴滑舌是对他人的不敬,大谈自己则是不自重的表现。许多人都有谈论自己一时的感受、想法或印象的冲动。他们随意倾吐心中的所思所想,全不顾及后果。这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道义上,都是危险的。如果我们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心中的想法,不管大还是小,那么,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在这琐碎而漫无目的的交谈中被浪费掉。散漫随意的言辞就像一辆失去控制而四处冲撞的车辆,注定会翻进沟里。  必要时,就要尽量保持沉默或少说话。言辞本身并无善恶,但人们用时往往不加小心,你一定要警惕这一点。言谈轻率是有害的;另外,喋喋不休也是不得体的。  去参与社交场合或职场上所需要的讨论,但要注意,应使谈话的主旨、目的和内容有价值。闲谈常常引人驻足,要尽量避免受其影响。

  当然,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局限在高尚话题或哲学话题上。但要注意,如果把喋喋不休的无聊闲谈当做有意义的谈话,那么这对你追求更高的目标具有腐蚀性的危害。如果总是谈论琐碎无聊的事,我们也会成为琐碎无聊的人,因为我们的注意力会被那些琐碎之事占据。你注意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专门谈论别人,我们就会变得心胸狭窄。特别要注意避免谴责、褒扬别人,或拿别人比来比去。  如果你觉察到周围人的谈话正陷入空谈,就要尽量巧妙地使之回到建设性的话题上来。不过,如果发现自己是处于无甚关系的陌生人中,很简单,你保持沉默即可。  要有幽默感且格调要高,并能够享受那些巧妙的玩笑带来的欢乐。但要避开那种充斥在酒吧里、流于粗俗和丑恶、毫无节制的玩笑。要欢笑,但不要嘲笑。  要在交谈中运用判断力。妄自尊大不是真正哲人的处世方式。没有人愿意与自夸者为伍。不要强迫别人倾听你那些激动人心的探险故事。没有人真的会很在意你打仗的故事或刺激的冒险经历,尽管他们有时候会迁就你一下,但也仅仅是出于礼貌。经常过度谈论自己的成就,就是自吹自擂,这样会招人讨厌。  你也不必去扮演小丑,不必借助其他粗俗的方式,去显示你的聪明、练达或者和蔼可亲。  我们要完全避免挑衅、油滑或卖弄的言谈。这只会让认识你的人降低对你的尊重。  为使自己的话语更加激烈有力,或为了羞辱别人,许多人就会随便说些下流话。不要认同这样的话。周围一旦有人要讲粗俗无聊的话,就要尽可能离开,否则至少要保持沉默,并以严肃态度表示,你为这样粗鄙的谈话感到不快。  决不随便讨论重要的事情。注意不要与对你不重要的人讨论对你最重要的事。否则,你最重要的事就不再受珍视,你的目标也会丧失。如果正处在一项事业的早期阶段,这样做尤其危险。  我们的想法一旦说出来,就会被别人像秃鹫那样尽情享用。他们把对你最重要的东西妄加解释、判断与歪曲,使你心绪低沉。在你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展示给反对者和浅薄者之前,应在心中对此酝酿一番。  多数人是这样对待某种观点的:只知道抓住这种观点的短处大做文章,而看不到其潜在的优点。  要自我克制,这样才不会耗掉你的热情。《随笔》:唤醒潜龙 [复制链接] 2008飘来的云 2008飘来的云 当前离线 性别男生日1919 年 6 月 1 日真实姓名李旺祥威望0 点交子666 贯在线时间0 小时最后登录2009-10-18相册0帖子69日志228记录1好友4主题67分享0注册时间20

08-6-7阅读权限30积分735精华0UID761842. 狗仔卡 67主题 4好友 735积分 三年级三年级, 积分 7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5 积分威望0 点性别男交子666 贯在线时间0 小时精华0注册时间2008-6-7帖子69.发消息. 发表于 2008-11-27 10:44 |显示全部楼层 《随笔》:唤醒潜龙艾比克泰德(公元56-135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之一。据说他年轻时是土耳其某城的一位奴隶,后来不知如何摆脱了奴隶身份到了意大利,然后又辗转到希腊某城开办学校讲授哲学。他极力主张人们摆脱情绪的桎梏,以平静的心态看待客观事物。其言论由他的学生记述了下来发表成书,至今还常常被人们引用。「人们不是被发生的事情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那些事情的看法困扰。」就是其中的一句至理名言。不论你是否赞同他的理念,他的成功是让人敬佩的:一位地位卑微的奴隶,居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位千百年来万人敬仰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如此卓越的成就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可以说是历史留给后人深思的财富。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促成了艾比克泰德的转化?仅仅是环境和机遇加个人的聪慧吗?不可否认,这三者是艾比克泰德转化的必要条件。思想比较解放的古希腊,确实是欧洲哲学家的摇篮。那是艾比克泰德转化的天时地利因素。那么,为什么很多跟他一样饱受苦难的奴隶,甚至比他条件优越得多的贵族和智者,就没有像他那样的成就呢?关键的因素显然是精神上的,包括上进愿望、思维方式和及物心态的差别。当一个人的心中建立起某种强烈的上进愿望时,意志和毅力就会变得无比坚强,动力和活力将是惊人的。当一个人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式时,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效果将是惊人的。当一个人拥有了平和的及物心态时,理解力和洞察力就会变得无比深邃和敏锐,成就将是惊人的。一般来说,客观的大环境对每个人来说都大致相同。拥有了精神优势的人们,往往同时具备了亲和力和凝聚力,从而使他们比别人更容易取得显著成功。这就是人和因素为成功带来的充分条件。由此推知,艾比克泰德的脱颖而出并非纯属偶然。精神优势是人体潜能的结晶。优势的精神就是发挥了爆炸能量的积极潜意识,相当于中国人古老易经中提到的潜龙。几千年来在中国人的理念中,龙向来是假想的形象。它们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无敌的正气,一种吉祥的精神。而潜龙在中国人的理念中所象征的,是一种完全超越世俗观念、充满惊世潜力却隐而不露的精神。孔子说:潜龙『德而隐』,『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乐则行

之,忧则违之』。大意是说:『潜龙有大德而不显露;不因世俗之见而改变己见,也不在乎成名;喜欢就做,不喜欢就不做。』讲的只是潜龙的特点。魏?王弼说:『龙之为德,不为妄者』。君子『处则乘潜龙,出则乘飞龙』。大意是说:『龙的道德,就是不轻举妄动。君子静下来时(积极思考)就像乘潜龙;动起来时(无往而不利)就像乘飞龙。』讲的只是君子的作风。我们的祖先没有、也不可能告诉世人一个天机:为什么潜龙会充满惊世的潜力?这个谜,就这样一直被捂着了几千年。只是到了科学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开放的信息才让中国人突然发现了里头的秘密。那,就是潜意识的积极开发。孔子是这样得道;艾比克泰德是这样得道;林肯是这样得道;毛泽东是这样得道;比尔?盖兹也是这样得道。他们和千千万万杰出的成功人士一样,都毫无例外地靠开发潜能首先取得了精神优势,进而掌握了成功之道,终于脱颖而出,得尽风流。人类的潜意识所能释放出来的能量不是我们今天可以估计出来的。明白了如何让潜意识将我们的精神能量释放出来并将之转化为物质和事实,你原来悲观失望的心情就会一扫而光,你原来平凡的事业就会变得不平凡,你原来黯淡无光的前景就会从此大放异彩。你看来平凡的生命,就会突然显露出它原本的不平凡。让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如果说思想解放的古希腊造就了一个个像苏格拉底、阿基米德、艾比克泰德那样的创业家,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那么今天已经发现了潜意识所能释放的巨大能量的中国人民,在这千年不遇、信息开放、得天独厚的大时代面前,又将会涌现出多少创业家、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呢?如果说二十世纪初科学家们在发现物质潜藏的巨大能量之后终于引爆了威力无比的原子弹,那么今天在我们发现了潜意识所能释放的巨大能量之后又将能够引爆出什么呢?赶快,赶快唤醒我们心中的潜龙吧!赶快,赶快脱胎换骨,轻装上阵,豪情万丈地奔向成功吧!千鲲万鹏匆匆出,潜龙浩志由我呼。再数人间风流物,明朝更看飞龙舒!写于2008年11月25-2史平博的博客

爱比克泰德篇五
《自由的守望——爱比克泰德自由观的一个理论解析》

自由的守望——爱比克泰德自由观的一个理论解析

/****************************************************************************/ 亲爱的朋友,您好,此文档为我站的宣传信息,若需查看部分资料或者购买此套资料,请联系我们的客服或登陆我们的网站--3A学习网 万分感谢您对我站的关注与支持!!!

