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小学生主要优点

小学生主要优点

2016-02-13 09:05:5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小学生主要优点篇一《小学生评价,你的优点》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小学生主要优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小学生主要优点篇一
《小学生评价,你的优点》

16你有许多优点:诚实纯朴,乐于助人,热爱集体,遵守纪律,是一个可爱的学生。你曾告诉老师要努力当个最棒的学生,老师真为你高兴。好孩子,请记住自己跟老师说的话,只要你肯努力,老师和同学都会帮助你的,你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17活泼开朗的你,挺乐意帮助别人,却总管不好自己。你喜欢玩耍,这并不是你的缺点。可是,如果只贪玩不学习,知识会自己长翅膀飞到你的脑子里吗?老师赠你一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18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笑起来总是甜甜的,这就是你--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你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作业本上的字写得很端正,这很好,但老师想告诉你好成绩是属于勤奋好学的人,老师好希望你变得勤奋些,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这样你才能取得好成绩,你能做到吗?

19你曾对老师说,有些知识不明白,可你却又从不问老师,其实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只学不问,哪有学问。希望你再加把劲,继续努力,不懂就问,这样你的进步会更快,更大,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取得好成绩,老师期待着你有更大的进步。

20或许你有些调皮,有些好动,也常挨批评,可在老师的心中,一直认为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是靠持之以恒的,如果你能把学习的激情融入每时每刻,静下来认真思考,勤奋学习,那么,你也可以成为一名佼佼者,愿意试试吗? 21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只要你也向班上其他同学一样勤奋学习,你的成绩一定会进步的,你有信心做到吗?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

22“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确实通过你的努力,你有所进步,但你还需加把劲,继续努力,不要再懒惰,这样你的进步会更快,更大,相信不久你就会取得好成绩,老师期待着你有更大的进步。

23你是位聪明的孩子,一定明白这句话吧!“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肯用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勇敢举手发言,有错及时改正,不懂就问,相信你会进步得更大,赶快行动吧!

24每当看到你拿着扫帚在教室里忙碌的身影,我总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多好的学生!佳佳,你的学习基础是差了一些,但你不要灰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学习专心些、勤奋些、细心些,不懂就问。你的成绩会赶上来的。自信些,老师、家长、同学都在关心你、支持你!等你的好消息噢!

25你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个很乖很乖的小男孩。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上课时,两只小手总是放得平平的。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而且关心集体。在老师的鼓励下,你也能勇敢地举手发言了。老师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大胆提问,那你会有更大进步的。努力吧!

26你会皱起眉头,是想不出问题吗?你会默不作声,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吗?你会在老师不注意时,做小动作,是想引起老师的关注吗?告诉老师,好吗?其实,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你,你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你同样是老师最聪明的学生!对自己要有信心!敞开你的心,让老师和同学一起进入,付出努力,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27当你为一道难题凝神沉思时,当你在课堂上举起小手时,当看到你在这次校单脚跳比赛中飞奔时……作为老师的我,是多么的高兴!如果你能够抓紧时间,精力集中,踏实认真,那么,我想目前你的成绩不会如此不尽人意的。希望你在下学年能够继续往前赶,相信你会取得好成绩的!

28你是位聪明又懂礼貌的好女孩,每次无论老师在哪儿碰到你,你总是亲切地向老师问好,老师心里好高兴,可是当老师看到你作业本上潦草的字迹和上课经常讲悄悄话和做小动作时,不禁皱眉了,聪明的女孩,下学期你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对吗?

29你一直在努力,老师注意到了,也看到了,你想学,想取得优异的成绩。记得有一次听写比赛,你认真准备,结果只错了一个字,多令人高兴啊!知道吗:“天才出于勤奋”,如果你比别人多花时间学习,是不会比别人差多少的。老师希望你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成为一个更出色的你。

30你是我们班的运动小健将,在这次的单脚跳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好成绩,这里有你的一分功劳,而且这学期你学习也有所进步,真令老师高兴,但老师还好希望能在课堂上经常看到你高举的小手,听到你响亮的回答声,这样你的成绩会进步更快,相信我们的xx会做到的,对吗?老师期待着。

31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是你的特点、优点。看到你用心听课时发言是那么积极,老师是多么高兴。可你有时也很让老师生气,作业不及时完成,字迹潦草,上课不专心,让老师伤心。你知道吗?如果你改掉这些小毛病,你肯定会成为一名好学生,老师期待着这一天。

小学生主要优点篇二
《小学生要注意的优缺点》

培养优秀品质

1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2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不依赖父母,不依赖老师。 3勤奋——天才就是永无止境的刻苦勤奋的能力。

