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天生的意思

天生的意思

2016-02-15 10:03: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天生的意思篇一《道法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天生的意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天生的意思篇一
《道法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

“道法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

丁玉新

千百年来,众多大学问家和道教大师对“道法自然”作过重要的解释,并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产生了深厚的影响。然而,笔者认为,他们的一些解释并不合理。

“道法自然”的出处以及通俗解释的不合理性

“道法自然”这句话出自于《老子》一书。通行本《老子》第二十五章的原文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对于这段话,很多人往往在三处解读有误:一是把文中的两个“名”字直接解释为“名字”的意思。其实,这已经让“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的意思出现了自相矛盾的问题。老子既然已经勉强把这个事物叫做“道”了,怎么会再给它命名为“大”呢?我把两个“名”的字义解释为“形状、形态、形容”,就避免了这句话自相矛盾。读者可不要小看对“名”字的解读,因为这个“名”字在《老子》第一章中出现了六个,这些“名”字的取义难倒了古今中外很多人。二是对文中的三个“人”字不作深究而取字面意思。其实,这已经让“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句话失去了可信度和真理性。难道这句话真的可以解释为“人也很高大”吗?老子岂能出口吹嘘人的伟大呢?我认

为,这里的“人”字应该取“人类、人类社会”的意思。如果把“人亦大”解释为“人类社会也分布广大”,就让这句话没有歧义而更具有真理性了。那么,“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句话则可以解释为“宇宙之内存在广大,而人类所办的事情与那三个一致吗?”其实,这是老子故意隐晦的意思。三是对文中的四个“法”字统一取“效法”的意思。这当然也是一种误解。现在,很多人都把“道法自然”理解为“道效法大自然”。三国时期的王弼就是这样认为的,他说:“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老子道德经注》,见楼宇烈的《王弼集校释》,第65页,中华书局,1980年。)应该看到,这种解释与上文中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强字之曰道”是矛盾的。既然道是先于大自然产生的,而且是大自然的创造者,那么它怎么会反过来效法大自然呢?本该“自然法道”才对!

剖析“道法自然”的含义,需要遵循“解老法则”

现在已有上千种解读《老子》的著作问世。然而,古今众多的解老者很少论述“解老法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其中有两条原因:一是真正解读了《老子》的人都认为“法则”就是“天机”,根本不可以外泄。二是没有真正读懂《老子》的人则是一知半解,根本没有领悟到这些“法则”。我今天把本来属于秘密的法则告诉给读者。

所谓的“解老法则”,其实就在《老子》这部书里。如果我是从别处得到的,那么广大读者就有权怀疑我是假借圣人之书、实述伪造之言。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伪书是屡见不鲜的。然而,我是不干那种事的。

大家知道,通行本《老子》第七十章有这样一席话:“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是以圣被褐怀玉。”大意是:我的话非常容易理解,也非常容易实践。然而,天下人没有能理解的,而且没有能实行的。我说的话是有来源的,我讲的事是有规律的。这哪里是人们没有知识呀,而是认为我没用智慧。……是因为圣人外穿粗麻衣而怀里揣着宝玉。

在这里,老子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他说的话之所以不能被人们所理解,就是因为人们解读的方法不符合他的智慧。──那么老子究竟用了什么智慧呢?其实,这段话的最后一句已经作出了回答。“被褐怀玉”这句话表面上是一个比喻句,其实它已经告诉了我们两条“法则”:一是老子给出的话表面意思是漏洞百出的,而内部隐藏的意思才是最珍贵的宝贝;二是老子给出的话决不是一个意思,也许是两个意思,甚至是多个意思。

本来,在引用原文时,我完全可以把“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这句话带上。然而,我有意将其省略,目的就是让读者容易看出老子本人交给我们的答案。因为有这句话夹在上下文中间,容易让我们岔开思路,反而看不出老子那“自问自答”的意思。我想,这就是老子的智慧。他故意把答案埋藏在“打差”的话语之中,并用比喻句告诉我们谜底。

只有把“被褐怀玉”视为“解老法则”,才符合老子的智慧。因为老子在书中告诉了我们“一生二”的道理,所以,他要用这条道理检验我们,在解读他的著作时会不会解释出两个意思。当然,他还说了“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我们就应该想到:老子给出的话也许是三个意思,甚至是更

多个意思。

在此,我还想讲两条“法则”。一是解读老子的话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问题。在《老子》第二十七章有这样一句话:“善言无瑕谪”。大意是:善于讲话的人不会让自己的理论有毛病和过失。老子既然这样说了,当然自己也要这样做。如果我们把老子所言的意思解释出来,而在上下文中出现了前后矛盾的问题,那么一定是没有找到合理的意思。二是解读老子的话必须注意字义和词义的变来变去。在《老子》第一章有这样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认为,老子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字、一个词的意思变了又变,这是解开众多奥妙的方法”。我的理由是,老子在第二十七章中讲了这样一句话:“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意思是说:善于关闭门户的人没用门插棍,而别人也不会打开。──老子确实是一个善于关门的人。因为他用了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方法,在变来变去之中已经把众多解老者拒之门外了。

“道法自然”究竟有几种含义

在掌握了上述“解老法则”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共同来探讨“道法自然”的意思了。

第一,“道法自然”理应为“道的法则是自行产生的”。在本章中,老子勉强给一个混合物下了定义,而这个混合物“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把这句话与《老子》第四章中的“道……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放在一起来看,老子确实是在说:道是自行产生的。因为它产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前,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知晓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正因为自然规律是自行产生的,所以它不是人造的,更不是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道法自然”理应为“道的法则在大自然中呈现着”。《老子》第二十三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希言自然”。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听而不闻的理论(号令)在大自然那里。这句话也告诉我们,“道”虽然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但是它的产物已经反映了其法则,而这些法则是可以被人认知的。其实,“道”字还可以解释为“头脑的行走”,也就是人“源于客观的思想”。应该说,老子的五千言大多是通过观察大自然而得出的结论。比如,“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等。老子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所作出的判断,也都是根据自然规律得出的。另外,《易经·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说明,古人已经很清楚抽象的规律、原则与具体的、感性的事物之间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了。

第三,“道法自然”理应为“道者法自然”。其实,“人法地”就包含了这个意思。老子告诉我们:想要“得道”的人,必须效法自然。这就是道家的修行法则。目前,很多人都已经认同了“道即自然规律”的结论。过去,人们往往把“得道”视为迷信、判为另类。然而,如果当你已经清楚“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万物本源、科学原理,那么再说“得道”,岂不是一件大好事吗!其实,“人法地”这句话就是让人们遵从自然规律。既然自然规律是可以被人认知而不可能被人所左右的,那么人对于自然规律只有遵从而不能肆意违背。

第四,“道法自然”理应为“道在三个事物(两个实物

天生的意思篇二
《_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_之解读》

第"卷第’期

&##"年.月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456789:5;<98=58>?@A=B:@C5D9=B589:?@DE85:5>FG5::@>@C5:%"#<5%’H@I%&##"

罗月领韩振窦大海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3.&#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标志着政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书中的命题$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更是政治学中的一句名言&亚氏对$人%’动物’奴隶’自由人和公民作了细致的区别#并对公民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在亚氏看来#人的本性和城邦本性共同决定了人天生就是一种政治动物#而人类要过上幸福的城邦生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和法治&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人(政治动物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

亚里士多德是人类历史上学识最渊博的天才之一#他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都造诣很深#他的%政治学&一书内涵丰富#首创了政治学的体系#是任何研习政治学的人必读的西方名著之一’在该书中#作者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个命题*那么#亚氏所说的(人)到底有什么含义+(人)又为什么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政治动物)+

#!人"的丰富内涵

要完全理解(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首先必须理解亚氏的(人)这个概念#亚氏的(人)与(动物)两个概念有何区别+(人)包括奴隶吗+(人)和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又有何区别+

#$#!人"与动物和奴隶的区别

亚里士多德首先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他认为人是能够思维的#有理性的#讲伦理的,人是能区分善恶并用语言交流思想的#而动物却不能*他还以理性为标准把人与奴隶区别开来#认为奴隶由于缺乏理智且只能感应别人的理智便只能成为别人的天然财产*相反#作为一个人#必须有独立的思维#否则仅仅是一个奴隶*当然#奴隶还是与动物有区别的-奴隶能感应理智#而动物则不能*然而#虽然除了例外#天赋的不同从根本上区别了奴隶与自由人#但由于战争和法律的原因#在亚氏所生活的年代#并不是所有的奴隶都是天然的奴隶#也不是所有的自由人都是天然的自由人*由此可见#他承认了社会因素对自然本性的影响#后天的人为因素可以把天生的自由人变成奴隶!这被亚氏称为(强迫奴役)"#也可把奴隶变成自由人#而城邦应该追求合乎自然本性的社会正义*这样#亚氏根据(天赋)的不同把人与奴隶作了区分#并对现实进行了考察*奴隶作为主人的财产#在城邦中没有任何政治地位#以后对各种政体的区分也不再作为考察的对象了*因此#亚氏所说的(人)应该在排除了奴隶的(自由人)之列*

#$%!自由人"与!公民"的划分

亚氏虽然把(人)与动物和奴隶作了清楚的区分#但(人)和(自由人)的区别却不太明确*是不是所有的(自由人)都是(人)#都是(公民)+亚氏给(全称公民)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都是(全称公民)1-2*也就是说#公民是和公民权联系在一起的#凡是取得公民权的人就是公民

#收稿日期#&##",#0,&#

作者简介#罗月领!#$%&,$"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级博士研究生%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年

