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杂感

杂感

2016-02-04 11:08:1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杂感篇一《杂感》 杂感---21年来的美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杂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杂感篇一
《杂感》

杂感---21年来的美好中秋

刚参加工作毛头小伙的我,在同事朋友皆回家的时候无聊地看过中秋的圆月,那时的月亮没有带给我多少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她就是应该哪样圆、哪样大小,没有多少感伤亦无多少欢乐;在奔波的旅途中逐渐的学会了孤独的看着中秋的圆月,记忆深刻的是从乌鲁木齐回兰州途经张掖的中秋月,带给我的全是凄美,想着家中的父母、想着未婚的妻、想着遥远的故乡和儿时的玩伴,心里全是离愁;成家后,几乎每个中秋都是和妻、子一同在我们的小家望月的。我有中秋拜月的习惯,其实拜月只是我寄托相思的一种形式,也就是摆放些水果、燃一缕清香,实际上把酒望月、放纵相思、回忆得失,才是我寻找快乐和打法无奈的主事。最后,几乎每次都是在酒精的麻醉中无奈的沉沉睡去。

这许多年的漂泊、奋斗,我已经成了兰州榆中人,在这里成家立业。遥远的故乡、家中年迈的父母成了我永远的牵挂。每一个于我来说特殊的日子、每一个团圆的日子,多情的我都会展开相思。已是四十不惑的中年,这个中秋在妻的鼓动下我们踏上了回家团圆的征途。我不喜欢直白我的感情,可是回家团聚的迫切让我满脸都是快乐,恨不得每一个路段都不拥堵、每一条高速都是畅通,恨不得把车开到160码以上。或许是每一辆车都满载着团圆的欲望,本来7个小时的车程却跑了近10个小时,我都记不清因为拥堵我说了多少次脏话。 吃着母亲和弟媳准备的饭菜,喝着弟弟斟给我的烈酒,满心都是欢喜,这是我离家21年来第一个团圆的中秋,我能不快乐吗!和父母家人

说着家乡的变化、说着邻里的变迁、说着21年来的感受,家中洋溢着中秋团圆的快乐,我在美好的幸福中渐渐有了醉意。或许是父亲见我喝多了,或许是见我开了一天车的劳累,父亲提议大家好好休息。躺在床上,我才真正开始欣赏了这个中秋的月亮,窗外的月光似乎没有了往日的凄清,显得那么的明亮。我站在床上又一次看着窗外的月亮,我觉得月亮象一个圆圆的笑脸,仿佛在分享着我的幸福。想着古人描写月亮的诗词,心中有了一丝得意,这么美好的月亮他们为什么会写出那么多的凄凉呢?偷偷的又倒了一杯酒,继续着我想要的快乐,多想余生在此刻停留!月亮慢慢地移动着,我想了许许多多的快乐,有儿时成长的快乐、有与玩伴一起嬉戏的快乐、有读书的快乐、有在田园耕作的快乐、有麦场上收获的快乐,我能觉得我脸上写满了快乐,这一夜我在幸福中慢慢醉了。

如今的日子,我们把爱全部都给了自己的儿子,也正是当我们全身心的爱自己儿子的时候,我和爱人都慢慢明白了为人父母的艰辛,回头看看已经白发苍苍的父母,我有了深深的愧疚,这份愧疚让我在每一份思念和感动的瞬间都满含泪水!想着自己年轻时的任性、轻狂;想着自己不知道多少次伤了父母的心;想着母亲为我多少次伤心流泪;想着父亲一次次的失望等等,我懊悔不已。可是,我在父母的脸上看不见一丝怨恨,那两张脸上写满了祝福和牵挂。一个电话、一次团聚,带给父母的是真真正正的幸福。如今到了不惑之年,我终于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什么才是做儿女应尽的责任。

杂感篇二
《杂感》

杂感——读《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季羡林,文坛泰斗,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也有人称其国学大师。起初只读过小学课本中收录的《夹竹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为假期作业,学校发给我一本《季羡林说和谐人生》来读。我基本认真地读完了。

