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

2016-02-11 16:24: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篇一《尼采》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篇一
《尼采》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篇二
《尼采》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篇三
《尼采》

浅谈尼采的道德批判

摘要:尼采对源自于基督教精神的传统道德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节制甚至禁欲来表现的自我牺牲;第二,所谓的“无私之爱”扼杀了人的个性;第三,怜悯和同情扼杀生机。

关键词:道德批判、自我牺牲、扼杀个性

正文:

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对尼采哲学却情有独钟,后现代主义者从尼采哲学中吸纳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采哲学的基本思想观点,甚至尼采的哲学风格。尼采哲学中的消解倾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支柱,尼采绝没有想到,他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

尼采自称是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所崇尚的美德。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基督教伦理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尼采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尼采对源自于基督教精神的传统道德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节制甚至禁欲来表现的自我牺牲。基督教“原罪说”的核心乃是否定人的生命,宗教的道德观把欲望视为万恶之源,它是丑陋而不洁的。在它行走的地方,处处都是陷阱;在它出现的时刻惩罚如影随行。人们把欲望看成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于是人就把自己演变成一个剔除了欲望内核的人,“清心寡欲”成了一种道德理想而为人津津乐道。相应地,“内疚”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则由对外的反对转向对内,对自我的反对。怨恨说“这是你的错”,内疚则说“这是我的错”,所以我必须以“自我牺牲”的痛苦来偿还,来赎罪。尼采认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痛苦和不幸来得更加强烈。禁欲主义通过所谓的美德和优秀品行维系生命,却以生命反对生命,只达成和维护了弱者的利益。

第二,所谓的“无私之爱”扼杀了人的个性。根据基督教的道德观,上帝是爱的化身,在圣爱的光照下人人皆兄弟。在尼采看来,爱是恐惧的结果:我害怕他人会伤害我,所以我要使他确信我是爱他的。他认为提倡“利他”的道德,就等于剥夺人类最伟大的性格;若对别人施以仁爱,给予无私帮助,那无异于侵犯别人的尊严,剥夺别人自由创造的权利,等于阉割人类而使其变成一个可怜的东西。因为那样会使人变得懒堕、软弱和无力,这无论对个人和人类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更何况宗教宣扬的圣爱本身就是虚假的谎言,基督教的历史是用血与火筑成的。

第三,怜悯和同情扼杀生机。尼采认为怜悯背离了让人生机勃勃的情绪,它使人抑郁并阻碍淘汰与发展,因为它要求保存行将灭亡的东西。面对弱者的时候,人会产生一种角色换位的幻觉,他没有勇气面对同样的病态和生存窘境,伸出援助之手以象征性地抚平自己心态上的恐惧和焦虑。所以在尼采看来,怜悯与同情

是一种弱者的心理,软弱的人既忍受不了自己的痛苦,也忍受不了他人的痛苦,对弱者的同情首先是因为自己的软弱,他没有勇气超越一个虚假的群体而生。宗教教人循规蹈矩,顺流从俗,拒绝竞争与奋斗,无疑会窒息人的创造精神,结果将肯定会断送人类的未来。尼采谴责基督教的道德传统,包括禁欲、怜悯、同情与爱,以为美德支配下的人生是一种残缺的、病态的生命形态。人们变得衰弱、怯懦和无力。他主张一切具有热情和创造力的人,应该冲破基督教伦理的压抑,忠实于大自然,以“健康、教养、强壮、骄傲和强力”取代传统的道德价值,要消弭痛苦,填补精神上的空虚,要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

“真正的哲学家是死后才出生的。”尼采这句话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应验,他的人生道路相当特别:长辈三代皆为德国新教路德派的牧师,他原本攻读神学却丧失了对基督的信仰;尚未取得博士学位就应聘成为瑞士一所大学的教授,10年后因病辞职,再经过十年孤独的游历与著述导致精神失常。他身后倍受纳粹政权所推崇,其原因当然不能完全归结为希特勒的歪曲和误解。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赴前线的德国士兵的背包里就带着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不仅如此,尼采思想也是激励被压迫民族、革命者和旧文化批判者的精神力量。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说:“尼采自诩为太阳,可是他疯了。”可即便神经失常,他的思想仍然是对中国五千年儒教传统的致命一击,儒家学说讲的就是“温、良、恭、俭、让”,“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造就了萎缩的国民性格。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代“五·四”革命文人正是运用尼采式的精神进化论思想,对中国传统道德和国民性进行了深入批判和剖析。

如果我们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尼采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结局是悲惨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他的思想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可怕的孤寂始终包围着他;最后,病魔缓缓地悄然而至,甚至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反过来,人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他的患病与疾病的折磨,他的生平与著作都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任何一个没有偏见的人拿起尼采的著作,都会发觉它们才气横溢、光彩夺目、豪气冲天。在这些著作中,尼采以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洞察力轻而易举地颠倒了各种公认的观念,奚落了一切美德,赞扬了所有的邪恶。尼采并没有建立一个封闭而庞大的哲学体系,他只写散文、格言和警句;在他的字里行间并不证明什么,只是预告和启示;但恰恰不是凭借逻辑推理而是凭借神奇的想象力,他征服了全世界;他献给人类的不只是一种新的哲学,也不仅仅是一首诗或一段警句,而且还是一种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很可惜,尼采的生命历程太短暂,阅历太简单,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的片面真理发展成智慧。如果他能活得更长一些,如果他能再多得到一些鼓励,也许他会把自己那粗糙混乱的观念梳理成和谐优美的哲学。

尼采的哲学观最重要的一点是哲学的使命就是要关注人生,给生命一种解释,给生命的意义一种解释,探讨生命的 意义问题。这与尼采所读叔本华的著作有一定关系。还有一点看法,尼采认为哲学是非政治的,哲学和政治是两回事。所以尼采对哲学的看法,第一是对生命,关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的,第三非学术的。哲学不是纯学术。尼采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他认为关键在于没有关注人生。他认为传统哲学造成的后果是虚无主义。尼采认为现象背后是没有本质的。

尼采大无畏地反对哲学形而上学及其在认识论方面的绝对优势;反对千百年来哲学以纯理性观察宇宙、运用逻辑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为中心的庞大思辩体系;他热爱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奋发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间的价值,并且视自然界为唯一的真实世界,给欧洲古典哲学注入新鲜血液并开辟了古典语言学的崭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开创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哲学史可以以尼采前和尼采后来划分。在尼采之后,传统的哲学体系解体了,哲学由非存在转变为存在,从天上回到了地上,由神奇莫测、玄而又玄转变为引起亿万人心灵的无限共鸣。

尼采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他崇拜英雄,呼唤强有力的“超人”出世,这在个性受到压抑甚至被泯灭的时代,读尼采是极有意义的,因为他极大地张扬了个体生命的价值。今天,你无论如何去评价,尼采仍然是独一无二、无人可以替代的。对于一个如此孤独的尼采,一个如此执着地寻觅人生意义的疯子,世人也许不能真正理解他,可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性的光辉昭示着前行者的路程;那正是一个真正的思想者所必须具备的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开创精神,这三种精神甚至比尼采的学说本身更重要,因为它意味着奋斗与“自由”!

参考文献:

1.弗里德里希·尼采:《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2.《反基督 The AntiChrist》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篇四
《《雪》:伟大而孤独的灵魂》

《雪》:伟大而孤独的灵魂

范美忠

【鲁迅原文】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象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范美忠细读】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这里写暖国(比如广东,海南等地)的雨从来没有变成过雪花,遗憾不仅在于博识的人觉得单调,而且比照生命过程,从象征意义来看,从雨到雪的过程是生命蜕变浓缩和升华的过程,是经历丰富的痛苦之后生命变得更为博大、浑厚、坚韧的过程,是生命境界提升的过程!而暖国的雨没有经受过寒冷的锤炼锻造和类似的过程,从生命历程来看,自然是值得遗憾的了!他自己恐怕不会以为不幸,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怎么能够明白呢?当然也可能会略有遗憾,但难知其中味罢了!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从纯写景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江南雪景图。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白的底色中交织着血红,白中隐青,深黄色的花,在色彩方面构成强烈的对比!形成一幅青春、纯净、明丽的画面。鲁迅记忆中的故乡总是如此美丽,无论是《风筝》中春天中的杨柳发芽,山桃吐蕾的温暖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还是此一文本中的雪景图!

