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植物节的手抄报

植物节的手抄报

2016-02-29 10:04:1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植物节的手抄报(篇一)《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

植物节的手抄报(篇一)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植树节由来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也因为这是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日。中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了植树令:以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民国政府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中山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与南京。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标志

植树节节徽是寓意概括的标志。

1. 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 “中国植树节”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3. 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低碳生活、植树造林

现在开始做起:

1.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

2.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纸巾等),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

3.使用节能电器,电器使用后完全关闭电源,节约用电;适度使用空调;

4.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为节能减排出力;

5.重复使用纸张,双面打印,多发电子贺卡、电子邮件,保护森林;

6.亲近大自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认养(捐植)一棵树木,寄托自己的理想,埋下自己的愿望。

7.在家中,多养几盆花。

8.关心爱护绿色生命,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文明活动,争做绿色文明使者,让我们家园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植树节手抄报样

植物节的手抄报(篇二)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

植树节(arbor day)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植树节的起源

植树节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并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以后美国各州以至世界各国均有响应。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

各国的植树节时间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全年12个月,每月均有一些国家欢度植树节:

约旦的植树节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树节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树节是3月6日;

法国每年3月为法定的“植树月”,月末那天为“植树日”,全国绿化这一天进入高潮;

朝鲜的植树节是4月6日;4月和10月为“植树月”;

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

委内瑞拉1905年决定每年5月23日为植树节;

芬兰的植树节是6月24 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规定,植树节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举行; 印度的植树节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树节是8月9日;

菲律宾的植树节已有70多年历史,他们把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

泰国的植树节是9月24日(也是国庆日);

古巴的植树节是10月10 日;

英国的植树节是11月6日至12日;

意大利1898年就决定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

叙利亚的植树节是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塞内加尔每逢雨季一到,全国性的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树节最长的国家。

一颗树的生态价值

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树,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卫士,是人类能持续生存在地球上的保证。所以,我们要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的好处有很多。比如说,植树造林可为人树,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卫士,是人类能持续生存在地球上的保证。所以,我们要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的好处有很多。比如说,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当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渡假的首选。树木还具有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的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树还可以降低工业区内发出的噪音,在道路两旁栽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植树造林对人类生活也很重要,我们的课桌、书柜、纸张等,都是用木材制作的,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它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在山西、陕西以及边新疆一带,水土流失异常严重。据调查,从1949年起,至1992年止,水土流失共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的38.2%。根本原因就在于植树少,无法固定沙土,所以,土地就被风和水所侵蚀。那么其它江河流域的水土流失要略比这一地区轻。

植物节的手抄报(篇三)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

【植树节的由来】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qiqi720.com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lunli778.com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造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著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植树。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植物节的手抄报(篇四)
《植树节手抄报》

植物节的手抄报(篇五)
《植树节的手抄报》

植树节的由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1)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2)植树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和地下水;(3)植树可土壤的肥力有作用;(4)如桉树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5)树是绿色植物,对工作疲劳人的眼睛,看一下绿色有好处。

绿色环保

是大海的蓝色,映照到了天空,所以天空也成为蓝色的;是小草的绿色,感染了生活,所以快乐的生活也是绿色的。可未来的绿色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轻松惬意;还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自在逍遥!

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渐渐的失去了原本的颜色。绿色,生活的特征。竟然也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垃圾的生活区却渐渐的占据了我们的世界。如果你在吃东西的时候不用一次性的筷子,不用一次性的饭盒或许在你生活的世界里会少一些。不仅仅这些,节约用纸也一样,你的节约,会让一颗茁壮成长的大树不被砍掉。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不是吗?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村民的责任。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

植物节的手抄报(篇六)
《踏青节手抄报》

在中国,清明节是24节气的一个节日,每年的4月到6月期间。 清明节(Qingming Festival)英语作文 精彩句子抢先看 1、But the Qingming Festival is not only a seasonal point to guide farm work, it is more a festival of commemoration. 清明节不仅是扫墓的日子,还是让我们共同怀念过去的日子。 2、 In the past, the Qingming Festival was called "Arbor Day". But since 1979, "Arbor Day" was settled as March 12 according to the Gregorian calendar. 过去,清明节称为“植树节”。但是从1979年开始,植树节定为3月12日.

Qing Ming Jie(All Souls' Day) Qing Ming is a time to remember the dead and the dearly departed. More important, it is a period to honour and to pay respect to one's deceased ancestors and family members. Because it reinforces the ethic of filial piety, Qing Ming is a major Chinese festival. Literally meaning "clear" (Qing) and "bright" (Ming), this Chinese festival falls in early spring, on the 106th day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 It is a "spring" festival, and it is an occasion for the whole family to leave the home and to sweep the graves of their forebears. Chinese being practical people this sweeping of the graves is given an extended period, that is, 10 days before and after Qing Ming day. Among some dialect groups a whole month is allocated.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郭亲睦邻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或后十天。有些地域的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植物节的手抄报(篇七)
《植树节 电子小报》

楚霸王项羽自幼爱树,一天,他看见村里一位老人正要挥斧砍掉院中一棵桂花树,忙问缘由。老人感叹道:“我也舍不得砍它,只因有人说我家这院落四四方方,象个口字,此木立于其中,便成‘困’字,不是太不吉利吗?” 项羽思考了下,反问道:“照老先生这么讲,院中砍树留人,不就成为囚犯的‘囚’字?那岂不是更不吉利?”老人无言以对,认为年轻的项羽讲得有理,于是就不砍树了。


植物节的手抄报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植物节的手抄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植物节的手抄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717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