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玉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晏几道

玉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晏几道

2016-02-27 08:52:0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玉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晏几道(一)《晏几道《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

玉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晏几道(一)
《晏几道《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玉楼春》晏几道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注释]

1.艳粉娇红:指娇想象的花朵。

2.碧楼:玉楼。直须:只求、就要。

[评析]

全词抒怨写情,两句一意,四层蝉联,层层转进,怨深而情切。“又作”、“还似”,笔致纵送虚灵,貫通今昔时空,扩展词之意蕴。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青楼上珠帘透入落花残影遮不住零星愁,犹如去年今日又惹伤春意。上片怨春,下片惜花。“谁知”二句问意顿折,从上片恼怨东风忽反笔转作自恼自怨‘“错管”二字 讲词人不忍心落花狼藉,任人践踏,遂登山临水管起了暮春残花之事。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大约类似于后世的葬花修花 吧?词人俨然以护花使者自许,而登山临水目睹残花凭吊,不禁落泪,岂非虚耗至情?词人正是以痴人的举动,传达“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极度感伤。本词立意新颖,抒发春残花落,留春无计的感伤,哀怨幽艳,情致动人。

相关资料:

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田园诗、“高岑”边塞诗、“新乐府”“小李杜”等 五代词:李煜

宋代诗歌:宋诗—陆游、杨万里等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

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

1、词的产生

词是唐时兴起,宋代繁荣的一种新兴歌诗,最初称“曲子词”或“曲子”。词体虽句式参差,但“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唐代“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

人参与创作。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唐时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作。后经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发展,到宋代迎来词创作的高峰。

2、宋词的发展

北宋前期的词坛,承续晚唐、五代,以欧阳修、晏殊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完备了。 北宋苏轼高举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词的风格。苏轼“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法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具有较以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他特别重视词的文学方面的意义,不把它作为音律的附庸,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受损害,给词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周邦彦以高度形式格律化被称为“集大成”的词人,他的词精于词法,在词的写作技巧上有所提高,开了长调咏物的风气。周邦彦精于音律,在词律方面起了规范作用,使词的语言风格趋向典雅、含蓄,受到文坛词人的推崇。 词到南宋发展到了高峰。中原沦陷和南宋偏安的历史巨变,激起了南渡词人的爱国觉悟,整个词坛的面貌为之一新。此时,在士大夫阶层里涌现出一批坚决抗敌的词人,如岳飞,张孝祥等人,他们的作品表现爱国情感,气势壮大,对于豪放刚健的新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辛弃疾、陆游两个伟大的作家,进一步发展了南宋词,尤其辛弃疾在词作方面,成就更为突出。他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突出发扬了豪放的风格,扩大了词体的内涵,使其丰富多彩,把词推向更高的阶段。在词的创作手法上,他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作词,又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辛词代表了文人词的最高成就。词是慷慨、豪迈,抒写抑郁不平之气。有时也存在用典过多,不免使人晦涩难懂的缺点。和他唱和的作家有陈亮、韩元吉、刘过等,就是与他的风格迥异的姜夔也写过仿效稼轩体的词。

南宋后期,以姜夔、张炎为代表,感喟哀时,描写亡国的惨变,抒发内心的黍离之悲。他们精通音律,偏重词的格律,讲求句法、字面,有时难免流于形式化,也束缚了词的内容。

总之,宋词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将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方面,达到了唐诗所未能达到的独特的审美地步,在文学史上留取了自己的地位。

3、流派

婉约派:“诗庄词媚”,不仅指词在题材上以抒写男女恋情为主,更主要指词的风格。婉约是词的正宗。 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风格。

苏轼、辛弃疾等。

玉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晏几道(二)
《爱上古诗词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哀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洞仙歌-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秀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梅花绝句-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

木兰辞 拟古绝决词柬友-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华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边。 骊山语霸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如梦令-严蕊

道是丽华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长相思-纳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渔家傲-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秋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禁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清平乐-纳兰性德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尽。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

只对梨花。

黄花-朱淑真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受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吾君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哀。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酻江月。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节妇吟-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主。感君缠绵

玉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晏几道(三)
《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风”意象》

