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2016-01-27 09:41: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篇一《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篇一
《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它既导致了社会物质层面的深刻巨变,又导致了人们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深层碰撞;既导致了人们价值比较选择和整合上的困难,又激发了人们对新的价值体系进行探求的热情。身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应该这样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要认真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当然,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

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像周恩来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在它的影响下,一些人讲“不要活得太累”,“过把瘾就死”等。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篇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1》

成绩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

通过一个学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祖国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这里我简单谈谈自己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政治理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最高价值,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理所当然是我们应当遵循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我们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发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多数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择业观、婚恋观、消费观等都与时代变革同步,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他们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在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上,呈现务实、宽容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呈现社会、社团参与的二重性和自我表现的多样性,当代大学生参加团体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才华,锻炼自我”,“学习技能以利工作”和“广交朋友”;生活方式多样化,消费、娱乐、

休闲等观念大为转变,已从保守、封闭、单一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既关心祖国命运、世界风云,又注重自我发展;既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又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发展自己。比如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后,西方媒体歪曲事实和颠倒黑白,一些大学生在网上制作视频介绍事实真相;“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学生踊跃献血、捐款,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另据统计,2009年全国有9万多名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许多人积极参加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另一方面,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态变得更加复杂、开放、多样。在人生价值目标上,普遍追求健康、事业、爱情与家庭,但也存在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现象;在人生价值评价上,普遍有模糊认识,评价标准具有矛盾性和双重性,例如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在人生态度上,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在人生价值手段与途径上,具有求真务实精神,但同时存在着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个人奋斗和自我完善意识的矛盾冲突。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蔓延和人生价值观的偏斜,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比如,有些大学生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价值主体日益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的享受,淡化了社会责任和集体观念。具体表现在:一是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二是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三是重索取,轻奉献;四是感情冷漠、极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大约有占大学生总人数6.5%的学生暴露出的首先是个体的感情冷漠、极端自私、责任意识淡漠,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严重者则走上出家乃至轻生的道路。

去年,一代伟人乔布斯与世长辞,而乔布斯的精神给我们大学生留下了深远的启示。在我我眼中的乔布斯精神:第一,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第二,专注完美,近乎苛求;第三,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第四勇敢打破常规思维,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乔布斯是个疯狂的人——不合时宜的人、叛逆的人、搞破坏的人,你可以反对他、引述他、可以吹捧或污蔑他。但绝对不能忽视他。他是疯子,是天才。因为惟有那些疯狂到极点并自认为能改变世界的人,才真的改变了世界。不同凡“想”的乔布斯,已成为一个品牌。那么对我们大学生有哪些启迪呢?

第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惟一可以让你真正快乐的方法是去做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惟一能够做出伟大成就的方法是热爱你所做的工作。做你所想,爱你所想。我们大学生也应该依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喜好、理想来定位自己的品牌,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盲目从众。可以通过人才测评等技术,测量自己的个性、气质,明确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适合的工作,从而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不同的人各有其特点,如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反应灵活,动作敏捷,很适合做营销类的工作;而粘液质的人安静、均衡,沉默细心,反应迟缓,适合做会计类的工作。像这样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就容易取得成功。

第二,专注执着。乔布斯为做好一件事总是执着到成功,如在产品上,他总

能把握未来3-5年 趋势和方向,专注、集中于以产品改变世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练好个人基 本功。专业能力代表了足够的知识、技能,可以因应工作的需要,拥有专业能力的专家,就是知识丰富加上执行力强,是可以帮企业解决问题的人。 “努力”是职场上最被珍惜的美好特质之一。在职场上,大家都尊敬努力的人。大部份拥有“个人品牌”的人,都有努力的特质在其中。 学习力及学习心是不老的象征,也是延续“个人品牌”的手段。一个不断学习的人内在是丰富的,也会更容易拥有自信心及保持谦虚的态度。我会告诉自己,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但如果你不能这样想,甚至以“功利”的角度来学习也不错!

