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

2016-02-11 15:36:5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篇一《自己经常睡觉的时候突然身体抖一下就醒了》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供大家学习参考。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篇一
《自己经常睡觉的时候突然身体抖一下就醒了》

自己经常睡觉的时候突然身体抖一下就醒了。于是去查“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的原因“,然后看到一个医生给出的答案是“睡觉状态下忽然的抖动是神经系统发现你忽然陷入睡眠,很久没有活动,它以为你死了,所以它就动动,想试试你死了没有„„”

真的是这样吗?虽然入睡抽动的现象早在1890年就已经被记录,但人们至今对它知之甚少。

入睡抽动的现象是一种不受意志控制的全身肌肉性抽搐。正常人一天内可能会感觉到一至两次入睡抽动,而更多的不强烈的抽动不会被睡梦中的我们觉察到。有证据表明,压力过大或者睡眠不规律会导致更多入睡抽动的发生,但是作为一种无害的正常生理现象,多抽动几次也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是持续每二十到四十秒抽动一次的话,就不再是入睡抽动,而是一种叫做周期性肢体运动紊乱(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的睡眠障碍了。

关于入睡抽动的成因,现在比较流行的假说有如下两种:

第一种假说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神经活动。人从清醒到睡眠需要经历一系列的从清醒到睡眠状态的切换,在这个切换过程中,网状激活系统(Reticular

Activation System,RAS)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肌肉在入睡时也会发生状态的切换,如果切换时RAS不慎“走火”,就会刺激神经引发抽搐。

而最近的研究结果更倾向于支持第二种观点,即认为这是大脑工作中的一个小故障。入睡抽动可能是来源于皮层下的活动,入睡时,全身的肌肉开始放松,因为缺失一个反馈信号,导致大脑误以为这种肌肉放松是身体下落的危险信息,因而调动运动系统以保护自己,从而产生肌肉抽搐。

但是这个假说并没有找到深入的功能性的解释,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实验的证实。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篇二
《睡觉猛的抖一下是大脑认为你要死了?》

睡觉猛的抖一下是大脑认为你要死了?

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有时候睡觉身体会猛的抖了一下,我记得最普遍的,也最不科学的解释就是因为身体再长个,这也是大人骗小孩的说法。刚才看了一个笑话说是有个人就很迷惑到底为什么睡觉会猛的抖一下呢,然后他就去百度“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的原因”,然后一个医生给他的答案是“ 睡觉状态下忽然的抖动是神经系统发现你忽然陷入睡眠,很久没有活动,它以为你死了,所以它就动动想试试你死了没有。 ”这种解释让很多人感到惶恐:“原来我的大脑经常认为我的身体死亡了。真的是这样吗?

记得之前看的一个美剧《豪斯医生》中也有一段这么一个令人感到诡异的解释:睡觉抽搐现象叫做“肌抽跃”,睡觉时呼吸频率低,大脑会认为身体快要死亡了,所以它会发送一个脉冲使身体觉醒。

国内知名的科学网站果壳网的科学达人们也解释了什么是“肌抽跃”,是一种急速的肌肉不自主地抽动,类似触电一样的动作。虽然在情况较为严重时,肌抽跃症是一种会影响人正常生活的躯体病症,但生理性肌抽跃(比如打嗝、入睡抽搐,以及疲劳或紧张时出现的肌肉抽搐)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但是对于身体抽搐原因,人们却有两种假说。

假说一:它是一种特殊的神经活动

对于第一种假说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神经活动。人从清醒到睡眠需要经历一系列的从清醒到睡眠状

态的切换,在这个切换过程中,网状激活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肌肉在入睡时也会发生状态的切换,如果切换时网状激活系统不慎“走火”,就会刺激神经引发抽搐。

假说二:它是人体大脑工作中的小故障

最近的研究结果更倾向于支持第二种观点,入睡抽动可能是来源于皮层下的活动,入睡时,全身的肌肉开始放松,因为缺失一个反馈信号,导致大脑误以为这种肌肉放松是身体下落的危险信息,因而调动运动系统以保护自己,从而产生肌肉抽搐。

专家称: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入睡时,大部分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抖动”一下,这种现象称为入睡抽动,是一种不受意志控制的全身肌肉性抽搐。而《豪斯医生》上所认为的抽搐是大脑会认为身体快要死亡的解释是没有根据的。

入睡抽动,属于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之一。入睡时,大脑皮层大部分神经处于抑制状态,但仍有部分神经比较活跃,发出一些微弱的运动指令引起小腿抽动。睡眠中的这种抽动现象属于条件反射的一种。如果白天劳累过度,或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也有可能引起睡觉时肢体的不自觉抽动。

入睡时肌肉不自主的挛性抽搐,肢体类似抽搐的“跳”,经常像是高处落下的感觉,并很可能导致惊醒。人在焦虑的情绪下也会抽搐,缺钙也会抽搐,这和眼皮跳动是一个道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白天,人也会抽搐,只不过人在白天处于“运动”状态,不太能关注到。有证据表明,压力过大或者睡眠不规律会导致更多入睡抽动的发生,但是作为一种无害的正常生理现象,多抽动几次问题不大。

猛的抖一下是缺钙,平时可用食疗或者口服钙剂进行调节。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是由于过度劳累引起的身体免疫力低造成的。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豆类、虾皮、海带、坚果等。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篇三
《入睡抽动&睡觉时感觉自由落体》

入睡抽动(Hypnic jerk)

对于“你睡觉的时候,突然抽搐着踹了一下腿”这一现象,学术上通常称为“入睡抽动(hypnic jerk or hypnagogic jerk)”(这确实是一个纯洁的学术名词,不要想歪哦……)很多人认为这种抽动是因为在长个儿,但这种说法毫无依据。难道姚明小时候踹塌过很多面墙吗? 入睡抽动是指人在即将入睡时,突然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动。在此过程中,往往还伴随自由坠落感甚至是模糊的梦境,并很可能导致惊醒。一般入睡抽动不会影响睡眠,但若过于频繁则可能导致周期性肢体抽动障碍(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变身成“抽搐男”并导致失眠。

入睡抽动的原因众说纷纭。一种理论认为,在个体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时,心跳减慢、体温下降、呼吸变缓,肌肉也会随之放松。网状激活系统(Reticular Activation System,RAS)负责控制这一转换过程,入睡抽动可能仅仅是网状激活系统数据出错时产生的一种副作用。 另外一种更有趣的解释认为,人脑是基于爬行动物的大脑进化而来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动物的应激反应模式。肌肉彻底放松时,大脑会基于这一应激反应模式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大脑指挥全身肌肉马上行动,试图在下坠的过程中抓到什么东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会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