/****************************************************************************/

安托宁等人那里,真正的思辨兴趣完全失掉了,大半采取一种修辞学的和劝谕的色彩,这类的东西正如我们牧师的说教一样,在哲学史里面是用不着提说的。”2

黑格尔对斯多亚主义哲学的苛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阻挠了人们对斯多亚主义哲学的研究,这与哲学史的发展规律是契合的,因为真理得到承认总是需要一

段时日的。尽管我们不能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认为:哲学思想得到承认的时间间隔越长,其价值就越大。然而,谁又能否认,真理总是像位含羞的少女,决不愿

意将其全貌轻易地显露出来呢?值得庆幸的是:时间的车轮自然会渐次清扫通达真理之途的路障,真理终归是会昭然的。如今的人们己经认识到了过去对斯多亚

主义哲学的种种误解,也开始正视斯多亚主义哲学的深刻涵义和永恒魅力。可以说,斯多亚主义哲学并没有因其思辨思维的缺乏而丧失其生命力,相反,斯多亚

主义哲学因其浓厚的人文底蕴和生活向导的功能而愈来愈激起人们对它的研究和重视,人们不仅发现斯多亚主义哲学与古典希腊哲学思想间的密切关系,而且

日益发现近现代的许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斯宾诺莎、笛卡尔、莱布尼茨、卢梭、亚当·斯密、康德)一与斯多亚主义哲学之间的莫大关联。

与此潮流相应,本文以晚期斯多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爱比克泰德为研究对象,力图达成两个目标,其一:通过梳理爱比克泰德与他的前人之间的传承关系,

阐明爱比克泰德道德哲学并非只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一种建基于自古希腊以来的深厚哲学传统之上的严肃的道德哲学:其二:通过将爱比克泰德道德哲学理

解为一个具内在一贯性和连续性的体系,笔者认为,爱比克泰德的道德哲学是一种以免除激情的自由状态为鸽的的道德哲学,自由是他的整个道德哲学的宗旨,

是最高目的。 爱比克泰德是通过相互间有内在关联性的几个基本概念完成他对自由的论 述的,而他的哲学自始至终都在为这儿个基本概念作阐明和论证。在爱比克泰德看来,区分“在我们控制下的东西”与“不在我们控制下的东西”是人达至自由

状态的前提条件,人只有致力于“在我们控制下的东西”,才能达到自由。这种“在我们控制下的东西”,也即“自由意志”,同时也可以说是“运用外部表象的

能力”;爱比克泰德进一步在心理发生的层次上将这种“自由意志”能力或者说“运用外部表象”的能力分成三个步骤:即“判断与赞同”能力、“欲求与避免’,

能力和“选择与拒绝”能力,人通过在这三个领\n体上看,帕奈提乌和波西多纽的理论之间也有较大出入,但就对斯多亚主义进行了较大变革而言他们是相同的,而且他们间的相同 之处显然多于他们与早期斯多亚主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因为中期斯多亚主义对早期斯多亚主义的许多基本教条作了较大改革,“因此学术界一般将中期斯多亚

主义当作斯多亚主义的异端,就它们有向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复归的趋势而言,情形确实如此,但他们的理论更加与现实中的人的实际要求直接相关的特色也是

显而易见的。 晚期斯多亚主义的三位代表是塞涅卡(Seneca)(约公元前4年/公元1年一 公元65年)、奥勒留(Marcus Aurelius)(约公元121年一180年)和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约公元55年一135年)。就留存的文献而言,与早、中期斯多

亚主义者的残篇断简相比较,他们是非常幸运的。塞涅卡有较完整的《书信集》、《道德文集》、《悲剧集》、《自然问题》留传下来;奥勒留有较完整的《沉思录》、

爱比克泰德有较完整的《哲学谈话录》“留传下来。在这三位晚期斯多亚主义的

J.M.Rist, Stoic Philosophy, Ce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帕奈提鸟认为灵魂由六个部分而非八个部分组成,p.173

理性与灵魂的其他构成部分间的斗争的失败并认为非理性情感的产生不是理性发生了错误,而是他不再认为美德是自足的,为了过一种幸福的生活,健康、财富等也是不可少的等等;波西多纽认为既然动物和小孩

必定是一种与灵魂的其他构成部分不同的东西.都会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的擞情,那么,理性功能理性、激情、愈志三个部分构成,这样一来.

败,而道德的恶也同样源于人的本性:他还1

由此他与柏拉图相似,提出了灵魂的三分学说,即灵魂由非理性的行为就不再是理性的错误,而是理性在斗争中的失

s爱比克泰德的《哲学谈话录》现有中国社会科学\n, Spinoza, Kant, Fichte)."‘也就是说,研究爱比克泰德哲学并不是钻故纸堆,他的哲学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

于这一点,我想,每一位不带偏见的爱比克泰德著作的读者,在阅读《哲学谈话录》时都会有切身的体会。

就思想来源而言,爱比克泰德哲学的基本教条主要来自于早期斯多亚主义,如两个基本原则理论、宇宙是一智性的有机整体理论、生活目的理论、美德自足

性理论等等;早期斯多亚主义对爱比克泰德的影响也可以从爱比克泰德的《哲学谈话录》中反复出现的名字看出来,爱比克泰德认为真正的斯多亚主义者是芝诺

和克律西玻,其次他还反复提到安提帕特,而对于被视为斯多亚主义异端的巾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三章参照中译本的译文,不准确的地方略有改动,第四章则由笔者自行译出

Adolf Friedrich Bonhotier, The Ethics ofthe Stoic Epictetus, v.2, tr.勿William Opp.5-6.Stephens, Feter Lang, 1996

斯多亚主义者帕奈提乌和波西多纽,爱比克泰德则只字未提,相反,塞涅卡则经常提到这两个中期斯多亚主义者的名字。

爱比克泰德著作中的犬儒主义渊源也是不可忽视的,爱比克泰德亲口承认他曾经是一个犬儒主义者,“一这就是我开始从事这个职业之前曾经也非常热衷

的职业。”’只是因为看到犬儒主义的愚蠢和不自然,他才下定决心做一个斯多亚主义者而非犬儒主义者。这样看来,爱比克泰德似乎也曾经历过与斯多亚主义的

创始人芝诺相似的转变。实际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犬儒主义思想在整个斯多亚主义哲学中留下的痕迹,一个真正的犬儒主义者往往是得到斯多亚主义者的赞许

的,“„„他(斯多亚主义者)也会做一个大儒主义者,因为犬儒主义是通向美德的捷径,Apollodorus如是说。n 2爱比克泰德也

/****************************************************************************/

3A学习网------专业提供交通土木专业论文、体育专业论文、教育专业论文、法律专业论文、

计算机专业论文、 美学专业论文、 宗教学专业论文、 语言学以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 刑事法专业论文、 伦理学专业论文、 科技技术与哲学专业论文 、管理类专业论文、 传播学专业论文、汉语学文学专业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机械模具专业论文、文学专业论文、生物专业论文、 物理专业论文、数学专业论文、材料化工专业论文、外 国 语专业论文、艺术专业论文、经济方面专业论文 本文档为3A学习网宣传资料,如需全套资料,请上网站选择,我们的网站是-----3A学习网

/****************************************************************************/

爱比克泰德篇六
《1.爱比克泰德——《生活的艺术》》

爱比克泰德,斯多葛派希腊哲学家,约于公元50-55之间出生于小亚细亚

一.分清力所能及与鞭长莫及的事情

要得到快乐与自由就要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是我们能控制的,有些事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一基本规律,并学会区分能控制与不能控制的事物,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持身内心境平和,身外卓有成效。