不管是通过担任公职直接拥有管理城邦的权力的人!还是通过参与城邦事务而行使表决权的人都可称为公民"这样!他就把侨民#妇女#老人#儿童等排除在$完全公民%的行列之外"在亚氏的眼里!公民资格就意味着拥有公民权并切实行使公民权"这里!我们必须注意一点!亚氏使用$自由人%和$公民%的概念时并不是很严谨的!他有时说城邦就是由$自由人%所组成的团体!有时又说解脱奴隶身份的$自由人%不能列入$公民册籍%而成为公民"实际上!亚氏认为$自由人%成长为$公民%是要经过一个严格的教育过程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自由人%都具有成为$公民%的自然本性!例如城邦中的女性"因此!亚氏所说的$人%是指拥有或即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人%"除此之外!严格的意义上来说都不是他所说的$人%"亚氏还以取得公民资格的人数的多少对现实中的城邦作了划分!他认为城邦就是众多公民的组合!组合而成的公民团体拥有最高管理权!拥有公民权的人数的多寡决定了城邦的政体形式"据此!他把政体分为!类&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

!"#公民的素质要求

亚氏之所以有时把$自由人%与$公民%区别开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公民素质的特别关注!特别是对品行的严格要求"他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既要有做被管理者的良好品行又要有做管理者的良好品行"显然!儿童还没有获得这种品行!而老人又丧失了这种品行!还有一些其他的自由人不具有这种品行!他们都不是公民或完全公民"亚氏还根据品行来分配职务!由于不同的职务需要不同的品行!所以担任不同职务的人要有不同的品行!这样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除了各个职务需要特殊的品行之外!还要有共同品行!从而才能所有人趋于一致的目标!为城邦的最大利益而工作!具有这两种品行的人便可称为好公民"当然!作为好公民不必具备善人所具备的美德!善人的美德是统治者所必须的"但作为一个好公民!他还要学习统治者所需的美德"显而易见!亚氏对公民的素质要求是相当高的"

显然!亚氏的$人%的概念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但是他从理性和伦理的角度进行定义不无道理!特别是对$公民%的公民权和品行的严格要求更具有现实意义"亚氏认为!要想过上美好生活就必须拥有良好的素质并参与共同体的治理!他$把参与国家生活看作是一个道德上比义务和权利更重要的概念!并认为公民资格就是对共同生活的一种分享%"#$"也就是说!一个人若没有政治权利并参与政治活动的话!他根本没有资格做公民或完全公民"同样!一个人即使有了参与政治的权利但没有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也仍然不是公民或完全公民"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明白亚氏为什么把儿童称为$虚拟公民%!因为儿童不具备城邦生活的能力和品德!即不能行使公民权"

$!天生"的真正涵义

亚氏不仅对$人%#$自由人%#$公民%作了细致的划分!他还对$人%为什么天生能成为$政治动物%作了独具特色的解释"这体现在他对人的本性和城邦本性的理解和界定上"

$"!人的本性的时间界定

认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是亚氏对人的本性的时间规定有关的"亚氏自幼受生物学方面知识的影响!对于$自然%!他采取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认为事物的本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只有发展到最高阶段事物才能充分体现它的本性或自然"例如!一株树苗虽然具有树的本性!但只有成长为一棵大树时才能成其为十足意义的树"人也是这样!单独一个人简直是一只野兽!不能称其为人"家庭和村落的生活虽是较高发展阶段!但最高的阶段却是在城邦生活"只有在城邦里!人们才能完成本性"所以!亚氏说!$无论是一个人或一匹马或一个家庭!当生长完成以后!我们就见到它的自然本性&每一自然事物生长的目的就是显明其本性’我们在城邦这个终点也见到了社会的本性("%"%$这就是说!从个人到城邦是人实现其本性的过程!是人由不完全到完全!由基本意义到十足意义的发展过程"家庭生活和村落生活只是人的本性的中间转换环节!它们使得集体生活成为可能!而城邦则以实现人的美满生活为目标!因此!城邦生活是人的本性的完成"由此可见!人天生就不得不过一种群体生活!只有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人的本性才能得以充

第%期罗月领等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之解读

分体现!这就为亚氏对于城邦本性的论述埋下了伏笔"

!"!城邦本性的逻辑界定

要理解#天生$的原因!还必须明白亚氏对城邦本性的逻辑界定%城邦的本性又是什么呢&亚氏认为!#城邦’虽在发生程序上后于个人和家庭(!在本性上则先于个人和家庭%就其本性来说!全体必须先于部分$!"#!然后他以手和身体作比喻!认为离开了身体的手已不可称为手!离开了城邦的人也不可称其为人!"#%也就是说!亚氏不是以#程序$为依据!而是以#本性$为依据来界定城邦和个人的关系的%他认为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能区分真假和辨别善恶!而这一目的只有在城邦里才能实现!即只有在城邦里人们才能拥有理性和伦理%这就是说!在时间上城邦虽然晚于个人和家庭!但在实现理性和伦理的充分必要条件上城邦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一点!亚氏是用部分和整体的逻辑关系来证明的!这种逻辑关系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社会性的说明%这是因为任何共同体都是由众多的不同品类的人组成的!#只有品类各异者各以所能和所得!通工易事!互相补益!才能使全邦的人过渡到较高级的生活%$!"#从而!亚氏从人的本性和城邦本性两个方面揭示了#人$为什么#天生$是#城邦动物$的内涵)#人性的特点更突出地表现为发展那些只有人类才有的能力%由于国家’在亚氏那里指城邦(是这些能力赖以得到发展的唯一环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发展在某些方面*自然+是和本能对立的,正如橡树子-自然.会发展成橡树一样!人性在国家中也会自然发展它的最高能力$!$#!由此可见!/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从人的本性上讲!人是天生的正义动物0从城邦的本性上讲!城邦是实现正义的天然环境,实际上!这两层意义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那就是人的社会性问题,于是!/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便转换成了另一个命题)人是天生的城邦动物,这是因为只有城邦里人才能达到最高的善!人才成其为人,在这点上!亚氏实际上继承了柏拉图/人和城邦具有完全的天然适应性!人的善和城邦的善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视角$的观点,亚氏在1政治学2中对此也有明确的表达!他认为个人幸福和城邦幸福完全相同,

但是!人类要过上这种优良的城邦生活也并非易事!亚氏不得不承认人天生欲望无穷且欲壑难填!所以他才寄希望于良法3善人和教育,因此!/人是天生的城邦动物$从严格意义上说还应转化成/人是天生的趋向于过城邦生活的动物$,只有在城邦里!人才能逐步克服自身的弱点!渐渐达到人生的至善!从而过上优良的共同体生活,这一点也反映了整个希腊政治学说中的基本思想)求得共同生活的和谐,但是!这种和谐与完善的共同体生活的理想之所以再次出现在亚氏的脑海里!恰恰是因为这个理想很难实现,实际上!这种理想始终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莫尔的/乌托邦$3康柏内拉的/太阳城$等等就是最好的注脚!而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还达不到亚氏所设想的中产阶级城邦的标准,因此!人类要过上个人与社会完全和谐的生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一切进步都不是/天生$的!这需要国家3市场和民众的共同推动!这需要自由3民主和平等的社会条件,

#!人"转变为!政治动物"的具体路径

在亚氏的眼里!/人$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都能成为合格的/政治动物$!但这毕竟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人$成为/政治动物$的过程就是其自我完善和参与共同体生活以行使公民权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决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就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而亚氏所论及的/人$成为/政治动物$的过程的涵义要比政治社会化广泛得多,实际上!亚氏的这一/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严格地说应是社会正义化的过程!因为这一过程是追求人类幸福的积极过程,为了使/人$过上幸福与优良的城邦生活!亚氏提供了两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教育和法治,

#"$教育的突出作用

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亚氏在1政治学2中提出了一整套的教育计划以克服人天生就有的弱点,教育的内容包括读写’书算(3绘画3体操和音乐!既训练身体也启发理智0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具有豁达的胸襟和自由的精神!而不是为了庸俗的实用,通过教育使人们具有%项善因)外物诸善3躯体诸善3灵魂’性灵(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KK(年

诸善!从而让人在财物"体格"德行!个方面都达到过城邦生活的品德要求!对于!项善因#亚氏又作了层次上的划分#他认为前两项善因是为了成就灵魂诸善#而不应使后者屈从于前者!这就是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勇毅"正义和明哲等内在的品质#只有如此#人才能参与城邦事务#成为有益于城邦的人$才能实现个人的幸福和城邦的正义#达成善业!显而易见#亚氏把品德的培养和城邦的治理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我们在培养人才时千万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当然#在亚氏看来#不仅仅提升公众的素养是为了城邦的治理#城邦存在的根本目的也还是为了公众的幸福#共同体所做的一切最后都要回归到人本身#最终都要为人类的福祉服务#这也应是现代国家所有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法治的必要作用

教育的作用是伟大的#但教育不是万能的!这是因为人总是有感情且有兽性的#从而影响理性和伦理作用的发挥#导致正义的沦丧!而且#现实中没有至善的哲学家#怎么办%亚氏即求助于没有感情的智慧&&&法律!亚氏认为#’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所以#法律必须受尊重且保持至高无上的权威#所有公民都应依法行事!当然#法律不可能完备无缺#它允许人们在具体细节上有所作为#但正义的原则不容违背#这样既体现了法律的灵活性#又维护了法律的正义性!但是#这里必须注意#亚氏所说的法律与现代意义上的法律根本不同#它与其说是一种法律制度#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模式#一种得到内心认同的行为准则!这种’良法*在亚氏那里必须满足两个标准+符合城邦的根本利益#符合公民的根本利益!总之#亚氏认为实现法治的两个条件是+拥有良法$遵守法律!一个共同体只有如此的法治才能惩恶扬善#维护社会正义#人们也才能成为优良的政治动物!

