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不辞劳苦的意思

不辞劳苦的意思

2016-02-11 16:03:3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不辞劳苦的意思篇一《不辞劳苦的爷爷》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不辞劳苦的意思》,供大家学习参考。

不辞劳苦的意思篇一
《不辞劳苦的爷爷》

《不辞劳苦的爷爷》我的爷爷70多岁了,长着一头自然卷的灰白头发,岁月的磨练,已是满脸皱纹了,小时候,我最喜欢摸爷爷的大胡腮,他也总是用他的大胡腮扎我,逗得我咯咯笑。  爷爷退休在家多年,为了我的安全着想,他主动负担起接我放学的“工作”,每天准时地在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将我安全地接到家里,爷爷在这“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风雨无阻、不辞辛苦地奉献着。  有一天,天空不作美,下起了大雨,这天正好是我搞卫生,当我搞完卫生走出校门口时,发现爷爷已经准时地来到学校门口撑着伞站在那等我了,可他的后背和裤脚都淋湿了,我难过得快要哭了。这时,爷爷赶紧向我招手说:“我不要紧的,快到伞下来,你不要淋到雨了,把书包给我。”我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向爷爷搂着他,他也搂着我,生怕我被雨淋着似的,就这样我们爷孙俩相互搂着回家了。  爷爷,感谢你,您辛苦了,我永远爱您!   指导老师:胡燕萍  

不辞劳苦的意思篇二
《太阳每天都不辞劳苦的升起》

太阳每天都不辞辛劳地升起

池田大作

放弃自己该做的事,就是败北。不可轻言放弃。太阳每天都升起。不论阴天雨天,不论冬天夏天,日复一日,太阳都升起来。这是宇宙的法则,是道理。

人生也是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天,这是道理。能忍受得起这样反复的人会获得最终的胜利。不论今天如何,人生的胜负是以一生来决定的。棒球也是打了九局才分胜负的,任何事的胜负不到最后谁也不清楚,不是一开始便决定的。英语当中也有这样的谚语:“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好。” 因此,要在困苦中求前进。以前曾经说过我在写《我的人生观》这本书时的事。 1970年,学会(指创价学会——编者注)正处于受攻击的风暴当中。我也身患肺炎,发着三十八九度的高烧。但是在那段日子,无论如何,每天不忘写稿。一边头上绑着冰袋,一边写下一张张稿子。 有人说:“既然那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写呢?” 我回答说:“写了一张就有一张,写两张就有两张。不写就什么都没有,再少也要前进,不挑战不行,一天里总想要做些什么。” 写一张就记一划,写两张就再添一笔,用画“正”字来作记录。就这样直到完稿,那段日子令我难以忘怀。记录“正”字的纸已经交给我的长子,当做传家宝。 总之就是要“不败、自强”。不要有依赖他人的恶习和推卸责任的卑怯、软弱的想法。只会怨恨、羡慕别人,自己成为这样可悲的人,就像被云层遮蔽的太阳。 将一切烦恼当做成长的跳板,沉着忍耐,以“有朝一日”来勉励自己前进。默默地吃苦耐劳,在自己应走的轨道上前进。 你们都是“太阳”。自己本身就是“太阳”,首先要有这样的决心,就算目前有任何烦恼,只要自己是太阳,“早晨”一定会到来,“晴朗”的日子一定会到来,“春天”一定会到来。 赏析: 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请记住: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 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因此,“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 “不可轻言放弃”,说得多好啊!

不看怨你 不感动怨我

蝴蝶花的传奇故事

在《圣经》里的蝴蝶蜕变以前,在庄周梦蝶以前 ,甚至在梁祝化蝶以前,地球上有了象征美丽爱情的蝴蝶,但没有蝴蝶花。

后来,在美丽的塞纳河边,水仙花的化身威廉兰德(Williamland )和蝴蝶的化身维拉迪尔(viladear),为了千年的约定来到人间,经历千般磨难终于结为幸福连理。在他们相爱相守几十年后的一天,塞纳河流域遭遇了千年不遇的冰冻,几乎所有的生灵都没逃过这一场劫难。威廉兰德和维拉迪尔也在冰冻后不知所踪。

