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燕歌行曹丕翻译

燕歌行曹丕翻译

2016-02-04 12:39: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燕歌行曹丕翻译篇一《曹丕燕歌行》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燕歌行曹丕翻译》,供大家学习参考。

燕歌行曹丕翻译篇一
《曹丕燕歌行》

燕歌行曹丕翻译篇二
《曹丕 《燕歌行》》

燕歌行曹丕翻译篇三
《燕歌行 教案》

第十讲 燕歌行

一、诗文及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能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及注释: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摇落:凋残。)。燕群辞归,大雁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在外游子)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滞留他方。(慊慊:空虚之感。淹留:久留。)我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清商:乐名。)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二、燕歌行题解

1 燕歌行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以地名歌,实际上规定了该曲调所反映的内容范围。

《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

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曹丕之后,也有很多人写过燕歌行。从曹丕开始到唐代,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载,共有曹丕、曹睿、陆机、谢灵运、萧绎、萧子显、王褒、庾信、高适、贾至、陶翰共十几人写过此题。这些诗虽为同题之作,却由于时代的不同,作者生平及气质才性的差异,使它们各自在描写对象、情感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都各有千秋。比如高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曹丕

曹丕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之一。曹丕的诗歌现存近四十首,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均有,多为乐府形式,而以五、七言成就较高。曹丕的散文通脱流畅,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抒情性。其优秀作品有《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等。其《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名作品。曹丕和曹操一样对建安文学的发展都有领袖之功。 曹丕是个政治家,但从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种积极上进志欲报效国家的思想。曹丕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士气”,虽然其诗是向乐府民歌学习,但是趋向于文人化。诗歌的情感体验真挚深刻、细腻含蓄,语言清丽工致、婉转流畅。正如沈德潜在《古诗源》中所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曹操的王霸之气、曹丕的文人之气,正是人格在诗歌风格上的显现。曹丕诗歌的基本风格清丽柔和、深婉细腻、低徊哀怨,但也有少数诗歌写得雄奇壮大。如《饮马长城窟行》、《董逃行》。不过,曹丕的诗歌仍有建安诗歌悲凉的特征,只是曹操是悲而壮,曹丕是悲而婉而已。

曹丕诗歌的特点还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其诗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皆备。《董逃行》是少见的六言诗。《燕歌行》是我国诗歌史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三、赏析

1 情感叙述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女主人公她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她说:你离家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肠寸断。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种伤心失意的思念故乡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来呢?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这三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独守空房,整天以思夫为事,常常泪落沾衣。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生活上的孤苦无依和精神上的寂寞无聊;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她丈夫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女主人公在这秋月秋风的夜晚,愁怀难释,她取过瑶琴想弹一支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调,总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动听的长歌。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伤心凄苦地怀念远人,她时而临风浩叹,时而抚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过了多久。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她抬头仰望碧空,见银河已经西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这样语涉双关,言有尽而余味无穷,低回而又响亮的结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现的思想并不复杂,题材也不算特别新鲜,但是曹丕作为一个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能关心这样一种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而在诗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这是很可贵的。在艺术上他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她雍容矜重,炽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庄。作品把写景抒情、写人叙事,以及

女主人公的那种自言自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风格。它的辞藻华美,也袭用了许多前人的东西,但这一切又象是完全出之于无心,而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这是《燕歌行》的特点,也是曹丕诗歌区别于建安其他诗人的典型特征。曹丕是个政治家,但从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种积极上进志欲报效国家的思想。在他那里总象是有一种诉说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爱用妇女的口吻,因此明代锺惺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清代陈祚明说他的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盻无非可怜之绪”(《采菽堂古诗选》)。《燕歌行》可以说是最能代表曹丕这种思想和艺术风格特征的作品。前人对这两首诗的评价是很高的,清代吴淇说:“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六朝选诗定论》)王夫之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姜斋诗话》)

2 心理过程

本诗写了一位思妇思念远游在外的丈夫的心理活动,委婉曲折,如泣如诉,可说是用人物自己的口吻写的一篇内心独白。全诗十五句,按其感情脉络和心理变化,可分为五个层次: 即感秋——盼归——思君——遣愁——恨天。

