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写人的曰记

写人的曰记

2016-02-13 09:34: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写人的曰记篇一《2014年10月15日写人记事散文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写人的曰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写人的曰记篇一
《2014年10月15日写人记事散文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写人的曰记篇二
《写人的阅读记录卡》

三年(5)班课外阅读记录卡

写人的曰记篇三
《写人记叙文》

写人的曰记篇四
《写人的作文&日记》

追忆祖母 -如果岁月可以倒回,我多想回到十七年前去看看祖母,依偎在祖母的怀里,再次感受祖母的宽容和慈爱。    祖母是土家人,总是梳着一个很典雅的发髻,脸上永远带着微笑,记忆里她总拿着扫帚或提着小水桶在家里院外不停歇的忙活。祖母的家里有吃不完的美味烤红薯,还有自制的香脆干洋芋片。祖母的菜园像一幅风景画,一陇黄瓜一陇四季豆,小蟋蟀都找不出哪里有一颗杂草,菜园里有摘不完的草莓,挖不完的花生,砍不尽的甜甜的高粱秆子……菜园的竹篱笆上缠绕着很多紫色的牵牛花和不知名的藤蔓野花。挨着菜园篱笆的是个葡萄架,秋季的时候上面坠满了紫色的葡萄。    祖母的院子里永远纤尘不染,侧堂屋的火坑里永远燃着温暖的柴火,柴火上挂着水壶,水壶里的水总是沸腾着。祖母坐在火坑旁,总喜欢用火钳捡取柴灰里的小石子小瓦片,把它们集中到火坑旁的一个小桶里,所以祖母家火坑的柴灰一如海边的细软沙滩那般纯净无暇。小时候的我是喜欢喝茶的,因为祖母总喜欢给我泡菊花茶,那一朵一朵金色或纯色的在透明玻璃杯里绽放舒展的菊花,给我童年带来了很多新奇感。    祖母有六个孩子,祖父是个书生,当然,有时候也会去烧窑瓦做回瓦匠。印象中祖父很有些****倜傥的样子,老喜欢穿长长的风衣,有时候还会戴上黑色的礼帽,当然这只限在寨子里有谁家在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寨子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祖父在前一天就会被东家提着礼行请去写对联、做帐房先生。娶新娘的时候,祖母会和祖父一同被请去给东家操持婚事。当围鼓唢呐热闹闹的远远的把新娘从寨子外接来了的时候,祖父和祖母是一定要站在新郎倌和新郎倌的爷老子前面迎着新娘的。在土家人高高敞亮的的堂屋里,祖父朗声喊“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一鞠躬,二鞠躬……”祖母就引带羞答答的新娘子向神炕、端坐在神炕旁的夫家爷老子、新郎倌款款行礼,然后的把温顺的新娘子搀扶着送往洞房。寨子里所有孩子的母亲就都曾是被祖母这样温情浪漫的送入洞房。当然,也有在嫁过来时被七姑八姨在耳边嘀咕了一阵的新娘子,为了将来在夫家能一统天下,入洞房时往往要出其不意的一大步争个最先,拌住新郎倌的腿,甩开我祖母的搀扶。这样的新娘子往往身材很高大,也很泼辣,以至于有一次娇小的祖母被甩开了三四步远跌倒在地。祖母从此不再接受寨子里办喜事人家的恭请,祖父的婚礼主持也就从此少了特色。    祖母兴致好的时候会专门带我去后面的大山里去摘茶苞、摘野樱桃,回来的时候再

