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

2016-01-31 10:00:5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社会调查篇一《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方 ...

社会调查篇一
《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复习资料

一、 单项选择题

1、在测量学生学习成绩时,如果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差”,这种测量所采用的测量尺度是( B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2、由国家或各级政府部门所进行的,有关人口、资源、行业、社会概况等宏观性、概况性的调查叫做( B )

A. 社会问题调查 B. 行政统计调查 C. 学术性调查 D. 民意调查

3、下述哪种测量所得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的乘除运算的(A )

A. 定比测量 B. 定距测量 C. 定序测量 D. 定类测量

4、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自己主观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叫着( B )

A. 配额抽样 B. 立意抽样 C. 偶遇抽样 D. 血球抽样

5、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D )

A. 平均数 B. 标准差 C. 参数值 D. 统计值

6、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叫做( C )

A. 命题 B. 假设 C. 变量 D. 指标

7、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叫做测量的(D )

A. 参数值 B. 统计值 C. 效度 D. 信度

8、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时,所采用的测量尺度是( B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9、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叫做(D )

A. 社会问题调查 B. 行政统计调查 C. 学术性调查 D. 民意调查

10、设计问卷时,应该把哪类问题放在前面( A )

A. 简单的问题 B. 复杂的问题 C. 敏感的问题 D. 态度问题

11、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个体的集合叫( B )

A. 抽样框 B. 样本 C. 抽样单位 D. 样本规模

12、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 C )

A. 平均数 B. 标准差 C. 参数值 D. 统计值

13、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叫做( C )

A. 命题 B. 假设 C. 变量 D. 指标

14、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叫做测量的(C )

A. 参数值 B. 统计值 C. 效度 D. 信度

二、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是非概率抽样( A ) (B ) ( C ) ( E ) ( )

A. 偶遇抽样 B. 判断抽样 C. 定额抽样

D. 整群抽样 E.雪球抽样

2、在抽样调查中,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A ) ( B ) ( C ) ( D ) ( E )

A.总体的规模 B. 精确性要求 C. 总体的异质性

D. 调查经费的多寡 E. 调查所需人力和时间

3、下列量数中,属离散量数有 ( B ) ( D ) ( ) ( ) ( )

A. 平均数 B. 标准差 C. 众数

D. 四分位差 E. 中位数

4、常见的信度系数有哪些( A ) ( B ) (D ) ( ) ( )

A. 再测信度 B. 复本信度 C. 表面信度

D. 折半信度 E. 建构信度

5、测量的要素有( A ) ( C ) ( D ) (E ) ( )

A. 测量法则 B. 测量工具 C. 测量客体

D. 数字和符号 E. 测量内容

6、选择调查课题的标准有 ( A ) ( C ) ( D ) ( E ) ( )

A. 重要性 B. 客观性 C. 创造性

D. 可行性 E. 合适性

7、若A、B两个变量以相同的比率变化,即A越小,B越小。则可判断两变量在统计

(A ) ( B ) ( C ) ( ) ( )

A. 相关 B. 线性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E. 曲线相关

8、下列哪些是概率抽样(B ) ( C ) ( E ) ( ) ( )

A. 定额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判断抽样 E.整群抽样

9、最常见的集中量数有哪几种( A ) ( C ) ( D ) ( ) ( )

A. 平均数 B. 标准差 C. 众数

D. 中位数 E. 四分位差

10、最常见的离散量数有哪几种(B ) ( D ) ( ) ( ) ( )

A. 平均数 B. 标准差 C. 众数

D. 四分位差 E. 中位数

11、根据调查目的,可以将调查分为(C ) ( D ) ( E ) ( ) ( )

A. 综合性调查 B. 专题性调查 C. 描述性调查

D. 探索性调查 E. 解释性调查

12、测量的要素有( A ) ( C ) ( D ) ( E ) ( )

A. 测量法则 B. 测量工具 C. 测量客体

D. 数字和符号 E. 测量内容

13、答案的设计应该具有( B ) ( D ) ( ) ( ) ( )

A. 标准性 B. 穷尽性 C. 目的性

D. 互斥性 E. 客观性

14、衡量测量质量的标准有哪几个( C ) ( D ) ( ) ( ) ( )

A. 互斥性 B. 穷尽性 C. 信度

D. 效度 E. 相关性

三、 填空题

1、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

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

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2、从社会调查的目的来看,社会调查通常被分为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和

3、从时间框架的角度来看,

例子。

4

实际抽取样本、评估样本质量。

5

6、在调查问卷中,那些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

的情况填答的问题,我们称之为_ 开放式问题____________。

7、调查对象的阅读能力有可能阻碍问卷调查的进行,这类阻碍我们称之为问卷调查的

8、我们可以将社会调查的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即选题阶段、 准备阶段______、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

9

10

11、社会调查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与_ 结构式访问_____________的方法收集资料。

12、我们可以将社会调查的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即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和______总结阶段__________ 。

13、社会调查的题材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即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社会行为活动和___ 某一人群意见和态度_____________ 。 14、问卷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即封面信、卷首语、问题及答案和编码及其他资料_。

