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

2016-02-11 17:02: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篇一《秋天的怀念阅读(带答案的)》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供大家学习参考。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篇一
《秋天的怀念阅读(带答案的)》

2.秋天的怀念(阅读一)

1.根据原文,在第⑥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0分,每空4分)

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内容。(8分)

答: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2分),帮助(2分)双腿瘫痪的儿子(2分)重新鼓起生活勇气(2分)的故事。

3.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8分)

答:“悄悄地躲起来”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2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2分);“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2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2分)。

4.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8分)

答:用意:调节儿子的情绪(2分),激发“我”战胜疾病的勇气(2分)

作用:借景写人,表现“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2分),照应上文(2分)

5.文中的“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6分)

答:插叙(2分) 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那步田地(2分),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2分)

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么?为什么?(8分)

答:不好(2分)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2分),“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2分),“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2分)。

秋天的怀念(阅读二) 1. 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答: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 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答: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秋天的怀念(阅读三)

1.这篇文章最后浓墨重彩的写菊花的原因?

答: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2、借花赞美母亲的淳朴、高洁3、象征美好的生活,表明作者将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2.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3.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

明了什么?

答:①儿子同意“看花”,说明儿子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②让儿子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4.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7分)

答: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从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

5.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

答: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互依,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在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自信,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了生活的真谛。

结构上是前后照应

6.“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逍遥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从而展现了一位细心呵护儿子的母亲形象。

7. 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答:①母亲身体不好,得于病魔作斗争;②我因瘫痪经常向母亲发脾气,作为母亲还得坚强面对儿子的瘫痪,以及女儿未成年的压力,顶住儿子和自己厄运的双重打击

答: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

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突出了母亲的坚忍,和对儿子的理解、宽容和无私的爱。 8.“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2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篇二
《秋天的怀念 阅读答案》

秋天的怀念 阅读答案

1.说说作者在文章题目中加上“秋天”二字的原因。(4分)

2.分析第③段画线句中“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4分)

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7分)

答案

1.①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②秋天的萧条景象衬托了“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③菊花在秋风中盛开的景象,表明“我”走出了人生低谷,开始积极面对人生。

2.①儿子同意“看花”,说明儿子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②让儿子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3.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从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

1.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

我的回答,点燃了母亲心中希望的火花,似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似乎看到了儿子坚强的微笑,心中的最后一丝愿望得以了偿,

2.最后一点,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同是开放的菊花,虽然它们各有独自的色彩,各有独自的特点,可它们在这个开放的季节中,都尽情地绽放出了自己的灿烂,展现出了自己的精彩, 人的境遇不也似这花儿般各不尽同,何不也似这花儿般热烈地释放出自己的精彩,

3.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

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互依,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在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自信,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了生活的真谛,

同样的话,表现出不同的意义,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本文主要讲了:病重的母亲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终于倒下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苦心,他要跟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2.第一自然段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是根据哪些语句判断的?

(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3、 用简要的话来概括一下母亲的形象

4.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活”各有什么含义?

5(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2)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3)“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6、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7.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分)

8 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3、课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重病缠身、形容憔悴的母亲,面对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的儿子,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诠释这伟大的母爱。直到临终前,却还依然牵挂着自己孩子的坚强、伟大而无私的母亲形象。

4、母亲说“好好儿活”--母子两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活”——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5,(1)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逍遥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2)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3)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6.照应前文,含蓄地揭示了主题。从烂漫的菊花中,记起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 结构上:文章以菊花为线索,引起对母爱的赞美。照应前文,与前文形成对比

内容上: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7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8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名话的含义是(A )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C )。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3、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A )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4、文章三次用“悄悄的”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动,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谈谈对这些描写的理解。

(1)母亲这时候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理解:母亲心疼我,很爱我。她知道我因病而烦躁,因此行动都变得小心翼翼,可她又放不下我,只能悄悄地躲出去看我的动静。她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的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重新扬起生活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

6、第一自然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语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

“无常”的意思是变化不定。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突然”、“猛地”。

1.第三段中写“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2.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3.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4.请用间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1.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2.①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

②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

③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母爱。

3.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4.作者通过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篇三
《练习一》

