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

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

2016-02-13 09:55:3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篇一《华夏文明》 ...

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篇一
《华夏文明》

华 夏 文 明

——读《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有感

古代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华夏是中国和汉族的古称 。“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华夏族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礼仪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华夏二字在现实中的实体展示就是服饰、礼仪、经典。华夏文明是炎黄血统、诗书礼仪文化和中华疆界统合在一起的实体。

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由此延续所产生的文化总汇则称为中华文化。而所谓文明,即是人类建立的社会体系。

考古上虽然目前仅发现中国文明有3500多年,但中国学术界普遍主张中国文化已有5000年。华夏文明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等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由于秦的统一中国,黄河文明进一步与别的区域的文明相融合,融合过程经历至今便为中华文明。

在考古学上主要使用石制工具的时代叫做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把只会打制加工石器的阶段叫做旧石器时代;把掌握了磨制加工石器的阶段叫做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不仅能制造石斧、石锤,还能把野兽的骨头磨制成骨针,用来把兽皮缝成衣服穿。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如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青莲文化等等。仰韶文化是以手制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上具有彩绘和绳纹为特色,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以轮制黑陶为特色,称之为黑陶文化。一个是代表原始农业的母系氏族社会,一个是代表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冶铜业已有明显发展和开始的奴隶社会。它们分别出现于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与公元前2900~前2000年。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是该阶段后期的代表人物,表示已转入父系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初期国家阶段。传说人物来源不一,反映各氏族部落的融合过程。它代表华夏文化核心区的出现。

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它使黄河支流的汾、伊、洛、渭至河济之间及附近地区不同部落经过接近、交往、斗争、融合,

形成华夏文化的核心区,并作为凝聚核向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地区与北方的红山文化地区扩散并逐渐进行整合,最终纳入华夏文化。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兼并封建诸侯造成的长期纷争而留下的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统一了华夏,开创了以后延续了2000 多年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由于秦采取了废分封、车同轨、书同文、建郡县和统一度量衡的标准等政策,秦还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御匈奴、筑长城,这些都对华夏文化扩散与华夏文化圈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从秦把岭南收入版图以后,汉民多次大规模地向长江 、珠江以及云贵地区移民,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华夏文化。当地的土著民族,由于与汉族混居,除西南的山区以外,大多接受中原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过程,成为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北方,由于北面与西北都是干旱的草原与沙漠,当地居民以游牧为主。其南面的汉族则以农为业。由于人口压力、气候变化、征战和防守的需要,汉人向北垦殖、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牧马,往往产生边境地区的相互斗争与掠夺。但是,双方经济上的互补产生的往来却是基本的。由于游牧民族善骑射、机动性强,往往越长城,进入中原。在东晋、南北朝、五代以及宋代时,游牧民族大量进入边境与北方,并且建立一些不同地域的政权。元、清两代,蒙古与满族还建立全国性的政权。在这种民族与文化的大融合过程中,给华夏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赋予新的动力、形成新的整合。此外,与新疆、西藏地区,从汉、唐以后,由于民族迁移、政治与经济等原因,不仅彼此文化上有密切联系,而且使华夏文化有所扩大。

华夏文化的发展与扩大是在汉族与周边民族不断交流、融合和整合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它不仅成为中国范围内的主体文化,而且对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文化有深远影响,其共同所在地域被称为儒家文化圈,而且还通过华人的海外移民而带到世界各地。它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尽管春秋战国时有诸子百家,后来有儒释道,但是从汉时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后,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它的以“仁”为中心,对个人要求“一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周围的人,要“孝、悌、忠 、信”;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则要求“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完整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成为华夏文化核心,也是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的重要差别。

汉语和文字亦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特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中包括的方言有北方方言、吴方言 、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

粤方言。尽管彼此互通性较差,但文字的统一却弥补了此缺点,对华夏文化的统一作出了贡献。汉字的方块具有特殊的笔画,而且一字一义、一字一音节、加上声调不同、同音多字使其文学形式丰富多采,在书写上也成为一种艺术。

由于华夏文化包括的地域辽阔,各地环境差异较大,戏曲、饮食、建筑等都在具有共同特征基础上出现各种唱腔与乐器调合的地方戏,酸、甜、咸、辣、风味不同的菜系以及各具地方特色的民居。在节日上,春节是其文化区内的共同节日。

泱泱中华五千年祖脉不绝,实为世界民族发展之奇迹。而且在其后2000千余年的岁月里,长期保持世界第一文明大国的桂冠,说明了中华民族的民智是极为优秀的,民情是极为向心的,民心是极为向上的,有这样的一些极为可贵的精神物质,中华民族必将再一次中兴是指日可待的!不必彷惶,不必犹豫,中华民族的子孙们,要有自信,要加倍珍惜时光,要永远团结,要有勇气去面对我们所遇到的巨大悲伤,天天向上,一往无前,让中华民族再一次让世人景仰!