15、选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决定调查的方向、体现调查的水平、制约调查的过程和___影响调查的质量______________。

16、社会调查中的分析单位有四种,它们是个人、群体、组织和__社区___________。 17、信度的主要类型有三种,即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___折半信度___________。

18、选题的标准有四条,即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和__合适性______________。

19、按应用领域可以将社会调查分为六类,即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研究性调查和___民意调查_____________ 。

20、采取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其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叫做____信度__________。

四、 名词解释

1、 课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

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2、指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

3、系统抽样: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间隔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码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4、抽样误差:样本的统计值与总体的参数值之间的误差。

5、抽样框:抽样框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元素的名单。

6、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7、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指的是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或取值不同时),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取值也不同),反过来也一样。

8、操作化: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9、层次谬误:层次谬误又称区群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10、答案的互斥性:答案互斥性指的是答案互相之间不能交叉重叠或互相包含,即对于每个回答者来说,最多只能有一个答案适合他的情况。

11、分层抽样 :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

12、表面效度 :也称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的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13、统计值:也称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14、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样本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15、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即频率最高)的那个数值。

六、 简答题

1、什么是准则效度?

准则效度也称实用效度,预测效度或共变效度,指的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测试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进行比较所得到的效度。

2、邮寄填答法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1.它特别地省时,省力,省钱,是社会调查中最方便,最便宜代价最小的资料收集方法。

2.调查范围最广,不受地域限制。

3.被调查者可以在他们最方便的时候,从容不迫地填答问卷。

缺点:1.它需要有调查对象的地址和姓名,但对许多社会调查者来说,并不存在一份现成的和完整的总体成员的名单,因此,邮寄调查的样本往往无法抽取,问卷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寄。

2.问卷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社会调查篇二
《如何做社会调查》

怎样做社会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基本过程包括6个步骤:

1、选择活动主题

首先,你必须确定你要研究什么。这往往是你所感兴趣的东西,来自于你对社会的观察,来自于你的问题之中。按一定的原则选择好你想要研究的问题,你就得将问题以课题的方式陈述出来。

然后,当题目定下来后,你还必须先进行一个初步探索,这可能是一种比较盲目的探索。但这一工作将为你下阶段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它会使你下一步的工作更有序、更有理。初步探索工作是在你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查找一些资料,向老师和有关专家做些咨询并澄清有关概念,初步分析你所要研究的社会事实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形成假设,并做一些尝试。

最后,从尝试性的工作中,你可以确定你现有的条件最适合于从哪一个侧面进行研究,也就是说,从哪一个侧面来进行会使你做成这项研究的可能性最大。这样,你便能确定最终所要研究内容的主题。

2、确定对象

一旦研究内容确定后,你就必须着手进行调查。而进行调查的首要工作是确定调查对象。

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通常是一定数量的人群。调查又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就是你将对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

全面调查可以为认识事物的全貌与整体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如果你的命题很大,做全面调查就很困难。例如你想研究学生对家教的看法,可能你的假设是“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现在这种形式的家教”。那你的调查对象就应该是全部的学生,如果你的命题换成“大多数高中生并不喜欢现在这种形式的家教”,则此时你的全面调查对象就是全体高中生。你可以再缩小命题,如果把它改成“XXX学校的高

中生并不喜欢现在这种形式的家教”,则你的全面调查对象就只是该校的高中生了。如果你非要做“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现在形式的家教”的研究,而又不可能做到全面调查,怎么办呢?你可以采用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比全面调查节省时间与经费。正因为如此,对大规模对象总体人们常采用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是对对象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它包括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

抽样调查是从被调查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以这部分样本的特征值推算总体的特征值的一种方法。这儿的总体是所要调查研究的全部事物,上例中的所有学生就是总体。所谓样本就是在总体中被抽取出来的一部分单位。例如从某城市抽取3位学生进行调查,这3 位学生就是样本,而样本中的每一位学生就是样本单位。样本中含有单位的数目,叫样本容量。在非全面调查的各种形式中,只有抽样调查可以对总体进行推论。一个成功的抽样调查,可以相当精确地推论总体。因此,抽样调查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的调查形式。在调查之前,你首先必须确定你的调查方式。如果是抽样调查,你就必须确定抽样的方法和样本容量。如何进行抽样,如何确定样本容量这本身也是一个课题,你可以对此查阅一些有关统计方面的书籍来得到答案。

3、研究活动设计

确定了调查对象后,接下来做的工作是设置调查指标。对以上的例子来说,调查指标可以是学生对家教的态度、家教对学生所有课程

教学和成绩的影响、家教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等。

一旦指标确定后,你就必须进行研究方案设计。如果你想用调查量表的方式来获得数据,你就必须对调查量表进行设计。调查量表是你获得测量数据的工具,你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学生对调查量表中的问题的回答所得到的数值。如何 制作调查量表同样也是一项研究,你可以参考一些统计方面的书籍和其他研究者的量表,从中获得启发。调查量表设计完后,你还必须先做试验性调查。试验性调查是小范围的调查,通过这小范围的调查可以校正你原先所设计的量表,使之更科学,这样收集到的资料就更有价值。