4分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5乐观——上天给人一分困难时,同时也给人一分智慧。(雨果)

6坚强——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雨果)

7勇敢——不怕危险和困难,有勇气和胆量。真正的勇敢与深思和决断为伍。 8自制——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9进取——不断超越自我,和自己比赛,每一天都会进步。

10珍惜时间——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 11勤俭节约——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克服自己的缺点

1懒惰——不爱学习、劳动和工作。懒惰是成功的天敌。

2依赖——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能靠自己。(拿破仑)

3虚荣——爱面子盲目攀比嫉妒。虚荣心使人多嘴多舌,自尊心使

人沉默。

4嫉妒——嫉妒别人就是承认自己不如人。

5自卑——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6自满——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7拖延——做事拖拉延长时间,不迅速处理。拖延扼杀成功。

小学生主要优点篇三
《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

1. 感知、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起初,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对于空间特性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需有具体事物的支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空间知觉渐渐从直观向抽象过渡;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2. 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3. 情感、意志的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会渐渐增强,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在遇到难题时,有时也能够控制自己不泄气、不分心,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因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孩子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习惯,因而就更应注意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4. 情绪、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高年级学生已能感受到生活新奇和美好,喜欢动脑筋,乐于提问题,但仍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作出评价。他们逐步学会了用道德观点和社会准则来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能够同时看到正面和反面、优点与不足。另外,随着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也不断增强,性格对他们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然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渐渐形成习惯,性格也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难以改变了。 综上可以看出,教师和家长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万能说课稿模板(一)

关于 的说课稿

各位考官: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3)学生知识障碍

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将有 ,对 不易理解。在知识掌握上,原有的 知识,有的学生出现遗忘。所以对 适当的复习回顾以作铺垫,对 采用深入浅出、直观形象的分析,以分散难点。

2.教学模式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育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遵循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规律,联系学生实际,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 教学模式。

3. 教学程序

(1)首先以 引入,提出 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方法叙述)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历和体验,分析 、讨论 ,经过分析、师生交流讨论,明确解决 问题的关键在于 。

(3)师生共同研讨讲授新课。

(4)课堂练习,反馈信息(课堂练习出现的情况);

(5)归纳小结,清晰脉络。

(6)布置任务,提出问题。

五、板书设计

(说板书:根据黑板介绍)

(设计情景提出问题)(新课)课题 (讲解、推导、演算、图形等)

(学生练习用) (学生练习、机动)

对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技能的要求

一、明确板书技能的功能

由板书的设计和运用构成的板书技能,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1、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和教学程序。

2、激发兴趣,凝聚注意,启发思考。3、有利于学生听好课,记好笔记,增强记忆。

二、把握板书技能的类型

板书可分为正板书与副板书。正板书是由教材的章节顺序,教学内容纲要,主要概念、公式,主要图形,重点例题以及论证、计算的重要步骤等组成的。能呈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一般占黑板的主要板面。副板书,是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或者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而随时写在黑板上的文字、诱导思维的草稿以及学生的板演等。正板书为板书之首,应力求高度概括,文词简洁,书之有“格”,用之有“序”;而副板书为板书辅佐,一般灵活多变,有临场解惑,指迷、纠错、提醒和启迪等功效,使用得当,能使板书更加增色。

板书的样式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1、纲要式。纲要式的板书,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综合,用精要的文词,形成能反映的知识结构,重点和关键的提纲。纲要式板书在文字表述上,应力求简练并符合本学科的词语特色。

2、表解式。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事件,以大小括号、关系框图的形式,将纲目及要点组成一个比较简明并能反映出从属关系的结构,从而加深学生对事物或事件的理解。

3、表格式。即用列表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具有化繁为简、比较异同,分析综合和增强记忆的效果。

4、图示式。即用图、文表示变化过程,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简明精练,便于速记等优点。

5、运算式。运算式的板书,是将列方程和计算过程展示出来。优点是文字少,逻辑性强,便于学生了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6、网络式。这是将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和“并联”,组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这样的板书,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和知识的迁移。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上述各类形式的板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遵循板书应用技能的要求

教师在设计和运用板书时,应遵循下列要求:

1、板书应体现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目标规定板书设计的主题和结构;教材内容是凝炼板书词语的依据。只有体现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板书,

才能揭示教学重点和关键,以及内容的精髓,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板书应体现教学程序,有条不紊地呈现知识;板书还应体现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的顺序。