“但我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见他们嗡嗡地闹着!”回忆中的故乡的冬天也是如此的生机勃勃,仿佛春天已经到来!就如《风筝》中那副美丽的春天风筝图一般!这里的故乡景物的描写又可以跟在《在酒楼上》的故乡景物作一番对比:

“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

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这里就更多地是纯粹的写景,包括南北方雪的差异也是如此。鲁迅的小说中虽然也有象征的应用,但总的来说是写实风格,而《野草》就不同,始终有象征意存在,是与《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完全不同的文本,所以在诠释《在酒楼上》的时候,我不会从生命角度去解读此一段写景文字,而在解读《野草》的时候我必须这么做!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象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鲁迅的作品中经常构成这样的对比:故乡——异地,江南——北国,童年——中年,过去——现在!如果说上一幅画面典型地体现了鲁迅的故乡情结的话,那么这一段孩子堆雪人的回忆就体现了鲁迅对逝去童年的怀念。鲁迅是执着于现在的生存体验和战斗的,但他也不免时时返顾,在遥远的异地,在孤独和寒冷的暗夜,在寂寞之时神游物外,回望自己的故乡,故乡和童年的美好而温暖记忆可以给自己现在孤独而寒冷的内心以一点点的慰籍,哪怕从回忆和梦中醒来倍觉寒冷和惆怅!

《故乡》当中与闰土的友情,《社戏》当中划船、看戏、剥蚕豆的如梦似幻的夜晚,还有属于孩子的蟋蟀和桑葚的世界的百草园!尽管鲁迅的故乡童年记忆中,有因父亲死后家道中落窥见世人真面目的愤恨,有虐杀弟弟心灵的悲哀往事,但总的来说,鲁迅记忆中的故乡是美丽温暖的,童年是美好和无忧无虑的。但回忆毕竟是回忆,因为作为精神家园意义上的故乡和大地是永远失去了,《过客》中云:我不回转去!让我想起罗大佑苍凉而忧郁的歌声:“异乡的流浪,归不去的梦!”故乡只有在回忆和梦想中返回,本就已虚幻,而且一旦从回忆和梦想中拉回黑暗和寒冷的社会现实和内心体验,或者中年返乡,就会梦碎!童年实际生活过的故乡,回忆中的故乡,回去感受到的故乡产生强烈的对比,让人不能不产生“故乡已不是原来故乡”的悲凉而迷茫的深沉感喟!

“而有些走在无家的土地上,

跋涉着经验,失迷的灵魂

再不能安于一个角度的温暖

怀乡的痛苦枉然;

„„

冷风吹进了今天和明天,

冷风吹进了永久的家乡和暂住的旅店!”

(引自穆旦《控诉》)

谁在经历了人生的忧患之后又能够回到与自然同体的混沌无知的童年状态呢?谁在见识了外面的大世界之后回到故乡不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呢?“总之:逝去,逝去,一切一切,和光阴一同早逝去,在逝去,要逝去了。” (写在《坟》后面)既然故乡无法返回,勇敢地向前走去,于荒野中开辟道路就是唯一的选择! 在与许广平确立恋爱关系以前,故乡和童年的回忆几乎是对鲁迅心灵最大的温暖和慰藉,但这种温暖和慰藉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对鲁迅而言,爱与温情依然是非常匮乏的。而鲁迅又是一个如此敏感,对爱的渴求如此强烈的人!这种爱的匮乏的寒冷感和黑夜感在某种意义上很深很重地伤害了他的内心,很大程度上是因缺乏爱的滋润,鲁迅的灵魂逐渐变得粗糙、冷硬、黑暗、焦灼和充满仇恨了!尽管他一直试图走出这种状态。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对青年和儿童的喜欢,对童年的回忆,给人以比较明亮和温暖的感觉,但仍透露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身边的青年仍无法解除寂寞,因年龄心境不同,精神达到的高度不同!虽然羡慕小孩子的生命活力和无忧无虑。晴天寒夜也可以对应于社会的光明和黑暗,生命的白天和黑夜,不同的心境和感受在对生命进行熬炼、锤打和锻造!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见王国维《人间词话•三》)鲁迅不仅在思想和精神高度远远超过大多数普通中国人,而且其生命体验的独特性和深度以及对生命问题的思考也大大超过同时期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因此,无论作为一个深刻洞见了国民劣根性和历史悲观命运的人,还是洞见了生命的虚无和黑暗深渊的人,以及作为一个独自呐喊和战斗于荒原的猛士,鲁迅都时时刻刻被无排遣的寂寞和孤独感缠绕着!这种寂寞心境和孤独情绪随时都可能无意识地流露于笔端,哪怕是回忆童年往事的时候!虽然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嬉笑,但是独坐的雪人是多么寂寞啊!就如《风筝》中的瓦片风筝和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寂寞之人以寂寞之眼观风筝,风筝也寂寞!以孤独之魂投射于朔方之雪上,雪也孤独!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对应于阴柔与阳刚两种美学和生命气质,对应于生命的青春和中年这两个阶段!它们的差异也是两个阶段生命和灵魂状态的差异!“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语)生命就在这样的阳光的曝晒和寒夜的熬炼中蜕变,青春的幼稚娇嫩和脂粉气逐渐被磨砺掉!朔方的雪是青春的生命经历风沙吹打之后的荒凉粗糙然而坚韧粗犷的大境界!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就如美好的童年的记忆,就如充满梦想的青春生命;江南的雪相互沾连,留恋着家的温暖,就如青春时候思想、精神和人格的不独立状态;而朔方的雪是独立的,决不粘连,不依傍于宏大叙事和家园来获得安全感;朔方的雪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放射出夺目的光华;朔方的雪是充满着昂扬粗犷野性的生命力的,蓬勃地奋飞!整个太空都为之动荡不安!有一种飞沙走石,气吞河岳之概!朔方的雪就是鲁迅的无形的灵魂的有形化,鲁迅将自身独立的伟大的粗壮的强魂投射到雪上,充满着一种天马行空的大旷野精神!这样的灵魂本是一个奇迹!此种灵魂与中国人普遍的萎靡的太监灵魂完全异质,仿佛是洪荒时代巨人的或者是现代伟大孤独者的灵魂,有一种超人气质!是中国人中少有的强魂!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王国维论词之高下这句名言,我认为用在鲁迅的《野草》上也是合适的。此一朔方之雪的风采就非有人格和灵魂的大境界者不能写出!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鲁迅喜欢俄罗斯的大旷野精神,自喻为旷野中一匹孤独的荒原狼,这种大旷野精神并非把农村和田园诗化以安顿生命的所谓“融入野地”的自欺,也非寄望于民间把民众美化,企图在民众中获得力量和归宿感的民粹主义情结;这种大旷野是疗伤之地,亦是野性而伟大的精神和灵魂纵横驰骋的空间,这种灵魂和生命始终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独自战斗,独自进行精神和生命探索,与文明诞生之初的天地宇宙的元气接通,回复一种未经中国的太监文化阉割的粗犷原始野性的灵魂和生命状态!我们的知识分子在时世艰难的情况下必须承担社会担当和精神创造之使命,而萎靡的太监化的生命和灵魂是不能当此重任的。由雨到雪的过程就如由蛹化蝶,凤凰涅磐的过程,是生命的蜕变和新生的过程!美好的青春早已逝去,往事不堪回首,鲁迅将伤痛埋藏在心底,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篇五
《尼采名言(全)》

1、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

2 、 许多东西被我抛却,故而被诸君视为傲慢;若从外溢的酒杯里豪饮,难免洒落许多佳酿,故不要怀疑酒的质量。

3、 “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

4 、 此人往高处走---他应受称赞!那人总是从高处降临,他活着,自动舍弃赞美,他是从高处来的人!