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篇二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中华文化定义为中国所有民族(即56个民族)的文化总汇。但以汉族为首所发起的辛亥革命的口号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可见在众多人的心目中认为汉文化才是正统的中华文化。而在17世纪,满族的清朝代替汉族的明朝取得了中原支配地位,朝鲜的儒者们认为满族没有正统性来继承中华文明,中原的中华文明随着明朝一起灭亡了(参照中国中心主义)。可知朝鲜也认为“汉文化才是中华文化,满文化不是中华文化”。而清朝统治中国后,越南认为中原的中华文明分别由北方的清朝和南方的越南阮朝对等继承,而阮朝有在东南亚传播中华文明的责任,此想法则视满族文化为中华文化之一。

判断其文化是否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主要是依照依照汉字文化传播而定,一般而言,受继汉字文化国家,多半也继承“中华思想”,所以日本、朝鲜、越南可视为中华民族。而非使用汉字文化民族如蒙古,西藏,则大多不具备中华思想,并非中华民族之一。但明清以后,中国执政强权却主张可依照朝代的关系而定,如该国与天朝中国有附属关系以及其汉化程度有很大关联,例如元朝时蒙古文化也被当权者认为是中国文化、满清皇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天子而继承中华文化(然而今日许多汉人仍对清朝实行的“剃发易服”反感;且1871年,中日两国谈判《中日修好条规》中,日本曾抗议,不准清政府自称中华。。最终使马关条约中汉日文的国家名词产生不同)、李氏朝鲜作为中国附属国也常自称其属于中华文化。直到外蒙古、朝鲜半岛独立,民族主义兴起后,才不再称为中华文化,然而中国国内的民族却仍认同其为中华文化。

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一) 学生活动 (第一组)

首先由第一组负责的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

的描述及其给后人带来的影响的分析,说明了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

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接着其他同学补充交流:!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的由中国传到欧洲等地的重要发明的相

关材料,然后讲解。

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

(二) ◆华东地区人工雕饰的文化资源较多,西南地区原生态文化资源占多数;

◆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

◆吴越文化精致典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

◆滇黔文化较吴越文化更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由此看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地区差异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三)学生活动 (第三组)

第三组的同学交流我国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及有代表性的建筑。

例如,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从而使同学感悟到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四)学生活动 (第四组)

第四组学生主要交流中华文化的现实性,继承性和发展性。例如,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古老的中华文化不断与西方文化交融,出现了很多网络文化,企业文化的等各种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在不断发展。

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将中国人设计的2008年奥运的体育图标引入课堂。

2006年8月7日,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图标如下:

[问题探究]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的设计给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创新和发展古老的中华文化有哪些启发、

(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是课堂探究的核心环节,要求学生在收集素材的基础上充分交流,教师给予过程指导)

四。师生总结,形成共识

四个小组发言后,教师将四组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总,将以上资料归纳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对待我国不同区域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三) 1、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2、感悟中华文化巨

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2、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团队精神和爱国情感。

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篇三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时起算,在那之前则称为“史前时代”;历史中传说伏羲创造八卦,黄帝时代仓颉发明文字;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从政治和社会形态区分中国历史,据考古资料显示,约在早于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时代,中原地区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同时,原始社会平等被打破。而据历史记载,夏朝已经开始君王世袭,周朝建立完备的封建社会制度至东周逐渐解构,秦朝统一各国政治和许多民间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并建立中央集权政治。自汉朝起则以文官主治国家直至清朝。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编辑本段史前时代

原始人群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南方古猿在45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江南一带。考古证据显示在224万年至