记住: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是可听任我们处置,不受任何限制与妨碍;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则是不肯定的,具有依附性,可能取决于他人的观念与行动。还要记住,如果你认为可以自由处置实际上无法控制的事,如果想越俎代庖管他人的事,你的热望、你的追求就必将受挫,你会成为一个失落、焦虑、喜欢挑剔和吹毛求疵的人。

二.透过表像认识事物的真实内涵

要从现在起身体力行,对看似不快的每件事都说:你不过是一种表像,你似乎是什么但绝非如此。然后按照刚刚讨论过的原则思考这事:首要的是这一表像与我们能控制的事有关,还是与不能控制的事有关;如设计人和我们无法控制的事,则要自我修炼,做到不为此忧心忡忡。

三.看待事物要还其本来面目

世间之事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出现,该怎么发生就会怎么发生。人们的行为该怎样就怎样,要欣然接受你实际可以得到的东西。

睁开双眼去观察事物、了解真相,从而使自己免受虚情假意和可避免的灾难带来的痛苦。 想象使你欢快的事物——你相依为命的工具、你珍爱的人。但要记住,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我们对他们可能恰好有某种看法,然其个性与此看法是截然不同的事。

某事发生时,唯一力所能及的是你对此事的态度;你可以接受之,或是怨恨之。真正使我们震惊、沮丧的不是外界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其重要性的理解和解释。你可能对发生的情况反射性地形成一些印象和轻率地想法,不要以此吓唬自己!人和事都不是我们想怎样就怎样,也不会看上去怎样就怎样。而应该是,他们是怎样就怎样。

四.智慧是通过行动而不是言论而显露

人家不赏识你的精神追求,莫与他们谈这些东西,更不要宣称自己是个智者。通过行动表明你的品德,表明你致力于使自己思想高尚。

五.睿智人生行高于知

会对深奥的话题夸夸其谈,重要的事情可不在于此。重要的是认识自然规律,你的意图和行动要与事物的规律保持一致。

别太看重徒有学问。注意那些以行动与其公开表明的原则一致的人为榜样。

六.现在就按你的理想行事

现在是严肃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中时间你的理想的时候了。一旦将你的精神准则取向定为典范,就要遵守这些规则,把它们当做法律,原则不容变通,否则罪莫大焉。

不必在乎他人是否赞同你的信念。你真的想成为什么人,对此你能有多少时间迟疑不决呢?你成为高尚的自我一刻也不能等了。

将你的准则付诸实施——现在就行动。别再推三阻四因循延宕。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已不再是孩童。越早打定主意致力于精神修炼你就会愈加快乐。等待得愈久,你就越容易流于平庸、感到愧悔交加,因为你知道自己无力自拔。

从此刻起,要发誓不再是自己失望。与乌合之众一刀两断。要决心超凡脱俗,做需要做的事——现在就行动。

七.对心灵的呼声作出回应

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心灵的呼声作出响应,弄懂自己的意思,使自己摆脱种种悲伤、恐惧的控制,得到解放。

当我们智穷力竭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会听到哲学的声音。我们在一生中总是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总想回到那个更好的自我,这种执着的感觉是挥之不去的。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对陷入孤独境地的恐惧,我们对爱情对性的困惑,对自己的愤怒和超常抱负无能为力的感觉使我们提出首先是真切的哲学问题要求得到解答。

真的,人生并不存在事先就很明显的意义。事实上,人生有时很乏味,每天都伴随着这样那样的虐待、冤屈、身体不适、疾病、烦恼与麻烦。对此我们又能怎样呢?我们如何才能置外部世界的痛苦和我们自己执拗的感情于不顾,拥有一个高尚的人生,如何才能不屈从于无望的麻木、想骡马一样消极应对令人厌倦和不由自主的种种责任呢?

心灵的呼声响起,标志着我们到达了一个必须反省也完全可以反省的阶段。诀窍是,不要卡在哪儿茫然无措,或是急的搓手,而要下决心救助自己从而向前迈进。哲学要求我们做出决定,鼓起勇气。我们以一些有问题的、似是而非的前提作为基础,将我们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个人价值建立在其上,矫正的办法就是坚决挖掉这些前提。

八.哲学的真实目的

真正的哲学与种种奇特的仪式、神秘的祈祷或是离奇古怪的信仰无关,也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与分析,而是并且理当是对智慧的爱,是过一种优秀生活的艺术。就其本身而论,真正的哲学应从宗教大师和职业哲学家手中解救出来,以免被利用变成一种神秘的膜拜,或是变成一套超然的智力技艺和智力难题,用来显示你有多聪明。哲学是为每个人而准备的,而真正实践哲学的只有世上那些将行动与哲学融合起来、为大家谋求一种更好生活的人。

与我们不相称的有问题的生活选择与嗜好、自发的乱糟糟的欲望、各种不健全的信念都污染了我们的心灵,哲学的任务就是将造成这种污染的各种方式阐释清楚。以善为怀进行自省自察即是主要的解毒剂。除了要在思想上消除腐败,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生还要使我们从厌倦、疲乏中振作起来,使我们朝着有活力的、精神振奋的生活道路行进。

巧妙地运用逻辑、论辩以及训练有素的为事物正名的能力是哲学给予我们的工具、方法。可使我们常保持清醒,使我们得到心灵的安宁,那才是真的快乐之所在。

九.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是我们的目的,应正确理解这种快乐。快乐常为人们所误解,误以为消极被动地体验的愉悦或是闲暇即是快乐。那种关于快乐的概念只是在它行的通时才不错。我们所有的努力其目标则是一种欣欣向荣的人生,唯有这一目标才是值得考虑的。

真正地快乐是一个动词。真正的快乐乃是充满活力持续进行的可敬行动。欣欣向荣的人生——奇迹厨卫品德高尚的意图——是我们持续不断即兴表演的某种东西,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在精神上成熟了。我们的人生对我们自己对我们所接触的人是有帮助的。

我们学习、研究哲学就是为了发现什么的确是真的,什么只不过是有懈可击的推理、仓促得出的有误的判断、师长们用心良好却形成误导的指教、未经检验的文化适应等导致的偶然结果。

为了减轻心灵的痛苦,我们致力于训练有素的内省、自省。通过内省,我们可进行思维实验以提高识别什么是有益于健康的信念习惯、什么是懒人的有害的信念习惯的能力。

十.戒除自负自大

要用新眼光看世界,按照世界是怎样、它要求怎样来看待它。知道你无知,愿意承认并且一点也不忸忸怩怩、非常自然地承认你无知乃是强者风范,只有这样才能学到东西获得进步,使出的劲不白费。

我们中最聪明的人理解我们的知识存在天然的局限,用于保有自己面对世界的童真和新鲜感。他们懂得不管什么事我们大家其实都知道的很少、在知识领域不存在盖棺定论、一锤定音这样的事。智者知识渊博,富有远见卓识,无论信息与数据如何浩繁,交织得如何巧妙,他们也不会晕头转向。遇到事情他们总是说“是吗”、“会那样吗”。一旦你认识到我们的知

识是多么少,就不会那么容易受花言巧语、口若悬河、虚情假意、蛊惑人心之辈的当。精神上好奇乃是欣欣向荣的人生之标志。

骄狂很平庸,不过是用来掩饰怯懦的。更重要的是,骄狂乃是过欣欣向荣的生活最大的潜在障碍。清醒的头脑与妄自尊大不可能共存,那是不合情理的。人类不管外在如何,本无长幼尊卑之序。世界上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如果你真的向往精神的平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请摒弃妄自尊大。

别再像喜鹊一样叽叽喳喳。注意一下实际上发生了什么,而不只是认为发生了什么或但愿发生了什么。看一看,听一听。

无论何事要想做好你就务必具备谦逊的态度,你可能会跌跌撞撞地行进,可能会凭本能或直觉行事,可能迷路,可能坏事。对努力完成任务要有勇气,对可能干得不怎么样也要有勇气。平庸之人的特点是,一遇到新为题就害怕自己显得无能。