4、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量法和文献法等。这些方法的操作都是在你事先严密的设计下进行的。如果采用的是观察法,你必须制定观察计划;如果你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则必须设计访谈表格和问卷量表。你必须要有所准备,决不可以到了调查对象面前,却不知道该谈些什么,或者任调查对象天马行空地聊下去。你还要想到你将如何记录这些数据,可以用量表,也可以用录音机或者其他方法,总之要使你的每一次调查都有所获。

5、分析资料

分析资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有很多,有因果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区位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

从问卷量表中你可以获得大量数据用于你的定量分析。你可以将

这些数据转化成图表,利于你的分析。要记住,一个课题中不是只采用一种分析方法。有时候,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和你的研究目的,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

6、得出结论 结论将会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以科学概念命题或命题系统的形式进入认知体系,也就是说你所研究的成果将成为一般基础知识归入知识体系之中;

第二个方面是以具体对策与建议的形式作用于社会现实,也就是说,你将为社会提出你的积极性的建议或为决策机构提供可以参考的资料;

最后一个方面是你的结果将成为下一次调查研究的经验认识与理论认识的基础,即成为重复或修整第一次调查研究工作的依据。在这一阶段,你必须撰写你的总结报告,将你的所有结论展现给别人,这个报告应清晰、简明,并充分体现出你的观点。

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链在下列情况下会成为循环的程序圈: 第一种情况是研究不成功,即描述与解释缺乏充分的资料或假设不能得到证实。在这种情况下,你要重新实施调查研究,一般从出错的那一个步骤开始,按照经过改进的方法进行,而不完全重复原有的方法。例如,修改假设、修改量表、扩大样本、改变收集资料的方法等。

第二种情况是研究成功了,即利用已经占有的资料可以进行正确的描述与解释或假设得到了证实。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研究者或原研究者可对原有的调查研究步骤与方法进行重复。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认识,调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1)社会调查研究目的的操作化,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调查研究目的的分解,就是把目的分解为若干部分、若干要素,然后对各个部分或要素进行调查研究,并将其结果综合,达到完成调查的目的。如果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目的进行第一次分解,还达不到目的的操作化或具体化,可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分解。在分解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调查目的的明确程度,调查目的所囊括的范围,构成调查的的结构因素,以及调查目的的层次性等。

第二,确定实现调查目的的研究类型。调查研究类型,基本上反映了人们认识活动、认识过程特征的类别。在进行调查目的的操作化或具体化过程中j必然要选择调查研究的类型。究竟选择哪一种调查研究类型,其主要根据是调查研目的认识深度。一般来说,在认识深度上,描述型和比较型调查类型不如因果解释型和评价型调查类型。

第三,调查研究目的的陈述形式,通常用三种形式陈述:条件式陈述形式,是先描述先决条件,而后得出结果。其基本特征是前一个条件成立或存在,则后一个条件也得存在;差异式陈述形式,基本特征是二个或二个以上被调查对象的某一状况不同,则决定了另一状况不同;因果式陈述形式,是一种函数式表述形式,由于某种状况必然导致另一种状况。

社会调查篇三
《社会调查》

导论 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 : 哲学与科学一般方法论、学科方法论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趋势性研究

基本方式 横剖研究、纵贯研究

统计调查、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普查、抽烟调查、重点调查、个案调查

资料收集---问卷法、量表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

具体方法 资料分析---统计分析法、理论分析法

具体技术---设计问卷、量表,录音录像,整理资料,计算机应用,报告撰写

*社会调查的四项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统一原则

(4)伦理原则:a 自愿参与原则 b 避免伤害原则 c 匿名和保密原则

第一章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一、社会调查:依据一定的程序,运用特定的方法,收集和分析有光社会事实材料,并对其作出正确的描述和解释的过程。

二、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1.准备与设计阶段:

(1)确定调查课题:a.选题;b.初步探索(1.查阅文献;2.访问咨询;3.实地考察);

c.提出研究假设

(2)设计调查方案:

a.确定研究类型和调查方式

b.课题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c.制定调查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调查任务的目标和意义;调查范围和分析单位;研究类型和调查方式、方法;调查内容;调查场所、时间和进度安排;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的计划与安排;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和组织;其它相关事项。

2.调查与收集阶段:(1)进入调查现场(2)正式实施 (3)收集调查资料

3.分析语研究阶段:(1)鉴别整理资料--资料的鉴别、整理

(2)进行统计分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3)开始理论研究--研究意义、方法

4.总结与应用阶段:(1)撰写调查报告--引言、调查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参考文献等

(2)评估调查工作--学术成果评估和社会成果评估

(3)应用调查成果--提高报告质量、鞭策后进、必要时对成果进行追踪调查

三、重要概念

1、探索性研究--无假设、描述性研究--不一定、解释性研究--需有假设

2、操作化: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定义来选择或制定调查指标,从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观测的变量,将研究假设转化为具体的假设。