周口店遗址“北京人”复原像

25万年前,中国就有直立人居住,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小矮子、元谋人、蓝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元谋人等。这些都是目前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中国史前时代的各种文化是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以直立猿人为主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期(距今约50至40多万年前),接着进入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山顶洞人为代表,距今约在20至10余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代表性文化是裴李岗文化,这一时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社会尚无明显分层。紧接著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性质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逐渐加深,同时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出现在4900年至4100年前间,目前考古工作已经在长江、黄河流域发现了数个属于这一时期的城址群,如中原城址群、江汉城址群、海岱城址群等。这或许表明在龙山时代,社会的组织形态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根据现在的考古学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呈现多元并立的情形:约7000年到5000年前在河南省、河北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和山西省南部出现的仰韶文化便具备使用红陶、

彩陶以及

食用粟和畜养家畜的特质。而大约在同一时间,尚有在浙江省东边出现的河姆渡文化、浙江省北边出现的良渚文化、山东省的大汶口文化。而之后发现的如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则为青铜器时代的代表。

母系社会

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类体质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称作“新人”,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后期,现代人形成,属于新石器早期。 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遗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等。这一阶段的打制工具有较大改进,并发明了弓箭。其生产部门主要是采集和狩猎。人们学会缝制兽皮衣服,产生了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同时,出现了族外婚,形成以一个老祖母为核心的氏族制。由于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同一氏族的成员都是同姓的,子女也从母姓。

母系社会繁荣时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南北各地,主要代表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及细石器文化等等。此时,生产力水平有明显进步,磨制、穿孔石器取代打制石器;原始农业产生;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及副业出现等等。人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原始审美和宗教观念继续发展,并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符号。 父系社会

中国进入父系社会的时间,大约在四千年前。其主要文化遗存代表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等。此时在考古学上属于新石器晚期。

父系氏族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其表现主要在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家畜饲养规模的扩大;制陶技术的进步;铜器制造的出现;丝织品的发明;手工业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形成等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男子在生产部门中突出地位的出现,原来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婚姻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父权制随家庭出现而产生,财产按照父系继承,世系随父系计算。父系氏族制形成后,私有制萌芽、产生。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开始产生。

编辑本段启蒙时代

华夏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早期的历史,口口相传。神话中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说法。

後人所绘的黄帝像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夏朝以前数千年杰出首领的代表,具体而言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三皇是燧(suì)人、伏羲、神农以及女娲、祝融中的三人,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自三皇至五帝,历年无确数,最少当不下数千年。 据现今整理出来的传说,黄帝原系炎帝部落的一个分支的首领。在炎帝与蚩尤大战中,炎帝被蚩尤击败而向黄帝求援,黄帝带领其部族在涿鹿之战中彻底击败蚩尤,后又与炎帝发生冲突,

在阪泉

之战中将炎帝大败,树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后来黄帝的孙子颛顼和曾孙帝喾继续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帝喾的儿子尧继位,他是一名贤君,创立了禅让制,传位给了舜。在舜时期,洪水泛滥,鲧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洪水更厉害了,鲧被处决,他的儿子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 编辑本段先秦时代

夏商周三代

最早的世袭朝代夏朝约在前2070年到前1600年,由于这段历史目前没有发现文字性文物做印证,所只能靠后世的记录和出土文物互相对照考证,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禹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方式,建立了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据文字记载,夏朝有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小正。不过之后的商朝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有文字文物的历史时期,存在于约前1600年到约前1046年。据说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由于荒淫无道而被汤推翻。而商代时文明已经十分发达,有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并且具有了封建王朝的规模。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并且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是传子或传弟,多按年龄的长幼继承。

甲骨文

与此同时,黄河上游的另一个部落周正在逐步兴起,到了大约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之后周朝的势力又慢慢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河一带。周王朝依然是奴隶贵族统治,有许多贵族的封国(诸侯)。到鼎盛时,周朝的影响力已经在南方跨过长江,东北到今天的辽宁,西至甘肃,东到山东。周朝时的宗法制度已经建立,政权机构也较完善。自唐尧、虞舜至周朝皆奴隶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1]。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暴动。

春秋战国

主条目:周朝、东周、春秋和战国

前770年,由于遭到北方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始。此后,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小国(诸侯国和附属国),史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大国共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即齐、宋、晋、楚、秦(又有一说是齐、晋、楚、吴、越),合称春秋五霸。到了前546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争霸基本结束,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前403年,晋国被分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再加上被田氏夺去了政权的齐国,和秦、楚及燕,并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正式开始。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战国开始划为封建社会,

然而大部分西方及台湾学者却又将

之划为封建社会的崩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最后终于在前221年消灭六国最後的秦国,完成统一,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新时代。