肌肉颤搐(muscle twitch)

事实上,除了众所周知的“入睡抽动”,非快速眼动睡眠(即NREM)第二阶段出现的“睡眠锭(sleep spindle)”也可能会导致“肌肉颤搐(muscle twitch)”。

睡眠锭是多见于丘脑和大脑皮质的一种特殊的脑电波,其具体表现为脑电波突然出现大幅剧烈震荡,此时可能伴随身体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动。

睡眠中的肌肉抽搐在婴儿身上更常见。研究者认为这是大脑在学习或巩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这一过程在没有外界刺激干扰的睡眠时更容易完成。这倒也能说明为什么婴儿好像成天都在睡觉,原来他们是在刻苦地进行“抽搐睡眠学习”。另有研究发现,睡眠锭的出现有助于将新信息与现有知识进行整合,这也为“抽搐睡眠学习”假设提供了一些支持。 另外,睡眠锭可以帮助我们安睡。丘脑的脑电活动频率与保持平静睡眠的能力有关。而产生于丘脑的睡眠锭能够在外部突然出现声音刺激时保护睡眠。哈佛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系(Harvard Medical School's Division of Sleep Medicine)的一项研究表明,脑电波中睡眠锭出现的频率越多,个体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睡眠的能力越强,相应的睡眠质量也越好。

抽动 vs.颤搐

表面上看,“入睡抽动”和“肌肉颤搐”虽然成因不同、目的不同,但似乎都会导致肌肉突然抽搐。那么这两者的外在表现有什么区别呢?万一半夜把自己抽醒了该如何区分呢? 一方面,抽搐的模式不同。

 入睡抽动形成的原因尚无定论,但不管是因为网状激活系统出现系统bug,还是大脑产生坠落的错觉,相应的“抽搐模式”都是全身性的。入睡抽动也常常被“邪恶”地描述为“像触电一般全身颤抖”。

 相对地,睡眠锭造成的肌肉颤搐,其目的是学习或巩固对肌肉的控制,因而局部抽搐更为常见。就像木偶师在学习如何操纵人偶时,也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毕竟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另一方面,抽搐的结果不同。

 入睡抽动时个体并未完全入睡,全身抽搐后往往就抽醒了。当肌肉疲劳或缺乏睡眠时,抽搐情况会更加严重。这似乎也太不给力了!越是需要睡觉的时候,身体就越不受控制的乱抽抽!不要担心,你只是在睡眠的第一阶段被吵醒了,损失不大。只要平心静气继续努力,10分钟后,又是一尊睡神!

 睡眠锭出现在睡眠过程中,同时睡眠锭本身有保护睡眠的作用。所以很可能抽了半天自己没醒,倒把睡在旁边的人吓醒了……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其下场的惨烈程度取决于被吵醒的人是否具有暴力倾向……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篇四
《科学无法解释的三件事》

科学无法解释的三件事?

【目前科学也无法解释: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三件事】

1:楼上传来弹珠的声音。

2:常常在做一件事的拿一瞬间意识到,现在这个状态,这个事情,在曾经的梦里出现过。

3:入睡的时候,仿佛马上就要睡着,却突然感觉下坠,然后猛地惊醒 。 一,楼上的弹珠声

为什么我和很多朋友都同样听到楼上经常传来奇怪的声音:例如玻璃弹珠掉地上的声音.移动家具的声音.拖鞋的踏踏声(已经很晚了).剁肉的声音等等.这些声音都很相似.为什么?

这几种声音都同样是因为霉菌的活动吗???真奇怪.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解释--

最佳答案是因为霉菌的活动!!!

有许多人说是建筑结构内部的热胀冷缩.其实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有专家专门做实验.结论就是因为霉菌的活动.

最初这现象引起注意就是因为楼上根本没住人.于是引起讨论.没住人楼上何来东西可掉?!而且即使有人住.但为什么每个人掉的东西刚好声音都像弹珠?!大家都掉同一件东西??

实验一:真的跑去楼上打弹珠.发现声音根本几乎是听不到.其实地板比一般人想象中要厚得很多.顶多像文具.手表之类掉到地上的声音.如果这都听得到-那我看还得了.楼上一举一动你都听得到.

实验证明声音能否传到楼下和那个东西的重量有很大关系.也许这有声学或物理上的原因吧.在此就不探究了.总之就算刻意把弹珠很大力砸在地上--也要夜深人静又很仔细听才听到一些(而且声音种类也不像)

实验二:一块1*1*0.17公尺的水泥块.内嵌钢筋网和两根水管

在实验室用压克力玻璃罩住里用热空气加热法,加到比室温高50度后持续90分钟.之后罩子打开浇冷水加吹风扇急速冷却.结果......啥事也没发生-什么鬼声也没有.一票人看着块大水泥-活像白痴

实验三:同样水泥块同样步骤.这次用半虎钳+铁板把前后左右抵住卡紧,结果......啥事又没发生-边缘有非常非常细的小小裂纹而已-什么鬼声也没有

实验四:同水泥块同样上述步骤.这次一面糊上瓷砖一面贴塑料地砖

结果.....又是啥事也没发生-其实这些实验都是高估了.因为台湾日夜温差也不过几度而已.更没有所谓急速冷却的现象.要出现发出那么大声响的所谓「龟裂」我看大概比921地震也发不出这种声

那么-到底答案是什么????

他寻寻觅觅了几个月.跑了5处违建或是改建的拆除现场.尤其是其中一户改建的住户很明确说他有听过弹珠声.....最后终于找到答案

虽然科学上来说不能100%确定.但是可算是99%确定也不为过

原来元凶就是霉菌!!是一种不完全菌纲的霉菌为主会腐蚀工业材料与水泥.好生于多细孔表面.以水泥中矿物质为食

分析了五处拿回来的水泥碎块后发现的推论:

一般天花板是上下两层的细钢筋作支撑.在灌浆的时候其实钢筋不是笔直的被卡在水泥中.受到水泥浆的流动和重量可能会有向上或向左右的应力累积着.或着房子盖好数年后-受到地震或地基小位移等等因素.细钢筋又会产生新的应力

在天花板的偏下层有电灯线路的管线出口.有温度与空气等等所以霉菌会沿着该孔开始逐步入侵水泥中缝细.细钢筋与水泥接触面是最理想缝细.霉菌多聚生于此.菌丝向四周开始侵蚀成一个中空型管道.当某根有应力钢筋的周围水泥被侵蚀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在中空管道中来回弹动.这就是弹珠声的来源

所以实验下一步就刻意制作水泥块后,中间夹入比钢筋略粗的塑料棒形成中空道.水泥半干后拿出塑料管插入钢筋.再从另一端灌一些水泥固定

事实证明.细钢筋在管道中弹动的声音和弹珠声是最像的.

