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

2016-01-26 09:27:4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篇一《中道管理》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篇一
《中道管理》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篇二
《期末综合检测(A)》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

期末综合检测(A)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3·重庆中考)《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

)

3.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是 (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纪泽 D.林则徐

4.如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

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2013·珠海学业考)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

初中新课标百练百胜 历史(八年级上册)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6.(2013·佛山中考)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 )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D.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7.请你为下列这组图片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主题 (

)

A.反抗侵略 B.近代探索 C.民族复兴 D.衰落晚清

8.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意义是 (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了

9.(2013·营口中考)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

A.井冈山会师 B.红军长征

- 2 -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

C.挺进大别山 D.秋收起义

10.(2013·眉山中考)东方会议之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期之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为征服满蒙,日本制造了 ( )

A.甲午中日战争

C.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11.某同学假期参观了下列城市的著名景点,发现有一处留言不符合史实,它是

(

)

A.图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B.图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C.图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图四: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12.它经历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它目睹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它见证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在它身上,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它”是 (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广州

13.“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以下史实与这一观点有关的是 ( )

①平型关大捷

③百团大战

A.①② ②台儿庄战役 ④平津战役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①②③

3

初中新课标百练百胜 历史(八年级上册)

14.(2013·百色中考)“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境应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 )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6.(2013·内江中考)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 )

A.三大战役

B.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双十协定”的签订

17.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刘邓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与上述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北伐战争

C.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

18.下列毛泽东经历的历史事件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②在延安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③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

④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

⑤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A.②③①④⑤ B.①③②④⑤

- 4 -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

C.③②①⑤④ D.①③②⑤④

19.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

A.挽救中华民族

C.推翻清朝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D.建立民主共和国

20.(2014·长春模拟)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

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

以看出 ( )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

②当时中国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了传统婚礼

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5分,第22题9分,第23题15分,第24题21分,共50分)

21.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人物的名称

(1)虎门销烟,反抗侵略——

(2)视死如归,血战黄海——

(3)救亡图存,变法牺牲——

(4)百团大战,彰显精神——

(5)舍本逐末,实业救国——

22.(2012·安顺中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历史,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直至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是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 5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篇三
《医古文习题4》

第四单元 习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中的“辟”意思是( )

A.闭阻 B.开通 C.分散 D.征召 E.回避 2.“又病室孕时,喘逆不眠,用逍遥散立安”中的“室”意思是( ) A.寝房 B.妻子 C.家庭 D.住宅 E.内室 3.“故先补完胃气之伤,而后去其积,则一旦霍然矣”中的“一旦霍然”意思是( ) A.一早晨病就好了 B.终于痊愈了 C.一天病就消散了 D.终于很快好了

E.忽然一下子病就好了 4.“众乃敛衽而服 ”中的“敛衽”是整理衣襟,表示( ) A.自谦 B.自卑 C.佩服 D.敬意 E.侮辱 5.“此友遂敛手不治,以为热毒已深,噬脐不及,中的“敛手”意思是 ( ) A.束手 B.缩手 C.招手 D.扬手 E.挥手 6.“于是始悟血之复来,由于寒凉速之也” 中的“速”意思是( ) A.迅速 B.招致 C.请来 D.速度 E.急速

7.“安得主人、病人一一精通医理,而不为簧鼓动摇哉”中的“簧鼓”意恩是( ) A.吹动簧片 B.发出声音 C.动听的语言 D.优美的乐声 E.甜美的声音 8.“倘不稍为戢除一二”中的“戢”意思是( )

A.剪除 B.消灭 C.止息 D.删去 E.清除 9.“后于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却以纸裹”中的“却”意思是( ) A.退后 B.再 C.可是 D.转身 E.但是 10.“于瓷盆中盛,其瓶盛得三升以来” 中的“以来”意思是( ) A.以前 B.以下 C.以往 D.以后 E.以上 11.“置研了白矾于瓶内”中的“了”意思是( )

A.语气助词 B.完毕

C.时态助词 D.过 E.完威 12.“旋旋添白矾于中”中的“旋旋”意思是( )

A.迅快 B.来回 C.旋转 D.缓缓 E.时时 13.“隐士采人酒斝,骚人餐其落英”中的“隐士”是指( ) A.屈原 B.吕洞宾

C.陶侃 D.陶渊明 E.李时珍 14.“大率汤剂气势完壮,力与丸散倍蓰”中的“倍蓰”意思是( ) A.一倍 B.两倍 C.几倍 D.等同 E.差不多 15.“言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中的“阴翳”意思是( ) A.阴云 B.阴雾

C.模糊不清 D.阴寒之气 E.鬼邪之气 1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中的“阳光”意思是( )

A.太阳之光 B.阴虚内热 C.阳虚内寒 D.阳气灼盛 E.阳虚之邪 17.“思方智极,理尽辞穷”中的“方”意思是( ) A.周全 B.正在 C.四方 D.方才 E.周围 18.“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中的“菀”意思是( ) A.苑圃 B.蕴郁 C.草名 D.花名 E.水名 19.“一旦用汤,妄生疑讶”中的“疑讶”意思是( )

A.疑惑怪异 B.怀疑惊惧 C.疑惑惊奇 D.疑心奇怪 E.怀疑异常 20.“又昔人常将药者,多作煮散法”中的“将”意思是( )

A.把 B.操 C.取 D.使用 E.服用 21.“今则改其诠次,庶几历然易晓”中的“历然”意思是( ) A.清楚的样子 B.经过的样子 C.从前的样子 D.通俗的样子 E.知道的样子 22.“今则各仍旧文,更不普加改定”中的“仍”意思是( ) A.仍然 B.沿用 C.频频 D.依旧 E.依然 23.“迎医不给者”中的“给”意思是( ) A.及 B.供养 C.给予 D.丰足 E.至 24.“本宜备录,以锓板力绌删之”中的“锓”意思是( ) A.浸泡 B.消除 C.雕刻 D.刀砍 E.穿凿 25.“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中的“攘”意思是( ) A.辅助 B.抵御 C.促进 D.消灭 E.除去 26.“漐漐微似有汗”中的“似”意思是( ) A.好像 B.似乎 C.大概 D.持续 E.偶尔

