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山居杂颂翻译

山居杂颂翻译

2016-02-14 09:27:2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山居杂颂翻译篇一《2015年高新区语文一模》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山居杂颂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

山居杂颂翻译篇一
《2015年高新区语文一模》

2015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

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用0.5 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本试题收回。

3.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选择题栏目中,主观题答案写在主观题栏目中。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分外(fèn) 枯涸(hé) 剽悍(biāo) 气吞斗牛(dŏu) ....

B. 倔强(juè) 和煦(xù) 萦绕(yíng) 面面相觑(qù) ....

C. 荫(yìn)庇 稽(qǐ)首 嫉(jí)妒 鲜为人知(xiǎn) ....

D. 炽痛(zhì) 狡黠(xié) 星宿( xiù) 惟妙惟肖(xiào)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琐屑 闻名遐迩 略胜一畴 粗制滥造

B. 急躁 再接再励 万籁俱寂 妇孺皆知

C. 招徕 无动于衷 觥筹交错 迫不及待

D. 浩瀚 轻飞漫舞 获益匪浅 众目睽睽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B. 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

C.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亲,言谈举止,无不惟妙惟肖。 ....

D. 这栋建筑门窗的设计简洁却别具匠心。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社会上愈来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C.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D.我们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减少人口增长速度。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曹操亲自率军四十万来到汉中督战。赵云采用法正的计策以逸待劳, 打败了曹军名将夏侯渊。

B.《老人与海》描述了老渔夫桑提亚哥经过重重艰险,最终只带回一副鱼的骨架的故 事。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性的小说,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C.《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诗意与哲理的笔

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

D.“身材高高的,非常匀称,只是背已驼了,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粽子大的小脚,

拄着拐杖,一头银发。”这句话描述的是《草房子》里的秦大奶奶。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 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B. 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 ..

C. 右备容臭 臭:形容味道不好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

7.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俟其欣悦 其真无马耶 ..

B. 弗之怠 当余之从师也 ..

C.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中有足乐者 ..

8. 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本文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 序。

B.作者从得书之难、求师之难、道路之难、生活之难等四个方面叙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 艰苦经历,意在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C. 文章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句收拢全文,点明文章主旨。

D.作者在讲述读书和求师之难的时候,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以突出当时遇到的艰苦 与困难。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桑中生李

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焉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

⑤⑥②③④①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

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释】①余浆:多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小猪。④行:不久。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2 分)

顾 见 空 桑 中 有 土 因 植 焉 以 余 浆 灌 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

11.说说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 分)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2~13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山居杂颂 饶节

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明。

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注]①饶节(1065~1120年),字德操,一字次守。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中年出家,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陆游谓其诗为“近时僧中之冠”。②衮衮,旋转翻滚的样子。

12.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分)

13.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每小题1分,共7分)

(1)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2)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

(4)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5)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京口北固亭有怀》)

(6)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

(7)月光淡淡, 。 (郭沫若《静夜》)

②①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一)端午风情

①宋人杨无咎,写有一首《齐天乐》词,词的上阙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

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词虽短,但却写尽了宋人端午的风情。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③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④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⑤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贴对联虽然不如贴春联那么引人注目,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端午联作也不在少数,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要食粽子,于是有人创作一则短联:“九子粽;五彩丝。”此联虽仅有六字,但反映了端午节的两大风俗。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幅描述节令的对联:“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上联道出了民间过端午节的气氛,下联则描述了民间立春以后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寻春游春的情景,上联中的“三午”对下联中的“三春”,可谓严丝合缝,自然流畅,读来的确是兴趣盎然。

⑦在民间,端午之日还有在门上悬艾草、插菖蒲的习俗,以避邪禳毒。

⑧端午还可赠扇给父母 ,相传唐太宗曾于端午日送绢扇两把给他的“爱卿”长孙无忌和杨师道,上有他的“飞白书”亲笔题词。宋代人把“花巧画扇”列为“端午节物”。至今,甘

⑥ ,

肃等地过端午仍保留着“蒸面扇”之俗;在福建,儿媳妇要送扇给公婆;浙江一些地区,学生给老师送粽子、馒头,作为还礼,老师以扇子回赠,所以那里的端午又名“敬师节”。如果新婚夫妇在端午给老人家送扇子,不仅寓意驱赶蚊蝇,祈福、避邪赈灾,还能扇凉。

