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如何培养小学生

如何培养小学生

2016-02-08 12:26: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篇一《浅谈如何培养 小学生阅读兴趣》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如何培养小学生篇一
《浅谈如何培养 小学生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 小学生阅读兴趣

摘要: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才能使学生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阅读快乐,快乐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因此,教师要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阅读环境、敲响读书之门。

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做教师的追求。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敲响读书之门。 首先,着力打造书香班级。在我们班教室的走廊,张贴温馨的阅读暗示:“与书为友,走向优秀!”“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 在教室前面挂着彩色警示牌:“今天,你读书了吗?”还在教室里张贴永久性名言警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其次,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通过告家长书、开家长会、请专家讲学、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将书香信息传递给家庭。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推动家庭阅读正常化,持久化,为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

二、名人故事、榜样激励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及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的学者等,无不是从大量阅读引起的阅读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他在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吃墨水”的故事,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语……无不激励着一代人孜孜以求,刻苦功读,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

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掌握儿童的这一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儿童体验成功,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表扬和批评。我们班级多数孩子来自农村,农村孩子胆小,害羞、腼腆,不像城里孩子那样大方,爱表现自己,但是,又特别信任老师,崇拜老师,可以说是言听计从,用家长的话说就是“只听老师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信任崇拜教师的心理特点,适时批评、表扬、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哪怕是很小很小的进步,一小点闪光点,教师也要给表扬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树立一种“我能行”、“我很棒”的自信心,从而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四、营造阅读氛围,拓宽阅读面。

首先让孩子拥有“小小的书城”。倡议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同学、亲友家里有儿童读物,可借阅;班级勤工俭学资金集体购书;倡议“捐出一本书,献出一份爱”,班级里配备“爱心书柜”并充实图书,书本均注上小主人姓名。其次提供阅读成果展示舞台。每天早读课利用10分钟,在同学们面前或讲故事、背诗文;或当小老师考问伙伴、发布结果;或汇报阅读体会、求教大家;或美文共赏、抄读章节……。再次由班委带头开展读书比赛活动,班委还写了“多读书,好读书”的倡议书。,每周都评出“读书小能手”并给予奖励。定期进行班级手抄写报比赛,其中设有“我的读书心得”专栏,专用张贴优秀读书心得体会及好书推荐。

五、加强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不少学生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影响阅读兴趣,主要原因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一要定书。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二要定时。针对自己的学生生活情况,选择读书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几天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认真做好阅读记录。

其次要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1)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2)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解放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目的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使读和写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3)抓住重点精读。在阅读中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书。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我们的教育要赶超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书是无声的,但是书是有生命的,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让阅读成为心灵的对话,让眼前变成一片辽阔而绚丽的世界。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来源: 大众生活报 2009-06-17 小学生

童年阅读带给学生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进入阅读,学生便进入了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他们与大师对话、与书本为友,与伟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类的思想精华便积淀成了学生的精神底子。更重要的是,阅读是生长梦想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会不断地产生梦想。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开发活动,就是自我教育过程,是一种人文的情感熏陶。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记者提供以下材料,供广大教师、家长参考。

创设良好氛围,热爱阅读

1、在班里建立起一个小的读书区,在读书区里,有孩子专用的书架,有属于自己的图书,这些书必须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有趣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顺手拿来翻看与欣赏。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需要身教。如若父母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会觉得读书很有趣,对书籍充满着好奇。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下,可以安排一小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几分钟书。可在外出时,带上一两本书,在公园里,在郊外,在河边,在清新的空气下,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与孩子一起读上几段书。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

2、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声情并茂的叙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学生对听故事是乐于接受的,家长、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看书,推荐书目,达到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的目的。

3、“放任自读”任其读。课外阅读应是自主、自愿的阅读,该读什么或不该读什么应由学生兴趣决定,只要内容健康,学生爱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所谓感兴趣,就是好些熟悉的或不很熟悉,不知道或知道的不清楚的东西,这样的文章和书籍读起来很轻松,又能获得新鲜感,精神很愉快。对刚接触书籍的孩子来说,激发其兴趣,“放任自读”是最合适不过的,不要管他读什么书,就算是幽默笑话也任其读之。教师的这种“放任”态度是宽容的、心中有度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

4、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家长、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以语文阅读课为源,扩充阅读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怎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持久自觉的课外阅读热情呢?怎样使学生学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呢?可以印发适合他们阅读的自编教材,在阅读课进行阅读。也可以推荐读物,种类有: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英雄人物故事。学生

