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

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

2016-02-04 10:33:1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篇一《新目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同步练习B》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篇一
《新目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同步练习B》

新目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同步练习B

(100分钟100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46分)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6分)

①与其奇者 ( ) ②僦赁看幕 ( )

③是日更定 ( ) ④一舸无迹 ( )

⑤藻荇交横 ( ) ⑥属引凄异 ( )

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义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句:(6分)

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例句:

②欣:高兴。 例句:

③歇:消散。 例句:

④怜:爱。 例句:

⑤拿:撑,划。 例句:

⑥烟:烽烟。 例句:

3.解说下列句子大意:(8分)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 念无与为乐者。

③ 月下飞天镜。

④虽席地不容闲也。

4.记诵重现:(18分)

①夕日欲颓, 。

② ,江入大荒流。

③ ,归雁入胡天。

④ ,拄杖无时夜扣门。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⑥雾凇沆砀, , 。

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

5.根据加红词的意义,写出一个与之意思相同的成语。(4分)

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成语:

②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成语:

③ 人物略不相睹 成语:

④ 湖中人鸟俱绝 成语:

6.仿照例句写句子。(4分)

例: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二、课内阅读部分(30分)

(一)

【甲】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乙】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分别指出甲、乙两段文字的出处及其作者:(4分)

甲 乙

8.甲文之亭与乙文之亭是否相同?两段文字所展示的人的活动内容、行为方式及形成的景象和境界有什么区别?试作简明分析。(4分)

9.找出甲文中表时间的几个词语;乙文中的“相公”和“痴似相公者”类似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说的哪一类人?(4分)

10.甲文引号与乙文引号是否有区别?略加比较。(2分)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面加红的字。(4分)

①或王命急宣 ②晴初霜旦

③良多趣味 ④故渔者歌曰

12.选出加红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3分)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13.请分别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三峡“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3分)

夏 春 秋

14.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2分)

15.请你调动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4分)

三、课外阅读部分(24分)

(一)

春游湖上 白居易

①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②③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④⑤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乱峰:指峰峦众多,高低参差。 水平铺:涨满的湖水平静地铺展在群山里面。 ②松树排列在群山前面,群山重叠,一片青翠。 ③月亮映照湖中,如同一颗明珠。④碧毯:碧绿的稻田如同地毯。 线头:指一棵棵稻子。 ⑤湖上青绿的香蒲好像展开的一条丝织裙带。⑥勾留:停留。

16.此湖所在地是杭州,据此推断湖名是什么?我们已学白居易另一首写此湖的诗,诗名是什么?请默写出这首诗的颈联并指出这两首诗属于何种体裁(诗体)?(5分)

17.本诗描绘了什么景象?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情感态度又是怎样的?能从哪里看出来的?(3分)

18.“月点波心一颗珠”,向来被认为是诗人的神来之笔,是千古佳句。就写景而言,你以为能解读出那些信息?(3分)

(二)

山水何以美

人类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歌颂、赞美,由来已经很悠久了。在我国最早的《诗经》、《楚辞》里就有“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小雅•》)、“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等赞美山水的佳句。春秋时代的孔丘就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可见对于山水之美的享乐早就被人们所看重。后来汉朝的大赋描写山水之美就不少,尤其自魏晋以来专门描绘山水之美的诗画更为兴盛,而至今不绝。当今是旅游事业空前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山水之美的欣赏就更加普遍、更有兴头了。

然而,历来无数的人们乐于游山玩水,看到那绮丽的风景,无不心旷神怡,感到美不胜收,为之吟写不绝,但是试问那山水究竟为什么令人感到美?因此,就有这样的情况:人们只知道山水美而不知道其所以美。

“山水何以美”这个问题,在我国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就提出来了。前面提及孔丘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对此,他的学生子张和子贡就不理解。子张曾问道:“仁者何乐于山也?”孔丘回答说:“夫山者,屹然高;屹然高,则何乐焉?”接着他做了这样的解释:屹然高山,草木生长,鸟兽繁殖,“无私”地供给四方以“财用”,而且“出云风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尚书》)。这就是“仁者”之所以“乐于山”的缘故。有人说:所谓“仁者乐山”就是“言仁者愿比德于山,故乐山也”。这就是说,孔丘认为高山具有与“仁者”的“无私”的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他是美的,令人愉悦的。有一天,孔丘“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丘回答说:“夫水者,君子比德焉。”接着他又作了这样的解释:水普遍而“无私”地给予万物,“似德”;它所到之处就有生命的成长,“似仁”;它向下流去,曲折而循其理,“似义”;“ 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志”。所以“君子见大水”必定要观赏一番哩。这也就是说,孔丘认为大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 “善化”、“正”、“志”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19.细读上述文字,简明概括孔子认为山水之美的原因。(3分)

20.根据第一段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列出“人类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歌颂、赞美,由来已经很悠久了”的具体实例。(5分)

21.从第二段里找出3个成语,并任选其中一个造句。(5分)

三个成语:

造句:

22.课外记诵的有关山、水古诗文举隅表:(此题可不做,写对一个加1分,最多3分)

