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

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

2016-02-06 09:45:1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篇一《成功在于坚持与不懈的努力》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供大家学习参考。

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篇一
《成功在于坚持与不懈的努力》

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篇二
《成功在于坚持与不懈的努力》

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篇三
《成功贵在坚持不懈》

成功贵在坚持不懈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同样,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你是否能持之以恒。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他经过三年高考才考上北大,大学得肺结核住了一年多医院捡回一条命,想去美国留学却被大使馆拒签三次,13年历经风风雨雨让„新东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培训机构成长为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他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阐释着从草根到精英的人生神话。他,就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

他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记住:“人生是一个不断搏击的过程。人生中的每一次失败都是在生命里写了一个0,不要怕写0,你要努力去做的是在那无数个0之前成功地写上一个1,那么先前所有的0都会成为你独一无二的财富。”显然,俞敏洪已经在自己写下的许多个“0”之前成功地加上了一个“1”。

从故事中我们发现,成功没有秘诀,贵在坚持不懈,任何伟大的事业,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其实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从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能真正坚持下来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现实中,很多人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就是少了一种坚持、非要把事情干到底的精神,他们往往浅尝辄止,因此眼睁睁失去了可能到手的成功。很多事情的成功取决于踏平坎坷地坚持的毅力。看准了的事情,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坚持,绝难取得成功。看准的事情就不屈不挠地坚持干下去直至成功,才是智者的唯一选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滴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怎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怎能拥有期末考试的辉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加油再加油;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成功终将属于你们!

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篇四
《15、坚持不懈,一切皆有可能》

坚持不懈,一切皆有可能

同学们:

屈指一算,离高考只有100天了!现在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打赢二模考试高考攻坚战的动员令,用100天的顽强拼搏,换取我们今生的无怨无悔!

剩下的100天,比黄金还珍贵!最后100天的日子里,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三次大型考试,一次是3月下旬的二模考试,一次是5月初的三模考试,还有一次即6月7—9日的高考。二模和三模考试是高考前非常重要、大规模、高规格的练兵,其日程安排、题目难度与高考大致相当,同学们要像对待高考一样来对待这些考试。对于语数外科目,我们要高度重视,最后100天,只要你愿意付出、注重方法、调整心态,增长20-50分完全是有可能的! 如何度好最后100天,我送同学们四句话:

一.依靠自已,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备战高考,最大的收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这种备战的紧张和压力,培养出坚韧、刻苦、认定目标永不言弃的意志品格和“敢于亮剑”的精神。它们不仅是战胜高考的力量所在,也是后续人生中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优秀品格。高考当前,家长的反复叮咛,老师的循循教诲,学校的一再激励一直在我们耳边萦绕。但是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真正要提高应战高考的实力,全在每个同学自己。在于同学们的认识真正到位,精力真正集中,身心真正投入,学习真正自觉。我们要牢记国际歌中“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的歌词,坚持自立自强。一是要坚持依靠自己,勤学、善思、多问,认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二是坚持严格自律,努力战胜自己的惰性及其它各种不良习性,排除影响学习、分散精力的各种杂念和干扰,全身心投入。三是坚持以 “做最好的自己”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不自满、不安于现状,执着追求,勇攀高峰,努力超越自已,去夺取高考的最佳成绩,成就自已。

最后100天,尘埃尚未落定,一切皆有可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潜能,在适当的时候,采用适当的方式,这种潜能就能发挥出无穷的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奇迹。报纸上一则消息讲,一个70岁的老头在失火时能把一个衣柜从楼上搬到楼下,而在火熄灭后4-5个壮汉都无法把衣柜抬起。因此,一个人的潜能是无穷的,谁也无法预测自己能达到什么程度。如果考前100天能激发出你的动力,如饥似渴的扑到学习中,说不定你能给父母、老师甚至自己一个大大的惊喜。

面对高考我们思想上要重视,要有激情,要有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但在心理上却要沉着冷静,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平时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多考虑我能不能考上,会不会考砸之类的问题,而要经常在心内告诫自己,只要我努力了,拼搏了,不管结果如何,我就对得起父母亲友,对得起学校老师,对得起自己的人生,我就无怨无悔了。从现在开始不管大考小考,我们都要有意识地训练、提高自己的应试心理素质,使自己在高考场上能以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出自己基础和能力的实际。只要拥有了信心,就可能拥抱成功;只要树立了信念,就能挥洒自如,超常发挥!