⑨端午节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多的是一种深藏在心中的炎黄子孙的文化情结,一种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我们不要为了赛龙舟才过端午节,不要为了纪念屈原才去吃粽子,只有深入下去,才能真正领会端午节等传承千年的民族节日,所带给我们不可替代的真正遗产。

15.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介绍了有关端午节的哪些内容?(4分)

16.在文中第 ⑥ 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过渡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

17.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

18. 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二) 《落叶》贾平凹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上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忌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

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的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己,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

山居杂颂翻译篇二
《2015年高新区一模(成稿)(1)》

2015年初三年级语文模拟学业水平考试

说明:

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考点、姓名、准考证

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用0.5 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本试

题收回。

3.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选择题栏目中,主观题答案写在主观题栏目中。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分外(fèn) 枯涸(hé) 剽悍(biāo) 气吞斗牛(dŏu) ....

B. 倔强(juè) 和煦(xù) 萦绕(yíng) 面面相觑(qù) ....

C. 荫(yìn)庇 稽(qǐ)首 嫉(jí)妒 鲜为人知(xiǎn) ....

D. 炽痛(zhì) 狡黠(xié) 星宿( xiù) 惟妙惟肖(xiào)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琐屑 闻名遐迩 略胜一畴 粗制滥造

B. 急躁 再接再励 万籁俱寂 妇孺皆知

C. 招徕 无动于衷 觥筹交错 迫不及待

D. 浩瀚 轻飞漫舞 获益匪浅 众目睽睽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B. 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

C.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亲,言谈举止,无不惟妙惟肖。 ....

D. 这栋建筑门窗的设计简洁却别具匠心。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社会上愈来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C.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D.我们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减少人口增长速度。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曹操亲自率军四十万来到汉中督战。赵云采用法正的计策以逸待

劳,打败了曹军名将夏侯渊。

B.《老人与海》描述了老渔夫桑提亚哥经过重重艰险,最终只带回一副鱼的骨架的故

事。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性的小说,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C.《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诗意与哲理的笔

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

D.“身材高高的,非常匀称,只是背已驼了,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粽子大的小脚,

拄着拐杖,一头银发。”这句话描述的是《草房子》里的秦大奶奶。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6.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B. 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 ..

C. 右备容臭 臭:形容味道不好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俟其欣悦 其真无马耶 ..

B. 弗之怠 当余之从师也 ..

C.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中有足乐者 ..

8.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本文的“序”,并非序言,而是

赠序。

B.作者从得书之难、求师之难、道路之难、生活之难等四个方面叙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

的艰苦经历,意在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C. 文章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句收拢全文,点明文章主旨。

D.作者在讲述读书和求师之难的时候,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以突出当时遇

到的艰苦与困难。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桑中生李

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焉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

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一豚。”目痛乃小疾,亦

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

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释】①余浆:多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小猪。④行:不久。

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2 分)

顾 见 空 桑 中 有 土 因 植 焉 以 余 浆 灌 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

11.说说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 分)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2~13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山居杂颂 饶节

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明。

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注]①饶节(1065~1120年),字德操,一字次守。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中年出

家,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陆游谓其诗为“近时僧中之冠”。②衮衮,旋转翻滚的样子。

12.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分)

13.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②①④⑤⑥②③①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每小题1分,共7分)

(1)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2)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

(4)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5)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京口北固亭有怀》)

(6)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

(7)月光淡淡, 。 (郭沫若《静夜》)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一)端午风情

①宋人杨无咎,写有一首《齐天乐》词,词的上阙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

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

唤风绫扇小窗午。”词虽短,但却写尽了宋人端午的风情。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吴

越民族图腾祭说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

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

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

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

流地位。 ...