新目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同步练习B

参考答案:

一、

1.①yù ②jiù ③gēng ④gě ⑤xìng ⑥zhǔ

2.①重岩叠嶂。 ②欣然起行。 ③晓雾将歇。

④仍怜故乡水。 ⑤余拿一小船。 ⑥大漠孤烟直。(答案不限于本单元,如写出成语也可。)

3.①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②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③明月映入江水,如同从天上飞下的镜子。

④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4. ①沉鳞竞跃 ②山随平野尽

③征蓬出汉塞 ④从今若许闲乘月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略)

6. 如:生命就是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境遇。

生命就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

二、

7.甲:《观潮》 周密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8.不相同。甲是馆驿名,乙是公园里供游人休息的小亭子。甲是操演水军,场面壮阔,声势浩大,景象雄伟;乙是雅士赏雪,喜逢同道,情趣盎然。

9.每岁、既而、倏尔 闲人

10.甲指为操演而特意扮敌之船(特定称谓) 乙文直接引用人物原话(引用)

三、

11.①有时 ②早晨 ③实在 ④唱

12.B

13.奔放(或险) 清幽(或秀) 凄凉(或静) (答案不唯一)

14.突出(烘托)秋天三峡凄凉和寂静的气氛

15.清清的泉水一路跳跃着,闪动着活泼的光;树木茂盛繁密,山峰高而挺拔,野草密密的,好象连风也吹不过。(仅供参考)

16.西湖 《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七律(各1分)

17.西湖春日青翠葱茏、碧丽秀美的景色。 诗人由衷赞美、留恋难舍。 从尾联的直接抒情中看出。

18.天空无云,湖面无风,月亮明丽圆润,湖水澄澈透碧。(大意对即可,另有创意更好。)

19.高山大水具有与仁者智者高贵无私品德相类似的特征。

20.最早见于《诗经》《楚辞》中,春秋时的孔子有说法,汉朝大赋描写不少,魏晋诗画更为兴盛,当今旅游更普遍发达。

21.游山玩水 心旷神怡 美不胜收(3分)。(造句可任选其一,通顺、优美,2分)

22.略,注意:一定是课外的诗,题目、作者和名句均正确方得分

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篇二
《安徽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安师大附中

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辨义

彭国华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

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

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划线句子中“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黑格尔对《论语》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

C.孔子能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对弟子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

阐释。

D.《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

2.下列关于“中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中庸的”中”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不是走中间路线,把“中”理解为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

率性而为是不正确的。

B.中庸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自由。

C.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做事平庸,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D.中庸理念就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人们把“中庸”理解为“乡愿”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

“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

B.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

C.作者认为儒家“中庸”思想一定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

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等启示。

D.孔子注重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他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

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①曹、马能收人心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②③ 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

司马师不从,三道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

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 诏引诸军转据北.

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

“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

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曰:“司马欲委罪于孤

耶?”引出斩之。此为谬也。

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

①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

②三征指的是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

③傅嘏(gǔ),字兰石。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全军之长策也 全:整个,全部 .

B.是以相赏 .C.诏引诸军转据北山 .D.谢之不暇 .相:表示动作偏指另一方,你们 引:率领 谢:道歉

( ) (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 败于官渡 ..

B.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C.袁绍不用田丰之计 .D.弟昭时为监军 .纵一苇之所如 .悉宥之 .卒为所笑 .

6.下列五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是(3分) ( )

①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②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③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④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

⑤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5分)

(2)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蓄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8.”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4分)

9.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3) ,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苏轼《定风波》)

(5)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8)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雪花

[日本] 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从老人的对白、行为表现看,小说凸显出对至死不逾的真挚亲情的歌颂的深沉的亲情主题。

B.作品以极平淡的故事和语言来表现极其哀痛的人间真情,作品通篇没有一个“哀”字,但当

读者读完作品之后,心理却蒙上了浓浓的哀怜。

C.通过刻画老人的异乎寻常的举动和想法,凸显日本社会中老人的孤独,落寞以及难以得到社

会关爱的冷酷现实。

D.老人异乎寻常的举动中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潜藏着老人深深的内疚愧悔之意,小说直接

表现了作者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强烈批判。

E.小说把雪花比做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12.文中通过老夫妇富有生活气息的对白来塑造儿子活着的“假象”,这“假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别概括出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日本作家星新一是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并

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小说营造了富有想象空间的悠远意境,请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见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 )

A.这里花草遍地,绿树成茵,鸟啭莺啼,天蓝水清,的确是人们消夏避暑的一块佳处。

B.”建设文化强省加速安徽崛起”恳谈会在京举行,会议对去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

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等作了充分肯定。

C.印度尼西亚当局把默拉皮火山的警戒提高至最高级别,显示火山有随时暴发的可能,并下令

居民撤离。

D.经验表明,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抓典型,树标杆,以点代面,榜样的力量会激发出其他人竞

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篇三
《诗四首同步练习》

第30课《诗四首》同步练习

【课文导读】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景中含情,诗人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的诗境

之中。《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

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

门送别》中表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登岳阳楼》的作者陈与义,当卷进了

政治斗争的漩涡时,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

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2.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3.感受田园生活宁静致远的恬淡旷达,激发灵性, 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

【学法指导】

学习这四首诗歌,要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熟读成诵,查找资料。也

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绘画,寻找适合这两首诗歌朗读的背景音乐。这四首古诗,都通过画面

展示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 因此可把它们分组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朗读体味诗的语言美,

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的画面美,并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通过讨论

加深对诗的印象。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晨兴理荒秽(suì),带月荷(hè)锄归。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

燕(yàn)然。 .