通过定向阅读,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

实习记者 韩媛媛 整理

如何培养小学生篇二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会读书看报、习作和会说普通话。从语文课的特点来看语文课是读和写的结晶,语文课的表现形式就是字、词、句、段、篇;语文课的应用方式就是听、说、读、写;学习语文的方式就是理解和运用。语文教学要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学习,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结合,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结合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习惯呢?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第一、我们要充分运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阅读和习作的基本功训练。要通过关注内容和关注内容的表达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孩子在阅读中不仅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而且能在关注内容表达形式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

第二、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孩子们会预习,会阅读课外书报。

第三、我们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起来,使孩子们在再阅读学中,这句话说明了学生无论在课内阅读,还是在课外阅读中,都必须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都必须遵循阅读的规律;都必须运用好阅读方法。

二、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应遵循的规律。

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要结合孩

子们的年龄特征,要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阅读要求,要遵循循 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应该像培植盆景一样具有耐心、精心、恒心。

三、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

良好阅读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阅读三到位”的习惯。 对于这一方面的阅读习惯培养,我们必须在中低段的阅读教学中

予以落实。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学习 普通话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所谓“眼到”,就是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在正确的读书姿势基础上,眼睛看清自己所读的内容(看清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话。),从而培养学生专注的读书习惯;所谓“口到”,就引

导学生用心读书,用心去理解语言的意思。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读 望天书”,“读无所获”,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读书的效率。

(二)、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随着教学阶段的升高,学生的认识和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从阅读的方式来看,低段以朗读训练为主,中段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高段则以培养学生浏览性阅读和抓关键词浏览阅读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训练有步骤,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默读训练。要结合课外的预习及课内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点、画、圈、勾、注”等方面的阅读训练。学生通过“点、画、圈、勾注”标出疑难,勾画出重点词句、语段,奠定基础,以便做到交流时有话可说。

(三)、要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

(四)“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我们绝不可忽视了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工

具书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有利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益提高学生运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能力,有利益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和战胜困难的意志。

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结合默读训练,培养学生带着问

题,带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目的去阅读。这样就有利益使

学生“读有所思”,从而达到“读有所获”的目的。

(四)、要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方法的习惯。

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解读《课标》和教材。在解读过程中确定

如何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从而循序渐进的传授阅读的方法,

结合主题课文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达到“授人之渔,食鱼无穷”的真正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必须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阅读方法,逐步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五), 我们还要重视培养学生预习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水到渠

成。需要我们传授方法,提出明确要求,进行耐心辅导。

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

力的发展,关系到孩子们的终身发展。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 们不断的探索。

如何培养小学生篇三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

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

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

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致力于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

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努力,去探索。激

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加强思想教育,增加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

心;悬念性的导语,新奇的课堂教学形式,层层剥笋地挖掘课文中

的新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品尝到发现的喜悦等等。

二、善于引导,培养学生求同辨异能力

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学习的独创性。这就要求学

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

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满足唯一正确的答案,求同辨异。课上,我

总是给学生留出“时间空白”,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

努力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些

意见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信息刺激,如被理解就会被纳入自己的

认知结构里,于是新信息与旧信息融合,或与其它信息融合,便会

产生一些新异的观点,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联想作用激活

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念的萌发,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

解,在求同辨异中创造性学习的结果。如:在讲《称象》的时候,

有个学生问:“曹冲的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大家议论纷纷,不

得要领。老师有意培养学生的侧向思维能力:“鲁班被叶齿拉破了

手而发明了锯,人们由鱼鳔的功能而发明了潜艇;我们看看前几段,

想想曹冲可能是受了什么启发?”读书后,有人说,曹冲是受了蠢

官员的启发。官员在讲到称的时候,曹冲想,秤杆子有记号,能知

道象的重量,我在船舷上刻下记号,不就可以称象了吗?有人说,

官员在谈到宰象的时候,曹冲想,把象宰成一块块的可以称量,石

头也是一块块的,能不能代替一块块的象呢?虽然结论不同,但都

有道理,老师都予以肯定。

三、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立体思考

教师要培养学生纵串横联,立体思考,从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去发

现问题和发现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关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一个学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从多层次、多角度、

多侧面进行分析判断。找出纵、横系列和他们相交叉而形成的立体

系列,使学生的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以点燃学生创新的思想火

花。

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这一课时,我以陈赓和小红军的对

话为学习这篇文章的切入点,直入课文重点段,问:“小红军是怎

样拒绝陈赓地帮助的?”学生从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中知道了小红

军四次拒绝了陈赓的帮助。然后我引导学生联上带下、立体思考:

“小红军真的不需要陈赓的帮助吗?请你结合上下文关于对小红

军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马上联系到第一段中小红军饥寒交

迫、疲惫不堪的艰难处境和第三段小红军昏倒在草地的绝境发现小

红军言与行的前后矛盾,体会到小红军虽身处绝境但仍拒绝陈赓的

帮助,他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拖累别

人的高尚品质。学到这里,小红军的高大形象已树立在学生面前。

为了让学生能够以小红军一个人见红军战士一类人的高尚品质,

整体的感知红军战士的崇高精神,我又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深入学

习:结合课内外所学过的有关红军长征中的故事《丰碑》、《金色的

鱼钩》等文章纵串横联,深入谈论对红军精神的认识。这时学生通

过立体思考、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判断,从

纵横的比较中深刻领会到红军生死与共、爱党爱国的共性和不同课

文中红军的无私忘我、大无畏等个性。学生不仅受到了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的思维训练,而且经过教师立体思考的引导,学生懂得了

事物方方面面存在着内在联系,并从事物的联系中去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再经过纵横比较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四、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推陈出新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多、想得巧,其特点是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

要推陈出新而非墨守陈规。这就要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倡导变

向思维。变向思维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它有利于创造新思想、新理

论。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改变顺序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一篇文

章中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变序学习;还可以在理解文章时采取与

语文学习法“相差甚远”的绘画、测量、计算等方法辅助学习,让

学生认识到尽管最终学到的知识一样,但由于学习方法的新颖多

样,学习效果也不相同。

五、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中如果没有想象的

参加,智力的开发,艺术的创造,科学的发明就都难以进行。在小

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在阅读教

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

去,使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样,课文为想象训练

提供了材料,想象训练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感情

的体会。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创造性复述,续编有悬念的故事结局,编

演课本剧,看图说话,想象作文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

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

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

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在

丰富的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思维。

六、开展创造性的课外活动

创造性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正式课程以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而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如编故事、演节目;写日记、

出书办报;知识竞赛、脑筋急转弯;剪纸、折纸、拼贴等手工制作;

开展“当我长大了”、“假如我是„„”主题演讲会;为班级、学校

或村镇出谋划策,规划一所学校、绘出草图等等,都属于常见的创

造性课外活动。组织指导这些课外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转变观

念,尊重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的创造,千万不要用一个模子去套

所有的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或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表

扬那些富有创意的观点、作品或行为,让学生养成开动脑筋,创新

求异的思维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篇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蓼泉镇中心小学 祁广萍

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伴随着一个人的终身。同样,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是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的关键,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在我近几年的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我感触颇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内只是引导学生,阅读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阅读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内容要让学生喜欢,为学生服务。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条件,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最后读什么,教师对此要鼓励学生从感兴趣课文的内容读起,读后还要谈谈感受。例如,在教《草原》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由阅读。这篇课文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文章,描写草原美丽景色。刚上课时,我利用色彩鲜艳的草原课件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读、或讲、或背、或画,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使每个孩子都觉得有“用武之地”。我的布置刚刚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读学起来,有的读描写草原静态景色的段落,有的读写草原动态活动的段落,个个读得起劲,读书声响彻教室。他们不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学生还绘声绘色地讲草原美丽的景色,还有的学生用他那五彩的神笔画出草原的天空、羊群,更有的学生闭上眼睛,陶醉在美丽的草原美景中,那真是如痴如醉。看得出,这样的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规矩少点,束缚少点,让他们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语文阅读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

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展开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故而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或转换文本形式,或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阅读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柳树醒了》一课,我在指导朗读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演一演春雨,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声中给柳树洗洗澡,孩子们边唱边演,尽情地享受着小诗。再让学生来读读小诗,“小柳枝哟,软了。”轻柔、舒缓的语调将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还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一位教师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课件随着哀伤的音乐出现了美国洛杉矶那次大地震留下的珍贵图片,再加上老师“煽情”的语言描述,将学生的情感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并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感活动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境气氛。大家的情感都沉浸在地震后留下的一片片瓦砾中,一堆堆废墟中。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境,学生“触景生情”,被激发的情感活动引领学生奔向更深次的学习。

