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形容飞雪的比喻

形容飞雪的比喻

2016-01-30 08:47:3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形容飞雪的比喻篇一《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

形容飞雪的比喻篇一
《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

⑴内集( ) ⑵儿女( ) ⑶俄而( ) ⑷欣然( ) ⑸差可拟( ) ⑹未若( ) ⑺因风起( ) ⑻即公大兄无奕女(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

句:⑴

⑵ 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 ⑵太丘舍去( ) ⑶去后乃至( ) ⑷尊君在不( )( ) ⑸待君久不至( ) ⑹相委而去( ) ⑺家君( ) ⑻下车引之( ) ⑼元方入门不顾(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

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6.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参考答案:1、刘义庆、《世说新语》2、(家庭聚会)(子侄辈)(不久,一会儿)(急)(高兴地)(差不多可以相比)(不如,比不上)(顺着,随着,趁着)(是)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5、 C 6、D 7、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8、(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9、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参考答案:

1、刘义庆、《世说新语》2、(家庭聚会)(子侄辈)(不久,一会儿)(急)(高兴地)(差不多可以相比)(不如,比不上)(顺着,随着,趁着)(是)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5、 C 6、D 7、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8、(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9、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五、1、(约定)(离开)(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 (您)(丢下)(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拉)(回头看)2、①、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②、“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先走了。”③、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3、不守信用, 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知错能改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 4、无信 无礼,“信”“礼”的重要性 5、肯定: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众骂子的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想得太多,只是表示他强烈的义愤,符合儿童的心理。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对七岁的小孩不应求全责备。否定: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6、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岳柱八岁指瑕

形容飞雪的比喻篇二
《咏_雪练习题》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

⑴内集( ) ⑵儿女( ) ⑶俄而( )

.......

⑷欣然( ) ⑸差可拟( ) ⑹未若( )

..

⑺因风起( ) ⑻即公大兄无奕女(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

句:⑴

参考答案:1、刘义庆、《世说新语》2、(家庭聚会)(子侄辈)(不久,一会儿)(急)(高兴地)(差不多可以相比)(不如,比不上)(顺着,随着,趁着)(是)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

辈的人谈论诗文。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5、 C 6、D 7、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8、(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9、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形容飞雪的比喻篇三
《比喻》

什么是比喻?朱熹说是“以此物喻彼物也”(《诗集传》),俗话说就是打比方。作家在描写事物和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就叫做比喻。  比喻是一种最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人们表达感情、说明道理、写人状物、述事描景、传形传神、绘声绘色,皆离不开比喻,堪为辞格之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甚至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一、比喻的作用  比喻可以用来写景、抒情、寓理和刻划人物,即喻情、喻事、喻人、喻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例如“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在诗词中,诗人使用多种比喻使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如在李白的诗中“愁”有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词》);在陆游诗中不但有长度:“十丈愁城要解围”(《山园》),还有体积:“闲愁万斛酒不敌”(《草书歌》);甚至还有范围:“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作》);在李清照词中“愁”还可以到处移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在李煜词中,愁像春天的春天江水那样滚滚东去、不可遏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像是春天的青草到处蔓延:“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贺铸《青玉案》则用五种形象化的事物烟、草、风、絮、雨来显示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形成一种复合比喻。  再如音乐,是种作用于听觉的声音,不可视也不可触,但如何让它可视可可感、可触可摸,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比喻做到了这一点。诗人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音乐轻音和重音的交错弹奏,就不只是听觉,也有视觉;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形容乐境中流畅和冷涩两种境界,不止是听觉,也有触觉。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其中夸张李凭弹奏箜篌的感人力量几乎都是采用视觉,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这中间又夹入触觉、想象和夸张。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也是如此,不止有大量的听觉比喻,也有

