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对农民的赞美

对农民的赞美

2016-02-17 10:40: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对农民的赞美篇一《赞美新农村》 赞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对农民的赞美》,希望能帮助到你。

对农民的赞美篇一
《赞美新农村》

赞 美 新 农 村

(快板)

打竹板,走上前,

听我把新农村建设来宣传。 县上领导有远见, 专给农民把实事办。 县上领导意志坚, 坚持科学发展观。 年初科学搞规划, 重点村建设动劲大。 发展农业现代化, 改善设施力度大。 培养文明新乡风, 基层党建不放松。 帮助农民搞增收, 支柱产业不可丢。 发展苹果的路子对, 果园是农民的藏金柜。 畜牧业,抓关键, 规模养殖把小区建。 烤烟生产来钱快, 经济效益真不赖。 杂果生产有特长, 它是农民的小银行。 劳务输出路子广, 农民工进城把业创。

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新村搞搬迁。 各村都把新村址建, 设计新潮又美观。 办公室,文化室, 计生室,警务室; 农民技校广播室, 商业网点,卫生室。 办公的条件大改变, 各种制度上版面。 休闲广场很阔气, 健身器材新设备。 如今农村大变样, 简直和城市一般样。 房子造型美观又大方,门前的花园真漂亮。 中间新铺水泥路, 自来水家家入了户。 低压改造架银线, 家家户户通了电。 垃圾桶,路旁站,

- 1 -

培养卫生好习惯。 能源改革很及时, 农户建起沼气池。 点灯不用油和电, 做饭不烧柴和炭。 开关一扭蓝火焰, 半个小时就开饭。 烟熏火燎看不见, 干净卫生真方便。 走进农户仔细观, 如今和过去不一般。 新式灯具墙上装, 电视、电脑、电冰箱。各种摆设很齐全, 客厅卧室都放严。 进了灶房你再看, 窗上安的换气扇。 电磁炉,电热锅, 红木家具大餐桌。 全是党的政策好, 感谢党的好领导。

物质生活大改善, 又把精神文明来创建。自乐班,把戏演,

文体活动大开展。 农民技校办得谄, 科技培训搞讲演。 素质教育紧跟上, 崇尚科学树榜样。 树立文明新乡风, “八荣八耻”记心中。 创建文明促和谐, 弘扬正气树新风。

农村的面貌要改变,“两委会”班子是关键。选好班子瞅准人, “村官”要选大能人。 会经营,善管理, 化解矛盾能说理。 秉公办事作风硬, 一心一意为群众。 践行科学发展观, 群众的冷暖记心间。带着创业来致富, 群众个个都拥护。 干部群众一条心, 齐心建设新农村。

- 2 -

对农民的赞美篇二
《赞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诗歌》

赞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诗歌

春天来了,让我们用心歌唱--

我站在苍翠的青屏山上

迎来了东方的黎明

那从雾海腾飞的红日

用第一缕亲吻的曙光

让我的心灵如潮,思绪随风飘荡

耳畔那往日滚瓜烂熟的顺口溜呀

把青屏山南北的两个世界描绘得如此形象

站在青屏山,南北两重天

南边一片明,北边黑一片

犹如古老的歌谣

带给我的是久远的暗谈和忧伤

我站在岁月老人的身旁

目送着时间流失那远去的背影

是新时代前进的脚步

伴着金鸡的又一声啼鸣

迎来了春天的又一华彩乐章

如今的青屏山呀

南北一样地亮

青屏山北边的xx呀 正在走向与城市发展同有的希望 我撕下2004年的最后一页日历 由感而触发的是

片片飘落的日历

是盘点着的丰收和收获者的勋章

我把2005年的日历挂上

高兴得如同回到了童年

洋溢着对新年的渴望

这是岁月的无私,赐予给我们的福份呀

我感动得,用颤抖的心

向未来发出金色的狂想

呀,让我们一起歌唱

歌唱我们已经到来,且共同拥有的春天

歌唱吧,这属于我们xx人的春天

歌唱吧,xx人幸福而又美好的希望

上篇:风景这边独好

我明明知道,时间不可以倒进

为什么没有用我手中的像机

把十年前的xx定格在相框

但我很高兴

经历过时间洗礼的人们

已经把目光聚焦在xx今天的风景上

从十年前第一个屋顶接水水池的诞生

历史将改变着我们 命运将决定我们 一定能够战胜贫困的恶狼 收藏起挑水的扁担,我们的肩不再有压过的疼痛

拆卸掉推水的铁桶,我们的心不再有辗过的裂痕

解放了驮水的驴子,我们的心不再有愧疚的蹄印

改写了的历史

催生出以庭院经济为主的科技示范户

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从集雨节灌的第一个水窖

到农业综合开发的样板工程

的农业结构调整,就这样成为全省的榜样

山上的树呀,在向我们招手

路边的花呀,在向我们绽放

田中的果呀,在向我们致意

身边的鸟呀,在向我们歌唱

这鸟语花香,欢声笑语、怡然自乐的世界呀

是跳动着的音符

是抒情的诗行

是xx人灿烂的脸庞

听啊,那是xx中学高楼里传出的书声琅琅 英才的热血,燃烧着激扬的文字 英才的青春,锤炼着指点江山的气概 桃李芬芳,(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沸腾着鹰击长空的理想 如潮水,势不可挡