这解释了以下几点

1.声音源不在墙内就在墙外.考虑许多人根本楼上无人住之类种种情形.且都是相似弹珠声,声音源必在墙内.墙内东西就是水泥.水管.钢筋.电线这四种.既然热帐冷缩已经排除.那这就是逻辑上唯一解释.

2. 既然多发生在下方钢筋网.所以都是听到从天花板传来.楼上要听到由地上传来可能当时要刚好耳贴近地板.这机率就小多了.因为事实证明厚水泥隔音效果比想象中强.如果上方刚好放有大家具就更难听到了.且很少人天花板会贴东西.地板却常常贴有瓷砖或木头-更阻隔了声音传导.也许有人打地铺睡觉时运气好才会听到吧.

3.这又解释了为什么几乎没人听过墙壁传出弹珠.因为隔间墙多半是砖墙根本没

钢筋.机率就少太多.就算有,听到什么也会以为隔壁在钉东西没什么特别留意与记住的

所以答案纵使不能100%确定.但已经呼之欲出了.而且目前这是唯一可能的选项与最有系统求证过的解释.

二,似曾相识现象

你坐在咖啡馆里,好友坐在对面,她正在兴奋地和你讲述最近的一次旅行。忽然你的心头涌起一阵异样的感觉。周围的环境,昏暗的灯光,好友的言谈,说话的语调,突然都变得如此熟悉;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似乎在过去的某个时候已经完整地经历过一遍。

在西方,这种“昨日重现”的感觉被称为“Déjà Vu”。调查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人经历过这种现象;青年人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平均一年2-3次。

过去100多年里,关于这种现象涌现出了许多解释,包括时光倒流、特异功能、多维空间、催眠、精神错乱等等。近年来,心理学家也开始关注这种现象;有一种理论认为,这种现象不过是记忆系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一点小瑕疵。

感觉眼前的事物曾经见过,这种记忆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再认记忆(recognition memory)。再认记忆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回忆”(recollection),你确实能够回想起以前经历过的那个情境;第二种则是“熟悉” (familiarity),你仅仅对眼前的事物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但没法确定它的来源。

比如,昨天你在楼道里见到了一个人,今天又在电梯注意到他,这时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你回想起来昨天确实在楼道见过他,于是把他认出来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你对于他的面孔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具体在哪里见过;不过基于这种熟悉感,你也会认为自己曾经见过他。

“昨日重现”现象的产生也与这种熟悉感有关。以本文开头的场景为例,可能你过去经历过一些类似的场景(比如在咖啡馆和别人聊天),虽然你没有意识到,但是这些场景的特征已经储存在了你的记忆系统当中。此时此刻,坐在这个朋友对面,周围的一些线索与你记忆深处那些相似场景的特征(比如昏暗的灯光)匹配起来,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使得你的大脑自动将眼前的场景判断为曾经经历过,从而导致了“昨日重现”的体验。

三,入睡抽动

入睡抽动(Hypnic jerk)

对于“你睡觉的时候,突然抽搐着踹了一下腿”这一现象,学术上通常称为“入睡抽动(hypnic jerk or hypnagogic jerk)”(这确实是一个纯洁的学术名词,不要想歪哦……)很多人认为这种抽动是因为在长个儿,但这种说法毫无依据。难道姚明小时候踹塌过很多面墙吗?

入睡抽动是指人在即将入睡时,突然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动。在此过程中,往往还伴随自由坠落感甚至是模糊的梦境,并很可能导致惊醒。一般入睡抽动不会影响睡眠,但若过于频繁则可能导致周期性肢体抽动障碍(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变身成“抽搐男”并导致失眠。

入睡抽动的原因众说纷纭。一种理论认为,在个体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时,心跳减慢、体温下降、呼吸变缓,肌肉也会随之放松。网状激活系统(Reticular Activation System,RAS)负责控制这一转换过程,入睡抽动可能仅仅是网状激活系统数据出错时产生的一种副作用。

另外一种更有趣的解释认为,人脑是基于爬行动物的大脑进化而来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动物的应激反应模式。肌肉彻底放松时,大脑会基于这一应激反应模式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大脑指挥全身肌肉马上行动,试图在下坠的过程中抓到什么东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会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

肌肉颤搐(muscle twitch)

事实上,除了众所周知的“入睡抽动”,非快速眼动睡眠(即NREM)第二阶段出现的“睡眠锭(sleep spindle)”也可能会导致“肌肉颤搐(muscle twitch)”。

睡眠锭是多见于丘脑和大脑皮质的一种特殊的脑电波,其具体表现为脑电波突然出现大幅剧烈震荡,此时可能伴随身体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动。

睡眠中的肌肉抽搐在婴儿身上更常见。研究者认为这是大脑在学习或巩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这一过程在没有外界刺激干扰的睡眠时更容易完成。这倒也能说明为什么婴儿好像成天都在睡觉,原来他们是在刻苦地进行“抽搐睡眠学习”。另有研究发现,睡眠锭的出现有助于将新信息与现有知识进行整合,这也为“抽搐睡眠学习”假设提供了一些支持。

另外,睡眠锭可以帮助我们安睡。丘脑的脑电活动频率与保持平静睡眠的能力有关。而产生于丘脑的睡眠锭能够在外部突然出现声音刺激时保护睡眠。哈佛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系(Harvard Medical School's Division of Sleep Medicine)的一项研究表明,脑电波中睡眠锭出现的频率越多,个体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睡眠的能力越强,相应的睡眠质量也越好。

抽动 vs.颤搐

表面上看,“入睡抽动”和“肌肉颤搐”虽然成因不同、目的不同,但似乎都会导致肌肉突然抽搐。那么这两者的外在表现有什么区别呢?万一半夜把自己抽醒了该如何区分呢?