3、板书应展现知识的系统性;知识纲目、层次的逻辑性。能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小结知识和合理组合。

4、板书要具有启发性、简洁性。形象直观、提纲挈领、合乎逻辑的板书,才能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一个短语、一条线或一个箭头,都应明确其丰富的含义。这种以少胜多,画龙点睛的简洁板书,利于长时间留存在记忆里,利于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联想。

5、板书的布局应合理,字形正确,字体端正。板书的语言既要简练规范,又要生动好记。对仗工整的语句,歌诀式的语言,都便于记忆,应注重使用。

6、板书使用的方式可灵活多变,可边讲边写,也可先讲后写或先出示板书后讲解。为了扩大每节课的容量,教师应广泛地使用投影片先设计好板书,在屏幕上显示。使用这种代替黑板的“板书”,应注意部分的遮幅和展现,以免影响或分散学生的注意。

四、不断提高板书的技能。精湛的板书技能,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每一位教师都应从练好三字(粉笔字、硬笔字与毛笔字)一画(即简笔画)开始,注意对板书技能的培养,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板书技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教育教学名言

积极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言语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

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

小学的任务就是逐渐地使儿童养成不仅在体力劳动中而且在脑力劳动中克服困难的习惯。

儿童能够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的、富于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并把它们很深地保持在记忆里。

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我认为童年正是培养思维的时期,而教师是悉心地造就学生的集体和精神世界的人。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马卡连科认为:“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

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爱因斯坦: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路,培养创新精神。”

我国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

小学生主要优点篇四
《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

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

(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评论(2)|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25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认知和知识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是通过认知活动而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又是认知水平发展的标志。知识一经获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认知活动中,所以一点不能忽视知识的传授。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和扩展儿童的知识面,对促进儿童智能发展大有好处。但两者毕竟是两回事,它们互相联系、互为因果,不能说传授了知识就发展了智力。

儿童智能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大多数儿童智能发展水平比较接近,有些儿童聪明过人,也有些儿童智能发展比较迟缓。

提高小学儿童认知能力是早期开发儿童脑功能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科教兴国的需要。

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李德江

(一)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由于受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较低,尚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1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 1 )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新异刺激影响时,心理活动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但随着年龄的

增长,在教育的作用下,观察的目的性将不断提高。( 2 )观察缺乏精确性。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即观察不够精确。( 3 )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则导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 )观察缺乏深刻性。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只知道“是什么”,缺乏“为什么”的思考,使观察趋于肤浅,难以上升到理性高度并赋予观察更深刻的意义 。 2 .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学前儿童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总的发展趋势为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 1 )有意记忆逐渐增强。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记忆常占优势,在许多情况下都是靠无意记忆获得知识的,他们常常凭借兴趣记住一些事物,对不感兴趣而要求记住的东西,记忆的效率较低,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不能只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必须学习一些不一定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有意记忆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2 )意义记忆迅速发展。小学生在记忆的目的性上,比学前儿童有了较高的自觉性,但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完全具有意义记忆的能力,因为他们还缺乏知识经验,难以找出材料的内部联系,他们的语言虽有发展,但还不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所记忆的材料内容,他们对意义记忆的方法还很生疏,不善于进行分类和对比。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经验的积累,理解能力的增强,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够从知识本身去寻找联系,进行意义记忆。小学生年级越高,意义记忆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记忆所占的比例越小;随着年龄长大,小学生的记忆方法便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过渡。

3 .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伴随着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活动而生,又维持这些活动继续进行。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的自觉性和注意品质的完善程度上。 (1) 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意注意仍起很大作用,他们兴奋抑制的产生比较迅速,第二信号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容易受外界新鲜、突变和运动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容易分散注意力。随着教师向学生提出各种要求,特别是学习任务的增多,学习活动仅靠无意注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就迫使小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时间内注意物体的数量。它主要取决于主体的知识经验,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少,他们的注意范围要比成人小,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其注意更具有狭隘性。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平均只限于三四个客体,成人约为 4- 6 个客体,另外,低年级小学生还不善于注意事物的内部联系,因而注意的范围受到限制。例如,一年级小学生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课文,注意的范围很小,到了高年级,才能把字和字连成句子阅读,并逐渐注意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注意范围扩大了。要扩大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教师应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对教材有很好地理解;二是理解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具;三是有条理地组织学习材料;四是知觉对象离学生近一些。

(3)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差,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一般说来, 7 ― 10 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 20 分钟; 10 ― 12 岁儿童约 25 分钟; 12 岁以上约 30 分钟。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