C.登临吴蜀(shǔ)横分地,徙倚(yǐ)湖山欲暮时。 D.征蓬(pēng)出汉塞,归雁入.

胡天。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带月荷锄归(扛着) B.晨兴理荒秽(污秽的垃圾) ...

C.但使愿无违(违背) D.仍怜故乡水(爱) ..

3. 下列作品与作者、作者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 王右丞 唐代 B.《登岳阳楼》 陈与义 宋

C.《归园田居》 陶渊明 西晋 D.《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代

4.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

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请补充岳阳楼的名联,可查阅工具书。

(1) ,范希文庶几知道; ,杜少陵可与言诗。

(2)洞庭西下八百里, 。

(3)四面河山归眼底, 。

(4)放不开眼底乾坤, ;吞得尽胸中云梦, 。

5.古诗名句默写。

(1)王维《使至塞上》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

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

(2)江南有三大名楼是:黄鹤楼、岳阳楼和 。请默写赞美黄鹤楼的名诗: 。

(3)《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4)《归园田居》中表示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保持自我节操的诗句是 , 。

(5)《登岳阳楼(其一)》的颈联是: , 。

6.“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描绘了江上的美景。请你展开联想,将它扩展成一段不少于

150字的精彩景物描写。

二、精段阅读:阅读《使至塞上》回答后面7—11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解释加点的词。

(1)使至塞上 (2)征蓬出汉塞 ...

8.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地名的一项是( )

A.属国过居延 B.属国过居延 C.萧关逢候骑 D.都护在燕然 ........

9.“征蓬出汉塞”一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0.“大漠孤烟直”中的“烟”字有人认为是烽烟,有人认为是炊烟。你同意哪一种意见?

为什么?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儿?简洁地说一说。

三、拓展训练

(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12—14题。

春游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①。

松排山面千重翠②,月点波心一颗珠③。

碧毯线头抽早稻④,青罗裙带展新蒲⑤。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⑥。

【注释】①乱峰:指峰峦众多,高低参差。 水平铺:涨满的湖水平静地铺展在群山里面。

②松树排列在群山前面,群山重叠,一片青翠。 ③月亮映照湖中,如同一颗明珠。

④碧毯:碧绿的稻田如同地毯。 线头:指一棵棵稻子。 ⑤湖上青绿的香蒲好像展开的一

条丝织裙带。

⑥勾留:停留。

12.此湖所在地是杭州,据此推断湖名。我们已学白居易另一首写此湖的诗,诗名是

《 》还请默写出这首诗的颈

联。 , 。

13.本诗描绘了什么景象?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情感态度又是怎样的,能从哪里看出来?

14.“月点波心一颗珠”,向来被认为是诗人的神来之笔,是千古佳句。就写景而言,你以为

能解读出那些信息?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16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5.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2分)

16.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7—19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7.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18.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将这首诗进行续写,字数不少于100字,续写的人物和事件要与原诗意境符合。

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篇四
《春风》

①春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2、绘秋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元·黄庚《江村即事》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花鸟虫鱼类

1、绘花

①不带“花”字的诗句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勉《墨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②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宋·苏轼《浣溪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唐·韩翃《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唐·李白《赠孟浩然》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飞花。——唐·陆畅《惊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白调》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霄》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唐·张谓《早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桃花一树鱼三尺,不醉月明船不归。——明陈继儒《春日雨霁泛舟》

桃花流水突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唐李白 《山中答问》

2、绘鸟

①不带“鸟”字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②带“鸟”字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3、绘虫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都绕画檐无个事,自携团扇扑黄蜂。——宋·杨万里《登度雪台下临桃李径》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维《鸟鸣涧》

4、绘鱼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江河湖海类(含水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唐·韩翃《送僧归日本》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唐·钱起《饯别王十一南游》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终南别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唐·杜甫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送友人》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绘月类(带“月”字的诗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宋·岳飞《池州翠微亭》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酬张少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行人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溪云初起月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001年10月

诗词名句类聚(续)

五、咏雪类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唐·白居易《卖炭翁》

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之四) 》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宋·卢梅坡《雪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唐·崔涂《除夜有怀》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唐·卢纶《送李端》

六、梅荷竹菊类

1、咏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勉《墨梅》

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汤·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香。——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红梅不屈服,处处立风雪。——陈毅《红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唐·张渭《早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花》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

森林旧有高人隐,寻到梅花却系船。——明·马一龙《新丰夜泊》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和靖《梅花》

并眼看人殊草草,隔林迢递见梅花。——宋·刘克庄《岁晚书事》

诗客清晨冲雨入,梅花一夜为君开。——宋杨万里《送简寿王主薄之官临桂》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咏荷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荷叶罗群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刘鹗《老残游记》

出于你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咏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名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晓。——唐·刘长卿《听琴》

竹摇清影罩幽窗,日暮倚修竹。——唐·杜甫《佳人》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道院庭宇静,苔色连深竹。——唐·柳宗元《晨清超师读禅经》

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篇五
《2009高三东城期末试题 语文》

北京市东城区2008——2009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高 三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谙(zōu) 练 (ān) 裹挟 (xiá) 胡诌 ...