一方面,抽搐的模式不同。

入睡抽动形成的原因尚无定论,但不管是因为网状激活系统出现系统bug,还是大脑产生坠落的错觉,相应的“抽搐模式”都是全身性的。入睡抽动也常常被“邪恶”地描述为“像触电一般全身颤抖”。

相对地,睡眠锭造成的肌肉颤搐,其目的是学习或巩固对肌肉的控制,因而局部抽搐更为常见。就像木偶师在学习如何操纵人偶时,也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毕竟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另一方面,抽搐的结果不同。

入睡抽动时个体并未完全入睡,全身抽搐后往往就抽醒了。当肌肉疲劳或缺乏睡眠时,抽搐情况会更加严重。这似乎也太不给力了!越是需要睡觉的时候,身体就越不受控制的乱抽抽!不要担心,你只是在睡眠的第一阶段被吵醒了,损失不大。只要平心静气继续努力,10分钟后,又是一尊睡神!

睡眠锭出现在睡眠过程中,同时睡眠锭本身有保护睡眠的作用。所以很可能抽了半天自己没醒,倒把睡在旁边的人吓醒了……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其下场的惨烈程度取决于被吵醒的人是否具有暴力倾向……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篇五
《讲座:常见的心理异常问题》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篇六
《2007年11月第一部分 技能选择题》

2007年11月第一部分 技能选择题

(1—100题,共100道题)

本部分由十一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8岁,机关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平时工作繁忙,最近为迎接上级的一项重要检查,经常加班加点,但自己的孩子要参加升学考试,而妻子又在国外留学。他每日奔波忙碌,人变得憔悴、疲惫不堪,食不知味,连话都懒的说,近两个月来求助者心里总是不踏实,总害怕会发生什么事情,经常发脾气,有时觉得心慌,无力,工作效率下降,为完成任务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父母、同事都说他生病了,他去看了医生,吃了几副中药,仍不见好转,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大学毕业后进入某机关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新任处长不久,就赶上上级的重要检查,曾在全处会议上表示一定要把迎检工作做好,但赶上孩子升学考试,时间冲突,难以解决。

单选:1、该求助者“心里总是不踏实,总害怕会发生什么事情”说明其存在的症状是( )。

(A)抑郁 (B)恐怖 (C)焦虑 (D)强迫 多选:2、该求助者“为完成任务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说明其( )。

(A)自我要求严格 (B)工作效率下降 (C)存在强迫症状 (D)社会功能受损

单选:3、该求助者目前主要的心理问题最可能是( )。

(A)性格问题 (B)工作问题 (C)情绪问题 (D)孩子问题 单选:4、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最可能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C)严重心理问题 (D)神经症

单选:5、对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咨询应按( )进行。

(A)咨询师的要求 (B)共同商讨的目标 (C)求助者的要求 (D)上级咨询师目标

多选:6、对该求助者的躯体不适,心理咨询师认为应( )。

(A)给予口服药物治疗 (B)不属于心理问题但需要关注

(C)建议住院诊断治疗 (D)通过心理咨询逐步得到改善

多选:7、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表达共情时应注意( )。

(A)不能因人而异 (B)善于使用身体语言

(C)善于把握角色 (D)进入求助者的框架

多选:8、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应体现在接纳求助者的( )。

(A)现状 (B)问题 (C)症状 (D)隐私

案例二

一般资料:一对夫妇为女儿的学习情况前来咨询,夫妇二人均是公务员,女儿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少年队干部,班级学习委员。

案例介绍:女儿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遵守纪律,聪明好学,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

是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平时学习成绩优秀,是同学们的榜样。父母要求女儿门门功课必须在95分以上,有时算术得了98分,在班上名利前茅,父母仍不满意,认为丢掉两分太不应该。对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紧,目标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把女儿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老师也经常以这个学生的作为为范例,在全班进行讲评,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女儿学习更加刻苦用功,丝毫不敢懈怠。但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她常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有时拿起书本,就觉得头痛,两眼好像直冒金星,课堂上有时也感觉脑袋发晕、发胀,不舒服,晚上睡觉时常有失眠现象发生,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父母发现这种情况,非常焦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但各项检查都未见明显异常。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夫妇二人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同班同学,各自担任班级干部和学生会骨干,学习成绩突出,经常受到校方表扬。毕业后二人成家,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成为单位的顶梁柱。35岁以后有了女儿,对其期望很高,要求很严。父母与孩子的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希望能共同把孩子培养成才。

多选:9、该案例中,女儿的躯体症状有( )。

(A)身体疲乏 (B)记忆力下降 (C)头晕头痛 (D)睡眠减少 单选:10、咨询中心理咨询师最需要解决的是( )。

(A)女儿的问题 (B)老师的问题 (C)父母的问题 (D)学习的问题

多选:11、该案例中,与女儿问题有关的事件是( )。

(A)曾经成绩优秀 (B)父母的要求 (C)学习成绩下降 (D)老师的表扬

多选:12、解决案例中女儿的心理问题,咨询师妥当的做法是( )。

(A)与父母探讨解决方案 (B)指导父母降低成就要求

(C)促成女儿来心理咨询 (D)指导女儿应对学习压力

多选:13、对于该案例中的父母,咨询师妥当的做法是( )。

(A)激发父母求助的动机 (B)指导其降低对女儿的要求

(C)引导对女儿客观评价 (D)通过咨询解决女儿的问题

多选:14、该案例中,女儿所面临的是( )。

(A)学习问题 (B)压力问题 (C)智力问题 (D)身体问题

多选:15、该案例中,女儿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

(A)所学课程多 (B)自我要求严格 (C)父母的要求 (D)同学竞争激烈

单选:16、针对本案例,心理咨询师最应视( )为求助者。

(A)父亲 (B)老师 (C)母亲 (D)女儿

单选:17、对于该案例,咨询师还应了解的资料是( )。

(A)女儿学习成绩 (B)父母教养方式 (C)女儿躯体症状 (D)父母求助动机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0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到考试就紧张焦虑,就会想:“又要考试了,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办?我怎么见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又会怎么看我?”考试一天天临近,她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甚至想到考试的场景,就会心跳加快,浑身发抖。明明知道没有

什么可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求助者晚上入睡困难,有时半夜突然醒来,再也睡不着,只能睁着眼睛等到天亮,有时感觉不到饿,看什么都没胃口,吃什么都不香。受这种情绪困扰,无法正常复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厌学,感到身心疲惫。考试时或大脑一片空白,或越想越乱、会答的题也答不出。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求助者认为这样下去会越来越糟,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从小成绩就好,家长对其期望很高,特别关心她的学业,而她自小也比较懂事,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尊心较强,容不得失败。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求助者觉得学习较以前吃力,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压力变大,精神紧张。

