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

2016-01-24 09:05:1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篇一《画堂春》 ...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篇一
《画堂春》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篇二
《画堂春》

《画堂春》 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赏析:

我常常想,作为一个贵族公子,一个深受皇帝的宠臣,纳兰性德何来如此情怀。可是,当我读完他的词,慢慢的从词中找到踪迹的时候,我明白了。因为他本来就是谪仙一般的人物,他不是人间富贵花。他是谪仙般的人物,有着谪仙般的情怀。他是个痴人,一个对感情执着而又

孤独的人。这首《画堂春》也正是他这个特点的最好体现。 词的一开始,他写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里的一生一代一双人,正说明了这首词所写的对象。单看这一句,一生,同一生;一代,同一辈;一双,两个。这里留给读者一个疑问,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再细细体会,想到这里用的是一双这词,会想到,这里的两个人,会用一双,自然是关系比较密切的恋人,而接下来的一句证实了这个想法,争教两处销魂。如果不是恋人关系的话,这争教两处销魂是怎么也不会出来的。可是,这里会有人问了,既然是恋人,那为什么不在一起而要两处销魂呢?所以接着,作者说明了: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到了这里,相信读者的心了跟着沉了下去。相思相望不相亲,何等的残酷,对恋人来说,彼此相思,彼此能够相望,却不能相亲,这是

何等的残酷,也难怪作者会问天为谁春了。

到了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个画面,一对恋人,被迫分开,彼此相思种种,这日两人再度相逢,却只能千言万语尽在那深深凝望中,不敢说,

不敢讲,不敢透露那一丝一毫的感情,这是怎样的痛啊。

那么,这时候,有人要问了,既然彼此深爱,却又何又不在一起?接着,作者作了解释: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这句用了两个典,一个是裴航乞药,一个是嫦娥奔月。裴航于蓝桥乞药而得妻,嫦娥奔月而不得见。这里借这两个典说明了为什么不在一起,是因为对方已经入宫。如果未嫁,那裴航于蓝桥容易得妻,只是现在嫦娥已入月宫,与后羿相会无期了。可是,即使已经相会无期,作者还是在苦苦守望。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里的饮牛津,实际上也是用典,用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其中。这里的结句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个幻想,如果能与之结

合,对着她,即便是贫困,也毫不在意。

这首词从一开始纯用白描,层层深入,直至结句的一咏三叹,实在

不愧是纳兰词中的佳作。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篇三
《画堂春》

《画堂春》 作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赏析:

我常常想,作为一个贵族公子,一个深受皇帝的宠臣,纳兰性德何来如此情怀。可是,当我读完他的词,慢慢的从词中找到踪迹的时候,我明白了。因为他本来就是谪仙一般的人物,他不是人间富贵花。他是谪仙般的人物,有着谪仙般的情怀。他是个痴人,一个对感情执着而又孤独的人。这首《画堂春》也正是他这个特点的最好体现。

词的一开始,他写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里的一生一代一双人,正说明了这首词所写的对象。单看这一句,一生,同一生;一代,同一辈;一双,两个。这里留给读者一个疑问,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再细细体会,想到这里用的是一双这词,会想到,这里的两个人,会用一双,自然是关系比较密切的恋人,而接下来的一句证实了这个想法,争教两处销魂。如果不是恋人关系的话,这争教两处销魂是怎么也不会出来的。可是,这里会有人问了,既然是恋人,那为什么不在一起而要两处销魂呢?所以接着,作者说明了: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到了这里,相信读者的心了跟着沉了下去。相思相望不相亲,何等的残酷,对恋人来说,彼此相思,彼此能够相望,却不能相亲,这是何等的残酷,也难怪作者会问天为谁春了。

到了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个画面,一对恋人,被迫分开,彼此相思种种,这日两人再度相逢,却只能千言万语尽在那深深凝望中,不敢说,不敢讲,不敢透露那一丝一毫的感情,这是怎样的痛啊。

那么,这时候,有人要问了,既然彼此深爱,却又何又不在一起?接着,作者作了解释: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这句用了两个典,一个是裴航乞药,一个是嫦娥奔月。裴航于蓝桥乞药而得妻,嫦娥奔月而不得见。这里借这两个典说明了为什么不在一起,是因为对方已经入宫。如果未嫁,那裴航于蓝桥容易得妻,只是现在嫦娥已入月宫,与后羿相会无期了。可是,即使已经相会无期,作者还是在苦苦守望。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里的饮牛津,实际上也是用典,用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其中。这里的结句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个幻想,如果能与之结合,对着她,即便是贫困,也毫不在意。