第三,塑造个性化的形象。在这个极度商业化的社会里,人们每天直接和间接接触到的各类信息数千条,包括商业的、人文的、军事的、政治的、生活相关柴、米、油、盐;道听途说野史轶闻可谓举不胜举。要让人们清楚记得你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自己独特的个性的形象。人在公众面前表现的个性也许是与生俱来的,也许是因为企业需要而特意设计的,但不管怎样,个性化的形象都有助于你从千千万万的企业家中脱颖而出。实际上,你的个性是个人品牌定位的具体体现,是对定位在日常生活中的阐释。

第四,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提高竞争优势。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的竞争优势就是差异化。因此,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尤为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培养自己在专业某一方面的优势或特殊才干,并注意把握专业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前沿,以争取在该领域达到众人不可比拟的境界,拥有知识的独特性和领先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只要你具备某一方面的特长或专长,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我们当代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赞美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时常说“比金子还珍贵”,我们指责某些人的不道德时,常说真“不值钱”。“金子”、“钱”是一种价值判断。毛泽东同志赞扬张恩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也是价值判断。

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仗难定,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当年林岗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谁相信这位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呢?邓小平三起三落,当

年人们“批邓”时,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为中国设计一副崭新的蓝图呢?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时,谁会想到他能成为世界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 首屈一指的财富是我们的年轻,第二个重要的财富就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请万分地珍视它们!你没什么大出息,可是你毕竟考上了大学,前途光明。家很温暖——这份亲情是财富,终生值得珍惜。虽然你没有发财又很想发财,但没有去偷去抢去骗去胡作非为,勤俭持家,虽然不富裕,可还是乐于助人,亲戚关系融洽,同学朋友们喜欢与你在一起——这种善良品德、气节操守、为人处世也是你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也许没觉察到它们的重要,但它们终究会给你一份回报。

清末著名的维新志士梁启超写过一篇《少年中国说》,文中写到“故今日中国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代当红青年女歌手李宇春的《少年中国》中歌词写道“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散发五千年的磁场,载着无限梦想和希望像条龙一样飞翔”对中国青年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担任的责任说的十分透辟。伟大领袖毛主席要求学生和青年干部要“又红又专”。在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还说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的时刻,”给青年学子充满了无限的寄托。当代青年是一个国家的精英,担负着未来领导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水平和人生境界,学识、能力、作风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兴旺,因此,一定要牢记使命重托,加强修养历练,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重建认知结构。我们当前正处于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掌握必要的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建造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己认识水平,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第二,牢固树立回报社会、服务祖国人民的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行为,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为励志国强、创建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

第三,强化个人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不但要认真地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当积极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创新和科研能力,对大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生观,形成允公允能、勤学善思,奋发进取、乐观坚毅、忠实执着的良好风貌。

第五,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推动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的是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我们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

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我认识到,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不仅要有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生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每个大学生自觉实践,勇于探索,读书好学,多思好问,革新创造,特别是注意从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求真务实,把学校和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经过价值实践的反复强化,锻炼敏锐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为 21 世纪社会发展需要,会生存、善学习、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有效帮助我们每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确实地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篇三
《浅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实践现状1》

浅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实践现状

--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为例

作者:李迎家 王强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在全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为了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中的认识和践行情况,本文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和实践情况的调查并做浅显分析,为进一步做好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研究打好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党和国家首次向全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概括。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向全社会提出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党中央在把握我国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前提下,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所提出来的,为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了一面为之奋斗的精神旗帜。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作了关于《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这次讲话为全社会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极大提升了广大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奋进者和奉献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踊跃性,长远来看本次讲话对于激励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王强,《青年与社会》,2014年9月。

]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实践情况,笔者以所在的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2011-2014级在校生为对象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12份,其中有效问卷110份。为计算方便我们随机抽取100份问卷作为数据统计分析样本。

本次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发现,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现状呈现以下特点(或存在问题):

一、政治敏感性不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知程度差强人意。

通过调查发现,能够准确地说出24字价值观内涵的仅有7%,一般了解的居多,占57%,不太了解的占33%,另外还有3%的大学生没有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学习研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乏了解。在谈及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渠道时,有63%的学生从政治理论课和复习备考的学习中得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得知的占51.8%,其他途径占24.5%。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大学生了解时事和大政方针的主渠道。

通过本部分的调查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大学生大部分缺乏应有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热情,当前我国大学生对世界形势、国情不了解以及没有把自己的发展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篇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度调查》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篇五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