亚氏所说的教育和法治对人们过上优良的城邦生活至关重要#他既强调教育又强调法治的政治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只有加强教育#人们才能认识正义的理念$只有完善法治#人们才能遵守正义的原则#从而造福于城邦#造福于个人#也造福于未来!所以#’人*虽然有缺点#但只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又拥有并遵守良法#便能成为优良的’政治动物*!一句话#和谐生活与和谐社会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教育和法治!由此也可见#亚氏所说的’人*决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了现代公民的素质$他所说的’城邦*也决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但它却诠释了现代国家存在的意义!’人*和’城邦*互为目的#’人*活着是为了过上优良的城邦生活$’城邦*的存在是为了’人*的幸福生活!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亚氏的这一理想状态仍然没有达到#人类不得不生活在自身所创造的种种矛盾和悖论当中#不得不继续解读着当代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命题!

参考文献!

"#$

"+$

"!$!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北京#商务印书馆$($)*&#)#$#((*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456789:FB676G:B>HIJ7J8<G<7?#ACJ78CJ:+KKK&+)

!"#$%&’(%)1=:>?6?D<,>’L6D:?:BJD>B:<7B<*:7M:BJ?<>L6D:?:BJD>B:<7B<N<B6G<>J7:7M<L<7M<7?M:>B:LD:7<*5C<L=6L6>:?:67:7?C<N66O2?C<CPGJ7N<:78:>J7:77J?<L6D:?:BJDJ7:GJD2:>JEJG6P>>J@:78:7?C<L6D:?:BJD>B:<7B<*1?E:=>?#1=:>?6?D<?<DD>?C<M:EE<=<7B<>N<?Q<<7?C<CPGJ7N<:78#?C<J7:GJD#?C<>DJ;<#?C<E=<<L<6LD<J7M?C<B:;:D#J7M=J:><>JBDJ:G?6?C<JBB6GLD:>CG<7?6E?C<B:;:D*1BB6=M:78?61=:>?6?D<#?C<7J?P=<6E?C<CPGJ7N<:78J7M?C<B:?@2>?J?<M<?<=G:7<>?C<L=6L6>:?:67?CJ??C<CPGJ7N<:78:>J7:77J?<L6D:?:BJDJ7:GJD*/76=M<=?6D<JMJCJLL@D:E<:7?C<B:?@2>?J?<#?C<866M<MPBJ?:67J7MDJQJ=<:7M:>L<7>JND<*

!*+,-.&/$)1=:>?6?D<$L<=>67$L6D:?:B>

J7:GJD

天生的意思篇三
《“天生烝民”与“上帝造人”》

“天生烝民”与“上帝造人”

——思孟儒学与基督宗教的起源论

对于有生命的人而言,生存乃是第一要务;于是,生存问题成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人对自己总是一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这一来一去之间,我该如何活着,这也许是人永远要追问并永远也无法摆脱的疑问,当然这也只是人的问题。”1这样的一些问题,反映了芸芸众生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时心中之所想、所思;对这样一些问题的回答,就是我们所讨论的“人论”2的主要内容。于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人的生命来自何处——“我是谁,从哪里来”,用哲学的提问方式来描述,即为:人的起源及本性如何?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人的起源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对人的生存起点的一种追问,关于这个问题,各种宗教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答案3:思孟儒学传统的共识是“天生烝民”,而基督宗教的回答是“上帝造人”。

通常我们认为这样两种回答,分别体现了他们所代表的人本主义和神本主义两种传统4。本文在认真考查过思孟儒学和基督宗教对人的起源问题的回答之后,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思孟儒学的“天生烝民”是一种本原论5意义上的回答——它首先预设了天的存在,进而由天生出人,生出万物,天即是世界的本原,这是一个“从有到有”的过程;基督宗教的“上帝造人”则是一种创造论的回答,上帝从虚无中创造出世界万物和人,在创世之初只有创造者,除此之外,一无所有,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思孟儒学与基督宗教在人的起源问题上的不同答案,不仅仅是人本主义传统和神本主义传统之间的区别,更是本原论和创造论之间的区别。这一区别,引导了思孟儒学与基督宗教的“人论”的不同进路,形成了自己的独有语境,导致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限于篇幅,本文的讨论集中在本原论和创造论的区别及其生存意义之上:本原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终极原因——本原,原因和结果之间有必然联系,我们只要找到了事物的原因,就会把握事物本身,生存也因此而变得稳定;创造论则否定本原,认为神创造了万事万物,我们靠着神的恩典认识世界,靠着神的恩典在世上生活。

关键词:生存 本原论 创造论 语境

作 者:孙家宝,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005级博士生

(一)“天生烝民”说及其本原论特征

1、“天生烝民”

儒学被称作是“心性之学”,它关注的中心是人性问题;人的起源问题,在思孟儒学那里是较少提及的。但从儒学经典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片段,来说明儒学传统对这个问1

2 尼布尔:论古希腊的人性观 《人的本性与命运》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1959年。 从生存分析角度来看,“人论”即是关于人的生存诸问题的学问。

3 限于篇幅,此处只给出与本文相关的儒学与基督宗教的回答,并以思孟儒学的观点作为儒家传统的代表。 4 这样一种区分,是以是否有神的创造、是否以神为核心为标准的:儒家的回答中,没有神的创造,可以作为人本主义的典型代表;基督宗教谈神的创造,以神为核心,是典型的神本主义。

5 根据谢文郁教授的观点:儒家的本原论不是纯粹的本原论,它相信本原,预设了本原,但却悬隔了本原——通过引进“性”,把对天这个不可以讨论的本原的追问转移到对“性”的讨论之上,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虚拟的本原论”。

题的回答。

孔子提到的有关这个问题的言论,最重要的一句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对这句话,孔子没有做过相关的解释,我们也无法确切的明了它的意思。但从上下文来看,似乎朱熹的注释能近其义:“四时行,百物生,莫非天理发见流行之实,不待言而可见。”6就是说,四季交替、万物生长,是自然之法则,是“天理(天命)流行”的结果。

这种思想在后来的《中庸》里面得到更加清晰的体现。《中庸》的开篇就讲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第1章)“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同上)“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同上26章)意思是说,天命是“性”的来源,是人之为人、物之为物的根本;天道生生不息,万物生长不已,宇宙万物都是由“天命流行”而来。“生物不测”的天以其创造之生命流到哪里,便是命到哪里,命到哪里就是哪里的性7:流行于物之上,便有了物的性,于是有了物;流行于人之上,便有了人的性,于是有了人。万物的产生,并非某种意志的结果。

《孟子》中也有这样一段关于人的起源的论述:“《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孟子·告子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上天生出了众人,也使万物有规则,所以人们都向往公义,喜爱美德。孟子引述并肯定了“天生烝民”之说,并表达了孔子的态度,即认可这样的说法,且赞扬这首诗的作者对“道”有着正确的认识。这样,就把《诗经》的意思完全变成了孔子和孟子的意思,因而形成了儒家关于人之起源的正统观点。8

2、“天生烝民”说的本原论特征

本原的原始定义为时间上的最初存在(如泰勒斯等)和构成上的原始存在(如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等);进一步则被定义为事物的基本原则(如柏拉图以后的哲学家)9是世界万物的起源或最原始的原因。追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找到每件事情的原因,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处于一种有秩序的状况之下,是有智慧的人的在面对生存问题时所做出的习惯性思考。10古希腊哲学家首先明确提出本原论的问题,它反映了人们对自身生命和生活其中的世界从何而来,也就是序言中所提的生存出发点问题的追问。古希腊哲学在追求本原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世界的本原,即追问宇宙的出发点之上,因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解决了宇宙的出发点问题,就解决了人的出发点问题。从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世界的本原开始,整个前苏格拉底哲学家都在讨论什么是本原,怎样才能成为本原的问题——本原被不断的赋予新的属性,例如:巴门尼德将存在(世界的本原)定义为永恒的、不动的、独一的等等;同时,“气”、“火”、“土”、“种子”、“原子”等都被不同的哲学家提出来,指称万物的本原。但是,这样一些要么是已经生成的事物,如“火”、“土”等,不能被用来作为万物本原,因为本原是尚未生成的东西,是不可知的,同时本原又是永恒的,而具体的事6

7 朱熹:《四书集注》中华书局 1983年版 第180页 刘小枫主编:《道与言》上海三联书店 1995年 第462页

8 傅有德等主编:《跨宗教对话:中国与西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 第248页

9 谢文郁:《约翰福音的序言:翻译和注释》,见《外国哲学》第16期。

10 古希腊人拜各种各样的神,他们认为万事万物皆有神,神就是原因,如:风神是风产生的原因。他们拜众神,就是想要了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境遇的原因,通过掌握这些原因,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稳当。