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风”意象

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代一位重要词人,他的词中有着丰富的意象群,这些经过构思之后的意象,渗入了词人的主观情意与审美趣味。“风”这一意象,在纳兰词中有着独具一格的哀伤之美,蕴涵了作者深刻的生命体验和真挚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意象;风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因犯太子保成的忌,改名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三十一岁便离世,这位才华横溢,影响深远的清代重要词人,将凝聚着其短暂一生的真挚情感留给后人。作为“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公子,拥有落拓不羁的性格,以及天生的超逸脱俗的禀赋,他才华出众,出身豪门,本是前程无限美好的,却因人间聚散、人情冷暖,始终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 纳兰性德的词,清新隽秀,哀伤而又动人,具有独特的真情锐感,表相处此人敏感而又脆弱的内心世界,纳兰性德的词备受当时以及后世人们的好评。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梁启超赞他为“清初第一学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许其:“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之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容若汲取汉文化的精华,他博览群书,精通经史,擅长书法,又精于书画评鉴,而又保持着自然纯真的本性,这种“自然”、“真”尽现于词中。 纳兰留给我们的词存有三百四十余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又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以及四卷集《渌水亭杂集》等。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意象是中国历史上可谓是“源远流长”,古人体会到,要把心中的意思说出来,就要运用意象,也就是说具体事物。中国传统美学将意象是为艺术的本体,而意象的基本规律则是情景交融,由此构成一个包含着广阔的蕴涵于自身的完整的感情世界。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的产生首先有赖于客观的物象,只有当客观物象进入诗人的印象和记忆后,通过人的构思,带上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才形成染上诗人主观色彩的意象。一个成熟的,又个性的诗人,会将一些平常的事物,通过巧妙的的摄取、组接,形成自己的意象群体,纳兰性德就是如此。

刘勰在《文心雕龙·深思》讨论创作艺术构思时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匠心,窥意象而用斤。此盖驭之术,谋篇之大端。”他明确指出,作者构思及表达过程中,要努力追求声律之美与意象之美。胡应麟也说过“诗家借景立言,惟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胡应麟所说的兴象,实即意象。

纳兰词中的意象丰富,常常借物抒己之情,将自然风物为自己抒怀所用,每一首词都巧妙运用种种意象,这些意象融入了纳兰的独特生命体验与情感,构成了他词里的特殊意象群。在纳兰的词中,大自然中的夕阳、月亮、云、山、风、雨、烟、雾、霜、柳、落花、松、竹、梅、菊、梨花,生活用具中的灯、烛等以及其他的一些,例如梦、影、故园等,都带上了纳

兰的风格,构成了他的独特意象。

细读宋词,我们会发现其中“风”这一意象频繁出现,深得每位词人的喜爱,且看:和风细雨,平和逸景的“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东风又做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晏几道《玉楼春》)表现了词人面对残花落而无计挽回的伤感苦闷。“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秋风一阵紧似一阵,词人衣单难御寒,漂泊的心渴望回归,面目的凄凉,秋风的横扫让人更觉心酸。“溶溶曳曳,东风无力,欲皱还休。”(范成大《眼儿媚》)用“风”这一意象,传神的描绘出了春慵这一生理现象,惟妙惟肖。“落絮无声风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吴文英《浣溪沙》)东风吹此夜,竟觉得还冷于秋,寄予了词人刻骨铭心的内心深情。李清照的《醉花荫》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卷起帏帘,人比菊花还要消瘦,充满了凄苦孤独之情。诸如上述的与风相关的词句,多不胜数,诗词作者或多或少的都会借用“风”这一意象来寄情托志。

在纳兰性德诗词中,“风”意象出现较多,总共有261处,包括春风、秋风、东风、西风、朔风、轻风、阑风、斜风、凄风、好风、零风、晓风、惊风、霜风、晚风、恶风、四面风、玉兰风、二月风、竹林风、风兼雨。这些风或悲、或愁、或怨、或凉,传达哀伤、凄凉、悲伤、孤寂等情感。风,来无影去无踪,摸不着看不见,如烦恼、如思念、如悲痛,却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

在落叶凋零的季节,秋风卷着黄叶,为秋日增添可积分凄凉。在寒冬,风夹杂着雪花袭来,让人顿时觉得寒冷刺骨。“风”是作者抒发个人感情的载体,风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被可以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入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表层之象与深层之意的渗透,是意象的构成机制。因此我们在诗词世界里遨游,面对缤纷多姿的意象行列时,一定要透过色彩、线条、声响、形态、质地、动作等,深入体味其内层意蕴。读纳兰性德的词,读他的故事,,才会懂得他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他丰富的内心。