练习一:重点篇目练习

《皇帝的新装》

1、《皇帝的新装》作者 是 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 , , 等。(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炫耀( ) 滑稽( ) 陛下(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 赏赐( )

3、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3分)

4、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3分) “皇上在更衣室里。”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5、“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3分)(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

6、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儿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3分)

7、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3分)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第二部分:⑴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⑹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后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0、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3分)

11、皇帝什么也没看见,为什么说“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3分)

12、“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是两个句,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 , 又写出了他的 。(3分)

13、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2分) A、开头一句独立成段,略写百姓的议论,为后文游行大典的盛况埋下伏笔。 B、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虚伪、昏庸、愚蠢的人。 C、在这几段选文中皇帝是中心人物。 D、皇帝既欺骗别人又欺骗自己,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穿上美丽的新衣。

14、归纳选文的中心意思:(3分)

15、“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的原因是什么?(3分)

16、“你听这天真的声音!”一句中“天真”的含义是 。(3分)

17、在文中括号内加上恰当的标点。(3分)

18、为什么小孩子说真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大臣们怕被人认为是不称职或愚蠢的人而革了官职。

B、因为百姓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所以不敢说真话。

C、因为小孩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所以最于说真话。

D、因为大臣们和百姓们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不便说真话。

19、“他的内臣们跟在后面走,后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一句揭露内臣的本质是 。(3分)

20、这篇童话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 )(3分) A、拟人和想象 B、比喻和夸张 C、想象和象征 D、想象和夸张

21、通过一个孩子讲出真话,作者要表达怎样的中心?(3分)

22、把文中写皇帝神态的句子写出来,分析其作用。(3分)

23、想象一下皇帝听到议论之后的反映,请写下来。(50字以内)

阅读下面《秋天的怀念》一文,完成25——29题。(16分)

25.根据文意依次填入下面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 分)

①当一切恢复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的神色。

A.安静 恳求 B.平静 哀求 C.宁静 请求 D.沉寂 央求

26.“我”的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

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

联想到什么?(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以真挚的笔触记叙了作者坎坷命运中一段艰难的岁月,而母亲在作者生命中烙下的印迹是那样深刻而难忘。请品析“母亲”形象,完成下面两个小题。(5分)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2分)

(2)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3分)

19、品读文本意蕴,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

(1)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2分)

(2)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9~24题。(14分)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9、选文出自____(国籍)的_____所写的《______》。(3分)

20、这篇童话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 )(2分)

A、比喻,夸张 B、拟人,想象 C、想象,夸张 D、想象,象征

21、“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的原因是什么?(2分)

22、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2分)

23、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2分)

24、这篇童话最后由一个小孩讲出了真相,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3分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篇四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1课.散步 莫怀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 蹲dūn下

2.解释下列词语。

(1)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么理解“整个世界”,

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整个世界”即浓浓的亲情构成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爱和对亲情的珍

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重大”,中的“责任重大”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明确: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即:赡养老人,抚养晚辈)。

三、我、母亲、妻子、儿子他们各自是怎样的性格?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天真活波、聪明伶俐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

五、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散步”这件小事,用“以大见小”的写法,表现了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暗示,中华人民应当担负起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责任。

第2课.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tān huàn shì yǎng juã biã qiáo cuì fáng shàn wān dîu

瘫 痪 侍 养 诀 别 憔 悴 仿 膳 豌 豆 ..

二、问题:

1.课文主题思想: 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表现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无尽的爱和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 课文写了四件事:

(1) 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 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 母亲的临终嘱托

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答:因为“我”的原因,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顾花了。

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答:因为母亲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助于病情。

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

了?这说明什么?

答:因为母亲看到了“希望”,这是“我”第一次答应母亲带“我”去玩。

5.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

有什么作用?

答: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照顾自己。后文写“要好好儿活”是“我”知道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定好好照顾自己。在文章结构上起“前后呼应”的效果。

第3课.羚羊木雕 张之路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犄jī角 怦pēng 寒颤zhàn 攥zuàn

2.解释下列词语。

(1) 反悔:对以前答应的事翻悔或不承认。

(2)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3) 自作主张:不与人商量,自己决定。

(4) 仗义: 讲义气。

(5) 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如何理解。

明确: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我是迫不得已,主要怪父母。怪他们不懂孩子的心和孩子间的感情,只知道东西贵重,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感情和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张之路,这是一篇记叙文(体裁)。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nì笑 嗅xiù 膝xi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国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金色花》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称谓),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繁星》《春水》: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三、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金色花象征什么?