顺带砍一点“把把柴”。小灌木被她用镰刀砍断束起来,一把一把的,我不知道为什么粗糙的杂木到了祖母的手里都会变得这么精致。祖母于我,就像一个让我着迷的童话故事,小时候的我是多么的喜欢看祖母的小脚,看祖母头上的髻,看祖母温暖的脸庞。当然,祖母也是有脾气的。我是她大儿子的第一个孩子,最小的叔叔和最小的姑姑那时都还没有成家,夏天坐在阁楼里剥包谷时老喜欢把脚伸进我后背挠痒痒逗我玩儿。小叔和小姑就像祖母的两个尾巴,祖母上哪儿忙活都会把他们带着。家里需要招呼客人的时候,祖母会让小叔和小姑“推磨子”做豆腐。石碾子重,小叔和小姑往往要两人一起扶住木拉手来推,一推转个圈儿,一推转个圈儿,祖母就端着个盆儿拿着个勺儿把拌了水的黄豆往石碾子里一勺一勺的喂。石碾子不停歇的转,祖母在石碾子转过去的当儿不停地喂,白花花的豆浆水从磨子缝隙里潺潺地淌出来,吊着绳子上的木推杆吱嘎吱嘎有规律的响着,在我童真的眼里就像一曲动听的交响乐。磨豆浆的时候祖母有时会被邻家叫了去帮忙,祖母就交代小叔和小姑推一圈了停下来自个儿喂一勺。有一回祖母有事出去了,小叔和小姑眨巴眨巴眼睛也就溜后院歇着了。那天客人没有品尝到祖母的拿手豆腐,祖母乐呵乐呵的招呼客人一直到客人回去也并没有责备小叔和小姑,小叔和小姑偷懒后的那个雀跃劲儿在脸上是没能藏住的。晚上,常年四菜一汤的饭桌上祖母一反常态的只摆了一大钵豆腐,祖母依然微笑着,给小叔和小姑每人盛了一大碗饭,但是,小叔和小姑夹菜的筷子都被祖母挡在了菜钵外。祖母说,今天我们大家都不许再炒菜,但都得吃完自己碗里的饭。那天,我们大家开开心心的享用了祖母香喷喷的豆腐,只有小叔和小姑咽着口水干吃饭。    祖母纳布鞋和纳鞋垫的手艺也是很不错的。夏天的时候她会带着小姑用手工磨魔芋,用魔芋粉糊糊把一些碎布粘成平整的大块晒干,然后用来做布鞋的底料或者鞋垫的基料。给祖父做布鞋,给儿子儿媳们女儿女婿们做布鞋,也包括给我做,一边做布鞋,一边操持家务。祖母的去世很突然,就在灶台边,她的小脚踩在了吹火筒上面,整个人一下子后仰跌倒在地上。祖母就这样去了天国,手里还拿着正在为祖父纳的布鞋。祖母下葬的那一天,一个寨子的人都在哀泣,祖母的六个孩子放声大哭长跪不起。****倜傥的祖父一下子苍老了,祖父从此不再穿风衣,也不再戴礼帽,甚至于,不再给寨子里的乡邻们主持红白喜事。祖母的离去在当时我是不知情的,那时候我刚被送去一个很远的地

方求学,父亲怕影响我的学业没有告诉我,以至于数月后我回家找祖母,祖母的坟头上已经长满了青草,我扑倒在墓碑上嚎啕大哭……    祖母留给我的记忆是如此的温暖、美丽。祖母于我,就像一个童话故事,曾经是那么浓墨重彩地渲染着我的童年,让我如此的流连忘返,让我如此的深深眷恋。    如果岁月可以倒回,我多么希望岁月凝固,就这样,一直静静的依偎在祖母的身旁。我的母亲 -提及母亲这个词,便会使人想到慈爱,想到宽容,无论我们身处何境,永远如母亲放飞的风筝,无论我们心有何想,母亲总如一盏明灯,时时照亮着我们的胸堂,无论母亲是否在身边,她的身影她的力量永远铬在了我们的心中。随着岁月变迁,随着阅历的丰富,这种印象愈加深刻。天下儿女对母亲的感情都差不多,敬佩无限、感恩不尽。而我,对母亲有着更加刻骨铭心的感受。    我的母亲生于1939年农历10月,那是一个真正的冬天,既是国家的冬天,也是家庭的冬天,外公的家道开始败落,母亲很小便随着我的外婆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不过,母亲后来常常感悟她的童年依然如十月里的小阳春,寒气不饶人,但阳光还是有的,得到的痛爱不少,而且外婆是个要强的女人,把我的母亲当男儿一样地抚养,在那样一个女儿不读书的年代便下着决心供她读书。母亲读完了师范,1960年开始长达30余年的教书生涯,先是在叶家河教书,与我的父亲结婚后便回到了老家的学校,一直到1994年退休。    母亲是对怀着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开始教书的,但后来却成为谋生的手段。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母亲不得不操持起全部的家务,上有老母亲,下有我们四个需要照顾的儿女,单靠做苦力挣工分,她既受不了,也不可能养活一家人。最主要的是当时村里读书的人少,能教书的更是屈指可数,这种便宜自然就落到了母亲头上。但那个年代里,教书匠不象现在这么受人尊重,老师被称为“臭老九”,不仅没有地位,还常受到世人的嘲讽与欺侮。有些人受不了这种欺视,宁可上工做苦力。即便那样,母亲还是坚持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34年,母亲开始的身份是民办老师,随时都有可能被辞退,一直到1986年通过考试才转为国办老师,晚年的生活有保证。每当母亲回忆起这段艰辛的生活时总是一笑而过,“生活还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坚持就是胜利”,“知足常乐”。这些便是她对艰苦岁月的感悟。    既然教书时刻都有被辞退的危险,母亲只好时时注意,毕竟这是件相对轻松的职业,她不能放弃,就算家

