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江上董颖翻译

江上董颖翻译

2016-02-20 10:13: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江上董颖翻译篇一《诗歌鉴赏江上 董颖》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江上董颖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

江上董颖翻译篇一
《诗歌鉴赏江上 董颖》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作品注释: 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作品鉴赏 全诗由江上景写到心中情,虽然传递了诗人一缕轻愁,但景象开阔,格调明快,并不陷于颓丧,表现出诗人阔大开朗的精神气质。 “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摩挲数尺沙边柳”,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 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待汝成阴系钓舟”一句可谓石破天惊,神来之笔,出人意表。千百年来,诗人们的笔下,“柳”总与“别”相关,诗人在这里却不落窠臼,另翻新意,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运思既妙,立意也高,字面上并不曾诉说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而读者却能心领神会,这就比明白道出显得更动人、更隽永。著一“系”字,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 作者简介 董颖 (生卒年不详)字仲达,德兴人。根据洪迈“夷坚乙志”卷十六的记载,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跟韩驹、徐俯、汪藻等人往来,有《霜杰集》。这部诗集看来在当时颇为传诵,后来全部遗失,这首《江上》是保存在南宋人陈起所编《前贤小集拾遗》卷四里的。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董颖还值得注意,因为他留下来十首叙述西施事迹的“道宫薄媚”词,衔接连贯,成为一套,是词正在蜕变为曲的极少数例子之一.

江上董颖翻译篇二
《二模考》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组卷 彭 成 陈 娅 2011.6.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慰藉 / 声名狼藉 勾当 / 长歌当哭 得亏 / 得鱼忘筌 ......

B.蔓菁/顺蔓摸瓜 纵横/老泪横流 亲家/相亲相爱 ......

C.血泊 / 一针见血 称赞 / 称心如意 累赘 / 累教不改 ......

D.剽悍 / 骠勇善战 下载/ 载歌载舞 冠军 / 冠冕堂皇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

A.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广告代言的法律出台,目前只能使用《广告法》来规范广告代

言行为,这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

B.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银监会主席主席刘明康表示,美元的不断贬值,

冲击全球资产价格,对股市楼市的投机行为推波助澜,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

C.江苏教育厅计划于今年招生计划中,将进一步扩大免费幼儿园男师范生的招生计划;据悉,

目前江苏的免费师范生试点还只停留在五年制专科阶段。至于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知

名师范类本科院校有没有可能加入其中,就是不经之谈了。 ....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

展的战略目标,根据纲要,教育部门将不择手段,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

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3、根据下面的文字,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3个字)(4分)

【路透社罗马5月5日电】西班牙、丹麦和荷兰今天迅速否认利比亚反对派有关这三个

国家的政府已经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的说法。

全国过渡委员会发言人马哈茂德·沙马姆在罗马举行的国际反卡扎菲联盟的一次会议上

对记者说:“今天上午,又有三个国家承认了我们,那就是荷兰、丹麦和西班牙。”

然而,这三个国家均表示沙马姆搞错了,否认它们已经加入意大利和法国的行列,承认

总部设在利比亚班加西的全国过渡委员会。

4、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续写句子,要求饮用古诗词中的词句,句式与画线句句式

相同,句子要有文采。

深阅读似品茗,须细品。在风定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闲情; , ;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送石处士序

韩 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

“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

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

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

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

肯为某来耶?”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

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

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

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

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

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

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 就:走 .

B.于是撰书词,具马币 具:具备 .

C.使大夫恒无变其初 恒:永久 .

D.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蚤:通“早” .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石先生言行“与众不同”的一组是(3分)

①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②坐一室,左右图书

③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④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⑤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 ⑥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②⑤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段记叙乌大夫与从事的对话,两问两答,问简而答详,意在用石处士衬托乌大夫的为

人。

B.后段主要叙写送行者的祝酒词,四祝一答,祝详而答简,表露出担心、忧虑以及劝勉之

情。

C.本文从表面看,通篇没有作者自己的话;其实是用间接手法来议论,是一篇以记叙形式

发表评论的佳作。

D.这篇散文的语言颇有特色,如叙说石处士辩论古今人事时,运用了比喻、类比、排比等

手法,气势不凡。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3分)

⑵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3分)

⑶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4分)

三、古诗词鉴赏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2分)

(3)“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其西南诸峰,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唐 杜牧《阿房宫赋》)

(4)朝菌不知晦朔, (庄子《逍遥游》)

