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

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

2016-02-04 10:57:3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篇一《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

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篇一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一】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

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包括虚拟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场。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较圆满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高潮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会。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田南池)

【赏析二】

李白太伟大了,伟大得让人忽视了他的孤独,《月下独酌》写于李白卿相梦幻破灭之时,让我们从这儿走进他的诗歌,走近他孤寂而高傲的心灵吧,其实他是一个“伟大的孤独者”。

一、李白因心灵自由而伟大,但这种自由其实也是有限的。

李白要自由,但又想走仕途“济世”;外显旷达,其实内心孤寂。

李白(701——762),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开元十三年(725),出蜀漫游,游历江陵、岳阳、长沙、零陵、庐山、金陵、维扬、姑苏、又回头至江夏(武昌),复至安陆,居于小寿山,被前朝宰相许圉师家招为孙女婿。此后数年即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广交朋友。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让 “提前退休”了。普通人或许觉得荣幸,我们还巴不得呢,可对傲岸的李白来说,这不仅是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更是很件丢脸面的事情。不好求人或许也没人能帮忙,更是没处能倾诉了,他唯有对“酒”与“月”去诉说他心中的块垒,在这时他的“举杯邀明月”成了必然。其实“酒”与“月”始终是李白诗歌的最普遍意象,也可见其一贯的内心孤寂。

“及时行乐”的想法,是常人喝酒时都容易产生的。《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此诗记的就是“自乐”,自我排遣孤寂,“行乐须及春”,孤傲的李白总能表现出他的不屑。可在后来李白那儿,“及时行乐”越来越成为他的处世的态度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些豪言壮语虽然更多情况下是对友人说的,但我们已经可以比较明确地感觉到这几乎就是他的性格了,所以我们说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也因此而伟大而可爱而值得传诵千古。我们喜欢李白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心灵自由。

二、李白诗歌因妙手天成而精彩,他运用了最适合表达自己心灵自由的艺术形式。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本诗描写了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

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真的,如此奇妙自然的意境只有妙手天成,绝非常人精雕细刻所能为。

另外,“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我把这句翻译成“让我们结一份永恒、自然的情谊吧,来日可相聚在浩邈的云天”。这“无情”怎么成了“永恒、自然”了呢?《庄子·德充符》:“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朱谏注:“无情者,月与我虽曰三人,然月与影本无情也。”他们都是自然永恒的物象,人可以寄予情,但此情其实是“人情”而非“物之情”。庄子反对世俗好恶之情,倡导自然真性,所以这“无情”反倒是一种真挚的永恒的感情了。当然,这末句也是李白对自己日后处境的一种担忧,他担心他会永远的孤寂。离开长安以后,其实李白还是常常有友人相伴左右的,据史料考证,他《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告别的就有杜甫和高适等人,只不过他的个性决定了他心灵自由与内心孤寂的矛盾,总是难以协调的。

【赏析三】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旁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

《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赏析四】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是中国诗歌中的“兴”之起源。它从《诗经》开始就一直赋予大自然以拟人的动作、思想与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风”等等。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

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我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

今天,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柏 桦)

【赏析五】

咏月抒情是古今文学的显赫主题之一。咏月意识是构成中国文人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层面,咏月意识的核心是生命现象与月亮自然运行的双向同构感应在人心中引起的深刻的顿悟,具体表现为人对自身生命的忧恐、悲叹、把握和思考。我们读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就有这样的体会

诗的开头两句着一“独”字,点出了诗人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怎么办呢?只好举杯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李白、明月,加上“对影”自然“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此时诗人的心情还是好的。诗人认为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不如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

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篇二
《李白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篇三
《李白月下独酌全集》

李白 【 题 】:月下独酌其二 【内容】: 天若不爱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 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 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 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 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一 【内容】: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李白 【 题 】:把酒问月 【内容】: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对酒 【内容】: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 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李白 【 题 】:对酒 【内容】: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对酒忆贺监二首 【内容】: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李白 【 题 】:金陵凤凰台置酒 【内容】: 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 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 明君越羲轩,天老坐三台。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罍。 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 置酒勿复道,歌钟但相催。 李白 【 题 】:金陵酒肆留别 【内容】: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 题 】:客中行 【内容】: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 【 题 】:暖酒 【内容】: 热暖将来镔铁文。 暂时不动聚白云。 拨却白云见青天。 掇头里许便成仙。 李白 【 题 】:前有一

