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2016-02-06 12:50: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篇一《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希望能帮助到你。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篇一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就诗人而言,在我为情,在物为境。诗思的触发、诗篇的形成,往往是我与物、情与境交相感应的结果。柳宗元的这首《偶题》,正是一首物我双会情境交融的作品。如果设想诗人创作时的状态,他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百感丛集,这时,正如《文心雕龙。物色篇》所说,心因“物色之动”而摇,辞因“情以物迁”而发。他的诗笔“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会为一的。

诗的首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是我心蕴结之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这是因为柳宗元的身世与屈原有相似之处。他自二十六岁进入仕途,到四十七岁逝世,其间仅二十一年,但却过了十四年的贬谪生活。他三十三岁时被贬到永州,十年才被召回,可是,回到长安只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比永州更遥远、更荒僻的柳州。这首诗就是他到柳州后,也就是他的政治希望和还乡希望一度闪现而又终于破灭之后写的。联系他在去柳州途中写的“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岭南江行》)以及在柳州写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等诗句,就可以知道这一句中所说的“宦情羁思”是什么况味、什么分量。而正因为这种情思积累在心中已非一朝一夕,这里用不着以浓墨重彩渲染,只用“凄凄”两字轻描一笔,就足以表明一切了。人们在欣赏诗歌时常会发现,以平淡的笔墨来显示深厚的感情,往往更见其深厚,就正是所谓“厚积薄发”的妙用。至于这句中的一个“共”字,则说明这一“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羁思的凄凄,因而其分量是加倍沉重的。

诗的三、四两句“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是物象构成之境。当时的柳州还是所谡“瘴疠之地”,风土人情不同于中原地区,在逐客旅人的眼中,别是一种殊方色彩、异域情调,在在都足以触发贬谪之思,勾起怀乡之念,何况又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那种落叶满庭的景象,自然更令人心意凄迷了。这里,莺啼而曰“乱啼”,则是诗人情往感物,辞因情发。其实,莺啼无所谓“乱”,只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所以别有感受。

诗人就是当上述的在我之情与在物之境相会相融之际,写出了这样一首物来动情、情往感物的诗篇。诗的第二句“春半如秋意转迷”,正是彼来此往的交接点。而如果从诗的章法看,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转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情与境之间起了绾合作用。

当然,就对诗歌的要求而言,仅仅我与物会、情与境融是不够的。这首诗之所以特别凄楚动人,还因为诗人所怀的在我之情不是一时的感慨、淡淡的闲愁,诗人所触的在物之境也不是通常的景色、一般的物象。王士禛有一组《秦淮杂诗》,第一首“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也是写“春半如秋”。但王诗所怀的情只是感怀往事的一点惆怅之情,所触的境只是风雨凄其的江南习见之境,两者交织成篇,虽然也饶有风韵,不失为一首佳作,而在重量和深度上是不能与柳诗抗衡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篇二
《高二语月考试卷》

迎河中学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卷

第Ⅰ卷(阅读题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事实证明,作为自然界高等智能动物的人类并非万能,人类的许多创造和设

计灵感来自自然界的其它生物。100年前飞机的诞生来自于人类幻想能像鸟类那

样翱翔于蓝天的灵感;汽车诞生后。为了改善其外型,提高其性能,早在上世纪

50年代,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设计师们就曾借助潜水艇潜到加勒比海中,观察鱼

儿游过舷窗时留下的优美曲线寻找设计灵感。当时风靡一时的福特雷鸟敞篷轿车

的设计灵感说不定就是来自某一种深海鲨鱼。随后出现的奔驰SECcoupe、雷诺

Twingo及马自达121等也都具备某种动物的神态。

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种不仅能让我们从其外型获得某种

创作上的灵感,而且还能向我们提供一些今天我们在各工程领域内所遇难题的解

决方案,正如有的科学家所说的那样,我们人类应该向这些聪明的生物学习。举

例来说,蚂蚁有助于解决交通模式问题,蜜蜂可让你借鉴到空气动力学上的诀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生物学家弗朗西斯-拉特尼克思曾撰文引用厨蚁觅食来说明

这一观点。他说,从这些觅食的厨蚁极有效率地来来往往运送食品的实践中,他

找到了一个被他称为“说来容易解决难”的问题。这些厨蚁设计了一个化学路径

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三条路径的结合点形成了一个Y。Y的茎干或是通向它的巢

穴或是离开它的巢穴,这条茎干也与两条手臂在一个广角上相交,而两条手臂构

成了一个大约60度的小内角,厨蚁有着很强的几何本能,它能够感觉出多个角度

间的差异而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径。他认为,小昆虫很有可能已经设计出了很多种

解决觅食问题的方案,我们应该关注它们,因为“人的生活越来越依赖工程系统,

必须使我们的工程系统有效地运行以解决类似的问题”。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也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蜜蜂与大黄蜂有一些可供人类分

