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春暮的作者是谁

春暮的作者是谁

2016-02-06 12:39:2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春暮的作者是谁篇一《【诗词赏析】曹豳《春暮》诗解读》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春暮的作者是谁》,希望能帮助到你。

春暮的作者是谁篇一
《【诗词赏析】曹豳《春暮》诗解读》

曹豳《春暮》诗解读

春暮

[宋]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茵冉冉遍天涯(1)。

林莺啼到无声处(2),青草池塘独听蛙(3)。

【注释】

(1)绿茵:绿草如茵。茵:有的版本写作“阴”,但是和“冉冉遍天涯”相呼应的应该是“茵”(草地),而不是树阴。冉冉:慢慢地。天涯:天边。

(2)无声处:指黄莺不再叫,表示春光已老。

(3)池塘原作“池边”,据《宋诗纪事》改。独听蛙:只听见青蛙叫声。

【译文】

门外落花满地,已经无人过问,

田野草色青青,渐渐铺向天际。

林间黄莺婉转的啼声已经停息,

长满青草的池塘边只听到蛙声。

【赏析】

曹豳(1170—1249)是南宋后期的诗人,他应该和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1187—1269)有较为密切的交往。曹豳著有《曹东圳集》,刘克庄为其作序,并高度评价了曹豳的诗歌,说:“诗,直公余事尔!他人为之有欲呕出心肝者,有断数髭而成五字者。公古风调鬯流丽,得元、白之意,律体精切帖妥,拍姚、贾之肩,非若小家数然。”并作诗云:“曹侯书满腹,非以剑防身。马上檄犹速,橐中诗不贫。虏情工变诈,时论主和亲。旗鼓何时建,方知国有人。”曹豳去世后,刘克庄为撰神道碑(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四)。这些都能看到两人的交情并非一般。曹豳的这首《春暮》诗收进刘克庄所编《千家诗》(即《后村千家诗》),恐怕也有二人交情的因素。

这首诗应该是写于曹豳闲居乡里的时候,其内容就如诗题所说描写暮春景象,但是诗人借此寓含的是人事感伤。暮春是春天即将结束,夏天即将开始的特定时节,承前启后是这个时节的特点。诗人正是抓住暮春时节的这个特点来写的。

“门外无人问落花”中的“落花”是暮春时候的典型特征,许多人为为落花伤感,如孟浩然《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欧阳修《丰乐亭游春》:“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辛弃疾《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这些诗词也表现很多人对落花的关注和惋惜。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来关心过问落花了,因为夏天就要来临。“绿茵冉冉遍天涯”便是描写夏天即将来临的欣欣向荣的景象,绿草如茵,逐渐蔓延开去,一直伸到天涯。这景象又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当然和欧阳修《丰乐亭游春》“长郊草色绿无涯”更为相似。“茵”,有的版本作“阴”,其实是有问题的,“绿阴”指“树阴”,这不符合“冉冉遍天涯”的特点。白居易和欧阳修指的也都是“草”,而不可能是树阴逐渐蔓延开去的。落花无人过问,绿茵令人向往。弃旧而迎新,这便是诗人感伤暮春的另一情结,它比一般的惜春更增添了一番伦理的色彩。

前两句说的是植物在暮春时节的变化,这种变化诉诸视觉,那么“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便是诉诸听觉的动物声音的变化。“黄莺”同样是春天的宠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已奠定了黄莺成为春天主角的地位。之后无数诗人讴歌过它,如我们熟知的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讴歌黄莺就是讴歌春天。其实暮春时节黄莺并没有停止歌唱,“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也是写这一时节的景象。但是作者把它忽略了,为的是诗人要找一个新兴季节的代表,于是蛙声便代替了黄莺。作为永嘉四灵之一的赵师秀有《约客》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曹豳生活的时代和永嘉四灵相同,这句诗应该和赵师秀的诗句有关联。但是在诗歌中的作用却是不同的,曹豳说的是这时候听不到黄莺声了,只听到蛙声。这是把黄莺声和蛙声进行了比较,当然以婉转动听的黄莺是当然赢家。蛙声,在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之前,是没有什么赞扬声的。这种比较自然也是一种失落。

诗人在这首诗中扣住“春暮”时节的特征,来抒发惜春的情绪。前两句写植物变化,后两句写动物变化,两两相对,写出从春天向夏天的过渡。和其他诗人的惜春诗不同的是,他用心在春夏之交的背景上,“落花、林莺”表示的是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而“绿阴、蛙声”则是夏天即将到来的景象。通过物候的细微变化,来传递诗人敏锐的感受,这种方式类似于谢灵运在《登池上楼》诗中所写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果说,这首诗通过春夏之交的景色变化来表示喜新弃旧之人情心态,从而透露出自己的无奈,这是讲得通的。这时候夏天的景色出现,人们不再为“落花”叹息,这时间,“蛙声”替代了婉转的黄莺。诗人无疑为春天已去而感到伤感。