3、选题的基本原则:必要性;可行性;创造性;适当性

4、搜集资料的方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研究等

研究分析的方法: 统计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定性描述分析等

5、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调查任务的目标和意义、调查范围和分析单位、研究类型和调查方式、调查内容、调查场所、时间和进度安排,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的计划和安排,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和组织,其他相关事项。

6、研究假设:也叫理论假设,是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假设或设想,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

第二章 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

一、社会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1.社会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现象的质量、数量、类别、状态、等级、程度等客观特性和社会成员的感受、愿望、倾向、态度、评价等主观状态的项目。

2.社会指标特点:

(1)具体性或可感知性。(2)可量度性或计量性。(3)重要性或代表性。(4)易于解释性。

(5)时间性(6)综合性(7)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性。

3.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是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可以综合反应和说明整个社会运行和发展概况的基本特征的指标体系

二、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

遵循原则:目的性、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统一性

(1)层次分析法。

(2)首先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大的方面,然后对每个方面进一步分解成更细小的方面,如此层次递进,直至分解成可以用数据直接描述的层次。

1、确定指标

(1) 定量法:根据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筛选出所需的指标体系的方法 步骤:a 建立预选指标体系

b 对指标特性进行分析—隶属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c 确定阀值,筛选指标

优点: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有严密的论证,理论基础可靠,方法科学

缺点:工作量大;依赖于数量的质量;指标过于离散,难以反映不同意见

(2) 定性法:运用系统思想,根据目的对有待评价的社会现象的结构进行深入地系统剖析,

并分解成不同的侧面,在对每一个侧面的属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反映各个侧面的衡量指标,由这些指标来构成指标体系。

优点:指标与指标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指标体系完整反映社会现象的全貌。

缺陷:如不同人对社会现象的分解方法不同等主观因素的存在,选用指标存在差异

2. 确定权重

专家调查法、二项系数法、层次分析法(使用最广且成功)、直接赋权法、比较矩阵法、环比评分法、

模糊评分法、重要性排序法等

第三章:调查指标和方案的设计

一、调查指标:是指调查研究中用来反映社会现象的特征、属性或状态的项目。

二、调查指标的设计

1. 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一般都是以一定的研究假设为指导设计出一套社会指标体系,然后再将社会指标体系中的每个社会指标具体化为若干个调查指标,形成一个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调查指标体系。

(1)调查指标和社会指标区别:(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 社会指标的设计主要着眼于反映一定的理论假设,力求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组社会指标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其测量的标准化程度比较高;调查指标的设计则主要着眼于反映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力求用最简明的项目、最简单的方法来取得最可靠的资料,标准化和精确性程度较低。

 社会指标主要用于衡量、监测客观现象而且主要指数量指标;调查指标主要用于具体现象的衡量,包括数量差异的指标和性质差异的分类指标。

联系:

 都用于衡量社会现象;社会指标只有具体化为调查指标才能便于实际调查,社会指标是通过调查指标而发展、完善的。

 可以从现有的社会指标体系中直接选择某些指标作为调查指标。

2. 调查指标的设计原则

(1) 科学性: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科学原则

(2) 完整性:调查指标要全面、正确地反映调查对象的整体

(3) 准确性:有明确定义和统一的计算方法

(4) 简明性:力求简单明了,以能说明问题为原则

(5) 可能性:被调查者是否可能准确知道你所要调查的情况;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回答你要

调查的问题

3. 调查指标的操作定义

(1) 抽象定义:对调查指标共同本质的概括

操作定义: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现象和方法,对抽象定义所做的界定或说明。

(2) 操作定义的作用

 有利于提高社会调查的客观性

 有利于提高社会调查的统一性

 有利于提高社会调查的可比性

(3) 调查指标操作定义的设计方法

A 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的数学特征设计调查指标的操作定义

B 用可直接观测的社会现象设计调查指标的操作定义

C 用社会测量的方法设计调查指标的操作定义

(4)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区别:

A:抽象定义是用概念下定义,操作定义则是用具体的事物现象和方法下定义。

B:抽象定义所使用的逻辑方法,即被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操作定义所使用的经验方法,

C:抽象定义着重揭示调查指标的内涵和本质,操作定义着重界定调查指标的外延和操作方法。

这两种定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抽象定义决定操作定义的本质内容,操作定义则是抽象定义在调查过程中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法。

4. 调查指标操作定义的经典案例——英克尔斯“人的现代性”研究

5.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1)确立调查目标(2)选择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方法(4)选用调查工具

(5)组织调查人员(6)筹措调查经费(7)安排调查时间(8)辅助

6.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3)时效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灵活性原则

三、信度和效度的统一

1.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调查结果反映调查对象实际情况的可信程度,即对同一对象重复

进行调查或测量时,其所得的结果一致的程度。

类型:

(1) 再测信度:对同一调查对象采用同一种调查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

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的相关系数。

(2) 复本信度:如果一套测量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复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

受这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出的相关系数。

(3) 折半信度:将研究对性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

算出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信度的影响因素:

(1) 调查者自身的问题

(2) 调查工具和手段不当

(3) 抽样误差

(4) 调查结果失真,数据分析不当。

2. *效度:即准确度,指调查结果反映调查所要说明问题的有效程度。

*效度评价:(1)经验评价,即请专家和有经验的人评估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2)逻辑检验,即对调查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凡没有逻辑错误的就可以认为效