一(1、2、3)感秋。从物候的变化写秋的来临,即分别从天气候、植物候、动物候几个方面写秋风寒霜、叶落雁归,描绘出一幅肃杀、凄清的秋景图,既点明了时令,描写了环境,又渲染了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忧郁、悲凉的感情基调。这种感物起兴的开头方式带有鲜明的民歌特点。

二(4、5、6)盼归。紧承上一层,写盼望丈夫归来的急切心情,点明抒情主题。然而不直抒胸臆,却先宕开一笔,从对方反写游子怀乡,惆怅思归。这样写,既表明思念是双方共同的心愿,丰富了诗的内容,又变换了抒情角度,使行文有了波澜。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抒情方式,大家熟知的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二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借想象兄弟登高思念自己,实写自己“倍思亲”之情;又如柳永《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设想佳人闺情,以写自己的思念。此处亦然,明写丈夫恋乡思归,实写自己一日三秋的盼归之情。末句顺势责问:“为何你滞

留外乡,迟迟不归呀?”嗔怪中表达出情深意切,爱恨交集,因爱生恨,因思生怨的复杂心理。

三(7、8、9)思君。由上层写对方转写自身,极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把忠贞不渝又百无聊赖,满腹思念却无处诉说的愁苦、凄楚、忧郁、幽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婉动人。其中,“空”字,当然不是说家徒四壁,而是暗示:没有心上人在,所有的一切都成了虚无,没了意义。“不觉泪下沾衣裳”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泪”是思的外在表现,“泪下”而“不觉”,正是动情之处。“沾衣裳”则突出了相思之苦,忧愁之深。这一句活画出那种只有自悲自叹,黯然垂泪的无奈情形,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10、11、12)遣愁。这种悲苦的心情实在难以承受,无奈之中,拿过琴弹起一支琴曲,这不是一般欢娱时的消遣,而是极度悲愁而又无以消解时的排遣。言为心声,曲亦为心声,所以此情此境,弹唱的也只能是哀怨低回的商调短歌,而不是高昂欢畅的长歌。琴声与心声交相感应,心声即琴声,琴声亦即心声。然而遣愁的结果却是愁思难消--“明月皎皎照我床”一句营造出一片清冷、空寂的氛围,表现了思妇惆怅、寂寞的心情,既是写景,又是暗示借琴遣愁的结果。这句诗从《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化出,隐含其下句“忧愁不能寐”的意思,只是更含蓄了。

五(13、14、15)恨天。承上层,由室内月光写到室外星空,由星空写到银河,由银河自然地到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牛郎、织女彼此相爱却被分隔银河两岸,每年只能在七夕相聚一次,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浪漫而凄美的神话爱情故事。思妇借牛女以自比,只字不提自身,却处处对应自身:写牛女的钟情,就是写自己的相思;慨叹牛女不能相会,就是慨叹自己夫妇不能团聚;说牛、女无罪受罚,其实也就是控诉上天的不公和自身的不幸。这一层,综合运用类比和反诘的方式,含蓄婉曲,意味深长。

以上五个层次,张弛有致,层次分明,脉胳清晰,转接自然顺畅。全诗一再变换抒情角度,运用赋、比、兴多种表现手法,综合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等方法,从各个侧面反复渲染思妇的情绪,表达充分而不给人重复堆砌之感,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精品。

