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地理课老师评价

地理课老师评价

2016-01-28 10:05:1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地理课老师评价篇一《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课老师评价》,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地理课老师评价篇一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之“六看”

身为地理教研员,深入基层无数次地听课评课,成为我们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现代中学地理教学?怎样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一节地理课?怎样更有效地利用下基层听评课这一管理行为对基层的地理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这一课题成为每一位地理教研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人多次在基层的听评课活动中同老师们提到自己评课的“六看”,现将这“六看”整理出来并加以必要的说明同大家共同讨论商榷 。

一、看目标把握

1.教学目标要明确、适当,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符合课程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是衡量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志。教学目标决定着授课的方向,贯穿着全课的始终,全课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教材每一部分的教学活动均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认真阅读本部分教材的课程标准,仔细地体会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实质。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要严重超标,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要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造成学生知识的缺漏和能力的降低。

2.教学要求要适当,要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教学要求。学生素质好,要求可适当高些;学生基础差,要求可适当降低,同时要兼顾优秀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收获和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二、看课堂结构

1.教材梳理要自然顺畅、系统条理

教师对一节课教材的把握梳理是一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和重要前提,教师对教材的梳理要做到系统、清晰、条理、顺畅、以纲带目。重点难点把握准确,难易知识处理得当,重点问题拓展到位,教学用语科学准确。这一要求也是最能体现一个教师专业基础是否扎实、备课工作是否充分的重要环节。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学生手中的教材只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素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和使用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方面要认真地分析本部分教材的知识体系,同时要适当地的查阅与本节知识相关连的一些资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力求对本节教学内容找到一条即便于知识要点的串连,又感觉整个教学过程自然顺畅的“线”,最后再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教师感觉有必要补充的素材和信息恰当的穿插到这条线的主干或分支当中,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自己梳理设计的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搬迁、增减。即依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新课标教材内容编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况下更需要教师注意此点。这也是每一个负责任教师备课工作中付出精力较大的环节之一。那种完全依据教材顺序照本宣科、机械叙述、知识点堆砌的课堂教学根本谈不上什么备课,更难谈什么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但在使用教材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一节好课应该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抓住关键。

对重点内容,要做到重点处理、练习要充分、拓展要到位,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得准确、牢固、熟练。

对难点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列举实例,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简化、易化。

抓住关键是指对理解和掌握本章、本节知识起决定作用的知识点,教师要在讲解、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确实理解其地理意义,明确掌握关键对建立知识间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3.要注意地理“三标”要求的有机结合。

地理知识教育是地理能力培养、思想情感教育的基础,地理能力的发展、情感品德的提高,也能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轻视地理能力培养、情感思想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脱离教学内容的空洞说教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寓能力的培养于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地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中。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这里的地理能力是指学生的自学阅读、提取信息,理解分析、处理应用等多方面的一种综合能力,在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4.教学环节要安排合理、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教学过程是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导入、讲授、活动、互动、反馈、总结等)连续活动的整体,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最重要的途径。教学过程的优劣,各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流畅,衔接是否

紧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进行巧妙的“链接”,合理选择教学过渡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容易引起教学上的随意性,出现思路混乱,知识堆积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看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首先要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和教师特长择优选用教法,并能根据课堂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合理地将几种方法组合在一起,课堂气氛显得活泼而生机,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一种良好状态。其次,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不管哪种教学方法,都可用是否有“启发性”这个总思路去衡量之。

2.重视直观教学,合理选择教具和其它教学辅助设备。

教师应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并尽量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重视学法指导。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中。在讲述具体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如何记笔记,如何记忆和回答问题,如何读图和绘图等地理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掌握自己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四、看情商技能

1.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教态潇洒、自然、、文明、大方、亲切。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和亲和力、感染力,同时要做到准确、规范,更不能用乡言土语代替地理专业术语。在这一方面不同的教师个体之间的确天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相信勤能补拙,大量的实例也证明了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是可以取得较大进步的。

2.教师板书要做到字迹工整,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布局巧妙,整齐美观。板图板画要简洁、清晰、准确。板书板图技能是每一位地理教师必要的教学基本功,特别是当前的许多青年教师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使用娴熟、自然、恰到好处。