奇怪的是,第二年春天,塞纳河边漫山遍野长满了一种花,远看灵动如蝴蝶翩翩起舞,人们叫它蝴蝶花。传说这就是威廉兰德(Williamland )和维拉迪尔(viladear)的化身,花蝶相恋,幸福相依,为了不离不弃的共同心愿,为了延续永世的幸福爱恋,他们已融为一体。世间从此有了蝴蝶花

不辞劳苦的意思篇三
《理解重要词句含义(综合版)张》

不辞劳苦的意思篇四
《意义》

1、一碧千里 一:全,都。千里:辽阔无边。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指一片碧绿的颜色。

2、翠色欲流 翠绿的颜色就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欲:好像或将要 流:流动或流淌 。

3、襟飘带舞 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形容对人热情,奔放 。带:腰带

4、浑黄一体 模糊不清,茫茫的黄色,分不清界限。

5、精神饱满 形容精神振作,精力充沛,情绪饱满。饱:事物发展到最高限度。

6、美轮美奂 奂:众多,盛大。现常用来形容人家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7、银装素裹 银:作银色讲;装:本意衣服,这里作动词,表示穿;素:白的意思;裹:意思是包起来。

8、严阵以待 严,严肃整齐;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发动攻击。

9、始料不及 指事势的变化发展,是起初意想不到的。始:开始;料:预料;及,到。

10、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徒劳无功。

11、废寝忘食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12、随心所欲 随:任凭;欲:欲望。随着自己的心愿,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多含贬义。

13、运转自如 自如:活动不受阻碍。运动得非常熟练自然。

14、绞尽脑汁 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一切办法,费尽心思

15、一本正经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也带讽刺意味。经:书籍。

16、面不改色 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17、安居乐业 安:安于;居:住的地方,住处;乐:喜爱,愉快;业:所从事的事业。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18、不惜代价 不吝惜一切代价。惜:吝惜!

19、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20、雪中送炭 比喻在别人有困难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21、同归于尽 归:走向;尽:灭亡。词 意 指一同走向死亡或毁灭

22、深情厚谊 交情。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23、势不可挡 挡:阻碍。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24、喜出望外 望:希望,意料。全意: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特别高兴。

25、迫不及待 迫:急迫。待:等待。及:到。急得不能再等待了,形容心情急切。

26、无价之宝 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27、理直气壮 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形容说话很有道理,底气十足。

28、完璧归赵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9、攻无不克 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

30、神机妙算 形容善于估计形势有很强的预见性

31、喜不自胜 胜:能承受。 喜悦得不能控制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32、精卫填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也比喻徒劳,不自量力。

33、愚公移山 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34、含辛茹苦 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35、任劳任怨 任:承受,担当;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埋怨劳累。

36、艰苦卓绝 卓绝:超出一般。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越寻常。

37、百折不挠 折:挫折;挠:弯曲。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38、千里迢迢 迢迢:遥远。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39、肝胆相照 相照: 相互能照见。照:知晓。比喻以赤诚之心对待人。亦比喻以真心相见。

40、风雨无阻 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要按期进行。

41、不屈不挠 屈:弯曲,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表现十分顽强。

42、赤胆忠心 赤:忠诚,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43、全心全意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44、鞠躬尽瘁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瘁, 劳累致病。

45、赴汤蹈火 赴:奔向;汤:开水;蹈:奔向,踩。奔向沸水,踩着烈火。比喻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46、冲锋陷阵 陷:攻破,深入。阵:阵地。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也指勇猛、果断地去做某一件事。

47、肝胆相照 肝胆: 指内心深处。比喻真诚的心。相照: 相互能照见。照:知晓。比喻以赤诚之心对待人。亦比喻以真心相见。

不辞劳苦的意思篇五
《知识点》

《芦花荡》

(一)“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3.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4.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5.“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6. “第二天,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附着一层烟气”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7. “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有什么表达作用?

(二)“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文段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4.结尾段和上文“______________”照应,“女孩子”是______________,她看着这场英雄行为心里会怎么想?

5.“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表达了什么感情?