那是敬老院李大爷清脆的竹板声呀

他在用一颗心,站在中国的大舞台上

用盲人那种特殊的感触

诉说着党的温暖、政府的厚爱

如春风,化作心雨奔放

那是我们十几家工厂所打造的工业长廊

他们是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引来的凤凰

有致有韵的捷报,报告着经济的增长

让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山民们的每一颗心领略到了豪爽

看啊,移民小区的环境是多么地优雅

那曾是大山深处的女儿们,如今同城市里的人一样

浓浓的情,甜甜的话,灿灿的脸

诉说着浪漫与吉祥

那幢幢高楼

如丰碑,拔地而起

如巨人,伟岸挺立

如坐标,指向导航

如旗帜,在向贫困宣战的号角声中飘扬

那是飞越着的郑少高速公路

让我们真正明白,天堑变通途的雄壮 她如同穿着盛装的少男少女 舞动着绿色的飘带 舞动着经济腾飞的翅膀

舞动着文化交流的形象

舞动着xx人对山外的山、天外的天的憧憬和向往 那是咱们新改造的商业街

与以往相比,好像把满脸皱纹的老太太

一夜之间打扮成一个待嫁的新娘

迎娶的贵宾是那整齐的树

迎娶的地毯是那红色的砖

迎娶的车队是那绿色的带

迎娶的乐队是那人来车往的共鸣

把气氛装点的喜气洋洋

这是xx的变化,变化得越来越亮

这是xx的现在,现在得令人神往

我说不清xx有多美

我说不清xx有多娇

但我知道,毛泽东的风景这边独好

是对xx今天的畅想

中篇数风流人物 在这里的环境中,有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 这里没有焦裕禄、孔繁森的名字 这里没有邱少云、刘胡兰的悲壮

但这里却有着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这里却有着实实在在,勤勤恳恳的榜样

我告诉你,第一个用屋顶接水的设计算不算创造 由第一个屋顶接水水池到家家户户都拥有1-3个水池 这可不是梦想

从水池到集雨节灌再到农业综合开发

是谁为这如雾、如雷、如电的三步曲谱写着篇章 你肯定明白,扶贫开发到综合扶贫的构思来自何方 这样的构思到变为现实

又是谁在为此操心和奔忙?

