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

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

2016-02-16 09:34:1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篇一《年级 试卷及考试情况分析》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希望能帮助到你。

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篇一
《年级 试卷及考试情况分析》

七年级生物学业水平试卷及考试

情况分析

一、试题分析(试卷设置、各大题涉及知识点及题型、与教材及课程标准的对应程度、难易程度……)

二、抽样统计

三、结论及改进措施(重点指出存在问题:学生存在问题,

注:各教研组按上述条款进行分析,在 7月9日17点内以word格式发送至lyqbmzhx@163.com。

多数学生只能初步感知生物学知识,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大多学生理解识记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运用、迁移知识的能力较弱,观察、识图和实验技能有待于提高。 2、教师存在的问题

教师责任心还不够强,课后辅导不够,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太少,对学生的训练太少。 3、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点网络体系,尽可能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建构中把握教材内容的要点,达到提高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的目标。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正向、逆向、纵向、横向不同角度、层次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留给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教学时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不同的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2)加强师生沟通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始终要要有责任心和耐心,要坚持不懈地与学生交流,不时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篇二
《会考大题高频知识点及设问带答案版》

会考大题高频知识点及设问

第一题 美国的1787年宪法

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第一条 第一款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

‚第二条 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 第一款 合众国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1)指出该宪法对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如何规定的?

国会:立法

总统:行政

最高法院:司法

2)体现了什么原则?

分权与制衡

3)这是哪部法律规定的?

1787宪法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

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1)这是哪一国家颁布的法律文件?

英国

2)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材料三:(美国)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摘编自人教版 《 高中历史必修 ① 》

1)指出为处理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关系,美国宪法规定了怎样的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

2)这一制度对美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三者互相制约,独立平等,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第二题 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的作者是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

黄宗羲

2)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

2.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工商皆本。

4.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

材料二: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

定之上的。……我们已经看到,立法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卢梭

1)材料二反映了卢梭的什么思想主张?

1.社会契约论

2.天赋人权

3.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4.民主共和

2)与材料一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第一条 第一款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

‚第二条 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 第一款 合众国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1)材料三、四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观点?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材料五:‚不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走向滥用权力,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经验……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五体现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2)为此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

三权分立

材料六:‚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

1)依据材料六概括卢梭的政治主张。

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社会契约

2)与卢梭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还有哪些?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康德

材料七:十七八世纪欧洲局面很复杂,技术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在这个时期。作为一种科学思维,不再只是信仰的思维,是客观的用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来看待外界,包括看待自己本身。

——摘编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况启蒙运动的起因。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3.自然科学方面取得许多成就,是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材料八: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只是现在阳光才照射出来,理性的王国才开始出现。”

-摘编自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3 卷

1)依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启蒙运动

2)该事件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理性

第三题 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孔教研究》

1)陈独秀反对孔教的理由是什么?

他认为孔教成为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2)谈谈你对孔子及其学说的看法。

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依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封建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请你谈谈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三:(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

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1)五四运动前后北京正在进行着的“文化批判”指的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

2)主要的领导者有哪几位?

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第四题 邓小平理论

1)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判断改革开放各方面工作是非的标准是什么?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一: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1)邓小平提出的“走自己的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分析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共同思想路线是什么?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材料二: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1.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后者都体现了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第五题罗斯福新政

材料一:新政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政通过法律形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开创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是什么?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2)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

3)苏俄与美国在应对危机时采取的措施有何借鉴意义?

从国情出发,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

材料二:‚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富兰克林〃罗斯福

1)材料二中的“新政”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

2)它有什么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

第六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立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次会议制定的?