3、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

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因而,朗读评价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予以赞美,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天底下谁都喜欢表扬。当孩子经过努力,终于把一个长句子读得准确而流畅时,他们多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啊!如果孩子能把课文读正确了,我们可以说“不简单!你能读准这么长的句子。”孩子听了,心里一定很高兴,学习劲头就更大了。如果孩子把课文读好了,我们可以说:“读得这么好,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就不信只有××读得好,还有其他小朋友一定读得更好。”如果学生确实无表扬肯定之处,我们也可以把批评“包装”一下,用婉转的语言表达:“如果„„那就更好了。”或者用幽默的语言让孩子领会。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小稻秧脱险记》时,要让学生读好这句话: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一个学生读得很响亮,这当然有违句子的含义。于老师十分幽默地评价说:“你没有完,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于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那个同学笑了,同学们都笑了,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都领会了句子的原意。 评价读不仅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是生生间的评价。学生爱挑别人的毛病,教师对这种现象加以引导,对别人的朗读要先提出优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指出要改进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评评老师读得怎样,哪个词读得好,为生生评作铺垫。通过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善于读书,从而读好书,达到以读促悟的目的。这时,再加上赛读、挑战读,学生就更来劲了,学生的好胜心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纷纷要向班里最好的同学挑战,也感受到了朗读有趣。读的形式还有很多,如轮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艺术灵性和创造才能,经常地读、大量地读、生动活泼地读,让学生觉得朗读很快乐,学生才会在读中有所发现,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学会思考,在读中学会创造,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三、营造宽松的氛围,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自由氛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讨论,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在阅读中充分飞扬。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烈火烧身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边读边做

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另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向课外、课后延伸。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学生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多带学生走出课堂,或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妙,感受祖国千年文化的辉煌。

阅读是一扇窗,透过它就能看见整个世界;阅读是一盏灯,点亮它就能照亮心灵;阅读还是一根接力棒,它让人类香火绵延,永世传承。只要感悟到阅读其实是心灵的体验,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开辟出新天地,在语文教学这片神奇的园地中也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用心探索教学新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篇五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之我见

厢坝完小 肖素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

经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培养起积极阅读的兴趣,不具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师生陷入汪洋题海。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也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

2、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

虽然教育部几次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但由于目前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体制没有变,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没有变,再加上偏颇的人才观念以及由于目前工作竞争压力而导致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原因,总的来看,这些措施还没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

3、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第 1 页 共 7 页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4、小学生难以接触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读物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成人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及各种练习册为主,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5、来自于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肢解、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6、纯功利化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指向为写作服务,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总是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7、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实施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第 2 页 共 7 页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想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如学了《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经过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兴趣。 。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其次,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

第 3 页 共 7 页

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示儿》,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学了《将相和》,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再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第 4 页 共 7 页

第四,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我们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第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

进行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

第 5 页 共 7 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篇六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石大仓中心学校 任继荣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培养小学生“喜欢阅读,经常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为师者更加需要重视学生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关键词: 培养 小学生 阅读习惯

阅读,主要是指从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即“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的或无声的)过渡”。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觉得要本着 “明确要求,加强指导;常抓不懈,强化训

练;为人师表,当好示范 ” 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情境中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在教学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抓住学生的阅读需要。 立足学生求知的点,拓展其阅读的面。老师从只讲一半的故事入手,最终让学生自己去借阅有关书籍,从而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投入阅读活动。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之前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中的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在课前饭后向一部分同学以讲故事等的形式进行交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期待,使他们不自觉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来。到了适当的关键时刻,就可以让大家自己去阅读该书了。

2 、传授为师的阅读方法。 注重发现挖掘、培养、树立一批阅读习惯较好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他们现身说法,在班集体中介绍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树立榜样,促使部分同学向这些优秀同学学习。

3 、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组织开展“走近科学”、“与书籍交朋友”等的阅读活动吸引同学们加入进来。总之要让学生首先读起来,然后再在阅读中己体验阅读的乐趣。

二、在良好的个人情趣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意义在于发展自己,培养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自己知识范围和整体素质,而不是为了应对考试。对于小学生来讲,真正理解阅读的意义,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足以推动他产生强大的阅读欲望。学生的求知欲又是各不相同的。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又应当采用不同的具体措施。有些学生好胜心强,就可以找一些他所不了解的难度较大的知识来考一考他,难倒他,同时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最后再悄悄地告诉他可以去阅读哪些书籍。这样一来,完全可以调动他的好胜心,并将这种好胜心转化为积极阅读的动力。有些学生比较好动,不爱读书,一看到汉字就头晕。就可以推荐一些漫画书、小人书之类的既有文字又有图画的“有趣”的书籍,让他们首先接近书籍,亲近书籍,再来阅读其他纯文字类书籍,慢慢地把他们对书籍敬而远之的心态调整过来。有些学生很内向,不爱读书,就爱看电视。面对这些学生,就应当和家长取得联系,赢得家长的支持。同时,在班级内部开展一些群体性读书活动,吸引这些学生加入到群体活动中来。

