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徐渭 雪景

徐渭 雪景

2016-02-06 11:31:1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徐渭 雪景篇一《描写雪景的句子》 描 ...

徐渭 雪景篇一
《描写雪景的句子》

描写雪景的句子

1、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2、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3、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4、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5、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6、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

7、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8、雪下起来了。多么美丽的雪花呀。在初冬刚来到的时候,雪花就及时地报告了冬天的来临。下课的时候,同学们跑到操场上,有的在欢呼,有的在跳跃,有的张开双手去接那飞舞的雪花。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盖上了。天上,地上,到处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树林。

9、洁白的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装饰得一片银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丽。

10、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1、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12、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在飘飘洒洒的弹奏中,天、地、河、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13、哇,只见天地间下着细小而密集的雪花,并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好像无数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儿,传达着春天的祝福。过了半晌,雪慢慢的停了,只见平台和长廊的栏杆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花盆里花的枝干和叶子上都托着一团团的雪,晒衣架上的雪像一条弯曲的小路,红瓦屋顶上的雪像一排排钢琴键,一排红瓦一层雪,排列得那么整齐,令人赞叹不绝。

14、马路边,白雪给人行道盖上了白被子,被子上又留下了人们一串串的脚印。白雪给树们披上了白披风,使它们变得更加威武了。

15、骤雪初霁,冬日里的太阳似乎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显得格外地清晰,格外地耀眼。但阳光的温度却好像被冰雪冷却过似的,怎么也热不起来了。

16.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17.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18.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19.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20.我爱白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诗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妆点万家清景,普绽琼花鲜丽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词语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银装素裹 瑞雪兆丰年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白雪皑皑 阳春白雪 诗人把雪比作撒盐、柳絮、林花、玉龙、败鳞残甲、玉、席子以外,还有比作白鹤羽毛、梅花、白毯子等等的。 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又像连绵不断的帏幕,往地上直落,同时返出回光。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你要是在路上行走,不一会儿,就会成为一个活雪人。

我国女作家萧红在《生死场》中曾描绘过风雪之夜:山上的雪被风吹着,像要埋蔽这傍山的小房似的。大树号叫,风雪向小房遮蒙下来。一株山边斜歪着的大树,倒折下来。寒月怕被一切声音扑碎似的,退缩到天边去了!

俄国作家普希金在《上尉的女儿》中也曾描绘过一场暴风雪的来临: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上面两段文字,萧红和普希金都写了风与雪,雪仗风势,风助雪威。

萧红还写了雪的重量;雪要将小屋埋蔽、能折断树枝。

普希金描写暴风雪还强调了云的作用,云在暴风雪来临之前,在天空逐渐扩大密布,为暴风雪的来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暴风雪》中写了在荒野遇雪的情景:“暴风雪越来越猛烈,天开始上冻了,人的鼻子和面颊冻得更厉害了,凛冽的空气更加频繁地灌进皮外套里,需要把衣服裹得更紧些。雪橇有时在光溜溜的冰面上辘辘滚过,因为地上的雪都被风刮走了。……我仿佛觉得有一种强烈的光照耀着雪白的原野,地平线大大开阔了,又低又黑的天幕忽然消失了,四面八方只看见落雪形成的一条条白色斜线。……在荒野里,风执拗地把一切都往一个方向吹。……右边,左边,到处都是白茫茫、灰糊糊的。我的眼睛想找到一样新鲜的东西,但是找不到:没有一个路标,没有一堆干草,没有一堵篱笆,什么也看不见,到处是一片白雪。……风似乎开始在改变方向了;一会儿迎面吹来,吹得雪花糊住了眼睛;一会儿从旁边讨厌地把大衣领子翻到头上,嘲弄地拿它抚摩着我的脸;一会儿又从后面通过什么窟窿呼呼地吹着。……当我翻身想把身子裹得更严密一些时,落在领子上和帽子上的雪就从脖子里滑进去,冷得我发抖。”

这里,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了风助雪威的情况:先是风执拗地把一切都往一个方向吹,后来,风改变了方向,一会儿迎面吹来,一会儿从旁边,后面吹来。他还写了这场荒野所遇的暴风雪之大:四面八方只看见“一条条白色斜线”,飞雪遮住了天空,“到处是一片雪白。”

雪景,由于作者的心情不同,描绘出的画面也会不同。法国作家左拉在《萌芽》中描绘的雪景就令人十分恐怖。他曾这样写:雪已落了两天,上午刚停止,强烈的冰冻凝固了无限大的积雪面。……在雪底下,二百四十个矿村偃卧着,仿佛已经消失了。……没有火的房子,和路上的石块一样冷,不能融解屋瓦上的厚层的雪。在白色的平原里,这只是一堆白矿石,看来很像死了的村庄,罩上它的殓尸布。

法国作家莫泊桑在《珍珠小姐》中描绘的雪景也是凄惨的:雪已经下了一个星期了。我们可以说是到了世界末日。偶尔向平原一看,它使我们的心都冰透了,那整个一片白茫茫的地方,全体是白的,冻结了的,并且像漆一样地发光。我们可以说是上帝包好了地球,预备送它回洪荒世界里去。我告诉你:那情景真很凄惨。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 “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 玉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 “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宋·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 “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

事休提。”元·白朴《天净沙·冬》 。 手、掌、席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 盐、尘、柳絮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 雨、酥、叶、藻 “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唐·李咸用《大雪歌》 ;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宋·范成大《雪后雨作》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雪停了空气全无了那股混浊不清的气息,不一会儿。一股令人神清气爽的空气迎面而来。

一片片小雪花像烟一样轻,玉一样纯,银一样白,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从天而降,亲吻着久别的大地。

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

徐渭 雪景篇二
《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

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

作者:张维昭

来源:《艺术研究》2014年第04期

摘 要: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涵化着徐渭内在的生命情感及其审美趣味,而这种生命情感、人心意绪的投射与外化,也承载了徐渭自身对雪意象文化内蕴的理解与诠释。本文主要从雪意象愤泄穷愁、雪意象寄情明洁及雪意象清赏观美此三方面出发以探析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

关键词:徐渭 诗画 雪意象

雪是中国文人词客清赏雅玩之佳景。所谓雪夜听鸡鸣可得乾坤清绝之气;醉雪冬夜可清其思;晴雪长松,开窗独坐,恍如身在冰壶;雪满山中高士卧,清姿如卧云餐雪,襟韵洒落如晴雪;至于雪后寻梅,映雪萧曲,寒雪烹茶,固野客之闲情,实乃文人之深趣。