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

2)它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特点/成就;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特点/成就;新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是什么;建国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民主建设取得哪些成就;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篇三
《知识点及大题》

2011年招教考试试题汇总

简答题

1 学习动机的种类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简答维果斯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由此,维果斯基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3、 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4、 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5、 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6、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7、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8、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9、 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

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

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0、 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1、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12、 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3、 学习策略的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4、 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

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

15、 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6、 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

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

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

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17、 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1、学习时间管理

2、学习环境的设置

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18、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教学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19、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

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20、 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21、 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 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

2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劳动的特点:①强烈的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②独特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③空间的广延性和实践的连续性。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生接受外界影响没有时空的界限,因此教师的劳动也没有时空的界限。

教师劳动的价值:①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②个人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 2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24、 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25、 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26、 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

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

名词解释:

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班级授课制(班级上课制):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得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依法治校

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 ,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变量

所谓变量是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

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被试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并予以记录,以便提供可用作分析的素材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对观察情境不加任何控制条件,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 学校教育制度

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见74)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社会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

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篇四
考研各大题型考查重点难点分析及建议》

一、选择题部分

从2010年开始,教育研究方法的考点出现在选择题中,由此形成了单项选择题部分教育学原理13道、中外教育史20道、教育心理学5道、教育研究方法7道的格局。

教育学原理部分,关于教育目的章节中的一些文献需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最近几年,教育学原理部分的题目命题比较灵活,比如“元教育学”“级任老师”是许多考生没有关注到的问题,这说明在教育学原理部分除了复习大纲解析外,还应阅读一些对应的参考书目。对于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部分的复习,有一点特别值得提醒:在复习过程中要形成“命题的敏感”,关注那些“第一次”“最重要”“代表人物”“标志”“基本原则”以及包含数字、书名、作者、重要概念等标志性的字眼,随时为选择题做准备。

中外教育史部分,一直是单项选择题的命题重点,而且考点也特别多。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教育事件、教育制度都能可能出现在试卷上,为了保证这部分的高分,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到普遍撒网。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育法案、文件尤其容易命题,而且不仅仅考察多个文件的比较,还要考察某一条款是否出自该文件,这一部分每年都会有两到三道题出现。

教育研究方法的部分,“技术性环节”出题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2年共考察3道题)、定性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步骤、问卷设计的格式等。另外少量题目会出现在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中,比如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发展的阶段、代表人物等等。另外,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的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试卷中。

教育心理学部分,每年有超过60%的题目是对概念的考察。概念考察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说出概念的含义,让你选择那一个概念,比如2011年“思维定势”,这种题型稍容易,主要的困难在几个选项的概念容易混淆;二是给出一个概念,让你选择它的含义,比如2011年“最近发展区”,对付这种考查方式的主要办法是在平时复习中,在名词的解释中标示出关键词,加深理解;三是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或者描述一种现象,让你选择对应的概念。这种情况考查的是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如2011年的“表现目标”“沉思型”,这种考查方式经常用在考查“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以及其他一些涉及到分类、分阶段、分水平问题的考点。除了考查概念之外、一些重大理论、重要过程也是考察的重点。另外只有两次出现了教育心理学历史的考查,一处是“教育心理学化”,一处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复习时也应留心。

二、辨析题部分

在教育学统考的五年中,共出现15道辨析题,其中教育学原理部分每年至少有一道辨析题出现,教育心理学每年也会有1题辨析题出现,2009年和2011年分别出现了教育研究方法和教育史的辨析题。根据观察,这些辨析题的测试明显可以分成几类:

概念的辨析:一直以来,人们都有教育学不考概念的误解,所以并不重视概念的掌握。但只要认真研究就不难发现,辨析题均要考到概念,尤其是“教育学原理”部分的概念,比如已经考察过的教学、课程、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等。2008年题中“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一题看似没有涉及概念,但答题时,如果能记得“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概念并能书写在考卷上对答题必定大有裨益。这一类考察,提醒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应该要有意识地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因为此类题的第一步就是写出关键术语的含义。解析中还有许多重要的名词值得注意,比如教育学原理部分:多元文化教育、教育制度、学制、教育功能、课程目标、教学过程等;教育心理学部分:观察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学习策略、元认知等;教育研究方法部分:非结构调查、行动研究、差异量数等。这些需要考生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留心、尝试记忆甚至抄写归类,实际上能够构成命题点的名词并不多,教育研究方法部分较少,而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部分大概各有二、三十个。