新的阅历应深化我们的人生,提高我们的能力,是我们进步,不应被妄自尊大者用作弹药来维持、支撑过去的观点和结论。

十一.兴旺发达的人生有赖于自给自足

拥有一个出色的人生意味着,我们必须陶冶自己的性格并以此提高我们的精神世界。缺乏素养的人整天盘算着他们的柴米油盐。他们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懊悔上,幻想自己的方方面面会有所不同(“但愿能住在城里一所好房子里、有一个不一样的配偶、有个更有意思的工作、有更多的时间属于我自己。。。。。。”)。有道德修养的人则对其生活现状与责任不抱怨不回避,甚至颇为感怀,并完全将自己投入自己对家庭、朋友、邻居、工作的责任之中。当我们只剩下抱怨时,能做的事也做不成了。

十二.对社会习俗要打个问号

各种信念如果是从社会上学到的,往往不甚可靠。我们的信念有许多是来自偶然的机会和不负责任的、愚昧的教育。这些信念有许多是如此根深蒂固,连我们自己都看不见摸不着。无素养的人平庸的怠惰富有传染性,非常危险,因为我们常常无法换个过法采用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使自己受到保护。要警惕。对你的各种习惯要进行评估作出判断,保留较高的标准。

别听人们说什么,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对随之而来的后果作出评价。

我们要打扫、整理、维护我们的家居与时俱进,同样对于我们的思想也要这样做。做不到这一点,我们不仅有低效、无能之虞,还会真的使思想受腐蚀。思想缺乏条理、模糊混乱的人是危险的,因为他易受有条有理、然而却是坏的影响左右。

除了自己什么也别信,谁也别信。对你的信念与冲动、念头要不间断地密切注意。 十三.贤德者无敌

有教养的人尊重我们与天意之间的血肉联系,从而在行动上表现为一个有同情心的、自觉的世界公民。他们懂得将我们引向平和的智慧人生来自与自然与理性的浑然一体。

十四.你内心深处的热望不过就那么回事

你内心深处秘不示人的热望只不过就那么点事,要这样看待这些热望,这样你就会懂得它们是多么不是在、多么狂乱可笑。渴望走向世界获得成功没什么不好意思,很正常。问题不在于追逐本身,而在于如何追逐。你会让那狂乱的、举措失当的欲望和恐惧影响你的判断。这样就把你的追求的内在价值看得过重。指望你的追求给你带来欢乐,这样就把手段与目的搞混了。

要懂得,追求这样一些就那么回事的目标是自然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与你的快乐几乎没什么关系。

十五.正确使用书籍

别光说你读了书。应表明通过读书你学会了更好地思考,学会了要成为一个敏锐的思考

者。书籍是训练头脑的工具。书是非常有益的,但如果认为一个人只是使书的内容经学习内在化就能取得进步,那就大错特错了。

十六.与他人交往时要小心

当你和他人交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且二者必居其一。要么你变得与对方相似,要么你使对方改变思想方法、信念等接受你那一套。恰似一块沉寂的煤接触一块燃煤,此时,要么前者使后者熄灭,要么后者使前者点燃。很危险的,所以在与人交往时要小心谨慎,在轻松、随便的交往中要注意而且要特别注意。

我们大多不具备成熟的坚定性可驱使伙伴跟我们走,因此让我们打住,切不可随波逐流。否则,我们自身的价值和理想就会变得模糊甚至被玷污,我们的决心就会被动摇。

十七.一而再地宽恕

一般来说,我们行事都是尽力而为的。

某人对你说话唐突无理,别计较他的话,也别计较那些显然轻率的表示乃至简单生硬、令人不快的行动,要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我是那人,像他一样忍受了种种考验,遭遇到同样的不幸,也有他那样的父母,等等,我可能也会这样做这样说。”人们的所作所为背后有什么事我们并不知情,既然认识有限,我们应耐心地对待他人,别仓促下结论。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我们纵容有害的行为,也不意味着我们对不同行动的道德影响是一样的想法表示赞同。

当他人的所作所为不尽如人意时,不妨动动肌肉与人为善地耸耸肩,对自己说:“咳,真没辙。”然后让事情过去。

对自己也要尽可能宽容一点。别老拿自己和别人去比较,更别拿你和你自己的理想的自我去比。人类的完善要一步步来,乃是进一步退两步的努力过程。

对他人的过失要一而再地宽容。这种态度有利于培养轻松的心态。对自己更要一而再地宽恕,然后努力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十八.只有高尚的人生才是兴旺发达的人生

高尚不是表现出来给大家看的虔诚、孝心和礼貌,而是要必胜不间断地反复对我们的品性进行微调。对思想、言论和行动悉心雕琢,使之不断进步、更加健康。高尚天然属于我们的意图、我们的行为而非结果。

你若能积极努力按部就班地修身,你就会放弃文过饰非那套懒散的方式。你不会总让低层次的悔疚缠身,你就会抓住此刻亦即你当前处境之契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机会前进。你会开始完全把握此刻,而不会去寻求逃避现实或是幻想正在发生的一切是另一个样子。你会全身心投入,完全融入自己的生活,在其中行进。

高尚的人生将你自己的正确行动、你的忠诚、名节与正直视若珍宝。高尚事实上不是程度而是绝对。

要热切地追随高尚的人。如若你的努力落空,要接受既成事实并继续向前。

十九.理智至高无上

理智并不是一切。人生有许多方面难以企及。生活的最隐秘之处是理性难以企及的。尽管如此,我们的理智仍然是最能使我们保持诚实、正直的东西。

许多人不懂通过推理、推论来正确使用论据,不会正确使用形式逻辑,由此,他们以随便的、过于敏感或是混乱的方式行事,容易误入歧途。

条理清楚的思维不是一种无情的技巧。理智的任务是对我们的猜测进行批评性的检查,既对我们的理解进行检查,也对达成此识之方法进行检查。理智不是目的地,而是不可或缺的指南。

疑问是理智的发动机。因此,你需要学会如何明智合理而不是感情用事地构建问题。如果你条理清楚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弱化,有道德的生活可能会变的一团糟。

理智使人能对中挑错、平凡中发现至理。良好的推理能力的标志是:明确性、一贯性、严格性、定义的准确性、不模棱两可。

二十.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风雨交加都要坚持到底

别去考虑周围发生了什么,要尽自己所能,其他该怎样就怎样吧。

二十一.绝不要随随便便讨论重要的事情

注意不要随便与对你并不重要的人讨论对你至关重要的事。你正事的价值会丧失而不再珍贵。这样做你会自贬宏图。如果你正处在一项事业的前期,这样做尤其危险。

我们的想法端出来,他人会贪婪地享用。他们擅自对于你很重要的东西妄加诠释、判断乃至歪曲,弄得你心灰意冷。在把你的想法和计划展示在反对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面前之前,好生酝酿一番吧。

对一个想法一眼就看出其不足之处,持这种态度的人很多、他们却不会透过该想法看到其可取之处。要采取持重的做法,这样就不会白白浪费掉你的热情。

二十二.习惯的力量

每种习惯和能力都通过其相应的行动得到保持并因这些行动而得以加强:步行的习惯使我们善走,经常跑步使我们善跑。这也同样适用于内涵。

二十三.管好此时此刻

管好此时此刻。此刻的方方面面均要全身心投入其中。要应对其人其事及其挑战。别躲躲闪闪。别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是时候了,该实实在在生活了,该全身心投入你现在正好所处的境地之中了。你可不是某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参与吧!尽力吧!

你是老天爷的“合伙人”,要看重这一身份。常常问自己,我可以怎样行此事使之与天意相符为天意所能容呢?答案如何定要留心并着手去干。

当你房间的门全都关闭、黑暗笼罩着你时,你并不孤独。自然的意志在你心中,你的天赋也在其中。倾听其要求。遵循其指令吧!

涉及人生艺术的素材即是你自己的人生。大事从不突发不会一蹴而就。需假以时日。 尽你所能,从善如流吧!