4.教师课堂应变和调控能力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交互过程,它充满着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学生同步配合不上,或者是学生提出一些古怪、超本超纲的问题,或者是课堂突然受到一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者是个别调皮的学生无理取闹„„,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妥善地处理,避免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或僵局,从而反映该教师组织教学中的应变和调控能力。

五、看学生参与

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协调。

没有广泛学生参与或学生参与度很低的课堂教学不能称为一节好课,这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课堂上要真正体现学生是思维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要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学习,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组织学生广泛地而积极的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使教和学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

六、看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先问自己一声:这样做的效果会怎样?要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效果,内容即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

总之,一堂好课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整节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和听课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地理课老师评价篇二
《评高阜辉老师的地理课》

评高阜辉老师的地理课

历史组 张霞

3月20日我们听了地理和历史的示范引领课,地理组高阜辉老师的课我还是第一次听,但也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对于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以下就高老师的课做一简单评价。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全面具体,切合学生实际。老师通过口示教学目标,问题导学,层层设问,及活动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帮助学生理清了知识体系,建立了知识树。教师语言表达准确、专业知识 较丰富。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从高老师课堂的讲解可以看得出对于教材是比较熟悉的,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的也很不错。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从教学思路设计上来讲,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畅性比较流畅,注重实用性。

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老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这样对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能关注到所有学生。充分运用地图、图片和图示,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听讲的兴趣。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从教学效果上来讲,老师能把教学目标所适合的东西教给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高,而且,高老师课堂结构比较紧凑,将时事政治融入地理课教学,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整合观念,值得借鉴和提倡。

地理课老师评价篇三
《地理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评价1》

地理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评价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和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在日常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哪怕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热情地给予赞扬和肯定。以下是我在课堂之上的一些评价:

一、合理赞扬,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1、赞美学生时我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学习功能较差的学生,我更加慷慨的赠与他们赞美之词。通过表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2、时机要恰当。赞扬的时机要把握得到;

3、评价的语言要有艺术性。

4、评价语言要有感染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的一个字,既可以说的得平淡如水;也可以说得满怀激情。

二、多种方法,全面评价

课堂中除了我经常鼓励学生外,还尝试着让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效果不错;学生自评就是让学生根据我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我主要尝试过小组互评、全班互评。这种方法能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尤其是小组评价可以大大的调动每个学生的上进心,因为小组是自己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激励的表扬性评价,有委婉的引导性评价,还会有观点鲜明的批判性评价等及时评价,但还要有可以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延时评价,把学生推到问题开始的地方,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发现和研究”,从而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

地理课老师评价篇四
《怎样评价一堂地理课》

怎样评价一堂地理课

中公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最权威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展示,也是个人教学魅力的展示,更是个性化的展示。作为一名教师,上好每节课,是赢得学生掌声、被学生接受、认可、尊重的的前提。

在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如,华东师大叶教授提出:“五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一是扎实的课,即有意义的课。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是充实的课,即有效率的课。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

三是丰实的课,即有生成的课。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是平实的课,即常态性的课。

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我想到了一句话:“平平凡凡才是真”)

五是真实的课,即有待完善的课。

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

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象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他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从课堂评价的视角来分析,一堂好课,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二是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对课堂教学内容把握是否准确,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四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否真的有效,要从对学生发展是否有效和对地理高考是否有效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五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把握基础上的问题设置能力和板图等基本功;六是课堂教学一定要体现特色和创造性。

没有创造性和特色,就没有生命的涌动,就没有精彩的演绎,也就不可能是一节好课。

我们期待着精彩的课堂、充满生命的课堂、充满智慧的课堂、充满激情的课堂、充满对话的课堂。

地理课老师评价篇五
《中学地理老师必备——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最权威解读》

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

二: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区别

教学大纲的名称容易与教师的教学提纲相混淆,而课程标准这一名称则比较简洁、准确。

课程标准的内容比教学大纲涉及领域更广泛,它不仅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等项目,还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活动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项目。

对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陈述,不像原教学大纲那样基本上是一个纲目,而是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进行陈述

三:新《标准》的特点

1.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改革的步子较大。

《标准》中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以体现地理课程的开放性。可以简要地用"1-5-5-5"(即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以及我国的五个地区)来形容新《标准》中有关区域地理部分的学习内容。