这首词从一开始纯用白描,层层深入,直至结句的一咏三叹,实在不愧是纳兰词中的佳作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篇四
《一生一代一双人》

【原创小说】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会,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画堂春》

双林禅院,停灵处。

他,纳兰性德静静地坐在一樽灵柩旁。望着棺内那张苍白而又绝美的容颜,毕生不忘。 此刻,他的眼中已容不下周遭的一切。她想卢氏,一生的至爱。而今,却已天人永隔。 “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 悄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这是纳兰为卢氏写的词,只是她却见不到了。若有可能,他此生也不愿提笔为之

纵使一生诗词无数。而今,却叹任笔尖如何轻灵飘逸,终不见她婉转清丽。

犹记卢氏初入纳兰府。那时的纳兰对于这段父母强加的婚姻并未抱有任何的期望,亦或是他并未从与那个女子的分离之痛中超脱出来。他对于卢氏这个新婚妻子的态度一直是冷淡的。殊不知,这个嫁给他的女子,也是个可怜的人儿。

而后的生活,却也是意料中的同床异梦。

那时,卢氏常看着站在窗外发呆的丈夫,回首又见书桌上留下的张张纸笺。其上所书的却是丈夫对于另一个女子的深深眷恋。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划(chan,爪机无力,打不出这个字)地东风,彻夜梨花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她拿起桌上一张墨迹未干的纸笺轻声读着,声音很低,生怕惊扰了屋外的丈夫。

不觉间,一滴泪自眼角滑落,不知是叹词中的哀怨缠绵,还是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女子的羡慕。 看着桌上题词的纸笺,卢氏拭去眼角的泪痕,收拾着凌乱的书桌,看着手中那多不胜数的题词,一时间她心中竟升起一丝无奈。奈何自己的丈夫是个痴情之人,奈何自己的丈夫倾心之人却不是自己。奈何自己落花有情他却流水无意。

当中无奈,终化作一声低叹,叹造化弄人。

放下纳兰的词作。莲步微移,走到桌前,铺好纸,砚好墨,纤指握笔,在纸上留下几行小字。望着纸上未干的墨迹,卢氏面颊微微泛红,不自觉的挂上了一丝淡淡的微笑,然后把桌上的纸轻轻叠起,藏到床上的枕下后方才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仿佛一瞬间轻松了许多。

卢氏透过窗看了一眼屋外的纳兰,拾起床边的刺秀,针尖在锦缎上灵巧的穿行,纤细的银针映着卢氏微微泛红的脸颊,刹那间娇羞无限。

这个可怜的人儿此刻心中或许正念着某个人,心中不断的浮现着那哀婉缠绵的词。于是,也不知怎的,那穿梭的银针竟在绸缎上留下了两只戏水的鸳鸯。

床边的新妇不时的抬头看看窗外,又再度低头刺绣。留下片刻的绝美风华,只是这般美景却无人得见。

绝美的风华,只为君绽放!

时间便在这针尖悄然流逝,春去春来,花开花落。那戏水的鸳鸯不知绣了多少,而纳兰对卢氏却依旧是不冷不热。

这卢氏倒也是与众不同,她不爱使寻常女子的那一套,她从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只是静静地在闺房中看着屋外的丈夫,绣着手中刺绣,偶尔写上两行鸳鸯小字。夜晚,她也只是在一旁看着在书桌前挥毫的丈夫,偶尔为他挑一挑那将熄的烛灯。

每一日都如此平静,这样的日子卢氏也倍感欣慰。纵使丈夫并不在意这一切。

填词,作诗,站在窗外发呆,这几乎成了纳兰每日必做的事。而卢氏,则是一如既往的在房中刺绣,题上一两行鸳鸯小字,偶尔再看看窗外的丈夫,然后将丈夫写给那个素未谋面的女

子的词整理收集起来,纵使纳兰并不在意这些词。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两人重复着相同的事。