③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

浴兰节、女儿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④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

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⑤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

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

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

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

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

“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

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

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

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⑥ , 。端午节贴对联虽然不如贴春联那么引人注目,但历史上流传下

来的端午联作也不在少数,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要食粽子,于是有人创作一则短联:“九

子粽;五彩丝。”此联虽仅有六字,但反映了端午节的两大风俗。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幅描

述节令的对联:“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上联道出了民间过端午节的气氛,

下联则描述了民间立春以后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寻春游春的情景,上联中的“三午”对下联中

的“三春”,可谓严丝合缝,自然流畅,读来的确是兴趣盎然。

⑦在民间,端午之日还有在门上悬艾草、插菖蒲的习俗,以避邪禳毒。

⑧端午还可赠扇给父母 ,相传唐太宗曾于端午日送绢扇两把给他的“爱卿”长孙无忌

和杨师道,上有他的“飞白书”亲笔题词。宋代人把“花巧画扇”列为“端午节物”。至今,

甘肃等地过端午仍保留着“蒸面扇”之俗;在福建,儿媳妇要送扇给公婆;浙江一些地区,

学生给老师送粽子、馒头,作为还礼,老师以扇子回赠,所以那里的端午又名“敬师节”。

如果新婚夫妇在端午给老人家送扇子,不仅寓意驱赶蚊蝇,祈福、避邪赈灾,还能扇凉。

⑨端午节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多的是一种深藏在心中的炎黄子孙的文

化情结,一种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我们不要为了赛龙舟才过端午节,

不要为了纪念屈原才去吃粽子,只有深入下去,才能真正领会端午节等传承千年的民族节日,

所带给我们不可替代的真正遗产。

15.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介绍了有关端午节的哪些内容?(4分)

16.在文中第 ⑥ 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过渡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

山居杂颂翻译篇三
《2015语文试卷讲评个人版》

山居杂颂翻译篇四
《2013三模讲评》

山居杂颂翻译篇五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三)

语文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俨然(yǎn) 噙泪(qín) 绯闻(fēi) 垂头耷脑(dā) .

B.菁华(qīng) 卯眼(mǎo) 画舫(fǎng) 琳琅满目(láng) .

C.纤绳(qiàn) 伛偻(lǒu) 缭绕(liáo) 命运多舛(chuǎn) .

D.混蛋(hún) 咀嚼(jiáo) 撇嘴(piě) 一年半载(zǎi)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静谧 丰腴 匹配 杀羽而归

B.恣意 诳语 沧桑 望洋兴叹

C.慵懒 蠕动 气馁 费寝忘食

D.飘缈 发韧 雀斑 入不敷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经济中心东移亚洲之际,日本激化地区矛盾,扰乱亚洲发展秩序,无异于作茧自缚,只能使其陷入被孤立的败局。

B.作为中国国策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诸多有远见者千虑一得的结果,为减轻地球人口压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长假期间,游客数量猛增,各旅游景区的服务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游客们对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们也不吝溢美之辞。

D.伦敦奥运会上不惜用“假打”方式冲击冠军的中国羽毛球队,回国后津津乐道地吹嘘自己的金牌数,引来一片嘘声。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闪首款国产隐形战机歼-20于元月12日12时50分在成都成飞机场进行首飞测试。机场内,有官方和军方高层领导,还有成飞集团员工观看试飞,机场外,则聚集了大批记者和

军迷。

B.建设部副部长黄卫指出,当前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而且直接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C. 《13亿人口挑选出的23人,这就是最强的球队?》中报道:虽然比赛看上去无可挑剔,但中国队在比赛中的作战能力仍然不强。

D.郑筱英案暴露出国家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时的缺陷——即审批权力配置不科学、制约不合理、运行不公开、监督不到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一段清华学生的演讲视频引起热议,视频里的马冬晗是2011年清华大学本科特等奖学金得主,也是清华大学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

B.中国企业家调查分析报告指出,2005至2011年,超过八成的工人和企业家认为自己承受了较大压力,其幸福感呈逐年下降趋势。

C. 10月11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在瑞典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D.专家指出,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通过大量印钞来增加市场流动性,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由此可能引发全球货币大战。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小孩儿口没遮拦”这件事指的是前儿在宴会上行酒令时失于检点随口说出《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后宝钗真诚劝告,解了燕玉的疑癖。(《红楼梦》)