5、 即使是最有良心的人,良心的谴责面对这样的情感也是软弱无力的:“这个或那个东西是违背社会习俗的” 最强者也害怕旁人的冷眼和轻蔑,他是这些人当中受过教育的,而且是为了这些人才接受教育的。他到底怕什么呢?怕孤立!这个理由把做人和做事的最佳理由打倒了!---我们的群体本性如是说

6 、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体线面,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

7 、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8 、 当心!他一沉思,就立即准备好了一个谎言。

9、大胜的最大好处,莫过于解除了胜利者对失败的恐惧感。“我为何不能失败一次呢?”他自言自语,“我现在已有足够的本钱了”

10 、他现在穷了,原因并非别人剥夺了他的一切,而是他抛弃了一切。缘何如此?---他惯于寻觅。所谓穷人,正是那些对他甘愿受穷做了错误理解的人。

11 、 他是思想家,这意味着:他善于简单的---比事物本身还要简单---对待事物。

12、 要破坏一件事,最刁钻的办法是:故意用歪理为这事辩护。

13 、 人们视需要为事物发生之因,其实,它往往是事物发生之果。

14 、智者问傻子,通往幸福的途径是什么?傻子毫不迟疑,就象别人向他打听去附近那个都市之路似的,答曰“自我欣赏,再就是东游西荡。”智者嚷道:“住嘴,你要求太多拉,自我欣赏就够拉!”傻子回答说:“没有一贯的蔑视,又怎能不断的欣赏呢?”

15、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16、 “噢,我真贪婪!在这个灵魂里安住的不是忘我精神,而是贪求一切的自我,似乎要用许多人帮他观察和攫取的自我,要挽回一切的自我,不愿失去属于他的一切的自我!” “噢,我贪婪的烈焰哟!我多么愿意获得再生,变成一百个人呀!” 谁不能以自身体验理解这位谓叹者,谁就无法理解求知者的激情。

17、 哪里缺乏意志,哪里就急不可待的需要信仰。意志作为命令的情感,是自主和力量的最重要标志。

18 、你们根本不明白自己经历之事,像醉汗在生活中奔波,跌倒了,从阶梯上滚下去了。所幸,你们因为沉醉反而未受损伤。你们的肌肉无力,神智不清,便不象我们觉得阶梯上的石头如此之硬!

19 忠告:你是否旨在博取声望?若是,这信条务请记取:自动放弃名誉,要及时!

20 伏尔泰!人类!白痴!真理和追求真理有点难办,如果弄得太人性了---只是为了行善而追求真理,我敢打赌,那将一无所获!

21 、 若不是在通向知识的道路上,有如此多的羞愧要加以克服,知识的魅力便会很小。

22、 鄙薄自己的人,却因此而作为鄙薄者,尊重自己。

23、 要填饱肚子,是人不能那么容易的把自己看作上帝的原因。

24 、 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怪兽。如果你长时间的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25、“哪里有知识之树,哪里就有天堂”---最古老和最现代的毒蛇都这样说。

26 、克服一种感情的意志,最终只是另一种感情或另外若干种感情的意志。

27 、由感觉产生一切信任,一切坦然的心境,一切真理的证据。

28 、赞扬比责备有更多的强加于人的成分。

29 、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30 、其他人的虚荣心只有在和我们的虚荣心相反时,才会令我们反感。

31 、人们不相信聪明人会做蠢事:人的权利竟丧失到了如此地步!

32 、较为相同,较为普遍的人,一向总是占有优势,较为杰出的,较为高雅的较为独特的和难于理解的人,则往往孑然独立;他们常常在孤独中死于偶然事件,很少能繁衍下去。

33、 谁不想看一个人的高度,而只是睁大眼睛注视此人身上的那些明显的低处---谁就会由此而将自己暴露无遗。

34 、高贵的灵魂,是自己尊敬自己。

35 、漫游的人,你是谁?我看见你禹禹独行,没有嘲笑,没有爱,目光深不可测,象一个线棰那样湿漉漉的,显得悲伤不已。刚刚探测过每一深度,从水中拉上来,一幅不满足的样子---它在水下要寻找什么?胸中从不叹息,双唇掩盖着厌恶之情,一只手只是在缓缓握紧:你是谁?你做了些什么?你在这里休息一下吧!此处热情款待每一个人---恢复恢复精神吧!你到底是谁,眼下什么会使你高兴?什么会使你恢复精神?说出来,只要我有,我就给你!“使我恢复精神?使我恢复精神?哎,你真是多管闲事,你说的够多的了!可还是给我吧,求求你~~~”给你什么?什么?快说出来!“另一个面具!第二个面具”

36 、“这儿自由眺望,精神无比昂扬”。可是还有一种与此相反的人,这种人也处于一定的高度之上,也展现了自己的前景。---可却两眼往下看。

37、每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较为害怕的是被人理解,而不是被误解,后者可能会伤害他的虚荣心;但前者会

伤害他的心灵,他的同情心,他的心灵总是说:“你怎么也和我受过同样的苦?”

38 、人与人之间是应当保持一定距离的,这是每个人的“自我”的必要的生存空间。一个缺乏“自我”的人,往往不懂得尊重别人的“自我”需要生存空间。你刚好要独自体验和思索一下你的痛苦,你的门敲响了,那班同情者络绎不绝的到来,把你连同你的痛苦淹没在同情的吵闹声之中!

39 、你们尊敬我,可你们尊敬的人某一天倒下了那又将如何呢?当心啊,别让一根雕像柱把你们压死。 40 、我们越是接近事物的起源,事物对于我们就越是变得兴味索然。

41 、一些人统治是由于他们愿意统治;另一些人统治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被人统治---对于他们来说,统治不过是两害中之轻者。

42 、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择

43 、孤独生活的另一个理由。 甲:“现在你打算回到你的荒漠” 乙:“我不是一个快成急就的思想者;我必须长时间的等待我自己---水总是迟迟不肯从我的自我之泉喷涌而出,我经常焦渴得失去了耐心。我所以隐退到孤独之中,就是为了使我不至于不得不从公用的水槽饮水。当我生活在人群中时,我的生活恰如他们的生活,我的思想也不像是我自己的思想;在他们中间生活过一段时间以后,我总是觉得,似乎所有人都在设法使我离开我自己,夺走我的灵魂---我对所有人都感到愤怒,并且恐惧他们。因此,我必须走进沙漠,以便恢复正常。” 44 、充耳不闻的智慧。---如果我们整天满耳朵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议论,如果我们甚至去推测别人心里对于我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坚强的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因为其他人,只有在他们强于我们的情况下,才能容许我们在他们身边生活;如果我们超过了他们,如果我们哪怕仅仅是想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会不能容忍我们!总之,让我们以一种难得糊涂的精神和他们相处,对于他们关于我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希望和期待都充耳不闻,连想也不去想。

45 、赞美使一些人变得谦逊,使另一些人变得无礼。

46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47 、致孤独者。 如果我们在我们一个人独处时不能像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下时那样尊重别人的荣誉,那我们就算不上正人君子。

48 、生活是我们的灵丹妙药。---如果我们像思想家那样,每天处在川流不息的思想和情感的洪流中,甚至在夜梦中也被它们推动着,那么,我们就会渴望投入生活,以便得到宁静和休息,而其他人正好相反,希望离开生活进入沉思,以便得到休息。

49 、没有根据的根据。你讨厌他并且为这种讨厌提出了一大堆根据--但我只相信你的讨厌,而不相信你的根据!由于在你自己面前以及在我面前把那些本能使然的行为说成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你提高了你在你自己心目中的位置。

50 、成为道德的行动本身不是道德的。使人们服从道德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奴性,虚荣,自私,阴郁的热情,听天由命或孤注一掷。服从道德,恰如服从一位君主,本身并无道德可言。

51 、上帝死了 ……你自由了.

52、 超人即是海洋,你们的伟大轻蔑会在海中沉没。

53 、人是一根绳索,连接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绳索悬于深渊上方。

54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

55 、人人需求同一,人人都是一个样,谁若感觉不同,谁就进疯人院。

56 、我的灵魂平静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可是他们认为,我冷酷,是开着可怕玩笑的嘲讽者。

57 、人的生存是可怕的,且总无意义:一个搞恶作剧的人可能成为它的厄运。我要向人们讲授生存的意义,这意义就是超人,是乌云里的闪电。

58 、对于强大的,有负载能力的精神而言,存在着许多沉重之物。这精神包含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东西:它的强大要求负载沉重,甚至最沉重之物。

59 、有负载能力的精神要驮载这一切最沉重之物,犹如满载重物而匆匆走向荒原的骆驼。精神也正是这样匆匆走进荒原。然而,在寂寥的荒原中发生了第二次变形:精神变成了狮子,它要为自己夺得自由,做自己沙漠的主人。

60 、不要再把头埋进天堂这类东西的沙滩里,而要使头自由,使这颗尘世头颅为尘世创造意义!