徐渭对雪也有着一种文人独特的情怀,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也甚多。他用诗画描绘了四林皆雪时,絮起风中,无树飘花,千峰堆玉,万壑铺银的种种雪景奇观,他谑雪,赏雪,雪中访友,他也借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与雪构成复合意象,去描绘雪梅、雪竹、雪荷、雪牡丹、雪水仙等,种种雪意象中无不涵化着徐渭内在的生命情感及其审美趣味,而这种生命情感、人心意绪的投射与外化,也承载了徐渭自身对雪意象文化内蕴的理解与诠释。探析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其内蕴主要有三:一是雪意象愤泄穷愁;二是雪意象寄情明洁;三是雪意象清赏观美。

一、 雪意象愤泄穷愁

唐代皮日休说:“古之士穷达必形于歌咏”①。徐渭即是借雪意象极抒自己的穷愁不遇。雪意象与人生困境的联系基于雪灾是中国古代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翻阅《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从秦汉至明清,霜雪灾害触目可见,雪深盈丈、冰集如山中,树木庐舍皆裂,竹木鸟兽冻死无算,殍徒者不可胜计。其中公元902年冬之大雪,尤为惊心,凤翔冻饿死者不计其数,市中竟卖人肉。②雪灾作为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超出社会正常承受能力,作用于人类生态破坏。这使得雪这一意象承载着穷愁、摧残、逆境等文化意蕴。

徐渭对雪意象的青睐正是源于这种文化意蕴。徐渭天才超轶,十余岁仿杨雄《解嘲》作《释毁》,极负盛名。徐渭诗文书画皆绝出伦辈。然其一生贫病交加,穷愁坎坷,曾经乡试八次而八次落第,后得胡宗宪重用,徐渭知兵好奇计,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都是徐渭之谋略。但后来胡宗宪下狱,徐渭惧祸而发狂,引巨锥刺击双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都没死。他又击杀继妻致死而入狱。徐渭晚年尤其贫窘。他《画易粟不得》自云:“吾家两名画,宝玩长相随,一朝苦无食,持以酬糠粃。名笔非不支,苦饥亦难支。”③ 《补屋》诗自叙:“僦居已六年,瓦豁绽椽缝,每当雨雪时,举族集盆瓮。……买瓦费百钱,已觉倒囊笼。命工勿多摊,擘艾聊救痛。”④《治冢五首》慨叹:“买地苦无资,葬地苦无术,伏地苦无亨,改地苦无

溺。”⑤虽然是“贫者士之常”⑥,但徐渭是贫病交加,他在《喜马君世培至》云:“时我病始作,狂走无时休,吾子一见之,握手相绸缪。”⑦

贫病之境最怕遇天灾,徐渭在《理葡萄》云:“去冬雪作殃,无物不冻死。”⑧可见,雪和穷愁有着某种联系,在徐渭的很多诗里,雪意象由此作为铺垫穷愁的背景。他在《雪》诗中云:“屋腐隙西椽,密雪夜如织。朝窥床簟头,白糁高一尺。侧身不敢摇,寒笼戢僵翼。伴侣同苦辛,何从乞浆食。”⑨密雪如织,见夜雪之来势汹汹;雪漏腐屋,见徐渭之贫窘,苦寒。夜雪漏屋这一意象也由此传达了徐渭愁心苦泪之心境。徐渭又在《雪中移居二首》其一云:“十度移家四十年,今来移迫莫冬天。破书一束苦湿雪,折足双铛愁断烟。罗雀是门都解冷,啼莺换谷不成迁。只堪醉咏梅花下,其奈杖头无酒钱!”其二云:“高雪压瓦轰折椽,跋冻移家劳可怜,长须赤脚泥一尺,呼佣买酒赊百钱。饥鸟待我彼檐外,梅花送客此窗前,百苦千愁不在念,肠断茫茫黯黯天。”⑩这两首诗借雪意象极度渲染出徐渭之穷愁潦倒,移居在雪天,雪压瓦轰折椽屋塌,家徒四壁,雪湿破书,百苦千愁在这茫茫黯黯的大雪天体现得淋漓尽致。 徐渭借雪本体的铺天盖地,漫天横飞等严酷肆虐之自然特性,也把雪意象构设成某种坎坷逆境。徐渭有《雪牡丹》云:“银海笼春冷茜浓,松煤急貌不能红. 太真月下胭脂颊,试问谁曾见影中。”{11}又有《雪水仙》:“西子云耕趁雪行,白鹭无力海绡冰。玉京固是朝天路,如此清寒苦不胜。”{12}其题画诗《题雪压梅竹图》:“云间老桧与天齐,滕六寒威一手提,折竹折梅因底事?不留一叶与山溪。”{13}又题《雪竹》诗三首,其一云:“雪压烟迷月又蹉,前村昏黑水增波。梅花也自难张主,数尺寒稍奈尔何。”其二云:“万丈云间老桧萋,不藏鹰犬在塘西。快心猎尽默林雀,野竹空空雪一枝。”其三云:“画成雪竹太萧骚,掩节理清折好梢。独有一般差似我,积高千丈恨难消。”{14}题画诗中的雪意象象征着某种打压人的势力。张汝霖在《刻徐文长佚书序》称徐渭“居常痛少保而谗死,怨愤不已,而力不能报,往往形之诗篇”,并“狂中画雪压梅竹”。{15}少保乃指胡宗宪,胡宗宪对徐渭有知遇之恩。在“能言者多在下,不能察而用者多在上;在上者冒虚位,在下者无实权”{16}的明代社会,胡宗宪的知人善任使徐渭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有了实现的可能。但是胡宗宪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依附赵文华,甚至不惜攀结严嵩父子。徐渭虽深感不满,但考虑到胡宗宪一意抗倭,还是应招入幕。徐渭在胡幕中职任记室,胡宗宪一应表启文书等多让徐渭代笔,其中不免有奉命违心之作,如贺严嵩生日等文多奉承阿谀之词,然感于知遇之恩,也不好推脱,徐渭倍感痛苦。然最终代笔还是给徐渭惹了大祸。由于大学士徐阶策使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劾胡宗宪“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得旨到浙江,胡宗宪被逮捕解往京师。徐渭也因惧牵连之祸而发狂。

徐渭之辈本有竹、梅之气节品格,但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政党纷争如狂风暴雪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徐渭以雪意象渲染迫压之势非常强大,个人的力量如螳臂挡车,无法逆转和改变形势。