享的智能。这些振翅飞行的小昆虫把空气动力学带入了一个传统理论无法触及的

领域。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小蜂设计了一套不同于大多数飞虫的飞行系统。一些

小昆虫靠大弧度地摆动翅膀来飞行,而蜜蜂的双翅活动的弧度要小得多但振动的

频率相当高。这种小弧度高速度的翼动赋予这些蜜蜂一个更宽广的力度,这是其

它昆虫无法享受到的。当这类灵感被用于军事上的时候,军事科技便会产生日新

月异的进步。比如,乌贼体内有能分泌黑色液体的囊状物,遇到攻击者便会释放

出黑色液体,诱使攻击者上当。据此,潜艇设计者们就设计出一种酷似袖珍潜艇

的鱼雷诱饵,既可保持原潜艇的航向和航速继续航行,也可模拟噪音、螺旋桨节

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令敌方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辨。

为解决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航

空设计师从长颈鹿身上获得灵感,设计出了抗荷服。众所周知,长颈鹿是目前世

界上最高的动物,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为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毫米汞

柱的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奇怪的是,长颈鹿在饮水时就不会因大量血液涌上

大脑而发生脑充血或血管破裂的问题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是长颈鹿身上

的一层厚厚的皮箍住了血管,从而控制了它的血压。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师们便

设计出这种新颖的“抗荷服”,当飞机加速时,“抗荷服”既可自动压缩空气,还

能对飞行员的血管产生相应的压力。

你是否想到,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的设计灵感竟是来自小小的蝴蝶?当受到

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表面的温度会高达2000℃;而在阴影区域,卫星表面的温

度会下降到零下200℃左右,这对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的危害极大。人们发现,

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气温上

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

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

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科学家据此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

片的控温系统。

1.推论“作为高等智能动物的人类并非万能”的依据,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早就有像鸟类那样翱翔蓝天的远大梦想。

B.大自然的其它生物为人类提供许多创造和设计的灵感。

C.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种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显然要比人反应灵敏。

D.人的生活越来越依赖工程系统,必须使我们的工程系统有效地运行以解决类

似的问题。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自然向人类传授灵感”的一项是( )

A.鱼儿游过舷窗时留下的优美曲线帮助设计师找到设计灵感。

B.小小的蝴蝶帮助科学家设计出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系统。

C.长颈鹿的大脑与心脏的间距约为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毫米汞柱的

血压把血液送进大脑的。

D.潜艇设计者受乌贼受到攻击时释放黑色液体的启示,设计出鱼雷诱饵,用于

迷惑敌方。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蝴蝶鳞片的开合,有利于调节体温。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张开,可

通过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来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温度下降时,鳞片闭合,借

阳光的直射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B.厨蚁能感觉出某个角度间的差异而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径,这是它几何本能的

显现。

C.上世纪50年代,美国福特公司设计师改善汽车外型时,确信无疑地受了某

种深海鲨鱼的启示,设计出了福特雷鸟敞逢轿车。

D.小弧度高速度的翼动赋予小昆虫一个更宽广的力度,当这类灵感被用于军事

上的时候,军事科技便会产生日新月异的进步。

二、古诗文了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完成4~7题。(19分)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

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 方

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

三十八年,举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侍。五十年,副

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

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①。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

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

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自

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

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②。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

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

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

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

浮冒,不可行。

注:①给旗人做奴仆。②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狱成,名世坐斩 坐:定罪,入罪 .

B.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囿:局限,拘泥 .

C.又请矫积习,兴人才 矫:纠正 .

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举:举例,说出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D.乃召苞直南书房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

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

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

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应要奖赏。

D.方苞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

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5分)

译文:

(2) 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①这首诗写于诗人遭贬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

8 、春天是令人欣喜的季节,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

感觉?

(4分)

9 、有人说三、四两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

字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6题,每空1分)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6.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7.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三、阅读小说,回答(11—15)题。(21分)

榜样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

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

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

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这破村?”