B 繁芜 .

C 束缚 .

D 慰藉 .(wú) (fù) (jí) 偌大 .荫庇 .熨帖 .(nuî) (yìn) (yùn) 恰当 .悄然 .弱冠 .(dāng) (qiǎo) (guàn) 前倨后恭 (jù) .戛然而止 (jiá) .喁喁细语 (yú) .平仄相间 (zâ) .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更叠 恻隐之心 黄粱美梦

B. 社稷 没精打彩 披星带月

C. 端详 坐收鱼利 清泌肺腑

D. 宣泄 察言观色 出类拔萃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很多网民都在访问一些小网站后“中招”:主页被 ,广告弹窗层出不穷等。采用安全浏览器 侵害可以说是最为实用的防毒 。

A.篡改 拒绝 措施 B.篡改 杜绝 措施

C.窜改 拒绝 设施 D.窜改 杜绝 设施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现在,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更多的人才会脱颖而出,寻求在更广阔的平台....

上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价值。

B.有着18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邓亚萍近日获得了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她为此付出的努力是不言而喻的。 ....

C.虽然阔别已久,但是同窗多年所形成的那种默契立刻让他们一见如故,就像从来没....

有分开过一样,亲密极了。

D.面对北极这样一个“聚宝盆”、全球的战略要冲,不少国家都跃跃欲试,想方设法地....谋求对北极地区的控制权。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社会的呼吁、学校的教育以及主动的学习,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不畅的现象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改善。

B.未被吸收的合成叶酸如果进入了血液,可能引起白血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不会让每一位医生都得到认可。

C.法国的大文豪巴尔扎克是位著名的多产作家,他的二三十篇成名作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D.失败学的创始人畑村洋太郎曾经说过,发生工业事故有一个规律,就是每个重大灾

害背后都有300个隐患。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能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

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1不出。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

然其语不过曰 “青苔浮落处,暮柳闲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

又有《荔枝诗序》曰: “杜工部老居西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

然其语不过曰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

又有《折杨柳》十首,序曰: “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炫其能,莫不.条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然,颇为陈熟。能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

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

然其词不过曰 “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

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 “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 .

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曰:“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兴象:诗歌形象引发出的情蕴。②杪(miǎo):年末或四季的末尾。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棠有闻,而诗无闻 闻:见闻 .

B.兴旨卑泥,与无诗同 泥:局限 .

C.誓脱常态,虽欲勿伐 伐:自夸 .

D.文字太僻,宫商不高 僻:冷僻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海棠诗序>>云 B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 ..

则齐国其庶几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不条似舞腰 ,颇为陈熟 ..

之莫夜月明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杜工部老居(于)西蜀 B. (荔枝)颗如松子色如樱

C.能专于诗律,(能)不爱随人 D. (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②○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能妄自尊大的一组是

①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②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③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 ④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⑤今读其诗,正堪一笑 ⑥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没写过海棠诗,是上天厚待薛能,他不敢谦让占尽蜀地风雅的机会。

B.白居易虽然曾经为荔枝作过诗,但趣味和旨意都很低下,和没写过一样。

C.薛能认为前人的杨柳诗手法陈旧不堪,但他自己的诗也同样落入了俗套。

D.薛能对杜甫都颇有推开不理的意思,更别说刘禹锡、白居易以下的诗人了。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太元末,长星见,孝武心恶之。夜,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2)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世说新语·雅量》)

【注】①长星:彗星,古人看作不祥之兆。 ①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1分)

忆 江 南①

纳兰容若

③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时所做。

③嵯峨(cuï ′ ã):高峻。 ②

⑴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南好,南京城门两边的望楼依旧那么巍峨。

B.词的第二句使用了倒装句式,并形成了对仗。

C.只有石马和铜驼的存留还能带给人一丝惊喜。

D.夜深人静,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

⑵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⑶这首词其实与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的主旨相同,手法有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或手法中任选其一,进行解说。(5分)

13.填空。(7分)

⑴《过秦论》指出,秦始皇转入守势后采取了“废先王之道, ”的愚民政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铸以为金人十二”的弱民政策以及一系列的防民政策。

⑵《梦游天姥吟留别》从表面看是一首游仙诗,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世外的幻想,诗句“ ,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⑶《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第一乐段时兼用比喻和摹声,“嘈嘈切切错杂弹, ”,急切而愉悦。第二乐段轻快流畅后又逐渐缓慢下来,“ ,此时无声胜有声”,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第三乐段发展得很快, “ ,铁骑突出刀枪鸣”,热烈而紧张。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莫说宋诗味如蜡