(5)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6) ,思则有备, (《左传》)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

日落地方的青鸟

郭雪波

(1)也许有人想当然,进盆地就是往下走,尤其是进入著名的柴达木盆地。然而,你

们错了,我也错了。车进当金山口便开始爬坡,进入阿尔金山南麓,还是在爬坡,进入一望

无际、白色茫茫的盐碱荒原仍在继续往高处爬坡。

(2)我终于疑惑了,低声嘀咕,盆地怎么会是高原呢?老黄给我补了地理课。柴达木

盆地其实是海拔2000-3000米的高原,青海油田的最高井架在盆地海拔3400米处。西边的

昆仑山,北边的阿尔金山,东边的祁连山,合围捧出这一个椭圆形平坦盆地。我茅塞顿开,

为自己的无知和想当然而不好意思。

(3)一只孤独的鸟,伴我们飞行。它要去哪里呢?为何与我们飞驰的车为伴?它如此

单薄而孤寂,没有其他同类伴友,难道它以为只有我们这靠轮子滚动的铁制家伙才是可信赖

的伴侣?它比麻雀大,比猫头鹰小,像我们老家草原的百灵鸟,可翅膀长,颜色又微微发黑,有些铁青色,给人感觉十分坚毅和具有流线美。我叫不出它的名字,且叫它青鸟吧。因为,

这里地处青海,只有这里的荒原才有这样的鸟。

(4)高原的风很烈,能把骆驼吹跑。青鸟巴掌大的躯体尽管抖抖闪闪却聪明地贴着地面飞行,躲开那猎猎大风;车轮子扬起的尘沙如浓烟滚滚,一时把它给吞没了,以为它停下了吧,却又从那一道尘幕中飞冲了出来,像一位从银幕后闪出的明星,风采依然。

(5)它真是一只固执的鸟。抑或是它迷路了?误认为跟随人类乘坐的汽车便可找到能

生存的家园?倘若是那样,它就错矣。老黄已告诉我们,我们去的地方可是“天上不飞鸟,

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三绝地。

(6)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判断也是错误的。青鸟不是一只笨鸟。它并没有显出惊慌的

样子,也不像没有目的地乱飞,它的飞翔十分熟练且很有节奏,完全像一位高超的琴手在空

中用双翅弹奏着一组组轻缓优美的旋律名曲。

(7)那么,它,这只诗一般飞翔的青鸟,究竟奔往何方?谜底不久便揭开了。车队缓

缓驶上又一层高地盐碱滩时,那只青鸟“啁”一声欢叫,便落下去了。准确点说是一个猛子

扎下去的,就如一只鱼鹰从空中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一般。

(8)路旁十几米远处,有一丛植物,灰黄色,十分显眼。任你举目望去,这片白茫茫

的地带,只有这丛唯一的植物,有生命力的,活着的,灰黄颜色下略带浅绿的植物!

(9)青鸟的欢叫犹如唱着悠扬的歌,然后它便不慌不忙地叼起那从植物的草籽和嫩叶,

还有依附在上边的虫豸。原来它是来进餐的!为了这丛唯一的植物,这么远距离的飞行。它,

这只青鸟,简直是一只精灵。显然,它的心中十分清楚,这片恐怖的戈壁荒原上哪里长有可

觅食的植物,哪里可以落脚。它精明,做事心中有数,而且坚忍不拔,不屈不挠。

(10)供青鸟食物的那丛植物叫骆驼草,也称骆驼刺,以耐旱、耐冷、又耐热以及生命

力的顽强而著称。也就是这样的植物,才能在这片泛着白茫茫芒硝和盐碱的不毛之地扎下根,

抽出绿叶,结出果子,完成一次生命的循环。它帮助那只不屈的青鸟生存,完成它的生命延

续和繁殖。

(11)它冲我们车队鸣啼几声。似乎在告别,又似乎在警告,提示我们前边将连一棵骆

驼草都没有了,鸟更不去,剩下的只有“风吹石头跑”了。

(12)我有些留恋那只鸟了,那只精灵。哦,青鸟。

(13)老黄告诉我们,前边的目的地———几百公里之外的“三绝地”尕斯库勒,也有

一群青鸟,一群觅食的青鸟。它们在那个死亡地带寻找的食物叫石油。

(14)哦,前边的那群青鸟,在那遥远的日落的地方。我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崇敬。

(选自《中国60年抒情散文100篇》

11.第(1)(2)段写车子爬坡进入盆地,写 “我”疑惑的用意是什么(4分)