“因为学校里少老师。”

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的慌:父亲要是骂他一

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里的学校找校长。

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杉木,

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而且长年留校工作的,也只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

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校长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着泪,用沾着泥土的手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爆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的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后边就传来轻轻地咕囔:上了大学又怎啦,还不照样回家种地„„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跑了几天,来报到的孩子没见增多。倒是县教委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县里好几万教师的榜样呢„„

11.怎样理解文章第一段的“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5分)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峰子回乡后父亲、校长、乡亲们对他的不同态度。(5分)

13.结合全文分析“榜样”有哪些含义。(5分)

14.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行文语言特点中任选一个方面写一段评论性文字,100字左右。(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7分)

四、

1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怂恿(sǒng) 克扣(kē) 颤栗(zhàn) 熟稔(niǎn) ....B. 唾弃(tuò) 吮吸(shǔn) 横财(héng) 模样(mó) ....C. 罪孽(niè) 躯壳(qiào) 恁地(nèn) 赍发(jī) .... D. 搠倒(shuò) 央浼(miǎn) 玷辱(diàn) 撮合(cuō)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 暮蔼 杳无音讯 欺侮 瞻仰

B. 磨蹭 哀声叹气 癖好 哆嗦

C.纯粹 丰姿绰约 拌倒 刻意

D. 讥诮 徇私舞弊 辖制 酒馔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首都各大报纸届时将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篇三
《2014-2015学年度高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包括第Ⅰ卷(选择

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

纸上,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27分)

一、选择题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赍发(jī) 盘缠(chán) 玷辱(diàn) 胭脂(zhǐ) ..

B.尴尬(gà) 口呐(nà) 髭须(xī) 朔风(shuò)

C.拾掇(duo) 央浼(měi) 东皋(gǎo) 祈祷(qí)

D. 妥当(dàng) 憎恶(zēng) 滑稽(jī) 模(mú)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A.酒馔 伏侍 喝采 交头接耳 B.庇佑 撮合 恶梦 唉声叹气

C.严峻 虔诚 委屈 成帮搭伙 D.绊倒 辨别 报歉 不假思索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可能成为现实。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_________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帮助遇难矿工的家属走出矿难阴影,把目光投向未来,并解决他们实际的生活

困难,政府部门 ,不能随意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

A.以至 年青 义不容辞

B.以至 年轻 责无旁贷

C.以致 年青 责无旁贷

D.以致 年轻 义不容辞

4.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水

浒传》描述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和失败的经过,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

松、李逵、鲁智深、林冲、黄盖等。

B.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

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猛烈挟击沙皇专制暴政,再现“小人物”

的不幸和软弱。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C.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人,苗族。

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

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D.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

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

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李刚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

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

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

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有专家认为,保护圆明园遗址的首要任务绝不是复建,哪怕是“部分”

复建,而是研究、发掘她展现出的遗存或废墟的价值。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6分)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

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

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

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

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

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

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

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

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

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

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

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

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的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

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

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

呢?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

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

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

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

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

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6.从全文看,第一段引述了许多作家作品,其主要表述的意思是 (

..

A.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是非常多的。

B.每一本经典名著都是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 C.

D.经典名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7.对名著需要重读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B.

C.过去"左"的清规戒律使读者对名著产生了许多误解。

D.过去"左"的一套夺去了许多经典名著的生命。

8.对"名著需要重读"的"重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B.为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的文化性格而阅读。

C.破除简单化的思维格局,用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去阅读。

D.破除陈旧的阅读方式,用开放的阅读心态去阅读。

三.阅读下面内容,完成8——11题 (6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

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

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

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

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1)悟已往之不谏 挽回 (2)眄庭柯以怡颜 使和悦 ..

(3) 善万物之得时 羡慕 (4) 聊乘化以归尽 说 ..

10.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觉今是而昨非 B.门虽设而常关

C.时矫首而遐观 D.鸟倦飞而知还

11.对文意概括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段交待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

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

做,为下文抒写弃官归田的决心作铺垫。

B.第二段描写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

观令诗人留连忘返、自得其乐,同时也通过对夕阳晚照、苍松兀立、引壶自酌等

场景的描写,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

C.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字里行间体现出诗人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

游山玩水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大自然万物复苏,生机

勃发的景象,促使诗人欢欣鼓舞,诗性大发。

D.第四段抒发了诗人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情志。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

返朴归真,但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

中却隐含着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

第Ⅱ卷

四.完成下面内容(15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3分)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柳宗元三十三岁时被贬到永州,十年才被召回,可是,回到长安只一个月,

又被外放到比永州更遥远、更荒僻的柳州。这首诗就是他到柳州后所作。

(1)通过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2分)

(2)有人说三、四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字

为例作简要分析。 (2分)

