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

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

2016-02-20 09:26:5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篇一《春兴》 《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供大家学习参考。

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篇一
《春兴》

《春兴》末春的一天,我到野外去游玩,我看见河旁一片绿色,柳树甩动着碧绿的枝条,像是一位高贵的公主,小草一个劲地往上长,就像是一群可爱的孩子踮起脚,叫公主给他们签名,在河边,水轮动着,把清清的河水引进稻田,山坡上,高大的树木,挺立着,像是在守卫着茶园。茶园里,采茶的姑娘一边采茶,一边唱采茶歌。小河中,鸭子在水中嬉戏打闹,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花儿已经谢了,鸟儿在树枝唱歌、追逐。    我玩了半天,已经很累了,就躺在草坪上,不知不觉中,天上下起了牛毛般的细雨,我抬头一看,却看不到雨丝,只是脸上觉得一丝丝冰凉。不久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我身上,温暖极了。天边出现了彩虹,阳光照在布满露珠的叶子上,露珠闪闪发光。就在这时,大地一片光明。    我舒服地躺在草坪上,春风吹拂着我,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春风带我回到故乡——洛阳。在家乡,我见到了思念已久的亲人,看到家乡风景,依然是青山,田野,小桥,流水,人家,一点也没有变样,我开心极了,脸上洋溢着笑意。  指导老师:叶学进  

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篇二
《语文赏析》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

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2)

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

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答:(1)

"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

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3分)(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

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3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

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

(3分) ②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

关系? (1分) 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答:①"自下而上"或"由近及

远";上;反衬。(3分)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

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

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

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 (2)散

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4) 答:(1)

①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清新、和暖")。(各1分) (2)这首诗的"散"

与"不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

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2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

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

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2分)[评分标

准]"散"与"不散"各2分:只概括说明(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结合伤口分析,只给1分。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

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

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

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

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

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2分) 答:①

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对比(拟人)。(4分,每空1分) ②此题属

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

不可谈得过于散乱。(2分) < 北斋雨后①> 文 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

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

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对这首

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

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

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

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

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

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答:(1)B C(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 (2)第二句中的"放

吏衙",是说免了下属的例行参见(恋北斋而推委公事),故B项不恰当。第三、四两中的"

雨后"与"深秋"互文见义,诗人观鸟看蝶是同时(深秋雨后),故C项不恰当。(只就其中一

项回答。意思对即可。)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

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字左右) 答:要点:(1)

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尤绕。(2)牵入栀子花,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意象甚美。

(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6分。要求扣住前人评述的“心思巧词句秀”进行赏析,表达简

明通顺。有欠缺酌扣。若另有创见且合理,酌情给分 ) <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

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

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

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

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4分) 答:(1)重阳(2)不同意。从诗

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

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

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

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

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答:(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

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

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

感之由。 (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

察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

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此小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

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

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张将“千里”改为“十里”。

要不要将“千里”改为“十里”?为什么?请结合诗题和全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不要。(1

分)本诗题为“江南春”,用“千里”二字既切合题意,且照应题中的“江南”二字。(2分)全诗

泛写江南春色,所写之景并不限于一处,即使改成“十里”,“莺啼绿红”也未必能听得见、看

得着;而用“千里”二字,诗中所写的景象更加开阔,全诗诗味也更加浓郁。(3分)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

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人评论诗中“无端更

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无端,

是没来由,也就是诗人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渡,就是再渡。(2分)(2)这四

个字,十分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做客并州,而十年过去,

一事无成,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4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

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

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 原因: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

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答:(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无侣”(或“单栖”)

(2)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

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

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

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

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

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

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

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

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分) 答:⑴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远行客子”1

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⑵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

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

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

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

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

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

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答:(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

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百

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

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对这首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诗题为“春兴”,通

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

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以“春”

贯穿始终,构思巧妙。 (2)诗的后两名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

点。 答:(1)B C(每答对一项1分,共2分) (2)这两句语言平易,但使用拟人手法,

想象独特。上句写春风吹拂思乡的梦,下句写梦追逐着风,一吹一逐,富有表现力,使人联

想到诗人家乡也是春天。仿佛诗人在梦中伴随春风,一起回到故乡,又仿佛诗人舍不得春天,

而追随春风而去,形象的表达思乡之意,惜春之情。(答出特点2分,分析正确2分,共4

分) <瀑 布>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

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

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

“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

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

什么联系? 答:(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

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

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表面

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

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

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

种生活的热爱。 (2)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

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

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1)“人在武陵微醉”

