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自作主张的意思

自作主张的意思

2016-01-30 09:55: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自作主张的意思篇一《free-wheeler英语说法 自作主张》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自作主张的意思》,供大家学习参考。

自作主张的意思篇一
《free-wheeler英语说法 自作主张》

“free-wheeler”英语说法 自作主张 Free-wheeler表面看起来是:用轮子的人,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习惯用语是来自自行车后轮胎上面的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可以让骑自行车的人在下坡的时候不用踩踏脚,而自行车会自己往下滚。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

Joe got fired from that big company because they thought he was too much of a free-wheeler: he wouldn't fit into the system. Now he's working as a 长沙翻译公司 used-car salesman. 乔伊被那家大公司解雇了,因为他们认为他不能按照公司的制度办事,过于自作主张。现在,他在一个卖旧汽车的地方做推销员。

每个公司,机构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不能遵循这些规章制度的人往往就会被解雇,这是常常发生的事。每个社会都有不同的规章和法律,那些不能遵守法律的人往往就会犯罪,被淘汰。这种free-wheelers恐怕在哪个社会里都有。

然而,不是所有的free-wheelers都是不好的,有的时候free-wheelers在不犯法的情况下却还是很受人尊敬。大家都知道,美国国会由民主党和共和党组成。在投票通过某些法案的时候,一般来说,民主党的党员都按照民主党的主张投票,属于共和党的议员一般听从共和党的决策。可是,也有一些议员在不同意自己所属党的观点的时候,会站到对方的立场,投票支持对立党。这样做当然会受到压力,需要勇气。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Other Congressmen call Mr. Blank a free-wheeler because he

doesn't always vote the way the party wants. But in our district we like a man who votes his honest convictions. 其他国会议员说布兰克先生是一个不受约束的人,因为他不见得每次都按照党的意愿去投票。但是,在我们选区里,我们喜欢一个能够老老实实根据自己的原则来投票的人。

自作主张的意思篇二
《常用公文术语意思及用法介绍》

常用公文术语意思及用法介绍

1.〔案〕记录、存查的意思,也指专门办理的案子。

〔在案〕已列人公务处理记录。例:关于改造“三级跳坑”住房的问题,市政府已记录在案,不久即可拿出改造的办法。

〔备案〕向上级做出报告,以备查考。例:中层干部可由你厂任免,但要报总公司备案。 〔议案〕提供审议、讨论的专门问题。例:此次常委会的议案共有三项。

〔案牍〕〔文案〕公务文书的别称。汉朝时管公文称“文案”,明朝时管公文称“案牍”。

2.〔按〕“依照”的意思,如:“按章纳税”、“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去做”等。

〔按期〕依照规定的日期。例:今后凡发生大事、要事,一律依照《大事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按期、按要求如实上报,不得有误。

3.〔报〕陈述、告诉的意思。

〔报请〕向上级行文请求解决、答复、批准某一问题。例:对此间发生重大问题的处臵,事先一律报请市委审定,不得自作主张、擅自处理。

〔报经〕“向上级的报告已经由”的意思。例:我地区《关于××体制的改革方案》,已报经省政府核准。

〔报送〕向上级呈报。例:现将分局《一九九O年工作计划》报送市局,请予审示。 〔报批〕呈报上级机关批准。例:关于党委班子的人选,将另行报批。

4.〔颁〕“下发”的意思。

〔颁发〕发布、授予。如:“颁发文件”、“颁发法规”、“颁发奖品”、“颁发证书”、“颁发勋章”、“颁发奖状”等。

〔颁行〕颁布、施行。多用于政策法规的颁发与贯彻、执行。例:居民的身份证,由公安机关负责颁行和管理。

5.〔本〕“自己”、“现今”、“按照”等意思。

6.〔必〕必须、必要的意思。

〔必须〕表示事实上、道理上的必要。带有指令性口气,一般用于下行文所讲主张、提要求部分。例;“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对经济投机诈骗犯 罪活动必须引起严重注意。”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例:组织现岗的文书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文书、档案知识是加强文书队伍建设所必需的。在使用指令性口气时,应用“必须”而不要用“必需”。

〔必要〕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例:在我们干部队伍中大力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7.〔布〕宣告、公布或布臵的意思。

〔颁布〕颁发。多用于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的公布用语。例;从1949年建国开始到1957年7月止,由中央国家机关颁布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法律、法规共有4018件。 〔宣布〕公开发布。多用于命令、令、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公布用语。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于1988年4日12日宣布第二号主席令。

〔发布〕公开宣布。侧重于法规、指示、通知文件的发布用语。

〔公布〕公开发布、宣布。多用于公布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的一种程式性的用语。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由……通过,现予公布……

〔此布〕在这里宣布。多用于布告的结尾用语,按照习惯,另起一行,空两格,使用与发布机关名称字号相同的大号字,以示醒目。

8.〔不〕表示否定、不用、不要的意思。

〔不必〕表示事理或情理上的不需要。例:要集中主要精力抓大事、要事,不必事无大小、样样都要亲自过问。

〔不测〕出乎预料。例:要提高认识,加强思想工作,稳定情绪,以防不测。

〔不法〕违反法律。例:对走私贩私、投机诈骗等不法行为,应予坚决打击。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例:××钢厂开展增产节约的做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有关部门不妨一试。

〔不苟〕不马虎。例: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在工作中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不讳〕不隐瞒、不避讳。例:“供认不讳”、“无所避讳”等。

〔不日〕不久。例:你局所需的资料,不日即可送达。

〔不宜〕不适宜。例:超出规定限额的奖金不宜发放,以免引起连锁反映,给工作带来被动。

9.〔部〕部分的意思。

〔部门〕组成一个独立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整体的分属部位。例:××县委是由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及纪委、政法委六个部门组成的

〔部署〕安排、布臵。多用于对比较重要的工作及全局性工作的安排与布臵上。

10.〔裁〕公文中多指“控制”、“考虑”的意思。

〔裁并〕裁减合并。例:在这次精简工作中,对过于分散或重叠设臵的机构要裁并。 〔裁处〕考虑决定并加以处理。例:对上述问题如何处臵,请尽快裁处为宜。

〔裁定〕司法部门就某一问题的处理作出决定。

〔裁断〕考虑决断。例: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看准了,就要当即裁断,切不可犹疑不决,坐失良机。

〔裁减〕削减。多用于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精简工作。

11.〔参〕“参考”、“加入”等意思。

〔参阅〕参考阅看。例:此件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苗头,可送李经理参阅。

〔参考〕参照思考。例:这个做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供各单位参考。

12.〔此〕“就这……”的意思。如“就这些内容”、“就在这里”、“就在这个时刻”等。 〔此复〕就这样的内容向你做出答复。一般用于“复函”、“批复”的末尾。

〔此令〕就这样的内容,并于此时、此地向受令对象发布命令(令)。一般用于命令(令)的末尾,属结尾用语。

〔专此〕“专门在这里”的意思。多用于报告的末尾,例:专此报告。

13.〔查〕“检查”、“调查”等意思。

〔查办〕一是查明罪错事实、加以处理。例:在清理整顿公司工作中,要认真查办各种违法乱纪案件,查办中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进行。二是“查办工作”。查办是办公室一项专门工作,即调查办理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有关重大工作事宜和重要案件的工作。

〔查抄〕依法清查并没收犯罪者的财产。

〔查点〕〔查对〕清查核对。例:对密级文件要认真进行查点,按期清退。

〔查收〕核对收下。例:兹将××年度报表一式六份送上,请查收。

〔查询〕查问、了解。“查问”多用于下行文。例:据群众反映,你单位有动用公款为工作人员制作服装的情况,现特查询如下:……“了解”多用于上行文,向上级打听有关政策、规定内容等。例:有关我局机关牌子制作的具体规格,我们不大明确,现特派王兴同志前往市府办查询,望请给以接待为盼

〔查复〕了解并答复。用于下行文。例:关于你市第三纺织厂六月十七日发生的火 灾事故,请速查复。

14.〔呈〕恭敬地送上。

〔谨呈〕郑重、恭敬地送上。

〔呈报〕向上级呈送报告、总结之类的文件。例:兹呈报我局《一九八九年工作总结》一式三份,请查收。

〔呈请〕向上级呈送请求批准性的文件及事宜。例:此题事关重大,将我们的意见呈请上级批准后再作答复。

〔呈递〕郑重、恭敬地送上。

15.〔承〕客套话,“承蒙”和“承担”、“继续”等意思。

〔承蒙〕得到的意思。多用于便函的结尾用语。例:承蒙贵校大力协助,特表谢意。 〔承办〕承受办理。承办是公文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含办文,又含办事。 〔承转〕将上级或下级发来的公文转发给下级或上级。

16.〔等〕“等因、奉此”、“等情、据此”,均属旧公文程式惯用语。

〔等因,奉此〕用于引上级来文,“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 〔等情,据此〕用于引下级来文,“等情”用来结束所引来文,“据此”用来引起下文。

