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非常老师主要内容

非常老师主要内容

2016-02-26 10:32:1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非常老师主要内容(一)《特别老师的》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非常老师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非常老师主要内容(一)
《特别老师的》

特别老师的“特别武器”

张 星

翻开《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我就被它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更是觉得受益匪浅。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请不要误会,这不是那个非洲的沙漠“撒哈拉”,而是一个人名。一个特别的女生,在这个女孩心中的秘密也像撒哈拉沙漠那么大、那么宽。在学校,在老师同学的眼中,她是一个需要“特别帮助”的“个性”学生——她不写作业,不开口读书,不学习,只写一些给爸爸的只言片语的信。但实际上,萨哈拉非常热爱阅读,疯狂地喜欢写作,甚至还写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只是她偷偷地放进了图书馆里,期望着有一天有人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当这个被校长和老师都认为“行为怪异”的女孩,遇上了“特别”的波迪老师时,她的一切便开始发生了变化„„

特别的老师——波迪。说她特别,仅仅是我的个人想法而已。为什么说她是一位特别的老师呢?起码我从波迪老师身上看到了三个“特别”之处。

特别武器之一:“烦恼收集器”

每天早晨,波迪老师都会站在教室门口,拿着一个黄色的大篮子,她要求每个学生要进教室的时候都要把自己的烦恼“扔进”这个大篮子里。虽然这些烦恼是无形的,也就是说,实际上篮子是空的,可是在波迪老师看来,这个篮子每次都沉重得不得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这个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呢,难道她不会觉得这是徒劳吗?有些孩子肯定会把这个行为当儿戏,走个过场而已。可是当我看到后面的时候,我知道我的想法错了,至少萨哈拉没有只是走走过场。当萨哈拉偷偷把露兹的星星抠下来,她心里懊悔之极的时候,她想到了波迪老师的“烦恼收集器”。是的,有些时候,孩子们有些小秘密,有些心里话,是不愿意和大人交流的,但是他们往往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于是,有些孩子就变得少言寡语,变得沉默内向。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做老师的又是怎样做的呢?波迪老师的“烦恼收集器”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特别武器之二:“保密符号”

“这是你们的日记本,以后你们每天要写一篇日记,每篇都要标好日期,可以以‘亲爱的日记本’或是‘亲爱的日志本’开头,当然也可以有你们自己的不一样的开头。我会看你们写的日记,然后写评语在上面,除非你在本子上写了这样的标记:一个圆圈,里面有个字母P,还有一个斜线。这个符号意味着‘我写的东西和你无关,这只是我和我的日记本之间的谈话’,这样我就会为你写的内容保密,不告诉任何人!”看到了这里,我想到我平时在处理孩子们日记作业时的态度。总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还小,让他们写日记就是学习写的格式和方法,至于内容不用太刻意要求。现在看来我错了,再小的孩子也是有思想的,是不同于成人的,无论他们写些什么,我们都要尊重。

特别武器之三:“智慧评语”

在孩子们的日记中,我总会看到波迪老师精辟而又闪着智慧光芒的评语。比如,当萨哈拉因为妒忌,好几天没有写日记的时候,波迪老师在她的本子上用红

笔写道:“作家需要写作!”想象一下,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如果发现哪位学生没有写日记,没有完成作业,老师们通常情况下的反映就是把孩子叫过来,劈头盖脸地一顿训问,接着就是“恶补”作业。波迪老师一句“作家需要写作”,让萨哈拉心里觉得:“如果不写作了,那就成不了作家了,理想就无法实现了。”站在她的角度帮助她思考这样做的后果,而不是命令式的说教与强迫。再比如,波迪老师给萨哈拉的评语中有一句“如果你听到别人说了一个你觉得很美、很漂亮的词,那就把它记下来,然后这个词就成你的了!”特别是最后一句“这个词就成你的了”,好具有震撼力!我们在和孩子的对话中是否会用这类话语呢?可能有过,但大多都是轻描淡写,缺乏像波迪老师这种感染力。还有一句“知道怎么分辨哪些是主要人物吗?不是你非常喜欢的那个,而是总在变化的那个。”好精辟的话,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们在读小说,读故事,或者看电视剧的时候,往往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喜欢的那个人物身上,殊不知,故事的主角往往是变化最多、最大的那一个。波迪老师的一句话,不仅教会了萨哈拉,也点醒了我。

当特别的萨哈拉,遇上了特别的波迪老师,特别的结局就出现了。她唤醒了萨哈拉。萨哈拉最喜欢富兰克林·奥哈拉的《我的自画像》:

当我还是个孩子,

我只躲在草场的角落,

自己做自己的玩伴。

我不喜欢娃娃,

我不喜欢游戏,

动物们在我看来也不友好,

鸟儿甚至也飞走了。

如果有人找我,

我会躲在树后,

然后大声地叫:“我是个孤儿!”

而现在,我成了所有美好的中心,

写着美丽的诗篇,

倾诉着美丽的梦想!

终于,萨哈拉可以将自己的梦想借助于诗表达出来,她在慢慢改变„„

非常老师主要内容(二)
《人们眼中的好老师》

人们眼中的好老师

教育学院2012级2班 刘余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关注好老师的标准。对此,我通过收集各类书本资料,上网查询,以及采访学生等方式,总结出以下一些基本观点,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及老师心目中对好老师的看法,

【关键词】 非常教师;救救孩子;素质教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知道,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但我们是真的了解他们的需要吗?我们知道他们喜欢和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吗?这个问题不仅是家长担心的,作为未来当教师的我们,也应该仔细地去考虑。好老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拥有怎样的评判标准?老师是怎么看待关于好老师的标准的?我愿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同广大关心学生成长的家长及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一、小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喜欢一个老师有可能是因为老师长得好看,不喜欢一个老师,有可能仅仅因为他们觉得老师偏心,今天,让我们从全国各地的实际例子中来看看,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一)好老师的十条标准

不同的人对好老师有不同的评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生眼中对好老师的十条标准。

1.脾气不能太暴躁

在学习上对学生严厉一点,但教书不要太死板、课堂要生动有趣,脾气不要太暴躁、动不动就发火。也希望老师能够平等地对待好学生和坏学生,不能因为成绩就对学生另眼相看。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多体谅学生。好老师是不会随便冲学生发脾气的,首先要懂得控制自己脾气,不要把不良情绪迁移到学生身上。