二十四.你的愿望总是可以控制的

真的,什么是也不能制止你、阻挡你。因为你自己的愿望总是可以控制的。

疾病可能是对你身体的考验。难道你只不过拥有一个肉体之躯?腿瘸会使你行动不便。难道你仅仅长着两条肉腿?重要的是你的心,而不是你的腿。

你不一定非把事情搁到心里去,除非你让自己这样。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这点。 二十五.充分利用落到自己头上的一切

时间没一个困难都给我们一个机会,使我们诉诸内在,唤醒沉睡于我们体内的资质。我们经受的考验与磨难可以也应该引领我们,成为我们力量的源泉。

有识之士能透过事情本身看到更深远的东西,并努力做到善于充分利用这些事情。 遇到突发事件,别只是以一种随意的方式做出反应,记住要诉诸内在,问一问自己,你有什么资质可用以应付此类事件。要深入挖掘这些资质。你可能想象不到你会拥有许多长处与优势。正好有什么就把它找出来。利用这些长处与优势。

随着时间消逝,你已养成了习惯,事情你发生就能调动相应的自身资质加以应对,你就不会总是在生活中的各种表象面前失去自制力。你会不再总是有那么多失落感。

二十六.快乐只能在心中找到

自由是人生唯一有价值的目标。对你无法控制的事不予理会才能赢得自由。如果我们的头脑中沸腾着可悲的恐惧与野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有一颗轻松的心。

你希望无往不胜吗?那就切莫投身于与你确实无法控制的事物抗争。幸福取决于三件

爱比克泰德篇七
《论善 爱比克泰德伦理哲学分析》

论善(Agathos)

——爱比克泰德伦理哲学分析

王文华

(国际关系学院)

内容摘要:好,分道德的好和非道德的好两种,它们都是人性的基础。但人生在世,这二者必然会有矛盾。斯多亚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认为,道德的好大于非道德的好,义大于利,灵魂高于肉体,人应该舍生取义,以义为利,这就是人异于禽兽之处,这就是神赐予人类神性(即理性)的意义所在。另外,爱氏还运用理性逻辑证明,我们心中的神性是至高无上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将自由归于道德,自爱归于普爱,利己归于利他,从而充分展示其神性,这就是人生的意义、自由的意义。

关键词:好;道德的好;非道德的好;个人;共同体;爱比克泰德;斯多亚派哲学

作者简介:王文华(1970- ),男,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古希腊哲学。

世界思想史中,有无数伟大的先哲大师,他们的著作往往是鸿篇巨制,洋洋洒洒,可是,非常有趣的是,对人类生活和历史进程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哲学家却往往不是他们,而是另外一些人,他们几乎都有这么几个共同的特点,一,他们一生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磨难;二,他们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述而不作”,我们对他们的了解都是通过别人对他们言行的记述;三,他们的言行和思想都分别在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的核心价值方面对我们曾经产生过或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他们这些人有苏格拉底、孔丘、耶酥·基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对于他们,我们恐怕都非常熟悉。但是,还有一位这样的人物,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却没有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他就是斯多亚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

从西方哲学史研究的角度看,西方思想界由于广泛受到西方近代自培根到黑格尔以来所谓的“哲学的荒漠”的认识的影响,斯多亚派哲学在西方思想史上受到西方学者们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则受到的关注一直较多,对前者的研究,除个别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些重大的研究成果(如德国人Arnim、Bonh?ffer A)面世以外,研究成果的大量出现主要发生在近五、六十年里,其中有的是资料的重新翻译和梳理,有的是深入的溯源、理论研究,其中也不乏从较为新颖的当代眼光来观察的研究,如A. A. Long、David Sedley对希腊化罗马时期哲学思想的翻译、整理和评注,Brad Inwood的研究等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中国关注它的人则相对非常少。主要代表有汪子嵩等人的《希腊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93-2003年)、杨适的《爱比克泰德》(台湾东大出版社,2000年)、陈垣的《希腊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等。受到这些关注的原因,中西有所不同。西方学者的研究主要出于对道德哲学的关注,这种关注既要求对过去的研究重新从伦理道德思想的角度进行整理,另外也要对其他“理论”建树不高、思辨色彩不浓的学派和思想

进行发掘和研究,由此甚至要对其在思想史的地位予以重新认定,当然这要以现有文献为限。比如,爱比克泰德老师鲁富斯(Rufus)得到的关注较少,虽然其中有研究资料比较缺乏的原因,但是

Hense[1]、 Lutz[2]等 人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证和评价等。由于对道德实践的重视,他们也就对情感、心理等问题更为关注,如Sihvola, J. and Engberg-Pedersen, T., eds., The Emotions in Hellenistic Philosophy, Dordrecht, 1998,Sorabji, R., Emotion and Peace of Mind: From Stoic Agitation to Christian Temptation, Oxford, 2000,等。当然,这样会带动一些与这些思想流派有关但并非是伦理哲学方面的研究和发掘,比如斯多亚派哲学在逻辑和语言理论研究上在语言学上是有重要的贡献和突破的,现代语言教学中常用的名词、动词等词性名称和研究方法就是缘起自他们。这方面的研究有代表性的如Barnes,J. Logic and the Imperial Stoa, Leiden, 1997等。

当然,西方人对希腊化罗马时期思想的研究也许部分地归因于他们对当今世界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关注,毕竟文化大碰撞、大交流、大融合是当时西方历史以及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特点,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或者借古喻今也是自然的事。斯多亚派哲学既然在当时能够影响西方数个世纪,那么,它也必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当代人借鉴之处。我国学者如杨适就有类似看法和想法[3]。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斯多亚思想对我们中国人确实也有不少学习和借鉴意义。笔者以为,与我们的儒家思想相比,第一,斯多亚派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孝悌和友谊等人伦道德实践规范,但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明显的超越性的、否定世俗人伦的一面。第二,斯多亚派极其强调人类共同体的意义和社会伦理道德,以至它的这个名称stoic在英语语言中经常与禁欲挂钩,几乎成了一个禁欲主义的别称,这似乎也跟我们的儒家思想有相当的可比性。但是,另一方面,斯多亚派并没有因此就忽视个体相对独立于共同体的自由和个体价值的一面,这对爱比克泰德来说尤其是如此。第三,人们历来都认为中国没有理性思维,起码是没有西方式的理性思维,而斯多亚哲学却恰恰充分继承和发展了希腊哲学的理性传统,具有鲜明的理性思辨色彩。第四,斯多亚派哲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论述和探究已经发展到了个人心性实践的程度[4],而我们传统儒家思想也具有发达的心性哲学,所以他们的研究必然会对我们中国思想产生很大的对比启发作用。第五,从观察眼界上来说,儒家思想表面上讲究治国、平天下,而其眼界实质上仍在“家”[5],而斯多亚派哲学则在“世界城邦”,虽然都是追求同一种大同世界,但境界却有明显的宽窄分别;而我们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破小“家”立大“家”、破传统家族人伦立现代社会道德的历史发展阶段[6]。所以,它的思想对我们中国人,尤其是当代的中国人,应该起到相当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另外,第六,就基督教哲学而言,它深受柏拉图主义以及亚里士多德思想等的影响,在其思想形成和发展上与斯多亚派哲学更是具有深刻关系,它受到后者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斯多亚派哲学都对许多教士和教父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虽然他们有些人对此极力淡化,甚至有人还认为基督教对有些斯多亚思想家有过很大影响,比如《爱比克泰德论说集》译者Elizabeth Carter就认为基督教对爱比克泰德的思想有很大影响,因为后者的许多教导几乎与圣经一模一样。这些相似之处笔者在译文[7]中都有注释加以指出,而德国学者Bonh?ffer(不是那个著名的德国神学家Dietrich Bonh?ffer,其主要著作为Bonh?ffer A., Epiktet und die Stoa , Stuttgart, 1890, 22ff;Bonh?ffer A., Die Ethik des Stoikers Epictet, Stuttgart, 1894 ,1996 ;Bonh?ffer

A.,Epiktet und das Neue Testament, Giessen, 1911)的研究则彻底证明其伪。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斯多亚派的道德思想已经渗透到了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8]。斯多亚派哲学的一些理论常常出现在许多大哲学家的著作中。斯宾诺莎、巴特勒主教[9]和康德都曾得益于斯多亚派哲学[10]。但是,斯