关系的梳理:关系梳理题,考查的往往是两个概念、事物、行为之间的关系。关系的考察,无非就是两种关系,一种是逻辑的关系,如2010年考题“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中,智力和创造力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这就需要在备考过程中,随时注意标明和区分。这种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上下级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等。比如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制度和学制的关系、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凡是构成关系的概念和事物,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理解。另外一类是学习者容易混淆的概念的,比如正负强化和惩罚、信度和效度、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人本主义的有意义学习、“六艺”和“七艺”、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等,凡是在复习过程中发生混淆不明的情况,必须反复琢磨,因为这就是命题的热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种理论之间可能也有着一些微妙的联系,或者两者有师承关系,或者为同一派别,或者为对立关系,比如2008年考题“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以及没有考查过的“筛选假设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差异。对两种理论之间关系的比较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要求复习中找出共同点,查明差异。

观点的判断:辨析题中常常会给出某些观点,让考生对其进行判断。比如“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为美满生活做准备”“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些教学之中”等。这些观点的来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某些名人的观点或者是改编了某些名人的观点,比如“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在复习的过程中主要留心教育中的经典名句并重点关注今人对这些名句的评价。这些名句有些看似蹊跷但却精辟合理;也有不少存在局限或片面的,这就要明确其合理成分在哪里,片面又在哪里。第二种是某种理论流派的代表性语句。比如“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弄清这句话来自“生物起源说”部分,那么答题将迎忍而解。第三种是书中的一些核心观点,比如2011年考查的“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些教学之中”,以及没有考察到的“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题的关键在于对某个关键词的认识,比如“普遍”“主导”等。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留意“冷门”的出现,比如在教育研究方法部分,可能对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命题,如2009年“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教育研究的新手应多采用非结构性访谈”。2011年的荀况题,主要问题在于考生临场上对“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的理解,同时也要知道荀况的教师观。实际上,我们掌握了荀况的教师观,即使不懂得原句,同样能基本上完成答题。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教育史部分,一些名家、名作、名言、理论以及一些容易混淆的内容也可以成为辨析题考点。

三、简答题部分

简答题部分,2007年和2008年为6道题,2009年及以后均为5道题。2009年之后,通常都是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四个部分各有一道题,然后有一个部分多出一道题。

教育研究方法考察了文献综述、参与式观察、问卷设计、三种量数、研究假设的分类、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除少数比较容易的题之外,教育研究方法的考查都是从细节入手,如有些同学能够答出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对伦理原则稍微有所了解,但不深入,主要内容记忆不全,在答题中特别容易失分。研究方法部分的复习,并不需要太多的归纳和整理,只需要深入到每个问题的细节,留心大纲解析中进行了比较详细分析的细节问题即可。

教育心理学部分在简答题中仅考查了自我效能感、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显然,一些重大的理论依旧是关注的重点,大纲中所涉及到的理论有认知发展理论(2种)、人格发展理论(2种)、学习的联结理论(3种)、学习的认知理论(4种)、学习的建构理论、学习的人本理论(2种)、学习动机理论(8种)、智力理论(3种)等共计25种理论。不但要掌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与其他理论的关系,还要明确理论的背景、意义、优缺点以及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此外,一些相关的“培养机制”“主要过程”“影响因素”“矫正”等也是复习中重要的关注点。