事再多,身体再不舒服,也不敢当误上班,长大了听处婆说,生我前一小时母亲还在上课,生我后第三天她还得去上课,这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可想象也不会相信的事实,但这远不是她生活的全部,教书不可能养活一家人,清晨和夜晚,还有星期天,她不得不做工分。这一切全是为了生活,为了拖儿带女养家糊口,为了饿肚子的日子少一点。尽管如此,生活还是十分拮据,挨饿的日子依然少不了,记得有一天晚上,我随母亲到小队部去称口粮,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亲眼看见小队的保管把母亲的箩框扔得老远,那时我太小不懂事,只知道母亲强忍着泪水带着空箩框回了家,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为了能让我们吃得饱一点,她只好自己不吃或少吃,有时把学生倒过的剩饭剩菜带回来自己吃,只要有好一点的,她都会留给我们吃,对我们说自己已经吃饱了,那时我们还真的相信她不饿。还有一次,母亲偷偷把学校一个公办老师倒过的参片一片片检起来,洗净后放进水里熬呀熬,希望能熬出点营养来给我们喝。我们喝得津津有味的,仿佛这就是山珍海味。这样的日子一直熬到1984年,家里开始有了田地,母亲开始种菜养猪,凭着她的勤劳,加上外婆的扶助,而这时大哥已初中毕业了,能为母亲分担一些家务。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开始好起来,开始计划着结束一家七口人住两间瓦房的日子。    母亲对学生有种特殊的感情,家里再困难,日子再难过,来到了学校,面对着学生,她总是开心的,她一生从事着低年级复式教学,成为那时村里所有学生的启蒙老师,也成为他们一生骄傲,母亲教给孩子们的不仅是那一点点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无论听话的还是调皮的,她都视如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懂得什么叫慈爱,什么叫友善。在那样一个知识不被尊重的年代里,她耐心地给一群群饥渴却不懂事的孩子传授着知识。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生活的态度。为他们走出大山练就了坚实的脚步。在我的印象里,很多学生都把母亲视为最受尊敬的启蒙老师。所有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交给母亲,以致于她退休以后,村里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一致恳求母亲留在学校里,就这样,在办理了退休手续后,母亲拿着2000元一年的报酬继续着她的教育生活。一直到身体支撑不了,眼睛花得看不清的时候才不得不放下教本。    母亲一生都在做善事,教书育人是做善事,晚年了,她信奉佛教,教人行善,为人祈福,当时我们都不理解,后来我们渐渐懂得,其实佛教里所宣扬的忍让与善良的思想与儒家文化里的仁爱是不