二.堡垒一个个攻克,险滩一条条趟过。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大意却能失荆州。在这备考的冲刺阶段,也许我们还有好多知识要学习,好多缺漏需要弥补,好多方法还待掌握,好多能力有待提高。面对这种时间紧任

务重的现状,我们决不可急躁、马虎、大意、随便。而应根据高考要求,高考试题特点,脚踏实地认真细致地去攻克一个个知识堡垒,趟过一条条能力险滩。高考试题的特点之一,是知识覆盖面广,因此我们要全面复习,系统掌握知识,不能挂一漏万。高考试题的特点之二,就是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一张高考卷子,考题的难易程度比例是3:5:2,30%是基础题,50%是中档题,20%是难题。以数学为例,30%+50%=80%,80%ⅹ160=128分,这就意味着高考数学题中有128分是中档偏下的题目,只要你大量的做好模拟练习题,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点,128分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的分数。反过来,如果一个学生高考数学成绩拿不到128分,不是智力不高,也不是做题不够,很有可能就是你把会做的题做错了。在考场上,有些同学迅速地把会做的题目做错,然后腾出大量的时间,去啃那些他不会做的难题,这样的同学怎么能拿到满意的分数呢?因此对大部分同学来说都要立足基础,把该拿的分拿到,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丢掉基础去钻难题。高考试题的特点之三,是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度不大,只是比较新颖而已,关键要能把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吃透,要能明确知识的内涵外延及其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思考钻研,透彻理解,不能满足死记硬背,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三.百米冲刺,竭尽全力,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拼出来的美丽。

如果我们把高中三年的生活比作一次万米长跑,最后90天,无疑是到了百米冲刺的最后一个弯道。同学们,你们将进行一次激动人心的撞线,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冲刺。越是接近成功,道路便越艰险,所以这90天也是高中生涯中最艰苦最难熬当然也是最充实的一个时段。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咬紧牙关,竭尽全力,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用坚强的意志品质勇往直前,无畏拼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功源于坚持不懈,往往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如果现在放松,那将是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踏上最后的征程,我们更要沉着、冷静,放平心态,戒骄戒躁,潜力钻研,每一秒都有收获的契机,每一道题都有发现的喜悦。100天,蓄势待发;100天,融会贯通;100天,高屋建瓴;100天,铸就辉煌!奋斗100天增加20分;奋斗100天,成就美好人生!

同学们,人生不能等待,成绩全靠拼搏!再过100天我们将迈向高考的考场,这是一个让莘莘学子热血沸腾、激动人心的时刻。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一点一滴的积累,积蓄能量,整装待发,迎接六月。相信我们一定会凝心聚力,对症下药,搏击高考。从今天起,我们全体同学要上好每一课,把握好每一天,向每一节课要效率,向每一天要分数,做到分秒必争,精心备考。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人生是一场大火,我们每个人惟一可做的,就是从这场大火中多抢救一点东西出来。”还有90天,让我们每个聪慧的毕业班备考学子,不仅从火中抢出时间,抢出方法,抢出心态,抢出成绩,更抢出一个坚实的人生基石来。

四.善始善终,遵章守纪,把文明留给学校,将信心留给自己。

成功永远只属于善始善终的人。最后90天,我们强调一心一意抓学习,但是同学们的行为习惯、文明素养也绝不可放松。高考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家的自我约束能力的高低。纪律松懈势必导致思想散漫、班风下沉、学风受损,这不仅影响最后阶段的学习,还有可能使前阶段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付之东流。在这个时间段里,迟到、早退、上网、玩mp3 mp4、周练抄袭、上课思想不能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思进取、晚就寝不好好休息、

破坏班级纪律、非运动时间偷偷跑到球场上打球等等这些与高考冲刺格格不入的陋习,我们都要义无反顾的摒弃!我们必须遵守晚就寝纪律,因为良好的睡眠是有旺盛的精力学习的前提;我们必须遵守跑操的纪律,因为课间跑操让我们有更加强壮的身体去攻坚克难;我们必须爱护公物,不能因为马上毕业就肆意破坏学校的公共财产;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做好教室卫生工作,不可以拿学习忙为借口使自己的教室、走廊、楼梯乱成一团糟。后阶段,我们倡议各位同学通过自身努力,将文明留给母校,将感激留给老师,将关心留给同学,将信心留给自己!