17.〔定〕“必定”、“决定”、“确定”的意思。

〔定案〕在公文中多指对案件、方案的最后所作的决定。例:“引滦人塘”工程市政府已经定案,不久即可下达。

〔定夺〕在公文中多用于对决策事项是否可行的决定。例:关于兴建渤海水上世界 乐园及修复大沽口炮台一事,请市府尽早予以定夺。

〔定局〕对事情已作出最后决定,还表示事态已确定不移。

〔定期〕有一定的时限。例:要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以充分行使职工的民主权 力。

〔定向〕有确定的方向。例:公文的主送机关是定向的。

18.〔动〕公文中多用此来表示“改变”、“使用”或“动不动”的意思。

〔动议〕会议中临时提出的想法。例:会议快要结束了,山东的同志们又提出了新的动议。 〔动辄〕动不动就。例:动辄训人。

19.〔对〕主要用以表明对象、范围。例:对因上当受骗而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必须追究其领导者的责任。

〔对于〕表明对象或事物的关系。例:各级政法部门,对于那些重大投机诈骗分子,一定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

〔对照〕对比参照。例:关于你库防火设施建设的验收标准,可与我市第一石油库的验收标准相对照,不必另制标准。

20.〔敦〕诚恳。

〔敦促〕催促。例:《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敦请〕诚恳地邀请。

21.〔奉〕“接受”等意思。例:奉县政府通知,马路两旁不得乱泼乱倒。

〔奉命〕按照上级的命令。例:奉命发布公告如下:……

〔奉告〕敬辞,告知的意思。例:无可奉告,多用于外交辞令。

22.〔否〕“否定”、“不同意”等含义。是上行文结尾用语的常用词,与“可”、“能”、“是”等结合,以表示“可不可以”、“能办不能办”、“行或不行”等意思。

〔妥否〕是否妥当,正确与否。多与“请批示”连接在一起,组成“妥否,请批示”,作为请示的惯用结尾用语。

〔可否〕是否可以,与“妥否”用法相同。

〔能否〕是否可能。例:你县支援我市郊区的稻种,能否在四月十日前送到,望告。

23.〔函〕“信件”的意思。

〔函电〕信件和电文的总称。

〔函告〕回信告知。例:所汇款项收到后,速予函告为要。

〔函复〕回信答复。例:以上意见可否,请近日内函复为盼。多用于信函的结尾处。

24.〔会〕“聚合”等意思。

〔会同〕同有关方面一起。例:这件事可由税务局牵头,会同审计局、工商局办理。 〔会商〕相聚商议。例:省科协全体委员云集省会,会商科技振兴我省经济大计。 〔会通〕融会贯通。

〔会晤〕会面。例;玉××省长今天上午在科技大厦会晤来访的山西省科委的全体客人。

25.〔简〕简单、简化。

〔简称〕简化的名称。如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员会,简称为中共河南省委。公文中使用简称,应当是大家比较熟悉且被公认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要约定俗成。

〔简化〕变复杂的事情为简单的事情。例:要方便群众,简化手续。

〔简洁〕简明利落。例:把公文写的简洁,没有废话,是克服“文山”的重要一条。 〔简捷〕直截了当。例:汇报情况要注意简捷,不要兜弯子。

〔简练〕精练。例:公文的导语,一定要注意写得很简练,否则,就会头重脚轻,很不得体。

26.〔鉴〕警戒、审察、考虑到。

〔鉴于〕“考虑到”的意思。主要用于表明事情的原因,类似“由于”。例:鉴于此项工作经过试点已摸索到一些经验,故可在全省铺开。

〔鉴别〕“辨别”的意思。例:对信息要加强鉴别工作,尽力剔除那些假信息。

27.〔径〕直接。

〔径向〕直接向。例:有关六号文件方面的信息,请径向县监察局反映。

〔径与〕直接与。例:有关土地征用事宜,请径与建委规划处联系。

28.〔就〕表示“现就”、“就在”、“按照”等意思。

〔就此〕就在此地或此时。例:整个检查验收工作就此完结。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例:待准备工作就绪后,会议马上召开。

29.〔据〕按照、依据。

〔据此〕按照这个、这些。多用于从叙述到议论或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时的连接语。例:统计数字不实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一些单位领导人的思想作风不端正,如……(列举具体事例,编者注),据此,提出以下三条解决办法……

30.〔决〕决定。

〔决策〕对问题的解决作出决定。例:决策是领导工作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决策就等于没有管理。

〔决断〕拿主意、出办法、决定事情。例:遇到问题,要及时作出决断,不可拖延。

31.〔贵〕敬辞,在公文中称呼对方,如“贵厂”、“贵局”,以示尊敬。

32.〔例〕“照成规进行”等。

〔例行〕按照惯例履行办理。如:“例行公事”、“例行报告”等。

〔例外〕在一般规定之外。例:关于整顿清理公司的决定,适于各个地区、单位,无一例外地都要认真贯彻执行。

33.〔了〕助词,公文中多用带“了”的句式,以此表示某项事情的完成时态。“了”还包含“结束”、“明白”的意思。

〔了结〕结束了。

〔了解〕调查打听。例:要深人下去,详细了解事情的来胧去脉,以防判断有误。

34.〔临〕临时、到来。

〔莅临〕来临。例:欢迎您莅临现场指导。

〔光临〕尊敬的宾客来到。

35.〔令〕“命令”、“使”的意思。

36.〔明〕“明白”、“公开”等意思。

〔明文〕明确的文字。例:严禁挥霍公款到处旅游,这在中央的文件中已有明文规定。 〔明令取缔〕公开发布了取缔的命令或要求。例:对黄色书刊,政府早已明令取缔。

37.〔名〕名字、名称、名声。

38.〔拟〕打算、草拟、起草。

〔拟于〕“打算在”的意思。例:拟于本月下旬召开全市增产节约动员大会,望各区、县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拟定〕草拟、制定。“拟定”与“拟订”的区别主要有三:一是前者适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后者适于微观方面的事宜;二是前者适于大的场合,后者适于具体场合;三是前者不仅含草拟,还含有定局的意思,后者主要指草拟,不含有定局的意思。

〔拟议〕草拟、事先的考虑。例:我厂今年工作计划正在拟议之中,不久即可定局下达。

39.〔批〕主要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来文、工作所表达的文字意见。

〔批示〕对下级报送的报告、计划等非请求性文件所作的文字批注。例:你局关于加强税收工作的情况报告,专署领导阅后已作了正式批示。

〔批转〕对下级报送的请示、报告等文件,认为具有普遍参考或执行意义,从而加注文字批注后转发给所属单位。

〔批驳〕不同意下级的意见。主要表现为明文批注不同意。例:关于新建“渤海大厦”一事,业经市政府批驳,原计划应予撤销。

〔批语〕批示文件的话。

〔批阅〕对下级报送的文件进行阅看、审批。

40.〔启〕打开、开始的意思等。

〔启用〕开始使用。例:从即日起启用新的印章。

〔启示〕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启示不是文种,不能把“启事”说成是“启示”。启事是一个文种,是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墙壁上的书面材料。

41.〔请〕敬辞,公文中主要用于上、平行文,如“请求”、“邀请”等。

〔请予〕请给以的意思。属请求性用语。例:上述意见可否,请予核示。

〔请求〕请准所求的意思。例:以上想法请求领导予以批准。

42.〔日〕“每天”、“一段时间”等意思。

〔即日〕当天。例:关于市委六届三次会议的闭幕消息即日见报不误。

〔日程〕按日排定的办事程序。例:各级党组织要把安全保卫工作纳人党委的议事 日程。

〔日内〕近几天内。例:第六届全体职工代表大会,日内即可举行。

〔日前〕前几天。例:关xx工作,日前已做了布臵。

〔日志〕多指非个人的日记,如工作日志。

43.〔冗〕多余的、烦琐的意思,也指繁忙的事。

〔冗笔〕指公文中多余的笔墨。

〔冗长〕指公文写的废话多,拉得很长。

〔冗员〕指机关中超出实际需要的多余的人员。

〔冗杂〕指繁杂的事物。

〔拔冗〕客套语,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例:务请您拔冗出席本届会议为盼。

44.〔审〕审查。

自作主张的意思篇三
《词语解释答案》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期末复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词语解释测试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8)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不可抗拒;指的是没可能,没办法拒绝的意思。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断的(如在质量方面)。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少,形容做事认真全面.