明确:因为“我”想回报母亲无私炽热的爱;象征母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花,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奉献无私的,他不图妈妈的夸奖,只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3.文中“我”具有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我是一个天真、活波、调皮、可爱的孩子。

4、本文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我”、“母亲”分别象征什么?

明确:“我”:象征风吹雨打的荷花;

“母亲”:象征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

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么理解“心中的雨点”?

明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洋溢着对母亲的感激、爱恋和赞美之情。“心中的雨点”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不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四、文章主旨:

《金色花》通过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捉迷藏的方式,表现母子情深和孩子对母亲的喜爱、亲昵。 《荷叶.母亲》是一篇拖荷赞母的散文,歌颂母亲对子女无私奉献的爱。

第5课. 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

《咏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挛yì 撒sǎ 柳絮xù 拟n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

(3)俄而雪骤 骤:急、大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凭借

(5)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6)相委而去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乃至 乃:才

(9)门外戏 戏:玩耍

(10)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

若柳絮因风起。”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赏析比较:

(1)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确: “撒盐空中差可拟”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未若柳絮因风起”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更有深意。“撒盐”缺乏意蕴,“柳絮”好在有意象。诗歌讲究的是意象(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四、文章主旨:

《咏雪》: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并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的儿童元方的故事,表现了元方年纪虽小却明事理、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并告诫人们要讲诚信和懂礼的重要性。

第6课.我的老师 魏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蔡芸(yún) 芝 黑痣(zhì) 褪(tuì)色 焚香磕(kē)头 榆(yú)钱 卜(bǔ) 问 ......

2.解释下列词语。

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纠纷:争执的事情。

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3. 文章主旨:文章通过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本文写了七件事:(这几件事有详有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使文章

结构疏密相间,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充分表达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略);③带我们观察蜜蜂(略);④教我们读诗(略);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略);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详);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详)。

5、写作思路就是围绕线索展开的。本文除叙事外,还有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其中,请

问这条情感线索是什么?

明确:情感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以“难忘”贯穿全篇。

6、蔡老师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

明确: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7、“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①“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

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②“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③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④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8、作者及作品:

魏巍,当代作家,著有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

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等作品。

第7课.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搓捻(cuōniǎn) 繁衍(yǎn) 迁徙(xǐ) 觅食(mì) 小憩(qì) 遨.......

游 (áo)

花团锦簇(cù) 冥思遐想(xiá) ..

2. 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作者简介: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著作:《我生活的故事》《愿我们充满信心》《我的后半生》等。

三、文章主要内容

1、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doll、water、cup等);

2、这一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3、你觉得莎莉文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明。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讲究教育的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

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4、海伦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女孩

四、请说说对“再塑生命”的理解。

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

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六、本文主旨:

本文通过回忆“我”与莎莉文老师第一次见面时的心理感受和教“我”逐步认识事物的过程,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七、课外拓展

1、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 A、奥斯特洛夫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B、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

• C、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 D、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篇五
《2013_2014(上)语文一单元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基础课程改革阶段检测题

七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5个小题,1—4每小题2分,5小题6分,共14分)

1、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怦怦(pēng) 憔悴(chuì) 粼粼(lín) ....

B、霎时(shà) 撒谎(sā) 脸颊(jiá) ...

C、嫩芽(lânɡ) 拆散(cāi) 嗅觉(xiù) ...

D、祷告(dǎo) 花瓣(pàn) 匿笑(nì)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别出新裁 和谐 谈笑风生

B、扣人心弦 风彩 舍身取义

C、脍炙人口 陶冶 出类拔萃

D、呕心沥血 真谛 一愁莫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七年级(2)班在本届校园文艺节上首当其冲,以优美的舞蹈获得特等奖。 ....