从中受益得惠的人啊

我们决不会忘记

党委政府的宏伟蓝图

这样地壮观

这样地超前

这样地务实

又是这样地辉煌

这是集体的才智

就这样靠实干,象爬山,抬级而上

这是集体的智慧

就这样靠团结,象接力赛,一棒一棒 那是我们的书记 他走村串户,访贫问苦 当他的手紧紧握住孤寡老人粗糙如印的手时 我的像机读懂了"以人为本"的份量

就让它定格吧

是这份情确立了统揽"三农"问题全局的思想 那是我们乡长的身影

当她的手触摸到学校学生的床被时

坚强的她,用泪眼告诉我们

这是我们的孩子

我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为学习而着凉

就是这份爱

让实事好事为解决"三农"问题激发出无穷的力量 在荒山着火的紧急关头

急促的电话铃把每一位同志惊醒

这时候,谁都没有顾及什么

把火情当命令一起冲锋

漆黑的夜,没有路的路

疯狂的火,没有灯的灯

用分分秒秒扑打着星星点点的火 用不辞劳苦诠释着无私无畏的歌 当最后一丝火消失的时候 疲惫的你,受伤的我,流血的他

会心地笑着,相视着胜利者的目光

我曾记得有这么一件事

当左右邻居为门前的路闹得不可开交时 是我们的领导现场办公,化干戈为玉帛 并赢得了左邻右舍的称赞和夸奖

那是我们的乡长助理

曾牺牲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把大写的"水"字写在xx

乃至新密城镇供水的历史上

那是我们的民政所长

踏遍了全乡的村村组组、家家户户

为实行低保的318户588人

为205人五保对象送去了党的温暖

送去了政府的形象

啊,我说不清有多少事

都着实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啊,我说不清有多少人

都成为咱老百姓心中的知己、朋友、亲人和偶像 就是这样平常的人

怀着一颗平常的心

专注地做着平常的事 虽没有惊天动地 但却是我们xx的风流人物 肩负着全乡两万人民的重托

把共产党的名字雕刻在咱老百姓的心坎上 下篇日出江花红胜火

xx是一个方阵

这在xx排名曾是最后的方阵

正在以新的姿态向前推进

xx是一支生力军

这在家庭贫寒、条件艰苦的环境里成长的生力军 正在以昂扬的斗志展示着英姿飒爽

"改革创新"是这一方阵的灵魂

破旧立新,创新发展

勇立潮头,引领时尚

让xx与时俱进

"团结合作"是这一方阵的精神

结成集体,形成团队

决不掉队,向前进取

如同从头上飞过的雁群

"务实拼搏"是这一方阵的旗帜 强乡富民,艰苦创业 只争朝夕,奋发图强 为xx的明天贡献力量

"以人为本"是这一方阵的根本

关注"三农",稳中求进

结构调整,摆脱贫困

让每一个都成为奔向小康社会的主人

啊,我的朋友们

我很想成为一位诗人

让诗行舞动起来

为我们的xx颂扬

我很想成为一位歌唱家

让我滚烫的音符跳动起来

为我们的xx歌唱

但是,我更想成为一名摄影家

用我手中的相机

让历史定格

让瞬间凝固

让xx的昨天、今天、明天

都永远如同春天的脚步

踩着时代的鼓点

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响

对农民的赞美篇三
《歌颂农村变化三句半台词》

歌颂农村变化三句半台词:农村变化真是大 甲:四人台上站

乙:说个三句半

丙:今天说个啥

丁:——说变化

甲:孩子读书不要钱

乙:不交税来能种田

丙:退耕还林山添秀

丁:——多活几年

甲:合作医疗保健康

乙:遇上大病不用慌

丙:住院费用国家报

丁:——感谢党中央

甲:太阳能屋顶高高挂

乙:家家装上无绳电话

丙:水泥道路四通八达

丁:——没有稀泥巴

甲:农家电脑上了网

乙:鼠标一点生意忙

丙:五湖四海信息畅

丁:——耳听八方

甲:干旱农村天河水窖

乙:生物慢滤泉水味道

丙:清洁沼气不烧柴草

丁:——现在不臭了

甲:小洋房一幢接一幢

乙:摩托车一辆接一辆

丙:而今又是家电下乡

丁:——感谢共产党

甲:宜都农村老人好

乙:年满六五领钞票

丙:每月60元养老金

丁:——头一遭

甲:农村变化真是大

乙:全靠税收支撑它

丙:小康日子天天过

丁:——莫笑滚哒

建党90周年三句半台词

2011-06-26 18:12更新 / 你是第 1284 位浏览者 / 目前有 0 条评论

甲:锣鼓一敲把台上,

乙:我们四个来登场,

丙:希望大家多捧场,

丁:鼓掌。

甲:全局党员都来到,

乙:共庆建党齐欢笑,

丙:还有群众和民主党, 丁:也不能少。

甲:今年建党是九十年

乙:明年建党是九十一

丙:后年建党九十二

丁:废话。

甲:一大召开在南湖,

乙:井冈山上红旗舞,

丙:红军长征两万五,

丁:佩服。

甲:李大钊、方志敏,

乙: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丙:走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 丁:主义真。

甲:瑞金、遵义到延安

乙:从西柏坡到香山,

丙: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丁:换了人间。

甲:建党已有九十年,

乙:党的队伍更壮大,

丙:胡锦涛总书记来领军,

丁:紧跟。

甲:伟大光荣的共产党,

乙:九十周年历程长,

丙:历经多少风和雨,

丁:难忘!

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哺育了我, 丙:牢记“创先争优”重要思想, 丁:贡献自我。

甲:办事处,很重要

乙:工作任务真不轻

丙:窗口工作谁最忙

丁:XX

甲:节目新、内容好,

乙:多亏党的好领导,

丙:咱们大家要知恩,

丁:报效!

甲:掌声响、固然好,

乙:业务工作更要搞,

丙:所有同事要齐努力,

丁:同意。

丁:创奇绩。

超搞笑三句半

2011-05-02 20:44更新 / 你是第 2411 位浏览者 / 目前有 0 条评论

甲:四个帅哥走上台

乙:大家掌声响起来

丙:我们上来说点啥

丁:拜拜!

甲乙丙: 啊?!

丁:sorry,重来!

甲:今天说个三句半

乙:说得不好不吃饭

丙:我们都是头一回

丁:添乱

各位老乡晚上好

欢迎大家来指导

不管说得好不好

别跑

我给大家拜个年

我给大家问个好

我给大家鞠个躬

我来发红包

(变换队形)

台下氛围很不错 谢谢大家多配合 谁敢调皮瞎捣蛋 欠搓

元晚准备的很辛苦 你唱歌来她跳舞 哪里节目最好看 东莞

不管节目怎么演 大家开心是重点 你我有缘在一起 欢喜

欢欢喜喜过元旦 我们相聚在宝安 广州深圳和东莞 大团圆

(变换队形)

说到团圆我想回家 回家看看咱爸妈 他们又添白头发

对农民的赞美篇四
《论鲁迅小说对农民精神描写的深刻性》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2期

论鲁迅小说对农民精神描写的深刻性

朱明义

摘 要 中的

闰土、《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都在封建制度的摧,。

;  读鲁迅关于农民题材的小说,我们能够强烈

直是一个木偶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

地感到鲁迅对农民精神解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

鲁迅写农民题材的小说,重心是在写农民精神世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也界。这是一个非常清醒的精神界战士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正是基于这一点,鲁迅的关于写农民题材的小说就必然关注农民的精神解放。

鲁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来塑造精神上被摧残的众多的艺术典型。阿Q、祥林嫂、闰土、爱姑……,他们的身世经历、个性特点虽然不一样,但是他们精神上被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摧残的程度都达到了非常深的程度。而达到这一深度的重要之点是对于他们的愚昧和麻木这一共同特点的描绘。

《故乡》中的闰土,少年时代聪明、活泼、可爱,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项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我们那时候不知谈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而少年时代聪明、活泼、可爱的闰土,后来变得沉默、迟钝、自卑,成了一个精神麻木的“木偶人”。“我”与他说话,“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来……”这里,作者没有详细描写闰土受剥削,心灵受摧残的具体情景,匪、官、绅。完全不用具体写了,这里任何一条原因,在当时社会都是存在的。正是这些不用详述的原因,才使得闰土变成麻木,成了“木偶人”。

《祝福》中的祥林嫂,死前也是常常“呆坐着,

本文于1996年12月3日收到。

和刚到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两颊却还是红的”的祥林嫂完全不同了。与《故乡》写闰土的不同之处,是鲁迅具体描写了祥林嫂多次遭受巨大熬煎,尤其是精神上的磨难,政权、神权、夫权、族权,四种权力像四条巨大

