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午后啥意思

午后啥意思

2016-01-26 10:00:5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午后啥意思篇一《燥热的午后》 《燥热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午后啥意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午后啥意思篇一
《燥热的午后》

《燥热的午后》每一个燥热的午后都会给人吃一颗 安眠药 眼皮重重地砸下 还未来得及摘下厚厚的眼镜  怀中的小兔和安静 散乱的头发压住了练习本的嚣张 闷闷的没有风 名副其实的燥热的午后  在黑暗空洞的一个世界里 在突然有意思后突然有意思的想起 作业,作业练习,练习 挣扎睁开眼,不情愿地睁开眼  猛然伸手抓起笔 无所谓已渗出的汗 无所谓疲惫的双眼 以及突然蹿下的小兔  而在做题的空隙 还在不停指责没错的自己 ---哎,有浪费了时间 接着庆幸---还好昨晚通宵 

午后啥意思篇二
《周末下午茶-爱是什么意思》

午后啥意思篇三
《写于冬雪渐渐融化的那个午后》

写于冬雪渐渐融化的那个午后。凌晨一点,我合上《The Great Gatsby》这本书,脑海中一直回荡着书的最后一句话“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浮现在眼前的是Nick在凄清的月光下,在潮水拍打着礁石发出亘古不变的声响中渐行渐远孤单的背影。 Gatsby死了。一切都结束 了。或许你无数次在夜半阑珊,曲终人散后的独自仰望的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终该熄灭了吧。伊人已去,沉浸在梦中的Gatsby却又为何迟迟不愿醒来?很多人 说Gatsby单纯,单纯到知道别人要来杀他,却还毫无防备的,反常的在那个骤然转冷的第一个秋日里走下他从未踏进过的泳池。但镂刻在我记忆深处的永远是 那个在身后奢华富丽的“宫殿”映衬下,站在蓝色草坪上独自眺望远方的Gatsby,亦如封面所画的那样。 相比于网上那些自称把书都翻烂了的人,我是第一次拿起这本书,接触这些人。没有想到这本书竟在二十世纪最佳小说一百部中高居亚军,是美国小说中的首选。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最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还以为是比尔盖茨的生平记事,真觉得很是讽刺。 刚 开始走进Nick的世界时,只道这寻常的小说,平淡单纯,充满了那种欧洲古堡庄园式的恬淡与安详。在一个不平凡的年代,一个平常的人走进一个平常的空间开 始一段全新的却依旧平淡的生活。起先大段式的自述性文字看得我晕头转向。故事的节奏很慢,也很闷。Nick无聊的参加着各种应酬活动,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 花里胡哨的名字反衬着当时美国纷繁而喧嚣的社会,作者甚至用好几页纸来记录毫不相干的访客者的名姓,我当时觉得作者疯了,但现在看来一切又都是那样的富有 深意。读到Gatsby想要找Nick“帮忙”时,我终于觉得这个故事开始有趣了,而Gatsby,他的形象也渐渐丰满起来。我几乎是笑着读到了故事的高 潮,却也发现我再也笑不出来了。在不超过十个的人物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作者在他们身上投射的各色人的形象,与寄寓的关于时代与社会的深刻反思。但我却不无心思索在印象派手法下揭示的那物欲横流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或许这也正是我只愿局限于个人情感,而注定不愿将思维遍及于更现实社会的原因。十 分沉浸在Gatsby向Nick最后一次,或许也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的倾诉。那一晚,Gatsby卸下了面具与华丽的伪装,他的那个无数次用来欺骗他人, 甚至欺骗自己的梦如薄纱一般轻轻褪去,露出了他最“肉体凡胎”的一面。一个天真的少年,一个壮志凌云却又荒诞不经的梦,仿佛有着必然的联系,连接了上了 Gatsby,也连接上了我们所有的人,仿佛如一盏绿灯,连接了两个原本平行的世界一样。很难想象为着一个梦,曾经那个“身穿一件破旧的绿色运动衫和一条 帆布裤在沙滩上游荡的James Gatz,摇身一变成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Jay Gatsby;很难想象那个曾经“穷的只好继续穿军服,因为买不起便服”的穷小子,一变成为可以整夜开无眠派对的风云人物。一个美国特有的励志之梦成就了 多少如Gatsby这样的人,我无从知晓,但我最吃惊的还不止于此。 最令人讶异的是作者仅用了“三个月”,便彻底摧毁了Gatsby。从最初的富 丽堂皇迎来送往的海景别墅到如猪圈一样散发着霉臭味的昏暗住宅,从最初斟酌词句谨言慎行到后来面对Daisy的不顾一切,奋不顾身,从最初的小心伪装到后 来所有“谎言如玻璃一样在坚硬的Tom面前一样一片片洒落满地”,他的梦想仿佛真的被他落在了身后。我很庆幸作者选择用“摧毁”而不是“创造” 的方式构建了整个故事,否则,也许也就不会有这本书今日的辉煌了。短短三个月,见证了一个站在神坛上,辉煌不可一世的人走向身败名裂。这或许正反映出那个 时代,那个社会的种种劣根性。然而这不可否认他对梦想的执着,或许正是这份执