27.“全见五绝之候,此为本实先拨”中的“拨”意思是( ) A.断绝 B.治疗 C.拨开 D.除去 E.散乱 28.“以犀角解其毒,白术、自蜜匡其正”中的“匡”意思是( ) A.正 B.救 C.辅助 D.改变 E.纠正 29.“然每篇之下,必注全元起本第几字,犹可考见其旧第”中的后一“第”意思是( )

A.府第 B.次序 C.仅仅 D.门第 E.出处 30.“所注排抉隐奥,多所发明”中的“抉”意思是( ) A.决裂 B.诀别 C.择取 D.决定 E.疏通 31.“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中的“肩舆”意思是( ) A.抬轿子 B.坐轿子 C.轿子 D.平肩舆 E.乘马车 32.“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中的“则”意思是( ) A.可是 B.乃是 C.竟然 D.皆 E.那么 33.“余有戚某过余斋,形色困惫,询知患咳经月”中的“经月”意思是 ( ) A.经行一日 B.两个月 C.经历岁月 D.一个月 E.月余 34.“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中的“惟”意思是( ) A.只 B.才 C.思

D.助词,无义 E.希望 35.“空悬先天之图”中的“空”意思是( ) A.空虚 B.高挂 C.徒然 D.无有 E.仅仅 36.“寄诸远道,偶同段翳之缄封”中的“缄封”意思是( ) A.书信 B.粘合 C.密封 D.封严 E.封闭 37.“夙披古籍,仰企前修”中的“前修”意思是( )

A.前代编着 B.前代贤人 C.先前修订 D.前已修缮 E.前辈老人 38.“久久偏枯,半身不随”中的“随”意思是( )

A.随便 B.随和 C.听使唤 D.跟着走 E.麻木 39.“林校正谓《太素》三字与此经不同,而注意大异”中的“注意”意思是( ) A.把意念集中 B.注重文意 C.注释字义 D.注解的意恩 E.关心留意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篇四
《第八章和解剂》

第八章 和解剂

一、定义:凡是通过和解调和方法,以解除病邪的方剂,称为和解剂。 和解:和里解表也,针对邪在半表半里,《谦斋医学讲稿》:‚和解是和其里与解其表,和里不使邪再内犯,解其表仍使邪从外出,含有安内攘外的含义,目的还在祛邪‛。

调和:是调整人体功能,使之归于平和之意,《广温热论》戴北山(清1722年):‚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前两句谓配伍,后二句讲作用。

二、立法依据

它不同于汗,吐下的专事攻邪,又不同于补法的专事扶正。

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其立法依据正如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所说:‚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即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剂则可矣。‛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故程钟龄说:‚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唯有和之一法焉。

三、功用与适应范围。

功用: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

适用范围:常用于治疗少阳病,肝脾不和、肠胃不和,表里同病。 和解剂主要对少阳胆经发病而设,因为少阳伴于半表半里,即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惟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合,然胆腑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胆经发病又影响及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及胆,而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三

焦是水道之决渎,若变湿遏热郁,则三焦气机不畅,故调畅三焦气机(如蒿芩清胆汤)亦属和解少阳的范畴。

且肝胆发病往往又可影响脾胃,导致肝脾不和。

若中气虚弱,寒热央杂,又可导致肠胃升降失常。

表里同病又需表里双解。

四、故分四类:和解少阳——寒热往夹,邪在少阳,

调和肝脾——肝郁脾虚

调和肠胃——肠胃不和

表里双解——表里同病

我们学过的桂枝汤,前人也称之为和,但因主治重点不同,不在本章范围。

五、注意事项:

1、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禁用。

2、如饮食失调,劳倦内伤,气虚血虚证见恶寒发热者,皆非和解剂所宜。

3、七情内伤,肝脾不和,治宜配合思想开导的方法。

小 结

一、和解少阳

少阳病是《伤寒论》六经病证之一,从其部位来说,少阳病是病邪已离开太阳之表,尚未进入阳明之里,而在半表半里。

图解:

解表 和解 泄热

太阳————少阳————阳明

表 半表半里 里

是少阳之腑为胆,其经起于目外眦,从耳后入耳中,循颈(即挟咽喉),其支脉会缺盆,下胸中循胁,所以少阳经受病常见——口苦咽干,耳聋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苔满等证。

选药:柴胡、青蒿、半夏、黄芩

配伍特点:解表药+清里药、祛邪药+扶正药

代表方:用于少阳病——小柴胡汤

少阳经热重并兼痰湿内阻——蒿芩清担汤

小柴胡汤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命名]

以主药柴胡为命名

[组成]

柴胡半斤(24克) 黄芩3两(9克) 人参3两(9支)

甘草三两 灸(6克)半夏半升,洗(9克) 生姜三两切(9克)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徐灵胎:‚此方乃和解之剂,再煎则药性和合,能使经气相融不复往来出入‛《伤寒类方》)

故对呕吐的病人药宜浓煎,量少。

[主治与病机]

伤寒少阳症,往来寒热(少阳病特征 病在表——发热恶寒

病在里——但热不寒)

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及 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即妇女在月经期间感受外邪,邪热与血互结所出现的病症,临床表现为: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寒热往来无定时,或晚间说胡话,神志异常。

从六经来讲,少阳居太阳之里,阳明之外,为三阳之枢,从八纲讲,太阳属表,阳明属里。

(1)六经 太阳 少阳 阳明 寒热往来

八纲 表——半表半里——里 (少阳症之特症)

(2)发热——正胜邪负 邪胜正负——恶寒 正邪分争 阳气外达 阳气内郁 相持不下

主要症状 往来寒热——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正胜欲

拒邪出表——发热,邪胜则欲入里,并于阴——恶寒

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

——热在胆腑,经气不利(少阳经脉,络肝属胆) 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心烦喜呕,不欲饮食