的绳索最终将祥林嫂勒死。

再看看《阿Q正传》中的阿Q,比起闰土和祥林嫂来,愚昧麻木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弄出一个精神胜利法来。他自欺欺人,常常夸耀过去,“我们过去——比你阔得多了;你算是什么东西!”其实连自己姓什么都不清楚。他自轻自贱,被别人打了,别人又要他承认是“打畜生”时,他就承认是“打虫豸,好不好?”他惊人的健忘,被人侮辱,反能以种种“妙”法战胜怨敌,一会儿就轻松愉快了。最令人痛心的是他的麻木和糊涂最终伴随他走进坟墓,临刑前,伏在地上,使尽平生力气画圆圈,生怕被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被游街时,竟然因为没能唱几句戏,而感到羞愧。鲁迅不仅写闰土、祥林嫂、阿Q愚昧麻木,也中的村人们听到赵七爷讲剪辫子有罪,就心里估算七斤便要没有性命,继而对于七斤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特别是鲁镇和未庄人,对于祥林嫂和阿

Q毫无同情可言。柳妈不仅嘲笑祥林嫂,竟然希望

只是和母亲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写了和他们同一阶级的群体的愚昧麻木。《风波》

54论鲁迅小说对农民精神描写的深刻性

民主主义革命没有重视动员和教育农民,把农民和精神解放摆在突出的位置上。他们或相信迷信鬼神,或有封建的贞操观念,或有精神胜利的“法宝”,被人吃而又参与吃人,被人嘲笑而又嘲笑别人。农民这种普遍的精神思想状态必然导致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国民革命需要,所,,不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和动员,促使他们精神上的解放和觉醒,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愚昧麻木,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参加革命,而中国农民不能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同盟军,要取得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利用小说作出这一科学正确的总结,是鲁迅作为一个清醒的精神界战士对我国革命的卓越贡献。

鲁迅描写农民的小说之深刻性,还在于点出了农民要求精神解放的可喜之笔。《祝福》中祥林嫂死前对魂灵产生了极大的疑问:“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的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这是祥林嫂在鲁镇遇到“我”的问话。这时的祥林嫂已被逼到绝境,沦为乞丐,已被精神恐怖所压倒。但是,祥林嫂在这巨大的精神压迫之下,最终还是提出了精神解放的要求,这是农民精神解放的曙光。鲁迅关于农民题材的小说,描写农民精神方面的内容分量大,挖掘农民精神上被摧残的程度深,或者说揭出痛苦,或者说总结教训,正是为了最终寻求农民精神上的解放。阿Q的农民式的均分思想和复仇情绪,朴素直感的对革命的态度,都没有被作者放过,而被淋漓尽致、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这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对于社会、对于革命敏感的反应。这里寄托着作者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批判,更寄托着作者对农民精神解放,进而实现社会进步的愿望。《故乡》没有对闰土在这一方面进行描写,作者是直抒胸臆,不愿意宏儿、水生“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地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责任编辑 邵京起〕

当年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并直接对祥林嫂说:

“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男人还要争,你给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祥林嫂因此非常苦闷,听信柳妈的话,花了大钱到土地庙捐门槛。未庄人和围观阿Q被枪毙的看客更是麻木,阿Q被枪毙,在未庄是一点异议也没有,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坏的证明,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围观阿Q被枪毙的看客们则更离奇,“以为枪毙并无杀头好看,一个可笑的死囚啊,;戏,他们白跟一趟了,、精神摧残的结果。农民整个阶级的精神状态达到这种地步,说明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之深之重。一般说来,被统治阶级对于物质剥削和精神压迫的反应,是能够感到病苦、诉说痛苦的。而当达到感到痛苦说不出痛苦或感觉不到痛苦,甚至对于压迫作出离奇的反应的时候,就说明精神的摧残已经达到了极限和顶点。闰土是大约只觉得苦而又说不出什么,阿Q则是不但感觉不到痛苦,相反认为自己是强者、胜利者、天下第一。这是精神被摧残达到或超过极限而产生的愚昧麻木的反应。《祝福》中形容祥林嫂有一句话,说祥林嫂脸上“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悲哀是病苦的表现,说明人的精神此时处于知觉状态,消尽了先前的悲哀,决不是压迫的终止,精神摧残的解除,痛苦的不存在,而是压迫和精神摧残的加重,痛苦程度的加深,只是这种加重和加深使人的精神局部或全部失去知觉,而处于麻木的状态。应当肯定,麻木代替了悲哀,是最大的悲哀。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鲁迅从农民的精神病态和思想弱点来进行剖析的根本目的。所以,鲁迅写农民题材的小说,几乎全部是描绘农民的精神世界,挖掘出农民表现特点不同,但愚昧麻木的病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国人的精神状态,解除人民的痛苦。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揭出痛苦的同时,也深刻地总结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训。鲁迅描写的农民典型、农民群众的病态灵魂,还在于旧