同学们,现在进军高考的号角已经吹起,决战二模和高考的战鼓已经擂响,是到了充分发挥的自己聪明才智的关键时刻了。让我们振奋精神,昂扬斗志,扬鞭策马,勇往直前,用勤奋铺平通向成功的道路,用拼搏增强跃上金榜的实力。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们。

我们相信你们,聪明的同学们,你们一定能成功!让自己也相信自己吧,一定会成功! 谢谢大家!

有了欲望,怎么可以走向成功呢?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不能突破障碍,走向人生的顶峰呢?

很多人会问:“每个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啊,可我的基础这么差,社会资源那么少,我根本无法实现我的目标,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梦想有多远,人生才有机会走多远。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不敢有梦想,他们首先认为不可能,从而根本不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有了欲望,怎么可以成功,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呢?

我认为首先要树立一种观念,那就是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李宁,体操王子,曾在一届奥运会中取得三块金牌、二块银牌和一块铜牌的奥运会佳绩,可惜在下一届奥运会,在关键的吊环比赛中出现了失误,掉了下来,走向人生的低谷。可李宁一直有这样的观念‘一切皆有可能。’后来他成功转型,从一个体育名星转变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创办的李宁公司已经上市,公司的理念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有位美国小伙子某一天翻开报纸看到一条信息:花一美元可以买到一辆豪华轿车,下面有咨询电话。一般的人看到一定会一笑了知,并且认为那是一个骗局,绝对不可能的事,除非是傻瓜才会上那个当。可这位小伙子没多想,拿起电话就打,对方确认确有其事,并且告诉他在哪里可以买到。小伙子骑着他的破摩托车冲向那个地方,他抖着手把一美元交给女主人,女主人真的把一把豪华轿车的钥匙交给了他。他在想:“难道这辆车发生过重大的交通事物,曾经死过人吗?或者发动机有问题,还是外观上存在缺陷?”小伙子带着疑惑走向那辆已经属于他的豪华轿车,一眼看过去,外观很好,看起来非常新。发动车子,发动机的声音很轻。小伙子试驾了一会,非常的爽,绝对是一辆好车。所以他非常惊讶地问女主人:为什么这么好的车她只卖一美元。

女主人得意地说:“我老公刚去世,他还有一个情人。他呢立遗嘱时把他的所有财产都给了我,唯独把这辆车送给了他的情人,但把这辆车的拍卖权给了我,要求我把拍卖后得到的钱全部交给他的情人。于是我只卖一美元,气死那个小贱人。”

我们只有建立了‘凡事皆有可能’这样的观念,才会有最大的人生梦想,才敢去为梦想拼搏,才能把欲望转化为现实。

我们都知道魔术都是假的,可看起来却象真的一样。请问魔术是怎么来的?大卫克波菲尔可以把马路上的一辆车,在众目睽睽之下变走,把一个建筑物在众人视线中消失。所有的人在事先都认为不可能,变

完后还会觉得不可思议。请问魔术师怎么可以做到?在魔术师的意识形态当中没有不可能,他们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设定了目标,然后找到了方法,让一切成为可能。

一百米短跑,以前人们认为极限是19秒70,认为人不可能跑进19秒70,可博尔特不相信,在他的概念中没有极限,没有什么是可能的,于是他跑进了19秒69,而且可以肯定还可以跑得更快。

我从一个麻醉医生转变了一个励志演说家,这是非常大的跨越,让很多人无法想象,认为简直不可能。可我从来没有想过不可能,我认为一切都有可能,只要我想,只要我愿意。正因为我敢,从来不自我设限,才能走到今天,并且走得更远。我没有做过一天老师,没有学过教育,但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只因为我喜欢演讲,我自认为自己有演讲的天赋,并且我认为这件事太有意义了,于是我采取了行动,不断地寻找方法,最终战胜了不可能。