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对抽象事物的注意稳定、集中才会相应提高。另外,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还比较差,容易离开教师所讲的内容,转移到偶然看到或听到的事物上去,特别容易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去。小学生注意的稳定与集中,与其年龄、兴趣、健康、情绪及对课业的理解程度有关。

(4) 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小学生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听课时,眼、耳、手、脑的配合往往不够,表现为注意分配能力不强,

听讲和记笔记不能同时进行。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要注意的事物不熟悉,如果儿童写字成了自动化,那他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讲上,他也能边听边记了。注意的转移和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可塑性、灵活性有关,低年级小学生注意转移性较差,由一种活动立即转移到另外一种活动上的能力欠佳,往往是一种活动进行了很长时间,注意还停留在先前的那种活动上。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注意的分配和转移也将逐渐发展起来。 4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儿童进人小学后,随着年龄、知识经验的增长,想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

(1) 有意想象增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仍以无意想象为主,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表象的增多,到了中高年级,有意想象的成分大大增强,能够初步控制自己的想象。(2) 想象更富于现实性。学前儿童的想象常与现实不符合,有时会出现“想入非非”现象。到了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较接近于现实,但因缺乏空间透视能力,在事物的比例关系上仍把握不好,到了中高年级,想象更接近于现实。(3) 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再造想象成分占很大比例,创造和加工的成分不多。随着经验的逐渐丰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想象的创造成分也随之增加,想象的内容也更细致、丰富,并且能在词的水平上进行生动和形象的联想,初步具有了创造想象的能力。

5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从进人小学起,儿童就开始从事正规、系统的学习,新的学习活动、集体生活对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起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各种新的需要,这些需要与儿童已有心理水平之间产生矛盾,成为其思

维发展的动力,在教育的影响下,这些矛盾不断产生和解决,从而推动小学生的思维不断向前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虽然已开始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难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只有在中高年级才逐步学会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分析,但他们即使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也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其思维主要带有直观具体性和外部片面性的特点,

对学习材料的分析,主要限于直观行动方面,要依赖于实物或图形等,因此这种所揭示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外部属性,对对象和情境的判断往往是片面的,推理则依靠由知觉得到的直观形象,结论也非基于逻辑论证,而是将判断与感知到的知识直接对比;三四年级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大多数儿童能借助分析和综合将以前积累起来的概念加以概括,不仅判断的数量在增加,而且判断中的直观因素被压缩到最少量,对客体的关系也能根据本质进行或多或少的说明。

(2) 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小学低年级儿童只能在直接感知的条件下进行分析综合,难以摆脱具体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分析与综合,在进行比较时,常表现出困难,不善于分清本质与非本质特点。随着知识的积累,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比较能力也随之提高,开始由正确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从区分个别部分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许多部

小学生主要优点篇五
《全面认识小学生特点》

全面认识小学生特点

着眼提高公民素质

林州市市直第四小学 李永新

改革与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是深化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适应新的形势,迈开新的步伐,我们感到在当前要着重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一是进一步提高对改革与加强小学德育工作迫切性的认识;二是全面认识当代小学生的特点;三是努力寻求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这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对此有研究的同志。

一、改革开放形势下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更加迫切,更加必要。 在发展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都感到小学德育工作遇到了困惑与挑战。

其一,学校德育工作从观念到方法都受到了挑战,有的德育工作者把它概括为“教育者的困惑,受教育者的逆反,德育理论的匮乏”。虽然情况不完全如此,但确实反应了这样一个实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德育工作难度更大了,要求更高了。

其二,我们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小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中出生和成长,接收的信息量大,具有与以往时代小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和独特性。

其三,学校与社会息息相通,一方面商品经济对培养学生开拓进

取、自主自强精神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会“乘虚而入”,学校进行的教育往往被社会的不良影响所抵消。

在困惑与挑战面前,我们都在思考:学校德育中有许多教育观点和方法,应该认真进行改革。但是,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不容忽视。从学生的成长来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理想信念,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而且大量事实表明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再补课就晚了。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小学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建设者的最重要场所,每个建设者都经过她的哺育成长。一代又一代新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都从这里起步。他们的素质如何,他们坚持走什么道路,都在这里奠定重要的基础。这个基础,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成败,决定着党和国家、民族的发展和盛衰。现在不少家长都“望子成龙”(“成才”),就从成才的角度看,据国内外一些教育家研究证明,优秀人才的出现,不仅决定于知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良好的个性、感情、意志和美德。这一点很值得深思。德育和智、体、美、劳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它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方面是起主导作用的。