二、 雪意象寄情明洁

雪意象之明洁意蕴与雪之颜色密切联系,古人称雪后世界为“玉界琼田”。皑皑白雪之纯净明洁似乎能洗净尘世一切渣滓,穿透所有色相,这也往往令文人志士联想到士人理想人格中的

坚韧的气节和高洁的情怀。古代有袁安卧雪的典故,有一年冬天,大雪连下十余天,积雪一丈多厚,封路堵门。洛阳令到州里巡视灾情,访贫问苦,雪中送炭。见家家扫雪开路,出门谋食。惟独袁安家大雪封门,无路可通,洛阳令以为袁安已经冻馁而死,便命人凿冰除雪,破门而入,但见袁安偃卧在床,奄奄一息。洛阳令问他为何不出门乞食,袁安答道:“大雪天人人皆又饿又冻,我不应该再去干扰别人!”古人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卧雪情操,扬风惠政”。因此文徵明曾一语点出:“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者盖欲假此以寄其岁寒明洁之意耳。”{17}而“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也成为千古美谈。

《世说新语》有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 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18}王子猷雪夜访戴把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旷”和“率性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徐渭也有雪中骑驴访友,《雪中骑驴访某道人于观,追忆曩日栖霞之约》云:“昨日雪深驴没蹄,今日雪晴驴可骑。此时去访杨道士,青天犹压杨花垂。”{19}雪天访道友,也是兴致所至的高情雅趣。徐渭十多岁时即与萧女臣等同学相与研究道家经典《老子》、《庄子》诸书,后又随长兄徐淮拜师名道士蒋鏊等学道。此外,徐渭学道还受钱楩等人的影响和指点。徐渭率真任性的个性及其不喜与贵人结交的清高傲洁之情性可以说皆与对《庄子》诸书的深悟有重要关系。而雪天访友之所以频频入徐渭诗境,是因为徐渭想借雪之冰清皎洁,而抒写自己的禅心道性,以清凉洁净世界来构筑士人理想的人格世界。

明人唐志契《绘事微言·雪景》云:“画雪最要得觱发栗烈意,此时虽有行旅探梅之客,未有不畏寒者。只以寂寞为主,一有喧嚣之态,便失之矣。”{20}这是说画雪贵在那寂静无声之境,一有喧嚣的形状,画之境界全失。雪的洁白无暇与其覆盖大地之静寂无声的特点,容易让人联想起具有高洁淡薄之人格美的文人情怀。王冕曾于大雪天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21}文徵明《文待诏论画》云:“曩于戊子冬,同履吉寓于楞伽僧舍,值飞雪几尺,四顾千峰失翠,万木僵仆。乃向履吉索素缣,乘兴濡毫为图,演作关山积雪,一时不能就绪,嗣后携归,或作或辍,五易寒暑而成。但用笔拙劣,不能追踪古人之万一。然寄情明洁之意,当不自减也。”{22}文人画家借雪意象“寄情明洁”的很多,乐卿题李成《江山雪眺》图云:“古人最喜画雪。”{23}如王摩诘之《雪溪图》、郭忠恕之《雪霁江行》、《万山飞雪》、李唐之《雪山楼阁》、阎次平之《寒岩积雪》、赵承旨之《袁安卧雪》、黄大痴之《九峰雪霁》等。因此,张潮《幽梦影》云:“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24}

徐渭关于雪意象的诗和画也同样体现了文人高洁的情怀。《雪二首》云:“夜雪一何花,晓树千条缀。定有潇然人,独卧纷如内。”又《题雪景画》云:“幽人凭水槛,钓者挈鱼投, 况对千山雪,而无一客留。 腊酒此时熟,老夫终岁忧, 壶公能醉我,跳入画中休。” “卧雪”、“对雪”在徐渭看来也是情怀高逸之雅举。徐渭还借雪本体的寒和洁来称梅为雪,从而在文化意蕴上使雪具有和梅同样高洁的品格。如《画红梅》云:“即使胭脂点,犹成冷淡枝,杏花无此干,铁树少其姿。挂壁粉红雪,围春在锦池,无由飘一地,娇杀寿阳眉”。《画梅》云:“丽夕

上元偏,春风荡远天,谁将五尺雪,写入一筒笺。晕信空中夺,香疑笔底传,夜深悬榻冷,梦见罗浮仙”。

可见,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是徐渭精神思想的外观,徐渭以雪世界之冰清玉洁来摈弃现时社会的污浊,以雪意象明净高洁的文化意蕴来契合自己超轶不羁的豪达意气。

三、雪意象清赏观美

中国古代文人极喜清赏雅玩,所谓月令人清,花令人韵,石令人隽,雪令人旷。可见,清赏观美之雪还蕴涵着文人的某种闲情雅致与审美趣味。有雪水烹茶,据载:“有宋陶榖得党家姬,遇雪,取雪水烹茶,请姬曰:„党家亦知此味否?‟姬曰:„彼武夫安有此?但知于锦帐中饮羊羔酒耳。‟公为一笑。”{25}又有嚼梅咽雪,“铁脚道人,尝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人心骨。”{26}又有踏雪寻梅,相传“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27}又有月下观雪,沈周《记雪月之观》云:“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28}

徐渭对大自然玉花搅空的大雪美景也是充满了向往之情。他在《甚雪》诗小序中说:“是月凡三见雪,而是日独甚,兴致遄飞,笔不能禁。”并作诗曰:“今夕是何夕?遥看最上头。雨花千佛座,飞盖百神游。御气行旬日,骑龙览九州岛岛,归来问姑射,息驾借居楼。”又在《一枝堂对雪》中有相同的小序:“是月凡三见雪,而是日独甚,兴致遄飞,笔不能禁”。并赋诗曰:“大地呈三白,小堂开一枝。楼台住天上,鸾鹤下神祈。混混无穷处,茫茫不可知”。可见其对雪之喜爱之情溢于笔端。