61 、我学习过走路,从此我让自己奔跑;我学习过飞翔,从此我能就地飞走,而不愿首先被推送。我现在轻松自如,我现在飞翔,俯视下方,现在有个神明在我内心舞蹈。

62 、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 63 、当我到达高处,便发觉自己总是孤独。无人同我说话,孤寂的严冬令我发抖。我在高处究竟意欲何为?

64、即使你对他们温柔敦厚,但他们仍旧是觉得受到你的蔑视。他们以隐秘的伤害行为报答你的善举。你无言的骄傲总与他们的口味不合;倘若你某次谦虚到虚荣的地步,他们就喜不自胜了。

65 、总有一天孤寂将会使你厌倦,你的骄傲将会扭曲,你的勇气将会咬牙切齿。有朝一日你会呐喊:“我孤独!”

66、有些人之所以离群索居就是为了躲避流氓:他实在不愿与流氓共饮井水,共享水果和火。有些人走进荒漠,与猛兽同受干渴之苦,就是不愿与肮脏的的赶骆驼者共坐在水槽边。

67 、谁被民众仇恨呢?---如同一条被众狗仇恨的狼呢?是奔放不羁的天才,是桎梏的死敌,是拒不顶礼膜拜并悠游于林泉的高士。

68 、我内心深处只爱生命---而且,说真的,我恨它之时也是最爱它之时!

69 、你们意欲高升,所以仰视高处,我既已高升,故做俯瞰。你们当中有谁既会大笑又已高升了呢? 70 、攀登最高峰的人取笑一切悲剧和悲伤,严肃的态度。

71 、所有的人都没有我这样的耳朵,在这样的地方,我说话又有何用!我来这里为时过早。

72 、噢,孤寂呀,你是我的故乡!我在野蛮的他乡过野蛮的生活委实太久,所以向你回归时不可能没有眼泪!

73 、谁明知恐惧而制服恐惧,谁看见深渊而傲然面对,谁就有决心。谁用鹰眼注视深渊,用鹰爪抠住悬崖,谁就有勇气。

74 、更高级的人呀,你们最大的坏处莫过于不学习舞蹈,人必须跳舞---超越你们自己而跳舞!你们的失败,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可能会成功的事多着呢!因此你们要学会自嘲!高举你们的人,优秀的舞蹈家啊,高些,再高些!也别忘记大声朗笑!

75 、谁的思想过于丰富,谁就宁愿把自己变愚。

76 、在这儿,我最大的痛苦是孤独……这种孤独归因于个人无法与世界达成公识

77 、在孤独中,一切都可以获得---除了精神正常。

78 、对财富的喜爱,以及对于知识的喜爱,是推动地球的两种力量,其中一种力量增加了,另一种力量势必减弱。

79 、我的智慧终于被解除了魔力,我所知道的事情比哈姆雷特少,比苏格拉底少,比一无所有少!这是最终的真理:并没有真理,只有垂死的灵魂痛苦的垂吊在“十字架”上……

80 、如果我们老是寻根究底,那么我们就会走向毁灭。

81 、大无畏的思想家最能体验无比惨痛的悲剧;他们之所以尊重生活,是因为生活是他们最大的对手……

82、 当心性灵:性灵会使我们极其孤独,孤独意味着毫无义务感与没有约束发;性灵会败坏我们的性格…… 83 、不要将完全没有信仰能力的无信仰和再也不能相信某种世界观的无信仰混为一谈。后一种情形一般来说是一种新的信仰的前兆。

84 、艺术是什么?是卖淫。

85 、自我崇拜是达到性格之诗意和谐的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协调性格与能力,保持和增强我们的一切,方法就是崇拜。

86 、斯多葛主义只有一件圣事,那就是自杀……

87 、平庸是一幅自负精神能忍受的幸福的假面具,因为,它不让大多数的人,即平庸者去想到伪装:他进行伪装正是为了平庸者的缘故---为不触怒他们,是的,常常出自同情和友善。

88 、天生的精神贵族是不太勤奋的。

89、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90、别理会!让他们去唏嘘!夺取吧!我请你只管夺取!

91、上等人有必要向群众宣战。

92、创造了这个有价值的世界的是我们!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篇六
《尼采音乐》

张典:尼采的音乐精神 《悲剧从音乐精神中的诞生》 :用艺术家的眼光考察科学,用人生的眼光考察艺术。尼 采认为是“它是写给内行人写的书,是给那些为音乐而生、从一开始就为共同罕见的艺术体 验深深吸引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的 ‘音乐’” 这本关于音乐与悲剧、 。1 希腊人和希腊音乐的书, 本质上是为狄俄尼索斯的音乐写的书。 狄俄尼索斯因素及其甚至对痛苦感受到的原始快乐是 音乐中的不和谐音和悲剧神话的共同母腹。2 阿波罗精神与狄俄尼索斯精神的二元论, 阿波罗造型艺术与狄俄尼索斯的音乐艺术之间 不断斗争与和解, 由此交合产生了阿提卡悲剧既是狄俄尼索斯又是阿波罗艺术。 梦与醉分开 两个世界。道德之神阿波罗要求门徒节制、自知,是“认识你自己”和“勿过度”的要求; 自傲与过度则被视为非阿波罗领域的与之为敌对的恶魔, 因而是阿波罗以前时代即泰坦时代 的特征,野蛮世界的象征。狄俄尼索斯激起的效果是“泰坦式”和“野蛮式”的。 尼采在早期寄希望于德意志精神的再生, 他将瓦格纳的音乐看作振兴德意志精神的希望。 尼采指出,德国音乐,首先是从巴赫到贝多芬,从贝多芬到瓦格纳是一个强劲而光辉的发展 历程。 尼采将瓦格纳作为巴赫、 亨德尔、 贝多芬、 莫扎特等德奥古典音乐的传人。 与此平行, 德国哲学经康德、 叔本华的努力而得到振兴。 尼采努力将德国音乐和德国哲学与古希腊悲剧 精神统一起来,这就是悲剧精神的诞生,悲剧精神的体现者是酒神狄俄尼索斯。3 对狄俄尼索斯的主题的关注, 尼采不是最早的, 狄俄尼索斯和基督的等同, 是荷尔德林、 诺瓦利斯、 谢林、 克鲁泽等浪漫主义者的表现主题, 主体性原则, 宗教改革和启蒙使之深化。 瓦格纳迷恋于狄俄尼索斯和基督的浪漫主义的统一体。 他和浪漫派一样极少尊重狄俄尼索斯 身上的半神半人性。4 看看瓦格纳的音乐精神的文章,可以看到尼采主要的精神旧神精神, 瓦格纳理解得也很深,尼采与瓦格纳的区分还是在灵性上的区分,瓦格纳比尼采世俗得多, 对酒神的理解就很不同。 尼采克服瓦格纳对狄俄尼索斯的神性的原始理解, 将他作为高度的 人性去理解,是一种高不可及的人性。 尼采的酒神精神,主要是一种音乐的精神。汉斯·彪罗 Hans von Bülow 认为尼采送给他 鉴定的曼弗雷德沉思 Manfred Meditation,情感过于宣泄,形式过于非音乐化。但现在尼采 的音乐也能听到,尼采对旋律的把握的能力一点不差。托马斯·曼在《浮士德博士》对尼采 的刻画,认为尼采自己并不具备音乐创作能力,但能控制音乐的精灵。这是从