2.像妈妈一样体贴关心

老师要像妈妈一样体贴关心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能随时看出学生的情绪、成绩等变化,关心同学们之间的互动,适时鼓励、辅导和帮助。安

徽合肥光华学校五年级的罗丹说:“我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我生病了,徐老师亲自喂我吃面条,还问我好些了没有,还痛不痛。徐老师几句朴素的话语,像一阵暖流直涌进我的心里,当时我真想哭,真的很想扑进老师的怀里,叫一声妈妈。”

3.讲课有条理,清楚易懂

一个好老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对讲课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把握,有完整的教学提纲,而不是想到哪里就在哪里讲,这样容易造成学生认知的混乱性。小学生们都希望老师在讲到新奇事物时都以一种简易明了的生活化语言讲解,而不是那些小孩子听不懂的专业术语。

4.能调节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要对学生严肃一点,但教学方式要活泼、要学会调节课堂气氛,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死气沉沉。小学生才刚刚离开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法的幼儿园,这钟活跃的讲课方式更能收到孩子们的青睐。

5.布置作业讲究精简

江苏省实验小学四年级的闫士灿这样说到:“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他应该是讲究教学艺术,而不是一个搞题海战术的人。有的老师上课松松垮垮,把时间都用在批评学生身上,课后却布置大量的作业,这让我们很反感。布置家庭作业,巩固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很有必要。但老师要求一个词抄100遍,叫学生一晚上做30道应用题,又是语文,又是数学,一做做到12点,影响了休息,第二天也学不好。”

6.能多一些鼓励和安慰

比如说,同学不小心给班级扣了一分,老师会和蔼地对她说:“我知道你不是有心的,但你应该时时刻刻遵守学校的纪律。”同学听后都会感到很愧疚,并且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正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的那样: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7.对待差生有耐心

老师和家长的联系要适度,和家长的联系不要过于频繁、不要动不动一点小事就告诉家长,也不要很久才通一次电话。一个好老师要做到对每个学生都有深刻的了解,为每一个同学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当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同学遇到不会的题时,老师应该给同学细细地讲,让他学会这道题怎样做。

8.不会向家长打“小报告”

学生做得不好,不仅仅是跟家长有关,跟学校,跟老师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不能学生一犯错,老师就什么也不管,给家长打电话,让家长管教。这样的话,百分之七十的家长都会采取暴力的手段,这不仅对学生成长不利,也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当然,学生在校做了好事,老师也可以给家长说,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

9.要能真正理解学生

老师要理解学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他们的一系列行为到底代表着什么。同学要是犯了错,老师不会斥责你,而是像个大姐姐一样给你讲道理,并且帮助你分析犯错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留守儿童,老师应该多加关注。

10.能引领时代潮流

与时俱进是时下最潮流的思想,但有的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上因循守旧,不主动或不善于吸取新知识、改进新方法,安于“吃老本”的现状,如此落后的教育方式并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前行。我觉得好老师应该身体力行,多在平时充实自己、做好榜样。

(二)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作为教师,谁不希望自己在孩子心中树立美好的形象?又有谁愿意做学生讨厌的老师呢?一位美国教育家曾向学生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想了解学生讨厌社么样的老师。结果显示,有如下缺点的老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1.经常训人、过严、体罚学生、一名学生出事,责备大家

这几项都与教师未能平易近人有关,教师如果经常用责备和处分甚至体罚的方式教育学生,而不采取表扬、奖励等正面教育方式,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害怕老师,不敢接近老师,有问题也不愿或不敢发问,这样就会大大地影响教育效果。

2.情绪不稳定和不好

这一点是指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随着自己心情好坏而经常发生变化,更甚者则是心情长期不好,对学生的态度也长期不好。情绪化而不是理智的教育学生,必然为学生讨厌。

3.留做不出来的作业、教育方法不好

4.没有耐心和同情心。

5.不和学生在一起。

6.讨厌学生。

7.服装不整齐。

8.不笑。

9.爱说坏话。

10.不公平。

11.偏爱。

12.不易接近。

二、中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小学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好老师”标准这个问题也有了一个基本的客观认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原话。

(一)做到“三要”

“三要”即原则要坚持,态度要稳重,说话要和蔼。

1.原则要坚持

老师要有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好的偏心,差的狠批。

2.态度要稳重

老师应该跟学生关系融洽,亲如父母,不要摆老师架子,让学生见了就躲,就哆嗦。遇事要沉得住气,不要总对学生大发雷霆,这样才能保住你在学生中的威信,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

3.说话要和蔼

在批评学生时不带脏字,不讽刺挖苦。同学有错误时平心静气地个别谈心,懂得用委婉的语言达到教育目的。

(二)做到“三求”

“三求”即内容求精,说理求实,形式求活。

1.内容求精

好老师要精通业务,知识渊博,有改革精神。老师的教学质量好,让学生喜欢你教的科目。

2.说理求实

老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学生的苦衷,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不要拿过去老的一套方法来教育学生。上课所举示例必须要符合逻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形式求活

教课活而不乱,学生一听就懂。课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口齿清楚,有趣味,能吸引学生。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不能只限于教室这个小地方;活动让学生搞,锻炼能力,要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

三、素质教育下对好老师的要求

“救救孩子”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呐喊,今天,再提“救救孩子”,当然有了新的含义。在全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探讨和思考为什么要救救孩子---应试教育的弊端;怎样救救孩子---素质教育的途径这两个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一)变德智分家为寓德于智

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其中应该要突出德育。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接班人,而不是缺乏道德,不会做人的“考试机器”。

1.德智分家弊病多,寓德于智“五通过”

通过学校抓教育;通过课堂抓课外;通过教师抓学生;通过学生抓家庭;通过科研抓提高。

2.评语改革好处多,寓德于智能突破

多少年来,学校的期末评语大都难逃诸如“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希望更加努力学习”之类的程式化窠臼,评语改革作为德育求实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通过评语改革,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想转变,激励他们上进,引导他们爱学、会学,促使成绩提高。

(二)变关心分数为关心心理

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是否看到了孩子的稚嫩心灵的承受力和情感的需求呢?又拿出来多少精力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1.别让分数成为学生头上的“紧箍咒”

教师应该看到,分数并不是唯一重要的,要宽容,要允许学生犯错,要给学生进步的空间和积极的鼓励。

2.努力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

近些年,由于不重视心理健康,不断出现学生的极端行为:

1993年4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一所中学6名女生因受老师一点批评,又怕家长责备,集体出走上大连下广州。

1993年5月,沈阳某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因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老师批评后从二楼窗户跳下摔成重伤。

青少年是一个人心理发展和人格行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困扰,而学校和家庭又没有及时调适,帮助其解决问题,那么,这个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异常与人格偏离、精神障碍等。

(三)变死盯死看为培养自主

在现代教育中,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教师把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信息,高效率地向学生传递;另一方面,学生迅速地做出相应反馈,最好的是多向的、多层次的反复反馈,这样才能让教学信息,随时调控,随时交流,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使之更快成为能独立求知,并用信息创造知识的一代新人。

1.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

冰心老人曾说过:“淘气的男孩子是好的,淘气的女孩子是巧的。”太“听话”的儿童是问题儿童。

2.假期也是丰富的“自助餐”

关于假期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能力,有以下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媒体做半小时家务;每天一小时课外阅读;每天听半小时广播或收看新闻联播;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必须睡九小时;假期中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打工或搞社会调查或参加班级里组织的集体活动,了解社会,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非常老师主要内容(三)
《非常老师_非常快乐_我的教育故事》

德育建设

XUESHENGZHIYOU

非常老师,非常快乐

———我的教育故事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季鸫蓉

故事背景:2012,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临界年。我问学生:“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最想干什么?”孩子们的答案貌似各种各样,但是总结起来却是很让我欣慰的一个意思:如“是呀,过好今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们要努力过好今天。天,让自己也让别人快乐。”我是这样总结的,也是试图这样和孩子们过好2012的每一天。我的孩子称呼我“非常老师”,因为,我们在一起,有着“非常快乐”。

快乐故事一,这个老师有点“坏”。2012年4月1日,愚人节,哎呀,我想想这个日子可不能错过,咱得做点什么。正好那天数学练习册上,陈老师做了个测试,批好了,成绩还行。我一看,这个可以利用,就拿张名单,前面一个是真分数,后面造一个分数,这分数呢造的还有一点讲究,真真假假,高高低低。然后小百花课上,我去一报,当时学生那表情,真是各种精彩。当时我的表演很到位的,因为英语周老师也完全信以为真了。当然,要感谢数学老师的完美配合。两个童心未泯的老师,联手忽悠了学生一把。当宣布真相—回去时,学生当然一片哗然。我趁势布置了那天的作业——思考这个事件带给你的启发,有什么说什么,可以写下来,可以和家长交流,可以同学间讨论,班队课上进行交流。当时有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这个老师有点“坏”》。

后来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就说了三点:一是你对分数是否过于焦虑和紧张,给你造成了压力?二是你回家和你的家人分享了学校里的喜怒哀乐了吗?为什么?三是你思考过老师这样做的真正用意了吗?

如果只是一场热闹,那么这些行为都是无意义的,我想,孩子们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经历,更应该是学会去体验感悟,主动寻找身边的快乐,他们的童年如此浮躁而喧嚣,沉重而繁华,几乎失去了最原始的纯真和快乐,那么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偷得浮生一点乐,其实是很重要的。也正因如此,有时候对于学生的错误,我掌控在手却视而不见,比如两个男生间小小的打架,其实这是男孩成长为男人必经的一种方式,有时候你厉声呵斥,语重心长地教育,结果一转头,他们不打不相识,勾肩搭背玩去了,成了铁哥们,你枉做小人。

对孩子,你可以宽容但不能纵容,得让他们知道孙猴子再怎么蹦跶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比如前一阵子听闻班上学生给好几个老师起了外号,我没作声,这种事我小时候也做过,不过是少年心性,不用上纲上线。借着上《姥姥的剪纸》一课,讲到调皮蛋这个昵称,我就故意说:“听说你们92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3

学生赶都特别了解班上的老师,都给了个有特色的昵称。”紧说没有没有,我说:“啊,难道不是昵称是绰号,好伤心学生又赶紧说:“昵称昵称,绝对是好话,尤其是老师您的。”

的那个,很萌的。”,然后发现说漏嘴了,捂嘴不迭。我没有继续追究,点到为止,这就够了。

快乐故事二,这个老师比较“懒”。我懒到什么程度呢?品社课、班队课、黑板报、活动组织都是学生的事。体育节,活动方案是学生研究的,还规划了方案,带领大家一一实施,最后连比赛行程都是学生交到我手上,说:跟我们班运动员有关的都圈出来了,您就看这个了,可别弄错啦。品社班队,他们从策划到PPT制作,到奖品,一手包办,我就躲教室角落,一边在那儿看场子一遍记听课笔记,一举多得。怎么才能偷懒呢?三句话:我相信你们。失败了也没关系。找伙伴商量合作。还有一点,记住,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找我。看看,孩子们在这其中找到了多少乐趣多少成就感,尤为班级凝聚了多少力量。特别让我们快乐的就是一到五年级年年在学生自己的想方设法训垫底的全班参与50米迎面接力,

练和团结之下,用零失误的交接棒争得了第二名,激动之下,学生差点把我扑倒在地上,相机镜头也记录下了张张灿烂的笑脸和大大的“V”手势。

工作之余,我快乐故事三,这个老师有点“牛”。这几年,把时间花在了旅游、读书、摄影和微博上,调剂身心,减轻压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的方法就是上述几个,自由行做做攻略,等于读了专题的历史、地理、风俗等文章,暑假爬泰山前,我去图书馆借了关于泰山的书籍,去新华书店买了期讲名山大川的《中国国家地理》,收获很大。“一个背包,一台单反,一个会拍照的爱人,一份喜爱又自由的工作和一颗说走就走勇敢的心”是个有些遥远的美好梦想,但思想可你与时代合拍,才能与以一直在路上,可以走得很远。这样,学生合拍,现在的学生,不要说和10年前,和5年,2年前已经不一样,这世界变化太快。但是,学生的纯真和对教师的她们发现她们聊的,你都有敬仰是不变的。当和她们聊天,

点了解,她们会很惊喜,至少不会说你土老冒,out了。当她们发现你有理解她们认同他们的可能性,她们才会对你敞开心扉,你才会和她们碰撞出一个又一个故事来。

故事后记:快乐的老师才有快乐的学生,快乐的班级快乐的故事特别多:“少年侦探社之谜”,“学好语文最快乐”,“你是我的萌宝贝”,“春秋笔法真给力”……故事一直在继续,你还想听吗?