视觉和触觉,如开篇的一连串比喻就是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銮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2、使具体的形象的变得优美动人  如咏雪,唐朝张打油有首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颇有幽默感,不愧称为“张打油”,此诗的比喻虽然准确,但形象却不够优美,而优美则是比喻的一个要素,例如我们形容夫妻恩爱、朝夕相伴,可将他们比喻成鸳鸯鸟,连理枝,从未有人将他们比喻成血吸虫,因为其形象丑陋又有害人体,但如仅从准确性来说,血吸虫倒是雌雄同体,从不分离的。《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似’;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这位得到谢安称赞的兄女即是著名才女谢道蕴。比起谢朗(小名胡儿)的比喻“盐撒空中”,谢道蕴的“柳絮因风起”确实高明得多。试想一下,无数盐粒从空中落下,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而柳絮迎风起舞,则妙曼而美好。岑参的《白雪歌》形容飞雪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徐陵“三晨喜盈尺,六出儛崇花”,骆宾王《咏雪》:“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吴均《咏雪》:“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张元“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等,这些关于“雪”的比喻除了准确外,或是优美,或是雄奇,都给人美的享受。  3、使情感抒发更加充沛、更加感人  诗歌最重要的特征是抒情,没有抒情就没有诗歌,叙事诗也不例外,因此,对诗中吟咏的事物必须动之以情,运用比喻就是使诗歌富有抒情性的手法之一。如贺铸的词《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一首悼之词,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以情思缠绵,婉转工丽见长。词中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出语沉痛,情真意切,哀怨凄婉,动人肺腑。词中除了上片起首二句用赋体直抒胸臆外,多用比喻,比喻使其哀怨思念之情更加凄婉、更加深沉。首先,词牌《半死桐》就是个极为准确形象的比喻。唐代李峤《天官崔侍郎夫人吴氏挽歌》中有“琴哀半死桐

”之句,贺铸引来比喻丧偶后失去了自己的另一半,就像梧桐半死一样。李商隐《石城》诗:“鸳鸯两白头”,贺铸又引来改写成“头白鸳鸯失伴飞”,与“梧桐半死清霜后”形成精妙的对偶比喻句式。它比起李峤和李商隐的诗句,不仅形成工整的对句,形式更为精美,由于由单比变成复合比,情感上也更为哀怨、动情。紧接着的“原上草,露初晞”化用汉乐府丧歌《薤露》篇中的“薤上露,何易晞”,与“梧桐半死清霜后”两句共同构成“博喻”,由对亡妻的悼念进入人生苦短又“去日苦多”的更为深沉的悲哀。从中不仅再一次感到贺铸深厚的文学修养、化用前人成句的功力,也看到词人运用比喻的极为高明技巧。  比贺铸稍后的吴文英有首《风入松》,其上阙也是多用比喻: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其词典雅谐畅、含蓄委婉,能于工丽的周邦彦与清空的姜夔之外,别开生面,自成一格,很得力于比喻手法的运用。吴文英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官,却也算不上隐士,以江湖游士身份辗转依附于官僚权贵之门,生活来源倒不匮乏。吴文英年轻时在杭州与一女子相恋,度过一段极为浪漫的生活。在词人离开杭州的十多年间,曾多次回忆这段恋情,也都是用柳、雨、荷、孤燕作喻:“泪香沾湿孤山雨,瘦腰折损六桥丝”(《昼锦堂》),“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依旧欹斜。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向谁家”(《忆旧游》)。十多年后,词人后再次赴杭,闻女子已死,词人悲痛异常,写下《青玉案》亲自祭悼,词的开头也是以柳作喻:“短亭芳草长亭柳,记桃叶,烟江口”。在这首《风入松》中,诗人除了环境的渲染和气氛的烘托外,也多用暗喻,如“愁草瘗花铭”即是以花喻人,以“瘗花”暗喻美人已逝,以“愁草瘗花铭”来暗喻对昔日情人的追悼。追忆昔日,那楼前小道上的履痕足印,花前柳下的笑语轻声,携手分离处的黯然神伤,都勾起词人难以消除的隐痛,“一丝柳,一寸柔情”这个贴切的暗寓使这种伤痛更加形象、更加感人。  在中国古代词人中,用比喻来抒情并取得出色成功的例子相当多,如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如愁”;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双燕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周邦彦“并刀如水,吴盐胜雪”,“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