着,才使他未曾沉溺于世俗的男欢女爱,金钱至上,而屹立于他们之上,而这种高 贵或许注定不被所容,必将走向衰亡。而如Tom一般“可以退守到金钱,以致麻木不仁中去”的人才可以在喧嚣的时代中行尸走肉的活下去。原来,那荒诞的梦成 就了Gatsby,也毁了Gatsby。如果说Gatsby看尽了那梦中的一切,因而告诉Nick略带残酷的真相,难以忍受的心头酷暑也终因释然 而转入凉爽的初秋,那么他唯一看不清的便是爱,对Daisy那矢志不渝,永不腐蚀的爱。其实这话未必正确,他真的看不清吗?“Her voice is full of money.”他仿佛在重识Daisy的那一刻,便看清了她本质,那对于富有高贵的渴望。但他看不清的或许是自己的内心。归结到底,他对Daisy的爱也 许早已融入了他的那个梦,然而他对于爱,对于梦过分苛刻的执着是他已不在乎爱是否已变质,爱人是否已远去。“Daisy远不如他的梦想——并不是由于他本 人的过错,而是由于他的幻梦有巨大的活力。他的幻梦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我仿佛又看到作者笔下大段大段对Gatsby失去Daisy后伤心欲绝的描 写,我仿佛看到了痴情的男儿在名利双收后仍不为其所诱惑,矢志不渝的爱情,但爱情毕竟个人的结果,正如Jordan的“两个开车不小心的人”理 论,Gatsby一厢情愿的付出,换回的注定只是Daisy一时的沉醉其中,与一世远走他乡的背叛。不能责备Daisy的物质与势利,因为是一个 时代选择了她,而她也选择了那个时代,虽然我一直认为,事后Daisy和Tom的密谋,很大程度上是Daisy在爱人与牢狱之灾面前选择了隐瞒了真相,而 Tom更是顺水推舟,因而才酿就一场惨剧。适者生存,这再一次的印证这一理论的“正确”。多情贪婪如Tom,却最终抱得美人归;自私物质如Daisy,却 享受了两个男人的爱与远离长岛后依旧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单纯执着如Gatsby,却最终倒在泳池的血红色的涟漪之中。其实我很不喜欢用单纯来形容 他,可他相比于其他世故与老练,在某些方面却又是那样的少不经事一般,而这或许才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我们缺失已久的一面。当然,那些世故与老练的人 中,不应包括Nick。很喜欢他漫不经心的一面,娓娓道来的叙述,仿佛充满着哲理却又那样的平淡无奇,当然这蕴含着作者的身影,但我更愿把它赋予 Nick。尤其他在不知情下,实则已是诀别之际大喊的那句“They are crowd. You are worth the whole damn bunch put together.”总感觉是那样的震撼人心。当然还有他和Jordan似有还无的爱情,很多人不理解,我也未能完全读懂。Jordan的身影贯穿始终, 而她与Nick的感情更是现实生活的一种缩影。没有Gatsby和Daisy那么超乎寻常的爱情,Nick和Jordan更像介于他两人中间的中间态。 Nick虽如Gatsby一样善良,却没有Gatsby那样对爱的执着;Jordan虽有Daisy那样的高傲,却没有Daisy物质与拜金。他俩的结合 与分离更像从小处折射出Gatsby和Daisy的重识与悲情的结局。仿佛从他们中我们更能,也更易看出我们自己。写了很多,我仍很伤感于 Gatsby的悲惨命运,葬礼上的空无一人与往昔人进人出的繁华喧嚣形成强烈的反差,更凸显其命运的多舛。Gatsby死后的无声呼喊更是令人心碎。罢 了,一切都结束了。我不会忘记作者笔下的真实世界——在Gatsby最喜欢的《牛仔卡西迪》背后的“个人决心”那被注“涂去”的五元与重新写上的三元—— 仿佛年轻的我们谁都干过这样的事;我不会忘记Nick的幽默——当Gatsby准备迎接Daisy第一次光顾他家时,Nick的反应“房子中安静得仿佛所 有的客人都躲在家具背后,被命令不许发出声音,而等我们走后又会走出来继续他们的狂欢”。我更不会忘记Gatsby的那句“old sport”。正是在这一声声的呼喊中,我们离Gatsby越来远近,而他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我将永远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

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膊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而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午后啥意思篇四
《安越下午茶-爱是什么意思》

午后啥意思篇五
《无为究竟是什么意思》

“无为”究竟是什么意思

丁玉新

‚无为‛是老子五千言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对其含义,古今名家做过多种多样的解释。然而,笔者不敢苟同。

解释“无为”,不可望文生义

面对‚无为‛一词,如果我们仅从如今的字面上加以判断,将其理解为‚没有作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无为‛的本字或作‚亡为‛。帛书本《老子》第2章原文:‚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据《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此处的‚无‛字为‚亡‛字。因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墓葬出土的竹书《老子》属于战国中期偏晚作品,书写年代早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初墓葬出土的帛书《老子》,且没有受到秦始皇统一和简化文字的影响,所以,它的用字应该更接近于老子原著面貌。尽管在古籍中‚无‛通‚亡‛,但‚亡‛有消灭之意,这是‚无‛字所无法替代的。

‚为‛字的本义也非常值得探究。为,本是象形字,甲骨文写作,即(手)+(大象),表示以手牵象。金文写作,‚象‛的形状已经很难辨认,其本义也逐渐被误解。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为,母猴也。……,古文‘为’,象两母猴相对形。‛此解被后世学者深信近两千年之久,直至近世学者罗振玉(1866年8月-1940年5月)予以彻底否定。罗振玉在《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中指出:‚为,从爪,

从象,绝不见母猴之状,卜辞作手牵象形……意古者役象以助其劳,其事或尚在服牛乘马以前。‛殷代,黄河流域多象,使用大象为人们常见之事。《吕氏春秋〃古乐》中‚殷人服象,为虐于东夷‛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造字的古人画其形而表义,笔触精练准确。《文字源流浅析》:

‚,像以手牵象鼻之状,用以表示控制和役使象之意。‛据此可以断定,为,造字本义:役使、奴役、控制。

‚亡为‛是老子指出的圣人之道。其含义的确定,事关圣人的实践。从五千言中不难看出,圣人理当是拯救乱世、开辟太平,在人类历史上建树不朽功勋的人。根据老子反对王侯权贵的立场,“亡为”理当是“消灭奴役”的意思。由此,‚圣人居无为之事‛这句话就不难解释了。正因为消灭奴役是天下至高无上的事业,所以,圣人确实应该臵身于这项事业。此话既指明了圣人的基本任务,也给出了评定圣人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在消灭奴役方面功勋卓著的人,才有资格被尊为圣人。

如今,我们将‚无为‛的这个含义解释出来,是不会面临危险的。然而,在老子所处的时代,乃至其后世漫长的历史时期,剥削制度笼罩天下,此话是万万不可直说的。正是因为没有直抒胸臆的政治环境,老子被迫以微妙的言词,表达了自己的伟大思想。此举确实出人意料。在世人极其推崇和敬仰圣人的情况下,老子却异乎寻常地倡导圣人‚不作为‛,岂不是怪事?对于此等怪事,世人不加深究,也就领会不到老子的非凡智慧。老子的高明就在于:以倡导‚无为‛的假象,保藏了消灭剥削制度的强大思想武器。

解释“无为”,不可断章取义

‚无为‛一词在五千言中多次出现。对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间杂地选取字词含义‛(见《老子五千言如何解读》一文的解释),切不可一概而论。

如果将‚消灭奴役‛作为含义一,那么,‚无为‛还有下述含义。

含义二:没有奴役。帛书本《老子》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此间的‚无为‛应当解释为‚没有奴役‛。这段话的大意是:崇尚远见不贪占,这样做有前途;离开远见不丢掉贪占,这样做没前途。最好的前途没有奴役,而且是不用统率治理的;离开前途来办事,才会拘泥于依靠统治。

[注解]

①上,通“尚”,崇尚、重视。《诗·魏风·陟岵》:“上慎旃哉。”