不知道真正的大师写这样的非学术性文章是不是都特别朴素,文字读起来就像他做在竹编的藤椅上,你坐在一边的沙发上聊天一样,说话不急不慢,时而抿一口茶,对你慈祥地笑笑,就是这种感觉。然而,书中的文章我似乎并没有完全读懂——读起来好像都懂了,但想起来诸如“天人合一”这样的词语、概念、或者思想,并不懂。

书名叫《说和谐人生》,书中的文章自然是围绕着“和谐”来谈,全书分成三部分:和谐的人生,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美。讨论的话题也丰富,诸如朋友、公德、谦虚与虚伪、长寿、爱情、文化、雅俗等等。其中,我所体会到的季老表达较多的一个思想为:“东方文化的精髓”——综合。

季老认为,人生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那也称之为“天人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人自己的关系,也就是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人就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东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在于,西方文化强调分析,简单的说即一分为二,而东方文化强调综合,即合二为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最根源的思想,也是拯救现如今这个世界的唯一方式。

这样的思想我是极为赞同的,也并非第一次读到。在国学“流行”的今天,诸如“融合、天人合一、中庸”等等词语虽没有充斥也时常萦绕耳边,但与盲目、急躁、功利的实质生活却很难对应起来,当然我也还没有真正理解,没有修炼出那样的境界。

做一些随感:

一、 向善。记得有一次看见学生在桌上刻画,我很难过,我问那

孩子,桌子不会疼吗?那孩子想了半天没回答出来。也许他压

根儿没想过这类没有生命的事物也会拥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

生活。而我,从来都这么认为,花草的世界,动物的世界,地

平面的生命„„万物皆有生命,人与万物彼此友善,我呵护你,你爱护我,共同在一个场中,按照自己的生命轨迹进行。

二、 悦纳。就像练习颜体一样,有包容心,就像练习太极一样,

柔中有韧,就像下围棋一样,眼观大局。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悦纳学生,悦纳同伴。这样,身边的气息就能流动起来。

三、 悟。科学分析是理想的,悟并不是完全感性的,特别是面对

教育。科学分析当然需要,这是用技术,就像西医治病一样,但“悟”,即用心,就像中医诊脉一样,追本穷源,综合调理。 季老,也许老了,一个道理也喜欢反复唠叨,这本书中,有些文字,诸如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环境的恶化等文字,前前后后,见于很多篇文章,出现过五次以上,能感受到老人的用心,时时想着这些,念着这些。看看这老人的模样,颇为喜欢,简朴、和善,长相很有点像我们学校的八十多岁的许琦老师。

杂感篇三
作文 杂感的特点与写法》

杂感篇四
《阅读杂感》

阅读杂感

我对阅读的态度,如同穿衣打扮,既需要有当季的流行元素,也需要永不淘汰的经典款,于是,前者有韩寒,安妮宝贝,出书必追看,后者有张爱玲,苏童的书常置于枕边,由于所喜爱之人很多,所以自己作个不成熟的分类。

很格调的女性,张爱玲,张小娴。

很写实的女性,池莉,赵玫。

很深刻的男性,余华,苏童。

很调侃的男性,王朔,韩寒。

张爱玲,有人说她的小说才是真正的小说,我已从她的小说,爱上了她的一切,她照片中华美的丝绸旗袍,坚强高昂的头,她笔下的白流苏,王娇蕊那些鲜活的女性,她与胡兰成分分合合,纠缠一生的爱情,她为他“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那么高傲,那么才情的女性,为了至爱的男人,可以如此卑贱,所以她也算是将女人做到了极至。在她的书中,能嗅到三十年代老上海的樟脑味,弄堂里的煤烟味,香港码头的海风味。文字能将曾经的一切化为永恒。

我极爱张小娴的小女人散文,不愧是曾经沧海的人,能将男女情事,简洁,深刻地一语道破。另一类,是纯物质的散文,让我们走进她的生活,感受她得到一对舒服至极的丝绸枕套的欣喜,邂逅瑞士机场美味巧克力的甜蜜,尤其是她喜欢和我同一品牌同一色调的眼影,让我甚为惊喜。不过可惜的是,她的散文如此妙不可言,小说却是乏善可陈,我几次强忍着想看到底,终究没能坚持下去。