在徐渭的笔下,雪后世界如“万里琼瑶”,“压梅横月,学絮从风,果是巧输滕六。无数青峰,一夜尖尖髻银矗。浙江潮,昆山玉,对此景依稀一粟,恍真成万里琼瑶,遍笼华屋。”{29}而雪也“不是寻常风物”:“巧剪飞花呈六出,不是寻常风物。鹤舞天长,蟹行沙密,比拟形声犹失。裹妆都毕,总富贵檐楹,寒微蓬毕。此付琼堆,彼分玉糁浑如一。销金帐底入醉,更扫将梅上,茗烹团月。鸟迹千山,人踪万景,保尽炊烟未必。”{30}他观赏到雪坠片如丝者或如钱者皆景绝奇:“灵雪羞常态,翻奇得品题。千丝罥数蝶,万絮逗粗黎。错落真成剪,匀飞反厌齐。一生只一见,天巧绝风姨。”{31}他时而赏着园中春雪:“春雪浩茫茫,羁人坐欲僵。分明落桃李,只是少芬芳。一片凄环栅,中宵醉洞房。何心分苦乐,人自异肝肠。”{32}时而沉醉雪中粉团:“合蔕芳英弄大寒,风吹一月不能干。粉肥巳觉垂稍软,雪厚仍烦挂斗团。属国节旄迷大漠,虢姨裘马缟长安。春姿一种娇银海,绝胜滇茶兢腊殷”。{33}时而又去雪后寻梅:“去年雪下我寻梅,今岁寻梅未可期。幸有邻墙过数朵,少胜戴进画中窥。”{34}他醉心于山阴道上的雪景:“此际山阴道,啼惟有莫雅(暮鸦),万山无寸碧,何处认梅花?”他叹奇大雪如飞絮之迷天:“谷日之雪一何大,一尺一半自昨夜。 望中飞絮已迷天,安得犹窥凤城瓦。”{35}谢道韫也有雪如柳絮因风一说,据载“晋谢太傅大雪家宴,子女侍坐。公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不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称赏。”徐渭以“飞絮迷天”形容雪,可见雪大令人奇。徐渭爱雪,甚至在酷热炎夏,画雪消暑,“昨夜苦

热眠不得,起写生篁雪两竿。 莫问人间凉与否,苍蝇僵拌研池干。”{36}徐渭爱雪而谑雪:“梅花一夜窗中见,昨冬少雪春无霰,寒来借景苦无多,窗小只须三百片。”{37}

综上所述,雪意象是一种原型意象,它的生成与民族文化的演进密切相关,因此在徐渭构设和使用的雪意象中,雪意象既具有原生性的审美物象的美,也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象征性。 注释:

{1}【明】皇甫汸.中国史学丛书三编(49)万历长洲县志(1-3)[M].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版,第960页。

{2}卞光辉等.中国气象灾害大典[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年版。

{3}【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3页。

{4}【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2页。

{5}{6}{7}{8}{9}{10}{11}{12}【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5页。

{13}{14}{15}{16}【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56页。 {17}潘运告.明代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年版,第45页。

{18}【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96页。 {19}【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7页。

{20}【明】唐志契.绘事微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22页。 {21}【明】张岱.夜航船[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

{22}{23}潘运告.明代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年版,第45页。

{24}【清】涨潮.幽梦影[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

{25}{26}{27}【明】张岱.夜航船[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 {28}祝鼎民.明代散文选注[M].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85页。

{29}{30}{31}{32}{33}{34}{35}{36}{37}《徐渭集》,《雪》,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第423页。

徐渭 雪景篇三
《作文雪》

徐渭 雪景篇四
《中美史第七章》

第七章明代绘画1.明代初期绘画崇尚(刘李马夏),(院体)为主.称为(浙派)。2.山水画家由于崇尚前代画家笔墨风格不同而分为(院体)(浙派)(吴派)。3.(三履)是明初画家,山水画取法(马夏)。4.(夏昶chǎng)善写竹,有作品(<半窗晴翠>),描写(《晴日窗外所见一支新竹》)5.“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是(王履)在(<华山图序>)中阐发的艺术观点.6.孙龙是(明)代擅长画(没骨花鸟)的画家.7.<双鹤圈>是(明)代(院体)花鸟画家(边文进)的作品.8.<北海真人图>是(浙派)画家(吴伟)的作品。9.被称为“今之马远”的画家是(王谔).传世作品有(<溪桥访友>)(<策彦归朝图>)10.<春山积翠图>是(浙派之首戴进)的作品。11.《西洲话旧图》是(吴)派画家(唐寅)的代表作。12.《墨葡萄图》是大写意画家(徐谓)的代表作。13.“隔帘看月,隔水看花,意在远近之间”是(董其昌)追求的效果.14.<屈子行吟圈>是(明)代(陈洪绶)的作品。15.曾鲸所画肖像画重(墨骨)。16.明代的人物画有刘俊的《雪夜访普》、倪端的<聘庞图》、王谔的(溪桥访友)周语靖的(雪夜访戴)、朱端的《寻春图》。一.明初“院体”与“浙派”1、宫廷绘画特点及代表画家宫廷人物画:谢环、倪端、商喜、刘俊宫廷花鸟画:边景昭、孙隆、林良、吕纪明代宫廷的绘画机构和画风有何特点?何为“浙派”?答:明代宫廷绘画机构不同于前代,不再设“翰林图画院”这样的专门画院机构,而是将专为宫廷服务的画家归入“御用监属”之下,由太监管辖,此外画家没有专门职称,只授予锦衣卫的武官职务,地位和处境无法和宋代画院画家相比。明代宫廷画的画风主要来自两宋画院规整苍劲的风格,即所谓“院体画”,这与统治者否元采宋的意识形态、审美趣味变迁有关。  “浙派”一般是明中叶以前同“院派”联系密切的山水画派,代表人物是戴进、吴伟、蒋嵩、张路等人,由于他们都是浙江钱塘人,因而得名。明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答:边文进、孙龙、林良、吕纪在花鸟画发展上继承了宋元花鸟画的优秀传统。他们不仅善于真实生动的描绘自然生活,而且表现出在大幅构图的经营设计方面的才能。构图完整,对简繁、疏密、虚实的处理非常严谨。在笔墨技法方面,把马夏的水墨技法带进花鸟画的领域,打破了工笔写意的界限。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技法.他们为后来花鸟画的发展开拓了道路。《鹰图》:林良在《鹰图》中画一只硕大的巨鹰,追赶一只八哥的紧张情节,这里图粗豪了鹰击长空、震撼山谷、威猛庄严的气概,鹰在空中急剧翻身扑向八个。