▲ ▲ ▲

12.第(3)(4)段画线的句子对青鸟的描写,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 ▲ ▲

13.第(10)段重点写了骆驼草,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 ▲ ▲

14.纵观全文,文章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意蕴?请加以探究。(6分)

▲ ▲ ▲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他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

——纪念梁思成诞辰110周年

林 洙

在梁思成的书房中,有一副任公先生手书的李白、杜甫诗句的集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这是任公先生对儿子的期盼,也是遗训:他希望儿子在做人方面要清清白白,如出水

芙蓉般纯洁坦荡;在事业方面不计较个人得失,如白鸥冲破万里波涛般勇猛直前。我曾久久

地沉思在这两句遗训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岁月里,我经历了从恐惧到悲痛到冷静的过程。我看清了人们,也认

清了自己。但令我感到幸福的是,我看到了梁思成的灵魂,看到了我所从未认识到的他那和

蔼可亲的另一面——严肃与理性。他用来衡量自己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他身上有股顽强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我被他的诚恳和那种灵魂的坦白所感动。在暴戾恐怖

的气氛下,我却感到心灵深处的平静。

当梁思成第一次调查独乐寺时,他已开始注意到一些构造做法与明清建筑的不同。在调

查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及摩尼殿的构造时,开始投入了极大的关注。据日本学者的考证,转

轮藏殿是明清建筑,但是思成经过对转轮藏殿的仔细研究,认为转轮藏殿应建于元代以前。

后经过考证,果然是宋代辽的建筑。摩尼殿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梁思成从摩尼殿四面出抱

厦的做法肯定它是宋代建筑。为什么他能准确地判断古建筑的建筑年代?这与他经常研究各时代的书法、绘画、雕塑、陶瓷器皿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艺术作品中包含着各时代的信息。

所以他常说,调查古建筑要有敏锐的时代感。

他的《大同古建调查报告》长达22万字,通过这份报告,可以看出他已吃透了宋辽时

期的建筑并已读懂了《营造法式》这本“天书”。经过对云冈石窟的调查,他又从散落在个

别石窟中的屋顶、斗拱、阑额、柱、栏杆、踏步、藻井等零星建筑构件中得出了“中国建筑

在两千年前已形成了结构上的独立性,并一直保持下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特点”的观点。为

什么思成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他在西方建筑史上下过工夫,所以能对东西方的建筑体系格

外敏感。我认为,1933年通过对古建、石窟的调查,他已基本理清了我国建筑的历史源流

及发展脉络,但他没有急于成书,他还要通过更多的古建调查来验证他的推断。

1937年,他们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梁思成也由此证实了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观点。

江上董颖翻译篇三
《10-11第2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2)》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十一县(市)高一年级期中联考Ⅰ卷(语文试卷

36分)

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绾.着(wǎn) 厢庑.(wǔ) 盥.手(guàn) 畏葸.(sī) B、吞噬.(shì) 榫.头(sǔn) 拓.片(tuò) 草窠.(kē) C、门槛.(kǎn) 渣滓.(zǐ) 屏.气(bǐng) 牲醴.(lǐ) D、聒.噪(guō) 踝.节(huái) 模.板(mó) 瞋.视(chē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标致 脊髓 斑斓 兴高彩烈 B、蹂躏 嬉闹 谪亲 撒手人寰 C、沾惹 寒喧 湮没 刨根究底 D、懵懂 陶醉 桅杆 沸反盈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杭州一名乞丐——“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使他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B、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脱离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属性,渐渐滑落到时尚娱乐至上的地步。

C、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人们会发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D、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青少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4、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 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甚至可以说,变奏曲这种形式是通过贝多芬的艺术实践才日益发展和成熟的。

B、那天,我们几个一到他承包的果园场,他就首先带领我们参观科研成果陈列室,然后参观果实累累的葡萄园和苹果园。

C、在法国队接连攻进两个球之后,巴西队才对法国队重视起来,加快了进攻的节奏,以求扳平比分,甚至反败为胜。

D、近年来,江西省充分发挥“赣台会”、“香港招商周”等招商平台以及相关对台资源,深入开展赣台交流交往活动,做好台胞台商的服务工作,促进两地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序往来。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 ),( ),( )。有一位作家写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 ),( ),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

① 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

② 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 ③ 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