②德,

甲骨文=(行,四通大道)+(直,目视前方),表示看准的方向,认准的道路。造字本义:远见、前途。《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其中的“正大、光明”之义,与本义接近。

③德,通“得”。《墨子·节用上》:“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得,获得、贪占。《论语》:“戒之在得。”

④是以,这样做。

是,此、这。《诗·小雅·宾之初筵》:“是谓伐德。”

以,为、行为。《论语·为政》:“视其所以。”[注]以,为,行事。

⑤上,上等、最好。《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⑥为,金文或写作

,像以(手)控制小动物的头,本义:控制、掌控、统治。《小尔雅》:“为,治也。”《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为政,指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⑦下,离开、脱离。《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⑧有,通“囿”。《诗·商颂·长发》:“九有有截。”九有,亦作“九囿”。毛传:“九有,九州也。”囿,拘泥。《正字通》:“识不通广曰囿,犹言拘墟也。”

含义三:没有统治。帛书本《老子》第43章:‚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大意是:我实为预知没有统治是有好处的。不听号令的教导,不受统治的好处,天下人已经很少能接触到了! [注解]

①是,通‚寔‛。《左传·恒公六年》:“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寔来。‛[注]寔,通“是”,此、这。寔,通“实”。《诗·召南·小星》:“寔命不同。”[注]寔,“实”的异体字。或谓即“是”。

②以知,预知。以,通“與”。《仪礼·燕礼》:“君曰:以我安。”

[注]犹与也。與,通“豫”。《正字通》:“與,疑虑未决也。”豫,通“预”。《易·既济》:“君子思患而豫防之。”豫防,即预防。《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此“以知”当作“预知”解。

③无为,不受掌控、没有统治。

④不言,不合政令、不听号令。言,政令、号令。《国语·周语》:“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韦昭注:“言,号令也。”由此,“不言”可解作“不令”。不令,《韩非子·说疑》:“临难

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注]不听从命令。

含义四:妄为。帛书本《老子》第48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大意是:伪诈的学者每天都在增加,研究规律的人每天都在减少。减少了又减少,以至于妄为。妄为而没有不干的事,必然想要夺取天下了! [注解]

①为,通‚伪‛。《左传〃定公十二年》:‚子为不知,我将不坠。‛

[注]为,假借为‚伪‛。伪,伪装、欺诈。

②为,研究、从事。《韩非子〃亡征》:‚群臣为学,门子好辩。‛

[注]为,学习、研究。

③无为,据《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文中两处皆为 ‚亡为‛。亡,通“巟”(荒)。《尚书·微子》:“天毒降灾,荒殷邦„„”《史记·宋微子世家》引作:“天笃下灾,亡殷国„„”荒,通“妄”。《毛公鼎》:“女毋敢妄宁。”《书·无逸》作“不敢荒宁”。孙诒让曰:“妄宁当读作荒宁。”亡为,即为“妄为”,胡作非为。

含义五:妄为的人。《老子》第57章:‚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大意是:圣人至理之言说:杀掉妄为的人,而民众自然会雍容自得;杀掉喜好争夺的人,而民众自然会公正无私;杀光官吏,而民众自然会生活幸福;杀尽王侯,而民众自然会朴实厚道。

[注解]

①之言,即“至言”。之,通“至”。至言,最高超的言论、极其高明的言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午后啥意思篇六
《“无为”究竟是什么意思》

“无为”究竟是什么意思

丁玉新

‚无为‛是老子五千言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对其含义,古今名家做过多种多样的解释。然而,笔者不敢苟同。

解释“无为”,不可望文生义

面对‚无为‛一词,如果我们仅从如今的字面上加以判断,将其理解为‚没有作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无为‛的本字或作‚亡为‛。帛书本《老子》第2章原文:‚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据《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此处的‚无‛字为‚亡‛字。因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墓葬出土的竹书《老子》属于战国中期偏晚作品,书写年代早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初墓葬出土的帛书《老子》,且没有受到秦始皇统一和简化文字的影响,所以,它的用字应该更接近于老子原著面貌。尽管在古籍中‚无‛通‚亡‛,但‚亡‛有消灭之意,这是‚无‛字所无法替代的。

‚为‛字的本义也非常值得探究。为,本是象形字,甲骨文写作,即(手)+(大象),表示以手牵象。金文写作,‚象‛的形状已经很难辨认,其本义也逐渐被误解。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为,母猴也。……,古文‘为’,象两母猴相对形。‛此解被后世学者深信近两千年之久,直至近世学者罗振玉(1866年8月-1940年5月)予以彻底否定。罗振玉在《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中指出:‚为,从爪,

从象,绝不见母猴之状,卜辞作手牵象形……意古者役象以助其劳,其事或尚在服牛乘马以前。‛殷代,黄河流域多象,使用大象为人们常见之事。《吕氏春秋〃古乐》中‚殷人服象,为虐于东夷‛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造字的古人画其形而表义,笔触精练准确。《文字源流浅析》:

‚,像以手牵象鼻之状,用以表示控制和役使象之意。‛据此可以断定,为,造字本义:役使、奴役、控制。

‚亡为‛是老子指出的圣人之道。其含义的确定,事关圣人的实践。从五千言中不难看出,圣人理当是拯救乱世、开辟太平,在人类历史上建树不朽功勋的人。根据老子反对王侯权贵的立场,“亡为”理当是“消灭奴役”的意思。由此,‚圣人居无为之事‛这句话就不难解释了。正因为消灭奴役是天下至高无上的事业,所以,圣人确实应该臵身于这项事业。此话既指明了圣人的基本任务,也给出了评定圣人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在消灭奴役方面功勋卓著的人,才有资格被尊为圣人。

如今,我们将‚无为‛的这个含义解释出来,是不会面临危险的。然而,在老子所处的时代,乃至其后世漫长的历史时期,剥削制度笼罩天下,此话是万万不可直说的。正是因为没有直抒胸臆的政治环境,老子被迫以微妙的言词,表达了自己的伟大思想。此举确实出人意料。在世人极其推崇和敬仰圣人的情况下,老子却异乎寻常地倡导圣人‚不作为‛,岂不是怪事?对于此等怪事,世人不加深究,也就领会不到老子的非凡智慧。老子的高明就在于:以倡导‚无为‛的假象,保藏了消灭剥削制度的强大思想武器。

解释“无为”,不可断章取义

‚无为‛一词在五千言中多次出现。对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间杂地选取字词含义‛(见《老子五千言如何解读》一文的解释),切不可一概而论。

