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心和之气

心和之气

2016-01-31 09:12:4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心和之气篇一《论孙应鳌心与气之关系》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心和之气》,供大家学习参考。

心和之气篇一
《论孙应鳌心与气之关系》

心和之气篇二
《健身气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心性修养》

搏击·体育论坛

第4卷第11期

【民族传统体育学】

健身气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心性修养

刘宇星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习练健身气功,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心情愉悦,身强体健。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论述了健身气

功杂思、专思及无思三个不同阶段的练功状态;提出了习练者功力修为不管达到哪种程度,都应把心性修养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并探讨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结合不同的练功阶段,进入不同程度的心灵修养。

关键词:健身气功中图分类号:G85

日常生活

心性修养

文章编号:1004—5643(2012)11—0092—03

意境以及劲力的强弱变化,不知不觉中将忘却不同动作的内涵、

多种功法动作融会贯通。意念转入内视无形之气,内外兼容。心境空灵明慧,无物缠缚,真意(真意:心与道契合无间时的真实意境)显发。心意相通,意气相合,意欲动心已知,劲力借助动作的走势自动生发,促使动作圆满完成。练功时主要经脉不闭而气道通畅,像这样天天贯输,浊气自然散归无形,真气流注全身。练功时能够感觉到内气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循经脉运行,或有时经络疏通的部位,强弱变化的劲力霎时融合,渐趋一统。2

日常生活中心性修养的方法2.1杂思阶段

2.1.1知足常乐,略显大乐

健身气功初学者欲望满盈,心思散乱,总爱在许多小事上斤我们平常斤计较,心常被物欲缠缚着,令人坐不能安,卧不能宁。因得到了盼望已久的东西而喜悦并不是大乐、真乐,隐藏在背后的真相是因为摆脱掉长期以来因渴望得到而带来的焦虑、烦恼,释放出填满于胸腹的污浊之气,而顿感浑身舒畅,轻松自在,这种满足后一扫心中阴霾的快感,只能维持暂时的心理平衡,一旦实现,还未来得及体味其中的乐趣,就又淹没在另一个欲望与期待交织的痛苦之中。“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然是五气更伤五藏之和气,怒则气上,喜则气下,故喜怒伤气,厥气上

[1]

行,满脉去形”。“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人若欲望过盛,思虑

文献标识码:A

不论习练哪套健身气功功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心情愉悦,健康长寿。我们一般把练功分为三个阶段,即杂思阶段、专在漫长的练功过程中,习练者功力修为不管思阶段和无思阶段。

达到哪个阶段,都应把心性修养深入到行住坐卧等日常生活中,每个心念尽力做到:不追思过去了的事,不执著正在发生的事,不胡乱妄想将来。面对外界各种事物、现象,心尽可能不受其干扰,保持内心平静。日常生活中心性修养,需循序渐进,习练者要结合不同的练功阶段,自然进入不同程度的心性修养。从练功初期尽量控制物欲,减少杂念到练功中期能够主动降伏自心,最终达到自主其心,层层深入。1

练功时不同阶段的状态

初学健身气功,动作僵硬不协调,不能完全领悟健身气功调身、调息、调心的基本要求,而且思绪烦乱,神气飘浮而外驰,很难做到静心练功。练功时杂念涌来立刻排除,意念尽量关注动作路线、细节等,使杂乱的思绪慢慢集中到功法演练上。的方向、1.2专思阶段

随着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练功时不但消除了功法之外的一切杂念,就连动作也不用想了。意念注重的是根据不同的动作,感知劲力的强弱变化,领悟不同的全部注内涵,进入不同的意境。练功时由于摆脱了外物的干扰,意力集中于功法演练上,浊气在清净无忧的心中下降,消于无形,清气逐渐上升,畅达全身。脑清爽而无杂念,心宁静而无牵挂,心与意渐渐沟通,不动中显灵动,意一动,心便知,气即随,劲亦发。此时,虽然感觉不到清气的存在,却可以体会到意念引领清气运行瞬间引发的劲力。1.3无思阶段