赵丽宏

①很多人批评宋代诗歌,以理入诗,“味同嚼蜡”。和唐诗相比,宋诗当然逊色很多,然而宋人写诗是否“味同嚼蜡”,我看不见得。

②中国的格律诗,总体上在唐代登峰造极,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宋诗其实是唐诗的延续,宋代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可与唐人媲美,譬如苏东坡、王安石、陆游、范仲淹、范成大。宋诗中,写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作品,可以说俯拾皆是。我可以随意列举几首。

③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这样清新美妙的七绝,即使放到唐诗中,也是上佳之作。其中“小舟撑出柳荫来”和唐人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可以说相映成趣。都是写江南春景,韦应物是无人之景,徐俯诗中有人驾舟,却都写出 【甲】 ,同样令人神往。

④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也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已被后人转喻为 【乙】 。 ⑤宋诗中,有不少写乡村农家日常生活的作品,文字朴素却色彩丰富,韵味浓郁,写得清新自然,至今读来仍让人感觉亲切。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⑥以上这些宋诗,有唐诗遗韵,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并非“以理入诗”,没有人会说它们“味同嚼蜡”。在浩瀚的宋诗佳作中,它们不过是沧海一粟。

⑦清代纪昀曾评说宋人“鄙唐人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宋代理学兴盛,宋人不满唐诗的写景抒情,写哲理诗一时成风。宋人作诗“以理入诗”,却未必“味同嚼蜡”,宋代哲理诗中,不乏经典名篇。最著名的几首,在中国流传数百年生命力不衰。譬如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譬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哲理诗名篇,构思奇妙,涵义深邃,回味无穷,早已成为中国人智慧的象征。

⑧宋代的文学巅峰,是词,那是前无古人的创造,可以和唐诗比肩。其实,词也是诗,在我的视野中,宋诗和宋词,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写出美妙词章的诗人们,怎么可能一写诗就“味同嚼蜡”呢?

(略有改动)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写乡村农家日常生活的宋诗还算有些情味。

B. 宋人是“以理入诗”,因此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

C. 宋人词写得好,可是一写起诗来就“味同嚼蜡”了。

D. 宋诗中优秀作品很多,不能一概说其“味同嚼蜡”。

15.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言。(2分)

16.请简要说一说作者对于宋诗是什么态度?他在②——⑦段中是从哪两个方面表明自己观

点的? (5分)

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篇六
《重庆八中高2012级高三(下)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题》

重庆八中

高2012级高三(下)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针砭掣肘chè 忖度cǔn .biān ..

B.盥洗kuǎn .

C.通缉.jí

D.遴选lín .聒噪guō .僭越jiàn .内讧.hōng 脊梁jǐ . ( ) 力能扛鼎gāng .为虎作伥.chāng 以儆效尤jìng .腼腆龋齿qǔ 管窥蠡测lí .diǎn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安详 节骨眼 自曝自弃 惨无人道

B.沉缅 协奏曲 计日成功 充耳不闻

C.赌博 敞蓬车 殚精竭虑 凋虫小技

D.妨碍 座右铭 迫不及待 火中取栗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该招生官员表示,这次中国之行旨在___________中国地区的生源状况和留学市场需求,为学校制

定招考制度提供依据。

(2)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单边主义行为,也引起许多美国人________。

(3)我们要在全行业树立强烈的安全忧患意识,力争做到________,防患于未然,力戒亡羊补牢的“马

后炮意识”。

A.考查 置疑 防微杜渐 B.考察 质疑 曲突徙薪

C.考查 质疑 曲突徙薪 D.考察 置疑 防微杜渐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集市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呀、雪梨呀、苹果呀,应有尽有;大商场,各种物品琳琅满目:我

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啊!

B.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疾病?

C.中国人听戏,名角儿一亮相,许多人鼓掌叫好,这叫“碰头彩”;角色表演得精彩,全场欢呼喝彩,这

是“满堂彩”。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

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明与文明的延续性

在中国常出现这样的说法,即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文明:毋庸置疑,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其发展谱系明晰,作为中华文明主要载体的汉字和汉民族都没有出现根本性中断。然而这个说法包含着另一个判断,即世界上所有其他历史悠久的文明都曾中断,或者业已中断。

但实际上许多古代文明也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延续了下来,例如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先以印度文明为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吸取当地文化基础上创造了吠陀文明。这一时期人们创造和接受的基本观念如因果、轮回、业报,此后一直是指导印度居民生活的核心精神,时至今日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再如犹太文明,尽管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犹太民族都生活在其他民族统治之下,并没有自己的国家,甚至流散到世界各地,但他们却很好地保持了自己特有的以犹太教信仰为核心的文明传统。至于希腊罗马文明,恐怕很少有中国史学者会认可其延续性。其实,希腊人创造的文明传统经由罗马人继承和发扬,传承到近现代西方,这是我们理解整个西方文明的一条重要线索。希腊文明的核心精神如理性与民主却始终是西方文明创造性力量的源泉。以此而论,虽然传承者甚至语言都发生了变化,但希腊罗马文明并没有中断过,有的只是转变。