二、要全面认识小学生的特点。

关于当代小学生的特点,不少德育工作者作过探讨,发表了很多有启发的见解。这里仅结合我校的实际,谈一点认识。

总的来看,当代小学生这个群体主要方面是长处突出、特色明显,蓬勃向上;但也有另一方面:短处不少,缺陷严重,令人忧虑。综合起来是长处与短处伴生,特色与缺陷并存。具体反映在这样几个方面。

1、由于在信息时代出生和成长,接收的信息量大,接收大信息面广,对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新事物快;但有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学习动力不足,爱祖国观念不深,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经不起挫折,盲目追求高消费。

2、大部分的学生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喜欢独立思想,自主要求增强,爱活动,有组织能力,不满足接受现成的结论和老师家长的简单说教;但往往个性太强,遇事不为他人考虑,对事物的复杂性缺乏认识,不愿受纪律约束。

3、希望取得成功,受到理解,对社会、对他人有热切的期望;但部分学生“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对于自己应对社会、他人要尽的责任和义务缺乏认识,自私、缺少集体主义精神,缺乏基本的文明道德行为修养。(不遵守公共秩序,乱丢果皮纸屑,不爱护公共财物等)

4、喜欢学习,广泛读书,广泛接收各种信息,知识面较广;但部分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容易接受消极东西的影响。

5、喜欢交际,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但讲义气、重关系(走门串户,互相做生日,赠送礼品的现象较普遍),少数学生小团伙思想较严重。

学校德育工作的眼光首先应放在学生的长处和优势上,发现和弘扬学生中存在的正气,以积极面去克服消极面。

三、努力寻求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寻求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改革与加强德育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感到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认真探讨和实践。

首先,转变观念问题。

一是要把过去一律以政治教育为重点变为以道德养成教育为重点。要把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与已经进入成年的人加以区别,要改变过去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围绕共产主义理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来展开的做法,这当然不是说不要政治教育,不是要在德育内容中删去与政治有关的部分,而是不把政治教育当成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和强调不以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取代学校德育的规律和方法。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要为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和成才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打好基础,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公民。因此,小学阶段的思想教育要把树立现代公民意识作为第一任务。现代公民意识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法制、信誉、民主与平等的观点,竞争与合作、效率、时间等观点。最近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在全国上下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是树立现代公民意识的基础。它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学生懂得如何做人、懂得在人生旅途和复杂的社会中怎样立足,怎样生活,怎样交往,怎样珍惜

自己,又怎样尊重别人。因此认真贯彻落实《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荣辱观念,是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一项重要工作。可以设想,如果能使亿万小学生从小养成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良好的文明习惯,那将会深刻地影响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素质和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

二是变说教、灌输为积极引导。在德育工作中要努力克服因循守旧、忽视客观实际效果的现象。当前在教学改革中被普遍重视的发挥学生主体(主动性)作用的原则,也应当运用到德育工作中来。要提倡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用真挚的感情去启动学生的心扉。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教育要求,只有转化为学生自己需要时,才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向着高一级水平发展。在思想教育和班组工作中,教师应把学生看作集体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注重自治、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小学德育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是否适应新时期对劳动者和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否适应小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否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

其次,搞好三个结结合合问题

一是现实性与超前性结合。今天的小学教育是为培养祖国的建设人才打基础,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要使他们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的需要,要着眼于提高新一代公民的素质。做人是成才的基础,成才的机遇更多的是在真正合格的公民之中。显然,连做一个

小学生主要优点篇六
《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一、智力与思维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是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智力的概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心理学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智力定义。

西方心理学家对智力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是把智力看成是理解和推理的一般能力;

一种是把智力看成具有正相关的各种特殊能力的总和;

一种是把智力看成以抽象思维能力为中心的各种特殊能力的总和。

智力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而是一个具有多因素(如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涉及的方面)、多侧面、多层次(智力的二维结构模式、智力的内容、操作、成果的三维结构模式)的复杂结构。

瑞士心理学家始终坚持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使人与环境取得平衡,这种适应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的结构。

思维分成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是指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而具体问题的过程。思维在动作中展开,动作停止思维随之停止。例如,电脑维修人员修理电脑时,动作思维是种重要的思维形式。3岁前儿童基本是直观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头脑中的各种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想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朱智贤)

1、 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小学生思维形式的这种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形象思维的全部“消亡”。低年级小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中、高年纪的小学生才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同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

“即使是只要求儿童进行对抽象的数进行运算的项目,儿童往往会借助只管的图象来求解答;当解题遇到困难时,这种现象更为常见。”(心理学家刘范)