如果将‚消灭奴役‛作为含义一,那么,‚无为‛还有下述含义。

含义二:没有奴役。帛书本《老子》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此间的‚无为‛应当解释为‚没有奴役‛。这段话的大意是:崇尚远见不贪占,这样做有前途;离开远见不丢掉贪占,这样做没前途。最好的前途没有奴役,而且是不用统率治理的;离开前途来办事,才会拘泥于依靠统治。

[注解]

①上,通“尚”,崇尚、重视。《诗·魏风·陟岵》:“上慎旃哉。”

②德,

甲骨文=(行,四通大道)+(直,目视前方),表示看准的方向,认准的道路。造字本义:远见、前途。《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其中的“正大、光明”之义,与本义接近。

③德,通“得”。《墨子·节用上》:“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得,获得、贪占。《论语》:“戒之在得。”

④是以,这样做。

是,此、这。《诗·小雅·宾之初筵》:“是谓伐德。”

以,为、行为。《论语·为政》:“视其所以。”[注]以,为,行事。

⑤上,上等、最好。《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⑥为,金文或写作

,像以(手)控制小动物的头,本义:控制、掌控、统治。《小尔雅》:“为,治也。”《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为政,指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⑦下,离开、脱离。《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⑧有,通“囿”。《诗·商颂·长发》:“九有有截。”九有,亦作“九囿”。毛传:“九有,九州也。”囿,拘泥。《正字通》:“识不通广曰囿,犹言拘墟也。”

含义三:没有统治。帛书本《老子》第43章:‚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大意是:我实为预知没有统治是有好处的。不听号令的教导,不受统治的好处,天下人已经很少能接触到了! [注解]

①是,通‚寔‛。《左传·恒公六年》:“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寔来。‛[注]寔,通“是”,此、这。寔,通“实”。《诗·召南·小星》:“寔命不同。”[注]寔,“实”的异体字。或谓即“是”。

②以知,预知。以,通“與”。《仪礼·燕礼》:“君曰:以我安。”

[注]犹与也。與,通“豫”。《正字通》:“與,疑虑未决也。”豫,通“预”。《易·既济》:“君子思患而豫防之。”豫防,即预防。《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此“以知”当作“预知”解。

③无为,不受掌控、没有统治。

④不言,不合政令、不听号令。言,政令、号令。《国语·周语》:“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韦昭注:“言,号令也。”由此,“不言”可解作“不令”。不令,《韩非子·说疑》:“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注]不听从命

令。

含义四:妄为。帛书本《老子》第48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大意是:伪诈的学者每天都在增加,研究规律的人每天都在减少。减少了又减少,以至于妄为。妄为而没有不干的事,必然想要夺取天下了! [注解]

①为,通‚伪‛。《左传〃定公十二年》:‚子为不知,我将不坠。‛

[注]为,假借为‚伪‛。伪,伪装、欺诈。

②为,研究、从事。《韩非子〃亡征》:‚群臣为学,门子好辩。‛

[注]为,学习、研究。

③无为,据《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文中两处皆为 ‚亡为‛。亡,通“巟”(荒)。《尚书·微子》:“天毒降灾,荒殷邦„„”《史记·宋微子世家》引作:“天笃下灾,亡殷国„„”荒,通“妄”。《毛公鼎》:“女毋敢妄宁。”《书·无逸》作“不敢荒宁”。孙诒让曰:“妄宁当读作荒宁。”亡为,即为“妄为”,胡作非为。

含义五:妄为的人。《老子》第57章:‚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大意是:圣人至理之言说:杀掉妄为的人,而民众自然会雍容自得;杀掉喜好争夺的人,而民众自然会公正无私;杀光官吏,而民众自然会生活幸福;杀尽王侯,而民众自然会朴实厚道。

[注解]

①之言,即“至言”。之,通“至”。至言,最高超的言论、极其高明的言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②我,杀。《书·泰誓中》:“我伐用张。”《说文》:“我,一曰

午后啥意思篇七
《与保洁大妈的午后闲谈》

与保洁大妈的午后闲谈──我如何成为了一名法官

作者 桂公梓

核心提示: 必须首先说明的是,我是法官队伍里少有的幸运儿,年幼时不甚刻苦,后来才知道努力,兜兜转转,走到今天,其实已经应该感谢命运的眷顾。我的大部分同行,从小到大都是佼佼者,一路付出的汗水和努力远非常人可比。他们丰富的智慧和远见卓识,往往让人受益匪浅,相处起来如沐春风。所以本文只是记载了作者走过的直路弯路坡路,并不代表大部分法官的成长之路,更不是一篇法官养成指南。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法官亦是如此。写此文的初衷,也正是想让那些不了解法官的人了解到,我们很少发声,并不代表我们认同所有的误解。多一些理解和宽容,世界会更加美好和谐。

前两天的一个中午,我在新装修的会议室里给书柜上新书。不久前第一次进这个会议室的时候,我昂着头望着这两排顶天立地的庞大书柜发了好一会呆,心想这要不长个两米的身高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已经遍览群书。负责装修的部门领导喜气洋洋地跟我介绍说如此高大上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致辞背景,立刻让我咽回了准备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我拖着几天来到处采购的几百本新书来到会议室,仔细地拆包,核对书目,分门别类,逐一上架。这活儿没有什么

技术含量,但确实耗时耗力,不一会儿我就已经汗流浃背。本想叫几个不忙的同事一起来帮忙,转念一想哪有不忙的同事啊?实在开不了口。不禁悲从中来,掏出手机发了个朋友圈:“开年伊始,大家就都忙得抬不起头来。”很快就有了回复,表弟说“编,你接着编”,医生朋友说“省法院法官还忙你妹啊”,警察朋友说“矫情!再忙能比我们忙吗”,小学同学说“哼哼你这是在为法官涨薪煽风点火呢吧”。我一声长叹,默默地把小学同学拉进黑名单,直起腰杆深吸了一口气,甲醛沁入心脾,顿时精神一振。

这时一个大嗓门从背后响起:“小伙子,这么大味儿,你怎么也不开窗户!”

我回头一看,是负责这层楼卫生的保洁员大妈,看上去五十多岁,大脸盘粗腰身,相当敦实。她迈开大步,风风火火地跑到窗边,一掌将窗户推开,迎着涌入的雾霾冲我说:“你看,是不是好多了?”

我点点头,说了声谢谢,继续码书。她却不走,站在我身后看了一会,问我:“你们以后是不是经常要来这里开会了?”

我说是啊。

她语气里带有明显不满地说:“怎么说来就要来?那我以后要忙的事情就多了啊!”