随着练功的不断深入,功力修为的极大提高,功法演练自然而然达到了自动化。此阶段全身主要经脉基本疏通,练功时逐渐1.1杂思阶段

忧惧过度,就会促使体内浊气充盈,堵塞经络,邪气乘虚而入造一阴一阳,此消彼长,尾随而至,成疾病。浑浊之气与清和之气,

互相转化。平日里,情绪比较稳定时,浊气相安无事,但太兴奋、激动,浊气也会动荡不安,冲击心胸。尤其是在气愤、悲伤时,浊气就会急剧加强,积聚在人体胸腹等部位,填塞胸腹周围内外大小经络,无一处遗漏,产生一种渗透于胸腹各器官并瞬间膨胀的“内力”,严重影响了维持人体基本生理机能的血气正常运行,造成胸闷、腹胀、不思茶饭等病理现象。老子说:“金玉盈室,莫之能

作者简介:刘宇星(1987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92

守。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2]

物欲是无限的,物质享受也是无限度的,若一直追求下去,就会滑入无底的深渊。这个阶段的习练者,“精气难清易浊",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就要尽力"割嗜欲所以固血气,

然后真一存焉,三七守也,百害却焉,年命延矣。

”[3]

逐渐体会知足常乐的真谛。健身气功初学者,偶尔在无人无事清静处,身体内外完全放松,暂且抛开了纷扰的事务,欲望杂念比平时止息一些,神思稍有收敛,心就会相对安静下来,积存于胸腹之中的污浊之气逐渐下降减弱,给人带来清爽舒畅的清和之气尾随升起,轻抚心胸。初步领略到除物质利益的快乐外,还有一种由少思少欲、心平气和带给人身心安逸自在的大乐。

2.1.2如何在小事上做到心性修养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初练者遇到此类事,要立刻松驰脸部肌肉,放松全身,调整呼吸,以缓解涌上头、脸及心胸的气血,淡然之心与清和之气会立刻融化掉即将升起的不痛快,在这件小事上,做到了心不随外境变化,不受其干扰,由此达到了心性修养的目的。

与人发生不愉快时,憋闷、伤心、委屈种种情绪纷纷涌上心头,浊气填满胸腹,数日无法消释。初练者遇到这种事,应尽快冷静下来,舒展紧锁的眉头,面容温和,放松全身,做几次深呼吸,安抚紧缩的心脏,放松大脑,激动的心开始慢慢地安静下来。拥堵胸腹的浊气渐渐地下降,清和之气自然上升,顿感心胸轻松了许多。此时,脑中依然会有恼人的情景不时闪过,但不要理睬,允许胡思乱想在脑中翻转。

杂念如洪水,只可巧疏,不可强堵,只要不时地抛开即可,涌上来再抛开,不论反复多少次都要尽量保持平和、松驰的心境,不要因为做不到心静再添烦恼,始终以淡然之心待之。

这是日常生活中心性修养的基础和法门,炼就坚如磐石的虚静空灵之心、温养消融疾病的真元之气,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初练者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忘了调心,有时想调整心态,却又做不到,这都很正常。只要不放弃,断了续,续了断,时断时续一直坚持下去,不在乎收效甚微,进步缓慢,不在乎达到了何种程度,日积月累,自然而然修为进入更高层次。2.2专思阶段

2.2.1清心少欲,方可大乐

老子说“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欲盈,是以能弊而不成”。[4]

水浑浊时,要静下来才能清。人

生活在尘世之中,其心性必然受到外物影响,势必贪求满盈。贪欲与清净,一阴一阳,此消彼长,互相转化。要想保持道心的长久,就得不贪求满盈,能在弊坏之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习练者能在动中求静(静:指止息杂念,让心安静下来),在静中求清(清:指