钿坠处遗香泽”,黄庭坚“月仄金盆坠水,雁回醉墨书空”,“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等等。  4、使诗中的人生哲理含蕴更为丰厚、更为深沉  古文中的比喻与古诗中的比喻,有所不同。说理性散文中的比喻,只是用来说明道理。在说理性散文中,只要是能说明道理,可以用不同的比喻,而且比喻本身并不是道理,如买椟还珠、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诗歌则不同,诗的比喻往往成为诗的形象一部分,那种通过比喻来阐释哲理的成为哲理诗或诗中蕴藏的理趣。这种寓意就在形象之中,而不是到形象外去寻找,如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此诗是慨叹人生的不可知性,也夹杂着生命短促、世事苍黄、物是人非的叹喟,充满一种迷茫不可预测的哲学思辨。起因于有次苏轼和其弟苏辙(子由)路经渑池,由于马死了,两人只好骑着跛驴到僧寺去寄宿。兴会所至,在寺庙的一堵墙壁上题下了一首诗。这一次苏东坡故地重游,当初接待他们的老僧却早已死去,只存一座灵骨塔,当年兄弟俩题诗的那堵墙壁也塌坏了。看到物非人也非,东坡百感交集写了这首诗。比喻在这首诗中起了贯穿全篇的关键作用。在苏轼看来,人生在世犹如飞鸿,充满了不可知性,人生踪迹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然在一块雪地上留下了爪印。待鸿飞雪化后,一切又都不复存在了。然而,它毕竟飞过了,飞鸿踏雪的轻盈,不计何处的洒脱,惊鸿一瞥的浪漫,还有那翩然来兮的无悔,飘然归去的无迹,这就是苏轼理解的最优美人生态度!  苏轼还有首题画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其中对“神似”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轼在阐释的过程中也运用了明喻,指出“形似”的见解就像个孩子一样非常幼稚。诗歌和绘画一样,都要讲究“神似”,讲究本质的真实而不是外表的相似。这个明喻,既让读者形象地看清形似论者的浮浅,也可看出苏轼为人的率直认真。苏轼诗歌中曾多出使用比喻来阐明哲理,如《题西林壁》中诗人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个比喻来阐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在《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每大雷电但闻云中如婴儿声殊不闻雷震也》中,又用“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来说明同样的道理。在《慈湖夹阻风》中,用“且并水村欹

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来感叹世道的艰难和人心的险恶。在《法华寺横翠阁》中,用“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来阐释江山易代、人生苦短的人生领悟。  元代是一个落后生产力统治先进文明社会的畸形时代,元蒙统治者注重有实际技能的工匠而轻贱上层建筑的文人,有所谓“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儒者的地位甚至不如娼妓。所以,元代汉族士大夫沦落到社会下层,与歌舞娼妓为伍,这种地位上的巨大反差引起心理上的失落和反抗:一方面他们流浪江湖,与统治者不合作,另一方面,又用历代圣贤的遭遇来自我排解、自我安慰,从而产生许多看透世情、逃离是非的小令作品,如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闲适》:“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名利场,钻进安乐窝,闲快活”;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中[离亭宴煞]一段:“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重阳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乔吉《双调卖花声·悟世》云:“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皆表达这些士大夫对功名富贵和世道人情的参透以及坚决不同流合污的志向。诗中以多种事物作博喻,寓理于事,理藏事中。二、比喻的分类  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对比喻进行分类研究是宋代的陈毅,他在《文则》中把将比喻方式分为十种:明喻、隐喻、类喻、话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这种分类过于繁复,现在一般只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借喻(曲喻)和博喻等几种。另外,有的学者又从比拟对象上进行划分,分为“以人喻人”、“以物喻物”、“以人喻物”和“以物喻人”四类。  (一)从比喻方式划分  1、明喻  就是被比的事物和用来作比的事物都出现,并用比喻词连接起来。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比”、“似”、“如”、“同”、“仿佛”等。如《卫风·硕人》篇形容一位美女:“手如柔芙,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使用的就是明喻。  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明喻的诗词很多,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形容飞雪的比喻篇四
《两则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及答案

第一套

语言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差可拟

(5)去后乃至 (6)太丘舍去

(7)入门不顾 (8)与友期行

(9)时年七岁 (10)尊君在不

(11)相委而去 (12)下车引之

2. 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

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待君/久不至 B.即公/大兄/无奕女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元方/人门/不顾

4.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

课内精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9、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2.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外选读·故事两则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③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⑤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⑥。(选自《宋学士文集》)