度是较高的

(3)效标比较,即选择某些权威性的基准或资料作为效度的标准,然后将调查

结果与之相比较,并作出有效程度和正确程度的结论。

*类型:

(1) 表面效度:也称为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指调查指标和调查对象之间的适合性和逻

辑相符性。

(2) 准则效度:实用效度、预测效度或共变效度,是指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

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

(3) 结构效度:构造效度,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

3. 效度和信度的关系—效度和信度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信度是对调查对象而言的,

它主要回答调查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效度是对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而言的,它要回答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的问题。

(1) 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2)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3) 效度低,信度有可能很高。

(4) 效度高,信度必然也高。

总之,信度是效度的基础,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4. 提高信度和效度的途径 P75

(1) 科学设计调查指标和调查方案

在设计调查指标是要努力做到:

*慎重提出研究假设,力求使研究假设具有高的科学性

*根据研究假设设计的社会指标和调查指标,形成能正确说明调查主题的完整的指标体系 *对每一个调查指标,设计出相对称的操作定义

(2) 认真培训调查和管理人员并创造良好的调查氛围,使对象乐于合作

(3) 切实做好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

第四章: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一、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 定性研究: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进行深入

调查,并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矛盾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对这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1)优点:更贴近原生态的现实生活;能够更为深入、深刻地分析与反映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深度挖掘,点的研究)在研究所关注的点上而言,它较定量研究有利于理解具体问题,反应研究生活与人的真实动态与内心世界。

(2)缺点:受研究者个人主观情感、能力的影响较大,同时所得结果往往比较笼统,不够精确,而且由于研究的情境性很强,难以进行重复验证,易于陷入简答的叙述与细节的堆砌。

2. 定量研究:是用精确的数字和严格的度量,而不是用语言文字、案例来描述研究对象的

研究方法的统称。主要用于运用统计原理和概率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进行研究。---问卷调查、统计文献等

(1)优点:a:采用更为标准的问卷、量表、试验获取原始材料,进行精确地统计分析,精确度更高,更具标准化;更好地避免了研究个人的主观因素、随机性误差对研究的影响。;b:定量研究的代表性和推广性较强,研究结果更加普遍性;c:从理论上讲,定量研究的大多数结果可以在不同时间进行重复验证和对比分析。

(2)缺陷:不利于对个案进行深入地追踪调查,大多是间接研究,研究者不方便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得之于面,失之于点)

二、 探索性、描述性与解释性研究的应用范围

1. 探索性研究:一是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刚刚出现,本身较为特殊、新鲜和陌生,

一般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研究;二是研究者本人对所涉及的问题或领域不大熟悉,了解很少。

有两种:(1)短期的走访式的调查

(2)先导性研究,它作为一项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一般在大规模的调查中采用。

2. 描述性研究:回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对现象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做出客

观、准确的描述,包括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复杂的现象中寻找主要的规律和特征。要求描述具有准确性和概括性。描述性调查研究一般从观察入手,是对社会问题或现象的认识更进一步,它是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地、系统地“清查”和反映。

3. 解释性研究:说明社会现象的发生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

系,理论色彩较强。

三、 横向调查研究和纵向调查研究定义与类型

1. 横向调查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并用以描

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纵向调查研究:也称跨时态研究或历时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分别收集

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在当下的资料,其目的在于通过将这些资料结合起来,以描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或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关系。

类型:

(1) 趋势研究:一般是较大规模的调查对象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研究。

(2) 同期群研究:也称人口特征组研究,指的是对具有同一特征的特殊人群随时间的推移

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同追踪研究的区别?)

(3) 同组研究:又称定组或追踪研究。指的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的研究。

(4) 回溯研究:与追踪研究相似,都是调查同一群人的态度或行为的变化;不同的是回溯

研究只是一次性的调查,调查中要求被调查者回想他们过去的态度或行为是怎么样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社会调查篇四
《社会调查基本程序》

社会调查篇五
《社会调查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

一、社会调查的概念

要了解社会调查的种类和程序,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调查,什么是社会调查。

“调”是“计算”的意思,而“查”是“寻检。如:查究;查核。”调查,就是调查者为了了解调查客体的状况而对调查客体进行的查核和计算。这里所说的状况,既包括事物“质”的方面(查核),又包括事物“量”的方面(计算);同时,这里所说的状况,既应包括事物静态的方面,又应包括事物动态的方面。我们进行调查,既应了解事物当前的状态,又应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调查,是主观对于客观的如实反映。调查,是调查者努力使自己的认识贴近客观现实,而不是相反。调查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调查对象的性质和数量也是客观存在的。调查者在进行调查时,就是努力使自己认识、了解、把握客观事物的“质”和“量”。只有使自己的调查结果符合客观实际,调查才有成效,否则就是对客观实际的曲解。

因此,我们可以把调查归纳为:调查者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于客观存在的调查对象的性质和数量进行的了解。