燕歌行曹丕翻译篇四
《曹丕《燕歌行》》

燕歌行曹丕翻译篇五
《《燕歌行》赏析》

《燕 歌 行》赏析[原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作者简介]  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二子,曹植同母兄。八岁能属文,知骑射。稍长,博贯经史百家,又善击剑,弹棋。建安十五年(210),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其时文人多集邺城(今河北临漳西),曹丕以副丞相之尊,与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瑒兄弟、杨修等宴饮游乐,吟诗作文。建安二十二年(217),立为魏国太子。二十五年正月,继曹操为魏王,同年十月,登基为帝,建立魏朝。后人辑有《魏文帝集》。所撰《典论·论文》是一篇重要的文论作品。〔汇评〕  此歌中极和稳者,诵之不厌,可见好奇人亦有公道也。(〔明〕谭元春《古诗归》)  宛转摧藏,一言一绪,居然汉始之音。又云:"忧来思君不敢忘",何言之拳拳。(〔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  句句锤炼无渣滓,真是精绝。又云: 七言古前罕有,至此始畅,比《四愁》风度更长。然每句押韵,却是《柏梁》体,而格调仍是乐府,与唐人歌行固自不同。(〔明〕孙《文选集评》)  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从"明月皎皎"入第七解,一经酣适,殆天授,非人力。(〔清〕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一)  魏诗七言创体也,声情摇曳,不能方其思境起止,此《国风》之正。(〔清〕朱嘉徵《汉魏乐府广序》)  曹子桓《燕歌行》、陈孔璋《饮马长城窟行》,皆唐作者之所本。(〔清〕王士《七言诗凡例》)  《秋风》之变,七言之祖。(〔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七)  和柔巽顺之意,读之油然相感。节奏之妙,不可思议。又云: 句句用韵,掩抑徘徊。"短歌微吟不能长",恰似自言其诗。(〔清〕沈德潜《古诗源》卷五)〔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诗。一个秋天的深夜,思妇不能入眠,思念着远方的游子,整首诗心理刻画非常细腻。心思重重的人,对时序的变化往往特别敏感,在天气转凉,草木凋零,白露成霜,大雁南飞的秋天更是如此。诗的前三句,表面上只是写天气,实际上已经创造了一种浓重的感伤氛围。第二个三句,引入思君--思念游子的内容。思妇思念游子已经到了肝肠寸断的地步,诗人却不

顺着这一思路写下去,而是故意宕开一笔,偏偏设想游子在想念着思妇。接着,又反问一句:"既然你在思乡、在想着我,那为什么还滞留他乡不归呢?"心理刻画真是细腻极了。"贱妾"以下五句,正面写思妇的百无聊赖,她独自守着空房,除了思念游子还是思念游子,试着援琴鸣弦,弹奏一曲清商来宣泄一下情感,但心中仍然平静不下来。最后四句,补写夜景。皎皎明月照着空床,银河西倾夜已深沉。"夜未央"照应篇首之"秋",入秋后昼渐短而夜渐长,对于愁思之人来说,季节的更迭,影响最大的恐怕不是冷暖的感受,而是心理的承受能力。诗中的思妇仰望星空,但见天上的牵牛织女星闪烁不定,她不禁发问,你们有什么罪过,也在那里隔着天河不能团聚?结尾二句问的是牛郎织女,实际上是思妇自问,妙就妙在不写思妇自己而思妇本人的情感已在其中,特别耐人寻味。整首诗写得一唱三叹,读后令人低徊叹惋不已。  曹丕两首《燕歌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七言诗的成熟。先秦荀子的《成相篇》,其句式主要是七言。《楚辞》中也有不少七言的句子。相传汉武帝与群臣在柏梁台联句,每个句子也是七言。西汉还有一些谣谚也是用七言写成的。东汉张衡《四愁诗》是较完整的七言诗。但是,荀子的《成相篇》是通俗的唱词,接近于散文;而从《楚辞》到《四愁诗》,基本上都带有"兮"字等语气词。因此,完整的七言诗就得首推曹丕的《燕歌行》了。曹丕这首诗句句押韵,与后来的隔句押韵不同。《燕歌行》句句押韵,一则显示其诗风的古朴,再则"一气卷舒",文气一贯到底,也是这首诗的特色。这首诗共十五句,读法为:前九句每三句一节,后六句每两句一节。

燕歌行曹丕翻译篇六
《曹丕——《燕歌行》》

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旧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犊,忧来思君不能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赏析:秋风一日凉一日,闺中少妇的心比这秋夜还要冰凉。西窗的明月皎洁可人,可是她却辗转难眠,坐卧无定。无聊无奈之中,忽尔以手支颐,忽尔轻弹一支思念的曲子。都是那远方的征人惹得自己这般牵肠挂肚,可怜的人儿,你在他乡一切安好?寂这无情的冷月和秋风一直陪着我渡过温长的无眠之夜吧。全诗哀婉缠绵,或许诗人此刻也正是这种心境罢。

燕歌行曹丕翻译篇七
《专题二燕歌行》

相关热词搜索:燕歌行曹丕 曹丕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曹丕名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燕歌行曹丕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燕歌行曹丕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0824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