多选:18、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主要有( )。

(A)心慌 (B)失眠 (C)憋气 (D)头痛

单选:19、该求助者最主要的情绪症状是( )。

(A)抑郁 (B)恐怖 (C)焦虑 (D)强迫

单选:20、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 )。

(A)成绩下降 (B)注意力不集中 (C)内心冲突 (D)记忆力下降

单选:2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最可能是( )。

(A)恐怖性神经症 (B)疑病性神经症 (C)焦虑性神经症 (D)强迫

性神经症

单选:22、按照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病程的评分,该求助者应评( )。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多选:23、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性因素主要有( )。

(A)家长期望很高 (B)从小自尊心强 (C)存在错误观念 (D)负性自动想法

多选:24、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主要有( )。

(A)自我要求严格 (B)考试连连失利 (C)缺乏有效帮助 (D)家长期望很高

多选:25、对于该求助者,可以使用的咨询方法有( )。

(A)合理情绪方法 (B)模仿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厌恶疗法 单选:26、本案例中,最合理的咨询目标是( )。

(A)考取全系第一 (B)认可成绩不合格 (C)减轻考试焦虑 (D)保证8小时睡眠

多选:27、在本案例中,若测量结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不一致,心理咨询师( )。

(A)不可轻信任何一方 (B)以临床观察为准

(C)重新进行会谈测评 (D)以测量结果为准

多选:28、如对该求助者使用系统脱敏法,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取决于不同的( )。

(A)求助者 (B)情境 (C)咨询师 (D)心境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4岁,退休教师。

案例分析:求助者兄弟姐妹多,父亲已多年前去世,自己主动把母亲接回家照顾,其大哥、大姐年龄较大,二哥体弱多病,二姐在国外,三姐照顾怀孕的女儿,因此都没有照顾母亲。求助者为赡养问题与哥哥、姐姐们发生矛盾,自己很生气,也为此很痛苦,主动来进行

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是家里最小的,母亲已经由我照顾多年了,同样是母亲所生,他们怎么就不

来照顾照顾呢?我即使能干,照顾母亲也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事呀!我说他们,

他们不听,为这些事总发生矛盾,搞得关系很紧张。

心理咨询师:是别人不听你的话使你生气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也来照顾母亲,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他们应该听你的话,来照顾母亲。 求助者:是的,我很生气,他们怎么这样不懂事!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他应该听。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话你肯定听。

求助者:对,……不对,(沉默)好像不是,别人说得对的我都听了,别人说得错我也

没听。

心理咨询师:你刚说过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而你又讲了别人说得对的你都听了,

别人说得错的你也没听,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

求助者:(沉默)……我照顾母亲是孝顺,他们也有责任,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按你的意思,你照顾母亲,别人也必须听你的来照顾母亲。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你对母亲怎样,你的哥哥姐姐就应该对你的母亲怎样。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你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你的哥哥姐姐不听你的话,不来照顾你的母亲所造成的。

其实别人不来照顾你的母亲只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别人必须像你一样来照顾你

的母亲这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

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是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会这样么?

心理咨询师:你照顾母亲这件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

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不一样么?可我还没看出我要求他们照顾母亲有哪些不合理的

地方。

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把一枚硬币抛向天空,落回来时是怎样的?

求助者:当然有两种可能,一种字朝上,一种是徽朝上。

心理咨询师:当你提出要求时,是不是就像把硬币抛向天空一样?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两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

理的信念,如果我们把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

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多选:29、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 )。

(A)赡养问题 (B)认知问题 (C)行为问题 (D)情绪问题

多选:30、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时,使用了( )。

(A)具体化技术 (B)开放式提问

(C)摄入性谈话 (D)修饰性反问

单选:31、“因此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讲话,另一个就应该听”表明心理咨询师( )。

(A)实施对求助者的教育 (B)启发求助者思考

(C)按求助者的信念推理 (D)改变求助者信念

单选:32、本案例中,最合理的咨询目标是( )。

(A)消除行为障碍 (B)解决情绪困扰 (C)适应照顾母亲 (D)促

进自我实现

单选:33、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强调了求助者( )的重要性。

(A)行为 (B)认知 (C)动机 (D)情绪

单选:34、按照埃利斯ABC理论,本案例中的B指的是( )。

(A)和哥哥姐姐发生矛盾 (B)我说话他们必须得听

(C)哥哥姐姐不照顾母亲 (D)我照顾母亲辛苦疲劳

多选:35、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话使

用的技术是( )。

(A)内容反应 (B)解释 (C)内容表达 (D)指导

单选:36、本案例中,求助者多次出现沉默,可能是( )的原因。

(A)困惑 (B)思考 (C)阻抗 (D)情绪

多选:37、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以( )角色对求助者提供帮助。

(A)分析者 (B)说服者 (C)监督者 (D)辩论者

多选:38、在本案例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工作是( )。

(A)鼓励情绪宣泄 (B)修正非理性信念

(C)建立理性信念 (D)改变求助者处境

单选:39、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的方法是( )。

(A)自我管理程序 (B)语义分析 (C)产婆术式辩论 (D)认知重组

多选:40、“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采用对的提问方式与技术是( )。

(A)责备式提问 (B)指导性提问 (C)开放式提问 (D)尝试性面试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某单位职工。

案例介绍:求助者春节前到商场购物,人多拥挤,燥热,觉得透不过气来,胸闷、心慌,突然感到“自己快不行了”,有一种快要死了的感觉,因此非常紧张、害怕,手脚发麻、浑身颤抖。迅速离开商场,乘出租车到医院看急诊,经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正月十五参加一个晚会,又有类似症状发生,经治疗后缓解。春节后求助者专门住院检查,未查出器质性病变。从此症状经常发作,多时每周2~3次,少时每月4~5次,时间持续十分钟,时间地点场合均无规律可循,也无明显发作征兆,能自行缓解,曾多次到医院就诊,服过安定类药物,仍时有发作。发作时头脑清楚,客观环境并无相应可怕的事物和情境,不发作时生活、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篇七
《常见精神障碍诊断》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篇八
《心理障碍案例》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篇九
《变态心理学案例》

201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变态心理学案例

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变态心理学案例1

方某 女 17岁 学生 高中文化

半年前因父母离婚,出现情绪低落,语言减少,上课思想不能集中,自觉思考解题能力下降,兴趣缺乏,不愿参加学校活动,不愿与同学接触,失眠、消瘦、食欲减退。期中考试成绩由原前20名,降至100名以外,感到无脸见人,出现消极行为,用刀割腕自杀,送院抢救。出院后不原再上学,终日卧床,自感 “脑子生锈,已成废人”。后被送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诊断 “抑郁症”,服用氟西汀等,抑郁症状好转,曾返校上课,但很勉强。近1月余,因功课跟不上,情绪再度低落,对家长说:“活着没意思,太累,太痛苦,不如死了好。” 遂被首次送住院治疗。