文明的实质内涵在于其基本思想和观念体系。汤因比认为应该从精神层面上定义文明,其他学者的看法大同小异。布罗代尔提出,文明是“一个文化区域”,是“一组文化特征和现象”。沃勒斯坦也认为,文明是“特定世界观、习俗、结构和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联体,它形成某种历史整体并与其他各种各样的现象共存”。涂尔干和毛斯则说,文明是“包含了一定数量民族的道德环境,其间各民族文化只是这整体的一个特定形式”。亨廷顿在概括这些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尽管有时候特定文明可能同特定种族和民族相契合,但并不能说文明就等同于特定种族或民族;同一种文明可能包括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反过来,同一个种族或民族也可能分属不同的文明;同样,亦不能简单地把文明等同于一个国家。

文明是人为创造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它通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其思想和行为都受到这个环境的制约。但它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够不断接受内部和外部的影响而自我更新甚至改变。古代人类创造的诸多文明中,有一部分的确是完全中断了,例如古代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美洲文明。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文明以这样和那样的形式延续了下来,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轴心文明,主要包括中国文明、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这些文明的一个共同特征在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们可能吸收了外来的因素,从而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和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精神传统并未消亡,或者未被全新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所取代,它们仍然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轴心。

(节选自2011年08月16号《中国社会科学报》)

5.以下对本文中“文明”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同一种文明可能包括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同一个种族或民族也可能分属不同的文明。

B.文明是人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这一环境制约生活其间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C.文明具有可塑性,能通过不断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实现自我更新甚至改变。

D.文明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可能从历史长河中吸收了外来因素,起了变化,但其基本精神传统并未消亡。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虽然历经了约3500年,但印度文明的基本观念,如因果、轮回、业报等,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B.虽然希腊罗马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承语言都发生了变化,但希腊罗马文明只是转变,没有中断。

C.依照涂尔干和毛斯的说法,文明是一种整体道德环境,它包含了一定数量的民族,其间各民族文化是

超乎这一整体而获得的独特形式。

D.中国文明、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以不尽相同的形式延续,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

行为。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但若据此断定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文明,

则是不科学的,偏狭的。

B.文明通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因而文明得以延续;但文明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文明也

可能被改变甚至消亡。

C.因为不能将某种文明简单地等同于特定种族或民族,所以不能认为中华民族是唯一享有中国文明的民

族。

D.尽管轴心文明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但它们的基本精神传统存在着被全新的思想和观念体

系取代的可能。

三、(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一10 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以气节自任。以

①②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

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即夺其兵,罢所摄。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

罢。

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

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以天宝旧版校见户,.

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

③徇,又何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

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乃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

①檄,发文书。②摄,暂时代理。③满百日,古代指官吏休假一百天。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署刘道玄为景城守 署:委任 .

B.不用穆宁言,故至此 .C.欲溃吾兵耶 .D.后刺史疾之 .用:采纳 溃:溃散 疾:憎恨

( )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穆宁以气节自任的一组是 ....

①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 ②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

③檄取资粮,宁不与 ④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⑤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 ⑥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叛贼攻打平原时,穆宁曾经向颜真卿提出过坚守平原的建议,颜真卿没有听从。肃宗知道原委后认

为穆宁不一般。

B.李光弼对穆宁不给资粮的行为很生气,穆宁认为自己奉公办事,不能擅自发资粮。

C.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但因在任时有大量逃户,

因而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事。

D.穆宁刚正、有气节却并不得志,被人诬陷,冤情得到申雪后也未得到重用,被安置在闲散官位上。

穆宁因此闷闷不乐,以有病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朝会。

(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1分)

11.(9分)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郡守恐怒贼,即夺其兵,罢所摄。(3分)

②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3分)

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正可于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 (取材于《围炉夜话》)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游湖

(宋)徐府

①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①蘸,zhàn, 词典义指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蘸”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析。(3分)

(2)这首诗篇幅虽短,但全诗隐含的情感却有起伏变化,请结合全诗简析。(3分)

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篇七
《重庆八中高2012级高三(下)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题》

重庆八中

高2012级高三(下)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针砭掣肘chè 忖度cǔn .biān ..

B.盥洗kuǎn .

C.通缉.jí

D.遴选lín .聒噪guō .僭越jiàn .内讧.hōng 脊梁jǐ . ( ) 力能扛鼎gāng .为虎作伥.chāng 以儆效尤jìng .腼腆龋齿qǔ 管窥蠡测lí .diǎn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安详 节骨眼 自曝自弃 惨无人道

B.沉缅 协奏曲 计日成功 充耳不闻

C.赌博 敞蓬车 殚精竭虑 凋虫小技

D.妨碍 座右铭 迫不及待 火中取栗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该招生官员表示,这次中国之行旨在___________中国地区的生源状况和留学市场需求,为学校制定招考制度提供依据。

(2)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单边主义行为,也引起许多美国人________。

(3)我们要在全行业树立强烈的安全忧患意识,力争做到________,防患于未然,力戒亡羊补牢的“马后炮意识”。

A.考查 置疑 防微杜渐 B.考察 质疑 曲突徙薪

C.考查 质疑 曲突徙薪 D.考察 置疑 防微杜渐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集市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呀、雪梨呀、苹果呀,应有尽有;大商场,各种物品琳琅满目: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啊!