谋而合的。母亲行善事,更多的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就算省吃俭用她也会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些东西,给路过门前的乞丐一点温暖。    母亲一共养育了我们四个儿女,并且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拉扯大,其实她对我们管教得不算严,在那个年代里,她不可能有精力去管我们,我们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童年,全然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宽,生活有多艰苦,因为一切都有母亲支撑着,对子女,她除了痛爱,还是痛爱,无论我们多么顽皮,做了什么错事,她都以一颗宽容的心耐心地教育着我们,她的言语,她的行为,早已刻在了我们的心里,后来我们渐渐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立业,她对我们弟兄三个感到很满足和欣慰,但她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结,一块散不去的阴云,那就是我的大姐,因为弱智,从小没有上学,长大了没有嫁人,无论母亲走到哪儿,过着怎样舒适的生活,虽然表面上她很开心,但在心里她始终惦记着我的姐姐,虽然目前她没有让我们为姐姐操心,但我们知道,她是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给姐姐更多的照顾。她的用心,她对子女的爱,不在言语上,全在行动上,在心里,在那慈祥的眼神里。    我的外婆性格太要强,而我的父亲脾气过于暴躁,他们的共同话题很少,动不动就会争吵起来,关系十分紧张,一直到他们卧病不起直至逝去,母亲夹在他们中间左右为难,但她总是极力维护着对方的形象,维护着家庭地团结,同时也教会了我们怎样处理这种头痛的关系,无论是对我的外婆,还是对我的父亲,母亲做到了她所有应该做到的,及时为外婆买补药,每天都得安顿好她的生活才顾得上自己,在母亲的照料下,外婆晚年的身体一直很健康,离世的时候已是88岁,父亲在外工作的时候,母亲承担了所有父亲对家庭的责任。父亲病重卧床整整8个月,吃喝拉全在床上,主要靠母亲照料着,她陪伴着我的父亲走过了最后的时光,给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只有周末才能回家照顾父亲,每当我们看到母亲那憔悴的面容那花白的头发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涌起一阵难言的痛。其实她同样需要照顾,她太坚强了,坚强得连我们这些男儿都无法与之相比。我们知道,她的坚强源自她对亲人的爱。    母亲今年69岁,但她显然已经老了,心脏不好,血压很高,没有当年那使不完的劲,没有当年那走不动的路,头脑不再那么清醒,口齿变得笨拙起来,步履变得更蹒跚起来,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多年的劳累所致。每当我在城里看到70多岁的老人那硬朗的身躯,那矫健的步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

写人的曰记篇五
《日记、写人》

写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

【习作要求】

生活中有给你留下美好印象的陌生人,有你非常尊敬的亲人,也有和你 十分要好的小伙伴⋯⋯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成一个片段,要把 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楚。

【习作指导】

写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是写人写事的基本功,有些小朋友认为 写一个人的一件事太简单,其实,要真正写好一件事,并且这件事把人物的 精神面貌反映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学会了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的写作方法, 再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写几个人就比较容易了。

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一件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的事。这件事必须是自己 感受最深的,如生活中自己被一个人的好思想好品德的行动所感动,觉得非 要写出来不可。如《老师》,写的是老师爱护学生的事。而这一类的事学校 里是比较多的,写哪一位老师的哪一件事最能突出这个中心呢?这就要进行 选择。《老师》选择了一位女教师在天色渐暗下来时,顶风冒雨送“我”回 家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的具体记叙,写出了老师慈母般的善良心地和辛勤 培育幼苗的高尚品质。从选择材料的角度讲,这就比较典型。

2、选择的一件事,一定要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写清楚。要有 头有尾,有具体过程,才能使读者通过这件事看出这个人具有哪些特征。

3、以一件事写人,整个记叙的过程,从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都要围 绕所写的人来写。有时候,一件事往往牵涉到几个人,但一定要分清主次, 不能平均使用力量。

4、记事写人都要求真实。记事要注意通过具体的事情表现人物的思想品 质,要写出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神态,不要以空洞的议论代替具体的记 叙。

例文:

我喜欢的一个人

大年初二那天下午1 点多钟,我带着“礼物”去给我的老师拜年。 一进老师家的院门,我觉得这里的气氛与别处截然不同,这里既没有孩 子们放鞭炮,也没有客人的喧笑,真是静极了。

“大姐姐,你也是来给我妈妈送‘礼物’的吧?”可爱的小毛毛轻声问 我。“是呀,你妈妈在家吗?”听我这么一问,小毛毛趴在我的耳边,悄悄 地告诉我:“妈妈在里屋呢。你悄悄地进去,排在最后。我爸爸带着弟弟出 去玩了,把我留在家里给妈妈站岗,要是有大人来串门,我就把她带到妈妈 屋里。”我听了连忙伸出大拇指,夸奖了这个小“哨兵”。

我走进里屋,只见老师正在给刘明面批作文。旁边还有五六个同学像候 诊似的,坐在一旁的长沙发上等着。我走到老师的跟前,说了声:“老师, 我代表我们全家给您拜个年。”老师听了,抬起头来,微笑着说:“谢谢你。

不过,拜年‘礼物’带来了吗?”我一听,连忙将手中的作文本一举。老师 满意地点点头,用手一指说:“好,好,你先坐在那儿,一个一个地来。” 王小红一把把我拉到她的身边坐下,其余的同学也都像聋哑人一样,向我比 画着,表示多日不见的亲昵。