④ 因而也很难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

⑤ 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

A.②①④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①⑤③②④ D.③④②①⑤ 6、下列对有关名著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曾与贾宝玉在花园里共读《西厢记》,史湘云知道后,就告诫林黛玉说:“至于你我,只

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B、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但就是这样一个精明的女人,也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C、《高老头》中的穷大学生拉斯蒂涅从外省到巴黎来上大学,雄心勃勃,想凭着自己的聪明才干,寒窗苦读,成为一个大法官,用丰厚的收入来报答父母。

D、住在巴黎日内维新街伏盖公寓里的高老头没有社会地位,但是他有钱,他用70万法郎的陪嫁,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指望自己可以成为贵族的座上客。而雷斯多伯爵为了钱可以迎娶一个面条商的女儿,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有一个丢脸的岳父。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科学家重新审视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学说需要重新审视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细胞生物学教授恩里克·戴维森认为,“任何没有建立在基因发展体系上的、与身体构造变化相关的进化理论都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重新审视。”

西班牙塞韦罗·奥乔阿分子生物学中心的安东尼奥·加西亚-贝利多指出,“现代生物学的一大贡献就是证明过去的进化论过于保守。我们所看到的令人惊叹的各种生命形式的变化都是根据相同的调控因子产生的,或者说通过基因子系统,它们负责所有动物的发展演化。如果按照达尔文理论,通过缓慢和渐进式的积累,进化论并不会给世界上的生物带来多少变化。”

戴维森与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道格·欧文在《科学》周刊上发表文章就动物进化论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该设想与各高等院校中长期以来教授的正统达尔文学说产生了矛盾,并被心理学和哲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用来理解人类大脑的构造。

“近五年来,许多科学书籍和文章都提出,传统的进化论需要得到改变和扩充。其中一些观点是建立在可与进化论相比较的发育生物学的基础上,”欧文指出。

“我们的观点不是反达尔文学说。只是强调达尔文的进化论体系只适用于较低级别的系统发育,”戴维森认为。也就是说,达尔文进化论只能用来解释智人这一物种的出现,却不能揭示各种哺乳动物的演进过程,更不用说各种脊椎动物的演化。我们所谈论的已不仅仅是各种动物及构成它们的各种细胞的来源问题了。

戴维森还指出,“对于更高级别的动物,变化会以更加剧烈的方式影响到形态,这需要一种不同的基因变化方式。这也正是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动物进化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原因。”

发育生物学方面的三位先锋人物加西亚-贝利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彼得·劳伦斯和伦敦大学的刘易斯·沃尔铂特均认为,发育生物学是理解进化论的关键。进化论与发育生物学的结合衍生出了一门新学科:进化发育生物学。

进化发育生物学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或者说大批高等生物物种是如何集中在那一段时期出现的,如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以及脊椎动物等。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伴随着多种形式的变化。从地质学角度看,这种形态上的变化是非常快速的。这其中一定包含着基因染色体的因素,”劳伦斯指出。加西亚-贝利多则认为,“当我们能够理解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变化时,我们也就明白了什么是进化。”

已故著名的进化论学者斯蒂芬·杰伊·古尔德曾在1980年发表一篇题为《新的进化论正在产生》的学术文章。在文中古尔德指出,进化论的关键更多的是与变化的内在动力或生物身体的内在不稳定性相关,而非达尔文进化论里指出的肤浅的、表面的自然选择。他将达尔文的进化论视为旁门左道。对此,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理查德值金斯认为,“人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古尔德的理论其实是坚定地建立在达尔文学说基础上的。”

那么,古尔德的理论是否正确?“他的理论没有涉及任何本质。他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现象学对于我们的思想没有任何影响。”戴维森说。 欧文认为,“所有资料都没有显示出大量物种的起源是突然性和跳跃性的,而我的怀疑是,这是—个迅速的过程。在我们与古尔德的思想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尽管在部分概念上我们之间的确存在联系。” 7.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论需要重新审视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达尔文进化论不是建立在与身体构造变化相关的基因发展体系上。 B.达尔文进化论过于保守,只适用于较低级别的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 C.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更高级别的动物形态的演进过程。 D.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动物进化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原因。 8.下列有关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生物学更多从基因发展体系上来研究各种生命形式的变化。 B.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命形式的变化是缓慢和渐进式的积累。 C.新的进化论与传统进化论迥然不同,认为进化论的关键更多的是与变化的内在动力或生物身体的内在不稳定性相关。 D.传统的进化论只是用肤浅的、表面的自然选择来解释生命进化问题。 9.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尔文进化论是一种没有建立在基因发展体系上的、与身体构造变化相关的进化理论。 B.达尔化进化论认为生物的演变是缓慢和渐进式的积累的结果,这种观点根本无法用以解释生命大爆炸问题。 C.进化发育生物学中的部分概念与新的进化论存在着联系,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直接的关系。 D.重新审视达尔文进化论并不表明进化发育生物学反对达尔文进化论,而只是强调达尔文进化论在对生物演变的看法上存在着不足。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知.东都选事 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

