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孙中山布衣像

孙中山布衣像

2016-02-18 10:03:1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孙中山布衣像篇一《“布衣”总统孙中山》 ...

孙中山布衣像篇一
《“布衣”总统孙中山》

孙中山布衣像篇二
《“布衣”总统孙中山10,31》

孙中山布衣像篇三
《布衣总统孙中山课件4》

孙中山布衣像篇四
《高一语文布衣总统孙中山》

孙中山布衣像篇五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粤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传记

华南师范大学08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 王雨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认识传记的文体基本常识,含义以及类别、特征等。

2、认识并掌握文中生字词,难懂字词。

二、能力目标

1、了解题目的含义,“布衣”与总统的联系,初步了解孙中山的平民化特征。

2、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深入了解布衣总统孙中山的为人与作风。

3、掌握传记的基本写法之一:以小见大。掌握刻画人物形象基本写法之一:对比。

4、学会作文时要围绕中心选素材。

三、情感目标

1、理解孙中山受人们爱戴和拥护的原因

2、学习孙中山的甘于淡泊,胸还大志的品质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段落结构,从衣食住行等了解孙中山的为人和作风

【教学难点】

掌握刻画人物形象基本写法之一:对比

掌握传记的基本写法之一:以小见大

学会作文时要围绕中心选素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单元导读 (5分钟)

老师:同学们,第一周的时候我们重点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哪一篇作品啊? 学生:《我很重要》

老师:嗯,那大家告诉我,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认识自我。

老师:好,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学会了如何去认识自我,发掘自身的价值,那今天呢,老师就带大家来进一步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那一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文体——传记。(板书,给时间学生看导语。)

老师:好,现在请你告诉我,传记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

老师:那我们为什么要写传记呢?在传记中可以收获到什么?(进行解说) 学生:……..

老师: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

好,接下来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传记这一种文体。

二、传记文体知识(5分钟)

1、定义: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

2、传记内容:除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分类:从创作方法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一类是多用形象化的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传记文学。从立传人物来看,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给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

4、特点: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5、读传记的要求:

(1)传主的事迹——显性层面

(2)传主的性格、精神、所处时代——隐性层面

过渡: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传记文,同学们,今年是多少年啊?那么一百年前是多少年?1911。嗯,一百年前,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呢?辛亥革命!嗯,那是谁领导的?孙中山!好,通常我们说到孙中山我们都会说,他是伟大的革命领袖,伟大的总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平凡的一面。一起来学习《“布衣总统”孙中山》。

三、进入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的学习(30分钟)

1、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三个任务: (10分钟)

(1) 给课文段落标上号码;

(2)根据老师给出的段意把课文划分成五个部分:

一、布衣总统称号的来源

二、住

三、衣

四、食

五、行

(3)划出文章中所有体现“布衣”的句子

2、第一部分(1—4自然段) (5分钟)

解答:“布衣总统”这个称呼是怎么得来的?“布衣”和“总统”相矛盾吗?

不卑不亢、

对联 不畏权贵、

胸怀大志

前:

张之洞识才、爱才

张之洞态度 对比

后: 为了说明:孙中山有才、有大志

3、第二部分(5—17自然段) 10分钟

住(第5自然段):简朴

衣(6—8自然段):朴素

食(9—14自然段):简朴

菜金:三元 四角 对比的作用: 对比 唐绍仪:每餐菜金十元 通过….., 伍廷芳:勉强下咽(孙中山:津津有味) 突出了……. 行(15—17自然段):简易

剪辫子、裹脚女子减少、不吸鸦片说明了什么?

四、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的第三道题。(科代表提醒大家完成)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传记知识、复习课文主要内容(5分钟)

1、传记知识

分类:自传、他传

特点: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读传记的要求:

(1)传主的事迹——显性层面

(2)传主的性格、精神、所处时代——隐形层面

2、课文主要内容

二、课堂讨论:(5分钟)

课文中说,群众见到孙中山的时候,一起高声呼喊:“大总统万岁!”你觉得

这个口号表现了群众怎样的心情?这个口号妥当吗?为什么?