手到擒来;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回头是岸;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得意洋洋;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繁花嫩叶;花儿繁茂叶子嫩绿。形容美好的春色。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仙露琼浆;琼浆:比喻美酒。词义神仙所喝的美酒,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指极少,不多见。

灰心丧气;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

严严实实;形容非常严密整齐。

丝丝缕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

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开膛破肚;把一个事物剖开膛,刮开肚(多形容家禽)来看。形容看个究竟,弄个明白。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立着。形容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 一叶孤舟;形容漂泊在外面的人,孤寂的心情;形容势单力薄,很孤独。

智子疑邻;智子疑邻,成语典故,是出自《韩非子·说难》。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去(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并没有理会)。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1]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

胆小如鼠;谓胆子小得像老鼠那样。形容人胆小怕事。

力大如牛;力气大得像牛一样。比喻力量、力气很大。

策马奔腾;“策”指马鞭,也指用鞭赶马这一动作;“策马”即为用鞭子驱赶马匹。成语的意思是用鞭子驱赶马匹,跳跃奔跑。

无所适从;(1)不知听从哪一个好。(2)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看到的。比喻狭隘方面的见解 坚贞不屈;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星火燎原;形容山水风景优美。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

心照不宣;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白璧微瑕;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心神旷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盛气凌人;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德高望重;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一些事。

芒刺在背;指植物茎叶、果壳上的小刺或谷类壳上的细刺。如同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顾名思义;顾名思义: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指当人们看到一个事物的名称就能想到它所包含的意义。

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小心翼翼;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言简意赅;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身材魁梧;身体很强壮高大 魁:高大

千钧一发;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汗流浃背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川流不息;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欢欣鼓舞;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别出心裁;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直截了当 ;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绳头小利;古代制钱为携带方便,中穿方孔,以绳贯之。一千文为一贯,不足一贯称钱串儿。绳头小利,比喻接近绳头处几文钱的微小利润。

拔刀相助;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天罗地网;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自作主张的意思篇四
《论翻译的暴力》

理论研究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NO.6 2014

论翻译的暴力

孙艺风 香港岭南大学

摘 要:翻译与暴力似乎有不解之缘,暴力产生的不同诱因和具有的各种形式值得探索一番。表面上,暴力似乎是由不可译引致的——无奈的解决之道。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暴力的文化内涵与人们对翻译性质的认识息息相关。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和阐述暴力是如何根深蒂固地影响翻译行为的。由于翻译易受源语与目标语之间权利关系变化的影响,某种形式和程度的暴力行为必然会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关键词:翻译暴力;文化冲突;激进改写;文化改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6-0005-09

引言

目标语读者对翻译话语内固有的暴力行为的接受抑或容忍程度,取决于各种条件和因素,包括暴力的类别和性质,以及文化再生产的环境。对文化多样性灵敏度的不断提升,将干预或操纵手段历练得更为成熟老道,突显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翻译暴力。在翻译中解读相对不熟悉和较少见的表达方式无疑是个挑战,由此而生的自然反应是文化挪用,也就可能导致种种失真、扭曲及变形。翻译作为一种(再)生产的形式,突显了寻求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必要性。有鉴于此,语言的暴力特性在翻译活动中尤为突出,由此而衍生翻译暴力,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雨果早就指出过翻译在接受国往往被视为暴力行为(引自Venuti,2005)。近年来翻译的暴力问题又提了出来,突出的是韦努蒂关注在英美世界里常见的“我族中心主义归化翻译暴力”(Venuti,1995: 61)。他指的暴力对象与雨果恰好相反:在特定的文化政治语境下,原作本身遭遇了暴力。如此说来,翻译所涉及的双方都可能是暴力的“受害者”,这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不无关系。Tejaswinin Niranjana 和 Eric Cheyfitz等人都分别指明了翻译行为固有的暴力特征。Auradha Dingwaney则在更为广义的层面上,索性把翻译视为一种暴力形式(1996:5)。这一看法得到了Colin Richards的认同,他也指出:“可以看作是我们在一个反复无常的公共领域内,努力调和将一种语言和另一种产生联想而发生的一种暴力形式”(2008: 267)。

可以认定,暴力虽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动粗特性,却又是跨文化交际必备的先决条件。翻译的实际情形是非常错综复杂的,暴力的诱因也是多方面的,既可是个人的选择,也可涉及文化、政治或意识形态等因素。但总体而言,凡是对原作的不忠实,便是“暴力行为”( Wong,1999:25-28)。但忠实了呢,其实

也是暴力行为,只是施暴的对象变了而已。故几乎可以说,翻译便是暴力。翻译的不忠比比皆是,无论译者如何小心翼翼,也难免顾此失彼,往往是顾了形式,损失了内容,或顾了内容,又破坏了形式。不是得“意”忘“形”,便是得“形”忘“意”。“忘”指的是顾不上,顾不上就要造成损失,虽不一定是有意那至少也是客观暴力。与主观暴力相比,性质为之,

似乎不那么严重。然而,二者之间的区别常常并不明显。翻译离不开阐释,而任何阐释都带暴力性质,因为阐释总归难免将自己的解读强加于原文,所以翻译一定摆脱不掉暴力的干系。再者,正如韦努蒂所言:“翻译是用一个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的文本去强行替换域外文本的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差异”(Venuti, 1995:209)。这其实是翻译的性质所决定的,暴力是翻译的存在本能,惟有通过暴力,才能扫除障碍,达到目的。从本质上看,翻译的目的论,或后来的功能主义学说,都强调为达到某种翻译目的,用什么手段并不那么重要。首当其冲的应属暴力手段——的确相当有效。翻译是一个备受制约的行为,要想摆脱桎梏,只得需要诉诸暴力。有时施暴是为了更好地忠实于原文,与其貌合神离,还不如貌离神合。了解和分析暴力的生成原因、动机、效果、影响等等,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翻译的性质和规律。

1. 暴力类型

首先有必要考察一下翻译所涉及的暴力类型,根据性质,大致可分两类。一类可称为“柔性”暴力,属温和性质,主要的动因是克服语言或文化引起的不可译问题。另一类属操纵性改写,背后的动机各异,其目的是改变意义,有时也改变形式。就源语文本而言,通常具危害性和破坏性,不妨称之为“危害”暴力。一般而言,为使译文能让人看得懂,一定程度的偏离原文的现象是常见的。译文总归要设法

· 5 ·

2014年 第6期

给读者提供一个他们相对熟悉的文字形式,这里隐含的便是归化的翻译策略,也就是韦努蒂所称的“归化的我族中心主义暴力”(Venuti,1995: 61)。柔性暴力和危害暴力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强制性归化,不司周旋调停之职,径直采用替换或改造性手段,不管作者的原本意思,自作主张或越俎代庖的意味浓厚。此类大胆自信的翻译,有时不免显得攻击性十足,但也可说是主动积极的翻译——拒绝被原作牵着鼻子走,结果导致了意义的改变。

论及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柔性暴力司空见惯。诚然,柔性暴力在任何翻译里,都难以避免。为使文本变得可译及可懂,不时会有变动和调整。估计到译本可能遭遇的阅读困难,是译者采取变动措施的主因,旨在除了使译文免遭看不懂外,也可减少阅读阻抗或负面接受的风险。具讽刺意味的是,为忠实原文的意义,只能对原文的形式不忠,这便是柔性暴力的特质。可以这样认为,就算有变动,乃至肢解性的重组,译文仍可视为真实的文本,对原文堪称总体忠实。直译固然能把暴力降至最低限度,但过度直译只能破坏意义,使之在翻译过程中丢失。另一方面,目标语读者对相关词汇和背景知识的不熟悉,不断地困扰着译者,也使得直译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柔性暴力必不可少,否则翻译就无从谈起。还可以据此说,只要不是直译,都会有暴力的成分。

意义的表达方式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体系里是很不一样的。对于这个基本事实的判断与为所欲为、大动干戈地改动原文不能划等号。与冲撞式翻译 (abusive translation)所不同的是,柔性暴力不直接干预原文,不对原文进行硬性操控,进而造成其严重损毁。其适配的性质远大于改造的性质,并无对原文进行明显的修改。翻译的流畅自然值得重视,对于形式上的制约,需要适度的改动和调整。一般而言,一篇(部)透明流畅的译作是暴力的结果,大都属于柔性暴力。为了流畅的效果,往往以消除原作的句法成分为代价,翻译尝试各种重述模式。这但其性质是温和的。无样的行为可视为操纵行为,

论怎样,翻译需要采用某种重述模式,而任何重述模式,势必改变原来的意义,无论多么轻微,终究还是对源语的习惯表达方式造成了施暴。

由于表达形(方)式的限制,翻译的对象可能是解读出来的内容,由于任何解读都带暴力性质,翻译的结果总有一些微妙和间接的改造。尤其是,当遇到多种解读的情况时,只能做出一个选择,而不可能面面俱到。做这样的决定具排他性,在译文里难以保留不同的解读空间。所以说,不折不扣的翻译是不存在

的。即使是直译也做不到完整,同时如果因为没有必要的译者干预,总有部分内容无法传递,就算是内容完整了,风格也不完整,反之亦然。无论怎样,总有缺失的或不充分传递的情况。多数情况下,人们对翻译的相对不完整并无苛求,也不去指责一篇(部)译作的可靠性或真实性。柔性翻译主要体现在较为大胆的干预形式,有助于提升翻译的表现水准。