我坐在那里,不由自主地看了看老师。她中等身材,稍微有些发胖,眼 睛总是那么炯炯有神,也许是过于操劳的缘故吧,使得她本来就有些发黄的 头发上增添了几根银丝。再看看老师家床上的被褥,过年也没来得及拆洗; 纸顶棚都发黄了,过年也没糊上新的大白纸;给小毛毛做的新衣服刚做到一 半,放在打开的缝纫机上;两张大会堂春节联欢会的票,还完整地压在茶几 的玻璃板底下;中午的饭菜放在老师身旁的桌子上,已经凉了⋯⋯看到这一 切,我想,我们真是不懂事,一定天天都有同学来打扰老师,还不如⋯⋯我

正想着,突然,老师那爽朗的笑声打断了我的思路。老师兴奋地说:“刘明, 你这篇作文写得真不错。看来你的假期生活很丰富,写作水平也有提高。”

老师说完,我忍不住问:“老师,您还没吃午饭吧?”“你们送来的‘礼物’这么好,可比我家的饭菜香多了!”老师风趣地说。听老师这么一说,我们 全笑了。

这时我想:老师,你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虽然广播里听不到 你的名字,报纸上看不到你的照片,但是我我喜欢您,喜欢您那风趣的话语, 喜欢您那美好的心灵。

【点评】

大年初二,在老师家里,五六个学生拿着拜年“礼物”“候诊”。在这

个特定的时间里,通过对老师特殊过年方式的描写,体现了老师对工作和沉 重的责任心。对老师的肖像描写和过节时老师家里环境描写,具体、生动地 刻画了为学生操劳一生,无暇顾及自己的一位辛勤园丁的形象。

爸爸戒烟

爸爸虽然刚刚40 出头儿,可吸烟的历史却是老长老长的,从小学毕业扛 锄头起他就抽上了。可奶奶说还要早,三四岁在爷爷怀里就学着抽“便宜烟”。 难怪人们都叫爸爸“大烟鬼”!

外号难听还不算,围绕爸爸吸烟的问题,我们一家人还分成了两派,常 闹矛盾,姐姐和妈妈是反对派。姐姐是中学生,常爱看个报听个广播什么的, 因此经常向爸爸宣传吸烟的坏处,什么“尼古丁”有毒啦,什么“吸一支烟 少活6 分钟”啦,资料可多着呢!爸爸每次都听,可就是这个耳朵入那个耳 朵出,烟瘾一上来什么都不顾了。你要再说,爸爸就向你进行反宣传:“你 爷爷活着的时候不是常说:饿了吸支烟挡饿,困了吸支烟提精神,烦了吸支 烟解闷,高兴了吸支烟痛快⋯⋯”姐姐没法儿,只好去联合妈妈。妈妈呢,

早就因为吸烟与爸爸“干过仗”。不过那时候主要是日子紧,嫌爸爸浪费钱。 现在生活好了,听姐姐说吸烟对身体不好,又眼见爸爸咳嗽越来越厉害,所 以出于疼爸爸,措施越来越严了:①妈妈加强了“财政”管理,不让爸爸见 钱;②哪天吸了烟,哪天不让爸爸进屋睡觉,哪天不吸烟就给爸爸打5 个大 荷包蛋。③每天晚上睡觉前,还得上一节开导课⋯⋯

不管姐姐、妈妈怎么反对,我却是支持派。起初,见爸爸常因吸烟烧衣

服和被褥,我也挺反感,可后来爸爸把买烟的采购权交给我,我的“观点” 就变了。因为我最喜欢和小伙伴玩用烟盒纸折叠的“三角”游戏,过去总为 没好烟盒苦恼,这下子可随心了。我喜欢哪个烟盒就买哪种烟,至于烟怎么 样我不管。反正爸爸一问,我就说别的牌儿没有,也就完事了。这回爸爸一 被“管制”,我也受到“株连”,姐姐与我们班主任一联系,不但没收了我 所有的“烟三角”,还让我当场写了“保证书”,你说多倒霉!