2、小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是思维发展过中的“飞跃”、“质变”。

这个转折期一般认为在四年级(约10——11岁),如教育条件适当,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林崇德运用横断法和纵向法,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概括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发现:在一般教育条件下,四年级儿童在数概括能力发展中,有显著的变化,这是一个“关键年龄”。

3、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小学生逐步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

在思维结构发展中,抽象思维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阶段、理论型思维(包括辨证思维)阶段三个阶段。

4、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存在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既表现为个体发展的差异,也表现为思维对象的差异。例如,在算术教材的学习中,学生已达到较高层次的抽象水平,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有停留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

在学习分数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学生还会感到很大的困难。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过程和相关能力的发展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思维的过程也称思维操作,是对复杂的信息的加工过程,它以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具体化等,由此而派生出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过程和相应的能力。

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概念的发展水平可划分成五个等级:

第一级 直观概括水平。例如小学生依靠实物、教具或配合掰手指头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时,运算就感到困难。

第二级 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第三级 形象抽象的概括的运算水平

第四级 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

第五级 命题概括的运算水平

林崇德在关于小学儿童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中研究认为:小学生对事物进行概括时,只能利用某些已经理解了的事物的特性,而不能利用充分包括在某一概念中的所有特性。低年级学生(7-8岁)的概括水平还和幼儿的概括水平差不多,属于形象直观的概括水平。二、三年级(8-10岁)的学生的概括主要属于形象-抽象的概括水平。四五年级(10-12岁)的学生的概括水平以本质抽象概括水平为主。

2、比较能力的发展

正确理解一个科学概念,需要了解各个事物的本质,就需要找出事物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就需要进行比较。

我国心理学家魏伥等人在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方面进行了颇有价值的研究。他在研究儿童比较具体实物的研究中发现:小学生从正确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从区分个别部分的异同到逐步发展到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接感知条件下进行比较到运用语言引起表象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3、分类能力的发展

分类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刘静和和朱智贤都做过很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为:

(1)6岁以后的儿童能够进行一级独立分类的人数超过一半。按二级概念进行分类,7岁以前的儿童都表现出不甚理解的状况。

(2)分类水平的年龄特点是明显的。三四年级的学生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3)1-3年级学生对分类材料仅做一次分类,没有二次重新组合分类。四五年级学生组合分类能力有较明显的发展。

4、推理能力的发展

掌握比较完善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推理可以分成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间接推理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直接推理是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结论的推理。例如,早晨看到外面地湿了,得出晚上下过雨了的结论。

小学生的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一二年级为一个发展阶段,三四年级为一个发展阶段,五年级为第三个发展阶段,四五年级之间有一个思维发展加速期。

学生掌握三种不同形式(换位、换质、换质位)的直接推理不是同步的,而是逐渐递进的。

间接推理是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例如,三段论。

林崇德的研究揭示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发展上,既存

在年龄特征,也表现出个体差异;小学儿童在运算能力的发展中掌握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是相近的。

董奇研究了小学生掌握思维规则即推理原理的特点。他以杠杆装置模型图为手段,测定小学生概括杠杆平衡的条件。每经过三年,思维规则发生显著的变化,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规则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一年级、三年级和六年级。

从建构主义看小学生的反思起点与反思创新

姜爱琴

《数学课程标准》将“评价标准”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学生发展的潜能。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是一种长期学习观。学生认知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拷贝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思考方式都融入了个人的主动建构之中,而不是传递的结果,这就是反思。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

一、以集体讨论为反思起点,概念形成上创新

“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认识相对狭窄和有限。集体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看到各自的理解,不同的侧面,有利于丰富思考方法,反思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要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单是强调记忆。因此,为了学生正确地建构数学概念,采用集体讨论、争辩的方法促进个人反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概念教学,采用集体讨论,互相质疑,互为补充,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识差异,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反思,让他们获得创造性的认识和沟通,更加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以简便计算为反思起点,意义理解上创新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加工、转换进行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顺应完成知识的建构,而反思是自我建构的高级阶段。和重新建构,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它既是简便计算,又是重新建构的简约思维,更是认识上的升华。求三角形的“底或者高”也是建立在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基础之上的。学生如果能说出所以然,至少做到了两个层次的反思:其一,发现了不影响结果;其二,不除不乘,求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也正是要求的三角形的高。这是一个探索的层次,是促进交流、深化认识、反思方法的极好的、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教师不能因为“正确率”这个私心,做出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狭隘和短视行为,对全新、合理而又简洁的方法不予提倡,不作讲评,甚至视而不见。后一种方法不仅简便,而且找到了意义的源头。教师对学生的简便做法、简约思维应该热情鼓励,积极肯定,推而广之。其实就算学生歪打正着,也要先肯定,让他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简洁的,然后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下交流想法,获得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让他们觉得好方法正是自己想到的、创造的,使学生有一种完整的成就感。