6.(1)老头子船上放着一捆莲蓬,有何用意?

(2)老头子的小船就这么划来划去,有何用意?

(3)小船为什么要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

(4)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7.为什么说这是一场“英雄的行为”?

参考答案

(一)1.老头子设计惩罚了鬼子,替大菱报了仇。 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

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勇敢 3.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4.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5.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6:运用了景物描写,描写了天气的闷热,为下文鬼子游泳和老头子报仇做铺垫。7:描写出芦花荡美丽的景色。写出老头子痛打鬼子后的愉快轻松的心情,衬托老英雄胜利的豪情,增添了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二)1. 白洋淀孤身杀敌。2.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3.自信、勇敢、有谋略。

4.“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二菱 这老同志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机智,这么勇敢,真了不起!我要好好向他学习。(这老同志打得好,一人对付十几个鬼子,不费一抢

一弹就让鬼子流血了,这里一定有什么机关。)5.老头子对敌人的深刻的仇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复仇时的痛快淋漓。6.(1)使鬼子放松警惕,引诱鬼子上当。(2)为了引鬼子上钩。(3)这样可以使鬼子们随着船转,以便被老头子设下的钩子勾住。

(4)交待了环境特征,为下文水中藏有钩子,鬼子上当做了铺垫。7.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是一位年近60的老人孤身面对十几个敌人的以弱胜强的战斗,表现了二菱对老头子的敬佩之情。

6 《阿长与<山海经>》

阅读第21至31段

1.选文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阿长是个怎样的人?

1.我是一个对新奇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爱憎分明的孩子。阿长善良、真诚、热情、能干、淳朴、关心帮助孩子的劳动妇女。

2.概括22-结尾内容(若22-24则是斜体内容)

写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以及我对阿长的感激,敬佩,怀念之情。

3.概括说明选段中作者对与阿长的的情感脉络。写作手法是?

不抱希望-------震悚、惊喜------感激、心生敬意----------怀念。 先抑后

4.当阿长问它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表现了我怎么样的心理?

我想“我知道„„说了也无益”,表现了我对阿长不抱希望,心存隔膜,乃至轻

视的心理。

5.作者写阿长说“三哼经”有何用意?

体现了阿长不识字没有文化;更突出了其买书时的艰难;侧面突出了她的热心善

良以及对我的关爱。

6.阿长买来书后,我有什么反应?

“我似乎„„打开纸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从此完全消失了”,又

惊又喜,感激不尽。

7“我似乎„„震悚起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我的震惊和感动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

效果;烘托了阿长对我的关爱及其热心,真诚的品质。

8.为什么说阿长有伟大的神力?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因为别人不肯做,她却热心地去帮忙;别人不能做的事情,她却操心费事地买来

了;而且阿长不识字,居然做成功了,所以我觉得她具有伟大的神力。 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激、敬佩与爱戴之情。

9.为什么说“这四本书„„宝书。”?

因为这四本书虽然质量粗拙,但却是我渴慕已久的,自然爱不释手;而且是阿长

为我买来的,凝聚着她对我的爱,展现了她热心真诚的品质,令我感激不尽,产生敬意;也使我一步步由兴趣走上了文学道路,意义非凡,所以这么说。

10.30-31节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同情,感激,祝愿)的情感,起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11.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作用?

为了突出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她真诚,善良,能干,乐于助人;表达我

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12.为什么题目中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

一,因为文章前半部分用的是抑笔,用“阿长”,名副其实;二,将没有文化的“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组成看似矛盾的内容,令人好奇;三,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候的口气,用“阿长”更合适亲切。

13.对于书的模样,几十年后印象仍然清晰,说明这本书对于鲁迅以后走上文学道路有极大的影响。

14.结尾补充交代长妈妈身世,祝福语结尾有何作用?写阿长的不幸,令人同情。对长妈妈的态度由厌烦、埋怨、畏惧再到感激爱戴祝福。对自己人生中如此重要的人却不知其姓名,内疚之情使作者如此祈祷,表现对阿长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 结尾抒情,升华主旨。是对全文的归结,更是对长妈妈强烈感情的集中体现。

7 《背影》

1.课文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

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2.请写出“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点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

3.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还在天无绝人之路!”表达了父亲什么情感? 父亲怕我伤心过度而安慰我,是父亲体贴、劝慰儿子的表现,体现了父亲关爱儿子的情感。

4.课文第4段中父亲的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反应了父亲什么心理?