“清净”,心不被物束缚),身动心不动(心不受外物的干扰),在行住坐卧日常生活的动态中,透过静的功夫,定心自养,转入清净明慧的境界。

这说明动极而静的生命活动过程。以这种清净之心应对世间之事,就能不受事物的左右,而按照自己的内心选择,尽量排除欲念的干扰,把事情干好。习练者偶尔在无人无事清静处,全身内外放松的情况下,随着种种杂念的消除,情态舒缓宽闲,心意松驰恬静,由思虑烦忧产生的浊气开始消退,清气输注全身。此时,身体某些部位之经络也许会刹那间内气贯通,无所滞碍,心如出水红莲,一尘不染;又如明镜映照全身,通体透

亮,从而初步领略到心、气、形合一带来的从未有过的澄心静虑、光明寂照的境界,沉浸在清心少欲的大乐之中。这种意境由宁静之心自然而发,来去匆匆,要听之任之,不执意寻求。2.2.2如何在比较大的事件中心性修养

练功者经历了杂思阶段的功法练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心性修养,平日里贪欲之心逐渐淡泊,杂念比从前减少了很多,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地安静下来,遇到小事时,能够做到自心不乱。有什么欲念烦恼生起时,不会任其在心中发展,能及时消除困惑,摆脱事物在心中的纠缠,使内心马上趋于平静。老子说“得之若

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5]

得到会惊喜不安,失掉会惊恐不安。普通人包括杂思阶段的初学者,

在比较大的事来临之前,多半已受到影响,时而兴奋,时而不安,因而丧失了心灵的安宁,甚至时过境迁,心还无法安静下来。而达到专思的练功者,遇到此类事,要“事至则应,退则休。以此静心应事接物,谁云误事,实是灵耳,故曰以事炼心,情无他用。镜能察形,不差毫发,形去镜自

镜,盖事至而应之,事去而心自心”。[6]

当事情来临时,固然要想办

法处理,但在处理事情过程中,尽量抛开得失之患,努力做到自心不受其干扰,宠辱不惊,事情一旦过去,心尽快恢复平静。2.2.3遇到人生大事如何心性修养

当遇到人生大事时,恐惧和烦躁会在内心深层产生更大的恐慌和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恐惧既已产生,不论你如何努力劝说自己,心里不停地暗示“不怕不怕”,也不会有半分减弱。在与灾祸的斗争中,自始至终允许恐惧的阴影存在于心头,即使有增无减,依旧坦然面对。相由心生,还由心灭,时刻觉照自心,了悟恐惧是由自己的心里产生的。当恐惧袭来时,要尽量放松全身,舒展紧锁的眉头,面露轻松,调整呼吸,放松大脑,放开紧缩的心脏,如此,即将烦躁起来的心随之平静一些。渐渐地,心灵深处自然会迸发出由宁静之心带动清和之气产生的力量,以消解恐惧和减轻痛苦,此时,安定之心、清平之气与恐惧、痛苦并存,暗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就一颗战无不胜的虚静空灵之心,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和耐力,即便功力、修为达到了专思程度,也未必能够在遇到人生大事时依然进行修心养性,只能根据个人的悟性、修为尽力而为罢了,但必须以平常心接受做不到这个事实,继续努力即可。2.3无思阶段

2.3.1无心寡欲,方可真乐

经过长期勤修苦练和日常生活中的心性修养,能够做到以无心(无心:犹如道在物而不染,处事而心不乱)调整自己的心性,气专志一,做到“心中无事,事上无心。”面对各种现象、处理大小事情,始终保持和柔的心态,不会因物而迁。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以不变之心,行万变之事,能够顺应自然,不以事之成败为意,坚定不移地从每件事中涤荡心灵的污垢。内心深处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势不可挡的力量,推动自己每时每念不停息地心性修养,最终达到无欲的境界,养其神达到纯素的地步,扫除一切污染与疑惑,使心灵回归于道。常处于:无心求静常自净,无意运气常自清的真乐之中。大概庄子、抱朴子、列子等得道高人,正是如此境界吧。正如慧能作偈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心气自平,自然不会有浊气容身之地,清和之气遍流周身,以此为基础,精心温养,固守其精,不使真气外漏,则将润泽肌肤,身心