池莉,总是平淡,恬静。喜欢她直白,朴实地娓娓道来别人的生活,让我对她笔下汉口这个充满了温情的城市,怀着浓浓的情愫。

赵玫,改变了我对古典文学的接纳习惯,我喜欢她用现代的叙事手法来表现古典韵味,如《高阳公主》, 如《武则天》,她总是用带血的言语,揭示:爱是历史的真实背后的本质。高阳这样一个有血有肉,在道德与欲望中挣扎的女性形象,丰满具体。在我至今为止拜读过的女性文学中,对于性的描写,是除杜拉斯之外,唯赵玫及八零后出生的米米七月莫属,那样的性描写是震撼的,角度特别的。怎么说呢,读一遍,满目茫然,读二遍,会心一笑,读三遍,叹为观止。

拜读余华的作品,是在《兄弟》风靡整个华人圈之后,当然之前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及一些散文,都不得不承认是大家之作,“死亡”是他的文字

永恒的主题,他似乎拥有一双上帝之手,情理之中地安排每个人的命运,让读者心中一片苍凉。

苏童,是尤其让人惊叹的男人,如他的《妻妾成群》,他致力于女性小说,钟爱三十年代,我常惊叹于他这个四十出头,含蓄内敛的男人,何以总能将自己摆放到那个背景中,写起女人之间的小伎俩,简直是信手拈来,如果,是什么样的作家让我心生爱意,那便是苏童,这样一个才情通透的男人。

提到“痞子文学”,王朔算是领军人物,他用一口京片子描写小人物的压抑,生活的酸涩。读他的小说,总让我对北方大地有些莫名而又具体的向往,比如后海酒吧的夜生活,BBS上一口京片子的小妞,再比如郭德纲的相声。

韩寒是八零后小孩中我比较欣赏的一个,从《三重门》,《零下一度》及最近的《一座城池》,新概念作文大赛让一群这样灵气的孩子脱颖而出,韩寒算是尤其成功的一个,由此要捎带谈一下郭敬明。小四这孩子,也是让人尤为欢喜的,我不太喜欢《幻城》这一类科幻小说,倒是《梦里花落知多少》,让我忍不住一读再读,虽然还是幼稚了一些,但坦然,真诚。小四的博客我也经常关注,他是个能赚会花,钟爱名牌的孩子,这一点让我颇为欣赏。

另一类偶尔读的是名人作品,因为喜欢这个人,而抱着支持,鼓励的态度去阅读。如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您》,这部书名我曾引用在我的某一篇演讲稿上作为结束语,很有冯式幽默的喜剧效果。健翔兄的《象男人那样去战斗》,也是书如其人,至情至性。如今,他已是娱乐圈 “一石击起千层浪”的人物,我对他的崇敬也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千言万语也无法评说。

还有一类,作为工具书,偶尔也需要拿出来翻翻的,我爱好烹饪,能学到手艺,又能点缀心情的,非《温情煮意——梅子的写食日记》莫属,她的生活态度比较象我,带着美好的心情制作美食,享受美食。美容类的书我要首推大S的《美容大王》,实用性非常强,她对美丽吹毛求疵的态度也是我颇为欣赏的。

喜欢的文字实在很多,很难一一道来,有时是感动于某一字,某一句,有时是眼前跃然书中的人物,有时是联想起书外的很多,看来是无法舍弃阅读这件让人快乐的事。有句话说“生活永远比小说更复杂”,那么让我们就象阅读一样认真面对,细心思量自己的每一天吧。

杂感篇五
《旅游杂感》

旅游杂感

我不是北京人,对于声名远扬的恭王府我很陌生,只是模糊知道它是和珅的府邸。今天,我们一家随旅游团来到了恭王府。导游说,恭王府,据说和绅曾在此长住,美曰“萃锦园”。后因和绅被绳之以法,由嘉庆皇帝转赐给恭王,因而得名“恭王府”。天下第一大贪官和绅住过的地方到底奢华到了什么程度?我非常好奇。

恭王府里人山人海,却没有一个人谈论到恭王,导游没有谈到,游客没有谈到,人们谈的,除了和珅,还是和珅,一切都是围绕着和珅在转。府邸精致独特、金碧辉煌;长廊静谧悠长、绿柳荫荫;花园环山衔水,风景优美迷人。据说,恭王府竟然能让人游逛大半天。这座被人们认为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的恭王府,让我不得不惊叹它曾经的奢华。