说实在的,爸爸戒烟可真够受罪的:下班一进家,茶不想,饭不思,头 不抬,眼不睁,就像丢了魂儿似的,我真担心他会憋出病来,因此,好几次 想偷着给爸爸买一盒去。可半年过去了,爸爸不仅咳嗽停止了,而且面色红 润,反倒显得更精神了。前天妈妈用爸爸戒烟攒下的钱买了100 多只小白鸡, 晚上一撒开,满院滚雪球,我和姐姐总也看不够。爸爸高兴得一进家就忙着 切菜、喂鸡,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

【赏析】

《爸爸戒烟》题材生动有趣,文章语言也生动活泼,明白流畅。

小作者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如写姐姐“常爱看个报听个广播什么的”、 写妈妈“因为吸烟与爸爸‘干过仗’”、“下班一进家,茶不想,饭不思, 头不抬,眼不睁,就像丢了魂儿似的”这些都是群众口语,词汇通俗,短句 多,形象生动。

口语不但通俗,而且句式灵活,描摹形象,许多群众语言就是非常准确、 鲜明、生动的。这篇获奖作文用“饿了吸支烟挡饿,困了吸支烟提精神⋯⋯” 四句话,把爸爸戒烟的思想和行动为刻划得入木三分;写“100 多只小白鸡, 晚上一撒开,满院滚雪球,”多么形象,多么生动啊。

我们要多向群众学习通俗生动的语言。

我爱古筝

我是怎样爱上古筝的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曲折的过程呢,其中有喜有 忧,有苦有乐,有笑有泪⋯⋯

三年前,妈妈给我买来一架古筝。我一看,高兴极了。啊!棕黑色的琴 身闪闪发亮,由细到粗整齐地排列着21 根琴弦,用手轻轻一拨,就发出像流 水一样的声音,真是妙极了。听爸爸说,古筝是中国古代的乐器之冠,它的 声音优美动听,但是演奏的难度也大。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弹奏它。 开始练琴时,先得学会用大拇指弹。弹久了,手指头很痛,我咬着牙闯

过去了,直至指尖的皮肤结出了一层茧。弹曲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边弹 还要边看着乐谱,真让人眼花缭乱。开始,我弹出的声音,就像弹棉花发出 的噪声。急得我直抹眼泪。就在我要失去信心的时候,妈妈对我说:“要学 会一样本领,一定要有恒心,不能打退堂鼓!”受到妈妈的鼓励,我又增强 了信心,每天有空就练,那怕手指被琴弦磨破了,疼的钻心,也从不间断。 经过一年又一年,指尖的老茧变厚了,手指运用自如了,弹出的声音也优美 动听了。现在,我能演奏许多中国乐曲,古筝成了我的好朋友。

每当我家来了客人,我都要为他们献上一曲《渔舟晚唱》。优美、典雅 又富有情趣的乐曲,把我带到了江南水乡,我仿佛看到夕阳映照着万顷碧波, 晚归的渔民悠然自得地坐在船头,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曲。我和客人都沉浸在 乐曲的意境中。

我爱古筝,它给我的生命带来了欢乐!

【赏析】

小作者的文章是紧扣着题来写的。详细的介绍了“我”是怎样“爱”上

“古筝”的曲折过程,以及学弹古筝的“苦”、“泪”、“喜”、“乐”。 特别当作者失去信心的时候,妈妈对“我”说:“要学会一样本领,一定要 有恒心,不能打退堂鼓!”,在妈妈的鼓励和自己的顽强苦练下,“我”终 于能演奏许多乐曲,由苦到乐,再次强调我爱古筝。文章条理清楚,写得实 在。从而充分说明小作者爱古筝的程度及弹古筝给家人生活带来的欢乐!

赤子情

人的一生要经过大大、小小许多的事情,但令人难忘的也不过那么两三 件。在我的记忆中,有着一件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的事。

一天下午,我到天坛公园游玩,在回音壁附近走来一大群人,我仔细一 看,只见每人胸前别着一个标志牌。上面写着:“台胞旅游团”的字样。原 来是台胞,我心里想着。随着视线的转移,我发现领队的是位白发苍苍的老 先生。他那厚厚的嘴唇,仿佛有说不尽的话语,那双睁得大大的眼睛流露出 满心欢喜,那宽阔的额头上,早已用皱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只见他走到回 音壁的围墙前,伸出那双干枯而颤抖的手,去抚摸那光滑平整的墙壁,那神 情就像在抚摸一件无价之宝。许久,他走到老槐树下,双膝脆下,从口袋里 掏出一方洁白的手帕,双手捧起一把土,用手帕包好,紧紧地贴在胸前,好 半天一言不发,眼泪从他眼中滚落下来⋯⋯