调查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对于自然现象的调查和对于社会现象的调查。所谓社会调查,不过是调查的一个分支,是调查者对于社会现象进行的调查。

二、社会调查的实质

任何一种人类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主体进行的,该行为总是有一定的作用对象的,主体进行该种行为总是有一定目的的,主体为了实现该目的总是要使用一定的手段的。社会调查作为一种人类的行为,也有一定的主体、客体、目的和手段。我们可以从主体、客体、目的和手段四个角度把握社会调查的本质。

其一,社会调查的主体可以是单个的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由许多人所组成的组织。通常,在需要进行个案式的社会调查时,社会调查的主体是单个的个人,而在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统计调查时,社会调查的主体是由许多人所组成的组织。这些组织可以是常设机构。也可以是临时机构,可以是政府机关,也可以是民间组织。

其二,社会调查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如前所述,调查可以按照调查的

对象划分为对于自然现象的调查和对于社会现象的调查。社会调查的对象是社会现象,而社会现象与人(包括单个的个人和群体,特别是后者)有极大的关联,很多社会现象是人的行为的结果。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人的话,也就不成为社会。人的行为(同样包括单个的个人和群体)是有动机的,这些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的行为。人(同样包括单个的个人和群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就要建立各种制度(规则、规章、法律等)。人的行为通常是以制度为媒介影响社会现象的。同时,人与人之间必然有交往,人们通过彼此的交往来相互影响。

因此,社会调查的客体应该是至少包括了人的动机、人的行为、人所建立的制度、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等内容在内的社会现象。

其三,社会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社会现象的状况和发展规律。社会调查的直接目的是了解社会现象,但是,了解社会现象决不是最终目的。从人的求知天性来看,人不会满足于只了解社会现象,而需要对于社会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人的实践需要看,人们客观上需要以理论指导实践,与对于单独的个人或单独的事件相比,人们更需要概括性的知识。从而,社会调查的间接目的是通过了解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换言之,人们通过社会调查,不仅要了解个别的知识或特殊的知识,还需要了解一般的知识,了解概括、抽象的知识。

其四,社会调查的手段包括人的感官和人所制造的仪器。比较简陋的社会调查,往往是以人自身所具有感官(主要是视觉感官)作为调查的工具。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的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设备等进行社会调查。这一方面是因为利用“身外之物”进行调查可以更加精确、更加全面、更加细致,另一方面是因为,用“身外之物”进行调查更有利于使调查符合研究规范—更有利于在调查结果的“阅听人”面前再现所调查的社会现象。

综上所述,社会调查是调查者为了了解社会现象的状况和社会发展规律而通过感官和仪器对于社会现象进行的调查。

三、社会调查的意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论断无论是对于认识活动、评价活动还是决策活动,都是适用的。社会调查的意义主要有:

第一,社会调查为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奠定基础。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们对于事物发展的概括性认识,而这种概括性的基础之一,是人们对于各个孤立的、个别的事物的认识。没有对于各个孤立的、个别的事物的认识,就无从概括,从而也就得不出概括性的认识;而没有社会调查,就无从了解孤立的、个别的事物。具体来说,在认识领域,社会调查的意义有两个方面:其一,可以通过调查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其二,可以通过调查收集数据,以进行比较、归纳、演绎、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社会调查为评价活动提供事实依据。评价是对事物发展的状况所做的价值判断。

进行价值判断需要事先建立一定的标准或指标,以便在实施评价活动时依据这一指标对具体的人或具体的单位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进行评价活动时,需要事先了解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指标值,这就需要进行社会调查,需要依照上述指标调查被调查者的指标值。没有调查,就无从进行客观的、真实的评价。

第三,社会调查为决策活动提供事实依据。决策就是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而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活动。决策活动需要事先了解事物发现的规律(决策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并且事先需要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决策要根据价值标准进行取舍),而上述两个方面均需要进行调查。所以,决策活动离不开调查。

四、社会调查原则

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系统的社会研究方法,调研者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搜集有关社会现象的事实,并通过对事实资料的理性分析,而得以科学地阐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开展必须以科学的理论、规范为指导原则,带领调研者沿着正确的轨道行驶。否则,社会调查研究定会陷入无序、混乱的状态,而根本丧失它的实际意义。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规范调研人员的思想和行为的理论基础及准则。科学的调查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有关科学理论为指导。如果悖离这一正确的理论指导,调查研究工作必然是举步维艰,事倍功半,甚至偏离方向,误人误事。所以,为了圆满地完成调查研究工作,我们认为:必须在社会调查研究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辩证法的原则、系统的原则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等。

1、坚持实践的原则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标志。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出人类的正确思想、科学认识都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着的,而且实践的需要又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课题,社会调查研究工作就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开展的。在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实践活动之中,社会调查研究是根本方法之一。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调研者通过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达到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关于社会调查研究与认识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还曾作过一个形象的譬喻。他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社会调查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这一目的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工作是一项极富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课题的遴选、资料的搜集、整理、综合、分析都离不了调研人员的创造性的社会实践。

具体说来,调研人员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该如何坚持实践的原则呢?