物是可以消灭的;要么是“种子”或“原子”这样一些万物之外的存在,人的感觉无法接触,只能通过想象或者假设才能理解,而这样一些东西是否真的存在是没有办法被证明的。所以,本原问题在古希腊哲学那里一直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然而,这个问题,在思孟儒学那里,得到了相对较好的解决。儒家虽然较少谈及万物的本原和世界的秩序,但是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的生存的起点,也是他们无法回避的,于是他们用了一种更为简单但却极其有效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儒家看来,我们只能在生存中间寻找生存的出发点,离开我们的生存,我们没有办法谈论我们的生存基础,因为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观察到的,都是有限的,没有办法认识天。为此,思孟儒学预设一个“天”,作为可以生出万物的一个存在,这一点从“天命之谓性”、“天生烝民”那里都可以找到根据;这个“天”已经不是最初的人格之天,它已经转变为一个只有形式义而无实质义的抽象存在,是内在于人、甚至内在于万物之中的非独立意义上的存在。如何实现天这个本原到世界万物之间的联结?思孟儒学引入了“性”这个范畴,认为这个“性”是由天命于人的;天命之性自然流行,从而生出了人,生出了万物,它才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儒学传统中,从来没有提出过“本原”这个范畴,但思孟儒学中“天”的本原意义却是十分明显的11——天是最初的存在,是万物生成的原因,它存在于万物当中,却并非万物本身。

值得指出的是,在本原论中,“生成”是一个重要的表达形式,指的是由一物生成另外一物;从本原到万物的过程就是一个生成过程12,我们可以认为是“从有到有”。在孔、孟那里,对于如何实现“天生烝民”,没有做进一步的交代,但从他们认可这个说法的态度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的“生”就是“生成”的意思13,儒学是支持将天作为万物的本原,进而由这个本原生成万物的。在《中庸》当中,“天命之谓性”给出了天生人的过程——“天命”将“性”赋予人,就产生了人,这是对人的起源问题的明确回答;“为物不二,生物不测”,同样确立了天作为本原的地位,儒学在人的起源问题上的本原论特征清楚的显现出来。

此外,儒学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引入“性”这个东西,作为“天命”的同一体,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知性而达到知天,困扰古希腊哲学家的本原不可认识,因而无法判断其究竟是什么的难题在儒学这里就不再是问题。因为在思孟儒学这里,天是被预设的,是给予者,超出了自己的理解力,是不能理解的;性,则是在人的理解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因此是可以被认识的,这个认识过程,在孟子那里,通过“尽心”就可以实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在《中庸》,则可以通过“诚”来实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20:18)于是,在思孟儒学的语境中,古希腊哲学所遇到的困难就没有出现,儒学也因此没有像希腊哲学一样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从而发展起一整套完备的认识论体系。 14

(二)“上帝造人”说及其创造论特征

11

12 参见前文注释5。 谢文郁:《约翰福音的序言:翻译和注释》,见《外国哲学》第16期。

13 傅有德等主编:《跨宗教对话:中国与西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

14 这个观点,是作者的一个想法,将在另外时刻撰文讨论这个问题。

1、上帝造人说

基督宗教认为,人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创世纪》的前两章,分别记载了上帝造人的过程:

“神说:‘我们要照我们的形像,按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神就照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创世记》1:26,27)“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耶和华使那人沉睡。他睡着的时候,耶和华拿下他的一根肋骨,然后再把肉合起来。耶和华用那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把她带到那人面前”(同上2:7,21) 这样的一些记载,就是基督宗教关于人的起源的根本依据。从上面的一段话当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人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用泥土造了人,给了人生命的气息,让人成为有灵的活人;上帝也造了人赖以生存的万物,使得人可以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历代的《圣经》学者、神学家和哲学家们对《圣经》做出过各式各样的解释,但是“上帝创造人”这样一种观点却是基督宗教中不可更改的命题。因为“最纯粹的基督教人性观,以人为‘上帝的形像’与‘被造之物’的合一体,当他处在最高的灵性地位时,他仍然是一个被造者,而在他的自然生活的最丑陋的行为中,他仍然显出若干上帝的形像。” 15

2、“上帝造人”说的创造论特征

作为“天生烝民”的比较,我们先来看一下《圣经》创世纪中,对上帝创世过程的描述:“起初,上帝创造天地”(1:1),接下来上帝用六天的时间创造出了光、空气、植物等世界万物,并在第六天,照着自己的形像,按着自己的样式造了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所能够了解到的,都是在上帝的创造活动开始之后的事情。对于开始创造活动之前,上帝在做什么,《圣经》中是没有任何交代的。这是一种“纯粹的创造论”16。它并不关心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无意追究创造活动之前的存在状况;在创世之初,只有创造者,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或对我们的认识来说显现为无)。奥古斯丁根据这一点,用“无中生有”来理解创造,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创造者从“无”中创造的。17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得知在上帝创世这个问题上,其创造论特征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上帝造人的过程是不是如此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人是由上帝用尘土造成的,女人更是由男人的一根肋骨造成的,既然这样我们可不可以说,上帝造人的过程使用了某些质料,是一个“从有到有”,而非“无中生有”呢?本文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能说上帝造人是一个“从有到有”的过程,那样做就等于否定上帝造人的创造论特征。

虽然创世纪中说到,上帝用六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万物,并且在第六天才用泥土造了人,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上帝造人是在整个创世过程中的,属于整个创世活动的一部分,因而也必将有创造论特征。上帝用泥土造人,表面上看来好像我们用某些材料制作一件事物,是“从有到有”的一个过程,其实则不然,因为我们无法忽视上帝的创造者的身份,不能用简单的15

16 尼布尔:《人的本性与命运》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1959年 第149页 谢文郁:《约翰福音的序言:翻译和注释》,见《外国哲学》第16期。

17 Augustine, Confessions, Penguin Books, 1961, 第11、12章,转引自 谢文郁:《约翰福音的序言:翻译和注释》,见《外国哲学》第16期。

类比来解释这个事件;如果给我们人类一根男人的肋骨,我们是不能造出一个女人来的。上帝使用泥土造人,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因为上帝在创造其他万物的时候,只需“言说”就可以做到了,例如:“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1:3);“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1:24)这样的一些创造,都是上帝通过“言说”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如此看来,上帝造人,也必然可以如此。

另外一点可以支持本文意见的是:上帝在用泥土造出一个人的同时,将生命之气息吹到他的鼻孔里,这个人才成了有灵的活人,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定:这生命之气息,才是造出有灵的活人的最关键因素,而这只能由上帝赋予人的生命气息是不需要质料的。

总而言之,上帝造人也是一个如奥古斯丁所讲的“从无到有”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基督宗教在人的起源问题回答上的创造论特征。

(三)两种回答的生存意义

在上面的论述中,本文开头提出的论点得到了论证:思孟儒学与基督宗教在人的起源问题上的不同回答,不仅仅是人本主义传统与神本主义传统的区别,更是本原论回答和创造论回答之间的区别。这样一种区别,造成了儒学和基督宗教在“人论”上的两种走向:儒学强调天生人,而这个天又是预设的存在,可以通过“性”来认识,所以整个儒学人论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人性如何?天人合一如何实现?而基督宗教则更加关注上帝的创造,以及与此相应的恩典与救赎等信仰。这些建基于生存关注的问题的解决方式,必将对人的生存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即儒家的生活方式,与以基督宗教为代表的西方基督宗教世界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即基督宗教的生活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十分不同的。18

本文所要重点讨论的是另外一个方面的重要后果:对人的生存问题的思考,造成了各种宗教文化传统都是在各自的语境内谈论问题,这是宗教和文化对话难以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所谈及的人的生存起点问题,是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它是整个人论的起点和核心问题之一;而人论又是一种宗教和文化的核心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造成各种文化传统所关注的生存问题重点各不相同的重要原因。

回顾一下思孟儒学思路:预设一个万物的本原——“天”的存在,天将性命于人和万物,就生成了人和万物;通过可以被人认识的天命于人和万物的“性”,认识本原,即“知天”。相比而言,基督宗教的纯粹创造论就十分简单了:上帝从无之中创造了万有,创造了人。

在儒学语境中,“天”是一个预设了的存在,思孟儒学没有讨论它是否存在的问题;在整个儒学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始终没有成为一个问题。这是因为在儒学看来,天的存在没有必要证明,也没有办法证明——天是人的生存出发点之前的东西,不是人的生存里面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去追问,也没有办法直接去认识它。人的生命从来自于天的“性”开始,天给了人“性”之后,就不管我们了。如果我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就可以把天的“道”彰显出来,人就与天重新合而为一。所以,是不是需要论证天的存在,在儒家看来是没有必18 这是一个事实,反映在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之中,我们在有关中西方文化和社会比较的的文章中经常可以见到。这部分内容并非本文关注重点,限于篇幅,本文将不详细阐述。

天生的意思篇四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2012年溧水高淳江宁小学语文联片教研活动

11月20日上午,南京市溧水高淳江宁小学语文联片教研活动在南京东山小学举行。对于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去观摩前辈的精彩课堂,非常珍惜此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也很庆幸自己收获了很多,备受启发与鼓舞。

刚进入观摩课堂的教室时,正前方的横幅深深吸引了我,“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友善用脑”。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有时候我不得不相信这句话,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就教一年级,刚开始是有点不适应,因为孩子在我的面前就是一张白纸,刚开始真不知道如何教好他们,一直很困顿,也一直在摸索着前进。在接近3个月的时间里,让我不得不相信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我觉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记得我在教学复韵母ai、ei、ui的发音时,我只教了ai的发音,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根据相同的发音方法发ei、ui,学生都能掌握发音方法,自己能发出来。最近进行了识字教学,我自己觉得“练习与测试”上面的习题有点难,可没想到孩子自己在做时大部分都能做出来,做错的都是些小毛病,让我不得不佩服孩子的天生学习能力,一点就通。虽然在教学中发现不是每个孩子的学习都能跟上我的节奏,但我依旧相信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只不过有些学习者的反应稍慢了些,但我相信只要等等他们,多多鼓励他们,他们依旧是很棒的,他们从咿呀学语到现在的懂事,已经证明了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