臣 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

时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Ⅱ卷(114分) 四、(29分)

1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3分) 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4分)

(2)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3分)

(3)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3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是宋代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摩挲:用手抚摸。 ①诗的前两句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4分)

②在古诗文中,柳总与“别”有关,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的后两句说明。(4分)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①、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杜甫《登高》中“ , ”两句写出了秋天景

象的阔美。

③. , ,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④、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17.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18.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最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19.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5分)

20.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6分)

六、作文(65分)

21、片段作文(15分)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既在诗里运用了叙事手法,又于叙事中写出了羁旅之人的一种特殊心理。请根据诗歌内容......,运用第三人...称.,写出作者诗中所叙事情的整个过程.........,并插入对这个人的神态和心理描写.......,200字以上。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各有各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江上董颖翻译篇四
《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考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见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从。

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肢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撰写的抨

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但是,你找得到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科举是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选自《新华文摘》)

1.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举制在唐宋时期有进步作用。而明清时期,由于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其弊端就越来越明显。

B.八股文在明清科举考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八股文过关了。也就意味着科举考试过关了。

C.策问始终是科举考试重要的考试题型,时务策考查了应试举子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的现实问题的见解。

D.20世纪初,科举制度没有逃脱被停废的命运,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受了《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的影响。

B.考试内容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度被停废,意味着它抗衡不了代表工业文明的西学东进。

C.科举制度不注重自然科学,其根源在于它是农业文明传统社会的产物,是排拒新事物和现实问题的。

D.尽管长期以来,科举制度伴随着连绵不断的严厉批评,但它一直在中国古代1300年的人才选拔中起着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度,为社会选拔了大量的治国之才,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B.明清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不少弊端。但也绝非仅考八股文一科。其三场考试还是较全面的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识。

C.科举制度被古代统治者择善而从,是因为考试选才制度要优于其他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

D.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如朱熹、顾炎武、蒲橙龄、吴敬梓等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邈,字彦思,临江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擢通判河间府。以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乃乞致仕。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

守真定,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民恃邈为固,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离不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问曰:“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邈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

(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节) 【注】①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 迕:触犯。

B.趣入见 趣:急速。

C.巷战不克 克:能够。

D.讳吾言敌 讳:忌讳。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邈有“才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 ②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③邈慨然复起就道 ④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⑤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 ⑥邈愤,诋毁甚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童贯曾有联合金人夹击契丹的计划,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谋划这件事,但李邈认为契丹百姓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赞成。

B.金人进犯京师,李邈建议皇上不能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应该早作决断,放弃和谈,把全部兵权都交给老将种师道,和金人决一死战。

C.李邈守卫真定,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池被攻破,仍顽强抵抗。被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向金人臣服。

D.金人想收买李邈,以官职相诱,没有成功。逼李邈改变宋人的服饰装扮,又被李邈义正辞严地斥责。李邈被杀害之时,燕地的百姓也为他流泪。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5分)

②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5分)

(二)古代诗词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江 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释: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8、赏析“镜天飞雪一双鸥”使用了哪些手法?作简要分析。(5分)

9、诗歌的最后两句,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内容及情感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以光先帝遗德,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

(3)悬泉瀑布, 。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道大题里选定其中一道作答。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棋圣

韦延才

黄小奇那次回乡,算是衣锦荣归,当时他的棋艺与离家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头上戴着棋圣的光环。但小镇信息闭塞,黄小奇成为棋圣的事还没人知晓。

黄小奇是回家把父母接走的。这次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黄小奇就在小镇上多逗留了几天,拜拜亲戚,访访朋友。黄歌儒是黄小奇一定要拜访的人,他是黄小奇儿时最好的朋友和棋友。

黄歌儒在小镇上棋艺可算一流,没几人能敌得了他。故友相逢,自然少不了要切磋一番。对于黄小奇来说,黄歌儒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小时候,他们棋盘上往往不分伯仲。黄小奇十几年的走南闯北,黄歌儒知道好学的他技艺定会长进不少,故不敢掉以轻心,一开始就下得小心翼翼。 黄小奇的心情却没放在下棋上,他只想叙叙旧,回忆回忆童年的那些美好时光。