对农民的赞美篇五
《描写农民的优美段落》

描写农民的优美段落 职业没有高下,劳动不分贵贱。今年恰逢“五一”国际劳动节120周年,在这个以“劳动”而命名的节日里,千万别再遗忘了亿万农民工兄弟。他们虽非金领、银领、粉领、白领乃至蓝领,然而这支庞大的“灰领队伍”,却用廉价劳动为城市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农民工享受带薪休假,但愿重庆市总工会这个首例不会成为“孤例”。 每一个城市人,都应该带着感恩的心态看待农民工的劳动。据统计,从1950年到1996年,中国农民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的资本积累总额约占我国全社会资本存量的2/3,正是这种“原始资本积累”撑起了改革开放与经济跨越的坚实基础。时至今日,亿万农民兄弟洗腿上岸,放下锄头穿上工装,成为工人阶级队伍新成员、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体,他们还在以低工资为城市发展提供资本。一组很有说服力的数字就是: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84万元,北京等地甚至超过3万元,而各地农民工工资尚不及其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的1/3,在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出现10年未涨的怪现象。拿农民工的“口中食”换取低成本发展,放在过去尚能说得过去,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廉价不是农民工劳动成果的永久标签。工资是对物化劳动的一种价值衡量,社会为农民工劳动支付的报酬,寒酸得让人脸红。就拿对农民工相当“慷慨大方”的浙江企业来说,79.7%的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800元以上,听起来不低。但这绝不是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报酬。中央党校的学者在浙江一家拥有5000多名农民工的大型民营企业调研发现,农民工每月只有一天休息,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农民工要多挣钱就必须延长工作时间。假如按《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干活,拿到的计件报酬肯定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甚至吃饭都不够!

“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建设蓝图,加快了以城带乡、反哺农业的步伐。前不久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再次重申了同工同酬及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工休息休假规定等要求。在“十一五”的首个劳动节,我们因而更加关注农民工的劳动。但愿农民工兄弟别再像过去那样“劳动”着过节,连起码的加班费也拿不到。对于那些无私奉献的农民工,城里人需要感恩,更需要兑付责任。从此意义上说,重庆市农民工带薪休养的新闻,预示了一个良好开端。

对农民的赞美篇六
《从鲁迅到赵树理 描写农民》

从鲁迅到赵树理,中国现代作家始终关注农民命运。具体描写农民方面,从鲁迅到赵树理,发生了根本变化。

1、鲁迅:鲁迅看到中国农民多少年来的悲剧命运,给予深切的理解和深厚的同情,但他的描写是沉重的,以唤起人们对中国农民现实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集中写出农民身上体现的麻木、愚昧、落后的思想性格,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这种性格,如《药》、《祝福》

3、赵树理:作家对农民的描写,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赵树理与鲁迅都抓住了各自时代的本质特征,他们都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但赵树理给予农民的则更多提同情、期待和赞美,风格质朴、淳厚、诙谐、细密。

鲁迅的小说中的农村、农民,是比较客观的,同时,比较注重刻画人性中的冷漠、隔膜;沈从文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农民,他出生于官宦宽裕之家,少年无忧无虑的求学,然后出门当兵,进京写小说、做学问,对农村、农民,沈从文更多的是旁观,文章中多是自己主观地对农民、农村的解读、想象。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是从“人”和“乡村”的角度作文,几乎没有农民、农村的概念,相对来说,鲁迅农村题材要突出一些。再说“农民、农村”,也只是解放后,实行二元户籍制度后,加强的概念。解放前,习惯称乡村、乡土,乡村文学、乡土文学。

2, 分析鲁迅、沈从文和赵树理描写农民的不同之处。

1、鲁迅:鲁迅看到中国农民多少年来的悲剧命运,给予深切的理解和深厚的同情,但他的描写是沉重的,以唤起人们对中国农民现实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集中写出农民身上体现的麻木、愚昧、落后的思想性格,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这种性格,如《药》、《祝福》;

3、赵树理:作家对农民的描写,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赵树理与鲁迅都抓住了各自时代的本质特征,他们都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但赵树理给予农民的则更多提同情、期待和赞美,风格质朴、淳厚、诙谐、细密。

沈从文小说及其创作最突出的成就是他那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清丽流畅的文字,精心描绘出来的千里沅水及各支流两岸灵秀的风光和湘西人民独特世态人情的画轴。其间倾注了作家的整个身心,它不仅为“乡土文学”添加了风采,更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注入了全新的内容。

2、当代农村题材小说对“五四”以来以鲁迅、沈从文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的继承和发展 当代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有着其他题材创作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不仅有丰富多彩而又激动人心的生活素材,而且同时也继承了“五四”新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两个“传统”。赵树理、柳青、孙犁、马烽等作家都是在解放区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代表,他们在50年代的创作,正是他们在解放区创作的继续和延伸。40年代崛起的战争文化规范,几乎中断了“五四”新文学以来各种题材的创作,惟独农村题材创作绵延不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乡土题材的创作成果最为丰富和发达,形成了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以知识分子探索与改造国民性为特征的启蒙主义,和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以崇尚原始生态、歌颂民间生活、美化自然风光为特征的田园浪漫主义两大流派。在些传统的影响使当代作家的创作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在柳青对农民传统私有制观念鞭辟入里的痛切分析中,不仅可以看到鲁迅批判国民性的精神,而且,从他笔下的梁三老汉等形象中,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闰土、阿Q和茅盾笔下的老通宝。而周立波对湖南山乡美好人性和绿水青山的由衷赞美,则与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有着内在的血肉联系,他笔下的盛佑亭(亭面糊)、王菊生(菊咬筋)、盛淑君等,仿佛是从古老的边城走入新的时代开始新的生活的老船夫、天保、傩送、翠翠。

第二节《“锻炼锻炼”》与“山药蛋派”

1、赵树理小说创作特点

赵树理是一个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浸淫和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热情的农村知识分子。他认为新文学的圈子过于狭小,无法满足真正的农民的需要。因此,他坚持将民间文化教育直接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创作理想,即以文学的通俗方法,宣传和传达党和国家和方针政策;同时,也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用小说的形式表现老百姓的声音。自觉的民间立场形成了赵树理小说特有的叙事美学和艺术风格。