  摘 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并在高校以各种形式蓬勃展开。文章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从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分析、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1]是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学生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为大学生所认同,认同状况如何,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等,文章以百色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三所在校本科生为对象开展了实地调查和访谈。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给自己定位,清楚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相互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价值追求多样化、功利化,过度张扬其个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相矛盾,甚至相对抗。    1.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认识比较明确,但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考。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但是,西方国家一直强调其自由、民主、人权的政治优势,从未放弃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企图。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国家鼓吹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存在着冲突。值得关注的是,认为西方学说“能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占5.56%,而9.03%的大学生则表示“不了解”。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中仍存

在一定的思想认识误区,少数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模糊甚至有动摇倾向,说明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理论已经作为大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进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材。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5.28%的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基本了解”的占40.97% ,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但没有认真学习和研究;“不了解”的学生占41.67%;抱“无所谓”态度的有2.08%。其中,40.28%的大学生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依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总体上看,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还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非常紧要的工作。    2.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感较强,但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感较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着眼点是要使大学生认同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切身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大学生本身利益的一致性,从而使其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调查表明,68.05%的大学生明确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另外79.31%的大学生有着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愿意将共产主义作为一生的信仰去不懈追求;15.83%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信仰;4.86%的大学生则愿意将宗教作为自己的信仰。这说明少数大学生中存在信仰模糊的现实问题,在大学生中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仍不能松懈。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态度和认识自然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大学生在理想和价值选择方面,他们更看重“幸福”、“实现自我”等,他们对人生、社会、理想的思考更加理性,价值取向更加趋向个体和自我。调查表明,只有23.75%的大学生认为“为振兴国家,服务社会做贡献”是“人生最大的成功”,39.58%的人认为是“生活安逸、快乐”,36.67%的人认为是“成为名人、有钱人”,这说明他们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奉献精神明显不足。    3.大学生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和开拓创新时代精神,但存在一定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应在大学生中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爱国主义依然是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同时,在部分大学生中,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和态度仍有错位和模糊现象,有必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在多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的“西化”、“分化”图谋依然未变,且更加隐秘化、多样化,通过书籍、影片、多媒体等方式在青年学生中加以渗透,既能获取实际的商业利益,又能进行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灌输,一些青年学生走入了“一切都是西方好”的民族虚无主义的误区。在“中国不断地走向世界,我们应该怎样接受外来文化”这一问题上,89.58%的大学生选择了“根据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选项,说明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及其成果持充分肯定的态度。    4.大学生基本上能明荣辱,辨是非,对社会道德认知比较准确,但知行分离比较明显。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其重点在于帮助大学生将个人行为与社会道德统一起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调查统计表明,70.14%的大学生认为现阶段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很有必要。另外在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方面,71.53%的大学生讲求二者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不赞成”竞争不能顾及道德和良心。但是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意识模糊,是非辨别力不强,行为举止不雅,道德“个人化”、“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比如,45.83%的大学生认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追求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37.5%的人认为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知、情、信、意、行”方面存在脱节现象,在思想观念层面基本上认同集体主义、提倡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在实践层面则趋向个人、家庭,注重自我、功利、实用。这就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灵活、宽容的态度,同时也暴露了他们道德践履的缺乏、思想道德外化不足等问题。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缺乏的原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缺乏的现状,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必须要认清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素。就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看来,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价值认