B、小明品行好,成绩又好,待人也非常和气,一时间成了我们班炙手可热的班干部。 ....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

子。

D、“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演出如期举行,师生们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红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B、王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

C、在失意的季节里,我们要把人生的每一片枯暗都染成娇艳的花瓣。

D、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5、填空。(6分)

(1)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

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2分)

(2)《金色花》与《荷叶 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之情为主体的现代诗歌,前者

以 口吻来写,后者则以 的口吻来写,二者在情调上明显不

同。(2分)

(3)《咏雪》一文中用“ ”和“ ”

来比拟大雪纷纷。(2分)

二、课内阅读理解(23分)

(一) 秋天的怀念(12分)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

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6、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3分)

7、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 (2分)

8、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2分)

答:

9、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2分)

答:

10、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答:

(二)(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下车引之 ( ) ②相委而去( ) ..12、选段中的“尊君”“ 家君”“ 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分)

答: 。

13、根据原文的意思,用原句回答问题。(4分)

①陈太丘“相委而去”的原因是 。 ②元方对客人的批评主要突出了两点: 、 (原文的四个字) 。

14、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中的哪句话?(2分) 答: 。 三、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15分)

默 读 父 亲

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医院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 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 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 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①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 ,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呢! ”

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 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 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但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②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其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 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 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儿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小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才知道是他进城抽了500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 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了我。 我 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着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5、这篇文章选取了哪三个典型事例?它们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和思想品质?(3分) 答:① 。

② 。

③ 。

16、文中两处加点的句子依次是对父亲的 描写和 描写,它们分别

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答: ; 。

17、第3段中,父亲说的“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

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答: 。

18、你是怎样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话的?(3分)

答: 。

19、结合短文内容,根据例句仿写一句。(2分)

例句:父亲一棵树,一棵伟岸的树,为我遮蔽风雨。

仿句: 。

20、你能举一个发生在你身边和本文类似的事例吗?(3分)

答: 。

四、综合性学习(8分)

21、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家,是夜归时窗口亮起的灯家,是母亲低回绵长的唠 叨;„„。同学们,下面请你踊跃参加“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来吧!

①体验亲情: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2分) ②美好积累:请写出与家有关的课文一篇,歌曲一首,古诗两句。(3分) ③回报亲情: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请你确定一个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3分)(不得少于20字)

五、作文(40分)

22、进入初中已有一段时间了,你一定对初中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中的酸、 甜、苦、辣也一定令你回味无穷。请你以《我进入中学之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600字左右;要求有真情实感。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篇六
《期末课内阅读复习一oc》

姓名__________ (2015年元月 日)

七上期末复习:课内现代阅读一

秋天的怀念(阅读一)

1.根据原文,在第⑥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0分,每空4分)

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内容。(8分)

3.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8分)

4.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8分)

5.文中的“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6分)

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么?为什么?(8分)

秋天的怀念(阅读二)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秋天的怀念(阅读三)

1.这篇文章最后浓墨重彩的写菊花的原因?

3.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

明了什么?

5.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

7. 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8.“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2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篇七
《蛟川书院等小升初语文试卷(五份)》

语文素质测试(一)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2分,每道1.5分)

1.选出下列汉字注音中正确的一组,这组是( )。

A.膝盖xī gài B.纤维qiān wēi C.亲爱qīn ài

D.人名rãn mín E.暖和nuǎn he F.金鱼儿jīn yú er

2.下面的几组词,带点字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

A 峰峦 难处 喃喃 阻拦 波澜壮阔

B 剥皮 波动 传播 颠簸 拨乱反正

C 大臣 丞相 继承 路程 墨守成规

D 嘹亮 辽阔 聊天 疗养 寥若星辰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通宵达旦 截然不同 (B)依山旁水 专心至志

(C)拨地而起 名负其实 (D)星罗其布 雷历风行

4.下列词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一泓秋水 一眼水井 一盏明灯 一记耳光 一绺月光

B 窃窃私语 婉婉动听 咄咄逼人 栩栩如声 丝丝入扣

C 前仆后继 前赴后继 前仆后仰 瞻前顾后 思前想后

D 人生坎坷 山道崎岖 悬崖陡峭 高山巍峨 山脉蜿蜒

5.“李老师是教师”中的空白部分应填以下五个部分内容的:①年轻的;②具有改革精神的;③一

位;④特级;⑤小学语文。下面是这五项内容的不同排列,其中最恰当的一种是( )。

A.①②③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③⑤①②④

6. 选出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 )。

A.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B.和平日不同,新的布制服,深灰色的盔式帽,整个装束像出门作客一样。