赵树理作为普通农民的代言人,总是能够相当尖锐地揭示出基层农村的斗争状况和普通农民的心理、愿望。他的小说大多围绕着农村旧势力和新政权中的坏分子来展开矛盾冲突,表现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小人小事和普通人的思想感情。

赵树理把自己的读者明确定位为农村中文化程度相当低的识字人甚至不识字的人。在当时,只有他和梁斌等少数作家对自己提出过这种苛刻的要求,而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则更少。为了满足这些读者的需要,在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他倚重民间文艺传统;为了实现“政治上起作用”,在表现内容和艺术趣味上,又必须是全新的,就不能迁就大众的口味。因此,赵树理小说的内容都是老百姓爱看的有政治主题的新人新事,而在艺术上又特别注意适应老百姓的欣赏习惯。其叙事方式,虽然多采用相互的日常口语,但是,既不刻意追求方言土语以壮声色,也不刻意突出人物的性格语言。赵树理的小说常常把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连成一体,混成一片,达到了民间口语与书面语言的高度统一,表现出小说叙事的内在和谐和朴素自然。

赵树理小说表现出一种极具个性的细节现实主义特点。他基本上不用现代小说常用的“典型化”原则(即在典型环境中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来刻画人物。他的小说中很少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也从来不紧紧围绕着一两个主要角色来展开情节,而是继承宋元话本和明清小说的传统,采用民间“说书”式的“评书体”的叙述方法,在漫漫长卷中整体展示芸芸众生般的农民群像,逼真地写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

2、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的错位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由于指导思想违背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各级领导好大喜功,争放“卫星”,盲目夸大生产产量,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活动。在农村参加基层工作的赵树理,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十分忧虑,但是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不允许作家暴露。文艺界一方面积极倡导“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一方面又相应地发起了“拔白旗”的批判运动。所以当时能公开发表出来的,只能是歌颂“大跃进”的民歌和粉饰现实的作品。此时,赵树理创作了《“锻炼锻炼”》,虽然主观意图“是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站在青年干部杨小四一边,维护农村中的新生事物,让自私落后的人出点儿丑,但客观上却表现了当时农村中日趋激化的“干群矛盾”。

3、《“锻炼锻炼”》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锻炼锻炼”》是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它生动地描写了1957年秋末,“争先农业社”在整风运动中农村干部整治落后农民的故事。故事主要由三次冲突组成。

在三次冲突中,第一次是干部与个别群众的冲突;第二次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第三次则发展为群众与群众的冲突。作家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农民群众有理无处说,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以致造成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群众还带有抵触情绪等严重问题。

社主任王聚海是一个回避矛盾、不讲原则、压制新生事物、迁就落后思想的“和事佬”,被青年干部杨小四看作是“争先社争先难”的根源。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落后人物“小腿疼”、“吃不饱”和基层干部杨小四。从“小腿疼”、“吃不饱”这两个人物的外号就可以看出,作家是想讽刺她们不愿参加集体劳动的思想行为。因为“小腿疼”老说自己有腿疼的毛病,不能干活;而“吃不饱”则老是抱怨自己吃不饱,当然也无法下地干活了。但她们在为自己捞好处、占集体便宜时,却又精明能干,不落人后。而且,作家还赋予了她们

不同的性格特征:“小腿疼”泼辣、刁钻,得理不饶人,敢于顶撞干部;而“吃不饱”则好吃懒做,胆小怕事,善于见风使舵,搬弄是非。作家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刻画,客观地表现出农民劳动积极性的低下和生活境况的窘迫。与这两个落后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小四的形象。作家本意是要赞扬他敢于树正气、压歪风的斗争精神,但是,他对落后群众的粗暴无情、对广大社员的愚弄,则暴露出他与普通农民的感情距离,几乎把自己归入农村恶霸的行列。因此,虽然赵树理在创作这篇小说时,也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歌颂农村新人新事的方法,但却以严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曲折地反映出了作家本色的民间立场,以特有的“讲述农民自己的故事”的方法,达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4、“山药蛋派”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作家作品、主要艺术特征

在赵树理创作的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作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相近的创作风格,逐步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文学史称为“山药蛋派”或“山西派”。这个流派的作家都长期生活在山西农村,创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山西农村的生活,因此,具有十分突出的地域特点。他们对山西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这是“山药蛋派”得以形成的生活基础。他们十分重视建立自己创作的生活“根据地”,强调深入生活的长期性,注重作品的社会功效,努力反映农民的思想意愿,这是“山山药蛋派”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础。他们的作品都具有“问题小说”的特点,都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坚持表现生活的本来面目,都具有忠于生活的特点。他们都始终把自己看作农民中的一分子,坚定不移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农民说话,这是“山药蛋派”得以形成的文学基础。

“山药蛋派”的作家,有着大致相同的艺术修养和美学追求,都具有大众化、民间化的特点。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格。在傻事手法上,追求故事的动态发展、单线索推进;在结构安排上,讲究有头有尾、依次进行,分段明确,交待清楚;在人物刻画上,强调情节生动、细节真实,用人物自身的评议和行为来表现性格和相貌,极少用静态描写和心理分析;在语言运用上,要求通俗明了,相互自然„„因此,有人称“山药蛋”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具“流派”特征的创作流派。