B.曹操以为胜券在握,安然地在长江战舰上大宴文武众官,月光下横槊赋诗,谋士们一再提醒防范吴军火攻,曹操皆不以为意,以为东吴缺少火攻所必需的东南风。(《三国演义》)

C.觉新喜欢远房表妹琴,但又无法违抗老太爷的旨意,来放弃自己的妻子瑞珏;他支持弟弟的反封建斗争,但又无法放手高家事业:他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哲学。(《家》)

D.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但他受主人美好理想的感染,心胸也逐渐开阔起来。任海岛总督期间,乘公断案、执法如山、爱僧分明、光明磊落。他的言行完全体现了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政的人文主义思

想。(《堂吉诃德》)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多数作家没有自觉的现代小说叙事理念

就当下小小说表达内容来看,大多数小小说仍然在强调对某种确定性东西的表达:或者是发现生活中平凡但让人感动的美和善,或者是对生活中的某些丑陋现象进行讽刺。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当然是文学表达的主旨,然而,在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表达确定性的东西不应该视为小说的长处,它必须能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东西。

那么,小说应该表达什么?对此,米兰·昆德拉有过精彩的表述。他说:“我理解并赞同布洛赫反复坚持过的观点:小说之存在的唯一理由,在于发现那些只能为小说所发现的东西。如果一部小说未能发现任何迄今未知的有关生存的点滴,它就缺乏道义。认识是小说的唯一道义。”在同一篇文章中,昆德拉还反复阐明了他的小说理念,认为“小说的智慧是不确定的智慧”,“小说的精神是复杂的精神。每一部小说都对它的读者说:事情并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

显然,无论是强调小说的不确定性,还是强调小说的复杂性,其实都是对“发现那些只能为小说所发现的东西”的另外一种表达。以昆德拉为代表的现代小说理念是反对小说表达确定性的东西的。对于小说而言,简单明晰的道德判断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模糊、暧昧,道德悬置的区域才是更值得表现的地方。这也正是现代各类叙事话语所匮乏的地方。

在现代世界,人们的身边已经充满了各种话语,新闻话语、法律话语、工程话语„„这些话语各有各的表达领域,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都强调确定性和权威性。可是,这些看似不容置疑的话语都有其内在的悖谬,特别是在它们之间发生碰撞,或者它们与社会习俗发生碰撞时,这些内在的悖谬就会以夸张的姿态呈现出来。事实上,这才是小说的用武之地,以一种犹疑的姿态面对社会,对社会中的复杂的东西进行表述。

小说不需要把这个社会中复杂问题以及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梳理得一清二楚,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事实上,这并非作家的义务——只需要能够将其呈现。这就是小说的复杂的精神,这就是小说发现的只能为小说发现的东西。在整个社会充满确定性话语的情况下,一种充满犹疑的复杂的精神的写作会让人们对这个社会中的诸多确定性话语重新认知,能够扫除人们的盲点。这就是现代小说的理念。应该说,相当多数的小小说作家对现代小说理念还颇为陌生,仍然在表达生活中的一个感动或者一个批判,这样,许多小小说作家的写作不

是在告诉读者生活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反而是把复杂的世界给简单化了。这就大大削减了小小说的承载能量。

小小说通常是千字文,但短小的篇幅不应该成为小小说拒绝表达更为丰富、更为阔大的生活的借口。作为文学体裁,诗歌的字数应该是最少的,可是诗歌却被称为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之所以成为文学艺术中的翘楚,不仅仅是因为其语言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诗歌表达内容的精细和复杂,以及其往往得风气之先的艺术精神。

在当下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年代,小小说短小的篇幅适宜读者的快速阅读。当下流行的适合手机阅读的微小说,也表明了公众对篇幅短小的文学样式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说,至少从体裁这个角度,在这个时代,小小说应该是大有发展前途的。当然,小小说能否成为更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文体,小小说的这个方寸之地能否映照出更为阔大、复杂的生活,引发读者对生命、社会更多的思考,还要看小小说作家群体能否实现艺术上的突破。

(本文有删节)