鹰翅形成的下斜弧线、屈曲的树枝、下垂的栖藤,都预示着八哥难以逃脱的悲惨命运。构图的动荡和遒劲如草书的用笔,所造成的画面的紧张的气氛,使这幅花鸟画具有特别强烈的感染力。《雪夜访普》刘俊画。描写宋太宗赵匡胤退朝之后,于风雪之夜造访其重臣赵普的故事。这一事在封建时代,被认为是理想的军臣关系的典范而传为美谈。刘俊抓住了赵匡胤与赵普谈话的情节,着力加以描写.室内促膝攀谈,室外冰天雪地,待役在门旁不停的呵手踏脚,含蓄的点出长谈的特点。2、戴进、吴伟和浙派浙派及其主要画家?答:浙派十明代初期的一个画派,其特点是:继承发展了马夏院体绘画风格,代表人物是戴进。戴进的绘画创作影响到宫廷内外,因戴进是浙江钱塘人,后人把戴进影响下的画派成为“浙派”。浙派画家还有吴伟、李在、张路、王谔。戴进的绘画特点?答:戴进在山水、人物、花果翎毛多方面的精湛技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山水画方面。戴进广泛的掌握了前代大师的表现技巧“变南宋浑厚沉郁之趣,成健拔劲锐一体”。在技法上继承了马夏的艺术成果,并吸收了董、巨、范宽等人的优点。7.吴伟的绘画特点?答:现存吴伟的作品以及见于记载的作品,其中特别能表现吴伟创造性的是高人逸士以至仙人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有鲜明的特点,他们都是昂首自信,豪迈洒脱,这些代表了吴伟理想的人格,也是吴伟本人内心生活的写照,在这些作品中常以不费力的环境景物描写点缀,创造出理想化的环境而突出人物性格的理想化特点。浙派的特点?答:以戴进为首的浙派画家,在笔墨风格上崇尚马夏,山水多用大斧劈皴,构图又较马夏善于经营。他们既擅长山水又擅长人物,这点为明代文人画中少见。但是山水的意境不如吴派。《春山积翠图》:是戴进描写春天景色的作品,在山水中结合景色的特点,有完整的人物活动情节,从不同的时辰和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春天大自然的风采。体现了戴进“健拔劲锐”的特点,在技法上继承了马夏的艺术成果,并吸收了董巨、范宽等人的优点。二.明中期文人画与吴门画派1、“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重点)P262—P266“明四家”共同艺术风格。答: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的出现打破了院派浙派垄断画坛的局面,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艺术上继承董巨和元代诸家画法的同时,也深受南宋院体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的影响,追求气韵神采的笔墨效果和“风流蕴籍”的风格,书画

结合方面较宋元更进一步,进一步完善的文人画的艺术形式。他们在风格整体上虽没有从前代文人画程式中脱颖出,但共同体现了“世俗生活化”的新倾向。吴派及其代表画家?答:吴派是指明代中叶以后,活动于苏州地区的一些画家,创始于沈周,形成于文征明,重要的画家有唐寅、仇英,成为“明四家”,在绘画传统上继承元四家的绘画风格,他们都有较高的诗文修养,在绘画的意境、笔墨、效果上都有新的创造,逐渐取代了宫廷画派和浙派的地位,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庐山高图》:是沈周在四十一岁时给他的老师陈宽画的,陈祖籍江西,用庐山象征陈的崇高人格,实际上正式作者本人的思想境界的体现,沈周以网盟的笔法,以搞的的想象与技巧,集中的表现了这一雄伟瑰丽名山的形象。近景的坡头上有一人迎瀑布背向而立,比例虽小,却起着点题的作用,非常引人注目,似乎整个画面都是为他而存在的,是他内心世界的体现,构图是成功的。《江南春》:是文征明78岁时作的山水画,是极其成功的作品,近景时数株清瘦的乔木刚吐新芽,中景洲头是桃红柳绿,淡淡的远山,辽阔而平静的湖面,充分表现了江南水乡春色的明媚。构图平稳、造型疏秀、用笔设色清淡柔和,构成文征明绘画艺术特有的风格和情调。《春深高树图》:文征明的这幅作品是表现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体现着作者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理想,是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特点。笔致工细而带拙味,色调柔和而含冷色。山石倚斜,树如纵剖。总的效果是宁静典雅而朴拙拘板。《真赏斋图》:画的是是文祉明的朋友华中甫家的图书室,一幅作于80岁,另一幅作于88岁。该画前景为几块太湖石,湖面玲珑剔透,石上苔点斑斑,四周是参天的松桧huì,前面的柏树秀丽异常,卷末远景竹林茂密,湖水、小桥显出环境优美宜人。《栈阁图》:仇英的《栈阁图》描写四川栈道。山石用青绿,人铭以重彩。山崖高耸,栈道索通,表现出蜀道难的艰险情景,此画雪景用青绿烘染,雪意更足。此繁复而工致的长轴大卷是仇英的精心之作。沈周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答:主要是水墨山水,被《吴郡丹青志》誉为“绘事为当代第一”,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沧州趣图卷》等,技法上体现了“元四家”的风格,兼具董巨遗风。2、其他吴门画家:文嘉、文伯仁、钱谷、陆治、陆师道、王谷祥、谢时臣吴门四家的特点?(明代文入画的特点?)答:吴派画家以其诗文、书法的修养及绘画意境的创造,成为明中期压倒浙派的重要画派。艺术上重视笔墨

效果,在墨色的变化、用笔的轻重缓急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明末董其昌虽然从理论上进一步总结了文人画,艺术实践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毕竟曲高和寡,大部分画家则陷于玩弄笔墨,题材狭窄的困境。由于思想感情的贫乏,尽停留在重复以前的山水画家、诗人已经画过的题材、已经发展的意境上,致使文人画的发展出现曲折复杂的现象。三.明代中、后期绘画1、写意花鸟画:陈淳与徐渭.徐谓对水墨写意画的创造?答:徐谓士明代水墨写意画家,他修养广博,多才多艺,诗文淑桦都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具有革新思想的艺术家,在绘画上,以写意花卉为主,在林良、吕纪、陈淳写意画的基础上开创了水墨大写意的画风,他以狂草的笔法纵情挥洒,横涂竖抹,泼墨淋漓,他以不似之似的艺术形象着意于“生意"的体现。借绘画抒发英雄无路、托足无门的悲愤和历劫不没的生命力。把中国写意花推向了强烈书写内心感情的境界,在宣纸上充分发挥笔墨的特殊效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他的绘画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代表作(墨葡萄图》。怎样认识陈淳、徐渭在水墨花鸟上的贡献?答: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在技巧上发挥了水墨的功能;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士,主张“本色”的文艺思想,不求形似,而重神韵。2、人物画的振兴:南陈北崔(崔子忠与陈洪绶)、丁云鹏、吴彬.陈洪绶人物画及其特点?答:陈洪绶是明末富有创造性的画家,在绘画上人物、花鸟都很精妙,他的人物画在元代画家经验的基础上,还重视对生活的观察,还提出了“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主张,所画的人物形象面容奇特,造型夸张,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设色古雅,尤其擅长“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手法,变形夸张的手法富有装饰味,他创作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对清代和近代的绘画有直接的影响,代表作《九歌图》《博古叶子》。《屈子行吟图》:陈洪绶塑造的屈原,坚毅沉着,内心充满忧惯,线条洗练,构图稳定,给人难以忘却的印象。陈洪绶版画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答: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晚明浙派蓝英弟子,19岁作《离骚九歌图》,仕途不顺但艺术才华被崇祯皇帝赏识而进宫摹画,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绘画,版画人物居多,题材多为寄托作者在明末社会下的悲愤和理想,带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的《西厢记》《九歌图》《水浒叶子》等。艺术风格上画家一贯固守独立趣味,人物夸张变形,风神逼真生动。3、曽鲸与“波臣派”4、董其昌与“南北宗论”(重点)P272—P273怎样认识和评