尊酒行二首 【内容】: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落花纷纷稍觉多, 美人欲醉朱颜酡。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君起舞,日西夕。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 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 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李端 【 题 】:赠康洽 【内容】: 黄须康兄酒泉客,平生出入王侯宅。今朝醉卧又明朝, 忽忆故乡头已白。流年恍惚瞻西日,陈事苍茫指南陌。 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迩来七十遂无机, 空是咸阳一布衣。后辈轻肥贱衰朽,五侯门馆许因依。 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同时献赋人皆尽, 共壁题诗君独在。步出东城风景和,青山满眼少年多。 汉家尚壮今则老,发短心长知奈何。华堂举杯白日晚, 龙钟相见谁能免。君今已反我正来。朱颜宜笑能几回。 借问朦胧花树下,谁家畚插筑高台。 李贺 【 题 】:汉唐姬饮酒歌 【内容】: 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金隐秋尘姿,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芳林烟树隔。 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 仗剑明秋水,凶威屡胁逼。 强枭噬母心,奔厉索人魄。 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 宁用清酒为?欲作黄泉客。 不说玉山颓,且无饮中色。 勉从天帝诉,天上寡沉厄。 无处张穗帷,如何望松柏? 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蛾眉自觉长,颈粉谁怜白。 矜持昭阳意,不肯看南陌。 仗剑明秋水,凶威屡胁逼:一作铁剑常光光,至凶威屡逼 。 李贺 【 题 】:将进酒 【内容】: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李贺 【 题 】:致酒行 【内容】: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峤 【 题 】:酒 【内容】: 孔坐洽良俦,陈筵几献酬。临风竹叶满,湛月桂香浮。 每接高阳宴,长陪河朔游。会从玄石饮,云雨出圆丘。 李敬方 【 题 】:劝酒 【内容】: 不向花前醉,花应解笑人。只忧连夜雨,又过一年春。 日日无穷事,区区有限身。若非杯酒里,何以寄天真。 李群玉 【 题 】:醴陵道中 【

内容】: 别酒离亭十里强,半醒半醉引愁长。 无端寂寂春山路,雪打溪梅狼藉香。 回答者:关大掌柜 - 首席执行官 十四级 6-2 19:37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 《凉州词》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直万钱。 ——李白 《行路难》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 《将进酒》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 《琵琶行》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 零落栖迟一杯酒, 主人奉觞客长寿。 ——李贺 《致酒行》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李商隐 《无题》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过故人庄》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 《游山西村》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渔家傲》 别酒离亭十里强, 半醒半醉引愁长。 无端寂寂春山路, 雪打溪梅狼藉香。 ——李群玉《醴陵道中》 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金隐秋尘姿,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芳林烟树隔。 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 仗剑明秋水,凶威屡胁逼。 强枭噬母心,奔厉索人魄。 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 宁用清酒为?欲作黄泉客。 不说玉山颓,且无饮中色。 勉从天帝诉,天上寡沉厄。 无处张穗帷,如何望松柏? 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蛾眉自觉长,颈粉谁怜白。 矜持昭阳意,不肯看南陌。 ——李贺 《汉唐姬饮酒歌》 黄须康兄酒泉客,平生出入王侯宅。今朝醉卧又明朝, 忽忆故乡头已白。流年恍惚瞻西日,陈事苍茫指南陌。 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迩来七十遂无机, 空是咸阳一布衣。后辈轻肥贱衰朽,五侯门馆许因依。 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同时献赋人皆尽, 共壁题诗君独在。步出东城风景和,青山满眼少年多。 汉家尚壮今则老,发短心长知奈何。华堂举杯白日晚, 龙钟相见谁能免。君今已反我正来。朱颜宜笑能几回。 借问朦胧花树下,谁家畚插筑高台。 ——李端《赠康洽》 李白 【 题 】:月下独酌其二 【内容】: 天若不爱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 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 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 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 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一 李贺 【 题 】:汉唐姬饮酒歌 【内容】: 御服沾霜露, 天衢长蓁棘。 金隐秋尘姿, 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 芳林烟树隔。 云阳台上歌, 鬼哭复何益? 仗剑明秋水, 凶威屡胁逼。 强枭噬母心, 奔厉索人魄。 相看两相泣, 泪下如波激。 宁用清酒为? 欲作黄泉客。 不说玉山颓, 且无饮中色。 勉从天帝诉, 天上寡沉厄。 无处张穗帷, 如何望松柏? 妾身昼团团, 君魂夜寂寂。 蛾眉自觉长, 颈粉谁怜白。 矜持昭阳意, 不肯看南陌。 枯木竹石图 风吹落叶舞晴空, 我奏狂歌唤英雄。 歌罢举杯问苍天, 苍天亦笑我精诚。 杯中自有天上月, 腹内更牵万种情。 一生大醉能几回, 何不豪饮到天明? 24.超然台 万盏美酒浸衷肠, 乘醉聊发少年狂。 风流多被风吹散, 我独一人欺霸王。 踏碎九霄凌罗殿, 何须弯弓射天狼? 今日把酒邀明月, 一片诗情在汪洋。