把‘不可能’这种陈旧,自我设限的观念扔进垃圾筒,彻底抛弃,树立起‘凡事皆有可能’的全新观念,去挑战人生的极限。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是对自我正确的认识。我认为做正确的事比努力做事更重要。首先我们得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特长、天赋和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善长的事,适合自己的事。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那么我们就能全力以赴,去创造人生最大的奇迹

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篇五
《学生浅尝辄止的》

学生浅尝辄止的“读”是“读”,深思熟虑的“读”也是“读”;高压强制的“读”是“读”,自主自愿、兴致盎然的“读”也是“读”。要使表达走出平庸和肤浅,要让思想走向丰盈而深邃,就要在“读”的过程中去不断地思虑、琢磨、判断、追问、质疑、发现……因为“读”什么决定了你“想”什么,“想”什么决定你“说”或者“写”什么;“说”“写”的质量取决于你“阅读”的质量,“说”“写”的高度取决于你“思想”的深度。离开了“思”“想”,你说不好,也写不成;离开了“思”“想”,你听不明,也读不懂。可以说,“思”“想”是阅读到表达这个过程的接点或关键,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到思想的意趣和思考的愉悦,才可能奠定起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常在想,我们需要怎样的一种语文学习

第一、要读整本的“经典”。

什么是“经典”呢?我的理解,“经典”就是指那些最能体现人类“原创性”的,经过岁月的洗淘、筛选和一代又一代人实践检验仍弥久常新的,最具阅读价值和思想力量的作品。换句话说,“经典”是超越时空、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适意义的,如《论语》《老子》《莎士比亚戏剧集》《古代社会》《存在与时间》《圣经》《国富论》《物种起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文史哲、宗教、经济、生物、军事、天文、地理、美学、音乐、建筑、文物……各类学科都不乏经典。读“经典”的目的就是要感受和体悟那些不朽的情感,思考和追求那些普适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要不要读“经典”——因为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思想家倾心对话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其思想空间和精神境界本来就是两个世界——而是要不要读整本的“经典”。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读《论语》,是节选的所谓“取其精华”的片段,读“莎士比亚戏剧”,是选择的“通俗易懂”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说实话,读《孔子的故事》和读《论语》,读《哈姆雷特》和读《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中的剧情介绍,本来就不是一回事。作为与专业学者不同的普通大众,追求一点快餐式的通俗读物以对经典有所了解,无可非议。而作为针对中学生的语文教育,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浅阅读”的境况,对他们人格、情感的塑造,态度、价值观的确立,将会极为不利。

“经典”的内容往往是平实的,宋代学者朱熹评价《论语》:“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说来说去,合来合去,合成一个大物事。”⑤然而,平实不等于平庸,在“经典”的背后,蕴藏着古老的智慧、不变的伦常和永恒的真理。在今天“浅阅读”倍受青睐,“功利化阅读”阵阵冲击的情况下,我相信,只有广泛而深刻地阅读才会给我的学生的一生带来信心、力量、勇气以及永不枯竭的灵感,而这也正是我和我的学生读整本《论语》的真正动力。

第二、要用“思”“想”去读整本的“经典”。

我们知道,阅读整本“经典”,不是三五日或一年半载就可以奏效的。它需要点点滴滴的沉浸、涵养、思虑和琢磨,需要经年累月的尝试、摸索、积累和深化,还需要“后觉者必效先觉者之所行”,做到“学、问、思、辨、行”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从微言中晓其大意,明其精髓。那些急功近利、急风暴雨式的“浇注”“灌输”,那些浅尝辄止、机械训练式的“读写听说”,那些缺乏深度、随意组合的“单元阅读”,是不可能让人“心领神会”而得其“真传”的。

为此,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我们虽然不能像上述所说的长时间地“投入”,但给予相对时段的阅读、思考和表达,是很有必要的。而在阅读、思考和表达三者之间,“怎么读”就成为关键。要知道,浅尝辄止的“读”是“读”,深思熟虑的“读”也是“读”;高压强制的“读”是“读”,自主自愿、兴致盎然的“读”也是“读”。要使表达走出平庸和肤浅,要让思想走向丰盈而深邃,不仅要有时间作保障,更需在“读”的过程中去不断地思虑、琢磨、判断、追问、质疑、发现……因为“读”什么决定了你“想”什么,“想”什么决定你“说”或者“写”什么;“说”“写”的质量取决于你“阅读”的质量,“说”“写”的高度取决于你“思想”的深度。离开了“思”“想”,你说不好,也写不成;离开了“思”“想”,你听不明,也读不懂。可以说,“思”“想”是阅读到表达这个过程的接点或关键,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到思想的意趣和思考的愉悦,才有可能奠定起他们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的坚实基础。当一个人把阅读与思考当成一种自觉自愿、充满思维乐趣的行为,当成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进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彰显出它真正的意义。