应当承认,柔性暴力和危害暴力之间有时难以区分,如同难以区分异化和归化一样,二者兼而有之,倒是常态。简言之,异化翻译对目标语构成潜在暴力,而归化翻译对源语造成事实暴力,后者的即时性触发文化关切。对有些译者和学者而言,异化翻译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其“寻求抑制翻译的我族中心主义暴力”(同上:20)。但不管做何选择,无论是殖民性的,抑或仅是微调性的,暴力终究难以避免,主要取决于是否只是源语的直移,或是加以改造,使之能进入到目标语系统。韦努蒂在英美文化语境内,指谪翻译中的我族中心主义暴力,但漠视翻译对目标语文化的潜在暴力,当然这种可能性在他特指的语境下几乎不存在,翻译的偶然性需要结合暴力的正当性来探讨。暴力实际能开创出变通的空间,增大可译性。翻译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程度上,由整个目标语文化规范惯例网络所决定。文化的陌生感是产生紧张状况的缘由,主要由特殊和普遍,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差异而生。文化的疏远隔阂造成的文化的陌生感与疏离异化,也可归咎到社会和文化脆弱,造成交互暴力:的位移。翻译突显的是“双向”如欲减轻对译文的暴力,可能造成对原文的另一种暴力,反之亦然。无论是哪种取向,原文或译文的文化完整性都可受损。

强势翻译的特点是暴力行为,而殖民翻译,无论直接的或是间接的,实际的还是象征的,大抵都是如此。Niranjana 和 Cheyfitz 审视了翻译作为殖民主义者的工具所扮演的不甚光彩的角色。殖民主义者的一些翻译手法令人生疑,成为掠夺者的有效工具。掠夺剥削自然是暴力行为,翻译助纣为虐,除了客观上助长了暴力行为,其自身的行为本身也充斥了暴力。对某些文化缺失项毫无节制的暴力操纵,致使殖民地国家的权力丧失殆尽。同样地,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翻译也较少顾忌,经常是为所欲为,甚至横冲直撞,多的是操纵,少的是协商,其特点往往是危害暴力。与此相反的是弱势翻译:自然是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如同进了一家瓷器店,生怕碰坏了什么物件。暴力的结果势必产生受害者。但在翻译的语境下却又不尽然。有时候表面上的受害者似乎又不是

· 6 ·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NO.6 2014

真正的受害者,同时不能排除隐形的翻译暴力,造成有口难言的内伤。暴力通常理解为有意而为之的恶意行为,当然无意而为之的暴力未必出于善意,虽有意为之的暴力也必出于恶意。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不一定是译者的个体行为,其所处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背后等因素,也是重要的相关原因。

在广义的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一方面促使了文化杂合,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翻译的不确定性,模糊了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之间的界限,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实践,以及由文化、伦理、社会和精神诸方面价值中所隐含的紧张状态。从跨文化的角度看,翻译是由一个文化系统到另一个文化系统的迁移过程,一路伴随的是归属感或排斥感,或二者兼而有之。鉴于根植于由差异而生的文化政治的跨文化互动,对翻译及其接受产生多重影响,文化包容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异族的文化侵蚀的可能性,翻译过程中不时出现隐性或显性的文化过滤,也就不足为奇了。

2. 暴力性质

强势译者具进攻性,有时展现出的凶狠“敌意”,不免遭人诟病。的确,人们一般对暴力反感,甚至愤怒,如明显的删减;但有时人们对暴力又表示赞赏:如对原文进行调整处理,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文本,变得明白易懂,同时又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及审美习惯。有时技术层面的暴力,经过微妙的交涉,原本让人觉得的负面暴力似乎又变成了正面暴力。暴力虽不能视为解决各类翻译问题的万全之策,但不失为可行之道,甚至不乏可取之处。无论初衷如何,由于翻译是文化位移的产物,疏离感在所难免。势必发生的异质入侵,倘若视作是对目标语文化及所属的传统方式的某种攻击的话,可能令人不安,如果其表现方式又显得咄咄逼人,那更是如此。翻译需要通过协商调解,以求调和的结果,这不仅必要,而且还相当可取,但却又难免因主观武断而生的某种形态的任意性,给人以负面暴力的印象。

这里涉及的因素众多而复杂,包括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习俗、审美等多方面,背后有各种,原因和动机。以删减为特征的外科手术式的“暴力”表面上对身体造成伤害,但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从一个侧面能看出,不应对暴力一概而论。表面上看,这对源语文本造成了损伤,但客观上,有助于译本的接受。说到底,翻译促使两种文化的接触,只要有接触,就会有摩擦,甚至冲突。冲突容易产生暴力,一味避免冲突,又有可能导致损失利益,丢弃原则。翻

译的伦理对暴力可产生制约,但由于翻译个中的因素太过复杂,翻译的伦理不太容易说清楚。

翻译一定要彬彬有礼地退让吗?一味退缩当然不是好的策略,而强硬的反推,又可能造成翻译的崩盘。故此,有必要做不懈的努力去化解矛盾,规避冲突。于是有学者提出将太极里的“推手”概念引入翻译研究。柔中带刚,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这当然是理想的境界。“推手”翻译是对暴力的缓冲,借力打力,在不动声色中,击退进攻。面对某种力量,译者的手与之接触,设法化解可能的冲突,改变原本紧张关系的性质。作为一种平衡术,推手理论强调的是协商、调和、让步、妥协,避实就虚,保持平衡:在保持自己不失衡倒下的前提下,设法使对方失衡倒下:障碍或阻力随之清除。对方可能是无形的势力或力量(无形的手),推手的基本策略是,既不正面冲突,也不放弃抵抗。有时是把可能造成的外伤变成了实际形成的内伤,反正里外都是伤,软刀子也能杀(伤)人,杀(伤)人虽不见血,但还是把人给杀(伤)了。然而,含糊其辞虽然可以避其锋芒,但也可能有后遗症,倒不如采取硬碰硬的姿态,以暴制暴,干脆利落,完全也可能收到不俗的效果。

太极拳的推手之道应用到翻译里成了一种比喻,但任何比喻的应用适度都是有限的,带有一定程度的含糊性。正话可以反说,当然反话也可正说。直接了当的话可以在译文里拐弯抹角地传达。原文可能引起反感的内容,若施以直接暴力,那就是删除。但也可淡化处理,以避免事态的激化。故意的模棱两可、语义不清,亦可达到“以柔克刚”的效应。香港播放的外国电影或电视剧的字幕,几乎每次shit,可视作推手的妥协结果:既没让皆译成了“可恶”

shit“伤”到目标语观众,也没屏蔽原文信息。但需指出的是,看似化解了原文里的语言暴力,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暴力,因为毕竟造成了原文语言力度的损失。如果强烈(硬)的语言(strong language)变得不强烈(硬)了,不可否认,效果是要打折扣的。有时为了某种修辞效果,该骂就得痛快地骂出来,否则难有酣畅淋漓之感,在文学作品里从人类原始情感中迸发出来的力度,有时非得宣泄出来,体现语言暴力也是修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译者的手需要抓住一只代表某种势力的无形之手,也可能不止一只手,或许有若干只手,手忙脚乱的译者恐难以招架。以葛浩文的翻译莫言的作品为例。他跟原作者通过推手般的协商,轻易获取授权在译文中做大刀阔斧的改动。但如遇到米兰·昆德拉这样的作者,推手这招肯定不灵。葛浩文还得跟出版社

· 7 ·

2014年 第6期

玩推手,出版社要求他对莫言的作品施暴,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改动。就好似是为了美容一样:按照西方人尤其是美英读者的审美习惯整容。作为汉学家的葛浩文对此是颇为纠结的,也尽力去抗争—争取减少过多的暴力。他要坚守翻译伦理,也要顾及自己翻译家的名声。毕竟肆无忌惮地改动原文,似乎不是受人尊重的翻译家所为。有人不问青红皂白,为此向葛氏发难,实在过于武断,并有失公允。真正的施暴者是幕后的出版商,他们是始作俑者。但出版商也可能抱委屈: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读者所逼。那出版商后面的目标语读者是否也是施暴者呢?那读者是不是又受译评论者影响呢?有鉴于此,整个社会文化的现实生态不容回避,按照理想的模式谈翻译,“规定”翻译应当如何,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何谓翻译的削足适履?这在诗歌翻译中体现得更多:有时为了达到某种“诗学”效果,竟然置译文起码的语法于不顾,实在得不偿失。然而,壮士断腕虽属无奈,但终有几分悲壮。为了换取整体的利,做出重大的局部牺牲,有时是必要的,益(效果)

也是值得的。事实上,译者并不一定对自己的暴力行为无动于衷,在可能的情况下,总会想找补救措施:如不能做到断指(肢)再植,至少也要止一下血。对于想象的或可预计的亏损所采取的未雨绸缪措施,是补偿性措施,补偿的最典型的方式莫过于“厚度”翻译(thick translation),亦有译为“深度翻译”的。唯有译出文化的厚度,若干意义的多个层面及多重指涉才能得以展现,否则势必发生语义亏损。厚度翻译是对可能产生的亏损做预防性修补,因为一般意义的翻译,无论译者如何小心翼翼,总难免不磕碰了文本,有时甚至伤筋动骨,所以为了把文本的原貌呈现给目标语读者,那就要进行修复工作了。一般意义上的翻译都不可能是完整的翻译,就算表面上完整了,目标语读者获取不了完整的信息,实际上也不完整,故需要采取未雨绸缪的举措和行动。