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⑦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⑧不买。子侄以为言⑨,元方日:“不尔⑩,是欺之也。”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窃:暗暗地。②已:止,罢。③已而:过后。④曷:何,怎么,为什么。⑤依,投靠。⑥恬若不见:安然得好像没有看见土偶。⑦直:通“值”,价钱。⑧遽(ju4)辞:立即推却。遽,急促。⑨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⑩不尔:不这样。

13.翻译下列句子。

(1)曷不听其所为?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不尔,是欺之也。

14. 简析这两则故事的选材和立意。

15、请举出与这两则故事类似的古人事例各一个,各用一句话概述。

思考探究

16.两篇文章同是刻画儿童形象的,但写法却不尽相同,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第二套

[课时训练]

一、 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朝代)人___(姓名)组

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地点“____”人物____事件“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俄而雪骤( )( )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相委而去( ) 入门不顾( ) 下车引之( ) ....

公欣然曰( ) 太丘舍去( ) ...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

柳絮( ) 无奕( ) ..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阅读诗歌《春雪》,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这首诗的体裁是 ,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 。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子:

八、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

九、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

形容飞雪的比喻篇五
《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第一次语文月考试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转眼间,你进入二实中学习已有一月有余。在这里,你认识了新同学,接触了新老师,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现在,把你近期的语文学习进行回顾与整理吧!希望你平静心情、认真答题,向自己、向父母、向老师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相信你能做到!加油!

一、卷面(5分)(请同学们认真书写,老师将根据你的书写字体与书写态度酌情给分!)

二、积累与运用(1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教室的空气仿佛(yīshàshí)凝固住了,一点声音都没有!

(2)幽默是解除(gān gà )的最好办法,无论你有多少不快和难堪,笑一笑就都过去了。俗话说,一笑泯恩仇。

(3)这件事我在床上(fān lái fù qù)的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

(4)听了妈妈的教导,我(huǎng rán dà wù),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

A.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B.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东方》、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D.《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世说新语笺疏》。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轶事。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分)

八达岭长城几乎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如“到此一游”的文字,故宫里的铜缸上被刻“到此一游”,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有中文“到此一游”„„

5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与热议。25日,被证实涂鸦文物的当事学生的家长向公众道歉,向埃及方面道歉。

(1)某些国人喜欢在中外文化古迹上涂鸦,对此种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

(2)如果你在这位学生身旁,发现他将要在神庙的浮雕上涂鸦,你如何劝阻他?

4.理解型默写。(12分)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新旧更替、时光流逝的名句是,。

(2)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3)《龟虽寿》中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和老当益壮的胸怀的诗句是:,。,。(2分)

(4)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说明只有思想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的哲理的句子

是: , 。

(5)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6)《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 。

二、文言文阅读(20分)(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5——7题。(7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2分)

(1)不亦说乎(2)不逾矩

6.翻译下列句子(2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3分)

(二)、阅读《世说新语》两则完成8——10题。(7分)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2分)(1)柳絮因风起(2)相委而去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3分)

(三)阅读《刻舟求剑》,完成11—13题。(6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1.解释下列词语。(2分)(1)涉(2)自

12.翻译句子。(2分)是吾剑之所从坠。

1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27分)(一)我喜欢书(11分)

①题目叫“我喜欢书”,但是想起来,最初我看到书时,并不喜欢。 ②大约在我4岁的时候,我的祖父教我念书。可真难受了,我坐在那儿念天地人,山水田,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仿佛小鸟给关在笼子里。等到祖父说了声,出去玩一会儿吧!我就像脱缰的小马,高兴极了,跑到草地上,又是跳,又是唱。

③然而,我渐渐喜欢书了,大约在5岁时,有一天,我随父亲到9里以外的马厂街去。在街头地摊上,父亲买了一部石印绘图本《三国演义》。我拿起书,一面看,一面走,一面参加刘关张三兄弟的活动。当然,也碰到不少拦路虎,我就绕过去。一路上什么也没看到,一直走到家里,我才放下了书本,离开了三兄弟,我母亲说,这个孩子入了迷了。