7.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大多数小小说从内容来看,主要表达生活中的美善或丑陋等确定性的东西,对现实生活进行简明的道德判断。

B.在当今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小说不应该表达确定性的东西,模糊、暧昧、道德悬置的区域才是值得表现的地方。

C.昆德拉、布洛赫等人认为,认识是小说的唯一道义,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在于发现那些迄今未知的有关生存的点滴。

D.现代小说理念强调发挥小说自身的优势,认为小说都应该对他的读者表明:世界是复杂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现代世界,新闻话语、法律话语、工程话语等各有不同的表达领城,都强调确定性和权威性,但都有其内在的悖谬。

B.小说只需把社会中复杂的问题以及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呈现出来,而不需要把这个清楚地梳理出来,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C.许多作家不了解现代小说理念,仍在表达生活中的感动或批判,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

因而大大削减了小小说的承载能量。

D.从体裁上说,诗歌的字数应该是最少的,可是却成为文学艺术中的翘楚,小说的体裁胜过诗歌,所以应该大有发展前途。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各类叙事话语看似不容置疑,当它们之间或它们与社会习俗发生碰撞时,这些话语存在的内在的悖谬就会呈现出来。

B.充满犹疑的复杂的精神的写作会让人们重新认知社会中诸多的确定性的话语,从而让人们看清社会的复杂,扫清人们的盲点。

C.现代小说创作应该体现出小说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两者之同并不冲突;即使篇幅很短小的小小说,也能体现这种理念。

D.小小说适宜当下快节奏年代快速阅读的需要,因此能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小小说应该表达更为丰富、更为阔大的生活。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宋少保信国文公传

【清】陈弘绪

文天祥,吉州庐陵人。父仪,号革斋,乡称长者。天祥生时,大父梦儿乘紫云而下,已而复上,遂名云孙,字天祥。已贡于乡,名天祥,改字履善,又字宋瑞。

天祥英姿俊爽,目光如电。为童子,游乡校,见学官祠欧阳修、杨帮义、胡铨像,慨然曰:“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漫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帝亲擢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庆。”寻丁父优,归。

开庆初,元兵入寇,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不报,即自免归。后稍迁至刑部侍郎官,宋臣复入为都知,天祥又上书极言其罪,亦不报。平章贾似道以致仕要君,天祥当制,裁责以义。似道不怿,使台臣劾之。天祥既数斥,引钱若水例致仕,时年三十七。已复,除湖南提刑,见故相江万里于长沙,公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必当有变,世道之责,其在君乎!”

明年为德祐元年,正月,谋报元师渡江,诏诸路勤王。天祥奉诏起兵,有众万人。二月,

山居杂颂翻译篇六
《语文高一期末试题》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卷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像日本动画形象就是照搬好莱坞的创意。因此,无论从形式还是人物塑造上,中国动画的民族文化特征亟待重新建构。

分析中国一些不成功的动画电影,除了题材贪大,主要是缺少幽默、诙谐、轻松的故事,缺少贴近现实、贴近常人情感的故事。动画人物太过沉重,动辄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无所不能,人物身上往往集合了所有人的品格,附加的东西过多,缺乏个性塑造,缺乏想象力,成人观众看得都喘不过气,何况小观众?相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恰恰是来自观众对片中形象的喜爱。比如灰太狼这个形象,本应是个反面形象,片中对它人格化的塑造却非常贴近现实生活,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妻管严”,经常挨老婆平底锅的痛打,总想抓个小羊来巴结老婆;比如风靡全球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中,极其张扬、自作高傲、不可一世的唐老鸭,总是被可爱、温和、智慧的米老鼠捉弄,二者性格对比非常强烈;《西游记》的成功也是因为师兄四人鲜明的性格特征差异,孙悟空虽能上天入地,却抵不过师傅唐僧的一句咒语,师徒四人皆优缺点共存,不是完人和超人,以上的这些成功形象都能和现实中的人物找到对应的人物性格。所以,在动画形象塑造上,无论是神话、科幻中的形象,还是现实中的形象,都要有血有肉,要落地,切忌云里雾里,缺少人格化和贴近性。