“不要紧”是就他自己而言,再忙也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就儿子而言,别人去难以放心。看出父亲爱儿子远远超过自己。

5.课文第5段中作者两次说自己“聪明”,两个“聪明”有什么含义?

运用反语,指的是作者的愚蠢、不懂事。不理解父亲的苦心,表现了作者的内疚、自责、悔恨的心理。

6.“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表现了“我”怎样复杂的心理?

怕父亲看见“我”流泪为“我”担心,怕别人看见后笑话“我”这么大的人还哭。

7. 想象一下,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同样的“不容易”,作者为什么要略写这一细节?

(1)从全文看,课文的标题是“背影”,所以文章的重点是写父亲的背影,父

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是正面看到的形象,不是背影,所以要略写;(2)从详略安排的角度看,前面详写了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这里也应该略写。

8.理解“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的含义?

父亲做完了这一切,尽到做父亲的责任,感到欣慰,好像轻松;其实生活的重压使他并不感到轻松,因不愿让儿子担心,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表达出父亲儿子的关爱。

9.在第6段结尾处父亲“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父亲处处为“我”着想,表达了父亲对“我”的依依不舍、体贴、怜爱之情。

10.我的眼泪又来了”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结构上:照应前文的“我的泪很快的流了下来”。

内容上:表现了“我”又一次被父爱所感动以及对父亲的感激、依恋和担忧之情

1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7段内容。 我和父亲别后的思念之情。

12.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中连用两个“自然”有什么作用? 表达儿子对父亲处境、心境的理解。17. 文中为什么要引用父亲的信?引用父亲信中的话与作者写《背影》有什么联系?

正是父亲的信引起我的回忆,是写背影的缘由。也写出父亲晚境的颓唐和儿子对

父亲的怜惜之情。

13.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是真的“看见”了吗?为什么又仅是个“背影”?谈谈你的理解。

这是“我”读信后感情激励的联想,数年前留下的印象深刻的背影又一次出现脑

海里,这是那年分别时受感动的缘故。表达对父亲命运坎坷的感叹和思念之情。

14. 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作用?

再现背影,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照应开头。

《背影》

读第(6)段,回答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买橘送别。

1.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及父亲离去时的背影,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切感情。

2.文段中“蹒跚”一词该怎样理解?

2.原意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这里指父亲平时走路都困难,

可以想象爬月台去买橘时更困难。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3.文段中“走,探,穿,爬,攀,缩,微倾”等动词有何作用?

答:1.表现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中,不顾年迈体胖,行走困难,甘愿爬上爬下

的情景。突出买橘子时的艰难。2.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真挚的爱。

5.文章是怎样刻画背影?

答: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写出父亲衣着朴素(反映家庭惨淡)。(正面描

写)。然后是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爬月台的艰难(体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正面描写)。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侧面描写)。

6.文段中如何理解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

答:1.父亲为儿子买橘艰难,但因为这是为了儿子,父亲感到自己进了为父的

义务,所以虽辛苦却高兴。 2.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疼爱。

7.试分析文段中“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一句的含义及作用。表现父亲对儿子

答:1.体现父亲挂念儿子的安全,惦念儿子的平安。 2.体现父亲对儿子不舍,牵挂,惦念之情。

8.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两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1.因为父亲给我买橘的艰难,我深深地被父亲对自己的不辞劳苦的爱所感

动。

2.与父亲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又想到父亲的前程,感到格外悲悯、辛酸。感伤

离别而流泪

10.“我的眼泪又来了”和选段中的那句话相呼应? “又”字表现了“我”怎

样的思想感情?

与“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相呼应。“又”字体现了对父亲的感动及留恋之情。

11.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通过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12.这段文字两次写道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

因是什么?