先师孔子行教像(吴道子作)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出现了多位对之后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鬼谷子、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人。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道家(自然)、儒家(伦理)、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兼爱非攻)、杂家(合各家所长)、农家(君民同耕)、小说家(道听途说)等。文化上则出现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他著有楚辞、离骚等文学作品。孔子编成了诗经。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鬼谷子、孙膑、吴起等等。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有鲁班,首次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能制造精良的战车与骑兵,同时此时中国的冶金也十分发达,能制造精良的铁器,在农业上出现了各种灌溉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为以后人口大大膨胀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中华文化的源头基 本上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这一时期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夏朝发明了干支纪年,出现了十进位制。西周人用圭表测日影来确定季节;春秋时期确定了二十八宿;后期则产生了古四分历。 编辑本段秦汉时代

公元前221年,秦并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统治国

秦始皇

家,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由于秦王嬴政[2]自认“功盖三皇,德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直至千世万世。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中央集权(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驰道和直道,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

燕国和秦国的北

面围城,筑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其意见,下令焚书坑儒,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与赵高合谋杀害太子扶苏,胡亥即位。胡亥更加暴虐,十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包括六国遗臣等野心家乘势作乱,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此后,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四面楚歌。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楚汉之争至此结束。

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由于汉高祖目睹秦朝因严刑峻法、赋役繁重而速亡。所以即位後轻徭薄赋,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汉文帝,重用人才,实行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并且到了景帝末期,国库里的钱积累了不知有多少万,结果串钱的绳子都烂了。历史上把汉景帝和汉文帝统治的这段时期叫做‘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提议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他派遣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北伐,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巨著——《史记》,同时这时的中国出现造纸术,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西汉 汉平帝(刘衎(liu kan),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3日)公历纪元开始。西汉发展到了一世纪左右开始逐渐衰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汉平帝政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国号为新。然而这些改革却往往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

公元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而他就是汉光武帝。东汉的发展延续了西汉的传统,此时出现了天文学家张衡。编辑中国第一本断代史《汉书》的班固,重新开辟丝绸之路的班超,改进造纸技术的蔡伦,汉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训,显得相当开明,当时佛教通过西域到达中国,在河南洛阳修建了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编辑本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东汉中后期,

十六国慕容家族简谱

宦官和外戚长期争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了公元二世纪左右时再度衰败,196年曹操

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篇四
《这才是华夏真正的历史》

人类的真实历史是什么?华夏的真正历史是什么?

你真的以为石器时代的古人很落后吗

你知道人类的正常寿命是多少吗

正常人~即没修炼过身识的凡人~最起码应该活到175岁左右

敢不敢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名大爷露出精装的膀子向小伙子们炫耀“看!爷锻炼了100年的肌肉!你有的比吗?”

为什么现代人活不到175岁?

因为我们进化了~进化错了方向!

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榜只是些小说人物吗?那些仙人异人真的没有存在过吗? 为什么历史上每一个一统江山的大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文化一刀。 秦始皇焚书坑儒~毛革了文化的十年的命

这些是大家知道的~不知道的呢

盘古之君

1

秦始皇烧的到底是什么书~毛破除的到底是什么封建

文化的断层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重现

我们失去了什么

老子李耳宅在家里看了20年书~自悟得道~出关之日紫气冲天

关令尹喜当即称赞其为博大真人并致死追随

老子看的是什么书

孔子家贫无父~童年丧母~身世如此杯具~但就因读书三年~17岁遍扬名六国~后人尊其为圣人

孔子读的又是什么书

为什么我们是华夏民族而不是华族

和我们融合的夏族人哪去了

我们知道商朝的前面便是夏朝~由于无可考证~成了不被承认的神话石器时代。 夏朝便是大禹治水成功后创立的朝代~大禹是夏朝的开朝皇帝汤灭夏创殷商是后话 2

盘古之君

石器时代的古人连铁器都没有怎么去治水?

世界上的其他古文明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铁~为什么只有我们的古文明却使用青铜

要知道青铜看是一种合金~连铁都没有的居然就有了合金科技。

华夏二字可看出~先后华后有夏

后者到来和前者通婚融合才有了今天我等

为什么历史对夏人只字不提~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些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历史被隐瞒了什么~那些讲述着神话的老者们想告诉我们什么

黄帝是什么人?

3

他用什么统一了华夏

注意~此时已不是华人~而是华夏人

黄帝于炎帝之间的华夏族内战到底是何等情形

先看看历史对黄帝的评价:

他以首先统一华夏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黄帝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石器时代吗

这就是石器时代的原始人该有的作为吗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机械是什么?