C.她只是像一个挨了打的狗,夹着尾巴,收敛着恐惧与复仇的眼光,落荒而逃。

D.海浪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

7. 下面有一句格言警句和它的解释,其中解释得确切的是( )。

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A.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我才变得美好。 B.我之所以存在都是为了别人的生活美好。

C.人们想要生活美好必须首先保证我的生存。D.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应多为别人着想。

8.把下面每段话都分成两层,然后辨别层与层之间的关系。下面几种归纳层间关系的选择,全部正确的是

( )组。

①李平长得十分英俊。他身高一米七十,白里透红的国字脸上,嵌着一个高高的鼻子。浓浓的眉毛下面嵌

着一对大眼睛,乌黑的眼珠像算盘球儿似的滴溜滴溜转。

②陈小龙今年十九岁,是个入伍一年的小战士,但是战友们都管他叫“大陈”。他有两个“大”:一是个儿

大,你看他虎背熊腰,站在队伍里比谁都高;二是力气大,装起炮弹来一个顶两个。

③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A.①因果关系 ②并列关系 ③转折关系 ④因果关系

B.①并列关系 ②总分关系 ③转折关系 ④并列关系

C.①总分关系 ②因果关系 ③并列关系 ④转折关系

D.①总分关系 ②因果关系 ③转折关系 ④因果关系

二、语言积累及运用:(28分)

1、下面句中空缺处填上“zîo”字:(3分)

这里的天气本来_____ 热得很,外面又传来汽车的刺耳的_____ 音,他心烦 ______ 极了。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空白处。(4分)

招宝山上,最吸引我的是那历经沧桑的古炮台。那____________ 的炮身,依稀还染着殷红的鲜血,

那__________ 的炮口,好像正____________ 愤怒的火光。沿着炮台的遗址_____________ ,似乎还

能找到当年抗英志士的脚印;面对汹涌的大海倾听,仿佛仍回荡着先人奋勇杀敌的吼声。

(斑驳、破旧、古老;乌黑、锃亮、明亮;闪着、映着、喷着;寻觅、寻找、搜寻)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叠词,将成语补充完整:(2分)

( )诺诺 ( )有词 ( )一堂 ( )善诱

4、一些人体部位名称本义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但是它的比喻义却可以指其他事物,比如“脚跟”可喻“立

场”,“站稳脚跟”就是“站稳立场”,请你从下面这些人体部名称中选一个,用它的比喻义造一个句子。(2

分)

耳目 咽喉 肝胆 胃口 心腹 手腕

5、根据成语典故或对联写出相关古人的名字:(4分)

(1) 纸上谈兵。 (2) 无颜见江东父老。

(3) 身在曹营心在汉。 (4)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6、修改病句(3分)

(1)、我市青年志愿者掀起了形式多样的为残疾人献爱心活动。

(2)、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3)、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7、按要求写句:

①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请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写出一条名言或警句。(4分)

(1)锻炼毅力

(2)珍惜时间

(3)珍视友情

(4)热爱读书

②名言佳句填空(每句中错、漏、添一字,该句不给分)。(4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 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 。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

③、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分)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

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要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________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______ _,

三、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做题。(5.5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 )戴着(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1分)黄晕( )薄烟( )

2.按原文在语段中括号内补上汉字。(1分)

3.文中“可别恼”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1分)

4.本段从视觉角度写雨,运用了一些表现色彩的词是______ ,_____ ,______ 给人一种清新温和的感觉。(1.5分)

5.本段间接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__ (1分)

(二)阅读短文《青菜》,回答问题:(10分)

可爱的青菜,土地( )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

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思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生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须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

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动。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一样洗去我的烦恼和疲

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洋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人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朴素又高贵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 )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1.本文咏物抒怀,文中既表达了作者的情怀又概说了青菜品质的一个句子是: 。(2分)

2.从全文的行文思路看,要将“美丽”与“忠诚”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应是:

2分)

3.从文中选词进行下面的填写,以显现有关段落的主要内容和文章“咏物”的思路。

本文第二、三、四段分别吟咏、描写了青菜的( )、( )。(2分)

4.为了更直接地抒发情感,作者运用了这样一种表达技巧:__(2分)