93

强健,延年益寿。偶尔在无人无事清静处,身体内外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脑中一念不生,心中了无挂碍,全身主要经络瞬间皆通,浩然气畅,流通百脉,真气贯通全身,与天地之气相接,真正领略“幽显朗照,物理虚通”心与道合的真乐境界。因为真意显发于到

不经意间,且转瞬即逝,所以不可执著于这种意境。2.3.2如何在日常生活的每件事中心性修养

我们时常处于嘈杂喧闹的环境中,因为习以为常,故不太在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在意这意,这样反倒能发现闹中取静的真趣。些吵闹声,既没有产生像听音乐一样的喜爱之情,也未产生像听到电锯等巨大躁音的厌恶心理。因此,吵杂声,即外境,就不能够搅扰你的心,使得你无意中做到了闹中求静,无心去求,不求自得,在这件小事上,获得了心性修养。你仅仅是在一件小事上做到了无心无念,而达到无思阶段的练功者,却是每时每念每件事上都不断努力做到:对人对物一视同仁,不以喜爱憎恶干扰其心。3

小结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的心性修养中,要以平和坦然之心,喜怒哀乐不干扰自心,面对一切,顺应自然,尽力做到得失利害、当做则做,当说则说,当看则看,当思则思(此思是指工作、学习、解决问题时的思考、用智,而非胡思乱想),丝毫不影响生活工(静:指“专思”、“无思”阶段练功中所感知到的不同意作。守静

境,也即空)时不执著于空(不执著空:各种意境的显发与消失只在顷刻之间,要听之任之,不执意追寻),有事时心不乱,这正是道家人士大隐隐于市的最好体现。总之,道不是离人遥远的宝物,它就在我们的心中,人若心志安闲而少欲,情绪安定而少有焦虑,内气因而调顺,邪气无所留滞,就可以健康快乐地生活。参考文献:

[1][3][6]方春阳,主编.中国气功大成[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22,109,608.

[2][4][5]原著[春秋]老聃.梁海明译注.老子[M].内蒙古自治区:远方出版社,2006:15,26,22.

CultivationofMindintheHealthyQigongandDailylife

LiuYuxing

(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I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HohhotInnerMongolia010022)

Abstract:PracticeHealthyqigong,thefinalpurposeistoobtainthefeelingsofpleasure,Strongandhealthybody.Thepaper,usingthemethodofliterature,discussestheHealthyqigongcomplexthinking,specialthinkingandwithoutthinkingthreedifferentstagesandpresentspractitionersskill,nomattertowhichdegree,cultivationshouldgodeepintothedailylife;anddiscussesindailylife,howtocombinethedifferenttrainingstageintothedifferentlevelsofspiritualculture.

Keywords:Healthyqigongdailylifecultivationofmind

(上接第71页)

[2](美)霍尔著,何道宽译.超越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历史性夺得奥运银牌.中国艺术体操六金花创造历史[EB/OL].北京娱乐信报.http://sports.sina.com.cn,2008-08-24.

[4]中国健美获得世界关注.成绩突出并渲染中国文化[EB/OL].中国体育报.http://www.sports.cn/2008-10-20.[5]胡守钧.社会共生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AnalysisonAerobicsInterculturalFusion

———toExaminetheAerobicsExerciseLocalization

WangCong

(SportsScienceCollege,ZhanjiangNormal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350007)

Abstract:Aerobicsisnotonlyasport,butalsothefusionofdifferentregionalvalue,theconceptoftheculturalcarrier,in

globalizationinterculturalfusionprocess,aerobicsarrangementandtheinterpretationoftheaudienceisalsoundergoingcultureblending,symbioticevolution.Localcultureandforeigncultureco-dancetogether,toagreaterdegreetopromotetherapidspreadofaerobicsintheworld.