中外教育史部分,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目标和内容、墨家教育的特色、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孔子的教师观、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进入了最近5年的试题。一般情况下,考生对墨家教育的特色这样的题目容易把握,其答案可以采用大纲解析上的整块内容来回答;孔子的教师观、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这类题目比较关注细节,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总是将其淹没在孔子、裴斯泰洛齐浩瀚的教育思想中。其实这种考察内容属于“有迹可寻”,这属于重要教育家的细节,因此对于重要的教育家、教育事件,我们掌握的层次要深入到细节。另外一种情况就比较复杂,涉及到考原因、历史背景,这刚好点中了考生在复习中常常只关注“主要内容”“主要表现”,而忽视原因、背景、意义的软肋。中国现代教育史部分,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粱漱冥、晏阳初、杨贤江已经在简答题和论述题部分一一考察到了,目前只剩下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中国近代史部分所占篇幅不大,但它是中国教育发生重大变革、思想激荡的重要时期,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这三者尤其要注重其思想核心要点)、蔡元培(要注重其思想细节)都形成了重要的教育思想,当然这一时期的学制变化和教育思潮也值得注意。中国古代史部分明清时期的教育家、书院、科举制度发展史很可能是今后几年考察的热点。外国古代教育部分出现在简答题中的不多,其中古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基督教的教育、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是几个需要重点盯防的部分。外国近代教育史中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福禄培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尚待进入试卷。外国现代教育部分,各国的现代教育制度仍旧是考察的热点,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也可以设题,比如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的比较等。

教育学原理部分,德育实效、课程目标、德育模式、课程类型、教育与人的发展(2次)、教学设计、教师权利依次被考查到,这种情况完全符合本文第一部分对教育学原理内容的分析。课程、教学、德育依旧是考察的重点;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制度、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次重点,第一、二章和最后一章是非重点,但仍有那么几个问题可以满足简答题的命题需要。

四、论述题部分

论述题由两道必做题和两道必选题组成。最近几年,论述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附带材料的论述题。对于带有材料的论述题,要充分理解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要确定材料与哪一部分的知识点有密切的联系,在阐述时一定要做到观点鲜明、突出,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1.必做题部分

必做题部分,通常有一道题考查教育学原理的部分,一道题考查中外教育史的部分。教育学原理部分分别考察了教育与社会及个人的关系(终身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师生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和教育目的观。2012年命题中,除了关注已出现的热点外,课程、德育、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师专业发展以及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也应引起注意。

必做论述题考察教育史的题目一直是历年考题的难点,有四年的考题是“比较题”,这部分的复习可以和辨析题中的“关系的梳理”结合起来复习,平时在教育史的复习过程中,对有关联和容易混淆的人物、事件、作品、思想试着从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区别,甚至画出图表,一方面可以加深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尝试为考试做准备。2011年考察的是“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属于重要教育家的细节问题,也应该引起注意,但如果采用这种考查方式,大体和简答题类似,复习也可以融合到简答题之中去,只是在答题中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部分。

2.必选题部分

大纲明确规定必选题部分,第Ⅰ道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一般情况下,选择第Ⅰ道题容易出现要么拿超高分要么拿极低分的情况;选择第Ⅱ道题,因为分成了几个问题,拿中等分数的情况比较多。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学心理学的复习一直

是许多考生复习中的困难部分,但在复习教育心理学的时候,简答题和论述题是合二为一复习的,因此这一部分应该引起更大的重视。这五年来,第Ⅰ道题分别考查了动机理论(2次)、问题解决、学习的联结理论、知识的建构共四个点,根据论述题考察理论联系实际且以重大理论为主的特点,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学习的认知理论、学习的建构理论、学习的人本理论、学习策略、品德发展、社会规范的学习都值得注意,尤其是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学习的人本理论、学习的建构理论必将成为今后几年考试的热点。当然,已经真题中出现的考点,2012年仍有再现的可能。

第Ⅱ道题复习的目标相对比较明确。5年来,两次考察了研究设计,三次考察了教育实验研究,2012年依旧考查研究设计和教育研究实验的可能性非常大。教育实验研究中,教育实验设计、变量的控制、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成为考查的热点,实验效度问题以往考题中涉及不多,应引起注意。研究设计方面,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案的制定是以往考查的热点,2012年还应该关注选题论证的问题。另外,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在以往的试卷中有了一些涉及,但还没有专门考察,这两部分内容(尤其是调查对象选择和问卷设计,以及行动研究的过程、特点以及优缺点)有成为论述题的潜力。