苔薄白——邪未入里

脉弦——为少阳病主脉

此种热型,与太阳病的发热恶寒不同,又与阳明病的不恶寒,但恶热不同, 又与 疾之寒热发有定时不同。

以上这些见证,皆和少阳位于半表半里以及经脉分布有关。

妇人中风,初起应有发热恶寒等症,数日后续有寒热发作有时,则与中风 寒热发无定时不同。

血室,一言冲脉,一言肝,一言子宫,其得病之初,月经已来,发病之后,邪热内传,热与血结,故月经不当断而断,此为热入血室之症。

(然虽结而无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等证,是为结而未实也,且有寒热发作有时,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也)

[治法]

和解少阳

[方解]

君:柴胡——轻清升散,疏邪透表清柴胡退热效好,有柴胡退热针剂且退热不出汗,高烧病人退热出汗,体液消耗较多,故为一大优点。

升:少阳胆腑为中清之腑,主升主散,柴胡升清疏散,与其生理一致。 疏:柴胡为解表药,可疏散表邪,同时又疏散利肝胆。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篇五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8、西安事变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题

17.九一八事变

答: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21. 八一宣言

答: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这个重要历史文献是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并在莫斯科发表的,使用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但和长征途中的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等无关。张闻天和毛泽东到达陕北后,召开瓦窑堡会议,只是贯彻了王明的指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转变主要是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推动的。《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基本形成。

22. 一二九运动

答: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23. 华北事变

答: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其目的是为分离和蚕食华北。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后,由于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简答论述:

1.五四运动的意义?

答:①.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他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②.五四运动既是一个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文化革新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各种新思潮在新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进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③.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自身力量,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的来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④.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已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革。

2

3.北洋军阀统治有什么特点?

答:有自己的军队;占据一方地盘;封建性十足;都与列强的关系密切;不言而喻的野蛮性;都试图争夺中央权力。

5.中共一大成果?

答:一大通过了纲领,规定了奋斗目标和组织原则。建立了有着马列主义作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表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过艰苦探索终于有了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终于有了新的科学指导思想。沟通了中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从此,中国在共产国际帮助下,走向了新民主主义的道路。

6.中共二大的成果?

答:①,它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了革命对象并初步解决了革命动力问题,给全国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正确方向,这个纲领一提出,就成为动员组织和鼓舞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②,标志着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初步结合,为以后探索中国革命基本规律奠定了基础,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一个彻底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是一个在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和社会性质决定的,所以是一个切实实际的纲领。

7.国民党一大的历史功绩?

答:大会通过了《一大宣言》,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党章》。标志着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促进了中共发展,促进了工农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反帝反封的斗争发展,成为国民革命高潮的起点。

9.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答:①,战争性质是反帝反封的,是正义的。②,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北伐军英勇作战。③,工农群众的支援。④,苏联的援助。⑤,军阀内部矛盾重重。

10.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

答:失败原因:除了客观上由于同盟者国民党内部的反动集团叛变了革命,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力量远远超过了革命力量之上,在主观方面,则是因为中共尚处于幼年期,对于中国的历史,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都懂得不多,对于马列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及其怎样结合还没有完整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在革命的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的领导人在指导革命的过程中的失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终于造成了大革命的最后失败。

经验教训:①,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必须建立包括工农、小资和民资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②,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只有发动广大农民,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增强革命势力,保持和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③,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在武装斗争中,中共如果不建立一支自己直接领导的,拥有一定数量的革命军队,革命就不能胜利。④,加强中央的自身建设,首先是加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建设,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符合的原则,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11.国民党各派混战争斗的情况?

答:蒋桂战争:蒋桂战争国民政府内部,由新桂系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爆发的一场内战。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这种军阀混战带给人民无穷无尽的灾难。

蒋冯战争: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土地分配上、军队管理上等方面产生分歧,逐渐由合作走向分裂乃至战争。

中原大战:中原大战指1930年在中国发生,中国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亲国民党军人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共产党称之为蒋冯阎战争,或蒋冯阎李战争。

12.中间正派的政治主张?

答:人权派:代表人物:胡适,罗隆基。

政治主张:①,对国家治理提出了论述,他们认为应实行专家政治和专家治国。 ②,还讨论了“怎么样解决中国的问题”。指出,要把中国建立成一个治安的,普遍繁荣的文明的现代的统一国家,选择的道路应该是演进的路。 ③,既不支撑共产党,也不支撑国民党,认为国共相持的结果只能是“经济的破产”和“政治的亡国”。在今日中国的状况下,为中国人民求生路计,自然只有希望国名党剿共及早成功,“改革政治,以民治取代党治”。

人权派主张改良,反对革命,既不满足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也不同意共产党的主张,他们要求国民党允许他们自由地宣传自己的主张,使中国政治得以改良。

改组派:代表人物:陈公博、顾孟余等。

政治主张:实行三民主义的法治,扫除政治机关中一切昏庸老朽及投机分子,肃清军阀割据,实施革命的民权,积极反对英日帝国主义,有条件的与苏俄恢复邦交,建设国家资本主义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等,对共产党的态度是“对其团体尽量反对,并严厉制止其活动,对其注意与政策尽量指责和批评”对第三党,西山会议派,无政府主义者,国家主义派和北洋军阀时期遗留的各派系,采取排斥和反对的态度。

中国托派:后改称中国共产主义同盟。

政治主张:亦是把中国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共产国际,否认共产国家和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二是否认中国双半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已经是资本主义。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整个资产阶级包括农村富农之间的矛盾。三是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形势一直是“想下落”,革命高潮无法预见,主张取消革命,进行以国民会议为中心的合法斗争。他们不仅反对蒋还对中共的暴力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以及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进行了种种攻击,已达到“要从党内来推翻党”的目的。

1

16.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

答:①,是当时国民党及其政府针对国内外矛盾提出的基本政策,1931年7月,在江西剿共的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中提出的。②,其实,国民党“安内攘外”在九一八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安内而无攘外,对外一味忍让,把解决中日争端的希望寄托国际干预上,而不是动员全国民众积极准备抗日。③,1933年6月9日宣布把国策定为国民党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④,这一政策虽非全国投降,但它的推行,却对中华民族极为有害,大片国土丧失,同时使国民党政权威信下降。⑤,它充分暴露了蒋介石置民族危机不顾,视反动势力为心腹大患,防内甚于防外的心态。

2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和意义?