价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答:董其昌是明末的松江画派(华亭、苏松、云间)华亭派的代表人,他所提出的南北宗论为世人认可,并流行300多年,即南北宗均始于唐,北宗以李思训父子青绿山水为始,经赵干、赵伯驹伯箫,至马远夏畦辈。南宗以王维水墨山水为始,经张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至元四家。董其昌借禅论宗把唐以来的山水画划分为两大体系,文人画禅之南宗,院体画禅之北宗。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根源于当时的政治、宗教、经济、和社会风气所致的文人画思潮的反映,旨在建立绘画品评的新标准,虽有抬高文人画和贬低院体画的片面消极之举,但作为山水画流派研究的作用还是应予以肯定的。曾鲸肖像画艺术的特色。答:曾鲸,字波臣,明末肖像画波臣派的开创者,艺术上继承了“以形写神”美学思想,“以墨为之”表现技法,重视细节刻画,具有形存神生,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1.王履在《华山图序》中阐发的艺术观点?答:王履在《华山图序》中阐发了自己的艺术观点“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是他学画经验的总结,他认为艺术创作要以“造化”为师,客观世界才是山水画创作的源泉,“吾不得不去故而就新也”由于大自然的壮丽而富于变化,他认为自己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技法表现自然,他认为绘画中行与意的关系应该是统一的,对待传统与创作的关系则以为“得形于前辈,得神于自己”。王绂fú山水画特点?答:王绂擅长山水竹石。山水以学王蒙为主。特别是层峦叠"嶂多出自王蒙,用墨多浓重,时而参合吴镇,倪瓒得画风,在明初山水画都追踪马,夏画风转变的时刻,他仍保留元代风格,是值得重视的,他的作品有《山亭文绘图》《凤城栈咏图》《淇谓图》《偃竹图》。夏昶的绘画特点?答:擅长写竹,人争以高价购求,有“夏卿一棵竹,西京十锭金”之说,他的《半窗晴翠》写晴日窗外所见的一只新竹,细嫩劲挺。《清风高节》则是竹带微风,用以象征清高雅洁。《松泉竹石图卷》则是根据他的老师王绂的作品追忆绘制的。李在的绘画特点?答:人物山水兼擅,他的山水从画风上可分为两类“细润者宗郭熙,豪放者宗马夏”在闽浙地区有很高的声誉.宣德年间被征入宫廷,他与谢怀、石锐、周文靖等杰出画家并列。共同待诏仁智殿。人又称李在“自戴进以下一人而已。代表作《琴高乘鲤图》.张路的绘画特点?答:张路.人物学吴伟,弘治间名声仅次于吴伟。山水学马夏但更加狂纵,草率。现存的《人物图卷》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他的《

徐渭 雪景篇五
《七年期末历史卷》

/ / / /

/ / 碣北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历史卷(2010.6)

/

评分: _____________

/ 一、 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选项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每小题2分,共16分)

/ / / / / / /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 / 2、澶渊之盟是( )之间的盟约。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 / 3、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 A.灭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

4、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朝开始形成的民族是 ( )

A.藏族

B.回族 C.满族 D.壮族

/ 5、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 / A.开辟海外市场 B.学习西洋各国的先进制度 / C.开辟海外殖民地 D.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 / 6、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对东南边疆的统治。当时台湾府隶属( )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澎湖

/ / 7、想要了解北宋都城的商业发展状况,需要参阅的历史图画是( )

/ A

.《送子天王图》 B.《清明上河图》 / / C.《步辇图》

D.《雪景寒林图》

/ 8、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 / A.施耐庵创作了《西游记》

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 / C.徐渭是“扬州八怪”之一 D.《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专著

线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 9、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中国隋朝时李春主持设计和建造的。

/ 10、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设行中书省,简称“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11、东汉时期,宦官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人们把他创制的这种纸叫做“__________”。

在北宋时期,优秀的刻字工人毕昇发明了____________,比欧洲发明早约400年。 12、隋唐时期,_________的楷书敦厚劲健,似有筋骨,人称“颜体”,而________的楷书雄

秀挺拔,骨力刚健,人称“柳体”,后人把他们的书法并称为“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13题11分,14题14分,共25分)

13、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

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

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

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

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四:下面是两同学对科举制的看法

甲: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

乙: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 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2分)

②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2分)

③一想材料四中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4分)

④联系现在的考试,谈谈你的看法,科举制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供汲取?(3分)

14、“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①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分)

② 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4分)

③ 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6分)

④对此你有什么启示?(2分)

七年级历史答案

1~8 ABBB DCBC

9 赵州桥 10中书省 行省或省(两个都可以)11蔡伦 蔡侯纸 活字印刷术12颜真卿 柳公权 颜筋柳骨 13、①隋朝 ②八股文 考试命题范围只限四书五经,文章必须写成规定的八个部分。③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

了学风。(4)提示:利在于: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弊在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言之成理即可)

14、①闭关锁国 ②清朝政府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限制对外贸易;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③闭关锁国;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

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④看法提示:⑴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⑵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徐渭 雪景篇六
《中美史》

甲骨文: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子形态刻在龟甲、牛腿骨、肩胛骨上的象形文字,用于记录占卜的过程

铭文:商周时期出现在青铜器(编钟)上的文字也叫金文,钟鼎文,体现了圆的特征

盟书:古代记载盟誓各方缔约内容的文书材料,多为玉石薄片制成。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埋入地下或沉入河里。

书法:包括篆书(先秦大篆,后秦小篆)、隶书、草书(章草、今草(唐草)、狂草)、正书(楷书/真书(晋唐楷、魏碑))

书法大家: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快雪时晴贴》),王献之《鸭头丸帖》;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诸上座帖》、李福、葵襄;元,赵孟頫《洛神赋》;明,文征明《后赤壁赋》,八大山人(朱耷)清,傅山(宁方勿圆)