时值盛夏,这里实在是闷热的透不过气来,加上旅途劳累,我们一家参观完毕后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稍作休息。此时的我则有了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去浏览这景点中的匆匆过客,一同感受着他们的欢喜、感受着他们的疲惫,有点“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中的人在看我”的感觉。

“这些东西怎能放在这儿,这不影响形象吗?赶紧拿走!”一句厉声的呵斥传入我耳朵。我侧过身去,只见一位老人正满脸讨好地说:“我马上拿走,这就拿走„..”。穿着制服的恭王府管理员似乎还不满意,歇斯底里吼道:“这儿每天都有各地的游客,赶快把这些瓶子

拿走,不然下次就别来了!”老人不做声了,唯唯诺诺,一脸赔笑,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束在脑后。黑红的脸上,皱纹如刀刻般,格外醒目。老人双手匆忙的将墙角的四大袋矿泉水空瓶进行整理,或许是因为心急,或许是因为紧张,老人尝试了几次,都没很顺利的提到手上,还不时的朝管理员望望。“儿子,把这点水喝完,把瓶子递给那位奶奶。”儿子似乎明白了什么,水喝完后,将瓶子递给了老人,老人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由于袋子太小,瓶子又被挤了出来,儿子在一旁捡起瓶子,用力的插进袋子,然后高兴的跑开了。老妇人很感激的朝我们一笑,很激动的说了些什么,但周围比较嘈杂,我们没听懂。老妇人的袋子终于整理好了,蹒跚的走出了大门,斜阳将老人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

看着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我不敢想像眼前这个背着袋子,蹒跚而去的拾荒老人,在她的世界里到底发生过怎样的不幸,在她的生活中到底有多少的苦痛,但今天在这历史上的豪宅——恭王府里我目睹了什么是弱肉强食,什么是冷酷无情。这些生活中的弱者,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因为他们从未想过奢望,你的一个善意的举动就可以让他们感恩涕零,又何须飞扬跋扈?来往的游客匆匆,这座古老而奢华的大宅子静静地立在这儿,像在诉说着什么,也许如今的我们最需要是平等与和谐。

角落里的矿泉水瓶,凶悍傲慢的管理员,佝偻的拾荒老人,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难以抹去„„.

杂感篇六
《杂感 文档

杂感

近日杂感颇多,所思所忖本应用于自勉,然文人当不负“文绉绉”之名,遂叙以成文,美其名曰分享。想无足怪也。

本文题目既然叫“杂感”,读者便要理解字面意思,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文体。我的杂感重在一个“杂”字,最鲜明的主旨就是没有主旨。

这几年与同龄人谈天听得最多的就是“淡泊”之类的词,开口就是看淡世间看淡所有,闭口就是死是最好的解脱。笔者自省,三年前也曾沧桑过,所以老朽便以过来人的语气谈这个话题。

对于中国现在的少年为何要故作老态我们无法找到祸源,那就赖在“中国是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身上吧。老年人要主动领取养老金,这说明老人活得还是挺积极的,真正的心理老龄化突出在年轻人身上,仿佛父母爷辈都比自己幼稚了不少。

少年们普遍以为自己真的很淡泊,即便有十万块钱的不义之财放在眼前也无动于衷,或者是看淡生死,不慕荣华富贵,敢于舍身取义,那些等等等等视名利为身外物、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他们仿佛都具有了。这是淡泊?这是浅薄。

首先,你们包括我都还在花父母的钱,没有生活负担,不能体会到钱到底有多重要,你们所理解的钱就是使人变得庸俗、诱使人犯罪的东西,这就是你们的庸俗与罪过。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你为自己的淡泊名利过的穷困潦倒,组建自己的家庭后父母病得奄奄一息,妻子苦得面黄肌瘦,孩子饿得撕心裂肺,而这时别人给你十万块钱,让你从事一个以贪污腐败为服务的官职,你能否做到不慕官场,不羡荣华?如果这时候你还能保持清高,宁愿选择父母病死,妻子累死,孩子饿死,那就是真的淡泊,淡得凉薄。你可能会说,假如结果没那么糟呢?那你就是真的在装。