2.课程标准不再对学习顺序作硬性规定。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自己决定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比如教材编写可以先安排"中国地理",也可以先安排"世界地理"。教师可以考虑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集中学习,也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学习。

3.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原则上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教材难度,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4.在学习目标的陈述方面,过去教学大纲采取目录形式,表达较笼统和抽象,新《标准》则更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启发性。

《标准》采用了如"运用、识别、举例、说出、说明、分析、评价"等具体的行为动词表达了学习目标。并且,在目标之后有相应的活动建议和说明。

5.内容更为丰富。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标准》中还增加了"实施建议"这部分内容,对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编写等,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使标准更有开放性和可操作性。

四:新《标准》对我们的要求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要求: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解决的问题:

1.确定内容框架--以区域为主

2.有效地解决繁、难、偏、旧

3.如何将知、能、观有机统一

4.为教材编写和教学提供广阔空间

5.处理好面向大多数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中国地理

A疆域与人口

一、标准要求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领国和频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得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本条“标准”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大洲大洋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四方面来说明,并且都需要落实在地图和地球仪上。二是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特点正反映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三是为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可通过与其它国家进行对比。例如通过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大国的比较,可凸显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通过与蒙古、日本等国家比较,可凸显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至于为什么显出优越性,还需要从地理位置对各方面提供的有利条件来说明。例如,跨热带至寒温带的纬度位置,为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领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的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领国和频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我国的领土面积是课程标准中唯一要求记住的数据。从增强国土意识的角度看,在记住我国领土面积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我国的海洋国土。我国还有12海里范围的领海,并且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管辖的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接近于领土面积的1/3。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和陆上国界线,陆上有15个邻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虽然不要求一一记住,但学生应能在地图上指出来。学习的方法是在地图上,按照一定的方位,逐个指出。

通过我国辽阔的陆上国土和海洋国土、漫长的海岸线和陆上国界线、众多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可以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本条“标准”是课程标准中唯一要求记住名称的内容,然而,本条“标准”要求记住的具体名称约100个。这么多的地名,需要在中国地理学习过程中,逐个掌握,而不要强求学生一下子记住。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还需要知道我国基本的三级行政区划,以便在实际生活和与人交往中能正确使用。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得人口国策。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的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实际教学中,应使用我国最新统计的人口总数。可提供不同年份的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数据,让学生分析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关注的时期应放在1949年以后。在了解我国人口众多和增长较快后,很容易认识到我国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为加深学生对计划生育的理解,可适当介绍人口众多和增长较

快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形成的巨大压力,以及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就。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本条“标准”要求的概况是指人口分布的大势,即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可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自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画一条线,在图上可明显地看出来,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可让学生调动思维,尝试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大势的形成原因,不必追求思考的结果。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陆地边疆地区。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第三,从具体分布来看,各民族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前两个特征和第三个特征中的“小聚居”,在我国民族分布图上可直接读出来;“大杂居”的特征需要辅助文字说明,例如,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由单一的民族构成。

在学习民族分布的基础上,应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理解各民族互帮互助、和睦共处,组成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从而增强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B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标准要求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再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得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本条“标准”与以往教材的不同在于删繁就简,不再要求学生集中地记忆大量的地名,而是将重点放在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并且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并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中国地形图上,可以明显的读出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要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这一特征的认识,可在中国地形图上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大致了解作为三级阶梯界限的山脉,这样学生可以在地图上通过这些山脉判别各地区位于哪一级阶梯。第二,了解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这样既可以在图上落实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也可以把地形和地势特征联系起来。

可根据条件,适当介绍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作简单的评价。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本条“标准”的设计思路与上条标准是一致的,具体要求上有两点不同要求。其一是“运用资料”,它的要求包括地图(如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直方统计图、气候统计资料、示意图等。其二是对于气候的主要特征,还要求分析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可抓住两条。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包括自北向南寒温带至热带;自东向西跨四个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季风气候。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图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可分别结合上述气候特征学习。

(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本条“标准”的要求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我国的主要河流,可分别从地图上找出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河流以及主要的内流河。其二是长江、黄河的概况,包括源流情况和人地关系中突出的问题,如长江的水能、航运和洪水,黄河的水能、泥沙和地上河等问题。