纳兰终究是个有心之人,卢氏日日夜夜的苦等又怎么可能引不起纳兰一丝一毫的注意。 这一日,一切同往常一般,纳兰站在屋外看着春日里新开的几株鲜花,而卢氏却是一如既往的在闺房中做着那些不知做了多少遍的事,只是,她依旧默默地做着,未曾有半句怨言。 卢氏放下手中那绣了一半的鸳鸯,站起身,走到书桌前,拾起桌上的那一叠词作,将之整理好,拿在手中细细的阅读起来。

这一切同往常一样,唯一的不同便是,此刻,纳兰正在屋外透过窗,看着卢氏的一举一动。只是这一切,那深深沉迷在诗词中的卢氏却是全然不知,还在痴痴的看着手中的词句,面上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

纳兰没有打扰卢氏,站在屋外透过窗看着卢氏,不知心中在想些什么。

也不知过了多久,卢氏终将手中的词看完,随后将之放在书桌的一角,捋了捋额前垂下的一缕青丝。铺开一张纸,提起那支丈夫常用的毫笔,轻轻地沾了些许墨汁。笔尖在纸面微动,不知在写些什么。

见着这一幕,纳兰轻声的走进新房,悄悄地走到卢氏身后,看着卢氏在纸上写写画画,却也不做声。而卢氏也是十分投入,并未觉察到身后的纳兰。不多久,卢氏停下手中的笔,将纸张收好后,转身,却发现身后站着的纳兰。

看着纳兰那戏虐的眼神,仿佛再说:“别躲了,我都看见了!”一抹红霞刹那间飞上脸颊,卢氏连忙低下头,不敢再看眼前的丈夫。

纳兰看了一眼满脸羞红的卢氏,微笑的从她的手中接过那墨迹未干的纸张,看了一眼纸上所题之词,又看了一眼卢氏,不自觉的轻笑了一声。听的纳兰这笑声,卢氏更感羞人。

这纸上所记得不是别的,正是女儿家对心上人的爱慕,虽然卢氏早已嫁作纳兰妇,但此刻被丈夫看着自己的密事,却也是万分羞人的。一时间卢氏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望着卢氏满面娇羞,纳兰不禁放声大笑,随后也不再捉弄她,迈着潇洒的步伐走出房去。 卢氏低着头,听着丈夫的笑声和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卢氏的心中却是娇羞无限,素手静静地捏着衣角,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是这无限的娇羞中,不知怎的,竟有些许失落。

便是在这样一种忐忑不安中,时光悄然流逝。不觉间,日落又出,天黑又亮。待得卢氏起身后,纳兰早已不在了。与往日一样,他此刻应该又是在门口发呆吧,卢氏心中这般想着。 对此,卢氏也不多说什么。她也如往日一般来到书桌旁,拿起桌上的词,低声读了起来:“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依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不知为何,卢氏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昨日的情景,一抹红霞也在此刻再度飞上脸颊。

卢氏不自觉的向着窗外看了一眼,却发现此刻纳兰也在静静地看着她。见得此状,卢氏本就有些发红的脸颊更是染上了一抹红晕。

卢氏不自觉的摸了摸自己发烫的脸颊,抬起头向着窗外看去。恍惚间,与屋外的丈夫四目相对,纳兰冲着卢氏微微一笑。这一笑,宛若初升的旭日,在久经夜晚的黑暗之后,清晨,东面所绽出的那第一缕光明,纵使仍带着夜间所遗留下的凄寒,但却使人倍感温馨。

望着丈夫和煦的笑容,卢氏不禁有些失神。不知怎的,她这一刻也忘了女子特有的羞涩,呆呆的望着屋外的丈夫。

也不知她在想着什么,竟连纳兰已经离开了都不知。

纳兰缓步来到屋内,看着卢氏竟还在发呆。纳兰轻声走到卢氏的背后,双手搭在她的肩上。 “啊!”卢氏不自觉的惊呼一声,待看到身旁的纳兰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前时的羞状,不由得脸颊通红。

望着娇羞的妻子,纳兰把她推到屋中的梳妆台前,让卢氏坐在台前,道:“在下不才,愿为

佳人画眉,不知可否?”

卢氏面颊发烫,不自觉的低下了头,但却又忍不住的点了点头。纳兰让卢氏坐好,提起笔便在卢氏的柳眉之上细细勾勒。这双握惯了诗词之笔的手在此刻却显得有些生硬。而卢氏自始至终面上都带着一抹红晕和那若有似无的浅浅微笑。

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三笑倾心!