非常老师主要内容(四)
《教师资格证 学习内容》

非常老师主要内容(五)
《教师最喜欢的100本书》

教师最喜欢的100本书

1.《爱,然后教》 居桂珍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位普通乡镇中学英语教师的散文集,由作者从教以来所写的教育随笔串联而成,涉及作者教育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文字干净朴素,一篇篇小文章可读可感,贯穿于这些文字之中的,是一条清晰的感情线,就是“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家人的爱,对生活的爱。这是一部用心谱写的“爱的交响曲”。

2.《爱与意志》[美]罗洛·梅著 宏梅、梁华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当代著名存在心理学大师、美国心理分析家罗洛·梅的一部精彩佳作,一问世就风靡世界。《爱与意志》以高屋建瓴之气度,从心理学、社会学、未来学的深度与广度,妙趣横生地描绘了人类本能之一的爱与意志的科学规律。书中还列举了自古希腊神话传说时期至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当代社会的文学、艺术、音乐、哲学、科技和宗教等各个领域里大量丰富的实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论证观点、揭示主题。

3.《爸妈太过分》 [英]彼特·约翰森著李宇美译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要想了解身边的世界,了解不同国家的风情,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阅读。因此,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金麦田少儿国际获奖丛书”,这些优秀的作品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把世界带到他们眼前。其中,《爸妈太过分》讲述了一个对父母忍无可忍的男孩决定开始训练父母的故事,让读者在大笑中了解两代人思维的差异。

4.《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 郑英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书立足于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在熟悉的地方探寻美丽的风景。作者以细腻包容的情怀,通过具体的教育言行承载厚重的师爱,并以慢速快门的方式来叠映教育过程中的美,还原班主任有滋有味的管理过程,字里行间流淌着教育的回甘之味。书中详细收录了班级管理的妙招,被誉为“一线班主任的实用宝典”。

5.《班主任专业成长——100个千字妙招》 张万祥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为了“锤炼精品,追求卓越”,特级教师张万祥主编了《班主任专业成长——100个千字妙招》,百名出类拔萃的作者、每篇千字短小精悍的内容、丰富的专业成长案例,构成了本书的特色,承载了优秀班主任的至深感悟,是教育思想者、改革者、实践者智慧的结晶。

6.《不拘一格教语文》 史金霞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对于语文教学,历来争议不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莫衷一是。怎样的语文课才算好课呢?本书作者史金霞老师的语文课就是这样的一种好课,作者结合语文教学的5种具体课型,以大量丰富的教学实录、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以及来自于实践的教学理念,告诉语文教师,只要把学生的成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就会呈现出不拘一格的精彩。

7.《差异?差距?——中国校长美国考察笔记》 郭华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首批兼职研究员(来自全国6省市的10位中小学校长、园长),分两组深入到美国康涅狄格州3个学区的8所公立学校及1所私立学校考察美国教育,在亲历中记录、比较。表面上,这本书是对“他者”的叙述,实际从中可以看到国内一批优秀中青年校长(园长)在面对美国学校教育时的所思所惑。

8.《成就每一个孩子——陈之华解码芬兰教育》 陈之华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通过孩子的求学经历和实地探访,为读者解读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芬兰教育以孩子为中心,从更基本、更人性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可能需要,然后施予尊重孩子感受的教育。芬兰教育的宗旨,在于提供给每一个孩子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作者期待与大家一起回归教育的基本面,从人性层面上去思考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之路。

9.《重新发现学校》 高峰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在中国社会发展急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一所学校的价值如何实现?办学特色如何体现?学

校文化如何经营?学生的潜质如何发掘?中国当代卓越的教育专家高峰校长在本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全书以事带论、“以案说法”,对教师、家长和孩子都情意绵绵,文笔质朴简洁,耐人品味。

10.《初任教师·教学基本功》[英]苏·考利等著 范玮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初任教师·教学基本功》是一套面向中小学青年教师和师范生的引进版读物,内容涉及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思维培养和教育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初任教师解决入职初期碰到的各类疑难问题,书中一些实践范例也可为中小学生培养自身创造力及思维技巧提供借鉴指导。

11.《大量阅读的重要性》 李家同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语文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大量阅读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不能阅读”和所谓的文盲不同,它是指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却弄不清楚里面在说什么。我们的教育过于咬文嚼字地专注细节,这已和阅读本身无关,它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根基若没有打牢,问题就会往上延伸到高等教育,甚至危及整体社会和国家的竞争力。

12.《大学的逻辑》(第三版) 张维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认为,“大学的逻辑”可以表述为:大学的理念是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大学的教师队伍必须是由真正对研究和教学有特殊偏好,具有使命感、责任心和创造力,最能作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学者组成。

13.《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陈勇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年3月,雷夫老师首次访华,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举行演讲报告会,生动详细地介绍了他在第56号教室进行的教育教学创新活动,同时与中国同行现场互动,回答了中国教师关注的各种问题。本书原汁原味地呈现了雷夫老师在华讲演实录、与中国一线教师的互动问答、与中国名师名校长的高峰对话、媒体的深度报道、一线教师的心得等。

14.《儿童与情绪》[美]保罗·哈里斯著 郭茜、刘莉萍、魏彩虹、杨轶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保罗·哈里斯在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担任教职。独特的学术经历,使他的研究一直具有极大的原创性。作者在本书中汇集了来自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带领我们一起追寻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儿童如何逐渐发展出对于人类复杂而又精妙之心灵的洞察之力。

15.《非常教师》 赵国忠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世间芸芸众生,盲从者多,清醒者少,清醒且有毅力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走出一片风景的人则更少。本书辑录的就是这样的一些教师,他们别具一格,不走寻常路,用自己的方式在教育的天空中描绘出了一片独特的风景。他们被称为“非常”教师,他们有个性、有激情、有理想,懂得教育的艺术,了解学生的内心。