尼采的现实的 状况出发发的议论,巴塞尔交响乐团的詹兹(C.P.Janz,1911-,巴塞尔交响乐团 1930-1976 年成员,先前研究过古希腊语言,哲学,德国音乐,编辑尼采音乐作品集。 研究尼采与音 ) 乐的关系,他认为,尼采如果自学掌握音乐的技巧,尼采完全能够在音乐方面具有在哲学方 面的成就, 如俄罗斯强力集团的成员, 基本上也是自学掌握音乐技巧。 尼采的哲学也是自修, 加达默尔认为尼采是一个哲学爱好者,但什么是专业哲学? 尼采精神真正体现了音乐精神。 德奥音乐与德意志哲学本来就密切相连, 德奥音乐正是 对德意志哲学精神最好的诠释。 尼采正是这一点的集中体现。 尼采的酒神精神体现了德奥音 乐的几乎所有的精神层面。 关于尼采从小就热爱音乐。尼采在瑙姆堡上中学时,当时音乐教育的基石是莫扎特、海 顿、舒伯特、门德尔松、贝多芬、亨德尔,而柏辽兹、李斯特的“未来音乐”却使这位少年 生疑。5 尼采大学时代常将叔本华、舒曼的音乐以及孤独的散步并提(尼采中学时代的书信 这么写到) 。这时尼采也着迷于肖邦音乐,在肖邦狂想曲中感到一种奔放而自由的激情,尼 采认为这在德国艺术中是难得见到的珍品。 尼采一向以波兰贵族自称, 对肖邦有亲切感。 尼 采以波兰贵族自居,也是批德国人的狭隘性的一种表达。肖邦认为舒曼音乐不像音乐,过于 片段化,这个是错误的评价,舒曼是典型的德奥音乐的正统,尼采虽然也批舒曼,但舒曼一 直是尼采的心中音乐的高贵类型的代表, 其意义超过了舒伯特, 舒伯特由于在贝多芬强大的 阴影中, 没有舒曼音乐的明显的自我风格。 在肖邦音乐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一点斯拉夫民族的 精细和敏感。 在 1876 年之前,对尼采产生最大影响的还是瓦格拉、叔本华,两者是晚期浪漫主义的 杰出代表。在瓦格纳塑造的英雄中, 《齐格弗里特》是尼采丝毫不带遗憾地倾听过的惟一的 一部。 《众神的黄昏》中的齐格弗里特已经和民众混为一体,他们欺骗了他;一天晚上,当 他天真地叙述自己的一生时,一个叛徒从背后袭击了他并把他杀了。这个巨人被除掉了,矮 子们获得了胜利, 英雄无能为力, 众神退位了; 金子重被放回莱茵河河底, 水波淹没了世界, 死亡的时刻。 尼采最终与瓦格拉决裂,主要瓦格拉写了基督教神秘剧《帕西法尔》 。瓦格纳的《帕西 法尔》这个词的词源,出自阿拉伯语,帕西即纯,法尔即朴。帕西法尔是一个无意识的戆直 的人,他是根据自然的规律,而不是根据精神自律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6 没有比回到基督教使尼采更不愉快了。他谈到路德,谈

到腓特烈大帝,他希望瓦格纳颂 扬一位德国民族的英雄,并且再现《名歌手》的愉快经历。为什么选帕西法尔而不是路德作 为自己的音乐主题呢?为什么要以虚伪的宗教信仰代替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那种质朴的、 歌唱 的生活呢?这是尼采早期对德国民族精神的无怀疑的接受, 后来尼采批判整个德国的气质的 狭隘性,瓦格纳也是这种狭隘性的一种表现。可以从这里看到,尼采 1875 年 2 月 28 日,在 巴塞尔给罗得写信,告诉罗得他们的朋友罗姆德 Romundt 准备加入罗马天主教会,并准备 在德国当一名天主教牧师, 尼采无法接受, 对罗得说你听到这个消息不要从椅子上跌到地下, 尼采接着说:我们善的,纯粹的,新教的空气啊!直到现在我才如此强烈感到自己最内在的 依赖于路德的精神。Our good,pure,Protestant atmosphere!Never till now have I felt so strongly my inmost dependence on the spirit of Luther. (克里斯托弗· 米德尔顿编译: 《尼采书信选》 , 131 页,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1969 年。Selected Letters of Friedrich Nietzsche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Christopher Middlet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And London 1969) 尼采指出, 《帕西法尔》 它像李斯特的而不是瓦格纳的作品。 整个剧作毫无人性且远离生活, 剧中最后的晚餐尤其远离生活; 我不喜欢那些歇斯底里的人, 文体看上去像是由外文翻译过 来的。7 这时的瓦格拉在尼采眼中: “这是一种彻底无政府主义的、 奄奄一息的东西。 由于它的邪恶、 贪婪、不定形、以及根基脆弱,正迅速走向绝望,——它没有丝毫的坦诚真率,它是赤裸裸 的自我意识,它缺乏崇高性,它是暴力的怯懦……它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毒药。 ”瓦格纳—— 受崇拜的人消失了, 只剩下一个舞台表演家。 尼采绝望地认识到自己一直听凭自己被一个巨 大的怪物所戏弄。 瓦格纳有志于将贝多芬的交响乐与莎士比亚的丰富性的人生戏剧结合起来, 以这作为自 己的音乐使命。瓦格纳追求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总体艺术,在瓦格纳的歌剧中,戏剧成了主 角,音乐往往退到从属地位。 瓦格纳 1854 年看到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成为叔本华的信徒,瓦格纳 在 1849 年出版的《艺术与革命》中,已经表达出了与叔本华、尼采大致相似的思想,瓦格 纳也致力于将希腊悲剧精神与德意志精神相结合。 尼采在青年时代喜欢瓦格纳的音乐, 瓦格纳音乐宏大的、 海洋般的情感与尼采对酒神的 崇拜有关。青年的尼采,还是充满浪漫主义精神,还没有真正看清欧洲的现实,有过多的德 意志精神的重建者的期待。这时的尼采并没有真正产生自己的独立精神,有许多

潜在的、还 没有成形的精神。 尼采首先是将瓦格纳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完成者看的: 莫扎特——一个柔和可爱的灵魂, 不过完全是 18 世纪的, 甚至在他处于危机的时候…… 在法国式的浪漫主义概念上说, 贝多芬乃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 就像瓦格纳是最后一 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一样……古典审美和严肃风格是两种本能的冤家对头——都谈不上 ‘伟 大’”8 。 在 1876 年拜洛伊特音乐节中,尼采逐渐从瓦格纳和叔本华的阴影中走出来,开始了自 己的思考。尼采的南国的,地中海的阳光般的阿波罗精神与黑暗的,炙烈的狄俄尼索斯精神 是紧密一体的。这种精神是轻灵、舞蹈、旷达、高贵,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的欢悦之火。这 与瓦格纳的粗俗的、浮夸的、反复无常的、残忍的、痉挛的激情、歇斯底里等等是相悖的。 尼采与瓦格纳决裂, 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是一个类型的人, 瓦格纳的努力注定要失败的, 就作为德国音乐精神的发展来说,瓦格纳是一种未定型的精神类型: 瓦格纳是一位为纳粹主义搭好舞台的重要人物, 他的影响比尼采广泛, 但精神境界比尼 采低。这位尼采称之为“人民的保卫官” ,吸收了 19 世纪的每一场思想运动的成果,并把它 们混合成一种粗俗的、浮夸的、煽动性的艺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基督教和异教、理智 和情感的东西不加区别地堆积在一起。 瓦格纳对能为他的艺术目的服务的一切东西的巧妙运 用, 清楚地表明为什么纳粹分子把他看做是他们的精神教父。 他的学说受到个人的怨恨和机 会主义的推动而发,预先就使用了第三帝国使用的一切概念和口号。理查德?瓦格纳的小册 子和希特勒的演说都散发着相同的毒素。瓦格纳还提出了对“强壮的美男子”的崇拜,大肆 抨击基督教教义、 民主和中产阶级文明, 并带着特殊的恶意的弦外之音把中产阶级的文明称 作“西方的” 。他还重新提出“人民”是权力的源泉。自然,在瓦格纳看来, “人民”是指在 神话般的、种族的、条顿人意义上的德意志人民,在他的文章《尼伯龙根》中,他根据尼伯 龙根的英雄传奇来解释德意志人民在世界历史上的作用, 这种解释预言世界将由德意志人统 治,并希望说明这是理所当然的: “德意志人民源自上帝的一个儿子。他自己的人民称他为 齐格弗里德, 世上其他人民则称他为基督。 为了他的种族及其直系后裔能够获得拯救并享受 幸福,他完成了最光荣的业绩,而且在完成这样的业绩时他献出了生命。 ”齐格弗里德诛杀 巨龙并在战斗中死去, 在瓦格纳的思想中, 这与基督教中的基督拯救世界并死在十字架