其次,不要以为“看淡生死”中有一个“淡”字就是淡泊,在正义面前首当其冲想到死亡的人永远不能被尊敬。他要么太蠢,要么太没有责任感。这样的人只是在为逃避和懦弱找借口,而“为正义献身”是最高尚的理由。不要以为这样的人是在为社会负责,谁对你的家庭负责?如果这样的人被赞颂,是不是等于在歌颂和推崇不负责的高尚精神?是不是真心想死就试一试在不小心掉下楼时下意识让你求生还是求死。这个世上有一种高尚不能开先河,那就是不想耻辱的活着便选择高尚的死去。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青年并不沧桑淡泊,正在执着追求,不过不是追求人生,是追求女生。十几岁的孩子谈恋爱时无可厚非的,教育家们理应大力支持而不是遏止。十几岁时谈恋爱并没有对不起谁,不谈恋爱倒有些对不起自己的青春。学校里的恋爱关系真的是很单纯的,完全没有扯到利益上面,只要双方长得还算见得光,都没有性病——传染性疾病和恶性疾病、人品还不算渣,都是可以在一起的。然而随着现在网络上这个那个文字控的崛起、豆腐渣小说的兴盛,少年们俨然把自己的空间和个人主页当成垃圾池,什么都往里面装,谈恋爱也是越来越幼稚。

十几岁的小孩子对与自己恋爱中的人老公老婆称呼得比他父母还要熟练,别人乍一听觉得老两口保养得好,都老夫老妻了还那么嫩。一个人青春期谈个三四次恋爱,称呼倒是不变,所幸没有领证,不然现在的离婚率要从“增高”变成“超高”完全没问题。

以前经历过一些无言以对的事,以前楼下有一个小子,年龄八九不离十,彼时正读小学三

年级,没事儿就问我老婆是谁,那时我正读初一,你叫我怎么答?我都不敢问他毛长齐没有,因为身边一大群人要么心有所属,要么身有所属,都是属于没长醒的人,倒显得我不合群。这只能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或许的确是我落后了,因为我没能为推倒前浪尽一份力。即便有女朋友也还叫不出“老婆”这个词。

现在的人写情书真的没水平一封书信到底结构恐怕比本文更散,不要说是抒情散文,“散”跟“散文”还是有区别的。我不喜欢看别人情书的原因第一是别人不给我看,第二是讨厌那种软得堪比太监的文风。一封情书写到头全是摘抄网上的语录——“你没有哪里好,就是谁也替代不了。”——来个更美的能替代吗?“一辈子那么长,等你几年算什么?”——花痴,该省省了,等完几年你让别人跟你吃什么?他们的缮写能力看不出,抄写能力倒是在增长,伴随的就是极低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我有很多朋友说话时一出口全是妙喻,尤其是对待感情一方面,简直是文理结合,字字珠玑,让应试教育大感欣慰。他们把自己和心动不能行动的对象要么比喻成平行线,要么就是相交线,或者就是由一个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小于一百八十度的角,反正就是不把自己当人看。而且你还别反对,一反对你也会成为喻体。既然他们不把自己当人看,我也只好说,你们就是那根L1<L2的东西,不但也只是一根筋,而且说话费力。

年轻人都喜欢说“爱”,但无奈连什么是“爱”都不清楚,于是便只能“爱是一种迷蒙的感觉,是一种懵懂,爱的越深,痛得越深。”然后还有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比喻,然万变不离其宗,全是表达一个“不懂”,委婉一些罢了。越是不懂爱的人便越是要豪言壮语,动辄山盟海誓、天长地久,这些话除了能让山海蒙羞、天地无颜外,便只能充分说明自己不讲诚信。女人应该注意的是,一个说爱你胜过爱他自己的人并不可靠,万一他一点都不喜欢自己呢?他顶多能做到对自己超级虐待,对你很虐待;或者说他爱虐待自己,既然更爱你,便更爱虐待你。一个许诺用生命爱你的人更不可靠,因为他要么是祝你大灾大难,要么就是让你给他传宗接代,然后他要英勇就义。女人还不能以“寡人”自称。