16.《格林爷爷的花园》 [美]莱恩·史密斯著陈科慧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本书在2012年度凯迪克大奖评选中获得银奖,被誉为作者迄今为止最为神秘美丽的作品。在本书中,作者探寻老年、记忆、家族历史以及爱的主题,在感动与奇思妙想的交织下,打开了令祖孙同样神往的奇妙的记忆花园的大门。走进记忆的花园,我们阅读昨天的记忆,赞叹生命的神奇,感受爱的永恒;走出记忆的花园,让我们学着放慢脚步,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17.《给教师的建议》 吴俊伟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为一名教师,作者吴俊伟有写日记的习惯,十年如一日,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经历与感悟记录下来。他历时11个月,对数千篇日记进行梳理,从中遴选出富有教育哲理兼具建议性的日记100篇,将日常的点滴汇成智慧,融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平谈而深刻的笔触,最终编著完成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18.《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 朱小蔓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人的心灵成长与化育为主线,关注受教育者的道德与情感,从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素质教育、教师教育4个方面展开,全面构建了人的情感发展与道德成长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从政策到实践,集中呈现了作者在情感与道德教育领域的理论主张与实践关怀。

19.《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一名后进生的转化》 钟杰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问题学生”所呈现的问题,不像头疼发热那样简单,对症下药就能药到病除。这是一种“慢性病”,诱发“疾病”的病因又很多,不要期望一剂药方下去就会收到明显的效果,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允许学生不断反复,要有让自己都感到身心交瘁的思想准备,要坚信持之以恒地去做转化工作一定是会有成效的。这就是本书所要表述的真谛。

20.《好的教育》 周培植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区域教育生态理论为主线,以“敬畏生命”为出发点,明确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在杭州下城长期、丰富的实践,依次探讨了教育基因、教学伦理等命题,展现出一幅鲜活、真实的教育图景。本书既用严谨、系统、逻辑的学术方式来阐述理论,又展现了开放、灵活、可感的语言风格。

21.《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赵希斌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解释了如何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优化师生和亲子关系等问题,探讨了使教育和学习更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书中呈现的大量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将成为桥梁,帮助我们将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我们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22.《好老师可以这样做》 杨聪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杨聪老师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结晶,由“叙事篇”和“随笔篇”两部分组成。在叙事篇中,作者通过真实的教学实例,展现了与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在随笔篇中,作者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分析,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者认为,教育的乐趣来自对孩子的兴趣,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唤醒,是善的传递、爱的共鸣。

23.《记忆心理学》(第三版) 杨治良、孙连荣、唐菁华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系统梳理了记忆研究的经典理论,系统增补介绍了近10年来的最新成果。就研究内容而言,涉及源记忆、错误记忆、前瞻记忆、提取诱发遗忘以及建构性记忆等方面研究成果的介绍;就研究思路和方法而言,涉及各类记忆神经机制和脑内加工特点研究的介绍。此外,还着重论述了新近研究成果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4.《家事、国事、天下事——许倬云先生一生回顾》 陈永发等访问 周维朋记录 南京大学出版社

许倬云先生学贯中西,先后执教于台湾、美国和香港等地的多所高校。本书除叙述许倬云先生个人成长、学习和治学的心路历程外,还介绍了他对中国近七八十年历史的观察与解读,以及他对家国大事的种种回忆。这是一部跨越学术、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要口述史,许倬云先生娓娓道来,趣味横生。

25.《剑桥教育学习性评价丛书:提更好的问题》伊恩·史密斯著剑桥教育(中国)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提更好的问题》系《剑桥教育学习性评价丛书》中的分册,分小学版与中学版,主要介绍了作者通过教师培训和研究总结出的一些能够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的技巧策略。书中汇集了大量国外一线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成果以及各类实用提问策略,可操作性较强,对一线中小学教师改善提问技巧、提高教学质量有切实帮助。

26.《教什么知识》 季苹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般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研究的主要是“怎样教知识”的问题。但是,以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全部或主体,在客观上就决定了教师的“匠人”身份:这样一种格局从总体上确定了教师在课程和教学中执行者的地位。不知道“教什么知识”的教师,很难成为优秀的教师,本书针对“教什么知识”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性很强的指导。

27.《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流派》 郑金洲、吕洪波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编选的是既在世界范围内有较大声誉,又对当今我国实践产生较大影响的教育流派。这些流派在国内教育界已不只限于理论形态,而是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实践,乃至直接引导或规范着教师的行为。作者希望通过汇总梳理这些流派,让广大教师系统认知、全面把握国际教育的最新动态,洞悉各流派之源流,窥探其价值,在改进自身工作的同时,创造出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新思想、新流派。

28.《教师德育专业化读本》 檀传宝等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套读本是为学校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及品德科任教师等精心设计的德育专业化学习教材。全书由德育观念、德育实务、德育理论流派3个培训模块共12个学习专题组成,突出操作性策略和建议,采用“活页读本”形式,各专题可分可拆,方便使用。作为我国结构性德育专业化培训教材开发的第一次尝试,希望本套读本能够对广大教师德育专业知识的整体建构有所贡献。

29.《教师发展的阿基米德点》 房超平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17个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典型案例入手,以生动活泼又处处引人深思的语言,展示鲜活经验,揭示心路历程,破解成功秘籍,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探寻“撬动”专业发展的“阿基米德点”。本书鲜活的素材及作者丰富的阅历、基于实践的理性认识,让这些从基层生长出来的文字呈现出“低位”视角和“高位”思考的独特魅力。

30.《教师教育伙伴合作模式国际比较》 许明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该书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全书通过国际比较,就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演变与发展、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与动因、教师教育伙伴合作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师教育伙伴合作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分别阐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四国伙伴合作教师教育模式的演变、发展和未来动向。

31.《教书与铸魂》 严寅贤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反映了作者几十年来对基础教育的一往情深。从书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他都有种源于内心的热爱,有着持续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思考与实践,且没有职业倦怠。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严老师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方面所付出的思考与实践。书中还用不少篇幅谈及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并据此谈到了对当今教育的思考。

32.《教学现场的爱与怒:一位诗人的教育日记》 凌性杰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与学校、学生、家长、教育进修等有关的内容,完整地呈现出作者对教育的理解。本书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是字里行间反映出来的对教育的反思和与学生、家长互动的细节。从中折射出大多数普通学子所面对的教育现状,折射出所有为人师表者都有过的迷惘、困顿、热情与坚持。

33.《教育常识》 李政涛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所讲的教育常识,首先是作者眼中的教育常识,它绝非教育常识的全部。作者期待通过对教育常识的追问,唤醒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让教师们认识到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作者期待与本书结缘的读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质疑,并在实践中完成对自我的建构。

34.《教育的是是非非》 武宏伟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本书的作者是在教育界工作30多年的教师,30年来教育的变化,他都经历过;教师、教导