复习小帖士:

1.关于练习题。教育学的复习并不需要像政治和英语一样做大量的练习,政治需要练习是因为政治选择题命题的技巧性太强,英语需要练习是因为英语的语感需要不断地在阅读中得到培养。教育学命题都比较直接明了,技术性失分不多,教育学的练习只是检查你对大纲的掌握的情况,其唯一目的就是检查你在复习中的缺漏和遗忘,所以学习大纲解析永远是第一位的。

2.关于核心问题。对于核心层次关键问题(第一层次:核心概念、重要理论、重要人物等;第二层次:核心概念的定义中的关键词、重要作品的重要理论等;第三层次:核心概念的例子,重要理论的应用,重要作品等),在复习中应该尝试归纳,注意总结。把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分条列出,既可以帮助考生集中注意力,在随后复习中也便于自己查询。笔记的作用一方面的提炼要点,一方面的理清头绪,一方面是加强比较。在扣紧大纲的基础上,抓住了重点,就有了争取高分了保障。

3.关于课外阅读。冲刺期复习时间较紧,如果能抽空阅读一些相关的教育学书籍、杂志是很好的,这样做可以劳逸结合。通过课外阅读的拓展,可以让自己对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或重要的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教育心理学和中外教育史部分,需要扩展阅读的部分不多。教育学原理部分知识比较开放,一方面可以与相关的教育实事结合起来,查看教育部网站、《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阅读一些教育学的教材,如《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当代教育教育学》(袁振国)等。

4

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篇五
《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

2010年11月调考初中数学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

一. 成绩统计

二、试卷分析:

王金枝老师:

1、答卷分析

本试卷共六大题,大部分题型基本上讲过、练过,教材和基训上也有类似题目。试卷得分总体一般,现将各大题的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是填空题,基本上是基础题,第一小题是一个计算题,只有极个别同学做错;第二小题求不等式的解集,还有少部分同学没掌握,主要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没掌握好。第6小题是求中位数,有不少同学在求中位数时没有将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导致错误。第一大题出现错误最多的是最后一小题,找规律写出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这说明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较差,这方面能力有待提高。

第二大题为选择题,有将近30%的同学得满分,失分较多的是12、15、16等小题,12题是对三棱锥的考查,还有一部分同学掌握不够好。16小题是对利润问题的检查,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掌握。

第三、四大题,属于中低档题,一个是解方程,一个是解不等式,虽然难度不大,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在此失分,有的是由于粗心,有的是知识未过关。19小题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失分相当严重。有的是表面积公式学掌握,有的是会列式,不会计算。

第五、六大题,也属于中档题,22题失分较多,主要是不理解题意。第23小题的失分主要是粗心所致,也有一部分同学未理解题意。第24小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失分相当严重,说明学生对工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较差。

2、改进教学设想

⑴强化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规范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

⑵面向全面意识,关心每一位后进生,搞好分层次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⑶在教学中敢于暴露问题,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⑷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认真审题,规范解题习惯,如审题时可划出关键句,而且要让学生在平时加强练习。规范解题习惯,在学生上黑板演示时,让学生自己讲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从各方面提高学生能力。

3、试卷评价

该试卷试题难度不大,虽然学生基础不算好,但得分不算太低。总体来说,该试卷覆盖面较广,试卷出的较成功。 沈自亮老师:

1、答卷分析(学生答卷的总体情况分析、各大题的答题情况分析、重点答题情况及失分原因分析等)