对农民的赞美篇七
《唐代农民生活诗对农民和谐生活的描绘》

唐代农民生活诗对农民和谐生活的描绘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系)

摘要:唐代农民生活诗除了大量反映农民遭受压迫剥人来此赊饮,喧闹嬉笑之声充满了整个春天的山谷。崔道融《村墅》诗中描写的就是新春刚过不久,由于家有余粮,农家人心宽松,正忙碌着在和风细雨中酿制春酒,欢笑、庆祝的喜悦气氛。只要没有战争,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凶年也不会对农民们构成威胁,社会安定和谐的图景或许能够实现,百姓就会拥护为他们办事的父母官:“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2]P7960

二、生活与劳动交际中的人情美与人性美

当抛开严酷的阶级对立时,会发现在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还有着纯洁美好的生活和劳动关系,一类是农民与诗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纯真友谊;一类是农民与农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美好情感。

贫苦情纯的品质,和谐相处的睦邻关系在王建等人的诗篇中有所表述:

人家少能留我屋,客有新浆马有粟……双冢直西有县路,我教丁男送君去。

[2]P3377

削以及自然灾害的内容之外,还对他们生活和劳动的美好方面给予了一定的表现。据此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和劳动主体对农村美好和谐生活的歌颂和向往,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或体系审视唐诗对社会生活反映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唐诗;农民生活;丰收景象;人情美与人性美;和谐田园风光

唐代农民生活诗是指反映唐代农民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生存环境、所承受的压迫剥削和自然灾害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诗歌。建立“唐代农民生活诗”这一阅读概念,并以此为体系探讨唐诗在表现农民生活方面的表现,无疑可使我们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领悟“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及“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和精神美”[1]。通过对这类作品的探究,我们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唐诗乃至古代诗歌的表现力,审视这一领域中诗歌的时代价值。本文拟从唐诗所反映的农民美好生活这一侧面进行初步探究。

一、对农村丰收景象的描绘

当甘雨降临之时,唐代农民生活诗人会如实地表达象农民一样的复杂心情:“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所以圣与贤,同心调玉烛。”[2]诗人虽然关心的是自己担忧的“松竹”之焦,但映照出的是对农作物受旱长势的担忧与丰收可望的欣慰,与农民的担忧和期待有相同之处。

又如,丁泽的《良田无晚岁》:人功虽未及,地力信非常……况是春三月,和风日又长。

[2]P3197

一个村妇偶尔遇到出行在外的诗人,她急忙烧饭置粟招待人马,惟恐家贫食单让客人受到委屈;丈夫在客人安睡之际叮嘱妻子不让孩子啼哭,担心惊扰客人休息。第二天早晨还把客人送出村外,俨然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种日常交往中形成的美好品德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沿传下来的美好人性的时代表现。司空曙的《田家》(田家喜雨足,邻老相招携。……搔首蓬门下,如将轩冕齐。”)也表现出了同样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杜甫落贫之后,能够以心换心,与农为友。《又呈吴郎》就是佐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2]P2544有了这种纯真美好的的悯农情怀,杜甫等诗人便能与农民融洽相处、友好交往了。

农业的繁荣,出现了“公私仓廪俱丰实”[2]P2325的丰收年景,旅人不必自带干粮衣被而可食宿于村。社会的安定,又使“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2]P2325。在唐代,一生中只居住一地的士人几乎没有。出行的良好条件和创作的自由环境,使得旅行之士在创作时能够表现迎来送往中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农民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和谐氛围,充分体现了唐代百姓人性美的一方面:“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2]P3499

这种和谐相处,相濡而居的民邻关系,在农民之间有时表现得特别突出:竹屋清江上,风烟四五家……月明何处去,片片席帆斜。

[2]P6523

诗中描绘是阳春三月“黍

稷”长势茂盛的丰收在望图画,不管丰腴之土还是贫瘠之地,只要是种子下地,都是“膴膴盈千亩,青青保万箱”的喜人景象,农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中的《喜春雨有寄》描写的是面对一场春天的急时雨,乡村父老露出的喜悦之色和对丰收的憧憬之情:青春终日雨,公子莫思晴。……父老应相贺,丰年兆已成。

[2]P8495

贵如油

的春雨绵绵不止,南亩之麦饱受滋润,即使淋湿了鸣啭的莺儿也不值得百姓担心,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丰年兆已成”。司空曙的《田家》:“田家喜雨足,邻老相招携……搔首蓬门下,如将轩冕齐。”[2]P3331描绘的也是雨量充足的年景里农家烹鸡宿客的欢乐喜悦图象,以及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生活乐曲。

事实上,只要政策对头,农民们的收获就不会白白丢失:“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2]P7720诗中所写是由于“县官清俭”,深谷中的农家年年丰收,桑叶葱绿,蚕儿必会肥美,农人正在忙碌着磨米酿酒,以待远方之

依江而居的几户人家,水园之间留有的界

线是几只青翠的芰叶和随风飘摇的芦花,就像他们热情相拥的双臂,像鱼儿在清澈的江水里嬉戏,像鸟儿共栖于沙洲之上,心里有着道不尽的惬意。千百年来,农民已经习惯了这种天然而居,自然为邻的生活方式,以致能够延传几十代,形成了骨肉难分的血肉关系:“江水灌稻田,饥年稻亦熟……四邻不相离,安肯去骨肉。……”[2]P6783