综观我们的动画电影创作,不外乎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形象。首先从历史文化名人中寻找形象;其次从民族民间文化中寻找形象。比如家喻户晓的孙悟空、阿凡提、花木兰、玉兔等经典动画形象;三是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形象。比如《家有浆糊》、《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除此之外,动画电影应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形象。近年来,儿童文学的发展非常繁荣,

一切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人物形象的创造,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类型,它同样具备电影艺术的所有文化品质和美学特征,动画形象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关键。 国外的动画电影,其美学特征非常清晰,一看就知道,这是美国的,这是日本的,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日本的动漫,尤其注意塑造自己的民族英雄形象,赋予人物极强的民族个性特征,他们的动漫形象已成为日本公民中的一个成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动画形象,至今深入人心。比如孙悟空、阿凡提、哪吒、三毛、葫芦兄弟、小蝌蚪、三个和尚等等。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的推进,中国动画电影从资金投入到题材拓展、风格定位等诸方面全面开始学习好莱坞和日本。遗憾的是,这种学习很多却变成了跟风和模仿,跟在好莱坞和日本之后亦步亦趋,除了学到了别人的风格和技术,并没有学到好莱坞和日本动画中最动人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反而因为太想追求国际化而丢弃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到的人物形象塑造。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动画作品不是太

每年文学图书发行量排在前列的多是儿童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是文学创作的灵魂,可以为动画电影提供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所以,动画电影创作不该忽视或轻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起码不能忽略来自文学作品中的灵感。 1.下列关于动画电影的“民族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否能塑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动画形象,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关键。 B.民族特色的形成,既需要动人的情感表达又需要融入民族文化品格。 C.由于学习模仿外国的动画电影,中国的动画电影逐渐失去了民族特色。 D.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缺乏独特的创意,它的民族文化特征亟待重新建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动画电影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创造,因此制作动画电影就应该重视塑造人物形象。 B.动画人物具有所有人的品格,无所 不能,如孙悟空往往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 C.上世纪阿凡提、哪吒、三毛等动画电影形象,他们身上都具有民族文化品格。 D.灰太狼被敲扁,唐老鸭被压成一张纸片,形象鲜明,体现出他们的个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画电影要植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美学风格,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别人,这样去制作动画电影是没有前途的。

B.古典名著《西游记》之所以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主要是因为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像他们的形象。

C.动画人物形象的来源多样,一是历史文化名人,二是民族民间文化,三是现实生活,四是儿童文学作品。

D.文章就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着重从故事情节的设计上深入分析了其成功与不足,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入。李牧多为奇阵,

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某。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备:防备 B.赵王让李牧 让:指使 C.王必用臣 必:一定要 D.悉勒习战 勒:统率、组织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 )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②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③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④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⑤牧杜门不出 ⑥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

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面了李牧坚持固执的一面。

C.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

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 7.请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山居杂颂 饶节①

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②明。 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注]①饶节(1065~1120年),字德操,一字次守。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中年出家,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陆游谓其诗为“近时僧中之冠”。②衮衮,旋转翻滚的样子。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5分) 9、这首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

( 2)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也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散文以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个镜头“目送”为线索,切入点很小,很普通,引发了对亲情、对人生的感悟,笔触精致,令人叹服。

B.“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这句话揭示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终点必联系另一个起点。 C.本文在对亲情的叙写上倾注了太多感性,缺少理性的冷静审视与思索,使作者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

D.“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议论自然融合到一起。 E.文中的“我”,是母亲,也是女儿。长长的牵引的目光中,那渐行渐远的背影,蕴积着的是目送者渐远渐浓的至深亲情。

12.作者围绕“目送”写了哪些情景?请简要概括。(6分)

山居杂颂翻译篇七
《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

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

命题人:熊汇佳 审题人:肖科见

一、基础知识(15分,共5小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娇嗔(chēn) 蜂窠(kē) 倒涎 (xián ) 锱铢(zhīzhū)必较 .....

B.滑稽(jī) 怔(zânɡ)住 俨 (yǎn)然 窸窸窣(zū)窣 ....