答:原因:国际因素:①,日本的干预。②,英美等帝国为了维护自己在华的势力而努力。③共产国际的协调。

国内因素:①,国民党内部的争取。②,中共的努力。

意义:①,表明了中华民族已经能够在政治上把握自己的命运,为了救亡图存,已经能够自己起来解决团结问题。

②,结束了十年内战,成为了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前提。 ③,奠定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基础,由于国共两党逐渐走向团结,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展开和抗日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总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宣布了第二次国共合作酝酿阶段已告完成,国共两党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在两党关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一章——

2、中共创建的历史意义。

中共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表明中国革命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并成为其一部分,是中国革命有可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进行了哪些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2)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3) 湖南湖北等地的农村革命。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是如何确立其统治的?

国民党结束“军政时期”,开始“训政时期”。蒋介石于1928年7月发表《中国建设之途径》的演讲,鼓吹“以党治国”。随后召开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并相继颁布《训政纲领》和《国民政府组织法》,确立其一党专政的统治。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的五院制的建立,完备了国民

党的政府机构。

2、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外交分析其阶级性质

内政:①例行“清党”,镇压革命,这一命令把人民群众在国民革命时期争得民主权利,完全取消。②编遣部队。实际上是为了削弱其他军事集团的力量,加强自己的地位。③整理财政:加重了民族资产家的负担。④《土地法》和《土地处理条例》的颁布使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⑤改订新约是对帝国主义采取亲近、妥协的方针。

外交:“对俄绝交”和中东路事件。总之,南京国民政府的几项内政外交政策体现了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一党专政性质。

6、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一,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 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己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 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3) 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主观条件。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1、九一八事变后英美等国对日绥靖政策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英国一方面为谋求"英日同盟"的恢复,百般偏袒、讨好日本,另一方面为使国联从事变中脱身,千方百计地拉美国"合作"。而美国则遵循事变前与日方达成的秘密谅解,并力图使事变主导权掌控于币原外相之手。英、法、美对日本侵略东北原是纵容的,其目的是鼓动日本对抗苏联,甚至北上进攻苏联。

对事变处理的不同对策使英美两国在"九一八"事变时期始终处于一种"不合作"状态,这不仅极大地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也为英美两国以后处理远东问题埋下了互相猜疑的种子。

5、简述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及评价

内容:一、分析了当时政治形式的基本特点;

二、规定了中共在新形势下的策略路线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提出了成立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问题;

四、提出了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的问题;

五、指明了中共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问题;

六、阐述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评价: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机关重要的会议,它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是共产党政治路线真正转变的起点,为迎接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1、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

1)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3)支援了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4)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念;5)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约保证了远东地区战后的稳定和和平。但它是一种新的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 二战时期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①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入侵的时间最长,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②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北犯苏联,有力支援打击了德意法西斯的欧洲战场。

③中国抗战迟滞了日军南进计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赢得了宝贵时间。

④有助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3、 抗战胜利的意义

①血洗了105年得耻辱,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民族解放。

②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进步力量的成长壮大创造了条件,严重削弱了统治阶级的力量,改变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联手制华的不利因素。

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④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 简述抗战胜利后三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1)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

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 民族资产阶级中间派的建国方案: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3)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16、简述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权。

(1)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2)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3)在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17、孙中山捍卫辛亥革命的果实展开的斗争。(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答:(1)1913年7月,二次革命。(2)1914年7月,组织中华革命党。(3)1915年12月25日,发动护国战争。(4)1917年7月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5)1920年11月,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23、国民党政府如何实行独裁统治?

答:(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28、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答:(1)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执浩大的抗日游行,即一二·九运动。(2)意义: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答:(1)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毅然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与张、杨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2)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3

3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答:(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3)中国人民的持久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篇六
《简介》

[编辑本段]简介  姓名:谢冰莹   生辰:1906年9月5日   忌日:2000年1月5日   籍贯:湖南新化   职业:作家 军人   代表作:《女兵自传》、《红豆》、《秦良玉》、《旧金山的雾》、《在日本狱中》、《林琳》、《爱晚亭》、《从军日记》等。其中,《小桥流水人家》被选为小学课文。  信仰:佛教[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1906.9.5- 2000)原名谢鸣岗,字风宝,湖南冷水江铎山人。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又名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未毕业即投笔从戎,于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前身)。经过短期训练,便开往北伐前线汀泗桥与敌人恶战。她的《从军日记》就是在战地写成的,发表于《中央日报》副刊。1927年军政学校女生队解散,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从北京女师大毕业后,她用几部书的稿酬作学资,赴日本留学(1931年)。因坚拒出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而被日本特务逮捕。在狱中她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当面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受到极为残酷的脑刑、指刑、电刑的严重摧残。被遣送回国后,她又第二次更名改姓赴日本留学(1935年),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院。遇到“七·七”事变,为救祖国危亡愤而返国,组织“战地妇女服务团”,自任团长开往前线。在火线上救助了大批伤员,并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她是无可争议的女中豪杰。  抗战爆发后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参加战地工作,写下《抗战日记》。抗战后期还在重庆主编刊物。曾任北平女师大、华北文学院教授。1948年赴台湾,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后改为师大)教授。1971年因右腿跌断退休。现居美国旧金山。  据不完全统计,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代表作《女兵自传》,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文字。   谢冰莹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因为历史原因,加上冰莹性格耿直,在她诸多作品中,多有不随潮流的言论,因而她的许多作品难以在大陆与广大读者见面。当法国文学泰斗罗曼·罗兰向全世界读者推荐《女兵自传》时,家乡人竟不知此书为何物。我是有幸较早读到冰莹作品的人之一。家父与她在龙潭塾馆同学1年,1943年冰莹回到故乡,送给家父一本《冰莹近作自选集》,珍藏了许多年,我初识文字时即开始读,读过多遍。不知何原因,读她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谢冰莹在家乡冷水江市铎山度过了她的金色童年,至今流传着许多有关她的故事。   谢冰莹最早就读于龙潭塾馆。