多亚派哲学的影响还不仅仅限于这些专业哲学家。在十六到十八这三个世纪里,西塞罗、塞内卡和马可·奥勒留的著作,曾是无数平常人的必读书,可以说,正是这些罗马斯多亚主义作家的作品,才使斯多亚派哲学的基本原则在教士、学者、政治家中广为传播。即使是在基督教这一极端排斥异端的宗教占统治地位的年代,我们依然可以看出,斯多亚派哲学教导中的种种坚忍不拔的道德诫命,纵然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也都无法完全否认其价值[11]。十八世纪,自然神论和自然主义一时成为时代的潮流,但这仍然挡不住斯多亚派哲学大行其道。即使在大谈后现代主义的当今世界,人们也依然感受得到斯多亚哲学的影响[12]。不说别的,单从斯多亚一词在西方语言里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词汇这一现象也一再说明这一哲学流派所具有的深远影响,第七,从整个希腊哲学史的角度看,斯多亚派哲学是对希腊哲学的极大发展,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一,他们在修辞学、逻辑学、语言学等方面对前人包括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继承和发展。比如克里西普等人的研究,并由此出发引发出斯多亚哲学对语言进行的开创性贡献[13]。二,他们在将理性思辨与伦理道德实践、知识与实践统一起来并以后者为旨归上可以说直承苏格拉底。这集中体现在他们在自然哲学的理性论证上与伦理哲学的生活实践上力图把理性、神、善统一、同一起来,并把它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依据。正如现代西方学界的研究结果认为的那样,斯多亚哲学不仅自诩为苏格拉底学派(Socratics),自认为是苏格拉底的继承者,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回归和继承了苏格拉底伦理哲学(包括苏格拉底神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苏格拉底哲学。有趣的是,亚利安在自己的名字上加上“色诺芬”的中名,自觉地扮演色诺芬的角色,模仿后者对自己心目中的苏格拉底进行记录,写成《爱比克泰德论说集》。与所有斯多亚哲学家一样,爱比克泰德在《论说集》中不仅奉苏格拉底为理想人格化身,而且还在思想和语言上有意模仿后者

[14]。西方学界也有人[15]把爱比克泰德说成是希腊化、罗马时代的苏格拉底。最为关键的是,爱比克泰德的伦理哲学思想对所谓苏格拉底问题提出了较为完整明确的斯多亚式答复。这一点也是我今后主要研究的重点和目标。这里主要对其伦理思想中对“善”的认识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Agathos的基本含义和划分

希腊文agathos,在爱比克泰德的伦理哲学中是一个核心概念。按照《希英大辞典》的解释,其基本含义接近于 英文的good和汉语的“好”,并不专指伦理意义上的“善”这个意思。也就是说,该希腊语词根本上是个多指称的概念,它既可以指非道德的好,也可以指道德的好,一个人长得漂亮是一种好,有力量,也是一种好,地位高是一种好,能力强也是一种好,有钱是一种好,生活富足也是一种好,作战勇敢是一种好,品德高尚也是一种好,而我们汉语只能用一个词来翻译它。由于该词在伦理哲学中的突出地位,所以在翻译希腊哲学著作的时候“善”字似乎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但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处立方法很容易使汉语译文读者产生误读。对于爱比克泰德甚至希腊人来说,他们对道德上的“善”的论证是从非道德上的“好”开始的。他们虽然强调伦理道德上的善,突出这种善的至高无上的价值,甚至把它放在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待,可是,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并没有完全否定非道德好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的这个概念确实有混淆两种不同的好的毛病,所以,与希腊文相似,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里就抱怨说,拉丁语中对“好”的道德意义和非道德意义不作区分,造成了混乱。“幸而德文里有几个语辞,不允许人们把这种差异忽略过去。对于拉丁文用bonum(善)一字所指称的那种东西,德文却有两个十分悬殊的概念,并且还有同样悬殊的语辞:das Gute(善)和das Wohl(福)两字与一字相当„„”[16]

大致说来,不管我们使用什么方法来翻译,好总是有两种,一种是道德的好(善),一种是非道德的好。在开始讨论爱比克泰德对好的看法之前让我们先对这两种好进行一下解释。

我们所谓好坏、善恶的说法都是以人为出发点来说的。非道德的好,不管我们说的是财产还是权利,是健康还是快乐,都是以确保生命和提高生命质量为要旨的。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的本性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纯动物性的,主要以自保和自存为目的,当然,这也包括人的自我繁衍的生殖行为。追求快乐、幸福和非道德的好是人类的本性。用中国人的说法讲,其核心大致就是一个“利”字。另一方面,人还有与动物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人还是社会性的动物,人要与其他人一起才能生存,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大家公认的公平的游戏规则,如守信,孝顺,友爱,公正等,用中国的说法,其核心大约就相当于“义”字,这就是道德的好。可以说,这两种好都是自然的,属于人的本性。比较而言,非道德的好是以个体物质利益为中心的,而道德的好是以群体道德美德为中心的;非道德的好是以生活本身为目的的,而道德的好是以提高生命意义为要义的;非道德的好是物质的、利己的、个人的,而道德的好是精神的、利他的、共同体的;非道德的好使人生活快乐,道德的好使人灵魂高尚。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扬,人吃饭是为了活着,而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One should eat to live, not live to eat.” Benjamin Franklin),就是这个道理。

人对自身本性的张扬应该是对道德的好的张扬,而非对非道德的好的贪得无厌。人,作为人而非动物,其生命的意义就在这里。但是,这并不是说,人就可以用道德的好来压抑非道德的好,用道德侵犯生活,因为没有对非道德的好的肯定,道德的好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也;没有道德的好提供指导,非道德的好也就只能使人沦为动物,总之,不管失去哪一点,偏重于哪一方面,都会导致人性的丧失。

二、好和善——肉体和灵魂——义利之争

爱比克泰德在讨论什么是我们的权能之内的事(peri> tw?n e'f' |hmi?n kai> ou'k e'f'

|hmi?n,about things in our power and those not in our power)的时候认为,心外之物(而非身外之物)都是我们权能之外的事,而只有我们的灵魂和意志才是我们权能之内的事。 这就把所有物质的东西,包括人的自己的身体,都放在了心灵(will ,意愿,意志也)之后、之外,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应该关心和把握的,以及我们能够关心和把握的,只有我们的心灵。换句话说就是,道德的好大于非道德的好,义大于利,而且我们在极端的时候甚至还应该舍生取义。

这同时也引出了爱比克泰德的另一面。他还说,与灵魂(will)有关的东西有好坏(善恶)之分,而一切与灵魂无关的心外之物则既非好也非坏,都是无所谓的(adiaphora, indifferent)、无需在意的,但对心外之物的运用却不是无所谓的而是非常有所谓的[17],因为,人采取任何行动,都要“运用”心外之物——爱比克泰德的说法是“运用表象”(phantasia),而运用这些事物的行为都发自心灵,所以就有善恶之分,它会因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的好而好,因其坏而坏,不管你使用的外在的物质是什么。所以,我们人的社会行为都应该以关注心灵、道德的高尚为唯一的目标,人生的意义就在这里。

爱比克泰德把一切包括身体在内的物质的东西都当作是权能之外的事情[18],这就等于是说,人唯精神是求,换言之,义就是利。为什么呢?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怎么认识这个利。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利定位在非道德的好、物质的好上,那么,义和利就可能是冲突的。可是,如果我们把道德品质放在第一位,对其它物质的东西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也就是说,把道德美德当作是真正的好处和利益,那么,义就是我们的利,而且应该是我们唯一的利。按照这种推理逻辑,义也是为了利。我们为什么要舍己为人,为什么要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呢?因为既然我们认为义就是利,也就是说,既然我们已经把自己的利益提升到道德的好上了,那么,我们个人的好就是他人的好、世界的好(利益),所以,多行义事,也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因此,肯定非道德的好、个人的私利并不是不道德,关键在于人的本性就是理性,所以人的自保自利就要以有利于自己的理性为标准。爱比克泰德就说,“神是自私的”。我们的非道德的好(利)要以神的(非道德的,对人来说是道德的)好(利)为榜样,我们的自保自利要以神的自保自利为标准[19]。这样,爱比克泰德从其特殊的人性论的角度将人的非道德的好归结为道德的好。由于对人本性的这种认识是其整体哲学思想的核心,所以,记录者亚利安安排爱比克泰德在第一卷