至于后面的“友善用脑”,虽然只有简短的四个字,但我觉得却蕴含着深层的意味,刚开始一直没有领会到它的意思,这四个字在听观摩课时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因为我相信在前辈的课上也许我会领悟些许。

在听汪璐璐老师执教《珍珠鸟》时,让我感慨原来语文课可以上的如此精彩,整节课我的陶醉在汪璐璐老师动听的声音中,跟随着她走,让我也真正走进了这篇课文。她用动人的声音,逐步的诱导学生去说,伴随的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陶醉,去展开思考的翅膀,汪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诱导,能够一步步启发学生去说。这也诠释了“友善用脑”的思想,让学生在美好的环境熏陶下积极动脑。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汪璐璐老师的课上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美的熏陶。如何培养学生去说去写,真的是一样很

大的本领。反思自己的教学,当学生说出的答案不是自己想要的时候,有时候会抱怨学生太笨,其实不是这样的,作为老师要反思自己的引导,是不是自己引导的不好,如何去诱导学生这是一门很深的艺术。

最后周爱华老师围绕“清晰目标 明确重点 以学定教”的主题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给我的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也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关注文本言语形式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材编写者之间多元对话、思维碰撞的过程。编者在选择教材时肯定不是盲目地选择,是有他的意图,在教学中我们就要试图挖掘文本内容,揣摩作者意图。

语文教学教给学生什么,是不是就单单是语文书上的内容,就那些简短的文字,语文的教学最主要的是为了我们的生活服务,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把我们祖先的文化传承下去,所以语文的教学更主要的教学生听说读写,教学生如何去写、去读、去说。要从我们的语文书上充分的挖掘资源,适时的扩展补充,让学生乐学,爱学。

二、充分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

一篇课文不单单是简短的文字,就教学生如何去读,如何去写字,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篇文章这样写,这样写的妙处在哪,让学生也学着去写,比如在《珍珠鸟》这篇课文中,有一段描写珍珠鸟动作时,就用了一下的连接词“起先,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教师就紧紧抓住了这一段,让学生也照着样子说话,这样不仅指导了学生如何背诵这一段,还指导了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语文教学就应如此。

三、充分关注学生主体

“以学定教”,要关注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学的怎么样,不是盲目地就照着教参上,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有些知识学生也许已经会了,还要照着教参上的内容不停地在给学生重复,这样不仅浪费了孩子的时间,还会让孩子觉得课很无聊,都是学些自己会的东西。

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备课是不能忘了备学生这个主体。充分关注学生,以学定教。

周老师的一句话也深深启发了我,“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把学生带

到“哪里去”比“怎么去”更重要。每次走进课堂前,都应当清楚,这节课我要给孩子学点什么,要他们掌握那些知识,要把孩子带到哪去。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点,自己要清晰,这样孩子也会清晰。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只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会引导,他们一定会很棒!不要因为暂时的不足,就放弃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的好的东西。”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在教学中,适时地放慢脚步等等他们。

阳江中心小学 沈月

天生的意思篇五
《出生日揭秘你有哪种天生异禀》

出生日揭秘你有哪种天生异禀

日精灵(出生日是1、10、19、28的人)

你天生就有非常强的决断力,精力旺盛且关爱他人,拥有强烈的欲妄想要操控一切事物,成为一名冲锋陷阵的领导者;除了与生俱来的原创性外,发明的潜在天分和想法也都相当正面。骨子里,你可真不喜欢当老二呢!总想掌控所有的状况,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号精灵大部分都会成为优秀的经理人、总监、总裁、辅导员与部门领导人的缘故了。除了最直接的方式和别人做沟通,你的意志力、逻辑性经常会超出个人的感性面和情绪面。所以,你假如能多学习如何体贴他人的感受,将会有更圆满更融洽的人际关系。因为你的生日数字加起来的和是1,因此是受太阳所控制,你与出生于2月、4月、8月的人相处非常融洽,也非常有缘。星期日是你一周中最好的幸运日。

木精灵(出生日是3、12、21、30的人)

一般来说,你对自己与生俱来的条件非常引为自豪,对未来布满了远景和企图心,个性独立,不希望受到任何人的摆布;只要是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就会毫不保留地付出一切,全力以赴争取。好象这一生就该拥有足够的舞台,让你尽其所能地演出,你非常擅长于大众面前表现自己,在任何领域里超前他人。你的眼睛永远都是朝正前方望去,态度正面又乐观,轻易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爱。在艺术领域里、单位里、社团里通常能够获得很好的声名。假如别人说你是只社交的花蝴蝶,那可是赞美之辞哦!你非常重视良好的声誉,天生就是一个杰出的社交高手。因为你的生日数字是3,直接受到木星的控制,所以你和出生于3月、12月的人会有不可思议的良好关系。星期四是你一周中的幸运日。

天精灵(出生日是4、13、22、31的人)

你会认为自己无论是在哪一方面,都和别人不一样,天生有种说不出来的优越感对于成就感,也另有一番解释,在你的思维和想法中,存在着隐而为现却相当的目的和远景。虽然,你天生就是那一种谨慎小心的人,但在你的内心世界,却布满了许多矛盾和自我对抗,对于某些事物的评断,也有异于他人的偏颇观点,这一方面获得相当程度的欢迎,另一方面却在无形中为自己树敌不少。你拥有一个对机械、数学、逻辑与建置架构尤其灵敏的头脑。从你出生日数字反映了你先天忧郁的个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你是如此地轻易受到感情的伤害了。那些希奇又非常的情景非常引你注重“与众不同”是你字典里最常看到的字句。骨子里,你是多么渴望打破传统,反抗毫无意义可言的常规啊!因为你的生日数字是4,所以受到天王星的完全影响和掌控。星期日是你一周中的幸运日。

水精灵(出生日是5、14、23的人)

交朋友简直就是你最拿手的专长,从你身上我们看到了“广结善缘”最佳的诠释了。你很喜欢变化,旅游是你的最爱,越稀奇古怪的事情越能挑起你的爱好。当然,你更热爱自由,你一生奋斗的生活目标与哲学,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做标杆,那就是“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 ”为了追求独立的自由,你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始终都在人生的路上奔驰着,从没有停下来歇息的时候。你有个非常聪明的脑袋瓜子,善于用你灰色的脑细胞**过日子,对于大量使用劳力的工作还真有点儿排斥呢!你的适应力很强,非常是在有压力的危机处理当中,你可以游刃有余地把问题解决掉。非常具有韧力和弹性,是大家对你的熟悉。但是在选择朋友和环境上头,你就得多小心一点,可别来者不拒,三教九流之辈全变成你家的座上客。又因为你太善于言辞的表达,因此要谨慎地运用语句,避免冲动才好。水星掌控你的生日数字5,因吆这个词语因为可能含有不良或粗俗的意思,所以和出生

于6月、9月的人处得很好。星期三是你一周中最幸运的日子。

金精灵(出生日是6、15、24的人)

你对于所有关于美好、舒适的事物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渴望,比如说流畅的音乐、丰富的色彩,以及触感极佳的布料或材质等。似乎追求美好就是你的天性,所以有关嫉妒、不协调之事,都将离你远远地;你尽一切所能提供家人快乐与安全感,让所有身边的人都体会到你的爱心和责任感。从你身上所散发的磁性和魅力,毫无疑问为你带来丰富的友谊和建立相当稳固的人际关系。没有人比你更拥有如此超强又精准的能力去阅读他人内心的想法,以及判别所处状况好坏的灵敏度。对于爱、赞美与感激,你一直都抱着很崇高的敬意;对于公道和正义,也有极为强烈的概念和支持,这些要素构成了你一生的信条,而你也会为自己所相信的事情努力,换句话说,就是为了理念而一生奋斗到底。金星掌管你的生日数字6,所以轻易为出生于5月、7月与10月的人所吸引。星期五是一周中的幸运日。

海精灵(7、16、25的人)

基本上,别人在一开始和你接触时,都会觉得你比较保守、安静、低调。你以一种特有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独立的原味,可算是一个非常奇异的个体;从另一角度来看来你最喜欢的伴侣就是自己。超强的分析能力,广博的知识概念,丰富的阅读经历,都是一般人对你印象。你对事情的因果关系很有爱好,总会一探虚实。喜欢旅游到遥远的地方,跋山涉水也在所不惜,那些具有异国情调的山湖岛屿都会有你的足迹(至少在梦里)。你是最接近上帝的子民,直觉的天性让你时常有预言性的梦境出现,难怪你老对一些事物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你一向知道得多,却说得少;也就是说,凡是没有经过特定分析、小心验证的事,你是不会随便说出口的。你非常的天分还可以在写作、研究、计算机、科学、神秘学等方面发挥出来。海王星掌管你的生日数字7,双鱼座,巨蟹座的人非常吸引你。星期一是你一周中的最佳幸运日。

地精灵(出生日是8、17、26的人)

你有个相当深刻且强烈个性特质,总是比同年龄的人要早熟许多。对于生命,常会抱着一种哲学性的思维去看待它,是一个标准认真又严厉的人。积极努力的本性,使你在大众中轻易获得成功,为了完成伟大的工作计画,即使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你是那种为了达到目的永不放弃的人。因为轻易被误解,所以你常会感到万般孤独。事实上,了解你的人都知道,你是一个极暖和,愿意伸出双手关怀他人的人,同样希望获得他们的了解。你的生日数字总和为8,直接受到土星的影响,对于那些出生在1月,10月的人都有极度的好感。星期六是你一周中的幸运日。