在谢冰莹就读之前,已有40多位男生在此读书,且都是谢姓。家父姓苏,因外祖父姓谢,是先生的堂兄,住在塾馆旁边,且资财富足,塾馆先生碍于外祖的面子,就收下家父这位异族弟子。塾馆不收女生,由于小冰莹的执着,塾馆先生不得不破例。自此,这两名特殊学生开始了他们一年的同学生涯。   谢冰莹由母亲领来上学,当时才10岁,长得俊俏,穿着整洁,是大家闺秀模样。小冰莹和男生分开而坐,当时塾馆授课,和现代完全不同,是先生点名“某某生”,学生即捧着书站到先生桌前,先生指着课本断句、解释,然后,学生回座位高声朗读课文,读熟了,又捧书站到先生桌前背书。学生不分年级,但程度不同,课本也不同,有的读《三字经》,有的读《孟子》、《论语》,小冰莹读《女子国文》、《四字女经》等书。她很少高声朗读,默读两遍即能背了。小冰莹没事做的时候,就静静地听先生点书,听同学背书,居然将同学们的功课也都记下了。当男同学摇头晃脑背书背不下去时,她就提醒他们,先生免不了要狠狠瞪她几眼,同学们对小冰莹的记忆力深表佩服。   先生有一顶青缎布做成的皮帽,尽管帽沿上汗迹斑斑,气息也不好闻,但他总是郑重其事地摆放,上厕所从不戴帽子。每当先生上厕所时,淘气的冰莹就把先生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做些滑稽动作,引得同学们发笑。先生刚从厕所出来,同学即向小冰莹报信,冰莹复将瓜皮帽端端正正放在原处,装成没事一般。有一次,被先生看见,先生狠狠地瞪了瞪小冰莹,想说点什么,终于没有说,在教室里踱来踱去,许久才把帽子戴了,大家才松了口气。   先生高度近视,鼻尖贴着书本,说话声音很大,情急时还有点打结,口里不时溅着唾沫星子,穿着也不讲究,他对小冰莹很好,平时呼“凤宝”、“鸣凤”(是冰莹儿时的名字)。男生犯规了,他狠狠地骂和抽打手心。但对小冰莹仅打过一次,而且是轻轻地。那一天,上课铃响了,爱吵闹的小冰莹倚靠着门,高高抬起一只腿,跨在门槛上,要男同学钻过去,胆小的钻了,多数不肯钻,先生看见了,真的发火了,“无理,无理,小女子无理”。到了教室里,先生怒容满面,厉声斥问小冰莹:“你认错么?你悔改么?”小冰莹一动不动地站着,不回答。“你认错么?……”先生一次比一次声音高,简直在吼叫。小冰莹倏地走向先生,伸出小手说:“先生,您打吧?”先生长长地“唉”了一声,轻轻拍了一板,后来,到底没拍第二板了。这次算是先生对冰莹最严厉的处罚。   谢冰莹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投笔从戎,任战地服

务团团长,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后与胡兰畦女士一道被授予少将军衔。1943年,我父亲听说冰莹回来了,欣喜异常,想去见她,但担心此时的冰莹已不是龙潭塾馆里的“凤宝姐姐”了,她瞧得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吗?我父亲和一些同学步行前往,一到光明山,就发现有些异样,人们熙熙攘攘,坪里挤满了人,经打听才知道,是冰莹在演说,因为听的人多,只能远远地站着看,机会终于来了,在蓝田大中书局管账的姨父告诉我父亲说:“冰莹此次回来,学界开大会欢迎她,并向她索要作品,她就匆匆编了本集子叫《冰莹近作自选集》,以谢朋友同学,这本集子由蓝田书局承印,明天冰莹要来结账,你来罢!”第二天清晨,我父亲早早地起床,来到书局。等了许久,过了正午,冰莹来了,我父亲忙着站了起来,像闰土见到鲁迅一样,想喊他,却没有喊,不知道称呼什么好。她向姨父问了好后,对我父亲笑着点了点头,样子很诚恳。显然,她已记不得面前的中年农夫是谁了。我父亲终于鼓足了勇气叫了声“凤宝姐姐,我是嗣宋,您还记得么”?冰莹“啊”了一声,眼睛里发出熠熠的光,丢了蒲扇,离了坐凳,走上前来,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不住地说:“嗣宋你好,我记得,怎么记不得呢?你祖父号羽邻,我父亲号石邻,羽邻是同治生员,石邻是光绪举人,两人都以教书终其一生。”此次见面,冰莹很少谈及自己的事,父亲问她,她总是说:“我是个女兵,在外面当报人,教学生。”但对我父亲的境况却很关心,问“几个孩子?每年收毛谷多少担?做红茶还是做青茶?茶叶卖得起价吗?石板窑还在挖么?”(石板窑是我外祖办的煤矿)临别时,特地送我父亲一本《冰莹近作自选集》。   谢冰莹在美国旧金山度过晚年,她曾下决心回国省亲,著名文人回大陆,不能不引起台湾当局的极大恐慌,冰莹不得已放弃回国探亲的打算。2000年1月5日,新千年的钟声刚刚敲响.蜚声文坛的"女兵"谢冰莹女士,在走过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路程后,在美国的旧金山溘然长逝,享年93岁.谢冰莹的逝世,是继冰心、萧乾、苏雪林等文坛老宿相继辞世后,又一位老将的离去。冰莹自1947年离开故土,就永远没有踏上回乡的石板路。人们按照她“如果我不幸地死在美国,就要火化,然后把骨灰撒在金门大桥下,让太平洋的海水把我飘回去”的遗嘱,将她的骨灰撒入江海,圆了她的还乡之梦。[编辑本段]谢冰莹教授评秦良玉  「秦良玉死了,他的哥哥邦屏、弟弟民屏、儿于祥麟、媳妇凤仪,都为国家壮烈地牺牲了! 她虽是一位出身儒门的闺秀;可是志安社