一般人难以对原文里引经据典的表达方式,处之定会将目标语读者抛漠然,视若无睹。如照本译出,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显然,“厚度”翻译也是无奈之举,其本身也是一种暴力形式:面对大量的注释,读者的阅读过程不断被粗暴地打断,弄得兴致全无。无视注释,未必行得通,因为译文的预设是目标语读者应看注释,译文本身不一定是在足够协商的基础上完成的。“厚度”翻译旨在提供一个宏大的文化(有时是历史)语境,译文的文化重负转到了读者身上:他们不是上下其手,就是左顾右盼(有译者把注释放在文本右边,而不是下边),摇头晃脑之

余,不免有些头晕,如此支离破碎的阅读,一般读者恐怕难以接受。

大多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实质上是某种程度的文化翻译,显然有别于常规翻译,即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源语文本,而是多个“无形”的源语文本。中国文化提供了多种原文渠道,但由于各种原因,作品的文化失真度高得让人心惊肉跳,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弄得“伤痕累累”。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华裔美国文学的中译本。在翻译“回”中文的过程中,有译者忍不住进行文化修复工作,但如此“归化” 式的暴力改写,又把原文切割得鲜血淋淋——又是一个以暴制暴的例子。对于文化失真的关注,在“回译”里显得尤为突出。而有的“回译”也是一种文化翻译,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原本就是英文写就,似乎谈不上是回译。但是由于书中大量的出典无疑是中国的,亦有许多文化意象和互文性关联,故在翻译成中文时暴力的必要性锐减,因为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差别应该不大。无可否认,这是个特例,但也再次说明暴力因差异而引起。毋庸赘言,文化的旅行或放逐很容易给翻译带来麻烦。与林语堂不同的是,不少华裔美国文学的作者母语不是中文,而是英文,他们的故事来源也许是中文的,但经过了扭(歪)曲的解读,发生了赤裸裸的暴力行为。

3.激进改写

对于陌生部分的归化的总体倾向,集中体现在文学翻译里,也意味着暴力的使用,以达到调控译文的目的。人们常期许的翻译透明——读译文如同读原作一般——是以暴力手段换取的。因为对原作的完全忠实,极易导致译文不知所云,逐字的直译在现实中总是要妥协的。Lori Chamberlain明确指出:“作者和译者是在既合作又互为拆台的意义上的工作伙伴”(2000: 326)。这揭示出翻译活动的不稳定性质,反映的是既合作又分离并不断变化的情形。自译是最能说明原作者(也是译者),从另一全新的角度,去判断什么是改写的必要措施。在Samuel Beckett的自译里,他甚至不顾与原文大相径庭的改写效果。张爱玲的自译也有相似的“危害”性特征,不可谓不激进。这样的翻译远非精确的复制,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原文的继续,补上一些新的内容,或改了主意,又做修改。在许多方面,归化翻译呈相似的倾向,译者好似作者般,把对文本的所有权揽入手中,然后再对文本进行随心所欲的改写。

这也间接地说明,有时作者和译者之间的身份界限模糊,这表明了译者的语言僭越了源语。作为

· 8 ·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NO.6 2014

即席作者,译者想去重(续)写原作,掌控文本的支配权,其中动因可能与不可译有关。Susan Bassnett 和 Harish Trivedi 认为:“传统观念将翻译视为原作差劲的拷贝,现今翻译被当作创造行为,用另一种语言创作出一个新的原作”(1999: 1)。乍听上去,似乎言过其实,但也不失为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尽管如此,除了自译,译者若想获取真正的作者地位或资格,绝非易事,尽管显而易见的是,翻译既是再生产,有时也完全是自产。

激进的改写可使原文和译文转换,译文竟有了原文的地位,这方面有个颇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捷克作家昆德拉,在80年代中期流放之后决定用法语写作,用其离散语言替代母语捷克语。他不厌其烦地把原本用捷克语写的法文版小说全都修订了。“换句话说,译本成了原文了”(Woods,2006: ix)。对他而言,如此自残式的暴力不无理由,更是一种救赎方式。由此而来的是忠实的对象彻底改变。此外,这里还牵涉到读者的问题。通过对译文的改写,作者用法文重写了自己的小说,考虑到方便法国读者阅读,原来捷克语里的文化专有项就要让位了。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翻译不成功,原因可能是文本的再生产出了问题,而非文本直接生产的缘由,毕竟读者对象发生了变化。考虑到读者差异,一些“改正”措施势在必行,似乎也较容易合法化。但昆德拉也受到韦努蒂毫不留情的批评,指他幼稚地设想绝对忠实是可能的( 1998: 5)。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昆德拉毫不容忍其他译者对其作品的不够忠实而导致对其施暴,却对他自己作品的法文翻译随意改写。一方面,他决意要摒除翻译中的不忠实的问题——他常常介入到译者翻译他作品的过程中去。另一方面,他又不忠于自己的原作,恣意改写已经译好的文本。对昆德拉而言,暴力既可接受又不可接受,一切皆由译者是否兼具作者的身份(地位)而定。就是说:自残可以,他残不行。

考虑到文本生成的自然环境,翻译以非自然的方式,把文本转移到非自然的地方。很难设想存在没经过译者参与并挪用的文学译本,译者一般也倾向于对陌生的成份进行自然化改造。结果自然显得有些不自然。为使转移成为可能,必须找一个或多或少异于原作的形式,也就是在客观上强行将异质成份植入文本。似乎是,对内容的忠实总不免引致对形式的施暴。为确保重要信息不至于流失,译者不由得要诉诸暴力,有时其烈度足以形成创造性的形式改造。无可否认,对形式改造的宽容、抵制或渴求,对于以译本接受为考量而制定的相关翻译策略,至关重要。

面对异域文化的侵蚀,操纵性的干预可能以食人

翻译的极端方式(法)出现,尤其是当暴力行为,无论是文化的、风格的、政治的、美学的,抑或是意识形态的,被视为合理的时候。事实上,我们晚清的翻译实践也颇有些食人翻译的意味。原文里的不少部分在译文里都重新调整和释义了。Serge Gavronsky对此种现象有如此描述:“原作被捕获、强奸、及乱伦。在这里,儿子再度成为这个人的父亲。原作被肢解得面目全非;奴隶和主人的关系发生了逆转”(Gavronsky,1977: 60)。暴力的极端形式便是食人的冲动,取代并扮演原作者,作为翻译的从属地位的各种特征被减至最低程度,从而赋予译作某种原创性。

无可否认,即使一个源语文本不带政治性,译者仍可以用政治方式,通过操纵相关的政治和文化语境,把自己的声音置入到译文里。翻译的历史偶发性,给文本解读带来政治色彩,提升了更为宽泛意义上的文化价值。译者的文化立场直接诱发叙事干预,林纾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时就做了不少删节、省略以及其他改动。译本代表了一个不同的视角,也由此产生了一个相当不同的文本。当然,这在晚清并不罕见,征用原意无疑受政治动机驱使。不用说,如此篡(作者)位的“暴”行有力地挑战了原文至上,通过自我改写授权,让翻译具备了改造的力量。但凡只要在翻译里有删节或更改,暴力的痕迹就清晰可辨。傅东华为目标语读者着想,大刀阔斧地砍掉彰显的是译《飘》里冗长“无关”的心理描写部分,

者的文化身份。在翻译《海外轩渠录》(今译:《格列佛游记》)时,林纾按捺不住地要表达他的伦理判断。如原文里有这一句:“Parents are the last of all others to be trusted with the education of their own children.” 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林是难以接受的,干脆不译出来。这类食人翻译或不动声色,或大张旗鼓,把原作“不合时宜”的部分给删(改)了,原作所表露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也随之被抹去。

文化阉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翻译未必是小心翼翼地拾起和修补暴力之后的满地碎片。如果说,支离破碎的翻译话语是暴力所致,似乎是翻译又得在拾起满地碎片后,再加以重组,构成新的文本。破坏是为了构建,正所谓“不破不立”“破”是为了“立”,,或更好地“立”。况且,“破”和“立”很多时候是同步的,并不分先后,“立”的方式和手段就是“破”。于是,“破”和“立”之间的区别也是模糊的。

4.文化疏离

同改动原作相比,因排除法而造成的不完整翻译

· 9 ·

自作主张的意思篇五
《常用公文术语意思及用法介绍》

常用公文术语意思及用法介绍

一、审批公文用语的一般规则

(一)圈阅即表示同意(签发文件除外)。

(二)如果文件上出现审批人姓名,审批人在自己姓名上划圈即代表签字;如果文件只出现审批人所在单位名称或职务统称(如:办公厅、人教司、署领导、司领导等),审批人应当在单位或职务上划圈并在近旁签字。