主任、校长等职务,他也都做过。凭着对教育许多事情的亲身体会,凭着自己思考不断、笔耕不辍的习惯,作者得以著成此书。书中有对教学改革的探讨,有对维护教师权利的思考,有对学校管理的分析,总之,作者对教育中的是是非非都作了自己的评判。

35.《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 林崇德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教师的职业价值谈起,历数了教育的功能,阐述了师德与师魂、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等教师素质的要素,提出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好智育与德育的关系,并构建不同的学科能力。书中着重提到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班主任工作如何做以及教师如何投入到教育科学研究中去等问题。

36.《教育是合作的艺术》 陆有铨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陆有铨教授最新的教育论文和随笔,文章所涉大至世界和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小至各级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引进和传播、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创建与发展,以及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与功能等,都做了精到的论述。

37.《教育,一切从孩子出发》 黄俭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本书从合理的政策制定到科学的评价态度,从国际教育的比较到健康课堂的实施,从优秀校长的必修课到学生成长的建议书,诠释了作者对教育理想的不倦追求,展示了作者20多年在教育行走中的不断思索。作者希望本书能对读者有所启发,甚至给大家一个批判的靶子,这种不断探索与批判的精神,也正是教育不断进步的源泉。

38.《经典少年游》 海豚出版社

该丛书是为广大儿童策划的一套经典读物,邀请了叶嘉莹、王安忆、陈平原等著名学者、教授为编辑顾问,全套共100种书,分为诗词曲、历史与传记小说等7个主题。每本书包括绘本和读本两个部分,绘本通过图画来描述该书的故事,读本通过对原典的分析与说明,辅助低龄孩子理解经典作品。

39.《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托克维尔著桂裕芳等译 商务印书馆

本书是法国大革命研究的经典著述。作者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既论述了大革命的开创性和决裂性,又论述了它的连续性,认为大革命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书对大革命以来法国历史的反复性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历史的必读书。

40.《看见》 柴静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央电视台记者、主持人柴静历经3年写作的《看见》一书讲述其在央视10年的见闻、记忆。“我们记录自己的同时,也在记录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新闻史、心灵史,对我来说这里面好像有属于我自己的心灵自由。”《看见》透过这10年间中国社会的震荡与变迁,透过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重大事件,从媒体人为如实呈现新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写起。

41.《课堂故事》 戎年中、周彬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一群锐意进取的教师是如何打造活力课堂的。他们敢于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反思课堂,着眼细节,找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本书收集了活力课堂中许多有趣的课堂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讲述了学生生命成长、个性发展、全员参与、动态生成、资源整合、思维创新等各个方面的课堂细节。这些故事打通了理论与实践的壁垒,犹如闪烁的星星,给正在摸索的教师们以灵感顿悟和方向的昭示。

42.《叩响命运的门》 马小平编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年1月16日,名不见经传却又引起各种争论的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带着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对教育事业的一腔赤诚,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在患病期间编辑整理了《人文素养读本》,在深圳、东莞两地开设了同名课程。该读本作为教材,内部印刷逾20000册,2012年以“叩响命运的门”为名正式出版。

43.《浪漫:自由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 檀传宝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非常老师主要内容(六)
《读《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有感》

读《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有感

暑假期间,我利用一段时间抛开所有的繁琐事,细细地品味了《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这本书。本书记载的是美国佐治亚大学在 1982年到1999年间获得过梅格斯奖的36位教师对在教学生涯中的一些领悟。透过这些文章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他们不仅在教学中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掌握了很多好的教学技巧,并能把这些技巧运用在大多数课堂上,同时他们还具有成为优秀教师所具有的品质。从这些感悟中,我明白了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对本职工作饱含极大的热情

“对工作饱含热情”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正是一直以来我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也想努力去做好。因为有对工作的热爱,才有创造工作奇迹的激情。生命赋予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时间赋予我们太多生活的色彩,而年轻则赋予了我们无限的活力与激情。走上讲台就意味着自己要将全部的热情挥洒在这片沃土之上,并用自己的全心全力使这里的幼苗茁壮成长。我们常常说要热爱本职工作,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非常教师》告诉我们首先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去帮助学生,并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并愿意与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其次要不断的学习,对已知的东西永不满足,是一位终生的学习者,并用好的教学方法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努力积累更多教学方面的知识。把教学工作作为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应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次次难题,看到学生的学习、成长与成功。要做到这一些,教师就必须对工作饱含极大的热情。现在的我充满了活力,对工作充满了激情。把教学当作天职,把笑声带进课堂,因为对工作的热爱才将激情投入教学中,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才会努力,使课堂成为了色彩绚丽、精彩美好的天堂。

二、要知道怎样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本书给我的第二大启示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自己该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提高自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我们知道教师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递本学科的知识,但是更应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学科知识不能过分强调,因为它不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重点。非常教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如书中有一例“教学生如何适应生活”,非常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会学生许多接受事实的技巧,影响学生的世界观,

并教会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完全开发出他们的潜力,成为社会的栋梁。此外,非常教师应擅长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擅长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要素。一直以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上,我极力采用快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有兴趣,有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自主的学习,才能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与属于自己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努力地让自己带动整体。首先,教师要精力充沛,让学生看到一个有活力的我,要让学生接受。其次,设计教学环节贴切有趣,把握好尺度,松驰有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将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还能缓解心中的压力,将此变为动力,从而不断进步。三是注重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要纯洁,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悦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语言要准确,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教师语言要生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当我们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切的时候,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在这个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建精彩。

三、要知道如何激励学生去挖掘自身的潜力

对那些受到学生好评的教师,人们会说“他们过的很轻松呀”,这其实是对他们的最大误解。《非常教师》告诉我们,他们过的绝不容易。他们不仅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而且教的都是很难的课程。学生得努力学习,必须按时完成作业,并考出好的成绩,这些教师都有一个高标准,而且绝不讨价还价。他们的座右铭似乎是“我欢迎所有的学生来听我的课,但如果你学习不认真,那么你就不必选这门课了。”

虽然我们从教的是职业类学校,教师不能让学生放弃任何一门学科。严格要求学生,教师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看出学生的内在潜力。有一个我们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要想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要努力学习才行。

我愿意和孩子们一同分享热情,愿意将爱与尊重贯穿教育的全部,不管时间的脚步走得多么匆忙,我也要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将全部热情献给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争做一名非常教师!。