火精灵(出生日是9、18、27的人)

你是一个勇敢的生命斗士,会为所有的事情奋斗不懈;童年与青少年时期,因为你这种强烈的勇士性格,所以招致较多的纷争和困扰。你的个性鲜明突出,对于个人的评价和定位相当清楚,并不那么在意别人对你的见解和想法。对于自我生命的把握有很强烈的意志和欲望,也就是说,你认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你有一种独特的个性美,也是标准的急性子;假如能够好好的控制一下脾气,凡事三思而后行,自然轻易攀达生命的*峰,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完成理想事业。你的生日数字和为9,受到火星的影响,通常与出生于4月、11月的人,彼此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星期二是你一周中最佳的幸运日。

Close

日精灵(出生日是1、10、19、28的人)

你天生就有非常强的决断力,精力旺盛且关爱他人,拥有强烈的欲妄想要操控一切事物,成为一名冲锋陷阵的领导者;除了与生俱来的原创性外,发明的潜在天分和想法也都相当正面。骨子里,你可真不喜欢当老二呢!总想掌控所有的状况,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号精灵大部分都会成为优秀的经理人、总监、总裁、辅导员与部门领导人的缘故了。除了最直接的方式和别人做沟通,你的意志力、逻辑性经常会超出个人的感性面和情绪面。所以,你假如能多学习如何体贴他人的感受,将会有更圆满更融洽的人际关系。因为你的生日数字加起来的和是1,因此是受太阳所控制,你与出生于2月、4月、8月的人相处非常融洽,也非常有缘。星期日是你一周中最好的幸运日。

木精灵(出生日是3、12、21、30的人)

一般来说,你对自己与生俱来的条件非常引为自豪,对未来布满了远景和企图心,个性独立,不希望受到任何人的摆布;只要是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就会毫不保留地付出一切,全力以赴争取。好象这一生就该拥有足够的舞台,让你尽其所能地演出,你非常擅长于大众面前表现自己,在任何领域里超前他人。你的眼睛永远都是朝正前方望去,态度正面又乐观,轻易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爱。在艺术领域里、单位里、社团里通常能够获得很好的声名。假如别人说你是只社交的花蝴蝶,那可是赞美之辞哦!你非常重视良好的声誉,天生就是一个杰出的社交高手。因为你的生日数字是3,直接受到木星的控制,所以你和出生于3月、12月的人会有不可思议的良好关系。星期四是你一周中的幸运日。

天精灵(出生日是4、13、22、31的人)

你会认为自己无论是在哪一方面,都和别人不一样,天生有种说不出来的优越感对于成就感,也另有一番解释,在你的思维和想法中,存在着隐而为现却相当的目的和远景。虽然,你天生就是那一种谨慎小心的人,但在你的内心世界,却布满了许多矛盾和自我对抗,对于某些事物的评断,也有异于他人的偏颇观点,这一方面获得相当程度的欢迎,另一方面却在无形中为自己树敌不少。你拥有一个对机械、数学、逻辑与建置架构尤其灵敏的头脑。从你出生日数字反映了你先天忧郁的个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你是如此地轻易受到感情的伤害了。那些希奇又非常的情景非常引你注重“与众不同”是你字典里最常看到的字句。骨子里,你是多么渴望打破传统,反抗毫无意义可言的常规啊!因为你的生日数字是4,所以受到天王星的完全影响和掌控。星期日是你一周中的幸运日。

天生的意思篇六
《第一节 人的自然属性》

第一节 人的自然属性

探索人的自然本性,是讨论社会中各种问题的基础。必须承认,从有人之始,人就没有作为单独的个体与其他人毫无关系的存在。最简单的实例证明就是人生而有父母,家庭是最简单的社会组织,尤其在初生儿非常弱小需要保护的时刻,家庭的影响更为重要。换句话说,人的社会属性同人的自然属性是天生共存的。但是,人的自然属性又是社会问题的关键,以至于不得不将其从人的属性中单独剥离出来讨论。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每个人的自然属性是不平等的,人人天生具有感性和理性的精神。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应该这样看待:生命的存在,是每一个生物的显著特征。为了维持生命,任何生物都会努力获得生命延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因此,人作为生物一种,免不了为了维持生命,争取食物、生存空间等等。这一根本自然特征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抹煞的。所以我们只有认同,利己是人的本能选择。求生的欲望,以及附着的其他追求,就成为人欲望的源泉,不可能被彻底消灭,而满足生命延续,就成了我们的基本权益,即生存权,以及伴生的权益,比如健康、安全、所有权等等。从目前只针对个体狭义地讨论来说,人的对立面还仅仅是非人类的自然万物。

每个人的自然属性是不平等的,是指每个人周围环境不同,生活其中受到影响也各不相同,没有绝对一致的成长经历,所以人生存的客观自然环境是不平等的;每个人身体构造千差万别,没有绝对一样的个体,所以人成长的内部因素,即智力、体力等等也是不平等的。这些是不可辩驳的事实。这些内外因素决定了对于同一种欲望,不同人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还有对于同一利益的范围,不同人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说人天生具有感性和理性的精神,可能用词不算很确切,但这些是最容易理解我所希望表达的意思的词汇。此处感性,是指人有爱、恨、痛苦、快乐等等纯粹感觉上的认知,这些不难理解,因为无论一个原始人,还是现代人,这些都是始终存在在人的行为表现中的,并没有随着进化或者突变发生任何偏移。而此处理性,是指人分析、思考、计划等等有意识为了某种人为特定目的,根据一定的依据作出判断,无论这种判断合理与否。可能有质疑说远古人类还没进化出智慧,怎么能有分析判断能力。这个其实是对我提到的理性覆盖范围的质疑。简单的解答可以这样说,如果人没有判断的能力,人早被掠食者吃干净了。那么,感性多一点还是理性多一点呢?我认为,个体对周围认知越清晰,理性的程度越高,同时做出感性判断的频率越低,但不会消失,反之亦然。最后,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指挥人行为的思想,比如你伸手,就算你是下意识的,也属于精神指导在前,只是你对于为什么这么做认识程度不同而有意识和下意识的区分罢了。

第二节 社会和人的社会属性

前面提到社会是随着人的出现而同步出现的。社会是什么?社会是人与人在一定契约下,彼此发生和满足交换的稳定集合。从简单的家庭来说,父母对子女的哺育,其实是本能的契约,为的是在日后能换来子女对父母的眷顾和帮助。这里暗含的是本能的感性与理性的交换,即爱的交换和获得资源共享的交换。再大而论之,以君主国家为例,人民为了保障个体生存,和更多的人可靠地发生关系以获得更多的资源等等目的,推举出管理者,即君主,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这里暗含着每个人彼此间默

认了这样一种协调方式,以便更好的发生彼此间交换行为,包括物物交换和情感交换。从社会定义本身理解,人与人是第一个条件,是社会根本前提,当然不见得人和人一集合就构成了社会,这个不过是社会定义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社会的基础,即一定契约,这是指人群彼此默认的一种行为规则,在这种规则下人们的活动才彼此认可而不冲突,反之违背了这种规则做事,就是违背了社会创建的本意,也就会造成社会的崩溃。彼此发生和满足交换,是对社会中人际交往的描述。注意,此时的交换一词不简单是物品间的交换,即客观实在的交换,我在此处借用此词已经扩大了交换的含义,它还包括精神的交换行为,比如同情也是交换,对其他人的同情,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道德的预先投资,潜意识如此,只是不见得自己认识到或者承认他,其效果是为了以后能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类似的回报,以及从社会道德提升中得到一定的精神收获,比如自己沦落时能有社会道德保障等等。定义中用了稳定一词,对于多长时限为稳定,确实因人而异,但没有时限限制的话,社会就是虚无的概念,不过对于社会的发展趋向用稳定修饰确非常合适,扩展开来说,稳定的社会,应该是一种动态平衡中的社会,各种社会问题纠结影响,但社会总体发展趋向是围绕一根主线上下波动前行,主线即指社会不断维持下去的平衡基准。由前也可以简单的看出,在现实世界中,社会有大致的层级结构,个体人是基本,家庭是最简单的单元,然后上面有社区,社区上有市,省——行政机构页可能室别的方式,此处简化为前述几种,再上面有国家,然后是地球上全部人类的集合。这个结构其实是模糊和动态的,没有明显的界限,而且可以互相转化。当某层的一个社会单元崩溃了,就会重组为另一种社会结构,再在不断重新结合中形成新的社会结构。社会发展主线,则因社会层级不同而不同:作为全部人类集合的下属社会单元,比如国家,一般是向不断满足并扩大国家中人群需求的目的来延续,他的重点在于满足自己集合中人的需求,而从整个人类社会来看,一方面是扩大全人类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保持人类和外界的动态的平衡,不至于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和外界发生极端矛盾以至人类无解,然后消亡。

由于个体人的自然不平等,注定个体人不会是全能的,为了生存,人与人免不了需要合作,尤其是近现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需求越来越丰富,社会对人来说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交换,比如商品买卖,情感交流,劳动合作等等不可避免。于是,社会,在人群对一定操作行为形成了共识后,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社会随着家庭的出现就自然出现了,社会形态演变历经家庭社会,到家族社会,再到现代国家、各类组织、团体。社会是自然的产物,也有其自然规律。由于有了社会,人随之有了社会属性,即为了保障在社会中存在的人际关系,个体必须存在一定交换要件。这些交换要件,可以是普通劳动力,可以是某项特殊技能,也可以是财富等等,它与人不平等的自然属性有着密切联系,但不是仅与自然属性有联动关系。在社会中,由于自然人天然拥有的欲望和利益,为了能在一定时期内可靠地实现一定交换行为,人们不得不妥协自己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交于社会变相成为个体的交换要件,方能在社会形成的基础契约上达成一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纯粹的个体自然人,对立面是自然万物,为了生存,他争取他所能争取的,同时也得放弃自然万物胜于他的一切。同样的,当自然人融入社会,也面对的是同样的生存法则,不过这时候的对立面是其他自然人,因此个体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将可以满足别人的要件拿出