14.补写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6分)

(1)实迷途其未远, 。

(2)引壶觞以自酌, 。

(3) ,时矫首而遐观。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篇四
《高2语文必修5期中考试卷》

榆林育才中学高一语文必修5期中考试卷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题(每题3分,共21分)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叶廷芳

我们的木构建筑——这里指达到辉煌程度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

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

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起,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总爱向前人看齐:

以前人的水平为坐标,一味以前人的成就为荣耀,为自满。而欧洲人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都不满足,敢于向前人挑战,设法超越他们。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着重在前人基础上渐进发展,少有革新;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

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门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因为人的审

美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从19世纪下丰叶起,从世界范围看,由于新的建筑学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的诞生,建筑开始了一场崭新的革命。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也已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面临着蜕变。近代西方思潮作为强势文化迅猛地涌入我国,这意味着客观形势已不允许中国建筑从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我们一边招架,一边接受;来不及细嚼,难免囫囵吞枣。整个20世纪我们在总体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既没有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也没有在世界新思潮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地位。到世纪末一看缺少自己的东西,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马上又求助于老祖宗,把前人留下的那些遗产,即把“大屋顶”风格当作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到处用钢筋水泥搞复古。传统是必须继承的,怎么能割断历史的延续性呢?但是我们的祖先在当时物质条件很简单、相关的理论很缺乏的条件下,在艺术和建筑领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我们今天在更优越的条件下,还只知去重复它们,那确实是太“没有出息”了!任何民族只有重视今天的创造才有利于推动历史的发展。

另外,罗马人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有了《十建筑书》,不仅对当时的建筑技

术和艺术作了详尽的记载,而且作了理论提升,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建筑理论著作。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四书》等对欧洲建筑理论作了认真而详尽的梳理和阐发,对尔后的欧美建筑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相比之下,作为木构建筑水平最高、经验最丰富的国家,我们在这方面的建树就要逊色得多。

直到汉代我们才有了一部《考工记》,还属于政策、法规一类。之后过了上千年,到五代至北宋才有了一部《木经》,之后元代的《经世大典》《梓人遗制》,又多半失传。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都只着重在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记述,理论升华和探索仍较缺乏。

(节选自2006年6月9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作者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习惯于向前人看齐,而不习惯于超越前人。

B. 20世纪我们的建筑由于客观形势的制约,在总体上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

C.建筑理论总结和理论建设的滞后性,制约着我们建筑的发展.

D.创造意识淡薄,鲜见图变求新的极具影响力的建筑作品,这需要我们认真深刻反省。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屋顶”风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

B.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C.“继承传统”其实是对前人的形式和风格的模仿和重复。

D.作为我们的民族遗产,扎扎实实地搞好木构建筑是无可厚非的。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建筑文化心态上,我们中国人总习惯于模仿前人,而不善于探讨未知。

B.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等仍是我国建筑遗产的精华。

C.我们的相当多的建筑师都在试图摆脱“工匠心态”的束缚,力图在建筑理论方面有所建树。

D.热衷于“重修圆明园”的呼声,其实就是承袭思维的一种极端表现。

(二)课内阅读,完成(4-7)题。

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

的未来。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饨的性质。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在不稳走或混饨的系统中,一般地存在一个时间尺度,初始状态下的小改

变在这个时间尺度将增长到两倍。在地球大气的情形下,这个时间尺度是5天

的数量级,大约为空气绕地球吹一圈的时间。人们可以在5天之内作相当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要做更长远得多的天气预报,就既需要大气现状的准确知识,又需要一种不可逾越的复杂计算。我们除了给出季度平均值以外,没有办法对6个月以后作具体的天气预报。

我们还知道制约化学和生物的基本定律,这样在原则上,我们应能确定大脑如何工作。但是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饨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这样,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或者甚至它有没有未来。其危险在于,我们毁坏或消灭环境的能力的增长比利用这种能力的智慧的增长快得大多了。

宇宙的其他地方对于地球上发生的任何事物根本不在乎。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的运动似乎最终会变成混饨,尽管其时间尺度很长。这表明随着时间流逝,任何预言的误差将越来越大。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可能预言运动的细节。我们能相当地肯定,地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和金星相撞。但是我们不能肯定,在轨道上的微小扰动会不会积累起来,引起在十几亿年后发生这种碰撞。太阳和其他恒星绕着银河系的运动,以及银河系绕着其局部星系团的运动也是混饨的。我们观测到,其他星系正离开我们运动而去,而且它们离开我们越远,就离开得越快。这意味着我们周围的宇宙正在膨胀:不同星系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增加。