且看在这次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言:

这次我终于从所谓华丽的语言的单调游戏中解脱出来。写的时候便多次对自己说:不要在文字游戏中迷失自我,迷失在文字游戏中的我是无聊的。真的,刻意地留下深刻的韵味或是思想的影子真的很难。因为,这次不仅仅是用心写了,思考的成分多了。写多了文章或是看多了书的人会知道,有种厚度多了,有种灵气就少了。轻飘飘的文字是托不住沉甸甸的思想的,写出来也不会承认是思想,充其量也就是语言的巧合。(何珅)

过去,我对孔子是一知半解。初中的时候,只是反复地背了《论语》中的几句。进入高中后,读了整本《论语》,我才发现它不只是有一个角落的精华,整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孔子的思想灵光熠熠夺目,从中我汲取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总的一句话:很充实!(陈爽)

总的来说,这次习作让我有所升华,得到了很多,就如同摆渡一样!(邓晓燕)

最后,用一句话说说这次专题阅读和写作我最大的体会或感受:太好了!我真想一辈子这样学习下去!(杨俊雄)

我让我的学生记住这样一句广告词: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第三、要特别关注阅读“背后的东西”。

王荣生老师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变革的主要动力并不是“听说读写”这四项任务,而是“听说读写”背后的东西,包括思想、人文因素,所依存学科的知识状况等。⑥那么,构成这“背后的东西”,即“思想、人文因素,所依存学科的知识状况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思想、人文因素,所依存学科的知识状况等”所体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并非强制性、压迫性、灌输性的,而是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相互统一的,是在知识习得、能力培养、方法掌握等自主建构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确立,是不知不觉、润物无声地积淀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气质、性格、处世方式与行为准则。人性中具有先天的向善的潜能或资质,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就说过:“世间有一种使我们惊奇而且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似乎隐秘和极难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⑦而阅读之所以令人心醉神迷,不正是因为我们能够“在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似乎隐秘和极难接近的”“背后的东西”产生热爱吗?

我曾经参照大陆、港澳台的有关教育资料,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过如下的整理和归纳:

个人核心价值观:生命神圣、悲悯情怀、真理、美的诉求、真诚、真实、人性尊严、理性、创造力、勇气、自由情感、个人独特性

个人辅助价值观:自尊、自省、自律、自决、修身、道德规范、思想开阔、独立、进取、正直、简朴、敏感、谦逊、坚毅、优雅

社会核心价值观:平等、善良、仁慈、爱心、自由、共同福祉、守望相助、正义、信任、相互依赖、持续性(环境)、人类整体福祉

社会辅助价值观:多元化、正当的法律程序、民主、共同意志、爱国心、宽容、平等机会、文化及文明传承、人权及责任、自由、理性、归属感、团结一致

态度: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惜福、乐观、乐于参与、批判性、思考、创意、欣赏、关怀、感动、积极、有信心、有教养、有所敬畏、合作、负责任、善于应变、开放、尊重(自己、别人、生命、素质及卓越、证据、公平、法制、不同的生活方式、信仰及见解、环境)乐于学习、勤奋、对核心及辅助价值有承担

回望我和学生一起读《论语》,42篇精彩习作固然让人激动,然而,更让我激动不已的是学生读后的反馈(含“写后感言”和“辩论会”感受)。我无比欣喜地在这些反馈文字中看到如下词汇:

勇敢、力量、坚持不懈、精神、团结、感谢、感动、勇气、与人相处、思维严密、友谊、尊严、积极、认真、仔细、互相鼓劲、认识彼此、认识自己、挑战、合作、突破、愉快、踌躇满志、充实、平和、思想新高度、欣喜、欣慰、思考、感悟、兴趣、美好的东西、融会贯通、探求、批判性地解读、批判性思考、深刻、透彻、思想、灵感、升华、学习态度、学习目标、读书的首要目的、永恒……

这就是阅读“背后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语文老师“众里寻它千百度”的“似乎隐秘和极难接近的东西”,这就是能支撑起人的“脊梁”,确立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精神自我、精神生命、精神需要的东西!