第一次背影写父亲艰难爬过铁道为我买橘的背影,紧扣主题,最能体现父亲对我

的关爱,所以要详写。第二次背影是离别时的,体现了我留恋父亲,所以略写。

13.文段中“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也同样要跨过月台,同样艰难,

为何作者没有详细写? 1.为避免重复。2.文章主题为《背影》,而回来的时候应为正面。 所以没有着重描写。

大自然的语言

1 课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写出了四季的物候景观;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2.第一段结尾“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有何作用?

答:点明四季变化反复,与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结构上其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作用。

3.课文第二段为什么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答:大自然的物候现象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4.课文第二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从修辞角度来看,这几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写活了,好像大自然在为农民操心,怕误了农事,增强说明文生动性,为引入大自然语言做准备。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起着预报农事的作用。

5.课文第三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中的“许多”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许多表限制,说明大多数农谚包含着物候知识,但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去掉后不符合实际,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从全文看决定物候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用?

答:按照由主到次,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先空间因素,后时间因素。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读者读起来一目了然。

7.课文第八段说明经度差异影响物候,为何要举两个例子?

答: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认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若举一个例子,读者认为有偶然性,举两例就确信无疑了。

不辞劳苦的意思篇六
《2013届高三英语课本知识梳理Module1Unit 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

不辞劳苦的意思篇七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七年级语文试卷》

请写出这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kǒng wǔ yǒu lì”表示勇敢而有力量。

例句: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kǒng wǔ yǒu lì的硬汉子。(《勇气》)

请写出这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每位进过银行网点的市民,都对大堂里那位笑容可掬的银行职员有深刻的印....

象。

B.仰望天际,寥寥可数的星星一眨一眨的,令我眼花缭乱,璀璨的星空好美啊! ....

C.文章朴实自然,干净利落,是一篇难得的成功之作。 ....

D.那滔滔不竭的黄河流水,滋养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 ....

5.下面句子中有一个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3分) ①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的最佳年龄段。②若能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读书兴趣,这必将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中的格式相似,修辞手法相同。(4分) 例句: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12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略无阙处( ) (2)沿溯阻绝( ) ..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4)属引凄异( ) ..

9.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第2页(共6页)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三峡水流速度之快。

C.选文的第四段描写了春季三峡的凄清悲凉。

D.文字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引用渔者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0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时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

第3页(共6页)

做成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2.通读全文 说说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 联系上下文 回答“我”因什么而感动 ,又因什么而感伤?(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品味赏析。(3分)

答:我选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

熊与花栗鼠

很久以前,动物们就会开口讲话了。一天,一只高大而强壮的熊正沿着森林漫步。它边走边用爪子翻转一根根粗壮的原木,非常自信地说:‚我什么都可以做到!‛

‚是真的吗?‛一个细小的声音说。熊向下观瞧,有一只花栗鼠正从地面的一个洞穴里仰望着它。

‚当然。‛熊又翻转过一根粗壮的原木,‚瞧,我多轻松。我是所有动物中最强大的。‛

‚那你能阻止清晨的太阳升起吗?‛花栗鼠笑着问。熊说:‚我相信自己能阻止太阳升起。‛

‚你确定吗?‛花栗鼠又问。

‚我确定。‛熊答,‚明天清晨太阳将不会升起。我——最伟大的熊就这样说定了!‛于是,熊坐下来面朝东方开始等待。

然而,太阳还是如往常一样升起来了。熊非常不悦。花栗鼠从洞穴中一跃而出,飞快地绕着圈跑,边跑边唱这首歌:‚太阳升起来了,太阳比熊厉害,熊生气了……‛

花栗鼠兴奋极了,边唱边笑,直到精疲力竭地仰面倒在地上。

‚我也许无法阻止太阳升起,‛熊狂吼,‚但你也决不会再看到太阳升起!‛ ‚啊,熊。‛惊骇万分的花栗鼠急促地说,‚我该死。但你吃掉我之前,请让我对造物主说临终祷词。‛

‚快说你的祷词。‛熊又吼,‚你的时间不多了!‛

‚噢,熊。‛花栗鼠痛苦地说,‚你如此用力地将我按在下面,我都无法呼吸,又怎么能说临终祷词呢?你可不可以将爪子抬起一点点?‛

熊咆哮着,不耐烦地抬起了爪子,但仅抬起了一点点。尽管是一点点,却已经足

第4页(共6页)