C.洗(xǐ)马 熟稔(niǎn) 怂(sǒnɡ)恿 彤(tónɡ)云密布 ....

D.提(dī)防 坍缩(tān) 槛(jiàn)外 砖石墁地(màn)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博弈 惟幕 蹩脚 回肠荡气

B.尺牍 讥诮 鳟鱼 迄今为止

C.蚁冢 蕴藉 眩耀 没精打彩

D.筹画 仓廒 角隅 富丽堂黄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制造波士顿4·15惨案的恐怖分子危害平民,滥杀无辜,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绝不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B.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沸沸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

C.在“文明礼貌月”活动期间,黄冈中学各班的黑板报都办得形形色色,煞是好看。 ....

D.在春季球类运动赛上,高二年级足球代表队踢了高一年级一个4∶1,踢得他们心悦诚...服,甘心认输。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美国太空网报道,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近日表示,下一个千年人类要继续繁衍下去,向外太空移民将是唯一出路。

B.近年来,关于励志成功学方面的书籍十分畅销,这是因为人们对成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生活现状越来越不满导致的。

C.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D.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当大批子弟兵前往救援的同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灾区,帮助灾民恢复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罗贯中,他的祖籍有太原、东原、钱塘的不同说法。

B.《堂吉诃德》主人公的游侠冒险非常曲折滑稽,其实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C.《庄子》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15篇,外篇7篇,杂篇11篇。

D.《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二、现代文阅读(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做6—8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6.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

笼”本质意义相同。

B.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

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7.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

正的进步。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

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

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

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

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三、古诗文阅读(36分,共7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

锢之南京。漕河通,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

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力。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①

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未.几,丁父忧。户部侍郎李幼孜欲媚居正,倡夺情议,居正惑之。诸翰林皆以为不可,弗听。吏部尚书张瀚以持慰留旨,被逐去。时彗星从东南方起,长亘天,人情汹汹,指目居正,至悬谤书通衢。帝诏谕群臣,再及者诛无赦,谤乃已。帝初即位,冯保朝夕视起居,小捍格,即以闻慈圣。慈圣训帝严,每切责之,且曰:‚使张先生闻,奈何!‛于是帝甚惮居正。及帝渐长,心厌之。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艳之。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新进者益务攻居正。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

(《明史〃张居正传》有删节)

【注】①俺答,明时鞑靼首领。②夺情,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议难之 难:非难、反驳 .

B.为考成法以责吏治 责:督责 .

C.而继光守备甚设 设:完备 .

D.巡抚顾璘奇其文 奇:以„„为奇 .

10.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居正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

①少颖敏绝伦 ②用张佳胤往抚即定

③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 ④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

⑤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 ⑥吏部尚书张瀚以持慰留旨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黔国公位高权重,多次犯法,张居正不惧困难,将其捕获,后来又请求宽恕他的死

罪,将他收押在南京。

B.张居正善于用人,他使用了李成梁和戚继光,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戍守蓟门,

两人屡立战功,被封为伯爵。

C.张居正在父亲死后,本应该按照当时的惯例丁忧守制,但在李幼孜等人的蛊惑下,

他却想夺情,继续留在朝廷。

D.皇帝幼年时对张居正非常畏惧,渐渐长大后,内心却讨厌他。在张居正死后,又疑心他贪污财物太多,就削去他的封号,而且把他推荐重用的人也都撤了职。 ②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3

分)

译文:

(2)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3分)

译文:

(3) 时彗星从东南方起,长亘天,人情汹汹,指目居正,至悬谤书通衢。(3分)

译文: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陶潜)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山居杂颂

饶节

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明。

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注]①饶节(1065~1120年),字德操,一字次守。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中年出家,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陆游谓其诗为“近时僧中之冠”。②衮衮,旋转翻滚的样子。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答:

(2)这首诗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答:

15.默写。(任选5空作答,每空1分,共5分)

(1)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问征夫以前路,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3) ,眄庭柯以怡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6)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7)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②①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山居杂颂翻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山居杂颂 山居杂颂阅读答案 山居杂颂饶节
  • 1、山居杂颂译文(2016-02-22)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山居杂颂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山居杂颂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2696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