不是诸葛卧龙的木牛流马~而是黄帝的指南车

指南车是什么?

它不是指南针~而是一种复杂的齿轮机械在没有指南针的时候我们先有了指南机械。 4

而且是在石器时代

黄帝是一名战争专家~政治专家~农业专家~音乐家~数学家~机械工程师~裁缝 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新石器时代原始人

现代历史体系称我们的上古时代为石器时代

这里点出几个词汇

太古远古上古古代

我们的祖先造词的时候是很有深意的~那时候绝不会出现两个意思完全一样的同义词 所以现在我们就敢肯定的说~太古远古上古是三个不同的古代文明时期

黄帝(远古)(明人绘)

5

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篇五
《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中华文明的起源》

——全科学习资料,尽掌在手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华夏之祖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内容标准】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内容标准】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1.(2015·贵州黔西南·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

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市?(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答案】C

2.(2015·广西桂林·2)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

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答案】D

3.(2015·广东茂名·1)“我来自周口,你来自元谋,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

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浙江省 D.云南省

【答案】A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内容标准】

(1)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内容标准】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

历史的重要依据。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南京·1)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黄帝

【答案】B

3.(2015·山东东营·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答案】D

4.(2015·重庆A卷·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

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B.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遗址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D

5.(2015·重庆B卷·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各图所示文物为研究河姆渡原

始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的是( )

【答案】B

6.(2015·海南省·1)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

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答案】B

7.(2015·湖南娄底·30)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

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C.半坡人

【答案】D

8.(2015·黑龙江龙东·1)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右图所示,居住在

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

B.北京人 D.河姆渡人

A.元谋人和半坡人 B.元谋人和北京人

C.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答案】D D.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9.(2015·湖南益阳·1)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黄

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

A.河姆渡人

C.元谋人

【答案】B

10.(2015·齐齐哈尔·1)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宄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半坡遗址

的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 )

B.半坡人 D.北京人

A.粟

C.白菜

【答案】A B.水稻 D.芥菜

11.(2015·云南省·1)图1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 )

A.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答案】D

12.(2015·山东聊城·1)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

B.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粟遗存 钻孔石斧 半地穴式房屋 鱼纹彩陶盆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答案】D

13.(2015·江苏无锡·1)2014 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稻之道》摄制组一行来到浙

江某遗址博物馆观场进行稻作文化内容拍摄,请问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D

14.(2015·贵州黔东南州·1)黔东南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

“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 粟”,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015·广西桂林)(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出土的这些石农具表明当时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铁器的使用为当时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创造了条件?在推动“社会的大变革”中,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一项电气时代与电有关的重要发明。请指出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是哪个国家?知识经济时代对你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

(3)通过对以上几个具有划时代历史时期的问题探究,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答案】(1)原始农耕(1 分)。 都江堰(1 分)。 商鞅变法(1 分)。

(2)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工厂生产(2 分)。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泡、留声机等与电有关的发明(任写一个即可,1 分)。

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篇六
《中国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

目录

I简介 ........................................................... 3 II华夏文明的源头 ........................................... 4 III华夏文明的特征 .......................................... 5

诗书礼仪乐春秋 ........................................................................................................ 6 仁义礼智信 ............................................................................................................... 7

IV华夷之辩 ................................................... 9 V华夏文明对地球的认识 ................................. 15 VI华夏文化延伸之迷 ...................................... 15 VII总结 ....................................................... 16

I简介

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文明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

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华夏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设教、礼乐教化,严华夷之辨,推崇仁义礼智信。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尚书正义》曰:“冕服采章”对被发左衽,则为有光华也。《释诂》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春秋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孔颖达注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

华。华、夏一也。”[1]“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2]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华夏”一词的本义即是: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可见,华夏族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礼仪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华夏二字在现实中的实体展示就是服饰、礼仪、经典。华夏文明是炎黄血统、诗书礼仪文化和中华疆界统合在一起的实体。