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篇四
《月下独酌.l李白》

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篇五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 1、将:偕,和。 2、相期:相约。 3、云汉:天河。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转载自第一范文网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评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 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

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篇六
《月下独酌——李白》

【古诗原文】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古诗注释】

⑴独酌(zhuó):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⑵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

人。对:朝着。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⑷不解饮:不懂得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地。

⑹暂:暂时。 伴:伴随。将:和。

⑺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徘徊:来回走动。

⑼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⑽交欢:一起欢乐。

⑾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⑿相期邈云汉:相期:相约会。邈(miǎo):遥远。云汉:银河。

【古诗译文】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哪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亮和身影,我应趁着美好的春光及时行乐。

月亮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子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结为忘年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作者简介】(摘选与古诗有关的背景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唐朝著名的浪漫

主义诗人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李白青年时志向高远,是

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曾想成为国家栋梁而成就一番事业。可是李白进入仕途的时候,已是唐

玄宗后期。后期唐玄宗好听奉承、宠信阿谀,使朝庭奸人当道,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当权。

他们结党营私、排挤异己,致使唐王朝开始走下坡路。由于李白持才傲物、散漫不拘,蔑视

权贵,又不是他们的私党,当然为他们所不容而备受排挤,因而李白在仕途始终不得志。于

是李白对现实非常失望,觉得前途到渺茫,他为自己无法施展远大的抱负而苦闷,又不愿意

与他们同流合污,于是在实现中产生一种孤独寂寞感。在这种情况下,李白写作了《月下独

酌》这首诗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态。

【古诗赏析】(重要情感应该标示出来)

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

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

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春天幽

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一

壶酒”已见冷清,“独酌”、“无相亲”重复渲染,倍见孤独之情。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

对照,形成了一层转折。然而诗人展开奇妙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助

酒佐兴。冷清的场面又显得气氛热烈,情调也变得乐观。由孤独变为不孤独,这是又一层

转折。

中间四句,两层转折,尽管诗人主观上如此盛情,却痛苦地感到:月亮毕竟不会饮酒,

自己的身影也不能举杯对酌,只能徒然伴随自己而已。“既”、“徒”二字,紧相呼应,显露

出再次失望的心境。这是一层转折,由不孤独又变为孤独。接下去,诗人进一步自我解脱,

遗憾虽然遗憾,但如此美好的良宵岂能虚度!暂且与明月和身影为伴,在春暖花开之日及时

行乐吧。诗意稍稍扬起,然而,这种强颜为欢却掩不住心灵的悲哀和凄凉,联系开头“独酌

无相亲”可知,诗人正是饱尝了人生的苦味和现实的沉重打击后,才有意避开这黑暗昏浊

的世界,来独自“行乐”,排遣心灵的苦闷。

“我歌月徘徊”以下四句,写自己醉舞高歌的情景。诗人对月高歌,明月徘徊左右,仿

佛倾听自己的歌声;影子陪自己起舞,舞兴正浓,影子也显得零乱。直到醉倒之后,醉眼朦

胧,月光看不见了;躺在花丛,影子也不得不与自己分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影

子写得极富人情味。

接着诗人将笔锋一转,提出自己诚恳的愿望。“无情游”很值得玩味。月亮、影子都是

没有知觉情感的事物,李白与之交游,故称“无情游”。“云汉”,是银河,这里指天国。诗

人与明月,影子相约,希望永远相伴、远游行乐,并期待到神奇的天国相聚。诗人对物抒情、

淋漓尽致地倾吐着自己的向往。诗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此才感到孤独,才与明

月、影子为友。至此,诗意升华到一个更加深刻的境界。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

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

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

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

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

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

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

蕴愈深。同时,诗人以乐写哀,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

【经典习题】

1.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独”是孤独、独自的意思。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使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

2.“邀”是“邀请”的意思,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3. 诗人不耐孤独,邀月携影,高歌起舞,开怀畅饮,体现了他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超脱旷达情怀。

4.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5.诗人与明月之间的欢愉,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由于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寂寞、悲愤和孤傲,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和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旷达情怀。

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篇七
《月下独酌李白》


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相关热词搜索:月下独酌李白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李白的月下独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月下独酌 李白阅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064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