“看你还往哪走?”黄歌儒又下了一颗棋子,说。

那天,黄小奇和黄歌儒连下三盘,各胜一盘一和棋。其实黄歌儒根本不是黄小奇的对手。过手几招黄小奇就发现黄歌儒的技艺与十几年前并没有多大的长进,黄小奇就不动声色地让着他。

回到家里,想着儿时最好的朋友如今生活还是如此的艰辛,黄小奇心里不是滋味,便萌生了帮他一把的念头。怎么帮他呢?直接给他银票么,那样太伤黄歌儒的自尊了,他也肯定不会接受。想来想去,黄小奇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黄小奇很不服气地来到黄歌儒家里,要和黄歌儒再次挑战。黄歌儒是很久没有遇到这样的对手了,马上摆上了棋子。下子前,黄小奇忽然说:“今天我们要玩就玩个痛快,输一盘10个大洋。”黄歌儒以为黄小奇在开玩笑,笑着道:“好啊。”

这一次,他们在棋盘上杀得天翻地覆天昏地暗,收盘时,黄小奇竟输掉了100个大洋。黄小奇站起来,拿出一张银票,递给黄歌儒说:“这100个大洋就是你的了。”

黄歌儒连连摆手:“千万要不得,哥们这不是说着玩玩的吗。”

黄小奇认真道:“泼出去的水还收得回么?你如果不想让我陷入不诚不义之地,就把银票收下。”

时间一晃又过了十多年,一次,黄小奇参加完一个比赛回来,途经家乡的城市,便取道回小镇一看。

回到小镇,黄小奇直去镇尾找黄歌儒。来到黄歌儒家门前,只见房门紧闭,上面结了大大小小的蜘蛛网,一派破落的景象。

是不是黄歌儒拿着他输的100个大洋在他处起家了?黄小奇一边心里生出这样的想法,一边去询问小镇上的人。

物是人非,小镇上很多人不认识黄小奇。一位中年妇女告诉黄小奇,多年前小镇上出了一个棋圣,一次,棋圣到镇上与黄歌儒对弈了一天一夜,结果棋圣败给了黄歌儒,还输给了黄歌儒100个大洋。

“那他拿这100个大洋干吗去了?”黄小奇问。

“赌输了,”中年妇女接着说:“那个棋圣走后,黄歌儒才知道被他打输的人就是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棋圣。从那次的对弈中,黄歌儒看到了发财的路儿,你想想,棋圣都败在了他的手上,还有谁敌得过他呢?于是他就以一个大洋一盘棋和人下棋,起先还赢了一些。”

“后来呢?”

“后来黄歌儒遇上了高手,老是输,不说那100个大洋,连老婆也输掉了。”

“他就不知道收手么?”

“他总是不死心,因为他打败过棋圣。”

“那现在他在哪?”

“也不知到底在哪,有人说在城里看到过他和人赌棋,赌得只剩了一条裤衩。”

“哦。”黄小奇神情沮丧,默默地走出了小镇。

黄小奇从小镇回来,就把那个代表他棋艺最高荣耀的棋圣奖杯摔了个稀巴烂,从此,他就淡出了棋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仙逝。

黄小奇的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才意外地知道他就是那个曾经名赫一时的棋圣。

(选自《青年博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黄歌儒与黄小奇对弈时下得小心翼翼,因为两人小时候棋艺不分伯仲,而且他知道现在的黄小奇头上还有棋圣的光环。

B.黄小奇在与黄歌儒对弈时,他并没有把心思都放在棋盘上,这是因为他这次来是为了叙叙友情,谁胜谁负不是下棋的目的。

江上董颖翻译篇五
《2014届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江上董颖翻译篇六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

学校 年级 姓名

一.古诗文阅读

(一)(5分)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繁茂,生机盎然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

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二)(14分)

游东坡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 (1)向东走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2)空而开阔 ..st@#%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3)面向 (4)为一郡之最 (4)是 ..