(三)批示应该注明年月日。

(四)批语对象是上级的,一般称职务;是平级、下级的,一般称同志。

(五)批语对象为多人的,区别以下情况表述:

1.如果是任选的组合,应按惯例排序,可用“并”字按一定标准分类。例:按职务分类如“××、××、××副审计长并××、××、××同志(司长)”;按性质分类如“××、××、××司(以上为署内单位)并××、××、××特派办(以上为派驻单位)”。

2.如果是工作流程组合,可按照流程顺序排列。例:“××局长并×副审计长”;“×主任并×副审计长、审计长”。

3.如果是多个对象承办事项,须明确主办人。例:“××负责(或牵头),××、××会同(或配合)办理”。

此外,审批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规范的书写工具。

二、几种常见情况的批示用语

(一)署领导、办公厅主任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签发人批示“发”、“同意”、“速发”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如不同意发文,可批示“不发”、“缓发”、“修改后重报”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2.请他人审阅后再发:签发人批示“请××阅后发”,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3.改请他人签发:在发文单“签发”栏之外批示“请××签发”。

4.请补充、修改后发:签发人批示需要补充或修改的意见后,先行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只适用于做简单补充修改的情况。如果需要做较多重大修改,则应批示退回办文单位重办。)

(二)请署领导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请××签发。”

2.请他人审阅后再报签发人签发:“请××(单位或个人)审阅并报××签发。”

3.先会签(复核)后签发:“请××(单位)会签(复核)并报××签发。”(适用于各会签单位事先已经基本协调一致的情况。)

(三)请办公厅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请办公厅签发。”(如确知主任在署内,也可直接批示“请××主任签发”、“请××同志签发”。)

2.请他人审阅后再签发:“请××(单位或个人)审阅并请办公厅签发。”

3.先会签后签发:“请××(单位)会签并请办公厅签发。”(适用于会签单位事先已经基本协调一致的情况。办公厅签发文件即已包含自己的会签职能在内,无须在此处另外出现“请办公厅会签”字样。)

(四)批示阅读文件

认为需要送他人阅读的文件,通常批示“请××阅”、“请××、××阅”、“请××阅研”。如必要,可以注明送阅的理由或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要求。(此类阅件通常不须回复意见。)

(五)批示办理文件

1.对需要由上级作出批示的办件,可批示拟办意见“拟……,请××阅示”、“建议……,请××批示”;上级批复“同意”或其他意见。

2.对一般办件,通常批示“请××阅处”、“请××办理”。

3.对需要研究的办件,通常批示“请××研办”、“请××提出意见”,也可以在批示中提出自己的意见。

4.对需要司外会商、会签的办件,通常批示“请商××办理”、“请××提出意见,并送××会签”、“请××办理,可先请××提出意见”;派出审计局送审的审计业务文书,可批示“请行政事业司审核,并送法制司复核”。

5.对需要他人共同作出批示的办件,在自己作出批示后,可写“请××核批”。

6.对有时限要求的办件,通常批示“请××于×年×月×日前研复”、“请××于×年×月×日前办结”。

(六)批示送审文件

1.送审征求意见的文件,对上级通常批示“请××阅示”、“请××审示”;对平级或下级通常批示“请××审阅”、“请××阅改”。

2.送审内容已经基本确定的文件,对上级通常批示“请××审定”,对平级或下级通常批示“请××审核”、“请××复核”。

(七)批示会签文件

1.单方会签的,通常批示“请××会签”、“请××审签”。

2.多方会签的,一般批示“请××、××、××会签”。

(八)请示的结束语

1.请示由自己办理的事项,结束语通常为“请批复”、“请指示”、“妥否,请批示”。

2.请示需要他人办理的事项,结束语可为“以上如可行,建议批转××办理”。

1.〔案〕记录、存查的意思,也指专门办理的案子。

〔在案〕已列人公务处理记录。例:关于改造“三级跳坑”住房的问题,市政府已记录在案,不久即可拿出改造的办法。

〔备案〕向上级做出报告,以备查考。例:中层干部可由你厂任免,但要报总公司备案。 〔议案〕提供审议、讨论的专门问题。例:此次常委会的议案共有三项。

〔案牍〕〔文案〕公务文书的别称。汉朝时管公文称“文案”,明朝时管公文称“案牍”。

2.〔按〕“依照”的意思,如:“按章纳税”、“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去做”等。

〔按期〕依照规定的日期。例:今后凡发生大事、要事,一律依照《大事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按期、按要求如实上报,不得有误。

3.〔报〕陈述、告诉的意思。

〔报请〕向上级行文请求解决、答复、批准某一问题。例:对此间发生重大问题的处置,事先一律报请市委审定,不得自作主张、擅自处理。

〔报经〕“向上级的报告已经由”的意思。例:我地区《关于××体制的改革方案》,已报经省政府核准。

〔报送〕向上级呈报。例:现将分局《一九九O年工作计划》报送市局,请予审示。 〔报批〕呈报上级机关批准。例:关于党委班子的人选,将另行报批。

4.〔颁〕“下发”的意思。

〔颁发〕发布、授予。如:“颁发文件”、“颁发法规”、“颁发奖品”、“颁发证书”、“颁发勋章”、“颁发奖状”等。

〔颁行〕颁布、施行。多用于政策法规的颁发与贯彻、执行。例:居民的身份证,由公安机关负责颁行和管理。

5.〔本〕“自己”、“现今”、“按照”等意思。

6.〔必〕必须、必要的意思。

〔必须〕表示事实上、道理上的必要。带有指令性口气,一般用于下行文所讲主张、提要求部分。例;“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对经济投机诈骗犯 罪活动必须引起严重注意。”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例:组织现岗的文书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文书、档案知识是加强文书队伍建设所必需的。在使用指令性口气时,应用“必须”而不要用“必需”。 〔必要〕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例:在我们干部队伍中大力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7.〔布〕宣告、公布或布置的意思。

〔颁布〕颁发。多用于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的公布用语。例;从1949年建国开始到1957年7月止,由中央国家机关颁布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法律、法规共有4018件。 〔宣布〕公开发布。多用于命令、令、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公布用语。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于1988年4日12日宣布第二号主席令。

〔发布〕公开宣布。侧重于法规、指示、通知文件的发布用语。

〔公布〕公开发布、宣布。多用于公布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的一种程式性的用语。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由„„通过,现予公布„„

〔此布〕在这里宣布。多用于布告的结尾用语,按照习惯,另起一行,空两格,使用与发布机关名称字号相同的大号字,以示醒目。

8.〔不〕表示否定、不用、不要的意思。

〔不必〕表示事理或情理上的不需要。例:要集中主要精力抓大事、要事,不必事无大小、样样都要亲自过问。

〔不测〕出乎预料。例:要提高认识,加强思想工作,稳定情绪,以防不测。

〔不法〕违反法律。例:对走私贩私、投机诈骗等不法行为,应予坚决打击。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例:××钢厂开展增产节约的做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有关部门不妨一试。

〔不苟〕不马虎。例: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在工作中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不讳〕不隐瞒、不避讳。例:“供认不讳”、“无所避讳”等。

〔不日〕不久。例:你局所需的资料,不日即可送达。

〔不宜〕不适宜。例:超出规定限额的奖金不宜发放,以免引起连锁反映,给工作带来被动。

9.〔部〕部分的意思。

〔部门〕组成一个独立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整体的分属部位。例:××县委是由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及纪委、政法委六个部门组成的

〔部署〕安排、布置。多用于对比较重要的工作及全局性工作的安排与布置上。

10.〔裁〕公文中多指“控制”、“考虑”的意思。

〔裁并〕裁减合并。例:在这次精简工作中,对过于分散或重叠设置的机构要裁并。 〔裁处〕考虑决定并加以处理。例:对上述问题如何处置,请尽快裁处为宜。

〔裁定〕司法部门就某一问题的处理作出决定。

〔裁断〕考虑决断。例: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看准了,就要当即裁断,切不可犹疑不决,坐失良机。

〔裁减〕削减。多用于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精简工作。

11.〔参〕“参考”、“加入”等意思。

〔参阅〕参考阅看。例:此件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苗头,可送李经理参阅。

〔参考〕参照思考。例:这个做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供各单位参考。

12.〔此〕“就这„„”的意思。如“就这些内容”、“就在这里”、“就在这个时刻”等。 〔此复〕就这样的内容向你做出答复。一般用于“复函”、“批复”的末尾。

〔此令〕就这样的内容,并于此时、此地向受令对象发布命令(令)。一般用于命令(令)的末尾,属结尾用语。

〔专此〕“专门在这里”的意思。多用于报告的末尾,例:专此报告。

13.〔查〕“检查”、“调查”等意思。

〔查办〕一是查明罪错事实、加以处理。例:在清理整顿公司工作中,要认真查办各种违法乱纪案件,查办中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进行。二是“查办工作”。查办是办公室一项专门工作,即调查办理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有关重大工作事宜和重要案件的工作。