当人生的凄苦无法完美的宣泄时,当作者凝望远方思念爱人时,当词人远离家乡,仰望另一片天空的皓月时,清风拂过,似乎所有的哀思都随风而去,因此文人墨客总会“捕风”来抒发内心情感。

纳兰词中的“风”,几乎没有和风、煦风、畅风、暖风等词,而尽是悲凉之味的风。按理里说,纳兰生长在一个富裕显赫的家庭里,衣食无忧,本应快乐满足的,就像其他的贵公子一样读书享乐,而他却步入了文字的世界,喜爱文字的人注定要变得敏感伤悲。

纳兰容若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父亲的藏书楼里,他读《左传》《春秋》《史记》一类的历史著作,他也曾想长大后像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一样,施展文才武略,成就一番大业。满族人崇尚武功的传统在纳兰身上也不例外,他能文能武,十九岁中举,二十一岁通过殿试,成为皇帝侍卫队中的一员,在京城里也是小有名气的才子诗人。但是出入宫廷,却让他目睹了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他对仕途感到失望,功名、荣誉、光宗耀祖、报效祖国,都成为虚幻的东西,他宁愿沉睡在自己的纯净世界里,静静的吟诗作词,抚琴而长叹,看月朗风清,度过清水般的一生。

另一方面,纳兰容若身为风流才子,多情重义,爱情路却坎坷崎岖,让忧伤的容若变得愈加悲伤。和他青梅竹马的表妹进了宫,红墙外的思念无处可寄,日夜思念,几多回忆,终于不敌他晚来风急„„或许唯有风才能够穿越过那座围城,才能回到心爱的人的身边。卢氏清理妩媚,像出水芙蓉般盛开在容若的世界里,容若重获新生,沉浸在夫妻情意浓浓的爱河里。可惜好景不长,卢氏在婚后三年后因难产而离开人世,将纳兰容若生命中的温暖再度抽离,孤影徘徊,只身守着回忆无限冰凉,才会写作那么多的吊亡词,感人至深。江南的汉家女子沈婉,多才多艺,深深吸引了容若,两个趣味相合的人,一见倾心,容若疲惫而又孤寂的心再次鲜活起来,却终因父亲明珠的反对,历尽苦难,沈婉回到江南,爱情的不幸再次挫伤了容若的心灵,于是他在爱情里思念,在孤寂中谱词,寄情于风,让风来吹散相思之痛。

纳兰词中的风,寄予了作者无边的愁绪,赋予了其词悲凉无奈的韵味。风,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情,而产生不同的风意象。从西风中可感受其纤柔很长,从中感受到西风阵阵,无比凄凉,令人添愁增恨。从朔风中,感受其肃杀凄冷的意境,用来表达悲哀、忧伤、抑郁和惆怅的情感。风可以调动人的感官,从外界感受到内心变化,都可以体会得到。

首先来看纳兰性德的抒写爱情中忧伤、思念、以及惜别的饱含哀愁情绪的词作。“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菩萨蛮》)描写闺阁中丽人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孤寂无聊的情态,在微凉的东风里,泪流满面,这里的“风”是尽染离情别苦的风。“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菩萨蛮》)词中“西风”带着凋零的伤感,是思妻念旧时的惆怅之风,西风阵阵,络纬声声,不但难以入眠,而且更令人感到忧伤,引发对去年秋天的思念,西风凄紧,却已经无人关心冷暖,风似乎愈加吹得寒冷,心也愈加冰凉。“衰杨叶尽丝难尽,难雨凄风打画桥。”这是一首悼亡词,“丝”即是思,词人思念亡妻,心中悲凉,满眼的景物也显得那么孤寂,“冷雨凄风”风无定,雨无常,风夹杂着冷雨只能是更加悲哀,风成为了心中悲伤的载体,染上了作者的哀伤。“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秋千索》)这是一首怀思恋人的令词,充满孤寂之情,词人追忆往日欢乐,感伤今日孤独,柳絮梨花依旧,伊人却已不知去向,此处“东风”是词人心中情感的寄托,成为诉说的对象,东风带去思念,或许会吹到伊人耳边„„

纳兰词中的风不仅是抒爱情之愁,也充满与友人的离别愁思和同情之心。如“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离别间。”(《于中好》)这首词中纳兰容若表达了对诚挚友情眷恋和一往情深的伤别之情,“风”在此便是伤离别,以及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金人捧露盘》)词人观莲有感,荷塘里风轻露冷,故地重游,油然而起怀念友人的深情。“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霜天晓角》)这首词是与友人共酌而抒发的感慨,“风前柳”饱含不舍之情,下片又转入对事实人生的感叹,西风逼人瘦,风让人憔悴、哀伤,往事如风,日夜吹不尽。人生如风,匆匆而过,烦恼却不能如风一去无踪。