春去夏至,这是自然现象,诗人对这个现象的感受和领悟是和他自己的仕途风波有关的。曹豳为官以直谏而著称。嘉熙初,召为左司谏。他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时号“嘉熙四谏”。嘉熙三年(1239),知福州,以礼部侍郎召,为台臣所沮,淳祐元年(1241)六月,诏授工部侍郎,但为御史郑寀劾罢,从此闲居乡里。他在《辞职至括苍岭》诗中,以韩愈贬官潮州自比,写道:“老去那能作谏臣,圣恩宽大许抽身。今朝岭上冲风雪,犹胜蓝关策马人。”其《凤凰山》诗云:“凤去寥寥今几年,至今人唤凤凰山。只愁有凤无人识,却指凡禽误世间”,其中也能读到他的牢骚,而运用比兴的手法来倾诉自己的满腹牢骚和一腔怨愤也是他常用的手法。这首《春暮》诗也是如此,有人认为“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更有人认为,这首诗“道出的不仅仅是时序更替,而是人生的沉浮与生命的轮回。”这种说法是有见地的。

(朱福生)

【作者小传】

曹豳(1170—1249),字西士,号东甽,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安吉州教授,调重庆府司法参军,改知建昌。绍定六年(1233),擢秘书丞 ,兼仓部郎官。端平元年(1234),除浙西提举常平,移浙东提点刑狱。嘉熙初,召为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时号“嘉熙四谏”。嘉熙三年(1239),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以礼部侍郎召,为台臣所沮,遂守宝章阁待制致仕。淳祐九年卒,年八十,卒谥文恭。刘克庄为撰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四),《宋史》附《曹叔远传》。著有《曹东甽集》,刘克庄为其作序,已佚。《全宋诗》录其诗8首,《全宋词》辑其词2首。

春暮的作者是谁篇二
《暮春》

《暮春》南国的情调总是很美的。诗人爱赞美那柔嫩的仲春,火红的盛夏,暖人的金秋,也赞美那冰肌玉骨般的隆冬,我却偏爱暮春。  我喜欢在暮春时节欣赏大自然。这时的世界不娇柔、不做作,美得那么朴实。初春时节的树芽,未免太孱弱,而今是绿茵茵的一大片,举目望去,翠绿、墨绿、茶绿……呵,绿的山,绿的水,绿得叫人心醉而神怡!  暮春的绿,或是因为她努力吸取着太阳的能量,为着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和一个果实累累的秋吧!站在郊外的大树下,周围静得出奇,此时没有夏日知了拼命的高唱,静静地,我仿佛能听见远处小河上传来哗哗的歌声竟是那般悠远、飘渺。  一阵风吹过,树丛中飞出一群吱吱喳喳的小燕,这刚出壳不久的小燕该是只记得这明媚的春日吧,它们与初春的幼芽一起告别童年,随着春、夏、秋、冬的乐曲走向成熟。而树叶呢,又有几多四季?春日萌芽,秋日便化作护根的泥土,此可谓一生劳苦不息啊!  暮春的河哗哗的流着,河水兴高采烈但又不无留恋地唱着歌儿告别山峦,奔向新的生活。暮春的湖静若处女,她们微微地抖动着裙摆,在太阳的照耀下,羞答答地用那明亮的绿眼凝视着你,用“脉脉含情”比喻真是最恰当不过!站在湖边,拨弄水草之时,你可否看见浅水中嬉戏的小虾?……举目四望,呵!湖边的那些悠闲自在的垂钓者,头戴草帽,手持钓竿,期待着下一秒的好运呢!  暮春的歌洋溢在每个角落,从幽静的乡间来到沸腾的城市,看看那厂房、街道、暮春更是惹人喜爱!街心花园中,月季、栀子、玉兰竞相开放,淡雅的色彩和芳香诉说暮春的情怀。南国暮春的气候是很宜人的,老年人的毛衣还未脱掉,少女的短裙却已出现在街头,闪闪烁烁的,是姑娘们迷人的青春和笑脸。冷饮店的生意越发兴隆起来,“卖冰棒”的叫卖声一天胜似一天……这暮春的诱惑力叫人怎能说得完呢!  哦,这暮春,该是一个静与动完美结合的时节呢。  在这暮春时节,走进大自然,走进沸腾的生活中去吧!在静与动糅合的日子里积蓄力量,迎来一个热闹的季节,迎来一个斑斓的世界!