〔查抄〕依法清查并没收犯罪者的财产。

〔查点〕〔查对〕清查核对。例:对密级文件要认真进行查点,按期清退。

〔查收〕核对收下。例:兹将××年度报表一式六份送上,请查收。

〔查询〕查问、了解。“查问”多用于下行文。例:据群众反映,你单位有动用公款为工作人员制作服装的情况,现特查询如下:„„“了解”多用于上行文,向上级打听有关政策、规定内容等。例:有关我局机关牌子制作的具体规格,我们不大明确,现特派王兴同志前往市府办查询,望请给以接待为盼

〔查复〕了解并答复。用于下行文。例:关于你市第三纺织厂六月十七日发生的火 灾事故,请速查复。

14.〔呈〕恭敬地送上。

〔谨呈〕郑重、恭敬地送上。

〔呈报〕向上级呈送报告、总结之类的文件。例:兹呈报我局《一九八九年工作总结》一式三份,请查收。

〔呈请〕向上级呈送请求批准性的文件及事宜。例:此题事关重大,将我们的意见呈请上级

批准后再作答复。

〔呈递〕郑重、恭敬地送上。

15.〔承〕客套话,“承蒙”和“承担”、“继续”等意思。

〔承蒙〕得到的意思。多用于便函的结尾用语。例:承蒙贵校大力协助,特表谢意。 〔承办〕承受办理。承办是公文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含办文,又含办事。 〔承转〕将上级或下级发来的公文转发给下级或上级。

16.〔等〕“等因、奉此”、“等情、据此”,均属旧公文程式惯用语。

〔等因,奉此〕用于引上级来文,“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 〔等情,据此〕用于引下级来文,“等情”用来结束所引来文,“据此”用来引起下文。

17.〔定〕“必定”、“决定”、“确定”的意思。

〔定案〕在公文中多指对案件、方案的最后所作的决定。例:“引滦人塘”工程市政府已经定案,不久即可下达。

〔定夺〕在公文中多用于对决策事项是否可行的决定。例:关于兴建渤海水上世界 乐园及修复大沽口炮台一事,请市府尽早予以定夺。

〔定局〕对事情已作出最后决定,还表示事态已确定不移。

〔定期〕有一定的时限。例:要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以充分行使职工的民主权 力。

〔定向〕有确定的方向。例:公文的主送机关是定向的。

18.〔动〕公文中多用此来表示“改变”、“使用”或“动不动”的意思。

〔动议〕会议中临时提出的想法。例:会议快要结束了,山东的同志们又提出了新的动议。 〔动辄〕动不动就。例:动辄训人。

19.〔对〕主要用以表明对象、范围。例:对因上当受骗而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必须追究其领导者的责任。

〔对于〕表明对象或事物的关系。例:各级政法部门,对于那些重大投机诈骗分子,一定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

〔对照〕对比参照。例:关于你库防火设施建设的验收标准,可与我市第一石油库的验收标准相对照,不必另制标准。

20.〔敦〕诚恳。

〔敦促〕催促。例:《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敦请〕诚恳地邀请。

21.〔奉〕“接受”等意思。例:奉县政府通知,马路两旁不得乱泼乱倒。

〔奉命〕按照上级的命令。例:奉命发布公告如下:„„

〔奉告〕敬辞,告知的意思。例:无可奉告,多用于外交辞令。

22.〔否〕“否定”、“不同意”等含义。是上行文结尾用语的常用词,与“可”、“能”、“是”等结合,以表示“可不可以”、“能办不能办”、“行或不行”等意思。

〔妥否〕是否妥当,正确与否。多与“请批示”连接在一起,组成“妥否,请批示”,作为请示的惯用结尾用语。

〔可否〕是否可以,与“妥否”用法相同。

〔能否〕是否可能。例:你县支援我市郊区的稻种,能否在四月十日前送到,望告。

23.〔函〕“信件”的意思。

〔函电〕信件和电文的总称。

〔函告〕回信告知。例:所汇款项收到后,速予函告为要。

〔函复〕回信答复。例:以上意见可否,请近日内函复为盼。多用于信函的结尾处。

24.〔会〕“聚合”等意思。

自作主张的意思篇六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汉末建安中1,庐江2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3,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4。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5。

“十三能织素6,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7,

十六诵诗书8。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

府吏,守节9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10五匹,大人

故嫌迟11。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12

驱使,徒13留无所施14。便可白公姥15,及时相遣

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16,幸复得此妇,结发17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18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19?”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20!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21。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22女,自名秦罗敷,可怜23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24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25!”

阿母得闻之,槌床26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27!”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28谓新妇29,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30。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31,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32。往昔初阳岁33,谢34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35,伶俜萦苦辛36。谓言37无罪过,供养卒38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39,葳蕤40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41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42,留待作遗施43,于今无会因44。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45。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46。足下蹑47丝履,头上玳(dài)瑁(mào)48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49。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50,生小出野里51。本自无教训,兼愧52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53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54。初七及下九55,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56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57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58怀!君既若见录59,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60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61,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62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63,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64。阿母大拊掌65,不图子自归66:“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6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68。

孔雀东南飞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69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70。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71,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72。自可断来信73,徐徐更谓之74。”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75还家门。不堪76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77。云有第五郎,娇逸78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79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80何不量81!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82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83体,其往欲何云84?”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85适86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87,渠会88永无缘。登即89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90。还部白府君91:“下官92奉使命,言谈大有缘93。”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94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95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96可去成婚。交语97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98,四角龙子幡99。婀娜100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101青骢马102,流苏103金镂鞍。赍104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105三百匹,交广106市鲑107珍。从人四五百,郁郁108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109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110!”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111,出臵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112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113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

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

事不可量114。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115,

逼迫兼弟兄116。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117,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

人作死别,恨恨118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119,令母在后单120。故121作不良计122,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123康且直124!”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125。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126!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127。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128。奄奄129黄昏130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孔雀东南飞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131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132。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133听,寡妇起彷徨。多谢134后世人,戒之慎勿忘![10]

词句注释

1、建安中:建安年间(196—219)。建安,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

2、庐江:汉代郡名,郡城在今安徽潜山一带。

3、遣:女子出嫁后被夫家休弃回娘家。

4、云尔:句末语气词。如此而已。

5、徘徊(pái huái):来回走动。汉代乐府诗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妇离别。

6、素:白绢。这句话开始到“及时相遣归”是焦仲卿妻对仲卿说的。

7、箜篌(kōng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如筝、瑟。

8、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儒家的经书。

9、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

10、断:(织成一匹)截下来。

11、大人故嫌迟:婆婆故意嫌我织得慢。大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婆婆。

12、不堪:不能胜任。

13、徒:徒然,白白地。

14、施:用。

15、白公姥(mǔ):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

16、薄禄相:官禄微薄的相貌。

17、结发:束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18、始尔:刚开始。尔,助词,无义。一说是代词,这样。

19、致不厚:招致不喜欢。致,招致。厚,厚待。这里是“喜欢”的意思。

20、区区:小,这里指见识短浅。

21、自专由:与下句“汝岂得自由”中的“自由”都是自作主张的意思。专,独断专行。由,随意,任意。

22、贤:这里指聪明贤惠。

23、可怜:可爱。

24、伏惟:趴在地上想。古代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25、取:通“娶”,娶妻。

26、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27、会不相从许: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会,当然,必定。

28、举言:发言,开口。

29、新妇:媳妇(不是新嫁娘)。“新妇”是汉代末年对已嫁妇女的通称。

30、报府:赴府,指回到庐江太守府。

孔雀东南飞

31、下心意:低心下意,受些委屈。

32、勿复重(chóng)纷纭:不必再添麻烦吧。也就是说,不必再提接她回来的话了。

3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

34、谢:辞别。

35、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是偏义复

词,专指工作。

36、伶俜(pīng)萦(yíng)苦辛:孤孤单单,

受尽辛苦折磨。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

37、谓言:总以为。

38、卒:完成,引申为报答。

39、绣腰襦(rú):绣花的齐腰短袄。

40、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

形容短袄上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

41、箱帘:箱,衣箱。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42、后人:指府吏将来再娶的妻子。

43、遗(wèi)施:赠送,施与。

44、会因:会面的机会。

45、严妆:整妆,郑重地梳妆打扮。

46、通:次,遍。

47、蹑(niè):踩,踏,这里指穿鞋。

48、玳瑁(dài mào):一种同龟相似的爬行动物,甲壳可制装饰品。

49、珰(dāng):耳坠。

50、昔作女儿时:以下八句是仲卿妻对焦母告别时说的话。

51、野里:乡间。

52、兼愧:更有愧于……

53、却:从堂上退下来。

54、扶将:扶持,搀扶。这里是服侍的意思。

55、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朝时候,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56、隐隐:和下面的“甸甸”都是象声词,指车声。