知是价值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价值认知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价值认同则是理性认识阶段,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对社会现实进行初步了解和把握,并在判断、推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完成已有价值对其的过滤,才能达到由知其然的感性认同到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认同——即价值认同的阶段。[2]在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思想文化的碰撞与冲击,以往那种在单一环境中形成的价值体系被削弱,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因之趋于淡化,甚至迷茫,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由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较低,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未能有效外化于价值实践之中。当他们面对现实问题需要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往往是从个人情感和自身利益的角度做出选择,体现出个人本位,忽视社会群体利益和集体主义的倾向。一方面,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来为社会作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又会考虑到自身利益的保障问题。当两者出现冲突时更会不知所措,尤其当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或受到挫折时,就会发生思想上的异化。    2.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首先是浅层次的利益层面的认同,然后是理想信念层面的认同,他们对理想信念的认同只能是部分方面的认同,而不是全方位的认同。大多数大学生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内容的认同,具有片面性特点。大学生价值认同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价值认同主体的不平衡和价值认同客体的不平衡。[3]价值认同主体的不平衡,是指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不同的学生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高低程度不同。价值认同客体的不平衡,是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同内容的认同程度不同。比如,70.14%的大学生认为现阶段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这一问题,回答“不了解”的大学生占41.67%。相对来讲,大学生对贴近自己生活实践的内容可能更为了解和熟识,认同程度可能会高一些。而对与自己现实生活和个人利益直接联系不明显的价值观念就可能比较冷漠。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相对滞后。    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教育和引导,重要的方法就是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内容空泛、手段落后,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造成一些人有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过时的错误认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70.14%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认可并期待的。也就是说,学生不是不需要价值观教育,而是对教育方法不满意甚至具有抵触情绪。绝大部分学生渴望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亲眼观察、亲手实践、亲身体验来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在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    在多元背景下,随着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苏醒,个体自我价值也必然会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对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带来难题。大学生一方面思想敏锐而善于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对错误和落后的价值观缺乏理性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其实质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西方价值观念对我国的渗透,从多个侧面和途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最大限度的限制一些不良西方价值观念的入侵,把国际社会环境的负面因素减少到最低,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以上表明,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有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实用性和矛盾性等特点的因素。为此,我们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和原因开展系统的教育活动,从中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信仰、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与否。因此,思考与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增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1.确立一元主导多元协调的价值理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定社会虽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价值体系并存和发展,但必然有一个具有指导性的价值观,这是社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思想保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对各种价值观予以客观评价,科学分析,不能全盘否定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篇六
《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内容 策略

[论文摘要]随着社套的深刻变革,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矛盾化等特点。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根据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价值取向一元论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的关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现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青年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大学生群体,能否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当前,我国已进人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价值形态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多元的文化更加便利地被当代的大学生所接触和了解,大学生以空前多元的视角来审视各种文化,加上大学生强调个性和标新立异的心理阶段特征,一些违背世俗但能为其行为提供正当和充分理由的价值观就成为了他们的选择。加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也使得利益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由此改变了社会文化相对单一的价值诉求,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不再是简单的根据课程要求而“一刀切”的标准。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信奉“理想的追求高于金钱”、“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生活观念,如赞同“提倡雷锋精神”的学生占60.8%,也有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拜金价值观,同意“金钱至上”的学生占3.98%。有坚持“报效祖国”的学生占19.09%,也有“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学生占51.81%。

2、价值观念世俗化

伴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我国社会正在发生一场根本性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认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冲击。他们不但强调社会价值,也注重自我价值;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建构现代价值观。但是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法则易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得到强化。使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如许多大学文学社团冷冷清清,做文学梦的青年越来越少;大学社团的发展更看重经济因素,拉赞助、寻求投资已成为大学社团最时髦的活动。有些社团活动的积极意义不大,如十大歌王比赛只是模仿文化炒作。只为少数人的“成名”。校园文化的世俗性体现了大学生功利、金钱意识的增强。

3、价值选择的矛盾化。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尚未定型。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世俗现实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如此,便造成了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矛盾、对立与冲突。当代大学生的观念意识与实际行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不一致性的现象比较明显。他们大多认同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道德准则。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具备的新的价值观念,但同时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不良风气又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追随。大量调查报告都能证明,大学生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上崇尚实惠;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真善美的道德知识,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期待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但自身又不愿受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有成就事业的愿望,而又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多数大学生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但是真正要他们为集体和他人做事情时,很多大学生却斤斤计较,不愿主动参加或以各种借口拒绝参加。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内容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差异,这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适应。然而,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功利化、矛盾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逆反性和无序性,要化解大学生出现的困惑、迷茫、盲从。必须通过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引领、统摄、整合多样化的价值观,通过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来调适、规范多元价值观,使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不再无所适从,而认同、归依于符合民族和国家整体利益的价值评判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大学生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校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

2、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核心内容。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定社会主体共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中国经过近现代的曲折徘徊与浴血奋战,经过近几十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能有效发挥本国优势且取得了辉煌成就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历史成就确实能使当代大学生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他们又是没有苦难记忆的一代人,其生活在一个思想多元化的开放社会,所以主旋律的高扬显得更为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有助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成员正确认识改革过程中出现和积累的矛盾。并树立解决矛盾的信心。大学生既应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又应看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3、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主旋律。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拼搏奋进、振兴中华的时