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否认家属史。

精神检查(略)

[症状标准]

1. 以情绪低落为主。

2. 具有下列症状(标准9项中,至少要有4项):

(1) 兴趣丧失(不愿参加活动和同学接触); (2)精神运动性迟滞(语言减少、终日卧床);

(3) 联想困难(思考能力下降,“脑子生锈”); (4)自杀行为; (5)失眠; (6)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3. 无内省力。 服用抗抑郁剂等曾有效。

[严重标准]来源:考试大

损害学习和社会功能,给本人造成生命之虞。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持续2周以上(本患者起病半年,中途经治疗部分缓解,近1月症状加重)。

[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

诊断:抑郁症来源:

CCMD-3 : 心境障碍(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32.2

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变态心理学案例2

王某 男 41岁 职工 高中文化

两年前因与单位经理争吵被辞退。一个月后出现情绪兴奋、言语增多、好管闲事,自称要写剧本、出小说、拍电影。一次购买2000元假手饰送亲友。每天打数10次电话,清晨5时约朋友谈心。睡眠减少,外出不归。情绪高涨,言行异常持续近2月,因管理困难,首次住入精神卫生中心。经碳酸锂、氯丙嗪等合并治疗3个月后,显进出院。出院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出院后缓解良好,另找工作,并胜任。

以后停止服药和门诊随访。三个月前,因单位效益差下岗,逐渐出现语言增多,夜眠减少,情绪兴奋,精力充沛,容易激惹,常与妻子、邻居争吵。挥霍无度,一天买西装1套、休闲西装6件、衬衫2件、皮鞋2双。自夸“在上海没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外追逐女性,性欲亢进。因旧病复发,第2次入院。

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有家属精神病史。

精神检查(略)。

[症状标准]

1.以情绪高涨,并伴有激惹为主。

2.具有下列症状(标准8项中,至少3—4项):

(1)语言增多; (2)自我评价过高; (3)精力充沛、活动增多;(4)鲁莽行为、挥霍无度; (5)睡眠减少; (6)性欲亢进。

3.两次发病,首次诊断“情感性障碍(躁狂发作)”,缓解期精神正常,胜任工作。

[严重标准]

损害社会功能,给他人造成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持续一周以上(本患者首次持续2月余,第二次3个月)。

[排除标准]

无器质性障碍,无成瘾物质所致躁狂根据,无精神分裂症症状。

诊断: 心境障碍(复发性躁狂)30.4

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变态心理学案例3

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求治。

病人19岁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生中间感到压抑,立志发奋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至嫉妒。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男老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迎面相逢,病人会面红耳赤、心慌气促。此后只要遇上该老师就言行失措。久而久之,觉得同学们都洞悉了其心中秘密,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毕业工作后,从不参与同事活动,有同事与其主动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借故走开,上下班故意加快或放慢脚步,避免与人同行。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虽然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传书,每次决定约会,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偶尔赴约,也是故意迟到。有一次男方父亲寿辰,邀病人赴约,无法推托,一直忐忑不安。赴宴那天,还没见公婆就心慌气促,四肢发颤,与公婆见面,顿觉头晕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以为中暑,被送至医院。此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窘迫,常托词休病在家,以免交往。

(诊断依据与结果)

【病例讨论】

本例病人的症状以恐怖为主要临床相,恐怖的对象主要为人际接触和社交场合,恐惧发作时伴心慌、面红、气促,甚至颤抖、大汗、头晕目眩等植物神经症状,并有回避行为。病人知道恐惧过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符合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本例诊断】

社交恐怖症

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变态心理学案例4

刘某,男,9岁.因自幼好动,上课不认真,管教困难,于1992年7月来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求治,病史由母亲代诉。

患儿自幼顽皮多动,1岁多能走之后,喜欢到处攀爬,不怕危险,经常摔得皮破血流,依然如故。任何意见玩具到手之后就要拆开弄坏,从不怕生人,到亲友家做客,随便开别人的屉子、柜子,到处乱翻。7岁入学,上课、做作业从不专心,总是不停地做小动作,撩逗同学,搞恶作剧,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上课发言不守纪律,经常插话,扰乱课堂秩序。常常惹麻烦而又老师或者同学来告状。在家做作业时很不专心,边做边玩,外面一点小动静就要跑去看一看,经常做错或者不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东西杂乱无章,丢三落四,经常丢失文具、雨伞等日用品,或上学忘记要带的东西。家长曾经想培养他一些业余爱好,但不论学什么都是有始无终,缺乏耐心,不能坚持。脾气急躁,有什么要求马上就要满足,否则纠缠不休。学习成绩中上,近一年来有下降趋势,无说谎、偷窃等不良行为。自幼睡眠较少,似乎精力过剩。偏食,二便可。

诊断依据与结果

【病例讨论】

此患儿临床表现为:

1、自幼注意力不能集中。

2、自幼行为多动、冲动。

3、患儿无其他品行问题,无智力低下,学习成绩中上,但近年来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

4、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5、实验室检查:智力在正常范围,SPECT检查发现双侧额叶下部及丘脑放射性分布稀疏,代谢学运降低。

【本例诊断】

儿童多动症

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变态心理学案例5

李某,男,22岁,未婚,汉族,中专毕业,粮食局职员。因言行怪异,妄闻妄见,故来求治。

一年前,父病故又加失恋,开始失眠,呆滞,郁郁不乐。说“我活不了多少天了,我有

罪,领导认为是我让单位的其他人犯了错误”。拒绝就医。听到火车鸣响就害怕,说“了不得,天下在乱了”。不出门,独处一隅,喃喃自语自笑。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入院,给予阿咪替林、冬眠灵等治疗,19天后家属要求出院,返家途中突然凝视前方,旋即返身惊恐而逃,说“前面有一道白光太厉害了”而其两位兄长均未见到。听见鸟鸣狗叫也恐慌,在家休息数月,出院3月后去上班,尚能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对人说他耳边常听到一些说话声,内容则说不出。出院5月后,见到公安人员就恐惧,口称“我有罪”,回家后即问家人:“公安局的人和你们谈过话吗?为什么我想的事情别人都知道?”不时侧耳听“地球的隆隆响声”。一次,听到汽车声就惶恐地说“社会大乱了”;看见小汽车则恐惧的问家人:“那是不是来逮我的阿?”某晚仰卧于床,忽然说:“怎么我在屋里能看到天?”