本次试卷总体上较好,一般得分较高,满分有30人90分以上的有143人及格率达到了80%以上。第一大题共24分,基本得分在18—21分,主要时分在第8题,找规律题学生推理能力差,很难将特殊变为一般;第二大题得分在18—21,主要失分在12题与15题,关键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差,计算、动手一直都是薄弱环节;第三大题共10分,一般同学解方程、解不等式方法步骤都清楚,主要是不仔细,如移项变号,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等一些细节不注意而出错;第四大题共12分,一般得分在6—12分,主要还是对空间图形认识不够;第五大题总分14分一般得分在7—14分,主要是少部分同学不会将统计图对照起来分析;第六大题共16分一般能得8分左右,主要失分原因是学生将数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脱节,不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做作业时往往不会联想生活情景。

2、改进教学设想(客观、注重实效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抓两头,促中间。 分析钻研教材,尽量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一定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图形操作课要重视,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3、试卷评价(科学评价试题的难度、梯度、覆盖面、特点、不足与建议等)我认为此次试卷覆盖面广,全书的重点较突出地体现在试卷上;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但整个试卷梯度太小,对尖子的测评体现不了。

2012年10月调考初中数学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

八年级数学

一. 成绩统计

二、试卷分析:

王金枝

1、答卷分析(学生答卷的总体情况分析、各大题的答题情况分析、重点答

题情况及失分原因分析等)

(一)、填空题(1-8) (二)、选择题(9-16) (三)、解答题(17-24)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题、填空题,得分率较高,得分率在50%以上共有14道题。得分率100%的有一道题,得分率较少的是第24题。从答卷情况来看,少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阅卷过程发现学生答题中不泛简捷、精彩的解法,富有个性,显示了思维的广阔性。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做题过

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第11题主要是学生对于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不清楚,说明学生里小学数学基础没打好;第8题学生数不清“接近度”,说明学生没有看清题目的意见,学生得分低;第22、23、24题,学生在格式上写得都不规范。第24题得分率低,说明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也说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第21题,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还是弄不明白,不能提取题目中的主要信息,审题能力差,不会建立数模解决实际问题。题目的得分率不太高,所以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还必须加强。究其原因,这是因为(1)学生中存在厌学情绪;(2)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风气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已无动于衷;(3)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也存在问题,急需加强教育。学生的学习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它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明显。

2、改进教学设想(客观、注重实效的教学建议)

(1)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稳定学生情绪。

(2)尽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融于课堂。

(3)夯实基础,努力实现课标的基本要求。要切实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不能脱离课本、教材大搞“题海战术”。

(4)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把握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

(5)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3、试卷评价(科学评价试题的难度、梯度、覆盖面、特点、不足与建议等) 本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的命题坚持了课改精神,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为所有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试卷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题型保持稳定分为选择、填空、解答三大块。以课本为纲,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对基础知识一般只考它的直接应用,不搞知识堆积;对基本技能,不考繁杂的内容,这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使搞题海战的老师沾不到

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篇六
《期末考试分析表格》

渡江希望小学 — 学年度 学期

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年级: 学科: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分析人:

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篇七
《区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小结》

区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小结

3月19日上午,我校三数、六语老师以及校长、主抓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部分任课老师,在会议室进行区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分析会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首先,校长对我校三数、六语整体成绩进行了通报,并就存在的一些问题毫不犹豫的进行指出,并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布置。

其次,三数、六语老师对各班的成绩进行了分析。从总体情况,分数段及人数,各大题突出知识点及掌握情况,学生失分率高的题目及原因分析,反思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非常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对以后的质量提升有帮助。

接着,各参会老师就几位老师所谈,并补充了自己的观点。对提升我校的整体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各教研组长,也把提升质量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并做了表态发言。主抓教学的副校长田校长最后作了总结发言。

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篇八
《各大名校真题知识点汇编(三科)》

语言学各大名校真题知识点汇编

这个资料包括了北语,北师大,复旦,人大,南开,浙大,厦大,吉大,武大……大学的历年语言学知识考点。

按照题型,分章节整理的,每个知识点后面都表注了试题的年份,以及试题的科目。

相当于一个历年各个院校的对外汉语试题集锦。

每一类知识点的后面都有试题分析【考点】【难点】【重点】的章节解析,对前期的准备和后期的复习都很有帮助……

语言的接触和发展 绪论

名词解释

语言的接触与融合(厦大2000

,汉语言文字学大2000,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的同化(吉 语言的社会变

基础方异和语言的风格变异(武大2000,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言(北师大2000