在我的“家园”网上,上传了肖川老师这样的一段话:“教育的真义就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奠定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⑧

“教育的真义就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我默默地唸叨着……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我们新课程的教育实践,不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可我们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与确立呢?在我们今天这个东西方文化迅即碰撞、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这太重要太重要了,这是语文教育之魂啊!

补记:

很长时间以后,同学们还笑我:“老师,当初我们读《论语》,你评述到某某人不对或不长进时就说„就是没有读《论语》‟,哈哈!知道吗?„就是没有读《论语》‟成了老师的口头禅了!”我笑笑,心想:什么时候我们国人把见面时说“吃了吗?”改成“读《论语》了吗?”就好了!什么时候呢?

这个寒假结束,同学们返校后,告诉我:“假期我读了《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我读了《人间鲁迅》(林贤治)”“我看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我看了《走进美国教育》(王定华)”……

如今,我的学生的桌面上,摆放的是《正说鲁迅》(孔庆东),《呐喊》《彷徨》(鲁迅),《唐宋词选译》(俞平白),《苏东坡传》(林语堂),《论语别裁》(南怀瑾),《复活》(托尔斯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论语>心得》(于丹)……

1、从终极人格到终极社会(何 珅)

2、再论终级——从孔子谈起(何 珅)

3、试谈孔子的济世理想(杨俊雄)

4、尧、舜、禹——孔子的追求(傅 嵘)

5、山矣,山矣!水哉,水哉!(罗喜辉)

6、水哉,水哉——浅析儒家文化中的“水”与“仁”(邓晓燕)

7、“仁”,一生的伴侣(林晓娜)

8、利与仁的对立,义与仁的共存(陈泽雄)

9、礼——行“仁”的通道(张睿靓)

10、孔子之“礼”保守乎迂腐乎(邹伟珍)

11、也说“知礼行礼”——我读孔子(张泽媛)

12、探究孔子的“忠”的真义(俞宏斐)

13、信,做人之本,成事之基(林 颖)

14、德——展现生命风采(陈 爽)

15、欲,抑之以德(张智明)

16、孝——人的立身之本(麦钰雯)

17、孝,一种高于物质的精神赡养(邬虹虹)

18、“孝”的含义古今谈(罗 允)

19、名符其实与孔子之“正名”(马萱怡)

20、“君子”的标准与造就(李智达)

21、浅谈君子、小人与现代社会(梁冠华)

22、漫议“君子与小人”(袁 曼)

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篇六
《坚持不懈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一)

人生便如一块香料,只有在坚持的信念为柴,坚守的行动为火炙烤中才能散发出最浓郁的芬芳。

一个人做好一天的事很容易,但要用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却是不容易的。记得几年前那个曾经感动了神州大地的王顺友。马班邮路上一个人一匹马,用一生的脚步踏出一条架在山区里的绿色通道。无可否认,他很平凡。但我们更应肯定,他确实伟大。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走就是几十年。就算是一捧粗沙,也早就被磨成润珠了。倘若少了这份坚持,我们又去哪里寻找这份感动,寻觅这种精神?

坚持让平凡变成伟大。但是浅尝辄止也同样让一位天才黯然神伤。他是一个神话,一个物理世界的传奇人物爱因斯坦;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他开启了科学历程的新纪元。但有一次他失败了。在想黑洞研究的过程中,他中途放弃了。因为这个问题的结论与他预想的相反。可是就在几年之后,他的这一结论却成为另一位物理学家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依据。他懊悔地说:“我本来是可其成功的,但是我放弃了!”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个人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抓住了坚持这把钥匙,成功的曙光就会毫不吝啬的照向你。但一旦放弃了他,就算是近在咫尺的胜利女神也会悄然离开。

《浮士德》一部几十年血汗著成的巨著,包含了一位作家歌德一生的努力。相比于今天的快餐文化,那里面写满了坚持。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社会里,人们往往只注意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通往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坚持。为什么古今中外无可计数的作品随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为什么几十年著述而成的《本草纲目》流传至今?又为什么天才的爱因斯坦会懊悔不已?又为什么一个平凡的邮差永驻人们心间?是坚持!坚持着以理念已被封为创业者的必备素质之一。有了坚持,才能劈荆斩棘,才能一千次的跌倒有一千零一次的站起。好多人抱怨,自己坚持了,自己努力了,为什么还不成功?那是因为坚持还没有累积到足以成功的高度。有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就注定失败。对于成功,坚持的塑造必不可少!