我望着这一切,心里暗自猜测着,也许他当年是国民党的一位老兵,自 从离开大陆后,多年来,他四处飘泊,在海外,吃尽了人间的辛酸,仍不曾回到祖国,可是他始终朝思暮想着生他、养他的祖国,而今,他终于落叶归 根,回到了这片土地⋯⋯

也许,他在海外是个企业家,一手掌管了许多大企业,但在海外听到故 乡土地上的人们都在为大干四化而出力,自己也不甘袖手旁观,飞了回来, 为四化添砖加瓦,尽了一份炎黄子孙的心⋯⋯

也许⋯⋯

虽然这件事只有短短的几幕,但它使我明白了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母亲, 也明白了祖国在那些海外赤子心中的崇高地位。祖国是多么地吸引他们啊! 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年了,但我仍然对它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怀!

【赏析】

这篇习作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突出,虽然记叙的事情既简单又平凡,但 是,小作者是用她的心去写的,写出了真情实感,她写到:“老先生双膝跪 下,从口袋中掏出一方洁白手帕,双手捧起一把土,用手帕包好,紧紧地贴 在胸前,好半天一言不发,眼泪从他的眼中滚落下来⋯⋯。文章还展示了丰 富的想象和猜测,写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读来十分感人。

他变得小气了

陈策是我的好朋友,我俩常常一块儿游泳。每次游泳回来的路上,我俩

可以说是“有福同享”。我要是买一瓶汽水,他准买两只雪糕;他如果买一 包饼干,我就买两袋虾条。没说的,我俩是呼喝不分的铁哥们儿。

可是,这几次游泳回来,我说坐车,他说:“不坐,不坐,我要练长跑。” 我要买可乐,他说:“不渴,不渴!”我想吃灌肠,他说:“不饿,不饿!” 陈策这是怎么了?怎么变得这么小气了?

这天游泳回来,陈策说:“走,陪我去趟农贸市场吧!”我想,这回他 要“开斋”了,应该“敲”他一下。于是,我满口答应了,没想到,进了农 贸市场,他领我绕过了食品摊,来到了卖凉席、 竹枕头的地方。 他走过去, 掏出几元钱,二话 没说就买了个竹枕头。我看了很惊讶,心里充满了疑惑。 他用那么多钱,买那玩意儿干什么?

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问他。他说:“前几天,姥姥从上海到北京来 看我。我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姥姥特别疼我。这回姥姥来北京,我要好好孝 敬她老人家。北京的天气热,姥姥枕木棉枕睡不好,高血压病又犯了。这种 竹枕头既通风,又软和,姥姥枕着一定舒服。”噢!我恍然大悟,怪不得这 些日子陈策省吃俭用,变得这么“小气”了,原来是为姥姥攒钱买竹枕头啊!

陈策真是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我也得向陈策学习,对长辈尽孝心, 别做人们常骂的“白眼狼”。

【赏析】

这篇文章作者采用文题不直书思想内容的写作手法,表彰了陈策同学孝

敬老人的好品德。但文章的题目却是“他变得小气了”,为什么?正因为读 者中心有了“为什么”,便很想看这篇文章,而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故意 不露“宗旨”只是一味写陈策比原来小气了,把小气描足以后,才像相声中 抖包袱一般把陈策“小气”真的揭示出来,这种循循善诱,最后才揭示主题 的笔法,说明作者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我的老师

早晨,我象往常一佯,拿起饭盒准备上学去。忽然,妈妈说:“今天没 的带了,你先上学去,到时候,我给你送去。”

到了学校以后,我就想,今天妈妈会给我送什么饭来呢。一定是什么好

吃的。一节课,两节课,三节课,还不见妈妈把饭送来,我心里七上八下的。 中午放学以后,同学们都拿着自己的饭。我心想:都到中午了,妈妈怎么还 不来呢。我越想心里越难受,眼眶里布满了泪花。这时,许多同学都想把自 己的饭给我一点儿,但是我觉得妈妈还是会把饭送来的,所以都谢绝了同学 的好意。忽然,门开了,张老师进来了,他问我出了什么事,我就把妈妈没 有来送饭的事告诉了张老师。她听完以后,一边给我擦擦眼泪一边安慰我说: “别哭了,一会儿我把饭给你送来。”我答应了。过一会儿,张老师拿来了 几个包子对我说:“你就吃包子吧。”我看着包子,心里热乎乎的,说了声 “谢谢”,就大口地吃起来。

这顿饭,我吃得是那么多,多么香!