B.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疾病?

C.中国人听戏,名角儿一亮相,许多人鼓掌叫好,这叫“碰头彩”;角色表演得精彩,全场欢呼喝彩,这是“满堂彩”。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明与文明的延续性

在中国常出现这样的说法,即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文明:毋庸置疑,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其发展谱系明晰,作为中华文明主要载体的汉字和汉民族都没有出现根本性中断。然而这个说法包含着另一个判断,即世界上所有其他历史悠久的文明都曾中断,或者

业已中断。

但实际上许多古代文明也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延续了下来,例如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先以印度文明为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吸取当地文化基础上创造了吠陀文明。这一时期人们创造和接受的基本观念如因果、轮回、业报,此后一直是指导印度居民生活的核心精神,时至今日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再如犹太文明,尽管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犹太民族都生活在其他民族统治之下,并没有自己的国家,甚至流散到世界各地,但他们却很好地保持了自己特有的以犹太教信仰为核心的文明传统。至于希腊罗马文明,恐怕很少有中国史学者会认可其延续性。其实,希腊人创造的文明传统经由罗马人继承和发扬,传承到近现代西方,这是我们理解整个西方文明的一条重要线索。希腊文明的核心精神如理性与民主却始终是西方文明创造性力量的源泉。以此而论,虽然传承者甚至语言都发生了变化,但希腊罗马文明并没有中断过,有的只是转变。

文明的实质内涵在于其基本思想和观念体系。汤因比认为应该从精神层面上定义文明,其他学者的看法大同小异。布罗代尔提出,文明是“一个文化区域”,是“一组文化特征和现象”。沃勒斯坦也认为,文明是“特定世界观、习俗、结构和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联体,它形成某种历史整体并与其他各种各样的现象共存”。涂尔干和毛斯则说,文明是“包含了一定数量民族的道德环境,其间各民族文化只是这整体的一个特定形式”。亨廷顿在概括这些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尽管有时候特定文明可能同特定种族和民族相契合,但并不能说文明就等同于特定种族或民族;同一种文明可能包括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反过来,同一个种族或民族也可能分属不同的文明;同样,亦不能简单地把文明等同于一个国家。

文明是人为创造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它通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其思想和行为都受到这个环境的制约。但它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够不断接受内部和外部的影响而自我更新甚至改变。古代人类创造的诸多文明中,有一部分的确是完全中断了,例如古代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美洲文明。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文明以这样和那样的形式延续了下来,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轴心文明,主要包括中国文明、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这些文明的一个共同特征在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们可能吸收了外来的因素,从而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和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精神传统并未消亡,或者未被全新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所取代,它们仍然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轴心。

(节选自2011年08月16号《中国社会科学报》)

5.以下对本文中“文明”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同一种文明可能包括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同一个种族或民族也可能分属不同的文明。

B.文明是人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这一环境制约生活其间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C.文明具有可塑性,能通过不断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实现自我更新甚至改变。

D.文明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可能从历史长河中吸收了外来因素,起了变化,但其基本精神传统

并未消亡。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虽然历经了约3500年,但印度文明的基本观念,如因果、轮回、业报等,并未发生根本性改

变。

B.虽然希腊罗马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承语言都发生了变化,但希腊罗马文明只是转变,没有中断。

C.依照涂尔干和毛斯的说法,文明是一种整体道德环境,它包含了一定数量的民族,其间各民族

文化是超乎这一整体而获得的独特形式。

D.中国文明、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以不尽相同的形式延续,至今仍影响着人们

的思想与行为。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但若据此断定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

的文明,则是不科学的,偏狭的。

B.文明通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因而文明得以延续;但文明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

文明也可能被改变甚至消亡。

C.因为不能将某种文明简单地等同于特定种族或民族,所以不能认为中华民族是唯一享有中国文

明的民族。

D.尽管轴心文明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但它们的基本精神传统存在着被全新的思想

和观念体系取代的可能。

三、(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一10 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以气节

①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史思明略.

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即夺其兵,罢所摄。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

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

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以天宝旧版.

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

③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德宗

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乃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

①檄,发文书。②摄,暂时代理。③满百日,古代指官吏休假一百天。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署刘道玄为景城守 署:委任 .

B.不用穆宁言,故至此 .C.欲溃吾兵耶 .D.后刺史疾之 .用:采纳 溃:溃散 疾:憎恨

( ) ②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穆宁以气节自任的一组是 ....