三、作文要学会围绕中心进行选材。(10分钟)

通过……表现了孙中山……

为了表现孙中山……选择了………素材。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不写孙中山的丰功伟绩,而去写生活琐事?

练习一:假如我要表现孙中山伟大的一面,我应该选择哪些素材?

练习二:(列出秦始皇的事迹:残酷的、做出贡献的、无关紧要的、别人的评价)

假如我要表现秦始皇残酷的一面,我要选择哪些材料?假如我要表现秦始皇伟大的一面,我要选择哪些材料?

四、介绍几部传记(15分钟)(播放视频)

《马化腾传》 《乔布斯传》 《奥巴马传》

五、总结 (5分钟)

孙中山布衣像篇六
《《“布衣总统”孙中山》学案及答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本文,了解传记的有关常识。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的生活经历,思考孙中山的生命价值,体会其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3、以本文为例学习并掌握传记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布衣与总统的关系,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

2、难点:对“布衣”、“剪辫”、“睡狮”的理解。

【学法指导】

(一)《“布衣总统”孙中山》是一篇传记,文章以小见大,通过记叙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他甘于淡泊的非凡品质。因此,学习本文,我们要从“布衣”切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衣食住行的角度感受孙中山的人格魅力,进而认识自我、重塑自我,并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可分为初读感知、分析探究、拓展迁移和巩固练习四个阶段。

(二)传记的阅读步骤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衙( )门 长袍( ) 马褂( ) 锡( )制 卤( )水

奢( )侈( ) 三字帖( ) 字帖( ) 侍( )从

妖氛( ) 下咽( )

2、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布衣: 独具风格: 血气方刚: 天高地厚: 水泄不通:

3、知人论世。

(1)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同年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国父,中国三大伟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1866年11月12日诞生在广东香山县。1892年在香港学医,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年组建兴中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选为临时政府总统。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组织中华民国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消息传来,举国悲痛,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三民主义介绍: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来,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后制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走近作者: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作品有《许世友传奇》《孙中山大传》《毛氏三兄弟》《宋美龄全传》《宋氏三姐妹》《贺氏三姐妹》《民国岳父》等,风格通俗。可见他在我国传记文学创作上的扛鼎地位。1990年他以自己的稿费设立了“李耳文学基金会”,有人称:“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不写陈廷一不行。”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一)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布衣总统”四字,是怎样选择和组织材料的?

2、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孙中山的性格特征?

3、结构图解

衣:改学生装为中山服(中山服的由来) 朴素整洁

布 食:生活简朴俭约

住:摆设:数目少,简单 简朴 房间:不大 外面:客厅兼饭厅

衣 行:总是悄悄出巡不惊扰民众,不事张扬

外表:整洁(表里如一)

总 正:孙中山

反:唐绍仪 伍廷芳

统 制止巡官挥刀驱人群 亲民淡泊

(二)合作探究

1、18-22段这部分写了剪辫子与唱军歌的场面,没有了这部分内容也完整,也能表现孙中山悄然出行的作风,为什么还要写?有什么作用?

2、孙中山一生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但节选部分选琐事逸事,如他创制中山服,不换房子,不用锡制餐具,吃普通小菜津津有味等,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事例来写孙中山?

【达标检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字帖(tiâ) 卤(lǔ)水鸡 扉(fēi)页 侍(shì)从

B、蔓(màn)延 蜚(fēi)声 追溯(sù) 衙(yá)门

C、下咽(yàn) 瓜蔓(màn) 商榷(quâ) 街坊(fang)

D、奢侈(shēchǐ) 扼(â)要 万顷( qǐng) 铭(míng)记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也很 ,常常是四菜一汤。

②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 „„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

③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 华丽宫殿。

④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 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A.简单 简单 无需 竟然 B.简朴 简朴 无须 竟至