【赏析】

文章写得感情真实,赞扬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这篇文章的特点是,作

者通过抓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文章的中心。特别小作者在等妈妈送

写人的曰记篇六
《写人记叙文》

一、谈话

六年1班的同学们,认识我吗?

怎么称呼我呢?

那用掌声欢迎我吧。

一直以来老师很想认识一下大家,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作文写得特棒,今天有机会了,老师很高兴,你们呢?

是因为老师夸你们而高兴,还是认识我而高兴呢?

你们班吴老师课上得很好,人长得又很帅,今天老师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了,他还是比我帅,我不知道今天给你们上课,你们会不会因为这而不喜欢我?

还有老师很久没上课了,今天到你们班是六年来的第一次,大家会不会欺负我?

如果你觉得自己说的是真话,请用掌声告诉我。

好了同学们,可以上课吗?

起立!同学们真棒,同学们加油。

二、导入

刚才,你们班吴老师发给大家纸和粉笔,很想知道什么用吧,这节课我们就玩几个游戏,很有意思的,想不想马上开始?

好,老师先调查几个问题:

第一个:在你的心目中,有没有自己比较喜欢的人,如果有,请举手。

第二个:在你的心目中,有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人的,请举手。

三、第一个游戏

好,下面开始第一个游戏。准备好粉笔。请听

1、请在黑板上写出一两个你喜欢的人或者是不喜欢的人。

要求是:先想好什么人,我说开始,你们就跑上来,把这个人名称写出来。喜欢的写左边,不喜欢的写右边,明白不?好,准备,1、2、3、开始——

(学生写完后,整理重复的,筛选出学生公认的人若干。重点是喜欢的)

刚才同学们写了很多,老师也写一个好不好?

书写:同学们

想知道为什么吗?原因是——

同学们有礼貌、学习兴致高……

那么你喜欢这些人(还有不喜欢这些人),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开始第二个游戏。请听好

2、第二个游戏

请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的原因,一个或者两个。也可以是不喜欢的原因。

要求是:用几个字或者一句话来概括。先想好,我说开始,你就跑上来。喜欢的写左边,不喜欢的写右边,明白不?一起喊数1、2、3、开始——

(学生写完后,整理、筛选若干条)

同学们,你们写出这么多原因,老师是很相信的,不过,如果有人不相信,你们有没有办法,让他相信呢?

很好,下面开始第三个游戏。请看要求——

3、第三个游戏

从你的生活中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或者为什么不喜欢那个人。

要求是:先用一句话总起,(是什么人,什么特点)。再讲你具体的例子,例子尽量具体一点,讲清楚六要素。第二,大声地讲,多讲几遍,管自己说。明白不,开始——

(学生讲后。要求选择不同对象的,用不同的站向再集体管自己讲一次)

刚才,同学们讲得很有道理,下面开始第四个游戏。

4、第四个游戏

请听要求——

拿出笔和纸,把你刚才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明白不,时间5分钟,看谁最快,开始。

5、第五个游戏

大家都写好了,下面你们去找朋友。要求是:如果写的是同一种人,你们就可以组成朋友。如果很相近的也可以组成朋友,朋友3个为一组。

找到朋友的小组,把自己的话拿出来,三人连起来读一读。

6、第六个游戏

选择一两组上来读读,点评,掌声鼓励。

7、总结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读了,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找朋友,写同一个人的,不同人的,都可以组合成非常有趣的一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回顾这节课。

(1)你觉得,我们上的是什么课?

(2)你觉得这节作文课,取什么题目好。我喜欢--(人相同事例同类)、我的--(人相同,事例可一样或不同)、我的--(不同的人)

(3)这节课我们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人——中心词——例子——例子串联(结构)、说——写——读(过程)。以后大家要学会这种方法。

(4)你觉得这节作文课喜欢不。为什么。

(5)那夸夸老师吧。板书学生说的词。

(6)课后选择几个词,写一篇夸我的作文好不? 下课。

写人的曰记篇七
《初学写日记

写人的曰记篇八
《写日记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写人的曰记》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写人的曰记”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写人的曰记"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245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