(诊断依据与结果)

【病例讨论】

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主要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1、行为孤僻退缩,脱离现实,生活懒散被动。

2、机能性幻听:在听到一个真实声响的同时,出现机能性语言幻听。

3、读心症(被揭露感):他脑子想什么,耳边就听到一个不时他自己的声音在说他所想之事。

4、评论性幻听:幻声在评论他的言行。

5、强直性思维:这是一种不由自己意志所支配的思维,病人感到陌生和厌烦,且欲摆脱而不能。

6、释义妄想(象征性思维):如见到白鸽在飞,就认为他父母有大灾大难。

7、思维被夺:认为私人把他的思想“抽走了”

8、影响妄想(被控制感、被动体验):认为死人控制了他的脑子,使自己的大脑失去自我控制而不由自主地向一些问题;认为自己的思想行为,表情动作都是外力强加的,受外力控制支配,失去了自主性。

上述症状均符合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本例诊断】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篇十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问答题(严重心理问题)》

二、严重心理问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32岁,本科学历,刑警支队技术大队干警,五官端正,体态 适中。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病史。

求助者主诉:焦躁心烦,入睡难、乏力、工作效率差,自我贬低,人际关系变差。 求助者自述:医生你好,今天我来是因为我有些烦心事。好几个月了,一直觉着很烦 躁。就是因为一个案子。怎么说呢,大约是四个月前,一个特大纵火杀人案,当时根据各 种线索来看,犯罪嫌疑人作案动机都不明确,但是案子影响很大啊,上级限期破案,大家 压力都比较大。好不容易找出的数名嫌疑人只能靠测谎技术去确定或者排除,然后寻找线 索。而我是我们支队惟一的心理测试员,我一个人连续地做测试,差点累倒了。十几天后, 真正的罪犯落网了。.局里为顺利侦破这个案子庆功,给有些人发了一些奖金,虽然钱不多 但也是一种荣誉,对不对?但是奖励名单里居然没有我?我和他们一样工作,凭什么没有 我?而且我向来什么荣誉都落不下,怎么这次就得不到?所以最近三个多月心情特别差, 感觉被大家抛弃、排挤,在单位时心情特苦闷,根本不愿意和同事说话,越来越离群了。 还觉得被周围的人看不起,连我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工作时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工作效率 下降,经常丢三拉四的。回到家也是,总想发火,抽烟抽得更凶了,晚上睡觉也睡不好, 动不动就醒了,第二天就头疼,感觉身上没什么力气。我现在心里特别痛苦,怕是生病就 去医院检查,但医生说我的身体没有问题,就建议我做一下心理咨询。

咨询师观察和了解的情况: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衣着得体,有礼貌,说话语速较快, 语音略有颤抖,思维、逻辑有层次,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言辞之间多次使用“应 该”这样的绝对化词汇。整个人精神状态痛苦、烦躁,神色疲惫。

根据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

1.分析案例,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答:(1)本案例的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入睡困难,睡眠较浅,头痛,身心俱疲;

②工作时紧张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质量和效率下降;

③心情烦躁,易激惹,人际关系受到影响。

(2)诊断依据如下:

①根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与 客观环境相一致,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有自知力,能够主动就医;各种心 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性;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可以排除李某具有重性精神病。 ②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即工作努力、付出很多,却没有被奖励引起 的,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该求助者的反应具有现实性但比较强烈,病程持续三 个月,不良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对社会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经检查排除器 质性病变,可推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2.试述初诊接待中的注意事项。

答:初诊接待是心理咨询人员与求助者之间的第一次接触,对咨询关系的建立有重要 的意义,其注意事项如下:

(1)避免紧张情绪

刚刚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加之对求助者一无所知,初诊接 待时难免有紧张隋绪产生。紧张情绪可以扰乱思路和破坏工作程序,所以要切实避免。为 了能将紧张情绪降至最低点,在接诊之前,可按初诊接待的操作步骤进行练习,直到熟练

自如为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见习时间。

(2)语言表达

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每句话必须使求助者听清楚,必要时,可 将提问或解释性语句重复一遍,直到求助者表示听清楚并完全理解为止。谈话中若使用专 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对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特别是对心理测量资料的保密原则,要反复向求助者说明, 承诺咨询人员的责任,并说明一旦由咨询人员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的功能都是有限的,咨询人员不可为了获取求助者的信任而随意 夸大它们的功能,心理咨询工作受范围限制,咨询者不能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 助和作任何承诺。

(5)咨询时的仪态

不许吸烟,不许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如玩弄铅笔、轻敲桌面、抖动身体等等)。接 待来访者之前,绝对不许饮酒或服用兴奋、镇静等药物。交谈中不能东张西望,应注意力 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

3.为什么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有依赖和移情,你怎样区别它们?

答:(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有依赖和移情的原因

移情和依赖是咨询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是治疗过程中的过渡状态。

①依赖是指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自己不思考,而完全听从咨询师的意见;无论事情 大小,一有困难就总是寄希望咨询师给予主意甚至帮助解决;或者把咨询师和咨询场所当 作避难所等现象。咨询师对此应妥善处理。造成求助者的依赖既可能是求助者本身的原因, 也可能是咨询师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依赖性强的求助者,容易出现依赖。遇事会推卸责任,表现出对心理咨询师的 依赖。有的求助者也不愿承受改变自己的痛苦,转而采取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咨询师 的做法,容易出现依赖。

第二,心理咨询师的不恰当提问(比如问题过多)会造成求助者的责任转移和依赖。有 的咨询师对求助者或其家人的职业或职务有兴趣,希望得到有关的帮助,此时就有可能有 意无意地想让求助者对自己产生依赖。

②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 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 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移情在咨询过程中产生的原因是,心理咨询的过程已经接近求助者问题的关键,求助 者借心理咨询师宣泄积压的心理能力。移情是治疗过程中的过渡症状,是随着咨询的进展 经常出现的正常现象,咨询师应鼓励求助者继续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充分表达自己的思 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求助者在充分宣泄情绪后,会感到放松,再经咨询师的分析,得以领 悟后,心理症状会逐渐化解。

(2)区别移情和依赖的方法

依赖和移情是在咨询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对这两种情况进行适当的引 导,促进求助者的成长。移情(这里主要指正移情)与依赖有相似之处,移情中多有依赖, 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区分移情和依赖应把握以下几点:

①依赖主要是一种信任,而移情更是一种好感;

②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而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感情;

③依赖者多在遇到困难时来寻求帮助,而移情者则时常想见到咨询师;