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 ~]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5.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B)(3分) m]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6.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雪堂”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仰慕之情。 m]

二.古诗文阅读

(一)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清幽,宁静_的环境特点。(2 分)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二)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 分)

⑴又何间焉__参与__ ⑵小惠未徧__通“遍” ,遍及_⑶神弗福也_赐福,保佑_

4.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 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辍耕之垄上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何陋之有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 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_

6.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 分)

6.取信于民

(三)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 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 分)

夫 不 喜 之 人/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3 分)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盗.(强盗)

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

___观君形状非罪人,应由贫困。____

1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⑴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⑵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三.古诗文阅读

(一)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1.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 空阔(宽阔、高远) (2)澄澈(明净)的特点。(2分)

2.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示例一:第二句。写飞翔的白鸥成双成对,暗示诗人与亲人别离的形单影只。

示例二:第三句。中国古诗写柳多与离别有关,诗人反复抚弄沙边柳,正是即将远行之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的表现。

示例三:第四句。说等待柳条成荫时系住垂钓的扁舟,从此不再漂泊,表现眼下正有离别之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8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九上《隆中对》)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3分)

A.谓先主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将军宜枉驾顾之 元芳入门不顾 ....C.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D.将军岂愿见之乎 辍耕之垄上 ..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答案】(诸葛亮)经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对此当时没有人认同。

5.为什么徐庶的推荐能引发刘备三顾茅庐之举?细读上面三段文字,用自己的话作答。(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①刘备处境危急,急需贤人相助;②诸葛亮是“卧龙”(可与管仲、乐毅比肩的贤人);③刘备器重、信任徐庶。

(三)阅读下面两短文言文(8分)

【甲】晋魏郡亢阳,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孙登见曰:“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痘,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疾痊,当有报。”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乙】汉时弘农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鸮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 (选自《搜神记》)

【注释】①亢阳:旱灾。②孙登:三国时著名隐士,传说与神人交往,有异能。③弘农:古郡名。④洁白:纯洁的美德。⑤三事:即三公,指极高的官位。

译文参考:

【甲】晋朝时魏郡大旱,农民在龙洞中祈祷,求到了雨,将要去祭祀感谢那条龙。孙登看见了说:“这是有病之龙降下的雨,哪能使庄稼复苏呢?如果你们不相信,请闻闻这雨水。”大家一闻,雨水果然非常腥气肮脏。这条龙当时背上生了大毒疮,听见孙登的话后,就变成一个老头,求他为其治疗,说:“如果我的病痊愈了,一定有报答。”没过几天,果然下了大雨。人们还看见大石头中间裂开成一口井,井里的水十分清澈。那条龙大概是打了这口井来作为对孙登的报答吧。

【乙】杨宝是汉代弘农郡人,九岁时,杨宝在华阴山北边,看见一只黄雀被鸱枭击伤后坠落在树下,一群蚂蚁将受伤的黄雀围困起来。杨宝怜悯黄雀,就把它带回家,放置在一个小木箱里,每天用菊花来喂养它。过了一百多天,黄雀的伤养好了,羽毛也长全了,它每天早上飞出去,晚上又飞回来。有一天晚上,夜过三更,杨宝还在读书尚未睡觉。忽然,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少年来向杨宝再三拜礼,他对杨宝说:“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到蓬莱仙山出使,不小心被鸱枭击伤。承蒙您怜爱救助,非常感谢您的大恩大德。”说完,黄衣少年送给杨宝四枚白玉环,并说:“让您的子孙像这白玉一样品行高洁,位居三公。”

6.用“/”给甲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3分)

【答案】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

【答案】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出使到蓬莱去,不小心被鸱鸮击伤。

8.上面两篇短文中的“龙”与“黄雀”,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2分) ..

【答案】示例一:我更欣赏龙,龙有爱心,虽身患重病,也为农夫降雨;龙讲诚信,求治时承④⑤③①②诺“疾痊,当有报”,后个“果大雨”;龙知恩图报,为人着想,不仅降大雨解旱灾之燃眉之急,而且穿井让人们长久受益。

示例二:我更欣赏黄雀。黄雀知恩图报,虽事前并未许诺,事后却主动报恩;而且,用送玉环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美好愿望;让杨宝的子孙像玉环一样洁白、高贵。

四.古诗文考题

(一)填空。(10分)

①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⑤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写尽了天涯游子的思乡愁绪。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诗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⑥为了实现报效国家,服务于民的鸿图大志,我们青少年应永不满足于今天的成绩,而是要潜心研究更加辉煌的明天,这就是所谓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二)金陵三迁有感

宋·梁栋 ①

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1)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1)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忧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

(2)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作赏析。

(2)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以“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转而写在“明月”照临下,“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透露生机,从而形成对比,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三)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 ②归休:休假回家。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致诚:做到十分诚实。致:表达,诚,真心。⑤馆:房舍,这里指"家"。⑥造朝:上朝。造,去。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

(1)非吾所欲也(1)非/吾所欲也 (2)退请就狱(2)退/请就狱

⑥④⑤①②③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子安得此金(哪里,怎么) (2)子其去之(拿走(离开)) ..