上的 意义是相同的。瓦格纳的理论在其民族主义偏见方面与尼采的理论大异其趣。瓦格纳认为, 历史的推动力来源于且仅仅来自于德国人民, 来自于他们进行血亲复仇的愿望, 来源于他们 重新收回被不正当地从他们手中夺去的财富和权力的愿望。 尼采的伟大崇拜中,存在野蛮 状态与古希腊灵肉一体统一的高尚的人之间的冲动。 当强有力的人 (Herrenmensch) 出现时, 不是尼采所设想的崇高的人,而是尼采极端鄙视过的自命不凡的小资产阶级分子。9 瓦格纳的艺术精神是复杂的,在他的巨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1854-1874)中,得出的 是绝对悲观主义结论:世界坏到不可救药,生不如死。在《尼伯龙根指环》中,瓦格纳是十 分矛盾的,有时表现为社会主义者;时而又是无政府主义者,英雄齐格弗里德反对契约之神 佛旦;时而是异教的,齐格弗里德是最完美的人,只听凭自己的本能,不承认道德,无视神 灵和法律;时而是基督徒,赎罪,拯救的观念充斥其中;时而是悲观主义,在佛旦看来,期 望死神是明智的; 最后又是乐观主义的, 爱情的统治可以使生活美好。 这些对立的思想感情, 在帕西法尔中得到了和解:一方面狂热地肯定克己得到拯救,在自我内在中达到超越。另一 方面,舍己作为一个纯洁的朴实人,帕西法尔又近乎基督教信仰。10 尼采指出过瓦格纳音乐是大杂烩: 音乐史上的一位卡里奥斯特, 它一直有一个令人称羡的好胃口, 以对立物为滋养, “信 将 仰”与科学性, “基督之爱”与反犹主义,权力意志(即建立“帝国”的意志)与小人的《福 音书》 ,一古脑地吞下去,竟然没有引起消化不良……。11 尼采用意大利的大骗子卡里奥斯特来形容瓦格纳, 瓦格纳对基督之爱的理解绝对是低级 的理解。瓦格纳急于为帝国寻求精神支柱,希特勒真正崇拜的人物就是瓦格纳,这是很容易 理解的。对于尼采来说,瓦格纳是一个可充当病理学研究的对象: 我的最伟大经历是一种痊愈。瓦格纳纯粹是我的疾病。一般人没有瓦格纳也许过得去; 哲学家却不能随便缺少瓦格纳。 他应当是他的时代的不安的良心。 ……倘若弄清楚瓦格纳身 上的善和恶,也就差不多估算出了现代事物的价值。12 瓦格纳的音乐从德意志精神的发展中, 没有达到尼采所要求的高贵性。 瓦格纳的音乐是神秘 的,黑暗的,反复无常的,不乏细腻,但从来没有达到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的稳定性,贝 多芬具有绝对精神,这样在一个时代中,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精神高度,黑格尔在精神上有向 世俗的妥协的一面,贝多芬身上有黑格尔身上没有的叛逆,更加透明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篇七
《尼采》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篇八
《尼采语录》

尼采语录.txt32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渴望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下去。1 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 2 许多东西被我抛却,故而被诸君视为傲慢;若从外溢的酒杯里豪饮,难免洒落许多佳酿,故不要怀疑酒的质量。 3“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 4 此人往高处走---他应受称赞!那人总是从高处降临,他活着,自动舍弃赞美,他是从高处来的人! 5 即使是最有良心的人,良心的谴责面对这样的情感也是软弱无力的:“这个或那个东西是违背社会习俗的” 最强者也害怕旁人的冷眼和轻蔑,他是这些人当中受过教育的,而且是为了这些人才接受教育的。他到底怕什么呢?怕孤立!这个理由把做人和做事的最佳理由打倒 了!---我们的群体本性如是说 6 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体线面,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 7 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8 当心!他一沉思,就立即准备好了一个谎言。 9 大胜的最大好处,莫过于解除了胜利者对失败的恐惧感。“我为何不能失败一次呢?”他自言自语,“我现在已有足够的本钱了” 10 他现在穷了,原因并非别人剥夺了他的一切,而是他抛弃了一切。缘何如此?---他惯于寻觅。所谓穷人,正是那些对他甘愿受穷做了错误理解的人。 11 他是思想家,这意味着:他善于简单的---比事物本身还要简单---对待事物。 12 要破坏一件事,最刁钻的办法是:故意用歪理为这事辩护。 13 人们视需要为事物发生之因,其实,它往往是事物发生之果。 14 智者问傻子,通往幸福的途径是什么?傻子毫不迟疑,就象别人向他打听去附近那个都市之路似的,答曰“自我欣赏,再就是东游西荡。”智者嚷道:“住嘴,你要求太多拉,自我欣赏就够拉!”傻子回答说:“没有一贯的蔑视,又怎能不断的欣赏呢?” 15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PS:所以尼采提倡酒神精神。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出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出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而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的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 16“噢,我真贪婪!在这个灵魂里安住的不是忘我精神,而是贪求一切的自我,似乎要用许多人帮他观察和攫取的自我,要挽回一切的自我,不愿失去属于他的一切的自我!” “噢,我贪婪的烈焰哟!我多么愿意获得再生,变成一百个人呀!” 谁不能以自身体验理解这位谓叹者,谁就无法理解求知者的激情。 PS:兰波也说过:我愿成为任何人。 17 哪里缺乏意志,哪里就急不可待的需要信仰。意志作为命令的情感,是自主和力量的最重要标志。 PS:事实上,尼采本人也是不能抵挡无信仰的空虚,所以他后来也说:“我把上帝丢出窗外之后,又努力要让他经由我生命的后门进来,无神论是一种苦酒,需要强有力的胃来容纳。”当然,也不是说我们需要重归宗教的怀抱,我们可以信仰自己---如果我们自己有资格让你崇拜的话! 18 你们根本不明白自己经历之事,像醉汗在生活中奔波,跌倒了,从阶梯上滚下去了。所幸,你们因为沉醉反而未受损伤。你们的肌肉无力,神智不清,便不象我们觉得阶梯上的石头如此之硬! PS:叔本华说过:智慧越高,痛苦越深!有异曲同工之感。荷尔德林也有类似的诗:歌者的灵魂必得常常承受,这般忧心,不论他是否乐意,而他人却忧心全无。 19 忠告:你是否旨在博取声望?若是,这信条务请记取:自动放弃名誉,要及时!

PS:人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 16 我们越是接近事物的起源,事物对于我们就越是变得兴味索然。 17 一些人统治是由于他们愿意统治;另一些人统治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被人统

治---对于他们来说,统治不过是两害中之轻者。 18 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择 PS:尼采虽然提倡“超人”和“强力意志”,事实上他也知道自己在用“精神胜利法”而已。尼采真的很矛盾,可正是他的矛盾才构成了他的丰富性!实际上,任何一个对人生和生命真正看透的人,不论他以何种方式对待人生,他骨子里都是个悲观主义者! 19 孤独生活的另一个理由。 甲:“现在你打算回到你的荒漠” 乙:“我不是一个快成急就的思想者;我必须长时间的等待我自己---水总是迟迟不肯从我的自我之泉喷涌而出,我经常焦渴得失去了耐心。我所以隐退到孤独之 中,就是为了使我不至于不得不从公用的水槽饮水。当我生活在人群中时,我的生活恰如他们的生活,我的思想也不像是我自己的思想;在他们中间生活过一段时间 以后,我总是觉得,似乎所有人都在设法使我离开我自己,夺走我的灵魂---我对所有人都感到愤怒,并且恐惧他们。因此,我必须走进沙漠,以便恢复正常。” 20 充耳不闻的智慧。---如果我们整天满耳朵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议论,如果我们甚至去推测别人心里对于我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坚强的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因 为其他人,只有在他们强于我们的情况下,才能容许我们在他们身边生活;如果我们超过了他们,如果我们哪怕仅仅是想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会不能容忍我们!总 之,让我们以一种难得糊涂的精神和他们相处,对于他们关于我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希望和期待都充耳不闻,连想也不去想。 21 赞美使一些人变得谦逊,使另一些人变得无礼。 22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23 致孤独者。 如果我们在我们一个人独处时不能像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下时那样尊重别人的荣誉,那我们就算不上正人君子。 24 生活是我们的灵丹妙药。---如果我们像思想家那样,每天处在川流不息的思想和情感的洪流中,甚至在夜梦中也被它们推动着,那么,我们就会渴望投入生活,以便得到宁静和休息,而其他人正好相反,希望离开生活进入沉思,以便得到休息。 PS:长久以来,我已经习惯成为生活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使我丧失了激情,所以,我是时候投入到生活中去了 25 没有根据的根据。 你讨厌他并且为这种讨厌提出了一大堆根据--但我只相信你的讨厌,而不相信你的根据!由于在你自己面前以及在我面前把那些本能使然的行为说成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你提高了你在你自己心目中的位置。 26 成为道德的行动本身不是道德的。 使人们服从道德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奴性,虚荣,自私,阴郁的热情,听天由命或孤注一掷。服从道德,恰如服从一位君主,本身并无道德可言。 1 上帝死了 PS:前段时间看见一个教会的广告,画面全黑,只有4个字:尼采死了„„ 2 超人即是海洋,你们的伟大轻蔑会在海中沉没。 3 人是一根绳索,连接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绳索悬于深渊上方。 4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 PS: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 5 人人需求同一,人人都是一个样,谁若感觉不同,谁就进疯人院。 PS:谁有自己的个性,谁就明白这句话 6 我的灵魂平静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可是他们认为,我冷酷,是开着可怕玩笑的嘲讽者。 7 人的生存是可怕的,且总无意义:一个搞恶作剧的人可能成为它的厄运。我要向人们讲授生存的意义,这意义就是超人,是乌云里的闪电。 8 对于强大的,有负载能力的精神而言,存在着许多沉重之物。这精神包含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东西:它的强大要求负载沉重,甚至最沉重之物。