来,作为基本的筹码,和其他自然人换取满足自己的要件。在这样交换的行为中,交换要件这一内涵比之前只有自然对立面时的独立自然人拥有的更丰富,因为交换发生是履行彼此认可的某种契约的表现形式,因此,交换要件多了社会这一层次的伴生产物,特别是在精神上的伴生产物,比如诚实、信用、荣誉、(这几个属于精神中理性的产物,社会成员借此衡量和被衡量在社会中的存在程度)成就感、控制欲望、好胜心(这几个属于精神中感性的产物,扩充了人的感官刺激来源)等等。社会中不断发生基于契约、人群范围不同的交换,每个人的交换要件也不断的变化着。因此,就算人群相同,做相同的契约交换,发生时刻不同也意味着交换的程度和结果不同。换句话说,整个社会因为不断运动而发生个体利益间不断的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如此往复;交换契约的内容也多多少少在变化;个人的的社会意志也在不停的互相角力,此起彼伏。那么,这样发展,是否能带领社会走上稳定之路呢?就目前历史来看,能持续稳定的社会,彼此力量应该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彼此角力虽然存在但是在主线上稳定来回波动,该问题已在前详细表述。比如罗马王朝的稳定时期,人人各就其位,百人团会、元老院、部族大会等等彼此限制又互相促进,还有唐朝盛世时,严格的官僚体制,科举制度,若干层的封地王侯,互相钳制分割着权力,再如现代美国的联邦制,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宪法和各州独立的立法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群精神达到特定程度,周围环境达到比较满意的要求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符合时代需要的比较合理的平衡的表现,但不代表将持续永恒下去,众多主观客观变数都存在,特别是关键的主观变数永远存在于社会本身——社会中人的利己本性永远存在。

总而言之,社会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博弈,妄图一劳永逸的稳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即使社会不变,周围客观条件也在不断改变,反作用于社会不能不变。从长远的看,社会结构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那么笼统的说,相对合理的社会应该是如何的呢?我认为,合理的社会应该是这样一种结构:在一条延伸的时间线上,各种力量能很好地合力抑制内部特定力量的成长,但得保证这股力量的强势,同时不断将其分散到其他力量的成长上去,否则特定力量过于强势就会压制别的力量形态的正常成长——这是社会稳定的形态;由于外部客观因素的持续干扰,某种力量——不见得一定是社会稳定时的那股强势力量——即使受到社会合力压制也不能完全遏制他的壮大,直到确实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一极,而其他力量却黯然失色,这时候就应该顺应需要,放大这股力量,内部分化这股力量,使其演变为多种形态,重新开始前面的轮回——这就是社会的转型。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社会机制,应该是包容的,社会中人和人能平等地定约和执行契约,并同等地承受契约的制约和惩罚效力,而且必要时刻,允许人们大幅度地改变过去的契约,实现社会的正常转型,并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演变过程中的必要损失——损失肯定存在,只是机制能让损失变大变小的问题。因为社会存在的核心目的,就是社会中人群不断受益,社会的核心是服务于人,为社会中群体牟利。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确社会的价值,才能明白人生活在社会中的意义。

前面定义提到一定契约,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一定契约,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不见得非要是文字性的条款。就现在来说,社会的公共契约,表现为道德和法律。我不否认比如有所谓的官场潜规则等契约存在,这确实是特定环境下

的特定契约,甚至可能由于特定环境已覆盖到全社会范围,成为社会的公共契约一种,不从正义与否的角度去看,在特殊背景下,它的存在是完全合理的,是社会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目前来看,全体社会成员均承认的,还是道德和法律是公共契约,是社会,尤其是社会以某个国家形式存在的基础。这是人类认知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走到目前状态的必然共识。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转化的,是公共契约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道德是最初公共契约的语言表述方式,是不成文法,人们依据道德裁判人们的各种交换行为,当道德的约束已不能有效地满足遏制违背公共契约的行为出现,从而造成交换失败时,社会人群意识到需要将道德条文化、具体化的必要性时,道德就强化成了法律,并带有强制力实施和惩罚的效用,以期恢复约束交换正常进行的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道德的含义也在不断充实和进化,在社会人群认为必要的时候,将新的道德标准具体化为新的法律条文,同时,旧的某些法律,或者道德存在的一些客观或者主观条件不存在了,社会人群则令这些条款废除,或者将这些道德要求丢进历史的垃圾桶。另外,当社会升华到一定程度,一些法律条款已经不必再具有强制力或者惩罚措施的时候,法律又可以退回为道德的形式,继续发挥他的弱约束力。可见道德和法律没有明确的界限的,他们可以共同存在成为社会公共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和法律在社会中的制约侧重不同。道德侧重于制约人的精神层面,特别是与社会伴生产物有关的精神层面,包括预前和事后约束,法律侧重于制约人的实际行为层面,是事后约束。由此也可以看出,道德的惩罚侧重于精神和社会权益的惩罚,比如舆论谴责、集体冷漠、剥夺某种因社会而派生出的权益等。而法律的惩罚侧重于实体和自然权益的惩罚,比如罚款、处死、关禁闭等。道德的约束所耗费社会成本比法律要小,只有在社会的特定问题变得比较严重,道德失控时,法律才有存在的意义,但这时候已经不得不耗费更多得社会成本来补救。换句话说,法律不是万能的,社会道德才是维持社会良好运转的根本,法律是不可或缺的补充。道德的执行者应该是社会全民,法律的执行者一定是特定执法机构。虽然法律也是公共契约的表现,按理好像应该由全体来执行,但法律之所以没有选择让全民来做执行者,是因为那样的社会成本太大,而且不能保证每一个成员能理性判断。更关键地是,一般的罪犯犯错之前也属于社会中普通一员,就连犯错后也只能算是失去了一定普通公民的权利的社会成员,那么是不是还要自己审自己呢?简单的说,没有必要全体人民天天不干活,只为了不断地判罚罪犯。说到这,顺便提及一下文革,那就有全民执法地影子,结果呢,法律被滥用,社会生产被严重耽误。

谈到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的意识到,人的利己本性和社会契约——此时可以将社会契约用社会道德做大致替换,以便看的更清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始终存在了。这个就是社会不断演变的根本内因。我们不能抹杀人的本性,妄图用精神上绝对控制,让人放弃利己的本质,这实际是在回避社会创建的初衷,而应该探索出利己和社会道德间模糊的边界,提升社会中人的素质,明确社会道德,让矛盾的两个方面在边界上来回游走,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一个和谐的范围。

天生的意思篇七
《不是天生就爱你》

不是天生就爱你

By 冯紫仪

我爱你,痴迷于你。你可以让我忘记烦恼,甚至忘记自我。不过有时你也会放大化我的情绪,因你而落泪。在外漂泊三年多,你一直陪伴着我,在路上,在枕边,在书桌旁,在图书馆里,不离不弃。你有一个

很好听的名字---音乐。 我想你不会介意我把我们的故事分享给朋友们吧。 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德国哲学家尼采

上了大学之后,生活上还算规律,每天在寝室、教室、网球场之间穿梭(原本期待用單車踩著這三點兒的。。。。只是-_學校不太大)青島的氣候到現在還不是很適應,晚上回来总要用熱水洗一下脸,清醒清醒,暖暖自己。然后就舒舒服服地坐在网上买的二手CD机面前,不紧不慢地挑选起想听的CD,今天选的是卡拉扬指挥,穆特领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这张碟子要比我的年龄还大,CD盒的背面写的是Made in West

Germany,也就是柏林墙倒下前的产物了(我最愛的了,呵呵,最近还收了一直WG的MB146~ 龙鸟圆满啦 )。琴声依然优美,然而不知为何,今天却突然在心里问自己当初是怎么喜欢上音乐的?就摘下眼镜,闭上眼镜在琴声中开始慢慢回忆(人老了确实喜欢怀旧),随着对记忆的不断挖掘,我发现爱上音乐并不是偶然,更不是一见钟情,仔细回味往事,感觉挺有意思的,也就促成了此

文。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凭着记忆,我和你的第一次邂逅应该是在上小学前。中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有一技之长,因此从小就报各种各样的班,我妈咪自然也不例外,给我报了電子琴班。现在想想当时的很多事情还历历在目(赞下自己的记忆力),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个乐器是一架雅马哈的电子钢琴,至今还保存在家里,虽然琴键已经发黄,但是功能依然健全。当时是妈咪骑着摩托带我去上课的,电子琴就放在摩托车的踏板上,我坐在后面,有一次还被交警同志抓到过(电子琴是横着放的,确实挺危险),怎么处理的不记得了。那个时候好像并没有对学琴有什么抵触,我想因为是那个雅马哈太强大了,100多种声音对于一个学领前的p孩儿来说绝对是个极具诱惑力的高级玩具。当时上课都还有家长陪同,媽咪和我一起学,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会弹的最难的一首曲子是《敢问路在何方》(别给我说你不知道这是那首歌)。 不过后来为什么没有继续学下去记不得了,应该算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是我和音乐的第一次比较深刻的接触。在我的宝贝库里还有保存有一张电子琴老师给我的贺年卡,前几天和媽咪通话,媽咪说自己又重拾电子琴,还说没有以前脑子好用了。昨天晚上上淘宝时,发现已购买的商品里有两本电子琴教程,哈哈,媽咪加油!