第1章就开宗明义地说明这一点:什么是在我们权能之内的事,而且这种讨论几乎贯穿整个《论说集》的始终。这一认识就是其自然哲学/神学的核心;伦理实践论的核心也是其行为心理学的核心。 我们可以总结地说,对于爱比克泰德来说,义即利,生活即道德,利己即利他。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爱比克泰德伦理哲学的模式是还原论式的,即将道德的好还原为非道德的好,用非道德的好来证明道德的好的合理性,或者说,用道德的好来替代非道德的好。康德担心还原论会将“道德”还原干净,什么也不剩,而对于爱比克泰德来说,这正是他的论证方法和人生伦理实践的认知途径。

第二,爱比克泰德在重要性上把心外之物放在了心之下,这本来只是一种道德价值论上的判断,而他却用这种判断完全替代了本体论上的判断,用道德的好完全替代了非道德的好,把道德的好完全当作非道德的好来实现,这是一种道德本体论的提法。

虽然从我们每个个体的角度来说,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提倡,但从整个完满的人性来分析,就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这也是不足取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非得做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抉择,他如果不是身处乱世,也必定是迫不得已、出于无奈。就爱比克泰德本人而言,他是从小就让人卖了做奴隶,连自己的父母是谁恐怕都不知道,天地间只有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来面对这个充满主人(或者更是奴才)和罪恶的世界,他比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能深深地懂得,所有现实的物质的理想都不可能实现,而且,对这些物质的任何追求,都只会使人更加陷入无尽的奴役中,根本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偌大的世界居然容不下物质与精神、肉体和灵魂的同时存在。人总是要做出选择的,要么活着,做个奴才(别人的,财富的,或者毋宁说是非道德的好的奴才),要么去死,独享自由。所以,这种无奈是一种作为一个一无所有者的无奈,同时也可能会是一个无所不有者的无奈。爱比克泰德给我们出的药方就是放弃对肉体的、物质的快乐的追求,走向灵魂,走向精神。因为,只有在这里,摈弃物质和肉体,你才能“永远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永远可以回避得开自己想要回避的东西”(have the power to get what you will to get, and avoid what you will to avoid),你才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你才能获得伟大的善、伟大的自由。人追求绝对的道德的善和精神的自由,这是人性美好之所

爱比克泰德篇八
《爱比克泰德《沉思录》摘录》

1、 至于生活的艺术,它的素材就是你自己的人生。伟大之事不可能一夕而成,而需假以时

日。

竭尽所能,对一切都保持善意吧!

2、 伤害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的看法。

3、 如果你追求高尚的生活,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式地思考。

4、 持久的满足胜过及时的行乐。要让理性占上风,要不断强化慎思的习惯。

要培养验证某物实际是好是坏的技巧。要学会等待,要学会评价,而不是一句未经训练的本能作出反应。不管怎么说,自发性都不是一种优点。

5、 记住:你没有采取相同的方法,付出同样多的时间,你就不要指望获得与他人同样的回

报。认为我们不服从真正的代价就能够获得报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那些“赢得”某些东西的人并非真的好过你,因为他们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6、 要避免随便的性行为。尤其是要避免在婚前发生性关系。这似乎有点过于拘谨或老套。

可这是一张经过时间考验了的做法,以此表示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性行为不是游戏。它在情感上和实际生活中都会产生实实在在的持久的后果。忽视这一点,无异于自我贬低,或漠视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不过,如果你遇到某人,他恰好有过随便的性行为,你不可自以为是地试图强迫他接受你的观点。

带有责任和义务的积极的性生活,将会增强人的完整性,同时它也是幸福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7、 与他人交往要有所警惕

A. 与人交往要小心,不要理会别人宣称什么,他们可能并非真正按照精神生活准则来

生活。对你在与谁交往这件事,要留心在意。人类就爱模仿与之来往的这些人。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接受他们的兴趣、观点、价值观以及他们解释事件的思维习惯。尽管许多人是出于好意,但由于他们缺乏素养,不知道什么是值得做,什么不值得做,所以他们同意会对你产生有害影响。

B. 不是因为有些人对你友善,你就应当与他们一起消磨时光;也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你,

对你或你的事情感兴趣,你就应当与他们交往。让谁当你的朋友、同事或邻人,这一定要经过选择。所有这些人对你的命运都会产生影响。世上到处都是令人愉悦的、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只结交那些能提升你、其出现能激发你身上最大优点的人。但要记住,道德方面的影响是双向的,因此我们应当确保自己的思想、言辞与行为对那些与我们交往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一个人优秀与否的真正考验,就在于对那些经常被忽略的行为细节是否给予足够的重视。

C. 与他人交往要有所警惕。当你与他人交往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且总有一种会发生。

或者你变得像你的同伴一样,或者你让他们改变思想观念,与你一样。就像一块未燃烧的煤接触到一块正在燃烧的煤,或者前者使后者熄灭,或者后者点燃前者。危险是巨大的。因此,在与他人叫我时我们要倍加小心,尤其对那种轻松愉快的交往,更要谨慎。

D. 我们多数人都不拥有足够的坚定性而使我们的同伴认同我们的目标,因此,我们绝

不能再随波逐流。否则,我们自身的价值与理念会变得模糊,甚至被玷污,我们的决心也会动摇。

E. 不要受他人消极观点的影响。他人的观点和忧虑具有传染性。与他人交往时,不明

智地采取消极、无效的态度,则会害了你自己。

F. 如果你碰到沮丧的朋友,忧伤的父母或遭遇厄运的同事,当心不要让自己被这些显

见的不幸压倒。记住要分清事件本身和你对事件的解释,提醒你自己:伤害一个人

的不是事件本身,因为在同样情况下,另一个人可能丝毫都不会感到压抑。伤害这个人的,乃是他或她未经鉴别就作出的反应。

G. 与我们所关心的人一起陷入不明智的消极的情绪中,这绝不是善意或友爱的表示。

保持超然的态度,避免夸张的反应,无论对我们自己还是他人,都是更有益处的。

8、 将人生视如赴宴,在其中你的举止应当优雅得体。当菜肴递到你面前时,可伸手取一份

但分量要合适;如果菜肴只是从你眼前经过,就想用你盘中已有的食物;如果菜肴还未传到你这里,就应该耐心等待。

9、 首先,说话之前一定要保证你的言辞是出于良好的动机。油嘴滑舌是对他人的不敬,大

谈自己则是不自重的表现。许多人都有谈论自己一时的感觉、想法或印象的冲动。他们随意倾吐心中的所思所想,全不顾及后果。这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道义上,都是危险的。如果我们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心中的想法,不管大还是小,那么,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在这琐碎而漫无目的的交谈中被浪费掉。散漫随意的言辞就像一辆失去控制而四处乱撞的车辆,注定会翻进沟里。

10、必要时,就要尽量保持沉默或少说话。言辞本身并无善恶,但人们用时往往不加小心。你一定要警惕这一点。言谈轻率是有害的;另外,喋喋不休也是不得体的。

11、你注意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12、如果专门谈论别人,我们就会变得心胸狭窄。特别要注意避免谴责、褒扬别人,或拿别人比来比去。

13、决不随便讨论重要的事情。注意不要与对你不重要的人讨论对你最重要的事。否则,你最重要的事就不再受珍视,你的目标也会丧失。如果正处在一项事业的早期阶段,这样做尤其危险。

14、我们的想法一旦说出来,就会被别人像秃鹰那样尽情享用。他们把对你最重要的东西妄加解释、判断与歪曲,使你心绪低沉。在你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展示给反对者和浅薄者之前,应在心中对此酝酿一番。

多数人是这样对待某种观点的:只知道抓住这只观点的短处大做文章,而看不到其潜在的优点。

要自我克制,这样才不会耗掉你的热情。

15、大多数人喜欢这样欺骗自己:他们认为做自己感觉良好或让自己舒适、轻松的事情,这就是自由。事实却是这样,那些让一时的感情凌驾于理性之上的人们,是他们渴望与厌恶之事的奴隶。那些意料之外的挑战总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它们不期而至,那些人根本没有做好准备,不可能采取有效而高尚的行动。

16、如果某人说话粗鲁无礼,不理睬你说了什么,看起来举止轻率,甚至做出彻头彻尾的恶行,那么你要自问:“如果我也是这样一个人,承受了同样的考验,遭遇了同样的伤心事,或有着与他们同样的父母等等,我也可能说出同样的话,做出同样的事。”人们行为背后的故事我们并不知晓,既然承认我们认识的局限性,那么就要耐心地对待他人,不要急于下判断。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纵容恶行,或认同这样的观念——不同的行为有着同样的道德力量。