9 有负载能力的精神要驮载这一切最沉重之物,犹如满载重物而匆匆走向荒原的骆驼。精神也正是这样匆匆走进荒原。然而,在寂寥的荒原中发生了第二次变形:精神变成了狮子,它要为自己夺得自由,做自己沙漠的主人。 10 不要再把头埋进天堂这类东西的沙滩里,而要使头自由,使这颗尘世头颅为尘世创造意义! 11 我学习过走路,从此我让自己奔跑;我学习过飞翔,从此我能就地飞走,而不愿首先被推送。我现在轻松自如,我现在飞翔,俯视下方,现在有个神明在我内心舞蹈。 12 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

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 13 当我到达高处,便发觉自己总是孤独。无人同我说话,孤寂的严冬令我发抖。我在高处究竟意欲何为? 14 即使你对他们温柔敦厚,但他们仍旧是觉得受到你的蔑视。他们以隐秘的伤害行为报答你的善举。你无言的骄傲总与他们的口味不合;倘若你某次谦虚到虚荣的地步,他们就喜不自胜了。 15 总有一天孤寂将会使你厌倦,你的骄傲将会扭曲,你的勇气将会咬牙切齿。有朝一日你会呐喊:“我孤独!” 16 有些人之所以离群索居就是为了躲避流氓:他实在不愿与流氓共饮井水,共享水果和火。有些人走进荒漠,与猛兽同受干渴之苦,就是不愿与肮脏的的赶骆驼者共坐在水槽边。 17 谁被民众仇恨呢?---如同一条被众狗仇恨的狼呢?是奔放不羁的天才,是桎梏的死敌,是拒不顶礼膜拜并悠游于林泉的高士。 18 我内心深处只爱生命---而且,说真的,我恨它之时也是最爱它之时! 19 你们意欲高升,所以仰视高处,我既已高升,故做俯瞰。你们当中有谁既会大笑又已高升了呢? 20 攀登最高峰的人取笑一切悲剧和悲伤,严肃的态度。 21 所有的人都没有我这样的耳朵,在这样的地方,我说话又有何用!我来这里为时过早。 PS:尼采确实是他时代的先行者,这话虽狂却也是事实。 22 噢,孤寂呀,你是我的故乡!我在野蛮的他乡过野蛮的生活委实太久,所以向你回归时不可能没有眼泪! 23 谁明知恐惧而制服恐惧,谁看见深渊而傲然面对,谁就有决心。谁用鹰眼注视深渊,用鹰爪抠住悬崖,谁就有勇气。 24 更高级的人呀,你们最大的坏处莫过于不学习舞蹈,人必须跳舞---超越你们自己而跳舞!你们的失败,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可能会成功的事多着呢!因此你们要学会自嘲!高举你们的人,优秀的舞蹈家啊,高些,再高些!也别忘记大声朗笑! 25 谁的思想过于丰富,谁就宁愿把自己变愚。 26 在这儿,我最大的痛苦是孤独„„这种孤独归因于个人无法与世界达成公识 27 在孤独中,一切都可以获得---除了精神正常。 28 对财富的喜爱,以及对于知识的喜爱,是推动地球的两种力量,其中一种力量增加了,另一种力量势必减弱。 29 我的智慧终于被解除了魔力,我所知道的事情比哈姆雷特少,比苏格拉底少,比一无所有少!这是最终的真理:并没有真理,只有垂死的灵魂痛苦的垂吊在“十字架”上„„ 30 如果我们老是寻根究底,那么我们就会走向毁灭。 31 大无畏的思想家最能体验无比惨痛的悲剧;他们之所以尊重生活,是因为生活是他们最大的对手„„ 32 当心性灵:性灵会使我们极其孤独,孤独意味着毫无义务感与没有约束发;性灵会败坏我们的性格„„ 33 不要将完全没有信仰能力的无信仰和再也不能相信某种世界观的无信仰混为一谈。后一种情形一般来说是一种新的信仰的前兆。 34 艺术是什么?是卖淫。 35 自我崇拜是达到性格之诗意和谐的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协调性格与能力,保持和增强我们的一切,方法就是崇拜。 36 斯多葛主义只有一件圣事,那就是自杀„„ PS:虽然尼采后来起而反对叔本华,但事实上,他骨子里还是悲观主义的,他说过:“我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一直到我记起叔本华---每天早晨我都与他决裂,每天黄昏又与他和好。” 他也说过:“世间唯一值得提倡的就是彻底的,行动上的虚无主义。” 37 平庸是一幅自负精神能忍受的幸福的假面具,因为,它不让大多数的人,即平庸者去想到伪装:他进行伪装正是为了平庸者的缘故---为不触怒他们,是的,常常出自同情和友善。 38 天生的精神贵族是不太勤奋的。 PS:闲散是天才的理想,懒惰是浪漫主义者的美德。所以,我并不否认尼采这句话的正确性,剩下的问题是:这种人适合在当今社会生存吗?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篇九
《尼采论文》

“上帝已死”,世人何去何从?

———简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前言:

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其实也不能算是“读完”,因为只是囫囵吞枣一目三行的浏览过去,其间很多话都不能理解。或许是对于基督教和西方哲学史了解太少的缘故,书中的意象于我并不甚明晰,读下来只觉晦涩难懂,难以琢磨。然而即便是这样一种尴尬的阅读状态,我仍然被尼采字里行间飞扬的文采所折服,他运用象征手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是一本启示录。尼采以此唤醒世人,激发人对“超人”的向往和追求。他试图教会人类飞翔,可惜懂他的人寥寥无几。就像尼采在扉页上说的那样:“这是一本给每个人而又不给任何人的书。”

需要说明的是,我本人对于尼采,至今也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深入研究其种种著作和哲学思想。因此本文仅仅是作一般的学术性讨论,出发点是好奇心与个人爱好,其间难免会有不当乃至幼稚之处,就请老师给予修正,我将不胜感激。

正文:

对许多人来说,尼采是一个神秘的、先知式的人物。他特立独行,思想诡异,仿佛是大隐隐于市的人。然而尼采的思想具有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它改造了许多西方思想文化遗产中的观念和价值——例如理性、自然、上帝、时间、宗教和德性。雅斯贝尔斯曾说尼采和恰克果给西方哲学带来的颤栗,而这种颤栗是难以估量的。弗洛伊德、雅斯贝尔斯、萨特都是深受尼采影响的大哲学家;而茨威格、肖伯纳、黑塞、里尔克、纪德这些世界闻名的文学家对尼采也有研究。

弗里德利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他生于普鲁土萨克森州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尼采自幼身体孱弱,但勤奋好学,极具语言和音乐天赋,且生就了特立独行的性格和浪漫主义的气质。尼采在古典语言方面的造诣极深,他上承古希腊苏格拉底哲学的张力和叔本华的意志学说,下开了整个二十世纪欧洲思想潮流。尼采因叔本华而叩响哲学大门,但他与叔本华却截然不同。叔本华是从生命意志(will to live)走向了虚无,而尼采却是把权力意志(will to power)塑造成超人。