首先,要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可能选择调查研究课题,正确确定社会调查的大方向。调查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如果偏离社会问题的客观实际需要,调查研究本身将毫无现实意义,更无社会价值。调研者务必使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思索处于本地区、本领域的前沿,根据国家、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开展有明确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同时,主观能力和现实条件是否充分具备也是调研者需要考虑的。只有当调研者的知识结构、经验积累与人、财、物等客观条件相当之时,只有当被调查对象发展到相当的成熟程度之时,调查研究方可实施,也才会做到调查全面而不致有所疏漏,其结论才会有说服力。

其次,在调查过程中,调研者一定要面向群众、面向实际、面向生活,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切莫摆“官架子”少花架子”。为了尽可能获取最详实的资料,要勤于动手、动脑,密切接触调查对象,为研究工作做好最完善的准备。

再次,在研究阶段,调研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已搜集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的本来面目。因为调研者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研究能力等主观条件都是调查研究结论的质量和水平的制约因素,所以调研者必欲先把自身武装得更精良,从实践经验到理论知识,从调查能力到研究能力,力求在主观条件上达到能自由驾驭调查课题的水平。最后,还要求调研者在撰写调查报告的总结阶段里,

提出的理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还原’,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体现社会调查研究结论的社会意义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这一结论与当时的实情相结合,贯彻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当中,通过实践的结果来检验调研结论、发展调研结论。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什么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关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统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指导我国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自然地,实事求是也是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之一。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必须克服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的思维方法,并与它作坚决的斗争。在实际调查研究中,调研者应坚持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不“唯己”、不“唯洋’,。不“唯上’,,就是不能为了迎合上级领导机关或某些权威人士的意图,而任意剪裁或歪曲客观事实;不“唯书’,,就是不能为书本上已有的结论或过时的老框框所禁锢,而不尊重活生生的现实;不“唯众”,就是不要“随大流’,,不能为多数人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看法所左右;不“唯己”,就是不能以自己的看法为转移,不要害怕否定自己的不符合实际的观点,要敢于否定自己,从而获得思想上的新生;不“唯洋”,就是不能盲目地以外国人的是非为是非,以外国人的好恶为好恶。只能从中国的实情出发,以中国的社会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一句话,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必须尊重事实,崇尚实践,坚决排除一切主观主义因素的干扰,视实事求是为社会调查研究的生命线。现阶段,我国的社会调查研究工作尤其须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地反映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各种社会状况,通过分析研究,制定正确的政治策略、经济策略、文化策略,指导我国人民的新实践。

3、坚持辩证法的原则

社会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人们应坚持实践论、唯物论的原则。同时,因为社会又是普遍联系的,不断发展的,充满矛盾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所以,调研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原则。

社会调查篇六
《怎样做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篇七
《怎样做社会调查》

怎样做社会调查?

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大学生进行社会问题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知行统一的可靠途径。怎样进行社会调查,可以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一是如何做好调查;二是如何整理和加工调查资料;三是如何写出研究报告。也可称之为三个步骤。

一、如何做好调查

1 要明确调查目标

进行社会调查,首先要明确社会调查的目标,按照自身选择的研究课题不同,社会调查的目标有所不同。例如,你要进行市场调查,这是服务于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时用的,必须调查宏观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尤其要调查所处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要调查市场需求状况,市场竞争状况,消费者购买行为和营销要素情况;当企业在经营中遇到了问题,这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

2 设计调查方案

一个完善的社会调查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调查目的要求

根据社会调查目标,在调查方案中列出本次社会调查的具体目的要求。例如,本次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某产品的消费者购买行业和消费偏好情况等。

2.2 调查对象

社会调查的对象,要根据自己的调查目的,也即调查课题所确定。例如某产品听市场调查的对象,一般为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批发商为经销调查产品的商家,消费者一般为使用该产品的消费群体。在以消费者为调查对象时,要注意到有时某一产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不一致,如对婴儿食品的调查,其调查对象应为孩子的母亲。此外还应注意到一些产品的消费对象主要针对某一特定消费群体或侧重于某一消费群体,这时调查对象应注意选择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如对于化妆品,调查对象主要选择女性;对于酒类产品,其调查对象主要为男性。

2.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收集资料的依据,是为实现调查目标服务的,可根据社会调查的目的确定具体的调查内容。如调查消费者行为时,可按消费者购买、使用,使用后评价三个方面列出调查的具体内容项目。调查内容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条理清晰、简练,避免面面俱到,内容过多,过于繁琐,避免把与调查目的无关的内容列入其中。

2.4 调查表 (常称之调查问卷表)

调查表是社会调查的基本工具,调查表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调查的质量。设计调查表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查表的设计要与调查主题密切相关,重点突出,避免可有可无的问题;(2)调查表中的问题要容易让被调查者接受,避免出现被调查者不愿回答、或令被调查者难堪的问题;(3)调查表中的问题次序要条理清楚,顺理成章,符合逻辑顺序,一般可遵循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中间,敏感性问题放在最后,封闭式问题在前,开放式问题

在后;(4)调查表的内容要简明、尽量使用简单、直接、无偏见的词汇,保证被调查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调查表。