非常老师主要内容(七)
《校本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

校本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

扈永进

QQ闪烁,企鹅跳跃,中国教师报编辑茅卫东约稿。

茅卫东敲字说,我有个“非常教师”栏目,你写写讲座的事?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要弄这么些个讲座,说说缘起、困难、效果以及其中好玩的故事。

我说,试试哦。

1.晒晒自己的课程菜单

尊茅卫东旨,先晒晒自己的课程菜单。

国际理解课——希腊:古代城邦民主;英国:光荣革命,王权与民权的妥协;法国:从孟德斯鸠到卢梭;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德国:二战后如何洗心革面;以色列:2000年的复国之路;印第安:美洲大陆本来的主人;印度:甘地与非暴力运动;南非:种族歧视制度的终结;俄罗斯:普京新政;芬兰:诺基亚,一个企业与它的国家;中东:石油政治与大国利益;奥运会:奥运史话;联合国:地球本是一个村;节日:世界节日与民族节日。

世界观与方法论——支配现代世界的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世界;耗散结构理论下的世界;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作为人文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爱因斯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宗教与文化——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世界人权宣言;品牌定位:广告的奥秘;摇滚神话;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太平天国:谁的天国?四大发明对人类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影响;游戏里的经济学;王石:符号与表征;超限战;美学多棱镜;做一回项目经理。

经济与金融——金融常识:钱途无限;索罗斯打败英格兰银行;亚洲金融风暴面面观;赵牧:告诉你中国经济真相;美国次贷危机:渊源与现实;冰岛:一个政府的破产;创意时代:阿里巴巴,芝麻开门;创意经济:分众传媒与携程网;垄断国企的壮大或非好事;海珠桥事件之后:各方声音;东莞民工荒问题的本质;FDI对中国的负面作用;贫困源于不合理的体制设计。

美国宪法修正案的案例解读——从收银机的故事说起;美国媒体如何将政府逼疯的;米兰达规则;水门事件:总统大还是法律大?辛普森案:程序正义与世纪审判;当爱国主义碰上宗教和言论自由;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星条旗保护焚烧它的人;美国政府为何总跟微软过不去?三K党居然赢了官司。

为做足博大精深状,说一句,这些,仅只部分菜单。呵呵!

2.能否听懂或许是个伪命题

不止一次,有人看过我的课程提纲之后,质疑曰,学生能听懂么?我的回答是,能抑或不能,有些能有些不能。表象上看去,并没有回答任何问题,但我有我的说辞。我想,另一个设问足以回复所有此类质疑——耗费学生最少一半作业时间的数学,他们都懂了么? 差异乃学生群体的本质属性,所谓多样化是也。或许,琢磨能听懂与否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还不如给他们以选择的可能。于是,在一些课程上——比如文化专题课,便给了学生以选择的自由。十数位教师同时开课,学生自由选择。选课会上,我和我的同事们卖力推销自己与自己的课程,学生们根据自己本有的兴致趣向及现场受蛊惑程度填写课程菜单。在我看来,就学习问题,爱不爱听与能否听懂之间,前者更为致命。

我并不想强调我的课程如何如何受学生欢迎。我的底气源自于:其一,课堂上学生们跃动的眼神;其二,我自己童年少年以来的阅读史。

课程不考试,但考查。小论文是考查的载体之一。不过,我更多地喜欢使用小随笔这个称谓。下面,节选一篇小随笔片段,或许也算能对质疑者一个交待。

坐在电脑前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思路又飘远了,我感觉我好像回到了从前(这应该涉及到了时间)。初中的时候,我似乎在同样一个秋天(又一个时间词语)同样一个夜晚对着电脑,愉快地听着歌,在网上看一篇我感兴趣的文章。甚至我有点迷糊了,撇开我正在做的事,我与两年前的我,那个夜晚,有什么不同?答案是我长大了,那年我13岁,现在我15岁。这中间隔着一段时间。

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时间或关于时间的词,人们表现出对它似乎很熟悉的样子,那是存在的,那是自然的,那是真理。真的吗?我不知道。课堂上老师曾谈论过时间,并且又一度让我们陷入了混乱,它真的存在吗?是的,有些人这样告诉我,凭感觉。那么请原谅我的感觉迟钝。如果时间这个词,英文中是“TIME”,写成“TIEM”,它是不是就不是时间了?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吗?曾经一度我认为是的。可是,那又是什么让人类衰老,让一切不复回到从前?生命细胞的死亡以及能量、物质的变换?他们发生是由于某个原因,那么,时间在其中又是什么?一段间隔?至少它不像是不存在的。想想看,时间不存在了,会停在一个瞬间?不变?继续变?它比女人的脾气更令人难以捉摸,总觉得它不在了似乎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爱因斯坦有勇气去面对这个问题,说时间空间有始有终,在某个空间内,时空会变化。如果时间有始有终的话,那么它确实是存在的了?是一个过程?空间的标记?我想起我在数学练习册右下角看到的一句名人名言,伽利略说的:给我时间空间以及对数,我就能创造整个宇宙。也许这是为了让我们引起对对数的足够重视(天知道)。不过,似乎有人曾经这么

说过,可否理解成时间为宇宙组成的一部分?我觉得我的解释似乎太简单了。当然它是真理的可能性几近为零,不过我仍然愿意相信这句话:真理往往并不复杂。

那么,真理又是什么?上帝啊,饶了我吧,我不想在原地打转太久。尽管这是事实。我试图在我打这段话的时候能沾到时间的一点点边,可惜我失败了。我除了说我打这段文字用了W分钟我无话可说,时间是个狡猾的家伙。我正在努力中。

这是2002级ZYF同学提交的考查随笔节选。现在,此人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原文长度应该是节选字数的五倍左右,标题是《关于时间、理性与感官》。

我欣喜的是,一个16岁的高一女孩子开始注视和抚摸自己的感受了,已经在自己的感受史里寻觅时间的色彩和形状了。我想,这也就够了。在这段话中,并不能发现她提出什么了不起的创见。如果让我来猜测她的收获,或许,正在于满心满眼的困惑——美妙的困惑。如她所言,“那么,真理又是什么呢?”