我转脸看她,她正双手叉腰,气鼓鼓地瞪圆了眼睛,像是一个要求侵权商家给出解决方案的消费者一样,等待着我的合理解释。

我有点犹豫,因为我琢磨不定该称呼她大姐还是大妈。看着她在我面前摆出了一副广场舞领舞的气势,我决定还是叫她大妈。

我说:“大妈啊……”她脸一沉,我心说我靠,看来又叫错了。但话已出口覆水难收,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那以后您要多辛苦了,开会时我都在,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您尽管说。”

可能是看我态度端正谦逊有礼,又把辈分区分地很客观真实,大妈情绪逐渐缓和。她开始笑眯眯地端详我。身为一个相貌端正礼数周到的男青年,我对于这个年龄段大妈的这类慈祥的目光已经习以为常。根据我的经验,她们再跟我聊上几句就会忍不住发自内心地称赞“我看你这个小伙子果真是一表人才”之类的。

大妈果然继续跟我聊起来,她问:“你是新来的吧?” 我说我都工作好几年了。

大妈说:“以前没见过你啊,你是干什么的?”

我说我平时都呆在办公室办案子写材料,楼层比较高,所以可能您没见过吧。

大妈仿佛吃了一惊似的,叉着腰的手也摇摆起来:“你,你是法官?”

我说是啊。心里不明白这有什么可奇怪的,这是法院办公大楼,在这里碰见个法官比碰见个蟑螂还容易吧。

大妈盯着我看了一会,似乎是很惋惜地摇了摇头,嘴上却说:“嗯,不错,我看你这个小伙子果真是一表人才。刚才看你在这里搬书,还以为你是请来帮忙的。”

我看出她的情绪,放下手里的书,问她:“大妈,法官有什么不好吗?”

大妈倒也爽快,说:“你一个年轻人,到这个环境里,怕是容易行差踏错,走歪路。”

我觉得好笑:“大妈,您把法院说得跟黑社会似的。” 大妈很认真地摆摆手:“我不是说法院,政府机关不都是这样吗。”

我觉得跟她解释法院并不是政府机关没有太大意义,只好简单地应付她:“我觉得我们这挺好的,没您说得那么邪乎。”说完继续摆书。

大妈也不坚持,拿起抹布开始擦桌子。我们各自忙了一会,她又凑过来,问我:“你们这个职业,找对象很容易吧?” 我说我上学时就找好对象了,都结婚几年了。

大妈笑笑。一会又问:“你们这个职业,轻松得很吧?” 我说哪里轻松了?我们白天晚上连轴转,周末加班都是

常事。

大妈不可臵信地瞪了我一眼,毫不掩饰眼神中的怀疑,好像我是个失信被执行人似的。

一会她又问:“你们这个职业,收入很高吧?”

我说很一般,勉强养家糊口,买套房半辈子就卖给银行了。

大妈撇撇嘴,“切”了一声,说:“跟我说这一套,真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灰色收入花样多了。”说完继续抹桌子去了,仿佛对我这个一表人才的小伙子已经彻底失去了信任,连继续跟我说话的兴趣都没有了。

会议室一下子变得很安静。初春的暖阳穿透雾霾,照射在我左侧的肩膀上,无数细小的浮尘在光线里不知疲倦地做着布朗运动。眼前一排排书脊上满是“法治”、“公平”和“正义”之类的字眼,可刚才大妈戏谑的表情还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虽然类似的对话已经发生过很多次,类似的表情也曾经出现在很多人的脸上,岁月如梭年纪渐长,见怪不怪早应该习以为常。面对陌生人无端的猜疑和揣测,无论是激动的辩白还是诚恳的倾诉,都不会分毫消弭他们怀揣的恶意,正如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对于这样的恶意,我往往一笑了之,大家在各自的世界里走着各自的路,你信或者不信我,我的生活就在那里,冷暖自知。

可今天不一样。可能是久违的阳光躁动了心绪,也许是

午后啥意思篇八
《猎聘下午茶-这些互联网热词你造吗?》

午后啥意思篇九
《语文考试题目与答案(明天的下午的)(修订版)》

1. 诗经六艺?

诗经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2.孔子的治学方法?

• 1、从智力来讲,人分为三种,上智、下愚、中人。 • 2、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3、好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 4、学习为自己。“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 5、学习是为了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 6、专与博,博更重要。“君子不器”“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 7、多闻阙疑。“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8、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9、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10、为学四忌。“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11、知识的贯通。对子贡说,你以为我是“多学而识之者”吗?不是。我是靠“一以贯之。”(《卫灵公》) •

• 教学方法:

• 1、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2、因才施教。

• 3、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3 对孔子“仁”的理解?

1、《论语》提倡的最高价值和道德要求。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刚、毅、木、讷,近仁。 • 克己复礼为仁。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子张问仁:恭、宽、信、敏、惠 • 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樊迟问仁:爱人。

• 修己安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仁与礼的关系:

• 仁是内在的道德自觉,礼是外在的道德规范。 • 仁以礼为准则,礼以仁为根据。 • 仁是核、里,礼是表、外。 •

仁为本,礼为用。

个人道德以仁,人际交往用礼,“不学礼,无以立”(《尧曰》

仁即人,意思是“爱”。儒家思想的根本和基础就是“仁爱”,因为孔子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你争我夺,战乱不止的原因是因为人之间“不爱”了,由此产生的仁爱的思想,希望用仁爱思想拯救社会。

这个思想的逻辑是这样的“亲亲之爱”即亲情,是天生的,是基础的爱。然后逐级会减弱,比如爱自己比还家人多,爱家人比爱邻居多,爱邻居比爱国人多,爱国人比爱它国人多。。。。所以仁爱是有差别和等级了。如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找到了理论依据。

“礼”除了礼仪外,更重要的是礼乐制度,这种制度正是上述差别和等级的体现。什么样的身份享受什么样的待遇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天子听音乐是八佾(即八排乐手),诸侯六佾...这是孔子重点推崇的。

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二、“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三、“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四、“仁”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 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4.孔子的统制之术?

• 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治国 “道之以政„„有耻有格”

为政首重正名。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说:“必也正名乎”,“野哉由也„„无所苟而已矣。” •

刑与礼的关系。

5.请以薛宝钗和林黛玉为例说明红楼中的象征手法?