看着面前满面娇羞的女子,纳兰不觉得升起一丝玩味,手指轻轻掠过卢氏额前垂下的一缕发丝,指尖在不经意间轻轻触碰卢氏的面庞,“啊!”感受着丈夫的动作,卢氏不经低呼一声,随着纳兰的动作,卢氏头越发的低了下去。面上的一抹红晕更难拭去。

纳兰低下头,在卢氏的耳畔,低声说道:“昨天,写的不错。”

卢氏心中大羞,纵使眼前的是她的丈夫,也禁不起他如此的调笑。

一切完毕后,纳兰轻轻扶起卢氏,说道:“今正值春日,院中的桃花也已尽数开放。你,可愿同我一道光赏这亮丽的春色。”

纳兰的相约对于卢氏而言是无法拒绝的,她唯有羞涩的点点头以示答复。面上虽仍带羞涩,卢氏的心中却是异常的欣喜。这次的相约,便会使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切的美好,便在此刻向世人展开,留下一段千古传唱的佳话。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携着卢氏的手,漫步来到院中。长廊中,绘彩的壁画衬着才子佳人,更添些许亮丽。院子四周,种着几株娇艳的桃花,正在和煦的春日中绽放,花香四溢,使人不由得心旷神怡。 微风清徐,带下片花瓣。娇弱的鲜花随风而物,掠过伊人衣襟,留下一抹淡雅的余香。纳兰轻折下一支开得正盛的桃花,戴在卢氏鬓间,娇红的花映着人羞红的脸。花娇,人更娇。 三千红颜怎如你婉转清丽!

无须承诺,承君一言,甘愿舞尽锦瑟年华。

无须承诺,承卿一言,甘愿挥剑倾尽天下。

才子佳人的绝配在纳兰和卢氏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纳兰此刻只怕也在后悔当初的冷漠。但所幸的是为时未晚。此刻醒悟,便从此刻开始相依相守。

任风雨凄迷,相守亦不离不弃。

风渐起,卢氏感到一阵寒意,但看看身旁的纳兰,见他兴致正浓,卢氏也不去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忽的,一阵微风掠过,带着春的寒意,卢氏身子不由得一颤,动作并不大,但纳兰却依旧感受到了。

双手搭上卢氏的肩,面对着卢氏,笑道:“起风了,回屋去吧!”卢氏摇了摇头,道:“不必了,我便在这陪你吧!”

纳兰微微一笑,却并未答话,只是拉着卢氏的手,向着里屋走去。

微寒的风在这一刻消失殆尽。

纳兰走在前方,卢氏紧随其后。他为她挡尽将来的风雨。她,是唯一的一人。

“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光阴渐逝,夜渐深了。新房中的红烛依稀闪烁着,映着桌前床旁的一双人。男子站在桌前,手中之笔在纸上飞舞着,留下几行诗,几句词。

随后,叫着身后的女子,同赏着方才题的几首新词。两人低声絮语的说着什么,偶尔传出一两声低笑。淡淡的温馨使得寂静的夜里多了几许生机。

纳兰为卢氏铺好纸,砚好墨,再将一支笔递给卢氏。卢氏望了一眼身旁的丈夫,提笔,留诗两句。 “被酒未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有时,两人就书中所记也会有所争论,两人共阅一书,每及兴起,便会毫无顾忌的大笑。有时,卢氏会为丈夫沏上一壶热茶。翌日清晨,房中尚残余着淡淡的茶香,而两人也是相视一笑。

或为丈夫暖上一壶热酒,两人以诗词助兴。最终却以卢氏醉卧床塌而告终。纳兰为卢氏盖上被子,一夜宿醉,清晨,纳兰起身之时,卢氏却还在沉睡中。面颊上还残留着昨夜酒红的一摸红霞。纳兰笑着摇了摇头,低身为卢氏理好被子,便转身出了门。

“当时只道是寻常”