④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寻求感情依靠;

⑤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的目标,而移情者是寻找替代物。

⑥相比之下,依赖者对咨询师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者浓。

4.怎样把握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答:对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主要有以下程序:

(1)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2)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汉族,28岁,已婚,身高170公分,生有1子,体态中等, 面容很憔悴。

求助者自述:四个月前我生下了儿子雷雷,自从生完宝宝以后我的体型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体重也一下子长了四十多斤,原来的衣服都不能穿了,生孩子前听人家说产后都可 以瘦下来的,可是生完到现在都四个月了我的体重还是一点变化也没有,感觉自己胖了就 变丑了,以后老公就不会爱我了,我可怎么办呀?工作能力也变差了,和客户谈工作也没 有自信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想着什么减肥的方法好,也不想吃东西。有时候还莫 名其妙和同事还有爱人发脾气。自己内心感到非常的痛苦,所以前来求助。

咨询师的观察与了解:吴某衣着较整洁,心情紧张、说话时情绪容易激动,偶尔还流 泪,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倦,痛苦。吴某自幼在城市中长大,是独生女,性格开朗活泼,身 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从小吴某就很懂事,学习一直很好,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丈夫与自己是大学同学,相恋三年毕业后结婚,都在外企工作,吴某追求完美,个性好强。 产后体型的转变,这让她感到烦燥,紧张不安,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忧,为此已影响到工 作,求助者曾向母亲和好朋友诉说自己的痛苦,但仍不能解决问题,为此感到痛苦,希望 咨询师帮助解决。

心理测验结果:

SAS:65分,提示中度焦虑

SDS:68分,提示中度抑郁。

SCL一90测试:焦虑3.5,抑郁3.1,显示有中度焦虑和中度抑郁,其它2.8,显示睡 眠和饮食有问题;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

根据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请说明诊断依据。

答:(1)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如下:

①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 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 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②求助者出现的问题:情绪烦燥、心情紧张、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睡 眠差等持续时间为四个月,且已经出现泛化及回避,社会功能已经受到影响,所以考虑诊 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③心理测验的结果支持本诊断。

2.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

答: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如下:

(1)分析该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 ‘

(2)分析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冲突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3)分析该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现实性的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相鉴别。

3.试述谈话法的种类。

答:谈话法的种类有:

(1)收集资料的“摄人性”会淡,即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 庭状况等等;

,(2)“鉴别性会谈法”,即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

(3)tt治疗性会谈”,即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这类会谈往往是心理 治疗的一种,它除了要注意会谈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原则;

(4)咨询性会谈,这类会谈涉及的往往不是病人而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 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等。

除上述四大类会谈法之外,还有一种应急性或叫做危机性会谈。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遭受精神创伤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用会 谈法给予帮助的情况,都列入这一类会谈。

4.怎样评估求助者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答:评估求助者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可以用郭念峰教授提出的十个标准,其内容包括: (I)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抵抗力,或者说心理活动强 度,主要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地减 弱刺激的强度。另外,人的生活经验、固有的性格特征、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神经系 统的类型,也会影响到这种抵抗能力。

(2)心理活动耐受力。这是指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也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 标。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处在痛苦之中,在经历一段时间后, 便在这种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不振,甚至产生严重躯体疾病。

(3)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如果一个人 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 康水平下降了。

(4)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因为注意水平 的降低会影响到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由此而造成的其他后果,如记忆水平下降等等也越严重。

(5)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 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 太稳定的特点。

(6)康复能力。这是指从创伤刺激中回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得较 快,而且不留什么严重痕迹,每当再次回忆起这次创伤时,他们表现得较为平静,原有的 情绪色彩也很平淡。

(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 制下实现的。观察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可以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进行判断。为 此,精神活动的自控能力不失为一个心理健康指标。

(8)自信心。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付能力。 一个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

(9)社会交往。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社 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

(10)环境适应能力。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很快地采取各种办法去 适应,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标志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44岁,已婚,本科文化,公务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求助者主诉: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头痛,食欲差,伴睡眠障碍 三月余。

求助者陈述:三个多月前,女儿因胃痛、大便发黑,我带她到医院看病,医生做了胃 镜检查后告诉我,女儿可能到了胃癌(后来病理切片证实为胃癌),我当时双腿发软,瘫倒 在地(说话时流泪)。在女儿住院开刀期问,我形影不离,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我反复抚 摸她的脸、手直至她的双脚,很少睡觉,惟恐一觉醒来女儿会离我而去。在她面前强装笑 脸,泪水只能往肚子里咽。女儿现在上高二,曾因胃痛到医院看过,吃了药也能缓解,后 来只要胃痛她就自己吃点药。我真后悔没有早点带女儿来看病,否则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 样子了。女儿的病,是由我不负责任造成的,我是个有罪的人,我不是个好母亲,是个无 用的人。现在只要看到那些中学生,我就心慌,出汗,十分痛苦,注意力不能集中,整天 胡思乱想,工作也老是出错,有时只好请病假休息。三个多月来,我紧张、焦虑、情绪低 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头痛、失眠,食欲差,同事和家人不断地安慰我,当时心情会好 些,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又回到痛苦之中。我简直要疯了,知道肯定是出了心理问题了. 所以前来咨询。(在其丈夫陪同下前来咨询)。

咨询师的观察和了解:求助者衣着整洁,举止得体,面色憔悴,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 未患过严重疾病,性格内向,追求完美,家人评价她做事认真,业余爱好较少,社会交往 不多。自从三个多月前女儿得了胃癌后,求助者一直处于痛苦、后悔自责、焦虑不安之中,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求助者无家族精神病史。

心理测验结果:

90项症状清单(SCL一90)因子分:躯体化1.5、强迫症状1.6、人际关系敏感2.7、抑

郁2.4、焦虑3.2、敌对1.5、恐怖1.4、偏执1.6、精神病性1.3、其他1.2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4,标准分67

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49,标准分6l

根据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资料对求助者目前的状况进行评估。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理由。

答:(1)据l临床资料分析,对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评估如下: ①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

②生理状态:睡眠障碍、食欲差,头痛、心慌、出汗。

⑧社会功能状态:社会交往少,不能正常上班,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④心理状态: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该求助者心理自控力下降,社会交 往水平降低,意识水平降低。总体心理健康状态偏差。

(2)初步诊断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如下:

①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 力,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

相关热词搜索:dota2突然控制不了 快入睡时身体抖动惊醒 入睡后身体抖动频繁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入睡时突然抖一下 自己控制不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1908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