C.简朴 简单 无需 竟至 D.简单 简朴 无须 竟然

3、下列加点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B.仅此一点,就使唐绍仪对孙中山肃然起敬。

C.剪下辫子的人们人声鼎沸着,端出一碗碗热腾腾的肉面来。

D.孙中山被围在水泄不通的圈圈里,行动不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B.目前,无论是国内建筑界,还是一般的知识阶层的社会大众,人们对建筑批评似乎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建筑艺术远未如其他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康的批评氛围。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D.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①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推崇。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地到总督衙门求见。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②孙中山接过名片一看,只见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又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由此可见,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早怀大志。

③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临时总统府设在前清的南京总督衙门内。孙中山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地图。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公文以外,还摆着一些书籍。他的房屋外面是客厅,兼做饭厅。本来黄兴要给他调换房子,他却说:

“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无须华丽宫殿。如无合适的旧房,搭设棚屋也无不可——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

④孙中山穿衣服也很朴素。他以前是穿西装,做临时大总统以后,他便把当时流行的学生装安上翻领,改成四个口袋的一种新式服装来穿。他就职临时大总统就是穿这种衣服。有一回秘书问他:“您哪里弄来这套衣服?”他含笑回答说:“这个样式是我创造的,既大方,又好看,又便宜,以后要提倡穿这种衣服。我们中国人穿长袍马褂已不合时代了,穿西装又穿不起,穿这衣服最好。”“中山服”就是这样来的。

⑤孙中山的日常生活十分有条理,有规律。他起得比一般人早,用冷水洗脸。每天早晨总要把一天内将做的重要事情简单地记下来。他非常重视仪表的整洁,每天早晨都要刮胡子,刷衣服,出门的时候,还要对着镜子把头发梳好。他外表的整洁与内心的有条理是一致的,人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过烦躁不安的表情。

5、解释词语:

一介儒生: 血气方刚:

6、读下列对联,说说对联有哪些基本特点?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7、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8、孙中山当了总统之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作者为什么先从其“住”的方面写起?

9、标出选文第⑤段有概括作用的语句,并品味其表达作用。

(三)课外阅读

阅读以下传记,完成10~12题。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 (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w.w.w.k.s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闻趣事》改写)

10、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

11、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

12、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美文“悦”读】

孔子学琴

公元前523年,孔子29岁。仲春三月,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官道上,一辆马车在缓缓行驶,曾皙御车,孔子手扶辕木,直立车上。他默默无语,独自欣赏着窗外春色。因为他从来乘车不说话,不回顾。孔子此番出游,专赴临城,拜师襄子为师,请教弹琴的若干学问。 孔子有着超群的音乐天赋,各种乐器,无不炉火纯青。师襄是鲁国的乐官。师襄子闻听孔子来访,忙迎出大门,让于客室,以上宾之礼接待。他们已是多年的老朋友,彼此相互敬仰。孔子是个急性子人,从不愿浪费一分一秒时光,所以三言两语便转于了学琴的正题。

第二天孔子起得很早。这是他的生活习惯,无论头天夜里睡得怎样晚,第二天都要四更起床,先到旷野空气新鲜的地方活动一下筋骨,然后秉烛伏案晨读。吃过早点,像小孩子进家塾一般,师生又对面盘腿而坐,开始了新的讲授内容。

师襄子说着从身边移过琴来,弹奏了一曲。孔子在一旁静听,感到此曲非同凡响,是他闻所未闻的。那指法、技巧也脱俗超群,出神入化„„

师襄子弹完,孔子站起身来,连连施礼说:“孔丘如井底之蛙,今闻夫子谈琴,聆听神韵,方知苍天竟如此之大!丘欲于空室中静坐操琴,若有疑点,再求指教。不知夫子意下如何?” “一切请便,不必见外。”师襄说着将孔子引入后轩中,任凭孔子习琴。

孔子于后轩习琴,一连三日,不出门户。一日三餐,前厅里师襄都为孔子备下丰盛酒宴,但他俱不到场,只让曾皙拿些干粮过来,填塞辘辘饥肠。

第四天,师襄子听孔子曲调已经弹熟,来到后轩祝贺说:“此曲你已弹熟,可以再学新

孙中山布衣像篇七
《布衣总统孙中山》


孙中山布衣像相关热词搜索:布衣总统孙中山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读后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孙中山布衣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孙中山布衣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434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