1.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株寂寞林

说宝钗是山中高士,大气、高贵,雪喻其冷;林妹妹是世外仙株,神仙,不食人间烟火。

3.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家玩擎花名的游戏。 恁是无情也动人——艳冠群芳——牡丹——宝钗

宝钗美人,但是是冷美人,吃的药是冷香丸。无情是她的一种特征。

而牡丹象征富贵。宝钗是有富贵之相,也有牡丹一样高贵气

质的。所以众人说,你也原配牡丹。

莫怨东风当自嗟——风露清愁——芙蓉——黛玉 黛玉是身世凄凉的,命运也凄凉,所以莫怨东风当自嗟。 黛玉总是与水与愁相关的,所以是风露清愁。

黛玉的美,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所以除了她,别人不配作芙蓉。

• 象征: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去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第22回的谜语

• (1)金玉与木石

• 第五回的《红楼梦曲·误终身》:“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 《孟子》: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晋·阮籍《大人先生传》: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

• 唐·柳宗元《与肖翰林俛书》:思与木石为徒。 • 清·袁枚

• 心与木石交,家与老农居。(《秋夜杂诗》) • 宁与木石居,不与俗子俱。(《偶然作》) • 北宋·苏轼《木石图》 • (2)翠竹与草蔓 • 潇湘馆: • 竹

• 17回: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 •

26回:宝玉“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举目望门上一看,只见匾上写着‘潇湘馆’三字。 •

35回:黛玉“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窗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 •

40回:(贾母与刘姥姥等)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

• 45回:(黛玉)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

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 郑板桥《题画》: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 草蔓

17回“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

第40回“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 •

• (3)先天之症:

第三回: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

第七回: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他说我是从胎里带来的热毒„„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了。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天的露水十二钱,霜降之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6阮籍咏怀两首鉴赏 详见P184

(阮公《咏怀》,反复凌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令读者莫求归趣,此其所以为阮公之诗也。必求时事以实之,则凿之。)

阮籍的诗大量运用了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言在耳日之内,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其实,如果能透彻地了解阮籍其人,此诗也并不难解。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忧思独伤心。”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和愁闷的心情。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正如他“醉六十日”,以使文帝之“为武帝求婚于籍”,终于“不得言而止”(同上)一样,“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史书中“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描写,就正是他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所以这首诗,只要看他“孤”“独”二字,就不难“曲径通幽”了。

此诗起首,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这是从实景来理解。然而,也不妨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其六十一》)呵!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化用王桀《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描写这个不眠之夜。清人吴淇说:“‘鉴’字从‘薄’字生出„„堂上止有薄帷。„„堂上帷既薄,则自能漏月光若鉴然。风反因之而透入,吹我衿矣”(《六

朝诗选定论》)。进一步,我们还可以从这幅画面的表层意义上,感受到诗人的旨趣。诗人写月之明,风之清,正衬托了自己的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这虽非屈子那种“登昆仑兮食玉英”的浪漫境界,但那种特立危行,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五六句,诗人着重从视觉、感觉的角度描写,五六句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孤鸿”“翔鸟”的意象,而且在画面上增添了“号”“鸣”的音响。这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之物、眼前之景,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唱着一曲哀伤的歌。“北林”化用《诗经》“鴥(“音郁”)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秦风·晨风》)之典,从而暗含了思念与忧心之意。“北林”与“外野”一起进一步构成了凄清幽冷之境界。

结尾二句“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诗人的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有如庄周梦为蝴蝶后“蘧(音“渠”)蘧然而觉”,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他也许想到许多许多:“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却“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诗人只能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孤独地徘徊,永恒的悲哀。

纵观全诗,似是“反复零乱,兴寄无端”(沈德潜语),“如晴云出岫,舒卷无定质”(王夫之语),但如果把握了诗人“悲在衷心”的旨趣,就自可理解这首“旷世绝作”。“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在《诗品》中对阮籍诗的评价,当是不易之论吧!

《咏怀诗》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写诗人心虽悦之而无由交接,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寄言云霄间,挥袖凌虚翔。飘摇恍惚中,流盼顾我傍。悦怿未交接,晤言用咸伤。

这首《咏怀》,在写法上是颇为别具一格的。诗人阮籍运用那灵动秀逸之笔,描绘了一位飘飘云端的美人形象:在梦幻般恍惚的云腾雾蒸之中,诗人仿佛看到了那位西方美人,她简直像太阳一样光明灿烂。她身上穿着精美纤细的丝绸罗衣,佩戴着叮当作响的双璜璧玉;修饰过的仪容弥见神采焕发,姿态十分优美;随着清风,她身上散发出阵阵幽微的芳香。她忽然登上高处,似

乎是在眺望所思念的情人;看她举起袖子,是为阻挡那刺眼的朝阳。她的身影寄托在云霄之间,挥舞着衣袖凌空飞翔;她虽然恍惚迷离地飘飘在空中,但分明又像在诗人身旁流连忘返,目光还频频地顾盼。然而如此多情令人爱悦的佳人,可惜只是在迷离惝恍的幻境中看见,未能真正与她交往接触。因此,当美梦惊醒之际,面对现实的黑暗,追味梦境的甜美,无限感伤,便悄然爬上了诗人的眉尖心头„„

全诗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写美人的光彩、服饰、姿容、幽香等静态;又以登高、举袂、挥袖、流盼等一系列动态描写,展现出美人凌空飘舞的轻盈和远眺近盼的相思多情。诗人借助于幻觉,故写得缥缈恍惚,如幻似真,充满着朦胧之美。这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腕力。

阮籍的《咏怀》,大抵是以比兴手法来表现他的难言隐衷。这里的美人形象,自然也不是无所寄托的。那么,她究竟像征着什么呢?元人刘履:“此嗣宗思见贤之君而不可得,中心切至,若有其人于云霄间,恍惚顾眄,而未获际遇,故特为之感伤焉。”(《选诗补注》)“贤圣之君”,是对封建士人理想政治的人格化,而中国古诗又素有以美人芳草来比类贤君的传统,因此,刘履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另外,“西方有佳人”之句,显然源出于描写西周舞师的《诗经·简兮》“云谁之思,西方美人”之语。这首诗,根据前人理解是以美人比贤者,而伤贤者处于非位。这种注解是否正确可以不论,但阮籍用此典自比贤人失位,以抒发自己济世不得施展的郁闷,——这也未必不可。

“贤君”也罢,“贤者”也罢,因为阮籍的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千载之下,我们也难以深究了。如果我们将这个诗人神奇想象中的美妙幻像,理解为诗人心目中的朦胧的美好理想,这大致上总不会是错的吧。而这个美丽女性形象,被描写得如此熠熠生辉,如此令人仰慕不止,我们又可从中看到:

处在漆黑长夜中的诗人,对理想的向往之情,可是何等的炽烈!