代精神。这些精神,既是激励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发展壮大弥足珍贵的强大精神支柱,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应有之义。一种理想信念,如果不能体现为某种精神,如果不能表现为某种状态,就不能发挥推动力的作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体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其成为全民族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4、坚持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关键。“八荣八耻”是中国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在当代的体现和发展。是为应对商品时代社会成员一定程度上的道德和价值观念迷失而提出的道德和价值理念导向。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及其教育方法、渠道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使其从对社会主义道德与核心价值观念标语口号层面上的抽象诠释变为大学生内心衡量是非黑白的具体尺度。自觉应用到具体问题的实际分析与价值判断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道德支撑与价值引导作用,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动力、把握人生航向的行动指南和抵御各种不良思潮侵袭的强大盾牌。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1、根据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向突出的特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取向一元论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由于价值取向一元论具有普遍的范导功能,具有形而上追求的意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所以教育大学生自觉地认同、维护社会一元化的价值取向就具有重要意义。“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失去统一的价值目标。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和由此带来的行为非理性主义与分散主义的混乱不堪,使民族和民众丧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凝聚力。”在社会转型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社会转型、市场经济使得利益主体、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出现多元化,很容易产生价值相对主义。使人们竞相追逐各自利益而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其次,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道德判断能力和形成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期通过这些措施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和理解多元文化,在面对多元文化尤其是多元价值时不迷失自己并作出自主选择。最后,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任何社会统一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其社会成员的共同文化心理基础,也都是在这一基础上达到普遍价值认同的结果。由于一元化的价值观以最普遍的形式代表了广大个体的共同意愿和价值理想,所以它对于每一个个体都具有权威性,使每一个个体自觉地去遵守与维护这种一元化的社会价值观。

2、根据大学生价值追求功利化的特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的关系。人作为一种生物性的存在,必然具有其物质性、生物性的一面,因此,人必然要追求物质的需要和生理的满足。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人作为宇宙中的高等动物,又不能仅仅满足于生理的享受和物质的追求。人之为人,人之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有精神、有理想,有使用和驾御物质、金钱的能力。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我们被周围的金钱诱惑、功利追求、物质崇拜、商品拜物教的包围下,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就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的关系。一方面,要承认和肯定人的物质追求的合理性,因为这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提升人们的精神,使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远大的理想,具有使用、把握、操纵物质的能力,成为金钱、物质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其次,要注意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人有没有精神生活、精神世界决定着人能否超越现实的存在。价值观教育一定要

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方面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绝对不可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时,一方面,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接触到大学生的心灵。另一方面。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精神世界、精神生活是自己的内在王国,是真正的自我,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精神世界时。一个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他们的高级精神需要,进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享受精神文明的幸福生活”的新人。

3、根据大学生价值选择矛盾化的特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教育中要与社会生活接轨,将“知”与“行”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有一定的利益导向相配合,否则就无法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㈨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接轨,充分考虑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并以此来落实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从而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逐步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他们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逆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精神和节俭意识,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西方社会的“义工”制度,其目的是多重的。其中之一便是倡导公民、青年学生通过服务社会来体验奉献的乐趣,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要倡导和推动学生更多地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三下乡”活动、帮贫扶贫活动等,把价值观的构建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由理论转向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在社会实践的内容安排上。应充分考虑青年人的特点,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形式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要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培养评估的重要参考。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优秀价值观。借鉴了近现代社会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蕴含着几千年人类文明曲折发展历史的精华积淀和深刻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科学哲理,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是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共同担负起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书”的全过程,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上下下功夫,在深入和普及上下功夫,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润入学生的心田,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美旭.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3):117.

[2]王海柳.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

(7):25.

[3]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

(2):37.

[4]张远新,何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11.

[5]扬雄.面对“第五代人”:新的教育与引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2,(3):31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篇七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研究——以大学城高校为例(20140617修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研究

——以大学城高校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我们通过大学城高校的大学思政课堂德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教师随堂向大学生发放300份问卷,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包括问题选择和原因简述等。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令人堪忧,同时由于解决困局的对策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效果式微,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教育,既需要等待合适时机,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配合。

具体的调查问卷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你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回答非常了解20.2%;了解一点 70.7%;完全不了解9.1%。

回答“非常了解”的同学,有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认同,有的是为了应付考试,但对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要求不一定了解。回答“了解一点”的同学,主要认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太多,重点又不突出,记不住。 回答“完全不了解”的同学,原因是或者没有学习,或者学了也没有听进去,或者根本没有兴趣,或者根本不相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能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见,要使大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必须一方面精确提炼、浓缩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也必须采取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