17、当人们的行为并不如你所愿时,不放运动运动你拥有善良天性的肌肉,耸耸肩,对自己说:“就这样吧。”然后让这件事过去。

18、也要尽可能地善待自己。不要拿自己和别人去比较,更不用与理想中的自己作比较。认定完美是渐进的,需要有进两步退一步的努力过程。

19、保护好你的理性,就像走路要当心,不要踩到钉子,不要伤到脚一样,你应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好头脑的最高才能——理性,不让它受任何程度的伤害。有道德的生活首先依

赖于理性。保护好你的理性,这样它也会保佑你的。

20、如果你接受他人卑微观点的影响,对自己的目标产生动摇,那么你就会产生双重的羞愧——里外不是人。

21、流行的看法、价值观和做事方式,一般都不是最智慧的。许多普遍存在的信念都经不住理性适当的检验。习惯性思维,其手段和目的本质上是缺乏创造性、没有趣味的。它的职责就是维持那些过于自保的个人与机构团体的现状而已。

22、

爱比克泰德篇九
《沉思录2-爱比克泰德》

1. 伤害我们的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要记住,各种情形都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出现,而不会顾

及我们的感受.想想那些使你愉快的事物—你依赖的工具,你珍视的人.但要记住,他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与我们碰巧如何看待他们是两码事.真正使我们恐惧和惊慌的,并非外在事物本身,而是我们思考它的方式.使我们不安的并非事物,而是我们对其意义的诠释.事与人的存在,既非我们希望的那样,也非看上去的那样,他们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如果人们是依据错误印象得出结论的,那么受损害的不是你,而是他们,因为被误导的是他们.你可以对自己说:在那人看来,事情似乎如此,不过那只是他的看法.

2. 与你有关的事要全神贯注.某些事你必须完全放弃,另一些事则要暂时延后.精神上的进步

要求我们关注重要的事情,忽视其他一切不值得关注的琐碎之事.

3. 让你的意愿与自然和谐一致.记住这一点:天意是圣明的,并且本质上是善意的.人生并非

一连串随机而无意义的事件的组合,而是一个有序而优美的整体,它遵循着最终可以理解的法则.至于生活的艺术,它的素材就是你自己的人生.伟大之事不可能一夕而成,而需加以时日.

4. 好的生活是内心平静的生活.高层次生活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平静.你的幸福取决于三个方

面,而他们都是你力所能及的:你的愿望/你对与自己有关之事的想法,以及利用你的想法并使之发挥作用.记住:好的东西,究其实质,只会在你能控制的事物之中找到.习惯的力量.每一种习惯和能力都是通过与之相应的行为而得到保持与加强的.

5. 静下心来思考类似感情的这种快乐,你会发现,一旦沉溺其中,你必然会感到后悔.如果是

这样,你就应该放弃,并对你的自制力感到高兴.巩固你在品格上取得的胜利,这样你会变得更加强大.我们要进行一种反思训练.通过反思,我们可进行一种思想的实验,以增强辩论事物的能力.大多被认为正统的娱乐,常常是地低劣或愚蠢的,他们只是迎合或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你的生命如此短暂,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要清晰地辨别你允许什么样的思想或观念进入你的脑海.带有责任和义务的积极的性生活,将会增加人的完整性,同时它也是幸福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6. 与人交往要有所警惕.人类就爱模仿与之来往的那些人.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接受他们的兴

趣/观点/价值观以及他们解释事件的思维习惯.让谁当你的朋友/同事或邻人,这一定要经过选择.世上到处都是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只结交那些能提升你/其出现能激发你身上最大优点的人.但要记住,道德方面的影响是双向的,因此我们应当确保自己的思想/言辞与行为对那些与我们交往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记住要分清事件本身和你对事件的解释,提醒你自己:伤害一个人的不是事件本身,因为在同样的情况下,另一个人可能丝毫不会感到压抑.伤害这个人的,乃是他未经鉴别就做出的反应.

7. 将人生视如赴宴.合乎道德的生活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言辞得当.真正的精神修行的要

旨之一,就是追求言辞的完美.言辞本身并无善恶,但人们用时往往不小心.要有幽默感且格调要高,并能够享受那些巧妙的玩笑带来的欢乐.

8. 责任体现在人际关系中.通过认识我们和他人的自然联系来确认我们的责任,这样才能在

宇宙系统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别人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吧,这绝非你能控制,因此也与你无关.

9. 对作恶者怀有怜悯之心,因为他们接受了错误的信条,并且丧失了人类最有价值的能力:不

能辨别什么对他们真正有益,什么真正有害.人的完善是渐进的,需要有进两步退一步的努力过程.

10. 智慧的生活就是理性的生活.多数人不懂得通过推理来正确使用论据,也不懂得恰当

使用逻辑推理行事,因此他们总是以随意/过于敏感/混乱的方式行事,并且容易被误导.如果清晰思考问题的能力受损,那么你有道德的生活将变得混沌不清.

11. 智慧的人生,行重于知.要通过行动展示你的品格,表明你正努力使自己变得高尚.说

有价值的事和做有价值的事是截然不同的.通盘考虑之后,你要把自己与业余爱好者区分开来—他们可以仅凭感觉好或有兴趣就去参加游戏.这可不好.把事情考虑清楚,然后全力以赴去做!否则,你就像那些孩子一样,有时是士兵/有时是音乐家.通过书籍你学会了更好地思考,并成为一个更具辨别与反省能力的人.书籍具有训练头脑的力量.

12.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高尚的种子,我们需要一个被我们视为中心的形象,以使高尚

的种子得以开花结果.善,不是用来炫耀的举止,而是终其一生对品行进行不断的微调.

13. 巧妙地运用逻辑/辩术,以及成熟的正确指称事物的能力,都是哲学赋予我们的工具.

借助他们,我们能够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与内心的平静,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14. 从所有外物中获益.甚至从谩骂我们的人那里也可以获益.因为他们训练了我的忍耐

力/我对情绪的控制力,以及对待问题的温和态度.你给我的,不论是什么,我都能把它变成幸福的/洋溢着快乐的/高贵的/为人所称道的东西.

15. 如果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不被强迫/阻碍,能自由地选择,成功地实现愿

望,他就是自由的人.

16. 所作所为都为自身,这是动物的本性.学会如何辨别别人的和自己的东西,辨别受限

制和不受限制的事情,只关心后者,不关心前者.

17. 如果有人感到不幸,那请记住,这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原因,因为上天把幸福和安宁

给予了每一个人.

18. 我们要自我满足,能够做自己的同伴.就想宙斯那样,独居,使自己平静下来,思考自己

的统治和统治的实质,使自己忙于思考.这一点适合他.

19. 受限要学习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是谁,并且要只为自己寻求智慧.果实就是这样成熟的:

首先,种子要深埋在土地里,不为人所知地缓慢生长,这样才能够最终成熟.你还这么不成熟,就已经开花结果了,冬天的严寒将使你枯萎凋谢.要向那些教练学习.爬起来/接着摔/直到你变得强壮为止,总之,毁灭与复原都是我们掌握中的事.

20. 在理论上,说服一个无知的人是容易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愿意被人说服,反而

回怨恨那些试图说服她们的人.

21. 在善恶判断上我们还需努力.当一件东西被拿走时,要立即欣然放弃,并为曾经使用

过它心存感激.如果有人想追求哲学,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抛弃自以为是的想法.因为让一个人学习他自认为知晓的东西是不可能的.

22. 灵魂就像一碗水,外部表象就好像是落在水面上的光线.当水面动荡的时候,看上去

光线好像也动了起来,其实光线是不动的.所以,当一个人头昏目眩的时候,不是技艺和品德陷入了混乱,而是二者投射其上的精神陷入了混乱.一旦精神再度平静下来,技艺和品德也就恢复了平静.

爱比克泰德篇十
《爱比克泰德论治疗对象与哲学治疗》

相关热词搜索:epictetus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 爱比克泰德谈话录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爱比克泰德”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爱比克泰德"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6480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