7曹丕杂诗鉴赏

曹丕《杂诗》其一

漫漫秋长夜,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从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

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详见语文书P183

曹丕是一个有着浓重的生命感伤情绪的诗人。亲朋群宴、觥筹交错中,他却是常常“乐往哀来,怆然伤怀”;在丹霞蔽日的美景面前,他会脱口而出“月盈则冲,华不再繁”的谶语;目睹汉末的天下大乱、民生凋敝的情景,使他对生命的脆弱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今日之乐不可解明日之苦,今日之兴不可免明日之亡。当无比强盛的大汉帝国大厦将倾;当受命于天的汉天子成了曹家傀儡,当身边活蹦乱跳的友人转眼逝,;当这一刻还是亲朋满座酒酣耳热,下一刻就已经“眼中无故人”时,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依靠和信赖呢?敏感的心屡屡受到这样的震动,于是他能以帝王之尊一次又一次的说“古往今来未有不忘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

王夫之谓曹丕的诗为仙品,是因为他有一颗非凡的诗心,不可为后人所模拟。那是一种弗待于物的敏感。叶落雁翔,时序转换;人之喜悲,物之存亡,都可以引起诗人的感叹。“高山有涯,林木有知,忧来无方,人莫之知”,抒发着一种莫可名状的哀情。既是莫可名,所以也就不可解,以至郁结于心。当诗人转念而想到“人生如寄,多忧何为?”遂“载驰载驱,聊以忘忧”时,一种更深刻的悲哀却在刻意的消解中生成。曹子桓不曾有机会体尝去国怀乡、忧馋畏饥的悲愤;也没有国家不幸、身世浮沉的经历。“诗穷而后工”在他身上并不合适。他的诗中少有寄寓,有的只是人世间最永恒的主题:乐之短,愁之长,爱别离,求不得„„ 三曹之中,子桓的作品是最像文人的一个。作为诗人的他以及作为帝王的他大多数时间都可以分裂开来。在诗歌里,他有时喜欢化身成为多情的女子,为不归的丈夫而伤怀,在“悲风清厉”的秋夜“援琴鸣弦发清商”——这样的短歌微吟自是意正辞柔;或是成为思乡的游子,在长夜未央时“披衣起彷徨”——这样的轻叹可谓微风远韵。他喜欢的那些意象——秋雁、衰草、明月光、清水波、哀鸣的琴、空空的床„„那么的美丽又是那么的哀伤——共同串连出一种温婉的大气。然而这种大气毕竟不同于“大风起兮云飞扬”,因此难怪有后人讥他“殊无人主迹象”。 而曹植的风格风流奔放,光芒咄咄逼人,更像一个被宠爱的世家子弟而又才华横溢。曹丕年纪轻轻却更有一份伤春悲秋的敏感,与他的帝王形象不符----要知道这江山也是他打下来的,戎马一生,和南唐后主李煜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历练。 《杂诗》是游子之辞。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思乡之叹中融入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诗句间流动着建安时代特有的悲怆情绪。诗歌以浮云起兴,以浮云的随风而行、无力自持来比喻游子听凭外力摆布,飘零异乡的命运。在哀叹游子命运的同时,又隐含着

人生如浮云、漂泊无依的深长感慨,使诗歌的内在意蕴高出一般的思乡之叹。全诗文思飘忽,有如“风回云合,缭空吹远”(《船山古诗评选》),把人生飘零的苦闷以一片浮云牵出,笔触轻灵,不着痕迹。

《杂诗》中,诗人把游子放在漫长的秋夜,凄凉的北风之中来描写,为游子抒发思乡之情做好了铺垫,然后展示出一幅深秋月夜的图画:清清的流水泛着波汝,皎洁的月光洒落银辉,天汉流转向西,参星和晶星正错落在夜空,草丛中的秋虫悲切地鸣叫,失群的孤雁独自飞向南方。幽谧、凄凉的深秋月夜,萧瑟、孤寂的环境气氛更加使这位背井离乡之人产生了思乡之情,这里虽为写景,但景中情长。所描写的意境深远独绝,“清新万古”。陈祚明赞之为“诗之上格”(《采菽堂古诗选》)实不为过。 因为社会的动乱、生计的逼迫,多少士人背井离乡、抛妻别子,于是游子思妇成为建安时代的普遍现象,曹丕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忧伤情思中的生命意识。

游子飘泊在外,孤苦无依,有家难回,对世态的炎凉、人生的冷暖体味尤为深刻。《杂诗》二首展现出了游子的痛苦难言心态。在“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之时,游子徘徊在旷野,他的情思倾向故乡,思乡情结困扰着他,“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故乡,是他在无依的飘泊中渴望停泊的港湾,那里有他的亲人,有他生命的根,然而他不能归去,只有“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曹丕借游子题材,表现了人生的孤苦飘零,有一股苍凉之气贯注其中。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年寿有时而尽,乐荣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末若文章之无穷„„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恰是他自己的写照,帝王事业早已成为二十四史的一段文字;而通过文章和诗歌,他在千年之后却依然可以动映人心。

8牡丹亭第十出中小令鉴赏 ——步步娇 皂落袍 至少要能翻译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解说:晴空的庭院游丝如烟,春在飘荡的游丝上呈现。刚迈步又迟延,退而回房理花钿,没 想到菱花镜偷照了半个颜面,害得我将发髻梳偏。步出闺阁羞将身姿显现。 鉴赏:从游园前的整装美容,可以看出杜丽娘怎样的心理活动?怎么去理解这种心理活动? 提示:欲行又止,想扮得和春色相当;整装美容后,第一次从镜中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俊美, 使自己情不自禁、羞答答的将发髻也弄歪,还故意自我埋怨,写出了少女含情脉脉、自我欣 赏的微妙心理。杜丽娘的这一发现极为重要。它更激发了杜丽娘

午后啥意思篇十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复习指要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考试说明》对标点的考核要求。在复习中,我们除了要全面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外,应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标点易混处及标号、点号的连用上。

一、选择问句与连续问句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连续问句,各问句后均用问号。

[正例] ①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选择问句)

②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呢?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语义递进的连续问句)

③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选择问句特殊用法)

[错例] ①这种独特的美的内涵是什么?是奇?是险?是秀?……是兼而有之?还是其他?

②水路方便呢?还是陆路方便?请你打听一下哪条路最好走。

③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④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 ⑤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错例解析】例①第四种猜测是选择问句,“有之”后的问号应改为逗号。例②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例③第一个问号后用选择问句回答,所以“体型”“亲切”后的问号应改为逗号。例④几个问句连用,分别表达不同的疑问,所以句中的逗号应改为问号。例⑤“是……还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勇气可嘉”与“什么都敢画”是一个意思,即属同一问,因此,第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或者……只是……”构成两选的选择问句,因此第五个问号改为逗号。

二、“有疑而无问”的句末标点

有些句子形似疑问句,用了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里”等,或有疑问语气词“吗”“呢”等,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能用问号。

[正例]①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

②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

③去上海,还是去南京,我们暂时还没有定。

④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生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无法知道了。

[错例]①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②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应该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③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样建?那里的

近千株树将怎么办?