够了。花栗鼠扭动着身子逃脱,一眨眼,就飞快地钻入洞穴。熊大惊,急忙向花栗鼠抓去,却没能抓住。在花栗鼠逃脱的一瞬,熊锋利的爪尖却硬生生地在其脊背上划出三道深深的伤痕。直到今天,所有花栗鼠的脊背上依然有三道深深的伤痕。

15.花栗鼠脊背上的三道伤痕是怎样留下的?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辞劳苦的意思篇八
《五年级下册阅读(整理)》

一、《草原》语段一

1。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

(2)

你能再写出几个表示“绿”的四个字词语来吗?试试看,你一定行!

绿草如茵、绿树成阴、青山绿水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

丽的小诗。”请仿照上面的写法,用“既„„又„„既„„又”写一句话。

我既爱好音乐,又爱好体育,既爱好画画,又爱好书法。

4.文中画“——”的句子中,“绿毯”指“白色的大花”指读了这句话,我觉得 草原的景色实在太美 。

5.“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在这种境界中你有何感受?

“这种境界”是指“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

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充满诗情画意,让我有舒服之感。

二、《草原》语段二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用“——”画出来。“洒脱”

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

“洒脱”这个词可以换成“自由自在” 。

2.“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 ④ );“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 ④ )。

3.比较下面句子,你觉得哪一句的表达更有特点,请写出理由。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的河!

答:第一句表达更有特点,第一句中的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并带有语意的跃进

的作用。因为这表现了当作者看到这条玻璃带子的思考过程,首先看到了一条玻璃一般的带子,稍作停顿,反应过来,是河!

4.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请写出来吧!

我还能感受到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他们多么热情啊!

5.对于“草原”和“蒙古”你有哪些了解?请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

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三、《白杨》语段一

1.根据课文内容把上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消失( 出现 ) 坚强( 软弱 ) 动摇( 坚定 )

3.你能用下面的关联词造句吗? 不管„„总„„不管老师怎么批评他,他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吭。 那么„„那么„„小华的作业是那么整洁,那么准确。

4.爸爸的话讲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一是二是害 ,三是 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 。

5.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画“√”表示。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的意思是

爸爸借白杨树来表明:

(1)自己像白杨一样,服从祖国的需要,不畏艰难险阻,为建设边疆做出自己

的努力。( √ )

(2)希望孩子们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

(3)喜爱白杨的品格和扎根边疆的决心。( )

6.“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爸爸”的表情由“微笑”变“严肃”,看出儿子的问题很重要,引起爸爸的沉

思。

四、《白杨》语段二

1.这段话中的“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几棵小树”暗指“小树迎着风沙成长”暗示着 爸爸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

2.“风沙”象征什么?

“风沙”象征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

3.“爸爸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呢? “爸爸”想: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将来自己的子女也在边疆扎根,茁壮

成长就好了。

4.想一想,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看到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那样,在祖国的边疆茁壮成长,爸爸感到欣慰。

5.通过学习,你对白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

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也认识到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

五、《冬阳·童年·骆驼队》语段一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é( 咀嚼 )ï( 折磨 )

嚼 磨

¡áo( 嚼饭 )î( 石磨 )

2.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标点。

3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

4.为什么我的“牙齿也动起来”?

因为我看得入了神。

5.文中画“——”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老师教我要向骆驼学习,沉稳地做每一件事。

6.从这一段的描述中你觉得小作者喜欢骆驼吗?为什么?

我觉得小作者喜欢骆驼。因为“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

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

六、《冬阳·童年·骆驼队》语段二

1.作者的《城南旧事》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在文中找出答案用“来。

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说明“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是说 “我”已经长大了 。

3.“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童年那段日子显然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让她回味不已。在

回忆中,发现童年的一切并没有走远,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声仿佛也响在耳边。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

4.你的童年如何呢?有哪些有趣的事吗?请简单写一写。

七、《童年的发现》语段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恋( 着迷 ) 痴迷 轻盈( 轻快 )轻巧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

(2)

3.用“

4.小作者梦中飞行到了哪些地方?