而后又不知是多久,卢氏为纳兰生下了一个儿子。而纳兰却并未因此而感到喜悦。卢氏因生子时难产而长期抱恙,一直都在卧床调理。望着床上日渐消瘦的卢氏,纳兰只感到心在发痛。 或许是这一双人的一段情,完美的让天都妒忌了。卢氏,在纳兰二十三岁那年离开了。离开了她心爱的丈夫,与之天人相隔。她的离去,带走了一手鸳鸯小字,带走了一屋泼茶余香,带走了一夜宿醉后的春睡,带走了纳兰的一颗心。失了一颗心,人还能有多少呢?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梦中与卿相见,别时有言:“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一浮生,一尘世,一双人。夜挑灯,对月只感凄冷。两相望,却惆怅,孤影徒自心伤。天上人间,卿逝,心如残月。赌书泼茶,留的新房余香。林下风致不再,伊人去相思长,相望相思,奈何夜夜凄凉。只道寻常,寒风伴残阳,沉思过往空叹心神伤,客惆怅,相伴一生人一双。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篇五
《画堂春》

纳兰性德《画堂春》赏析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17岁入太学读书,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18岁中举,22岁考取进士,被康熙授三等侍卫,后又陆续升为一等。他作为乾清宫侍卫,于皇帝左右,随侍扈従,被皇上看重,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的大意为:我们本是天生的一对,却被生生分开,只能咫尺天涯,黯然神伤。 日夜相思也偶得相见,却无法略一亲近,纵然是三春胜景,又于我们有何意义。

词成于纳兰原配卢氏死后三年,有一说是为悼亡妻而作,另有一说是为其未成婚姻的恋人而作。但其内容,是为有情却终不得眷属的男女心声。且词中,生离之恨多于死别之悲,据野史记,纳兰有一绝色表妹,青梅竹马,两情相悦,被纳入宫中为妃,此即为她而作,然此事不可考,真耶假耶,是耶非耶,不得而知。野史中有记载,容若有一表妹,青梅竹马,并订下婚约,谁知世事难料,表妹被选入宫中,常言道:侯门一入深似海。何况是嫁入帝王家。一对情深意重的儿女被硬生生分开,从此一别音容两渺茫。

上阙中“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从“一生一代一双人”这句表达的是二人本来就是为了要一起快乐的生活一辈子而来到这个人世间的。那是一种多么浪漫的幸福的感觉啊。就是明明天造地设一双人,也许是上天也嫉妒他们吧,偏要二人分离两处,各自销魂神伤,难过。相爱的两个人,只能够彼此相思相望不相亲,这是多么残忍啊。唐·骆宾王有《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而这纳兰性德在随口吟诵《画堂春》之间顺手便将这两句拆开,置于己词的第一、第三句中,反其意而用之。“一生一代”写一生一世;“一双人”说一对情人。“争”是怎么的意思。“销魂”乃魂魄离体,形容情感达到了极致。“天为谁春”显然就该是素面朝天、仰天长叹的意思了。因此,我们能够想象出一幅画面,一对恋人,彼此相爱,被迫分开,某日两人相逢,竟无语凝噎,不能说,不能讲。不能透露一点感情。所以说天为谁春? 虽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是那是相爱的人彼此毕竟只是短暂的分开但是最终二人还是可以长相厮守,不是这种相思相望不相亲的局面,仿佛陌路。此时我想起了一首歌《最熟悉的陌生人》。

下阙中“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诗人讲述了一个故事。蓝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诗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柞日,遂成婚,双双仙去。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药成碧海难奔:《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宫,为月精。”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是说恋人已经入宫去了,不能够彼此相见,好像嫦娥与后羿之间。“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的意思是说:如果未嫁,那裴航于蓝桥很容易就能够得妻,只是现在嫦娥已入月宫,与后羿相会无期了。可是,即使已经相会无期,作者还是在苦苦守望。“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有种遗憾,也有些淡淡的悔恨。饮牛津:出处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

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李义山就此有《海客》一绝云:“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牛郎织女的故事。“相对忘贫”是一种誓言,“宁可抛弃繁华家世,放弃世间名利,纵令贫寒到骨”„„。“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此句是说,如果两个人能够在一起,即使贫穷,作者也甘之如饴,只是没有那个机会了。此处可以看出词人的心境了。

这首词从上阙中纯用白描,层层深入,到下阙中连续用典,直至结句的一咏三叹,使得此词意境深远,并且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词人的流露出的浓浓的情意和悔恨。正是因为词人的痴情,因此作词悼念。