,汉语言文字学 社会方言(复旦1996、1997,

社会

外部语言学;吉大2000,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言、地域方言(复旦1997,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史言语、内部言语(武大2000,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亲属语言、谱系分类法(复旦

汉藏语系(北师大2000,汉

亲属语言(复旦1997

,语言学1997,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史语言文字学言文字学 谱系分类(武大2000,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 分布分析法(复旦1998,语言学;吉大2000,语言

历史比较法(复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互补分布(复旦1999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旦1999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 语言计划(复旦1997,语言 共时(复旦1999,语言学

计算语言 同言线(复旦1996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复旦1996,

语言学 学(复旦1997

,语言学学 功能语言学派(复旦1996,语言

乔姆斯基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复旦1996

,语言学吉大2000,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沃

尔夫(复旦1998

,语言学言学 洪堡特(复旦1998,语言学及应用语

戴震(复 萨丕尔(复旦1999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旦1999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999,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复旦

粘着语(南开20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语

言习得(Acquisition)(南开20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语言能力(南开200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洋泾浜语(人大20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书面语(人大20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 试题分析 【考点】语言分类名称,语言学理论范畴,语言学流派,分支语言学名称,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研究方法,语言学家及其代表性著作。

意把握。 【难点】语言学体系严谨,知识点众多,复习时应注 【重点】有关语言分类、分支语言学、方言、语言学家及其代表著作。

填空题

试题检索 人类语言按照形态学分类法来划分,一般认为可以分出孤立语、( )、( ) 和复综语。(南开2000,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发展的内部一般规律有 )、( )。(南开2000,汉语言文字学、语

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言语交际中保证会话对方能进行交际的最主要原则是( )。(南开2000

,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 )(国名)语言学家( )(人名)的代表作是

( )。(武大200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又称作( ),代表人物是( ),代表作是( )。(武大200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诞生,这一理论被誉为“( )的革命”。(武大200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我国语言学家高名凯先生的代表作是(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作者是( )。(武大200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七个主要的地域方言分别为( )、( )、( )、( )、( )、( )、( )。梅县为( )方言的代表点。(厦大2000,汉语言文字学

)

《方言》为西汉学者( )根据当时口语的实际情况所编撰一部方言学著作,该书全名是( ),它实质上是一部( )著作。(厦大2000,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和它的方言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是( )、( )。(厦大2000,汉语言文字学

在语言类型学中,日语、朝鲜语、维吾尔语属于( )型语言。(南开200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当今形式主义语法学派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南开20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非亲属语言因同化而发生融合,形成一种混合语言,并被该社会采用为主要交际工具,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这种语言叫做( )。(南开20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对人脑的机制以及人脑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叫做

( )。(南开200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景颇语属于汉藏语系的( )语支。(南开20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

学、汉语言文字学

试题分析 【考点】语言的结构体系,即按不同的标准分类,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学流派和分类语言学,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方言学基本知识等。 【难点】代表性语言学著作、著者要记熟。要求写出某一地点属于哪一方言区有一定难度,需要一些语言地理学知识。 【重点】语言的分类和语言学家及著作。 简答题

试题检索

1 什么是语言层次?(复旦1999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厦大2000,

汉语言文字学

3语言符号主要有哪些区别于其他符号的性质?(武大2000,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4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厦大2000

,汉语言文字学 5什么是语言的发展规律?(厦大2000

,汉语言文字学

6 “方言”这个概念实际包含几层意思?(厦大2000,汉语言文字学

7汉语属于哪一语系?汉语分为哪几大方言?其中哪一方言是汉语的基础方言?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什么?为什么要以这种话作为共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 知识点掌握程度 知识点掌握程度算法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各大题 突出的 知识点及 掌握情况"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351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