57、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这是府吏对兰芝说的话。

58、区区:这里是诚挚的意思,与上面“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意思不同。

59、若见录:如此记住我。见录,记着我。见,被。录,记。

60、纫:通“韧”,柔韧牢固。

61、亲父兄:即同胞兄。

62、逆:逆料,想到将来。

63、劳劳:怅惘若失的样子。

孔雀东南飞

64、颜仪:脸面,面子。

65、拊(fǔ)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

66、子自归:你自己回来。意思是,没料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娘家得到婆家的同意,派人迎接,才能回娘家。下文“不迎而自归”,也是按这种规矩说的责备的话。

67、无誓违:不会有什么过失。誓,似应作“諐”。諐,古“愆(qiān)”字。愆违,过失。

68、悲摧:悲痛,伤心。

69、窈窕(yǎo tiǎo):容貌体态美好的样子。

70、便(pián)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便言,很会说话。令,美好。

71、丁宁:嘱咐我。丁宁,嘱咐,后写作“叮咛”。

72、非奇:不宜,不妥。

73、断来信:回绝来做媒的人。断,回绝。信,使者,指媒人。

74、更谓之:再谈它。之,指再嫁之事。

75、适:出嫁。

76、不堪:这里是“不能做”的意思。

77、媒人去数日……丞籍有宦官:这几句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无法解释清楚。这里列出部分字的意义解释:寻,随即,不久。丞,县丞,官名。承籍,承继先人的仕籍。宦官,即“官宦”,指做官的人。

78、娇逸:娇美文雅。

79、主簿:太守的属官。

80、作计:拿主意,打算。

81、量(liáng):考虑。

82、否(pǐ)泰:都是《易经》中的卦名。这里指运气的好坏。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83、义郎:男子的美称,这里指太守的儿子。

84、其往欲何云:往后打算怎么办。其往,其后,将来。何云,这里指怎么办。

85、处分:处置。

86、适:依照。

87、要(yāo):相约。

88、渠(qú)会:同他相会。渠,他。一说是那种相会。渠,那。

89、登即:立即。

90、尔尔:如此如此。等于说“就这样,就这样”。

91、府君:对太守的尊称。

92、下官:县丞自称。

93、缘:缘分。

94、视历:翻看历书。

95、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甲、乙、丙、丁……支,地支,子、丑、寅、卯……)合起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96、卿:你,指县丞。

97、交语:交相传话。

98、舫(fǎng):船。

自作主张的意思篇七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汉末建安中1,庐江2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3,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4。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5。

“十三能织素6,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7,十六诵诗书8。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9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10五匹,大人故嫌迟11。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12驱使,徒13留无所施14。便可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16,幸复得此妇,结发17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白公姥15,及时相遣归。” 共事二三年,始尔18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19?”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20!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21。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22女,自名秦罗敷,可怜23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24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25!”

阿母得闻之,槌床26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27!”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28谓新妇29,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30。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31,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32。往昔初阳岁33,谢34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35,伶俜萦苦辛36。谓言37无罪过,供养卒38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39,葳蕤40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41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42,留待作遗施43,于今无会因44。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45。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46。足下蹑47丝履,头上玳(dài)瑁(mào)48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49。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50,生小出野里51。本自无教训,兼愧52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53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54。初七及下九55,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56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57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58怀!君既若见录59,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60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61,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62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63,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64。阿母大拊掌65,不图子自归66:“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6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68。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69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70。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71,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72。自可断来信73,徐徐更谓之74。”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75还家门。不堪76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77。云有第五郎,娇逸78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79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80何不量81!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82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83体,其往欲何云84?”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85适86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87,渠会88永无缘。登即89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90。还部白府君91:“下官92奉使命,言谈大有缘93。”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94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95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96可去成婚。交语97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98,四角龙子幡99。婀娜100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101青骢马102,流苏103金镂鞍。赍104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105三百匹,交广106市鲑107珍。从人四五百,郁郁108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109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110!”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111,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112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113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114。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115,逼迫兼弟兄116。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117,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118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119,令母在后单120。故121作不良计122,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123康且直124!”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125。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126!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127。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128。奄奄129黄昏130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131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132。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133听,寡妇起彷徨。多谢134后世人,戒之慎勿忘![10]

词句注释

1、建安中:建安年间(196—219)。建安,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

2、庐江:汉代郡名,郡城在今安徽潜山一带。

3、遣:女子出嫁后被夫家休弃回娘家。

4、云尔:句末语气词。如此而已。

5、徘徊(pái huái):来回走动。汉代乐府诗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妇离别。

6、素:白绢。这句话开始到“及时相遣归”是焦仲卿妻对仲卿说的。

7、箜篌(kōng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如筝、瑟。

8、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儒家的经书。

9、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

10、断:(织成一匹)截下来。

11、大人故嫌迟:婆婆故意嫌我织得慢。大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婆婆。

12、不堪:不能胜任。

13、徒:徒然,白白地。

14、施:用。

15、白公姥(mǔ):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

16、薄禄相:官禄微薄的相貌。

17、结发:束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18、始尔:刚开始。尔,助词,无义。一说是代词,这样。

19、致不厚:招致不喜欢。致,招致。厚,厚待。这里是“喜欢”的意思。

20、区区:小,这里指见识短浅。

21、自专由:与下句“汝岂得自由”中的“自由”都是自作主张的意思。专,独断专行。由,随意,任意。

22、贤:这里指聪明贤惠。

23、可怜:可爱。

24、伏惟:趴在地上想。古代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25、取:通“娶”,娶妻。

26、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27、会不相从许: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会,当然,必定。

28、举言:发言,开口。

29、新妇:媳妇(不是新嫁娘)。“新妇”是汉代末年对已嫁妇女的通称。

30、报府:赴府,指回到庐江太守府。

31、下心意:低心下意,受些委屈。

32、勿复重(chóng)纷纭:不必再添麻烦吧。也就是说,不必再提接她回来的话了。

3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

34、谢:辞别。

35、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工作。

36、伶俜(pīng)萦(yíng)苦辛: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折磨。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

37、谓言:总以为。

38、卒:完成,引申为报答。

39、绣腰襦(rú):绣花的齐腰短袄。

40、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短袄上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

41、箱帘:箱,衣箱。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42、后人:指府吏将来再娶的妻子。

43、遗(wèi)施:赠送,施与。

44、会因:会面的机会。

45、严妆:整妆,郑重地梳妆打扮。

46、通:次,遍。

47、蹑(niè):踩,踏,这里指穿鞋。

48、玳瑁(dài mào):一种同龟相似的爬行动物,甲壳可制装饰品。

49、珰(dāng):耳坠。

50、昔作女儿时:以下八句是仲卿妻对焦母告别时说的话。

51、野里:乡间。

52、兼愧:更有愧于……

53、却:从堂上退下来。

54、扶将:扶持,搀扶。这里是服侍的意思。

55、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朝时候,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56、隐隐:和下面的“甸甸”都是象声词,指车声。

57、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这是府吏对兰芝说的话。

58、区区:这里是诚挚的意思,与上面“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意思不同。

59、若见录:如此记住我。见录,记着我。见,被。录,记。

60、纫:通“韧”,柔韧牢固。

61、亲父兄:即同胞兄。

62、逆:逆料,想到将来。

63、劳劳:怅惘若失的样子。

64、颜仪:脸面,面子。

65、拊(fǔ)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

66、子自归:你自己回来。意思是,没料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娘家得到婆家的同意,派人迎接,才能回娘家。下文“不迎而自归”,也是按这种规矩说的责备的话。

67、无誓违:不会有什么过失。誓,似应作“諐”。諐,古“愆(qiān)”字。愆违,过失。

68、悲摧:悲痛,伤心。

69、窈窕(yǎo tiǎo):容貌体态美好的样子。

70、便(pián)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便言,很会说话。令,美好。

71、丁宁:嘱咐我。丁宁,嘱咐,后写作“叮咛”。

72、非奇:不宜,不妥。

73、断来信:回绝来做媒的人。断,回绝。信,使者,指媒人。

74、更谓之:再谈它。之,指再嫁之事。

75、适:出嫁。

76、不堪:这里是“不能做”的意思。

77、媒人去数日……丞籍有宦官:这几句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无法解释清楚。这里列出部分字的意义解释:寻,随即,不久。丞,县丞,官名。承籍,承继先人的仕籍。宦官,即“官宦”,指做官的人。

78、娇逸:娇美文雅。

79、主簿:太守的属官。

80、作计:拿主意,打算。

81、量(liáng):考虑。

82、否(pǐ)泰:都是《易经》中的卦名。这里指运气的好坏。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83、义郎:男子的美称,这里指太守的儿子。

84、其往欲何云:往后打算怎么办。其往,其后,将来。何云,这里指怎么办。

85、处分:处置。

86、适:依照。

87、要(yāo):相约。

88、渠(qú)会:同他相会。渠,他。一说是那种相会。渠,那。

89、登即:立即。

90、尔尔:如此如此。等于说“就这样,就这样”。

相关热词搜索:自作主张 形影不离的意思 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自作主张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自作主张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927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