Keywords:Aerobicsinter-culturalfusion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

94

心和之气篇三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沙龙课件》

心和之气篇四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报告》

心和之气篇五
《浅探心气与上窍的联系》

心和之气篇六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读这本书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刚刚教完一年级,总觉得每天都是在孩子们的吵闹声和自己烦躁的情绪中度过的,“心平气和”对我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那么薛瑞萍老师的如何做到心平气和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

读完全书,我找到了一下答案:

首先,她十分注重自我知识的提升。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她十分喜爱读书,她用知识不断地武装自己,提高自己,这是薛瑞萍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她还用自己对阅读的热爱来感染孩子们,让孩子们也养成阅读的习惯。

其次,不断地沟通。薛瑞萍老师十分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比如,为了一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薛老师写了很多信给家长,让家长们理解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

再次,她在不断地反省与思考。人难免有犯错误的时候。工作难免有不顺利的时候,关键在于能否从中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薛瑞萍明白这一点,所以她时刻在反省自己,时时在思考对策和新问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和薛老师一样担任一年级语文,时常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现在看了薛老师的书,忽然觉得豁然开朗。读完这本书,收获良多。

心和之气篇七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读后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老师们,上午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分享的书名是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早就听说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很好,我低段的从教经验不是很丰富,于是选择看这本书希望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薛瑞萍老师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全书由四部分组成, 如果只看这书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想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位薛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教一年级,能做到心平气和?可当你真的走进书中,你会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和愤怒,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

读薛老师的书,我被感动着,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心生感动。

首先感动于薛老师的教育激情和教学技巧:

“教一年级的好处是能看见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样,真有成就感。”这是薛老师开学初写道的,想得多好啊!刚入小学的孩子特别爱叽叽喳喳,静不下心来,薛老师却以掩饰不住的教育激情、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他们。是呀,只有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的心才会平和下来,我们的声音也才会动听起来。孩子们眼中的老师,才会是温柔的。薛老师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不但自己轻声慢语,还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要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为培养孩子的静气,薛老师是这样做的:教师自己先小声说话;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午休时,学生看课外书放上轻柔的音乐,每天坚持看20分钟的课外书。放学时偶尔使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名字,你就可以到门口去了。”是的,当铃声一响,学生便急忙整理书包,根本就没耐心听你布置作业,背起书包就想走。这时我学着薛老师用一用静寂游戏,我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时,孩子的动作也越来越轻,效果真好,不但赢得了课堂秩序,久而久之能培养孩子的品性。

另外她还善于发挥了“音乐的力量” ,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坐得住,能静下来,。这种将优美的音乐引进课堂,让孩子在课堂上聆听高雅的音乐,能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对,并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其二、感动于薛老师真诚与家长沟通

学校教育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不会真正飞上蓝天。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在薛老师的叙述中,有大量的与家长对话的内容。有的,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而最让人不忘在这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彩的是薛老师在一学期内给家长写的二十几封信的是告家长书的做法。按薛老师的说法是给家长的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21周,写了21封信。信中有对学生知识点的强调,有让家长在家辅导时突出的重点,有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有近期班级及学校工作布置。这些信是一名老师对家庭教育作用的延伸,并是老师与家庭沟通艺术的直接证明。其中,大量的对学生的肯定,学生优秀的表现,如背诵好的人名,写话好的语句及人名,考试好的人名等等,这无形中是对学生家长的一次鞭策。所以,21封信,涉及到学校,班级工作的所有方面,这远比口头的说教更有效,不要问,跟着我来就行,多好。

同时她还要求家长都能写回信,互相交流,薛老师从中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调配孩子有效地学习。二十一封信,就是二十一次真情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其三感动于薛老师的读书精神