稷,爱国忠君。她生在多事之秋的明朝,国内有土匪流, 寇的骚扰;国外有满骑倭奴的侵略,多少文武百官,士大夫将帅,没有不为自己的名利在明争暗斗的,有谁像秦良玉一样?一生的精神,都拿来放在安内攘外,剿贼御侮上面呢?她一生为国家 奋斗,为民族牺牲;她没有过一天舒服快乐的日子,日夜在为战事筹划。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保存她的石砫,这穜爱国保家乡的精神,非但使后世的人永远赞美,永远敬佩;更值得我们永远! 怀念!永远学习的!][编辑本段]生平著作  《从军日记》(日记体散文)1928,上海春潮书局  《前路》(短篇小说集)1930,光明  《中学生小说》(长篇小说)1930,上海中学生书局;重版改名  《青年王国材》(长篇小说)1933,中和印刷公司  《青年书信》(散文集)1930,北新  《麓山集》(散文集)1932,光明  《血流》(短篇小说集) 1933,光华  《伟大的女性》(短篇小说集)1933,光华  《我的学生生活》(散文集)1933,光华  《一个女兵的自传》(小说)1936,良友  《军中随笔》(散文集)1937,广州日报社  《湖南的风》(散文集)1937,北新  《在火线上》(散文集)1938,生活  《第五战区巡礼》(散文集)1938,广西日报社  《新从军日记》(散文)1938,天马  《梅子姑娘》(短篇小说集)1940,西安新中国文化出版社  《在日本狱中》(日记体散文)1940,上海远东图书公司  《一个女性的奋斗》(散文集)1941,香港世界文化出版社  《抗战文选集》(散文集)1941,西安建国书局  《战士的手》(短篇小说)1941,独立出版社  《姊妹》(短篇小说集)1942,建国书店  《写给青年作家的信》1942,西安大东书局  《女兵十年》(小说)1946,汉口自费刊行  《生日》(散文集)1946,北新  《女叛徒》(中篇小说)1946,国际书局  《红豆》(长篇小说)1954,台湾虹桥出版社  《圣洁的灵魂》(短篇小说集)1954,亚洲  《绿窗寄语》(书信体散文)1955,台北力行书局  《雾》(短篇小说集)1955,台北大方出版社  《我的少年时代》(散文集)1955,台湾正中  《冰莹游记》(散文集)1956,台北上海书局  《碧瑶之恋》(长篇小说)1959,台北力行书局  《故乡》(散文集)1957,台北力行书局  《马来亚游记》(散文集)1957,台北力行书局  《我怎样写作》(散文集)1961,台北力行书局  《空谷幽兰》(中、短篇小说集)1993,台北广文书局  《林琳》(儿童文学)1966年,(台北教育厅)  《秦良玉》(通俗小说)1966年,(台北正中书局)  《梦里的微笑

》(散文集)1967,光启  《作家印象记》(散文集)1967,台。三民  《我的回忆》(散文集)1967,台。三民  《海天漫游》(散文集)1968,台。三民  《在烽火中》(短篇小说集)1968,中华文化复兴出版社  《爱晚亭》(散文集)1969,台。三民  《旧金山的雾》(散文集)1974,台。三民  《生命的光辉》(散文集)1978,台。三民  《谢冰莹自选集》1980,黎明  《谢冰莹作品集》1985,湖南人民出版社   《小桥流水人家》  注:《小桥流水人家》已被小学人教版语文入选为课文,为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课“女兵”作家谢冰莹 和她的《济南散记 》 --------------------------------------------------------------------------------2006年10月31日03:41 舜网-济南时报   谢冰莹(1906-2000年),湖南新化人,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次年5月,随叶挺率领的中央独立师西征;1937年“八·一三”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到长沙组织了“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淞沪抗战前线,再次成为一名“女兵”;1938年4月,到徐州前线,在李宗仁任司令官的第五战区司令部任秘书(少将军衔);1948年,应邀到台湾师范学院(今台湾师范大学的前身)任教;1971年,移居美国旧金山,直至去世。  谢冰莹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有巨大影响和传奇色彩的女作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题材创作的《从军日记》和《女兵自传》等作品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轰动一时。由于种种原因,自从1948年秋赴台湾师院任教以后,谢冰莹的名字及作品就很少出现在大陆读者面前。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前后,内地文坛才重新开始关注这位女作家,并陆续发表了一些怀念、介绍和研究谢冰莹的文章,谢冰莹的一些作品选集和传记也先后在大陆出版。  1947年春末夏初,谢冰莹曾到过一次济南,并写下了一篇专门的记游性文字——《济南散记》。  谢冰莹当时是由天津乘飞机到济南的。那时从济南飞机场到城区十余里长的路还全是高低不平的土路,再加上雨后初晴,许多地方泥泞不堪,以致于谢冰莹乘坐的汽车的轮子几次陷在泥沼里面,很久驶不出来,这给谢冰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到济南城内后,谢冰莹随几位前来迎接的朋友到了泰丰楼,受到了盛情款待。吃过午饭,谢冰莹先是到华北新闻社休息了一会,然后就雇了一辆洋车,到南关去看望丈夫贾伊箴的父亲和姨母。在去南关的途中,车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篇七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史》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府院之争: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使得军政府变成了军阀政府。孙中山看到了军阀的本质,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五卅惨案:1925年5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在英租界举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暴行。在南京路上,英国巡捕悍然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制造了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决定组织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的各阶层人民的反帝统一战线,实行罢工、罢课、罢市。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次日实现了全市“三罢”斗争;6月7日工商学联合会成立提出了“惩凶、赔偿、撤军上海、取消领事裁判权”等要求,形成了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随后各大中城市纷纷游行示威和“三罢”。革命浪潮迅速推向全国,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反帝运动。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北洋军阀、黄埔军校、南昌起义、宁汉合流、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中国远征军、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豫湘桂战役、重庆谈判、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原突围、共同纲领。

简答与论述题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哪些特点?