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

的是桃花。 (2)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

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

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

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篇三
《科学写作》

科学写作(science writing)

(一) 从讯息处理论的观点

由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且取代行为主义心理学而成为主流;Gange’的讯息处理论也成为相关教学理论或模式探讨的典范。认知心理学的学者们(Gange’, 1985)认为:教与学是互动的历程,教学策略与学习历程必须紧密配合。影响所及,写作亦被视为一「历程」,因而过程导向的写作教学模式及策略之探讨,成了热门研究主题。其中以Hayes & Flower (1980) 所提出的写作模式对写作历程的描述最为完善,贡献也最大。其推崇写作过程的循环模式;很多写作教学的技巧或工具,是由此理论衍生出来的。据其理论,成熟的写作必需具备三要素:写作者的长期记忆、写作者所处环境和写作本身,因此,写作可分三阶段:计划、转译和回顾。

科学写作的理论基础是依据Flower 与Hayes(1981)写作认知历程模式,包括计划、转译、回顾与监控,其中计划历程含括产生想法、组织想法与设定想法。当写作活动开始时,作者从他的长期记忆中提取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讯息是为了产生想法。接着针对提出的讯息选取最有效的数据,并加以组织成为一个写作计划,此即与「归纳」及「演绎」能力的定义相符。而写作者在主动寻找写作的信息的同时,一方面会将信息或证据从个别知识之前提,推理出一般知识结论,从观察到众多的事例,执简驭繁,归纳出通则。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学生找寻有力的信息与证据,并演绎推论出结果。与科学写作教学的文献对照,Keys(1994)的研究结果亦指出科学写作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推论技能。由此可知,反思是科学写作的一项重要功能,也是一把引发动机与导入概念的一把万能之钥,在科学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得以了解学生的思考历程,进而导正概念的演变,而此过程中教师再导引学生进行知识的重组时,学生也同时对新旧概念做逐一的解释,并跟随老师的引导将获取的概念分门别类,重新组合成新的知识,因此,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科学写作不仅提供了学生反思的机会,并藉由概念间的回馈,来启发自我的思考,从而凝聚概念为知识,就如同数据建文件或归档的意思,利用科学写作的教学,教师能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修正,并导引正确的科学概念,而学生也能从概念的形成与回顾学习的历程中获得知识的归纳,以及想法的澄

清。此即为科学写作教学与一般教学最大不同的地方,故在促进学生批判思考之「归纳」与「演绎」能力方面,以科学写作融入教学,能得见其显著的效果。

阅读教材

活动与实验

讨论辨证

观赏教材 组织 产生 目标 设定 工作长期记忆 对主题的认识 储存的写作知识 组织 产生 目标 设定

图1 Hayes & Flower (1981)的写作模式

(二)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

依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在既有的知识基础上,将新进来的数据意义化的过程,而教师在教学上应该掌握的一个要点,就是找出学生的先存知识(preconception),并依此设计教学,使学生能达到真正有效的概念发展(concept development)(郭重吉,1992)。写作可以让学生呈现自己对某一主题所具有的背景知识,藉由在教学前的写作,学生可对该主题作一思考,明白自己学习前所拥有的知识,老师也可藉由检阅学生的写作,了解学生的先备概念;在教学中的写作,促使学生监控自我的学习,对学习内容深入思考并提出问题,老师也可由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而教学后写作可让学生检视并组织自己所学的,将知识系统化或阶层化,纳入认知基模的大架构中,教师也可藉此对此一教学单元作反思,改进教学不足之处(胡瑞萍、林陈涌,2002)

写作活动具有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连结不同表征的能力」及「增进后设认知能力」的功能(刘祥通、周立勋,1997)。在一些科学写作的实征性研究中发现,科学写作对于科学概念学习具有相当明显的成效。例如Fellows(1994)利用写作来了解学生科学学习时的概念改变,结果发现

写作能产生新的知识架构,整合新旧想法,获得愈接近公认的科学真理;写作亦可结合小组的合作,帮助学生在互动中了解自己的科学知识,也可做为促进反思和概念改变回馈的的机制。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试图去描述或解释,如果学生能够清楚的向自己及他人描述或解释一个现象或一个概念,那么,我们才能说自己真正拥有这个新的知识。因此,由个人的观点来看,写作是一个意义化的过程。此外,写作提供了一个练习我们关于某个主题所拥有的背景知识、主动学习、组织、以及后设认知(metacognition)的途径。