(4)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本条“标准”的要求不是背出自然资源的概念,而是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自然资源有哪些。自然资源一般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类型。各种类型不需要展开讲述,但可把她们作为例子,说明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根据课程标准对自然资源的总体设计和“说明”,结合自然资源的概述,应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的特点。

(5)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得主要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主要包括总量大、种类全、主要利用类型分布不均、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等。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可突出耕地的特点及利用保护问题。我国耕地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和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这两个特点,可通过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比较说明。耕地的利用保护问题,可结合具体实例,尤其是当地的实际情况,理解我国为什么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地理课老师评价篇六
《评朱春美老师一节地理课》

评《多变的天气》一节地理

1、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课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观看天气预报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图表的对比方法完成了教学的难点,并且效果很好。

2、教学流程

1、导入:朱老师选用了历史故事视频《草船借剑》的选段,体现诸葛亮充分利用自己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的聪明才智,并且由学生通过直观的影像归纳总结出天气对军事的重大影响,导出课题。

此设计突出了朱老师的第一个特点:不仅注重史地之间的横向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新课讲授:朱老师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把整个堂课的知识内容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天气与我们(也就是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首先朱老师让学生边叙述边板书有关描述天气的词语,同时又让学生归纳总结词语中有关天气的关键“字”,最后归纳出天气的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其次是“风”。

利用阅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图表比较的方法突破了知识的难点。这是朱老师的第二个特点: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第二个环节是:情景再现

通过学生的不同角色的扮演,天气对农民(农业)的影响、对司机(交通)的影响、工人(建筑)的影响、商人(商业)的影响以及军人(军事或战争)的影响,情景再现出来,使本节课达到了高潮,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出了天气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了本课的知识重点。在表演中表现突出的是农民的扮演者,表演的形象逼真;军人的扮演者,利用保卫钓鱼岛,捍卫钓鱼岛(保钓运动)的主权,体现的了地理知识与当前形势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以上表演体现了朱老师的第三大特点:设计新颖,有创造性。 第三个环节是:天气预报

朱老师首先运用《天气预报》的一个片段,图文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本课的另一个难点收听天气预报,使知识简单化,通俗易懂。学生从中了解到观看天气预报的方法,然后由学生通过自制的天气符号,分组到讲台展示,下面的同学进行判读,学生看到运用自己亲手制作的模型来练习时,有明显的亲切感和乐学感。这是本课的第四个特点:注重对学生的动手、动脑等能力的培养。

最后通过对天气预报的判读,进行角色扮演我是天气预报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位女孩子的天气预报,语言清晰生动,预报准确,我看真的不次于于硕说天气。这也是本课的第五个特点:注重对学生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判别天气符号时,关系到风向符号“F”时,学生对自己解

决不了的难题交给了老师。这正是本课的第六个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在什么情况下体现老师的作用呢?

我认为: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学生难以解决时,教师对此进行讲授,例如:

二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咯掉的知识内容,教师进行补充,例如:在前边讲授天气对人类有哪些影响时,学生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对农业、工业、交通等的影响,这时朱老师及时进行补充,天气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人的心情和健康,并进行举例等。

我认为朱老师的这节地理课讲授的很好,但任何一节好课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①教师仍有包办现象。例如:在讲授天气要素时,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描述天气的词语得出结论,而老师随口而出气温与降水。 ②在观看卫星云图时,黄色表示的是什么时?教师没有回答。 ③本课分为三个环节,在讲授第三个环节天气预报时,教师直接进入课题,环节没有体现出来,给人的感觉只是两个环节。

地理课老师评价篇七
《如何上好初中地理课》

首先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教师素质与新课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第一是专职教师较少,由于长期受学科的偏见的影响,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而这此教师本身就缺少专业知识,对学科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缺乏钻研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让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反复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教师思想观念和素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学的进行。