三、以直观数据为反思起点,条件运用上创新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能力较差。也就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较弱。因此,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尽量具体化、形象化,不要过分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绎。

皮亚杰认为:“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的。”教师试图以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实际效果并不佳,学生根本不买你的帐,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以自!"#$#%&$'("己“发明”的方法为快乐,孩子的两次解题方法就证明了这一点。“不知道花鸡下几个蛋,怎么能求黄鸡和白鸡下的蛋呢?”这大概就是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需要借助具体数量来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建构模型。有的教师此时可能会强扭学生接受成人的最佳方法即形式

化思维,而到高年级解答判断题时,教师可能又要强加给学生诸如举例法、实际数字代入法等方法。其实那是不明智的,与其那时重砌炉灶,不如此时因势利导,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肯定学生具有新奇的想法,创新的火花。《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螺旋上升。《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是学生在学段末最终应达到的目标,而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学生尚未达到同化阶段的认知水平,那就不必非要照着成人的想法、思路去实现成人的目标,以致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不应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否则学生应该具有的独特的、生动活泼的思想就会被形式化的海洋所淹没。“在数学上,例子比法则更重要。”具体实物、图形、甚至具体数据才是低年级学生反思的起点。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由自己对问题的自然想法开始,逐步地联结到形式的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总体评价目标之一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很难形成深刻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才能对后继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才能使学生的经验上升到新的高度。

小学生主要优点篇七
《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主要优点篇八
《小学生的特点》

浅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不同学习环节中特点

感知过程中学法的特点。感知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进入理解学习过程的准备阶段。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和准备性实验法了解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感性材料,以便建立起所学知识的鲜明正确的表象和观念。感知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如帮助教师制作教具、收集标本等。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图示性。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此外,与儿童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相符合的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对提高小学生感知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过程中学法的特点。理解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学生在理解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实现对言语、事物类属性质、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等的理解,以便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以思维方法为核心是理解学习过 程中学法的基本特点。理解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直接理解是各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并且是立即实现的、不经过中介的思维过程。例如,儿童吃了苹果,留下了印象。现得到苹果,就产生了对它的直接理解:苹果是香甜的、好吃的。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 从最初模糊的、不分化的理解逐渐达到分化的、精确的理解。例如,儿童从学会四则运算到弄清加减、乘除互逆运算关系的理解。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到了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逐渐占主导地位。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低年级儿童已能 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对学习材料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有研究资料表明:小学儿童理解寓言和比喻词的含义,大致可分为三级水平。第一级 :只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或词的表面含义;第二级:能理解寓言和比喻词所描述的具体事件;第三级:能摆脱故事的具体情节,脱离直观的形象,揭示出寓言或比喻词的深刻含义。一般说来,低年级儿童绝大多数属于第 一级水平,中年级儿童二级水平略多于三级水平的人数;高年级儿童二、三级水平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三是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低年级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所谓"牵着牛鼻子过河。"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按照一的思维方式理解学习材料。

巩固过程中学法的特点。巩固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三阶段,也是由接受知识进入运用知识的过渡阶段 。小学生在巩固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各种练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及时巩固学到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因此,巩固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反复性和技能性。因为各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记住并能回忆出所学的知识;而各种练习方法的运用,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解决

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为学生运用知识作好知识的、技能以巧上的准备。不过,小学巩固学习的复习要及时,练习的方式要生动活泼,富于文化,且不宜过于复杂。

运用过程中学法的特点。运用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四阶段,也是单位学习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 在运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综合、类化和具体化等思维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技巧 解决教学实践、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小学生学法的特点:

1、由简单运用向复杂运用过渡

有研究资料表明:80%以上的一年级儿童从入学的第二学期起,就可以在简单数学运算中运用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经过二年级的过渡,三年级的大部分儿童能在简单文字演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四年级以后逐步掌握算术运算中的二重否定律;二重否定律的掌握,是小学儿童运用运算法则能力的一个转折点或飞跃期。如果以儿童运用法则的范围与正确率为指示,那么小学阶段掌握运算法则也可分为三级水平: 一是在数字问题中运用运算法则,二是在简单文字习题中运用运算法则;三是在代数式和几何演算中运用运算法则。