2.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课堂88.4%;网络传媒6.5%;班团活动5.1%。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思政课堂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讲堂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所以,必须用足、用好高校思政课堂这一温床,去启发、孕育、内化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政课堂这一个熔炉,去融化、摧毁、摒弃学生错误的价值观。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理论性、系统性、深刻性强的特点,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向学生讲清讲透核心价值观是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等问题。

3.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非常认同72.7%;一般认同20.2%;不认同7.1%。回答“非常认同”的同学,达到72.7%,说明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比较高,但是一般认同也达到20.2%,不认同的比例也有7.1%,说明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是一元化的核心主导和多元化的自由生长并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宽容、包容所达到的友善境界。令人欣慰的是,回答“不认同”的同学,从其填写的原因说明看,绝大部分不是对核心价值观不认同,而是对核心价值观包括的具体内容不认同,比如说,“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理应最大程度地涵盖了作为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友善”;“民主”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理应精致地涵盖了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等具体范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形式概括得很粗糙而且多有重复,看起来缺乏权威性和科学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认同度。由此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上的再提炼、再浓缩,就成为当务之急。

4.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持什么态度呢? 非常乐观9.1%;保持中立69.7%;不容乐观21.2%。这个调查结果是出人意料的,上一条的调查结论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比较高,但是培育和践行的态度上,持非常乐观态度的学生只有9.1%,少的可怜,69.7%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就是按兵不动,持不容乐观的怀疑悲观态度的学生21.2%,两项合计,不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例高达90.9%。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既然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比较高,可是为什么就不太愿意尝试、培育和实践呢?原因可能是过去接触到的好东西太多, 慢慢地就腻了;或者曾经被所谓的好东西欺骗过,真正碰到好东西他也未必敢尝试、培育和实践。所以,大学生的智商发达,行为比较谨慎和理性,不轻易盲从,这虽然是成熟的表现,但却在客观上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身上的培育和践行。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并内化,就很难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除非他自己发自内心、主动要求改变,才有改变和重塑的希望和可能。

5.你会主动积极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会,觉得很有意义32.3%;偶尔会,考虑到社会责任50.5%;不会,因为谁讲道德谁就吃亏17.2%。这一项调查学生填写的原因表明,有1/3的学生会自觉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迫于社会环境、社会舆论、社会责任的压力偶尔会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信仰,人无定性,就不会笃信并长期一以贯之地坚守核心价值观,就会经常发生当面讲道德,背地里总干缺德事的现象,又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点好事来冲淡自己不雅的德行,原谅自己的过错,还总是埋怨别人不讲道德。遗憾的是有将近1/5的学生表示不会主动积极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谁讲道德谁就吃亏,吃太多的亏就没法生存了。

所以,当每个人都只是希望别人、社会对自己讲道德,而他

自己却不想承担对别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时,社会的诚信体系就慢慢瓦解了。过去,我们埋怨“文革”把留传千古的中华核心价值体系搞丢了,现在我们把它找回来了,却又有一些人不相信了。所以,现在重建核心价值体系,重塑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彻底澄淸是非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弄巧成拙。

6.你认为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原因有哪些?(多选)

大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日益严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失效65.7%;政府制定的升学体制存在重成绩轻德行的倾向长期无法克服62.6%;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导致学生道德滑坡65.7%。过半数的同学认为,三个原因使得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变得步履蹒跚。

虽然88.4%的学生回答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是思政课堂,但是现实情况是,无论专业课还是公共课,学生的出勤率不高,许多学生没有课本,不认真听讲,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了教材,未必就进得了课堂和头脑。升学体制中的成绩作为高考的指挥棒时刻向学生灌输着“分数为王”的育人理念,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曾经沦为考试机器,对分数比较敏感,对德行表现则反应迟钝,甚至麻木不仁,你跟他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他嫌你烦人,对牛弹琴。现在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制假贩假、坑蒙拐骗、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花样翻新,丑态百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篇八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调研报告