现代哲学史上一般把尼采的哲学活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870年至 1876年,这段时间他主要在研究希腊悲剧和哲学,批判苏格拉底,而崇尚叔本华和瓦格纳;第二时期为1877一1882年,这是他超越叔本华和瓦格纳,向着怀疑主义突进的精神彷徨期;第三时期为1883—1889年,这时他的思想穿透了怀疑和虚无,重估一切价值,建立了以权力意志为核心的超人哲学。

尼采著作的论述范围之广、立意之深很少有人能够企及,而他那言若古井,意若飘风的文风更令人神往。他将哲学的深邃、诗歌的浪漫、音乐的震撼、心理学的精细和语言学的广博融为一体,独具风姿,自成一家。虽然尼采的思想有些许偏激,但其中仍有许多思想对世人有所启发,影响了几代人的哲学观念。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共分为4卷,在前两卷中查拉图斯特拉对听众谈话,是具有训导意义的情节,而后两卷则越来越富于表现力和艺术特征。其中包括插入的抒情情节,暗喻、滑稽模仿、嘲讽俯拾皆是,尤其是第四卷宛如一面镜子,活脱脱照见各色人物的丑姿百态。

(一)价值重估与超人学说

“上帝已死!”

查拉斯图特拉这样告诉人们。

对于西方世界来说,这句话不啻于惊天霹雳。捣毁上帝这个根深蒂固的“偶像”,这在传统理性主义笼罩下的世界来看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冒险。

在尼采看来,以道德观念为基础的欧洲文化是基督教观念的统治的产物。这些从基督教取得的诚实、服从命运、同情和怜悯弱者、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的观念扼杀每一个人所独特地拥有的生命力和原始的本能冲动,扼杀人的个性、自由和创造性,使人消沉颓废,麻木不仁。所以查拉图斯特拉才要说:“真不可想象啊!这个老年圣者优游于林下,竟然没有听到任何关于上帝已死的消息呢?”

因此才需要价值重估。这是摒弃教会统治的力量之源。价值重估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斗争精神、批判精神、毁灭精神。要怀疑一切,要重新衡量世间一切的事物的存在意义。

在“价值重估”的旗帜下,善恶与幸福的内容也受到了重新的界定。尼采说:“什么是善?凡是增强我们人类力量的东西,权力意志及本身都是善;什么是恶?凡是来自柔弱的东西都是恶;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力量增长和阻力被克服的感觉。”从一开始,尼采 “重估”的价值就深深地打上了“权力意志”的烙印,对“死”的见解也不例外,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道:“我把完美的死指给你们看,他对于生者是一种刺激和期待。”

萨特说:“上帝不存在是一个极端尴尬的事情,因为随着上帝的消失,一切能在理性天堂内找到价值的可能性都消失了,任何先天的价值都不再存在了,原因是没有一个无限的和十全十美的心灵去思索它了。”

——价值重估,是继“上帝之死”的又一回冒险。

何为“超人(overman)”?

超人是不是有着耶稣灵魂的恺撒?是不是拿破仑和歌德的结合?

超越力量的神圣和破坏力量的崇高似乎说明这一点。上帝诚然是理想人格的化身,然而超人却不是简单地取而代之。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么尼采将陷入自设的矛盾:上帝死了意味着“意志”从“神”回到了“人”,而纯粹作为崇拜对象的超人岂不是要将人还原成神?可是,尼采对神根本不屑一顾。即便是我们承认尼采的思想确实存在着矛盾,也不能认为他把超人“神化”,应该说超人更倾向于“人化”的生命。

因此,在我看来,超人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人格,更是一个生命本身不断超越、权力意志诉说生命力的过程,是自由的人的自由超越。超人的根本是权力意志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冲破了一切传统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的束缚。他们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是具有超群的智力、坚强的意志、绝对的自主性、高昂的激情的人。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是一种过渡,一种毁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在尼采看来,人应当走向“超人”。超人是未来,是理想,是目标;他将是超越自身者,克服者,战胜者;他是内省者,高贵者,创造者,人必须也必将达到超人。“人是动物与超人之间的一根绳索,”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正如查拉图斯特拉超越各种价值和真理一样,尼采认为人也是应该被超越的,抵达彼岸即意味着新的启程。超人不服务于某种理想,不崇尚上帝,不听凭独裁者和贪权者的权欲摆布,他不禁欲,也不囿于任何现行的哲学、道德和政治教条。

查拉图斯特拉急需为拥有血肉之躯和生存意志的人寻找自由,而且不是在彼岸寻找,要在尘世寻找;首先要有摆脱羁绊的自由,然后才有创造的自由。

超越者和超越本身,诚然无法为许多矛盾的事实辩护。查拉图斯特拉不得不赞颂人本身作为可以被超越的“过渡”者的伟大,又不得不站在超人的高度讥笑人是“可笑之物”、“痛苦的羞耻”,蔑视一切又有所保留。合理的解释是,造成痛苦的意识才能造就被超越的形象,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能够自我超越的可能。

(二)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

“The Will to Power”译为权力意志,或者强力意志。

在幸福岛上,查拉图斯特拉向人们高呼:“世界本身应当变成你们的理性,你们的形象,你们的意志,你们的爱。”可以想见,尼采这句话中的理性,其内涵已不再是古希腊哲学意义上的 “理性”,而是试图张扬的人的“权力意志”。传统的基督教精神宣称理性高于意志,人要克服意志,追求理性。而尼采看来,这是人格的颠倒,他要把颠倒的次序重新合目的地“颠倒”过来,把“意志”从“理性”那里解放出来,而不再是它的奴隶。

然而什么又是权力意志呢?

权力意志,可以形容为雄狮般的意志,按照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法,“雄狮的意志所希望的就是:饥饿、暴力、孤寂、无神。”胆怯与它格格不入,软弱更是与它话不投机。阻挡权力意志的一切事物,尤其是“神”,将被暴力驱逐。“弱者服务于强者,弱者的意志说服他这样做,”这种推导对强者同样有效。“所有的存在者都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中逞其所愿。”可见,“权力意志”是支配生活及人格的“活力”,是不知疲倦地创造的生命力。它向生命说话,向所有的存在者说话。

那么,新的价值标准在哪里?尼采认为生命本身即是价值标准——而那象征着“主人道德”的权力意志,则是标准中的标准。它头顶着“永恒轮回”的光环,流淌着“超人精神”的血液,滚动着“生命价值”的齿轮。以主人的理想取代奴隶的道德,以善于创造的超人代替收容颓废的上帝。正如查拉图斯特拉所说:“阐扬生命的意义而重建其尊严,恢复健全的自我而发挥其潜能。”

一言以蔽之:你就是你自己的主人!

尼采用权力意志勾画出一幅永恒轮回的世界图景,以排除基督教对某种绝对的、彼岸的目标的追求,而肯定现实的世界和人生。他认为这是对他的学说及其理论前提和结果的阐述,亦是其证明。他以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学说为佐证,认为权力意志不会永远停留于某种状态中,除了不断地流动、不断地变化本身以外,它没有任何永恒的东西。

在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当中,“人类”不是目的,“超人”才是目的。在欧洲的虚无主义杀死了西方文化中的上帝之后,人就必须自我超越,成为超人,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超人哲学。这便是尼采哲学的旨归。

尼采敏锐地感到,虚无主义已经站到欧洲的大门口,由苏格拉底和基督教统治的西方文明导致了悲观主义,而悲观主义又发展为虚无主义,这意味着人类的日益堕落和退化。真正创造性的文化一片凋零,市侩文化充斥一切场合,随之而来的是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被压抑和扼杀,人们处于一种麻木的、无目标、无标准的状态。于是,尼采呼唤像查拉斯图特拉这样的超人出现:“一切天神皆已死去;如今我们希望超人长生。”

就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现在,我教你们什么是超人!”

参考文献:

1.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钱春绮译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

3.李秘《查拉图斯特拉的政治哲学:超人的统治》,社会科学家2004年版

4.李珺平《悲观主义与达观主义》

5.尼采《权力意志》,张念东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6.陈鼓应《悲剧哲学家尼采》,三联书店1994年版

7.周国平《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版

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篇十
《尼采》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尼采关于孤独的名言 尼采孤独 尼采论孤独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尼采 孤独的灵魂 火"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2005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