坚持不懈的作文(二)

人们都想在事业或学业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胜利,而相当一部分人却陷入失败的若痛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俗语说“功到自然成”。按理说那些失败者完全可以尝到胜利的喜悦,但他们往往缺少一种胜利的必要条件,那就是坚持。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上边的俗语中所提到的“功到”其中已经隐含了“坚持”的意思。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坚持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狄更斯和爱迪生就是靠坚持而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坚持,使狄更斯为人们留下许多优秀著作,也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许多精品;坚持,使爱迪生攻克了许许多多的难关,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坚持能够使人取得事业和学业上的成功。

那些失败者往往是在最后时刻未能坚持住而放弃努力,与成功失之交臂。曾记得瑞典一位化学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时,似乎发现一种新元素,但是面对这繁琐的提炼与实验,他退却了。当另一化学家用了一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员——溴而名垂千古时,那位瑞典化学家只能默默地看着对方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两位化学家,一位坚持住了,取得了胜利;另一位却没有坚持住,未能取得成功。可见,能否坚持是取得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来的时刻,越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坚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不懈的作文(三)

老师总是对我们说:“要想做好一件事情,一定要坚持,付出全力。”我总想变成全能的人,什么都会。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总可以做好一件事并持之以恒。

今年我就有做好了一件事并持之以恒呢!在暑假前我就想:我已经12岁了,总应该有一项专长吧?可那些乐器都要从小学起,我可不想和小小孩一起学习。在妈妈拿来兴趣班的报名纸时,我看见了“10岁以上才能学吉他”就下定了觉心,要好好学会吉他。

当我背着崭新的吉他,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吉他教室,我的心就像小鹿乱跳,兴奋极了。每次上课的时侯,老师说的一字一句,我都深深记在心中,老师说的动作要领我都认认真真的做,歌谣的练习已刻不容缓,手指酸我也不顾,回家了也要坚持练1个小时。在我的努力之下,度过了像噩梦般的两个学期,而且我的手指头上都变得硬邦邦的了。不过夜以继日的辛苦过了,终究还是有丰厚的回报:我的动作变规范了,五线谱上的蝌蚪文在我面前都变成了一个个欢快的音符,简单的小歌谣也可以熟练地弹奏了,表妹看着可是羡慕得不得呢,而且我还>收获了许多的快乐。

所以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认真做好一件事永不放弃全力以赴,没有什么事做不成。

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篇七
《创新案例试题及答案》

创新案例

创新改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提出来的

A、 郎咸平

B、 熊彼得

C、 德鲁克

D、 马克思

002、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提到创新,多事从技术、经济方面去理解,近年来更多地从()的创新方面去把握

A、 人才

B、 科技

C、 整个社会

D、 自然

003、自主创新是指()

A、 创新主体依赖自身的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的创新活动

B、不同创新主体合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形式

C、国家组织的创新活动

D、 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下,创新主体通过合法方式引进创新成果并进行改进

004、合作创新是指()

A、 创新主体依赖自身的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的创新活动

B、不同创新主体合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形式

C、国家组织的创新活动

D、 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下,创新主体通过合法方式引进创新成果并进行改进

005、合作创新通常以()为基础

A、共享成果

B、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

C、资源共享

D、优势互补

006、以下哪种创新方式跟其他不是一类()

A、 合作创新

B、原始性创新

C、再次创新

D、整合创新

007、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

A、 领土和主权完整

B、 和谐的社会环境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国家创新体系

008、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任务是()

A、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应用

B、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大力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D、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009、项目管理是一种以()为对象的系统集成管理方法

A、成果

B、技术

C、人员

D、项目

010、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

A、对权力的追求

B、对现有制度的不满

C、实行新制度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

D、权力的分配

011、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A、理论创新

B、管理创新

C、教育创新

D、国家创新

01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基础是()