重庆医科大学石露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趋势,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而大学生是中国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以及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研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有助于及时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增强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度的研究,以期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认同状况。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专家评定法,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条26个,作为内隐认同度实验的实验材料。在内隐认同度实验中,使用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SC-IAT)对大学生的内隐认同度进行探讨,研究包括两个实验:一个实验以“认同”和“不认同”为评价维度,并将评价维度做了情感和行为倾向方面的区分,测查大学生在内隐层面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认同,以及在情感和行为倾向哪方面的认同度更高;另一个实验以“自我”和“非我”为评价维度,测查在内隐认知中,大学生是否能将自己所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我联系起来,推断被试是否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此外,在测量大学生的内隐认同度的同时,本研究也对大学生的外显认同度进行了测查,以作对比。 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在内隐认知中,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认同态度,但未能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 (2)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的被试比接触少的被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更高。 (3)在内隐认知中,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不存在情感和行为倾向方面的差异。 (4)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和外显认同不相关。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现状分析

认同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赞许或遵从。价值认同是指人们在自己

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动,

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价

值取向。本文通过笔者于2010年9 月在新疆南疆高校开展的调查为依据,

初步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状况。本次

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南北疆的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克

孜尔等不同民族展开调查, 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76 份, 回收

率94. 5%, 其中农村占63. 1%, 城市占36. 9%, 男生35. 1%, 女生63. 1%,

党员1. 8%。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情况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了解

渠道相对单一, 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认同上有不平衡性。调查显示, 仅有

34. 7%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了解, 不知道的占4%, 不是很

清楚的占到61. 3%。了解的渠道 思政课 、报纸、书籍、电视、网络、其

他分别为占 72%、18. 7%、19. 6%、17. 3%、5. 3% , 其中 思政课占72

%, 可见 思政课仍为传播的主要途径。90. 7%的民族大学生认为学习和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疆有必要。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认同情况

1. 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法宝。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表 现出既信仰, 认为它很重要, 但又缺乏信心, 而且宗教对其影响更甚。调查 显示, 有10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伊斯兰教, 23. 1%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信仰马克思主义, 35. 6%的民族大学生信仰实用主义。有75. 6% 的民族大 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比宗教更重要。69. 8%的民族大学生不同意 在全球 化和价值多元化的今天, 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的说法, 在回答 您认为是 否有越来越多的人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时选择 是的占13. 3%、 不是的占25. 8%、 说不清的占59. 6%。31. 1%和56%的少数民族大 学生认为, 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影响很大和有影响, 在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时认为它是党的指导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占22. 2%和67. 1%, 也有6. 2%的人认为入党好找工作, 说明马克 思主义对民族大学生的影响在慢慢加强, 同时功利思想、实用主义被越来 越多的人所接受。而76. 5%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是受民 族风俗习惯和民族传统影响。41. 8%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 被弱化是因为难以解释现实, 32. 4%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被 弱化是因为西方主流思想理论的影响, 27. 6% 的人认为是宣传教育形 式化。

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

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共

产党的执政党地位表示认同。调查显示, 在 您认为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共 同理想是这一问题中, 选择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的学生占88. 4%。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占11. 6%, 建立伊斯兰教指引下 的国家的占1. 8%, 其他占3. 1%。在问到 您认为谁是最广大人民根 本利益代表时, 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学生占91. 6%。 本民族的精英分 子占2. 7%, 宗教人士的占2. 7%, 其他占0. 9%。这说明了大学生 对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认同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 高度信心。但也必须看到个别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存在误区。

3. 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的认同

调查显示, 有65. 8%的学生认为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

代精神是和谐统一的, 有7. 6%的学生认为是对立的, 有12%的学生认为不 清楚。70. 2%的学生认为, 全球化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比任何时 代都显得更重要, 但仍有4. 9%和21. 8%认为不重要和不知道。有62. 7% 的学生不同意民族精神可有可无, 只要经济上去了就行的说法, 但仍有

37. 3%的学生则选择同意、难以判断或没想过。

有82. 7%和16. 4%的学生认为, 爱国情操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有

91. 6%认为, 爱国主义体现在维护国家利益, 但也有12. 9%的学生认为是 维护本民族利益, 7. 1%的维护个人利益。在 您会选择以下哪些方式来表 达您的爱国情怀时, 66. 2%的学生选择 理性思考, 从实际出发, 做有利于 国家和人民的实事, 33. 8% 的选择 首先想到要发展自身技能, 才能为国 家尽一份力, 但仍有3. 6%的选择 对本民族及家族发展有利就行。