3.开启了我自编教材的恶习

茅卫东提议,“说说你为什么要弄这么些个讲座”。就我的校本课程而言,这是一个具前置意义的实质性命题。我是要说。

我开设自己的课程的时候,中国教育界尚没有“校本课程”这个概念。于是,即使出于逻辑上的原因,也只能界定为“我本课程”。刚入职的时候,我只有十八岁,在兰州的一所企业中学教高中语文。当时,我的教研组长便将我纳入了他的教学改革序列。他把语文分为三块——文言文、现代文与作文,整个年级便由三位老师来教,他教文言文。

我接受了全年级的作文教学任务,原因有三:其一,我当时根本没把教书当回事,天天点灯熬油做着文学梦;其二,我喜欢和学生们通过文字交流,也就是说,喜欢改作文,并不以为苦;其三,逻辑上,我比较认同他的这种分类模式。至于有同事说他是为了自己轻松不改作文等等说法,便忽略不计了。

长长的一年,每周两节课,每一节课都要教材。教材在哪里?于是,我便开始了艰难的讲义编纂工作。首先,要有系统;其次,要有内容;再次,要有策略和程序。现在看来,那些个作文教材是很粗糙的,但是,它却给了一个初入职的年轻教师以独立面对学科系统的良好机遇。无论怎么说,那一年我挺过来了,挺得很自得,很有成就感。

业绩良好地带完一届高考之后,我主动要求下了初中。我想,得把整个中学教材过一遍,心中才有数。从初中到高中的那一轮中,“我本教材”继续发扬光大。主要的内容是“文学欣赏”,以诗歌为主。从《诗经》优美篇目到自己写的歪诗,每星期给学生下发一页。为了

避免自己偷懒,干脆命名为《每周一页》。

成就感是有的,但刻写钢板的劳作,实在苦不堪言。好处是,开启了我自编教材的恶习,一直保持至今。

4.首先是一个公民的成长

初入职时候的“我本课程”,我想,很多语文教师兼文学青年都玩过。那么,我为什么会在后来开出那样一些个和语文八竿子打不着的课程呢?说来话长。

教师并不活在象牙塔中,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玩意儿。刚做老师的时候,整天钻在自我与文学的窠巢里,非但与世无争,却倒赢得了很多好评,连局级优秀教师都给评上了。后来,随着自己羽翼渐丰,开始真正初步拥有自己作为一个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见解与锋芒的时候,一切压力都来了。虽说,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日渐日长,但学校组织的好评却渐行渐远。从此,20岁那年的优秀教师头衔,成为绝唱。

苦恼的日子,并非只因社会与职业,还有来自生命历程本身的因素。青年教师,非但教师,首先青年。躁动的力比多及其去向,每个人都不可忽略。于是,秉承童年少年时期良好的阅读习惯,继续着纵览群书的事业。惑而读书,越读越惑;再惑再读,复而更惑。

随着阅读的拓展,上课的见解也渐渐离谱起来。《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不是阶级兄弟就不抢救了么?《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科学的动力在于一个公务员的嘱托么?类似的质疑多起来,并且越来越多„„这些就不写了,写下去又是说来话长。我要说的是,一个教师的成长,首先是一个公民的成长,仅此而已吧。至于这些和后来的校本课程有没有关系?我说,有。

5.必须说说志国兄

朱学勤曾经写过一本书《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看完之后,觉着写的就是志国兄。志国兄唐山人氏,我在兰州时候的同事,英语教师。要说明的是,直至目前,志国兄都没有正式的大学文凭,尽管英语教得不错。当时,我二十多岁,志国兄三十出头。经常一起玩杠铃,一来二去,两人便熟了。后来,聊得多了,发现,他最感兴趣的不是英语,而是理论物理。 在志国兄家里,看到了大叠大叠的演算本,也见到了中国科学院近物所给志国兄的四封回信,手写的。志国兄打开他的笔记和演算本,给我开讲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漏洞与缺陷。我听得很认真,认真的主要原因,是痛感自己在科学方面的无知——无知到一句也听不懂!志国兄应该知道我听不懂,但还是滔滔不绝地宣讲了好几个小时。抽着烟,表情严肃而痛苦。 说起志国兄,又是说来话长,说不完的。在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是志国兄给我开启了自然科学的那扇大门。虽说我并没有能够登堂入室,但已经不再是个十足的科盲了。2007

年,我写了一篇博文《志国兄:给爱因斯坦找麻烦的人》,以纪念之。我写道:“思想史上不会有志国兄的名字,科学史上也不会有志国兄的名字。普通看去,作为一个英语教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界的各等荣耀,志国兄也无法染指其中。但,我想,一个民族,总得有志国兄这样的一批人存在,喜爱科学探索,‘不为什么’的喜欢,为喜欢而喜欢,才好。” 占用了这么多篇幅,并不是为了宣扬我的老友志国兄。他不需要。我的意思是,我遇到志国兄是偶然的,那么,我能不能“相对必然”地开设一些类似的课程,让我的学生们前来探头探脑地瞧瞧。没准,有谁和哪一门学科对上眼儿了,不就开启了一扇窗户么?

6.让精英思想成为大众常识

教育是进步的还是不进步的?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进步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当然螺旋上升。教育也一样,大家都在刻意回避着中国教育并没有让她的国民中的任何一个获得过诺贝尔奖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当然,这一切并不能让任何有关华人智商低下的设想谰言成真。因为诺奖获得者中,去年有钱学森堂侄今年有港大校长嘛! 当然,他们并非中国公民的现实,严重刺激着中国人包括我的眼球和心。不久前,我在一次讲座中痛心疾首地拉开Counselor高中和哈佛大学的选课菜单,我说人家的高中就选修课一共开出113门课,我说正义翅膀的进化俄罗斯小说中的爱情自我自由与存在基督教与美语言与政治这就是哈佛大学的课程这就是哈佛大学呀!

读出一句——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再读出一句——“成熟的人”永远是在告诉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的,不必改变的。前一句不知谁说的,忘记了。后一句是贝塔?朗菲说的,我知道。

非要叫我诠释进步的话,我想做一个教育学意义上的有限诠释。我会说,让精英思想成为大众常识,吾之愿也!

● 现场:我讲《老子》

道德是什么

“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老子》第二章

师:这句话大家理解么?

生:有些费解。

师:如果你在路上发现一个小孩摔倒了,哇哇大哭,你会怎么办?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非常老师主要内容》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女生日记 非常老师 我的老师主要内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非常老师主要内容”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非常老师主要内容"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6679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