2 、试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3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是什么?

4 、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

5 、二十年代初资产阶级改良思潮述评。

6、简述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

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建立的?

2 、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情况。

3 、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4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5 、简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主要内容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破裂的?

7 、试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第三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1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2 、简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3 、简论国民党各派系混战争斗的情况。

4 、中间政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1 、试析“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

(蒋介石)A把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放在首位,而置民族利益和民族斗争于次要的地位。他们害怕对日作战会破坏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亿万资产,又害怕全民族的抗日民主运动会冲垮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宁可与日妥协,也不愿放弃“剿共”政策,实现全民族抗战。正如蒋介石自己所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之

于共产党,则纵肯奴隶亦不可。

B.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长期以来和帝国主义有密切的关系。他们不仅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和帝国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他们的统治也离不开帝国主义的支持。因此,不到主子逼得他们连奴才也当不成时,他们是不会轻易对帝国主义的侵侮下决心反抗的。

C.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统治阶级“以夷制夷”政策的继续。面对外敌入侵,他们不是去发动民众奋起反抗,而是寄希望于外力的援助和调停。

D.认为自身统治地位不稳,整体国力又不如日本,需从长计议。希望有先解决中共问题和增强对外作战准备的时间(蒋后来在剿共的同时,也确实作了一些攘外的准备)。

近来史学界对此政策有不同的评价:

台湾学者基本上持肯定意见,认为“就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安内攘外是当然的手段”,这一政策是“战略持久战”的体现,是“以空间换时间长期抗战战略的实施”,是“知己知彼”的“卓越远见”,它为国民政府争取到了宝贵的战略时间。

大陆学者多持否定态度,认为此政策的核心是对内实行武力统一,对外寻求与日本较长时间的妥协,蒋没有把抗战问题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这一政策严重打击和挫伤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气焰,与中华民族的利益是相矛盾的,不具合理性。

也有学者认为,此政策具有双重特性,既有违背民意,消极抵抗的一面,也有权衡整体国力,在当时形势下不得己的隐衷;既有对内镇压和武力反共的迫切要求,也有最后关头准备起而抵抗的决心。蒋在全力推行“安内”政策的同时,也没有放弃“攘外”的口号,因此不能把此政策简单地视为投降理论。 1935年后,蒋介石对日政策开始转变,但这不是“后退决战”原则的实现,而是“安内攘外”政策破产后的被迫转变。妥协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求苟安而不可得,结果“内外交逼,……政府对国联固难措手、对民众则大失信仰,我们说“安内攘外”政策不是抗日战略,而是妥协战略,不等于完全否定蒋介石具有民族主义。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统治者,在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程度上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民族主义,是有利于民族解放事业的,是有进步性的。蒋介石只求妥协,并未投降,这是他区别于汪精卫的根本点。但是,作为统治阶级的民族主义,是有局限性的。对待外国侵略者的态度和抵抗程度,取

决于对其统治权的影响程度,当蒋介石坚决推行“安内攘外”政策时,更多的表现出民族失败主义和对帝国主义依赖的软弱性格,只有当他实行抗日政策时,才表现出一定的民族主义精神。不区别情况,不从其对日态度实际中看其表现,笼统的称赞其所说的民族主义,似乎值得研究。

诚益陷于窘境,无可为计矣”

总之,历史已经证明,“安内攘外”政策玷污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造成了民族的巨大灾难。以民族耻辱、血腥屠杀来换取自己统治的人,必然是自食其果,任何人也逃脱不了这个历史规律。

2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述评。

①发行新货币——法币。

②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之外,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现在流通者,准其照常行使,其发行数额以截至十一月三日止流通之总额为限,不得增发,并由财政部酌定限期,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

③法币准备金,规定以现银六成和有价证券四成的比例充之。

④实行白银国有

(5)确定法币的外汇本位制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币制改革的实行,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法币政策实施后,对于国家资本垄断金融提供了便利,国民政府很快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在币改后,货币发行权控制在国家银行手中,而全国的金银通过与法币的兑换,又集中到国家银行手中,故通过法币政策,国民政府积聚起了巨大的财富。国民政府对全国金融的垄断,对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此外,法币政策实施后,由于法币只是一种具有价值符号的纸币,本身无价值,故它的发行必须合乎商品流通的需要。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时,还较谨慎,强调要有足够的准备金,但后来国民政府在财政困难时,用发行钞票来弥补财政赤字,发行了过量的货币,引起法币贬值,出现通货膨胀。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的几次恶性通货膨胀,都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有直接联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币政策的实施,也为后来国民政府用增发钞票来消除财政赤字提供了条件。

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3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4 、简述华北事变的影响。

5、遵义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虽然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瓦窑堡会议开始转变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通过延安整风得到解决)问题,但解决了当时最为迫切的军事和组织路线问题,在军事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实际上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路线,开始形成了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使中国革命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的开始(1934.6中共上海中央局的电台被破获,从此中断了中共和莫斯科的联系),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6 、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A.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宣告了国民党军事“围剿”的彻底破产,在沿途广泛宣传了我党的革命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B.保存了红军主力和党中央,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没有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C.巩固和发展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使全国革命重心转移到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有利于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是中国革命第二次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

D.长征的胜利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坚忍不拔;革命的乐观主义……

7 、国民党对日政策转变的表现及原因。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篇八
《名词解释》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胜利,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

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在1914年5月被袁世凯的《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设置,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决定把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同时规定了给予人民各种权利和自由,体现了民主。《临时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在政治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②在经济上,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合法地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在思想文化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④在国际上,规定了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但是,《临时约法》又具有局限性:①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②没有采取地方分权制,不利于民国的巩固;③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

2、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在沈阳南约800米的柳条湖

附近的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随即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挑起战端。东北军在张学良的指示下采取不抵抗政策,9月19日上午日军便占领沈阳城,进而占领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日军通过九一八事变武力占领东三省,挑衅南京国民政府,但由于政府的软弱,继续采取对日妥协,进而提出安内攘外政策。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各界抗日热情高涨,纷纷要求抵抗,各界人民通电集会、抵制日货、请愿示威、要求改组政府。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多次发表宣言,号召广大人民奋起抵抗。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促使了抗日运动的兴起。