风至情至性,吹醒心中的思念与哀愁,吹散知己各奔天涯。风也吹来了江南的美。“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浣溪沙》)江南的美,清新淡雅,本词哟偶那个白描,清丽简淡,描摹如画,这里的风多是温婉的,和煦的风,带着江南特有的柔美气息。又有抒发关塞行役的“边愁”,“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清平乐·弹

琴峡题壁》)行役塞上,词人慨叹知音难觅,前朝如梦,边愁难写,伴随着“落雁”和“西风”,边愁月愈加浓烈。

关于纳兰性德的词中感风伤怀的现象,以及风在词中所渲染的悲凉色彩,这些与词人心境的关联,基本可以将词人对风意象的反应模式划分为以下两种:

(一) 愁怨满怀,遇风益悲:强化模式

此类型是说,词人心中愁怨已经堆积心中,外界的影响会使其更加伤感,纵使艳阳高照,词人心中也会阴雨绵绵,这个时候,遇见风起,只会更加悲伤,愁上添愁。例如:

“凉月转雕阑,萧萧木叶乾。银灯飘落琐窗闲,枕屏几叠秋山。朔风吹透青缣被,药炉火暖初沸。清漏沉沉无寐,为伊判得憔悴。”(《河渎神》)

这首词作大篇幅绘景,述景而情在景中,上片之景从大景写到小景,从室外写到室内,都是肃煞凄凉之景,可见作者心中已是凄凉悲愁万分。下片从“朔风”写起,引发更深的悲伤,为“憔悴”作铺垫语,因相思而致多愁多病,即便如此也无怨无悔,在一片凄凉景色之中,风似乎更加忧伤的袭来。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望云天。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浣溪沙》)

词人使至塞上,又于客中送客,满心伤感,西风微凉,吹开忧伤,由此词人联想到戍守边关的将士,于是不胜悲悯,由此写边关苍茫凄清之景,深发心中伤怀之感。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清平乐》)

重阳佳节,独自立于深宅秋雨中,在苍茫中风风雨雨更添孤寂之感,因此勃发隐怨长愁。这并非一般秋感,而是长久积郁心中的愁思,在这风雨交加的重阳日,终于无法抑制。

(二) 愁怀潜伏,因风感发:感生模式

这一类型是指,词人心态处于平静态势,虽然曾经的离别、伤心、失意已随时间隐藏于心底,或是暂时忘却。一阵凉风袭来,回忆夹杂着伤痛侵入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勾起层层涟漪,一时难以平复。例如: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好事近》)

秋夜寒风袭来,冰冷的被子多出一半,更显得凄凉,念起曾经在一起时的温暖,顿觉凄凉孤单,思念妻子的情绪高涨,泪流不止。因为风的到来突然唤起了作者不愿意想起的伤心,这伤心本就是潜伏已久。

“风灭炉烟残地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间醒眼何人?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虞美人》)

词人本是敏感的,容易伤春悲秋,多愁善感,总会因为外界的变化引发心绪的波动。这是风将香炉里最后一缕烟吹尽,烛花也变冷了,此景勾起了词人的伤感,带来了不尽的孤寂之感萦绕心怀,一发便不可收拾,于是借填词来宣泄了。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山花子》)

词以景起,风中柳絮,残飞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丝丝萦绕不断。一切因风而起,忽然记起以前的事情,思绪万千,泪禁不住悄悄流下了。

综上所述,意象的巧妙运用,可以提升词作的感染力,用随处可见的事物填入词中,具有广阔的表达感情的空间,在抒情的同时,将自然物象为己所用,表己之意,与己同悲,情深意切。纳兰词中“风”这一多是表现思念与忧伤,就像一缕忧思,从纳兰的眼前飘过,飘到我们的心中,飘过了世事的纷扰,回归纯净与自然,这就是纳兰词的独特之美,无功利,不染尘埃,在诗词的广阔天地里开启了一片纯美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 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3】 纳兰性德(著)、张秉戍(笺注).纳兰词笺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4】 苏缨.纳兰容若词传【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5】 陈植锷.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玉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晏几道相关热词搜索:木兰花晏几道东风 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 东风又作无情计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玉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晏几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玉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晏几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670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