①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 ②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 ③檄取资粮,宁不与 ④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⑤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 ⑥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叛贼攻打平原时,穆宁曾经向颜真卿提出过坚守平原的建议,颜真卿没有听从。肃宗知道

原委后认为穆宁不一般。

B.李光弼对穆宁不给资粮的行为很生气,穆宁认为自己奉公办事,不能擅自发资粮。

C.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但因在任时有大

量逃户,因而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事。

D.穆宁刚正、有气节却并不得志,被人诬陷,冤情得到申雪后也未得到重用,被安置在闲散官位上。穆宁因此闷闷不乐,以有病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朝会。

(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1分)

11.(9分)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郡守恐怒贼,即夺其兵,罢所摄。(3分)

②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3分)

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正可于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 (取材于《围炉夜话》)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游湖

(宋)徐府

①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①蘸,zhàn, 词典义指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蘸”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析。(3分)

(2)这首诗篇幅虽短,但全诗隐含的情感却有起伏变化,请结合全诗简析。(3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哀枫树

梁实秋

①我每至西雅图,下榻士耀文蔷家。我六楼上的寝室有两个窗子,从南窗远眺,晴朗时可以看到的高一万四千余呎瑞尼尔山峰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天空中,山巅终年积雪,那样子很像日本的富士山,而其悬在半空的样子又有一点像是由我们的岳阳楼之遥望君山。西窗外,则有两棵大树骈立,一棵是杉,一棵是枫,根干相距约有十呎,枝叶则纠结交叉,相依相偎如为一体。两棵树都高约五丈,虽非参天古木,亦甚庄严壮观。尤其是那株枫树,正矗立在我窗前,夕阳西下,几缕阳光从树叶隙处横射过来,把斑斓的叶影筛到窗幕上面。窗外的树,窗内的人,朝夕相对,默然无语。

②枫树的种类很多,据说一百五十种以上。我们这棵枫树是最普通的一种,自阿拉斯加至南加州一带无处无之,是属于大叶枫的一类。叶厚而大,风过飒飒作响,所以此树从木从风。能制枫糖的是属于另外一种。“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则又是一种。我们中国诗人所常吟咏的是丹枫,又名霜枫,亦谓江枫。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及刘季游的《登天柱冈诗》“我行谁与报江枫,旋摆旌旗一路红”,都是有名的诗句。其实,红叶不限于枫,凡是树根吸取土中糖分过多,骤遏霜寒即起化学作用而呈红色,既非红颜娇艳取悦于人,亦非以憔悴之容惹人怜惜。

③落叶乔木,到了季节,叶子总要变色脱落的。西雅图植物园里枫树很多,入秋红叶缤纷,有人认为景色甚美,我驱车往观,只是有一股萧瑟肃杀之气使人不快。我们这棵枫树,叶子不变红,变黄,一夜北风寒,黄叶纷纷落。我曾有好几个秋季给它扫除落叶。接连十天八天,叶子扫不尽。一早起来,就发现很厚的一层黄叶遮盖了一大块草地。我用大竹篾做的耙子,用力地耙拢成堆。从土壤里来的东西还让它回到土里去。扫叶工作相当累人,使人遍体生温,和龚半千扫叶楼的情景不大相同。扫叶楼是南京名胜之一,是我于一九二六年最喜欢盘桓的一个地方。那里庭院不大,树也不大,想半千居士所扫的落叶也不过是一种情趣的象征而已。我扫枫叶乃纯粹的劳动,整理庭除,兼为运动。

④枫树不仅落叶烦人,春天开的小花,谢后散落如雨,而且所结的果实有翅,乘风滴溜溜的到处飞扬,落到草地上、石缝里、到路边,随地萌芽生长,若不勤加拔除,不久就会成为一座枫林。易经说:“天地变化,草木蕃。”枫树之雄厚的蕃息力量,正是自然之道。不过由萌芽而滋长,逃过多少灾难,然后才能成为一棵几丈高的大树。枫树在我们需要阴凉的时候,它给我们遮阳,到了冬天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它又迅速地脱卸那一身的浓密大叶,只剩下干枝光杆在半空寒风中张牙舞爪。它好知趣,它好可人!

⑤但树也有旦夕祸福。我这次回到西雅图来,隔窗一望那棵枫树不见了!再探头望下来,一块块的大木橛子、大木墩子,横七竖八地陈列在木栅边。一棵树活生生地被锯成了几十段!那棵杉,孤零零地立着,它失掉了贴身的伴侣,它比我更难过。

⑥原来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突然没有发出芽来,有气无力地在顶端冒出几片小叶。请了三位树医,各有不同的诊断。一位说是当年造房子打地基伤了树根,一位说是草地施肥杀莠使它中了毒,一位说是感染了无名的疾病。有一点三位完全同意:树已害了不治之症。善后是必须立即办理,否则恐难久立,在风雪怒号之中它会訇然仆地。邻居测量形势,所受威胁最大。于是三家比价,以二百五十元成交,立即伐木丁丁了。言明在先,只管锯成短橛,不管运走。木橛的最大圆周是八呎有余,直径约二呎半。唯一用途是当柴烧,分期予以火化。可是斧劈成柴,那工程不小,怕只好出资请人把它一块块地运走了。

⑦现在我的窗前没有东西遮望眼,一片空虚。十年树木,只能略具规模,像这棵枫树之枝叶扶疏,如张巨盖,至少是百年以上物。然而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皆是无常,一棵树又岂是例外?“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春游湖上白居易 春游湖上翻译 春游湖翻译
  • 1、春游湖上白居易翻译(2016-01-17)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061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