3、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

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在军长宋哲元的领导下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开始了全面进攻,平津全面陷落。日军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号召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民政府也发表了宣言,表示准备抗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4、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指在抗战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

近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战斗,这是中日开战以来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这次胜利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也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由于此次战斗伤亡也较大,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5、 百团大战----日军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

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的扫荡。为了遏制险恶的妥协投降与分裂逆流和是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6、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上通过。

纲领除前言外,分为总则、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运动、教育等7项32条。第一,它的指导思想基本上是抗战的。明确提出了“依靠自力,艰苦奋斗,以自拔于危亡,决不稍有侥幸之念”的主张。提出以抗战促进国家建设,以加强国家建设来支持抗战;第二,确立三民主义为一般抗战行动及最高准绳,确定蒋介石为全

国抗战的领袖。第三,规定抗日的外交政策为“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势力,制止日本侵略”。第四,扩充军队,加强军队训练,指导和领导各地武装力量抵抗日本侵略。第五,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第六,加强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第七,发动全国群众,设立国民参政会,保障人民的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纲领》体现了国民党初期的抗战主张,体现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但没有坚持贯彻实行,使得规定的内容大打折扣。

7、 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登上总统宝座后,进行复辟帝制,在文化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

逆流,很多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纷纷起来反对。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一场反传统儒家文化的运动。前期主要传播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辛亥革命在文化领域的继续,使得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新觉醒;②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和人员基础;③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础。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篇九
《六年级品社第十八周双休作业》

六年级品社第十八周双休作业

班级:六年级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温馨提示:先记一遍,然后闭卷答题,认真书写噢!星期一上交)

一、想一想,我会填。(每题1分,共32分)

1、在《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__________给英国,并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员。

2、_______年___月___日林则徐下令把缴来的鸦片集中在的__________海滩上,公开销毁,史称“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誉为“__________”,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却被两个强盗付之一炬,法国大作家雨果称这两个强盗一个是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

4、甲午战争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壮烈牺牲,海军提督__________宁死不屈,自杀殉国。

5、1911年10月10日,清政府新军发动__________起义,建立了湖北军政府,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__________”。

6、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__________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

7、1927年8月1日,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__________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__________建立了。

8、日本蓄意侵华,分别发动了炮轰沈阳的“__________”和炮轰宛平城的“__________”。

9、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的决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0、__________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__________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_____________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12、著名的《七子之歌》的作者是___________。

1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对号入座。(每题1分,共13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先由( )挑起。

A法国 B日本 C英国

2、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政府挪用军费 B日本军事力量太强C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

3、辛亥革命的最大成果是( )

A推翻了清王朝 B消灭了军阀 C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4、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海军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C 遵义会议

5、下列属于抗日战争的战斗的是( )

A攻占腊子口 B巧渡金沙江 C平型关大捷

6、陈毅元帅曾经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 )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A山东 B山西 C江苏

7、今年的国庆节是祖国( )岁生日。

A60 B61 C62

8、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9、经济不发达时,人民群众所说的“老三件”是指( )

A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B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C自行车、手表、录音机

10、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国家主席

1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等正在北京参加会试,他们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_____________。

A、变法事件 B、戊戌变法 C、公车上书

12、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________。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13、_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人民军队建立了。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长征

三、我是小法官。(每题1分,共20分)

1、1912年1月1日,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2、法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3、中央根据地的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连续四次打破蒋介石的军事围剿。( )

4、为了围剿红军,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东北军全力抵抗日军侵略。( )

5、甲午战争博物馆建在刘公岛上,这里有中国人永远抹不去的伤痕。( )

6、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描写的是香港。( )

7、出席中共一大的没有陈独秀和李大钊。( )

8、《马关条约》规定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

9、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

10、人大代表是上级组织或领导指定产生的。( )

1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12、1898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

13、甲午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 )

14、我国召开的“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1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16、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灾难。( )

17、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18、1928年。,朱德、陈毅带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军队会师。( )

1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

20、1931年,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

四、连一连。(每题1分,共16分)

1、(1)863计划 A1954年9月 a新疆

(2)第一颗原子弹 B1986年 b高新技术

(3)第一辆汽车 C1964年10月 c北京

(4)第一届全国人代会 D1956年7月 d解放

2、(1)袁世凯 A《马关条约》 a李大钊

(2)李鸿章 B复辟帝制 b伊藤博文(日本)

(3)慈禧太后 C亚罗号 c康有为

(4)叶名琛 D奉系军阀 d孙中山

(5)蒋介石 E西安事变 e杨虎城

(6)张作霖 F亲政 f英国驻广州领事

3、(1)周恩来 秋收起义

(2)林则徐 提出一国两制

(3)邓世昌 创立中华民国

(4)孙中山 南昌起义

(5)毛泽东 虎门销烟

(6)邓小平 甲午战争

四、简答题(每题1分,共19分)

1、你知道党旗上镰刀和斧头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吗?(4分)

2.(11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95年,黄海大东沟海域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铁甲舰与铁甲舰对决的大海战,中国北洋舰队被日本联合舰队重创。光绪皇帝闻讯,悲痛中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三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3分)

(2)材料二中的“公”指的是谁?(1分)请写出他的英雄事迹。(1分)

(3)材料三中的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我们学过了哪两次重要的近代化探索活动?(2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清政府屡战屡败,败必签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2分)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

(1)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很多罪行,请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1分)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1分)

4、(3分)1944年11月,毛泽东与前来延安的美国将军赫尔利谈话时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毛泽东文集》第3卷《同赫尔利的谈话》

1940年9月4日,蒋介石致朱德、彭德怀贺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1)请例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两场战役。(2分)

(2)蒋介石致朱德、彭德怀贺电是因八路军在哪一场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1分)

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篇十
《太阴篇-张维亮》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安内攘外的意思 安内攘外 6666是什么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安内攘外是什么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7718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