4.作者在第1段中为什么说“即使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原因错误的一项( )

A、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

B、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

C、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D、我们只是对宇宙的有关定律有所了解,缺乏深入地研究。

5、为什么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A、因为前者是混沌的,不确定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B、人类社会的未来是复杂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混沌。

C、因为前者确定的,所以预言困难;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D、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唯一的,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6、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说法错误的一项

A、作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

B、巫师、宗教预言家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

C、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D、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就本质来说,没有区别,因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

7.根据全文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关键是要弄清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B、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会有两种可能:“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

C、我们周围的宇宙正在膨胀,但不同星系间的距离随时间而缩小。

D、在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应该存在有足够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能使密度达到临界值,从而可能会使宇宙最终坍缩。但这个时间肯定在一百五十亿年之后。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20分)

(一)课外文言,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

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繻①。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

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的帛②传:凭证③制:帝王的命令④横草:使草倒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吏予繻 予:动词,给

B.今天下为一 一:数词,一个

C.当发使匈奴 发:动词,出发

D.干名采誉 干:动词,求取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武帝异其文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B.①弃繻而去 ②水浅而舟大也 ..

C.①还当以合符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D.①且盐铁,郡有余藏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组是()

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⑥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二)文言翻译(共10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①,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②。君子之

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选自卷十四尽心下第三十二篇 ) 注释: ①指:意旨,意向。 ②不下带:古代注视人,目光不可低于对方的腰带。文中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带,腰带。

11、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共10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①这首诗写于诗人遭贬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

12、春天是令人欣喜的季节,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篇五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 阅读题(共6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虽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2、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

A.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

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B.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

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C.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

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

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

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

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

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经

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

二、(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卮酒安足辞A.何辞为杀人如不能举 B. 刑人如恐不胜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基意常在沛公谢哙拜谢C.乃令张良留

5、下列句中“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3分)

例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

A.沛公默然 B.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

C.沛公然其计,从之 D.使之然也 ..

6、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这首诗写于诗人遭贬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8、春天是令人欣喜的季节,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9、有人说三、四两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

(3)古人云:“ , 。”这是告诉我们,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鸿门宴》)

(4)真的猛士, , 。(《记念刘和珍君》)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槐花盛开的季节

单士兵 ①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那时,槐树蓊郁葱茏,枝叶婆娑,那垂挂于枝头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翠叶间。风摆枝条,那静雅的花束,如串串铃铛,翩然摇曳,风情无限,颇具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

②少年上学时,沿着扁担河走。河畔,是一排老枝横虬的槐树。春日,槐树枝叶浓密,枝桠四周张开,树冠如一绿色巨伞,遮掩着半边河水。上学时,头顶一树槐花,缕缕槐香送至鼻端,干净浓郁,浸润心田。眼前不时有落蕊飘扬,那追逐飞舞的蜂蝶萦绕身侧,极具诗意。如今我仍常感叹,槐树老丑多刺,却能绽放出如此俏丽静雅的花束,来点缀春光,从而使童年的春天变得那么生动美丽。

③那时黄昏,我常斜倚槐树粗壮的似龙鳞环盖着的树干,面对水声潺潺的扁担河,并背书诵文。那时,点点繁花轻柔舒缓地飘落于一弯清水中,款款漂向下游。蜂戏白花,蛙鼓清溪,鸟语互答,那种流水落花的意境,清新悦人,恬静淡雅,缥缈静谧,如同置身于童话之中一样。我常以为,那也是苏北乡村

的最美的风情画。

④我于槐花,似乎更有着一份特殊感情。少时家贫,逢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际,家中无以进食。母亲总带着我来到河畔槐林。母亲用钩子拽低槐树枝,我提着一个竹篮跟在后面,于繁枝茂叶间,摘下串串白花。有时,槐花刚经过雨水的浸洗,清新鲜润,嘴馋得忍不住,摘下一串,咂上一口,那甜丝丝的感觉,沁人心脾,久久仍觉清香萦口。回到家里,母亲会做上一锅槐花饼,香喷喷的,十分可口。在艰难的岁月中,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的馈赠。