④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错例解析】例①“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应改为“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例②“是……还是……”做“不知道”的宾语,问号应改为句号。例③ “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怎么办”都作“关心”的宾语,因此“怎么建”后面用逗号,“怎么办”后面用句号。例④“人们还在关注着……”是一个陈述句,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三、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

括号里的内容若是解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应紧贴被注释的内容之后,正文此处若有标点,应置于括号之后;若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全句的注释,叫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句号之后。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号除外)应省去。

[正例] ①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句内括号)

②人们阅读应用文,一般不包括欣赏因素。(书信、日记有时被当作文学创作的形式,那是例外,不能看作一般应用文)只要求全文能准确、通顺地把客观事实、作者观点说清楚。(句外括号)

[错例]①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②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③他培育了许多香花,收养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错例解析】例①括号中内容分别是对“蔬菜”和“作物”的说明,应分别紧跟在它们的后面。例②属句内括号,句子末尾的句号应置于括号之后,把括号内部的句号按惯例去掉。例③属句外括号,末尾句号应置于括号之前。

四、对话的三种形式

“某某说”在引语前,它后面一般用冒号,也有人用逗号;“某某说”在引语后,它后面要用句号;“某某说”在引语中间,它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它后面要用逗号。

[正例] ①鲁迅先生接着说:“唐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哩。”(第一种形式) ②我说道,“爸爸,你走吧。”(第一种形式)

③“有这回事吗?”我见面时问他。(第二种形式)

④“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第三种形式)

[错例] ①“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②“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错例解析】例①②当“××说”插入到所说的话中间时,“××说”后面应用逗号,否则前面的话就没有着落。“妈妈大声地训斥我”“张老师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五、完全引用、局部引用和间接引用(转述)

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要写在后引号内;引文不完整,只作为行文中句子的一部分,则引文末尾的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去掉,而视整个句子的需要选用标点;转述别人原话的大意,不用引号标明。一般说来,凡前面用了冒号,便是提示下面的引文是独立完整使用的。

[正例] ①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说绝对做不到的。”(完全引用)

②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局部引用)

③他喊了一声“跟我来!”就向前冲锋。(局部引用)

④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 (局部引用) ⑤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间接引用)

⑥“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综合运用)

[错例] ①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②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③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需要通过书面向别人介绍:“我是怎样一个人?”或“我有一个怎样的方案?”这样的问题,因此现代人有更多的理由需要学好作文

④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⑤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看到月亮湾的珠玑,看到无数来自外地采撷珠宝的客人们。”

⑥小王来信的意思是:“她在那儿学习和工作都很好,不用惦念。”

【错例解析】例①属完全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例②“正如古人所云”后加冒号,“溪头荠菜花。”属局部引用,引号内句号要移到引号外面。例③引号前的冒号应去掉。例④“俗话说”后面不必停顿,后面的冒号应去掉;“嘛”不是俗话的内容,是“耿大妈”的语气词,所以应放在单后引号后面。例⑤属间接转述,保留冒号,去掉引号。例⑥属间接转述,冒号、引号都要去掉。

六、倒装句的标点 通常倒置于前的语句后用逗号,全句末的标点不变。

[正例] ①尽情歌唱吧,欢呼吧,为我们这春光明媚的大地!

②多美啊,祖国的春天!

③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错例] 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②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③多美啊!济南的冬天。

【错例解析】例①主谓倒装,问号改为逗号,第一个句号改为问号。例②应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例③主谓倒装,中间叹号应改为逗号,末尾句号应改为感叹号。

七、顿号 顿号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并列词语结合得紧,中间不用顿号;但表序数时要用顿号。2.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3.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4.并列的短语比较长,停顿较大的,不用顿号,用逗号。5.并列的短语作定语时要用顿号;而作主语、谓语、补语等表强调时,并列的介宾短语用作状语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错例] ①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②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③今年春节,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④近几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中、西部的发展。

【错例解析】例①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例②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例③“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主谓俱全的短句,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例④并列词语结合得紧,中间不用顿号。

八、书名号1.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已扩大到标示各类文化艺术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2.晚会、展览会、研讨会、活动主题、培训班、比赛、证书、课程、奖杯、产品名称,报纸、杂志、电视台的栏目与板块名称,不能用书名号。3.报纸、期刊名,如果着眼于单位,指称报社杂志社、编辑部,一般不用书名号;如果指那个文字载体本身则用书名号。

[正例] ①《〈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两层书名号)

②他的毕业论文《鲁迅先生〈《呐喊》自序〉试析》获得一致好评。(三层书名号) ③阴山以北筑城障的事,《史记·匈奴传》有这样的记载。(书名加篇名)

④新闻出版署报纸司和新闻出版报连续组织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就是在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今后可在《新闻出版报》上开辟专栏,定期公布对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的结果。(报刊名指称报社、杂志社时的用法)

⑤教育部中国教师报和发现杂志社决定于2005年11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以“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教育家大会”。

[错例] ①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②央视的《点击名人》、浙视的《午后存盘》等都成功地运用了网络术语,使栏目名称极富时代气息。

③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错例解析】例①活动主题名不能使用书名号,改用引号。例②栏目名不应使用书名号,应该用引号。例③第一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冒号管辖范围不清,“这些书”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九、冒号与分号 冒号表示提示语之后的停顿,或者总起下文,或者总结上文。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

[正例]①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

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冒号总起下文)

②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些。(冒号总结上文)

③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并列分句用分号)

④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非并列关系复句用分号)

[错例] ①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②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③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④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⑤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⑥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错例解析】例①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保留一个即可。例②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例③该用破折号的地方错用冒号。例④总括句后或前应使用冒号。例⑤句中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例⑥句中停顿长短不当,大停顿处应用分号。

十、破折号与省略号 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意的转换、跃进,或表示语音的中断、延长等。省略号用来标明行文中引文的省略、列举的省略、没有说完的话、说话断断续续、沉默或虚缺等。

[正例]①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②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③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的部位。

④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错例] ①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②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③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④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⑤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错例解析】例①省略号与“等等”作用相同,两者不能同时使用。例②破折号与“是”“有”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例③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例④破折号和括号的作用是相同的,用一个即可。例⑤“秦山第二核电厂”与“国产化商业核电站”构成复指关系,“秦山第二核电厂”的双引号要么不用,要么改为破折号。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午后啥意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午后航班是什么意思 夏日午后什么意思 午后潮热是什么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午后啥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午后啥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783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