三、加强训练,锻炼意志。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意志的坚持与守恒,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是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阅读目的任务的实践过程。意志是可以得到锻炼并提高的,首先需要学生对于学习任务具有积极的认识。在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于学习

任务的深远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和领会,激发学生内心中的求知欲望和积极锻炼自己意志的有意注意,能够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保持持久的阅读动力,小学高段学生更是如此。

四、开辟时间,为良好的阅读兴趣提供保障。

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大量的积累过程,是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实践才能养成的。将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纳入班级制度建设的视野,是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充裕阅读时间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是早间读 ,为保障学生的阅读量,我们班每天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开展“阅读十分钟”活动,学生们通过领读、朗读、齐读、自读、默读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 二是课间读 ,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安排半小时间的时间,开放阅览室、图书室、微机室等场所供学生自由阅读。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专用时间”,教师在这一时段内不允许上课;每一名学生都必须自己寻找或者去相关场所阅读书籍,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或者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措施的完善,同学们的阅读热情极其高涨,使人惊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 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课要求,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五、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得方法。

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文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不是很好吗?学生在读书时,只要一边读一边思考,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吗?

六、养成阅读后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纪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

如何培养小学生篇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马家店镇果园中心小学

刘会芬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少年时期不仅是人的身体发育期,也是人的心灵发育期。这一时期读书对于少年心灵的成长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如一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多的要依靠学生课外阅读去采集。此时,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终身受益。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休闲活动,才可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各种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 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这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潜心引导,培养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从课本内容诱发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最多的就是课本,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卡罗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介绍《爱的教育》这本书。在教《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课前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并且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说对的同学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2、教师以身作则,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本身要热爱阅读。无法想像,一个自己不爱读书的教师怎能叫学生爱上阅读。知识不是通过灌输获得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领悟习得的。教师要成为积极参加阅读的表率。小学生学习习惯具有模仿性,模仿的过程是:羡慕——需要——效仿。教师的言行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如果我们的老师时常跟学生谈谈自己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那将会引起学生效仿的浓厚兴趣。看到老师博学多才,成为阅读的受益者,孩子们是多么羡慕啊!

课外时间,教师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

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教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教师再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少年时期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巧定计划,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后,以周为单位时间,和学生一起拟定下周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明确:为了完成好下周学习任务,可阅读哪些书籍,参阅哪些资料,获取哪些信息,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比如,下周将要学习《草船借箭》和《景阳冈》这两篇课文,就可建议学生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少儿读本,了解一下与故事有关的历史背景,同时,初步弄清楚人物的特点和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并就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加以思考和研究,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指导,教给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提供平台,体验阅读乐趣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坚持每日 5-10 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如何培养小学生篇八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乡贤街小学 亢学爱

现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关注发展需求,强化思维训练,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是使孩子们越学越聪明的根本出路。

经过几年的课题实验研究,我体会到: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分析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理念、新思想引入课堂,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能引起学生质疑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同时使思维得到发展。例如:上学期,在一个学校听了一位老师的《统计》,她创设了小动物们开运动会的情境,她用多媒体播放了小动物出场的过程,非常好,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学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到学习上。然后提问,“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第一个学生说:“我想知道参加运动会的小猴有几只?”第二个说“我想知道小熊投了几个篮?小兔呢?”,非常好。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达到了高峰,不仅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真正得到提高。

二、要多给学生留些思考的空间 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余地,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看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就急着帮学生说出答案,这样会剥夺学生的思考机会。比如:在上节课中,在引导学生画出统计图后,因为怕学生不会看图,老师就着急地告诉学生,“我就看出猴子有5只,小兔有6只,我还能看出 小兔比小猴多1只。”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不思考了,而且越听越糊涂。

三、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说、讲、议、辩,给其充分表达的机会。通过讲,理清自己的思路,从不同角度考察概念,感受数学思维方法,新课标也指出: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让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说清分析过程,就能把旧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使所学知识真正得以“融会贯通”。因为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肯定是经过了丰富的积极的思维活动,然后才是通过语言把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所以,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比如:学生做完计算题可以让他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解决完一个问题,可以让他说说是怎么想的。