2、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

以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为例: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时,总是从正条件的简单应用题入手,逐步掌握反条件的简单应用题,最后才能掌握多步应用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从一步变成多步分散列式,再从分散列式到一步综合式。 3、由被动运用向动运用转变

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只是习惯于被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和教师布置的问题,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如试编应用题等。

二、不同学习场合的特点

从学习场合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课堂——课外、校外——家庭自然延伸的过程。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分别是:

课堂学习中学法的特点。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是由任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决定的。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大、中学校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在课堂学习的场合中,教师教的方法决定了学生学的方法。因此,学法的多样性是小学生课堂学习方法的特点之一。尽管课堂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同一堂课或同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全班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相同的。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学法具有集体性和规范性。什么时候采用何种学习方法,什么时候变换学习方法,某种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要求,都有统一的规范。此外,全班学生在学习方法的使用上具有互补性。小学生在课堂集体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学习方法方式的运用达到完善的程度。

课外、校外学习中学法的特点。由于课外学习、校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有着一定的联系,且多数情况下仍然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课外、校外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方法

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然而,课外、校外学习的时间、地点、人数和内容不象课堂学习那样集中和统一,这就使得课外、校外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相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情境性。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学习方法更多地受情境所制约。特别是作为课外、校外 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具有娱乐性、游戏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小学语文课外学习方面,读的方法有课外阅读、背、朗读比赛等方式,写的方法有写文学日记、周记、写放胆文、剪报写评、手抄报、板报和小广播、编课本剧等方式;说的方法有交流读书心得、参加演讲和讲故事比赛、见习小记者采访等方式;听的方法有听讲座、 听报告、听广播、听写比赛等方式。小学数学课外学习方面,讲习方法有听数学讲座、参加数学故事会、交流阅读数学通俗书籍的体会,参观访问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式;实践的方法有布置数学环境、出版数学墙报、制作数学用具和教具、编制"数学小词典"等方式;游艺的方法有做数学游戏、开数学游艺晚会、举行数学文艺会演、进行数学行军等方式;竞赛的方法有速度比赛、测量比赛、智力竞赛、解题竞赛等方式。可见小学课外学习中的学法较课堂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家庭学习中学法的特点。家庭学习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双重指导下的学习。因此,学生在家庭学习过程中采用什么学习方法既与学校教师的指导有关,也与学生家长的指导有关,具有双重制约性。如果学校教师对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没有提出明确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没有对学生家庭学习的结果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评价,就不能保证小学生家庭学习的有效进行,学生的家庭学习方法也就很难有所长进;另一方面,如果家长对小学生的家庭学习不闻不问,或是对学校教师的学法指导不屑一顾,同样不能保证小学生家庭学习任务的成。反之,如果家长对小学生的家庭学习干涉过多,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使学生养成过分依赖父母和成人的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坏习惯。例如,有些孩子在做作业时,喜欢有大人陪着,否则就不愿学习。碰到这种情况,可以让孩子在比较安静的环境里独立地做功课。不过,家长应提醒他注意学习的姿势和作业的整洁,以及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提示。家庭学习方法不同于课内外学习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小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效果,既与家庭环境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个性心理特点有关,从而使得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具有差别性。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水平。

三、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

从时间顺序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逐步递增的过程。不同学习阶段,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依次是:

1、低年级儿童学法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故事描述法往往是组织和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地地学习的有效方法。

2、中年级儿童学法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中年级儿童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中年级儿童的学习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逐步发展起来。

感知能力的发展,注意品质的进步,记忆中有意识记忆能力的提高,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中年级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使小学生学习方法有了新的特点。中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发生着变化。在直观形象成分增加的同时,抽象逻辑成分开始增加。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在他们的概括中,直观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逐渐减少,抽象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加。实践表明,小学三、四年级的儿童已能学习运用归纳、演绎、类化和对比推理的思维方法。因此,中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充分考虑机械识记法和意义识记法的交叉渗透性,直观形象法和抽象逻辑法的自然过渡性。

3、高年级儿童的学法特点

尽管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无意注意、机械识记和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但是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能力、意义识记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他们初步学会对事物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并逐步接近科学的概括。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各科学习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自觉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高年级儿童学习方法和选择和运用一是要注意发展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二是要注意学法运用的综合性和独立自主性。

上面,我们根据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实践,初步揭示出各种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其目的就在于为小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和指导提供科学的方法论的依据。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小学生主要优点》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生差生主要优缺点 小学生的优点有哪些 小学生自我评价优缺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小学生主要优点”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小学生主要优点"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2337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