春暮的作者是谁篇三
《蝶恋花·春暮》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

谁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注释:

1. 亭皋:这里指城郊有宅舍的地方。

2. 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李冠词作鉴赏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所行之地是“亭皋”,城郊有宅舍亭台的地方。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幅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此词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时节已过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胧。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诗人把惜春、伤春与怀人的思绪,融为一体。全词写得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翻捡着心底深藏的片段,透过旧时的格子窗,那粉紫色的花铃,是否还蜷缩着远古的烂漫气息?

常想,想念一个人是怎样的感觉?只是知道想念一个人时心会很疼,那种疼仿佛将整个心要挖出来一样,让人感觉到它的跳动,也让你感觉分分秒秒的煎熬。“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这句恰好说到了内心深处,一个字也不多,一个字也不少。

这首诗白话滴说:就是诗人在晚春,时节已过清明,在晚上大概七八点钟时候吧。古人晚上都睡得早,没有灯,没有电脑,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出来散散步就是最大的雅兴了,那时的人晚9点差不多都进入梦境了。

读到遥夜,我就想到漫长夜晚的开始的时候,亭皋应该是水边小高地的亭子间,或是指城郊有宅舍的地方,李冠那时心情可能比较郁闷。

有网友猜测可能是一天没事就一个人逛来逛去;其二或者是文人都是都愁善感的吗!动不动就伤感、叹气;也或者是吃过饭喝了点小酒出来透透风,一下体会到了某些内心生出的东西。

正散步间,忽然感觉有水滴滴到脸上,还以为是下雨了,他于是慢慢脚步仔细听,没有雨声啊只有风声。当时应该是天空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诗人把散步、滴雨、风声很文学的串联在一起。

这样的夜晚于是感慨大发,孤单啊寂寞啊!就像淡月在浅浅的云中穿过什么的。呵呵,小雨之后,淡月朦胧,很有意境嘛!

发完感叹深深地吸一口气,又有新的发现了,这铺垫可非同小可,因为高潮点就在这里。

发现桃花、杏花有暗香飘过来,哪里来的呢?继续寻觅,原来是一户人家,猜测是没有院墙的那种村户人家,围着一圈桃树、杏树之类的院子。好奇心使他又走近了点,于是隐隐约约看到女孩,说不上是一个还是两个在荡着秋千,愉悦的在窃窃私语,说着悄悄话,这感觉太美了!有花香,有少女,又有甜美的笑,很让诗人神往啊。

正是桃杏芳香依然,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最后一句,最耐人寻味了。

于是,这篇诗作就产生了。把惜春、伤春与怀人的思绪,融为一体。全词写得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春暮的作者是谁篇四
《暮春的色彩》

龙源期刊网

暮春的色彩

作者:吴婕

来源:《课外语文》2014年第05期

天空很蓝,如蓝色的绸缎一般。天空中飘着几朵云,洁白的;几只鸽子飞在天空,像蓝色锦缎上的点缀,与白云相伴。经过了悠长的冬日与懵懂的初春,天空的色彩更加纯净,更加美丽、可爱,白色与蓝色相搭配,显得更加和谐。

瞧,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轻盈地走上舞台,她拂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树木上都被染上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在花篮里抓出一束束五彩缤纷的鲜花,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地母亲,飞向绿色的树木。霎时,嫩绿的翠叶间开满了朵朵鲜花。在万花丛间,恰似用五色相间的丝线绣出的花景。春姑娘红艳绝的面颊上浮现出醉人的春天的微笑。

树叶子都绿得发亮,这种绿是嫩绿,不掺杂任何杂色,绿得无法形容。小草的颜色却有深有浅,娇小的是黄绿,成熟的则是青绿。这时还没有深绿的草,因为暮春的草依旧是孩子,等待着夏天长大。

柳树在这时已经开始飘絮,柳絮在空中飞扬着,构成了春天里的雪花。它的颜色也如雪花般洁白,不同的是,雪花是冰凉的,而柳絮却是毛茸茸的。柳树的枝条在风中优雅地摆动,柳絮漫天飞舞,绿色与白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生机无限。

眼下已是落花时节,风一吹,树的花瓣便随风飘落,纷纷扬扬。花瓣的颜色很是美丽。有的淡雅,有的艳丽。花瓣落在地上,有一种残缺的美。粉色、黄色、红色掺杂在一起,更有一种纷杂的美。