(三) 科学写作过程理论模式

Bereiter & Scardamalia (1987) 转换知识模式

第二节 科学写作与科学学习

Ausubel认为学习者必须自行发现知识的意义,而将之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使新旧材料相互统合,才算是「有意义的学习」。Ausubel对认知结构的解释是指个体对某种特殊讯息所持有的一种有组织、稳定、清晰的认知。这种认知结构不断的在运作,以便统合各种杂乱的次级概念或讯息,使之成为有系统的组织结构。而科学写作的历程是个复杂的过程,符合Ausubel的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只能产生于在学生的先备知识基础上教他学习新的知识。换言之,只有配合学生能力与经验的教学,学生们才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此即Ausubel的理论之所以称为意义学习的原因。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能力与经验,就代表他的认知结构,配合他的认知结构,教他新的知识,就会使他产生意义学习。(张春兴,民83)

根据以往的研究(Langer, 1986; Langer & Apple- bee, 1987; Gaskins &

Guthrie, 1994; Fellows, 1994),写作对于科学学习的帮助至少可归纳为下列几类:

一、增进学生认知策略的使用

学生在接受讯息的过程中,经过注意、编码(Encoding)、转换(Transforminng)、储存(Storing)等的认知过程,将讯息纳入既有的认知结构中,在这样的过程中会运用一些策略来加以计划和控制,使讯息能够有效地获得、处理、储存以及检索,这些策略就称为「认知策略」(Kirby,1984)。

认知策略不仅是指一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也是指学习者使用的讯息处理方式、对学习目标的设定、了解因应学习事件的不同而调整策略的使用等思考能力,所以,一般认知策略包含「认知过程的策略」与「监控认知策略」两部份(李秀玉, 1998)。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学习材料施予更多注意;并且,在写作时,学生必须从认知基模中提取既有的知识,与新输入的信息进行统整及再思考(rethinking),这样的过程,就会促使知识的精致化;此外,为了呈现所知使人明白,学生也会试着组织知识,使其呈现更为有条理。而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后写下摘要、提出问题、对某些现象提出解释、或预测某个实验的结果,这些活动都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解策略的运用。

二、增进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篇四
《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_练习题》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分)

②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4)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2分)

文 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字左右)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张将“千里”改为“十里”。要不要将“千里”改为“十里”?为什么?请结合诗题和全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人评论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

原因: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对这首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妙。

(2)诗的后两名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点。

瀑 布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篇五
《古典诗词赏析问答模式》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答要点】景、情、境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主要景物,描绘画面 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 两个双音词概括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表达了作者(因) (而伤感)的情感。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画面)此诗描绘了一派明净绚丽的初春景象:

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燕子衔泥筑巢,鸳鸯静睡于温暖的沙洲上。

(氛围)营造了一种恬静优美的氛围。

(情感)表现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生活安定的愉悦闲适的心境。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 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 (画面) (氛围) (情感)

(画面)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却是野草丛生,

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

(氛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 (情感)表达出作者对繁华不再、人生多变无限感慨。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技巧 /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要点】区分鉴赏要求:设问的角度。

修辞 表达方式 写作手法

(多就诗句而言) (抒情、描写)比喻拟人对偶引用等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答题步骤】

这首诗用了 的手法,明确手法

(如)“ ”,结合诗句解释手法

突出/强调了诗人情感/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诗歌一、二两句是怎样表现“客情”的?(4分)

2、结合全诗看,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1、(手 法)用烘托的手法,

(结合诗句)借萧萧作响的梧叶、寒气袭人的江上秋风

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

(情 感)烘托了诗人客居异乡心境的凄凉愁苦,

从而引发了诗人羁旅思归之情。

(2)(手 法)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反衬,

(结合诗句)用深夜灯下天真烂漫的儿童在篱笆旁捉促织的无忧无虑,

反衬出诗人客居异乡的孤苦处境和凄凉心境。(情感)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手 法) (结合诗句) (情 感)

(手 法)主要用了衬托手法。 (结合诗句)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衬出夜色之暗;

“草虫鸣”衬出环境的寂静。

(情 感)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多就全诗而言

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 边塞征战;直抒胸臆; 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要点】把该字放在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而不能孤立起来谈。

【答题步骤】

“ ”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结合诗句解释该字含义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描述景象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意境。感情或意境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三、四句中最富表现力的字是什么?试分析其作用。 (含义) (情景) (情感)

(含义)“吹”字有唤醒之意, “逐”有急切的意味, (情景)多情的春风唤起游子的乡思, 使乡梦由无形变有形。

并吹进诗人梦中,为乡梦做伴、引路;