纳兰容若,一个官宦子弟,出生与富贵人家,可是他不是那种浮夸纨绔子弟,他有着自己的骄傲,和自尊,当然,他也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可以写得一手好词,深受康熙皇帝的喜爱,只是天妒英才,早早离世了。可是就是 如此,他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人人赞叹不已的词篇。他是一个对感情执着的人,痴情的人。他死的日子刚好是卢氏去世的日子重合了。容若的词就是这般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北宋之后,一人而已”!题于表妹也好,悼念卢氏也罢,此词读罢泪颜。

爱情,自古就是很圣神的话题,因此,我国也有许多关于爱情的诗歌,辞赋流传至今。纳兰词不愧为其中的佳作。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篇六
《画堂春》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篇七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

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曲。在卢氏死后,纳兰性德曾作过多首缅怀,之后,又与一女子有情,有诗句为证,但史实有待考证。

63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注释

⑴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⑶故人:指情人。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⑷“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

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⑸“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

64长相思·山一程 清代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注释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65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秋风凉,落叶纷纷,对着窗子独自冷落。对着夕阳思念往事。喝酒睡懒觉,赌书泼茶,当时只是平常事。孤独寂寞之情如是,借怀念往事以排遣,但愈加孤独。平常事已变成求之不得的梦想。

注释

①谁念句:意谓秋天到了,凉意袭人,独自冷落,有谁再念起我呢?“谁”字指亡妻。

②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③被酒:中酒、酒醉。

④赌书句: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优患困穷而志不屈。”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66采桑子·当时错 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现在才知道当初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后来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勉强自己说很快乐,像这样别离,梨花落完了 ,月

亮已经在天的西方。

凄迷:凄凉迷乱。

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67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①一生二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怎教。

②蓝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柞日,遂成婚,双双仙去。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③药成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宫,为月精。”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篇八
《《词画堂春》》

《画堂春》 作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赏析:

我常常想,作为一个贵族公子,一个深受皇帝的宠臣,纳兰性德何来如此情怀。可是,当我读完他的词,慢慢的从词中找到踪迹的时候,我明白了。因为他本来就是神一般的人物,他不是人间富贵花。他是神般的人物,有着神般的情怀。他是个痴人,一个对感情执着而又孤独的人。这首《画堂春》也正是他这个特点的最好体现。

词的一开始,他写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里的一生一代一双人,正说明了这首词所写的对象。单看这一句,一生,同一生;一代,同一辈;一双,两个。这里留给读者一个疑问,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再细细体会,想到这里用的是一双这词,会想到,这里的两个人,会用一双,自然是关系比较密切的恋人,而接下来的一句证实了这个想法,争教两处销魂。如果不是恋人关系的话,这争教两处销魂是怎么也不会出来的。可是,这里会有人问了,既然是恋人,那为什么不在一起而要两处销魂呢?所以接着,作者说明了: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到了这里,相信读者的心了跟着沉了下去。相思相望不相亲,何等的残酷,对恋人来说,彼此相思,彼此能够相望,却不能相亲,这是何等的残酷,也难怪作者会问天为谁春了。

到了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个画面,一对恋人,被迫分开,彼此相思种种,这日两人再度相逢,却只能千言万语尽在那深深凝望中,不敢说,不敢讲,不敢透露那一丝一毫的感情,这是怎样的痛啊。

那么,这时候,有人要问了,既然彼此深爱,却又何又不在一起?接着,作者作了解释: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这句用了两个典,一个是裴航乞药,一个是嫦娥奔月。裴航于蓝桥乞药而得妻,嫦娥奔月而不得见。这里借这两个典说明了为什么不在一起,是因为对方已经入宫。如果未嫁,那裴航于蓝桥容易得妻,只是现在嫦娥已入月宫,与后羿相会无期了。可是,即使已经相会无期,作者还是在苦苦守望。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里的饮牛津,实际上也是用典,用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其中。这里的结句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个幻想,如果能与之结合,对着她,即便是贫困,也毫不在意。

这首词从一开始纯用白描,层层深入,直至结句的一咏三叹,实在不愧是纳兰词中的佳作。 佶屈聱牙 jí qū áo yá

形容文字艰涩生僻、拗口难懂。

【近义词】 佶屈聱口、诘诎聱牙、诘曲聱牙、聱牙佶屈

【反义词】 出口成章、琅琅上口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篇九
《画堂春》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篇十
《画堂春》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相关热词搜索: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画堂春纳兰性德 画堂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682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