夕阳西下,暮春结束在暮色中。夕阳微弱的光给天际染上金色,也给大地镀上金色、蓝色、白色、绿色以及各种花的颜色。这时,与金色交织在一起,格外艳丽。

暮春快要走了,接下来是夏天,大地一片苍翠,而我却更加希望暮春的色彩能够永久地停留。

春暮的作者是谁篇五
《春暮西园__(高启)》

春暮的作者是谁篇六
《春暮西园答题示例》

春暮的作者是谁篇七
《多角度鉴赏诗》

多角度鉴赏诗歌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角度提示】

1、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2、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3、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4、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角度一】

不事雕琢,清新自然——赏析白描手法的运用

本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简练的笔墨,不事雕琢,描绘了一幅在暮春时节的西园里,绿池荡漾,芳草争艳,阳光普照,春意盎然之景。颔联中一“过”字,境界全出,使“春色”具有人的形态,一幅清新自然、轻快明丽的暮春西园图跃然纸上。尾联中尽管花儿凋落,而西园的菜畦依旧蝴蝶翩飞,更赋予了全诗一种动态之美。

诗歌巧妙的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如实的勾勒出了暮春时节的情态风貌,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明快艳丽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不因春将归去而伤感,反而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积极面对的情怀。

【角度二】

一句一景,一句一境——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描绘了一幅西园暮春清新自然的画面,绿水扰扰,芳草凄凄,碧波荡漾,春雨绵绵,花飞落尽,蝴蝶翩翩起舞,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跃然纸上。

首联通过视觉,嗅觉描写“绿池”“芳草”之物,渲染了一种清新,怡然的氛围,让人陶醉于此片芬芳之中,颔联运用拟人的手法,一个“过”字把雨的姿态赋有生气,营造了一种生机,活泼的氛围,颈联运用想象推测的手法,描写落叶纷飞,一种春去不可挽留之感油然而生。尾联通过描写菜畦中蝴蝶飞舞,充满了朝气与活力。一种恬然,欢悦之境令人回味。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角度三】

起承转合,通畅流转—— 赏析诗歌构思技巧

这首诗的构思新巧,通畅流转。

起句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

承句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语言明白晓畅。

转句 “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结句而描写“蝶来多”,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语句蕴含理趣。

全诗构思自然,起承转合,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角度四】赏析诗歌景物形象

本诗描绘了一幅明快的西园春景图。

池中绿波荡漾,池边绿草摇摆,满园春意在雨中怒放。飞舞的彩蝶好似知晓雨打花已落尽,终是遍布菜畦中。诗人先以“绿池”、“芳草”之景作背景渲染春园雨景,再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蝴蝶之多、之欢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现了春天万物的生机。

表达了诗人的悠哉心境与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角度五】赏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本诗成功的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暮春时节西园的景色。

1、“春色都从雨里过” 一句的“过”字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春色从雨中徐徐走过,看到那绿池芳草,已是晴波荡漾。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恬静温和的春景图。

2、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家花落尽”与“菜畦蝶来多”相对比,尽管那春花落尽,且看那蝶群轻轻飞舞。写出尽管春将归去尽,但仍充满了无限生机和盎然情趣。

【角度六】赏析诗歌的抒情方式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本诗借绿池、芳草、春雨、落花、菜畦、蝴蝶等多种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菜园里生机勃勃的景象,其中绿池、芳草写出了在晴朗的春天,经过春雨滋润后的清新亮丽的春色。最后两句写采花的蝴蝶更是让菜园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西园暮春之景的描写,表达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乐观豁达的情怀。

【角度七】赏析诗歌的炼字

诗句“春色都从雨里过”中的“过”字颇为生动传神,“过”,有穿过,走过之意。

该句运用拟人的手法,既道出了春天普遍的特征:春雨无时不在。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春雨淅淅沥沥,春色从雨中徐徐走过,看到那绿池芳草,在雨过天晴后格外明丽艳美。虽然此时已是暮春,春将归去,可是景色却美好依旧。

一“过”字,境界美好,跃然纸上。

其他角度:

1、清新自然,明白晓畅 ——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2、风雨阴晴,夏来春逝;此处花落,彼处蝶飞。 —— 赏析诗歌的理趣

3、芳草自碧、白雨跳珠;花落无声,蝶舞有形 —— 赏析动静结合的写景特色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春暮的作者是谁》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春暮是什么意思 阮郎归 西湖春暮 春暮西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春暮的作者是谁”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春暮的作者是谁"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1467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