小作者梦中飞行到了街道上、白桦林梢头、草地和湖面上。

5.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如果我真的能飞,我会非常快乐。

八、《童年的发现》语段二

A.意思转折 B.声音的延长

C.解释说明 D.特别强调 3.这段话已用“︱”分为两层,请概括层意。

第一层:写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庆幸“我”没

有三年前发现进化论说出来。

第二层:写“我”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

4.从“我”的自我安慰中,你体会到老师给“我”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如果你

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那件事?

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

嘲的方式,表达对此事的看法。

5.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学习作者那种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九、《杨氏之子》

1.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

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 小说 。

2.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

(1)聪惠:

(2)此是君家果: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禽。”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采用否定的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

貌,又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回应了孔君平,这就是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处。

5.在生活中有哪些精妙语言让你铭记在心中的?请单一例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吧!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

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

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

“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十、《晏子使楚》语段一

1.把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概括成三个成语。

这三个成语的意思都表示人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吗?请写出几个来。

2.“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3.“楚王瞅了他一眼”这句话中的“瞅”字的意思是 还能再写几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吗?

4.晏子同楚王的这一次斗智,采用的方法是( B )。

A.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B.贬低自己——贬低对方

C.举例比较——贬低对方

十一、《晏子使楚》语段二

1.用下列字组词。

淮( 淮河 ) 赔( 赔钱 ) 枳( 枳实 )

准( 准备 ) 陪( 陪同 ) 织( 组织 )

2.从上面这段话中找出成语写下来。

得意扬扬、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3.文中前一个带点的词“水土”是指,后一个“水土”是指 社会风气 。

4.齐国人到楚国做盗贼的原因是什么?

齐国人到楚国做盗贼的原因是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5.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晏子的话不但形象地说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贼的原因,而且也回应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我觉得晏子是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和爱国的人。

7.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十二、《再见了,亲人》语段一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暂时(zhàn zàn) 战役(yù yì ) 情谊(yí yì)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战役——( 战斗 ) 暂时——(暂且、临时) 担心——( 担忧 )

3.“雪中送炭”在这段话中是什么意思?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雪中送炭”的现

不辞劳苦的意思篇九
《古诗赏析》

一、赏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答案: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答案: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答案: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 ,尾联是 。

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答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案: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0、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试题】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

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 诗人孤独、思乡

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1分)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2分)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1分)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2分)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1分)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2分)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1分)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2分)

(2010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试题)

四、赏析《渡荆门送别》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 答案:怜

2、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答案: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答案: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6、选出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D)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描绘了 "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登岳阳楼(其一)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三、赏析《归园田居》

1、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作,从内容看诗人很不善种田,但是非常勤劳,分别指哪些内容。 A.不善种田: B.不辞劳苦:

答案:A、草盛豆苗稀 B、晨兴理、带月

2、诗的"但使愿无违"意思是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根据你对诗人的了解和所学的其他作品,谈谈"意愿"的含义。

答案: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而折腰"强。

八年级上(11首):

《望岳》杜甫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

①、 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

山遮天蔽日的形象。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不尽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终要,终当

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南 。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高大神奇秀丽;

5、《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6、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答:雄伟壮丽,高大神秀

7、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答: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不怕困难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7.①不尽②终要,终当 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10.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11.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10.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2分)

11.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分)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5.“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6.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春望》杜甫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

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1、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8、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义: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在”突出“破”,从中透出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反呈现出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1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11、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具体写国事和家事。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可见诗人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12、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13、《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14、《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16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1、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2、“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3、“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4、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得。

5、“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①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种豆南山下②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夕露沾我衣。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可分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_,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这首诗流露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语言“自然、通俗”。

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7、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8、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一整天。)

9、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

10、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11、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总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

《使至塞上》王维

[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1、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3、“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5、赏析: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不辞劳苦的意思篇十
《散文__第3节理解语句的含义》

相关热词搜索:摩挲 的意思 不辞劳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不辞劳苦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不辞劳苦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1956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