⑤忆起我初为文时,曾读过汪曾祺的一篇题为《玉渊潭的槐花》的散文。文章只在开头说玉渊潭槐花开了,如下了一场大雪。接下来全文未提及一次槐花,只是将养蜂人的生活琐碎娓娓道来,最后,当养蜂人走了时,才发现玉渊潭的槐花落了。那份恬淡静雅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当时我不禁大叹,散文竟能这样写。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喜欢的几个作家,他们竟都与槐有关。如将其书斋命名为古槐书屋的,被称为古槐老人的俞平伯;将其散文结集取名为《槐园梦忆》的梁实秋;将其诗集定名为《槐聚诗存》的钱钟书等。读他们的诗文,感觉情味隽永,雅致之极,仿佛置身于悠悠槐花香馥中,透着静趣,静则悠,悠则闲,令人忘忧弃烦,心境澄明。这一切,也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述的槐树情结,我也常想,我写出的文字,要是能有槐花飘香那样淡雅随意,那该多好。

⑥又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了,我故园的扁担河两岸,那一溜槐树,又该缀满串串细碎的槐花了吧。它们一定又在轻柔的春风里,在碧绿的叶片间,温文尔雅起舞了。只是,身处城市的我,一年一年,灵魂已落满红尘了,渐渐远离那平实素朴的乡村情韵了。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元好问的那首题为《伦镇道中见槐花》的诗,诗云:"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笑向槐花问前事,为君忙了竟何成?"是的,自古及今,追名逐利,如此忙碌人生,令人倦怠不堪。若能除却红尘繁琐,抛弃功名利碌,回溯到曾经拥有的幽静恬淡日子,那该是何等的轻松惬意。但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所以,愿我今夜有梦,梦里,于淡淡槐花香馥中,听那月色下槐花绽放的声音。

11.本文的题目为《槐花盛开的季节》,作者极力描写春天里盛开的槐花,概括

说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槐花的外在美的。(4 分)

12.作者为什么说“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

挽手” ?阅读文章②至⑤段,分条概括加以说明。(4分)

13.作者在文中列举了自己钟爱的“竟都与槐有关”的一些作家学者,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呢?(4分)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是一篇情味隽永的、耐人寻味的咏物抒情散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回

忆起少年时故乡春天那最美的风情画。

B.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槐花、

槐枝的形态美。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篇六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诗的首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是我心蕴结之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这是因为柳宗元的身世与屈原有相似之处。他自二十六岁进入仕途,到四十七岁逝世,其间仅二十一年,但却过了十四年的贬谪生活。他三十三岁时被贬到永州,十年才被召回,可是,回到长安只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比永州更遥远、更荒僻的柳州。这首诗就是他到柳州后,也就是他的政治希望和还乡希望一度闪现而又终于破灭之后写的。联系他在去柳州途中写的“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岭南江行》)以及在柳州写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等诗句,就可以知道这一句中所说的“宦情羁思”是什么况味、什么分量。而正因为这种情思积累在心中已非一朝一夕,这里用不着以浓墨重彩渲染,只用“凄凄”两字轻描一笔,就足以表明一切了。人们在欣赏诗歌时常会发现,以平淡的笔墨来显示深厚的感情,往往更见其深厚,就正是所谓“厚积薄发”的妙用。至于这句中的一个“共”字,则说明这一“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羁思的凄凄,因而其分量是加倍沉重的。  诗的三、四两句“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是物象构成之境。当时的柳州还是所谡“瘴疠之地”,风土人情不同于中原地区,在逐客旅人的眼中,别是一种殊方色彩、异域情调,在在都足以触发贬谪之思,勾起怀乡之念,何况又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那种落叶满庭的景象,自然更令人心意凄迷了。这里,莺啼而曰“乱啼”,则是诗人情往感物,辞因情发。其实,莺啼无所谓“乱”,只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所以别有感受。  诗人就是当上述的在我之情与在物之境相会相融之际,写出了这样一首物来动情、情往感物的诗篇。诗的第二句“春半如秋意转迷”,正是彼来此往的交接点。而如果从诗的章法看,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转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情与境之间起了绾合作用。  当然,就对诗歌的要求而言,仅仅我与物会、情与境融是不够的。这首诗之所以特别凄楚动人,还因为诗人所怀的在我之情不是一时的感慨、淡淡的闲愁,诗人所触的在物之境也不是通常的景色、一般的物象。王士禛有一组《秦淮杂诗》,第一首“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也是写“春半如秋”。但王诗所怀

的情只是感怀往事的一点惆怅之情,所触的境只是风雨凄其的江南习见之境,两者交织成篇,虽然也饶有风韵,不失为一首佳作,而在重量和深度上是不能与柳诗抗衡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篇七
《唐诗鉴赏》