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美籍德国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 转眼就到了小学,因为体质弱,就打起了网球,每天晚上放学自己一个人走到西工体育场,然后挥拍到天黑。后来妈咪说我当时看着很可怜,特别瘦,其他学员的年龄也大部分比我大,总是被欺负,球拍还被藏起来过。呃,跑题了,继续说音乐,上小学之后,因为不再学电子琴,就和音乐不怎么来往了。不过老爸有个台湾的朋友,就叫他林先生把。每年林先生都会来大陆很多次,而且每次都会给我和老爸带些礼物,老爸的礼物始终都是台湾高山茶和台湾野山泡椒,我的礼物呢就要丰富多了,他知道我学网球之后,送了我一

天生的意思篇八
《企业家是天生的》

  中国改革开放后,创造了大批企业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创造企业家的速度似乎是加快了,富豪榜每年都有一些更年轻的企业家,以更多的资产挤入进来。每当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故事曝光后,除了佩服他们的胆识和智慧外,当我们费劲地数一数他们财富数字的那些零后,不免有些嫉妒。为什么?因为人难以忍受同类的优秀。这些人跟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怎么他们就那么幸运?是有关系或钻了政策空子?否则我们一点也不比他们傻,也不可谓不勤奋不努力,怎么……  我们怀疑企业家第一桶金来源的行为是有科学解释的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认知失调”,说的就是这件事。中国人的文化是天道酬勤的儒家文化,从小我们就被家长和社会植入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努力一定能成功。可是当我们进入社会想拼命努力获得成功时,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儿。怎么我们往死里努力也没成功,而邻居家的二小子没看怎么努力却成了本地的首富?当发生的事实与我们的观点不相符时,我们就会产生焦虑,心理学把这种焦虑的感觉称为“认知失调”。  人不能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的状态,否则就会成精神病。我们怎么消除这种焦虑?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使它与事实相符,当观点与事实相符了,人的焦虑也就消除了。这是人类所独有的治疗心理疾病的自愈手段,因为事实已经发生了,不能改变了,能改变的只能是我们的观点。不信?我们认真回想一下,是不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做过一些让自己感到对不起良心的事,比如不敢讲真话、惧怕权势、欺负弱者等,事情发生后我们的情绪一定低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了正常。人们往往会说是时间治愈了心理的创伤,其实是错的。有些事情我们永远不会忘掉,就像身上的伤疤一样。我们不再内疚是因为我们找到了能让自己下台阶的理由—改变了原来的观点,比如,面对偷别人钱包的小偷,手无寸铁的我们不制止是对的,因为小偷有可能伤害我们。人首先应该保护自己,而不是相反!看,当我们改变了要见义勇为的观点时,心里才释然。以后,再看到别人讨论什么,一车乘客对小偷的恶行孰视无睹的事情,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暗骂一句:“别站着说话不嫌腰痛。”  因此,根据这个认知失调的理论,人们认为中国企业家的第一桶金成色不足,除了有些企业家第一桶金的来源确有问题之外,也可能是我们为解决心理失调而找的借口—原来只有努力不能使人成功,还要有“人际关系”,有“门路”才能使人成功!当我们放弃了努力能使人成功的

看法后,焦虑感也就减轻了。当然,这种观点的转变是人们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因为我们一旦意识到这种转变,就变成自欺欺人。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不能治自己的病,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科学证明:眼见不为实随着我们观点的转变,两个同样重要的心理现象开始交替起作用。一是:人看世界的眼睛,容易受自己的观点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容易看到与自己观点相近的事实,而忽略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事实。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眼见并不为实的道理。二是:我们对自己的成功,倾向于内归因—归功于自己的个人原因,比如努力、聪明等;我们对别人的成功倾向于外归因—归功于别人的环境原因,比如幸运、关系等。  因为富豪出事比富豪不出事的新闻价值大,一个企业家的第一桶“黑金”曝光后,就立马上了所有媒体的头条,于是,我们的眼睛就像敏感的雷达,一下子就捕捉到了。可是那些没有出事的企业家却往往被我们忽视,因为他们没有被报道,或者报道了没有上头版,或者上了头版,我们没有时间去看他们艰苦奋斗的故事,因为人的时间面对爆炸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再或者,我们干脆没有心情去看那些我们已不相信的努力能成功的“宣传”。于是,我们的脑袋就会被左一个落马、右一个出事的企业家所占据,我们眼中的世界也就变了—企业家的第一桶金都带着不可告人的秘密,难怪我们这些遵纪守法的人当不了企业家!  然而,要转变一个人从小就被灌输的观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过程。一些企业家不断出事的消息会让我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幸灾乐祸,但一些新生代企业家的成功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焦虑。聚众的江南春、阿里巴巴的马云、国美的黄光裕这些30岁左右的企业家们的成功似乎同“关系”和“空子”扯不上关系呀?难道也有靠勤奋,努力、聪明和运气成功的企业家!我们又犯嘀咕了。  看来,要继续解决我们心理失调的问题,必须要搞清中国企业家作为一个整体,有多少人第一桶金的成色不足,有多少企业家的第一桶是999金。如果靠走关系和钻空子成功的多,我们就释然一些,因为我们不成功主要是因为没有关系和不想犯法,而靠关系和钻空子成功的人早晚是要还的,最起码他们睡不上安稳觉!如果靠胆识、智慧、努力成功的企业家多,我们心理的压力就大一些,可能我们是因为努力不够、胆量不大或者聪明不足,反正这三点摊上任何一个都够让人不爽的!  可是,要对中国企业家第一桶金的来源做一个整体的准确评估,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完整和可靠

数据而根本无法得出客观结论的问题。没有客观结论不要紧,日子还是要过的,人的心理失调本来就是要靠自己治的,于是,我们每个人就按着自己对企业家的观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不论我们对企业家的第一桶金的来源得出什么结论,心理学家的研究还是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来解决我们的心理失调。  同企业家接触多的人,一定会有一种感觉:就是企业家不论大小,他们身上好像具有一些共性,比如胆大、说话简洁、做事利索、坚持己见,等等,包括女企业家身上都有这些特征。于是学者们写了很多书,研究企业家的性格,并得出了一些流行的观点:某些特殊的性格因素决定了企业家们的成功。  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性格?这已经不是个能引起我们兴趣的话题了。对我们这些不是企业家并渴望成为企业家的人来说,我们感兴趣的是企业家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如果是后天,我们总还有希望通过努力,甚至不惜拉关系钻空子而成为企业家,爸爸不行还有儿子,儿子不行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愚公移山总会登上富豪榜的。如果是先天,我们就死了心吧,趁早干点别的。  企业家的性格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决定的?这同人的性格是先天决定还是后天决定是同一个问题。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个最为大家接受,也是最偷懒、最滑头的观点是:先天加后天一起决定了人的性格。但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心理学的实验终于对这个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个实验的结论是:人的性格有70%是爹妈给的。因此,我们能不能成为企业家,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同样,邻居家老二尽管上学不如我们,小时候还经常被我们欺负,可他身上的发财基因是我们没有的。  这个实验很简单,但构思极为精妙,实验条件极为严格。正是因为如此,它的结论才使持不同观点的科学家们乖乖地闭上了嘴。实验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州孪生子研究中心的两个教授主持的,他们用了11年在全世界找到56对,一出生就被不同人家分别领养的同卵孪生子。由于人的基因结构只有在同卵孪生子身上才百分百一样,如果这些在不同环境长大成人的孪生兄弟和姊妹,性格中相似的地方多就证明先天的作用大,反之就是后天的作用大。结果对这些孪生子的实验证明:他们的性格有至少70%以上是相同的!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怜天下养父母心,养子不仅长相不像自己,性格也不同!受这个实验的启发,又有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专门对被领养的人群做过各种研究,其中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被领养的人长大成人

后,混的普遍不如养父母。科学家们的解释是:生孩子不能养的人自控能力一般不如能领养孩子的人。嘿,这又是基因在作怪。  企业家有特殊的基因如果把这个结论用在企业家身上,实际上就等于说:即使我们有那些第一桶金是靠拉关系和钻空子取得的企业家们的同样机会,我们也未必能成为企业家,因为我们身上可能没有企业家的基因。  后记  当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了,心就静了一半;心静了,才能找一点有意思的事情做。当我把“企业家遗传基因特性”(DNA entrepreneurial gene inherited traits)几个字敲进Google, Thomas Harrison 2006年出版的《本能:发掘你的企业家基因取得商业成功》(Instinct,Tapping Your Entrepreneurial DNA to Achieve Your Business Goals)一书立即占据了搜索条目的前30项。此君不是学者,而是每年有四十多亿美元营业额的,世界最大的市场服务公司的CEO,他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时是学生物和生理的,步入商界前是细胞生物学家。  他在书中公开宣称:基因实验证明,企业家的开放性思维和承担风险的性格同人身上的RDR4的基因有关。当然,RDR4基因多的人,不仅仅是企业家,所有多动症的病人也都表现出高出平均数量的RDR4基因。因此,在人类试图治愈那些多动症的儿童时,不知扼杀了多少比尔·盖茨。  2007年1月3日于墨尔本   查看 黄铁鹰 的所有文章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天生的意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的意思 万人空巷 天生丽质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天生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天生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320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