2.5 调查地区范围

根据社会调查的选题来确定调查范围。建议大学生的做社会调查的选题宜小不宜。这样就可以缩小调查范围。例如选择某村休闲农业的发展。调查范围就是这个村,并且还把范围缩小到与休闲农业相关的农业方面,而不是整个村的全部农业,并把这个村的休闲农业设定为一个总样本,再按按照旅游、种植、农家乐等分出若干类样本,进行调查。划分原则是使这个区域内分样本的综合情况与村的休闲农业总体情况一致,在各个样本域内实施访问调查。这样可相对缩小调查范围,减少实地访问工作量,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减少费用。

2.6 样本的投取

调查样本要在调查对象中抽取,由于调查对象分布范围较广,应制定一个抽样方案,以保证抽取的样本能反映总体情况。样本的抽取数量可根据社会调查的准确程度的要求确定,社会调查结果准确度要求愈高,抽取样本数量应愈多,但调查费用也愈高,一般可根据社会调查结果的用途情况确定适宜的样本数量。实际社会调查中,在一个中等以上规模城市进行社会调查的样本数量,按调查项目的要求不同,可选择200~1000个样本,样本的抽取可采用统计学中的抽样方法。具体抽样时,要注意对抽取样本的人口特征因素的控制,以保证抽取样本的人口特征分布与调查对象总体的人口特征分布相一致。

2.7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社会调查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一般来说,前一种方法适宜于描述性研究,后两种方法适宜于探测性研究。企业做社会调查时,采用调查法较为普遍,调查法又可分为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邮寄法、留置法等。这几种调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场合,企业可根据实际调研项目的要求来选择。资料的整理方法一般可采用统计学中的方法,利用Excel工作表格,可以很方便地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处理,获得大量的统计数据。 、 3 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3.1 组织领导及人员配备

建立社会调查项目的组织领导机构,这主要是针对大型社会调查课题而言。例如市场调查研究。可由企业的市场部、或企划部来负责调查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针对调查项目成立社会调查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而我们学生这样的小课题的社会调查,主要是做好工作分工。

3.2 访问员的招聘及培训 (针对大型调查)

如果做市场调查,访问人员可从高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中招聘,这样可以提高培训效率。根据调查项目中完成全部问卷实地访问的时间来确定每个访问员1天可完成的问卷数量,核定需招聘访问员的人数。对访问员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访问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调查产品的基本情况;(3)实地调查的工作计划;(4)调查的要求及要注意的事项。

3.3 工作进度

将社会调查项目整个进行过程安排一个时间表,确定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所需时间。例如市场调查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调查工作的准备阶级,包括调查表的设计、抽取样本、访问员的招聘及培训等;(2)实地调查阶段;(3)问卷的统计处理、分析阶段;(4)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3.4 费用预算

社会调查的费用预算主要有调查表设计印刷费;访问员培训费;访问员劳务费;礼品费;调查表统计处理费用等。企业应核定社会调查过程中将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合理确定社会调查总的费用预算。

4 组织实地调查

社会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进行问卷的实地调查工作,组织实地调查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4.1 做好实地调查的组织领导工作

实地调查是一项较为复杂繁琐的工作。以大型的市场调查为例,要按照事先划定的调查区域确定每个区域调查样本的数量,访问员的人数,每位访问员应访问样本的数量及访问路线,每个调查区域配备一名督导人员;明确调查人员及访问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做到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工作目标、责任明确。当需要对调查样本某些特征进行控制时,要分解到每个访问员,例如,某调查项目,调查样本1000人,要求调查男性600人,女性400人,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为3∶2,则要求每个访问员所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都应控制为3∶2,从而保证对总样本中男、女比例的控制。

4.2 做好实地调查的协调、控制工作

调查组织人员要及时掌握实地调查的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协调好各个访问员间的工作进度;要及时了解访问员在访问中遇到的问题,帮助解决,对于调查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提出统一的解决办法。要做到每天访问调查结束后,访问员首先对填写的问卷进行自查,然后由督导员对问卷进行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面的及时改进。

二、如何整理和加工调查资料

实地调查结束后,即进入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阶段

1、整理调查 资料

收集好已填写的调查表后,由调查人员对调查表进行逐份检查,剔除不合格的调查表,然后将合格调查表统一编号,以便于调查数据的统计。

2、做好调查资料的数据的统计

依据一定的分析要求,首先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其次是要做好调查数据的统计工作。调查数据的统计可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完成,将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经Excel软件运行后,即可获得已列成表格的大量的统计数据,利用上述统计结果,就可以按照调查目的的要求,针对调查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工作。

3、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研究

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得出分析结论,为写调查研究报告做准备。

三、撰写调查报告 (详见 :“怎样撰写调查报告”)

撰写调查报告是社会调查的最后一项工作内容,社会调查工作的成果将体现在最后的调查报告中,调查报告将提交企业决策者,做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依据。社会调查报告要按规范的格式撰写,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报告格式由题目、目录、概要、正文、结论和建议、附件等组成。


社会调查相关热词搜索: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研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社会调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社会调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9615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