(3)即舍田子罪(免去,免除) (4)王贤其母( 认为……贤惠)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

(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这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啊。_

11.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的母亲对“孝”与“不孝”的看法是怎样的?(3分)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引用不全,适当扣分)

12.不久前,雯雯的表哥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被录取。请根据你对本文主旨和下面漫画的理解,从下列链接材料中引用1~2句,帮雯雯拟写一条送给表哥的手机短信。(60字左右,3分)

链接材料:

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②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

③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

④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⑤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

鸣。

⑥两袖清风,坦坦荡荡自无指脊之虑;一身正气,安安然然何有敲门之惊?

12.不设统一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江上董颖翻译篇七
《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所有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

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

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城市和乡村里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景观随着“旧城改造”和农村模仿城市的时尚建设不断消失。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

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

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各种“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问世。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不完全等同于对传统的汉文化的认同。鲁迅、胡

适等一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早已经看到了以“四书五经”等为载体的中国汉学典籍中的大量糟粕,所以才振臂呼唤引进“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博采众长,吸收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才创新而形成了绵延至令的中国新文化。如果依旧拘泥于儒家典籍的故纸堆中,不知今天的中国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格局。

当今的中华民族文化,应该是整合了56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

当代中华文化应该有一个广采博纳的大气魄,我国各民族应该相互借鉴,互补共生。而如果仅仅聚焦在一些汉学典籍和孔孟之学上,将它视为中华文化的全部,漠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汉族民间文化,那只会陷于抱残守缺的民粹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误区,不可能建构起中国56个民族都认同的文化意识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不可能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格局和气度。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应该有一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应该有世界

眼光、全球眼光,谦虚好学。当年鲁迅、胡适这一代中国精英大力引进西方文化的“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等,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全面改革了中国的教育内容和体制机制,裨益了当今无数的中国人,培养了很多能与世

界对话和竞技的现代中国知识精英。如今,我们在为国忧心、为族忧患的“文化焦虑”中,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自己已有的文化传统上,老想着要不分良莠地一股脑继承过去的文化传统。

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如活水长流,才会有生命力。“文化焦虑”促使我们忧患

和反思,但我们的这种焦虑,应促使我们有准确理性的“文化自觉”,催生不失根本又汇聚百川、广采博纳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当下,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存在误区,下列不属于“误区”的一项是

(3分)( )

A.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古典文化。

B.把“国学教育”等同于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

C.把历史文化遗产等同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D.把“国学”等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使中国城乡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

景观不断消失。

B.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是在“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的大背景

下进行的。

C.鲁迅、胡适等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是有着宽广视野和博大胸

怀的中国精英。

D.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只是一味地自恋,抱残守缺,不会广采博纳,那就

无法得以发展。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外来文化的涌入是“文化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且这种“文化焦虑”弥漫

在当代中国社会,表明中外文化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冲突。

B.诸多专家学者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保护、传承,缺少学习、

创新,这说明他们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有局限性。

C.从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和影响来看,当代具有“文化焦虑”感的专家学者们

应该学习鲁迅、胡适等一批新文化运动先驱的眼光和意识。

D.中华民族文化是整合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因此专家学者

应致力于儒家文化及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

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

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

明为飞搂,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

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

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众素狂易 易:直率 . B.乃斩众以徇 徇:示众 . C.乃彻民屋为摞石车 彻:拆毁 . D.思明勒兵魏州 勒:率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

①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②光弼遣穴地颓之

③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④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⑤不如起军逼之 ⑥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他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

B.他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

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

C.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

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D.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

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皇帝降罪于众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5分)

(2) 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共11分)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据洪迈《夷坚志》记载董颖是个穷困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

长年奔走异乡。

8、本诗前两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9、尾句中有一字用得自然贴切而充满情思,请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

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一)、文学类文本,完成(11)~(14)题。(25分)

峡 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

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 的艺术风格。

1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 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1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完成(11)~(14)题。(25分)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江上董颖翻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江上董颖 江上董颖阅读答案 江上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江上董颖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江上董颖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4895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