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

2016-01-29 11:02:3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篇一《春山夜月阅读答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春山夜月阅读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篇一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

春山夜月阅读题

1.用诗中一个字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

2.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照应了开头的()一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

1.用诗中一个字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惜)

2.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照应了开头的(赏玩)一词,表达了作者(畅快不已、唯兴所适)的思想感情。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篇二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答案】(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三个要点,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唐代诗人于良史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极富神韵。这首诗描写春天山中夜景的美丽迷人,抒发了热爱山水的情怀。诗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篇三
《2011年中考分类阅读春山夜月及答案》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篇四
《2011年中考分类阅读春山夜月及答案》

2011年中考分类阅读春山夜月及答案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3.(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篇五
《2011年中考分类阅读春山夜月及答案》

2011年中考分类阅读春山夜月及答案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3.(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篇六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

泸县毗卢镇学校:周增剑

1.(2011·义乌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2011·湖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2011·金华)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

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

4.(2011·温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2011·玉溪)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 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

6.(2011·嘉兴)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⑴.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7.(2011·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

8.(2011·兰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⑴.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

⑵.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

9.(2011·肇庆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⑴.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 。

⑵.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2011·济宁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表达了诗人的 。 11(2011·江西省)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⑴.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

春山夜月阅读答案篇七
《中考课外古诗阅读及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其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 译文:一群村童跑进了村子,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田野里遍地是豆荚和姜芽,村子里的炊烟带来一阵阵煮肉的香味。田里的稻子高高举起了稻花,不知它们的主人是谁呢。看,那里有几只红蜻蜓在飞舞,草枝上竟然还有一只支淘气的绿螳螂。

字词赏析题的命题形式是: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读要求: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③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④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阔”字更好。原因:①“阔”是空阔、开阔之意;②“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③“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④“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失”字更好。原因:①“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②“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2.(2011·湖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答案】(1)逐 移(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

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诗句近乎俗语,但情理兼备,意境高雅,读来如饮醇酒,满口生香,使人仿佛正在欣赏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

译文:江中白浪里有一位白发老渔翁,江岸风声阵阵,老渔翁船行到哪个地方,家就安在哪里。刚才他钓了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就忙着捡柴准备在荻花中生火准备煮鱼吃。

3.(2011·金华)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答案】⑴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⑵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解析】此诗是唐代诗人雍陶所做的七言绝句。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诗人从日常的题材中,挖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表现了村园春色特有的美。作品本身就像诗中写到的枳树花,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是一篇别具风姿的佳作。

4.(2011·温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答案】(1)依恋(不舍、挽留)(2)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2011·玉溪)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 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答案】①依依不舍(或留恋)

②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5.(2011·嘉兴)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⑴. 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⑴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⑵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本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 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

6.(2011·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答案】(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三个要点,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唐代诗人于良史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极富神韵。这首诗描写春天山中夜景的美丽迷人,抒发了热爱山水的情怀。诗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

7.(2011·兰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⑴.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⑵.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答案】⑴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 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意思对即可)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情感、志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刘次庄,宋代诗人,这首景色如绘的七绝小诗,构思奇巧,诗笔明丽,情韵恬适,充分体现出诗人追求美的执着和拥抱生活的热情。

8.(2011·肇庆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⑴.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

⑵.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⑴落日、绮霞、远山、青草 ⑵.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解析】这首小诗(五言绝句)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

9(2011·济宁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表达了诗人的 。

【答案】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 怀乡、思友

10(2011·江西省)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⑴.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⑵.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答案】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

⑵.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马戴:唐代诗人。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诗歌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力。

11.(2011·兰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⑵.“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答案】(1)镜中看(2)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解析】《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写出了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

译文: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2(2011·台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⑴.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⑵.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答案】⑴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 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意。(意对即可) ⑵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指出质朴或“淳朴”等).

【解析】《田园乐》是王维的一组六言绝句。该组诗为作者退隐辋川时所作,故一题作“辋川六言”。本诗以清新淳朴的笔调,描写了田园的景象和农村的风光,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全诗声色并貌,动静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王维之诗,诗中有画。

译文: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13(2011·泸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相关热词搜索:春山夜月 春山夜月赏析 春山夜月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春山夜月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春山夜月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908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