5.品味文中划横线的内容,结合作者表达意图,说说自己的发现。(只说一点即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秋天的怀念》一文,完成练习。(14.5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____ __,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 ___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根据文意依次填入下面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 分)

①当一切恢复_____ ,她又悄悄地进来。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 的神色。

A.安静 恳求 B.平静 哀求 C.宁静请求 D.沉寂 央求

2.“我”的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4.5分)答: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

5.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四、写作:30分

题目:①生活因__________更精彩 ②生命因__________更精彩

注意:作文题目任选一个,填入横线。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400;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语文素质测试(二)

一、积累与运用:40%

1、给带点字注音或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6%)

狼jí( ) shù ( )口 杀lù ( ) 和 xiã( ) 踱步( ) 迸裂( ) ..

2、根据意思在( )里填写AABB式成语。5%

(1)文章篇幅长( ) (2)光明而正大( ) (3)人来人往很热闹( )

(4)全部情况全过程( ) (5)规模气势大( )

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句,修改意见:第二句,修改意见:

4、从下列各组句子中选出意思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2%)

A、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的哥哥。/ 我怎能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的哥哥呢?

B、雨来宁可牺牲,也不向敌人屈服。/ 雨来或者牺牲自己,或者向敌人屈服。

C、他的话完全没有错。/ 他的话不可能不对。

5、下列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①( ) ②( )。(2%)

(1)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6、按要求写句子。10%

(1)当你描写春天的景致时,可供引用的名句有“( )”。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其原话是( ) 。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 )。

(4)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是( )。

(3)杜甫的《望岳》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

7、联系前后句意及运用的修辞方法,补写恰当的句子。(6%)

爱心是沙漠中的( ),使濒临绝境的人 ( ); 爱心是冬日里的( ),使饥寒交迫的人 ( ); 爱心是( ),使( )。

8、拟一则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个字。(5%)

答:( )

二、阅读与理解:20%

(一)读短文,完成练习:

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4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篇八
《七上第一单元精读课文复习及相关练习》

七上第一单元精读课文复习及相关练习

中心思想:

《散步》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画面,生动的表现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对家庭的责任感、使命感。

《秋天的怀念》本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羚羊木雕》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在父母逼迫下把送给好朋友万芳的羚羊木雕要回的故事,赞美了孩子们真诚而无私的友谊,表达了孩子们渴望得到父母理解尊重的愿望,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感情。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诗人以儿童的口吻,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描绘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表现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美好与圣洁。 《荷叶 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诗人借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咏雪》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扬了谢道韫的聪慧和才情,表达了作者的赞誉之情。 《陈太丘与友期》写友人不守约定且不讲礼貌,因而被七岁的陈元方严词批驳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要守约讲信、懂礼,同时赞扬了少年陈元方维护父亲和自身尊严的做法。

一、《秋天的怀念》阅读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整篇文章为什么要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三次用“悄悄的”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动,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谈谈对这些描写的理解。

(1)母亲这时候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写“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活”各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后一段,为什么要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在秋风里开得正烂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散步》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9.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句中加点词赏析语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

整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陈太丘与友期》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___________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_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空中差/ 可拟 B.白雪/ 纷纷何/ 所似

C.未若/ 柳絮/ 因风起 D.左将军/ 王凝/ 之妻也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评分: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理解:母亲心疼我,很爱我。她知道我因病而烦躁,因此行动都变得小心翼翼,可她又放不下我,只能悄悄地躲出去看我的动静。她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的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3、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4、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5、母亲说“好好儿活”--母子两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活”——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6、①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

②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

③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母爱。

7、一方面借菊花表达对逝去母亲的浓浓思念,另一方面表明自己终于明白了母亲说的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走出了低谷,乐观地生活。

8、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9.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10.不能。都不能互换.因为“我”与母亲生活的时间长,所以说 “早已”,儿子与“我”生活的时间短,且儿子还未完全长大,还能听“我”的话。 “强壮”是年迈的母亲眼里“我”的形象,“高大”是幼小的儿子眼里“我”的形象。

11.这三者的顺序与上文一致,都是由近到远,因此不能调换。渲染了一种温馨欢乐的气氛,衬托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和和美美。

相关热词搜索: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人为什么会去看花 雾里看花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母亲"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209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