其实要搞清楚“喜欢”和“爱”的区别很简单,只要弄明白减一百块钱和挣一百块钱的区别就可以了。捡钱是先决条件,不过这需要运气。捡钱是快乐之后的痛苦,因为在没有任何怜惜的心情下把钱花光了又要为没钱花而伤感;挣钱是苦过后的乐,因为要在品尝结果时为流汗的辛苦而缅怀。同理,“喜欢”就是在可以抓住的时候放开,然后伤感一番,唱着“只怪自己当初没有抓住你的手,失去了你我才知道你有多重要。”喝点酒,颓废两周后什么都忘了;“爱”是在几乎不能抓住的时候抓住,执着一些,然后才是品尝由苦水浇灌成甘果。这个理解浅是浅了些,但好歹没把自己的不懂表达得多么委婉。说“失而复得的永远都是二手货”的人不会是女人,也一定不是男人。一个男人是善于抓住,敢于付出努力。一个善于选择放弃的人,你还算是个男人?你那叫不是女人,你只是拥有男人的部分能力。懦夫也不是女人。你那不叫活着,你只是没死。

„„

感慨完毕。

再次声明,本文并不文艺,只是有文字组成,思路倒是很清晰,因为根本没有思路。

文/陈秦源

2013年5月11日

杂感篇七
《杂感》

杂 感

满洲里市第十中学 秦 娟

岁月的河流在默默中流淌着,多少个同样的日子就这般平静地逝去。端坐在讲桌前,望着那一张张稚气而又顽皮的脸庞,不由得感慨万千。

他——十五岁,正值青春期,无法控制的情绪总让人觉得他不正常。贫困的家庭,多病的双亲,辍学的姐姐,这一切本应促使他上进,然而不知何时往日那个勤快的男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课间十分钟如猴子一般在楼道里乱跳,时而抓女同学辫子,时而拍女同学肩膀,时而冲入其他教师的顽劣男生。难道,你就这样让自己堕下去吗?你要知道堕的不仅是年少的你,还有我的一颗无法释然的心。孩子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醒来?

她——十三岁,懵懂的少女心扉渐渐敞开,鬼使神差般地竟与高年级的所谓“美男”有了牵连。我曾多次苦口婆心的劝导,她的双眸中竟没有过黯然之色,她的语气中亦没有无奈的争辩。这一切在如今的孩子看来是如此的自然,不用回避,无须掩饰,奇怪的是身边的同学也没有人认为这事的不耻,这事的不该。时至今日,我只能自我反省,导向错了吗?曾经也青春年少,也有过花季雨季的挣扎,难道只是时代变了吗?天真的女孩啊,你何时才能将双眸擦亮?

他们——一群对生活尚无正确认识的孩子,一群正在长大的孩子,一群在万千诱惑面前盲目崇拜的孩子。喜欢许嵩的歌,喜欢杨幂的穿越,喜欢刘恺威迷离的眼神;喜欢每一个假日午后不停歇的与动画片相伴,喜欢在电脑前与每一个问候热切地邀约,喜欢在雪地里呼喊打滚尽情的释放自我„„可为什么我难见到教室内静心学习的他们,难见到而是成绩不好失落的面容,难见到是是非非面前孩子应有的正确判断„„我不由得迷惘又彷徨,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是我们的家长不负责任,疑惑是我们的孩子顽固不化?

然而,每一个周末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光,有的不停地穿梭于各类补习班之间,有的留守家中无聊地看电视,有的流连于网吧为游戏鞠躬尽瘁„„扪心自问,我知道需要被教育的家长讨厌孩子挤占他们潇洒的时光,需要被教育的家长不曾静下心来与孩子一同读书,需要被教育的家长任孩子放任自流„„醒醒吧,让人心忧的家长!我想,何时家长能读书,能在家中留守,能将一件事坚持六十天,我们的孩子也定能新生。

眼前依旧是那一张张稚气又顽皮的脸,我似乎看不到光明,但我会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相信在别人眼中不羁的九零后总有一天会在我们这些依旧坚守净土的园丁的引导下,将如我们期待的一样美丽绽放。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杂感》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杂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杂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0667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