陶瓷:温度不够1300度则不是瓷而是陶,陶吸水,瓷器不吸水。陶器颜色分为四个等级,红、灰、黑、白。宋代瓷器分为: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青铜: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工艺技巧为错彩镂金

玉器 玉器中,肉倍于好(好为玉器中间的孔),称为璧,反之则为环 玉琮:内圆外方,用于祭祀大地

玉玦:璧有缺口,代表决裂和决心

中国丧葬:讲究事死如归。玄黄(鱼,龙与水有关,代表北方)白虎(西方)击璋(南方)青圭(东方)

山水画

画品:一能,二神,三妙,四逸

郭熙(北宋)提出:山水画的内容主要是居游行望,和三元法(高远,平远,深远)

唐:王维(袁安卧雪图),展之虔(游春图(隋))、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五代: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董源(夏山图卷)、巨然(层岩丛树图)黄荃黄家富贵,徐熙徐家野逸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李成(茂林远岫图)郭熙(早春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刘松年、马远、夏圭

元四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吴镇(渔父图)、倪瓒(六君子图)

赵孟頫(元代,双松平远图)-----石如飞白木如箍,写竹还应八法通,如也有人会此法,方知书画本相同

明:沈周(庐山高图),文征明(石湖图),唐寅,仇英(明四家沈文唐仇),戴进(雪景山水图),董其昌(昼锦堂图),陈淳(荷石图),徐渭(墨葡萄图) 清:四王(王原祁、王时敏、王翚,王钅监)吴历,恽南田、八大山人(朱耷),石涛,弘仁,髡残

石窟艺术:敦煌的莫高窟、麦积山都是甘肃的;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由于北魏迁都洛阳而形成的是云冈的继承)

画论:南朝:谢赫(古画品思)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录》

宋:郭熙《林泉高致》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

元:赵孟頫强调了书画同源的审美通感,主张复古,讲究古意

明:徐渭提出题画诗

清:傅山《霜龛杂记》、石涛《苦瓜和尚语录》

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画像石 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宋代为什么是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1. 拥有一批杰出的画家,李成,郭熙,范宽等

2. 皇帝都喜欢山水画,专门成立了翰林书画院

3. 当时禅宗对山水画的烘托,而且当时的文人将参禅打坐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将禅入画,寺院里的禅师多才多艺

4. 文人很多都会画画,画画是当时文人的一种追求

5. 将书法引入到了山水画当中

6. 宋代为市民经济,所以经济发达,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追求精神上的修养 朝廷对寺院和艺术家的影响

1. 宗教艺术不可忽视的观众来自朝廷的统治阶层,如隋朝对艺术的提倡主要体现在佛教美术上,唐武宗对佛教的禁毁则体现朝廷对寺院佛教的制约.

2. 在五代时期,佛教寺院受到灭法运动打击,寺院壁画被迫改为屏风形式,这个时尚改变着中国绘画的观赏形式,由壁画变为向私人流传的卷轴。

3. 朝廷皇帝对艺术画作的喜好,影响着当时绘画风格的走向。

4. 帝王个人的爱好在书画的流传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而很大程度的左右着当时的艺术创作。

5. 皇家的赞助,也影响宫廷画师,民间画工和士大夫画家的艺术创作。这样一些的复杂关系,也改变着宫廷艺术在整个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

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代表,敦煌壁画就性质而言,大体分为1佛像画.2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故事画.3本生故事,这也是壁画里最为重要的内容.早期佛教绘画打破物理时空的画面组织,充满雅气和装饰味的造型,豪放泼辣的线条,浓重沉稳的色调,使其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是激动不安、阴郁而又热烈、奇异而又真实、豪爽而又多姿与和谐、典雅、静穆、真理化的希腊艺术形式成鲜明对照.就技法而言,早期壁画是外来艺术有益的因素与我国线描造型和以形写神等民族艺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西域风格又使中国是传统绘画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国美术史上,每个时期的艺术都有各自的特色,你最欣赏哪个时期,并阐明理由.

唐代,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与作品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绘画建构模式时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立于画坛,表现技法日趋成熟和完备,不少画论观念对后时影响大.建筑、工艺马上都体现了大唐艺术辉煌繁荣.

样认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的创立者想通过从唐至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准.竭力抬高文人画,贬底南北朝以上的院体画和青绿山水画体系.南北宗论有片面性只用两个流派去归纳,难免有自相矛盾,牵强附会,评价白当之处.

应该肯定董其昌做出的贡献.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鉴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中国美术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5分,每小题1分)

1.哪一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C)

A.魏晋 B.秦代 C.夏商周 D.唐代

2.在美术史上,被誉为“画圣”的是(C)

A.张择端 B.李成 C.吴道子 D.范宽.

3.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最完整的青铜器是(C)

A.二里头爵 B.司母戊大方鼎 C.大编钟 D.人面方尊.

4.在我国的画坛上,用线被称为“春云浮空,流水行也”的是哪一位名家(C)

A.吴道子 B.李公麟 C.顾凯之 D.周肪

5.我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C)

A.秦汉 B.魏晋 C.唐代 D.清代

6.“诗、书、画、印”合而为一,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A)

A.唐代 B.南宋 C.北宋 D.元代

7.哪位名家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以及与其代表的美学思想.(D)

A.顾恺之 B.苏轼 C.马远 D.李成

8.有关山水画的理论著作《笔法记》其作者是(A)

A.荆浩 B.董源 C.范宽 D.李成

9.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为哪位画家所作( B )

A孙位 B.顾闳中 C.周文矩 D.展子虔

10《五牛图》是下列哪位画家的作品( A )

A、韩滉 B、曹霸 C、李成 D、韦偃

11.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为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 A )

A、郭熙 B、范宽 C、李成 D、关仝

12.在书法方面哪位各家的书法破称为“瘦金书”( C )

A、苏轼 B、文同 C、赵佶 D、金农

13.《踏歌图》是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B )

A、李唐 B、马远 C、刘松年 D、米友仁

14.水墨山水画之祖指的是(B )

A.李思训 B。王维 C,李昭道 D。范宽

15.花鸟画作为一门独特的画科是在哪一时期形成的(C )

A魏晋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6.青铜器中的“鼎”应归于哪一范畴之中(B )

A乐器 B礼器 C工具 D兵器

17.被美术史家称为“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杰作”指的是哪一幅作品(A )

A 清明上河图 B流民图 C五马图 D听瀑图

18.《泼墨仙人图》是以下哪位各家的作品( B )