4.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都知荣明耻, 明辨是非, 但也有一些人态度暧昧。

调查表明, 有92. 4%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 赞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 辱观; 有84%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 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是对社会贡献 的大小; 有67. 1%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台湾、西藏的独立是不可接受, 但 仍有16. 9%和12. 4%得学生选择不同意和不知道; 88. 9%的少数民族大学 生认为, 新疆自古(秦汉)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8%的大学生 选择不同意和说不清。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原因探析

1. 经济全球化下各种意识形态的较量,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影响了少 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

首先, 从东欧巨变, 苏联解体后, 世界朝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方

24__向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多种利益主体冲突通过价值取向冲突表现 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 它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淡化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 弱化民族精神, 模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其次, 在国内,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我 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 生巨大影响。因为市场经济是价值经济、求利性经济、优胜劣汰的经济, 容 易导致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 再加上社会转型时期各 种矛盾的突显, 从而使多种利益主体冲突通过价值取向冲突表现出来, 在 一定程度上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认同混乱。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篇九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摘要】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矛盾化等特点。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作为当代大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我们的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其基本内容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当前,我国已进人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各种思想的跨国界交流,也有力地促进了价值取向上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而当代大学再也不是“象牙塔”,大学校园由封闭转向社会开放。成为一个“小社会”。大学生生活在这样多种价值观密集交织、激烈碰撞的环境下,必然受其影响。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已明显显现出来。

2、价值追求的实用化。

伴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法则易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得到强化。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如许多大学文学社团冷冷清清,做文学梦的青年越来越少;大学社团的发展更看重经济因素,拉赞助、寻求投资已成为大学社团最时髦的活动。校园文化的世俗性体现了大学生功利、金钱意识的增强。

3、价值选择的矛盾化。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尚未定型。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世俗现实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如此,便造成了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矛盾、对立与冲突。大量调查报告都能证明,大学生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上崇尚实惠;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真善美的道德知识,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成就事业的愿望,而又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多数大学生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但是真正要他们为集体和他人做事情时,很多大学生却斤斤计较,不愿主动参加或以各种借口拒绝参加。

三、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的原因分析

众多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很多学者认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的原因之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其一,市场经济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过重的人世性,导致他们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其二,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实用主义倾向,导致思想道德情感的缺失;其三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相对主义倾向,导致价值观飘忽不定和真我的丧失。

2、教育的误区

现今的思想道德教育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突出表现在: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二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虚空;三是在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上对学生进行被动灌输;四是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生活和需要,忽视引导和提供机会与情境体验。

3、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的原因之一。其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对大学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其二,社会上的腐败生活现象、贫富差距不同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观念,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4、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的形成影响很大。首先是家长的教养方式的不科学 ;其次是家庭的不完整。这些都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在一定条件下比较容易转化为反社会行为。

5、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变化

学生自身价值的取向表现出价值取向自我化和功利化的倾向。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短浅化和非理性化,导致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肤浅、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行为弱化。

6、全球化对本土主流道德文化的削弱

全球化所带来的异质性文化对我们本土的主流道德文化是一个大的冲击,尤其是西方社会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势必向我们主流价值观念发起挑战,由此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中引起混乱将是不可避免的。

四、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

1、让大学生从思想上弄清楚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主导价值观。价值观的多样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允许和而不同的多种价值观的存在,但做到“和”就要控制多种价值观的冲突,这就要求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一元性,即要坚持社会主导价值观,而坚持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前提是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才能产生实际效果。

2、让民族精神教育内容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校园文化活动、进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保证进入学生头脑。大学生要把弘扬传统的优秀民族精神与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有哪些内涵,把握民族精神的实质。使大学生即使在价值观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形势下,也能自觉调整和修正价值选择、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把自己的价值观控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许可的范围内,使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3、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当前,社会大变革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复杂化,许多进步的思想观念被人们认同和接受的同时,不少错误思想观念也占有一定的市场,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企图“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一直没有改变,采取公开的和隐蔽的等多种手段对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念的错误引导,大学生受到国内外两方面的复杂影响都不能低估。为了提高教育效果,应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从细微处做起,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创新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同时要善于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价值观的引导结合起来。

总之,高校应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

刘侠《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李星光《努力寻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选择》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相关热词搜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 问卷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8192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