其次农村学生的厌学成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大障碍,也成为影响教学改革深入的一大因素。随着中招考试制度的革新,初中地理课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成了所谓的“豆芽菜” 、“小儿科” ,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学校领导、教师不重视,学生厌学,使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困境。农村学生的家长及周围人群的文化素养较低,对学生的学习不太重视,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少,更使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其次,农村学生的素质与要求存在着最大的差距。新课标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面、活动能力相对于城市学生较为薄弱。很多学生的基础差,见识少,生活空间狭窄,知识储备也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老师,自我学习的觉悟不够,对知识的追求没有明确的目标,新教材还是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看待,要想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不太成熟。因而,学生旧的地理学习方式制约着地理课程的改革进程,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

其三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的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资源上看,很多教师手头的资料也就是那本唯一的教学参考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就成为了给学生一杯水而自己也只有一杯多点的水的状况,谈不上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甚至自己必需有一条小溪或大河的能力

其四农村中学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诸如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板书设计等,忽视了学生学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等等;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一张试卷上。评价机制尚未成熟制约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学校处理好对本校教师评价和教师处理好对学生的评价,对于促进教学是一大关键。对于评价机制如何进行,由于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老师们也只能从本学校目前的教学机制出发,很多的教学工作只好围绕考试评价来进行。

初中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产生的原因

上传: 巫秋花 更新时间:2012-5-23 20:04:16

由于中考不考地理,一些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首先不按新课程标准开课,片面增加“主课”,压缩“副课”课时,甚至有的学校的把地理课改成其他主课,严重压缩了地理课时;其次按照学生“主课”的成绩分快慢班或试验班、普通班,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第三学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不学习甚至放弃学习地理;第四学生的家长也没有对初中地理给以足够的重视;第五有的地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磨刀无法,按紧死檫”,导致学生学习地理时产生了逆反心理。这样初中地理教学就陷入了严重的困难局面。

本文通过对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探讨,详细阐述了教学好初中地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课堂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建立地域空间;地理教学的评价要淡化应试突出能力 。

关键词:地理教学 联系实际 学生兴趣 转变角色 创设情境 利用地图 空间思维 评价机制 学生能力 互动教学 实用技能

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因此,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地理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课要加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觉得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这些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有重要的应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去西双版纳旅游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从学校出发到西双版纳的最佳旅游陆上交通线。看谁设计的路线花费最低,观察景点最多,内容最丰富。认识学习那里的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动物,观察民风,了解民俗和特有的建筑风格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机智、可亲可敬的教态等,都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地理课堂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讲黄土高原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在观察过程中配以黄土高坡的音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黄土高坡的荒凉,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黄土高原下答雨时景观图,观察地表径流情况。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并设计一份治理方案。再讲“世界气候”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如观察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景观,树木高大、茂密、分层、终年常绿,降水量大。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着蟒蛇、鳄鱼等喜水的动物。根据自然景观的动、植物特点来分析当地气温与降水两大气候要素,来掌握它的气候特征。由此判断,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它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三、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建立地域空间思维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它能把所有知识都串连起来,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导致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现象。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域空间思维能力有关。在用好地图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如讲中国的疆域时,先利用多媒体三维空间,定位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让学生利用手中地图册,读出经纬度位置,海

陆位置;再让学生地图册读出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向望的国家,并勾画出中国的国界线。

四、地理教学的评价要淡化应试突出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教学学习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评价方法。地理学习评价试题的特点应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知识,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之最”等;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开放性,如冬季从哈尔滨去云南、桂林等地旅游的情境题中,有地理位置、距离、乘车路线、气温变化、民俗民风等知识点。这样的学习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密切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再到“会用地理”。

我认为要上好初中地理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良好的素质是上好地理课的前提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教师不是知识的“二道贩” ,而是一个指点迷津的引路人。一个地理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那么,他的课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上好地理课的关键

只有形成民主开放的地理课堂,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储备,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既突出了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又发挥了主导作用,突出了重点;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巧妙的教学艺术是上好地理课的手段

课堂教学不能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而要多渠道的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源”,巧妙组织教学。课前深挖教材,研究学情、教法;课上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是上好地理课的根本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可以给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生活是地理不竭的动力,只有融入生活,才会为地理提源头活水,才能让地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创造经验,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真正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的教育理念。

激活地理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让我们的学生更多、更高、更好、更自觉地掌握与运用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地理老师应有的共同追求。

地理课老师评价篇八
《第三课地理老师》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地理课老师评价》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地理课老师评价”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地理课老师评价"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864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