A徐渭 B梁楷 C马远 D郑板桥

19.明代画坛上哪位画家在大写意花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A )

A徐渭 B陈淳 C五原祁 D吴历

20.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指的是( B )

A仇英 B唐演 C文征明 D沈周

21.我国哪位近代画家被选为1962年世界十大文化各人(C )

A李可染 B徐悲鸿 C齐白石 D张大千

22.谁最早将西方木刻艺术介绍到了我国(C )

A齐白石 B李大钊 C鲁迅 D陈独秀

23.近代绘画各作《流民图》出自哪位画家之手( B )

A徐悲鸿 B蒋兆和 C李铁夫 D林风眠

24.绘画名作《开国大典》的作者是( C)

A王式廓 B吴作人 C董希文 D罗工柳

25.在近代画坛上哪位画家的彩墨画达到了真正意味上的中西结合( D )

A卫天霖 B张大千 C陈之佛 D林风眠

26.哪位画家最早提出了“传神写照”理论体系( A )

A顾恺之 B周肪 C阎立本 D吴道子

27.在书法方面谁的书法被称为“六分半”体( A )

A郑百桥 B齐白石 C吴作人 D任何年

28.在描绘马的作品中各作《照夜白》的作者是(D )

A韦偃 B徐悲鸿 C曹霸 D韩干

29.理论著作《历代各画记》的作者是(C )

A石涛 B董其昌 C张彦远 D张大千

30.宋代画坛上( B )绘制了青绿山水画方面的千古杰作《千里江山图》

A、李成 B、王希孟 C、郭熙 D、范宽

31、( C)的山水画风格可以用“烟笼雾锁,苍茫雄奇”来形容

A、张大千 B、任伯年 C、傅抱石 D、范宽

32.近代国画精品,《愚公移山》它的作者是( C )

A张大千 B林风眠 C徐悲鸿 D董希文

33、在康熙年间来到我国的意大利画家( )他的到来为中西绘画的结合作出了突出贡献

A提香 B郎土宁 C凡代克 D 达芬奇

34、北宋山水各作《读碑窠石图》的作者是( )

A李成 B范宽 C任伯年 D马远

35、山水各作《雪景寒林图》的作者是( )

A范宽 B李成 C马远 D徐渭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除去龙门和云冈石窟我国的四大石窟还包括( AC )

A敦煌 B莫高窟 C麦积山 D云龙山

2、以下哪几位画家可以被列入“元四家”(BCDE )

A沈周 B黄公望 C王蒙 D吴镇 E赵孟頫

3、下列哪几位画家可以被列入“扬州八怪”(BC )

A叶欣 B金农 C高翔 D郑板桥

注释: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

4、通常对青铜器进行艺术史角度的考察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

A大小 B形制 C自身的特征 D纹饰

5、除去模仿法和游戏说还有哪俩种说法被认为是艺术的起源学说( )

A造型说 B巫术说 C劳动说 D活动说

6、下面哪两幅作品为阎立本所做( CD )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历代帝王图

注释:《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历代帝王图卷》 7、哪俩件作品能够反应除战国肖像画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AD )

A人物驭龙图 B 人物骑马图 C人物升天图 D人物龙凤图

8、以下哪几位画家可以被列入“明四家”之列( ABCD )

A唐寅 B文征明 C沈周 D仇英

徐渭 雪景篇七
《描写雪的句子

关描写雪诗2009-02-01 10:2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寥寥二十个字,却勾勒出阔大苍凉的画面:飞鸟绝迹的群山,渺无人迹的古道,一切都已被皑皑白雪覆盖。那是空旷寂寥的世界,荒凉得让人心里发怵。然而这只是画面中的远景。还有近景:冰雪封锁的江中,一叶扁舟凝固,舟子上,一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持钓竿,澹然若定,凝浓如雕塑。寂静中,这弥漫天地的冰雪世界,竟被小小一枝渔竿悄然钓定……这是怎样的境界?寂静,辽远,神奇,天地交融,天人合一,却又是无法复述的孤独怅然。

失意忧愤的诗人,面对清寒世界,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孤傲和怆然。

小小百花天上载,

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变万变六个瓣,

飘呀飘呀落下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 盐、尘、柳絮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唐·元稹《南秦雪》 。 雨、酥、叶、藻 “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唐·李咸用《大雪歌》 ;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明·徐渭《梨花》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

“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 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宋·杨万里《观雪》 ;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

玉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 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元·华幼武《春雪》 ;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妆点万家清景,普绽琼花鲜丽”

“暮雪助消峭,玉尘散林塘”

“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消残”

“江南雪,轻素减云端”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谁剪轻琼作物华,春绕天涯,水绕天涯”

“投宿侵征骑,飞雪满孤村”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

“秦城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惟第宅,所务在追游……”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是一组关于雪的诗句(词),细读起来可以理解作者是通过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去描写雪的。不仅描写的手法不同,而且抒发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在描写上,有的作者对雪的性格进行了深刻的刻画;有的作者对雪的状态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写;有的作者通过比较的手法使雪更加形象化,有的作者则将自己的情感直接寄托与雪之中。这些诗句千古流传,我们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一定要全方位,尽可能更加丰富的积累,才能运用自如,不然引用起来必然要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造成引用不得体。今天来老师把这一组诗句奉献给你,希望你能收录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

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在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这两句诗是作者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柳絮因风起(谢道蕴)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

这是雪与人的静思之情的很好结合,是封建社会才女的寂寥,窗内窗外人与雪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这是文学作品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有联系的典型例子。

年代:宋

作者:吴潜

作品:暗香

内容:

雪来比色。对澹然一笑,休喧笙笛。莫怪广平,铁石心肠为伊折。偏是三花两蕊,消万古、才人骚笔。尚记得,醉卧东园,天幕地为席。回首,往事寂。正雨暗雾昏,万种愁积。锦江路悄,媒聘音沈两空忆。终是茅檐竹户,难指望、凌烟金碧。憔悴了、羌管里,怨谁始得。 ---------------------

年代:元

作者:元无名氏

作品:八声甘州

内容:

一团春雪,抛在玉炉中煎。炎炎进火不住添。要晓得通红无焰烟。须管莫亏折,斤两依然。如此三千。锻炼待不摇不动,方可为禅。全真养命,只在恁么之间。家园自有甘露泉。要浇灌黄芽长瑞莲。


徐渭 雪景相关热词搜索:徐渭字文长 徐渭书法 徐渭作品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徐渭 雪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徐渭 雪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1315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