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

白居易

迟迟禁漏尽,悄悄暝鸦喧。

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

曙灯残未灭,风帘闲自翻。

每一得静境,思与故人言。

暝鸦:一作冥鸦。

禁中寓直,梦游仙游寺

白居易

西轩草诏暇,松竹深寂寂。

月出清风来,忽似山中夕。

因成西南梦,梦作游仙客。

觉闻宫漏声,犹谓山泉滴。

清夜琴兴

白居易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曲江早秋 二年作。

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独信马蹄行,曲江池四畔。

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

方喜炎燠销,复嗟时节换。

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

人寿七十稀,七十新过半。

且当对酒笑,勿起临风叹。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清龙寺早夏

尘埃经小雨,地高倚长坡。

日西寺门外,景气含清和。

闲有老僧立,静无凡客过。

残茑意思尽,新叶阴凉多。

春去来几日,夏云忽嵯峨。

朝朝感时节,年鬓暗蹉跎。

胡为恋朝市,不去归烟萝?

青山寸步地,自问心如何?

来几日:一作未几日。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秋怀

白居易

月出照北堂,光华满阶墀。

凉风从西至,草木日夜衰。

桐柳减绿阴,蕙兰消碧滋。

感物私自念,我心亦如之。

安得长少壮,盛衰迫天时。

人生如石火,为乐常苦迟。

晓别

晓鼓声已半,离筵坐难久。

请君断肠歌,送我和泪酒。

月落欲明前,马嘶初别后。

浩浩暗尘中,何由见回首?

北园

北园东风起,杂花次第开。

心知须臾落,一日三四来。

花下岂无酒,欲酌复迟回。

所思眇千里,谁劝我一杯?

秋江送客

白居易

秋鸿次第过,哀猿朝夕闻。

是日孤舟客,此地亦离群。

蒙蒙润衣雨,漠漠冒帆云。

不醉浔阳酒,烟波愁杀人。

秋月

白居易

夜初色苍然,夜深光浩然。

稍转西廊下,渐满南窗前。

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

落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

栖禽尚不稳,愁人安可眠?

惊鸟:一作惊乌。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韵译】

我读了宝剑篇后心里凄楚悲凉,羁旅中不得志想必漂泊到终年。

我象风雨中的黄叶依然在飘落,别人成日在青楼作乐歌舞管弦。

纵有新交遇到薄俗也难得持久,旧交老友因为久疏而断了良缘。

我不企望喝新丰酒能有新际遇,为消愁姑且沽饮不惜耗费几千。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羁泊异乡期间。是他在生命之火将要熄灭之前写下的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一开头就在一片苍凉低沉的气氛中展示出诗人的理想抱负与实际境遇的矛盾。《宝剑篇》是唐代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所写的托物抒怀之作。诗借古剑埋土托寓才士不遇,磊落不平。后来郭元振上《宝剑篇》,深得武后赏爱,他终于实现匡国济世之志。这里暗用此典。意旨为自己尽管也怀有象郭元振那样的宏才大略和匡国济世的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幸运,只能将满腔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飘泊的凄凉托之于诗歌。首句中的“宝剑篇”,系借指自己抒发不遇之感的诗作,故用“凄凉”来形容。从字面看,两句中“凄凉”“羁泊”连用,再加上用“欲穷年”更加突出凄凉漂泊生涯的永无止境。但“宝剑篇”这个典故本身在读者脑海中引起的联想,却是在羁旅飘泊的凄凉中蕴育着一股

宝剑尘埋的郁勃不平之气。

颔联“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进一步抒写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上句触物兴感,实中寓虚,用风雨中飘落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下句实写青楼管弦正形成一寂一喧的鲜明强烈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两句中“仍”“自”二字,开合相应,“仍”是更、兼之意。黄叶本已凋落,再加风雨摧残,其凄凉景象令人触目神伤。

它不仅用写出风雨之无情和不幸之重沓,而且有力地加重渲染了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既有转折意味,又含“自顾”之意,勾勒出青楼豪贵得意纵恣、自顾享乐、无视人间忧苦的情景。它与“仍”字对应,正显示出苦者自苦、乐者自乐那样一种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情关系,而诗人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激不平,却是通过这种含而不露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在羁泊异乡的凄凉孤孑境况中,友谊的温暖往往是对寂寞心灵的一种慰藉,颈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引出对“新知”“旧好”的思念。但思忆反而给心灵带来更深的痛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诋毁,旧日的知交也关系疏远,良缘阻隔。两句中一“遭”一“隔”,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独的困境,也蕴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凄冷的人间风雨,已经渗透到朋友知交中,茫茫人世,似乎只剩下冰凉的雨帘,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温暖的角落了。