A、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

B、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C、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D、加大改革的力度

013、创新能力的核心是()

A、创新思维能力

B、艰苦奋斗的毅力

C、掌握足够的知识

D、思维创新

014、创新思维的实质是()

A、产生新的思维方法

B、开创新的经验

C、指导新的行为

D、自由发展

015、批判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观点、理论提出问题,也就是从()提出怀疑并进一步加以分析

A、经验

B、观点

C、解放思想

D、新的角度

016、科学家解释所观测到的现象和形成对未来的预期的依据是()

A、实践认知

B、经验

C、背景知识

D、理论基础

017、科学知识体系的逻辑问题或者表现为逻辑上的()

A、连续

B、跳跃

C、严密

018、创新性思维是()的结果

A、显意识作用

B、潜意识作用

C、显意识和潜意识反复交替作用

D、环境影响

019、思维的深度主要由()代表

A、主动性

B、独创性

C、探索性

D、灵活性

020、创新思维是一种()的过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它会因自身的运动变化而相应地发生结构性的变

化,表现为自身变换的灵活性

A、静态

B、动态

C、主观

D、客观

021、思维的主体性是指()

A、当某一思路行不通时,及时地放弃旧的思路,转向新的思路

B、代表了思维的敏捷度

C、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主动放弃无效的方法而采用新的方法

D、具有立体的思维能力,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寻求合适的答案。

022、方法的多样性是指()

A、当某一思路行不通时,及时地放弃旧的思路,转向新的思路

B、代表了思维的敏捷度

C、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主动放弃无效的方法而采用新的方法

D、具有立体的思维能力,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寻求合适的答案。

023、创新思维的主导和灵魂是()

A、心理因素

B、知识因素

C、智力因素D社会因素

D、

024、创新思维的驱动力量是()

A、心理因素

B、知识因素

C、智力因素D社会因素

D、

025、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

A、基础知识

B、背景知识

C、广博的知识

D、专业的知识

026、在具体实施计划中要(),通常一项创新之所以得意实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持之以恒的努力

A、浅尝辄止

C、认真负责

D、坚持不懈

027、科学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理论创新是以()为主线的

A、问题

B、经验

C、权威的意见

D、知识

028、问题的提出发生在()阶段?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豁朗阶段

D、验证阶段

029、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发生在()阶段?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豁朗阶段

D、验证阶段

030、20世纪30年代奥斯本创立了第一种创造技法()

A、智力激励法

B、头脑风暴

C、和田检核表

D、等价变换法

031、默写式智力激励法被成为653法的原因()

A、3人参加,每人在5分钟内提出6个设想

B、5人参加,每人在6分钟内提出3个设想

C、6人参加,每人在3分钟内提出5个设想

D、6人参加,每人在5分钟内提出3个设想

032、函询激励法是(),通过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和见解来获得新的设想

A、借助于信息反馈

B、“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

C、为美国陆军首创

D、创新者的主观愿望

033、缺点列举法是着眼于()来进行创新的一种局部分析方法

A、借助于信息反馈

B、“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

C、为美国陆军首创

D、创新者的主观愿望

034、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技术创新

B、教育创新

C、科技创新

D、理论创新

035、创新过程是从()开始的

A、发现、提出常规问题

B、发现、提出反常问题

C、收集信息、分析问题

D、反思总结

036、问题可以分为()

A、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

B、已解决问题

C、未解决问题

D、发现问题

037、分析问题奠定了基础是()

A、发现问题

B、收集信息

C、确定思路

D、反思总结

038、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于1985年由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于()年正式启动。

A、2001

B、2000

C、1985

D、1990

039、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不包括()

A、中国

B、意大利

C、法国

D、英国

040、在我国,脑功能研究列入了重大基础科学研究计划()

A、攀登计划

B、863计划

C、211工程

D、986计划

041、右脑支配()

A、植物性神经

B、动物性神经

C、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

D、左半身的神经和感觉

042、传统教育强调()思维模式的开发

A、收敛

B、发散

C、左脑

D、右脑

043、目前电脑可以替代部分()的工作

A、收敛

B、发散

C、左脑

D、右脑

相关热词搜索:浅尝辄止 浅尝辄止的意思 爱情我浅尝辄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浅尝辄止与坚持不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1097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