在共同的生活劳动中,农民相互关爱,共同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以换取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纤手折芙蕖,花洒罗衫湿。女伴唤回船,前溪风浪急。”[2]P5791这种美好和睦的邻里关系,应该来自农民共有的审美价值取向:“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唯当金石交,可以贤达论。”[2]P4189他们恪守着与人为善的行为准则,而不愿意和那些“槿花之心”的小人为邻,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生怕触破了做人的行为底线。有了共同的为人处世标准,人们才能和睦相处,永远做好邻居。

相反,如果审美标准或价值不能取得一致时,他们便成了观点和行为相反的矛盾双方,无论如何都很难成为知心邻里了。如:东家有儿年十五,只向田园独辛苦……生前不得供甘滑,殁后扬名徒尔为。

[2]P6321

会是另一番纯朴清新的农村风光:“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2]P4841这种纯朴清新的农家田园风光往往是丰收年景中的图画,如实记录了和平美好的景象:“酒熟送迎便,村村庆有年……稔看风景美,宁不羡归田。”[2]P5563这种和平恬静的农家田园风光能让诗人忘却另一种“高低古时冢,上有牛羊道……花少莺亦稀,年年春暗老。”

[2]P4783

的感触,而完全陶醉在和谐家园的美景之中:“婆娑放鸡

犬,嬉戏任儿童。……人物何相称,居然田舍翁。”[2]P5237当作者以耳濡目染的感触去描摹真实美好的村庄图画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派静谧宁祥的田园美景:“绿波春浪满前陂……破烟来入画屏飞。”[2]P8029在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里,农人们为了长时间保持这种美好而努力耕种,倾心事亩,竟无暇去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了:“蛙声近过社,农事忽已忙。邻妇饷田归,不见百花芳。”[2]P8204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出这样一个世外村庄: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田地肥沃,池塘美丽,桑竹茂盛。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的人们耕田劳作,穿戴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悠闲自得。《朱陈村》描写的村庄美好图景内容远远超越了《桃花源记》,这里除了美好村庄景色之外,还涉及到了婚姻、生命、教育的美好和诗人以村人美好生活自比后产生的羡慕之情。

唐代南方社会秩序较为安定。诗人集居交流的环境较北方适宜,因而笔下多描绘南方的农村美景:“江草秋穷似秋半,十角吴牛放江岸……日暮相将带雨归,田家烟火微茫湿。”[2]P7148如烟似雨的江南秋景让采莲之人迷失了方向,在静水修草的河中时常相碰,惊得交颈而戏的鸳鸯忽而远去:“隔烟花草远濛濛,恨个来时路不同。正是停桡相遇处,鸳鸯飞去急流中。”[2]P5892当春光洒满江南水村的时候,依水斜立的细柳,交织如网的水渠,在“菰蒲”的掩映之下,随着春日的暖照,绵延数里的青山倒映溪中,构成一幅幅泼墨山水画:

春堤一望思无涯,树势还同水势斜……若与青山长作固,汀洲肯恨柳丝遮。

[2]P5884

此诗以东西两家代表当时贫家

与富户势不相融的对立阶级,他们虽然相邻而居,由于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各自满足于自己的人生追求,因而难以相处。从诗人的感情倾向来看,显然是批判那种以农耕为耻的阶级歧视,表达了诗人所赞扬的那种天然和谐的农村人文交往理想。

三、和谐美好的田园风光

山水田园诗发展至唐代达到了又一次高峰,出现了新的因素。我们或可称之为山水田园诗的“农村因素”。但仔细揣摩起来,得到的则是诗人对和平繁荣稳定时期农村田园风光的钟情摹画上。如果说“屋在瀑泉西,茅檐下有溪……初开洞中路,深处转松梯。”[2]P3391杂有野居山农与静谧山林构成的似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一般风味的话,那么“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2]P2421则几乎脱尽了山林美景而进入另一番“农家梁居燕,今春始又归”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家之院。

如表现南方水田劳动场面的《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2]P3962。首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传神地表现了农民们朴野而又乐天的性格特征,“怨响音”是农民们在繁重劳动和艰难生活的重压下自然流出的痛苦呻吟,而“时时一大笑”则爆发出他们热爱生活、富于幽默感的旺盛活力。

农民在与自然另类相处所表现的美好情怀也是唐代农民生活美好方面的又一重要体现。“双燕碌碌飞入屋,屋中老人喜燕归,裴回绕我床头飞……井旁写水泥自足,衔泥上屋随尔欲。”[2]P8809这种欢喜除了表达对燕归故居的友情认可以外,还有担心燕入豪门恐有死亡之灾的爱心表现,充分彰显出了人类关爱自然的博大胸襟和美好品质。

当诗人们把目光和笔触聚集在农村田园的时候,看到的

新的农村田园诗因素出现以后,使得唐代农民生活诗人在描绘农村田院风光的时候,和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唐农民生活诗描绘农村山水田园风光诗中的农家风味较浓,且有农人归居的行进路线。这种路线是由田野至村庄而形成的轨迹;不像陶、谢之诗由村庄而山水方向。例如白居易的《春村》:“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2]P4841诗末一“归”字将诗的表现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指向都聚集在“农家”村院,没有了陶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出”离村庄的痕迹。因而能够把笔墨倾情泼洒农村风物上,从而体现出唐代农村田园风光的深深“农”意。

参考文献:

[1]余恕诚.《唐诗风貌[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第1-27页。

[2](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对农民的赞美》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对农民赞美的格言 赞美农民工的句子 赞美农民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对农民的赞美”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对农民的赞美"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416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