惟一能使凄凉的心得到暂时温暖的便只剩下酒: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舍。店主人只顾接待商贩,对马周颇为冷遇。马周只好取酒独酌。后来马周得到皇帝赏识,身居高位。诗人想到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怀才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运,所以只有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可是羁泊异乡,远离京华,即使想象马周失意时一样取新丰美酒独酌也不可获得,所以说“心断”。通过层层回旋曲折,诗人内心的郁积苦闷终于发抒到极致。末句以问语作收,似结非结,正给人留下苦闷无法排遣、心绪茫然的印象。

题称“风雨”,是一个象征性的题目,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但它又不单纯表现了人间风雨的凄冷,而是在表现它的同时透露了诗人内在的济世热情与热爱生命的热情。首、尾两联,暗用郭元振、马周故事,不只是作为自己当前境遇的一种反衬,同时也表露出对唐初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世济时的强烈要求。即使是正面抒写自己的孤孑、凄凉与苦闷,也都表现出一种愤郁不平和挣脱苦闷的企图,于是使得环境的冷与内心的热的相互映衬,获得矛盾统一。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②,晓日明村坞③。

高树临清池, 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 偶此④成宾主。

注释:

①愚溪北池:在愚溪钴鉧潭北约六十步,面积约1.7m2。池水清澈,冬夏不涸。池水沿沟流入愚溪。

②洲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这里指水边山地。

③村坞(wù):村落。

④偶此:与以上景物相对。

译文:

昨夜的落云闲散地飘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村的茅庐。

清清的池塘边高树挺立,微风吹落了夜雨带来的满树珍珠。

我的心中正好平静无事,与美景相对恰如宾客与主人相处。

赏析: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也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的第五年。几年来,他遭受的打击接踵而至,“国忧加身愁”使他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许多诗文中抒发胸中愤懑,表达孤寂之情。即使是山水诗,景物也不免沉寂幽静、凄清冷寂。然而这首诗并不像柳宗元别的山水诗那样借景抒怀,表达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而是以难得的欣喜舒畅之心,赏玩出眼前景物的明丽动人,抒发了暂时忘却烦忧,醉情于清新明丽的大自然的喜悦之情。因此这首诗如一道电光,在众多山水诗中显现出亮丽的色彩。

诗题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雨后的清晨,观景的地点:愚溪北池边,观景时的情形:独自漫步和欣赏。

一、二句从天空写起:太阳已从天边升起来了,清晨的阳光照亮了不远处的山村,由于是夜雨初晴,雨后的残云还散布在水边山地的上空。这是两个十分工整的对仗句。“宿”对“晓”扣题点明时间,“云”和“日”是作者看到的景物,“散”和“明”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既描绘出云的情状、日的光芒,又在静景中暗含着动态。

三、四句写眼前近景:清清的愚溪北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池边高大的树木上雨珠垂挂,一阵风吹过,水波荡漾,树上的雨滴如珍珠般纷纷撒落,就像受惊的小动物一下子逃得无影无踪。这两句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高树”是被突出的对象,因为只有突出了高树,才能更好地表现风吹雨落的情景,写出诗人观景时的惊喜。在《藏海诗话》中宋人吴可说:“‘惊’字甚奇”。这里“风惊夜来雨”表现的是清风与雨滴嬉戏时的情状和乐趣,这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以“惊风”暗示“永贞革新”失败,众君子遭受迫害的寓意是不同的。

五、六句直写心中感受:恰好今天心中无忧烦之事,信步走出,大自然便如热情好客的主人,捧出奇异的美景招待我,真让我欣喜不已又感激万分。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用移情入景的方法,写出了心情舒畅时所见景物的明丽动人。在诗人的笔下,大自然成了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他神奇而富有,热情而诚挚,诗人在他的拥抱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以至暂时忘掉了所有的烦忧,而高树就象一位爱美的姑娘永远在亮如明镜的北池水边展示自己的绰约风姿。小雨滴遇风而落就像一群在林中嬉戏的小动物闻风而逃,其机警和可爱不言而喻。诗人能写出这样情趣盎然的景物,其心情之轻松愉悦也可想而知。

我们读这首诗,就宛如欣赏一幅池旁山村高树、雨后云散日出的图画,画面开阔,色彩明朗和谐,而且既有静景,也有动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诗中所抒发的情,与诗人所描写的景和谐而统一,在艺术处理上是成功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

①榕:常绿乔木,有气根,树茎粗大,枝叶繁盛。产于广东、广西等省。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罗敷 迎燕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1488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