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读书的人,自读师范时起,她就以广博的阅读而闻名于同学间。及至工作,更是恋书成癖。《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随处可以看到薛老师读书的影子——“因为常州之行,赶着把《美的历程读》读完了,于是自27日直到昨天,整整5天没有读书,心里空落落的,而且觉得有点浮躁之气生,早晨上班之前读了十几条的《幽梦影集》,感觉好了不少。”像这样的句子如飘落的花瓣,散了一地,熏香着每一页书,也时时触动着我的心灵。在她看来,阅读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一天不读书,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几天不读书,就觉得“有浮躁之气生”。更难得的是薛老师还引领着学生、家长一起读书。她让学生在书包里放一本课外书,作业做好时就可以看。她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家长给孩子买书的时候,也给自己买一本。薛老师说得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读着读着,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羞愧。想想自己呢,一年中又读过几本书呢? 于是,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整日觉得苦闷与压抑,烦躁与愁苦,正是少了书的滋润啊。因为我遗弃了书这一精神食粮,迷失了自我。是呀,身为今天的老师,我们其

实很需要读书,读书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读书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读书才能让我们更有底蕴,让教育更有深度„„从今开始,重拾自己。手捧着《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决定跟着薛老师的脚印——于是每天晚上再忙再累,也看上几页书,同时告诉学生每天在睡觉前看20分钟注音的书。

薛老师《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包含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以我拙笔、以我平庸实在难以看透、说出其内涵,还是在继续不断的阅读、教育教学中理解、反思、实践吧。这样,或许可以学会心平气和,学会日不间断的读书,学会踏踏实实的做一些事,学会„„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请先看下面几句摘抄:

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激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读书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突出表现。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特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

不知道看完这只言片语,同样作为教师的你有什么感受。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安徽省一位一线教师薛瑞萍的每日记载,用教育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她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时间跨度是五个月。这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分。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是她与家长沟通的记录,属于家校沟通部分。第三部分:和平也辐射。收录了她的的帖子带给周围人的影响的见证。第四部分: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赫姆林斯基、洛克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

走进一年级的同时我也走进了这本《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整本书没有高深的语言却有着娓娓叙来的亲切,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以及深刻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智慧深深的感动并打动了我。

感悟一:常规的养成要循序渐进。

刚入学的孩子特别爱唧唧喳喳,静不下心来,你会觉得他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全都养成。但薛老师不是这样。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

首先得培养学生的静气。让孩子学会安静,这提得多好啊!一个好的班级决不是靠吼、喊、骂、叫出来的,嗓子喊哑,决不是我们追求的为师境界。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静如处子,动若脱兔。”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求知者来说是多么重要。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书汲取知识?为培养孩子的静气,薛老师是这样做的:教师自己先小声说话,以静传达静;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午休时,学生看课外书放上轻柔的音乐,每天坚持看20分钟的课外书。放学时偶尔使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名字,你就可以到门口去了。”是的,当铃声一响,学生便急忙整理书包,根本就没耐心听你布置作业,背起书包就想走。这时我学着薛老师用一用静寂游戏,我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时,孩子的动作也越来越轻,效果真好,不但赢得了课堂秩序,久而久之能培养孩子的品性。

其次抓一日(或一周)一常规。一年级的常规教育,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所以我们对孩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养成。薛老师又有她的妙计,在黑板的左上角用拼音写上一句班规,反复强调,达到了表扬,继续抓第二个重点。有时会根据当时情况即时制订。有孩子堵门,故意不让其他人进教室。她问:“刚才堵门的是谁?”“是——“几个孩子喊。”“不许说”!全班愣住了。安静中,薛老师便说:“宣布一条新规矩:犯了错误,自觉承认,接受惩罚;不肯承认,要人揭发了才承认,加倍惩罚。”“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这是毛主席的作战理论,用到我们的常规训练中。一段时间下来,孩子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了。

感悟二: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读着这样的真知灼见,让我不禁脸红。不多说话,不急不躁,让孩子自己慢慢体会。的确,每个孩子是有差异的,不能一味地和别人比。我们要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要他努力了,就应该受到肯定和鼓励,那么学生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

感悟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读书的人,自读师范时起,她就以广博的阅读而闻名于同学间。及至工作,更是恋书成癖。《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随处可以看到薛老师读书的影子——“因为常州之行,赶着把《美的历程读》读完了,于是自27日直

相关热词搜索:橡树之心和脾气 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心和之气”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心和之气"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948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