II华夏文明的源头

华夏文明源自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陶寺文化,华夏族父系Y染色体主体是O3a5及其支系,母系线粒体单倍群主要为M7c、F 和B4。[4]五、六千年前,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学会了种植小米的农业技术。粮食渐渐充足,不再像游牧民族那样缺乏食物,使得华夏族的人口很快的增长,超过了其它羌人。于是华夏族开始为生存空间而扩张,向四方的其它民族掠夺土地。在他们眼里,羌族已不在是同类,所以专称其为“西戎”,土地的争夺也发生在华戎之间。但是对华夏族更有吸引力的是东方适于农作的肥沃土地。然而不巧的是三苗已经先他们一步到达中原沃土。在那种文明起源的“部落英雄时代”,部族战争是人群间竞争的唯一办法。掠夺、驱逐、消灭外族的人会被本族人奉为英雄,这是那个阶段所有部落的“道德标准”。所以打败蚩尤驱逐三苗的英雄——黄帝诞生了。华族占据了中原,开始创造华夏文明。在中原更东的山东一带,还有许多小部族,被称为夷族。华人称夷族为“东夷”,而被赶到南方的三苗为“南蛮”。华夷之间的争斗贯穿了整个夏商时代,这种争斗的胶着使两族之间产生了大量的交流,到周代以后,东夷族被彻底同化,退出历史舞台,华夏族又取得了胜利。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华族的扩张目标又指向了长江以南更广阔的百越之地。虽然秦军坚甲锐兵,但在越族顽强的抵抗下伤亡极重,所设的桂林等三郡也是空有其名。于是秦朝只好对百越采用“怀柔政策”,直到汉朝前期还是“北拒胡而南怀越”。最终,汉人的足迹终于到了南海之滨。

III华夏文明的特征

华夏文明的主要特征是独特的道德礼仪。《新唐书 舆服志》曰:“中华者,

载或湮焉。”因此,六经、六艺、五常以及其主张的诗书礼乐之道是华夏

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篇七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篇八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团日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目的

五,参与者

六,参加人数

七,活动前期准备

第二章:团日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展

二,活动内容

第三章:团日活动反馈

一,活动成效

二,自我评估

三,展望未来

第四章:结束语

附录:团日活动传单

如朝霞般灿烂的笑脸 洋溢的是对明天的希望 那是激昂的青春做证 那是梦想的翅膀翱翔 那是自由的年轻召唤 加油吧!

工商1班的学子们 向浩瀚星空许下诺言 让生命闪电划过天边

让青春热火燃烧永恒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

一.活动主题:中华精神颂

二.活动时间:11月8号

三.活动地点:韶华路、一教212

四.活动目的:

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活动,激发广大青年团员的爱国热情, 加深他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主题团日活动增强广大团员的团员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增强广大青年团员建设伟大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五.参与者: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0级工商管理专业1班

六.参加人数:45人

七.活动流程:

1. 前期准备:

(1)明确主题:经过团支部成员和各团员的积极讨论确定了“中

华精神颂”为本次团日的主题 “传承中华文

明,弘扬中华文化”为本次团日的副主题

(2)分工合作:围绕此次“中华精神颂”为主题的团日活动经

过积极商讨确定了活动,进而把全班同学分工,

安排到四个组

A策划组:任务是策划具体活动细节及工作人员调配,安

排具体事宜,协调各组联系

组长:胡雪艳、高立飞

组员:樊娜娜、刘曼、冯岳娟、张美玲、许彤、

王旭彤、武敬波、张德杰、周庭明

B摄影记录组:任务是记录活动的策划、 准备、开展和后

续工作的进行,负责前期筹备工作和活动现场

的拍摄,并负责将活动流程上传。

组长:赵万虎、赵玉荣

组员:马保平、谭小芳、罗国梦、賀平、南洋、

肖川、赵鹏、米军、张学伟

C宣传组:负责宣传中华精神有关的知识,设计宣传海报及

设计张贴图片,制作展板,分发关于弘扬中华精

神的传单等。

组长:李连柱、武潇

组员:惠云云、张丽娜、石沁予、单珊、徐嵩、

肖琼、张文学、夏志坚、魏川东

D后勤组:负责购买活动所需物资,进行财务预算及开支记

录,安排活动场地及活动过程中所需音响、电脑、团旗、团徽、院旗、班旗、彩纸、气球等物品的

安置,维持活动秩序。

组长:盛健、李爽

组员:程娜娜、张芳、史晓晓、马骏、杨欢、樊

鹏飞、王琦、刘晓阳、何江、王玉

2. 活动开展:

为传承中华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焕发基层团组织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实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共分两个阶段


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相关热词搜索:华夏文明古埃及8000年 古埃及文明与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起源古埃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历史什么,中华文明什么!我们"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251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