④我是入了迷了,不看书,我在家里是个小孩子,不得参加各种大人的活动。然而,打开书,我就像个大人,可以走到各种各样人物面前,眼看他们表演,倾听他们谈话。我从他们那里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⑤后来,我在西南的塘沟集市上,买到一本石印的《千家诗》。我又入

了迷了,又读了一路。书中每页皆有插图,同诗对照起来看,实在有意思。我完全进入诗配画的意境中去,什么烟雨楼台呀,红杏出墙呀,完全忘记了周围的生活了。

⑥到了上中学时,碰到的书太多了,要看得快,才看得完。我记得,我在半天内看完了一本《鲁滨孙漂流记》,真是走马看花了。古人能一目十行,我想,我大概也能一目十行,觉得很高兴。于是,我就喜欢一目十行读下去,读了好多书。

⑦年纪大了,我渐渐发现,有些书一目十行下去,没有真正读懂,必须仔细读下去才行。读一遍不行,再读二遍;读二遍不行,再读三遍。有些书甚至要常常读,越读越读出其中的味道来。《杜诗镜铨》,我就看了五遍;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我就看了五遍;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就看了七遍,如此等等。自然,有些书是要读一辈子的。

⑧要知道书中说些什么,这是比较容易的,然而,你要把书中的财富,变成自己的,那就要费功夫了。比如说吧,我把书合起来,复述书中的一段情节,只能复述大意,如果详细复述也不如书中的精彩。这就是说,我同书还有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就得认真读啊,读啊。

⑨然而,书真是太多了,也不能光埋头在几本书中,又要多看。总之,既要多而博,又要少而精。我的读书经验是,多看要一目十行,而____________。

14.作者说“最初我看到书时,并不喜欢”,请根据文章内容,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不喜欢”的原因。(2分)

15.第④段写到“打开书,我就像个大人,可以走到各种各样人物面前,眼看他们表演,倾听他们谈话。”(3分)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这种阅读感受。(1分)

形容飞雪的比喻篇六
《语文5课后作业》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检测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无奕( )

二、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公欣然曰(

陈太丘与友期行( ) 相委而去(

入门不顾( ) 下车引之(

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与家君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1.下列对画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的人)

B.撒盐空中差可拟(好像)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到,已经死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考查目的:考查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五、简答题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句吗?

2.元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

五、1、答案:

本题为开放题,两种情况均可作答。

例1:用“撒盐空中”一喻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更好。

例2:用“柳絮因风起”一喻更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可用来比喻“飞雪”的喻体还有:鹅毛、芦花等。另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中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夏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解析:这道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的想象力,言之有理即可。

2、答案:

本题为开放题,两种情况均可作答。

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

解析: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元方的性格。

3、答案: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来反驳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在两个方面,父亲的友人都做得不对,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解析:这道题是紧扣文章内容而设置的。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你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这句话就是答案的来源。

形容飞雪的比喻篇七
《世说新语 题》

世说新语

一、解释:

1、 内集:

2、 俄而雪骤 俄而: 骤:

3、 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子侄辈的人 讲论:谈论 文义:

4、 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 可: 拟:

5、 期日中 期: 日中:

6、 时年:

7、 门外戏: 戏:

8、 去后乃至 乃: 至:

9、 尊君在不 尊君: 不:

10、下车引之 引: 之指的是:

11、相委而去 委: 去:

12、不顾 顾:

13、家君:

14、舍去:

15、欣然: 高兴的样子

16、未若:

17、无信:

18、无礼:

二、翻译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

6、期日中,日中不至

(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7、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8、日中不至,刚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别人家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出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三、“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寒雪日 ),地点( 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 讲论文义 )

8、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氛围?

(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9、 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 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0、 元方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11、 元方从哪些角度反驳友人的?并写出原句。

(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

(日中不至,刚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2、 你怎样看待元方的言行举止?

(元方聪明机智,客人无礼在先,元方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13、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哪个更好?为什么?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柳絮有物象并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这个比喻仅有意象没有意蕴。好的诗句应是物象和意象的统一。)

14、《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15、《陈太丘与友期》记叙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懂理识义、聪明机智、正直不阿,同时也借元方的责客之语,表现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形容飞雪的比喻相关热词搜索:形容飞雪的好比喻 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 形容飞雪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形容飞雪的比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形容飞雪的比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910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