(情感) 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急切的思乡之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诗中哪个字看似平常,实际上却以传神之笔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为什么?(4分)

(含义) (情景) (情感)

(含义)“看”字,在诗中指回望,

(情景)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写出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情感)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些名词和术语。 1、这首诗的 字(句), [语言技巧] 通过描写 景象(事物) [形 象] 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2、诗的 句,运用 手法, [语言技巧] 描绘出 情景,塑造了 形象, [形 象] 从而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鉴赏题的表述

“写什么”: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

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提问方式】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法等方面的对比;

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

2、紧扣具体诗句(字、词、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暮春之景,表现情感是否相同?并请说出理由。

(比较点)不相同。武诗抒发的是思念家乡之情。

周诗抒发的是静而不寂的闲适之情。

(扣诗句)武诗借助残花落尽、四处飘泊的黄莺的景象透露出 美好春景将逝,自然勾起了漂泊流转在外的作者思乡之情。

周诗中落花、昏鸦、归来的渔樵构成了一幅恬静、和谐的画面,使吟风弄月的诗人心中充满了静而不寂的闲适之情。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⑵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比较点) 描写重点 抒发感慨

李诗重在叙写汴河春色、隋宫的荒废,借此抒发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 实则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比较点) 表现手法 抒发情感 (2)李诗以描写为主, 触景生情;

皮诗以议论为主, 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问题

【越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篇六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

考点知识精讲

考点分析:文言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提高中华儿女文化素养的极好资源。因此,文言诗词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自然也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根据课标要求,中考试题在文言诗词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从字词解释、句意理解、名句名篇背诵等方面考查积累,从诗句理解、文意领会、内容概括、感情体会等方面考查感悟,从分析诗句意义与联系实际方面考查运用,从词句品析、文意领悟、感情体验等方面考查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解题策略:1.诗意理解。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把握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3.内容概括。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等,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4.写法品析。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作用。

5.情感体味。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 中考典例分析: (2010·天津)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诗描绘了长江进入中游以后,江峡渐尽、平野旷出、江水开阔的景象。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这一章中前四句是写景,金秋露浓霜重;后四句是抒情,伊人情深意长。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诗中由“街灯”到“明星”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关键句的理解和把握。做此类题,既要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又要理解其深层含义。要联系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诗词中使用的典故去把握。此题C项中,前两句写景,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诗人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对岸的“伊人”。后四句是抒情,写诗人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写出诗人无可奈何、空虚惆怅的情致。故选C。

(2010·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中关键字词的妙处,有什么表达效果。做此类题不能离开诗的写作背景和诗所要表达的主题,要抓住诗句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第1题中两句诗承接上文,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第2题中“真意”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是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

考点训练17,18

诗词鉴赏(一)

(时间:50分钟 分值:74分)

1.(2010·河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____________。(2分)

(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 (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刘禹锡 白居易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2.(2010·杭州)(5分)

早 梅

(唐)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3.(2010·衢州)(4分)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①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______一字相呼应,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忽 船行之快(第一问答“才”也可)。 (2)急切、好奇、惊喜。(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4.(2010·金华)(4分)

①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景色明媚。 (2)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5.(2010·义乌)(4分)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阴阴 又 (2)思乡之情。

6.(2010·湖州)(4分)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即“绿腰”,为唐代琵琶曲名。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2)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7.(2010·东阳)古诗鉴赏。(4分)

冰壶洞

(明) 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1)“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钟乳的精巧美丽。 (2)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8.(2010·东营)(4分)

梅 花

陈 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①②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评分:答对两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的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9.(2010·成都)(4分)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10.(2009·中考变式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4分)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表达了诗

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1.(2009·中考变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5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12.(2009·中考变式题)诗歌鉴赏。(3分)

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写道:“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苏轼在《春江晚景》中也有这样的句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借助表示“少”的个位数词“七八”“两三”“三两”把星星稀少、夜雨稀落、桃花稀疏的情调表现得很生动。这种用数词入诗的句子,用得好,别有情趣。

请你鉴赏下面这个句子,看看在数词运用上跟上面谈到的诗句是否相同?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月的雨,四月的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这里的个位数词是序数词,表现的是暮春时节的自然情趣,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

13.(2009·中考变式题)请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下面两个小题。(4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1)请说说上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1·中考预测题)诵读《关雎》,完成(1)~(3)题。(6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篇七
《古 诗 词 鉴 赏》

相关热词搜索:写作特点是什么 写作特点有哪些 写作特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春兴 写作特点是什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4791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