把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教师要合理调节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愉快、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因为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其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情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把课堂当成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地想、说、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老师,同时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他所喜欢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五、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来发展思维

动手操作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动手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柱。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动脑思考,从而发现什么。既能掌握新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圆的认识”中,为

了让学生发现同一圆中有无数条直径,我让学生先在手中的圆上画一条直径,然后让他们看看还能画出来吗?学生接着画直径,我继续让他们画,看谁画得多,结果,学生画了几条后,就发现在同一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再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把平均分成16份的圆进行慢慢拼接,在拼接中,学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正好是圆周长的一半,而长方形的宽正好是圆的半径,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想出来圆的面积的求法。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多数学生找不到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老师讲了,学生还是对这个结论持怀疑的态度,这时,我拿出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让学生倒水做实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不仅弄清了圆锥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知道了圆锥的体积的求法,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强,同时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 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练习中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因为材料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能引起学生去思考,所以在练习中要给学生创造灵活解题的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课堂练习中进行变式练习,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防止单调重复。解答问题时不要死盯着一处想,一处不通另找一处否则,这方面不行另找一方面

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数学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在解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在解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综合思考,分析思考,求异思考等;例如:每次学生在课堂上说一道题的解答方法时,我总要问问: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从而激励学生继续思考;有时引导学生结合图形,指导他们按顺序思考,逆序思考,求同思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编”指导学生理解应用题的不同解法,训练学生集中或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时,根据情境图,可以知道,有5袋乒乓球,每袋6个,每个2元,求一共多少元?学生的回答是先求每袋多少元,再求5袋一共多少元。算式是6×2=12(元) 12×5=60(元)我又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于是同学们便又低下头思考,有的互相讨论起来,讨论的出另外的方法,先

求5袋一共多少个,再求一共多少元?算式是5×6=30(元) 30×2=60(元)。从此后,学生在解决完问题总要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作为教学主线,从多方面随时培养学生的思维,真正达到课堂落实创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的思维更广泛,更灵活。”

如何培养小学生篇九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又叫自信力,一个人有自信心是他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他克服各种困难、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巨大动力。当前,由于经济浪潮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不愿学、怕学、厌学和学不学一个样等消极情绪,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的是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这类学生如果不对学习信心进行培养,将会成为不学无术之辈。一但流落社会,将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培养小学生学习信心,转变小学生学习观念。使学生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已成为学校关注的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信心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小学生由于对事物发展的规律认识不足,学习情绪不稳定。教师应当调查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想动向,引导和培养他们健康的、积极的学习情绪。克服其消极的心理,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所在,找出达到目的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勉励他们敢于正视困难,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适时进行表扬,随时捕捉学生各方面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这样学生就能随时保持高仰的学习情绪,树立勇于探索的思想。

二、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在提倡

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小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好动,喜欢学各种知识,做各种事,而且希望得到成功。一者是因为有趣,二者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这种心理是积极而健康的。教师应掌握和运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去启发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唱了一支歌、跳了一个舞、背了一首诗,应鼓掌表示欢迎,他们画了一副画、那是一副很一般的画,也要报以赞许的目光。这样他们的兴趣就会更浓,信心就会更高。一方面正面引导,用先进人物克服困难的事迹去教育、感化学生,使他们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克服困难,增强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循序渐进。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解决,教师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通过思考,最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学生在树立一种“我并不笨”的思想。

三、 要针对学生优点,争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是一样的,要对他们有一个正确客观的估计。因人而异,给小学生提出适度的要求,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如果要求过高,他们就无法达到,失去自信心,但所提出的要求和目标,既不能让他们感到轻而易举又不能觉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完全能够做到,这样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教师要把学生情况摸准摸透,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比如:对基

础差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辅导;对害怕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对认为自己样样不行、自卑感重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积极因素,发现闪光点。

四、 教师要亲近学生、爱生如子

对于小学生学习上的失利,千万不要一味的指责、训斥,要谅解、同情、热情和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指出具体办法,让他们乐学、想学、愿学。这样就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小学生得到教师的亲近和关爱,会从中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失败时,会觉得背后有坚实的后盾。成功时,会感觉我终于没有辜负关心我的人。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而产生学习信心。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要从点滴做起,从各方面进行。要了解他们,寻找心灵窗口、谈话语气亲切,做到平易近人,循序渐进,注重启迪,多鼓励,少批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泗阳县来安小学 赵杰响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诵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注意力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如何培养小学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如何培养小学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174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